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102. 初唐四杰 政哥在线发酸:活得是够久的……
    【当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时,你会说些什么?】


    天幕之上,出现了一副画面——


    橘红色的落霞映照了半边天空,绚烂而又多彩,远远能瞧着成排的大雁飞在天空之上,叫声传来之际,江水荡漾,无尽的延绵出去,仿佛和落霞映照下的天空都连在了一起。


    好一副充满意境的景色,让人不禁一瞧再瞧。


    至于要说些什么?


    是要描绘赞美眼前之景吗?


    【若是不学古诗词,大概我们就只会脱口而出:“哇,好美啊。”】


    【或者是:“哎呀妈,可真好看啊。”】


    噗。


    天幕有些搞怪。


    听到这里,历朝历代下,有不少人都笑了起来,然后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却会这样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汉朝未央宫。


    刘彻品着这一句话,不禁亮眼点头。


    “不错啊。”


    看来这唐诗的确有种不可言说的美在其中。


    【这句话就是出自王勃写出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也是我们要背的一大长篇之一。】


    “嚯,千古名篇?!如此高的评价吗?”


    【听到“王”这个姓,大家应该就知道了,王勃和王绩的确是沾亲带故的——他是王绩的侄孙,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王福畤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


    【16岁的时候,王勃就进入了沛王府做官。


    其人生正是得意之际,出门送个朋友,都能写出又一篇必背诗篇——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这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句。】


    【这样我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就可以跟朋友这样说,只要有你这个好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我们就是如此的情谊深厚啊,朋友听到之后,一定会感动(肉麻)哭了。】


    【咳咳,我们现代人在分别的时候,大概不会有这样深刻的情绪,毕竟无论分别多远,现在联系可是非常方便,但要知道在古代一场分别,再见可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所以古代的送别诗,可以说是很情真意切的。】


    “嗯?”


    嬴政眯了眯眼,特别在意其中那一句“现代无论分别多远,联系可是都非常方便”,那要怎么方便联系?


    这“非常方便”,又是如何方便的?


    是有什么区别于他们这里的联系方式吗?


    看来这资料库中很多资料,都需要持续去翻阅探索才行啊。


    【王勃是怎么写出《滕王阁序》这个千古名篇来的?】


    【这就要说一下王勃在王府时,写另一篇诗的经历了——


    当时王府的王爷们没事就喜欢斗鸡,王勃跟的人是沛王李贤,当时沛王李贤在和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李贤助威,就写了一篇同样也很有名的《檄英王鸡文》,来讨伐英王的斗鸡。】


    【其中几句是——“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要知道“檄文”在古代可是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是声讨,以及揭发罪行等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等,所以这个文章一出,传着传着就传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中,而后李治一看,瞬间就怒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突然听到雉奴的名字,李世民瞬间挑了挑眉。


    这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竟是在雉奴儿子的王府中做官。


    不过倒也是,那李贤的名字虽然先前没听天幕提起过,可是英王李显岂不就是后来那位被废的庐陵王?


    想到雉奴的几个儿子,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


    看来改革教育真的要从现在着重抓起来才行。


    【李治看完这篇文章后,直接就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于是就钦命将王勃逐出了长安。】


    【结果王勃的仕途竟是就因为这样一篇写给鸡的檄文给毁了。


    然后从此人生也一路不再顺畅,之后还摊上人命官司,差点就丢掉小命不说,还为此连累了自己的父亲,使得他父亲被贬到了越南北部的交趾县,可谓是很偏远又荒凉的地方了。】


    【对于此,王勃很是自责,于是就跑去探望自己的父亲,而后途径南昌滕王阁,便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其中几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方面感慨了一下自己的悲催人生经历,一方面却仍表现出了要振作起来的意思,结果更悲剧的是,在写下《滕王阁序》不久后,王勃就失足落水,惊悸而死。】


    现在还在王府中任职的王勃:“......”


    好的,这以后他一定离鸡远远的,离水也远远的。


    不过对于这些还未发生的事,王勃虽然心有戚戚焉,但很快就将情绪平复好,而后去看诗词栏目中,属于未来的他写的那些篇章,尤其是那篇《滕王阁序》,看完之后,竟是自己也为自己赞叹了一句,真的不愧是他。


    不过如此佳作,现在已是没必要重复了。


    但那又如何,这之后他必然还能写出同样的千古名篇来!到时候上传到资料库中,同这《滕王阁序》摆在一起!


    【王勃的经历简单说完,再让我们有请“初唐四杰”的下一位诗人来,他就是杨炯。】


    【少年中举,但是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很不受重用,所以在杨炯的诗作里,很能感受到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只是杨炯熬到了三十多岁,在太子府担任要职,却被造反的亲戚连累——】


    【对,这个造反的亲戚就是杨炯的伯父——即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曾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我们都知道这起兵讨伐很快就失败了,随后杨德让父子被杀,杨炯也受到了牵连。】


    【倒是没死,但是被贬到了四川梓州,担任司法参军,后来又出任盈川,即今天浙江衢州的县令,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郁郁而终,这样的人生经历,在此期间,让杨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就完全可以看出杨炯郁郁不得志,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烽火照西京......这个‘照’字用得好啊!”


    “投笔从戎,出塞参战,这短短几句诗,竟是都表达了出来,而且读下来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值得再细细品味!”


    “那《滕王阁序》也很是精彩,不愧是初唐四杰,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位又会是如何。”


    【好的,让我们再有请下一位——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说起卢照邻,也和王勃一样,曾被誉为神童,而且也是年纪轻轻就到了王府做官。


    王府的藏书很多,卢照邻总览书记,竟是全部读完了,于是连王府的王爷都对卢照邻很是赞叹以及佩服,并且颇为重用卢照邻,逢人还赞叹说:“此吾之相如也。”】


    【相如就是指的汉朝时期的文豪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写过著名的《子虚赋》,颇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后又作出《上林赋》,遂被汉武帝封为郎,所以这位王爷的意思,就是夸赞卢照邻为大才子。】


    听到这里,刘彻点了点头,司马相如啊,大才子。


    初听《子虚赋》之时,他还以为是古人所作,没想到其人就在身边。


    【我们看过很多影视剧里,是不是都通常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只羡鸳鸯不羡仙”,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这一句话就是出自卢照邻写的诗作《长安古意》之中,是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其中就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被后人无数次引用,便演变成这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


    【不过这首诗可不是写向往爱情,而是感叹世事无常,托古意而写今情。


    其中既有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现实生活的场面,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也有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还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以及牢骚不平之气,另外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于是这首《长安古意》就得罪了人。】


    【因为其中几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结果被诬陷,得罪了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有了牢狱之灾。】


    【后来卢照邻出狱之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出现手足残废的症状,最后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疼痛,于是跳河自尽了,一代才子就此陨落,和王勃因为写诗丢了仕途一样,最后也都是“溶于水”。】


    历朝历代下许多人:“......”


    这......写诗需谨慎,看来很可能会死人啊?


    虽然留下了名篇佳作,可这遭遇的事情......


    真是让人纠结,这写诗的事情。


    【其实高中的时候,对于这些必背的诗词文章,大多都是死记硬背,或是真的感兴趣背下来,可是离开高中之后,接触的事情知识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古诗词等,可能就深埋脑海,忘之脑后了。】


    【但有一首诗,只要响起前调,几乎无论在多少岁,都能顺着说下去,甚至连三岁小孩子都能够背诵下来。】


    【这首诗就是最后一位“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写的,对,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写《讨武曌缴》,结果反被武则天称赞才华的骆宾王,他7岁时写出的《咏鹅》,可以说是“全民诗”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可谓是朗朗上口,又生动形象。】


    【不过不说这首《咏鹅》,再说骆宾王长大之后,也是入朝做了官,而且可不止是追随徐敬业起草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在任职期间,武则天当政,骆宾王就多次上书讽刺,最终当然是因为得罪武则天而入狱。】


    【而后一直到朝廷大赦天下,骆宾王才被放出来,只是放出来之后就更变本加厉,跟着徐敬业起兵造反去了。】


    汉朝未央宫。


    刘彻真是不禁啧啧两声,何至于?


    能写出连后世三岁孩子都会背诵的诗篇,其才华并不小。


    而且还被那武则天称赞过才华,要是换一条道路,没准就变得不一样了。


    【再之后,徐敬业造反失败,骆宾王本人也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了,也有人说他跳河了,还有人说他出家了,总之骆宾王,加上王勃,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的仕途都不怎么样,很是坎坷和可惜。】


    【不过到这里,这四人的诗风和当时唐初文学风气已有很多不同。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了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了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


    王勃和杨炯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的《诗镜总论》中曾说——“王勃高华,杨炯厚重,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所以这“初唐四杰”,可以说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秦王宫。


    嬴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在他看来,这初唐文学风气的转变,和这四个人的坎坷经历是分不开的,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什么。


    不过怎么说,若是这四人没有经历过那些,恐怕有些诗篇佳作,也写不出来了吧。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这四人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于当时可称一变,也是从这时起,诗人除了注重格律之外,也开始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他们和王绩一起,为唐诗的发展率先指明了方向。】


    【那这之后,在这条路上,自然也站着其他人。】


    【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对于唐诗发展也是有着重要贡献的,他就是诗人陈子昂。】


    【简单说一下陈子昂的背景经历,他父亲是个商人,所以陈子昂从小家境就不错,但相比于经商,陈子昂更喜欢舞刀弄枪,于是在他十七八岁之前,基本上没怎么读书过。】


    【但是突然有一天,别人是弃笔从戎,他是弃武从文,这时候陈子昂当然是已经过了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人嘛,就是人比人气死人,因为陈子昂堪称是进步神速,学了没多久,年纪轻轻就通过了当时的科举。】


    历朝历代下,还在为科举而努力的众多文人们:“......”


    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


    【陈子昂当官之后,很敢于直谏,恰逢唐高宗李治病死在洛阳,武则天想将李治的灵柩运回长安,陈子昂认为这样很劳民伤财,就谏言上书劝阻,武则天看了之后,觉得很感动,然后拒绝了陈子昂的建议。】


    才刚当了官的陈子昂:“......”


    【后来契丹入侵,陈子昂随军出征,主帅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对行军打仗方面实则是个无能的,所以在前线连吃败仗,然后陈子昂就主动自告奋勇,再次进谏,想要当前锋区打仗。】


    【然后武攸宜也是很感谢,但却说“素是书生,谢而不纳”,然后拒绝了陈子昂的建议,并且还把陈子昂降职成军曹,在当时,也就是和一般士兵差不多一个级别了。】


    【基于此,陈子昂来到幽州台,便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幽州台有个典故,就是战国时期有个叫燕昭王的国君,为了招揽贤才,于是就建了个黄金台,后来也叫幽州台,所以陈子昂到幽州台这里,作下《登幽州台歌》,实则是为了表达自己壮志难酬,并且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心灰意冷之际,又因父亲老迈而解官回乡,不久陈子昂的父亲病死,可是在其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陈子昂加以迫害,最终陈子昂冤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唐朝李世民时期。


    “这武三思......”


    李世民不禁蹙起了眉,不过转瞬又缓缓松了开。


    有天幕说的这些话,别说他这里的武家,恐怕不用他敲打,都要越发谨慎行事了。


    那就更别说往后那武三思所在的时期,加上这资料库人才资源和功德值的限制与约束,怕是那武三思必然讨不着好了。


    【陈子昂的政治抱负虽然没实现,这一生也是坎坷,但他在唐初诗歌上的影响,可谓是相当的大,不仅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还基本肃清了传自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


    【而且陈子昂曾说道——“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大致意思就是说,像汉魏时期诗中慷慨悲凉的感情,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没了,汉魏风骨最鼎鼎有名的就是建安文学,关于建安文学,我们之前也说过,就是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写天下事,百姓疾苦等,情感很是充沛。】


    【在陈子昂看来,这种风骨非常值得推崇,所以他就提出要像汉魏时期的诗人学习这种风骨,逐渐为当时唐朝诗歌的发展,更加指明了方向,并且当真是使得文坛风气变得更“积极向上”起来,所以其影响很是深远。】


    【那关于诗风的转变,以及格律上的规范,发展到这里,还需要更强烈的“会心一击”。】


    【所以这时候,就有人写出了一篇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诗作来,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这倒是让很多人都震惊了,什么诗作能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这才只是初唐时期吧?”


    “这一时期就出现能比得过所有诗篇的诗作来?这究竟是何等的千古名诗?”


    【所谓的孤篇盖全唐,当然不是说其诗作压住了唐朝的所有诗人。】


    【而是因为作者张若虚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而其被人所熟知,就是因为这首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诗作——《春江花月夜》,借描绘明月照春江的景象,来表达游子的离愁情绪,这又是一首必背的七言长篇诗作。】


    【究竟好在哪里呢?】


    【首先是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其中又以月为主体,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就如同一条纽带一样,贯通上下,使得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随着对月的描写而起伏转折。】


    【与此同时,其格律之优美,又将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


    【于是到了近现代时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才有了“孤篇盖全唐”的称谓。】


    【但总体而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诸多优点融入其中,的确堪称是初唐诗篇中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叮叮——]


    小屏幕又响了起来,唐之前时期的众人便迫不及待点开那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许多人不禁读了一遍又一遍,其格律果真是优美,朗朗上口啊。


    而且确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在格律等诸多方面,统一来看,也确实是堪称完美啊。


    难怪这张若虚只这一首诗,就如此出名。


    【有了感情,再有了格律的发展,再加上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这一股作诗写诗的风气,可不就这么吹起来了。】


    【于是这盛唐的诗歌,便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


    【而这其中,传承初唐诗歌的,对于将这诗歌推向巅峰的“人力”因素,可是必不可少,大概有两个人影响很大,其中之一便是诗仙李白的伯乐,以及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他是谁呢?】


    嗯?是谁?


    【这还得再回到初唐时期,因为这位诗人就是出生在初唐时期,而他之所以能够对传承初唐诗歌文化起到作用,也就是因为他生在初唐,而且还活得够久,据专家考证,可是活到了86岁。】


    秦王宫。


    嬴政听到这里,不禁啧了一声。


    活得是够久的。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