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百合耽美 > 穿回古代科举养家 > 26、第二十六章
    陆宁安也想过要不要先让陆父趁着空闲期休息一段时间,老实说他穿越过来将近两年的时间了,陆父和陆母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一副闲不下来的样子,可陆父此时正是兴头上,虽说活儿少了不少,可这么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真要是闲了下来,他还挺不习惯的。


    再说了,百姓人家就没有闲着不干活儿的人,这种事也就村头懒汉或者好吃懒做之人才能做的出来。


    自从陆宁安开始读书,陆父被陆秀才警告了一番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和陆宁安连出了两个挣钱的法子后,陆父和陆母也不再将陆宁安当小孩子那样哄了,倒也听得进去陆宁安的话,也会认真思索其中的意思。


    陆宁安听了陆父带回来的坏消息后,没有一丝忧愁,反而是有些欲言又止,陆父开口问道:“宁安,你是不是又想到什么好办法了?”这话问的,好似他们父子俩换了个位儿。


    也难怪陆父着急了,现在最缺的就是砌火炕的材料,县里近处的窑口出石砖速度跟不上来,跑去邻县买吧?距离远万一路上车出个意外,来回一趟赚的都不够赔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眼前,却赚不到,那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就跟猫抓挠似的。


    陆宁安点点头,办法是有,只是拿捏不准该不该说。


    众所周知,古代阶级分四个层次:士、农、工、商。


    士就不用说了,本就是读书人所属的行列,也是陆父和陆宁安想要踏上的一条路。农和工只要有钱又肯努力读书,经过了考试也是可以迈上士的行列的,陆宁安他们家现在就属于贫农。


    而商人就不同了,大顺朝开国百年,经济逐渐发达,南北交通贸易都少不了商人。然而因着商人重利,自古以来地位就极其低下,被士人看不起,因此商人家中的子孙都是不允许去考科举的。


    陆宁安他们家是农籍还好说,有科考的资格,但是陆宁安的两个舅舅家,就是因为陆宁安外祖父当年做生意稍稍的超过了农籍的税收,就被从农籍改为商籍了,此事成了外族父不可言喻的痛,因为改了户籍,本改有机会科举考试的陆宁安的两个舅舅也就绝了仕途,也走上了行商的路。


    连他们两人的儿子也都不能去科考,如今入学堂读书习字也是托的关系,认识几个字,以后好掌管家业罢了。


    陆宁安家里没有丰厚的家产,税收也是按照普通百姓的标准。连着这两次他给家里想办法出主意挣钱,也不开敞开了怀,就怕被打上行商的烙印,也跟外祖父一样被改了籍,那就得不偿失了。


    陆宁安将可以开窑口的想法说了出来,陆父和陆母都是暗自沉吟,见二人有些意动,陆宁安又道:“开窑口肯定不是小打小闹,而且如果窑口真的开起来,那就是长年累月的生计了,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


    陆宁安郑重的看着认真倾听的父母一字一句的说道:“这次的税收一旦超过农税,咱们家恐怕也会像外祖父家一样被划分为商籍。”


    此言一出,陆父和陆母顿时脸色大变,二人异口同声道:“不行。”


    “不能变成商籍。”陆父先开口了,他还等着陆宁安给他考个秀才回来,好做秀才公的爹呢,在陆爷爷和陆奶奶甚至陆大伯一家面前扬眉吐气一回呢,这种事,绝对不能考虑。


    “对,对,绝对不行。”陆母也连胜附和,她还记得她爹做生意时,家里富裕的生活,原本她家也算是个小地主,她爹也被村人尊称一声赵老爷。


    但是随着她爹生意做的越来越大,家里的钱赚的越来越多,突然有一日官府的人就上了门,让赵老爷去县里更改户籍,从农户改为商户,当时她爹就仿佛天塌下来一般,面色苍白,只是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只能老老实实的去改了商籍,这是她爹此生最后悔的一件事。


    当时她正谈婚论嫁,因着此事,上门说亲的媒婆手中有好几家家境殷实的读书人家都默不吭声的要回了庚帖,不就是因为看不上商人,觉得门不当户不对么。


    因此,对户籍会被改一事,陆母是持坚决反对的意见的,她已经因为商籍被人轻视,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也走上她爹的老路。


    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陆宁平也好似被传染上了父母严肃的态度,一脸紧张的盯着众人来回的瞧。


    陆宁安早就知道这个提议父母绝对不会同意,他就是说出想法试个水,既然众人都拒绝,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他们可以和人合作啊。


    他们提供建议和方子,让别人来出面。他们找人合伙,就和代理商一样,他们一家以技术入股,找个在县里说的上话的人物一起做生意,他们只拿干股,这样也就不算是行商了。


    陆宁安将这个法子一讲,陆父有些心动,他心里倒是想到了一个人。


    “我们家技术入股,砖厂里可以找村民去做事,有村长和族老在一旁压制,县里也有人能说的上话,我们家只拿干股,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上河村背靠青山,山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不缺柴火。烧砖用的泥土和沙土山上和溪边也不缺,村里荒地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正是建窑厂的好地方,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陆宁安得出的结论。


    村里虽然有些让对陆宁安一家不友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对他们一家保持善意的态度的,就像村长、族老和陆秀才。而且陆父和陆母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后也会在这里住一辈子,与其和村里人保持冷冷淡淡不合群的态度,不如让他们觉得亏欠他家,这样,以后但凡有挑事、不怀好意之人,不用他们家出手,得了他们家好处的村民就会先给他们挡回去。


    这就是为什么在不伤害到自家的前提下,陆宁安还对村人尽心尽力的提携,想法设法的一起过富裕日子。


    虽然有时候陆宁安也被人逼得只想破罐子破摔,但是也还不到鱼死网破的地步,日子还得过下去,都是穷闹得,要是日子过得富裕也不至于为了一点小钱小利的争得头破血流了。


    “莫非宁安你知道烧砖的法子?”一听陆宁安话里的意思,陆父惊诧不已,上次火炕的造法儿子说是在书里看的,问他那本书,陆宁安也只说在陆秀才那里,他随手翻了翻,看了一眼就又放了回去,陆父要是想知道,他再去找找,虽然到时候不一定能找得到。


    陆父本就对读书人有种天然的敬畏之情,上次一听陆宁安拉扯陆秀才的大旗,立马就偃旗息鼓了,也就不了了之。这次又听见陆宁安有新的生钱之法,不由得疑心也是在陆秀才那里的书上看的,这是本什么惊世宝书,怎么什么生钱的法子都有?


    陆宁安尴尬的干咳一声,牛皮扯得太大,差点补不回来了,也幸好他前世在经济类的节目里有关注过古代砖石烧纸记忆,大体还是记得几分的,其他的只要多试几次,总会成功的。


    他对陆父保持一定的期待,连火炕都造起来了,还怕烧几块砖头吗?


    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在县里的砖石和灰浆都跟不上的情况下。再说了,现在已是冬日,各个窑口的砖瓦匠人也该回家过年去了,县里的砌火炕的村人也都陆续回了家,就算是雪停了,估计也到了年底,那个时候也都没有人再出去县里上工了。


    这段时间,可以趁雪停后在村里试着盖砖窑,烧制石砖,制作灰浆,等过了年,还会再冷上一段时间,而这一段时间,他们的石砖刚好可以大卖一场。


    不免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加入会是对县里窑口的一个冲击和威胁,这就是为什么要找一个在县里和衙门的人说的上话,而又有影响力的人物了,有这样一个人坐镇,旁人也奈何不了他们。


    陆宁安说的头头是道,三人听得是连连点头,这个主意不错,而且陆父心里头也已有了最好的人选,只是,那人现在不在村里,等雪化后陆父可以去县里找人商议,也不差这么几天了。


    坏消息被陆宁安轻而易举的解决,还多了一条生财的计划,众人也都不苦着脸了,微笑浮现在几人面庞,忽然,几人闻到了一股饭食烧焦的气味,陆母大叫出声,一下子跳了起来,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哎呀,锅还在火上呢。”


    陆宁安顿时想了起来,好么,光顾着和陆父、陆母解决问题了,把做了一半的饭给忘了,几人也起身跟了上去。


    好在虽然煮的时间长了,只烧焦了一个锅底,将就着众人将锅里剩下的杂粮汤就着陆父从县里买回来的点心吃了下去。


    本着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好在陆宁安也已经吃惯了这样的杂粮,不紧不慢的一口一口吞咽着,毫不在意的将碗里的饭吃的一干二净,当然前提是无视掉那一股股的糊味。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