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国之初的经济民生之凋敝是如此,那么之后呢?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又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元末明初,高丽使臣郑梦周在出使明朝时一路而来曾遇到过很多平民百姓,留下不少诗词。
洪武十九年三月,郑梦周渡海来到山东登州,南行奔赴南京,在途径山东时看到一位山东老人。
那是一位上了年纪、饱经风霜的老人。
春日的阳光之下,老人坐在篱笆边,晒着太阳。
通过老人染上白霜的鬓发,我们可以知道,老人几经战乱,见惯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只不过啊,当今天下太平,再也不用担心流离失所。所以老人才能够有心思伺弄自己家里的花圃,甚至是和邻居小酌几杯。
酒酣耳热之际,对过往的事情进行回忆。
没有绮丽奢华、风流雅逸,没有富丽堂皇、清吟晚唱。
这是属于百姓的盛世。
至于说老朱之残忍,出身农民却残民虐民?收天下之利以供养朱家人,只是为了维系自身之统治?
明万历年间,有公安派士人江盈科,写有作品《蜂丈人》。讲述朱元璋微服私访,见一老翁,为养蜂人。通过和老翁之间的交谈,得出统治者治国的道理是要体恤百姓,而不能够竭泽而渔。
我们像农民爱护庄稼、牧民爱护牛马一样爱护老百姓。
虽然话不好听,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能指望一个封建的统治者不去剥削百姓?
难道一个养蜂人能因为爱蜜蜂、亲蜜蜂,而不去收割蜜蜂?
但至少在朱元璋之所在的位置上,他已经是一个足够出色并且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养蜂人。
【英武伟烈之主也。】
圆镜中的画面与盘点至此接近尾声,而大明洪武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朱元璋情绪却并不高昂。
“老马走了,标儿......”
“咱这一辈子图啥呢?可不就图吃饱穿暖,不再受那些贪官污吏欺负。”
“可这怎么就只剩下咱一人了呢?”
天命啊......
有未曾出口的叹息回荡在唇齿间,但朱元璋自始至终却没有放下那圆镜,而是等待着后续结果的揭露。
老朱不信命,不信仙人,不信神佛。
如果信,又何以以布衣之身而有天下,开创下这大明?
只不过这仙人既然出现,那么一切都应该是有可能的,不是吗?
抱有这样想法显然不仅仅是老朱一人。只不过那圆镜之中却没有给出答复,而是继续开始接下来的盘点。
事实上至此,结果已经没有太多的悬念。但在诸天万界的时空当中,同样有心里没点数的总以为接下来轮到的当应该是自己的名。
胡无人,汉道昌。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圆镜之中画面与字迹显现。
【排名第三:刘彻】
是少年将军斩将夺旗,封狼居胥。
是帝王虎目微瞪,道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是匈奴凄声哀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汉朝未央宫中,汉高祖所在的时空之内,刘邦一口酒水喷出,既然放声大笑,连道三个好字。
而在那吕后已然临朝称制的时间线当中,吕雉同样抚掌称善,目露喜色。
汉文帝、景帝更是点头,目光欣慰。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什么是九世之仇?
汉朝与匈奴之间,就是九世之仇。
从汉高祖白登之围,为了脱困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向匈奴每年送上大批丝绸、粮食、酒水。到刘邦去世,冒顿单于给吕后写情书向吕后求婚,以此羞辱汉朝。再到汉文帝时代,匈奴以言语贬低汉文帝。
这一桩桩一件件,直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攻入定襄、云中,杀死汉朝百姓数千人。
此时距离刘邦白登七日游已经有多少年?
一百年。
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
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左脸被人打了一巴掌,然后把右脸贴过去给人打的从来就不是华夏人,更不是汉人!
以德报怨,可乎?
不可。
以直报怨。
从前是我搞不过你,所以只能忍着拿小本本记着。但是现在......
天凉了,昔日的账该算了。匈奴,该破了。
见此一幕,如何不叫汉武帝刘彻往前的时间线上,刘邦、吕雉等为之激动?
又有什么,会比看到曾经欺负你的人倒大霉更加快意的呢?
更不用说,那个帮你找回场子的还是你后辈子孙。
但——
“怎么就是汉孝武帝呢?朕可不好和圣祖爷争第一第二。”
清朝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刚刚吟诗一首的乾隆皇帝点头而后又摇头,做出如此评判。而一旁的和珅唯唯诺诺,不着痕迹的擦了一把脑门上的冷汗,实则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第一第二......
大明宫中,唐朝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内,长孙皇后尚未逝世的时间线上,长孙皇后忽然开口对着李世民道:
“最后榜单即将揭晓,二哥,你可忧心?”
李世民不答,只是眉目微扬,似笑非笑的看着长孙皇后,反问:
“观音婢以为,朕当忧心否?”
长孙皇后眉目含情,举杯道:
“为二哥贺。”
“为盛世大唐贺。”
李世民同样举杯,夫妻俩四目相对,目光里俱是一派了然。
做为聪明人,纵使未来恰如同镜中观花水中观月,但结合此前诸多诸多种种盘点,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只不过对于这样的排名,有人点头表示认同,自然有人发声以示抗议。
宋朝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因为在此前的盘点中被揭了短所以面上有些挂不去的宋真宗赵恒咳嗽两声,开口道:
“昔汉武事边,逞一时之志,不顾中国疲敝,诚不足慕。”
虽然说啊,靠着汉武帝时期的余威,等到后来的汉宣帝时期天下已经没有了战事,四方的游牧民族啊、夷人啥的都自动请求归顺。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个人呐,打匈奴打异族啥的都是为了逞一时之快,根本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和民生的凋敝,所以没有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钦慕的。
哪像我赵宋的官家爱民如子,为了爱与和平主动同异族搞好关系。
虽然承认汉宣帝的事业是汉武帝余威之所及,但......
所以这就是你宋真宗签订城下之盟甚至是有脸上泰山封禅的理由?
过了啊,兄弟。
不过有此想法的显然并不仅仅是宋真宗一人。
相隔并不遥远的时间线上,南宋的高宗皇帝赵构看着手中的圆镜,对一旁的秦侩道:
“武帝以雄心,内慕神仙,外攘夷狄,穷边黩武。”
“天下骚然矣,非用损以持盈也。”
不是我完颜构说啊,我是真觉得汉武帝刘彻这个人不大行。
你瞅瞅他干的那些事,搞迷信啊、穷兵黩武啥的,根本就不是长久之道嘛!
我跟你说,天下人都指指点点耻笑他很久了。
啥,你说我不能代表天下人?
朕跟你说啊,不要以为朕低调就代表朕好欺负,朕可是取得了风波亭大捷的。
对吧秦爱卿,你说是不是?
“汉啊......”
秦咸阳宫中,始皇帝忽然闭目良久,而后睁开,发出如此一声长叹。
【虽听邪臣之谮,卫后以忧死,太子出走灭亡】
【信其巫蛊,多征会邪僻,求不急之方】
【大起宫室,内竭府库,外罢天下】
【穷奢极欲,繁刑重敛】
“嗯?”
汉未央宫中,原本正心头暗爽,甚至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汉武帝刘彻脚下一个趔趄,手中圆镜差点脱手。
怎么这每一个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就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呢?
起宫室、繁刑重敛啥的就不多说,知道陈皇后阿娇是怎么被废的吧?
无子?
不不不,是巫蛊。
虽然汉武帝刘彻在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之前,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过青史定案,最终的废后诏书记载是皇后失序,惑于巫祝。
因为想要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邀宠获取爱情。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卫后怎么就以忧死,太子怎么就出走灭亡了呢?
刘彻忽然觉得事情有些大条。
毕竟卫子夫虽然色衰而爱驰,但刘彻是真的真的没想过换太子。
卫子夫带来的两张ssr卡卫青霍去病就不说,除刘据以外刘彻有别的选择吗?
没有。
至少在巫蛊之祸发生卫太子身死之前,刘彻并没有考虑过其他的继承人选。
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
朕当然知道成天打仗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但是没办法啊本朝的很多事情都还处在草创阶段,再加上周边的外族四处侵扰虎视眈眈。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
因此朕其实是不得已而为啊。
但如果是要找一个以文治国的君主,天下又还有谁比太子更强呢?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