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三国]女帝我来当 > 160-170
    第161章


    这个年头,修建一座大型建筑,不管是宫殿又或者高楼,等待得最久的建筑材料其实是承重梁。


    其他东西都能利用一个帝国的财力物力快速准备,但承重梁需要上百年的大树,这就必须去深山里面砍伐,然后再运到修建的建筑物处。


    整个过程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也需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


    所以有时候修建的速度不快,倒不是雇佣不了大量的工匠,而是建筑材料上必须要准备不可或缺的承重梁。


    然而这座巨高无比的凌霄楼,很明显用的不是传统的修建方法。


    至少不是诸葛亮以前经常看到的那种承重梁,似乎是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十六岁的诸葛亮生活阅历还没有到知无不晓,什么事情都懂一点的程度。


    更何况涉及到了这种具体的建筑方法,那是完全没有触及到的领域。


    不过诸葛亮还在这件事情上瞬间抓到了一个重点。


    工匠之力的提高很明显减少劳民伤财,就像前汉时候武帝重用赵过,让其研究出了便于播种的三脚耧车。


    这种农具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一天之内就能够播种一顷地,再后来的代田法更是促进了地力恢复。


    听说昭国还研究出了更方便的水车水碾,这些东西关东之地也在模仿,似乎比不上昭国这边工人制作的农具。


    这一刻的诸葛亮无比想要去昭国的田间观察一下春耕秋收时候的情况,肯定和关东之地的差别很大。


    之后,诸葛亮又去书架里面找了一些书籍观看。


    直到外面水运仪象台报时,通知这一天的时间已经到达了正午之后,诸葛亮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孔明,藏书室日后尚可再来。今日已至午时,不妨前往一楼瞧瞧情况。


    听闻每日此时,一楼大堂中央便会开放,常有人在其上宣讲。有言语滑稽者,亦有才华横溢之人。


    据说有时辩论极为精彩,今日我们既然初次到此,不妨去凑个热闹?”


    凌霄楼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其中每日大堂中央的宣讲就是凌霄楼的一大特色。


    有时候会来德高望重的人,有时候会是某个不知名的才子,有时候会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满足了凌霄楼的要求,就算你的言论可笑,也能上去享受一下指点江山的感觉。


    所以一楼大堂中央这个宣讲位置,每日都有人上前去宣讲。


    有些人通过这个方法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有些人上前去仅仅只是为了享受一番众星捧月的感觉。


    虽然说得难听了,下面的人会嘲讽,不过有些人并不在意,要的就是那种独一无二的感觉。


    因为在以往,站在台前演讲,下面有一堆人坐着倾听,那是天下大儒名士才有的待遇,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其实也意味着名利和权势。


    但现在凌霄楼给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去宣讲的舞台,所以任何大儒名士的言论都可能被人质疑,任何逆天的言论都可能发生。


    主打一个自由。


    这自由程度到了会有人骂昭国数典忘祖妖魔邪道,但是骂完之后反驳的人更多,最后就会形成混战吵闹。


    这种情况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有人担忧昭王会惩罚这个大放厥词的人。


    但杨秋只是又主持了各种各样的宣讲辩论,让王烈,蔡邕还有其他学识渊博的人都去宣讲辩论,让他们继续混战起来。


    所以到后来有人在上面说什么无神论,又说什么儒家的言论导致了汉朝衰败,也没人大惊小怪了。


    反正昭国都可以骂,骂骂儒家又咋了,连孔子都偶尔会被人骂呢。


    毕竟昭国这边,这几年官员若是遇到丧事儿,昭王直接明说了,最多请一年的假。


    但若是守孝三年耽误朝廷大事儿,以后就直接革除官职。


    所以长安的平民百姓还有读书人思想都极其活跃,那张嘴也非常毒,张口就能骂人。


    关东之地的人过来要是没搞清楚状况,上台去演讲批判昭国,最后往往会被一群人用现实情况批判得很惨。


    这些事情也慢慢传到关东之地,最后自然也惊动了郑玄这位天下名儒。


    因此,长安坊间传闻说郑玄之后要来长安,这事儿其实是真的。


    司马懿想要亲自见识一下这种宣讲的场面,诸葛亮自然也有兴趣,因为这是凌霄楼的特色,昨日他也在兄长那里知道了。


    于是二人结伴前行。


    “孔明,你可曾留意到凌霄楼那巨大的玻璃窗?此乃昭国工匠研发之物。


    在关东之地,想要造出这般建筑,非巨富之家绝无可能做到。然而在长安,玻璃这等物件似乎在普通市坊之间便能得见,可见其价格并非过于高昂。


    在关东之人眼中,农桑方为国家大事。但依昭王所行之政来看,工匠之力似乎能给这世道带来翻天覆地之变化。


    莫非这便是昭国强盛繁华之缘由?”


    昨日司马懿还觉得昭国强盛起来是因为商贾之事。


    但今日在长安简单游历一番,接着又观察了凌霄楼这座建筑之后,司马懿又觉得商贾之所以能兴盛繁荣,其实全靠工匠之力。


    两个人是顶级聪明人,长安这边随处可见的玻璃,若是在荆州那边,只有最顶级那批士族豪右有钱用得起,还是从昭国这边购买。


    “也许是,但关东之地这两年也颇为重视培养工匠,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我想,我们只是揭开了浮出水面的一角。”


    二人来到一楼之后,许多人已经坐在了位置上,这块地方有五百个座位,绕成了一个圆圈围绕在中央。


    最中央的的当然是宣讲人。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不认识此人,此时前面已经坐满了人,所以他们只能坐在最后面。


    好在因为不是休沐日,所以今日凌霄楼的人也不多。


    毕竟每到休沐的时候,会有一些官吏过来,那时候来的人简直会成为拥挤状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昭国自开国以来已历十年,而今正值开平十年,国祚未定,民心所系,社稷安危,实乃国家大计。


    吾等臣民,自当为国君分忧,国本之事,岂可轻忽?然大王忙于戎马,政事繁剧,身边侍君多年未闻喜讯,恐皆体弱才疏之辈。


    今昭国基业初奠,正当盛世,安可不选贤举能,以充君侧?臣等应请联合上疏,劝谏大王早日诞下嗣君,以安天下。”


    此番言论一出,整个大堂都安静了下来,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


    虽然早就知道言论自由,但没想到这事儿也这么自由,真是大胆。


    不过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这事儿之前也不是没人讨论过,不过大家的备选人都是昭王的嫡亲妹妹。


    当然,大家也希望未来昭王能有自己的子嗣,但眼下倒也不是没有人选。


    “哼,跳梁小丑!恐怕其欲献上族中子弟,又或者是自己妄图走捷径。”


    听到旁边辛辣的讽刺,诸葛亮转过头一看,是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对方恰好也看向他,此人倒是坦然地笑了一下。


    “在下仲长统,让君见笑了!”


    “在下诸葛亮,汝之言论甚有理,只是某出初至长安,尚不清楚今天宣讲之人是谁。”


    仲长统对眼前这个少年颇有好感,他已经在长安一年多,所以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一些。


    “此人名叫秦昉,汉中郡一商贾子弟,家中巨富,学识浅薄,见识短浅。


    不过是看到昭王之前有位侍君获宠之后被人争相巴结,就想自己走捷径罢了。


    可惜人蠢不知,昭王挑选之人皆为年轻貌美家族无亲之人,这人竟看不透。”


    “更何况,若真选中了他,那他应担忧一下全族性命了。这群人难道忘了几年前昭王在长安诛杀的那批刺客?


    那些刺客可就在献美之人当中,可惜利益动人心,他们竟以为可以惑君心?昭王此人铁石心肠,为政手段铁血强硬。


    关中士族豪强这些年被灭掉不少,每年宗族违法乱纪之人都会受到狠狠惩罚,严重者甚至被剥夺宗室子弟身份。


    可惜天下人看不透,仍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攀附上去。”


    这番叹息让诸葛亮笑出了声,一旁的司马懿也在听这两人对话,他微笑着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在下司马懿,君方才所言甚是有趣,那么汝是否赞同昭王的为君之道?”


    仲长统只觉得二人似乎都是聪明之人,于是便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某自关东而来,见到了关东之地惨象,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孩童啼哭,饥饿瘦弱,衣衫褴褛,伤者哀嚎,宛如人间地狱。


    然而关东之地的豪强士族却是奢华无度,日日笙歌。良田美宅无数,膏腴之土尽归其有。出行奴仆成群,前呼后拥,路边尽是饥馑冻死之人,高门大宅里面却是酒肉之味四溢。


    这群人视百姓苦难如无物,沉醉于自己的富贵荣华之中,全然不顾饿殍遍地,只管纵情享乐。


    然而昭国百姓却享受着和平安宁,不必时时担惊受怕,更不会饱受饥馑之苦。


    如此,昭王的为君之道我有什么资格谈论呢,难道还有比她做得更好的人吗!”


    此言一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沉默了下来,毕竟二人都是从关东之地而来,也都看到了太多的战乱。


    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甚至见识到了朋友族人在战乱中丧生。


    而仲长统的言论其实二人都无法否认,反而不由得陷入了哀伤之中。


    此后的几日,三人结为了友人开始在长安大街小巷游历。


    除了凌霄楼,他们开始去长安各个地方游览,观察长安特色,享受长安美食……


    而在益州这边,杨秋带着自己的兵卒已经快要到达益州。


    从汉中去益州,有两条道可以通过巴蜀,一条是金牛道,一条是米仓道。


    后世著名的剑阁就在金牛道这条道路上。


    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这个时候还没有剑门关,因为剑门关是后来诸葛亮修的。


    所以此时这条路还没有千难万难。


    除了金牛道之外,另一条道就是米仓道了。


    这两条道路其实也颇为险峻,不过杨秋现在就已经带着自己的火药开山炸石了,挡路就直接炸过去,先把对方直接炸得心里崩溃。


    至于阴平道,不到万不得已,暂时不需要模仿邓艾,太难走了。


    杨秋将军队分成了两路军,她让太史慈走的是米仓道,而杨秋走的是金牛道,虽然剑门关还没有修,但是剑阁这个位置地势险要,其实还是有人把守的。


    刘焉活着的时候,这个关隘还把守着重兵。


    可是刘焉死了,他的长子和幼子被两股势力裹挟着现在争斗了起来,两边自然都把能调集的兵力都调走了,正在内战呢。


    所以眼下攻占剑阁这个关隘是首要任务。


    第162章


    剑阁地势险要,平时这里有五千兵力把守,但由于益州现在正在混战,抽掉兵力之后,这里也就留下了两千人。


    这一日的早上,剑阁依然如以往那样平静,周围的士兵都有些无精打采。


    然而只听轰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在了天空之中,有什么东西在下面似乎爆炸了。


    接着,陆陆续续的爆炸声响起,负责看守剑阁的庞轩被陆陆续续的爆炸声惊醒。


    穿好衣服冲出内室之后,下属也已经焦急地冲了过来。


    “怎么回事儿?外面为什么会有爆炸声?打雷了吗?”


    此时,庞轩的第一反应还不是有敌军进攻,然而跪在下面的士兵已经慌乱地开口了。


    “将军,有敌军进攻,下面密密麻麻都是人,他们的武器能够爆炸,下面的城墙都快要被炸毁了……”


    能够爆炸的武器?庞轩猛地惊醒了过来。


    “难道是昭国的军队?怎么完全没有消息!”


    “上面挂着杨家军旗帜,还是从北面来的!将军,肯定是昭国的军队……”


    等到庞轩去城关上面望向远处的时候,他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军队集结在远处。


    而对方不知道用的什么武器,那铁球炸弹直接投放到了城墙上。


    一声又一声的爆炸响彻在下面,直接将周边的士兵吓得瑟瑟发抖!


    更要命的是,对方的距离甚远,虽然他们占据防守位置,但若是往下面投放石头,根本砸不到敌军!


    这昭国的武器竟然能将那炸弹东西投放这么远,完全没办法反抗,只能被动接受进攻!


    “快把所有部将都召集过来,快一点……”


    这话刚刚喊出来,庞轩整个人还没来得及离开城墙,只见敌军突然抛射了一个巨大的铁球过来。


    而这铁球竟然直接抛射到了距离他五步远的地方。


    “将军,快躲开!”


    身旁的亲卫下意识将庞轩扑倒在了地上,而下一秒,巨大的爆炸直接炸毁了旁边的一处城墙,原本厚实的墙壁直接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洞。


    “快,快下城!”


    庞轩整个人嘶吼了起来,这样接二连三的进攻,简直让人心生恐惧。


    更要命的是,也不知道昭国这边用的什么炸弹,竟然直接让周边燃起了大火。


    士兵们都不敢再防守,只能恐惧地不断往下面逃跑。


    可以说,这场突然的进攻直接让剑阁这边防守的人吓得惊慌失措,面无土色。


    哪怕是庞轩这个将领,面对这样的猛烈进攻,此刻也不由得六神无主,一群人已经产生了惧战的情绪。


    “将军,眼下该怎么办?我们这里就两千人,根本守不住啊!”


    庞轩想到兄长现在正在帮助大公子夺取益州,所以才让他防守在这里。


    若是他没有守住,益州整个北边都会失守,到时候这里就是昭国的天下了。


    他们庞家付出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这可怎么办?


    慌乱之下,突然有下属激动地跑了过来。


    “将军,敌军停止进攻了,还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对方说,请将军一定要亲自打开信件。”


    此言一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再这么炸下去,他们都担忧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


    等到庞轩打开信件之后,他更是露出了诧异的神情,因为写信人是荀攸。


    “庞轩能力平庸,心智不坚定,若我亲自出马,必定会降服。


    但是庞羲此人心智坚定,若要劝说他投降,恐怕不太容易。”


    在确定看守剑阁的人是庞羲之弟庞轩之后,荀攸就提出了劝降的计划。


    因为他确定,庞轩此人坚持不了太久,还不如给对方一个投降的机会,然后再利用庞轩来策反庞羲。


    到那时候,整个益州北面都会轻松拿下,毕竟庞羲现在辅助的人是刘焉的长子刘范。


    此人若是倒戈,刘范就再也没有能力控制益州北方了。


    要说庞羲此人,他其实是司隶人,当初还在长安朝廷担任过议郎,和荀攸也是旧识。


    后来昭国突然攻打长安,庞羲就赶紧带着刘焉的两个儿子逃到了益州去,这些年直接成为了刘焉的心腹。


    原本在历史线上,刘焉前面两个儿子死在了长安混乱之中,但这一次,两个儿子都活了下来,其中长子是刘范,次子是刘诞。


    这二人兄弟俩关系很好,当年一起在长安相依为命,最后又和庞羲一起逃到了长安,所以益州的东州派其实都支持长子刘范继承益州。


    当然,刘范作为长子,本来也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但是益州情况很复杂,就算刘焉经营多年,其实也没做到完全压制住益州本地人。


    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推翻,主要是因为刘焉重用了东州派。


    从董卓开始乱政之后,长安三辅地区,包括南阳,荆州,豫州等地区,其实有很多人在这段时期举家搬迁到了益州这个地方。


    这群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聚拢在刘焉身边组成了东州兵,最后又成为了东州派。


    过去益州发生过的几次小型叛乱,最后都是靠东州兵压制,这才维持住了刘焉的统治。


    然而这种平静只是表面,尤其是当刘焉去世,继承人开始争夺之后,益州的本地士族豪右就没办法再忍耐了。


    毕竟,长眼睛的人都知道,刘范这个长子身边聚拢的人依然是东州派系,以后肯定还要继续欺压他们这些益州本地人。


    所以益州本土势力就利用这个机会闹内乱,他们转头支持起了刘焉的幼子刘璋。


    至于刘焉的三子,因为已经过世,所以最后就形成了两派斗争。


    看起来是兄弟之间的内斗,其实根本原因是是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利益之斗。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少不了左慈在其中煽风点火。


    “公达,高祖当初建立大汉,功业非凡,光武帝又重建大汉,使天下重归安宁。此二位先皇,实乃天纵之才,仁德布于四海,雄略定鼎江山。


    古之帝王,若有大功于天下者,后世当以礼祭之。高祖与光武帝,功高盖世,泽被苍生,吾等后人岂能不尊?


    其陵寝当妥加修缮,且派人长护,以表对二位先皇之尊崇。”


    说起来,西汉皇帝的陵寝都在昭国这边呢,刘秀的陵墓暂时管不了,但可以先宣传一下。


    荀攸显然立即明白了杨秋的意思,这是要拉拢天下人了。


    刘姓子孙天下到处都是,现在正是可以利用的时候。


    很快,荀攸就告别杨秋,然后单独赴会去见了庞轩一面。


    这种做法彻底让庞轩放下心来,毕竟人家都敢单人前来,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原本就觉得自己没办法抵抗昭国的进攻,如今有了台阶可以投降,再加上荀攸保证会和自己兄长庞羲再次商谈,庞轩就彻底放下心来了。


    之后,因为成功策反了庞轩,所以有庞轩当内应装作撤军一路返回之后,昭国的大军很快就顺利到达了梓潼。


    这是益州一座巨大规模的城池,也是金牛道上最重要的补给地之一。


    来来往往的商队几乎都会在这里歇息,造就了这座城池的繁荣。


    而杨秋现在就是要占据这座城池,然后彻底控制金牛道,以后昭国的军队就可以不断顺利南下,完全不用再担心补给问题。


    此时,梓潼城内,一群人惊慌失措,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昭国的军队竟然南下了!


    “仙人,大王来信了。”


    梓潼城内一座巨大的道观里面,左慈刚刚和一群人讲解了一下经义。


    过去这几年,他虽然在益州传道,但其实大本营一直在梓潼城这里。


    当然,他对外面的宣传方式是,这周围灵气更浓,更适合修炼,所以他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道观。


    实际情况是,杨秋专门选了这座城市作为军队最后的补给点,毕竟这个地方是金牛道必须要通过的一座城池,本来就会汇集大量的商人货物。


    在这个过程之中,左慈在这个地方提前藏匿一点粮草,为她军队到来做补充,倒也不算是多困难的事情。


    而今,左慈知道昭国军队到来,他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来了。


    虽然在益州日子过得很好,很多人都把他捧为座上宾,他在益州的日子看起来也算是逍遥自在。


    但他毕竟是个间谍,一旦身份暴露了,这条小命可是保不住的。


    如今总算等到了昭国大军到来。


    以后,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大王在信件里面说了什么?”


    “仙人,大王在信件里面说了今天晚上打开城门的时间,让仙人这边现在就准备好,晚上军队会进攻!”


    左慈在梓潼这边收了五百多个弟子。


    这里面有好些人都是受到当地豪强士族欺压的贫苦子弟。


    这些人对益州自然没有太多感情,恨不得立即有外面大军过来将那群贪官污吏都杀了。


    “来人,把弟子都召集过来,吾有要事吩咐。”


    赶紧让他回长安吧,听说长安现在非常繁华,长安城内还有一座道观正在修建。


    大王之前都承诺了,以后必定让他回归长安入主道观,他等得实在是太久了。


    第163章


    在杨秋这边控制了梓潼县城之后,军队就开始在原地驻扎休息了,接着杨秋立即传信给汉中。


    让李儒不用再隐藏了,而是立即动用重兵把守汉中各大关隘,并通知长安那边的军队立即南下,运送更多物资过来。


    毕竟之前攻打益州,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避免被关东诸侯等人知道,以防他们进攻汉中,潼关等地,影响她攻占益州的计划。


    但是现在金牛道已经被控制,这意味着杨秋已经打通了关中、汉中、益州这一条通道,以后军队可以轻松南下,完全不用担心后勤不济。


    至于彻底占据益州这件事情,没个一年半载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事儿杨秋根本就不着急,毕竟益州这个地方很复杂。


    除了本地的世家大族,外来的东周派系,周边的南蛮人,还有少部分的羌人氐人等等,完全让益州成为了一个势力复杂的地方。


    想要彻底将益州整合起来,那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不过现在还是刘范和刘璋的内斗,周边的蛮人倒还影响不了大势。


    此时,荀攸带了一封紧急军报进来。


    “大王,太史将军那边刚刚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成功到达了巴中,现在也在原地驻扎休息。”


    米仓道非常崎岖,所以太史慈走的时间要比她长一点,杨秋在这边已经休息几天了,太史慈那边才传来最新消息。


    “甚好,我们现在不用急,着急的应该是刘范和刘璋二人,稳坐钓鱼台,看看他二人会拿出什么筹码。”


    至于这二人是否会合作起来与昭国对抗,杨秋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们二人背后的派系是东州派和益州派。


    这两方对彼此恨之入骨,根本不可能合作。


    过去几年,这群东州派为了在益州站稳脚跟,那可是和本地的士族豪强争抢了许多肥沃田地。


    仗着手里面有东州兵,还制造出了一些冤假错案,把对方一家人整到监狱里面,然后占据对方的田地。


    这种事情是屡见不鲜的,不然这两方为什么不能团结合作起来。


    因为利益就这么大,别人抢占一分,他们益州本地人就得失去一分。


    所以就算刘范和刘璋兄弟俩能和解,他们两人背后的势力也是不能和解的,这两人都得被推着继续内斗。


    “大王,臣与左仙人交谈了一番益州的情况。如今刘范与刘璋争斗不休,我们大可坐山观虎斗,且可将这把火燃得更旺。


    不过,有些人倒是可以提前联合起来。”


    荀攸这番话让杨秋挑眉笑了起来,这次带荀攸来益州,除了作为军师行军打仗,杨秋还打算让荀攸做未来益州刺史。


    毕竟益州情况太复杂了,没个老谋深算的人在这里坐镇,根本就没办法梳理这个地方的势力情况。


    荀攸自然也明白大王的安排,所以他已经在给自己未来铺路了。


    “公达想联合哪方势力?”


    “益州蛮人众多,不同地方分属不同势力。南边的势力过于遥远,暂时难以接触。


    但臣等可以先放出诱饵,与离我们最近的賨人联合,毕竟賨人大量聚居在阆中以及宕渠之间,这两处地方恰好位于我们与太史将军之间。


    恐怕賨人如今也在担忧益州局势,不知该投靠哪一方,我昭国正好可在此时拉拢对方。”


    賨人算是益州北方一股非常大的势力了,若此时能拉拢过来形成联盟,倒是对占据益州有好处,为以后和益州其他蛮人合作提供榜样。


    “若能借此联合,以后巴郡七姓夷王、南蛮等人,便不难接触了。不过,益州这里的蛮人情况与凉州差不多,既要拉拢,也要威慑。


    且賨人与我昭国从未有过合作,要想建立初步信任,恐怕需派出使者进行谈判。


    公达,你既有此想法,我昭国倒是可以提前给出诚意。益州地处南方,气候湿润,竹木众多,原本未来就要设立工坊生产竹纸。


    賨人也是人,肯定也希望带着族人走向富裕强盛。就看他们有没有胆量接下这个机会了。”


    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没有利益同盟来得可靠,要想让益州之人未来心悦诚服,当然是要带着大家共同富裕才行。


    眼下其他地方还没有攻占,不妨就以賨人为突破口。


    到时放出风声之后,说不定益州的其他士族豪强都要偷偷来合作了。


    “大王,川蜀之地极为富饶,蜀锦、盐业、漆器等十分兴盛,所以蜀地之人安于享乐,不愿出蜀与外人争斗,乐于留在故土。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川蜀之人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却也失去了进取之心。


    明明商贸往来极其繁华,蜀人却陷于蜀地之中,本土士族豪强更是内斗不休。


    若要引起蜀人的兴趣,恐怕需要一个更大的诱饵才行,仅竹纸制作还不太够。”


    荀攸前面说了这么一大堆,最后那句话才暴露真实意图。


    简而言之,益州富裕,若要挑动这群人的进取心,挑动他们内斗,那就得放出更大的诱饵出来,也就是昭国这边提供一些致富的方法。


    毕竟过去几年,荀攸是亲眼见证了凉州是如何一步步改变的。


    最开始是先种植高寒抗旱青稞等粮食,先解决凉州本地人的温饱问题,之后再种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让凉州能够通过棉花这种东西让本地富裕起来。


    之后再是修路,开发凉州与西域的商道,让西域商人大量过来,促进凉州等地的繁华。


    而凉州以西的地方还有许多盐湖,通过对盐湖开采大量食盐,之后运送到了凉州关中等地贩卖,直接促进了凉州经济富裕,最后这才让凉州慢慢安宁了下来。


    而荀攸现在就是要效仿凉州的方法,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给他一点资源支持,这才好在益州开展工作。


    所以杨秋被荀攸这番委婉的说法逗笑了。


    “公达,任何时候,农桑之事皆为国之大事。得益于益州的地形气候,桑梓繁多,故而川蜀之地的蜀锦销往各地,我昭国在这事上只能锦上添花。


    不过,我倒是有两个他们拒绝不了的诱饵。益州之地适合种植水稻,我这里有一年两熟的水稻种子,还有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届时让马邑的农学院派人过来吧,此事暂时不急。


    此外,益州此地虽已种植甘蔗,但当地之人并未掌握制糖之法。我有办法让甘蔗制成糖,且甘蔗比甜菜含糖量更高,未来益州将会成为最重要的制糖地区。


    我想,这两个诱饵足够让公达未来治理益州了吧?”


    当初昭国制作的糖当然不是用甘蔗制作的,因为杨秋占据的是大量北方地区,所以制糖的原料是甜菜。


    如今并州还有辽东地区都种植了大量的甜菜,是北方最重要的制糖产地。


    如今占据益州了,当然要将新的农作物开发起来,甘蔗在这个年代是存在的,只是大家使用的方法似乎主要还是熬成汁。


    而在关中以及关东地区,糖这种东西可是权贵之人才用得起的,以前这些人想要吃甜,来源主要是蜂蜜,更为昂贵的糖则是从西边进口的石蜜。


    不过从昭国建立之后,其实大家也习惯昭国这边生产的糖了。


    但是以目前这个世道的产量,糖永远都是缺乏的,所以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物,足够让人心动。


    “臣多谢大王体谅。”


    荀攸得到了大王的承诺,对未来治理益州越发有信心了。


    而此时距离中秋节就只有一天了,这个节日还是杨秋建立昭国之后开始提倡重大举行的节日。


    所以说完正事之后,荀攸就就跟杨秋闲聊了一下明天简单过中秋节的事情。


    比如荀攸已经让下面的人做好足够多的月饼分发了。


    至于太史慈那边,军队自然也在休整。


    昭国的军队完全不进行进攻,而是就这么在梓潼还有巴中原地休息。


    于是刘璋和刘范就烦恼了起来,这简直就像是在头顶上悬了一把刀,这还让人怎么睡得着?


    而在长安这边,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昭国这边就已经有大量的粮草武器开始往南边运送,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士兵在这一天南下。


    调兵的人自然是贾诩,他依然是昭国的太尉,所以掌管全国兵力。


    之所以这个时候调兵,自然是因为南边的消息传过来了。


    那么按照计划,贾诩将马青赵云两位将军调往了南方,当然这两个将军还带了大量的兵卒往南行军。


    与此同时,赵云身边还带了徐庶这位军师。


    至于马青,他身边跟着的人则是杜畿。


    当年杜畿参加了昭国的考试,直接成为了当年的状元,所以过去几年受到了重用。


    而现在把这两个文臣调到南方,自然是因为益州不能只有荀攸一个文臣,不然就势单力薄了,


    所以还要陆陆续续再添加一些人。


    这样大面积的调兵遣将,自然引起了长安人的讨论,此时也不需要再隐瞒,所以贾诩和邓容这边也给外面放出了风声。


    那就是昭国已经占据汉中,目前调集的大量兵力是去收复益州。


    这爆炸一般的消息,直接将郑玄昨日到达的消息压制了下去。


    长安各大酒楼之中,都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大王何时收复益州的事情。


    “我这边有确切消息,昭国军队已然控制了金牛道和米仓道,所以如今才大量派兵南下。收复益州之事已成定局,昭国当下已成西秦之势!”


    此时,长安一处酒楼包间里面,司马懿与诸葛亮仲长统相约在一处酒楼共享美酒,谈天说地。


    原本他们是想讨论郑玄到来长安会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郑玄这位大儒又将会在长安做什么。


    可是下午这个消息传来,三人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了益州,而司马懿得到了更确切的消息,所以他此时感叹出声。


    “若真是如此,恐怕刘荆州会立即倒向豫州朝廷!”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反应,同时也很震惊昭国这次行军的隐秘,怎么会完全没有风声?


    若按照时间来算,分明是不久之前动兵的,为什么能够让人毫无察觉?


    “关东诸侯估计要惶恐不安了,汉中、益州一旦被彻底掌控,向东出兵便轻而易举。


    我现在倒是想与诸君下个赌注,不知这天下多久才能统一?”


    仲长统此言一出,司马懿笑而问道。


    “公理现在就坚定未来是昭国一统天下了?”


    仲长统只是笑而反问。


    “仲达难道还觉得关东等地有希望?”


    第164章


    司马懿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有些事情,来到昭国之前他还以为昭国强盛靠着侥幸。


    毕竟关东士族都把目光放在了中原,认为昭国最多昙花一现。


    但来到长安已历快要半月,司马懿虽然依然无法懂昭国如何快速兴盛起来的。


    但是长安的繁华强大已经让人不敢再坚信关东之地有崛起的可能。


    除非关东之地的所有诸侯团结起来打一场生死决战。


    不然单方面的势力争斗,实在看不出哪一家诸侯有希望。


    当天宵禁之前,司马懿忍不住和老友杨修又来到了书房里面闲聊。


    “明日长安举办如此大的盛会,还宣扬得天下皆知,是否昭王一开始就计划着用这件事掩盖南下出兵之事?”


    杨修看着好友好奇的样子,他笑而出声。


    “仲达,军事机密我确实不知,除非朝廷公布。今日长安城所聊益州之事,那都是朝廷愿意公布出来的消息,也是为了让明日的节日过得喜庆一些。


    我只是廷尉府一个侍郎,涉及到半年前的军事布置,我着实不清楚。


    不过以我们这位大王的风格,上次出兵凉州,众人还以为大王当时去了幽州战场,谁能想到一举定下凉州?


    按照以往经验来推测,你的猜测大概率是对的。而我还可以肯定,汉中早就被朝廷所控制,只是为了攻打益州,一直没公布这件事情罢了。”


    凉州,那确实是很漂亮的一战。


    曾经乱了那么多年的地方,现在已经安宁了下来,还让西域的通商道路开始变得繁华。


    “郑公抵达长安一事,天下士子恐怕都会关注,但昭王现在在益州,昭国这边是如何打算的?


    毕竟以郑公的身份,他说的话恐怕会对天下读书人产生影响。难道昭王真的不担心吗?”


    司马懿可不觉得,郑玄的到来只是为了和昭国的士子们交流一番。


    这很有可能是关东与关西两地的经学要开战了。


    若只是普通名气的大儒名士争论,那跟凌霄楼的辩论也没什么区别,大家都习惯了,不会惹得天下人瞩目。


    但是郑玄不一样,他可是直接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融合在了一起,可以算作关东之地经学第一人。


    也就是说他掌握着经学言论的解释权,大家都信他的解释说法。


    虽然也有人不赞同,但这世界上就是谁的声音大,谁的言论就有道理,如今的郑玄,那绝对是当世大儒第一人。


    他要来找昭国,也没有人阻拦,长安这边早就已经派人接待了郑玄一行人。


    现如今司马懿想的是,万一郑玄要从政治或者谶纬之说上攻击昭国,虽然不会让昭国元气大伤,但在名声上也是会大受影响。


    这个年头,每个诸侯下面都会养一些大儒名士,其实就是为了争取话语权,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那就是要给自己养一批水军。


    当然,水军的质量有好有坏。


    劣质的水军就是复制、粘贴,当别人言论的喉舌,没有自己的见解。


    高级的水军就是能够从思想上让人信服,让人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


    “郑公并非那等浅薄之人,长安如今的情况,所来之人都会受到震撼。郑公就算最开始有针对之意,恐怕接下来也会转换方法。


    更何况,我昭国也有蔡公坐镇,王公亦是德高望重。若真争论起来,那可不一定会输。


    真要斗得厉害,无非是再来一次白虎观之辩。这天下乱成这个样子,总是要重新辩一辩,方能知道谁对谁错。”


    说起来,杨修觉得郑公对古文经学做注释的方法,不就是掺杂自己的私人见解吗?


    他杨家也是诗书传家,治学《尚书》,偏向于古文经学,向来瞧不上今文经学微言大义,扭曲经学。


    郑公虽然是从大儒马融,学的是古文经,但现在却走出了郑学这一条道,给古文经做注释,掺杂自己的私货。


    这不是又和今文经学靠拢在了一起吗?


    要能说实话的话,杨修是瞧不上这种方法的,但无奈人家地位高,这种实话心里想想就算了。


    好在他们昭国有蔡邕这位古文经大佬坐镇,杨修也不是很担忧。


    此时另一边,诸葛亮也在与自家兄长细谈。


    诸葛瑾几乎所有精力都在为下个月的考试准备。


    外界的事情,除非与朝堂和考试有关系,其他的他暂且没有精力关心,比如郑玄到来长安可能产生的影响。


    所以兄弟二人主要讨论着益州之战和昭国科举考试。


    “今日我深思良久,长安此前之所以未传出动兵消息,想必是士兵与粮草早已提前在汉中筹备妥当。


    所以不论是益州还是长安,皆未能有所察觉。”


    诸葛亮这个猜想让诸葛瑾在一旁赞同点头。


    “我也是如此猜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顺利占据通往益州的道路,许多东西必然已经提前准备。


    若我所料不差,恐怕今年科举考试之后,昭王必然要从学子当中挑选些许人去益州,这是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诸葛亮颇为震惊。


    “兄长这是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去益州开启仕途之路?”


    兄弟俩对科举考中这事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毕竟以诸葛瑾的才学,若是去其他地方投靠,只会直接被征辟入掾吏,根本不需要像在昭国这样,多此一举先行考试。


    但如今的昭国已经不是十年前那样缺乏人才了,那时候远道而来的人才,只要得到昭王赏识,马上就能身居高位。


    然而十年时间过去,足够让昭国年轻一代孩子成长起来。


    所以说昭国现在不算是很缺乏人才,自然也不会有人在昭国一步登天为高官。


    想要在昭国步入仕途,只能老老实实进行科举考试。


    若按照正常路线,恐怕是先下放到郡县去历练,从简单的小吏做起。


    但现在有个捷径,诸葛瑾今天一听到益州消息,就确定益州能很快建立功绩。


    毕竟在昭国境内,关中和并州幽州凉州等地根基已经稳固,基本无什么大事。


    文官想要立下功劳,其实不太容易的,大多数时候只能顺着资历慢慢熬。


    但益州现在需要花大力气治理,昭王到时必定要调许多官员南下,所以诸葛瑾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他笃定益州会有很多大展拳脚的地方。


    “错过这一次,只能等下一次中原开战了,至少要两三年。”


    昭王稳扎稳打的风格,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


    明明前两年也能出兵南下,但为了彻底让凉州安定下来,昭王不止不出兵南下,就连中原战场的事情都不插手。


    关东两个朝廷打得你死我活,战火纷飞,琅琊诸葛氏也在战乱当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躲避到了荆州。


    以昭国的实力,真要带着大军插手中原战场,其实也不是没有能力做到。


    那群关东士族只要见识到昭国军队实力,恐怕都会暗暗投降,但昭王就是不这么干。


    按照昭国既定的执政风格,每次占领一个地方,那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个地方的官场制度,把吏治赋税田地全部都掌控在手。


    所以诸葛瑾推测,只有彻底吞并控制益州之后,昭王到时候才会在中原开启战场。


    “兄长,亮倒是觉得,关东诸侯恐怕也意识到昭国的危险了。


    若再不主动出击,昭国再发展几年,天下还有谁人能敌?关东诸侯也不是傻子。”


    诸葛瑾自己就是从荆州过来的,诸葛亮也知道关东诸侯的情况,所以他笑而问道。


    “你觉得他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冀州和豫州可是两个天子,怎可能合作?不过是重演当年的伐董旧事而已。”


    诸葛亮自然没有做此想,他猜测的是豫州有变。


    “袁本初根基在冀州,青州虽勉强控制,但青州内部叛军太多,所以袁本初实际只有一州之地。


    若他此时与昭国开战,昭国军队可以直接南下,袁本初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还有太行山可以率军东出。


    所以袁本初不会轻易与昭国开战,再次上演几年前旧事。”


    “但豫州不一样,汉天子昔年为陈王,根基深厚,豫州已彻底控制在手中,北边曹孟德虽有些摇摆,但实际上奉豫州天子为尊。


    徐州自从刘玄德这些年屡次打败袁术之后,深受天子信任,目前已是徐州州牧,以我观之,袁公路败亡不远矣。


    而荆州那边,刘景升虽然有些许小心思,但依然奉豫州天子为尊。


    所以,若豫州天子能将周边几个州郡的兵力联合起来,他们必定会提前出兵,绝对不会坐视昭国就此崛起。”


    毕竟这世上也没人是傻子,他们在中原战场上互相内斗消耗实力,然后让你昭国在旁边默默发展吗?


    至少豫州天子刘宠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但凡他还有些许雄心,肯定要联合周边的人团结在一起。


    就看刘表刘备曹操这三人是否会全力配合了。


    翌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整个长安都陷入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之中。


    尤其是昨日还有益州的好消息,这让今日的长安市民更加兴奋了。


    乱世之中,一个国家军队的强大总是能给人安全感。


    长安几个重要的地标建筑,今日都挂满了红色的旗帜,东市和西市更是直接开启了打折优惠,所以长安今日可谓是人头攒动。


    在这一片喜庆的气氛当中,蹴鞠比赛也在今日举行了总决赛,当日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还观看了决赛。


    当然,长安其他许多士族子弟也在今日观看了这场比赛。


    一方面是这个运动受大家欢迎,另一方面是这个运动是朝廷组织的,自然有许多人来凑热闹。


    今年杨秋还安排了郭嘉在上面出席决赛并且负责颁奖。


    所以此时郭嘉正在上面嗑瓜子吃月饼,然后和周边人闲聊今年冠军是谁。


    等蹴鞠比赛结束,把奖颁给今年的太原队之后,郭嘉一回到马车上,下属就在旁边禀告了起来。


    “先生,杜恒今日出城与人对接之时,人证物证俱齐,已经将其抓获。”


    自从贾诩高升之后,灵通院就就被杨秋交给郭嘉掌管了,辨别间谍,清除内奸,负责对外刺探消息。


    当然,有些事务与监察司稍许重合,但两个团队的消息来源不同,更能让人辨别消息真假。


    毕竟有时候只听一个部门的消息,很有可能蒙蔽视听。


    而郭嘉让人今日抓捕的杜恒,就是一个被收买的内奸。


    之前在关东等地安插的探子传回消息,昭国工坊制作砖瓦的技术,已经被关东等地获悉。


    所以郭嘉确定,问题肯定是出在自己这边


    将鱼饵放了几个月之后,这才把出卖技术的人抓到,不过杜恒只是一个引子。


    这条线肯定还有其他人,不过今日就从审问杜恒开始。


    “好好审问。”


    当日没人知道这个小插曲,郭嘉还跟着蔡邕田冲邓容等人欣赏了一下今日烟花的绽放,看了一下长安的灯会。


    那些暗处想要闹事儿的人,基本都被郭嘉这边派人提前给处理了。


    这一日的长安灯火辉煌,烟花绚烂,这样的景象让诸葛亮司马懿都印象深刻,因为他们俩都是第一次见到烟花。


    两人倒是第一反应想到了昭国传说当中的炸弹,约摸原理有些相似。


    而在关东之地这边,几日后兖州的一处工坊里面。


    荀彧和曹洪正在看着崭新砖窑里面烧出的砖瓦。


    原本按照目前的技术,烧制砖瓦是很复杂的,除了前期要选到合适的粘土,后期做成砖胚之后,还要在窑炉里面开始烧。


    选土,和泥,制胚,晾晒……每个过程都需要精细。


    等把这些做完之后,一个合适的窑炉,能够直接影响到制作砖瓦的速度有多快,目前的小型砖窑烟囱设计,其实效率都是很低下的。


    毕竟砖窑设计得不合理,制作出来的砖瓦劣品率很高。


    但现在这个砖窑是按照昭国那边的图纸设计的,如今第一批砖窑烧制出来,荀彧和曹洪正在看效果。


    第165章


    “荀司马,曹将军,大喜啊,这次做出来的砖窑是对的,烧出来的成功砖瓦高于原来一半。”


    负责砖窑这边的人一脸惊喜地开口了。


    自从得到了新的图纸制作砖窑之后,工匠就制作了新的砖窑,但有图纸也不代表马上就能做成功,期间有几次都失败了。


    后来多次改善,但效果依然达不到,直到改进了许多次之后,这一次才终于制作出了他们想要的效果。


    原本的砖窑因为步骤太多,所以效率很低。


    可是如今的砖窑相当于轮窑,各种窑室联通在一起,然后用特殊的烟道方式打通,所有的步骤都可以连续进行。


    “难怪长安修建如此之快,明明需要大量砖瓦,原来竟是有了这般办法,时间直接比以往快了数倍。


    更何况,长安还有一种够快速凝固的水泥。只可惜这种技术难以窃取,听闻与炼铁有关,然而昭国炼铁工坊看守极为严密。


    这么多年,硬是无人能够靠近窃取机密。若能掌握昭国的炼铁技术,又哪里还需要去昭国购买武器呢。”


    曹洪声音带着一丝感叹。


    过去这几年,曹操在兖州发展势力很快。


    以曹操为中心集结的曹氏家族再加上夏侯家族,在战场上可谓是神勇无敌,多次打败兖州境内的不服势力,可以说直接将刘岱逼到了绝境。


    眼看着曹孟德就要在兖州打下自己的根基,结果刘岱这边居然通过秘密渠道购买了昭国那边的武器,愣是又打赢了几次。


    虽然后来集中所有精力灭掉了刘岱,曹操彻底入主兖州,但此时中原这边的人发现,昭国的兵器之利要远远强于关东地区。


    最后的情况就变成,你若是不跟着购买昭国那边更锋利的武器,一旦身边别的诸侯买了昭国武器。


    那么上了战场,面对敌人就会很吃亏。


    虽然战场上的输赢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更考验主帅的作战能力,但士兵拿的武器是否更锋利,在战场上还是有影响的。


    所以关东诸侯这群人被活生生地逼得内卷了。


    毕竟你不买,别人就有可能买,买了之后人家的刀枪能直接将你的盔甲刺坏,这种时候谁还能忍住?


    当然,关东诸侯这边都以为昭国是在坐山观虎斗,所以故意售卖武器,让他们消耗实力。


    其实实际情况是,自从走私事件发生之后,杨秋就觉得,与其让这群人费尽心机找人走私,还不如开一个渠道,大大方方挣钱。


    当然,这件事情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促进武器技术进步。


    武器的更新迭代,靠的就是产量堆积起来,再加上能够盈利,所以杨秋每次售卖的武器都是技术落后的那一批。


    靠着盈利挣回来的钱,让炼铁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培养了越来越多的熟练工人。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够购买武器,那么窃取技术的动力都会要低一点,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么做其实是把身家性命交到了别的手里面。


    但群体利益向来都以短视为主,顾得了眼前的事情,就没人能顾得了更长远的未来,更何况关东诸侯一年四季都在征战,这坑不跳都不行。


    只是曹洪这番叹息并没有得到荀彧的赞同,他此刻反而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曹将军,这些年派出去的人都没有窃取到炼铁之密,所以我思来想去,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精力放在昭国其他工坊上。


    长安修建需要大量砖瓦,所以这些工坊并没有建在深山野林之中,反而在长安周边修建了许多,这便有了可乘之机!


    虽说制作砖瓦似乎和炼铁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根据工匠所说,砖窑和炼铁炉有些许相似之处。


    如今砖窑已经烧制成功,可以让铁匠那边参考一下砖窑图纸,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之喜。”


    当年和昭王见的那一面,荀彧一直印象深刻,所以自从他来到曹操这边辅佐之后,就十分重视对工匠的培养。


    在前几年怎么都无法窃取到炼铁技术之后,荀彧就突然换了一个方向,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包括郭嘉都想不到,人家窃取制作砖瓦的技术,实际上是为了试试能不能用在炼铁上。


    曹洪听完自然也大感震惊,还能这样吗?


    他抓来了几个工匠询问,工匠虽说以前没这么想过,但都说可以试一试。


    此时,二人突然接到了急召,说曹操有急事儿要他们去议事堂开会。


    等到傍晚到达开会地点之后,众人这才发现,曹操几乎把自己旗下的心腹全部都召集了过来。


    “八月初,昭国出兵南下,迅速占据汉中,接着挥师继续往益州行军。如今米仓道、金牛道皆已被昭国控制……”


    众人一到齐,曹操就立即将这个消息说了出来,在场的人无不震惊。


    汉中和益州那是什么地方?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行军路线就那么几条,每条路都要跋山涉水,中间还要突破重重关隘,行军可谓是千难万难。


    不动用十万以上的兵力,没人敢去征战这两个地方。


    但昭国竟然以这么快的速度动兵南下。


    先是控制汉中,现在就连川蜀之道也控制了。


    虽说益州现在还没彻底控制,但众人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儿。


    刘焉那两个儿子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了昭国的大军。


    一旦昭国彻底占据益州,那么昭国的下一步动作就是进军中原了。


    在场的人都明白了曹操突然紧急议事的原因,昭国已成生死大敌,这种时候再不想办法阻碍对方,到时候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主公,天子那边可派人来传话?此等大事,天下人皆会震动!”


    荀彧率先开口,言下之意也很明显。


    若想阻止昭国成长起来,眼下必须要和天子那边联合,只有将众人团结在一起,这才有反击的机会。


    “天子已然派人前来,意欲结成联盟攻打昭国……”


    这次开口的人是戏志才,他说了一下天子目前的计划,荆州的刘表,徐州的刘备,目前都愿意为天子出兵。


    至于扬州的袁术,孙策那边表示愿意出兵牵制袁术,为天子效力。


    如今天子就等曹操这边的答复了。


    把情况介绍完毕,戏志才就剧烈咳嗽了起来。


    从今年年初开始,戏志才就病得很重,如今看起来面色蜡黄黯淡,身体瘦骨嶙峋,惹得曹操担忧不已。


    “来人,快拿件披风过来。”


    关心了一下戏志才的身体过后,曹操就和众人讨论起了天子计划有没有可行性。


    毕竟搞联盟这种事情,曹操已经上过一次当了。


    但这次情况又很严重,以他曹孟德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和昭国单独对抗,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有一击之力。


    偏偏联盟这种东西,大家都有各自的私心,这实在是让曹操很为难。


    在关东之地私底下筹谋着合作共抗昭国之时,杨秋这边已经和刘范的军队作战了一次。


    刘范的东州兵被狠狠击溃,军队全线溃败,于是杨秋带着军队再次南下攻占一城,如今已经彻底占据了绵阳。


    绵阳暂时搭建的军事堂里面,杨秋把几个心腹召集了过来商量要事。


    “公达,元直,子龙,子义那边传来消息,荆州那边有动作,正在集结兵力意图西进。


    刘璋私底下已秘密和刘表取得联系,想要联合东边势力抵御我昭国,然而益州本地士族并不愿意见此事发生。


    赵韪此人密信子义,表示愿意投降。目前子义正在等我答复,此事你们如何看待?”


    赵韪表面上是刘璋现在的心腹,实际上也是益州士族豪强的代表。


    他的秘密投降自然代表着益州大部分本地士族的想法,但这世上还有诈降,所以杨秋把几人叫过来讨论。


    “大王,此事应是真的。自从上次和賨人首领见完面之后,昭国要在賨人阆中之地制作竹纸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益州本地士族豪自然不甘心益州利益就这样被賨人得到,而刘璋此人暗弱,自以为可以驱虎吞狼。


    然而对于益州人来说,上一次引进东州派,就已经让益州本地士族利益大损。


    若是再把荆州之人引进来,益州士族恐怕再无喘息之地,所以赵韪此次投降必是真心。”


    荀攸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徐庶也在旁边开口了。


    “大王,我也是此想法。只是刘荆州此人谨慎,此时出兵帮助刘璋,难道就不怕我昭国出兵荆州吗?


    恐怕刘荆州有其他打算,我昭国占据益州,关东之地其他诸侯也许不会就此沉默。”


    此言一出,荀攸立即开口了。


    “元直考虑不错,大王,看来要采用年初之计了!”


    也就是说,这群人在内斗数年之后,终于决定对付她这个最大外敌了。


    这种情况杨秋之前也考虑过,所以她才让李儒镇守汉中,贾诩守着关中,荀谌张辽坐镇北方。


    若真是全面出兵,倒也不是没有准备!


    “大象是不能藏在一只蚂蚁身后的,既然如此,那就搅乱中原。”


    第166章


    益州这边刚刚占据,所以没有熟练的信鸽。


    不过派人用最快的方式把消息传到汉中之地后,这个消息就以汉中为中心传遍了四面八方。


    首先就是昭国官方所有商队暂且停止行商,毕竟一旦打起了仗,那就是没有底线的,不存在还有正常行商这回事儿。


    到时候扣留人质,强抢商品,这种事情只能说要撕破脸。


    不撕破脸的方式,那就是派一伙人伪装成强盗把商品抢劫过来,表面上还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当然,过去几年,伪装强盗这种招数也不是没有,所以昭国官方商队,并不会深入人家腹地。


    目前,把商品运到各地区中心的人主要是当地自己人,这群士族豪强自己组成的商队。


    只有当利益属于自己了,商队道路才能够运行通畅。


    比如冀州这边就主要是中山无极甄氏负责和昭国商队交流,毕竟甄氏和袁绍联姻了,实际上也是袁绍在挣钱。


    曹操这边的兖州自然是曹氏还有夏侯氏族人在运行商队,钱都挣到了自己腰包里面。


    至于什么豫州徐州扬州等地,都是同样的套路。


    大家是又当军阀又当商人。


    当然,没人会亲自下场经营商贾之事,但是当地的商队最后都会投靠他们。


    在一些利润交换之后,大家就都是一个利益集团了。


    所以在这样扭曲的经商环境下,关东诸侯过去几年不是没有派人来昭国学习。


    哪怕他们没有窃取到机密,也知道昭国如今的商贾繁荣是因为重视工匠,鼓励经商。


    这世上没人是傻子,所以大家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政策发展自家经济。


    不是要多培养工匠吗?那就跟着学呀,不是要鼓励商队吗,那就暂且废掉一些对商人的束缚。


    但是过去几年效果却不大,看起来有些许进展,但跟昭国相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好多人还没想清楚原因。


    当时郭嘉还好奇问过,关东之地毕竟家底富裕,人才极多,这样模仿几年会不会赶超?


    当时杨秋一笑,然后直接带着郭嘉去了几个秘密工坊里面,然后让郭嘉亲眼见到了工坊的统一流水线。


    这个流水线不只是说大家分工合作,而是在统一了度量衡之后,流水线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统一的数据来进行工作的。


    毕竟这年头的工匠讲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家用的度量衡其实并不一致,做出来的东西有时候比较唯心。


    就像每个地方收赋税用的东西,为了多收点税,实际上都会动手脚。


    统一度量衡这种事情虽然明面上成功了,但实际上大家私底下就在动手脚,而很多工匠用的工具,那都是自己的唯心数据,不是统一的度量衡。


    这也是关东之地就算窃取了昭国的图纸之后,也不能马上模仿成功的原因,因为昭国这边的度量衡是严格的统一标准。


    在工厂这种地方,稍有误差,带来的影响是差距巨大的。


    而昭国在每个环节要求工匠用上了统一的度量衡,每次实验就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记录,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查每一个环节的数据。


    工匠执行的标准不再是自己唯心的标准,比如手摸一下感觉,肉眼来定尺度,那是不可能的。


    所有环节全部都是要根据专业的工具来进行测量计算。


    虽然牛逼的工匠看一眼东西就知道具体数据,但工厂是不能这么干的。


    大量的工匠参与制作东西之后,那就要制定统一化的标准。


    而要进行这个统一化的标准,不识字不会算数的工匠是会被淘汰的。


    所以工坊里面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不要求他们有什么文采,甚至也不需要认识很多很多字,只要能进行基本的数据测量计算记录,这对于普通的工匠就够了。


    若还想继续往上爬,自然会有各种考试进修,然后成为有官职品级的大工匠。


    每个郡县都有专门的官职负责当地的道路修建,水利修建,工坊修建,这些官职目前大量由工匠出身的人来担任。


    要想让未来这个世道工匠阶级发展起来,就得让他们掌握权力。


    所以未来这群人只要力量足够大,断然不会倒退为工匠下九流的地步。


    毕竟权力给出去了,没人希望退回以前的境地,只会为他们工匠争取越来越多的利益。


    所以关东之地的模仿只能学点提高工匠的待遇。


    但要让工匠掌握权力变为官员,甚至让所有工匠统一度量衡,这其实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们自己这群士族,都还在垄断教育,垄断官职,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内部都不够分。


    想让工匠公开自己秘诀,想让工匠们统一标准,甚至让工匠开始读书认字,那开什么玩笑?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没有大量工匠的培养,自然也无法孕育出兴盛的商贾,更何况他们的商贾都是自己垄断经营。


    这种情况下,能躺着在昭国进货商品之后就大量挣钱,谁还会想着自己培养工人学习昭国商贾,那多费事儿。


    杨秋早就看透了这群人,所以从来不担忧这事儿。


    因此在昭国这边用信鸽通传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之时。


    关东之地的诸侯,自然也在做着自己的准备。


    当初曹操担心大家形成联盟之后,就像当年讨董联盟一样,人心不齐,内部生乱。


    但最后讨论出来的方案倒是避免了曹操担忧的情况。


    若是大家统一出兵,谁来指挥这事儿首先就会出现问题。


    然后再加上什么粮草调配,谁出钱出力多一点,这个问题能吵得天翻地覆。


    但现在的方案不需要操心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家分头出兵,阻止昭国顺利夺取益州,逼迫昭国暂时不能将全部兵力用在益州上。


    所以最后的方案是,关东之地的诸侯从不同路线出兵进攻昭国,逼迫昭国多线开战。


    进而帮助荆州刘表能够尽快派兵支援到益州,帮助刘璋对付昭国军队。


    杨秋让赵韪将计就计,继续辅佐刘璋对抗昭国,暂且放荆州兵进来,到时候再来个一网打尽。


    而此时的北边,自然已经有多方兵力聚集到了昭国各大关隘。


    当初李傕郭汜投靠了荆州刘表,就此驻扎在了南阳,所以这次派这两人直接带兵从南阳出发出军进攻武关。


    这是关中四塞之一,一旦突破就可以长驱直入长安。


    豫州这边,刘宠这位天子任命关羽为大将,率军西出进攻函谷关,刘宠比较信任刘备,让刘备继续留守徐州以防袁术。


    所以豫州和徐州兵力集结在一起,集结兵力在了函谷关。


    至于兖州,曹操亲自带兵前往司隶,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河东郡。


    至此,已经有三路大军进攻昭国,李傕郭汜带着两万人的军队,关羽带着三万人军队,曹操带着两万人军队。


    至于冀州袁绍这边,他倒是和曹操这边达成了共识,两边暂且相安无事,毕竟袁绍也不希望昭国一统天下。


    只是,袁绍也不是个安分的人,他虽然现在不想动兵攻打昭国,害怕昭国集中精力南下率先灭他。


    但这不代表他就不做什么了。


    经营了这么几年,总算和北边的鲜卑乌桓有了秘密联系。


    一旦发现昭国这边抵抗艰难之时,他就和北边的胡人传信南北夹击攻打幽州。


    所以袁绍现在先行观望之举,看昭国到底有没有能力多线作战。


    而此时昭国这边在做什么呢?


    在预测到关东诸侯要联合起来攻打昭国之时,杨秋这边迅速根据年初讨论的计划开展了调兵遣将。


    首先,徐荣被调往了辽东郡对付周边蛮夷,邓勇在旁协助,以防这群人在这种时候进攻。


    而原本驻守辽东郡的吕布和波才直接率军坐船南下,前往青州的东莱郡,这里有一处靠海港口。


    过去几年,杨秋一直支援青州叛兵闹事儿,让袁绍就是没办法彻底占据青州,而东来郡的港口,实际上已经被昭国控制。


    所以吕布和波才这些年一直研究的是青州作战计划,东莱郡港口旁边的城市早就已经调集了一些粮草和武器隐藏着。


    而过去这些年,青州其实有很多人才逃亡到了辽东郡,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根基,这群人又有许多亲朋故友在青州


    所以夺回青州这件事情,这不只是昭国的扩展意图,也是辽东郡许多青州人的想法。


    于是,在豫州天子调集了周边兵力三路进攻昭国之时。


    昭国北边的幽州出兵南下,张辽直接集中兵力攻打冀州。


    与此同时,吕布和波才带着大量的士兵上岸之后,昭国军队迅速集结在一起在青州作战。


    至于并州这边,秦峰则带兵东进冀州。


    于是冀州三个方向被围攻。


    谁都没有想到,在豫州这边集中精力对付昭国之时,昭国集中精力在对付袁绍。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批海船继续南下靠近扬州,最后秘密和袁术汇合。


    因为豫州有刘宠这位天子,所以袁术的实力在讨董之后就不断被削弱。


    过去几年,不管是进攻豫州还是徐州,袁术都吃了好多败仗。


    孙坚最开始投靠他时,进攻荆州倒是很顺利,但是孙坚死了。


    如今孙坚的儿子确实厉害,但是袁术发现孙策要准备脱离他了,并且还在这个时候转头攻打他,明显这家伙投靠了豫州天子。


    所以袁术毫不犹豫的和昭国这边的人秘密见面了。


    在这样的混战之中,关东之地瞬间一片大乱。


    尤其是袁绍,原本他想行观望之举,但最后却发现,昭国竟然将战火集中对付他。


    第167章


    此时已经是九月了。


    八月下旬消息传出去,各个地方的诸侯知道消息筹备作战,那肯定要花费一些时间,毕竟需要调兵遣将筹备粮草。


    直到九月初,各大诸侯才陆陆续续发兵。


    所以这个打仗不是想打就能马上打的,行军时间就需要花费许久。


    但是冀州的情况不一样,首先冀州与幽州接壤,张辽带兵南下根本不需要筹备太久。


    所以接到飞鸽传书的三天之内,张辽这边就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作战计划,然后直接突袭了冀州北边各大重镇。


    袁绍这个集团直接震惊了。


    实在是过去几年昭国太过平静,边境连闹事儿的情况都没有,让人都怀疑昭国不敢作战了。


    结果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大军就直接南下了!


    “报,河间乐成县失守……”


    一封紧急军报到达邺城,这已经是十天之内的第三封军报了。


    每一封军报都是城池失守,而昭国的张辽大将率领大军步步南下,将冀州的军队打击得毫无反击之力。


    虽然这其中有奇袭的原因,但这十天,冀州这边已经反应过来了,不断派大军往北方支援,但现在似乎还没有起效果。


    “主公,那淳于将军实乃无能之辈!作战不力,致北方连连失利,真乃误国误民之人!想我冀州,本乃富庶之地,兵强马壮,却因他之过错,如今危如累卵。


    哼,他淳于将军平日里夸夸其谈,临阵之时却怯懦如鼠,这般作为,怎配为主公之将?


    若再任由他胡为,冀州必亡!还请主公速速派遣其他良将率军去北方支援,以保我冀州安宁。”


    开口说话的人是沮授,之前昭国突然进攻,淳于琼没有守好北方就算了,现在已经连失几城。


    再不换一员大将,是想让冀州彻底被昭国占据吗?所以沮授的语气难免带着怒火和讽刺!


    袁绍的脸色也不好看,淳于琼作为颍川人,最开始还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后来投奔到袁绍这里,过去几年也算是建功立业,并不算是无能之辈,所以袁绍才让淳于琼镇守北方。


    一方面是防范昭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北方和冀州有商贸往来。


    所以派自己人待在北方,利益占据更大一些,袁绍的政策就是尽量压制冀州本地人。


    但是这一次,淳于琼连续作战失利,袁绍也护不了了,更何况袁绍现在也没有护的心思,他心中只有怒气。


    “昭国有北方铁骑,依你们看,此刻应该派谁前去征战?”


    “主公,昭国军队来势汹汹,实乃虎狼之师。然我冀州亦非无勇将可用。文将军勇冠三军,每战必先,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


    颜将军勇猛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二将若得主公委以重任,率军北上作战,必能挫敌锋芒,扭转北方之颓势。


    主公当速下决断,遣此二将出征,以保冀州之安稳,护百姓之周全。若再迟疑,恐昭国之军南下而来,冀州危矣!”


    这一次开口的人是田丰。


    淳于琼作为颍川人作战失利,自然连累得汝南颍川一派不敢大声说话。


    所以冀州派连连输出,沮授先是批评了淳于琼的无能,田丰自然赶紧举荐河北派的两员大将。


    袁绍现在自然不好再重用颍川派这边的将领,他正准备同意田丰的意见,毕竟颜良文丑确实算得上是勇猛。


    眼下自然顾不得派系之争的问题,守住北方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封军报紧急传来。


    “报,昭国军队率军东出井陉关,真定失守……”


    这封军报一来,颍川汝南一系的人终于忍不住了,他们豫州颍川人在北方作战失利了,那张郃不也是冀州人吗?


    不一样也打了败仗!


    于是,郭图忍不住痛骂了起来。


    “主公,张将军派重兵镇守常山郡,竟如此无能!那昭国军队东出井陉关,他竟未能守住真定,真是不堪大用……”


    “够了,这种时候还吵什么?情势危机,昭国此次出兵分明想要吞并冀州,尔等以为眼下吵架能有作用?


    如今昭国大军压境,如洪水猛兽般汹涌而来,真定已失,北方防线岌岌可危。


    但此时绝非追究罪责之时,当务之急是召集众人,共商御敌之策。这是冀州存亡之战,关乎吾等之命运,关乎万千百姓之生死。


    吾等若不齐心协力,必将被昭国所灭。速速传令下去,把所有人都召集过来,共议破敌之策!”


    真定失守,昭国派军从太行山东进,再加上北方的张辽军队,这意思还不明显吗?


    分明就是要集中兵力对付他袁绍!


    所以眼下袁绍也没有心情看下面的人搞派系斗争了,眼下冀州都有灭亡的危机了,还搞什么内斗!


    袁绍此人有个毛病,顺境之时往往得意忘形,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逆境之际,却能展现出大将风范,临危不乱。


    所以在此种危机之下,袁绍立即表现了自己沉着睿智的领袖风范,将冀州所有人召集过来商讨作战之策。


    整个冀州接下来开始将所有的粮草兵力调集起来,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所以冀州这边局势紧张,甚至开始往青州那边抽调兵力回来。


    青州可以失去,但冀州不能出事儿。


    然而恰恰就在青州这边,辽东郡大量的士兵在东莱郡的港口上岸了。


    吕布和波才直接带领了一万人,通过多次海船南下,士兵终于聚集到了一起。


    过去十年,昭国一直在辽东郡集中造船。


    十年的时间,也足够让辽东郡这边制造出大量的海船南下了。


    当然,关东之地的人也不是不知道辽东郡一直有海船南下,但那时候,辽东郡主要是商贸往来。


    每次南下的船只数量其实并不多,让人并不能猜透辽东郡造船的实力。


    直到这次把家底亮出来,大量船只南下,这才让人见识到了辽东郡的恐怖实力。


    “将军,那是波才将军,当年那群黄巾军投靠昭国,这个决定似乎没有做错。


    看看昭国兵卒身穿的军服,看看他们的气色,明显粮草充足,再看看他们的武器,小人看着都很羡慕……”


    港口旁边,最后一批到达的人就是吕布和波才。


    而说话的人是管亥身边的一个亲信,这语气显然很羡慕昭国的军队,这让管亥心中一时之间有些复杂。


    作为青州黄巾军的首领,管亥属于当初那批没有去冀州的人。


    毕竟黄巾军也不是都听吩咐的,所以滞留在青州的黄巾军过去几年慢慢都归属在了管亥的统治下。


    而等到昭国占领辽东郡之后,管亥过去几年和昭国开始了合作,但那时候主要是通过商船给青州的黄巾军支援粮草武器。


    不过这个时期,管亥作为青州黄巾军的统帅,他并没有投降昭国。


    两边各取所需,他管亥也需要粮草金钱支持他在青州站稳脚跟,昭国则需要袁绍的实力不继续扩大,没办法彻底统治青州。


    只是几年战争打下来,管亥发现自己虽然行军打仗有所天赋,然而在治理青州这块土地上却没有丝毫天赋。


    不仅将自己治下的这块土地管理得一片混乱,还让当地的百姓都怨气冲天。


    所以管亥发现,他只能做个将军领兵作战,根本没能力治理一个地方。


    而这几年,昭国这边一直在递出橄榄枝,邀请他加入昭国。


    管亥已经明白自己没有一方诸侯的能力,但他又不敢以身犯险去昭国,所以就派了手底下的司马俱和徐和前往辽东郡。


    他想知道昭国的治理是不是真的很好,值不值得他冒险加入?


    司马俱和徐和前往辽东郡一趟之后,回来就力劝他加入昭国。


    说昭国治下的百姓完成了当年黄巾军的愿望,他们这些黄巾贼寇投降其他人毫无出路,只有昭国才有可能接纳他们。


    所以管亥动摇了,最后同意了昭国的作战计划,让昭国率军队坐海船南下,登陆青州。


    如今,吕布和波才已到,不管管亥心中有多复杂,他还是亲自到港口迎接了这二人的到来。


    “青州我是第一次来,此处之景俨然不同于北方。北方之地,广袤无垠,天地苍茫,冬日则寒意料峭,凛冽如刀。


    而青州之境,山川秀丽,水泽丰沛,气候温润,真是天壤之别。”


    吕布笑而开口说出了这句话,过去这些年坐镇辽东之地,吕布整个人也气质也沉淀了下来。


    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桀骜,倒是有一些亲厚气质。


    这是管亥第一次见到吕布,倒是有些诧异这位昭王麾下的大将军如此宽和。


    “吕将军乃盖世英雄,我当年亦曾听闻将军在并州九原虓虎的威名。


    这些年将军坐镇北方,平辽东,威服外夷,实乃丰功伟绩,令人钦佩之至。”


    两人寒暄夸赞了一番彼此,接着管亥便邀请吕布与波才去参加今日的酒宴,为其接风洗尘。


    两人自然没有拒绝,而是决定先做休整,当天晚上,自然是宾主尽欢。


    第二日,吕布直接让波才和管亥单独见面,好好谈一谈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吕布看得出来管亥心有犹疑,这种时候自然只能波才前去劝说一番,让其彻底放心,接下来才能团结一心作战。


    毕竟管亥手底下也有五千精锐,虽然这里面的士兵不上昭国精锐,但联合起来也算是一股强劲势力了。


    翌日,波才把管亥邀请到了马棚见面。


    此时,波才正在主动给自己的坐骑洗马。


    “管将军,你觉得我这坐骑怎么样?”


    那是一匹威风凛凛的黑色骏马,高大的身躯巍峨挺拔,它的肌肉线条紧致分明,每一块隆起的肌肉都蕴含着爆炸般的力量,仿佛随时都能爆发出惊人的速度与冲击力。


    管亥微微眯起双眼,眼中流露出赞叹之色。


    “此马当真神骏非凡!观其体态,雄健威武,气势磅礴。那高大的身躯,可睥睨群马,似有无穷的力量。


    皮毛之光亮,如墨玉般华贵,实乃难得良驹。有此坐骑,如虎添翼,驰骋疆场,定能所向披靡。”


    波才轻抚马鬃,神色骄傲。


    “管将军,此马确为昭国良骥,昭国马政官独具慧眼,于万千马驹中精挑良者。继而,遣善驯之士,依专业驯马育种之法悉心驯化。


    马在幼驹之际,便有专人精心呵护,喂以精良草料,置于适宜之境。先以优质青草养其体魄,再以专业驯导磨其性情,日夜不敢懈怠。


    从选种至成良马,历经数年,耗费诸多人力物力。每一步皆精心为之,容不得半分差错。”


    “骏马若欲驰骋疆场,需精心培育。常言千里马需遇伯乐,此马既得昭国精心养育,若遇良将,必定能在沙场展其雄威,为国立功。


    有才之士亦应如此,遇贤明之主,依托强盛之国,方可施展才学,成就一番事业。”


    波才这番话说到最后,管亥才听明白对方的暗示。


    “波将军有所误会,我既已带着青州黄巾军投降昭国,自然是一片肺腑真心,绝没有丝毫犹疑。”


    波才也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反而招了招手,让自己后面的亲卫过来给眼前这匹马穿上铠甲。


    “想必管将军亦有所耳闻,昭国骑兵在漠北的辽阔疆域中驰骋纵横,以赫赫威势震慑四方夷族。


    然而,成就此等辉煌战绩,非但需倚仗精锐之师与高大骏马,更离不开那披挂于勇士与马匹上的铠甲。


    正是这等精良装备,使得骑兵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这个时代,骑兵自己能身着铠甲便已实属不易,若要给马匹也穿上铠甲,那绝非仅仅是产量是否足够的问题,更需卓越的技术方能实现。


    毕竟,太过繁重的铠甲,马匹根本承受不住。然而,眼前之人给马匹穿上的铠甲,着实让管亥感到震惊不已。


    只见那高大的马匹,通体被精美的铠甲所覆盖,犹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铠甲的材质精良,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马头之上,戴着威武的面甲,只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威武的气势。


    马身的铠甲紧密贴合,既不妨碍马匹的行动,又能给予充分的防护。


    每一片甲叶都经过精心打磨,边缘光滑,衔接紧密,仿佛是一件艺术品。


    这是杨秋让人发明的具装重骑兵,人和马都披上铠甲,这种特殊兵种能在破阵之时所向无敌。


    不过其产量不高,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马匹和士兵也不多,这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所以吕布和波才带过来的的重甲骑兵不多,也就五百人。


    毕竟真到战场上了,步兵和轻骑兵的作用也很重要,具装重骑兵主要是在破阵之时发挥作用,并不适合持久战。


    不过这样的装备也足够震撼管亥了。


    他这一刻也明白对方并不是来威胁警告他,而是通过这简单的马匹,还有他没见过的铠甲。


    让他知道昭国的实力有多强大,投靠昭国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波将军,某心中再无丝毫犹疑,今日见面,在下感激不尽。”


    波才笑着上前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我等皆出身于黄巾军,自当紧密团结在一起。想当初,大贤良师过世之前,我曾有幸得见大贤良师一面。


    大贤良师不后悔投靠昭国,为黄巾军找到一条出路。


    此次作战冀州,若管将军能够齐心协力,夺取青州,进而攻占冀州,那封侯拜相又能有多远呢?”


    于是,在昭国的大军休整几天之后,青州的战场也立即开启了。


    袁绍虽说名义上占据了青州,实际其占据的地方主要是黄河以北的平原国。


    因此,前期吕布波才管亥对付的主要是当地的豪族组成的地方势力,


    然而,这种地方势力虽说强势,又哪里比得上昭国的精锐呢?


    所以没过多久,大军就进攻上了黄河以北的平原国,直接和袁绍的势力正式激战了起来。


    此时,袁绍直接面临了三方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危险。


    而杨秋却在这个时间点往长安返回,在经过梓潼之时,杨秋带着荀攸还有左慈亲自在道观中树。


    “大王种此平仲树有何寓意吗?”


    荀攸陪在杨秋身边跟着一起种树,毕竟他习惯了大王做什么事情总得引出一点其他意图,但杨秋这一刻却笑得很简单。


    平仲树也就是银杏树,杨秋就喜欢这树未来会长得高大好看。


    “公达无需思虑过多,送我至此便好。我只是想着,倘若这条树能够茁壮成长起来,千百年之后,此树依然屹立于此地。


    后人若能看到你我所种之树,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说不定后人会传说,这是为纪念益州收复而种下的树呢。”


    此言一出,左慈立即在旁边拍起了马屁。


    “大王放心,我金丹道在益州受人爱戴,道观香火旺盛,千百年之后,此树必定高大无比。”


    荀攸立即轻声一笑。


    “那臣这几年必定好好看护此树,千百年之后,若此树此观还在,还能被人传颂,这是臣的荣幸。”


    做完此事,杨秋就迅速返程长安了,这一次左慈心满意足地跟着杨秋返回了。


    事实上在赵韪秘密投降之后,益州已经没有什么她需要亲自看顾的地方。


    有荀攸亲自坐阵,褚燕太史慈作为大将,再加上还有徐庶杜畿赵云马青等人。


    已经足够将益州慢慢收复了,包括消灭外敌。


    而现在关东诸侯集中攻打的是关中之地,虽说有贾诩郭嘉等人,但杨秋还是要亲自坐镇长安稳定军心。


    第168章


    杨秋回到长安之后,她最先见到的人是田冲。


    “大王,你知不知道今年这一场战争要花多少钱?全面开战,家底儿经不起这么耗。”


    大概每个当君主的人花钱时候,都会被下面的人劝谏,田冲都有些暴躁了。


    自从邓容没当宰相之后,后来也再也没有宰相,而是将各种权利分开了。


    军权,财权,人事权,监督权,都有各自的职位。


    “孟举,淡定,倭国的银矿不是挖出来了吗?再加上还有其他地方挖出来的金属矿,今年多制造一点钱币就是。”


    田冲面无表情地开口了。


    “会超发!”


    “哟,你现在都统计得这么精准啦?”


    “大概数字还是能算得出来的,不要跟我转移话题,这场战到底要打多久?你要拖成持久战,我们可是经不起消耗的!”


    嗯,管钱的人永远对花钱的事情感到暴躁。


    “要不了多久,这个月结束就快要步入冬天,你觉得他们能拖多久?


    除非他们愿意跟我们打成生死决战,但你觉得他们有那种魄力?不要高看他们。”


    田冲听得出来,这话说的是进攻关中之地的三路军队。


    “那么冀州呢,要打多久?”


    这个问题就不好具体判断了,因为杨秋要的不是打一场仗,而是彻底夺下冀州,覆灭袁绍团队。


    那么袁绍团队也必须拿出全部的力量与昭国决战,这种事情打多久还真说不准。


    不过就以昭国现在的兵卒和武器,再怎么样一年之内也行吧。


    但也得看周边的人插不插手,会不会帮助袁绍。


    “大概需要一年。袁绍本人能力很强,冀州又富裕,这场战能打很久。


    但我昭国有精锐的武器、强壮的士兵,最后胜利者终归是我们,不用担心。”


    冀州这个战场,杨秋已经完全交给张辽,吕布,秦峰他们做主了。


    这么多年的实力累积下来,实在不需要杨秋本人亲自前去指挥。


    有时候,当老大的也得给下面的人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冀州之地,杨秋只需要派人在后方调节粮草筹备,战场上具体的作战计划,这几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判断。


    “这次全面开战,长安之地人心纷乱,不过这群人也闹不了什么乱子。


    我倒是觉得,一旦益州和冀州都打下来,恐怕他们又要再一次催你称帝了,你要做好准备。”


    长安修好之后,也不是没人劝过她在长安称帝,毕竟她升职了,下面的人也才好升职。


    “我还怕他们不成?这种事情没必要着急,稳扎稳打,时机合适了我自然会暗示他们。”


    田冲又说了一下目前昭国的财政情况,然后说出了正在研究的银票。


    “目前已经达到你的要求了,若是运用到外面,应该无人能模仿。”


    “那就从长安开始运行试试,你之后派人在长安建一座钱柜,先从长安开始积累经验,找出问题。”


    很多事情即使能够找出别人的经验,但实际运行过程当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只能先在长安试运行。


    毕竟商业的繁荣总是会带出钱柜,钱票,银票之类的东西。


    至于纸币,那是完全没有考虑过的,现在说的银票也只能算作一种信用凭证,先让大家学会存钱,取钱开始。


    毕竟根据后世的经验,滥发纸币这事儿没有哪个朝廷能控制得住,所以就不要太超前了。


    和田冲聊完目前的财政状况之后,杨秋又去找邓容问了一下科举的结果。


    在她回来的这段时间,考试刚刚结束,结果也该出来了。


    当初免除丞相之位,杨秋派邓容负责修建长安,去年长安修好之后,邓容自然又升职了,现在是昭国司徒。


    杨秋没有直接搬出后世的三省六部制,因为确实也不太合适。


    但是之后肯定是要学习一下的,只是朝廷制度大面积的改革,现在还不是时机。


    “今年的文举状元叫诸葛瑾?”


    杨秋非常吃惊,因为这名字有点熟悉,但她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猜到的那个人。


    邓容自然不知道诸葛瑾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淡定介绍了一下诸葛瑾的身份信息。


    果然是琅琊诸葛氏,从荆州那边而来,这不就对得上了吗!


    由于昭国太早平定了关中之地,并且让关中之地获得了和平安宁,所以诸葛瑾没有选择跑去江东寻找出路,而是选择了关中之地。


    历史出现了一个拐弯儿。


    “这人身份有问题吗?需不需要我派人去特意关注一下?”


    邓容此话一出,杨秋先是摇头,最后又点头。


    “不,身份应该没有问题。就是此人作为状元,到时候安排官职的时候,问问对方的意向,想办法邀请此人带着家人到长安定居。”


    如今的长安,也有资格邀请天下有才之士过来定居。


    若能提前把丞相招揽过来,那不就大挣一笔了吗?


    不过眼下有丞相的哥哥也是意外之喜了。


    毕竟诸葛家的人,直接让诸葛这个姓氏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聪明极了。


    杨秋心里面打着小算盘,邓容有点没懂,但有时候下属也不需要事事都懂。


    “大王,此事很好安排,之后我定会关注此事。


    眼下长安人除了关注周边战争,大家也都在讨论郑公在长安太学开讲之事,这事儿就这么继续纵容下去吗?”


    郑玄来长安也一个多月了,他来这里的目的,最开始大家也都能猜到,无非是想进行一场意识形态之争。


    谁是真经?古文经学,今文经学,还是郑学,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站队。


    郑玄很清楚,昭国这样崛起,如果再不做点什么,以后他难以施加在关西的影响力了。


    到了这个地位的大儒名士,很多时候在乎的也不是什么三瓜两枣,而是自己这一门学问能不能传承千年万年,能不能留名青史。


    所以郑玄对于自己未来在历史上的定位很在意。


    昭国做的事情,处处与他的主张有所不同,若昭国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岂不是证明他都是错的?


    所以他来昭国原本是想进行一番辩经的。


    辩经赢了,自然接下来能够在关西之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只是长安的繁华安宁超出了他的意料,长安的学风习俗也和他预想当中有所不同。


    再加上关中和关东突然开战,这个时候就更不好进行辩经了。


    所以郑玄改变了自己的计划,直接去了长安太学里面免费讲经。


    以前郑玄在自己家乡的时候就是这样免费给人讲学,非常受人尊敬,所以他在长安也想这样开讲授课。


    这种方式自然能够招揽到志同道合的徒子徒孙,一旦形成一股势力,到时候自然不能小觑。


    所以邓容才问接下来到底该不该管。


    “不插手,等我们昭国接下来的战争赢了,到时候再让其他人也去太学里面讲学,很多时候,事实胜于雄辩。”


    郑玄此人的学问影响不了天下大局,所以杨秋从来没在这件事情上纠结过。


    若是对方以后愿意留下来,那更好,直接影响天下读书人。


    安排完长安的事情之后,杨秋马上前往弘农郡去看看函谷关的情况了。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关羽带来的军队已经在函谷关不远处驻扎了好几天,目前已经有过几次小试探,但暂时两边都还没有大动干戈。


    毕竟函谷关这个地方实在是天下雄关,强行进攻只是找死!


    守在这里的人是大将张济,还有他侄子张绣以及不久前被贾诩带过来的马超。


    所以目前是贾诩在坐镇函谷关的军事。


    因此在河东郡那边,郭嘉在负责那里当军师,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则是徐晃带领。


    也就是说,郭嘉和曹操将会对决了。


    不过眼下北边的情况并不紧张,反倒是函谷关这边,情况有点微妙。


    “啧!前几年你命人大肆修建函谷关,难不成就是为了今日这一刻?”


    贾诩居住的院子里面,他正在悠哉悠哉地石板烤肉,哪里像是紧张地在准备打仗。


    “大王,我最近烤肉技艺精进,石板烤肉比炙烤味道好多了,先尝一尝,看看怎么样?”


    杨秋看着贾诩这几年越来越圆润的身体,然后一言难尽地坐到了此人的对面。


    明明每天管那么多事情,为什么还能越来越富态。


    尝了一口对方烤的羊肉,加上这几年昭国越来越流行的蘸料,确实味道不错,毕竟石板烤肉受热均匀。


    “所以你在这里待了半个多月,就练就了这一手技艺?”


    “莫非大王心焦?但眼下局势,该着急的理应是对面敌军。函谷关乃天下雄关,强行进攻必是死路一条。


    而若就这般驻军于此,其粮食定然消耗不起。我猜度他们正在寻觅其他出路,一旦此出路被他们找到,那好戏可就开场了!”


    这是一个贾诩和李儒几年前就准备的陷阱,虽然不知道哪一天能用上,但他笃定未来必定会有人进攻关中。


    函谷关虽然是天下雄关,但也不是没人敢进攻。


    杨秋只是没想到,最后走到这个陷阱的人是关羽带着的军队,但杨秋现在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上当。


    毕竟函谷关其实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秦函谷关,一个是汉函谷关。


    如今的汉函谷关,经历汉朝接近四百年的开发,再加上黄河水的冲击,其实地形已经有些改变了。


    因此,函谷关这条路其实已经有了漏洞,贾诩现在正在等待敌人挖掘出这个漏洞。


    “沧海桑田,若未来关中地区依旧如此这般下去,几百年之后,关中地区恐将荒废,再不复昔日繁华。


    到那时,长安估计便不再适合作为定都之地了。”


    这个话题让贾诩没有想到,原本以为还要继续讨论关东敌军的事情。


    “长安现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杨秋笑了一声。


    “大概未来需要提倡种树。”


    第169章


    秦函谷关会成为天下雄关,那是因为在这个地方修建的关隘,东面正好就是一条弘农河,大军想要打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渡河,而这个河直接宽几十米。


    所以当时秦国依据这个关隘,直接使六国不敢前进。


    而函谷关后面,其实是一座拔高而起的稠桑原,周边普通峭壁那样,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攀爬。


    秦朝的时候,这稠桑原就相当于原始森林,里面还有很多桑树。


    那时候的地貌自然不是后来的黄土高原,这里有茂密的森林,以及深山里面数不尽的野兽。


    古代人是不会贸然往深山里面行走的,不只是里面没有路,还因为各种野兽,毒虫,毒蛇,根本就不可能让人在大山里面正常生存。


    所以通过函谷关之后,稠桑原中间也只有一条道路,也就是崤函古道。


    这条道路非常狭窄,根本不可能大面积行军,但却是唯一通向关中地区的道路。


    而天下关东关西的区分,也是从函谷关这里作为界限。


    当然,可能有人想过要绕道,但是稠桑原再往南边走,西边是秦岭余脉华山,东边崤山。


    而往北边走,那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了。


    黄河水流湍急,就在北边不远处还有个著名的三门峡,是个著名的鬼门关,在这里想要渡河,那就是做梦。


    可是汉朝建国快要四百年,长安洛阳成为了两个朝廷的中心地带,除了皇室需要修建宫殿,士族权贵当然也要砍大量的树修建房屋。


    于是这树就砍了几百年,稠桑原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原始森林那般凶险了,反而已经有些许小路可以通行。


    不过对于行军打仗来说,这依然不算是什么好路。


    但是接近四百年的变化,黄河水通过了北面稠桑原边缘,然后直接冲出了一个浅滩。


    所以实际上,秦函谷关已经没办法彻底阻挡敌军了,因为有了其他路可以通过。


    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叫做杨仆的楼船将军,因为建立了功勋即将封侯,但那时候关内侯已经遍地都是了,找不到什么地方分给这位将军。


    眼看着就要被封为关外侯,最后落得一个被关内人嘲笑的情况。


    但杨仆是个聪明人,典型的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而是改变环境。


    约莫是看透了汉武帝的心思,知道汉武帝想要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所以他请求重新修建函谷关。


    地址自然是往东迁移,他愿意亲自花钱修建函谷关。


    这个新的函谷关也就是汉函谷关。


    而贾诩和李儒当时亲自监督修建的函谷关,也就是后来的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听起来好像只是一座城墙,其实这是一座小型城池。


    因为是重要的通道,所以此地物流商贸也很密集。


    平日正常的时候,关东关西之人经常需要从这个地方通行,城池内部自然会有留宿的情况。


    所以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物资商贸的聚集地。


    就像是益州的梓潼城一样,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这里事实上充当了一个物流汇集转运的地方。


    当然,当初选在这个地方修建新的函谷关,地理位置当然也是有优势的,黄河在北面山涧之中,河流凶险,南面则是崇山峻岭。


    函谷关正是修在这之间,直接卡在了两山之间。


    原本地理位置就已经非常有优势了,贾诩和李儒又在这里重新修建了一番,直接让城墙的高度比原来还高一倍。


    杨秋站在城墙上面,下面的距离有十几丈,这样高的城墙,但凡是想要攻打的人,看一眼儿基本都会心生绝望。


    就算出个意外真的攻打成功了,通过函谷关之后,后面也是一条狭窄的峡谷通道,在这里若是遭遇埋伏,那真的会全军覆灭!


    “刘宠这位天子绝非愚钝之人,关羽亦是一代名将,他们断不会不知函谷关难攻。


    然此刻大军竟至,总不能仅为牵制我昭国之军吧?守关隘确无需众多兵力,文和这是笃定他们知晓其他进兵路线?”


    贾诩站在旁边笑着摇头。


    “这世之上总有意外之事。我不过是在猜测一种最大的可能性罢了。大王难道不知晓吗?东海糜氏之女嫁与了刘玄德。


    虽说糜氏与我昭国在过往数年之中,商贸来往通畅,合作甚是愉快,糜氏还迁徙了一些族人定居于长安。


    但是,东海毕竟是糜氏的根基所在,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断然不会舍弃。”


    “我只是有所怀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东海糜氏必定收集了关中之地的情况。


    那么,函谷关周围的地势,也许他们在常年的商贸往来当中也有所发现。


    但这仅仅只是猜测而已,又或许是长安有其他人故意给关东之人泄密呢。


    当初又并非只有弘农杨氏住在这里,居住于此地之人,自然知道这周围的地形!”


    那就是赌了,只是这种可能性比较高。


    杨秋此时也在猜测。


    关羽带领着两万大军到底是一直在这里进攻几乎不可能的函谷关,还是找到其他道路呢?


    此时,关羽军队驻扎的大营里面,最新的军报被送到了关羽手里。


    因为时间的滞后性,直到这一刻,关羽才知道冀州发生的事情!


    明明他们三路大军攻打关中之地,然而昭国竟然还有余力去对付袁绍,并且打得袁绍节节败退。


    冀州都快要成为瓮中之鳖了!


    “将军,有紧急情况吗?”


    因为不知道军报里面是什么内容,但看着关羽严肃的神色,孙乾在一旁担忧地问了起来。


    “公祐,你来瞧瞧这消息。以吾所见,昭国实力比我等想象之中还要强大。恐怕之前计划还需再作变动。”


    孙乾接过军报,一目十行看完之后,他的脸色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函谷关作为天下雄关,原本我等便无进攻成功的希望。昭国只需遣少量兵力便可守住此关。将军现今欲作何变动?”


    关羽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眯着眼睛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


    许久之后,关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傕、郭汜不可信,断不可与之合作。


    然北边曹兖州乃吾旧识,此人擅长兵略。且此前对方亦曾传信过来邀请合作。


    彼时我考虑到自身计划太过隐秘,不宜再有更多人参与,以防泄密。但现今观之,或许可以尝试与之合作一番……”


    孙乾当然明白,双方合作更有利,只是这具体怎么合作,这就事关重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关羽这方的进攻变得迅猛了一些。


    每天的攻城武器也越来越多,投石机更是不间断的对着城墙投放,


    每天都会搭载浮桥拼命渡河进攻,完全一副强攻模式。


    然而实际上,杨秋已经确定关羽带来的军队分成了两批路线离开。


    一小半人正往北面前进,另一部分人正在往南前进。


    往北前进,杨秋暂时还没猜出意图。


    但是往南前进,那却是直接进入了他们的陷阱,因为从一开始,杨秋和贾诩就等着这些人跑到南边从崤山南道前进。


    自从汉函谷关往东移之后,这个关隘就不能彻底阻止关东之人进入关中地区了,因为南面有一条小道能够绕过去。


    绕过去之后再行走一阵子,就能到达秦朝设置的函谷关地区。


    这就相当于绕到了杨秋他们的大后方,往东走可以过来对他们昭国军进行东西围堵。


    往西走可以直接走黄河冲出来的浅滩,继续往关中之地前进。


    如果没猜错的话,关羽肯定不能断掉后方的粮草,孤军深入向西而进。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绕到大后方过来,东西夹击如今的函谷关,然后彻底占据这个地方。


    最后再带着大军进攻关中之地!


    而贾诩的计划就是要他们攻破函谷关,然后放这群人进来之后一网打尽。


    因此,在知道关羽这边的军队已经往南走这条崤山南道之后,贾诩和杨秋就带着人悄悄后撤了。


    做出一副函谷关士兵稀少的样子,毕竟昭国的军队主要在冀州和益州,这些地方理论上也不应该人多。


    “关羽派出了一小部分兵力往北前进,莫非是要和曹操会合?”


    撤退到后方后,杨秋思来想去,都觉得关羽和曹操达成了什么合作。


    “大约是知道了冀州战场的消息,所以现在不敢笃定我们昭国内部空虚,想要多准备几条战线,避免被我们一网打尽。


    这想法倒是对,但兵力太过分散,到时候会是致命缺点!”


    贾诩这个猜测说出来,杨秋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奉孝有传消息过来吗?曹孟德用兵诡诈,恐怕不会走寻常路。”


    贾诩摇头,郭嘉那边还真没传消息过来。


    目前看来信件应该还在路上,还得再等一等。


    而此时郭嘉在做什么呢,他正在研究地图。


    虽然没有和曹操正面交手过,但凭借过去几年的消息。


    曹操在兖州战场上的几场大战,那可是常常兵行险招,而且好几次都在生命危险关头逆转而胜。


    这说明曹操这个人身上是有点运气的。


    习惯了兵行险招的人,未来也摆脱不了这个习惯。


    所以郭嘉现在怀疑,曹孟德这一次依然会实行险策。


    第170章


    曹操的大军目前屯兵在河内,两万人的大军,吃喝拉撒需要大量的粮草,所以需要后面的民夫源源不断的运送军粮过来。


    好在兖州距离河内郡也不算远,兖州已经完全受到自己控制,豫州这边又进行了合作,所以粮道还算是安全。


    不过曹操现在有个烦恼的问题,这个问题倒不是和昭国之间的战争,他现在烦恼的是袁绍那边派人送过来的信件。


    昭国军队东出太行山,幽州又南下进军,再加上青州突然冒出来的昭国军队,冀州的形势岌岌可危。


    袁绍这边虽然如今还有余力可以抵抗,但谁都看得出来,若是这种围攻的态势继续持续下去,冀州必亡。


    因此袁绍这边就写了一封信和曹操谈合作,毕竟两人过去这些年其实也是眉来眼去的。


    曹操也不是没有利用过冀州天子的名义,虽然他现在已经站队了豫州天子。


    但天下形势如此,政治立场哪有不变的?什么时候合适,什么时候就改弦更张


    所以曹操现在就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袁绍要求曹操带着兖州的军队北上攻打青州昭国军队,解救冀州围困之危。


    “仲德,兖州和冀州毗邻,袁本初这封信实在是让我觉得为难?现在大军都已经驻扎在河内郡了,哪里还能抽调兵力北上?


    但若冀州果真被围困至绝境,未来昭国占据冀州,必定南下先吞并兖州。


    更何况,若真至绝境,袁本初寻不得出路,冀州大军径直率大军南下攻我兖州,亦非无可能之事。


    此次昭国之计,我兖州实难置身事外,如今我是左右为难啊。”


    兖州这个位置,当初是没得选,直接被冀州,青州、豫州、徐州包围,不扩张就是被人吞并的命。


    过去这数年,曹操可谓是费尽了心力,这才稳定了兖州的局势,获得了这么一块安稳的根基。


    然而被冀州和豫州夹在中间,最开始冀州豫州实力不足的时候,两边都拉拢他,所以无视他的墙头草策略,哪怕他两边横跳,冀州和豫州也都忍了。


    毕竟这个时候,虽然两边都有个天子,实际上这天子的含金量很低,周边可没几个真正效忠的大臣。


    因此,只要能让兖州不闹起来生事儿,那就已经令两边满意了。


    可是随着几年时间过去,袁绍整顿好了冀州,还获得了青州一大块地方,实力大涨,已经有了南下扩张的野心,所以袁绍这边就需要曹操进行表态了。


    而南边的豫州天子也已经整合好了徐州,再加上荆州的刘表并没有打出反贼的旗号,而是隐隐依附在了豫州天子这一边。


    所以豫州这边也需要曹操表态了。


    两边都不同意他继续像过去那样暧昧不清。


    曹操综合了一下实力,最后决定彻底站在豫州天子这一边。


    他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到时候和袁绍那边打一仗了。


    谁知道昭国这边最先震惊天下,直接南下夺取益州,这就导致袁绍那边暂时也消停了下来。


    毕竟大家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敌人崛起,原本之前也说好了,袁绍暂且不插手这次的事情,曹操也不担忧兖州的安危。


    只是前几天得到最新军报,冀州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严峻的形势,所以曹操毫不意外几天之后接到了袁绍要求联盟的信件。


    程昱作为曹操这次带出来的谋士,听出对方此刻的纠结为难之意,程昱立即开口了。


    “主公,冀州之地人口众多,粮草充沛,眼下虽看似处于危险之境,但确有实力抵抗昭国军队半年以上。


    袁本初无非是不愿冀州损失惨重,被掘了根本,故而才要求主公尽快出手相助。


    但依我看来,主公恰好可利用这半年的时间去攻打昭国。若真到了冀州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也应是半年之后了,那时主公的计策想必已经完成。


    所以主公现今大可拖延,回信给袁本初,声称我们当下便会抽调兵力北上,做出一副帮忙的模样,一直到我们这边的计策成功为止。”


    程昱这番话瞬间让曹操笑了。


    没错,这封谈合作信件是断不能拒绝的,毕竟冀州一直抵抗在北边,这才能让兖州安稳下来。


    但是冀州又不能太强大,被昭国这样攻打一番,到时候必定损失惨重,再无雄踞天下的能力。


    一个残破的冀州更符合兖州的利益。


    定好了对冀州的计策,曹操这才笑着对程昱问了另一件事情。


    “你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主公放心,这五百多人已经进入了大山里面,分别从不同的小道穿行而去。


    只要有能有一半的人按照计划到达河东郡,主公的计划就能成功了。”


    原本,曹操到达河内郡之后,目的一直是攻打轵关陉这条路径,因为只有掌握此条路径,才能顺利到达河东郡。


    但轵关陉有重兵把守,又修建了数个关隘,正面进攻自然会很困难。


    所以曹操根据河内郡这边人提供的信息,再加上谋臣提供的方案,决定寻找其他小路,意图带一支前行军绕路到后方,帮助其占据轵关陉。


    只是这个方案遭到了程昱的反对,他提供了一个毒策。


    “主公,即便我等能够占据轵关陉,那昭国亦可迅速调兵北上。如此,虽能达成使昭国兵力从益州撤回意图,阻止昭国速占益州。


    然于主公而言,此战主公并未获何益处,反倒可能损兵折将,全然无法削弱昭国实力。


    臣有一策,可助主公削弱昭国实力。”


    没错,不管是哪路大军,都没指望这一场战争能够让昭国灭亡。


    只是想要牵制昭国的兵力,帮助荆州的刘表派大军进入益州,使益州无法落入昭国手中。


    因此,曹操这一场战争的目的,不过是尽量打出一个胜仗,逼迫昭国将大量的兵力调回来。


    关羽那边也是同样如此,当然,若是效果好能够攻打进入关中之地,那当然也是锦上添花,灭一灭昭国的威风。


    然而程昱却说能够献出更好的计策削弱昭国的实力,曹操迅速感兴趣了,于是他迅速对着程昱询问了起来。


    “仲德,汝之计策为何?不妨速速道来。


    然后,程昱献出了自己的毒计,曹操惊呆了,最后却又觉得可以试一试。


    毕竟这方法他当初也想过,但是后来发现这方法不太容易实施,但是程昱似乎确保能够成功。


    没错,程昱的计策还是曹操的大军继续进攻轵关陉,并且依然按照之前的计划,派出另一部分兵力从小路绕到后方。


    明面进攻和暗出行军,这两个计划依然进行,让敌军完全关注到战场上,忽略到细枝末节处。


    而程昱已经挑好了五百多名死士,然后带着腐烂的尸体,染上了瘟疫的东西,从小路偷偷前往到河东郡投毒。


    毕竟河东郡人口众多,商贸聚集,只要河东郡有瘟疫四散开来,整个关中之地就无法避免!


    到时候整个昭国都会陷入瘟疫之中,再也没有能力南下征战,又或者向东出军,可以让昭国大伤元气!


    这个计划的重点就是,如何确保腐烂的尸体一定能到达河东郡,毕竟瘟疫这种东西无差别传染。


    他们想传染给对方,但自己人可能中途就染病倒下去了,哪里能坚持到最后?


    这也是曹操当初觉得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因为带着这种有瘟疫的腐烂尸体前进,敌人还没倒下,自己人就先倒下了!


    但是程昱却笑着说出了昭国这些年医馆传出来的防疫瘟疫方法。


    一些简单的药方可以让人强身健体,避免被染病,再加上一些消毒清洁方法。


    还有昭国发明的口罩,以及昭国这边研究出来的油布,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尸体暂时不传染到旁边人身上。


    这个过程当然会有意外,但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大几率避免人被传染了。


    “昭国大力发展医术,向天下百姓传授防疫之法,而我恰好可借用此方法向其传染瘟疫。


    恐怕昭王也想不到,懂得了防疫瘟疫之法后,在战场上还能发挥这般妙用。”


    因此,曹操就采取了程昱的计策,此时已经按照计划在实施了。


    为了让计划可信一点,在关羽调集兵力北上之后,曹操还让自己的兵和关羽调过来的兵合军,然后在暗地里面行军。


    两边现在正在交战,双方每天都会派出许多斥候出来查看情况,所以徐晃这位将军在前方作战,郭嘉则在后方思考敌军是否有其他计策。


    在得到消息曹操有一部分兵力消失之后,郭嘉就意识到对方肯定找到了其他路径。


    于是,郭嘉这边立即派遣了大量的人在已知的各种路径上进行围堵!


    这世上小路总是有很多的,行军打仗之所以不走小路,那是因为后勤补给困难,随时有可能被敌人前后围攻绞杀。


    但若真的一意孤行绕路,那自然是有办法的,果然曹操行了险策。


    大山里面打仗,自然不可能大面积作战,所以在发现许多敌军之后,双方几乎打起了游击战,在山里面围追堵截。


    小路上到处都是灌木和草丛,双方几乎玩起了偷袭,只要发现敌军就在远处射杀。


    这样的事情持续几天之后,曹操的军队没有丝毫进展,反而被伏杀了许多。


    郭嘉虽然觉得阻止了对方的计划,但又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