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听着天幕的声音,历朝历代下,也不是没有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于秦朝之下的咸阳内。
张良从进入咸阳以来,几乎亲眼见证了咸阳内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近日,从那秦王宫中接连传出的政令,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那位秦皇竟是要在咸阳内率先办学......而且由李斯和扶苏牵头,所选定的,协助创办学校的人选,竟是秦朝功德名单中那些待定区域内的人名。
难道那秦皇不知这些待定区域内的人名,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究竟都是何种身份吗?
刘邦,吕雉,萧何,韩信......包括他在内。
不,他怎么会不知道。
就算天幕从没提起过的名字,猜也能猜出一些来。
都不是一些籍籍无名之辈,可这秦皇竟然敢!
可又怎么会不敢?毕竟如今这秦朝上下,甚至这天下,能得这资料库中的内容,可大多都要仰仗这位秦始皇陛下!
张良越想,心中就越是五味杂陈。
在咸阳城内待的时间越多,心中固有的念想,也越是茫茫然了。
尤其在李斯和扶苏等人,终于主动接近他们这些待定名单上的人后,而且竟是要放言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予他们......张良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或主动现身,或根本没想掩盖自己的踪迹,或思虑一番才接受,他甚至更隐匿起了自己的踪迹。
还是想再多看看,因为心中仍是还放不下,也还过不去那一道坎。
但张良还没深刻意识到,产生犹豫和动摇,已经证明了他在态度上的软化和摇摆。
“哎,萧何,你看了我作的那首诗歌了吗?”
萧何?
张良脚步倏然一顿。
他抬眸望去,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选出的办学地址前。
而这地方之前,还站了两个人,正望着在动工的地方说话。
萧何......那他旁边这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人摇头晃脑的念着,然后问道:“我这首《大风歌》如何?和天幕现在说的诗人相比,又是如何?可比得上?”
“那你是大言不惭了。”旁边那人毫不客气说道。
那人也不恼,登时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又开口道:“以后我就是这有史以来第一所男校的校长了,现如今这《大风歌》可不太适合我,应该作个别的诗歌继续流传下去才行,我这也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萧何没说话,沉默良久后才又开口问道:“会不甘心吗?”
大风歌,统一天下,衣锦还乡。
可如今,这大风歌,是真的不合时宜了。
“不甘心啊......类似的问题,在我们来咸阳之前,你已经问过我了。”
“如今你再问,我也只能是那个答案。”
如今这天下时局,已然走向了更未知的方向。
而那秦始皇,更已然是这天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刘邦看得分明,现如今,谁还能撼动这位秦皇陛下的地位?恐怕就算是没天幕之前,只要这秦皇不死,也无人敢撼动分毫,更不能撼动分毫......那就更别说是现在了。
而且......让刘邦没想到的是,对方竟让李斯和扶苏主动来接触他们,甚至给予他们如此重要的事务,这“校长”之职,现下已昭告出去,是为官职头衔,这竟是直接授予他官职了。
如此雄心和魄力......大丈夫,当如是也啊。
想罢,刘邦拍拍萧何的肩膀:“乃公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顺应时势,如今在这新领域中若是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参与到另一种别开生面的发展中去,倒也不失为另外一种新奇的人生体验。”
“行了,不说了,去看看吕雉吧,她就在旁边女校那里。”
说罢,萧何和刘邦两人便单方面的勾肩离去。
张良站在原地良久,才又往前走去,因为心中记挂着刚才两人的谈话,所以没看着路,竟是和一女童撞到了一起。
女童哎呀一声,跌倒在地,手中一个东西滑到了张良脚下。
张良将女童扶起来的同时,也将那东西捡了起来,却发现竟是自己没见过之物。
“这是什么?”
女童跌倒也没哭,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兴奋,竟还兴冲冲的:“这个你不知道吗?这是我娘试着做出来的,天幕所赠之物,肥皂!现在都还没人发现这肥皂的制作方法呢,我娘就先试着做出来,说可以卖——哎呀!”
女童立即捂住了嘴,糟糕,她娘让她先不要说出去呢......
张良倒是知道天幕又逐渐开放了一些相关模块。
有的是免费,有的所需功德值并不多,不过他倒是还没好好翻阅查看过其中的诸多内容。
他也不问女童这是在哪个模块中发现的制作方法,而是好奇问道:“这肥皂,有什么用?”
女童挠挠脸颊,想着既然刚才都已经秃噜嘴说出来了,于是就继续回答道:“能净手洗衣呢,比灰水好用多了!”
张良摸了摸那肥皂的触感,倒是入手微滑。
然后将肥皂交还给女童,还夸赞了一句:“若当真如此,你娘倒是心灵手巧,还很是聪慧。”
听到自家娘亲被夸赞,女童自是高兴,不禁笑着点头,然后声音清脆道:“这还要多谢天幕......也还要多谢陛下!”
张良一顿,下意识问道:“你觉得......现在好吗?”
女童歪歪头:“为什么不好?娘说不止是学校,还有陛下新召集了一批研究怎么种地的人呢,还有其他好多好多人,以后我们可以吃上更多的饭了,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了,还有娘说再挣多点铜钱,以后我没准儿也能上学呢。”
“最近城内变了好多,人也好多,越来越多,你都没看见吗?”
张良......张良怎么可能没看见,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见张良沉默,女童挠了挠头,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又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于是就兀自挥挥手和张良告别了。
等女童离开后,张良才回过神,继续往前走。
前方不远处,就是比学校要早搭建起来的地方,已经汇聚了很多人在其中,张良早已见过的纸张,就是在其中的工坊做出来的,目前还有别的东西在研究和忙碌,有了资料库之后,就更是人来人往,热火朝天。
不止是这里,包括整个咸阳城,再从此处延伸出去,变化都太大了。
这天下,已然不是张良所认知的天下了。
但他不能否认,这天下朝着的方向是不好的。
越过这一大片地方,前面又汇聚了许多人——
随着天幕的出现,这地方逐渐聚集了一边听着天幕之言,一边讨论和交流的人们,如今因为这诗词,气氛也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甚至很有些激烈,也不知都在说些什么。
这些氛围和景象,都是张良进入咸阳以来,才慢慢得见的。
这秦朝,当真是改变了太多,并且也还在继续变化着......
而这一切,确实可以说多是归功于那位秦皇。
张良在心底不禁深深叹息了一声,这一路走来,他心中想要复兴韩国的念想,当真还要继续下去吗?又如何还能继续下去?这些时日以来,心中的不平和纠结,恐怕也是自我挣扎罢了。
而他又如何不清楚,其实事已成定局,无可更改。
如今留在这咸阳城中,迟迟不肯离去,也大多是不知离去后,究竟要如何了吧。
“怎的发呆站在这里?为何不向前去?”
一人突然拍了他肩膀,笑着友好问道。
张良开口:“向前去?”
那人指了指前方:“向前去,如今天幕讲到这诗词,原以为是无用之物,但现在却颇觉甚好,细细品味一些诗词歌赋,只觉得连身心都开阔了不少,要不要上前去,一起讨论交流一番?”
向前去......向前去。
是啊,为何不向前去!
张良突然闭了闭眼,随即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好,一起。”
“向前去。”
那人哈哈大笑一声:“那我们一起,走吧。”
“现在天幕讲到了哪里?”
【这位活了86岁的诗人,除了因为活得长,能将初唐诗风传下去之外,当然也要有广泛的社交。
毕竟只有认识以及结交更多人,才能以自身影响到他人身上去,所以让我们介绍一下这位活了86岁,相比于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事业运简直不要太好的诗人——贺知章。】
【要说起贺知章,人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在他37岁时高中状元,也就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贺知章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了,因为唐朝并不是中了进士就能当官的。
所以贺知章又熬了几年,才从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的职位,再到因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贺知章入书院后,于是又接任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
【这之后,贺知章的仕途真的能用“幸运”两个字来概括,一生都没有大灾大难,而且总能巧妙躲过唐朝各种的政治斗争,甚至一步步走到了三品官员的位置,一共在官场待了五十多年,一直都没出现过什么起起伏伏的波折。】
先前被天幕提到过的几人:“......”
这泛酸的心情。
【当然,客观上来说,主要也是因为贺知章在朝廷主要担任文职等工作,所以一般很少受到波及与牵连等。】
【而这期间,陈子昂提出要学习汉魏风骨,贺知章算是第一批响应的诗人。
甚至可以说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改革初唐诗风很有影响,因为贺知章的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以及应制诗外,其写景和抒怀之作的风格很是独特,并且清新潇洒,有一种清爽的气质,没有浮夸辞藻的堆砌。】
【比如贺知章所作的《咏柳》,可是我国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一首诗可谓别出心裁的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一问一答,跳脱有致,是不是很生动有趣,也很生动形象?】
“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刀,师兄,我在资料库中发现了很多好用的工具,我们有空的话,都可以尝试着做出来。”
荆元一边听着,一边翻出自己之前找到的资料给田胜看,这其中还有图片标注呢,简直不要太令人激动和欣喜了。
“资料库中的内容好多,而且有些东西很是日常能用得到的,也不知是何人想出来的,其巧思可真是令人佩服。”
田胜一边看着一边点头,笑道:“也还是要感谢天幕的馈赠,否则也无缘得见这些东西。”
而且还给了他们不少启发。
随着资料库中开放的内容越来越多,众人也是越来越发现,这根本就看不过来,也才越发意识到,什么叫浩如烟海,恐怕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翻阅完整个资料库,更别说精学其中的内容了。
但尽管如此,哪怕只从中发现一点,那些从未见过的东西,也是足够叫人震惊和惊喜了。
“你也不要总想着这些,怎么不听听天幕讲这些诗词和文章?”
田胜想着:“这叫什么来着,陶冶情操?”
“没准儿还能赞誉下我们以后所做的东西,比如首次造出来的张纸,若配上一首诗,岂不妙哉?”
荆元哈哈一笑:“听着呢,师兄!”
【虽说贺知章仕途一路平顺,但也是因为当官,所以贺知章所作的诗篇其实并不多,不过除了诗歌改革外,他的才华也很有名气,和张若虚,张旭,以及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因为这四人都是当时江浙一带的,而江浙一带在古时候被称为吴中,所以因此而得名。】
【张若虚就不说了,张旭以狂草著称,被称为“草圣”,传说张旭是因为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所以从中悟出了草书的精髓,而包融则是以擅长文词出名,是当时文坛举足轻重的人,也在朝廷当着大官。】
【贺知章与这几人齐名,除了他善于写诗外,其书法水平也很高,不过这一时期并不是贺知章凸显的主要时期,毕竟有陈子昂和张若虚在,但这两人去世后,随着初唐发展至盛唐,贺知章的“资历”当然也更是熬出来了。】
【这里就要说到贺知章的交友广泛,不仅在官场提携了很多人,也和当时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成了莫逆之交。】
【而这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佳话,自然是贺知章和李白的莫逆之交了——要知道贺知章84岁的时候,李白才是42岁,虽然42岁的年纪也不小,但对比贺知章,整整小了一半的寿数,所以两人足以说是莫逆之交。】
“陛下,现在据说匈奴那边内讧越来越严重了。”
刘彻一边听天幕说着话,一边听卫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回报。
先前匈奴内部已有人反叛和内讧起来,而他们又将水搅得更浑浊,现又加上这资料库的出现,若是不依附大汉,就只能干看着,那匈奴不急才怪,所以自从资料库出现,以及搞懂其机制之后,刘彻对于匈奴那边,反倒更运筹帷幄了。
而且对于这匈奴,刘彻如今也是有了更多想法和思虑。
毕竟如今有了这资料库,其中内容繁多复杂,有太多事情可做,这必然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这匈奴......
“这水可还搅得更浑浊。”
刘彻点点桌案,上面有最新拟旨的政令,且早已通知下去:“朕身为天子,自天幕出现之后,越发认识到宽待百姓的重要性,若是那匈奴人肯依附大汉,甚至......倒也不是不能一视同仁。”
“卫将军,你可懂?”
霍去病还在思考,卫青看向那最新拟旨的政令,已然想通了关键,随即瞬间神情一肃:“陛下,臣会朝匈奴那边放出消息,尽可能多的传达陛下的宽厚仁慈。”
刘彻不禁满意点头:“还是卫卿懂朕。”
离开未央宫后,霍去病不禁追上舅舅,迫不及待的询问道:“刚才陛下是不是要收揽匈奴那边的人心?”
然后好让他们内讧更加厉害,毕竟这不同的想法和意志越来越强烈,则必然会有更多的冲突,那到时候,他们岂不是更坐收渔翁之利?而且与此同时,恐怕还能免费得到更多的免费劳力。
卫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脑袋,笑道:“你倒是也不傻。”
霍去病轻哼:“我好歹也是有名的少年将军——”
“现在可还不是。”
霍去病:“......”
顶着外甥哀怨的目光,卫青又拍了一下霍去病的脑袋:“有这资料库在,以及陛下刚颁布下的政令,以后这聚集过来的各种人才,恐怕会越来越多,所以你可要再多加把劲儿,别被人比下去了才行。”
“我才不会。”
霍去病放了话,又想给自己找点底气:“我还应该再变聪明点,至少要像舅舅刚才那样,能立即懂得陛下的想法才行。”
说着,霍去病看了看天幕:“学诗的话,会不会让我变得更聪明?”
那首《咏柳》,听着简单,为什么他就想不出那种形容来?
【说起贺知章和李白的偶遇,就是在这个年龄段,而这时候李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个一官半职。
于是李白就拿了自己写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关于李白这部分,我们之后再说。
总之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后,直接惊为天人,甚至大呼李白为“谪仙人”,也就是天上被贬下凡的神仙,这也就是李白“谪仙人”美号的由来,这之后,李白和贺知章就成了莫逆之交。】
【毕竟两人都是有才华之人,加上先前也说了,贺知章很愿意提携人,也愿意结交文人雅士。】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白和贺知章都爱喝酒,而且是出了名的爱喝酒——两人可是名列“酒中八仙”之二,足可见这两位的嗜酒程度,除此之外,关于证实两人爱喝酒的嗜好,这里还不得不再提另外一个人——即杜甫。】
【因为杜甫还为这事写了一首诗——即《饮中八仙歌》,就是将这“酒中八仙”全都概括在了此诗中。】
“这诗仙和诗圣竟还是认识的吗?”
历朝历代下,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有些惊讶。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出现在同时朝代下,那当时的盛唐,究竟是如何的繁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出众人才?简直单是让人这样一想,都觉得那必然是无比“争奇斗艳”的时代。
【其中前两句就是描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即贺知章喝醉酒后,骑马都像是坐船一样摇晃,甚至眼睛昏花掉到井底,然后竟然就在井底睡着了。】
【还有四句是描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意思就是说,李白喝醉酒后能作很多诗,还常常在长安市上喝酒,睡在酒馆里,一次被天子召唤游船,却因为醉酒不肯上船,还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其他六人则是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都在此诗中有体现,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同时也生动的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以及放达的精神风貌。】
“诗人都爱喝酒吗?喝酒就能作出更多诗篇?”
“那......我们也试试?”
“......”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李白也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所以两人除了爱好一样,这性格也差不多,比如贺知章晚年自称为四明狂客,就是四明山上的一名狂客,李白也是喜欢自称为狂客,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其中写的两句就是——“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所以两人非常投缘,为此,贺知章还将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然后由此做了官。】
【并且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也是很快就名震当时的文坛。】
【可以说,李白的出众,不止是因为他自身的才华,作为引路人,贺知章这位伯乐也是不可少啊。】
【之后贺知章告老还乡,也可说是衣锦还乡。
为此又写下了千古名篇,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还有《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不过第一首更为出名,因为衣锦还乡后,若是一般的诗人,可能就会写家乡的变化,但贺知章却角度刁钻,用不变的乡音和自身变化的外貌作对比,以此来生动描绘出了漂泊在外,再回到故乡之时,对这岁月和时光的流逝感叹。】
“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世民不禁点头,这短短四句,当真是值得品鉴。
这贺知章才华都如此出众,也不知那位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还有那位诗圣杜甫,其才华又是何等的出众?
不过这两人竟然都是他的后代——李隆基那一时期的,也是让他有些没想到。
但是想想,倒也是理所当然,并不奇怪,只能说难怪是盛唐之势,能涌现出如此多有才之人,就是越听这唐朝诗人的诗作才华,就越是让李世民起了爱才之心,怎么就不是他这里的?
尤其是那诗仙和诗圣,真想亲眼目睹一下是何等出众风采。
不过现下有了这资料库,自他这里开始,唐朝必然能发展得更好,不止是文化发展方面,其他方面同样能够如此。
【诗歌从初唐转向盛唐,贺知章是非常重要的连接纽带,也是传承初唐文风和理念的重要枢纽,不过这其中,可不止是贺知章一个人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同样很重要。】
【并且这位诗人,我们之前也有提到过哦。】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