第81章
春秋之际, 农人几乎都忙得脚不沾地,每天一睁眼就是收拾东西下地,睡前也还在想明天会不会下雨, 能不能把这块地里的活干完,哪怕是不必须现在干完的活计也不会有人拖着, 都想着早点干完,等入冬后就去镇上寻个活计, 挣点钱贴补家用。
沈家这个秋末尤其忙碌, 刚买了田地, 虽说前主人卖前都是耕过的,但宋寻春还是不放心, 打算再重新耕一遍, 施些肥, 今年就把麦子, 蚕豆种上。
荒地今年冬天是来不及种了,所以暂时放在了后面, 从县城回来的第二天, 沈正初和沈淮之就租借了牛, 拿上犁耙下地去了, 林樾三人则背着竹筐去了荒地,手上还拿着簸箕、镰刀,想着先把荒地里的杂草割了再捡一捡地里的石头。
家里今年没有养猪,割的草除了喂牛只能喂鸡, 偏荒地里的草大多都有半人高,林樾感觉自己割了没几镰刀,竹筐就装得满满当当了,一头牛一天最多也就吃三四筐草, 留够几天的草量之后,再割到的草就倒去后院沤肥的地方了。
家里的肥料大多都撒到原有的田地里了,新买的这十五亩田地肥料还没着落,新沤的肥得一个月才能用,沈家人商量过后决定先去村里肥料富裕的人家借个几十筐,等家里新沤的肥能用了再去还。
他们借的时间点刚好,农历九月,冬小麦差不多要播种了,有些动作快的已经种下了,剩余的肥料是留着春耕的,沈家在村里的名声不错,沈淮之又保证了一个月就还,村里人大多也相信他们,利索借了,林樾还腾出手做了些点心给各家送去,感谢他们帮忙。
不过林樾和沈凌之只跟着忙了三天,荒地收拾的七七八八,村里找的帮工也来了后他们就没跟着去了,村里找一个帮工,不包两餐得六十文钱,林樾两人与其跟着下地干重活,不如重新把摊子支起来,还能多赚些钱。
沈淮之也只是早上去帮忙,下午就在家忙着抄书,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都有事情要干,眼看要进十月了,答应书铺掌柜的书还没抄完,实在不能再耽搁了。
月余没去镇上,林樾也不敢多做,就怕卖不出去浪费,蒸了一屉桂花糕,两屉南瓜发糕,另外还蒸了小半屉蒸饺,韭菜鸡蛋馅儿的,特意拿了一半出来做沈家人今早的早饭。
沈正初洗漱完进灶房时林樾刚好端着蒸饺上桌,“今儿吃饺子?咦,这饺子没汤吗?”
林樾抬头,“爹,今天做的蒸饺,您尝尝吃不吃得惯。”
自从林樾嫁过来,沈家的饭桌不知道丰富了多少倍,比如饺子,以前一年也吃不了一回,过年他们都是吃的汤圆,林樾过来后都吃了两回了,做法还不一样,第一回是白菜猪肉馅儿的酸汤饺子,后头还做了一回素三鲜馅儿的鲜汤饺子,味道都极好,想来今儿这蒸饺也不错。
沈正初:“吃得惯,你做的都好吃,你娘他们呢,怎么不见人?”
林樾往外头看了一眼,回道:“娘去喂鸡去了,凌之应该也在后院,淮之在劈柴。”
“那我去叫他们吃饭。”沈正初转身就出去了。
吃过饭,一家人就各自收拾东西出门了。
林樾和沈凌之还是第一次这么早到镇上,清晨的镇子还有些安静,街道上的行人也不多,只有一些甩着手溜达出来吃早饭的,还有脚步略显匆忙,急着去菜市买最鲜嫩的蔬菜瓜果的,不过摆摊的、开店的都开张了,尤其是面馆食肆,还没进门就能听到伙计的招呼声。
月余没来镇上,之前林樾两人常租的那个摊子已经租给别人了,不过今天做的东西不多,他们也就没找摊子,推着货架开始四处吆喝,许久没来,之前积攒的回头客也没了七七八八,不过因为这次有蒸笼,点心都热气腾腾的,买的人也不少,路过面馆的时候还有两个吃面的客人出来买了四块就着面吃。
半个时辰卖出去十来块,林樾放心了不少,低声和沈凌之说悄悄话,“昨儿我还做梦我们今天来镇上,一块点心都没卖出去,一下子就吓醒了。”
林樾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吓得太狠,他醒的时候有些激动,然而沈淮之是搂着他睡的,他一挥手就给了沈淮之胳膊一巴掌,一下就把他打醒了,沈淮之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差点儿就翻身下床了。
沈凌之也跟着小声说话,“哥哥,我也做梦了,一个月没做点心我都快忘记了,我昨天一直在想发糕要怎么做,晚上做梦都是做出来的发糕太难吃,别说卖,自己吃都吃不下去。”
这会儿没生意,两个人一直嘀嘀咕咕的,直到有人来问价他们才停下。
开荒这几日,林樾和沈凌之都是去镇上卖吃食,生意时好时坏,最少的那日只有四十文钱,远远比不上之前,幸好这样少的时候只有一天,不然林樾都不想干了,迟早亏本。
等家里的荒地耕完已经是五日后了,这还是租借了两头牛,请了四个帮工,再加上沈正初一起,五个人起早贪黑才干完的。
沈淮之只去了两日,后三日就跟着宋寻春一起下地种小麦和蚕豆,忙了这么久,沈家的活计也才干完一半,新买的十五亩田地还全部空着,就等着再次施肥播种,那几亩荒地有一半是计划着种蚕豆和种菜,若是明年收成好再种别的。
紧要的活计忙完,沈家人也松了一口气,吃完晚饭沈凌之收拾了灶房就洗漱回屋了,这几日起得早,他吃饭的时候就困了,恨不能立马躺下。
林樾和沈淮之也难得的搁下手里的活计,端着盘子,拎着椅子去院子里待了一会儿。
盘子里是今天没卖完的绿豆糕和枣糕,吃晚饭的时候特意热了热,味道不比早上刚做出来的时候,但也不差,一口糕,一口茶好不惬意。
吃了甜的,林樾又想吃酸辣的了,“明天吃藕吧,要是价钱合适就多买一点儿,做一个酸菜炒藕,再煮个莲藕排骨汤。”
临水村的荷花池也是有藕的,但是数量不多,往年会在村子里卖,今年不知道是那家人太忙还是怎的,一直没有动静。
“想吃就多买两根,正是吃藕的时候,想来价钱不会太贵,就算贵也无妨,吃一回不打紧。”沈淮之说。
“明儿去镇上瞧瞧再说,你明天还要下地吗?”林樾问。
沈淮之点头,“地虽然耕的差不多了,但也有一些地方得挖一下,还有田埂地头也要加固,估计一早上干不完。”
活计不干不行,林樾只得道:“那我明天多做些吃的,你和爹多吃点,吃饱了再下地。”
“不用起太早,最近天亮得没那么早了,迟些也没事儿。”沈淮之瞧着林樾的眼神带着担心,忙了这几日,林樾眼下都有些青黑了。
林樾这两天都比沈淮之起的早,除了做点心还得做早饭,哪怕有沈凌之帮忙也很忙,尤其是他们去了两天发现买点心做早饭的大有人在,林樾就起得越发早了。
“我晓得,你放心吧,我也不是一直起这么早,再说了,就算不去镇上,下地干活也是要早起的。”
沈淮之劝不动林樾,只能决定明天自己起早一些给他们帮忙,免得他们忙不过来。
两个人没坐多久,屋里宋寻春就开始催他们了,“灶上烧了水,你们洗完早些睡,我和你们爹先去睡了。”
林樾回头喊道:“知道了,娘,这就来。”
沈淮之已经起身了,“今天在屋里洗吧,你先回屋,我去拎水。”
林樾只犹豫了一瞬就答应了,他也不是时时都勤快的,在屋里洗完就能直接躺床上,比在灶房方便多了,沈淮之还会帮他把水倒好,巾帕也放好,他什么都不用管。
“那我就先回去啦!”
“去吧,我马上就来。”沈淮之弯腰拎上椅子,拿上托盘,随后大踏步进了灶房。
天气转凉,水也凉得更快了,林樾洗澡的速度都加快了,他洗完,沈淮之往桶里加了些热水,顺道就把自己给洗了。
沈淮之第一次这么干的时候林樾还很惊讶,总觉得他们家用水好像不需要这么节省,但沈淮之这么说,他也就没反驳,现在林樾已经不在意了,只是偏过头不看他。
更深露重,云雾遮住了天上的星月,屋里也不再有光亮,伴着夜间私语,花瓣被逐渐碾碎,汁水缓缓落下,云歇雨住。
翌日,林樾果然睡过头了,起床的时候灶房里已经忙活开了,沈淮之正在给沈凌之打下手,和了满满一盆荞面。
林樾往灶里添了两根柴,洗了手就开始做早饭,沈淮之已经煮了一锅杂粮粥,林樾就想着再烙两个饼搭配着吃。
吃过早饭,一家人还在收拾东西呢,外头就有人来了。
“淮之,你在家吗?”
说话的是个女声,林樾开门后才发现外头不止站着一个人,而是四个,一共两家人。
林樾现在已经基本认清临水村的人了,热情招呼道:“四叔,四婶,堂哥,哥夫,快进屋坐,可吃过早饭了?要是没吃就在这儿对付一口。”
“快别忙活了,我们吃过了才来的,前几天你们家忙着也不好过来,今儿特意早早地来是有个事儿想问问淮之,要是方便,还想请淮之帮个忙。”
林樾闻言,笑道:“那婶儿你们先进屋坐,我这就去叫淮之过来。”
第82章
沈淮之听林樾说沈四叔一家并堂兄一家来了, 很是疑惑,他们几家隔着一段距离,平日里虽然有所来往, 但也不是轻易上门的关系,“他们可说是来做什么的?”
林樾摇头, 沈四就是之前社日卖竹编玩具的四叔,他们也就那会儿打过照面还说了几句话, 至于另一位堂兄, 那就更是一面之缘了, 这种找人帮忙的事儿,自然得在正主面前才好说话。
沈淮之手上都是灰, 又在院子里舀水冲洗了才踏进堂屋, 林樾没跟着进去, 而是转身去灶房倒了茶水才进堂屋。
进屋时几人正在寒暄, 等林樾坐下,话题又转向林樾, 约莫一刻钟, 沈四婶陶桂花才说起正事, “淮之, 樾哥儿,今儿我们两家过来,是想问问淮之的老师,也就是榆水村的老高秀才可还收学生, 这两年咬紧牙关攒了点儿钱,就想着把家里的小子送去私塾学几个字,到时候若是有出息能像淮之一样中个秀才,光耀门楣最好, 再不济也能去镇上寻个活计,不用像我们一样土里刨食。”
林樾这才明白过来,若真是老高秀才还收学生,那有沈淮之引荐自然最好,难怪要找他帮忙,可惜了。
脑子里念头百转,林樾突然想起沈淮之说要办私塾的事,只是这几日忙耽搁了,也没听他再提,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
沈淮之叹了一声,近半个月忙得脱不开身,少有闲暇,一直没去看望老师,现在手里的活计没那么多,是该找个日子过去看看了。
“叔叔婶婶,堂哥哥夫,这事儿恕我无能,实在帮不了你们,我老师身体有恙,从今年起就不再收学生了。”
陶桂花蹭地一下站了起来,眼底带了慌乱,老高秀才办了几十年的私塾,怎么突然说不办就不办了呢。
这些年村里虽然不是每年都有孩子去私塾,但隔个一两年也是有人去的,今年没听说有人过去,她还以为是老高秀才推迟了拜师的日子,不敢贸然上门,一直等到九月上旬还是没动静,她这才想起来可以找沈淮之打听打听,没想到上门就听到这样的消息。
“那,那老高秀才的儿子呢?听说也是读书人,他不接着开私塾吗?”
沈淮之耐心解释道:“婶儿,我师兄不是秀才,是不能办私塾的。”
这下不仅陶桂花慌,连沈良之夫夫也慌了,攒了这么久的钱,孩子都十来岁了,好不容易攒够束脩,夫子没了,那镇上的私塾价钱又贵,往里也不方便,这可如何是好?
“淮之,堂弟,你一定要帮帮我们啊,你大侄子今年都十一岁了,再不去私塾,再过三五年就该成亲了,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啊。”
一旦成亲,那肩上就扛着一个家的重担,田地里的庄稼也要他去侍弄,哪还有功夫去私塾认字。
沈淮之有些犹豫,这些日子他想了许久,已是下定决心要办私塾,正准备忙完手头的事就去广叔家里和他商量这事,只是办私塾算得上村里数一数二的大事,他家又没有空闲的屋子桌椅,所以在什么地方办,什么时候开都还要商议,若是没有合适的地方,说不得就要再耽搁许久,再者,他也担心有个万一,实在不敢这个时候应承。
良久,他才缓缓道:“堂哥,你们别急,若是能帮我肯定会帮,前些日子听说有秀才要办私塾,只是具体没听真切,你们稍安勿躁,我这两日就去打听打听,若是有消息一定尽快告诉你们。”
陶桂花终于松了一口气,“淮之,你说的可是真的?谢天谢地,老天保佑,一定要有秀才办私塾啊。”
沈四还勉强能稳住,温和道:“多谢淮之,不管有没有,都算四叔欠你个人情,你堂弟也谢谢你。”
另一边的沈良之夫夫也是千恩万谢,谢了沈淮之又谢林樾,嘴里一箩筐的好话。
等他们平静下来,沈淮之才道:“都是亲戚,实不必如此客气,倒显得生分,我一定尽快去打听。”想着到时候他们发现这“有人”的人就是自己那个场景,沈淮之都有些紧张,实在不敢受如此感激。
陶桂花都快哭了,高兴中带着感激,“听淮之的,等过几日让你堂弟和侄儿过来再来谢你。”
沈淮之:?这好像没听他的吧。
说完了正事,又得了沈淮之半句保证,他们也没再多留,方才进门不见人,想来是要准备下地去,他们在这儿也是耽误事。
“淮之,那我们就先走了,改天和樾哥儿来家里做,婶儿给你们做好吃的。”陶桂花来时还是一脸焦急,这会儿已经笑开花了,沈淮之打小是个心里有数的,有人要办私塾这事儿不说十拿九稳,也有个七八成的可能,她儿子今年肯定能去私塾了。
见他们出了院门,林樾才问道:“怎么不直接说是你,也省得折腾,万一到时候他们怪你瞒着他们,反倒影响你的名声。”
沈淮之回道:“我是担心办私塾这事儿成不了,现在说了,万一不成,倒让他们白高兴一场。”
林樾觉得沈淮之想多了,这村里有个私塾是多大的好处根本无需多言,他以前在家的时候听说老高秀才办私塾的时候,整个榆水村的人都去帮忙了,沈淮之他们上课的那个屋子就是那时候盖的,想来临水村也是如此,怎么会办不成。
“那今天我们晚饭吃早一些,吃过饭就去找广叔商量,现在都九月份了,再耽搁,这私塾估计十月都开不起来。”
两人这是想到一块去了,沈淮之立马点了头,“听你的,晚上就去。”
今早已经耽搁了不少功夫,两人也不再多话,拿上东西就出门了。
林樾一直在心里盘算这事儿,私塾他没上过,但是他看见过,除了屋子,那桌椅也得不少,估计村里的李木匠忙不过来,到时候得再找两个,他现在手里还有六两银子,还是这几日摆摊又赚了几百文添进去才有的,他们俩得留一点儿压箱底的,剩下的也不知道够不够,到时候得找爹娘帮帮忙才是。
时间转瞬即逝,沈正初三人也知道了他们的打算,早早吃过饭就催他们快些去,宋寻春还去摘了一篮子菠菜和茼蒿递给他们,让带去给沈广初家尝尝。
林樾刚接过篮子,宋寻春就催促道:“快些去,这是大事儿,也不知道得商量多久,再不去天黑都没法回来。”
到沈广初家时他们正在吃饭,听到声音,郝雨兰就迎出来了,“淮之,樾哥儿,快进屋吃饭,尝尝你们婶儿我的手艺。”
林樾连忙拒绝,“婶儿,我们刚刚吃完,碗筷都还搁在桌上呢,实在吃不下了,改天一定来尝尝您的手艺,今儿就不吃了。”
吃完饭就过来了,那估计是有什么正事,郝雨兰问道:“可是要找你们广叔?”
林樾立马扬起个笑,“婶子真不是一般人,这一下子就猜中了。”
郝雨林哈哈笑了两声,招呼道:“那快进屋,你们叔也吃完了,我这就去叫他。”
等三人在堂屋坐定,沈广初才开口问道:“可是田地出问题了?”
刚买了田地,这会儿除了这个事儿,沈广初实在想不出来旁的。
沈淮之摇摇头,和林樾对视了一眼,沉声道:“广叔,今日我们过来是想和您商量办私塾的事。”
听到“私塾”两个字,沈广初一个激动,胡子都被揪掉了一根,“淮之,是你要办私塾吗?”
“正是,只是我们年轻不经事儿,也不知道这办私塾是个什么章程,特地来问问您。”沈淮之说。
“哈哈哈,好啊,好啊,我们临水村终于有了这一天,我看谁还敢笑话我们村没读书人。”
沈广初高兴的不行,再往前的事儿他不清楚,但就他爹和他这一辈,村里从来没有过私塾,甚至连个秀才都没有,之前好不容易有个童生,没两年就搬去镇上了,今年可算出了个秀才,他一连在祠堂里上了十日香,感谢祖宗保佑,没想到这个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又有了新的喜事。
好半晌,沈广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停下笑,看着沈淮之道:“淮之,这私塾都是屡试不第的老秀才办的,你们年轻人,怎么也得继续去乡试啊,这要是中了举,那就是官老爷了,办私塾虽然要紧,但你读书更重要啊。”
林樾两人实在没想到沈广初会这么说,心里都十分感动,沈淮之拱了拱手,回道:“广叔,这正是我们要和您商量的第二件事。”
“哦?你细说,广叔听着。”
沈淮之略一思索,一字一顿道:“广叔,不瞒您说,我三年后确实是要去省城考试的,所以这私塾,我只能暂时办两年,第三年我就得去府城拜师,这也是我犹豫不决的原因。”
现在的读书人,除了个别天赋异禀之人,谁不是苦读十几年才能考中个童生,更有甚者,几十年也考不中,区区两年,实在过于短暂。
沈广初点点头,这才合乎常理,但两年的私塾那也是私塾,他沉吟许久,才缓缓道:“淮之,这私塾办了,关于如何授课你可有章程?”
沈淮之不假思索地回道,“广叔,有的,自从有了办私塾这个念头,我就开始考虑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开私塾一日,他就得当起这个责任一日,若非深思熟虑,再三斟酌过,他实不敢胡乱教学,误人子弟。
第83章
“两年时间, 再去除春秋农忙,学子归家的时间,实在短暂, 即便天赋异禀之辈,也鲜有读书两年就能考童生的, 所以私塾的授课内容也有所变动,除了认字习字, 《童蒙须知》等基础开蒙课程, 再加上《九章算术》, 以求两年后出私塾的学生基本认字,若是聪慧些的能去镇上寻个账房的活计, 不枉读书这一场。”
沈淮之也是第一次做塾师, 除了自己幼年时开蒙的情形, 他还去打听了镇上的私塾是如何开蒙的, 最后才形成了这个粗略的想法。
村里人送孩子去私塾,确实是盼着孩子出人头地, 考取功名, 但这是最好的情况, 正常来说, 读几年书,能寻一个识字才能做的活计,而不是一辈子都脸朝黄土背朝天,这就已经足够了。
写字是需要时间练习的, 两年后写出来的字能称一句工整已属不易,抄书这个活计十有八九是干不了的,读信写信还勉强能成,做账房已经是他目前能想到最合适的活计了, 万幸他当年学《九章算术》十分用心,不然这会儿还教不了这个。
林樾和沈广初听的认真,都觉得沈淮之的想法是最适宜的,既然上私塾,那总要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就算只是打个基础也好,总不能两年后只会念个“之乎者也”,别的都一问三不知。
沈广初当即拍板,“淮之,这私塾要办,今年村里适龄的孩子有好几个,仅仅我听说的就有两家想送孩子去私塾,能在村里先学两年是好事,至于两年后是去镇上还是其他私塾,那都可以稍后再谈。”
有了村长沈广初的支持,这私塾办起来也会容易些,沈淮之先道了声谢,才接着道:“广叔,我家地方不宽敞,实在腾不出一间授课的屋子,所以这私塾我想办在祠堂,到时候也不叫私塾了,只说是村塾,不知可否?”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在祠堂两相方便,刚好祠堂的两间侧屋都空着,说不准还能开两个班,我明儿就和村里人说一声,保管没有不答应的。”沈广初说。
沈淮之想着能收十个学生已经很不错了,哪用得上两间屋子,但也没拒绝他的好意,先预备着以防万一。
林樾一直在旁边听着,见他们差不多定下来了,便开口问道:“广叔,不知您可有其他相熟的木匠,这私塾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张桌椅,若是想在十月前开始上课,光是李木匠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
沈广初顿了一下,“这木匠还真没有相熟的,等明天你们跟我一起去李木匠家里问问,我记得之前遇见他,说是他家小子快出师了,到时候两个人一起做许是能赶上。”
“那就听广叔的,明儿一早就过去。”林樾说。
三人又商量了许久,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了一遍,沈广初才说起另一个重要的事,“淮之,这找学生的事广叔也给你办了,明儿先通知村里人,等过两天我腾出空,就去附近几个村和他们村长说一声,到时候知道消息的人多了,想来拜师的人也不会少。”
说到拜师,绕不开的问题就是束脩,沈淮之之前就和林樾商量过,这会儿也直接开口了,“多谢广叔帮忙,这私塾办在祠堂,那咱们村的束脩自然得低一些,我们之前商议的是临水村人一年收九百文,其他村人则一年一两银子,不知您意下如何?”
沈广初能如何,他自然是高兴得快疯了,他家小孙子今年七岁了,本想着过两年再送去私塾,现在村里要办私塾,束脩不贵,一年至少省一百文钱,老师又是沈淮之这样年纪轻轻的就考中秀才的,两家关系又不错,那真是没有一丝一毫需要再担忧的了,今年就送,必须得送。
现在的塾师并不是看年龄的,没有年纪越大越好的说法,除非两个塾师是同岁考中秀才的,那确实年长的更有优势,不然大家还是倾向年轻人,毕竟年纪轻轻就能考中的,学识肯定没得挑。
“你们小两口啊,真不是叔夸你们,这等心性气度,叔等着你们走出村子那一天,咱们村要是出了个能去府城买房定居的,那肯定是你们。”
林樾确实有这种念头,但这都是没影的事儿,这会子哪能应,“广叔您真是高看我们了。”
沈广初摆摆手,“叔相信你们。”
“明儿中午你们也来祠堂,我早上让你们堂哥去村里通知一圈,晌午在祠堂再说这事儿,到时候有什么疑惑就当场问,当场解决,咱们争取九月底就把私塾开起来。”
林樾回道:“知道了,广叔,我们一定准时过来。”
说完了正事,天色也快黑了,林樾两人就告辞离开了,家里沈正初三人还在等他们的消息。
翌日,沈凌之一个人去了镇上卖吃食,林樾和沈淮之跟着沈广初去了李木匠家里。
李木匠最近接了个做柜子的活儿,一大早就忙开了,外头喊了好几声他才听见,也顾不上擦手就去开了门。
沈广初是个直接的,三言两语就把定桌椅这事儿说了,把李木匠震在了当场。
李木匠手在衣摆上来回擦了好几下,才道:“给村塾打桌子这种事儿,我一定尽力,我儿子虽然还没出师,但打一张桌子还是很熟练的,一天至少能打一张,不知你们可定下要多少了?”
沈淮之昨晚和林樾商量了许久,还是没定下来要多少桌椅,一套桌椅将近二百文,若是定多了就亏了,现在听说一天能做一张,两人都放松了不少,到时候缺了再加就是。
沈淮之回道:“李叔,先定十二套桌椅,不知几两银子?”
李木匠在心里盘算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淮之,按理来说,若是叔有能力,这不收钱也是行的,只是叔靠这个手艺糊口,不收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我也不多要你的,私塾里两人同坐的桌子,一张一百二十文,至于椅子,我建议你们去找沈篾匠,一把竹椅比一把木椅能便宜几文钱,更适合私塾。”
这话真是半点不藏私了,沈淮之原本想的桌子是老高秀才家那种单人的,现在能坐双人的,那自然是双人的更合适。
“多谢李叔,若是两人桌,那就用不了十二张了,先定十张,若是不够再来找您。”
李木匠自然答应,拍着胸脯保证道:“你们放心,十张桌子,六七天就能做好,再晾一晾,顶多一旬就能用上。”
十张桌子,一两二钱银子,林樾掏出荷包付了二钱银子做定金,剩下的等做好再付。
从李木匠家出来后,四人一起去了沈篾匠家里,这木桌竹椅,大小高矮还得两个匠人再合计合计,李木匠干脆跟着他们一起去了,他和老沈这些年虽然时有冲突,毕竟竹子能做家具,木头也能,两人一直争来争去的,但关系其实还成,他跟着去还能帮忙砍砍价。
沈篾匠听闻来意,先和李木匠对骂了几句,才转头看向沈淮之和林樾,“淮之,这竹椅我也不多收你的,一把三十文钱,二十把椅子一共六钱银子,到时候和老李一起交货,保管不耽误你们。”
林樾同样给了二钱银子做定金,又再次谢过二人,才告辞离开。
桌椅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收拾屋子,祠堂的屋子窗户开的不大,白天屋里也不够亮堂,还得重新请人再去开一扇窗,再就是招学生了。
吃过午饭,林樾和沈淮之准时去了祠堂,他们到的时候其他人都到了,正拉着沈广初七嘴八舌地问,
“淮之当真要办私塾了?这下子咱们临水村的人出去都能挺直腰板了。”
“可惜了,暂时只办两年,我家那两个小子年纪还小,这回要错过了,唉。”
“就在祠堂办吗?咱们祠堂院子宽敞,附近虽然有人家,但都不是紧挨着,正合适呢。”这是知道私塾里会有读书声的人。
林樾两人一进来就被围住了,这回村里人来的不多,一家就一两个人,还有些没来的,远比不上社日那天热闹,但同时说起话来还是吵得不行。
第一个开口问的是个妇人,她也是第一个发现林樾两人进来的,“淮之,咱们村你当真只收九百文吗?”
沈淮之点头,“正是,只要是临水村的就只收九百文。”
话音一落,人群都沸腾了,虽然方才沈广初已经说了,但大家都将信将疑的,一年便宜一百文,那可不是一文两文,没听到正主开口他们根本不信。
“哎呀,淮之你可真是了不得,咱们临水村有你真是祖坟冒青烟。”
“樾哥儿也大气,婶子多谢你们。”
没等夸完,就有一道声音插了进来,“淮之,若是外嫁的哥儿,姑娘,他们的孩子可能少收些?”
沈淮之和林樾之前还真没想起这回事儿,这会儿人多也没法再商量,沈淮之看了林樾一眼,回道:“小叔叔,若是外嫁的哥儿姑娘的孩子,一年收九百六十文,另外若是大家有榆水村的亲戚,也记得和他们说一声,榆水村的同样只收九百六十文。”这就是为了林樾了。
“那感情好,我那手帕交就是嫁在榆水村呢,我得赶紧告诉她去。”
“我们樾哥儿真是好福气,淮之这样爱重。”
“欸你这话说的,说不准是我们樾哥儿福气大,淮之一家今年才好运气呢,做了生意不说,淮之也中秀才了,家里还多了那么多田地,我看是樾哥儿旺夫家。”
……
该问的问完了,沈淮之才说起要改屋子的事。
第84章
临水村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大村子, 所以祠堂也并不全是砖瓦房,只摆放排位的那一间用了瓦片,两间侧屋都是茅草, 因许久不曾主住人,也没有翻新过, 所以漏雨的地方不少,这次修补除了开窗, 就是给屋顶换一批茅草。
都是一些简单的活计, 若是人多一个早上就能干完, 沈淮之前脚才说了自家村里人收的束脩比外村少一百文,这会儿愿意来帮忙的人就更多了。
尤其是心里打定主意今年要送孩子来私塾的, 那更是积极主动极了, 甚至还说不用付钱, 也不必包饭食, 七八个汉子,各自拎着家里的工具过来, 两三个时辰也就干完了。
更有甚者, 说自家前两天刚割了茅草, 晒干正好可以用, 也免得再去割了,大家都想着早点把屋子盖好,好把私塾办起来,有现成的茅草自然最好, 但村里人也没想着要占这个便宜,只说,“既然你家的茅草拿来这里用了,那么一会儿我们就各去割一竹筐送去你家, 你们再晒个两日也就能用了。”
还有那种急性子的,“我看今儿天气不错,现在时候也还早,不如今天就把这个活儿给干了吧,也省得再耽搁。”
最后,几个呼喊声最高的汉子,果然大步匆匆地就回了家,没一刻钟就拎着东西来了,还死活不让沈淮之上手。
沈岩之更是道:“就这么一点儿活计,淮之还不相信你堂哥我?快去歇着吧,我们就盼着你早日拟好章程把这个私塾办起来,好把家里那个小魔王送来私塾,也认两个字呢。”
沈淮之推辞不过,只能应了,“那就劳烦几位堂兄和叔伯了。”
祠堂侧屋里仅有的一套桌椅也搬出来了,林樾回家拿了纸笔,两人直接就在院子里开始登记,看谁家打算送孩子过来,也不拘是不是一定要送的,只要有个意向的都记下,若是人多,那就尽快添一些桌椅,免得到时候抓瞎。
由林樾询问,沈淮之记录,不多时,桌子前就排起了长队,十几二十个人,虽说有的是一家的,但也着实不少了。
林樾心中暗道:村里估计都没有这么多小孩儿。
沈淮之也很惊讶,他知道的还要比林樾多一些,比如有的人家那是早就打定主意,不会送孩子去私塾的,这会儿竟然也在队伍里看到了,还一问都是说一定会来,不只是个意向。
至于排队的人家,那都是早在心里盘算过的,那等早就打定主意送孩子上私塾的不算,剩下一些犹豫的,在听到便宜一百文后也觉得今年不上好像亏了。
还有一些是本身没有这个打算,但听了沈淮之说的,私塾只办两年,这两年会尽全力让这些孩童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对于务实的农家人来说,这可比让孩子读个十几二十年书,最后中个秀才来得有吸引力多了,毕竟秀才又不是大白菜,想要就能有,临水村这么多年,不也就出了沈淮之一个嘛。
最后剩下的几个不是为自家来的,而是为他们的亲朋好友,第一个排队的夫郎就是因为他那个嫁去隔壁村的故交,那个故交家的孩子正在寻私塾,他得先给他干儿子占个名额。
总归不管内心如何盘算,这会儿都是热热闹闹的,脸上的笑也是情真意切。
等登记完,林樾一看,竟有十二个孩童是确定要来的,剩下四五个则是还在犹疑。
大家田地里都还有活计,该说的说完,该问的问完,便各自散了,现场除了林樾和沈淮之,只剩下几个帮忙修补屋子的汉子。
虽说他们不要沈淮之帮忙,但沈淮之也不好这样就走,干脆挽起袖子去打扫院子和两间侧屋了,屋子许久不住人,墙上到处是蜘蛛网,还有些杂七杂八的物件儿,先把这些难打扫的处理了,剩下修补房顶落的灰尘,再打扫起来就很方便。
沈淮之都只有个打扫的活计,林樾就更不用说了,在四周转悠一圈就回家去了,村里人好心帮忙修补房屋,凿墙开窗,不仅不收钱,还不用沈家出东西,总该有一顿饭吃,不说多好,至少得吃饱,留下来帮忙的人不少,做饭菜也需要功夫,这会儿回去做饭正合适。
留下来帮忙的汉子都是干活儿的老手,果不其然,一个下午就收拾出来了,李木匠还送了一个现打的窗柩过来,直接就安上了,剩下的就是贴窗户纸,等林樾明日去镇上顺带买了,明晚就能贴上。
镇子上卖的窗户纸是谷皮纸,价钱便宜,粗糙厚密的韧皮纸,用木棍都很难捅破,上头还浸了桐油,足够遮风挡雨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谷皮纸颜色偏深,白天也不怎么透光,但因为窗户是可以整扇打开的,所以这一点儿缺点也不算什么。
次日清晨,沈淮之就去了老高秀才家,他开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年开蒙所用的书籍,虽说还记得七七八八,但他总担心遗漏了哪个,得再去找老师看看,而且其中有几本书他手上是没有的,得找老师借来誉抄。
他脚程快,太阳刚升起,他就进了高家的院门,老高秀才的儿子在镇上做工,这会儿家里只有卧床的老高秀才和正在读书的高承望。
自从得了沈淮之中秀才的好消息,老高秀才的精神头也好了不少,这些日子偶尔也能下床走动走动,这次沈淮之再来,为的还是开私塾的事儿,老高秀才更是高兴得不得了,要不是他孙子高承望拦着,愣是要自己杵着拐杖去给沈淮之拿书。
“爷爷,您跟我淮之师兄坐着说说话,家里的书在那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现在就去拿。”
老高秀才一想也是,他年岁大了,眼睛也不大好,别再给拿漏了,“咳,咳咳,那你快去,快些去,别让你师兄等久了。”
“知道了,我这就去。”
高承望走后,老高秀才才对沈淮之道:“淮之,你愿意办私塾,对你们村,对附近几个村都是好事儿,但你的学业万万不可荒废,正经考个举人才是要事。”
沈淮之自然点头,又将当日与沈广初说的话再说了一遍,老高秀才这才放下心。
片刻,高承望就抱着一摞书出来了,“师兄,开蒙会用到的书都在这里了,你拿好。”
沈淮之接过后翻看了一遍,把其中自己有的五本书挑出来还给高承望,随后才拿起剩下的书,说道:“这几本书我家里都没有,此番先借回去,等我誉抄完就还回来。”
书籍都是传家的东西,老高秀才也没拒绝,只让高承望挑出其中两本,“这两本,是你师弟的誉抄本,不必还回来了,剩下的你也别急,先用着就是,等明年后年再还也使得。”
师徒三人又说了会话,直到老高秀才精神不济,沈怀之才和师弟一起将老高秀才扶回卧房,随后便告辞离开了,出榆水村前还去了一趟林家,可惜家里一个人也没在,应当是都下地干活了。
家里林樾正在招待客人,他原想着今天要和沈凌之一起去镇上,没想到刚出门,家里就来了客,说是来打听私塾的,最后只得沈凌之一个人去镇上,他留在家里招待客人,仅一早上就接待了两波客人,还是不同村子的。
想来是沈广初昨儿就开始找附近几个村的村长说过,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一连几日,家里都有人上门来问私塾之事,连距离镇子最近的桃花村都有人来了,不过后面就是沈淮之自己招待的了。
不过问的人虽多,但一直到九月中旬,真正确定下来的也不过十个,这十个里还有一半儿是第一天临水村的人就帮忙问过的。
其间甚至还来了一个临镇的人,说是看中沈淮之的才学,想把家里的两个小子都送私塾读书,因距离较远,所以希望能住在沈家,除了束脩,再另外给食宿的费用。
沈淮之和林樾商量过后,还是拒绝了这人,家里地方不大,还有沈凌之这个待嫁的哥儿,而且林樾年纪也不大,这两个小子又都是十来岁,没两年就能说亲的人,若是住在家里,难免有些风声,再者,实在也不缺这两个学生。
因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来,林樾又分别找李木匠和沈篾匠再定了两套桌椅做备用。
转眼来到九月十六这天,也就是沈淮之定下来的拜师之日。
天刚亮,沈家人就去了祠堂,沈广初也将祠堂院门的钥匙交给了沈淮之,自今天起,除了堂屋,祠堂就暂时由沈淮之负责了。
昨日又打扫过一遍的祠堂,院子里干干净净,一点儿枯枝落叶都没有,推开屋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正中还有一套桌椅,是沈淮之授课所用。
四处检查过后,沈正初就在院门口放起了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也是通知村里人,可以带着孩子过来行拜师礼了。
因提前通知过,爆竹声一响,陆续就有人来了,甚至还有外村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出的门,到的比临水村人还要早。
沈淮之也没让他们久等,辰时刚过就端坐在讲台之上,由林樾引路,各家的父母长辈就带着孩子进来了。
拜师礼首先拜的是祖师,对于读书人,那自然就是拜孔子,孔子像高悬,沈淮之带着下方的十八位幼童一起跪拜上香,祈求孔子保佑,使他们学业有成。
其次就是拜沈淮之这位师父,以及林樾这位师郎。
第85章
俗语云,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也就是说, 传统的师徒关系是只仅次于父子关系的,因此拜师礼也十分庄重严谨, 弟子需三叩首,跪献束脩, 而后师父训话, 赐名等, 师徒关系才算成立。
不过私塾的师生关系其紧密程度远不如传统师徒关系,拜师礼也相对简单, 弟子一叩首即可, 献束脩时就无需再跪拜了。
看着堂下的十八个孩童, 年长者不过十一二岁, 其中最年幼的只有七岁,齐齐跪拜, 称呼师父, 师郎, 林樾紧张极了, 生怕坐的不够端庄,没有师郎的样子。
沈淮之看着下面的小萝卜头,想到的是十年前自己拜师时的样子,多的他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那天老师摸了摸他的头,语调温和, “能上私塾实属不易,万不可辜负你父母的期待, 更不可辜负自己。”
今日,沈淮之又将这句话送给了他的学生。
下方的小萝卜头们,来之前都得了自家长辈的叮嘱,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可顶嘴捣乱,所以这会儿沈淮之话音一落,下方就七嘴八舌地应声了,这个说“知道了”,那个接“记住了”,学堂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十八个孩子里有六个是临水村的,本就与沈淮之相熟,尤其是沈岩之的儿子,今年七岁的小虎子,正跃跃欲试地想冲上去和那个收菌子的漂亮哥哥说话,可惜刚走了两步就瞧见他娘在门外瞪他,只能默默停下脚步,转身和小伙伴儿玩儿去了。
刚入学,沈淮之也不苛责他们,一挥手就让他们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收束脩的环节了,原本应该是拜师结束后就由学生将束脩献给老师,但私塾里的学生有几个年岁尚小,家里的长辈都不放心,最后定下的就是由今日送孩子来私塾的父母长辈带着孩子一起将束脩献给老师。
束脩除了早就定下的银子,还有六礼,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前五种礼除了数量上略有差别,大家带的都大体相同,只干瘦肉条这一礼,有带家里的腌腊肉,熏腊肉的,还有带新鲜的肉的,瘦肉,五花肉,肥肉,种类十分丰富,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十分新鲜,应该是今早才去镇上割的。①
沈淮之收下束脩后又回赠了他们礼物,自己手抄的启蒙书籍,因时间比较赶,他没抄全,每个学生都是两页纸,上面的内容也就是最近要开始学的内容。
书籍价钱就没有便宜的,少则几百文,多则几两银子,沈淮之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最开始这一个月让学生先用自己手抄的书,给他们长辈一个月的时间去筹钱买书,实在没法子的到时候他去买两本,租给学生,两个人用一本,也能用一段时间。
献完束脩,跟着来的各位长辈就各自散了,不过他们也没敢走远,就在祠堂外拐角的路上等着,就怕自己的崽子不听话要往外跑。
林樾今早出门特地带了两个竹筐,就是为了装今日收的束脩的,另外荷包也带了两个,这会儿十七两三钱银子满满当当的塞在里头,放在怀里都会往下坠。
因今日就要开始上课,林樾利索地收完东西,沈正初夫妇各背上一个竹筐,拿上荷包就出去了,沈凌之则是方才就跟着人群出去了,还在门口卖了几块点心才去的镇上。
今日来祠堂的人多,林樾担心有人落了东西,去四周转悠一圈没发现东西,这才准备离开,但还没走出两步,就听到屋子里传来了哭声,还有沈淮之干巴巴哄孩子的声音。
学堂里,沈淮之看着面前两个嚎啕大哭的幼童手足无措,他去私塾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当时跟他一起拜师的也都是十岁上下的,所以第一天也没有人哭。
这回他收的学生却有几个年岁小的,尤其还有一个今年才六岁,刚才跟小伙伴儿玩的开心,也没注意到外头,这会儿坐在椅子上新鲜够了,一转头,屋外一个人影都没了,当即就哭了。
“我要爹爹!我要爹爹!呜呜,我爹爹不在了……”
偏偏他的同桌也是个才七岁的,这边哭喊声刚出来,他就跟着哭了,从椅子上跳下来就想往外跑,“娘,我要回家,呜呜呜……”
沈淮之许多年不曾哄过孩子,眼看除了面前这两个,后头还有几个开始瘪嘴了,整个人头都大了,这私塾先生可真不好当……
干巴巴地哄了两句,林樾就进来了,沈淮之犹如看到救星,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林樾面前,然后才想起林樾也没带过孩子,语气有些迟疑,“你会哄孩子吗?”
林樾其实并不会,他弟弟虽然比他小好几岁,但从小就是个皮实的,很少哭,就是有些调皮捣蛋,要说打孩子他有一手,哄孩子还真是没什么经验,但事到临头了,总不能两个人这样干看着孩子哭吧,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还好这几个年岁小的他们长辈都叮嘱过要怎么哄。
林樾先是拉住要往外跑的那个,蹲下给他擦了擦眼泪才柔声道:“乖啊,不哭了,方才你娘不是已经答应你了嘛,你好好上课,等中午下学了就来接你吃午饭,她今天做的都是好吃的呢。”
哄完一个也没忘另一个,说话轻声细语地,带着一丝引导,“你小爹爹说只要你不哭,中午就给你带玩具,还记得是什么玩具吗?”
等把这两个哭声震天的哄乖了,林樾才起身掏出自己的那个荷包,从里头抓出一把红枣,“你们乖乖上课,听老师的话,等下学了,就奖励你们红枣吃。”
红枣是个稀罕物,价钱比糖还要贵,在座的就没有哪个是吃过的,看着林樾手里红通通的大枣,眼里都是渴望,还有几个已经无师自通坐得板板正正了。
村里的孩子都是在外野惯了的,除了几个年纪小的,其他人见长辈不在都是见怪不怪,两个小的哭声一停,后头瘪嘴的也就停了,甚至还找了个乐子,开始玩手里的毛笔了。
林樾功成身退,朝沈淮之挥了挥手就出去了,今天没去镇上,等会儿得跟着沈家夫妇下地种蚕豆去,还有菜也得种了,他实在是不得闲。
沈淮之也没急着教他们识字,大体说了一遍为什么家里人要送他们来私塾,随后就开始行净手礼,也就是洗手,盆是从家里带的,十几个孩子排好队,一一在水盆里洗了手擦干,寓意是净手净心,以后能心无旁骛地好好读书。
一群人做同一件事儿的时候总是显得分外有趣,有一个小孩儿洗完手还试图重新排到队伍里,再洗一遍,被沈淮之叫出去的时候还嘻嘻哈哈个不停,直到沈淮之板起脸才消停下来。
“净手”过后,就是“开笔”,拜师后的孩童需得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这一步又包含了三个步骤,一是“朱砂开智”,私塾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颗红痣,因“痣”与“智”谐音,朱砂开智也寓意学生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②
因沈淮之方才板起了脸,还把戒尺也拿出来了,这会儿十几个孩子都像小鹌鹑一样乖得不行,让排队就排队,点过红痣的就乖乖回到自己的座位,虽然还有一点儿说话声,但沈淮之已经十分满意了,但他面上不显,不仅板着脸,还皱着眉,十分有威慑力。
从今天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严师了!
描完朱砂,下一步就是“击鼓明智”,昨儿林樾刚买回来的一面小鼓,沈淮之“咚咚咚”的敲了三下,严肃道:“鼓声响就意味着上课时间到了,记住了吗?”
“记住了。”虽然还没达到异口同声的地步,但也相对整齐了。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描红开笔”,因沈淮之早早叮嘱过,今儿所有学生的小书袋里都揣着一只毛笔并一张纸,目的就是为了学写第一个字,“人”,一撇一捺,简洁端正,寓意学生做学问得先学会做人。
塾师开蒙,除了教导学生识字,还得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最开始是教导生活习惯,日常礼节,而后是为人处世,道德情操等,所以第一个字学“人”字,也是为了二者合一。
尽管学生带了纸笔,但第一天,沈淮之并没有让他们用自己的笔,因为今天只学一个字,都用自己的显得“浪费笔墨”,而且描红写字时还需要教导握笔,沈淮之是手把手地教,也就不存在两个人一起学的情况,一支足矣。
为了方便,沈淮之今天特意带的林樾的毛笔,这支笔相对小一些,更适合孩童用,他之前叮嘱学生长辈去买笔时也特意说明需买小一些的毛笔,以免抓握不住。
等把在座的十八位学生一一手把手教过“人”字,中午下学的时候就到了。
还在外面等候的家长纷纷带着饭食进来,招呼自家的孩子吃饭,林樾也给沈淮之送了午饭过来,两个人在学堂陪着学生一起吃的饭。
上课时不敢捣乱,这会儿自家小爹爹,娘亲来了,心里有了底气,又开始大呼小叫了,但总体还是乖的,都贴在自家爹娘身边分享自己今早写的字,
“爹爹,我会写字了,老师教我写字了!”
“娘,老师夸我写得好,你快看我写的字。”
“人”字实在过于简单,在场的长辈虽然没有上过私塾的,但也有那么两三个是认识这个字的,当即就夸开了,又是保证今晚回家告诉爷奶这个好消息,又是答应晚上给做好吃的,好不热闹。
下午依旧是学习写“人”字,沈淮之还无师自通地编了两个顺口溜,教学生如何穿衣洗漱,这个就简单多了,农人一年到头没个闲时候,自然也顾不上太多家里的孩子,早早就教会了他们这些必备的技能,今天就相当于温习了,有胆子大的还给沈淮之分享了一点小趣事,比如他哥哥小时候不好好穿衣服被打了一顿,没有他乖之类的。
因今天刚来,所以下午下学相对早一些,申时刚过三刻钟,沈淮之把今早林樾答应的红枣一一发了,刚好每个学生一人一颗,随后就大手一挥,让他们的长辈把孩子领走了。
沈淮之累的够呛,只觉教一天书比他下地干一天活还累。
随着私塾走上正轨,林樾终于腾出手忙活自己的事了。
第86章
自从决定办私塾, 林樾就一直跟着忙前忙后,手上的生意也耽搁了,这几日都是沈凌之一个人去镇上, 卖的点心也是以前常卖的各种发糕,荞糕, 南瓜糯米糕等,虽然每日都能卖出去一些, 但总归没有之前一天能赚二百文的景象了。
林樾这些日子虽然没去镇上, 但得空的时候也一直在琢磨该做一点儿什么新鲜吃食, 让小吃摊的生意重新好起来。
下午,林樾从田里回来后一直在灶房里翻箱倒柜的, 找完一圈又去了一趟堂屋, 最后翻出来了两罐糖渍桂花, 这是之前山上桂花开的时候做的, 原本做了三罐子,做点心用完了一罐, 现在只剩两罐了。
除了糖渍桂花, 还有一簸箕晒干的板栗和干枣, 都是可以做点心的材料, 林樾翻了翻,把其中坏了的挑出来扔了,剩下的收拾到另一个显眼的地方,预备接下来用。
最后, 林樾又把沈淮之今日收到的束脩礼归整了一遍,芹菜都是新鲜的,这两天得抓紧时间吃完,因是九月份, 不少学生的长辈送的莲子都是新鲜的,加起来足足有一盆,据说秋天吃莲子可以补虚,林樾就想着煮一个冰糖莲子汤,剩下的明日做成莲子桂花糕带去镇上卖,增添点花样。
也顾不上再收东西了,林樾当即就把灶火生起来,洗莲子,加冰糖,冷水下锅,随后盖上锅盖,林樾才开始继续收东西。
桂圆也还是新鲜的,做零嘴儿吃正好,改日得闲再煮个桂圆粥或是红枣桂圆汤,刚好这次收到的束脩礼中就有干红枣,再加上家里原本剩的那些,除了煮汤,还能做不少点心。
最后收拾的就是今天收到的肉了,腊肉用麻绳穿了和家里的腊肉挂到一起去,新鲜的估摸有个三四斤,林樾割了一块儿今晚吃的,剩下的也用盐腌了,等吃过晚饭就挂起来。
等把所有东西都归整清楚,灶台上的冰糖莲子汤飘出甜香味时,时候也不早了,沈淮之已经推着小货架回来了。
“凌之呢?林樾问。
沈淮之把小货架推到灶房门口,回道:“我从祠堂出来正好碰见他,货架就给我推了,他也回来了,就在后头。”
果然,沈淮之话音刚落,沈凌之就从门口进来了。
林樾朝他招了招手,问道:“凌之,今儿卖的怎么样?生意好吗?”
沈凌之点点头又摇摇头,声音有些低落,“感觉还成,但又不是很好,今天我做的量少,所以都卖完了,若是做之前的量,估计这会儿还在镇上呢。”
林樾顿了一下,安慰道:“做生意收入不稳定是常事,咱们也许久没有上新的吃食了,明儿我和你一道去,再带上新做的点心,想来生意应该能好一些。”
说到新点心,沈凌之来了兴趣,“哥哥,你又琢磨出什么新点心了?”
“走,进屋说。”
进了灶房,林樾盛了一碗把刚熬好的冰糖莲子汤递给沈凌之,“尝尝味道怎么样?刚熬的。”随后又给还在外头收拾货架的沈淮之盛了一碗。
沈凌之还是第一次吃煮的莲子,以前都是摘了莲蓬,直接把莲子掰出来吃的,他吹了吹勺里的莲子,才放进嘴里仔细嚼了嚼,“好吃,哥哥,明天我们要卖这个吗?”
林樾摇头,“莲子汤煮起来麻烦,只适合偶尔一次煮了在家吃,明天做莲子桂花糕,家里还有两罐糖渍桂花,得赶紧用了,再放该放坏了。”
桂花是一个月之前就打的,虽然做成了糖渍桂花,但现在颜色也没有以前那么亮了,是得赶紧做,沈凌之又问道:“哥哥,那我们明天就只卖这个吗?”
林樾犹豫了一瞬,迟疑道:“我是还琢磨了另一个吃食,但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沈淮之一进来就听到林樾这话,便问道:“是什么吃食?”
沈凌之眼睛亮晶晶的,眼看也是要开口追问了。
林樾连忙摆摆手,开口道:“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就是馒头,不过我想的是做成小馒头,也就是正常馒头的四分之一大小,然后和面的时候,再加一些南瓜泥,红薯,菠菜汁和茜草汁,做成彩色馒头。”
沈凌之想象了一下,掀开蒸笼的盖子,里头是红橙黄绿各色小馒头,好不好吃另说,只看颜色就很吸引人。
“哥哥,我觉得这个肯定能卖出去,花花绿绿的小馒头,肯定有不少小孩儿喜欢。”
沈淮之也点头,“凌之说的对,今儿学堂里,不少孩子身上都戴着彩色的东西,有两个穿的红通通的,中间休息的时候还和小伙伴显摆衣裳。”
沈淮之当时怕他们闹矛盾,一直盯着,还好小孩子们都比较单纯,这个说“我有红色的新衣裳,可好看了,是我小爹爹给我做的。”那个回“哇,你小爹爹真好,你的衣裳也好看。”然后两个人就一起跑出去玩儿了。
林樾一开始想到这个也是因为觉得小孩子都喜欢鲜艳的东西,应该能卖出去,但再好看也是馒头,所以一直在犹豫,这会儿被接连肯定又放心了不少。
沉吟许久,他才开口道:“馒头一文钱一个,小馒头我们就卖一文钱三个,应该能卖出去。”
沈凌之立马点头,“哥哥,我觉得是你想太多了,这肯定能卖出去啊,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吃零嘴儿?舍得买的家长又不多,尤其是家里孩子比较多的,但小馒头一文钱就能买三个,要是家里有三个孩子,一文钱就能让每个孩子都吃到颜色好看,味道又好的小馒头,他们肯定愿意。”
林樾一想也是,瞬间就支棱起来了,“那我们等会儿吃了饭就去河边挖茜草。”
茜草就是端午节用来染红鸡蛋的草,煮出来的水是红色的,也可以直接煮水喝,拿来做馒头再合适不过。
沈淮之起身把碗搁到桌上,“我现在去吧,等会儿吃了饭天该黑了,去河边不安全。”
林樾立马点头,“那你快些去,不用挖太多,早点儿回来,你回来我们刚好吃晚饭。”
“知道了。”沈淮之回屋换了一身衣裳就拎着竹篮出去了。
饭是刚刚蒸上的,除了白米饭,上头还有一层苞谷疙瘩,蒸出来口感虽然不如麦面那么细腻,但也别一一番清甜,菜色也相对简单,一个芹菜炒肉,一个南瓜汤,还有一个清炒白菜。
林樾和沈凌之两个人一起做的,没多久就做好了,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坐在院子里喝冰糖莲子汤,只有沈淮之端着进屋了,他正忙着抄书,一刻不得闲。
林樾正在琢磨给馒头再添个颜色,宋寻春就拎着篮子过来了,“樾哥儿,凌之,吃山楂吗?你们爹去山上摘的,刚才忘记拿出来了。”
林樾猛地起身,“娘,我们这儿还有山楂呢?”
宋寻春点头,“有啊,我们这片山上的野果子还挺多的,听你们爹说,据说有些是之前住在山上的人种的,像核桃,板栗这些,山楂,杨梅这些就是野生的。”
篮子里的山楂已经洗过了,个头虽然不大,但都是红彤彤的,有的上头还有被虫咬过的痕迹,林樾尝了一个,是酸甜口的。
林樾两口嚼了咽下去,开口问道:“娘,山上的山楂多吗?”
宋寻春还真不知道今年结的果子多不多,沈正初去山上摘果子的时候她没跟着去,把篮子往林樾手里一递,说道:“等我去问你们爹去。”
片刻,沈正初就从后院过来,回道:“今年结的果子个头不大,不过数量不少,山上有好几棵山楂树,樾哥儿,你是要做什么吗?”
林樾连连点头,“山楂能做不少点心,还有糖葫芦,山楂渴水什么的,要是多我们就去摘一些。”
山上的山楂都是野生的,一般成熟没几天就被村里人摘完了,还真有人摘山楂做糖葫芦卖的,也有直接摘了去镇上卖的,差不多就是每年的这个时候。
沈正初回道:“那明儿一早我和你们娘就去摘,去晚了该没了。”
山楂能放好几天,摘回来也不怕坏,到时候不管拿来做什么都方便。
“爹,那你们多摘一些,后天一早我们做一个山楂桂花糕吃。”林樾说。
沈正初自然答应了,还问道:“可还要别的什么果子,明儿我去山上找找。”家里的田地都耕完了,虽然在准备种豆种菜,但早一天迟一天也无妨,不像秋收一样赶时间,沈正初也能抽出一天的空去山上,还可以顺道砍一捆柴回来。
“要的要的,不管什么野果子,只要是能吃的都要。”山上的果子基本都是酸甜口,就算做不了点心饮子,直接吃也好吃,林樾就没有不喜欢的。
一家四口说了会儿话,灶台上的水也烧热了,各自洗漱就回了屋子,沈淮之也熄了油灯出来洗漱。
林樾刚躺下片刻就昏昏欲睡,又被刚进来的沈淮之叫醒了。
林樾说话都含含糊糊的,“怎么了?还不睡觉吗?”
沈淮之给他拉了拉被子,轻声道:“是有个事儿想问问你。”
“嗯,我听着,你说吧。”林樾眼都没睁开,胡乱应了一句又想接着睡。
沈淮之怕他真睡着了,立马开口道:“今儿私塾开门,我才想起你弟弟,他要不要来私塾,趁现在年岁还不太大,读两年书以后也好找个活计。”
林樾缓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是得好好琢磨一下。
第87章
林杨小时候也不是没去过私塾, 毕竟近水楼台嘛,他家和老高秀才家也是常来往的,所以四年前林杨九岁的时候, 林家父母就送他去过。
那个时候正值府试,老高秀才几个年长的学生都去考试了, 就剩下几个那年新进学堂的小萝卜头,老高秀才听闻林远夫妇要送林杨去私塾, 当即就答应了, 第二天就让林杨跟着他们一起上学。
林樾还记得那天早上他们一家早早就起来了, 早饭甚至还吃了肉,然后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把林杨送出门, 当时他们还在畅想林杨会不会有什么过人的天赋, 结果第二天林杨就死活不肯去了, 说是听不进去, 与其在私塾坐一天,他更愿意跟着爹娘下地干活。
他娘气得不行, 抄起竹棍就把林杨收拾了一顿, 一家人轮番上阵也没让林杨改变主意, 林樾第一次觉得他弟是个犟种。
他们家一向是严母慈父, 但那天他爹也气得不行,直接就把林杨拎去私塾了,但没等一家人松口气,林杨又自己跑回来了。
然后, 他爹又拎着林杨的后脖领给他送出去,这回他们就没那么放心了,一家三口都在家等着,果然, 一个时辰不到,就看见林杨鬼鬼祟祟地溜进来,堪称鸡飞狗跳的一天就在这样来来回回中过去了。
最后实在没法子,只能顺了林杨的意,老高秀才还把他们交的束脩也退回来了,说是只教了一天,不能收他们的礼。
后面也不是没想过再送林杨去,但林杨一直不愿意去,读书这事也就搁置了。
今年林杨已经十三岁快十四岁了,在有的地方都快说亲了,所以林樾也没想起来这回事儿,直到现在沈淮之说起,林樾才发现自己还是想让林杨读书的。
林樾看着沈淮之迟疑道:“等明儿我回家问问,也不晓得林杨愿不愿意。”
沈淮之也是今晚才知道林杨还去过他老师的私塾的,那年正好是他参加府试的时候,所以也没遇见林家人。
“明儿我没法跟你回去,你让凌之陪你去,路上小心些,家里刚收的腊肉也带一些回去给爹娘,另外果子点心什么的你自己拿主意。”
“要是弟弟愿意,那最好后天就来,这样能跟得上同窗的进度,他学起来也没那么枯燥。”沈淮之说。
林樾在沈淮之的肩膀上蹭了蹭,回道:“我晓得了,你安心去私塾。”
翌日,林樾没急着回家,昨晚睡前发了面,说好了要做彩色馒头去卖的,还有山楂桂花糕,但现在中午得回家一趟,只能先做一种,再加上一种之前卖得好的,争取能吃午饭的时候就卖完。
最近天气凉了,昨晚和的面现在刚好能用,林樾和沈凌之两人一起揉面,两个蒸笼一起蒸馒头,不多时就蒸好了。
馒头颜色虽然好看,但不太甜,所以今天还蒸了一锅桂花糕,最后都放进了新买的蒸笼里,两人推着货架就去了镇上。
像往常一样,点心各拿一个出来放在货架上显眼的地方,两人就开始吆喝了,你一句我一句的,时不时还搭过话,默契十足。
“好吃又好看的小馒头,南瓜馒头,红薯馒头,各色各味的小馒头,三个一文钱,三个只要一文钱。”
“一文钱三个小馒头,一家三口吃,三个孩子吃,一文钱就能让一家人都吃上好吃又好看的小馒头,快来尝尝吧。”
馒头还是那个馒头,林樾两人吆喝的时候也没夸大,但或许是颜色太好看,买的人还真不少。
他们一共做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的馒头,不少小孩儿都在摊子前徘徊,愣是没决定买哪三种,直到自家爹娘开口催了,才道:“娘,我们今天先买红色,橙色和绿色的小馒头,等明天再来买黄色的小馒头可以吗?”
“万一明天老板不来了怎么办?万一我们明天找不到老板呢?”这个小孩儿的娘显然是个爱逗孩子的,掏出一文钱放进自家小孩儿手里,然后好整以暇地盯着自家孩子。
这个小孩儿明显也习惯了,仰着头看向他爹,“爹爹,我娘又骗我,昨天我们也看见这个哥哥了,只是昨天还没有小馒头卖,明天肯定也能遇见。”
小孩儿的爹一本正经道:“你娘怎么会骗你。”
才六七岁的小孩儿,圆圆的脸蛋上表现出了异常的成熟,也不再搭理他爹娘了,扭头看向林樾,“哥哥,我要三个小馒头明天再来买黄色的小馒头,你们明天还来吗?”
林樾弯腰接过他手里的钱,肯定道:“明儿还会来的,明天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在这两条街附近,你直接来就好。”
小男孩一脸得意地看向他爹娘,然后又回头看林樾,“明天我还会来的,你们一定要给我留一个哦。”
林樾和沈凌之都被逗笑了,把三个小馒头包好递过去,同时点头道:“你放心,我们一定给你留。”
小男孩放心了,拿上自己的小馒头就跟他爹娘一起走了,林樾隐约还听到那个小孩说回去要找爷爷奶奶告状,给他乐得不行。
今儿开了个好头,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买小馒头,桂花糕因为价钱高,得两文钱一块,所以买的人不多,但时不时也能卖出去一块,生意好,两人干劲也足,吆喝声一直没停过。
林樾出门前想的是最好是能在午饭时间卖完,没想到还真实现了,到镇上两个半时辰,小馒头就全卖完了,大半蒸笼的小馒头,赚了六十文钱,桂花糕卖得没那么好,但因为做的不多,也在午时前卖完了,赚了二十六文钱。
沈凌之高兴极了,一脸兴奋地提议道:“哥哥,明天多做一些小馒头吧,小馒头比点心卖得好。”
林樾连连点头,“做,明天做满满一蒸笼,桂花山楂糕不用面粉,得用凉粉做,还得放凉了再卖,所以不用放蒸笼里,蒸笼可以全用来装小馒头。”
“凉粉?哥哥,用豌豆凉粉做点心吗?”沈凌之一脸不可置信,这也能做点心吗?
林樾也很茫然,“不是啊,凉粉除了豌豆的,荞麦面的,还有薜荔做的,就是凉粉果,凉粉果切开后把里面的籽掏出来,装进纱布口袋里,再放到凉开水里浸泡一会儿,用力反复揉搓,就会有乳白色的汁水流出来,等汁水全部挤出来,挤出来的汁水和凉开水混合后放一会儿就会变成半透明的凉粉了。”
沈凌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做法,“哥哥,这种凉粉好吃吗?”
林樾顿了一下,回道:“口感偏爽滑,但如果不加调料的话没什么味道,单吃凉粉的话得加一些花生碎,红糖之类的,不过我是拿来做点心,就不用加这些了。”
“哇,哥哥你好厉害,这个听起来有点好吃,明天我帮你做。”沈凌之说。
林樾笑着点头,“好,到时候给你吃第一块。”
两人说说笑笑,没多久就到家了。
林樾最后还是没让沈凌之跟他回家,他怕到时候自己的犟种弟弟又不听话,沈凌之在场的话他娘放不开手。
沈凌之一脸认同,他其实也不太好意思去,他还没见过林家父母呢,“哥哥,那你快些去,晚上让我哥去接你。”
“我很快就回来,放心吧。”
林樾换了一身衣裳,又收拾了一篮子东西,除了一块肉,还带了一点儿莲子,桂圆和芹菜。
担心他爹娘出门,林樾午饭都没吃,拿了个馒头就走了,回到林家时林家的屋顶还在冒烟,一看就是还在做饭。
“爹,娘,林杨,我回来了!”
周问兰拿着锅铲就出来了,“怎么回来的怎么突然,是出了什么事吗?”
林樾扬起一张笑脸,“娘,你想多了,没发生什么,我就是想你们了。”
周问兰这才放下心,抬手招呼道:“快进来,还有一个菜就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说事不太好,尤其是这种可能会引起矛盾的,林樾一直忍到吃完饭才说起正事。
“……我和淮之的意思,都是想让林杨去私塾读两年书,也不盼着考秀才,就是多认识几个字,还有算术,到时候能在镇上找个活计。”
周问兰一想起林杨读书的事就来气,扭头看着林杨,说道:“听你哥哥的,趁现在我和你们爹还有一把力气,田地里的活计也不要你们操心,去读两年书,以后咱们林家也是有读书人的人家了。”
林杨其实是有点早熟的,记性也好,他哥哥以前想去私塾,老高秀才没答应这事儿,他们都以为他不记得,但他其实记得很清楚,所以对私塾有些抵触,再加上一两银子一年的束脩实在不便宜,他那个时候又贪玩,这才死活不肯去私塾读书。
现在他又长大了不少,也没那么冲动了,林杨想了想便开口问道:“爹,娘,我不在家你们真的忙得过来吗?咱们家还有积蓄吗?”
林远应了一声,接话道:“这个不用你操心,我们忙得过来,家里也还有积蓄,足够你这两年的束脩了,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林樾摆了摆手,“娘,淮之说了不用束脩,东西也不用带,不过我想着还是带上六礼去拜师,银钱就不用带了。”
周问兰眉头微皱,“这事儿你们小两口和淮之爹娘商量过吗?别到时候因为这点银钱闹矛盾,我们家里也不缺这点儿钱。”
林樾点头,“娘,你不用担心,我们今早就商量过了,他们都同意的,还说到时候让林杨在家里吃饭呢。”
周问兰沉吟片刻,还是摇头,“束脩不能少,这个事儿一码归一码,束脩是束脩,平时来往是平时来往,混在一起反而不好,林杨去了私塾,难免有时候雨雪天回家不方便得住你们那儿,若是束脩钱也免了,到时候难免你公婆有意见,对你不好,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午我就去镇上买东西,明早就带林杨过去。”
林樾拗不过他娘,只能答应了。
说完正事,林樾又跟着他娘去了一趟镇上,他常在镇上摆摊,对各处都很熟悉,哪个角落里有新鲜的瓜果蔬菜他都知道,这会儿带着他娘,没半个时辰就把东西买齐了。
最后母子俩是在临水村的路口分开的,周问兰叮嘱道:“束脩这事儿记得和他们说,你公婆和淮之不计较,我们也不能占便宜,记住了吗?”
林樾以前对于银钱也是很有分寸的,但沈家一家人都很好,潜移默化,他也没那么注意细节了,这点儿束脩钱,沈淮之说了不收,沈家父母也这么说,所以他就没多想,但他娘决定的事他也拗不过,只能道:“我知道了,娘,你放心,对了,明儿等你们过来吃午饭,一定要早点儿来啊。”
“知道了,快回去吧。”
晚饭时,沈家人听到林杨答应来私塾了都很高兴,宋寻春更是道:“这样才对,小杨过来就在家里吃饭,干粮吃着噎嗓子,来家里吃口热乎的。”
沈淮之也问道:“娘说什么时候过来了吗?明儿我得在私塾里,她们过来你先招呼着,我中午尽快回来。”
“你安心教你的课,我会招待我娘他们的。”林樾说。
吃完晚饭,该商量的事也商量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就各自忙各自的事了,林樾带着沈凌之一起出门摘凉粉果,明天他又去不了镇上,只能把点心做好让沈凌之带去,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摆摊经常是沈凌之一个人去,银钱还大部分都给了他,林樾实在过意不去。
沈凌之笑道:“哥哥,你说的什么话,我们是一家人啊,哪里就要分这么清楚,银钱我也收了一部分啊。”
第88章
清晨, 天刚蒙蒙亮,沈家的灶房顶就冒起了炊烟,灶台上正在蒸着小馒头, 另一边的炉子也升起了火,锅里是去了核的山楂, 煮山楂的时间里林樾就把昨儿摘的凉粉果切开揉籽了,等山楂煮软, 凉粉也做好了。
煮好的山楂用石磨磨成泥状, 倒进凉粉里, 再加一些糖粉,拌匀后连盆带桶一起放到井里镇着, 这样凉得快些, 等凝固成块状再切开, 淋上桂花蜜, 就是红如朱砂,透亮如水的桂花山楂糕了, 咬一口, 口齿生津, 回味无穷。
原本计划的糖葫芦暂时搁置了, 林樾粗略算了一下,做桂花山楂糕虽然麻烦些,但一块糕能卖两文钱,最多就用得上两三个山楂, 一根糖葫芦怎么也得六七个山楂,价钱也不过两三文钱,就算加上做糕要用的桂花蜜,柴火费, 也还是做糕要赚些。
原本林樾是打算今儿不去镇上了,但昨天答应了人家小孩子,沈凌之也说要去,所以还是做了点心,不过未免沈凌之忙不过来,所以林樾做的山楂糕也不多,最后切开有四十来块,还留了一些在家里吃,小馒头倒还是昨儿的量,两个人摆摊这么久,做点心都是熟手了,不过一个时辰,就已经装好货架准备出门了。
时候还早,林樾就跟着沈凌之一起出门了,一直把沈凌之送到镇口才折返,然后就在临水村村口遇到了他爹娘和弟弟。
林樾小跑过去,高兴道:“爹,娘,你们终于来了!”
随后又看向林杨,上下打量了好几眼,又围着他转了一圈,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夸道:“不错嘛,今儿穿的真精神,这身衣裳是我之前给你做的那件吗?”
林杨点头,低头拉了拉自己的衣摆,“哥,你做的衣裳真合身,我最近还长高了呢,穿着都很合适。”
林樾昂起头,“你去年就开始猛长个子,我还能不知道你一个月长多高吗?”
周问兰伸手拉了一把兄弟俩,笑道:“走了,边走边说,一直站在村口不好。”
林樾顺从地跟着往前,大步往前走了两步才慢下来,带着他爹娘弟弟一起往家走,说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林樾成婚近五个月,林家人还没来过沈家一次。
这边的风俗如此,嫁娶那日,嫁人的那家人除了几个送亲的,其余人都是不去男方家的,包括新夫郎的父母亲人,得一直到过年,新夫郎的兄弟姐妹才会去男方家里,接他回家,所以,今儿是林家人第一次过来,除了束脩礼,周问兰还买了些果子桃酥,又带了一篓子鸡蛋做见面礼。
沈家夫妇今儿也没有下地,一大早就把家里各处都收拾了一遍,连犄角旮旯都打扫了,甚至还换了一身衣裳,灶台上烧着热水,桌上放着今早林樾刚做的点心,瓜子桂圆红枣应有尽有,就等林家人过来了。
两方人,沈家夫妇想让林家人放心,林家人也想让沈家夫妇满意,见面时异常的客气,宋寻春相对有些腼腆,但招待时也十分热情,“亲家,亲家母,小杨,你们快喝茶,还有点心,都是樾哥儿做的,你们快尝尝,樾哥儿手艺真是没得说。”
说完又觉得不对劲,招待亲家用人家自家孩子做的点心,显得他们一直使唤人,对新夫郎不好,宋寻春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找补的话,只能又把桌上装瓜子干果的碟子往他们面前推了推。
周问兰倒是没多想,林樾在做点心生意的事她是知道的,也知道他们生意还算不错,再加上林樾嘴里有关沈家的话都是好话,她虽然没有全信,但对沈家夫妇还是有一个好印象的。
“您客气了,小樾这性子,是你们包容他,什么都放任。”
周问兰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单银钱让林樾自己收着这事儿,她就满意沈家父母,不是那等把新夫郎,新媳妇不当自己人的拎不清的人。
两家父母寒暄许久,周问兰夸沈淮之年轻有为,宋寻春就夸林樾样样齐全,夸来夸去,愣是夸了近半个时辰,林樾给他们倒了三回茶了他们才停下,转而说起正事。
沈正初声音里带着一丝歉意,“实在对不住,今儿你们第一次过来,淮之本来应该在家招待你们的,但私塾里的学生还在等着,实在脱不开身。”
林远相对寡言一些,这会儿也只道了声不碍事,又夸了沈淮之一句,“淮之这是负责,应该的,我们也不是外人。”
两家父母又说了会话,宋寻春就起身准备午饭了,今儿林樾的家人要过来,她昨晚就把家里的腊猪脚拿出来用火燎了一遍,去毛除味,就等着今早煮了吃。
不到午时,沈淮之就回来了,林樾和林杨正在院子里溜达,一抬头就瞧见沈淮之推门进来,林樾惊喜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娘还在做饭呢。”
沈淮之笑了笑,回道:“爹娘和弟弟过来,我特意和学生商量了早上提前两刻钟下学,下午提前上课。”
林樾揶揄地笑了笑,但心里还是蛮开心的,“爹娘都在屋里呢,走吧。”
沈淮之到家不到一刻钟,沈凌之也回来了,兴高采烈地想和林樾分享今儿点心卖得特别好,尤其是桂花山楂糕,他们的老客人,也就是杨记食肆的冯掌柜一次性买了二十块呢。
结果冲进灶房就瞧见除了自家人,还有三个陌生人坐着,等反应过来是林樾哥哥的父母和弟弟后,瞬间脸都红了,他这样显得太不稳重了,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他不好。
林樾脸上带着懊恼,“哎呀,忘记去接你了。”
沈凌之挠挠头,“嘿嘿,是今天卖完的比较早啦,哥哥,你做的桂花山楂糕卖得特别好,喜欢的人可多了。”
“是吗?那我们明天多做些,快过来坐着歇会儿,我给你倒茶。”林樾笑着去拉他,又给自家爹娘介绍,“爹,娘,这是凌之。”
沈凌之腼腆地喊了一声:“叔叔,婶婶。”
周问兰一向热情,方才夸了沈淮之,这会儿又对着沈凌之夸了一大串,连一句重复的都没有,尤其是一看就知道他和林樾关系好,周问兰真觉得这门亲事成对了,公婆小叔子都是好相处的,最重要的是沈淮之自己有出息,对樾哥儿也好,连对他们都很敬重。
两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饭,差不多快到下午上学的时辰时又一起去了祠堂,赶在上课前让林杨行了拜师礼,随后其他人回了沈家,林杨直接就跟着上课了。
难得过来一趟,林杨今天又是第一天上学,所以周问兰两人也没急着回家,而是在沈家待了一下午,一直等到林杨和沈淮之下学,一家三口吃过晚饭才准备告辞离开。
今儿林家人过来带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束脩钱,沈家人好说歹说,周问兰也不肯收回去,没法子,宋寻春只能给他们多带些回礼,收到的腊肉带了三条,家里的各色瓜果也收拾了一篮子,另外还有半尺新织的麻布。
沈淮之之前给学生准备回礼抄的书还有两份,但因为抄录的内容不多,所以除了这个,沈淮之还额外给了几本书,都是他之前启蒙时用过的,因为保存得宜看着还算新,另外还有一块墨锭,两尺纸。
沈淮之和林樾一直把林家人送到榆水村才折返,最近天黑得早,回到家时天都快黑透了,匆匆洗漱完就回屋了。
林杨今天第一天上私塾,林樾有些担心,戳了戳沈淮之的肩膀,低声道:“林杨今天听话吗?有没有在私塾调皮捣蛋啊?”
沈淮之回过身抱着他,沉声道:“没有,林杨很乖,听得也很认真,今儿下午学了七八个字,他都记住了。”
要不是真的沈淮之的性子,林樾都要以为是在骗他了,看来他弟弟真的成长了,看这个劲头,说不定两年后真的能顺利出师,“辛苦你了,明儿一早做新点心给你们做早饭。”
沈淮之有些惊讶,今儿林樾才做了新点心,明儿居然还有,他都好奇了,开口问道:“是要做什么?”
林樾得意一笑,“莲子没有桂圆那么耐放,得赶紧吃完,我就想着做一点莲子糯米糕,不过这个我是第一次做,也不知道能不能做成。”
沈淮之也跟着笑了,“你肯定可以的,你今天做的山楂糕也好吃。”
“那明儿多留几块山楂糕在家里,你中午回来记得吃。”林樾说。
……
夫夫俩说了许久,除了刚开始说的是正事,后面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一直聊到夜深人静,月上中天才停下,第二天林樾差点儿没起来。
他起身时沈淮之已经走了,不少学生今天就要一个人来私塾了,祠堂没在村口,他得出去接一下他们免得他们走错路。
林樾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才穿上衣裳出去洗漱,今天两个人都去,所以他们做的点心不少,因为山楂糕做法简单,昨儿沈凌之就学会了大半,今早的山楂糕就是他做的,林樾在另一边忙着做莲子糯米糕。
莲子是昨晚就泡上的,今早刚起来就煮上了,现在已经十分软烂了,去除莲心后把煮好的莲子捣成泥,把同样泡过的糯米倒进去加水混匀,再加一点儿糖,上锅蒸两刻钟左右就差不多了,蒸好的莲子糯米糕放凉后放进模具,今天用的模具是莲蓬状的,压好的点心十分好看,卖两文钱一个完全不亏心。
今天刚到镇上,两人还没开始吆喝呢,就来了第一个客人。
第89章
这个客人是他们的老顾客了, 正是杨记食肆的冯掌柜,昨儿刚买了他们不少点心,林樾还想着今天路过食肆的时候再问一问冯掌柜要不要买点心, 没想到在镇口就遇到了。
林樾熟练地扬起笑脸,“冯掌柜, 许久不见,今儿要来两块点心吗?”
冯掌柜哈哈笑了两声, “自然是要来的, 今儿是有什么新花样吗?对了, 昨儿的桂花山楂糕我们家少东家吃着好,今儿可还有?”
林樾掀开蒸笼让冯掌柜瞧了一眼, 才笑着介绍道:“您来巧了, 今儿还真有, 是新鲜莲子做的莲子糯米糕, 清香软糯,味道也十分不错, 可要来一点儿?”
蒸笼一开, 热气就往上涌, 莲子糯米糕的香味也飘了出来, 独特的清香味让人食指大动,冯掌柜也很满意,当即道:“给我来十块,桂花山楂糕也要十块。”
一下子做了四十文钱的生意, 林樾和沈凌之都很高兴,手脚麻利地把点心包起来递了过去,林樾还单独包了两块红色的小馒头一起递过去,“多谢您常来光顾, 送您两块红色小馒头,也祝您生意红红火火。”
冯掌柜也是生意人,闻言自然开心,“好好好,那就借小哥儿吉言了。”
时候还早,三人在路边寒暄了许久,林樾都想告辞离开了,冯掌柜才说起另一件事,“实不相瞒,林小哥儿,我今儿来除了买点心,还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林樾一时还真想不到是有什么事,“您请说。”
冯掌柜今日来就是为了这事儿,买点心都只是顺带的,“小哥儿也知道,我们杨记食肆的少东家是杨家的少爷,他手下除了食肆,还有一家点心铺子,也是我们镇上唯一的那家点心铺。
说来不巧,点心铺原本的白案师傅这段时间老家出了事,昨儿刚和少东家请辞,所以我们少东家就想着重新招一个,碰巧昨儿吃了小哥儿你做的山楂糕,又想起之前从你这儿买过不少点心,味道都不错,所以就想让我来问问小哥儿您愿不愿意去杨记点心铺做工,具体的细节还得您和我们少东家商量,我只是来帮忙传个话,您若是有意,今儿巳时末就来杨记食肆,我们少东家在食肆里等您。”
冯掌柜刚开口时,林樾还以为是要从他这里定一些点心,没想到竟然是招工,还一来就是铺子的白案师傅,林樾眼都瞪大了,“这……”
冯掌柜捋了捋胡子,笑容温和,“虽然有些突然,但小老儿我建议小哥儿可以好好考虑考虑,我们少东家人很不错,给的月钱也不低。”
林樾还没开口,沈凌之已经激动坏了,镇上的点心铺子已经开了许多年了,他小时候每次来镇上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点心铺子,可惜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去的次数少得可怜。
现在手里虽然有钱了,但家里经常有点心,味道都很好,他也就不想去点心铺子了,但心里还是觉得点心铺子十分与众不同,没想到自家林樾哥哥能有机会去铺子里做工,不过沈凌之转念一想,他哥哥做点心那么厉害,他们来请也是正常的,瞬间也就没那么激动了。
林樾其实也是激动的,但他在此之前都没想过去铺子做工这回事儿,心里十分纠结,面上也就绷住了,“多谢掌柜的,这事儿实在突然,一时半会儿我也拿不定主意,可否容我考虑考虑。”
冯掌柜一看有戏,连忙道:“不妨事不妨事,是该好好考虑,那小哥儿巳时末一定要到食肆来,到时候问过我们少东家过关于月钱,休沐日等具体事宜,才能更好地考虑。”
林樾点头应了,“您放心,我一定准时去。”
“好,那我就不打扰两位小哥儿做生意了,我们巳时末见。”
冯掌柜一离开,沈凌之就兴冲冲地问道:“哥哥,你想去点心铺做工吗?”
林樾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一会儿见过那个少东家再说吧。”
沈凌之点头,“不管哥哥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的,我哥肯定也会!”
林樾轻笑了一声,他做的决定,沈淮之确实没反驳过他,这么一想,他也没那么纠结了。
“走吧,我们抓紧时间把点心卖完,等会儿去完食肆我们就回家。”
“好,我拎着山楂糕去另一边卖,半个时辰回来和你换。”沈凌之说。
两人在路口分开,各自往一边吆喝去了。
巳时末,两人准时来到了食肆,今儿生意不好不坏,桂花山楂糕一如既往受欢迎,林樾由衷庆幸,家里还有不少山楂,能再卖不少日子,莲子糯米糕相对差些,现在还剩四五个,小馒头剩的更多些,有二十来个,林樾想着今儿要是回去得早,就去私塾接沈淮之,小馒头刚好可以带给学生一起吃。
一进食肆,冯掌柜就走了过来,“两位小哥儿来得正好,我们少东家正在楼上等你们,请跟我来。”
楼上,杨曦晨正在喝茶,桌上摆的点心正是方才冯掌柜帮忙买的山楂糕,见他们过来抬手给他们也倒了一杯,“二位请坐,冯掌柜也坐。”
林樾接过茶,又道了声谢才坐下。
杨曦晨也没绕弯子,直接说起了正事儿,“林小哥儿,想必事情冯掌柜已经和你说过了,点心铺之前的白案师傅,月钱是三两银子,若是你来,刚开始没法儿给你开这么多钱,但最少也有二两银子。
现在点心铺里招牌点心有四种,蜂糖糕,桃酥和豆沙方糕和各色发糕,另外还有几种时令点心,春季青团,夏季绿豆糕,秋日的桂花糕、栗糕,以及冬天的糖瓜等,林小哥儿若是来,第一个月就得先学会这些点心,学会后下个月的月钱就先涨到二两五钱银子,另外,点心铺子相对有些特殊,卯时正就要上工,未时休息。”
杨曦晨说完也没急着催林樾回话,反而还给他们重新倒了杯茶,“林哥儿可以慢慢考虑。”
林樾听得很认真,也认真考虑了,杨少东家说的这几种点心,方糕和糖瓜他之前没有做过,但也大概知道怎么做,想来应该不难,只有桃酥完全没学过,想来是最费功夫的。
至于月钱,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天差不多七十文钱,也不算低,而且后面还会涨,他们现在做生意赚得不稳定,一天少则四五十文,多则几百文,二者各有优劣,林樾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想了许久,才开口问道:“不知杨少东家可还有其他要求?”
杨曦晨略想了一下,点头道:“是还漏了一点,若是你来,至少得做五年,招工实在麻烦,我懒得折腾。”
林樾愣了一下,随后才道:“少东家说的我都记下了,可否容我考虑两天?”
杨曦晨答应了,“是该如此,仓促决定容易后悔,后日同一时辰,我还在这里等你,到时候给我一个答复。”
“多谢您,时候不早,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两日后我一定准时到。”
随后,林樾和沈凌之就告辞离开了。
今天是他们最近回家最早的一天,听林樾说要去接沈淮之,沈凌之极其有眼力劲儿地表示,“哥哥,那你快去,我就先回家了。”
林樾莫名地有些脸红,私塾就在村里,回家不过几步路的事儿,实在没必要去接,又不会丢,但好不容易早回来一趟,还是去吧,“那我去了,剩的小馒头也给我吧,带去分给他们吃。”
沈凌之把篮子递过去,又问道:“哥哥,莲子糯米糕也剩几个,这个要带吗?”
“不用,莲子糕剩的不多,也不够分给学生的,我们自家吃。”林樾说。
“那我就先回啦,你们可以慢慢回来,午饭我会做的。”沈凌之眨了眨眼,才优哉游哉地推着货架往家走。
林樾轻咳了一声,才抬脚往祠堂走,也不知道今天淮之上课怎么样,还有他弟,昨儿上课很认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保持住。
他到的时候沈淮之还在上课,林樾第一次见这样的沈淮之,一时看愣了。
“现在,我们来检查今天认的字,大家记住今天学的字了吗?”
“记住了!”
三个字说得参差不齐,一看真的全记住的人就不多,沈淮之也没过多纠结,能有人全记住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今天的课上也没有调皮捣蛋睡觉的,大家都学的很认真,现在记不住,下午再继续学就是了。
“林杨,你第一个。”
林杨:“……”他虽然没有捣乱,但也不想第一个被点名,才上学一天,他已经被点两次了,虽然其他同窗也有被点名,但感觉完全不同。
林樾看着林杨被点名,在外面捂着嘴偷笑,他虽然没出声,但不知道为什么沈淮之突然转头,两个人眼神撞在了一处。
林樾连忙摆手,无声道:快转过去,快点,我在外面等你。
沈淮之轻轻点了下头,才回头继续提问。
林樾悄悄探头往里看,每一个还没被点到的学生脸上都是如出一辙的紧张,有抓袖子的,有疯狂眨眼的,还有紧紧低着头,试图让老师略过他的,看着他们,林樾都开始紧张了,默默往后退了两步,去院子里了。
不多时,学堂里声音突然变大了,紧接着就有小孩儿跑出来,原来是下学了。
林樾上前把篮子递给沈淮之,低声道:“这是今儿没卖完的小馒头,还是热的,你分给他们吃吧。”
沈淮之点点头,回头招呼他们,每个小孩儿都领到了一个,高兴得不行,有那等胆子大的,还高声道:“谢谢师郎,小馒头真的很好吃!”
第90章
深秋之际, 太阳落山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了,为了让学生能在日落前到家,沈淮之定的下学时间很早, 因此,中午休息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满打满算不过半个时辰,吃完饭略休息片刻, 下午的课程就开始了。
因在村里, 沈淮之每日都是回家吃饭的, 一下学就匆匆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忙活抄书, 一抄就是两刻钟, 搁下笔又往私塾赶。
今儿林樾来接, 沈淮之回家的脚步也没那么匆忙了, 刚出祠堂,沈淮之就偏过头问道:“今儿怎么突然来了?回来得也比往常要早些。”
林樾举起手里的篮子示意了一下, 回道:“今儿生意不错, 没两个时辰点心就卖得七七八八了, 回来得早就想着顺路来等你一起回家吃饭。”
沈淮之笑得眯起眼, 又接着道:“原想着叫林杨一起回去吃饭,但他拎着东西就跑了,说什么也不肯去,下回你说说他, 干粮干巴巴的,去家里吃个热乎饭才是。”
林樾轻哼了一声,“你别理他,刚才我喊他他都没理我, 等下回回家再收拾他。”
担心林樾生气,沈淮之又提议道:“他年纪还小,你别老是说他,明儿我把午饭带过来,到时候和他一起吃。”
“你别折腾了,一天还不够累的,改明儿我得空的时候给你们送过来。”林樾说。
略说了几句有关林杨的,林樾又说起另一件事,“今儿在镇上遇到了冯掌柜,他的少东家说要招我去点心铺子做工,一年二两多银子。”
沈淮之闻言一怔,良久,才开口道:“那你想去吗?在镇上做工的人不少,你若是要去,晚上我下学就去接你。”
林樾心里隐隐有了主意,但还没能下定决心,这会子说起来也很迟疑,“我和凌之做生意满打满算有三个月,虽说生意时好时坏,但总体来说赚的钱比工钱要高,家里有什么事也能腾出手,若是去做工,家里的事我就没法管了。”
沈淮抬起手轻抚了一下林樾的手臂,柔声道:“我一直在家啊,家里的事有我呢。”
林樾皱起鼻子,声音有些含糊,“那个少东家说得做五年,我还想着你去府学的时候和你一起去呢,咱们镇子小,买点心的人也少,不像府城,之前你考试的时候我去逛了逛,一打眼六七个点心铺子,每家都有人,尤其是其中一家,外头甚至有人排队,我特意数了数,小三十个人呢,有的时候在镇上卖一天也就只有三十个人来买。”
说到这林樾顿了顿,又接着道:“而且那点心我也买了,味道虽然不错,但我吃着也不比我做的好吃多少,价钱还不便宜,一小块就要四文钱,我就想着到时候你去府学,我就在府城卖点心,哪怕生意没那么好,应该也能比在镇上卖要赚一些。”
这话有些背后编排人的意思,林樾越说声音小,到最后一句几乎不可闻了。
沈淮之在旁边却一边听一边点头,他真的觉得林樾说的很有道理,他手艺好,脑子又灵活,才在镇上摆摊三个月,就赚了十多两银子,在临水村,甚至附近几个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去府城肯定也不差。
“那就不去,那个少东家招你肯定是看中你的本事,不然招一个白案师傅,哪里需要少东家亲自来,铺子的掌柜就能做主,而且一定就是五年,或许是他真的觉得招工麻烦,但肯定也有觉得五年内难以找到比你更好,更合适的人的想法。”
沈淮之说的简直像真的一样,林樾虽然也很相信自己,但还真没到这个程度,人家少东家的态度,看着可不像非他不可的。
不过沈淮之的肯定也确实给他增添了不少自信,他抿了抿唇,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比起去做工,我更想自己开一个小铺子,做自己喜欢的点心,除了点心,也能再添一些饮子糖水,按时令节气更换新鲜吃食,每一日都是新鲜的。”
“尽管现在还没法子开自己的铺子,只能推着货架沿街叫卖,连租一个摊位都要再三考虑,但想着有朝一日能自己开铺子做生意还是很高兴。”
林樾也没有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家里现在的积蓄也就二十多两银子,听起来不少,在镇上买一个铺子也足够了,甚至买两个也不是不行,但比起铺子,给家里换一个青瓦片的,不漏雨的屋顶,买几头猪,买一头耕地的牛要更重要些。
而且镇上离村子也不算远,有铺子自然更好,但没有也能做生意,他们的小货架也很方便,租一个摊位也要不了多少钱。
眼看要入冬了,若是下了大雪,说不得一个月就得补一回屋顶,河边的茅草虽然不少,但全村上下那么多人,到时候茅草都得靠抢的,林樾就想着在立冬前多赚些银钱,到时候买了青瓦,再从村里招几个人来,没几日就能全换完。
若是去做工了,稳定是稳定,但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了,立冬是十月初七,那个时候他肯定拿不到工钱,还是自己做生意更合适。
林樾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再加上沈淮之也支持他,他心里更有底气了,“那我就不去做工了,后天我就去和杨少东家说。”
沈淮之点头,又问道:“可要我跟你一起去?若是去我就提前和学生说。”
林樾摆摆手,“可别,私塾才刚开没两天呢,现在就停课一天听着都不像话,我和凌之去就成。”
沈淮之笑着解释道:“不是停课,你们约的巳时末,我巳正从私塾出发,那时距离下课也就半个多时辰,刚好够学生描红的,虽然我不在,但挑两个学生看着也是行的。”
“那也不用,你好好上课,这事儿我自己就能行。”林樾语气十分轻松,这确实也不算大事,他已然下了决心,那开口也不难。
林樾还想着到时候再做一样新点心带去,冯掌柜找他们买过好几回点心,十有八.九都是给那个少东家买的,想来他做的点心很合少东家的口味,那再做一种新点心做礼物也很合适,既是谢过少东家的看中,也是回馈老客户,一举两得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屋顶的炊烟都若有若无,一看就是饭菜都上桌了,果然,刚进门,灶房里就传出了沈凌之的声音,“哥,哥哥,快进屋吃饭,今天娘煮了酸菜红豆汤。”
听到酸菜两个字,林樾嘴里就开始分泌口水了,满满一勺煮至软烂的红豆,加上酸爽开胃的酸菜,浓稠的汤汁浸润每一粒米,连平时有些拉嗓子的没去尽的稻壳都更容易下咽了。
“这就来!”
饭后,林樾也把招工这事儿和沈家父母说了,包括他的决定也一并说了。
沈正初和宋寻春都是一个态度,听林樾的,说起做生意赚钱,他俩加一起也比不过林樾,还是不要指手画脚帮倒忙的好。
宋寻春更是道:“樾哥儿你放心地去做,我们都相信你,今年家里没交秋税,除了自家吃的,剩的粮食也还有不少,等过几日去卖了又是一笔钱,你就是不做生意,不做工都不碍事,所以你放开手去做就是。”
转眼就是和杨少东家约好的日子,今天林樾做的点心依旧是桂花山楂糕和莲子糯米糕,连做了三天,家里的莲子终于用完了,山楂倒是还有不少,不过山楂能放好几天,倒是不碍事。
除了这两种,林樾新做的点心是桂圆红枣糕,糯米粉用红糖姜水拌匀,再加入蒸熟捣碎的红枣和桂圆,继续加糯米粉拌匀,揉成面团,用模具定型,上锅大火蒸熟就可以了。
桂圆红枣糕用的材料都不便宜,林樾定的价钱是三文钱一块,担心买的人少所以做的量不多,除去做礼物的几块,锅里只剩十几块了。
巳时末还差一刻钟,林樾和沈凌之就来到杨记食肆附近,食肆的伙计也知道他们今儿要过来,还出来帮他们推了一下货架。
今天见面的地方依然是二楼,林樾两人进门略等了片刻,杨曦晨就过来了。
林樾起身把手里的点心往前一递,含笑道:“这是今儿新做的点心桂圆红枣糕,不知少东家可否赏脸尝尝?”
若是别的,杨曦晨还真没什么兴趣,点心就不同了,再者,他可是要招林樾做白案师傅的,先尝尝他的手艺也是应该的,对,没错,就是这样。
“那就多谢了。”
跟着上来的冯掌柜极其有眼力劲儿,一挥手,楼下的伙计就端着一个碟子上来了,上头还放着两双新制的竹筷,刻着花纹的那种,随后轻手轻脚地把点心从油纸包里挪到碟子里,再把油纸包一收,往后退了两步才转身下楼。
杨曦晨也没客气,夹起一块尝了,“味道不错,多谢。”
林樾最喜欢的事之一就是别人喜欢他做的点心,脸上的笑都真挚了几分。
双方都不是爱绕圈子的人,尝了点心,不过略寒暄两句,杨曦晨就开口问道:“林小哥儿可是决定好了?”
林樾点了点头,脸上带了歉意,“多谢您的厚爱,您给的月钱也很丰厚,我也再三考虑过,由于我的个人原因,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辜负您的厚爱了。”
杨曦晨手上动作一顿,但片刻后又恢复了平静,这个结果其实是在他预料之中的,不过三个月,镇上买过林樾他们的点心的人已经不少了,这个时候如果他是林樾,他也不会放弃摆摊去铺子里做工,拿那一点儿月钱,哪有自己赚来的快。
能把生意做起来的就没有傻的,尤其是吃食,不是手艺好就是脑子好,更多的是二者兼具,毕竟一个小镇子,舍得花钱买零嘴儿的就那些人,哪个不是精挑细选才愿意花一文两文的。
他当时起了招林樾做工的心思,除了买过他做的点心,吃着也确实不错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林樾的点心摊子已经影响到他点心铺的生意了。
点心铺的掌柜和他说过不止一次,尽管他手下不是只有一个点心铺子,但这个赚的少了他也不高兴,又恰好铺子里的白案师傅请辞,虽然他弟子已经出师了,完全能接起点心铺的担子,但若是能把林樾招进去,堪称一举两得,甚至是一举三得。
这段日子他一直有关注林樾,最初的黄金糕,后头各色发糕,薄荷蒸糕,近期的山楂糕,莲子糕,他总觉得林樾手上还有不少新鲜的点心方子,如果林樾进了铺子做工,到时候想要方子还不简单吗?花银子买也好,给一些铺子的分成也好,总归他都是能赚的,可惜了,没有人是傻的。
“林哥儿可是考虑好了?若是你现在想改主意,我也是答应的。”
林樾抬起头,笑着看向杨曦晨,“实在多谢您,但我确实已经考虑好了。”
杨曦晨笑着摇摇头,又夹起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细嚼慢咽,最后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才缓缓道:“既然没缘分,我也就不强求了。”
随后话音一转,“不过折腾了这么久,总不好什么也没做成,虽然没缘分在铺子里见到你,但不知道有没有缘分,能在铺子里见到你的点心呢?”
林樾眨了眨眼,才反应过来,“少东家是想让我给铺子提供点心,还是想直接买我手里的方子呢?”
杨曦晨轻笑出声,“果然,没招到你真是可惜。”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