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想学


    卫松心里虽然疑惑但并没有问唐启阳,因为他知道问了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李方对用竹制纸很感兴趣,下午给石五个上完课便带他们来到农场制纸的地方,他们来的时候刚好第一批竹纸烘干,于是一起揭下纸张。


    纸是浅黄色,跟用麻皮和树皮,桑皮做的颜色不一样,手摸的质感也不一样。


    陈菽摸着纸和老师说:“老师,这纸比之前的都好。”


    李方和他说:“要试写后再出结论。”


    陈菽脸上惭愧:“学生知错。”


    李方:“下回不再犯就好。”


    陈菽应声:“是!”


    山在不远处听着头皮发紧,先生对陈菽很严格,要求很高,自己可受不了,以前自己还羡慕过陈菽能拜先生为师。


    唐启阳揭下一张纸用手摸和揉一下,比麻纸好一点,在竹纸中是属于比较差的一种,跟他们上辈子去富阳旅游的时候参观过的纸厂制的竹纸差远了,当然现在的工艺和竹子的品种也一般,不能比。


    陆径揭下几张纸后高兴和唐启阳说:“阳,做出的纸很好,竹子不用再泡了。”


    唐启阳笑说:“也许再泡一个月能制出更好的纸,不管什么工艺都是在不断试验中进步的,是吧?”


    这个道理墨家人再明白不过,他们点头承认。


    唐启阳苦恼和他们说:“有件事我琢磨许久,农场吃饭的人多,每天需要不少面粉和豆面,麦子去麦麸和磨成面都需要太多人力,我就想着能不能用水力转动磨盘碾麦和磨面,但想不出具体的办法,你们和我一起想想。”


    舂麦和磨面实在太费人力,也很辛苦,还是把水石磨折腾出来。


    卫松和唐启阳相处时间久了受到影响,对改良农具和工具很有兴趣,如果能用水力磨面,那将非常有意义,于是说:“我没有想过水力问题,墨家曾有人研究过使用水力,但没有研究出来,我琢磨琢磨。”


    宋秉脸上不赞成,其他人在思索。


    唐启阳微笑说:“那就一起想,不用急。”


    卫松点头,之前没有人研究出来,这事不容易,先做手里的活。


    在场的其他人对新做出的竹纸更有兴趣,当场磨墨在小凳子上写字试新纸,果然比麻纸和桑皮纸,树皮纸好用。


    随后卫松他们继续烘干纸,其他人散去,唐启阳带孩子们去练习骑马。


    李方不紧不慢走到稻田边,田里的水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青色饱满的稻穗弯腰,比较高禾稻的稻穗明显比矮禾稻的稻穗长一个指节。


    阳买到的种子不一样,据说楚国种的稻谷亩产半石,看田里稻穗的模样亩产能有一石,整整增一倍!


    除了增肥有效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李方看向水里,几个月前稻还是禾苗的时候兰娘子捞不少小鱼倒进去,也许还跟这个有关,唐启阳和兰娘子身上充满迷团,他感觉自己如果不离开,以后还会见识更多,看一圈后回去。


    夕阳西下,唐启阳和政儿共骑着老马慢悠悠回家,石三兄妹和陈菽在农场用晚饭。


    两人回到家门前下马,徐兰从厨房探出头和政儿说:“政儿,我和老媪说了你晚上留下吃饭。”


    政儿应:“好。”


    唐启阳笑问媳妇:“晚上做什么好吃的?”


    徐兰回答:“做了凉皮,快去栓马。”


    “好。”


    晚一些,徐兰夫妻俩和李先生政儿坐下温馨吃饭,主食是凉皮和酥油饼,还有凉透的小米稀饭,一个肉菜四个清爽小菜,四人吃得舒服。


    饭后乘凉闲聊是一天最愜意的时光。


    生活继续,第一批绿豆夹变黑后徐兰带人采摘回来晒两天,用粗棍子檊出绿豆,绿豆筛干净晒干后用来煮绿豆水给员工们喝,没有糖放,没有人在意。


    徐兰又带人采摘两回绿豆后稻谷变金黄,能收割了。


    徐兰和唐启阳在收割稻田前两天背着背篓进稻田挑饱满的稻穗割下,挑出明年的种子,糯米和普通稻谷都割了四个背篓,各放在干净的竹席上晾晒,晒干后用手搓出谷子收起来。


    因为稻田里有鱼所以没有放水,唐启阳和卫松几人扎八个两米长的竹排,割稻谷的时候放在田里,用来搁稻谷,下面有稻茬,放稻谷后竹排不会往下沉,弄湿稻谷,两个割稻的人一起用一个竹排。


    十二个人割稻谷,唐启阳和五个少年抱稻谷到岸上两个稻桶后面,放在竹席上,每个稻桶有两个人轮流甩稻谷脱粒,甩稻谷的那面卡着一块有木头大钉子的木板,手握着稻谷,在木板上正反甩两下谷子便能脱干净。


    第一天收完十亩普通稻谷,第二天收完十亩糯米,之后是是晾晒稻谷和把稻草扎成小捆打开下面晾晒。


    阳光猛烈,没有下雨,普通稻谷晒两天便晒去大半水份,第三天早上继续晒。


    徐兰留出约七八十斤稻谷舂米,舂好后用谷风车吹去麸,把没有脱皮的稻谷挑出来,便得到白花.花干净的大米,在谷风机第二个出口下的碎米带一些麸,挑出来后就是碎米。


    真不容易!


    徐兰叫阿母和厨房的其他人午后洗四十斤大米泡上,泡两个小时后用平时蒸小米的两个木桶蒸大米,晚上吃白米饭。


    白米饭不是一般人能吃到,就算是卫松几个也只吃过一两回,每次半碗,不像现在每人分满满的一大碗。


    “奢侈啊,真奢侈!”孙炎扒两口米饭后感慨说。


    其他人点头,真的很奢侈,馒头,烙饼,面条,饺子,各种各样的菜都很好吃,现在还能吃上很难得的白米饭。


    荆轲心想:在这里做工吃得太好了!唐兄还偶尔指点自己剑法,不太舍得离开,可又想自由自在,唉。


    第一次吃白米饭的人感动得不行,好香!


    木一家现在都在农场吃饭,木和红辛苦了半辈子,没有想到他们有一天能吃上传说的白米饭,眼里湿润。


    刘青这一群少年少女尝一口后把饭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吃。


    徐兰他们晚上也是吃白米饭,炒四个下饭菜。


    夫妻俩觉得米饭的口感香味一般,但政儿和李先生吃得很珍惜。


    唐启阳和他们说:“以后我们常吃米饭。”


    李方说:“要是天下人都和你们一样会种田就好了。”


    唐启阳:“没有粪肥不行。”他顿一下说:“而且我觉得黔首们粮食丰收,上层贵族未必高兴。”


    确实是,李方叹气。


    粮食丰收不是好事吗?政儿不解问:“为什么?”


    唐启阳给他解释:“黔首粮食丰收就能安稳,不会轻易卖地,卖儿卖女,但贵族们想要黔首手里的好地,还想要他们为奴。”天灾是地主和大族兼并土地的最佳时机。


    徐兰在脑子里组织语言后说:“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拼命干活想过好一些,希望能安稳过活,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希望能穿暖填饱肚子,不是麻木的工具人。”


    李方听麻木的工具人后愣住,然后觉得用这个词形容普罗大众再合适不过。


    政儿眼里疑惑:什么是麻木的工具人?


    唐启阳叹:“唉,七国中只有秦国的普通黔首有向上的机会。”但秦律也有不好的一面,政儿现在太小,现在说这个不合适。


    李方点头,有机会但也有问题。


    几人不再谈,安静吃饭,饭后谈其他话题。


    政儿要回去时唐启阳和他说:“政儿,下回你阿母来你问她,你要不要读秦律和商君书。”他虽然还小但也要慢慢要了解秦国,了解秦律,不能等要回去的时候才急忙强补。


    政儿对秦国有向往和好奇,心里想学,应声:“好。”


    李方见阳为政儿着想,心里微叹气,将来政儿会回秦国,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敌人。


    下午的时候徐兰用两斤大米磨成米粉,第二天她提米粉和一个浅的盆子去农场厨房放,然后带阿母阿嫂去摘嫩的桑叶,摘了两篓,返回厨房把桑叶洗干净,用开水烫杀青,然后用石臼捣烂,这事厨房的人干。


    徐兰去拿一扎稻草来烧成灰,用草木灰泡水搅一搅后用两层布过滤出草木灰水。


    桑叶捣烂后用布过滤出汁液,全部弄完后将桑叶汁跟草木灰水混,倒进锅里煮开,煮一会放进一些米粉搅拌,又煮小会后将桑叶浆装进两个中号盆里,还有徐兰带来的小盆,这小盆她带回家。


    到傍晚桑叶浆已经凝固成绿色的豆腐,农场厨房里的妇女们见状惊奇,桑叶还能做成这样,兰也太厉害了!


    她们心里倒没有怀疑什么,只觉得阳和兰越来越厉害。


    红和梨把桑叶豆腐切成小块分装在碗里,每碗装一半多一点,然后舀入准备的酱汁。


    大家吃饭的时候得知绿色滑溜凉爽的吃食叫桑叶豆腐,用桑叶和稻草的草木灰水还有少量米粉做的,都很惊奇。


    李方和政儿看桑叶豆腐得知用什么做后也很惊奇。


    饭后徐兰问政儿:“政儿,喜欢吃桑叶豆腐吗?”


    政儿真诚回答:“喜欢,好吃。”兰从母做什么都好吃,他看看唐阿叔和兰从母,他好喜欢他们。


    李方说:“挺好吃,天气热吃这个正好。”兰娘子还真会琢磨吃的。


    唐启阳:“是。”


    ……


    两天后谷子和糯米相继晒干,亩产量在两百六十斤左右。


    谷子拉回家五百斤,糯米拉回家一半,余下的放进粮仓,粮仓是一个宽五米深六米的石头房子,前后的窗户在比较高的位置,是一排小方形孔。


    里面中间是很宽的通道,两边用石头砌成一格一格像水池子的方格,每格体积大约是一立方米,里面四面和底下用石灰沙子加粟米汤(石灰比例比较高)和成浆涂抹均匀,粮食直接倒进去存放,每格大概能放两千斤粮食,上面用两块厚重的木头盖子盖住,舀粮食的时候掀起一块木板就可以。


    收了稻谷,辣椒开始变红,徐兰摘回来做了两罐剁椒辣酱,其余的晒干,舂出一些糯米,用十斤糯米浸泡蒸熟放凉,把几个酒曲舂碎后拌进温度刚好的糯米搅拌,放进两个坛子里,在中间挖个洞,封坛等发酵。


    四天后大人喝到甜的糯米酒,小孩们吃到甜甜的酒酿鸡蛋,不用说都很喜欢。


    李方喝过酒,那些酒跟糯米酒比起来相差甚远,他觉得兰娘子身上的迷团增大。


    他问徐兰:“兰娘子,你还会酿其他酒吗?”


    徐兰微笑回答:“没有试过,等以后有空闲有闲心的时候用粟米和蜀黍试酿看看。”心里却想以后只酿糯米酒,现在太缺粮食,如果其他酒方和蒸酒的方法流出去,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卫松他们每人分到一点甜酒,尝后很喜欢,荆轲觉得酒不甜更好喝。


    徐兰还用酒酿做酒酿馒头,特别好吃,只吃馒头不用吃菜都能吃饱。


    几天后竹子泡够一个月,唐启阳在村里招八个短工来一起干活,用竹刷把腐烂的东西刷掉,留下纤维。


    卫松四个和宋秉七个精神抖擞,碾料后踩料。


    唐启阳跟他们提议:“兰说山里的藤梨(野生猕猴桃)含有胶液,你们要不要去砍来试做纸药?”


    卫松他们想到兰带人做出来神奇的桑叶豆腐,对她的意见上心,试一试也好。


    姜弦马上说:“试,我去砍。”


    其他人没有意见。


    于是姜弦进山砍一些藤梨枝回来,十几人见藤梨枝里确实含有黏液,商量后决定把藤梨枝砸裂开泡在水里。


    唐启阳看在眼里,心想古代的人一点也不能小瞧。


    卫松他们踩料后用合适的筛子过滤出粗纤维,把浆水倒进抄纸池,打浆后放藤梨汁液继续打浆,晚一些抄纸。


    天黑后点火把继续抄纸,抄完纸后压出水,第二天早上揭纸贴在墙上烘干。


    卫松和姜弦做过很多次纸,最有经验,揭纸的时候凭手感就知道这批纸的质量好,笑容满面。


    其他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这回做的纸好。


    不出所料,纸烘干后揭下,这批纸比之前试做的纸质地好许多。


    试写字后果然很不错,卫松说:“这是目前做出最好的纸。”


    只是……太顺了!卫松快四十岁,不是姜弦他们才二十出头,太清楚改良一件东西有多难,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实验才能成功,还有可能不成功。


    他深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疑惑压下。


    木板上的这批竹纸晒出来,大家都很高兴,徐兰和唐启阳也一样,他们只参观过制纸厂,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还好有卫松宋秉他们。


    夫妻俩把竹纸裁成小张,给每个人都分一小沓,包括刘青这群少年少女,书院的学生每人也分五张。


    孩子们拿纸后很兴奋,看向徐兰和唐启阳的眼神闪着光。


    夜晚,徐兰和唐启阳在地窖里开着明亮的探照灯画画,上辈子他们六十五岁后不再出门旅游,时间多了不免培养一些爱好,除了对武术有兴趣,还有画画书法等等,徐兰喜欢画花草,唐启阳喜欢画动物和人物。


    徐兰在纸张中间画简单的兰草图,在右上方写几个字:兰,花中君子。


    她写完字和唐启阳说:“大篆字体每条笔画都一样,没有其他字体笔画变化有魅力。”


    唐启阳画家里的老马,听徐兰的话停笔说:“嗯,以前看小篆觉得还挺好看,明天我问卫松他们中有没有人会刻印章。”空间里有小篆的印章,只是小篆过二十多年才有。


    徐兰:“好,哎,取什么名号好听?”


    唐启阳思索一下说:“想不出好听的名号。”


    徐兰笑说:“我们懂的挺多,但有的时候脑袋空空。”


    唐启阳笑:“直说我们文化素养低呗。”


    “我们也看过不少书,是不是没有文化那根筋?”


    “感觉是。”


    夫妻俩安静,各自思考好一会,没想出啥,只好作罢。


    第二天中午,唐启阳把自己昨晚画的老马图给李先生和五个孩子看。


    李方和政儿五个惊奇看画上神似老马的老马,山冲口而出:“好像!”


    其他人点头。


    李方称赞:“很传神。”


    唐启阳笑说:“天天看着老马,动笔就把它画下来了,这批竹纸可以画画,你们有兴趣也可以画。”


    李方很有兴趣:“下课后我回房间画,阳,我想跟你买些竹纸,还有墨。”


    唐启阳给李方一些墨和纸用,但李方用纸墨比较多,他便跟唐启阳买。


    唐启阳笑应:“好,同样是半价,只是墨不多了,没法给你多少。”之前信陵君来买走一些墨。


    李方脸上露出笑:“知道,那我可得多买些纸。”从阳这里挣钱,又在他这里花钱,感觉有意思。


    卫松他们继续做竹纸,同时各种庄稼在成熟中,临近秋收却下了一场大雨,下了一天到晚上还没有停,让所有人心惊胆战,好在第二天早上就停了,令大家松一口气,纷纷去地里看,还好,麦子没有倒。


    大家心里祈祷:不要下雨!不要下雨!


    此后几天天气晴朗,庄稼成熟了。


    徐兰和唐启阳给刘青陈粟他们放假回家收麦。


    他们先收了木一家的麦子,一天就收完,木和石三兄妹碾麦子,红和梨还是在农场做饭,她们走不开。


    随后收农场的麦子。


    此后他们连轴忙了一个月,家附近的地种了冬小麦,唐启阳花钱找两个人替自己和丈人去服徭役。


    农忙期间信陵君派五个青壮来帮忙,还有三个游侠来农场干活挣钱,干了半个月拿工钱后便离开。


    政儿已经在读商君书,徐兰忙完后才有时间关心问他:“政儿,商君书能读懂吗?”


    政儿回答:“有些不懂,不懂我问先生了。”


    徐兰:“挺好,不要急,慢慢读。”


    政儿认真答应:“好。”


    徐兰看小孩认真的脸心想:人和人呆的时间长了会相互影响,政儿跟石四人一起学习练武,长时间呆在一起,并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这天赋真是天生的。


    第32章 如遭雷击


    徐兰拉政儿的手握了握给予鼓励,然后放开,他虽然有他们护着,石三兄妹和陈菽接纳他,农场的人对他没有明显的排斥,但有时免不了收到仇恨的眼神。


    政儿眨了眨眼睛跟兰从母笑笑,意思是我没事。


    徐兰笑笑回应离开,去舀约五斤麦子洗后泡上,准备生麦苗做麦芽糖,现在甜的东西太少,农场里三个蜂箱的蜂蜜不多,要留给蜜蜂过冬,不能取蜜,之前在山里弄到的蜂蜜早就用完。


    她泡上麦子后泡约十斤糯米,傍晚做饭前把糯米蒸熟后拌酒曲,密封在两个坛里发酵。


    天黑前徐兰把早上泡的麦子捞起,放进两个大筛子上铺平,拿到后面堂屋里放,盖上麻布。


    农忙后宋秉便带三个人跟唐启阳道别,留下三个人,徐兰收拾一些东西送给他们,唐启阳驾马车送他们进城。


    农忙后家里和农场还有不少活,收苎麻剥皮一半泡水一半处理成麻线,稻草和麦秆要堆起,挖姜和紫薯蓣,砍树准备农场冬天用的柴火,徐兰和唐启阳带着人又忙五天后轻松一些,他们决定休息两天。


    休息第一天,唐启阳驾马车带石三兄妹和陈菽进城,在市集摆出石四人抄的书,石三兄妹各有三本,陈菽有四本,每本售价三百刀币,四个孩子觉得售价好贵。


    只是他们还没有回神,书已经卖完,四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傻。


    唐启阳看在眼里决定以后多带他们进城,叫他们:“走,逛街。”


    四人回神,跟着姑丈(唐阿叔)逛街开眼界。


    中午回到家,唐启阳把卖书的钱大致扣下纸墨钱,给四个孩子钱,四个孩子没有要。


    唐启阳和他们说:“我知道你们的心意,你们想报答我等你们长大成人后再说,不要我生气了。”


    石三兄妹和陈菽在姑丈(唐阿叔)的威严只好收下钱带回家。


    休息第二天上午,信陵君到访。


    唐启阳和信陵君坐下喝热茶,两人寒暄几句后信陵君说唐启阳:“你为何事事亲为?将事情交给人办不好吗?”


    唐启阳和他说:“我还没培养出能干可信的左膀右臂,等培养出来我就轻松,你来得正好,今天有甜酒。”


    信陵君笑说:“那今天我真幸运。”


    两人交谈一会唐启阳和信陵君说:“我家现在吃饭的人多用盐多,我想一次买五百斤盐,信陵君有认识的商队吗?”运城盐湖在魏国控制内,信陵君虽然客居赵国,但在魏国还是有能量的。


    信陵君爽快说:“我叫人送来。”


    唐启阳感谢:“谢了!”


    信陵君笑:“不客气,要不你多卖我一些好纸墨?”


    唐启阳:“竹纸可以给一些,墨实在没有了,制墨方法已经给你,现在已经做出来了吧?”制墨方法现在只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颔首:“做出来了,但我感觉应该没有你家的墨好。”


    唐启阳笑:“只是感觉。”


    信陵君:“有时感觉挺准。”


    唐启阳:“你也说是有时。”


    “听李方说你画的骏马图很传神。”


    “我去拿来给你看。”


    唐启阳去拿画来给信陵君看,两人谈起画和天下事。


    差不多同时间,秦国咸阳宫,秦王赢稷在王位上听少府报告:“…马鞍用牛皮制最佳,用了发酵肥的土地,麦和粟增产五成,可全面推广,鼓励黔首养豕养鸡鸭,大部分直辕犁已改造成曲辕犁。”


    赢稷下命令:“明年两个商队从南郑和郢地去邯郸,想办法从唐家买稻种和麦种带回秦!”


    “唯!”


    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兰陵某处宅院,王羽抱着一个木箱走进一个房间,荀况跪坐在前方中间,两边下方跪坐两个年纪相仿的年青男人,三人都拿着纸质书看。


    王羽走到老师旁边低声说:“老师,李方师兄寄东西来。”


    荀况看向木箱说:“又寄来?打开看看。”


    “是。”王羽应声放下木箱,撕开木箱的封纸打开盖子,入眼的是一封信,信下面是细腻浅黄色纸。


    王羽看纸眼睛一亮:“是更好的纸!”


    下方的两个年青人闻言看向木箱,眼神稍热切。


    晚一些,荀况拿毛笔蘸墨水在浅黄纸上写一个字,画几笔显露山形轮廓后高兴说:“好,好纸!”


    王羽看着纸心里下决定,和老师说:“老师,开春后我去邯郸。”他对见过一面、做出笔墨纸的唐启阳和兰娘子非常好奇。


    荀况:“去吧。”


    下方一个年青人说:“老…师,我和王师兄…一起去。”


    年青人说话有点结巴。


    荀况也同意:“去吧。”


    唐启阳休息两天后在柏溪亭广招短工继续建设农场,建房子挖水渠,筑田埂,几方面同时进行,安排陈粟几个少年做小主管,分管着短工们。


    三天后早上徐兰蒸了二十多斤糯米跟切碎的麦苗拌一起发酵几个小时,午后过滤出汁液,将汁液倒进铁锅熬糖,熬了四个多小时熬好,熬出的麦芽糖装满两大罐和半罐。


    晚上泡十斤红豆。


    隔天早上用早饭后徐兰发面,用红豆和麦芽糖做出红豆泥,午后带芹和陈韭做红豆饼,用烤炉烤。


    红豆饼香甜可口,很受大家喜爱。


    当天傍晚,农场的员工每人分到两个红豆饼,大家尝后惊喜,是甜的!


    有了麦芽糖和糯米能做很多甜的点心,但徐兰克制着,没有做其他。


    又两天后信陵君的门客给他们送来五百斤盐,徐兰和唐启阳先处理了两百斤。


    秋风潇瑟,这天早上农场小溪一处,大家聚在溪两边干活,一边是唐启阳指挥一群人干活,一边是卫松指挥一群。


    他们要建一个小小坝子,将上方的水位抬高两尺五寸,在上方挖一个条水渠流向一块地,那边就能多开八.九十亩水田。


    徐兰和唐启阳会想多开水田种稻谷是因为插秧和收稻谷的时间跟种麦收麦的时间岔开,能请到人。


    小溪只有两米来宽,小坝要做五米多宽,同在两岸开建,各种材料准备充足,九天后小小的坝子就建成,上面隔半米有一块方块石头,人可以从坝子上过小溪。


    小坝建好隔天徐兰从家里的方向进山,在炭窑附近砍树和小乔木,顺便采些药材回家,这一年来找她看病拿药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生病了还是习惯熬过去。


    当天晚上,徐兰和唐启阳下地窖,到下面唐启阳说:“水磨的事卫松他们还没有一点头绪,要不我们做个粗糙的小模型,给他们一点思路。”


    他能觉察出李先生和卫松对他们的怀疑,但两人并没有往深里探究。


    徐兰同意:“行啊,给他们一点思路他们肯定能琢磨出来。”


    唐启阳笑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人才。”


    “是啊!”


    水石磨的小模型好做,隔天上午徐兰在前面中间房间找出几块小木板拿回卧室,用短刀快速修理小木板,做出巴掌大的水轮,巴掌大的上下磨盘,轴,轴把下磨盘和水轮连在一起,转动水轮下磨盘跟着转动。


    隔天早上,唐启阳带粗糙无比的水石磨模型去农场找卫松他们和他们说:“我和兰想出水石磨的一点头绪,做出模型,你们看。”


    他从篓子里拿出模型给卫松,卫松接过看后一时间没有领会,其他人看模型后脸上不解。


    唐启阳和他们说:“圆的是上下石磨盘,下面连轴的是放在水里的水轮,用木头做,水流动带动水轮转动,水轮转动带动下磨盘转动,上磨盘是吊着。”


    卫松十人听了恍然大悟,脸上兴奋。


    陆径激动说:“完全可行!”


    卫松脸上惭愧,他们做为专业人没有想出来。


    唐启阳脸上得意,一副欠揍的模样:“我和兰聪明!”


    卫松觉得他脸上表情很碍眼,脸上的惭愧消失。


    姜弦开口:“水流的力要足够,才能令水轮转动从而带动磨盘。”


    唐启阳:“你们应该能算出来。”


    卫松::“差不多,先做一个能转动的小模型。”


    唐启阳:“你们做吧,我去忙。”


    唐启阳带十几个人在教室侧前面盖了一个竹亭,现在在竹亭下面砌一堵石墙,下午,他在溪边看到卫松他们做出来的水石磨小模型,模型在一米高的木架中间,底下水轮转动带着小磨盘转动,简直是缩小版的水石磨。


    他看向卫松几个充满敬佩:“厉害!”媳妇做的小模型很粗糙,卫松他们知道了原理就知道怎么做。


    卫松忙摆手:“我们想很久都想不到要这么做,完全是你们的功劳!”


    其他人点头,他们对唐启阳是真服气,水石磨并不复杂,只是他们就是想不出用水轮和下磨盘连在一起。


    唐启阳便说:“那麻烦你们帮忙看在哪个地方建水石磨合适,明天我去买木头。”后面紫山能砍木头,只是处理木头的时间要一年以上。


    卫松:“好。”


    第二天唐启阳驾车进城买两车木头回来,木匠帮忙拉一车,交给卫松他们便不管了。


    之后他带人把竹亭下两米高,长两米的石墙建好,用细腻的三和土加粟米汤和成浆抹两面墙和两头,然后刷石灰,墙干透后呈白色。


    这天上午,唐启阳用大毛笔在亭子下的正面白墙上提字:为何读书


    后面是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方给学生下课后来到墙前,看上面的五行字后如遭雷击,有一股力量带他冲破重重迷雾,清醒无比。


    后面四句正是老师的理想总结,也是自己和师兄弟们的理想,只是他们被现实裹挟着,发出的声音没有被大王采纳。


    要怎么样才能做到?


    七国统一!


    李方热血沸腾,绕着亭子转几圈方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急冲冲去挖水渠的地方找唐启阳问:“那四句是你的理想?”


    唐启阳笑说:“还有令天下无饥寒。”


    是了,之前自己问过他的志向,他是这么回答的,但他知道有多难吗?


    李方问:“你知道有多难吗?”几乎不可能成功。


    唐启阳脸上轻松:“知道,我和兰踏踏实实做我们该做的事,时代会选出一个它需要的人,完成时代使命。”


    李方一脸不解:“你怎么成阴阳家了?”


    唐启阳笑:“我可以是杂家。”


    此时此刻,李方在唐启阳平常的笑脸上感觉到一股强大的能量。


    这时一个下课的男学生从外面跑到他们跟前施礼,然后给唐启阳传信:“唐阿叔,大门口外有一个牵马的人找你。”


    唐启阳微笑回应:“好,谢了。”


    男学生羞涩笑,跟先生行礼后跑走。


    唐启阳和李方说:“我们一起出去。”


    李方:“好。”


    农场大门口只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空框架,唐启阳以为来找自己是信陵君派来的人,不想是个面生的男青年,身上有武将的气质。


    他上前施礼说:“我是唐启阳,兄弟是?”


    对方回礼:“我是李牧,早闻唐兄弟的大名,冒然前来拜访。”


    唐启阳心里微惊,李牧不是守在雁门吗?哦,他曾因为不出兵阻挡匈奴被赵王撸下,现在可能是被撸下的时间。


    他微笑说:“李牧兄一身气度,像我见过的将军。”他介绍李方:“这是李方李先生。”


    李牧微笑和李方相互见礼,随后唐启阳亲切和李牧说:“欢迎牧兄,走,回家里相谈。”


    李牧见唐启阳亲切心想他和听说的一样。


    三人边走边谈,唐启阳微笑问李牧:“牧兄从哪里来?”


    李牧简单说:“我本驻守雁门郡,现在闲赋。”


    唐启阳没有问原因,问起边境的风景和养什么牛羊,李牧简要回答,称赞唐启阳做出来的东西,唐启阳客气回应。


    政儿和石三兄妹陈菽在棚子下抄书,见大人回来忙站起来施礼。


    唐启阳给李牧介绍几个孩子,介绍政儿的时候说的是:“这是秦国公子政。”


    政儿向客人施礼。


    李牧来的时候已经听说过唐家有秦国质子的儿子,点头回礼。


    随后五个孩子收拾桌子的物件退下。


    徐兰坐在他们卧室屋檐下缝衣服,听前面有客人来,便回卧室放衣服,到前院迎客。


    唐启阳给她介绍:“这是李牧兄,牧兄,这是我妻子兰。”


    徐兰听年青男人是著名的李牧心里惊讶,跟他施礼:“李牧兄。”


    李牧回礼:“兰娘子。”


    徐兰说:“你们聊,我去煮茶。”


    芹已经在厨房煮开水,徐兰进厨房装一碟桃酥给唐启阳三人送去,陶锅里的水开后放菊花,滚几下后放一点麦芽糖,将茶汤舀进三个竹杯,端去给唐启阳三人。


    李牧虽然是武将,但能和儒家的李方相谈甚欢,更不用说见识多广的唐启阳,三人谈得投契,李牧改口称呼唐启阳为阳兄弟。


    李方将早上唐启阳在书院一面墙上写的五句话说给李牧听。


    李牧听后沉默,在心里细读后面四句三遍后跟唐启阳抱拳施礼,佩服说:“唐兄弟胸怀宽广!”


    唐启阳回礼,郑重说:“牧兄在边境守护国土和身后的生民更值得敬佩!”


    李牧平静说:“现在已经不能。”


    唐启阳说:“牧兄会重回边境领兵。”


    李牧以为唐启阳是安慰自己,笑了笑说:“希望,我听说兰娘子制出好笔好墨,阳兄弟和墨家制做出好纸,不知李牧可否能见识一番?”


    唐启阳爽朗笑:“原来牧兄是冲着我家笔墨纸来,可以,我去拿来。”


    晚一些,李牧拿着羊毫笔在竹纸上写几个字后赞不绝口:“真好!真好!兰娘子和阳兄弟墨家人大才!”


    唐启阳客气回应:“牧兄过奖。”


    中午李牧留饭,午后和唐启阳去农场参观一圈后告辞,唐启阳和他说:“我和牧兄相谈甚欢,牧兄有空常来,要是喜欢也可住我家或住农场皆可,制墨需要牛皮,兰对绵羊毛有模糊的想法,雁门郡养的牛和绵羊多,或许将来我们可以合作。”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将来被赵王杀死多遗憾,自己和他来往有了交情,将来在他被杀之前去说服他转向秦不是更好?


    如果成了,能避免很多人死。


    李牧稍愣,兰娘子用山羊毛做的羊毫笔非常好用,但是绵羊毛能做什么?听说阳非常忙,常来只怕会打扰他。


    李牧回神爽快说:“将来我若能重回边境,有多少牛皮给你多少,只是绵羊毛能做什么?”


    唐启阳说:“兰现在只是有模糊的想法,还不确定,我已经跟几个小商队定购绵羊毛,等兰折腾出来才知道。”


    李牧:“也许将来我们真有合作的机会。”


    第33章 动了!


    李牧带走唐启阳送的一套笔墨纸砚,心里很感动,现在唐家的墨和好竹纸在邯郸一金难求,初次见面阳兄弟就送给自己如此贵重之物。


    卫松几个墨家人在白墙前看唐启阳提的四句话后冲击也很大。


    唐启阳和兰娘子做的事和墨家主张的思想、所做所为几乎差不多,但他们隐隐感觉不太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又说不出来。


    荆轲站在白墙前许久,血液隐隐在沸腾,心里却茫然,自己自幼读书击剑,想有一番大做为,但大父说卫国太小了,做什么都没有用,只能在夹缝中求存。


    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太…太大气!


    他以前读了些书又喜欢击剑,感觉相当了不起,但自从来到农场干活,跟唐兄和姜兄陆兄这些人接触后才发现自己读的书浅薄,剑术稀松,在他们面前皆被碾压。


    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比自己大多少岁!


    第二天上午,有两个人给唐家送来一车绵羊毛,徐兰接收绵羊毛并算账付钱后跟他们说自家有干辣椒,问他们要不要,两人问价后批发走一百斤。


    午后,徐兰在村里招五个年青妇女来挑出羊毛里的杂物,晚上把一半羊毛泡在之前抄纸的水池里,泡一天两夜后徐兰又找人来帮忙捞起挑到井边,用皂角水搓洗,然后晾晒。


    在他们准备用羊毛做羊毛线的时候徐兰便开始准备,用木板和竹钉陆续制作出疏松羊毛的板钉刷,羊毛放在一个板钉刷上,用另一个板钉刷刷过去,来回两三下,羊毛便变成松软。


    还用小木棍和小石头圆片做出纺羊毛线的简单工具,用竹子削出不少织针。


    羊毛晒干后徐兰招来十个人,五个年青妇女五个老媪,教他们用工具疏松羊毛和纺羊毛线,这两个活很简单,妇女们做半天便上手。


    徐兰跟她们谈后用粗盐代替刀币发工钱,她用晒干的板蓝根煮水,过滤放凉后加石灰水打出靛蓝,装在罐子里。


    妇女们纺出一批羊毛线,徐兰用一点靛蓝跟几样东西调成药水,将羊毛线在药水里浸染后晾晒。


    羊毛线晒干后呈蓝色,徐兰教芹和陈韭几个少女,还有阿母阿嫂织围巾,每人织出一条围巾后换学织毛衣,徐兰在空闲的时间亲手织一件开衫小毛衣。


    期间又有两个小商队陆续送来三车绵羊毛,徐兰安排人处理加工。


    唐启阳管着农场,抽时间进城买回一匹老马和一匹没有被训服的壮年烈马,据说这匹烈马摔死过一个人,摔残一人,后面他又进城买一头小牛犊和五只绵羊六只山羊回来,农场有足够的稻草和麦秆,冬天里能养得起。


    卫松他们已经画出水石磨的设计图,现在正准备石头和木头等建材。


    陆续有地主来找唐启阳换糯米种子和稻谷种子,唐启阳跟他们说只挑出自家用的种子,没挑的那些谷子可能差一些,来换的人都不在意,换走谷子做种子。


    天气越来越冷,徐兰白天在前面堂屋烧炕,让老媪在炕上纺羊毛线,妇女们在炕边纺线,少女们在东间炕上织毛衣。


    芹和陈韭几个少女在徐兰教导下相继织出毛衣,毛衣是徐兰让她们按她们自己的身材织的,所以织出来的毛衣归她们,她们继续织第二件。


    红和梨在空闲的时候才织,她们还没有织好。


    少女们穿着暖和的毛衣,干劲十足。


    这天上午,徐兰织好小毛衣,叫政儿到后面堂屋脱下外衣试穿上毛衣。


    政儿穿上毛衣马上感觉到温暖,脸上惊喜:“兰从母,好暖和。”他听芹说穿羊毛衣很暖和,亲自穿后才知道有多暖和。


    徐兰拿外衣给他穿上边问他:“政儿喜欢什么颜色?”


    政儿说实话:“黑色。”


    徐兰便说:“那我明年给你织黑色的羊毛衣。”


    政儿脸上很认真:“兰从母,我以后会报答你和唐阿叔。”


    徐兰温和回应:“好,石他们也说过这话,虽然我和你们唐阿叔不需要你们报答,但听了很高兴,只是,你们自己要先过得好。”


    政儿自信点头:“我会认真读书,骑马练剑,将来肯定不会差。“


    徐兰笑,政儿不仅不会差还很厉害,虽然他没有了历史上的磨难但依然有坚定的意志。


    她轻轻拥抱他后放开,表扬他:“政儿聪明读书快,自律很强,很棒了。”当初小小的孩子已经长到一米一,虽然瘦但精气神特别好,生命力比一般小孩强,多学秦文字也没有一丝不情愿。


    山东六国的文字大多数相同,秦文字有明显的差别,学起来并不容易。


    政儿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


    下霜后徐兰带人收菘菜萝卜和腌咸菜。


    天气寒冷,去服徭役的人回来了,陆续有人来找徐兰看病,多数是吃住差引起的各种病,徐兰不难分辨出病症,分辨出后给人开方抓药便行。


    唐启阳带人相继把四头猪杀了,将大部分肉做成腊肉。


    母猪一年能生两次,他们家的母猪在收稻谷期间生下九只猪崽,阉后全部自己养,现在已经有七八十斤。


    五百斤盐听得挺多,腌咸菜和做腊肉后已经用去不少,唐启阳去找信陵君,通过他又买两百斤盐回来。


    天更冷后出门的人少了,书院和小私塾停课,停课后李先生便进城和友人相聚,政儿也被赵姬接走。


    唐启阳他们却在这个时候建水石磨,磨面的水石磨建在通向水田的水渠边,这个地形有些落差,水流有比较强的冲击力。


    水渠只有两尺宽,卫松他们在水渠入口不远处设置处机关,放下一块厚重木板挡住了水流。


    然后在建水石磨的地方开挖放水轮的位置,陈粟刘青这群少年穿着暖和的毛衣上工,给卫松他们打下手。


    徐兰把羊毛这摊事交给芹和陈韭管着,两个小姑娘年纪虽然小但跟着徐兰锻炼出来了,做事有模有样。


    她自己上山烧炭运炭回来,烧松烟收集新的松烟,把去年的松烟制成墨条,存的牛皮胶只剩下一点。


    然后把纺出来的毛线都染成蓝色,羊毛纺完后徐兰给妇女们结算了工钱,少女们拿毛线回家织毛衣。


    下雪后五天,水磨坊建成,是个约十平方的吊脚楼,东西北三面用两层竹篾围得密实,南面敞开。


    一切准备就绪,陆径去水渠前面将档板抽出,冰下的水哗哗流向低处,上面的冰碎后随着水流去。


    水磨坊下,卫松几人盯着水轮,水磨坊里面,一群人盯着磨盘。


    最快的小股流水流到水轮边,没有推动水轮,随着水流增大,水轮开始转动,转一圈后变匀速。


    石在看到下磨盘转动时激动喊:“动了!动了!”


    在场的人也激动盯着磨盘,觉得好神奇。


    徐兰舀一勺洗过的麦子倒在石磨上面,一会便磨出面粉,磨盘的直径有两尺,所以就算用麦子直接磨面,磨出的面粉也挺细腻。


    红用手指沾起一点面粉说:“粉很细,以后磨面不用去麦皮。”红和梨现在有狼皮袄和羊毛衣穿,不怕冷。


    卫松几个上来看磨出的面粉脸上露出笑,太好了!


    磨坊小,他们上来刘青陈粟他们便下去。


    唐启阳跟卫松他们道谢:“谢谢,辛苦你们了!”


    卫松摆手:“我们从中学到不少,不辛苦!”


    姜弦他们点头附和。


    徐兰高兴和红说:“阿母,晚上杀三只公鸡加餐庆祝。”开春养的鸡群有二十多只公鸡,大部分都阉了,已经吃去十多只,还有几只,母鸡下的鸡蛋全是自己人吃掉。


    红心里不舍但没有反驳,答应:“好。”


    在场的人高兴,平时的伙食不错,隔五六天能吃一回肉,但有肉谁能拒绝?


    水里有碎冰,确定水石磨可以磨面后陆径便去把水渠前面把挡板放下拦住水,天暖化冰后再用水石磨磨面,天暖后还要在小坝下方建一个碾谷子的水石磨。


    傍晚徐兰和阿母她们一起做丰盛的饭菜,庆祝水石磨建成,第二天一部分人放假,厨房和喂猪管牛羊马的人继续上工。


    唐启阳和徐兰每天上午还要去农场,训练那匹野性难训的烈马,徐兰给这匹枣红色的公马取名红枣。


    唐启阳的左手不方便,便由徐兰训马,她每次翻身上马后抓紧缰绳不放,无论红枣怎么跳跃奔跑想把她甩下来,她都能安稳地在马背上,直到红枣跑累了慢下速度。


    她下马后会给红枣喂一把香喷喷的炒豆子,这些炒豆子是她用异能直接催生出来的豆子,红枣很喜欢,每次吃完都打个响鼻表示喜欢。


    卫松他们每天都在远处围观徐兰训马,每次都啧啧称奇。


    荆轲心情更复杂,和气的兰娘子原来深藏不露,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


    这天徐兰上午训马,午后打几斤糯米粉和熟黄豆粉,做一点红豆泥,夫妻俩折腾出驴打滚,吃的时候同时想到政儿。


    徐兰说:“开学后再做一回。”


    唐启阳赞成:“好。”


    徐兰训红枣半个多月后初见成效,骑红枣的时候不再被刁难,这天她下马后喂红枣炒豆子,霸道和它说:“唐启阳是我爱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你得给他骑!”


    红枣不满“嘶”一声,徐兰拍它的头说:“有啥不满的?你傲娇不给他骑,他本事大着呢,小心他收拾你,不吃软吃硬会吃亏。”


    “嘶”,红枣声音变小一些。


    一会,唐启阳翻身骑上红枣,红枣跑起来颠簸一会后变平稳。


    陆径和荆轲很喜欢马,见兰娘子训服红枣,唐启阳也能骑上,便也想试试,只是他们一靠近红枣,红枣就不满“嘶嘶”赶他们,他们只好作罢。


    也想骑红枣的少年们失望。


    转眼气温回升,河里的结冰融化,农场的人起用水磨坊,天气还冷,但每天有不少人来围观,看后惊叹不已。


    唐启阳向外传出消息,柏溪亭的人可以来磨面,于是不少人提着麦子来农场磨面。


    另一边,唐启阳和卫松在溪边开建碾谷子的磨坊,也是建吊脚楼的模样,面积比之前的大两个平方,放一个谷风车。


    下面在流水来的那面砌起石头墙,流水被拦截后向外面流去,冲向外侧的水轮。


    开工五天后李先生和政儿先后回来,他们回来听说水石磨建成后马上去看。


    李先生看不用人推、不停磨面的石磨感慨:这个太实用了,有了这个能省很多人工。


    政儿看了下面转动的水轮,又到上面看转动的磨盘只觉很有意思。


    山靠近他问:“是不是很惊奇?”


    政儿点头:“惊奇!”


    山悄悄和他说:“我跟你讲,姑姑把红枣训服了,姑丈也能骑上红枣。”


    政儿瞪大眼问:“真的?”


    山眼里崇拜:“真的,我和阿兄天天来农场亲眼见的,红枣只给他们骑。”


    政儿语气敬佩:“兰从母和唐阿叔好厉害!”


    山脸上自豪:“嗯!”


    随后小私塾和书院开学,现在有四个教室,书院在整个柏溪亭扩招学生,很多小孩来上课。


    李先生教原来的班,石和陈菽暂时各教新学班,唐启阳跟荆轲谈话后荆轲教一个新学班。


    要找好的老师太难了,唐启阳在邯郸城里接触过几个落魄的士族,那些人虽穷困潦倒但很清高,还看不起他,呸。


    碾谷子的磨坊顺利建成,上面是个石滚,下磨盘中间打一个孔,轴从孔穿过跟石滚固定在一起,水轮带着石滚转动碾谷子。


    徐兰和阿母阿嫂她们试碾一百斤糯米,效果很不错,石滚的重量刚好,没有把谷子碾碎。


    有了不少糯米,徐兰便教阿母阿嫂她们做红豆泥,炒黄豆磨出豆粉,泡糯米后磨出浓稠的糯米浆,磨两回令糯米浆变细腻,用干净的布铺在蒸屉,在布上抹油,倒入浓稠的糯米浆,将所有的糯米浆倒在三个蒸屉里蒸熟。


    浓稠的糯米浆蒸熟后成团,徐兰教她们拉伸糯米团,折腾出驴打滚。


    徐兰和唐启阳在附近没有见过驴,他们把驴打滚改名糯米卷。


    徐兰提一篮回家给李先生和五孩子品尝,他们咬一口后眼睛一亮,纷纷说:“好吃!”


    徐兰微笑和他们说:“这个做起来很麻烦,不能和桃酥一样经常做。”


    李方:“能尝到已经很好,桃酥也不必常做。”兰娘子太宠孩子。


    小孩子们点头,他们长大了。


    徐兰的心态并没有随着身体变很年轻也变得很年轻,看着几个孩子温和说:“看他们吃得高兴我也喜欢。”


    李方以为她失去了两个孩子,把感情投在石他们身上,不再说什么。


    唐启阳农场的两个水力石磨在周围乡里引起轰动,并向外扩散,常常留意唐家的人自然知道,上门请卫松他们去帮忙做水石磨。


    卫松他们拒绝,问过唐启阳后把水石磨的设计图免费给人家,是的,免费。


    唐启阳希望水力石磨能推广,卫松他们也是,那些人拿走设计图又不是自己动手做,还是去找工匠或墨家人干,有了纸笔,画设计图对他们来说很容易。


    开春后徐兰和唐启阳又变得很忙,去年种的各种树和果树不多,今年要扩种,同样是不翻地直接种下。


    新开垦出一些地,稻谷和紫薯蓣、辣椒都大量增加种植。


    在忙碌的时候,李方的师弟王羽上门,带来一个师弟-韩非。


    徐兰和唐启阳听王羽介绍时暗中吓一跳,又一个名人!


    韩非是一个端方的青年,行为举止透露出出身良好,他和信陵君同为诸侯国的公子,同样平易近人,这一点就很难得。


    双方见礼后王羽和唐启阳说:“唐兄,听方师兄在信里说你的青溪书院要招老师。”


    还有这种好事?唐启阳眼睛一亮:“是,两位要来青溪书院做老师?”


    王羽微笑说:“我是。”


    唐启阳看向韩非,韩非眼里不确定,说:“我不知道要呆多长时间。”


    唐启阳笑说:“没关系,爱呆多久都行。”最好一直呆下去。


    徐兰跟他们打招呼后去上点心和热茶,然后准备饭菜。


    王羽和韩非留下来,住在前面房子的西间,两人同住一屋,现在是农忙放农忙假,唐启阳把他们交给李先生,让李先生带他们熟悉环境和教学情况。


    午后,李方带两个师弟到书院,王羽和韩非在白墙前看墙上的四句话,他们在李方师兄给老师的信里得知这四句,当时很激动。


    现在看白墙上的四句还相当激动,热血涌起。


    韩非问李方:“方师兄,阳是哪个学派?”


    李方用唐启阳的原话回答:“他说他可以是杂家。”


    第34章 信


    王羽和韩非在来邯郸的路上常常听人传颂唐启阳和兰娘子,称他们为大贤,赞他们大义,议论唐家新的事物—水力石磨和羊毛织成的衣服,议论墨家人免费赠送他人水力石磨的设计图。


    现在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觉得他们不仅说了,也在做着!


    从将麦磨成粉到脚踏碓,从堆肥到水力磨面,到纸笔墨,每一样推广都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如此无私地向外传授。


    韩非的目光停留在/为万世开太平/六个字上面,要怎么样才能开太平?


    王羽不解问李方:“方师兄,阳如此有才,赵王为何不用?”


    李方回:“阳身份低微,况且他所做做为和墨家差不多,他做的东西令贵族们受益和挣到钱,同样也令黔首生活好过不少,黔首生活好过便损害贵族的利益,阳得罪了贵族们。”


    韩非说出问题的核心:“赵国缺人。”赵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失去太多青壮,贵族们手里有很多土地,种地需要人。


    李方赞许看刚认识的师弟。


    王羽恍然。


    李方脸上鄙夷:“那些人用了阳和兰娘子的各种方子挣钱,心里又看不起他们。”


    王羽感慨:“阳和兰娘子大气!”


    李方倒是从阳和兰娘子的言语间觉察他们是不跟……臭虫计较,就是臭虫!


    李方带两个师弟在书院和农场转一圈,带他们回去烧水沐浴,洗去一路尘埃。


    农忙的时候徐兰他们都在农场吃饭,两个老师刚来在农场吃饭不太合适,何况再忙也得有个接风宴。


    于是徐兰下午提早收工,在农场厨房拿一些泡好的笋片和一篮荠菜和薤菜,并抓一只母鸡回家做饭。


    晚上她做荠菜鸡蛋饺子,腌笃鲜,薤菜炒腊肉,薤菜炒鸡蛋,红烧鸡肉,品种不多菜却不差,腌笃鲜还是这个时代的顶尖美食。


    王羽和韩非吃后连连称赞和跟徐兰道谢,徐兰客气说:“菜品不多,两位先生喜欢就好。”


    王羽微笑说:“很喜欢,兰娘子做的饭食果然名不虚传。”之前方师兄经兰娘子同意后给老师寄过一些菜谱,做出来都很不错。


    韩非赞同:“腌笃鲜…尤为美味。”


    唐启阳说:“我们还会做许多美食,以后两位先生慢慢品尝。”


    王羽:“羽期待,阳,明天我们跟你们一起春种。”他们来的不是时候,方师兄说农忙的时候他也一起干点活。


    唐启阳笑说:“不用,你们的穿着不方便下地干活,且今年我家春种不算紧张,去年村里约有一半人家种一半冬麦,他们种完麦我便能请到人。”


    自己和羽师兄穿的衣裳的确不合适干活,韩非开口问:“有我们能做的事吗?”


    唐启阳念头一转笑说:“那你们就跟着我们侄女芹帮忙采挖野菜。”


    王羽:“好。”


    第二天农场便有种地帮手,信陵君派五个人来帮忙,李牧亲自带着三个人来帮忙,来了都不多说,马上帮忙种地。


    徐兰见状便去厨房主持做饭。


    晚上李牧他们住在农场。


    次日清早,唐启阳和卫松几个杀一只一百多斤的猪后去干活。


    徐兰用盐腌余下的肉,每天吃一点,还天天去河边下三个鱼笼,轮流发黄豆芽和绿豆芽,农忙期间的伙食很不错。


    村里的人种完春麦后来农场找活,来的唐启阳都要,付工钱不管饭。


    春种速度加快,一百来亩水田插秧只用了七天,要不是大家插秧生疏,要不然还能干得更快。


    插完秧信陵君派来的人道别回去,李牧留意到了体态修长的红枣便知道是好马,想骑,红枣不给他骑,他便和唐启阳说:“我有一匹漂亮的白色母马叫白云,牵来让红枣配种,如何?”


    唐启阳和他说:“红枣很有个性,要是没有看上白云也没办法。”


    李牧笑说:“自然,这没法勉强。”


    唐启阳便说:“那你把白云送来一起养,让他们熟悉熟悉。”去年他们在草场撒下的苜蓿长大后结的种子散落发芽生长,开春后苜蓿发芽,长得茂密,一百亩的草场多养一匹马完全没有问题。


    李牧:“好。”他看地上的苜蓿说:“草场的草看着不错。”


    唐启阳:“是,我前年跟一个外国人买的草种子,去年种一年,今年才长密。”


    李牧意外:“买的草种子?”


    唐启阳点头:“是,据那个商人说这草马牛羊吃了以后长得健壮。”


    李牧惊讶:“你居然信了?”


    唐启阳:“我听商人说的前景很好便买下试试,现在马牛羊都很喜欢吃这草。”


    李牧问他:“草有名字吗?”


    唐启阳:“叫苜蓿。”


    李牧:“你还真容易相信别人,换我肯定不信。”


    唐启阳心想不信就对了,正常情况下我也不信。


    李牧回去后便把白云送来,和红枣还有两匹老马一起放养,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李牧呆半天后便道别离去。


    小私塾和书院已经重新开学,王羽和韩非正式工作,两人下午加上一节课,给学生们讲历史。


    唐启阳休息一天后带人去竹林砍嫩竹削去青皮,绑成捆扛回农场摆在水池里,摆满一池后加生石灰放水浸泡,竹纸虽然不卖,但送人和自用需要很多,再麻烦也要做。


    徐兰夫妻俩和三个先生不再在农场吃饭,在家里吃。


    泡完竹子,姜弦和孙炎来跟唐启阳道别,他们要回家娶妻。


    唐启阳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做水石磨的时候狂热的样子让我以为你们没有心思娶妻。”


    姜弦不好意思说:“我们只偶尔那样。”


    唐启阳笑笑说:“行,什么时候走?卫兄和陆径不回去看家人吗?”陆径年纪最小,也还没有娶妻。


    姜弦说:“两天后走,松叔和陆径不舍得回去,他们说要是回去的时候你有什么新想法就错过了。”


    唐启阳哭笑不得,放低声音问他们:“你们能帮政儿带信给他父亲吗?”


    姜弦和孙炎脸上迟疑。


    公子不是那么好见,唐启阳知道这是为难他们,又说:“不是什么特别的信,只是一般的问候信,不直接给赢异人,你们找吕不韦托他转交,不成也没有关系。”


    姜弦便说:“这样应该可以。”


    唐启阳说:“你们试试,不成也没事。”


    姜弦:“好。”


    唐启阳回家后叫政儿到后面堂屋和他说:“政儿,姜弦和孙炎两天后要回家娶妻,我请他们帮你带信找人转交给你阿父,他们同意了,只是不一定能成,你要写信给你阿父吗?”


    政儿不知道阿父长什么样,猛听这个消息眼里茫然,回神后说:“我不知道要写什么。”


    唐启阳和他说:“写你平常生活,读什么书就可以了。”


    政儿突然很想写信给不知道长相的阿父,于是说:“好.”


    徐兰收拾一些东西给姜弦和孙炎带回去,他们骑着两匹老马走,出发前唐启阳给他们一封信和六个玻璃珠和他们说:“珠子你们一人一个,其余走人情。”


    珠子珍贵,姜弦和孙炎忙推辞:“不用,不用,我们骑着马走,兰娘子还给我们不少东西。”


    唐启阳严着脸:“给你们就拿着,路上要小心。”


    姜弦和孙炎点头,收好信和珠子上马离开。


    春末,气温刚好,生活平静而美好。


    今年春天唐启阳用一百个鸡蛋和两百个鸭蛋孵崽子,孵出来后红管着,鸭崽们现在已经长出小翅膀,稻苗长稳后徐兰便叫石早上把鸭崽放进稻田,晚上赶回鸭圈。


    唐启阳带着人去紫山伐木,削去树皮扛回来泡在一处长水沟里,加一些生石灰。


    徐兰则抽时间进山下套,套回野兔放在兔圈里养,养兔子很划算,只是前几年他们顾不过来。


    天气越来越热,农场小溪的小坝成男孩少年们最喜欢的地方。


    临傍晚,一群男孩少年穿着四角裤,在坝上跳下水后在水里快速窜游,游到岸边回头继续跳,或者比赛看谁跳得远,每天会有一个大人混在里面,看着他们。


    政儿混在一群小孩里面快乐地“扑通,扑通”跳水玩耍。


    柏溪亭的人因为跟着唐启阳堆肥令粮食增产,有空的时候在农场打短工增家收入,种紫薯蓣增加口粮,灵活的人做豆腐和小吃食去城里售卖,生活比以前好许多,对秦国公子的敌意少一些。


    有个别孩子还向政儿发出善意。


    秦,咸阳城外的一条小河边,秦王赢稷带着太子安国君和几个官员在一个水磨坊里看着石磨转动磨着麦,细腻的粉不断从磨盘里磨出来。


    赢稷遗憾说:“唐启阳要是我秦人该多好!”这两年自己的身体明显变差,虽然从得来的消息得知赵丹并不注重农业粮食,赵国的贵族们只关注香皂笔墨纸那些东西,但他心里还是担忧赵国国力因为唐启阳而变强。


    一个官员小心说:“王上,失去的人口没有那么快恢复。”


    赢稷叹:“时事易变,以前的魏武卒多强啊!”真想再活一百年,令秦更强后横扫六国。


    第35章 雕刻


    两匹老马给姜弦和孙炎骑走,唐启阳先后进城挑买比较好的三匹老马。


    白云是一匹漂亮温顺的母马,政儿五个孩子可以骑,但唐启阳不能让他们天天骑李牧的马。


    白云对红枣有好感,但是红枣像高傲的霸道总裁,不理会白云的示好,白云也不见难过,欢喜吃好吃的草。


    李牧来看白云,见红枣不搭理白云失望,唐启阳和他说:“不用急,以后它们熟悉了也许能成。”


    李牧:“可能,要是不成我换另两匹母马。”他眼馋红枣,希望有一匹像红枣的俊马。


    唐启阳笑:“随你。”随后不见外和他说:“你帮我们留意新鲜牛皮,要不然年底不能制墨,明年没有墨用,若碰到鹿角也帮我收购。”


    李牧见唐启阳不和自己客气反而高兴,爽快答应:“好。”


    唐启阳想到新鲜牛皮保存的时间短,如果离得远没法运来,便和他说:“我把熬牛皮胶的方法写几份给你,随你交给谁,我以后直接跟他们买干透的牛皮胶。”


    李牧笑说:“我正想着如何保存牛皮,这样更好。”


    唐启阳:“先说好,牛皮胶熬得好我才要,不好的牛皮胶制出的墨很可能发臭。”


    李牧保证:“行,没问题!”


    李牧留下在唐家用午饭,喝到甜的酒惊喜不已,心想酒要不是甜的应该更好喝。


    他看唐启阳夫妻俩待公子政如亲儿一般,心里颇不解,疑惑他们是不是生不出孩子了?他只在心里疑惑,不会失礼问出口。


    姜弦和孙炎虽然是骑马但也要二十多天才回到咸阳,直接到墨家钜子面前,跟钜子报告在唐家学会的技能,最后姜弦拿出一封信和六个玻璃珠放在桌上说:“这封信是秦国公子政给他阿父赢子楚,唐君让我们经吕不韦传给他,用四个珠子开路,唐君说送我和孙炎一人一个珠子。”


    钜子拿起一个珠子转着看了看说:“很好,唐君给你们的珠子拿着吧,你们离家已久,回去吧。”


    姜弦高兴应声:“是。”


    孙炎也高兴应声:“是。”


    吕不韦急冲冲去找赢子楚,见面见礼后吕不韦从袖口拿出一封信,微激动说:“公子,在邯郸的公子政捎给公子的信!在唐家的两个墨家人帮忙带回来的!”


    赢子楚面露惊喜,急切接过信打开外面的硬纸,抽出里面的纸张打开看,只见纸上端正写着:


    阿父:


    我是政儿,汝安否?


    我和阿母皆好,我已过六岁,跟李先生读了《诗三百》《礼》,现在读《商君书》和《春秋》《秦律》,学秦文。


    每当我听阿母提及阿父,总是在心里描绘阿父的样貌,只是每次描绘都不真确,阿母说我的眼睛和鼻子完全像阿父,在外母家时我便用铜镜照看,看铜镜里的眼睛和鼻子,还是想像不出阿父的样貌,我便想有一天看到阿父就知道阿父的样貌。


    我在读书之余跟唐阿叔学击剑,学会游水,学骑马,能单独策马小跑了,总有一天能策马奔腾,还跟兰从母学辨认草药,辨认在山里能吃的东西。


    有时听唐阿叔讲地理山川和四季变化,草木荣枯,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祝愿阿父安好!


    政儿


    赢子楚看信后眼眶发热,心绪被愧疚淹没,政儿在信里没有一句抱怨和诉苦,不问自己为什么拋下他和他阿母,也不问自己什么时候接他们来团聚。


    吕不韦等许久,见赢子楚沉浸在愧疚里轻喊:“公子。”


    赢子楚回神眨一下眼睛恢复神态,高兴和吕不韦说:“不韦,政儿过得还好,读了诗三百和礼,现在读商君书和秦律,学秦文,还学会游水骑马。”不韦派人去邯郸打探传回来的消息说政儿被唐家护着并能读书,但没有政儿写得清楚。


    吕不韦闻言也高兴:“恭喜公子!”


    申时中,王羽和韩非给学生们讲了半个时辰的历史课后下课,这段时间他们已经适应新的生活,教学轻松,就连说话不甚流畅的韩非也能轻松胜任,他们在教学的同时还有时间专研学问。


    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和唐启阳兰娘子相处,除了知道夫妻俩很好,但感觉越来越不了解他们,他们写出通俗易懂的养殖书和本草集,让石几个传抄后向外出售,传播知识,有人来跟他们请教如何种稻,他们也不吝赐教。


    免费教学生们读书认字还好理解,但为何要给他们讲历史?


    这些学生尚未认识几个字,讲历史有何用?


    王羽和韩非抱着书走到离书院最近的溪边,小溪两岸种了垂柳,垂柳有半人高,垂柳之间有长竹椅,供人休憩。


    溪边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风景甚美,过两年垂柳长高大后更美。


    两人坐在竹椅上各自看书。


    当晚饭后,韩非问唐启阳:“阳,你觉得治国家用法治还是以仁礼治国好?”


    唐启阳心想现在年轻的韩非也许在迷茫中,不是思想成熟的韩非子,回答:“我个人认为没有哪派学说是完美的,都有优点和缺点,人性复杂多变,法治,礼治,德治都需要,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社会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墨家,医家,农家,兵家守护国土和生民。”


    韩非喃喃:“取长补短?”


    唐启阳点头:“我个人认为如此。”


    王羽问:“阳,你认为儒家的缺点是什么?”


    唐启阳说:“我读儒家的书不多,不够了解儒家,不敢空口评论,但觉得以仁礼教化并不合适所有人,有些人是无法教化。”强盗畜牲就该用物理消灭。


    李方和韩非微微点头。


    唐启阳又说:“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类的首要是生存,活下去,衣服无忧的时候才有精力讲仁义礼节和荣辱。”


    确实,但要所有人都仓廪实、衣食足何谈容易!


    李方和王羽韩非想到唐启阳和兰娘子的所做所为,受惠最多北玖里和北拾里的大人孩子比别地方的人更懂礼,陷入沉思。


    人类文化和制度、秩序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唐启阳没有继续讲。


    徐兰进山套五六次野兔后便停下,松闲下来,偶尔进山采药,有时折腾做一些美食,有时也在农场厨房带厨房的人一起做。


    她曾跟厨房的人说过自己弄出的菜方不保密,随她们用,据说今年春天晶绿的桑叶豆腐在邯郸流行。


    唐启阳带人伐木,徐兰便带孩子们练习骑马,知道他们想骑红枣,便轮流带他们骑红枣小跑一小段路,几个孩子特别兴奋,脸上泛着红光。


    “嗒嗒。”红枣驼着徐兰和政儿小跑一段路后停下吃草,政儿仰头和兰从母说:“兰从母,我长大后也要一匹好马。”


    徐兰没有立即带政儿下马,和他说:“好马难得,特别像红枣这样的高傲的马,要亲自训服才行,训马很危险。”


    政儿自信说:“我肯定可以。”


    徐兰:“政儿,有句话叫人各有所长,每个人的擅长不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


    政儿说:“兰从母,你和唐阿叔什么都会。”


    徐兰笑说:“并没有,我们就不会做水力石磨的水轮,会做的也不精通,只是会做而已,一些书看不懂,在小孩眼里大人什么会,什么都懂,其实并不是。”


    政儿若有所思,然后歪头说:“我还是想亲自训自己骑的马。”


    徐兰便说:“那你要武力高强,精通马术。”


    政儿:“我会努力习武和骑马。”


    徐兰:“行,但不能影响读书。”


    政儿:“好。”


    “还去游水吗?”


    “去。”


    ……


    冬小麦尖开始黄的时候,有三个穿着朴素的人来找唐启阳,自称是农家,从齐国慕名而来,唐启阳跟他们相谈后留下三人。


    过几天又有三人来找唐启阳,自称是楚墨,也是慕名而来,分别叫张竹,石雷,马冬,三人都是二十五六岁,张竹长相很斯文,是个沉静的人,也是最不能小瞧的人。


    唐启阳招待他们跟他们谈一会后发现他们的思想有些激进,于是跟他们直说:“我这里不收门客,只招干活做事的人,常干农活,在我的农庄有一条规矩,不许打架斗殴!”他们这一派明显是游侠那一派,好像还搞暗杀。


    张竹石雷马冬相视一眼,张竹开口承诺:“好!”


    唐启阳便微笑说:“欢迎你们留下,你们擅长做什么?”


    张竹先说:“我擅长木工和木雕。”


    马冬说:“我擅长石刻。”


    石雷:“我擅长建房。”


    唐启阳面露惊喜:“我正想找人刻两枚印章,冬兄可否帮忙?”


    马冬爽快说:“没问题。”


    唐启阳微笑和张竹说:“竹兄,我想在木板上反雕整本书,印刷成书,不知竹兄有没有兴趣?”


    张竹一直平静的脸上出现裂痕:“当真?”


    唐启阳语气很肯定:“真的!”先把雕板印刷弄出来,卫松他们不善长雕刻,张竹三人来正好。


    张竹应声:“好!”


    石雷忍不住问:“我呢?我做什么?”


    唐启阳说:“我的书院和农场都需要建房子,麻烦雷兄。”


    石雷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唐启阳笑::“我认识的墨家人都很可靠,我相信雷兄。”


    石雷:“墨家人自然可靠。”


    于是,短时间内农场多六个能干的员工,唐启阳还担心张竹三人跟卫松几个还有李方几个儒家不合,好在相安无事。


    可能趣味相投,荆轲很快跟石雷马冬两人混熟。


    唐启阳找个时间跟丈人谈话后和他一起去柏溪亭找亭长修改户口资料,木一家六口以后都姓徐,其实取姓随意,并没有严格规定,只是木一直没有勇气取和去登记。


    石三兄妹听说有了姓,以后姓徐都很高兴。


    冬小麦快能收割的时候有五个人来农场找到唐启阳,唐启阳听精瘦中年男人自我介绍叫王明,带一个商队从郢地来。


    郢地现在是属秦国,唐启阳颇意外,问他们:“你们商队真是从秦国来的?”这几年他在邯郸没有见过秦国来的商队。


    王明回答:“是,我听说唐家有辣椒批发,还有不少好东西,便冒险前来看看。”


    唐启阳和气跟他说:“你们来早了,去年的辣椒早没了,今年的还没开花,其他东西也没有,不过有香皂方子卖,要一金,想要制纸方法和水力石磨设计图也可以,我跟墨家人说一声,让他们画一张水力石磨图。”他直觉秦国在邯郸肯定有人,自己弄出来的东西秦国肯定有。


    中年男人听说没有辣椒脸上失望,而后说:“那我买香皂方子,水力石磨的图纸麻烦唐兄弟帮忙,我在邯郸听说你家种冬麦,唐兄弟,你家出售麦子吗?”


    唐启阳看他们一眼说:“今年我家种的粮食多,卖一些,王兄想要多少?“


    王明:“五百斤。”


    唐启阳:“可以,只是麦子还在地里,六天后才有货,王兄能等得起吗?”


    王明:“我们等,唐兄弟,辣椒是好物,什么时候有?有种子吗?”


    唐启阳和他说:“八月收稻谷后辣椒才成熟,种子也没有。”


    王明满脸可惜:“我们来的时间不太对。”


    唐启阳:“去年我卖出不少辣椒,传到你们那边应该不会很久。”


    王明:“不好说,可能要好些年,如果顺利明年秋天我再来,唐兄弟,能留我一些干辣椒吗?”


    唐启阳思索一下说:“明年秋天我留一两百斤到年底。”


    王明抱拳道谢:“多谢唐兄弟!”


    “不客气。”


    第36章 捞鱼虾


    唐启阳在王明开口买麦子的时候便猜测这个商队很可能是秦国官方派来的,看来秦国很注重农业生产,而赵王室估计不满自己给乡邻们换麦种和稻种。


    从另一方面想,如果六国国君不是庸君便是昏君,各国的贵族和卿大夫们不是为自身谋利便是安于现状,反对变法图强,秦始皇也没那么轻易统一天下。


    晚上夫妻俩回房独处时唐启阳压低声音和徐兰说:“今天来找我的秦国商队很可能是秦国官方派来的。”


    徐兰:“诶,历史上记载秦昭襄王晚年昏庸,也没有那么严重。”


    唐启阳笑说:“人老了判断力下降但也不是糊涂了。”


    徐兰赞同:“是啊。”


    ……


    唐家的冬小麦收割一天多便收完,农家三人和石雷马冬对掠子都很感兴趣,轮流使用,割完唐家的麦子还没尽兴,又去帮徐家和陈家割。


    唐启阳带人把麦子碾出来吹干净晒干,王明商队便来买走五百斤,五百斤别看不多,但要运到秦国并不简单。


    唐启阳和徐兰在心里祝他们一路顺利。


    天气炎热合适做酒曲和割艾叶晒干,徐兰便带芹和陈韭做酒曲,手把手教她们,然后带少年少女们去山边割艾草回农场,撸下叶子晒干后收起,放明年做艾灸或者蚊香。


    现在大家用的蚊香用去年的干艾草做的,烟少效果好。


    张竹一来就开始着手雕刻,先在最好的纸张上抄一页字,然后小心反印在光滑的木板上,再用笔描绘不够清晰的字,后动刀雕刻,刻出一页,他经过无次试验和改进方法,并在唐启阳不经意提示下,在炎热一天上午终于印出一张清晰的文字。


    这一刻内敛的张竹激动得不能自己,激动“啊,啊,啊”大喊好几声。


    唐启阳就在旁边,高兴说:“成了,辛苦竹兄!”张竹三人的思想虽然有些激进,但做事和卫松他们一样认真。


    “阳,多谢你!”张竹真诚道谢,心里明白如果不是他在关键节点给自己提示,自己要做成功没有那么容易,阳虽然比自己还小一岁,但给自己的感觉是个长者,这种感觉很奇怪,怪不得卫松他们都很尊敬他。


    唐启阳笑说:“客气,你先雕出养豕养鸡这本书,注意休息。”


    张竹还沉浸在成功的激动中,高兴应:“好。”


    唐启阳笑笑离开,把消息传给农场的其他人,有空的人马上去看。


    卫松和陆径离得近去得最快,他们看印出的纸张后不由称赞:“真好!”


    张竹抬眼说:“你们做出的纸和水力石磨也很了不起。”


    卫松说:“我们是在阳的指点下做出来的,不敢居功!”


    张竹顿一下说:“我也是。”随后认真问他们:“阳和兰娘子拜师在谁门下?”


    卫松说:“不知道,我们没有探问过,知道他们是很好的人就行了。”


    陆径:“就是,何必探究!”


    张竹说:“我感觉他们像年纪大的长者,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卫松:“有这个感觉,但不觉得奇怪,世上有能人异士,我觉得他们就是。”


    陆径点头,奇怪又如何,阳和兰娘子是再好不过的人。


    张竹听到能人异士联想到传说中的鬼谷子,而后摇摇头,完全不一样,鬼谷子的弟子是耍嘴皮子的纵横家,阳和兰娘子是做实实在在的事。


    李方和王羽韩非下课后听说张竹做的印刷成功了,一起去看,见是真的两眼放光,连连称赞张竹,随后忍不住轮流动手印出一页,最后激动离开。


    下午,政儿几个下课后便顶着还热辣的阳光去农场。


    唐启阳一手提着一个水桶,水桶里有几个小簸箕,一手拿着几个草帽,叫结伴走的政儿和徐山陈菽三个:“政儿,山,陈菽,走,我带你们去水沟摸鱼虾。”


    去年稻田里的鱼没有捞干净,春天耕田的时候鱼转到水沟里繁衍,水沟里有一些鱼虾,还没有捞过。


    政儿和徐山陈菽闻言眼睛一亮,戴上草帽跟着姑丈(唐阿叔)到水沟边,卷起裤筒,一人拿一个小簸箕下水沟捞鱼虾,捞到大一点的鱼和虾放进水桶,小的放回水里。


    三个男孩越捞越兴奋,唐启阳笑看他们,小孩子怎么能少了捞鱼虾的乐趣呢?


    特别是政儿,等几年后他回到秦国会面对复杂的人生,再也不能轻松。


    政儿双手拿簸箕在水里捞起,捞到一条巴掌大的鱼和几只虾,乐滋滋捧到水桶旁边,抓鱼虾放进水桶里,脸上笑容灿烂。


    唐启阳看着政儿灿烂的笑容心想他童年没有了磨难但依然有强大的意志,相信他回国后能应付复杂的关系和局面。


    唐启阳等他们捞了半桶鱼虾说:“好了,今天就捞这么多,改天再捞,我提回家让兰做,你们晚上去吃饭,叫上石和芹。”


    “好。”


    三个男孩子脸上意犹未尽,不过应声放下簸箕去游水。


    徐兰把鱼杀后腌着,腌入味后油榨,虾也是炸着吃,大伙吃得满嘴香。


    晚上徐兰和唐启阳还提自制的灯带五个孩子去抓知了,王羽感兴趣也跟着去,抓回一篓知了泡着,隔天早上炸后吃。


    韩非吃着香喷喷的炸知了心里微叹气,在这里的生活安逸富足,太美好了,美好得消磨人的意志。


    当天唐启阳把一个灯给荆轲,叫他晚上带石雷几个去抓知了,回来泡上,隔天早上叫厨房的人炸出来,大家都吃到香喷喷的炸知了,第一次吃的人惊为天人。


    荆轲和石雷马冬三人最爱吃,问过唐启阳后隔两天就去抓知了给厨房炸来吃,三人齐齐遗憾,要是有酒更美。


    夏天天气是烈日和下大雨,也有事忙着,忙活间稻谷变金黄,成熟了,唐启阳夫妻俩和农家三人下稻田挑饱满的稻穗割下留做种子,挑了两天。


    唐启阳在村里请了几十个人,花三天把一百亩出头的稻谷收割完成,之后留下一部分人脱粒和晾晒,扎稻草晾晒。


    今年在二十亩老田里种糯米,糯米产量比较低,唐启阳看稻穗预估亩产在三百斤左右。


    新开的水田种一般梗米,种子比去年好,亩产量也在三百斤上下。


    梗米晒干后唐启阳按短工们的意见给他们发梗米当工钱。


    负责收税的人来找唐启阳谈,希望他今年用稻谷交农庄的税,唐启阳爽快同意,干脆也用稻谷把家里原来的熟地交税,来人听后更高兴。


    唐启阳带人秤出稻谷后用马车拉来回来多趟,把今年的税缴清。


    同时卫松带着一部分人做竹纸。


    徐兰给几只绵羊剪毛,把羊毛处理好纺出线后染成黑色。


    有一个秦国商队上门找唐启阳买三百斤稻谷,还预定购第一批晒干的辣椒。


    第一批辣椒红后徐兰夫妻俩带人采摘在农场晾晒,刚晒干秦国的商队马上来拉走。


    唐启阳和徐兰明白这又是秦国官方派来的商队,他们什么都不问,只单纯地做生意。


    第二批辣椒红透,徐兰和厨房的人一起做五罐剁辣椒,余下的晒干。


    某天傍晚天黑前,姜弦赶一辆马车到农场大门口,旁边一个女子骑着马。


    第二天早上,姜弦带礼物和妻子百里香到唐家拜访。


    唐启阳和徐兰对姜弦又回来并带着妻子有些意外,招呼他们进堂屋坐下上茶。


    寒暄后姜弦拿一个一米多长的盒子放到唐启阳和徐兰前面说:“阳,兰娘子,这是两柄剑,是我们钜子送给你们的,钜子说感谢你们指点我和松叔,孙炎,陆径制纸和水力磨盘,令我们名声传开,墨家的名声更显。”


    唐启阳和徐兰相视一眼,唐启阳笑说:“我们正好没有剑,不客气收下了.”墨家钜子送的剑肯定不差。


    姜弦见他们爽快收下高兴说:“希望你们喜欢。”


    徐兰笑说:“钜子送的肯定是好剑。”


    姜弦:“是我们最好的铸剑师铸的。”


    唐启阳真诚感谢:“多谢,多谢!”


    姜弦笑,拿一个小木盒子放在桌子上说:“这盒是吕不韦托我转交给公子政。”


    唐启阳:“好,谢了。”


    姜弦:“那我们回农场了。”


    徐兰:“行,你休息三天,陪着百里香熟悉农场。”


    姜弦笑应:“好。”


    唐启阳夫妻俩送走姜弦两口子,叫政儿进屋里把小木盒给他说:“这是吕不韦托姜弦带给你的。“


    “谢谢!”政儿闻言惊喜,道谢接过木盒后说:“唐阿叔,兰从母,我想在这里打开看。“


    徐兰笑说:“行。”


    政儿打开盒子,里面有一封信和一些小东西,他拿信拆开看后脸上挂着微笑,把信放回盒里,又跟唐启阳和徐兰道谢后抱木盒回去放,又回到棚子下读书。


    唐启阳和徐兰在屋里看钜子送给他们的两把青铜长剑,剑身有八十厘长,非常锋利,唐启阳试削一块木头,轻松削断,两人都很喜欢。


    生活平静,随后不久进入秋收忙碌中,李方和王羽韩非也加入秋收中,信陵君又派五个人来帮忙,李牧又带三个人来帮忙。


    唐启阳在一个大清早带几个人杀一只肥猪,徐兰在厨房主持做饭。


    他们忙了二十多天告一段落。


    农忙后李牧没有马上回去,一个人留下住在农场,每天看白云和红枣。


    今年赵国在雁门关和匈奴交战,打了败仗,死了不少士兵,那些兵大多数是李牧带出来的,唐启阳知道他心情不好,和徐兰商量后碾出几十斤糯米做糯米酒。


    糯米酒能喝后唐启阳邀李牧来家里吃饭喝酒,李方和王羽韩非一起。


    李牧知道唐启阳的好意,连喝三杯酒后沉闷跟他道谢:“多谢!”


    唐启阳给他的酒杯倒满:“不客气,以后讨回来!”


    李牧拿起酒杯一口喝下:“好!”


    第37章 字画


    李牧在唐启阳的话里得到安慰,他有交情很好的朋友,但阳最懂自己,自己刚跟他和兰娘子认识不久就发现他们对自己很欣赏,自己跟阳很谈得来。


    交到志趣相投、心胸开阔的朋友是幸事,想跟他们多来往但又担心打扰他们,但来唐家几回跟他们农庄里的人接触后发现自己多想了。


    李牧继续住下。


    夜里,徐兰和唐启阳下地窖,唐启阳从架子上拿下一小沓纸,这沓纸都是他去年冬天以来有兴致时画的画。


    他从里面挑出最有张力的一张骏马图和徐兰说:“我送李牧这张奔马图。”


    徐兰看一眼图画说:“挺好,但最好裱后再送他。”字画裱起来后不会轻易被毁,也才能挂起来,还能卷成筒方便携带。


    唐启阳:“我也是这么觉得,我在上面写几个字,明天你裱起来。”


    徐兰:“行。”


    唐启阳在骏马图上右上角提一行字:飞奔来兮飒飒流星,后面是秋日赠李牧,最后印上红色的印章,印章是“六松”两个字,他给自己取名号叫六松。


    徐兰随便给自己取名号兰溪,农场便取名松溪庄,以后会用石头雕刻“松溪庄”牌匾挂在农场大门口。


    徐兰等唐启阳提完字后问他:“要不要也给信陵君和李先生各送一副画?”信陵君和李先生是他们来这里后交情最深的人。


    唐启阳同意:“行,信陵君喜欢梅花,李先生喜欢竹,你画两副画裱后送给他们。”


    徐兰应:“好。”她平时有空的时候写本草集,没有作画便没有现成的画,画两副没有意境的画容易,有意境的画需要灵感。


    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字画出现,他们的字画算是头一份。


    之后三天徐兰没有做什么活,专心画画和裱画,家里的午饭和晚饭也交给芹和陈韭帮忙做。


    这天早上早饭后,李方收到徐兰送的字画很惊喜,放在桌子上怎么看怎么喜欢,连连跟徐兰道谢:“谢谢兰娘子,谢谢,谢谢!”


    徐兰微笑说:“字画有些匠气,不够灵气,李先生不嫌弃就好。”


    李方是个内敛沉稳的人,难得爽朗笑说:“兰娘子过谦,如此好画,我很喜欢!”自己之前看了阳的骏马图,也试着画画但画不好。


    王羽和韩非看画后也喜欢,有些羡慕方师兄。


    唐启阳微笑和王羽韩非说:“你们要是有兴趣也可学画。”过阵子再给他们各送一副字画。


    王羽看骏马图后觉得好看没有别的感觉,现在看竹图后心里有动手画花草的欲望,说:“我试试看。”


    韩非虽然也喜欢画,但觉得学问最重要,没有学画画的心思。


    政儿五个也凑热闹围着桌子看画,政儿看红色印字开口:“兰溪,兰从母,这个名好听。”


    徐兰笑说:“政儿说好听就好听。”


    李方卷起画和两个师弟说:“快到上课时间,午时回来我们再欣赏。”


    王羽和韩非点头。


    唐启阳带另两副字画去农场,把骏马图送给李牧,李牧看后惊喜不已,忙跟唐启阳道谢:“谢谢,我非常喜欢!”


    唐启阳笑说:“喜欢就好,我有事进城,先走了。”


    李牧眼睛盯在画上:“好。”


    唐启阳骑一匹老马进城找信陵君,送他梅花图,信陵君看字画后很欢喜,随后两人闲聊,闲谈间唐启阳跟信陵君定购五百斤盐,并和他一起用午饭后才返回。


    李牧对唐启阳送的骏马图非常喜欢,挂在墙上在屋里就能看到。


    卫松他们知道后羡慕不已,也想要骏马图,但不好跟阳索要,只好有空的时候练习画骏马。


    农场里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活,今年唐启阳同样是花钱请两个人帮自己和丈人家服徭役。


    这天大家在挖紫薯蓣,百里香靠近徐兰问:“兰娘子,我能跟你学医吗?”她性格爽朗,来农场一阵子后和大家相处融洽。


    徐兰回答:“可以啊,学医要背草本集,现在草本集有三本,以后还有,你认字会写字,先跟徐芹借三本本草集抄下,然后背下,辨认常见的药材,我带他们去采药挖药的时候也带上你。”


    百里香听她说可以学,感激道谢:“谢谢。”


    徐兰:“不客气。”现在没有规范的医学,很多药材不被人知道和运用,小孩夭折率很高,有更多人学辨认药材和学医更好,像用花椒打虫和姜葱白煮水治风寒咳嗽等简单的方子传得越广越好。


    她自己不是专业医者,还在自学摸索中,没法规范地教授医者,只能教授身边愿意学习的人一些常识和基础医学。


    百里香眼里佩服:“兰娘子,你好厉害,什么都会!”


    徐兰笑说:“并没有什么都会,你学你也会,你会认字写字,这一点已经走在大多数人前面。”


    百里香:“是。”


    随后她们专心干活,不再说话。


    今年种二十亩紫薯蓣,收了两天,徐兰和唐启阳带人挑出种子放进农场的地窖,余下的做来吃,紫薯蓣是粗粮,吃起来没有碳水让人有满足感,一般是削皮后切成小块和大米一起蒸。


    徐兰会用来和糯米一起做成点心。


    收完紫薯蓣李牧道别离去,接着是收苎麻和处理苎麻。


    李牧离开两天后信陵君上门,直接到农场找唐启阳,唐启阳在会客间招待他。


    茶过一巡后信陵君直接和唐启阳说:“我这次来是求画,有个人看了你送给我的梅花图,想要一副青松图,开价两金。”


    唐启阳思索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说:“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好竹纸出售,聪明的人练习一段时间就能画出来。”


    信陵君笑说:“不一定,我觉得我不是笨人,去年你送我竹纸后我便开始学画,画不好,这要有天赋。”


    确实是,天赋差的人学国画要长年累月坚持练习才有所成就,上辈子他们便学了许久,唐启阳便和信陵君说:“我不会画花草树木,要问兰。”


    信陵君:“好。”


    随后唐启阳带信陵君回家跟徐兰说有人想用两金买一副青松图。


    徐兰听后爽快答应:“可以,提什么字?”


    信陵君说:“提字由你决定。”


    徐兰:“行,但要半个月时间。”其实一个晚上就能画出来。


    信陵君施礼道谢:“谢兰娘子。”


    徐兰回礼:“信陵君客气。”


    信陵君留下用午饭,饭后和韩非谈论约半个时辰后道别回城。


    当晚,徐兰便画松树图,不止画松树还有山的轮廓,凌晨画好收笔,上来打坐修练一个多小时便天亮。


    天气变凉的时候唐启阳便每天带人杀一只肥猪,徐兰带人处理猪肉,肉一半灌腊肠(用自己调配的五香粉做调料),一半腌成腊肉,猪血和下水杂碎之类的用来做菜。


    这批猪已经养一年出头,杀去两只还有七只,开春的时候母猪产十一只猪崽,阉后换给村里人四只,农场养七只,收稻的时候母猪又产下八只猪崽,全部自己养,农场现在养着不少猪。


    天气还不够冷,徐兰夫妻俩把香肠和腌好的腊肉挂在一间屋里,地上用柏叶熏,交由徐木和陈粟负责看火添柴。


    七天杀完七只猪。


    期间徐兰用不太齐的香料做了红烧肉,卤肉,卤猪头……,带阿母她们做白吉馍,吃肉夹馍,每天的美食不同,大家吃得美滋滋。


    后面徐兰带少女们用一半猪油加一些豆油做白芷香皂,做好后放在农场地窖里皂化。


    同时第一批腊肠熏了七天,徐兰拿一些给农场厨房蒸后切片,分给大家品尝,也拿十几条腊肠回家,傍晚蒸几条,她留下政儿用晚饭。


    腊肠没有糖提鲜也没有酒,徐兰和唐启阳尝后觉得味道算一般,但其他人觉得非常好吃。


    饭后王羽称赞:“腊肠很美味!兰娘子你真会想。”阳和兰真会琢磨吃的,国君未必有他们吃得好。


    政儿和李方韩非相继说:“是很美味。”


    徐兰微笑说:“我们喜欢琢磨吃,晚上我泡糯米,明早用腊肠和糯米一起蒸。”


    李方:“你和阳做的饭菜没有不好吃的。”


    徐兰:“也看各人喜欢,政儿明早过来吃糯米饭。”


    政儿不见外,应声:“好。”


    次日早上,徐兰还在糯米饭里放咸菜和蘑菇丁,味道很不错,大家都喜欢吃。


    荆轲再三犹豫后下定决心来跟唐启阳道别。


    唐启阳听后笑和他说:“想家了吧?”


    荆轲点头:“想大父大母,回去看看他们。”


    唐启阳:“行,明天你骑一匹老马回去,你家距离这里不算远,几天就到了。”


    荆轲不好意思说:“我回家后想去其他地方看看。”


    唐启阳爽快说:“没事,老马送你了,只是你要好好待它。”


    荆轲脸上挣扎一下,然后说:“我去其他地方看看再来。”在这里认识的人都很不错,挺舍不得。


    唐启阳微笑说:“好,随时欢迎你来。”他敢肯定,这家伙离开几天就想念农场的饭菜。


    徐兰收拾一些实用的东西给荆轲带回家。


    到了跟信陵君约定交青松图的当天上午,唐启阳带字画进城交给信陵君,信陵君看字画后称赞,当即付他两金。


    唐启阳手里拿着两金心想挣钱不难,但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唉,发展的路漫漫,真想摆烂!


    当晚唐启阳和媳妇说:“我们现在几乎天天忙忙碌碌,想到上辈子后面悠闲的日子,真想摆烂!”


    徐兰说:“我有时候也会这么想,要不然我们别那么急,现在离政儿亲政还要十多年,将来天下未必按我们预判的情势发展。”


    唐启阳同意:“好,姜弦带媳妇来,我问问他愿不愿意做松溪庄的总管,帮我担一半事。”徐石和陈粟这些少年起点低,见识不够,能担起事还要历练多年。


    姜弦虽然没有管理经验但性格合适,并且能干,带一带就能用。


    徐兰:“行,明天你就问他。”


    ……


    隔天早上,姜弦听唐启阳说让自己做农庄总管吃惊,惊讶说:“怎么会?”怎么会想要自己做农庄的总管?


    唐启阳和他说:“你比较善于和人沟通,性格合适,我不会把所有事都交给你,你担起一半事,平时你们也干农活,其实差不多,不耽误你研究技术,将来要是不想干就不干,做总管后工钱提高五成。”


    姜弦尊敬唐启阳,想他平时确实很忙便答应:“好。”


    唐启阳当天便带姜弦做事,告知农场的人姜弦以后是总管,帮自己担一些事。


    卫松张竹他们这些人不在意,陈粟刘青少年少女更尊敬唐启阳,心里更没有什么想法。


    几天后唐启阳便把农场的大半事情交给姜弦安排,自己轻松了很多。


    徐兰抽空给政儿织出黑色羊毛衣,这天上午叫他来后面堂屋试穿,他穿上后毛衣长一些。


    徐兰和政儿说:“你现在长得快,我把毛衣织长一点,开春时刚好。”他比一般小孩长快一些。


    政儿点头:“嗯。”他犹豫一下说:“兰从母,我想学画画。”


    徐兰给他脱下羊毛衣边问他:“你想学画花草树木还是动物?还是两样都喜欢?”


    政儿:“两样都喜欢。”


    徐兰:“你现在学的已经不少,学两样很费时间和精力,要不你挑一样?”


    政儿想想后说:“那就学画花草树木。”


    政儿的回答令徐兰有些意外,他和石几个喜欢马,平时几个孩子有空就涂鸦,还以为他更喜欢学画骏马。


    徐兰放下羊毛衣帮着他穿上外衣边说:“好,以后每隔两天,下午你们下课后我教你画花草入门。”


    政儿感激道谢:“谢谢兰从母。”


    徐兰笑笑给他拉正衣服:“你现在正长身体,饿得很快,备的点心吃完了要跟老媪或者和我说。”明年开春羊下崽后挤羊奶给他喝,咱们的始皇帝以后身高快两米,要多喝些奶,多吃肉蛋,骨头才能长结实。


    政儿:“好。”


    徐兰想着教政儿一个人画画和教几个没什么差别,下午小私塾下课后便问徐石三妹和陈菽要不要学画。


    徐山马上说:“姑,我不学。”他不想继续读书了但不敢和姑(姑丈)说。


    徐石跟着说:“姑,我也不学。”自己已经十三岁,下课后要去干些活。


    徐芹也说:“姑,我也不学。”每天读书抄书,背本草集,有时跟着姑姑学做事,已经够忙。


    陈菽犹豫一下说:“我想学画花草树木。”


    徐兰:“行,你和政儿以后每隔两天跟我学画画半个时辰。”


    陈菽高兴道谢:“谢谢兰从母。”


    第38章 辞别


    夜里,徐兰绘两份梅兰竹菊的简单画法,装订成两本薄薄的画本,第一次教政儿和陈菽学画的时候各给他们一本,教他们怎么运笔,让他们最先模仿画竹叶,竹纸太难做,先用麻纸练画画。


    李方和王羽看徐兰绘的画本后茅塞顿开,跟政儿和陈菽借用画本学习和模仿,他们是大人,很快入门。


    有人给王羽和韩非送来御寒衣物,徐兰不用操心。


    天气越来越冷,徐兰每年深秋都要烧炭和烧松烟,尽管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买到牛皮胶和鹿角,她烧炭后依然烧松烟,顺便采挖一些当季的药材。


    徐兰进山的忙活时候唐启阳便负责做饭。


    这天早上唐启阳在农场带少年们杀十五只肥鸭腌制,农场厨房旁边砌了一个大烤鸭炉。


    下午约三点,唐启阳指挥少年们挂上十二只鸭子,升火开始烤鸭子,嘱咐他们怎么烤后提着三只腌制的鸭子回家,挂在烤鸭炉里烤上,今年还没有吃过烤鸭呢!


    天气冷,书院的学生们没有保暖衣物已经停课,很多小孩子不出门,烤肉的香气散发出来没有小孩在大门口张望。


    徐石五个孩子下课后原本要抄书和练习画画,闻到香味顶不住,去烤炉前看烤鸭,李方看一眼回房画画。


    政儿和陈菽随后也进堂屋练习画竹叶。


    唐启阳让徐芹和徐山看火,他和徐石到厨房准备其他菜。


    李牧和随从李勇赶一辆没有蓬的马车进入北玖里一会便闻到霸道的烤肉香,抽一抽鼻子说:“忒香,真会吃!”


    马车在门口停下,唐启阳听到动静出来看见是李牧笑说:“来得正好,今天有好吃的。”


    李牧跳下马车说:“你家的饭菜没有一顿不好吃,我给你送来牛皮胶和山羊毛。”


    唐启阳高兴:“那就太好了!”现在不能随意杀牛,牛皮本来就非常少,自己把制墨的方法给信陵君,相当是给他姐夫平原君赵胜,更没有机会买到牛皮。


    李牧老家在柏仁(邢台),他应该是让老家的人熬牛皮胶。


    之前媳妇做的羊毫笔送不少人,没剩多少了,他送来山羊毛刚好。


    李牧转身从马车里提一个袋子下来说:“你看牛皮胶行不行。”


    “好。”


    唐启阳查看牛皮胶后说:“可以”,随后和李牧还有李勇卸下几袋山羊毛,搬进屋里,李勇赶马车去农场,在那里吃饭。


    唐启阳给李牧倒茶后说:“你自己坐着,我去做饭。”


    李牧随口问:“兰娘子不在?”


    唐启阳说:“她进山采药。”


    李牧:“哦。”


    李牧坐一会,出去转的王羽和韩非回来,三人谈话。


    晚一些,徐兰回来,洗手后进厨房一起忙活,没多久便能开饭,烤鸭很受欢迎,李牧和李勇留宿一晚,次日早便道别离开。


    徐兰继续上山烧松烟,收集松烟回来处理后才不上山,休息一天后制墨,王羽和韩非见她制墨好奇围观。


    徐兰见他们好奇又不好意思问,主动告诉他们制墨的几个步骤。


    王羽和韩非听后佩服,制墨繁琐,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的,他们感觉阳和兰身上有不少迷团,外面传他们的老师是世外高人,他们问过方师兄他们的老师是什么高人,方师兄说他也不知道,便没有探究。


    徐兰用两天时间制好墨,放着阴干,费劲把乌黑的手洗干净。


    农场的活按着唐启阳的规划进行,这天,跨小溪的石拱桥动工,之前过小溪的桥是用竹子搭建,现在已经变松。


    石拱桥的设计图是唐启阳画出来给卫松他们看,卫松他们没有建过这样的石桥,看设计图后很感兴趣,问唐启阳一些问题,之后计算并准备各种建桥材料。


    两边桥墩同时开建,卫松和石雷各指挥一边,桥的设计图已经清晰印在他们脑子里,不用随时看图,砌石头的三合土是用稠糯米汤调和。


    桥墩打好了地基,用约五米长的两层竹排横跨在小溪上面,然后在竹排上堆着稻草捆,堆成弧形,然后用竹篾铺在稻草上固定,继续砌桥墩和桥身,面向水的方向靠着竹篾砌石头。


    石拱桥长五米多,桥面宽两米六,卫松他们干活一点不含糊,十天后两方在稻草堆的顶上合拢,然后在桥两边砌起两尺高的围栏,石拱桥建好。


    石拱桥晾五天后抽出下面的稻草,开始不好抽,用力抽出两三捆后就容易了,抽出的稻草拉回仓库置放,竹排拉到一边后也抬走。


    很多人看石桥中间很薄心里疑惑也担忧:这桥真能过马车,不会塌吗?


    墨家一群人远看和近看石拱桥后很满意,他们当中有的人曾参加建过石桥,有些人没有,这样拱形的石桥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参与建设。


    陈粟问姜弦:“姜总管,石桥中间那么薄,真能过马车吗?不会塌吗?”


    其他少年看向姜弦。


    姜弦自信说:“不会,两边支撑着,有力的作用。”


    少年们脸上迷茫。


    姜弦又说:“水推动水轮磨面也是力的一种,属于水力。”


    少年们还是不懂,眼里敬佩。


    午后,政儿五个结伴去看石拱桥,政儿看回来后和徐兰说:“兰从母,石拱桥挺神奇,中间那么薄,赶马车拉重东西从桥上过的时候真不会塌吗?”


    徐兰说:“这不算神奇啊,水还能磨面,这是人类的智慧,人类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


    该怎么让他知道科技是生产力?


    政儿不太理解后面的话,“哦”一声。


    徐兰看他稚嫩的脸打住心里的想法,转问他:“学画画觉得难吗?”


    政儿回答:“会运笔后感觉不难。”


    徐兰表扬他:“政儿聪明。”


    政儿被夸脸上略不好意思:“李先生和王先生画得更好。”


    徐兰:“他们是大人,思想成熟并有些天赋,领悟后变容易,你干嘛要和他们比?有时候做人不要太好强,要懂得适当示弱。”


    政儿“嘿嘿”笑:“唐阿叔教过我,我去练字了。”


    徐兰笑:“好。”


    时间转过,天气更冷,徐兰写出麦子和稻谷种植方法,仔细检查没有问题后装订成一本书,又抄出一本。


    唐启阳拿一本去找张竹。


    张竹已经雕刻出整版养殖书,正在带着石雷和马冬印书。


    唐启阳进屋里和他们三个打招呼,然后问张竹:“竹兄,我还有书要你帮忙雕刻,可以吗?”他们之间没有签用工合同,相处没有和卫松一样投契,关系薄弱,所以要问他的意见。


    张竹嘴角露出微笑:“自然可以。”


    唐启阳把书递给他,张竹接过书看书名:麦和稻的种植方法,脸色微变,翻开书看目录翻到后面看稻的种植方法。


    张竹在楚国出生和长大,楚国虽然种稻比较多但收成少,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吃大米饭,来唐家后反而轻松吃到大米饭。


    他看一会书后脸上微激动,抬头看唐启阳问:“这本书真要雕刻印刷向外卖?”


    唐启阳脸上平常:“嗯。”


    张竹说:“这本书可能卖到其他六国。”令其他国粮食大幅增产。


    唐启阳说:“知道啊,虽然周天子已经不在,但我觉着不管哪一国人都是炎黄的后代,同一个种族,我和兰的愿望是愿天下无饥寒!”


    将来有蝗灾和旱灾,希望介时能少死一些人,将来政儿统一天下的时候要是有变数,他们暗中出手帮忙便是。


    张竹怔怔看唐启阳的脸想到教室前面白墙上的四句,再想到他和兰娘子所做所为,心里真正佩服,定定神说:“好!”


    唐启阳笑说:“麻烦你了,有什么需要和我们说。”


    张竹点头:“好。”


    石雷等唐启阳走后说:“阳和兰娘子简直是圣人。”他们在这里吃的饭食比楚国贵族吃的还要好。


    马冬咂巴嘴说:“就是。”


    张竹拿着书心里想的是“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他们来邯郸的路上听到这句话只觉得说这话的人真是狂大,见到唐启阳后感觉他不像是能说这句话的人。


    他拿书的手变紧,唐启阳要怎么开太平?


    转眼又是一年春,政儿已过七岁。


    徐兰和唐启阳感觉他一过七岁,距离回秦国非常近了,有了紧迫感,于是他们跟李先生商量后调整上课时间。


    李先生不再去书院教书,专教政儿和徐石三只妹陈菽五个,早上练武不变,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学画画的人练习画画,不学的人抄书,申时去练骑马。


    下午的课程随时改,休息和之前一样,十天休两天。


    春耕期间,唐启阳收到李牧来信,信里说他已官复原职,唐启阳替他高兴。


    忙碌的春耕过后,韩非跟唐启阳和徐兰辞别:“阳,兰娘子,感谢一年以来的照顾,我在这里很舒心……只是我很多事想不明白,想周游各国看看。”


    唐启阳理解并尊重,微笑说:“好,将来有机会我们也去各国看看。”


    徐兰问他:“韩先生,你要怎么去?”


    韩非说:“我的随从已经从韩国出发,不久便会到。”


    唐启阳:“行,我们做些糯米酒,到时做一桌好饭菜给先生送行。”


    韩非施礼道谢:“多谢!”


    唐启阳回礼:“先生客气了,感谢先生这一年尽心教导学生。”


    第39章 卖书


    韩非真诚说:“我在这里也有收获,感谢你们的照顾。”


    唐启阳笑说:“我们相聚是缘,韩先生不必再客气,韩先生,我们对其他六国的风景和普通黔首生活有些好奇,韩先生在其他国游历的时候能否稍留意?方便的时候写信托商队给我们送来?”希望他看到战争带来的苦难,产生出统一的想法。


    韩非听唐启阳的话不意外,微笑应:“好。”


    夜里,徐兰和唐启阳从他们在冬天里画的字画里挑出两副花鸟图,花鸟图有一点点色彩,矿石颜料是徐兰在山里采药时碰到顺便捡回来,做成颜料,只可惜只有青色和褐色。


    徐兰把两副花鸟字画裱好,这天早上拿出来送给韩非和王羽。


    韩非和王羽拿着好看的花鸟字画惊喜不已。


    韩非激动看着唐启阳夫妻说:“这…这…太贵重了!”这副画值好几金。


    李方和王羽点头,他们能看出花鸟图比竹子图更上一层。


    唐启阳笑说:“我们之间的情谊不可用金钱来衡量,况且是我们自己画的。”


    韩非放下画施礼感谢:“阳和兰娘子待我们至诚,非铭记于心!”


    王羽也放下画施礼道谢:“羽亦铭记于心。”


    徐兰和唐启阳回礼,唐启阳微笑说:“我们和先生们相处极好,不必如此郑重。”


    徐兰递一个细长有盖的竹筒给韩非说:“字画卷起来放里面可防雨淋。”


    “多谢兰娘子。”韩非道谢接过竹筒。


    徐兰:“无须客气。”


    政儿五个瞪大眼睛看桌子上的花鸟图,只觉得分外好看,上面有两个红色印章,这是姑姑姑丈(唐阿叔兰从母)合画的!


    五人看向姑姑姑丈(唐阿叔兰从母)充满敬佩。


    韩非和王羽李方想欣赏字画,只是快到时间上课了,他们把字画收进屋里,午时回来好好欣赏字画一番,傍晚吃饭前继续看。


    唐启阳能理解他们,古代文人没有几个不爱好书法和字画,如果现在有草书和行书等字体,他们估计会更狂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徐兰和唐启阳一群人在大路上依依送走韩非,书院有二十几个学生来给老师送行,咏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目送老师远去,看不见马车一会后才回去。


    次日早上,唐启阳提一个布袋子去找信陵君,两人见礼后唐启阳从布袋里拿出几卷字画说:“我和兰在冬日轻闲的时候画出一些字画,想卖出去,信陵君不知道有没有兴趣?”


    信陵君脸上惊喜,他有梅花图后还想买几副字画,只是清楚他们很忙,不好意思跟他们提,现在听唐启阳说卖字画,高兴的情绪表露于脸,笑说:“我想跟你们买几副画,只是你们很忙,不好意思开口。”现在邯郸有字画卖但不好看。


    两人相处随意,唐启阳大气说:“我带来梅兰竹菊各种花草图,花鸟动物图,骏马图,整整十八副,随你选!你选剩下的帮我卖了,如何?”


    信陵君闻言高兴不已,和唐启阳相继看每一副字画,兰草图很飘逸很好看,喜欢,那副花鸟图好看,喜欢,这副大鹅张翅追稚童图,稚童脸上惊恐的表情很逼真,哈哈,有趣!骏马图马很有力量,他看完十八副图后每一副都喜欢。


    信陵君磨磨蹭蹭挑出最喜欢的六副字画说:“这六副我自己要了,其他的放心,我给你卖出去。”


    唐启阳跟他道谢:“谢了。”


    信陵君真情流露:“我才要谢谢你将画给我转卖,你和兰娘子的字画是顶尖,别人要买要来求我哈。”住在邯郸虽然不会有人为难自己,只是大家表面客客气,真心来往的没有几个。


    唐启阳客气说:“我和兰能画得好是占了竹纸的先机,将来会有出色的人超过我们。”


    信陵君叹:“你们真是谦虚。”


    唐启阳称赞对方:“信陵君位高尚谦逊,礼贤下士,阳不及也。”心里想的是信陵君是这个时代典型的贵族公子,有才的人才能入他的眼,他的眼里看不到普通人,和韩非有些不同,要转变他的思维几乎不可能。


    信陵君笑:“我们就不相互恭维了,你什么时候有空?我去你的农庄踏青。”


    唐启阳:“这几天都有,是想吃我家的美食了吧?”


    信陵君笑:“是,欢不欢迎吧?”


    唐启阳笑说:“当然欢迎。”


    ……


    差不多同时间,徐兰走在两垄地中间查看地里刚出土的花椒小苗,出苗整齐,今年育了十亩花椒苗,明年开春向外售卖一半。


    除了花椒苗,还育有五亩山茶树苗,一亩皂角苗,一亩梨树苗,一分桃树苗。


    今年秋天唐启阳会在附近买荒地烧荒,明年开春移栽各种树苗,在树之间稀疏种下紫薯蓣。


    皂角苗送给乡里,每个里种两三棵差不多够用。


    其实徐兰和唐启阳更想多种庄稼储存大量粮食,只是实在没有人手,民生凋敝不是字面的四个字,四年来北玖里二十五户人家只有六个新生儿。


    其中一个孩子是刘青和他媳妇生的,他去年才十七岁就当了父亲,十六岁的陈粟现在和北柒里一个同龄姑娘谈对象,有成亲的打算,唉……


    徐兰查看各种小苗后走到地头,提起装薤菜和荠菜的篮子回家。


    小私塾第二节课下课,政儿和徐山靠近说话闻到难闻的羊奶味,用手捂嘴哈出一口气,自己嘴里也是一股奶味,好难闻,他皱着脸。


    最后一节课下课,政儿和李先生行礼后到厨房外前喊:“兰从母。”


    徐兰在切着腊肉,回应:“下课了,中午留下吃饭吗?”


    政儿说:“不了,老媪做了饭菜.”他迟疑一下说:“兰从母,我不想喝羊奶。”


    徐兰问他:“为何?”自己煮的羊奶没什么膻味啊,他们已经喝几天,也没有过敏不舒服啥的。


    政儿吱唔说:“说话的时候有一股…奶味,很不好闻。”


    徐兰说:“不是什么问题,喝羊奶对身体很好。”她顿一下难过说:“你要是真不喜欢那就算了吧。”


    政儿见兰从母难过心里愧疚,兰从母费心思给自己做吃的,自己不该嫌弃,说:“那我还喝。”


    徐兰微笑说:“以后我早上煮菊花茶,你们下课后喝,嘴里有菊花香就没有奶味了。”


    政儿不好意思喊:“兰从母。”


    徐兰笑说:“小事,去吧。”


    “嗯。”政儿回应语气不带纠结。


    徐兰看政儿的背影感叹时间过得快,自己和唐启阳想教他太多东西,但又不舍让他一整天学习。


    三天后信陵君给唐启阳送来卖字画的钱,花草图一副两金,骏马和花鸟图一副三金,字画卖得很快。


    信陵君给唐启阳钱后和他说:“你和兰娘子只画画就能发大财,不用那么辛苦。”


    唐启阳说:“没有那么容易,画顺的时候才能画出来,画不顺的时候毁很多纸张也画不出来。”


    信陵君没有怀疑,他感觉画画很难,两人谈一会去农场转悠踏青,快中午在溪边烤肉喝酒,聊天,悠闲过大半日。


    第二天,壮实的陈粟赶马车进城,唐启阳和徐石坐在后面,他们旁边有两个麻袋,麻袋里装的是书。


    马车到集市停下,唐启阳和徐石各提一个麻袋下马车,陈粟赶马车到专门停马车的地方停下。


    不少人认识唐启阳,纷纷和他打招呼,唐启阳微笑回应,和徐石提着麻袋在一个空位放下,不少人围上来问询:“唐君,你卖什么?”


    唐启阳打开麻袋口说:“卖书,我前面这袋里面是麦和稻的种植方法,那一袋是养豕养鸡方法,每本二百刀币,养豕养鸡的书降价了。”


    大家听了沸腾,买过养豕养鸡书和本草集的人知道唐启阳卖的书有多好,有多实用,没有买到的人也听说过。


    马上有人喊:“唐君,我各要一本!”


    有商人喊:“唐君,我各要十本!”


    “唐君,我各要一本。”


    ……


    唐启阳高声说:“不用急,一个一个来。”


    徐石跟姑丈来卖书几回,来几次后发现原来世上有钱人很多,才知道每年各国有不少商队来邯郸或经过邯郸。


    只半个来小时,唐启阳和徐石带来的书全卖光。


    唐启阳带徐石逛街,碰到认识的商队便问:“兄弟有没有新奇种子?”


    对方回答:“没有。”


    唐启阳会说:“你们走南闯北,有新奇的种子给我带来啊。”


    “没问题。”


    ……


    唐启阳和徐石走出集市后徐石不解问:“姑丈,你为何总是找新奇的种子?”


    唐启阳和他说:“物以稀为贵,这两年辣椒少卖得上价,以后有人种多就便宜,要是有稀奇的种子,先别人一步种出来就能挣到钱。”


    徐石受教。


    晚一些,陈粟赶着马车出城,出城不久后看前面一个熟悉的人说:“荆轲。”


    唐启阳和徐石向前看,还真是荆轲,他牵着马在路边吃草。


    荆轲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见是唐启阳他们露出笑。


    马车靠近荆轲,陈粟惊讶:“荆轲,你怎么这么瘦?”整整瘦了一圈。


    “赶路。”荆轲回答后给唐启阳施礼:“唐兄。”


    唐启阳向他点头:“来了。”


    徐石和荆轲相互招呼。


    老马嗒嗒走到马车旁边,用头蹭唐启阳身上讨豆子吃,唐启阳摸摸老马的头和气说:“身上没有豆子,回家再给你吃。”


    老马发出“咴咴”两声。


    荆轲见老马跟唐启告状不好意思说:“我有喂它豆子,只是这两天用完了。”


    唐启阳笑说:“你瘦了马没瘦,走吧。”


    荆轲颇无语,真是人不如马,他回到农场受到大家欢迎。


    唐启阳卖出“麦和稻的种植方法”一书在邯郸城里引起振动,常留意唐家的人都知道他家种的麦和稻产量几乎增倍。


    哪家大户没有良田千顷?


    以前觉得粪肥恶心的人在翻倍的产量面前也不觉得恶心了。


    再说阉后养的豕肉真的很香,红烧肉好吃,小炒肉好吃,红烧排骨好吃,炸肉丸好吃,烤五花肉好吃……,豕肉原来能做这么好吃。


    唐启阳和兰娘子既能画出高雅的字画,又钻在俗物中,他们究竟是哪个隐世高人的弟子?


    生活继续,唐启阳继续招短工干活,建书院和农庄,带石雷几个在留出不种庄稼的地方建几个大棚子,在一个棚子下挖出一个大窖,用石头砌起,建成砖窑,准备烧黑瓦。


    用竹子做的房顶用不了几年,要全部换成黑瓦。


    员工房子建了一些,书院和生活区要建起围墙,这是大工程。


    徐兰夫妻俩计划在农庄里建一座青砖瓦房四合院,搬去农庄住,他们怀疑按现在建设的速度,五年后不一定能搬成。


    另一边,徐兰带一些人采挖当季的药材炮制,百里香已怀孕四个月,同样跟着干,她已经把徐兰写的本草集背下,医学常识记清楚,有学医的天赋。


    徐兰知道百里香怀孕后便简单写怀孕后要注意的地方,还有简单的育儿常识给她。


    百里香看又琢磨后觉得很道理,心里为徐兰夫妻惋惜,惋惜他们的孩子夭折,现在也没有孩子。


    偶尔有病人病得难受,忍不住来找徐兰看病,她给人看诊开方抓药,大多数人用药后有明显好转,她给人治病的口碑慢慢传出。


    李方和王羽的工作轻松,因为用花椒驱虫的效果好,他们对草药也有兴趣,有时也会跟着徐兰辨认常用的药材,记下简单的方子,说不定哪天能救命。


    徐兰对想辨认药草想学医的人从来欢迎。


    在春天的尾巴,邯郸城里传来平原君赵胜病逝的消息,普通人没什么感觉。


    徐兰和唐启阳只听其人不曾见过面,听到消息的第一个想法是以后信陵君在邯郸可能没那么舒服了。


    政儿每年冬日在外母家时常常听人谈起平原君,他悄悄问唐启阳:“唐阿叔,平原君是什么样的人?”


    唐启阳说:“大局观不够。”自己对平原君的具体能力不清楚,但有一点知道:平原君要和赵王赵括一起负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


    第40章 我们不会是敌人


    唐启阳只是表述观点,并没有批判平原君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自身局限性,身在局中的人看不清对手正常。


    政儿平时听李韩王三个先生和唐阿叔讨论各个诸侯国和大事件,历史人物,听唐阿叔的说法,心想平原君不像别人说的厉害。


    他现在知道看人和看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此时正是午后,唐启阳摸摸政儿的头说:“去练字画画吧。”自己和媳妇之前还担心他沉迷于画画,但小孩意外的理智,喜欢是喜欢,但不耽误学其他课程。


    现在李先生和王先生沉迷画画中,要是荀子知道两个弟子变成这样,不知道会不会骂自己和媳妇?


    政儿应:“好。”随后转身去前院。


    徐兰在屋里写医书,唐启阳进来和她说:“我刚才有点想随政儿去秦国。”


    他们曾考虑过政儿回秦国的时候要不要一起去,再三考虑后决定不去,因为秦法严苛,社会不流通,他们去秦国后能做的事少,要想提高影响力很难。


    况且他们到秦国能见政儿的机会只怕不多,明面上能帮他不多。


    徐兰知道他只是说说而已不是真的想去,说:“确实舍不得,他也需要成长。”


    唐启阳自然知道,微叹气在椅子上坐下说:“腌的酸笋应该能吃了,我做点鱼饵去河边钓鱼,晚上做酸菜鱼。”


    徐兰知道他是想起钓鱼了,从空间里拿出一个鱼钩给他说:“行,等会我带政儿他们去练骑马。”


    唐启阳接过鱼钩说:“我们想把心态转变年轻不容易,你说修仙的人活几千年是什么心态?”


    徐兰看他说:“那是小说。”


    唐启阳:“我们的经历挺神奇,三千世界也许真有修仙界。”


    徐兰稍思索后说:“也许是有,活几千年的人心态……不能想像。”


    唐启阳笑:“是不能想像。”他们加起来活了一百多年,现在心态很平和,就算身手很厉害,知识丰富,完全没有举旗图谋霸业的心思,光想就觉得很累。


    一个多小时后,徐兰和照顾政儿的老媪说晚上政儿在自家吃饭,然后带政儿五个到农场草场,现在农场有五匹老马和红枣白云,红枣和白云关系缓和,但白云还没有怀上崽子。


    政儿五个每人骑一匹老马沿着草场跑圈,徐兰骑着红枣跟在他们后面,骑得最好的是徐山,冲在最前面,跟着是政儿,陈菽在最后。


    六匹马沿着草场跑了五圈停下下马,五个孩子脸不红气不喘,下马后在路边小篓里抓一把炒豆子喂马,然后动手解马鞍,把马鞍放进不远的房子里。


    男孩们到厨房喝水后去小坝快活跳水游水,顺便洗澡,回家再换衣服。


    女性们在徐兰影响下,多数时候烧热水洗澡,夏天最热的时候才在溪里洗澡。


    夕阳西下,徐兰和政儿边走路边说话回家,回到家洗手便能吃饭,唐启阳没有钓到大鱼做酸菜鱼,钓到半大的鱼煎后用酸笋焖,也很好吃。


    邯郸城里办平原君的丧事,暗潮汹涌,


    乡下平静,有姜弦做农场总管,徐兰和唐启阳轻松许多,有更多时间关注五个孩子和书院的学生。


    时间转过,冬小麦成熟,今年唐家的冬小麦比去年增产不明显,种了冬小麦又放发酵肥的人家也丰收,脸上笑容灿烂,干劲十足。


    收了冬小麦进入三伏天,三伏天里,石雷在唐启阳指点下改进瓦片的做法,烧出了黑瓦,从窑里搬出来计算发现损坏的瓦片很少,高兴不已。


    唐启阳和石雷姜弦商量把教室的房顶挨个换成黑瓦的事,安排好后便放手给他们做。


    小私塾休息日,徐兰和唐启阳会带政儿五个孩子和陈粟刘青那批少年少女,还有荆轲背水背食物背锅进山,教他们打猎,下套,做陷阱,辨认草药并采挖当季药材。


    山里树林茂密并不热,碰到蛇没有人害怕,有时在山里过夜第二天才回,有时陆径和石雷马冬会加入,跟他们进山打猎。


    平原君的后事办完后唐启阳去看过信陵君,信陵君看着还好,只是笑容带一点苦涩,唐启阳帮不上忙,只和他谈不相干的事。


    唐启阳没有再进城卖书,找相关人员在农场不远处买下一片起伏不平的五百多亩的荒地,招短工割隔离火墙。


    期间他收到韩非从齐国寄来的信,信里韩非描述齐国的风景,大海的辽阔,在写齐国的儒家时字行间带着失望。


    有几个商人找到家里要买书,徐兰招待他们后带他们去农场找姜弦交易。


    闷热的上午,秦国咸阳宫,秦王嬴稷拿着一本书略翻几页后听少府讲:“此书写麦和稻的种植方法不仅很详细,还写出各种病症和各种虫害,还有几个解决方法,只是杀几种虫害要用到茶枯,茶枯是山茶果榨油后的渣,用适量能杀虫对庄稼没有影响,发酵粪肥的时候放茶枯同时发酵,亦能杀虫卵,山茶果榨的油能食用,茶枯能杀虫,是好东西,我大秦只汉中郡和巴蜀有少量山茶树……”


    嬴稷精力不济,强撑着听完后下令:“想办法种山茶树!”


    “唯。”


    不经意间稻谷变金黄,今年稻谷没有虫害,稻穗更饱满,稻谷收完,谷子晒干入库后唐启阳保守计算,梗米按当下的亩面积算是亩产1.25石/也就是150斤,按667平方/亩面积算是亩产四百六十斤,这个产量在没有化肥的时候很可以了。


    种的二十亩糯米没有增产。


    唐启阳没有捂着消息,消息一传出,麦和稻的种植书更受欢迎,炙手可热,不少落魄的士族靠抄书挣钱。


    来农场买和换稻种的人络绎不绝,谁来唐启阳都给换,但每个人不超过五十斤,其中是不是一家人或雇人来买他不管。


    糯米只卖和换出一千斤,梗米卖和换出一万斤后便停止。


    收稻谷后又是做竹纸的繁忙时间,姜弦忙着做竹纸,唐启阳又忙起来。


    这时一个楚国人来农场找唐启阳,自称叫邓文,说是春申君派来,唐启阳客气招待对方。


    邓文喝薄荷茶后和唐启阳说:“唐君,春申君在楚国得知唐君的事迹,仰慕唐君才华,敬佩唐君的大义,想请唐君去楚国为官。”


    唐启阳婉拒:“阳久仰春申君大名,多谢春申君欣赏,只是阳现在不想携妻离家。”


    邓文游说:“唐君到楚国便可高官厚禄,美人无数!”


    唐启阳说:“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现在衣食无忧,出入有马车,至于美人,除了我妻子对其他美人没有兴趣。”


    邓文继续游说:“哎,那是唐君还没见过不一样的美人……”


    唐启阳任由对方叭叭劝说不动如山,邓文失望回返邯郸住宿,第二天带礼去找唐启阳游说。


    唐启阳继续拒绝,没有收下礼。


    邓文失望离去不再来。


    巧的是几天后有魏国人来找唐启阳游说去魏国做官,唐启阳同样拒绝。


    之后不久又是秋收,收春麦黄豆粟米之类的,粟米(小米)能保存九年,保存的时间比麦和稻保存时间长一倍,每年都要种,尽量存粮。


    农忙后陈粟去服徭役,他已经成丁需要服徭役了。


    唐启阳还是花钱雇两个人顶唐家和徐家服徭役,招短工继续割荒的隔离火墙,隔离出来好后一把火烧了,继续请短工修出路,平整一些地方,让刘青和陈菽他们监管。


    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李先生道别回老家,他离开后由唐启阳给政儿几个上课,给他们讲兵书。


    同时唐启阳大清早带人杀猪,徐兰带人做腊肠腊肉,她抽时间给政儿新织毛衣,他去年的毛衣已经不能穿。


    徐兰夫妻俩隔五六天带政儿五个和少年少女们进山打猎,早上去傍晚回。


    一天,李牧派人给他们送来牛皮胶和十几个鹿角,还有纺好的几袋羊毛线,徐兰和唐启阳回礼有纸笔墨和几本书,还有腊肉咸鱼。


    天气更冷,一天上午,百里香平安生下一个小姑娘,徐兰安排一个大姐照顾她坐月子,两三天去看她母女。


    陈粟服徭役回来和谈的对象刘苹成亲,徐兰和唐启阳送他们一些实用的东西。


    冬天去春来,又是一年伊始,李先生从老家回来。


    一开春唐启阳便向外放出卖花椒苗的消息,不少人来问得知确有其事后提前定要,没多久五亩花椒便全部被定走。


    天暖后农忙春耕,春耕期间唐启阳相继接待齐国和韩国来的说客,游说他去齐国和韩国做官,唐启阳自然拒绝,来的说客不轻易放弃,来几次被拒绝几次后方不再来。


    徐兰和他说:“我们的名声传遍天下了。”


    唐启阳说:“是啊,他们请我也就是请你,燕国没有人来。”


    燕国没有人来游说唐启阳去燕国当官,但传来一个大消息:


    燕攻赵!


    唐启阳和徐兰得知消息后惊讶,他们传出的暖炕令很多人在冬天活下来,传出的脚踏碓和水力石磨省了很多人力。


    这两年邯郸周围粮食增产,邯郸城里很多人因为他们传出的各种方子挣到钱,国力恢复一些,他们以为历史上燕攻赵的事不会再发生。


    还是发生了,燕王的脑子简直是有炕,平原君死了又不是赵王室和卿大夫们也死了,他怎么想不到赵国被灭,燕国会直接对上秦国的军队?


    随之是征兵的消息,快速征走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唐启阳培养的八个少年全被征走,北玖里共被征走十二个人。


    家属们目送他们离开悲痛不已,做父母长辈的心里抽痛,上一个儿子尸骨未寒,好不容易才过好一点,知道米饭的味道,又送一个儿子(孙子)去战场,这一去很可能又是天人永隔。


    这一刻很多人心里生恨,好恨!好恨!好恨!好恨啊!


    年轻女人们紧抱着幼儿,挺着肚子,悲伤看着男人离开。


    有人匍匐在地上痛哭。


    刘方驼着背怔怔看着小儿子离开,心里的侥幸破灭,闭上眼,眼泪从眼角流出,真恨啊!


    唐启阳和徐兰也送他们离开,心里很不好受,这次在历史上是打了胜仗,只是打胜仗的一方也有伤亡的。


    徐兰安慰泪眼朦胧的陈韭陈菽:“我听说陈粟他们平时练剑和射箭很认真。”


    陈韭陈菽含泪点头,刘苹和旁边的人听徐兰的话后心里升起希望。


    心里再悲痛和恨也要春耕和挣钱挣粮食,大多数人种了冬小麦,给麦子施肥和除草后到唐启阳家的农庄做短工。


    松溪农庄和去年一样种地,种完地后移栽花椒苗,山茶树苗,各种果树苗。


    柏溪亭十个里的里长得在书院上学的孩子转告,派人去农场要走三棵皂角回村口栽下。


    农庄春耕完成后唐启阳在北捌里到北拾里招一批十三岁以上的少年少女在农庄干活,和陈粟他们开始时待遇一样,共招了二十八人。


    陈粟那一批人的待遇有多好整个柏溪亭都知道,被选上的少年少女们高兴不已,不满十三岁的人失望,期盼农庄明年继续招人。


    新招的人唐启阳亲自带一段时间,之后交给徐石和徐芹管理。


    抗燕战争胜利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家属们盼着亲人回来,从夏天盼到秋天还没回来,家属们心急如焚。


    深秋,北玖里被征走的十二人居然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受伤的已经好了,家属们高兴得大哭,沉浸在喜悦里。


    陈粟他们回来和家人团聚后来跟唐启阳和徐兰道谢,因为他们跟着唐启阳练武,还有进山打猎的经验才能平安归来。


    唐启阳祝贺他们归来并表示:“你们休息五天后继续去农庄上工,我们合约还没到期。”


    青少年们含泪应声:“是。”他们休息五天后去松溪农庄上工。


    这时从秦国传来一条消息:秦王卒!


    信陵君派人来告知唐启阳,唐启阳跟来人道谢并送走,马上回家叫政儿到后面堂屋,温声和他说:“刚刚信陵君派人来和我说秦王-你曾祖父过逝了!”


    政儿刚听这个消息怔住,他对未曾见过的曾祖父没有什么想法,猛听到消息心里有些难受,是因为是亲人吧。


    唐启阳抚他的头顶说:“之前从秦国传来的消息说你阿父认华阳夫人为嫡母,你阿父很可能是秦国太子,那么政儿你就要回秦国了。”


    政儿抬头看唐阿叔问:真的吗?


    唐启阳点头:“真的。”


    政儿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闷闷说:“我不想和你们分开。”


    唐启阳说:“人生聚散分别是常事。”


    政儿眼神变暗,抿嘴说:“以后我们见不到了。”


    唐启阳轻松和他说:“以后我和你兰从母周游列国,到秦国的时候你招待我们。”


    政儿眼睛变亮:“好。”随后忐忑问:“你们真会去秦国吗?”


    唐启阳给他肯定答复:“会,如果有人拦着我,我去不成,你兰从母去。”


    政儿迟疑:“听李先生说过从邯郸到咸阳很远,路上有盗匪,有狼,有虎等猛兽。”要是兰从母有危险,他宁愿她不去看自己。


    唐启阳:“没事,我找几个人和她一起,跟着商队去,而且你从母很厉害,不用担心,我和你说些话,你认真记着。”


    “好。”政儿认真听。


    唐启阳:“你读过历史,该知道就算是亲人也不可靠,在利和权面前什么事都会发生,你回秦国后凡事要小心!”


    政儿:“我知道!”


    唐启阳声音变低,看着他说:“你记住一句话,我们不会是敌人!”


    政儿看着唐阿叔的眼睛点头:“我记下!”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