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百合耽美 > 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 18、口诛笔伐
    不就是他和裴纶、上官妙云在安定门外陈桥驿遇到的燎国使团么?


    据白靖文所知,大宁与燎国“议和”之后,燎国使臣秋后进京催讨岁贡已是惯例,这次最多是燎国四太子金骨阿隼那亲自带队进京,但也不至于让大宁庙堂吵起来,其中必有额外隐情,白靖文便问:“燎国使团年年进京,庙堂何故争吵?”


    林少游解释道:“以往的燎国使团最多派一个‘万户那颜’带队过来,这次带队的却是燎国四太子金骨阿隼那,这四太子除了有亲王身份,还是燎国中枢的‘厄目极勒烈’,他来就不是为了催讨岁贡,而是替燎国国主递交国书!”(注1)


    白靖文:“国书?什么内容?”


    林少游摇头:“具体还不清楚,赵老前天便被皇上叫进宫,昨天回来脸色不对,让大伙等消息,不过……”


    他压低了声音,只说给白靖文听:“我听中书省那边的同乡说,朝中那些大人对国书的看法分歧极大,分成两派吵起来了,我们翰林院这边还得等赵老表态。”


    林少游说的赵老就是翰林院大学士赵公明,翰林院的实际长官,宣和皇帝的“第一秘书”。


    如果朝廷出现某个观点上的巨大争执,甚至是党争,赵公明代表的翰林院便不能置身事外,一旦赵公明做了表示,白靖文这些人就得上奏附议表明立场,但这样一来便容易得罪人,因为万一赵公明带他们站错了队伍,他们的反对方胜出,人家秋后算账,他们轻则断送仕途,重则身家性命难保,所以林少游这些人才惴惴不安。


    白靖文和林少游这些人说是风光无限的状元探花,实际上跟真正的朝廷中枢还完全沾不上边,只能跟着上面的长官当应声虫,白靖文有自知之明,这种事情他也没心思掺和,到时候真要表态,他掺杂其中用模棱两可的态度糊弄过去便算了,绝不会极端出头。


    果然,林少游和他说完不久,也就是宫里早朝结束之后,赵公明从皇宫回到翰林院衙署,命人召集包括庶吉士在内的所有文官到署堂集合,白靖文自然也在其中,因为是新科状元和探花,他和林少游的位置还比较靠前,只在那些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后面。


    赵公明是个年逾古稀,须发斑白的老叟,他眼窝有些陷进去,整体清瘦矍铄,是那种典型的“老学究”,一看便知满腹经纶,他也确实是拥有数十年功底的儒学大家,既为儒者,他向来以“忠孝”作为为臣为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不过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赵老学士今日也不能心平气和了。


    他命人把一沓抄写在黄纸上的文书分发下去,白靖文自然领到了一份,打开看了一眼,上边写的赫然是燎国送过来的国书!


    当然,这国书是副本加上删减版本,中间有很多明显省略的部分使得前后文衔接不自然,那些删去的部分应该是两国保密条款或者赵公明不想给翰林院众人阅览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白靖文等人读懂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


    “朕承天命,奉天伐罪。旄麾横扫,群雄束手;草原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宁国皇帝会猎于幽州,共伐西凉,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注2)


    这是燎国国主金骨乌虎给宣和皇帝发出的“邀请”,请宣和帝到幽州“会猎”,猎物是大宁西北边陲之外最后一个叫做“西凉”的草原政权,那也是燎国至今为止唯一没有攻灭的草原部族。


    这份国书要表达的意思是两国合兵剿灭西凉,共分西凉国土,大宁与燎国永结盟好。


    白靖文一看便知这里边存在着巨大的荒谬,最简单的,战国时期,秦赵联盟收拾完其他诸侯国之后,转过头来就把赵国吃了,三分天下从来都是“弱弱抗强”,从没有“强弱抗弱”,现如今,燎国武力最强,大宁次之,西凉最末,这个时候燎国提出联合宁朝攻击西凉,什么意图显而易见。


    就这样一份国书,大宁庙堂还有争论?


    赵公明赵老学士义愤填膺,斥责道:“什么‘燕州长子,国之谋士’,欺世盗名竖子尔!慕容雅博当属第一误国奸臣!老夫便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奏请皇上诛杀此僚!”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便是那些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也从未见过赵老学士如此气愤,白靖文这些人更加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多问,因为光是听见“慕容雅博”这四个字他们知道自己应该避而远之了。


    慕容雅博何许人也?


    须知,大宁朝的政治机构取消了传统的门下省和尚书省,却依然保留了中书省,在规制上中书省为中央官署之首,统领六部五寺与其他衙门,中书省便是官员追逐权力之巅峰所在,慕容雅博的官职全称是“中书平章政事”,正经从一品大员,中书省第三号人物,仅在左右丞相之下。


    关键在于,慕容雅博还有“燕州长子,国之奇士”这个先帝钦赐的尊号。


    这个尊号的来由还得追溯回十五年之前。


    当年先帝兵败武神关,大宁北境自朔方郡至连州一线全面崩溃,蒙州防线首先被燎国骑兵捅穿,随即发生连锁反应,蒙州、武关郡、辽州和连州全部沦陷落入敌手,六州三郡已去其四,眼看着剩下的三州两郡亦将不保。


    值此江山危亡、国家倾覆之际,燕州世族,慕容家长子慕容雅博第一个喊出“幽州既没,燕州何存?”的口号,倾尽全族之力发动燕州军民赶赴幽州支援,给周边州郡做了表率,这才有各路民兵逆流而上,冒死勤王,最终在幽州通天阙成功构筑军事防线,慕容雅博则迅速接纳溃兵,重整人心,燎国铁骑寸进不能,先帝从通天阙回撤,有感于慕容雅博匡扶社稷、解除危难之功,赐予“燕州长子,国之奇士”的尊号。


    彼时,慕容雅博不过十五岁而已。


    即便到了今天,这人也才三十岁,三十岁入主中书,翻遍史书亘古未有,甚至有人说,他是中书平章政事而非左右丞相,只因年岁不够、资历尚浅而已,言外之意,亦只有年岁能给予他仕途上的牵绊。


    这样一个神人,怎么就惹得赵老学士大为光火,非要诛杀不足以解恨?


    就近的一位侍讲学士看赵老学士平顺了气息,主动向白靖文等人做出说明:“慕容长子向皇上提了驱虎吞狼之策,强烈支持御驾北上与燎国国主会猎幽州,共谋讨伐西凉大事。”


    此言一出,台下轰然,这些国朝的笔杆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只有白靖文和林少游等少数一些人不为所动,台上的赵公明仍有不忿,继续指责:“什么驱虎吞狼要皇上以身涉险?此去幽州,根本就是以身饲虎!慕容雅博其心可诛!”


    白靖文算是听明白了,对于燎国邀请宣和帝北上一事,朝中分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其中支持派以中书平章政事慕容雅博为首,反对派以赵公明这些庙堂老臣为首。


    白靖文对庙堂那边的情况暂且不能算熟悉,但也知道宣和帝此去必然要冒巨大风险,慕容雅博那样的人怎会看不清其中利弊?


    果然,很快有人大胆发问:“赵老,慕容长子看不清个中厉害,难道王公相和崔公相也不出来说话?”


    王公相和崔公相指的是大宁朝的中书左右丞相王延年和崔固安,此二人主宰中书省多年,是宣和帝手下第一、第二号文臣,有“左王右崔”之称,在规制上,他们是慕容雅博的长官。


    赵公明痛心疾首道:“左王右崔皆不做声,慕容竖子拉拢一帮亡国之臣狺狺狂吠!竖子误国!竖子误国矣!”


    慕容长子被他顺口叫成了慕容竖子,可知真是恨到了骨子里。


    那位侍讲学士继续帮赵公明老学士向白靖文等人说话:“现在朝中尚有赵老与都察院齐老为代表的一众正直干臣敢言直谏,事情仍有回旋余地,我等应当追随赵老步伐,明日翰林集体上书,奏请皇上驳回燎国国书,立即诛杀慕容雅博及一众爪牙,此为我大宁千秋万代之计!”


    此话一出,当即有人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表示要与翰林院共存亡,要为宣和帝与国朝死而后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白靖文被裹挟其中,第一次认识到“人在庙堂,身不由己”,他明知道这件事肯定没这么简单,慕容雅博贵为中书平章政事,身上又带着匡扶社稷的功绩,如果白靖文当愣头青跟着赵公明上书吆喝,万一慕容雅博胜出,人家真要清算追究,他们这些应声虫便会沦为人家枝繁叶茂的养分,可如果拒绝表态,那他们现在在翰林院就待不下去,他只能先做出唯一的选择——


    跟着这些人集体降智!


    接下来就是口诛笔伐的阶段了,这些笔杆子达成意见统一之后,各自奋笔疾书为明天上奏陈情做准备,白靖文也象征性写了一份奏本,内容无非是什么“国家安危系于皇上一人之身”、“驱虎吞狼实为祸国之举”、“慕容雅博罪不容诛”,有状元白靖文的写作功底,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篇洋洋洒洒上千言的陈奏落笔生成,但他留了个心眼,谎称自己的印章落家里了,说等回去盖了章再上交这份奏本。


    无独有偶,他发现探花郎林少游也以相似的理由延迟交奏本,两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


    差不多到了下午五时放班时间,林少游主动找上来,说道:“辨非兄,晚上到我府中喝一杯?我把中书省的同乡也请过来,他对你可是仰慕已久,我大胆做个引荐人。”


    他显然是要就今天这件事跟白靖文私聊,毕竟起码现在看来,偌大的翰林院,他和白靖文才是为数不多的明白人。


    白靖文答道:“我和家人约好了去看房子,今天恐怕不方便。”


    林少游:“你要买房子?什么地方?”


    白靖文:“崇文门里街一带。”


    林少游:“早说啊,我家那边有好几个院子,我祖父那时便开始经营了,你要,我送你一套!”


    白靖文:“……”


    果然是江州豪族出身,京城黄金地段的房子说送就送,不过白靖文无功不受禄,欠人恩情这种事他能免则免,便说道:“心意我领了。我们的事明天再找时间详谈。”


    林少游多少知他为人,便道:“好,明日细聊。”


    白靖文微微颔首,等到酉时放班,他从翰林院前门出去,陈玉娘夫妇在对面街角等他了。


    注1:“那颜”为燎国古语,意为“大官长”,相当于“文大人”和“武将官”的集合体,燎国立国不过十多年,仍实行“军政一体制”,没有文官武将之分,那颜既有行政裁决权也有统兵之权,权力极大!(实际上,作者是从蒙古语中的“那颜”借鉴而来。)


    “极勒烈”是燎太|祖金骨太玄创建的“议会制军政中枢”,成员都是燎国各部族的首领或者金骨太玄的兄弟、子侄、亲信,是燎国最高决策机构,有“长生天极勒烈”(皇帝)、“昊天极勒烈”(储君)、“国论极勒烈”(国相)、“厄目极勒烈”(皇帝第一助手)、“拔都极勒烈(储君第一助手)、“武极勒烈(国相第一助手),军国大事以极勒烈意见为最高准则。金骨阿隼那是燎太|祖第四子,既是亲王又是厄目极勒烈,相当于燎国皇帝第一助手,与国相平级,为燎国前五号人物!(实际上,作者是从蒙古“库里勒台”和金朝“勃极烈”两种“军政议会制度”借鉴而来,作者把蒙古和金朝的相关制度糅合了,他可太聪明了。)


    注2:原文出自《三国演义》,曹操写给东吴的“国书”,此处引用,作者进行了改动。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