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推举捧杀
容嫔钮祜禄榴珠死了。
这算是胤禛后宫里,确确实实的因为争斗死的第一人。
一时之间门,后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都小心谨慎起来。
许是为了安抚丧子的年贵妃和十四贝子。没过几天,胤禛下令,以击败准噶尔部的军功为由,十四贝子胤祯晋封为恂郡王,年羹尧加太保衔晋封三等公。
除此之外,蕙兰的阿玛明海升官,成了长芦盐运使。
这事,除了齐妃有些不高兴外,其他人都接受良好。
毕竟从胤禛登基后,他对于两个侧福晋,也是给了差不多半斤对八两的待遇,这个这里超了一点,那么就在另外一个地方找补回来,维持均衡。
圣旨下了后,皇太后松了一口气,但随后又皱起眉头来。
吴嬷嬷见状连忙问道:“主子十四爷晋封为恂郡王,您应该高兴才是。”
“十四被册封为郡王,本宫的确高兴。但想到年羹尧也因此沾光,竟然还被册封为三等公,想到年贵妃会因此得意,本宫心里就有些不痛快。”皇太后冷着脸说道。
吴嬷嬷知道皇太后的心结,想了想开口道:“主子,皇上或许有别的考虑,您要是不见待,奴才就让底下的人,不要在让这些消息入您耳。”
皇太后却十分坚定的拒绝了吴嬷嬷的提议,“不用了,本宫倒是要看看他们能蹦达到什么程度。皇后的阿玛,皇帝都还尚未追封,年家倒是先得了三等公的爵位,这大的福气也不怕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
此时此刻,大清尚未有明文规定,皇后的阿玛一定要被册封为承恩公,只有皇太后的阿玛是一定会被册封为承恩公的。
至于皇后的阿玛给不给恩典,这是要看皇上的意思。
比如先帝元后孝诚仁皇后的阿玛,孝诚仁皇后死了,他才得到承恩公的爵位。
就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才显得年羹尧的这个三等公特别刺眼。
别说皇太后心里不痛快,八旗,尤其是满洲八旗以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心里也特别不痛快。
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结果还不如人家裙带关系强了,这让大家怎么想?
年家在出尽风头的情况下,暗地里也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记恨。
所以等到了五月因为大清新帝继位,一般新帝继位梳理朝堂也需要两三年的功夫,所以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蠢蠢欲动,西北局势又紧张了起来。
胤禛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他也能算个纸上谈兵的参谋,并且深知蒙古在大清国策的重要性。再加上先帝时期对西北方向的用兵,虽说花费了不少钱粮,但都打出了应有的效果,没输最后都赢了。
在这种情况下,胤禛自然是决定要用兵,不能怂。
他刚刚继位后,要是别人至少搞一点点小动作,自己就怂了,那后患无穷。
必须要刚。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
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这不仅仅是关乎到大清国策,同时也想用胜仗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胤禛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心腹们的赞同,雍正朝对外的第一次策略,绝对不能怂,怂了会后患无穷。
确定下了这一仗肯定要打的基调后,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事情摆在胤禛等人面前——拍谁去当老大!
西北大军十几万人,必须要有一个老大才行,才能调和有度。
这最佳人选,自然是前面派人去和准噶尔部打了一场,打赢了的恂郡王胤祯。
恂郡王又是皇上同胞兄弟,按理说应该是最佳人选。
然而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胤禛根本就不信任胤祯。
哪怕之前册封胤祯为恂郡王,不过是看在皇太后识趣的脸面上而已,可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
恂郡王被排除在外了。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怡亲王胤祥。
胤祥当年是能文能武,可惜因为一废太子,废掉了,身子骨不太健康,而且会考府还需要胤祥坐镇,所以也不行。
那选谁了?
是最佳人选的恂郡王不行。
众人已经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统领西北大军的人,能力是第二,忠心是第一。
或者说,是皇上心里对他能够放心的人。
皇上身边他能让他放心的人,就那么几个——扳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出来。
然后就有人恶意满满的提了年羹尧的名字。
这可真不是在捧年羹尧,而是在捧杀。
年羹尧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三甲同进士,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然后当学正,多次外放主持各地乡试,之后又当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四川总督。
这一路走来,年羹尧走的都是文道,当的都是文官。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是进士,父亲年遐龄由笔帖式起家,一家子人可以说都是走得文官路子,和武将那边完全没有交际,完全沾不上边。
让年羹尧去统领大军打仗,这不是捧杀是什么?
虽说文官最高的境界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在唐朝之后,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反正提议年羹尧当大将军的人,是不信年羹尧是这种天才,
就是盼着年羹尧在战场上去死,最好打个败仗,连累全家。
胤禛还在犹豫的时候,底下的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年羹尧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嗯,就是字面上的不错。
这些人不是看到了年羹尧有惊人天资,真是文武双全。而是瞧见了让胤禛灰头土脸,不得不求他们,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来的机会!
嗯——这些人的想法也一样,不信年羹尧能打赢,就是想要胤禛输。
谁呀?
八爷党和十四爷党呀!
其中还夹杂着蕙兰这边的人。
蕙兰是知道年羹尧是真·文武双全,能文武切换毫无压力,她是把大清江山社稷都看做是自己儿子的,所以不会干那种故意让前线输的事。
但很显然如今蕙兰母子的最大对手就是年贵妃母子,所以举荐年羹尧这事,不能这么说,要换个方法。
就是捧杀。
只要年羹尧输了雍正朝的第一场仗,或者干脆死了在战场上,那年家就会一蹶不振。
而对于八爷党和十四爷党的人来说,年羹尧输了,皇上不可能试错第二次,即便是皇上想,他们也不会给皇上这个机会。
因为当兵的,可都是八旗子弟,都是大清的根基。
皇上没有了试错的机会,那么就只能在已经有战绩的人里提拔,而在先帝朝有战功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八爷党和十四爷党。
到时候,皇上是不想让步,也必须让步。
那年羹尧会输吗?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实说,输比赢的几率大。
文官去统帅大军,这不是外行指导内行,瞎扯淡嘛!
扑街的几率,远比成功的几率大。
所以在胤禛看不见的地方,底下的人迅速的形成了默契,大家都推荐年羹尧。
说他在川陕待了多年,熟知那里的地理天文,而且官职够高,又是年贵妃的哥哥对皇上忠心耿耿,他就是最佳人选。
胤禛乍一听大家推荐年羹尧,心里还是迟疑了一下,没当场同意。
但随后下来和心腹们商量了一下,胤祥虽然很是反对,觉得年羹尧不知兵不是一个好统帅,但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胤禛又不信任胤祯。
偏偏年羹尧离京早了,四月中他就离京回去了,这事胤禛没办法直接问他。
不过最后在其他人的强烈举荐下,加之的确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胤禛教授下定了决心,让年羹尧挂帅。
但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大清的潜规则——一般大军领头的都是宗室,如果不是宗室,那么二号人物三号人物必须是宗室。
这事为了避免兵权旁落,被人来一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而且现在的代理抚远大将军延信,虽说以前跟着胤祯打仗,但就目前这几个月的表现,对胤禛还算忠心,交代他的事情都办妥了。
要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拿掉延信的军权,莫名其妙的损害对方的利益,宗室那边可能意见会更大,怨气更多,甚至于会和八爷党等人搅合在一起反对他。
所以即便是胤禛想要年羹尧挂帅,这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给他抚远大将军的职位,而且对于年羹尧统帅大军的能力,胤禛其实心里也有些担心。
因此胤禛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先下令将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交年羹尧办理,这属于是民生政务属于文官管辖。
随后胤禛以延信驻扎甘州指挥不便为名,免去了他西安将军的职务,改命年羹尧继妻的叔叔宗室普照署理西安将军。
普照大半辈子都在京城,也是毫无半点军事经验,胤禛又在普照出发前告诉他,到了西北后,一切行动听年羹尧的。
这就相当于将西安将军的职位交给年羹尧,不过外面有一条遮羞布而已。
八旗子弟直接成为大将军,不行!
爱新觉罗宗室空降为将军,可以!
第262章 定力不够
五月十三日。
是皇后的千秋寿辰,虽未出孝,不能大办,但依然遵照惯例,全国各地方高级官员总督巡抚将军皆奉差于外地,上呈进笺文恭贺皇后的寿诞与节庆。
除此之外宴筵自然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局限于后宫和宗室,并没有请命妇。
为此蕙兰还特意叫了三个儿子来翊坤宫,“这是主子娘娘封后之后的第一个寿诞,马虎不得,给主子娘娘的寿礼你们可准备好了?”
尤其是弘昴,都是大婚有子的人了,不能在当做小孩子,寿礼必须要到位才是。
弘昴闻言笑着说道:“儿子已经准备好了,额捏放心。”说着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大致和蕙兰说了。
蕙兰听了点头,弘昴的寿礼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很符合规矩,这样就够了。
作为贵妃的儿子,尤其是备受人看好的下一任储君人选,弘昴反而不适宜和无子的皇后走得太近,太过亲密。
弘昤和弘昸也一一说了自己准备的。
弘昸还好,如今才九岁,还是半大的小孩子,给皇后的寿礼不用太好,表个心意就行了,因为蕙兰这里还会帮他准备一部分寿礼。
但弘昤可是十五岁已经指了婚的人,虽然还没正式大婚,但已经能被看做成年人了。
蕙兰听了弘昤的话后,摇了摇头,“昤儿你准备的东西太过淡薄,寻常寿礼倒是够了,但今年却不行,我这里还有一尊金佛,等会儿你拿去,加到寿礼里。”
弘昤闻言也不推辞,笑着说道:“是,还是额捏想得周全。”
“你如今在这些事情上也该上点心思,等出孝后,就要大婚了,已经是大人了。”蕙兰看着弘昤笑着说道。
“在额捏面前,我永远都是孩子。”弘昤嘴甜的说道。
蕙兰闻言笑道:“这话倒也不错,你永远都是我的孩子。”
“额捏……”明明知道他不是这个意思的。
“你这样子,真该叫皇上来看看,亏得皇上之前还夸奖你,说你进了上书房后沉稳了不少。”蕙兰说道。
弘昤闻言更不好意思了,上书房里他年纪最大,和绝大多数人都玩不到一块去,只能装,“高冷”,没想到在外人眼里却是沉稳。
果然,在看你顺眼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积极向上的正面事。
见弘昤不好意思了,蕙兰看向了小儿子弘昸,关怀了几句。
一般三个孩子都在的场合,蕙兰都不会说朝堂上的事情,而是说些家长里短。
“对了额捏,皇额捏的生辰,年贵妃现在都还病着,她会出席吗?”弘昴意味深长的问道。
蕙兰想了想,“我也不知道,按理说年贵妃会出席,但谁也不知道年贵妃身子到底如何,这事我可不好说。”她又不是年贵妃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这事。
不过年贵妃这次小产做月子,的确坐得挺久的,都一个半月过去了,还没出门。
偏偏皇上下了口谕,任何人不得去永寿宫打扰年贵妃,所以外人也无从得知年贵妃到底是真身子骨弱,还是故意装的。
但如果是致力于当皇后和皇太后的嫔妃,这种场合,只要自己能下得了床,拖着病体也会去。
如果是上辈子追求在皇上心里,“完美”的年贵妃,肯定是拖着病体也会去,但这辈子可不一样,经过之前的事情后,年贵妃显然不在是给人一种完美的印象。
她和年贵妃这辈子反而是有些——角色互换!
蕙兰给人一种完美的印象,哪怕受了委屈也不哭不闹。
这印象,有利有弊。
好处就是:日后皇后薨逝了,她有一个好名声,上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而坏处就是:维持完美太累了,一切都要高人一等,不能比别人差。而且有些时候还会受委屈,对别人的好,全部都会被人当做理所当然——你完美所以你做得好做得面面俱到是应该的。
这引起了蕙兰的警惕,毕竟除了上辈子的年贵妃外,上个月给所有人这样印象的人是——孝献皇后董鄂妃。而下一个这样的人是——孝贤皇后富察氏。
三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见这条,“完美”的路子不能走。
弘昴闻言也没有继续多问,毕竟年贵妃是他阿玛的后妃,他作为一个成年皇子,不宜多问。
但蕙兰却敏锐的察觉到了弘昴的心思,因此特意单独留他下来说了一会儿话。
“昴儿,你为什么会注意年贵妃出不出席这事?”蕙兰直言不讳的问道。
弘昴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额捏,儿子定力不够,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在意年羹尧的事情!”
那可是军权,谁能无视?
尤其是对储君之位有想法的弘昴。
“昴儿,额捏很高兴,你既能和额捏说实话,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你如今还没历练多久,定力不够实属正常,皇上当年还被先帝说过‘喜怒不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步一步的来。”蕙兰宽慰道。
弘昴点头应下,“额捏,儿子知道了。”
“对了,廉亲王那边还有没有和你接触?”蕙兰问道,事情这又过去了一段时间。
弘昴闻言苦笑,“怎么可能没有,只是都被儿子挡了回去,儿子牢记额捏的话,不敢和他们搅合在一起。”顿了顿,弘昴有些奇怪的说道:“只是不知,这一次他们为何会举荐年羹尧。”
在外人眼里,文转武,还是统帅。
要知道统帅可不是士卒,统帅可是需要一定资质和能力的,指挥组织十几万人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单纯的统帅,一朝一位皇帝在任期间能出几个就够多了。
文转武,还成功的统帅,汉唐之后就太少见了,有些时候一个朝都出不了一个。
当然亡国国家混乱的时候,因为英雄不问出处,出得比较多。
比如三国,能统领十万大军的人不下七人,还有不少有资质,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人。
所以弘昴现在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年羹尧这一次有极大几率要扑街。
谁也没有想到年羹尧竟然是一个天才,文转武切换自如,而且都能做到顶峰。
嗯,要不是有上辈子的记忆,就现在的局势蕙兰也不会想到,这可是连戏文都不敢写的剧情,因为写出来会被人喷不切实际。
然而现实不需要逻辑和实际,现实就是现实,再离谱也是现实。
但这种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还真不好说。
蕙兰现在说再多年羹尧能成功的话,弘昴也不会相信的,就没任何依据。
想了想,蕙兰才开口道:“或许是你这边走不通,三阿哥那边我听说对他们也是爱答不理的,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九阿哥身上。说起来,后宫所有嫔妃里,就年家和那边曾经绞到一起过,现在他们想继续合作也是有的。”
别看胤禛登基后各种给年家恩典,可实际上年羹尧和纳兰家的关系一直没有断,而纳兰家一直和八爷党十四爷党搅合在一起。
所以也可以说年羹尧和八爷党十四爷党的关系一直没断。
当然,关系是关系。
朝政是朝政。
现在八爷党和十四爷党让年羹尧站在他们一边,逼宫,造胤禛的反,年羹尧肯定不干,而且还会反手把他们给卖了。
因为逼宫造反得到的好处,不及拥立胤禛当皇帝的好处大。
但在其他方面,年羹尧却未必不会站到那些人那边。
主要还是要看利益。
在有九阿哥的情况下,年羹尧肯定是想要搏一搏皇位的,拉拢八爷党十四爷党也未必不可能,因为联姻的关系就在那里,年羹尧怎么也摆脱不了,洗清不了,还不如利用起来。
弘昴想了想,“这事的确有可能,但他们就不怕年羹尧搞砸了?”
“你参考一下恂郡王之前在西北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甘肃等后方坐镇,正面交锋的人却是延信。那些人八成因为,西北打仗就是这种模式,当统帅不用上战场,坐镇后方,这事年羹尧还是能胜任的。”蕙兰瞎说道。
弘昴闻言眉头依然紧皱,有些不信蕙兰的话。
因为战场都是千变万化的,对方敢挑衅大清,敢反大清,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按照你的剧本一步一步的去上演呀!
战场,无论哪里,只要是战场都会有风险。
但蕙兰没有在意弘昴的不信,说道了恂郡王后,蕙兰突然灵光一闪,对着弘昴说道:“你看看那些人的嘴脸,之前是怎么支持恂郡王的,现在又是怎么抛弃恂郡王,去支持年羹尧的。
看看如今恂郡王的下场,若恂郡王不是皇上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怎么可能还被册封为多罗郡王,有如今这般自由,怕是在就被收拾了。”
“额捏,我明白的,像这种多方下注的人,根本就靠不住,反而会坏事。”弘昴说道。
这种人,帮不上什么帮不说,反而有可能还会打着自己的招牌各种触及法律底线去行事,败坏自己的名声。
弘昴知道对方的真面目后,自然不会再收下这些人。
第263章 心里压力
“昴儿,你清楚这一点就好。”蕙兰看向弘昴说道:“后宫的事情,你可以关注,但不能分心到这上面来,后宫有我在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办好皇上交给你的差事。”
自古以来后宫和前朝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来就没有一个皇子,是完全没有受到后宫影响就顺利继位的。
而且这种影响,不同的人也不同。
有些人是获得后宫的助力,而有些人是备受宠妃之子的威胁。
一个有上进心的皇子,不关心后宫的事情,那绝对没有继位的可能。
“儿子明白,儿子这不就是和额捏说说而已。”弘昴笑着说道。
若不是蕙兰是他额捏,他又怎么可能将这些心里的大实话说出来,他又不傻。
也就是蕙兰是他额捏,自然是什么话都能说,在外人面前他自然不可能说得如此直白。
“额捏知道你现在压力大,可越是如此,你越要稳住。”蕙兰说道。
弘昴闻言苦笑一下,“额捏,我心里都明白,只是‘稳住’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有些事情,是你即便是心里明白,并且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会在事到临头的时候下意识的慌张一下。
弘昴如今的处境比康熙朝的太子胤礽还要危险几分。
胤礽压力再大,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可以走,“熬死”皇帝这一条路。
甚至于,换一个寿命没有先帝长的皇帝,胤礽已经走通了。
然而弘昴如今却并不是皇太子。
这条路走不了!
而且名不正,就言不顺,行不端。
有些事情,皇太子能做,但皇子却不能做。
弘昴如今虽然表面上很多人都看好他,只要有这方面心思的人,无论是支持他还是想要拉他下面的人,都盯着他。
一言一行都不能出错。
可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会不出错了?
弘昴平日里只能紧绷着,不敢错一点,也就只能在蕙兰这里松松头皮,放松一下,不用动脑子。
“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蕙兰叹道:“当年你进宫去上书房读书,如今看来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弘昴闻言连忙说道:“都是儿子的不是,在额捏面前说这些,让额捏为我担心。”
“我们母子之间还说这些话做什么,我知道你如今压力大,有什么话只管对额捏说,额捏就算没办法为你想一个办法出来,也能做个很好的倾听者。”蕙兰说道。
在奇遇的那一段时间里,蕙兰可是长了不少知识。
知道有一种病,叫——心里疾病。
所以蕙兰平时对三个孩子都十分注意这方面,也一直教导他们,有什么话只管对自己说。
要是变成皇太后和胤禛那样,就是一场灾难了。
很多事情出现了矛盾,其实就来源于沟通问题,让某一方觉得自己利益受到的损害,没有别人得到的多,以至于心里落下了病根。
就会一直以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受到了更多的不公,然后心态彻底失衡,进而做出一些很不理智冲动的事情来。
到时候酿成了大罪,就悔之晚矣。
好在蕙兰从小的时候就教导三个孩子这方面的事情,如今三个孩子都和她亲近,都愿意和她说话,把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好是坏,是天真还是愚蠢,都愿意说给她听。
有些事情,真的是哪怕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但只要说了出来,心里的压力也会少很多。
当然要找一个口风严,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人说。
“额捏,你不用多想,儿子从未后悔过当年进宫去上书房读书。”弘昴笑着说道。
他还是很感激当年在上书房的读书生活,虽然没有学到什么阴谋诡计,但却正式的经历了完整的皇子教学,不至于让他如今输底下的弟弟们一头。
当年在上书房一起读书的人,不是先帝的幼子,就是各府最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堂兄堂弟们。而外面争夺皇位较凶的皇太子之子、大阿哥胤禔之子、三阿哥胤祉之子,都已经大婚了,没有在上书房读书。
余下的人里,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自然相处得还算愉快,没有什么刻意的针锋相对。
至于如今的压力,不招人妒是庸才。
弘昴看得很清楚,三哥弘时可就没有他这样的压力,但三哥弘时的未来高度就摆在那里。
说起弘时来,弘昴最近倒是觉得他有几分奇怪,加上弘昴有意岔开这个话题,因此说道:“之前八叔他们也去找过三哥,我瞧着三哥和某些人相处的倒是很好,几乎要引以为知己了,没想到最近三哥却突然远离了这些人,也不知道谁点醒了三哥。”
弘昴这是以己度人,他之前也没有看明白八叔胤禩等人的计谋,后来经过额捏的点醒才清醒了过来。
如今三阿哥弘时那边,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套路,自然以为是有高人点醒了弘时,就是不知道是谁。
这事蕙兰还真让人观察过。
三阿哥弘时到底是长子,蕙兰自然会在他身上分一些精力。
“三阿哥有那样的变化,是众臣举荐年羹尧之后,或许他也感觉到了那些人是墙头草。”谁会得势就倒向谁。
弘昴点点头,心里又沉重了一分。
嫡子、长子。
这是继承家业的时候,永远也逃不过的两个名词。
嫡子、长子就是先天性的比其他兄弟有优势,哪怕对方有缺陷有不妥之处,也会有人妄图吃一个大饱,去押注。
三阿哥弘时真是感觉到了吗?
是真的。
但和蕙兰弘昴想的不一样。
三阿哥弘时既不是突然被人点醒,也不是因为年羹尧被群臣举荐后,突然意识到那点。
而是——三阿哥弘时之前发现弘昴在躲着八叔胤禩等人。
这让三阿哥弘时有些好奇。
之前先帝驾崩的时候,三阿哥弘时是被胤禛安排到胤禩身边帮着打理外务,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三阿哥弘时也和胤禩等人相处了大半个月。
期间胤禩的如沐春风暖心关怀,九阿哥的豪爽大气大撒金银,自然是三阿哥弘时为之倾倒,对这些人起了好感,哪怕是他住进了阿哥所,和胤禩等人见面的时间少了,但关系一直都没有断过……
所以在三阿哥弘时之前的想法里,就没有和胤禩等人结交不了的人——连汗阿玛都对八叔很好,继位后就给封为了和硕亲王。
没想到在四弟弘昴这里,好像破了戒,自然引起了三阿哥弘时的好奇。
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他记得之前四弟弘昴还和八叔等人有说有笑呀,怎么突然四处躲避对方了?
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
抱着这样的想法,三阿哥弘时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好一阵时间,虽说没有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也看出一两分门道来。
对于三阿哥弘时来说,阿玛突然变成了汗阿玛,变成了皇帝,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子,他心里没有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胤禛之前的举动,清清楚楚的告诉三阿哥弘时,他更好的是弘昴,不是他。
如果说,到这里,三阿哥弘时正常来说肯定会很是不甘心。
可奈何,这辈子弘昴除了读书的头一两年外,其他时候都是压着三阿哥弘时,去了上书房读书后,更是如此。
这让三阿哥弘时一直都没有飘起来,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弘昴的差距。
所以面对胤禛那样的举动,三阿哥弘时在失望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不去选各方面都强于他的四弟,反而是选他做储君,三阿哥弘时在高兴之余,恐怕也会怀疑胤禛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优秀的不选,选不那么优秀的,这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是什么?
也就是因为一直都有这也的心态,所以三阿哥弘时对储君之位的执念没有多少,反而心里问题没有多少。
就是有那么一丢丢的羡慕嫉妒和不甘而已。
再加上之前胤禩等人在三阿哥弘时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多多少少明里暗里向三阿哥弘时,“灌输”了争夺皇位的想法。
这就让三阿哥弘时平添了一份侥幸心理——万一汗阿玛脑子出了问题了?万一四弟自己撑不住压力像废太子胤礽那样自己作死了?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他也未必不能捡漏。
正是因为三阿哥弘时心理对皇位渴求的火种没有熄灭,所以在观察了一阵后,三阿哥弘时才算是摸出了一些门到来。
八叔等人话里话外好像已经驽定了四弟未来肯定是储君这事。
但问题是四弟现在还不是储君。
在皇上尚未下正式的册封皇太子的圣旨之前,以储君自居,这不是在找死嘛!
难怪四弟躲避他们起来。
三阿哥弘时因为对继位的事情,没有完全死心,所以对那方面的事情还是有一些了解。
有些话,皇子可真不能说,连听别人说都不行。
结果就在三阿哥弘时看弘昴好戏的时候,没想到之前和他交好的某些人,也对他来这么一出。
然后三阿哥弘时也只能采用弘昴的办法——无法拿对方怎么样,那就躲避着对方。
第264章 给气着了
在三阿哥弘时眼里,四弟弘昴比自己聪明多了,连他都躲着这些人,三阿哥弘时自觉自己也惹不起,跟着躲了。
当然其实三阿哥弘时心里还是纠结了一下,毕竟那些人一个个的听上去都颇为有权势,瞧着对于母族妻族都颇为势单力薄的他而已,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但随后三阿哥弘时又想到,他们之前支持八叔已经失败了一次,凭什么支持自己就能成功?
三阿哥弘时自觉自己是比不上八叔了,意识到这点后,又瞧四弟弘昴的动作,三阿哥弘时这次咬咬牙也跟着躲着那些人。
而弘时和弘昴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胤禛的注意。
这一下子可就把胤禛给气着了。
说起来,之前胤禛虽然对胤禩等人各种不爽,尤其是在自己继位后,八爷党等人在朝堂上还有很大的影响力,更是让胤禛如鲠在喉。
但说实话,胤禛最多想得就是削他们,最多就是像胤禔胤祉那样软禁而已,并没有要将胤禩等人往死里整的想法在,毕竟大清宗室潜规则摆在那里,胤禛平白无故的也不想突破底线,引起宗室更大的反弹。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先一步突破了之前在康熙朝,争夺皇位却不对对方后院下手的默契。
胤禛的子嗣本就不多,弘时、弘昴还有已经被指婚的弘昤,算是三个已经长成立足的,就这么几根苗苗,这些人还要动坏心思,想要挑唆他们自相残杀,这如何不让胤禛气恼。
但这事也让胤禛自继位后,第一次认真的思考储君的事情。
要胤禛现在就立下皇太子,那不可能。
他虽然看好弘昴一些,但把弘昴对比自己,弘昴做事还显得太嫩了些,达不到他心目里最完美的继承人程度。
而先帝朝事情二立二废太子引发的朝堂震荡,胤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胤禛也没觉得自己会短命,所以以他个人的自愿来说,他还想多看看,看看到底哪一个儿子于政务上最有天赋最聪慧最能震住朝堂内外。
可一旦立下皇太子,日后又觉得他不好,或者是有更好的人出现,那想要换人,那可就千难万难了。即便是成功了,从而引发的朝堂震荡,也是对大清朝的损伤。
就比如先帝末年那几年,朝堂上只要但凡是有名有姓而且能给先帝上折子的大臣,都搀和了进来,导致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这事,无心政务,以至于民生混乱不堪,埋下的隐患极多。
别说外面民间了,哪怕就是皇宫,也是管理混乱,各自为政。隆科多在那几年,抓了好几起,以各种不可思议的说辞,就混入皇宫的人。更有甚者,还人在皇宫外城那里裸奔。
这会儿立太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但这个问题也的确改重视起来,不知道多少皇帝都栽倒这个事情上,连累了自己一世英名。
虽然不想这个时候就立下皇太子,不过胤禛对于弘时和弘昴的表现还是十分满意的。
没有那个父亲,愿意看见自己儿子天天谋夺自己的位子。
于是胤禛叫来苏培盛,他让去自己的私库挑了些宝贝给两个儿子送去。
随后在内阁送来一大堆奏折后,胤禛又立马把这事暂时抛到了脑后,开始批阅奏折。
比起这事,自然是批阅奏折更重要一些,而且还有八爷党那边,继承人可以慢慢挑选,但没了底线的八爷党却必须要铲除。
留他们在朝堂上,不但于大清朝无益,反而会搅浑水。
但现在胤禛的力量还不足以掀翻对方,所以胤禛现在是真迫切希望年羹尧能打赢,打赢了,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和依仗去收拾八爷党等人。
***
阿哥所。
弘时收到苏培盛送来额赏赐有些莫名其妙,平白无故的汗阿玛送赏赐来做什么?
不过既然送来了,弘时当然高高兴兴的收了下来。
但是弘昴在收下赏赐后若有所思,随后也没去后院看望儿子,而是去了书房,拿起一本账册来,继续算账。
如今他和弘时都跟在怡亲王胤祥的后面办差,而怡亲王虽然名义上总管大清所有的事情,但实则现在怡亲王手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会考府,要查清各个部门地方的账本。
于是弘昴和弘时现在的工作就是跟着怡亲王一起算账,一起应付那些账上有亏空,却哭穷没钱还的官员。
不得不说,这些经历让弘昴大开眼界。
之前无论是在上书房,还是在雍亲王府里,大家都是一团和气,有些事情都是相互谦让,绝对不会把事情闹大。
弘昴还真没见过什么泼皮无赖,现在他算开眼了,那些人是恨不得把事情闹大,让大家都可怜他,然后让上面的人碍于无奈免了亏空。
可这一招只能适用于要脸面的人。
胤禛既然成立了会考司,就是下定决心不要脸了!
当然他也是被逼无奈,先帝驾崩后,国库就只剩2716万银子,看着多,可面对大清朝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各地的亏空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在这么下去,总会有一天国库没了银子。
大明朝是怎么灭亡了,作为皇子他们清清楚楚,说白点就是——没钱!
军饷发不了,天灾没办法救灾,底下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反了。
要知道当年最初攻破皇宫的人,可不是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军队。
大明朝不是亡于大清,而是亡于农民起义。
那为什么大明朝会没钱了?
从李自成的军队进入京城后,查抄各个官员的府邸,查抄出来的财务,就能一窥究竟,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查抄出来了七千万两白银,这还只是黄金白银,还不算其他古董字画等值钱的东西。
也因此,等大清入主中原后,对这些汉臣十分警惕。
一方面是因为不是一个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大明朝这些官员干的实在是太漂亮了,江南那么大的富裕之地,一年的税收竟然只有四两银子,实属厉害。
胤禛可不想日后大清朝落到这种地步,所以哪怕不要名声了,他也要一算到底。
如今对于会考府,已经整个大清官员来说,视线都聚焦到了山西。
年羹尧之前提前离京,就是跑去了山西,考察实情去了。
事情还要从之前说起,胤禛继位后,就命令礼部选择一位官员去祭告华山。
这种事情自然都是美差,任务不重,走个过场,到了地方选个吉日把祭文读了便是。而且还是肥差,因为一路上吃喝玩乐不说,还会有官员巴结孝敬。
自然是有很多人争着抢着去做。
但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碌碌无为按部就班了几十年的内阁学士田文镜突然雀屏中选。
田文镜虽说已经六十几岁了,但也没推迟,领了旨意后就去了。
没想到却给了田文镜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在路过山西的时候,发现山西发生灾情,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需要朝廷救济并且下达一定的救济政策,比如免除当地当年的税收。
然而作为山西巡抚的德音却为了个人的政绩故意隐瞒灾情,这就使得山西百姓不仅得不到救助,还需要正常缴纳朝廷税负,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田文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立马写了奏折让其送到京城,奏报皇上这事。
胤禛最初接到田文镜的奏折的时候,还有些不信,一来是田文镜不是他心腹,二来山西巡抚德音才写了山西省国泰民安的奏折上来。
但胤禛毕竟是谨慎的性子,正好年羹尧不宜在京城多待,要回西北主持大局,于是雍正就让他去山西查一个究竟。
年羹尧到了地方,根本就不用查看,就看见了大旱的灾情,立马写了奏折上奏皇上,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这个时候,山西巡抚德音也不知道是不是从熟人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因此连忙上了一份奏折给胤禛。
承认山西发生旱灾,但只是部分地区而已,灾情在可控范围之内,不需要朝廷拨款赈济。
加上今年是胤禛登基的头一年,这么喜庆的时候,要是爆出发生了旱灾,那就太大煞风景了。既然灾情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他才斗胆没有上报。
这番说辞有理有据,胤禛又在千里之外,要是不心生警惕,怕真会被德音糊弄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田文镜回到了京城,进宫觐见了胤禛,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山西受灾的情况,这才让胤禛确定山西的确受灾了。
胤禛又询问了田文镜不少事,见他回答得井井有条,不是官场上那种老油条,而是做实事的人。心生喜爱,于是便令田文镜前去山西负责赈灾,受命他为山西布政使,同时交给了他一个密旨,让他暗地里去查山西的贪污。
田文镜到了山西后,一方面赈灾,一方面就在办这事。
很快就暗查到了三个确切的贪污官员,立马上报给胤禛。
胤禛收到田文镜的奏折后,和怡亲王等人商量了一下,然后给山西巡抚德音传了密旨,要他对山西的平阳知府冯国泰、太原知府李清钥、大同知府栾廷芳进行参劾。
胤禛之前主管户部,所以他心里清楚,山西这几十年来就是大清朝的贪污大省,可能不是第一,但也肯定是前几名。而且因为西北战争,这么多年下来,不知道这些人以军需的名目,侵贪钱粮,私征加派,中饱私囊了多少。
所以选中了山西官员,作为第一次下手的目标。
这第一次下手,自然要选择十拿九稳的,要是第一次下手就逮着一个清官不放,那就丢人了。
第265章 皇后寿辰
会考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山西,又牵扯出旱灾的事情,自然吸引了大清朝堂很多人的关注。
弘昴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官场黑暗,触动极大。
不过这对于后宫的嫔妃来说,影响不大。
五月十三日,皇后寿辰。
四福晋一大早就抱着九十到了翊坤宫,蕙兰今日起来得也很早,四福晋过来的时候,蕙兰已经用完早膳了。
看见四福晋和九十,蕙兰脸上就浮现出笑容来,“来让本宫抱抱九十。”
抱着九十的奶娘忙上前将怀中的小阿哥递给蕙兰。
“额捏,小心九十沉手。”四福晋在一旁说道。
“就是沉手才好了。”蕙兰一边说道,一边接过孩子,熟练的将九十抱在怀里,逗着他。
已经七个月大的九十,如今已经学会爬了,对人声也特别敏感,听见了蕙兰的声音就朝着她,“看”去。
这反应,让蕙兰嘴角上扬。
“这几天,天气不热的时候,可以带他出们晒晒太阳,不过天气热了就被带他出去了,免得受了热,生病。”蕙兰说道。
“是!儿媳都记住了。”四福晋恭敬的说道。
对于蕙兰的养儿经验,四福晋还是很信服的,没看见弘昴三兄弟都平安长大。
蕙兰抱着九十逗了一会儿,桔子在一旁小声的提醒道:“主子,该去承乾宫了。”
闻言,蕙兰先看了看放在屋子里的座钟,时候是到了,然后才将九十交到了奶娘的怀里,吩咐她小心。
随后才起身,走进梢间换上外衣,领着四福晋和九十,出了翊坤宫,坐上轿辇朝着承乾宫走去。
“庆贵妃到!”
蕙兰走进去的时候,承乾宫已经高朋满座,见蕙兰和四福晋走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问安。
不过蕙兰没理这些人,而是走到最里面,对着坐在宝座上的皇后福身道:“妾恭贺主子娘娘千秋,祝主子娘娘婺宿生辉媊星耀彩。”
“庆贵妃不必多礼,快起来。”皇后笑着说道。
“谢主子娘娘恩典。”蕙兰这才起身,然后做到了下首第一排空着的椅子上。
皇后并没有没有多关注蕙兰,而是对着四福晋说道:“把九十抱来给本宫瞧瞧。”
四福晋听了皇后的话,也不心慌,众目睽睽之下皇后不会做什么的,更不要说两人还是亲戚,算起来四福晋还是皇后的侄女了。
因此四福晋笑着让奶娘上前,将九十抱给皇后瞧。
皇后没伸手,而是就着奶娘的手看向九十,目光不经意间对上了九十眼眸,漆黑的眼珠子看着他,目光清澈。瞧着九十的小脸蛋,皇后又那么一瞬间有些恍惚。
爱新觉罗氏和乌拉那拉氏的孩子——她似乎看到了弘晖。
下意识的说道:“给本宫抱抱。”一边说,皇后一边伸出了手来。
奶娘不敢拒绝皇后,小心翼翼的将九十交给了皇后,不过一直都在一旁警戒着,要是皇后那里有什么不对,她就冲过去把小阿哥抢回来。
好在皇后也是包过孩子的人,虽说这些年来有些生疏了,但抱起孩子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九十真乖。”见九十在自己怀里不哭不闹,就瞪着漆黑的眼睛看向自己,皇后心里软绵绵的,曾几何时弘晖也是这般……
一旁的白嬷嬷瞧出来了皇后此时此刻有些不对劲,像是触景生情一般,心里有些着急,这种场合皇后可不能失态呀!
好在还没等皇后失态,外面就有小太监通报,“皇太后到,皇上到。”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行礼,迎接皇太后和皇上的到来。
许是因为之前皇太后下旨训斥了恂郡王胤祯,还破天荒的罚恂郡王胤祯抄写《孝敬》,这让皇太后和皇上的关系缓和了一些,只是不会让旁人一看就觉得母子两人之间剑拔弩张。
这不,今天这种场合,母子两人竟然是一块来的,可让人有些跌破眼镜。
两人一进来就看见皇后怀里抱着的一个孩子。
皇太后笑着问道:“皇后怀里,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真是可爱。”
“是弘昴的嫡长子。”皇后笑着将九十抱到皇太后跟前给皇太后看,“皇额捏您瞧,这孩子多乖呀!待在妾的怀里也不哭不闹,太可人了。”
皇太后闻言瞧了几眼,笑着说道:“是挺可人的,本宫瞧着眼睛,像皇帝。”
“可不是,弘昴、弘昤和弘昸的眼睛都像皇上,九十的眼睛也随了弘昴向皇上。”蕙兰笑着说道。
都是有些,“八”字的眉眼,说起来恂郡王胤祯也长得是这么一双眼睛,而这双眼睛是随了先帝。
“都是随了朕。”胤禛笑着说道。
自己的儿子孙子,长得像自己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
要是长得不想,那才是大事。
满人和汉人学,明面上都是抱孙不抱子,所以难得有机会看见小孙孙的胤禛也加入了逗弄九十的行列。
见皇宫三巨头都喜欢小阿哥,众人看向弘昴的目光变得有些不一样起来。
其中以齐妃最为愤恨。
毕竟九十可不是胤禛的长孙,胤禛的长孙是三阿哥弘时的庶长子桂儿。
但如今桂儿还有两个月都三岁(虚岁)了,无论是胤禛,还是皇太后、皇后,平日里对其都不闻不问,全是按照规矩来,就没有格外的一点赏赐。
这让亲眼见过当年先帝长子胤禔和先帝长孙弘皙阿哥如何风光的齐妃有些难以接受。
一方面她埋怨自己失宠牵连了弘时父子也不得宠,一方面她有妒恨庆贵妃和年贵妃得宠,以至于让胤禛爱屋及乌,对她们的儿子也格外恩宠。
以及还有一丝齐妃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她对胤禛的怨恨,恨他狠心,恨他对自己的无情。
齐妃也不是没有起过什么坏心思,但都被红姑姑和李家按住了。
对于李家而言,三阿哥弘时是皇上实际意义上的长子,一个和硕亲王的爵位没得跑,皇帝宝座也能赌一把运气,全家也抬了旗,已经是让李家大赚特赚了。
所以现在没有百分之一百不会被人查出来的把握,以及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的话,李家是不愿意冒险的。
因为他们此时此刻已经成为了穿着鞋子的人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朝堂内外看好三阿哥弘时的人不多,而三阿哥弘时自己也没有多少争抢皇位的野心,更倾向于撞运气捡漏。
三阿哥弘时自己都躺了,李家自然有些小心思也只能暂且放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会任由齐妃肆意行事,那样风险自家承担了,好处却是很大几率会是别人家的,李家傻了才会做这种的事。
齐妃心里的不痛快发泄不出来,越积越多,这会儿看见了这么刺目的一幕,让她心态几乎稳不住,差点表露出来。还好红姑姑及时发现,用手戳了戳齐妃的背,让她回过神来,脸上堆起难看的假笑。
其实这一幕,不单单是齐妃瞧着刺目,年贵妃和裕嫔也是如此。
胤禛平日里对儿子都没对孙子这么亲近呢,让两人心里颇为有些不是滋味。
倒是六阿哥弘昼和九阿哥福惠没什么感觉。
一个是因为和兄弟在一起读书,胤禛对其他兄弟也是一样的态度,六阿哥弘昼没觉得自己被特别对待。
另外一个是因为年纪尚小,年贵妃也没给他灌输这方面的事情,以至于对这些还懵懵懂懂的。
至于三阿哥弘时,他现在是这有点躺平的感觉,面对胤禛的区别对待,也没什么感触——早就已经习惯了。
反而是恂郡王胤祯吃起了飞醋来,见一向疼爱自己的额捏,如今满心满眼眼里都是那个小娃娃,在想想最近自己这些日子的憋屈,恂郡王胤祯心里很不是滋味。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重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难道说……额捏也要离我而去?
恂郡王胤祯这么想着,瞧着皇太后笑脸如花,这是有了重孙子就忘了小儿子?
心里更不痛快了,恂郡王胤祯下意识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然后一杯接着一杯,酒宴进行到一半,恂郡王胤祯就喝醉了。
皇太后见状,连忙让人将恂郡王胤祯送到慈宁宫去,免得他醉酒后,说出什么,“大实话”来,引发震荡。
瞧皇太后一脸紧张恂郡王胤祯的模样,胤禛眸光微闪,不过只当做不知道,继续坐在位子上吃菜喝酒,偶尔和怡亲王淳亲王等人说说话。
等吃得差不多了,给皇后镇场子,彰显皇后地位的目的达到了,胤禛才以国事繁茂离开。
而这个时候,酒宴已经举行得差不多了。
等胤禛离开后,皇太后也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回慈宁宫,想要和小儿子好好说会儿话。
两人离开后没过多久,皇后也叫了散,只留下了娘家嫂子。
其他人都各自回去,如果后宫有亲眷的,诰命夫人可以去后宫看望,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宫就是。
蕙兰的阿玛出任了长芦盐运使,官邸在天津,所以今日额捏钮祜禄氏并未进宫。而是有二品夫人诰命的大嫂进了宫。
第266章 面见亲人
蕙兰领着大嫂瓜尔佳氏回了翊坤宫,又打发四福晋母子离开后,就迫不及待的对着瓜尔佳氏问道:“大嫂,天津可有信传回京?也不知道阿玛和额捏在天津过得好不好。”
“阿玛和额捏派人送过一份信回京报平安,还让奴才告诉贵妃娘娘,不用为他们担心。贵妃娘娘请安心,阿玛一直外放为官,又一直管着盐政的事情,担任长芦盐运使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瓜尔佳氏说道。
蕙兰叹了一口气,“到底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本宫怎么可能会不担心了。”不过好在没有在年羹尧掌管的范围内,不然蕙兰还会更担心。
瓜尔佳氏不敢接这话,作为儿媳妇接这话就是在找死,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好半天,蕙兰自己缓过劲来了,然后从抽屉里娶出一封信来,交给瓜尔佳氏,“这封信,大嫂把它交给大哥。”
“奴才明白。”瓜尔佳氏双手接过信,好好的收了起来,这事她已经做得非常熟练了。
知道庆贵妃和自己丈夫之间有秘密,但瞧着如今家里蒸蒸日上,自己竟然有了二品夫人的诰命,还是皇子的舅妈,这可是她以前完全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瓜尔佳氏从来都不敢问这事,也不敢偷看信里写着什么,每次都勤勤恳恳的当个运输工具人。
又说了一些家常话,蕙兰送走了瓜尔佳氏,有些事情弘昴去做不方便,但大哥高瑞去做那就不一样了。
另外一边,皇后也真和娘家嫂子说着话。
过年的时候,后妃还住在养心殿后面,有什么悄悄话也不方便说。
皇太后寿辰,没有大办,也没有请外臣,自然命妇无从进宫。
一直到现在,乌拉那拉氏一族的人才能坐下来和皇后好好谈谈。
“主子娘娘是知道的,自从先帝将四福晋指给四阿哥后,查郎阿家就一直亲近我们家,如今皇上登基,他们家就更往我们家靠了。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事老爷说,还请主子娘娘拿个主意。”乌拉那拉夫人说道。
皇后闻言叹了一口气,“查郎阿打什么主意,你们想来也是查得到的,他靠近我们家,为的也就是本宫能在皇宫给弘昴做助力,辅佐弘昴上位。从龙之功自然是诱人的,也又巨大的好处。
然而这种事情一旦押错了宝,那就会万劫不复,必须要慎之又慎。再说,这事还不知道是不是查郎阿自己一头热,庆贵妃母子可半点表露都没有。此事且先缓缓,嫂子你让哥哥拖一下他,本宫料想这查郎阿也不敢光明正大的问出来。”
有些事情是只可以意会,却不能言传。
“是,奴才遵命。”乌拉那拉夫人应了下来。
至于五格会不会按照皇后妹妹的意思做,这乌拉那拉夫人可不敢保证。
想了想乌拉那拉夫人又说道:“奴才瞧着,今日主子娘娘对九十阿哥挺喜爱的。”
“他是皇上的嫡长孙。”皇后言简意赅道。
把乌拉那拉夫人嘴里的话都堵了回去。
在没有下定决心之前,或者说在庆贵妃母子拿出能让她心动的筹码之前,皇后是不会让任何人知道,她觉得九十和弘晖很像,有那么一点点的寄情。
皇后一向都是理智的人,虽说有那么一点点的寄情,可却不足以让皇后自备干粮的支持弘昴。
没好处,谁支持你呀!
四福晋是姓乌拉那拉氏没错。
可在先帝指婚之前,皇后压根就没有听说没有见过这么一个人,彼此之间能有什么感情?
要弘昴娶得真的是皇后的亲侄女,那她自带干粮支持弘昴还有点可能。
现在想都别想。
皇后也许就是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太过理智,在外人眼里瞧着颇为有些冷心冷血,所以胤禛对她才只有敬没有爱。
等乌拉那拉夫人离开后。
皇后叹了一口气。
虽说家里说要她来拿主意,但其实从乌拉那拉夫人提起这事,就已经明确的表明了娘家的态度。
也对。
皇后自己对这事是无所谓。
哪怕她死在胤禛后面,也有,“孝”字压着,哪个皇子继位都得尊敬她。
想要收拾她,也得两三年后,那个时候或许皇后已经老死了。
皇后自己一个人是完全可以不用搀和这事的。
然而对于乌拉那拉氏一族的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四福晋乌拉那拉氏生下了嫡子,一个留有乌拉那拉氏血脉的皇孙。
尤其是四阿哥弘昴如今优势很明显,乌拉那拉氏一族为什么不去拼一拼搏一搏?
查郎阿虽然旗籍是满洲镶白旗人,可他的曾祖父常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姐夫,正儿八经血脉纯正的乌拉部贝勒。
和满洲正黄旗这边是一家人。
哪怕不是全族押上,但也肯定会有几支会去搏一搏。
毕竟搏赢了的收益实在是太丰厚了,即便是搏输了,就目前看来,最多就是自己被砍头,不会连累家族。
当然要搏一搏了。
但即便是如此,皇后也不会主动自己去倒贴庆贵妃母子两人,要他们母子先开出加码来。
皇后却不知道,蕙兰已经有了主意。
求皇后支持自己母子?
那为什么不想办法自己上位做皇后了?
求人,哪有自己当家做主来得稳妥。
毕竟人心难测呀!
今日说要支持自己,明日也可能立马转身示好别人。
自己当家做主了,就没有那么多,“万一”了。
***
永寿宫。
年夫人抹着眼泪,“我的儿,你身子如此这般虚弱,今日怎么不告假,硬撑着出席。”
年贵妃一脸苍白,连唇色都浅得几乎瞧不见粉红,躺在床上。
面对年夫人的话,年贵妃强笑着说道:“这是主子娘娘当上皇后之后的第一个寿辰,女儿必须要出席。”
年夫人闻言也不在多说什么,毕竟后宫里的局势,年贵妃肯定比她更清楚应该怎么做。
不过……
等司琴等人伺候年贵妃喝完药后,年夫人让屋子里的人都退下,然后小声的问道:“女儿,你这也应该出了月子了吧,怎么身子还是如此虚弱?会不会是……”着了别人的道。
“母亲,不是的。”年贵妃摇头,“你是知道的女儿身子一向娇弱,。怀孕本就会让身子大损,女儿之前三年怀了三胎,又经历了先帝驾崩之事,身子自然亏空得厉害,太医说了,只要好好养着,能养好的。”
这话却是半真半假。
年贵妃现在这情况,最好的结果也是身子能大致养好,但寿命肯定比旁人短一些。最坏的结果,就是年贵妃虚弱了一段时间后,病情加重,然后一命呜呼。
不过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年贵妃对年夫人说这事,肯定不可能往最坏的结果说,肯定是往最好的结果说。
年夫人没想过自己女儿会骗自己的事情,听到年贵妃的话,立马就习惯了。拍了拍胸口,庆幸道:“那就好,那就好,那女儿你可要按照太医的吩咐好好滋补,不可任性挑食。”
“母亲我会的,你不用为我多操心。”年贵妃笑着说道。
“你是我唯一的骨肉,我怎么可能不为你操心了。”年夫人叹道。
年贵妃轻咳了两声,随后岔开了话题,询问起父亲年遐龄的身子和家中的一些事情。
年夫人都一一回答了,也是往好的方面说,以安年贵妃的心。
等年夫人离开后,年贵妃才叹了一口气。
她是可以选择抱病不去出席皇后的生辰,但可以预料得到,此举必然会在皇后那里落下一个咯噔。
嫁给胤禛这么多年,年贵妃也是看明白了,胤禛对皇后或许无爱,但却绝对不会让嫔妃去动摇皇后的地位。
从前是,现在也是,未来依然是。
在四福晋是乌拉那拉氏的情况下,不少人心里都会觉得皇后会偏心弘昴阿哥,在这种情况下,心有大志的年贵妃怎么敢不出席,那不是把皇后推到庆贵妃母子那边嘛。
其实只要年贵妃放弃那个大志,她就不用活得如此辛苦。
可惜,年贵妃放不下。
她这一辈子,前面事事都比闺中其他姑娘略胜一筹,偏偏进了胤禛后院后,处处都比郭络罗氏低一头。
让年贵妃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赢过郭络罗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她的执念。
无论是哪一方面,只要赢过郭络罗氏一次就好。
可惜,目前为止年贵妃还没有赢过对方。
到了如今,年贵妃唯一还能看见赢过郭络罗氏的事情,就是皇位。
以至于,年贵妃现在无法放弃,也不想放弃。
所以很多事情,她必须要做。
皇后那里,哪怕不能让皇后支持自己,也不能让皇后支持庆贵妃母子。
年贵妃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仔细观察了皇后和四福晋,确定皇后没有拿对侄女的态度对待四福晋后,才升起来的侥幸心态。
皇后不亲近四福晋,那是不是皇后觉得四阿哥弘昴继承皇位的几率低,所以才不亲近了?
这就让年贵妃起了侥幸心思。
万一了……
***
慈宁宫。
皇太后回宫后,就让人煮了醒酒汤来,然后给恂郡王胤祯灌下,又是让人擦脸,又是让人熏香。
折腾好了一会儿,总算是将恂郡王胤祯给折腾醒了。
“额捏!”看见皇太后,恂郡王胤祯下意识的喊道,脑子还没完全清洗过来。
皇太后又让奴才给他灌了一碗醒酒汤,才让屋子里的奴才都退下。
“你长本事了,这种场合你也敢喝醉!”皇太后生气的说道,她之前可是教导过恂郡王胤祯的,喝醉酒误事,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要喝醉酒。
恂郡王胤祯将刚刚擦脸的帕子扔到了一旁的水盆里,有些赌气和怨气的说道:“反正现在也没人管我,我想怎么样都不行吗?”
此话一出,皇太后有那么一刻被伤到了,不可置信的看着恂郡王胤祯问道:“你这是在怨我?”
“儿子不敢。”恂郡王胤祯低着头瓮声瓮气的说道,语气里有一丝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埋怨。
埋怨皇太后不支持他,反而是现在偏心了是皇帝的胤禛。
“是不敢,不是没有!”皇太后冷着脸说道。
“儿子没有。”恂郡王胤祯嘴硬道,他肯定不会承认的。
皇太后深呼吸了一口气,迅速的平静了下来,看向恂郡王胤祯说道:“这些话,我只对你说一次,你听也好,不听也罢,日后埋怨我也好,恨我也罢,反正我自认为已经做到了做额捏的责任。”
不等恂郡王胤祯反应过来,对皇太后认错。
皇太后就开口道:“胤祯,你不是三岁小孩子了,而是一个大将军,执掌了十几万大军,决定一国生死,有些事情你心里应该很明白。
当日先帝到底叫的是谁的名字,是你,还是你哥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日隆科多说让你哥哥继位,没有人出来反驳,廉亲王可是头一个附和的人。
这事,不管你接不接受,都是已定的事实。你不认,可上上下下其他人都认了,包括廉亲王在内。朝堂上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认了你哥哥是皇帝,那他就是皇帝。
我不知道,是谁像你透露了先帝临终前说的是你名字的事情。我只知道,他们都已经向你哥哥低了头,拿到了你哥哥给他们的好处。
你自己扪心自问,你继位后,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吗?如果不能,那他们为什么在向你哥哥低了头的情况下,还要和你说这些?
胤祯,额捏希望你记住一句话,你哥哥现在是皇帝,是一言决定所有人生死的皇帝,是和你汗阿玛一样的皇帝。自古以来,弑父杀母屠兄灭弟的皇帝都有。
对自己一母同胞亲兄弟下狠手的皇帝比比皆是,我之前让你抄《孝经》就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说得话吧。”
说完皇太后离开了房间,走了出去,吩咐慈宁宫的奴才将恂郡王胤祯送出宫,送回恂郡王府。
该说的,不该说的,皇太后自觉自己都已经说了。
胤祯要是还要和胤禛对着干,皇太后也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在胤祯犯下大错后,主动求胤禛将胤祯圈禁起来。
第267章 心胸狭窄
皇太后心里明白胤祯的想法,但现在的局势却由不得他。
没看见八爷党和所谓的十四爷党现在都开始接触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昴,对方早就把胤祯给舍弃了,转而开始了新一轮的押宝。
胤祯或者是当局者迷,但皇太后却是旁观者清。
信不信,哪怕就是现在胤禛想要退位给胤祯,也不能。
因为那些在胤禛登基后的得利者,不允许!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已经吃到肚子里的利益,日后会被吐出去。
而这其中未必没有之前那些支持胤祯的人,因为胤禛上位后,都给足了八爷党等人利益。
这世道,什么都有可能是假的,利益才是真的。
皇太后如今已经意识到了,胤禛首先是皇帝,是和新帝爱新觉罗玄烨一样的皇帝,而非首先是自己的儿子。
但胤祯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都拿以往的眼光去看待胤禛,更有甚者还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虽说皇后以各种原因的命运清洗了后宫,皇太后之前在皇宫安插的人手都没有了,可乌雅氏一族毕竟是包衣出身,这几十年下来靠着皇太后已经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不是皇后清洗一遍就能全部清洗干净的。
自然是有几个漏网之鱼。
这几个漏网之鱼自然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出巨大作用。
但问题是,胤禛也是皇太后的儿子呀,虽说感情不深,但也没有到皇太后要毒死他的地步。
皇太后不可能为胤祯做到那种程度。
如果胤祯的脑子一直转不过弯来,在这样下去,胤祯迟早要出事。
“主子,已经将恂郡王送走了。”吴嬷嬷走进来说道。
皇太后想了想又说道:“派人去恂郡王府传本宫传旨,恂郡王在没有将一百遍《孝经》抄写完成之前,不许他进宫,也不许他出府。”
吴嬷嬷闻言,想了想说道:“主子,恕奴才直言,这不入宫还能执行。但让恂郡王不出府,奴才觉得恂郡王怕不会遵守。”
腿长在恂郡王胤祯的身上,皇太后又在宫里,恂郡王胤祯要是想出府,怎么可能管得了。
“那就你告诉他,如果他忤逆本宫的懿旨,他就别叫本宫额捏了,本宫没有他这样忤逆的儿子。”皇太后冷着脸说道。
这一次皇太后是真的下定决心了,要狠狠的敲打胤祯一番。
“是!”吴嬷嬷应道,然后推出去,派人传话去了。
等她回来汇报这事后,皇太后又开口问道:“永寿宫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奴才听说年贵妃娘娘还体弱着,这两个月来,除了今日来承乾宫给皇后娘娘贺寿外,就没有出过永寿宫大门。敬事房那边的绿头牌也是一直撤下去的。”吴嬷嬷说道。
不过她知道皇太后真心要问的,不是这些表面上谁都能打听到的消息,因此又小声的说道:“永寿宫如今的管事太监徐公公,已经得了年贵妃的信任,只比年贵妃带入宫中的两个大太监地位低一些。”
皇太后想了想说道:“去传话,就说本宫很是喜欢蜀绣。”
“是!奴才遵命。”吴嬷嬷明白皇太后这话的意思。
对谁传话?
自然是对徐公公传话。
先帝时期永寿宫住着的是安嫔李氏,等安嫔李氏去世后,住着的是和嫔瓜尔佳氏,也就是现在的贵太妃瓜尔佳氏。
无论是李氏还是瓜尔佳氏当年都是得宠的主。
皇太后当年为了提防永寿宫的嫔妃,靠着背后的娘家,安插了钉子进去。
只是得宠,并不代表着你能过得如意,能笑到最后。
李氏和瓜尔佳氏都没有子女缘,一个是怀上后小产,一个是生下来后夭折。
所以永寿宫的钉子,皇太后在先帝时期一直都没有用上。
之前皇后清洗皇宫,重点也是在永和宫、承乾宫、翊坤宫、延禧宫、钟粹宫等宫殿的人,以至于永寿宫里还要一条漏网之鱼。
没想到先帝时期没有用上,如今倒是要派上用场了。
皇太后虽然有些恼怒年贵妃之前诬陷胤祯的举动,但之后年贵妃的所作所为,却没有给皇太后找她麻烦的理由。
再加上胤禛亲自彻查了那事后,给出来了容嫔这个罪魁祸首,而且一切说辞都合情合理。这让皇太后也有些迟疑,年贵妃当时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
虽说她很感激蕙兰提点她,但皇太后是不可能为了蕙兰这点功劳,就帮着她去谋害年贵妃的,更不要说去谋害九阿哥福惠。
因此皇太后决定先去试探一下年贵妃,看看她到底是对自己和胤祯的态度如何。
如果年贵妃听闻自己的喜好后,不为所动,那皇太后就能确定年贵妃是真看不起自己母子,之前的事情是故意的,那自然要给她一点颜色瞧瞧。
如果年贵妃听闻自己的喜欢后,是欣喜若狂的去派人筹办,那说明她对自己还是有敬畏讨好的心思在,故意诬陷胤祯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而对于皇太后来说,其实年贵妃都是次要的,那些在暗地里不停挑唆胤祯和胤禛对着干的人,才是皇太后最近最首要的目标。
于是在恒亲王胤祺、淳亲王胤祐、廉亲王胤禩等人遵照新帝遗旨:五十岁以上的嫔妃若有儿子的,可以被儿子迎回家中居住,上折子给胤禛,请求将宜太妃、成太妃、惠太妃迎回自己府中居住的时候。
皇太后抢先一步,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
理由也十分充分。
先帝孝期还未满一年,宜太妃、成太妃、惠太妃等人作为先帝嫔妃可是要给先帝守三年孝的,如今就要出宫去享天伦之乐,岂不是对先帝的不敬,枉费了先帝之前对几人的宠爱。
皇太后、皇上、皇后都还在守孝了,其他人凭什么不守孝?
拒绝了这些人的求情后,皇太后还让人当着朝臣的面,将几人给骂了一顿,骂他们对先帝不孝。
末了,还传令给宜太妃等人,说她们对先帝不诚,孝期还没过了就想着出宫去享受,所以要她们为先帝抄写佛经。
并且还让人暗示了几人,不抄可以,反正出孝的时候,会将佛经供奉到先帝灵堂前,谁要是拿不出来,或者是拿出来的太少,后果自负。
无论是训斥恒亲王等人,还是处罚宜太妃等人,这事还真是怎么看,都是皇太后有理。
虽说,不少人都觉得,皇太后是故意的,故意不放宜太妃等人出宫,目的就是为了拿她们做人质,让恒亲王等人投鼠忌器。
可架不住,皇太后的理由太正当了。
事实上,皇太后的确是故意的,但并非是像让这些留在宫里当人质。而是就是为了不让她们出宫去儿子家享福。
凭什么我们母子之间相处的不愉快,而你们却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没门!
想都别想。
我这一口气没有出出去之前,你们也别想出去享乐。
皇太后就是如此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胤禛第一次感受到了额捏为自己出头的滋味,很美妙,但心情却十分复杂。
但宫外的胤祯比这心情更复杂,听到消息后,心犹如瞬间置身在寒冬腊月一般——拔凉拔凉的。
额捏,真的倒向胤禛,不再向着自己了。
若是刚刚意识到这一点,胤祯肯定要发狂,很是生气愤怒。
然而经过了皇太后之前的猛捶,让他意识到,为什么额捏要一直偏心在了?
胤禛也是他而已,胤禛登基,额捏是皇太后,自己登基,额捏还是皇太后,没什么区别。
既然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待遇,那为什么一定会支持自己了?
还有胤禩等人。
刚刚听了额捏的话,胤祯的确十分生气,认为额捏就是嫌贫爱富。
然而等他把怒火都发泄出去,逐渐冷静下来后,开始认真思考额捏话里的内容。
扪心自问,除了胤禟胤俄的爵位,他登基会是亲王外,其他人的待遇,胤禛给的,和他登基后能给的,相差无几。
胤祯虽然在政务上的确不如很多兄长,但他又不是傻子,肯定不可能将政务完全放手给谁,那样到底谁是皇帝谁做大清国事的主,可说不好。
甚至于,对于某些人来说,胤祯肯定不会给对方那样的待遇。
胤禛的属人且不说,至少胤祯登基,是绝对不会立马册封胤祥为和硕亲王,也不会让胤禄出继成为和硕亲王,要出继,也是出继他儿子,才不会便宜胤禄。
而年羹尧那边也肯定没有现在总领几省事物的权利。
这些既得利者,自然是会一心一意的拥护胤禛的皇位。
只是……
心里再怎么明白这些,胤祯内心深处依然是不甘心的。
再加上长年累月,习惯性的和胤禛互怼,绝对不服输认输的习惯,让胤祯主动低不了这个头。
至于皇太后的训斥,胤祯虽然入了耳,但却一点都不觉得皇太后会舍了自己。
然而这些都是以前的想法,如今皇太后用事实证明,她偏心胤禛了,她为胤禛出头了。
胤祯头一次感到心慌。
比知道八爷党和十四爷党的人某些人去接触弘时弘昴后,更心慌。
第268章 田氏有孕
胤祯慌不慌,很多人都不关心。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胤祯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大清有大清自己的一套规矩。
为什么会有祸不及子嗣的潜规则了?
除了因为满人实在是太少外,还是草原上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一个家族一个部落一旦继承人的事情定下来后,作为失败的那一方你得认命,只要你认命了,胜利者也不会杀你子嗣。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对莽古尔泰恨之入骨,各种打压,等其死后也没牵连莽古尔泰的子嗣。
世祖福临继位,多尔衮再势大,逼死了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也没对豪格的儿子下手,一个个好好的活到的康熙朝。甚至于多尔衮再怎么权倾朝野,敢让福临叫他汗阿玛,也不敢称帝。
有些事情,一旦尘埃落定,就得认命。
不过认命也有不同的认命方式。
于朝臣来说,胤禛这一辈的皇位算是尘埃落定了,然而事物都是发展的。
胤禛有儿子,而且还不止一个,另外就是作为嫡长子的弘晖早已病逝,所以下一任储君之位有得争,这又给了他们机会。
比起支持胤祯谋逆,行逼宫之事。
名不正言不顺,一旦失败,铁定全家完蛋。
还不如将资源投放到下一任的储君之争里。
毕竟,瞧之前的储君之争,闹得那么大,结果也没死几个人,简直就是风险小收益高。
逼宫和支持某位皇子争夺皇位,这是两回事,大家都分得很清楚。
因此,除了极少数人还对胤祯抱有一点点希望外,或者说想要利用他恶心胤禛,分散胤禛精力外,绝大多数人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储君押宝。
人选就三个: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昴和九阿哥福惠。
因为九阿哥福惠还太小,其生母年贵妃又是汉军八旗出身,所以明面上支持的人不多,因为现阶段支持九阿哥福惠,就是看好年羹尧,那干嘛不直接支持年羹尧了。
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昴都已经大婚了,儿子都有了,一个占长,一个占贵,各有优势,各有缺点。
有人喜欢稳妥,有人看重血脉,所以更看好四阿哥弘昴。
但也有人觉得四阿哥弘昴母族妻族太好了,就算支持他登基也得吃郭络罗氏一族和乌拉那拉氏一族吃剩下的,有些人不愿意,想要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所以选择支持三阿哥弘时。
在经历了先帝朝皇子夺嫡后,朝堂上的不少老油条,都觉得只要自己向皇子递出橄榄枝,对方肯定会欣喜的接下。
没想到四阿哥弘昴躲了,三阿哥弘时也躲了?
什么时候,储君之位不诱人了?
在深深的怀疑后,不少人的慌了。
要知道满人做官,尤其是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有些时候靠的不是能力,而是血脉是旗籍。
不可否认满人里有聪明人,有天生就适合官场的人,但这样的人肯定不多,很多满洲八旗的官员,能做官靠的都是旗籍和血脉,本事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在大家都没有本事的情况下,凭什么能做到高位了?
这就要比皇上的看重了。
就比如胤禛登基后,跟着他一起鸡犬升天的属臣们,这其中除了年羹尧外、布尔根、绰奇几人靠着自己的本事混出头外,其他人在康熙朝在朝廷上头都没混出来。
但想要成为新帝的属臣,这个得看运气,比起运气,自然还是支持某位皇子挣从龙之功更靠谱一些。
真本事没有,站队我最行。
但没想到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昴却都不接招,这犹如是断了不少人的青云路,这如何不让不少人心慌了?
于是最近两个月,朝堂上有些暗流涌动。
不少人都用各种方式,明示暗示胤禛立皇太子。
只要胤禛从善如流的立了皇太子,那无论是谁,他们都能吹上一波——拥立之功。
没有我上奏折,请皇上立皇太子,你能成为皇太子嘛!
逻辑就是这样的逻辑。
胤禛最初没理这事,他还没想好谁做继承人了,所以一切请奏册封皇太子的奏折,都被胤禛留中不发。
但没想到,胤禛这样的态度,反而是刺激了不少有资格上折子的人开始都上折子。
皇上不表态,那更要上折子了。
反正皇上不会立皇太子,那自然折子可以随便上。
让所有皇子,都看到自己,自己可是有上奏折请封皇太子这事的能力的人。
自己去投靠皇子,哪有皇子主动来拉拢自己,来得有格逼,有更大的要好处的空间门呀!
相反,皇上要是表态了,那可能很多人还会认真思考一番,对这事慎之又慎起来,不敢轻易上奏折。
因为这代表着买定离手,没反悔的机会了。
而之前康熙朝众人举荐廉亲王胤禩后面是什么下场,大家都还历历在目。
自然会吸取经验教训,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上奏请封皇太子的奏折,一天天的逐渐多了起来。
可能头几天看不出什么来,但两个月后,留中不发的折子可就真堆成了一座小山,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请封皇太子的折子呈上来。
胤禛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随之而来的就是——先帝末年时期那段并不美好的记忆想了起来。
作为当时的参与者,胤禛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危害。
别的不说,这些官员天天不想着怎么好好当官,怎么好好办公,而是想着举荐谁成为皇太子的事情。
只是尸位素餐,就是对大清的危害。
好在对于这事,在之前意识到这事的时候,胤禛就上心了,然后这段时间门陆陆续续的思考了很多,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如今眼瞧着朝廷局势如此,胤禛是越想越觉得那办法不错。
但这想法胤禛没有对任何人说,他要在暗中观察一下,到底是谁对这事最积极。
经过几天的观察,胤禛心里还是很是欣慰,朝堂臣子一个个的上蹦下跳,但弘时和弘昴却并没有参与进去。
没有一个父亲喜欢自己儿子盯着自己的家产。
如此一来,胤禛心里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两个儿子都那么孝顺,胤禛不想让他们重蹈他这一辈的覆辙——为了争夺皇位,不死不休,连厌胜之术都使了。
兄友弟恭,不好吗?
不过胤禛欣慰得早了,当天下午阿哥所就爆出来一个大消息,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
“啪……”齐妃李氏没有管摔在自己脚边的茶碗,一脸震惊的盯着跪在地上的一个小太监,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的说道:“你刚刚说什么?”
“回齐妃娘娘的话,田姑娘有喜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被三阿哥弘时派来,“报喜”的小太监,跪在地上,头死死的埋在地上说道。
齐妃再听了一遍这话,再也没办法欺骗自己了。
当下就双眼一闭,朝后倒去。
倒到了背枕上。
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一旁的红姑姑见状,连忙将屋子里的奴才都赶了出去,只留下自己在齐妃身边。
“主子,您没事吧?”红姑姑关切的问道。
齐妃闻言睁开了双眼,满是埋怨,“我怎么可能没事!我之前那般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结果了,结果他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此时此刻齐妃的情绪非常激动,眼里也一滴一滴的往外流。
“他难道不知道如今还在先帝孝期内吗?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来呀!”齐妃深呼吸几口气,埋怨道:“再说了,就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两是傻子不成,不悄悄的处理掉,反而是大张旗鼓的宣扬处理,简直蠢到至极。”
弘时太让齐妃失望和伤心了。
要知道这可还在先帝的孝期内。
而胤禛在继位的时候就摆明了,要为先帝守孝三年的,为此连封后大典都推迟了,要等到出孝后再举行。
也就是说,其实严格来说,无论是皇后还是后宫其他嫔妃,这时候位分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虽说满人对汉人守孝那一套,并不严格遵守,有些爱理不搭的。
但问题是,作为皇帝的胤禛和皇后都如此了,身为皇子,自然要紧跟皇上才是。
哪怕就是从宽,作为孙子的弘时也要为先帝守一年孝。
如今这年一年都还没有过去呢!
弘时就干出这样的事情来,这辈子他身上就会有一个永远洗不掉的污点——不孝!
而每一个皇帝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都会看重,“孝顺”这一点。
当然各个皇帝对,“孝顺”的理解不一样,其中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可在这种大事上却没有分歧。
弘时此举,无疑是自己将自己朝着龙椅的反方向推去了。
而齐妃心里还有对弘时登基成为新帝的期盼,为此还算计了年贵妃一波,虽说没有特别成功,但也为此在努力。
结果弘时现在给她来了这么一出。
如果齐妃来自后世,肯定会说出那句著名的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真是气死她了。
第269章 各自心思
三阿哥弘时是齐妃的亲儿子,还是唯一活着的孩子,齐妃自己可以说三阿哥弘时的坏话,骂他,可别人骂三阿哥弘时,怕是会被齐妃记恨。
因此红姑姑不知道应该怎么劝齐妃,因为对于这事红姑姑也颇为无语。
守孝三年,其实只是守孝二十七个月。
而且清朝是没有什么守孝期间不能吃荤之类的规定,只是不能聚众喝酒,你自己在家,偷偷喝一点,也没人会在意。
同样的道理,门关上,你在屋子里做什么,谁也不会知道,谁也不会故意去监视你做了什么。
但要是被人捅了出来,那就不一样的。
偏偏三阿哥弘时是齐妃的亲儿子,红姑姑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劝。
齐妃这一次是真被三阿哥弘时给气着了,当天就报了病。
只是不知道是真被气病了,还是没脸见人装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后宫其他人对齐妃的幸灾乐祸,齐妃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最坑她的竟然是她的亲儿子三阿哥弘时吧!
噗……
想想就觉得可乐,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至少懋嫔是真笑出声来了。
如果说懋嫔是单纯的高兴,其他人是幸灾乐祸看热闹不嫌事大,那年贵妃在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忧。
三阿哥弘时经此一事,除非日后能立下大功,让人刮目相看,不然已经被踢出争夺皇位的候选人之列了。
这对于有野心的年贵妃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坏事。
好事是长子的优势毕竟很大,三阿哥弘时出局了,也算是少了一个对手。
坏事是没了三阿哥弘时了,如今就只剩下四阿哥弘昴一人独大了。
但年贵妃心里知道,哪怕她再忌惮四阿哥弘昴,也不能对四阿哥弘昴直接动手。
一来是成功的几率太低,皇上和庆贵妃都不是吃干饭的。二来是一旦别查出来那就完蛋了,全家完蛋的那种完蛋。
何必了!
不走那一步,即便是四阿哥弘昴继位,有九阿哥福惠在,她和年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今他们也是穿鞋的,不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玩这种极端的事情,因为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现在只能祈祷四阿哥弘昴是一只扶不起来的阿斗。
“咳咳咳……”年贵妃喉咙突然发痒,猛烈的咳嗽起来。
“主子。”司琴见状连忙倒了一杯水,一边喂年贵妃,一边拍拍年贵妃的背,给她顺气。
好一会儿,见年贵妃没有继续咳嗽了,司琴才放松下来,“主子,您快别想这些事了,先好好养好身子。”
“我这身子,养了这么久了,还是半点起色都没有,都怕是养不好了。”年贵妃又轻咳了几声,有些灰败的说道。
之前年贵妃还觉得自己的身子撑得住,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流产,把身子里所有的病根都给引了出来,一直都不见好。
哪怕如今是炎炎夏日,但年贵妃不但不能用冰,还要盖着薄铺盖睡觉才行,不然就会感觉全身发冷。
司琴闻言连忙说道:“主子可别说这样的丧气话,太医不是说了,主子只是因为之前接连怀孕,身子被掏空得太厉害了,只要好生保养,会好起来的。之前太医不是说,庆贵妃娘娘当年也是如此,如今已经补回来了,您也能的。”
年贵妃闻言却叹了一口气,“她是她,我是我,怎能放在一起对比。”
她用了生子药,而庆贵妃却没有用。
是药三分毒,年贵妃以前或许不懂这个道理,但现在她彻底明白了,然而已经晚了。
“庆贵妃能,主子自然也能,您要相信太医的话。”司琴劝道。
凡事别多想,也不用做得那般周全。
年贵妃不想和司琴谈论这事,淡淡的说道:“我累了,伺候我在床上休息吧。”
“是!”司琴立马闭嘴不在说话。
躺在床上,年贵妃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如果可以谁又不想多活几年了,谁又想如此这般天天病恹恹的。
但现实就是现实。
年贵妃也不是没有听从太医的话,只是宫里的很多事情由不得她不费心,而且中医调理很慢,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年贵妃反正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感觉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所以内心一向敏感的她,情绪有些悲观,开始做最后的打算。
如果自己真的撑不住,就这么去了,那福惠……
福惠要抱养给谁,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
不单单是后宫众人对齐妃母子幸灾乐祸,住在三阿哥弘时隔壁的四福晋如今在幸灾乐祸之余却有些庆幸。
“三哥和三嫂怎么会这般糊涂了!”四福晋嘴角微微上扬的说道,随后又有些感慨的说道:“额捏当真是神机妙算,之前她提醒我的时候,我还有些不以为然,没想到还真有人会在这种事情上犯下错误。”
其实满人对守孝这事并不看重。
但现在的问题是,皇上看重这事,为此连封后大典都推迟了,那底下的人自然要跟随皇上才是。
历史上很多的皇太子被废,很多皇太子地位不稳,其中都有一个原因,叫:不类己。
也就是说皇上觉得你不像自己。
这种像当然不是容貌上的,而是行事作风性子方面。
三阿哥弘时如今这行为,这不是赶着去打皇上的脸面,皇上还会觉得他,“像”自己才怪了。
四福晋的陪嫁嬷嬷梅嬷嬷笑着说道:“庆贵妃娘娘从嫁给皇上后,就一直得宠至今,对外也是一片的好名声,自然是个聪明人。齐妃娘娘虽说前面也得宠,但却丧了两子,可见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够仔细谨慎。主子,您日后怕是要有大福。”
“嬷嬷这话可别再说了。”四福晋闻言立马正色道:“传了出去,岂不是要我的命。”
梅嬷嬷闻言立马自己给自己了一个耳光,“是奴才放恣了。”
“嬷嬷,我知道你一心盼着我好,但未来的事情谁知道了,你想想如今在郑家庄的那位,不到尘埃落定之时,都得小心谨慎才是。”四福晋很是严肃的说道。
当皇后谁不想。
尤其是到了四福晋如今这种处境,看上去前方一片美好。
只需要进一步……
就那么一步。
她就能成为这世上最尊贵的女人之一。
然而废太子胤礽的事情还没过去多少年了,别说四福晋父母兄弟对此亲身经历过,就是四福晋自己也记得小时候废太子的时候京城那紧张的气氛。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谨慎小心才是。
这也是公公继位后,她母亲进宫时,带给她的话。
四福晋想了想又对梅嬷嬷吩咐道:“嬷嬷你下去传我的吩咐,告诉所里所有的奴才,不可妄议这事,也不许妄议别的事情。”
“是!奴才遵命。”梅嬷嬷应道。
***
胤禛听到苏培盛的,“报喜”,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御笔啪的一声扣在了御案上,脸黑得可怕。
苏培盛站在一旁努力的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就怕胤禛把气撒在自己身上。
要苏培盛说,三阿哥弘时真当是没脑子,皇上都那样表明对守孝之事的看重,以证明自己对先帝孝顺。
结果三阿哥弘时却来了这么一出。
这比当年大阿哥胤禔在孝庄文皇后的灵牌前告诉对方,大福晋有孕的事情,还要让人无语。
毕竟当年大阿哥胤禔那事只能说是运气不好,正好怀上了。
但三阿哥弘时这里,可就怎么洗都洗不掉。
“不孝”的头衔,死死的扣在三阿哥弘时的头上。
然而事实上,胤禛的确生气,听到消息后,的确是气极了。
但很快冷静下来的胤禛,不信自己的儿子会有那么蠢,再加上这段时间朝堂众人催着立储,所以胤禛一下子就想歪了。
【自污吗?】
胤禛抿了抿唇。
在觉得自己争不过弟弟的情况下,就选择自污,以求未来能在弟弟继位后,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甚至于康熙朝时期也来了这么一出。
不过不是胤禛的兄弟,而是他的堂兄弟裕亲王保泰,在继承裕亲王的爵位后,为了不吸引人仇恨,来了这么一出自污,也是孝期怀孕。
这办法倒是立竿见影。
胤禛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蠢货,所以立马想到的就是自污。
他当然是高估三阿哥弘时了。
但好在以胤禛现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可能直接挑明了去问三阿哥弘时,而三阿哥弘时也不会挑明了说出来,这误会怕是要一直这样误会下去。
不过这事一出后,在后宫影响并不大,但在朝堂上却引起了不少暗潮。
有些坚定反胤禛的人,就觉得胤禛之前各种说自己孝顺先帝,都是假的,三阿哥弘时的行为充分的说明了这一事实。
所以坚决认为胤禛不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他肯定是篡了胤祯的皇位。
大家要联合在一起,推翻他。
虽说这种暗潮形不成主流,但有这样的苗头就十分危险。
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第270章 秘密立储
胤禛意识到这种严重后,就一直在让人盯着事情的发展,自然也发现了那些心怀鬼胎的人。
对于这事,胤禛并没有多生气,对此他是心知肚明,不知道有多少人对于他继位成为新帝这事不服气。
只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敢把这事摆在明面上来,只敢在暗地里恶心自己。
一如胤禩等人。
玩的都是冷暴力不合作,就是故意搞些让人一眼就能看破的小错误出来,恶心他而已。
毕竟这种事情,胤禛可以责骂责罚胤禩,但这种责骂责罚都会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
不是恶心自己,是什么?
更何况胤禛还发现胤禩等人之前竟然在接触自己现在唯二成年的儿子,虽说弘时和弘昴并未搭理这些人,但这是弘时和弘昴孝顺,而非这些人没有干这事!
小心眼的胤禛自然在心里给这些人记了一笔。
把如今四处拱火的人都暗暗的记在心里后,胤禛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对于立储这事,这些日子他又认真、严肃、仔细的想了想,然后彻底确定了决心。
八月十七日,胤禛在乾清宫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及九卿,甚是严肃的对着众人说道:“诸王大臣奏请立储之事,朕已知晓,然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皇上真是……想要搞一言堂?
就如先帝早年一意孤行将胤礽立为皇太子一般,当今这位也想玩一言堂吗?
这……
这不是日后夺嫡之事,就没有他们的事了?
那还怎么争从龙之功呀!
不过还没等这些人脑子转回来,作为胤禛铁杆的怡亲王胤祥就立马跪下磕头道:“臣等谨遵皇上圣旨。”
怡亲王跪下去了,胤禛的其他心腹,或者是偏向胤禛的人,也跟着一起跪了。
有人跪了,若是其他人不跪,那不就是表明自己反对嘛!
可这事一时半会儿他们还真想不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来,总不可能正大光明的说:爷要挣从龙之功,所以你们这些皇子赶紧给爷争斗起来,让爷能有发挥的余地。
这不是自己找死嘛?
没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于是面面相觑后,只能跟着怡亲王跪了。
但不少人心里都十分着急。
因为,“秘密立储”办法,不符合大清旧例。
先帝决定胤礽成为皇太子,那就是一个例外,而且这个例外也被大家推翻了。
谁承想当今皇上想要将此事弄成惯例,这可就大大的伤害到了宗室、臣子们的利益。
不少人虽然迫于现在的情况跪了,但心里却打定主意,要上奏,打消皇上这个想法。
然而胤禛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了。
所以在这事之后,胤禛立马又下发了一道圣旨,决定采纳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建议,推行,“摊丁入亩”政策。
这政策一出,引发了更大的波涛。
所谓的,“摊丁入亩”,就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并且要求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与此同时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换句话说,田多的人家,就要多交税。
这就得罪了,这方面的既得利者。
而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个既得利者,就是重要的中下阶层——地主绅士。
别小看这个阶层,从人类最初的部落到未来二十一世纪了,这个阶层都没有消失过,只是每个时代有这各自不同的称呼而已。
这个阶层就是地方稳定的最小势力,一旦这个阶层不稳闹起来,那整个天下都会不稳。
最典型的就是,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那么容易失败,很多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损害了这个阶层的利益,得不到这个阶层的支持,没办法安稳地方民生。
胤禛下了这么一道圣旨,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风险,其实他这还是克制了,因为后面其实还有一招,叫,“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这才是真正得罪所有汉臣汉人学子的政策。
也就是因为知道这会得罪所有汉臣和汉人学子,所以雍正才克制了自己的麒麟臂,没有一起发出来。
而是只先弄了,“摊丁入亩”。
这虽然也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但只要你别搞什么歪门邪道,按法纳税,其实根本没有损失什么。这一条只是狠狠的打击了那些玩黑户口的地方豪强大地主。
而这样的人,在各省各府都有限,毕竟土地就那么多,你都占据了大份,别人又能占多少?
为了统治中原,满人是在各省都驻扎有军队的,由满人统领的那种。
另外对于八旗来说,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都和他们没关系。
因为八旗子弟生来就有,“口粮”,而且也不用交税。
税收多了,反而是有理由八旗子弟,因此八旗子弟都会拥护胤禛的圣旨
所以表面上看着圣旨一下会引起天下哗然,实则稳得一批,出不了什么乱子。
不愿意?
不听话?
那你也别愿意和听话了,你所有的一切军队会直接接收。
摊丁入亩的圣旨一出,果然没有多少人关注,前面爆出来的,“秘密立储”。
不过对于在这方面有着切身利益的人来说,依然会非常关注。
对此,众人的反应不已。
三阿哥弘时是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事,万一汗阿玛写圣旨的时候脑子昏了,写了他的名字了?就算没有万一,也避免很多争斗,至少大家不会明面上撕破脸皮,这样就留下了周璇的余地。
弘昴闻言不喜不悲,像是当做没有这回事一般,继续照常不紧不慢的做着怡亲王给他安排的工作。
对于汗阿玛的话,弘昴并不觉得汗阿玛那话是看好九弟,九弟现在才多大,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了,除非只有这么一根苗,不然除非是傻子才会将盼望放在那么小的孩子身上。
弘昴觉得汗阿玛应该是还没想好继承人是谁,但又被众臣烦得不行,所以才会采取这样的迂回办法。
爷的继承人,爷说了才算!你们说了不算。
自从上次弘昴和额捏谈过后,经过了额捏的指点,现在弘昴看待问题不单单是只想着自己,也会把自己带入汗阿玛的立场和角度去想。
想想看,自己要是登基成为了新帝,还没一年了,底下的大臣就一副你可能要早死,所以要早点立下继承人的态度。
这搁谁,谁心里会舒服?
反正弘昴觉得如果是自己面对这种局面,肯定心里不舒服。
所以说,额捏不愧是陪伴在汗阿玛身边多年的宠妃,对于汗阿玛的心思猜得透透的。
汗阿玛如今是皇帝了,很多事情不是大家觉得如何如何,而是要汗阿玛觉得如何如何,才行。
弘昴带入胤禛的立场去想,行事倒是越发从容不迫,在外人看着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为荣辱不惊。
对此不单单是不少人高看了弘昴一眼,胤禛对弘昴也越发满意起来。
与之相对的就是弘时!
胤禛的脾气也上来了,既然弘时愿意玩自污,也不愿意积极努力上进,以求让自己多看他一眼,一点都不把他这个做汗阿玛的放在眼里,那他也不用把弘时当做儿子放在眼里了。
所以胤禛直接把弘时从会考府提了出来,他也不用参与朝堂上的事情了,直接让弘时领着一群书生修史。
但值得一提的是,修史明面上的领头的人却不是弘时,而是怡亲王胤祥。
此事一出后,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皇上这是将弘时在朝堂上边缘化了。
修史这事表面上看的确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情。
但这是对于臣子来说。
修史可是要静下心来,慢慢修,期间需要整合很多资料,查阅校对很多资料,少说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还是往少了算,修个十几年几十年的史,也不是没有。
因此对于一个皇子来说,修史是被赶出朝堂,被边缘化。
那因为修史而落后好几年的政治锻炼,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追赶上的差距。
毕竟,作为皇帝一般都会锻炼自己成年的皇子办差事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会防着对方一手,安排就是皇太子,也只会安排一部分政务给他,不会而全盘都交给对方,锻炼对方。
所以在朝廷上大展拳脚的机会其实非常少。
就比如胤祯,成年后,在康熙朝等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等到了西北动乱这么一个时机,得以让他大展拳脚。
而没有这方面的锻炼,你拿什么压住朝臣,不让其架空你,让你当一个傀儡皇帝?
第271章 西北战事
三阿哥弘时被皇上安排去修史的事情一出,看好四阿哥弘昴的人立马激增好几倍。
好在如今弘昴还住在阿哥所,白日里又待在会考府。
现在会考府可谓是大清官员最不见待的部门,恨不得绕道走,自然没几个人敢直接跑去会考府拉拢弘昴。
避免了弘昴,“被迫”成为八贤王第二。
这事传到后宫。
蕙兰自然是欣喜的。
齐妃则是万念俱灰,病得更重了。
除此之外,年贵妃也病得更重了。
她本来还打算,在皇上对三阿哥弘时失望的时候,让人暗中挑唆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昴的关系。
没想好皇上直接快刀斩乱麻,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儿子不孝顺,他直接舍了!
修史嘛,自然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关,不怎么见外人,静静的修史。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几乎算是半软禁了。
修个几十年的史都有。
如此一来,四阿哥弘昴如今便在朝堂上一家独大。
这比先帝朝的局势更严重,先帝朝时期皇太子胤礽入朝,还有大阿哥胤禔抗衡了。可现在又有谁去抗衡四阿哥弘昴?
至于说出孝后,就大婚,然后上朝议政的五阿哥弘昤。
他可是和四阿哥弘昴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即便是五阿哥弘昤心里也有野心,也想要争一争皇位,但有庆贵妃在,两人之间的竞争也肯定会是良性,不会像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争皇位那样斗得一个你死我活。
在下面的七阿哥弘昸也是如此。
至于说六阿哥弘昼,不是年贵妃看不起他,而是年贵妃就是瞧不上他。
胤禛要是给裕嫔耿氏从包衣旗抬入满洲旗,那六阿哥弘昼还有些希望,而且即便是如此也希望渺茫。
他也比四阿哥弘昴小六岁,最快也要雍正三年大选指婚,雍正四年大婚,大婚后才能上朝议政。
但这也还要三年时间。
年贵妃心里有些绝望和气馁,难道自己这辈子就注定要一辈子永远的屈居于庆贵妃之下吗?
这简直就成了年贵妃如今心里的执念,只要一想想,就觉得胸口发闷,整个人不舒服起来。
年贵妃和齐妃都病了,但后宫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反正皇上来后宫的日子也不多。
就在年贵妃为未来三年时间四阿哥弘昴都会在朝廷上一家独大的事情发愁的时候,让她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
西北即将有大战。
她能有今日的地位,近八成都是靠年羹尧。
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年羹尧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
年贵妃如何不担心。
自然也没办法安下心来养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又加重了几分。
胤禛得到了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的消息后,一边命年羹尧等人派兵接应被罗卜藏丹津袭击的亲清的蒙古王公,一边命在西宁的侍郎常寿赴罗卜藏丹津军中宣谕,令其罢兵。
另外又接连不断的在京城,召开了不少小会意,和身边的心腹,和动兵用兵的老将领分析接下来西北的局势,忙得团团转,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
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禛干脆连后宫都不进了。
对于年贵妃生病的消息,胤禛更是习以为常,年贵妃不是一直病着嘛,看病有太医,又有身边奴才伺候,好好养病就是。
胤禛又信得过皇后,所以对于年贵妃齐妃生病的消息,直接听了后连脑子都不过就被抛到了脑后。
如今胤禛,眼里满是西北战局的局势,这可是他登基后的第一场战争,无论花费多少代价,一定要打赢才行。
与此同时,作为贤内助的皇后,也对后宫众人正式下令,不许这些人私自派人去养心殿打扰皇上,要是被她知道了,她会重重的处罚。
如今后宫还没进新人,胤禛登基后忙着朝政,也没心情纳新人,所以后宫都是老人。
大家都知道胤禛的习惯,以及胤禛对皇后的看重,所以都老老实实的应了下来,没人敢去以身试法。
那不是胆子大,不畏强权,而是傻。
此时此刻西北局势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比如胤祯。
他就在心里诅咒延信和年羹尧战败,这样他就能出山了,而且还得上胤禛求着他出山。
不少人心里都和胤祯是一个想法:文官去统领大军打仗,能打赢?哈哈哈,开什么玩笑,肯定是打不赢呀!
事情的发展也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罗卜藏丹津都已经亮剑反清了,自然是叛心已定不会因为一道圣旨就歇了,于是他将前去过来宣旨的常寿拘禁起来,然后率兵急攻西宁及其周边地区。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后,胤禛为了确保西北大军的兵权,于是正式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赴西宁救援,与罗卜藏丹津作战。
就此,川、陕、甘、云四省的政权和兵权名义上的老大皆是年羹尧。
年羹尧算是达到了权利的顶峰,手上,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被胤禛如此委以重任的年羹尧,自然有人注意到了他的情况下,毕竟这种状况,那还是在后金时代,满人尚未入关的时候,宗室和大部落的首领才有得情况。
可那些人是什么人?
年羹尧又是什么人?
哪怕胤禛给年羹尧抬了旗,也依然是汉军八旗,在满军八旗眼里,年羹尧那就是汉人。
因此以隆科多为首的满洲大臣和宗室对年羹尧这种情况极为不见待,自从圣旨下达后,多次秘密向胤禛进言,要求派人去签字年羹尧,以防他倒戈造反。
尤其是在年羹尧困守西宁的那段时间,隆科多等人更是频频上奏,怀疑年羹尧养贼自重,请求皇上换主帅,或者是再派一个将军过去。
老实说,隆科多等人的说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在瞎说。
不过这些人提出来去辖制年羹尧的人,竟然是恂郡王胤祯。
胤禛会同意才怪。
另外怡亲王胤祥也坚决反对这个意见,他是懂兵的,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竟然胤禛已经将大军交给了年羹尧,就要相信他,派人掣肘对战事指挥不利。
在怡亲王胤祥等人的支持下,胤禛坚定了决心,决定要相信年羹尧。
就算要改,那也得等到第一次战报出来后,要是年羹尧大败了,再改,现在改算什么呀!
因为战事,也因为战事底下各方的算计和小心思,京城弥漫在一片紧张的气氛里。
在这样的时候,迎来了先帝去逝的一周年忌辰。
胤禛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北战事上,这场战争赢了,胤禛不说可以肆意妄为,但肯定也比现在有底气多了。他手上有能指挥十几万人的统帅,就不怕别人动歪心思。
所以对于先帝一周年的忌辰,胤禛没心情亲自去景陵祭拜,于是就派了四阿哥弘昴替他去祭景陵。
在特殊的日子去祭拜先祖,皇上有事不能自己亲自去,派皇子或者是派大臣去代替他祭拜,也算是老传统,顺治帝和康熙帝都这样做过,所以胤禛做起来也毫无心里压力。
对于这事,众人听到消息后,都是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
难不成要孝期搞大小妾肚子的三阿哥弘时去祭景陵吗?
那就不是对先帝的尊敬,而是对先帝的侮辱了。
怕是原本就有得位不正的传闻,经此之后,会传得更广了。
如果胤禛不派兄弟去,最佳人选就只有四阿哥弘昴。
所以对于四阿哥弘昴去祭拜景陵这事,大家都是觉得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对于弘昴本人来说,这却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办差事,还是祭祀的差事,这可不容有失,心里难免有一点点的紧张。
虽说弘昴之前也办过差事,但前面都有领头的,他只需要按照吩咐做就是了。
可这一次却是他领头,一切事情都需要他来做决定。
其实景陵离在皇宫并不远,也就三天的路程,一去一回,再加上祭拜的仪式,也就十天时间。
但第一次,一点点的紧张可以理解。
蕙兰对于这事也不意外,上辈子三阿哥弘时来了那么一处后,这事就落到了乾隆的头上,还被乾隆吹嘘成胤禛刚刚登基就选定他继承皇位的证据,不然怎么会偏偏选他去祭拜先帝。
实则,但凡了解三阿哥弘时小妾怀孕的事后,都明白,这不是胤禛看好乾隆,而是没有其他儿子可以选,当时就只有乾隆一个人最合适,只能让他去。
弘昴来翊坤宫拜别蕙兰的时候,蕙兰对他叮嘱了几句。
其实祭陵的事情很简单,因为一旁有礼部的官员和奴才提醒,弘昴只需要去当个工具人按流程走就行。
不过毕竟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蕙兰自然要叮嘱几句。
如果像胤禛当皇子的后期,经常被先帝派到各处出差,蕙兰就不会叮嘱了,因为习以为常了。
十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弘昴回来了,顺利的独自一人完成了胤禛交给他的差事。
第272章 急火攻心
弘昴平安归来,顺利完成任务,蕙兰松了一口气。
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哪怕知道祭拜的事情很简单,也免不了担心。
不过很快蕙兰就被另外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年贵妃晕倒了过去。
“年贵妃怎么会突然晕倒了过去?”蕙兰诧异的问道:“没听说她突然重病呀!”
虽说年贵妃从搬进皇宫后,就一直病病歪歪的,窝在自己屋子里养着身体,可一时半会儿却死不了,不过是频繁生子伤了身子而已。
张高站在一旁回答道:“主子,奴才听说,好像是年贵妃突然知道了年大人被罗卜藏丹津围城,困守西宁,因此才晕倒了过去。”
蕙兰闻言撇了撇嘴,轻笑道:“也不知道这事是哪一个大聪明干的,皇上和皇后之前可都下了口谕,让旁人不要去打扰年贵妃调养身子。”
这都瞒了这么多天,年贵妃突然知道,肯定不可能是巧合。
或者说,蕙兰不信是巧合。
西北的战事,因为对方先动手,占据了主动,所以一开始形势并不有利于大清
要说这位罗卜藏丹津台吉,的确有些本事和胆大,他纠集吹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台吉,聚兵十余万人,在八月的时候犯西北边陲重镇西宁,劫持了亲王察尔罕丹津。
随后胤禛派人去协调,没想到这人直接扣留并杀害朝廷派去调和的钦差大臣常寿,完全和大清撕破脸皮了,连从古至今的规矩都不讲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消息传到京城,胤禛自然是震怒不已,下旨授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挥师西征。
然后西北到京城有一段距离,八百里加急单程最快也要九天,一去一回就是大半个月。
等年羹尧收到圣旨领兵去西宁的时候,罗卜藏丹津已经挥师南下,正好将年羹尧堵住西宁。
这消息传回京城,然后胤禛召集手下心腹大臣商量对策,然后又派人八百里加急把对策送回过,又过了大半个月。
虽说已经有了对策,可人罗卜藏丹津不会等你,谁知道人家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攻打西宁,有没有把西宁破城来一个血流成河。
只要一脑补,那就完全停不下来,各种倒霉事都有可能发生。
蕙兰敢吐槽后宫嫔妃,张高等人可不敢,因此连忙换了一个话题:“主子,您要不要去永寿宫?奴才回来的时候,看见了皇后娘娘的仪驾已经朝着这边过来了。”
“去,怎么不去!”蕙兰轻笑道:“不去,别人还以为这事是本宫做的,本宫心虚呢!桔子橙子伺候本宫更衣。”
换好了外出的衣服,头上的发饰也换了一些更显富贵的,蕙兰也没乘坐轿辇,直接走了过去。
虽说如今十一月底天气寒冷,可翊坤宫离永寿宫实在是太近了,蕙兰也想活动一下身体,就懒得坐轿辇。
“妾见过主子娘娘,娘娘万福金安。”蕙兰到了永寿宫,进屋后,先给皇后请安,得了起来的允许后,才起身朝着正躺在火炕上的年氏瞧去。
只一眼,蕙兰就有些惊讶。
要知道一个月前,十月初三日是皇太后的生辰,十月三十日是胤禛的生辰,虽说因为在先帝孝期内不能大办,但该有得还是要有。
还是举办了一场宴筵。
这两次年贵妃可都是出席了的,年贵妃就坐在蕙兰的旁边,所以当时年贵妃是什么情况,蕙兰还记得清清楚楚。
瞧着是比旁人虚弱几分,脸上也没有多少血色,瞧着就像是一副大病在身的模样。
虚弱是虚弱了些,但眼睛里的灵气还有——反正看上去不像是要死了的模样。
但现在,许是因为年贵妃晕倒了过去,眼睛闭上了,整个人最出彩的一点也没了。
所以此时此刻瞧着,倒是有几分死气。
“主子娘娘,这寒冬腊月的,年妹妹待在屋子里轻易不会外出,怎么会突然知道年大人的事情?怕是这永寿宫又吃里扒外的奴才,主子娘娘您可得好生审审才是。”蕙兰看向皇后说道。
皇后此时此刻的脸上十分难看,一是因为蕙兰的话,二是因为这事打了她和皇上的脸,她可是吩咐了下去不许底下的奴才告诉年贵妃,西北那边年羹尧的情况,没想到还是被年贵妃知道了。
“是得好好审审。”皇后厉色道。
蕙兰见皇后的表情难看,也就没继续再说什么,以免刺激到皇后,恨上自己。
但心里已经有了嫌疑人。
在外人眼里,蕙兰自己的嫌疑最大。
但蕙兰自己知道,她可没在年贵妃这里安插人,所以问心无愧,这也是为什么蕙兰之前会那样说的原因,不是故意嘲讽皇后,而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她没干这事,不怕查,随便查。
刨除了自己,在皇宫里有能力有理由对年贵妃下手的人,就只有两人——齐妃李氏和裕嫔耿氏。
这两人都是包衣出身,都有子,而且都和年贵妃有些恩怨,是最佳的嫌疑人。
不过怀疑是没有什么用的,还得皇后去查,查出来的事情才是结果。
反正不是自己干的,蕙兰举双手双脚支持皇后彻查这事。
说话间的功夫,齐妃、懋嫔、裕嫔、宁嫔等人都来了。
但后宫嫔妃来了也没用,还得等太医。
好在没多久太医就紧赶慢赶的到了永寿宫,皇后直接让他进去给年贵妃把脉。
年贵妃此时此刻情况的确不好,太医诊脉,年贵妃这是急火攻心,导致的晕厥,偏偏她身子骨又不好,因此引发了不少病症,而且年贵妃应该在当时吐血了,只不过没从嘴里吐出来,又被她咽了回去。
但这种事情却要不得,吐出去,其实比不吐出来好一些。
心、肝、脑都出现了问题。
年贵妃这一次,怕是凶多吉少。
太医开了药方,让人拿去抓药熬煮后,又紧急了给年贵妃扎了银针,试图稳定住年贵妃的病情。
随后太医建议让太医院的太医都来议诊。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了。
这差不多就是在明示,年贵妃不行了。
毕竟按照太医院的规矩,一个太医负责一个病人,从病人生病问诊到病人痊愈,期间都会由这个太医负责。
除非一直治不好,然后上面的人插手,才会中途换太医。
但有一直情况却是例外,那就是位分足够高份量足够重的主子病危的时候,太医院会玩议诊,突出一个法不责众。
皇后闻言深呼吸了一下,很快的镇定了下来,“去传太医院的太医来议诊,派人去养心殿给皇上报信。”
年贵妃要是不好了,皇上那里是必须要通报的,以免被皇上迁怒。
太医的话,让后宫嫔妃们都面面相觑,这种时候,没人说话,也没人敢说话,就怕被当做迁怒的对象。
闹大了呀!
蕙兰在心里默默的想到。
如果年贵妃真的死了,那这事肯定要有人背锅才行。
或许真的是一个巧合,有人无意说,然后被年贵妃无意听到,但年家、年羹尧却不会相信,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背锅。
说到背锅,蕙兰突然想到了钮祜禄榴珠,也不知道这一次会是谁?
蕙兰在心里想着别人要倒霉,但不少人心里却觉得这事是蕙兰干的,心里微微发凉,连忙在心里想着之前有没有得罪蕙兰的地方。
年贵妃一时半会儿醒不过来,或者说她有可能会一直醒不过来,直接没了气。
所以皇后在确定年贵妃病情后,没过多久就将后宫嫔妃都打发了回去,待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反而有些碍事和碍眼。
蕙兰等人自然只能听从皇后的吩咐离开,但都派人一直紧盯着这事。
没过多久太医院的太医都去了永寿宫,然后胤禛也来了永寿宫。
但情况似乎并不好。
有些人可能一直看着没什么毛病,但却有可能一病不起。
年贵妃这里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因为急火攻心引发了身体之前压盖住的所有的病情,情况十分严重。
偏偏中医见效慢。
那银针也不能时时刻刻都扎。
年贵妃在床上躺了两天都不见醒来,这明显是伤到脑了。
太医院的太医们也没什么办法,反正法不责众,他们面上一副自己才疏学浅救治不了年贵妃的自责摸样,实则心里半点波澜不惊。
胤禛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过亲人死去的事情,对此虽然悲伤,但还能挺得住。
“有没有办法,让年贵妃醒过来和朕说说话?”胤禛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医们问道。
太医们知道胤禛这是在问什么,就是能不能让年贵妃醒过来交代遗言。
太医院的院使闻言想了想又说道:“微臣用银针给年贵妃娘娘施针,可以让年贵妃娘娘醒来一盏茶的时间,但一盏茶后……”就必死无疑了!
胤禛闻言吐出一口气来,缓缓开口吩咐道:“去施针吧!”
这样活着,吃不了东西,也坚持不了多久。
第273章 理智选择
胤禛吩咐完太医后,又对着屋子里的奴才吩咐道:“去把九阿哥带过来。”
那个时候,年贵妃怕是最想要见到的人,除了自己就是九阿哥福惠了吧!
“是!”墨画连忙下去吩咐这事。
很快太医就给年贵妃施了针,然后请皇上和九阿哥福惠入内。
胤禛和对这事懵懵懂懂的九阿哥福惠进入屋子,坐在年贵妃床边,等待着她醒过来。
“汗阿玛,额捏睡着了?”三岁大(虚岁)的九阿哥福惠一脸疑惑的对着胤禛说道。
在他的小脑袋瓜里,睡觉就要屋子里安静,额捏和汗阿玛看见他睡了,都会出去。
这会儿,他们怎么反其道而行之,要进来?
九阿哥福惠并不是不知道年贵妃身子不好,这些日子身边奴才已经和他说了很多遍了,但他意识不到这事的本质是什么。
“额捏很快就会醒来。”胤禛摸了摸九阿哥福惠的头,不知道应该怎么对他说这事,“我们就在这里坐着等额捏醒过来好不好?”
孩子太小了,未必能意识到。
“好!”九阿哥福惠乖巧的说道。
因为年贵妃身子不好,所以九阿哥福惠以往有些想要亲近年贵妃的举动,都会被身边奴才拦住,然后让其,“乖”,久而久之之下,九阿哥福惠就显得特别乖巧。
一般大人问他好不好,其实有些事情他根本就没有理解到其中的意思,但会下意识的说,“好”。
等了一会儿,年贵妃眼皮动了动,然后缓缓的睁开了双眼,看见胤禛和九阿哥福惠坐在自己面前,年贵妃下意识的想要起身见礼。
被胤禛眼疾手快的按住,其实不按住,年贵妃自己也已经起不来床了,身子软软的没有一丁点力气。
“皇上怎么来了,都是妾不好,身子不争气,让皇上担忧了。”年贵妃此时此刻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处于回光返照的时间了。
因为只有一盏茶的时间,胤禛也没有对其绕弯子,直接了当的说道:“你之前晕倒了过去,太医说,怕是不好了。”
年贵妃闻言一愣。
不好了,是什么意思?
不等年贵妃多想,就听见胤禛说道:“你有什么心愿只管说,朕一定会答应你的!”
【我想长命百岁,我想看见福惠娶妻生子,然后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子,想要看着庆贵妃母子哭……这些皇上你能答应吗?】
根本不可能!
在心里默默的吐槽后,年贵妃有些回过味来。
太医说她不好了,皇上又问她有什么心愿,这……
年贵妃很是聪明,也就是因为聪明,瞬间就意识到——自己怕是要死了。
刚刚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年贵妃很想爬起来告诉皇上她没事,是那些太医院的庸医误诊。
然而才想要动一下,年贵妃就发现自己浑身无力,连手想要抬起来动一下都十分困难,自己怕是真的……
年贵妃眼里浮现出绝望的神色来。
胤禛见年贵妃如此,心里明白她已经知道自己的情况了,于是又问道:“你现在有什么心愿?”
这句话让年贵妃回过神来,看向胤禛。
她的心意有很多,但很多都是不能说出来的。
待看到九阿哥福惠懵懂的双眼时,年贵妃心里一痛,她这辈子生了三子一女,可如今还活着的就只有九阿哥福惠一人。
她最放不下心的人就只有九阿哥福惠了。
宫里环境复杂,人心险恶。
等她不在后,没有她护着,九阿哥福惠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雍亲王府后院的确平静,至少在年贵妃入府的时候,趋于平静,没有多少算计。
但年贵妃也不会忘记,在自己进府之前,胤禛也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而且和硕亲王和皇上的身份差距是巨大的。
可能很多人不会为了一个和硕亲王位下死手,但为了皇位却能。
此时此刻,胤禛是皇上,不在是和硕亲王。
雍亲王府时期后院的平静,根本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反而是先帝后宫有参考价值,基本上就没有额捏死了能平安长大的皇子,即便是额捏在世,也未必能让自己的儿子平安长大。
尤其是那些宠妃,基本上都死过儿子。
如果没有死过,那就是如贵太妃一般没有生出来儿子。
康熙朝后宫的激烈程度,让年贵妃高估了宫斗的惨烈,以至于这个时候,她满脑子都是如何让九阿哥福惠在自己死后能平安长大,没有考虑过多的其他问题。
而这个问题,恰好她之前无聊的时候思考过。
“皇上,妾如今只担心福惠。”年贵妃一脸悲切的说道:“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若是没人照看,难保会不会被底下的奴才哄骗。妾恳求皇上,怜惜妾对福惠的担忧,等妾走后,让郭姐姐抚养福惠。”
胤禛闻言一愣,他的确是猜到了年贵妃会对九阿哥福惠担忧,但只是猜想年贵妃会让他许诺好好照顾九阿哥福惠,却没有想到年贵妃竟然会主动指定养母。
“你想让庆贵妃抚养福惠?”胤禛确认道?
“是!”年贵妃喘了一口大气后,才说道:“皇上您忙于朝政,主子娘娘也忙于宫务,都没什么时间和精力照看福惠。妾想着郭姐姐之前三个儿子都平安养大了,她肯定是个会养孩子的,福惠教给她,妾安心。”
最重要的是,这样才避免了,然后庆贵妃母子上台后,对年家对福惠的清算。
其实年贵妃也不想将自己儿子交给自己在后宫最讨厌的人。
可怎么说了,年贵妃的身份、地位、家世就摆在那里,别人在怎么酸在怎么说,就是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东西。
从先帝朝夺嫡的情况来看,得生母到一定地位的皇子,在外人眼里才有资格争夺皇位。
啥,你说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前期是四妃之一惠妃的养子,这身份已经不低了,然后跟在大阿哥胤禔身后混。
混出了些名堂,至少在那段时间先帝的确喜欢八阿哥胤禩,让他成为了皇子里最年纪却有爵位的人,之后更是将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觉禅氏封嫔,皇上主动抬高了八阿哥胤禩的身份、地位。
八阿哥胤禩是皇上主动抬高身份。
之前说得那种,是因为额捏和母族,位高权重,所以自动就有资格争夺皇位。
比如: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
因此,只要九阿哥福惠能够平安长大,并且在他娶妻生子的时候,胤禛还没驾崩,那在外人眼里他就有资格争夺皇位,可能九阿哥福惠自己并没有这种心思。
年贵妃担心的正是这点。
她担心后宫其他嫔妃因为不甘,所以选择了丧母的九阿哥福惠,想要联手争夺皇位。
这种事情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就是胤禛这里,不也和先帝的和妃私底下有勾结。
而这些人里,年贵妃最担心的就是皇后。
皇后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不甘心让其他皇子得了皇位。
只是,在年贵妃的眼里,凭什么我的儿子要为别人的荣华富贵去争抢?
赢了还好,输了直接完蛋。
凭什么呀!
而且目前胤禛后妃里,包括皇后在内,年贵妃也没有发现对方抚养了福惠后,不是福惠给她带来好处,而是她给福惠带来好处的。
皇后和其他嫔妃的家世都不好,至少在争夺皇位这事上家世不够好,对福惠并没有多少助力。
另外年贵妃也不认为庆贵妃是傻子,会放任自己母子最大的对手平安长大。
将九阿哥福惠抱养给皇太后和皇后,年贵妃也不是没有想过。
但皇太后明显和胤禛关系不好,抱给皇太后抚养,担心被胤禛恨屋及乌。
抱养给皇后的话,倒是名正言顺,但年贵妃对皇后的手段不信任——府上一家独大掌管家务大权的情况下,皇后都没有保住大阿哥弘晖,大阿哥弘晖都八岁了,还能病逝。
绝了!
实在是让人质疑皇后的手段。
而且如果真抱养给了皇后,那就和庆贵妃母子是真不死不休了。
除此之外,要是主动说将九阿哥福惠抱养给皇后,会不会被胤禛误会自己对那位子有想法?
虽说没有一个有儿子的后妃,不会对那位子产生想法。
但这和被皇上知道,在皇上心里落下一个有野心的印象是两回事。
年贵妃是个聪明人,从先帝传位给胤禛而不是胤祯,就她清楚至少在这几任皇帝这里,他们是不喜欢幼主继位。
九阿哥福惠想要继位就要去赌,赌胤禛能长命百岁,至少要再活二十年才行。
可如今胤禛都四十多岁了,而且身上还一直有大大小小的病,这个时候年贵妃实在是不敢去赌。
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名垂千古,都没有自己儿子平安长大来得实在。
此时此刻,年贵妃只有这么一个最为朴素的想法。
所以将九阿哥福惠交给庆贵妃抚养是最理智的选择。
庆贵妃有养大孩子的经验,还不止一个,年贵妃相信只要庆贵妃原因,她肯定能将九阿哥福惠抚养成人。
第274章 你不愿意
年贵妃用乞求的目光看向胤禛,“皇上,妾求您,答应妾好吗?”
胤禛沉思了片刻,在年贵妃期盼的目光里,点了点头,“朕答应你。”
他粗浅的想法就是:庆贵妃的确会养儿子。
至于夺嫡之类的,胤禛可不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作为上一辈夺嫡的参与者,胤禛自觉自己不会犯先帝的错误,肯定会在驾崩前把这事圆满搞定,所以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想法。
年贵妃的地位摆在这里,能抚养九阿哥福惠的人,如今皇宫里也就:皇太后、皇后和庆贵妃。
至于说胤禛自己养九阿哥福惠。
在九阿哥福惠如今才三岁,而胤禛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现阶段觉得合适的继承人的时候,胤禛不会干这种事情。
前车之鉴呀!
至于皇太后和皇后,胤禛都质疑两人抚养儿子的能力,一个养得看自己像生死仇敌,一个连儿子都护不住,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胤禛都没办法接受再来一次。
见胤禛答应了下来,年贵妃脸上露出的安慰的笑容来。
至于说庆贵妃会不会答应这事,年贵妃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九阿哥福惠可是一个皇子。
虽说庆贵妃不缺儿子,可谁又能拒绝一个皇子了?
反正年贵妃是想不到。
而且要年贵妃说,庆贵妃抱养了九阿哥福惠也不是半点好处都没有。
没有了九阿哥福惠和对方儿子争夺皇位,反而能获得年家的支持,可以说四阿哥弘昴继承皇位的几率无限接近于十成。
至于说后宫新人。
胤禛是念旧情之人。
而且年贵妃不认为如果胤禛真对一个新人用心了,庆贵妃会无动于衷。
没看见裕嫔耿氏明明身下也有一子,但在后宫和前朝的存在感却并不高。
年贵妃自然不会认为一个自己主动站出来去给胤禛侍疾的女人,是个沉默寡言安静的性子,那年贵妃能想到的只能是——裕嫔耿氏私底下被庆贵妃给收拾了。
当然这是年贵妃以己度人,丝毫没有想过这也可能是裕嫔耿氏聪明,或者说她更愿意相信是庆贵妃厉害。
“福惠,你以后要好好听庆额捏的话。”年贵妃有些悲伤的看向福惠,眼里满满的都是不舍。
她后悔了,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想要压下庆贵妃一头,不顾自己的身子一直抱着那一个孩子……
以至于现在……
她真的好希望,好希望看着福惠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现在看来,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
“额捏……”九阿哥福惠虽然有些懵懂,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可人的本能让九阿哥福惠感到不安,“额捏,儿子以后会好好听额捏的话。”
“乖孩子,乖……”年贵妃想要伸手摸摸九阿哥福惠的头,但根本就抬不起手,只能满眼留念的看着他。
胤禛这个时候开口道:“你放心,朕会好好照顾好福惠的。”
“妾相信皇上。”年贵妃对着胤禛笑了一个虚弱的笑容。
但心里却不信,她算是看出来了,胤禛就是一个工作狂,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怎么管后宫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能相信胤禛能照顾好福惠?
那当年大阿哥弘晖也就不会早逝了。
或许年贵妃的想法有些偏激,但年贵妃不敢赌呀,那是她儿子,不是死物。
“皇上,皇上……”年贵妃费力的喊道。
胤禛闻言连忙握住年贵妃的手,“朕在,朕在……”
“福惠……福惠,妾就……就交给……您……”年贵妃话还没说完,眼睛就失去了焦度……
“朕会好好照顾好福惠的,你放心。”胤禛见状连忙说道。
也不知道年贵妃是不是最后听到了这话,最后嘴角微微往上仰着。
胤禛见状,颤抖的用手试了一下年贵妃的鼻息,已经没有了气息。
下意识的胤禛闭上了双眼,好一会儿,胤禛才睁开眼睛,伸手将年贵妃依然还睁着的双眼,抚平。
“汗阿玛,额捏,额捏怎么了?”九阿哥福惠带着哭腔问道。
虽说意识不到死是什么,可屋子里沉重悲伤的气氛,九阿哥福惠还是能感觉得到的。
“你额捏去见长生天了。”胤禛说道。
“长生天……像汗阿法那样吗?”九阿哥福惠歪头说道,随后像是意识到什么似的,着急的问道:“那岂不是再也见不到额捏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去见长生天,但九阿哥福惠却知道,那是再也看不见了。
“对,以后你额捏就在长生天那里看着你。”胤禛说道。
“不,我不要!”九阿哥福惠爬上床,一边推着年贵妃,一边喊道:“我要额捏,汗阿玛,我要额捏,我不要额捏离开我,我不要……”
胤禛看着突然大闹的福惠,叹了一口气,将他抱了起来,“福惠乖,让你额捏安心的去。”说着就抱着九阿哥福惠走了出去。
“额捏,我要额捏,额捏……”九阿哥福惠在胤禛怀里挣扎起来,急的都哭了起来,
但胤禛却不为所动,依然将九阿哥福惠抱了出去。
原本守在外面的人见胤禛抱着哭闹不已的九阿哥福惠走了出来,大家都意识到——年贵妃薨逝了。
司琴等人连忙跪在地上,哭了起来,“主子……”
其他人虽然没跪下,但也微微低着头,不敢去看胤禛的表情。
“皇后,之后的事情,你来安排。苏培盛,派人通知四处吧。”胤禛说道。
皇后闻言福身道:“是,妾遵旨。”
“是!”苏培盛领命,连忙下去吩咐这事。
随后,年贵妃薨逝的消息,以飞一般的速度,迅速的传开。
***
“主子,苏公公派人来通知主子,年贵妃刚刚薨逝了。”张高走进来禀告道。
蕙兰闻言有些吃惊又有些意料之内的说道:“薨逝了?”
以年贵妃这一年来病病歪歪的情况,如今薨逝并不让人奇怪,应该说年贵妃如果毫发无损的痊愈了,那才是医学奇迹。
但上辈子的年贵妃是在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逝的,而且即便是上辈子,其实年贵妃病逝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羹尧的原因。
为他担心,一方面是担心家族,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年羹尧影响,为此思绪过重,才病逝。
要知道年羹尧是在雍正三年四月,就开始被雍正收拾了,先是罢了年羹尧抚远大将军的官衔贬为杭州将军,随后爵位也被降了,从一等公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一等子)。
到了九月二十一日的时候,年羹尧更是被锁拿进京,下了大狱。
这要说年贵妃没有受到年羹尧被雍正清算的影响,才怪了。
“是。”张高应道。
这种事情,不可能有人乱说,还要不要命了。
蕙兰闻言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自己在前面压着,这辈子年贵妃不如上辈子那样高傲,活得顺心,在后院也没有上辈子拉得仇恨值高。
但上辈子她亲眼看见自己哥哥下狱,也不知道年贵妃是怎样的心情,这辈子提前死了,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桔子橙子,伺候本宫更衣。”蕙兰吩咐道。
换上一身素色的衣服,头上的发饰也全部都换成了素色的珍珠和白玉。
等收拾妥当后,蕙兰才起身去了永寿宫。
胤禛和九阿哥福惠已经不在永寿宫了,此时此刻永寿宫只有皇后在。
“见过主子娘娘。”蕙兰向皇后行礼后,才问道:“年妹妹她当真……”死了?
皇后一脸悲切的说道:“没错。”
“主子娘娘节哀。”蕙兰只能说场面话。
上辈子皇后对此肯定是高兴得不行,但这辈子,皇后可能对年贵妃病逝真有些悲伤,因为那样就没有制约自己的人了。
对于皇后而言,后宫一枝独秀可不好。
“你先回去吧,能这里置办好灵堂后,在来送年妹妹吧。”皇后吩咐道。
“是!”蕙兰应道,然后就老实的回了翊坤宫。
蕙兰原本以为年贵妃死了,没自己什么事,最多就是去灵堂给年贵妃哭哭灵。
毕竟上辈子年贵妃被皇上追封成了皇贵妃,介于现在年羹尧那边的情况,八成还是要追封,蕙兰矮一头,自然要去给年贵妃哭灵。
对此,蕙兰自己倒是没什么委屈的感觉。
就当哭先帝呗。
也就那么几天的事。
蕙兰的膝盖可一点都不硬,该跪就跪,该哭就哭。
谁承想,当天傍晚的时候,胤禛突然来了翊坤宫。
对此,蕙兰还有些奇怪。
因为胤禛是一个念旧情的人,这个时候应该一个人待在养心殿才对,而且还有九阿哥福惠。
之前胤禛把九阿哥福惠抱到了养心殿,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陪伴在九阿哥福惠身边吗?
年贵妃薨逝了,九阿哥福惠还不知道有多伤心。
“皇上,年妹妹去了,还请您节哀。”蕙兰一边将一碗热茶放在胤禛手边,一边关切的说道。
但没想到,胤禛一开口,就让蕙兰震惊不已,“年贵妃去世了,朕想让你抚养福惠。”
蕙兰闻言抿唇,没有立马答应下来。
“你不愿意?”
第275章 利弊权衡
“你不愿意?”胤禛有些诧异的看着蕙兰问道。
他想过各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过蕙兰会不乐意。
从胤禛答应年贵妃的请求,到现在胤禛来翊坤宫和蕙兰说这事,中间可是隔了好几个时辰。
这几个时辰胤禛在做什么了?
沉浸在年贵妃病逝里无法自拔?
当然不可能,胤禛可没有真爱人设。
他只是在冷静的思考,将九阿哥福惠交给蕙兰养着这事的利与弊。
别看他嘴上答应得好,但如果这事对他而言是弊大于利,胤禛是不会因为答应了年贵妃就真会这么干。
政治生物的话,你信了,你就完了。
从理论上讲,现如今身份上能有资格抚养九阿哥福惠的人就只有:皇太后、皇后和蕙兰。
从单纯的养儿子这事上讲,这其中自然蕙兰是佼佼者。
但这是不涉及朝堂的想法。
九阿哥福惠是一个皇子,他的母族是年家,虽然比不上八旗传统名门,但现在的势力也不弱,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尤其是现阶段的年羹尧,名义上他可是川、陕、甘、云四省的政权和兵权的老大。
有了这些资本,即便是九阿哥福惠尚未长大,也能让不少人高看一眼。
最重要的是,四阿哥弘昴身边早就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郭络罗氏一族、乌拉那拉氏一族。
一些人挤都挤不进去。
但这些人又不甘心,自然会另外想办法——投靠其他皇子,支持其他皇子。
一如康熙朝除开皇太子一党的其他党羽,不少人其实都是够不着皇太子,但又有野心,所以支持了其他皇子。
胤禛对这方面可太熟悉了,他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对于这事,胤禛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完全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不想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相互争斗起来。
但现实是,有些事情并不会以你的意愿进行,不然今日也不是他坐在龙椅上,胤礽早登基了。
因此对于九阿哥福惠的归属,也必须要尽量避免这方面的情况发生。
九阿哥福惠还小。
年家里,年遐龄已经致仕,头衔再多,也是荣誉头衔,虚职,在朝堂上没有多少影响力。
年希尧是个典型的理科学霸,爱好就是研究学术,撰写了好几本传世大作,是有名的大才子。
但胤禛交给他的一些无关朝堂的小事,年希尧不仅不积极,反而直接忘掉去办,还是半年后胤禛写信提醒他,年希尧才想了起来,然后一脸你耽误我研究学术,态度十分敷衍的去办。
而野心最大的年羹尧,这会儿面对罗卜藏丹津的围城,困守西宁,正在焦头烂额中,哪有心情考虑这些事情。要考虑,也得等他大胜归来后。
所以现阶段,九阿哥福惠和年家都不可能站出来主动参与争夺皇位,最应该警惕的是那些扒不上四阿哥弘昴,又野心勃勃之辈。
从这一方面考虑的话,蕙兰也是最好的人选。
现在三阿哥弘时被胤禛弃了,四阿哥弘昴一家独大,胤禛自己也比较中意弘昴。
他就是现在最大的热门人选。
后面的阿哥里,两个是他的亲弟弟,唯有六阿哥弘昼不是。
但六阿哥弘昼年纪还小尚在上书房读书,读书天赋也不是特别好,只能说是一般,而且生母身份位分太低,不但是嫔,现在还是包衣旗。
蕙兰抱养了九阿哥福惠,至少在现阶段避免了两方相争。
因为蕙兰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胤禛也不用担心,蕙兰想要利用九阿哥福惠来做什么,最多也就是拉拢年家而已。
但在这事上,胤禛现在自己都要拉拢年羹尧,加深彼此的关系。
利益是一致的。
至少现阶段,胤禛不会对此有忌惮之类的想法。
但如果给其他人抱养,那可就不一定了。
或许就会有人就会利用九阿哥福惠,为自己谋好处,甚至于不顾九阿哥福惠的安危。
对于九阿哥福惠的归属,胤禛没有考虑过皇太后,但其实他考虑过皇后。
不过一来是弘晖当年的事情让胤禛对皇后不信任,另外一方面就是他是真的看好四阿哥弘昴,在弘昴身上胤禛也倾注了比其他儿子(除了弘晖)外更多的资源、精力和盼望。
皇后抚养九阿哥福惠,表面上看上去合情合理,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但暗地里,却会掀起腥风血雨。
一个长子,一个嫡子。
不又是先帝时期的局面。
这是胤禛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上想,蕙兰抚养九阿哥福惠是现阶段对各方面都是最好的选择。
蕙兰在胤禛面前的人设之一就是恭顺。
因此胤禛没有想过蕙兰会拒绝她。
事实上蕙兰的确不可能拒绝胤禛。
这可不是后世,受气了可以离婚,可以炒老板的鱿鱼。
这是帝王制的封建社会。
皇上一言堂。
蕙兰不会犯汉景帝后妃栗姬的错误,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就以为稳了,连对汉景帝也敢恶语相向。当然她和其子的下场也是非常凄惨的。
在胤禛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蕙兰不会有任何的懈怠。
因此蕙兰当然不会明着直说,“我不愿意”,而是一脸正色的对着胤禛说道:“妾谢皇上对妾的看重,能为皇上分忧,是妾的荣幸。只是论理,主子娘娘才是所有皇子的额捏,年妹妹如今薨逝,九阿哥应该交由主子娘娘抚养才是。”
将九阿哥福惠直接越过皇后,交给她抚养,这置皇后于何地?
她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并没有直接反驳胤禛的话,这样就不太会招致胤禛的反感。
至于抚养九阿哥福惠这事。
老实说,蕙兰之前还真没想过。
现在想想,这一时半会儿的也下不定决心。
因为这事对她而言,也是有利有弊的。
蕙兰对年贵妃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恶感,毕竟上辈子年贵妃被先帝赐婚进府的时候,蕙兰已经失宠了,她和年贵妃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年贵妃的存在加大了她复宠的难度而已。
事实上,上辈子年贵妃并没有对她怎么样,最多就是言语上讥讽两句。
这辈子蕙兰对年贵妃如临大敌,其实不在于上辈子的恩怨,而是在于年贵妃的存在是蕙兰母子两上位的绊脚石,她有成为胤禛最宠爱女人的各种条件,蕙兰担心会发生蝴蝶效应。
这纯粹的是利益原因。
抚养九阿哥福惠这事,从个人上,蕙兰其实心里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后宫抱养这事,太常见了,蕙兰见多了,自然没什么反感的。
当然这主要是,上辈子蕙兰没孩子,这辈子她自己养了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被抱养给别人,而是别人的儿子抱养给她,蕙兰当然无所谓。
毕竟底下有那么多奴才了,不需要蕙兰亲力亲为,她只需要总管就是,她现在又不是皇后不管宫务,每天大把的空闲时间,养个九阿哥福惠也没什么。
至于九阿哥福惠上辈子早逝的事情。
蕙兰倒是不用特别担心,有太医在了,生老病死太医都没办法保证,更何况是她,区区一妇人。
而且九阿哥福惠上辈子是在雍正六年九月九日去世的,年羹尧是在雍正三年底被处死,蕙兰也不怕对方找自己算账。
更何况,蕙兰一直觉得上辈子九阿哥福惠的死,除了他的确因为年贵妃接连怀孕所生,先天身子骨有些虚弱外,还因为他被胤禛亲自抚养,胤禛对他的期盼又是储君,然后还有亲舅舅年羹尧被处死等原因在。
皇子身上的压力和储君身上的压力可不一样。
有些时候,过多的盼望,望子成龙,会给当事人过多的压力,甚至于会压垮对方。
面对汗阿玛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最大的盼望,可另外一方面又处死自己的舅舅——是个人心情都会非常复杂吧,甚至于会神经错乱。
或许,只有当年索额图被康熙赐死的胤礽,能和福慧感同身受。
皇上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好的储君和他背后的母族分开,而且是那种彻彻底底的分开,但当事人自己却不行。
但这辈子九阿哥福惠前面有四阿哥弘昴在,如果自己抱养了九阿哥福惠,蕙兰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九阿哥福惠起野心,肯定会将他往兄友弟恭的这方面教导,这样一来他的心理压力肯定没有上辈子那么大。
抱养九阿哥福惠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胤禛能上得了台面的儿子都是她养的,未来无论怎么样,她都会是最大赢家。
而且抚养好九阿哥福惠,也能展现出自己慈母、大度、有担当、有能力的一面,为蕙兰未来争取皇后之位十分有利。
至于弊处,除了九阿哥福惠有在雍正六年早逝的风险外,还有这事会真正意义上的得罪皇后。
蕙兰不想在明面上和皇后对着干,作为现在穿鞋子的一方,她也不愿意玩高风险的事情。
她只想在某个时间,在暗地里狠狠的在背后推皇后一把,让皇后提前病逝。
第276章 占据优势
皇后此时才是大清国母,和胤禛肩并肩坐在一起的人。
而蕙兰,只能做在两人的下手。
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蕙兰抚养九阿哥福惠,可能对胤禛、蕙兰、九阿哥福惠、年家、朝堂来说都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些人的最好选择,却不是皇后的最好选择。
胤禛让蕙兰抚养九阿哥福惠自然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于是开口道:“年氏在临终前,最后的心意就是希望你抚养福惠。皇后管理后宫事情也多,也没那么多精力抚养孩子,这事朕亲自和皇后说。”
“年妹妹在临终前,希望妾抚养九阿哥?”蕙兰闻言甚是吃惊。
她和年贵妃的关系没到这一步吧!
这是却有其事,还是胤禛故意说的了?
别以为胤禛是皇帝就不会说谎,恰恰相反就是因为是皇帝所以说谎起来才毫无压力——反正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是,朕也觉得你最合适。”胤禛说道。
蕙兰闻言立马起身,对着胤禛福身道:“妾谢皇上信任,定当好生抚养九阿哥。”
这事她没得选,皇上开口了,就必须要接下。
不然,惹怒了皇上,弘昴怕都会因为她被连累。
即便是皇上儿子少,不愿意毁了弘昴,也还有让自己,“病逝”的这一招了。
至于得罪皇后,那也就只能得罪了。
胤禛哪怕说了他会亲自和皇后说,可说归说,不代表皇后心里不生气。
蕙兰眸光微闪,她原本准备采取最不冒险的办法让皇后在雍正六年病逝,如今算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看来得要采取冒险的办法了。
“不知九阿哥什么时候搬来妾这里?”蕙兰问道。
胤禛想了想说道:“等年氏的丧仪后,再让福惠搬进来吧。”
“是!”蕙兰应道,顿了顿,蕙兰又开口道:“皇上,年妹妹病逝,的确让人遗憾,只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了妾等,还请您节哀。”
胤禛闻言抬头看着蕙兰满脸的担忧之色,面色稍缓,伸手拉住蕙兰的手,就将她往怀里带,“朕没事。”只是年贵妃到底陪伴了他多年,稍微有些伤感而已。
蕙兰当然知道胤禛没事,要知道上辈子怡亲王胤祥去世的时候,胤禛叫一个悲痛欲绝,几乎也跟着去了。
而年贵妃这里?
别说这辈子,就是上辈子,也没到这种程度。
甚至于哪怕就是上辈子的年贵妃,因为死在了年羹尧被处罚的档口,胤禛对其还有一丝恼怒,觉得年贵妃看重年羹尧大过自己。
她这么说,只不过是表达自己对胤禛的关心而已。
胤禛没在翊坤宫多待,说完这事后,没过多久胤禛就离开了。
在能做的面子工程上,胤禛做得还是很到位的。
就干不出那种,今儿白天年贵妃才死了,当晚他就去睡别的嫔妃的事情。
等胤禛走后,蕙兰对着刚刚在屋子里伺候的奴才吩咐道:“刚刚皇上说的事情,都给本宫把嘴巴闭紧了,不许传出去。”
“嗻!”众人应道。
但随后桔子等人又十分高兴的恭喜蕙兰。
的确值得恭喜,年贵妃没了,九阿哥福惠又要归蕙兰抚养,可以说蕙兰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慈宁宫。
但蕙兰要的可不是直接踏进慈宁宫,她想要在踏进慈宁宫之前,先踏进坤宁宫。
【看来,计划得做出一些改变了。】
蕙兰抿了抿嘴在心里默默的想到。
皇后呀,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抱养九阿哥福惠,对蕙兰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指不一定皇后就会在九阿哥福惠身上做文章。
***
年贵妃的丧仪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着。
许是因为九阿哥福惠要交给蕙兰抚养,也许是胤禛和年贵妃的感情没有上辈子的深刻,所以胤禛并未给年贵妃追封为皇贵妃,只是给她上了谥号——敦肃。
对于这事,没人说什么,也没人觉得奇怪和不公。
因为按照先帝朝的情况来说,年氏被册封为贵妃已经过了。
年贵妃病逝,对后宫嫔妃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因为原本定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的后妃册封礼,要改时间了,今年举行不了。
而且……
皇后坐在火炕,把手中的几张纸放在了炕桌上,冷着脸问道:“都查清楚了?”
“苏公公亲自去慎刑司审问的,错不了。”白嬷嬷回答道。
皇后深呼吸一口气,“齐妃和裕嫔有这样的举动,本宫倒也不奇怪,只是没想到庆贵妃倒是能这般沉得住气。”
“主子,恕奴才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庆贵妃一向都是如此小心谨慎,不然也不会走到如今的地位。”白嬷嬷脸上也有叹服之色。
因为年贵妃是突然得知了年羹尧被困西宁的事情,所以在年贵妃去世后,整个永寿宫的奴才,包括司琴这种年贵妃的陪嫁丫鬟在内,全部都下了慎刑司。
这个时间点年贵妃去世,对于胤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自然十分恼怒。
因此直接让苏培盛负责这事。
皇后闻言叹了一口气,很是担忧的说道:“年氏去了,嬷嬷你之前也听见了,她竟然想要庆贵妃抚养九阿哥,皇上也答应了下来。
皇上让苏培盛去查这事,就是不信任本宫。本宫原本还指望,能从永寿宫奴才那里查到些什么,再和皇上说道说道,没想到……现在反而是成全了她。”
白嬷嬷明白皇后没有说出来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庆贵妃,让皇后之后怎么能压制得住?
对于这事,白嬷嬷也没什么办法。
庆贵妃实在是太谨慎的。
哪怕就是慎刑司审问的结果,拿出来一看,都有人不信。
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今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庆贵妃和年贵妃之间都是竞争关系,所以没有会相信庆贵妃竟然连永寿宫的一个奴才都没有收买过。
“主子,您现在可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庆贵妃身上。”白嬷嬷劝道:“庆贵妃是个谨慎的人,虽然对付起来难度大,但对您也有好处,至少庆贵妃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之辈。
您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做好皇后的本职工作,让皇上重新信任您,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这些身上。”
皇后闻言却皱眉,“嬷嬷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但这后宫一向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本宫不针对她,可她却未必不会针对本宫。”
白嬷嬷闻言立马说道:“主子,奴才觉得您稍微有些多虑了,庆贵妃既然是个谨慎小心的人,那么没有完全的把握,她就不会出手,尤其是对象还是您。
庆贵妃若是真想要对付您,本质上也就那些事情,无非是陷害诬陷而已。只要我们小心谨慎,您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庆贵妃又能怎么陷害诬陷您?
只要您不先行错事,皇上那边最多就是不信任您,不会为了庆贵妃落您脸面。年贵妃这事,也是因为涉及朝堂大事,皇上恼怒了,才会如此。”
顿了顿白嬷嬷又开口道:“主子,奴才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四阿哥如今得到皇上的看重,这事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齐妃和裕嫔如今又牵扯进年贵妃病逝的事件里,庆贵妃如今已经占据了优势,她没有必须行那些危险之事,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来就是。”
皇后闻言叹了一口气,“嬷嬷你说得对,庆贵妃如今只需要稳坐钓鱼台就是。”
照这样下去,皇位不出意料就是四阿哥弘昴了的。
因为其他人身上都有污点。
庆贵妃现在的确不用急。
毕竟胤禛已经四十多岁了,按照一般帝王的寿命来看,也就十几年而已。
“主子,您即便是实在是担忧庆贵妃,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和皇上对着干,更不能主动对庆贵妃出手,一旦被发现,那就真完了。”那样真会被废。
白嬷嬷作为狗头军师给皇后出主意道:“如今庆贵妃最大的依仗出来几位阿哥外,就是皇上对其的信任和感情,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的事情。
但俗话说‘红颜易老,帝王薄情’,您不妨提拔一些人起来和庆贵妃争宠,庆贵妃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容貌也不如以往。说不一定,庆贵妃自己就会先乱了阵脚。”
“可万一再来一个庆贵妃了?”皇后皱眉道。
对于胤禛宠爱后妃的习惯,皇后还是有所了解的,那就是在宠爱期间,就会一直宠爱,一直让对方生孩子。孩子只要能立住,对方就有了底气,甚至于嚣张的本钱。
“主子,庆贵妃和年贵妃能被册封为贵妃,可都是因为家世,您提拔一些家世不好的不就没有危险了。”白嬷嬷说道。
说白点,就是让皇后扶持宫女争宠。
这话在十几二十年前说,肯定会被皇后大骂被皇后误会,以为白嬷嬷想要让家族姑娘出人头地,但现在嘛,皇后对这事已经不怎么抵触了。
要说这办法,对皇后来说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成了,皇上再怎么宠爱宫女,对方也威胁不到皇后的地位。
不成,也不是皇后自己去争宠,没有和庆贵妃撕破脸。
第277章 皇上的人
皇后果然没有生气,而是在认真的思考这个提议。
这样做,有利有弊。
宫女得宠,或许的确威胁不到皇后的位子,但也未必能威胁到庆贵妃的位子,让其自乱阵脚。
想了想皇后说道:“再看看吧!”
顿了顿又说道:“齐妃在年氏那里安插了钉子,裕嫔收买了永寿宫的一个奴才打听消息,还有之前年氏小产的事情竟然是她自己做的……”说着皇后摇摇头,“都是后宫丑闻,皇上怕是不会将其摆到明面上来。”
而年贵妃得知年羹尧被困西宁的事情,反而真像是一个巧合。
白嬷嬷闻言连忙借机劝道:“所以说,奴才劝主子您千万不要去故意针对庆贵妃,有些事情不做就不会错。”
“本宫明白嬷嬷的意思,没有十成的把握,本宫不会出手的。”皇后说道,然后岔开了话题,“嬷嬷,你说本宫要不要向皇上请罪?”
毕竟后宫出了这样的事情,她身为皇后,就是有不察之罪。
白嬷嬷想了想说道:“奴才觉得小心无大错。”
言下之意就是赞同皇后去向皇上请罪。
一般这种事情,皇上不是存心找皇后的麻烦都不会给皇后处罚,如果存心了,那皇后请不请罪,皇上都能找到机会以各种理由处罚皇后。
“那好,本宫这就去向皇上请罪。”说着皇后就起身,穿戴好衣服斗篷后,就去了养心殿。
胤禛并没有换一个皇后的想法,自然不会怪罪皇后,只是让皇后下去,好生打理年贵妃的丧仪,已经筹办新年。
不过皇后来了养心殿后,胤禛又被皇后的话勾起了很多思绪。
齐妃安插钉子在永寿宫,裕嫔收买了永寿宫的奴才打听消息。
这些虽然让胤禛不喜,但并没有让他意外。
后宫的这些事情,胤禛也不是不知道,当年孝懿仁皇后也干过这些事情。
只是他是真没有想到,年贵妃之前小产的事情,会是年贵妃自己干的,只是因为她身子骨弱保不住那孩子了,所以想要废物利用。
对于被冤枉赐死的钱氏,胤禛对此是有些愧疚。
但胤禛到底是一个帝王,一个帝王的愧疚太廉价了。
因为碍于现实,他根本就不可能给钱氏犯案,甚至于连开恩让原本因此被流放的钱氏的父母兄弟回京都做不到。
他现在需要年羹尧。
所以不能将年贵妃做出来的这种丑事,暴露出去。
但也就是因为查到了这事,打破了年贵妃在胤禛心里还算不错的印象,因此他没有给年贵妃追封。
其实最初他是想给年贵妃追封的,但后来因为九阿哥福惠的抚养问题,迟疑了。
然后拿到了慎刑司的口供后,胤禛就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年氏不配!
他是一个,“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憎分明的人。
年贵妃这样的手段,一下子就让胤禛对其厌恶了,还有齐妃和裕嫔。
“苏培盛,朕让你去查的事情,你可查清楚了?”胤禛突然侧头对着苏培盛问道。
苏培盛心里叫苦不迭,“皇上,奴才已经去查了,但暂时尚未查出什么来。”
无论是齐妃和裕嫔在皇宫里的势力,还是庆贵妃在皇宫里的势力,想要查出来,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呀!
而且让苏培盛说,前者他还有些眉目,可以顺藤摸瓜暗中抓鳖。可后者,庆贵妃这人是真小心谨慎,连永寿宫都这里都没有她的手笔,其他地方庆贵妃安插人又能有什么大作用了?
除非,庆贵妃知道年贵妃命不久矣,不想浪费资源。
可这怎么可能,哈哈哈,这绝对不可能。
这比庆贵妃是冰清玉洁更让人不信。
“继续查!”胤禛吩咐道。
“嗻!”苏培盛苦大仇深的应道。
***
赶在过年前,敦肃贵妃的金棺奉移至朝阳门外殡宫。
当天傍晚的时候,胤禛就亲自抱着九阿哥福惠,到了翊坤宫。
“庆额捏。”九阿哥福惠奶声奶气的喊道。
“乖!”蕙兰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然后抬头看向胤禛说道:“妾已经让人将西配殿打扫出来了,皇上您看,是先让九阿哥去看看新屋子吗?”
胤禛想了想,“也好。”
三人便移步到西配殿。
蕙兰是拿出了当年抚养弘昴三兄弟的态度,让人布置的屋子,自然不会让胤禛挑出什么毛病来。
“九阿哥喜欢吗?”蕙兰笑着问道。
“喜欢!”九阿哥福惠乖巧的说道。
见九阿哥福惠不排斥,蕙兰心里松了一口气,闹起来总不是一件好事。
领着九阿哥福惠在西配殿看了一圈后,三人就留在了西配殿陪着九阿哥福惠在屋子里玩,晚饭也摆在了西配殿,等九阿哥福惠入睡后,胤禛和蕙兰才回到了正殿。
时候不早了,胤禛就直接留在了翊坤宫安置。
“皇上放心,妾会好好照顾好九阿哥的。”蕙兰保证的说道。
“朕对你一向都是放心的。”胤禛拥着蕙兰笑着说道:“有奴才在了,你也不要特别操心。”
蕙兰闻言有些感动的说道:“妾谢皇上关怀。只要能为皇上分担一二,妾再苦再累都愿意。”
“朕可舍不得你累着。”胤禛轻笑道,然后拍了拍蕙兰的背,“睡吧!”
“好。”蕙兰听话的闭上了眼睛,然后没过多久就真睡了过去。
一夜无梦。
等蕙兰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胤禛已经走了。
桔子橙子领着人端着洗漱用品进来伺候蕙兰,蕙兰打了一个哈欠,吩咐道:“让于安和张高都进来。”
“是!”一旁一个二等宫女领命,退出去传话去了。
没过多久于安和张高就进来了,蕙兰一边让桔子给自己梳头,一边问道:“昨儿,九阿哥身边伺候的人,本宫怎么瞧着有些眼生?好像不是敦肃贵妃身前安排在九阿哥身边伺候的奴才。”
“回主子的话,敦肃贵妃病逝后,永寿宫上上下下的奴才都进了慎刑司,有好些都没了,其他人,敦肃贵妃当年的陪嫁丫鬟都被皇上开恩放了出去。
余下的,都分配到了其他地方,不得在进后宫伺候主子们。如今九阿哥身边的奴才,奴才瞧着都是以前养心殿那边的奴才。”张高回答道。
【皇上的人?】蕙兰闻言眉头一挑。
她可不认为皇上这是为了自己所以把九阿哥福惠身边的奴才都给换了,这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她不清楚,但却有利于她的事情。
想了想蕙兰开口道:“不管他们之前是哪里的,既然进了翊坤宫,那就要守好本宫这里的规矩。于安你去给他们讲讲规矩,然后让人盯着他们,别让人钻了空子。”
“嗻。”于安连忙应下。
“张高,你让人盯紧承乾宫的奴才。”蕙兰又吩咐道。
她抚养了九阿哥福惠,蕙兰不信皇后心里会半点疙瘩都没有。
“嗻。”
吩咐完事情后,蕙兰就认真梳洗打扮。
然后准时走出翊坤宫,前往承乾宫。
“妾给主子娘娘请安,主子娘娘万福金安。”蕙兰和其他人一起向皇后行礼问安。
皇后坐在宝座上笑着说道:“免礼。”
等众人起身坐下后,皇后看向下手位坐着的第一人,笑着问道:“郭妹妹,昨晚是九阿哥在永寿宫安置下来的第一晚,可睡得香?”
“妾替九阿哥谢主子娘娘关怀,九阿哥一切都好,妾今早起身的时候,九阿哥还在睡,就没让他一大早起来给您请安。”蕙兰笑着说道。
皇后闻言也笑着说道:“年妹妹病逝后,九阿哥这段时间一直哭灵,可着实瘦了不少,本宫瞧着都心疼,小孩子就是要多吃多睡才长得好,早上他起不来,你也被叫醒他,让他多睡会儿。”
“有了主子娘娘这番话,妾可不敢再叫醒他了。”蕙兰笑盈盈的说道:“改明,定然要让九阿哥来承乾宫,亲自给您磕头谢恩才是。”
“本宫不过是说说而已,真正照顾九阿哥的人可是妹妹你,可不敢厥功至伟。”皇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蕙兰闻言立马说道:“主子娘娘可是所有皇子公主的皇额捏,怎么不厥功至伟?”
皇后看了蕙兰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岔开了话题。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是她们正式以嫔妃的身份亮相,可出不得差错。
但这个新年,大家真没什么兴致去过。
册封礼,没了,其实她们这嫔妃身份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可却半点不能抱怨出来,实属让人憋屈。
后妃们虽然兴致不高,但以胤禛为首的新帝派,这个新年却兴致高昂。
为什么?
因为年羹尧和岳钟琪打赢了!
年羹尧给罗卜藏丹津唱了一出连环计。
先是领着左右数十人坐于城楼上毫不慌张,让罗卜藏丹津以为有诈,所以在围了西宁几天后,率军撤退。
然后年羹尧打开城门去追,然后罗卜藏丹津跑着跑着发现后面的追兵很少,以为自己中了空城计,当机恼怒不已,于是选择就地反打。
没想到年羹尧早有准备,在罗卜藏丹津停下来整顿军队队形的时候,令军士开炮,另罗卜藏丹津的大军死者无数。
这个时候从十一月就走小路出发,饶了一大圈抄了对方后路的岳钟琪神兵天降,直攻敌营,罗卜藏丹津败逃,仅率百人遁走。
虽说罗卜藏丹津还有兵力,但第一仗毫无疑问是年羹尧和岳钟琪打赢了!
第278章 大喜过望
第一仗打赢了,不管后面如何,但至少这个新年胤禛是过得还算舒心。
面对底下那些内心不服他的兄弟和大臣们也有了一些底气。
而另外一边,年羹尧和岳钟琪第一仗打赢后,并没有沉迷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选择了乘胜追击。
年羹尧以抚远大将军之名,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地横扫敌军残部,击溃罗卜藏丹津主力,大获全胜,平定青海。
不过等第二次捷报传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初了,此时此刻胤禛正在景陵祭奠,接到捷报不由得大喜过望。
年羹尧没有辜负他的看重,平定了青海。
这对于胤禛对于大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不少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比如恂郡王胤祯。
他最大的优势,随着年羹尧平定青海,已经荡然无存了。
而对于那些等着看年羹尧和皇上笑话的人来说,自然也是一肚子的郁闷。
不是说好了,“文武殊途”的吗?
怎么年羹尧这么猛?
不!
这绝对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肯定是罗卜藏丹津太垃圾了,太废柴了。
绝对不可能是年羹尧厉害。
这些人的郁闷,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胤禛的高兴和兴奋。
一来是他手上有了一位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大军团指挥的翘楚。
有了年羹尧,胤禛就不怕胤禩等人玩什么勤王,打大军攻防,也是胤禛有利。
二来兵家这事,就是这样,赢家通吃,赢家就是厉害。
至于输家,你人都死了,还有啥发言权。
年羹尧打赢了,平定了青海,跟随他的将士也会从中获利颇丰,自然年羹尧能管得住西北大军。
胤禛再也不用担心,胤祯振臂一呼,西北大军跟着胤祯谋逆的事情发生。
如此一来,胤禛就有了足够的底气。
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
他有资本可以收拾人了。
胤禛看不少人不顺眼很久了,现在终于有了底气能收拾对方了,胤禛自然是高兴异常,甚至在给年羹尧的折子上,写下了,“你就朕的恩人”这种话。
当然头口奖励不是奖励,那是在画大饼。
胤禛自然不会那么没格调,非但给了年羹尧落到实处的赏赐,而且还是破格了的,除了将其晋升为一等公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次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同样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年家倒是荣耀了。
但在八旗里可炸开了锅!
平定青海的确有功该赏,可直接赏了年家一门两个一等公,这就让所有非得利者接受不了。
可怜的马佳图海,立了那么大的功劳,还是到了胤禛这里才被追封为一等公的。
就算不拿马佳图海做参照对象,和其他人比,这区区平定青海的功劳也值不了两个一等公。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家里祖上立过功的。
但这些人都是站在整个大清的角度上去看的,却没有想到在胤禛眼里,年羹尧平定青海,可是直接帮他坐稳了龙椅,功劳比外人看见的更大。
胤禛有了底气后,就立马开始找胤禩等人的小辫子,之前他对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会儿有了底气,胤禛的态度就硬了起来。
抓住了胤禩的小辫子后,胤禛就立马诏王大臣训饬他,令其改行,并令王大臣察其善恶,据实以闻。
然后又以敦郡王胤俄,在受命护送前来谒见梓宫的泽卜尊丹巴胡图克图返喀尔喀的时候,装病托辞不行,久居张家口,私行祝祷,称,“雍正新君”,犯大不敬罪,削爵拘禁,并且派人查抄了敦郡王府。
这一查,就让人翻出来了,胤禟写的对胤禛大不敬的书信。
不过胤禟之前已经去西宁驻扎,这会儿就在年羹尧等人的眼皮子底下,胤禛也不怕他闹事,决定暂时压下这事,等收拾完京城里的人后,再和胤禟算总账。
随后接连惩处了以前的八爷党等人,降贝勒阿布兰为辅国公,贝子苏努削爵,贝子弘春削爵……
胤禛狠狠的爽了一把,出了一些心里的恶气。
不过他深知,“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踹鹰”的道理,因此虽然处罚了八爷党等人,但没有将其打死,多数都是被革职削爵软禁在家。
这不免给人一种,胤禛不敢把事情做绝的想法。
毕竟,廉亲王胤禩虽然受到了责骂,但胤禛并未软禁他,如今胤禩还管着理藩院的事。
从总理事务王大臣,到管工部,再到管理藩院,可谓是一步一步权利在缩小。
胤禛可谓是在温水煮青蛙。
胤禩到底有没有猜到胤禛的真正意图,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但很显然胤禩遵循了爱新觉罗家传统,选择了认命,没有掀翻胤禛皇位的打算,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某些事情上恶心胤禛。
只是胤禩没有想到的是,他遵循了游戏规则,但胤禛在未来一人独大的时候却没有。
暂时处置了那些让胤禛看不顺眼的人后,胤禛就暂时将目光和精力放在了全国各地严重亏空的钱粮上。
因为之前已经定下了严格清查的方针,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
以至于连履郡王胤祹不得不变卖嫡福晋的嫁妆来清还亏欠,让怡亲王胤祥风评严重不好,一片骂声,这一年多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胤禛自觉自己这边的压力,随着年羹尧青海大捷,已经没有了多少,所以他赶紧去分担怡亲王胤祥身上的压力。
虽然怡亲王胤祥这一年多来,被人私底下骂了不知道有多少回,但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苛刻无情的态度,使不少地方的还补亏空这事取得显著成效,至少国库银子多了不少。
有兵有钱,别人拿什么和朕斗呀!
胤禛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十分不错,连着进后宫的日子也多了不少,没有像刚刚登基时候那样,几乎根本不进后宫。
不过也就是因为胤禛进后宫了,倒是让人看出了一些事情来。
胤禛去后宫最多的地方就是庆贵妃那里,然后是懋嫔和皇后,而齐妃和裕嫔那里,好像从翻了年后,就一直没有去过了。
有些后知后觉——齐妃和裕嫔失宠了?
好像是这样没错,从大年初一开始算,连宁嫔那里,胤禛都去坐坐过,可唯独齐妃和裕嫔那里却没有。
待众人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最大的影响不是齐妃和裕嫔本人,毕竟她们做了什么事,她们自己心里清楚,或多或少都有个猜测。
影响最大的人是皇后,因为皇后发现好多墙头草都去捧着庆贵妃了,瞧着庆贵妃在宫中的声望都要超过自己了。
因为有先祖因为皇帝的利益而被废,所以这让皇后非常有危机意识,她不会对四阿哥弘昴出手,更不会对九十出手,但她就是不想庆贵妃太得意,太进皇上的心。
因此,皇后同意了白嬷嬷的建议,准备暗中扶持一些年轻貌美的宫女,和庆贵妃争宠。
正好如今胤禛领着后妃皇子公主们一起在圆明园避暑,圆明园的规矩没皇宫里严,这就给了不少人机会。
然后没过多久后的一天,整个圆明园都传遍了——皇上宠幸了一个御前的宫女。
紧接着在皇后,“贤惠”下,这个宫女成为了后妃,变成了海答应。
蕙兰第一次见到海答应是在皇后居住的武陵春色。
只看了海答应一眼,蕙兰就明白对方为什么能越过那么多宫女,拔得头筹——海答应长得和年贵妃有些像。
不是说容貌像,而是外形像。
都是那种江南纤细扶风弱柳一般的女子,瞧着就让人怜爱不已。
不过有了年贵妃外在内在都有的珠玉在前,蕙兰不看好海答应的前途。
得到过最好的,即便是现在没了,胤禛这种人也不会讲究。
皇后坐在宝座上,底下嫔妃各式各样的表情都被她收入眼底,看着庆贵妃对此一点情绪都没有表露出来,皇后也不失望,如果这点就会让庆贵妃失态,她也坐不到如今的位子上了。
“皇上昨晚给我们新添了一位妹妹,海答应。”皇后笑盈盈的说道:“你们这些做老人的,可要好好照顾海妹妹一二。”
老人!
皇后嘴里的这句话无疑刺痛了不少人的心,在场众人,哪怕就是最年轻的也已经跟了胤禛十几年了,早已不在是十五岁的娇嫩小姑娘了。
“妾等自然谨遵主子娘娘的教诲。”蕙兰不喜不悲的应了下来。
其他人也跟着说道,但有些人的语气却不并怎么好。
皇后巴心不得有人来给海答应一个下马威,这样她就可以对海答应施恩。
可惜在坐的人都不傻,表面上大家都热情的接纳了海答应,至于心里是什么个想法,那就说不好了。
最后皇后将海答应安排在了懋嫔所在的储秀宫后殿。
懋嫔对于此事倒是有几分欣喜,皇上只要是对海答应还有几分新鲜劲,就会多来储秀宫,那样就能多让二公主在皇上面前转悠,从而达到吸引皇上注意力,为了指个好额驸的目的。
第279章 太漫长了
懋嫔如今除了二公主的婚事外,也就无欲无求了。
这也是她一直不敢明着直接投靠了庆贵妃的原因之一,在二公主的婚事上,虽说做主的肯定是皇上,但无疑在这事上皇后才有发言权,庆贵妃没有。
懋嫔如今也就二公主能过得好这唯一一个执念,对于皇上的宠爱反而是看淡了。
可如今还在孝期里,懋嫔就是有这心思,也不能说出来,以免坏了二公主的名声。
虽说守孝三年,实则只需要守孝二十七个月,也因此雍正三年二月十四日便能出孝。
离如今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门,所以懋嫔并不讨厌海答应。
不过其他人那可就说不好了。
因为这世间门就是有一种人,让她害人她不会,但她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好在蕙兰不是这样的人,或者说因为上辈子的经历,她已经将这些事情都看淡了。
胤禛可从来没有立什么,“不近女色”的人设,他只是将政务凌驾于所有事情之上,所以对于后宫有新人的事情,蕙兰一点都不吃醋。
让皇后失望了。
没错,蕙兰知道这事是皇后干的,这还得从她入主翊坤宫的那一天说起。
大选的嫔妃,蕙兰没办法,但上辈子后宫包衣宫女出身的嫔妃,蕙兰虽说不能将其调往其他地方,破坏她们爬龙床的机会,但让人监视一二,瞧瞧她们背后有没有人支持。
是有人故意的,还是真撞上大运的。
不单单是海答应,苏氏、马氏等人,蕙兰都让人盯着。
这几人上辈子能被胤禛看上,睡了,并且还成为有名分的嫔妃,自然有自己的特色在。
要知道上辈子后宫还有一些,被胤禛临幸后,但却没有给位分的宫女。
比如春常在,她就被胤禛临幸后没有给后宫位分,被人称为,“储秀宫姑娘”,后面胤禛驾崩,乾隆继位,才给了一个名分给她。
能被胤禛给正式的嫔妃名分,这几位都不简单。
很多有些事情,都是做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没做就肯定没有回报。
这种事情也是一样,蕙兰其实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没想到还真钓上来一条大鱼。
原本蕙兰看见皇后对自己一直公事公办,面对自己的示好视若无睹,心里就有些异样想法。
不过介于皇后虽然对自己一视同仁,但也没有出手对付自己,所以蕙兰有些想法只是在心里想想,并没有打算落实。
毕竟何必了,稳坐钓鱼台就能赢的局,何必冒险。
但今日皇后抬举海答应的事情,让蕙兰明白,自己对皇后再恭敬,皇后心里对自己还是有不甘,不愿意自己得意。
要皇后去谋害弘昴等人,皇后怕是不敢。
但心里就是不甘心,见不得别人好。
至于说担心日后四阿哥弘昴登基后,对皇后和她娘家秋后算账之类的。
皇后又没有干出什么实质性的坏事出来。
作为一个皇后,在后宫嫔妃年纪都偏大皇上对其已经有些厌倦的情况下,举荐新的嫔妃,让皇上舒心,是本职工作。
捅出去了,皇后也没错,反而会得到一声贤惠夸赞。
至于娘家,乌拉那拉氏一族可不单单是她的娘家,也是四福晋乌拉那拉氏的娘家。
弘昴继位后,要是没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处罚乌拉那拉氏一族,会造成皇后和嫡子地位不稳,进而可能会引发比先帝朝更激烈的夺嫡之争。
但凡弘昴不蠢,或者是嫡子不是一个傻子,他就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
所以皇后现在就只是单纯的看不顺眼,“人生赢家”蕙兰,故意恶心她,给她使点绊子。
这种,“不甘心”蕙兰能理解,但她却不会放任不管。
很多不死不休的仇恨,都是从,“不甘心”,“看不顺眼”开始的。
现在看来,头顶上有一个皇后,尤其是被皇上信任的皇后,却是非常大的隐患。
上辈子皇后是在雍正九年辛亥九月二十九日崩逝。
蕙兰之前的打算是准备在雍正六年四月底皇后病重的时候,悄悄的推皇后一把。
雍正六年四月中下旬的时候皇后突然得了风寒,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当时负责给皇后看病的太医吴谦给皇后用药后,皇后的病了三个多月却一直未见起色,为此皇上发了大怒,为皇后换了太医。
并且还降旨问罪吴谦,刑部本欲判吴谦死刑,后面因为皇后被其他太医治好了,所以胤禛改为判罚吴谦永远替狱中的囚犯医治疾病。
吴谦的医术不差,是出了名的名医,但却皇后那次风寒却不是一般的风寒。要知道即便是换了擅长治疗风寒的太医,皇后这病也又病了大半年,一直到雍正七年正月才初愈,为此皇上还特别恩封神明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元君。
皇后后面又养了小半年的身子才算彻底好起来。
事后,逃过一劫的吴谦,还在私底下认真研究了这一次皇后得的风寒,阅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
吴谦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后面被收入了乾隆年间编写的《医宗金鉴》里,还是全书之首。
也就是因为这风寒不是一般的风寒,所以蕙兰相信这一次应该是一件巧合,不是有人是幕后黑手。
因为当时福惠还在,而且还是皇上亲自抚养,严谨一副培养下一任新帝的架势。
乾隆尚未建立自己的优势,钮祜禄榴珠手上也没有多少势力,也没有多少人会为他们铤而走险。
所以按照当时后宫前朝的情况来看,没人会对皇后下手,也没人能对皇后下手。皇后也没有必要玩什么苦肉计,自己谋害自己意图栽赃到别人身上。
也就是因为是巧合事件,背后没有人动手的痕迹,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蕙兰原本的打算,是准备在皇后病重后,将上辈子给皇后治好病的太医,让人套麻袋,打伤对方,这样这位太医就没办法进宫为皇后治病了。
皇后就有很大的概念一命呜呼。
对,就是这样简单。
因为太医院的太医不是全能,中医博大精深,有很多方面,有些擅长妇科,有些擅长骨科,有些擅长外科,有些擅长调理身子……
那风寒一般太医可治不好,只要能拖住治疗的太医,皇后就能一命呜呼。
这事操作风险非常小,毕竟对皇后出手,和对太医出手,是两个概念。
就算是不巧被发现了,后者完全可以找一个理由糊弄过去,比如打着XX家的名义,说对方是庸医没有治好自己的长辈之类的。
这种事情,最多也就是赔点钱,就能了事。
神不知鬼不觉,就能要了皇后的命。
但雍正六年四月呀……这时间太漫长了。
蕙兰担心皇后对自己的不甘心和看不顺眼,会一天比一天加深。
偏偏皇后又不愿意退一步,走双赢的路子。
那蕙兰就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当然这也不算是先下手为强,因为皇后已经先落了一子。
只是皇后如今也谨慎得很,想要对她动手没那么容易。
再想要找一个如上辈子雍正六年四月皇后得风寒的机会,有些困难。
皇后倒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生个病,但都是小病,达不到病重的程度,就更不要说病危了。
在皇后服用的汤药里下药,是愚蠢行为,被人发现后,一查一个准。
其他办法,不说事后被查出来的风险,就是事前让皇后薨逝也难。
不过经过蕙兰的一番冥思苦想之下,倒是想到了一个机会。
虽说离现在还得有两年时间门,但这机会有操作的可能,也有事后不会被查出来的安全性。
什么机会?
那就是在雍正四年四月上元、曲沃疫,五月大埔、献县疫。
这四个地方突然爆发了天花,然后经过了一段时间门,可能有患有天花的灾民偷偷逃到了京城,然后把天花传到了京城。
也因此在雍正四年九月初的时候,京城就闹起了天花,以至于胤禛的万寿节直接下旨停办,在雍正四年的时候并未行庆贺礼。
天花是世界上让人死亡率最高的病之一。
虽说从康熙十九年起,先帝就大力推广人痘,还身先士卒的让皇子也种人痘,可事实上没有种痘的人也不少。
至少就蕙兰所知,皇后就没有种过人痘。
因为乌拉那拉氏一族是标准的满人出生,人痘刚刚推广的时候,不信这玩意,尤其是皇后还是女孩子,当年就推广的时候皇后才出生,又是老来女,舍不得,就没有种。
但蕙兰种过,因为她出生的时候,人痘已经推广开了,而且技术十分可靠。
至于为什么蕙兰会知道这些,当然是上辈子京城爆发天花后,圆明园里也有爆出过奴才感染上天花。
当时皇后做过统计,没种过人痘或者是没有出过天花的,都要小心,一般都让其待在屋子里,不让其走动,以免惹上。
如果这事时机把握得好……
第280章 再坏一点
上元、曲沃、大埔、献县这四个地方都离京城有一段距离。
而且疫情爆发后,每个路口都会有官差拦截,不许人过。
虽说即便是这样,只要有心翻山越岭的肯定能绕过路口。
可这年头连京城郊外都有老虎存在,时不时来个猛虎下山,这玩意可是要吃人的,就更不要说那些深山老林,甚是危险,深入不了多远就会没命。
也因此按理说是不会波及到京城。
因为事实上雍正元年、雍正二年都有地方爆发疫情,只是离京城很远,所以对京城的人来说毫无影响,只是纸面上的事情而已。
也因此在雍正四年那四个地方闹出疫情的时候,最初京城防疫的意思并不重,也就意思意思的一下。
而天花又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以至于等胤禛等人关注到这事的时候,京城已经被传染了很多人,连圆明园的奴才也有人被传染上。
那些奴才绝大多数都是负责采买的,表面上看和各个主子身边的奴才没有交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交际,只要有心还是能找到的。
只要能找到皇后身边奴才的行事规律,就可以利用起来,让皇后身边的奴才染上天花,然后传染给皇后。
这事是绝对有操作性。
但蕙兰还是有些迟疑,因为那毕竟是,“天花”,圆明园还是有不少人之前没有种过人痘。
偏偏她要对方的对象又是皇后,皇后管理宫务,后宫嫔妃每天又要去给皇后请安。
皇后那里一旦爆发出天花来,那……
可能被感染的人,会有很多,比上辈子很多。
与之想对应的,那就是因此为亡的人也会多出很多来。
蕙兰虽然想要早点送皇后去见长生天,之前也恨不得钮祜禄榴珠去死,但她其实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没有必要不会轻易弄死人。
一方面是不愿意脏了自己的手,另外一方面也担心自己习惯这种暴力的手段后,会越来越没了底线。
作为一个人,有些时候还是守着底线为好。
不然迟早有一天会被反噬。
因此蕙兰对于雍正四年四月这个时机,心里还拿不到主意,到底要不要动手。
毕竟皇后虽然推荐了海答应,可没有那一点表明皇后是在刻意针对她。
皇后如果真要刻意针对她,那应该是选择抬举三阿哥弘时或者是六阿哥弘昼,而不是抬举一个包衣宫女这种对她完全没有一点威胁的人。
对的,蕙兰此时此刻是码不准,皇后这是不是在刻意针对的是她这个宠妃。
因为在蕙兰的印象里,等胤禛收拾完八爷党、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后,龙椅坐稳了,有心情和时间进后宫的时候,可没少宠幸年轻漂亮的女子。
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宠幸的女子加起来的数量,比胤禛前面当皇子的大半辈子宠幸的女子数量多了一倍不止。
所以,蕙兰从来都不会认为胤禛会因为宠幸自己,会因此守身如玉。
在这种情况下,海答应的出现,的确会对蕙兰的恩宠造成一定的冲击,可硬要说皇后是刻意针对自己,又缺少证据。
作为一个皇后,安排新人纾解皇上身体的所需,是本职工作。
不单单是皇后,上层阶级的嫡妻,很多都会这么做。
至于说把海答应安排到懋嫔的储秀宫去住,而懋嫔又偏向自己,所以认为皇后是打着离间她和懋嫔关系的想法。
这一切都是猜测。
没有证据,不能硬说皇后是在刻意针对她。
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
蕙兰心里就是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觉得皇后抬举海答应是在针对自己。
另外说起来上辈子自己落到那样的下场,除了钮祜禄榴珠外,皇后就算不是凶手,但也在其中落井下石过。
而且想想上辈子钮祜禄榴珠即便是乾隆已经确定了是储君人选,皇后依然对其算计了一把。
蕙兰觉得,若是有机会,皇后肯定也会算计自己一把的。
和其他的事情都无关,只是因为,“不甘心”而已。
但是换位想想,蕙兰如果是皇后,她心里也会不甘心。
不过要蕙兰说,这也是皇后自己造成的局面。
无论是识人不清,还是别的原因,这其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皇后自己的原因。
如今结下了这样苦涩的果实,也是活该。
对皇后,她还是得要先下手为强,不然以皇后的脾气,肯定会有一天会算计到自己头上来。
蕙兰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就在雍正四年四月动手。
但其计划必须要详细周密,最好不要扩散被感染的人群。
她的好好想一个周密的计划才行。
但有一件事可以现在就去做。
蕙兰叫来张高吩咐道:“从今天起,你要密切注意皇后身边奴才的动向,最好是能找到其中的规律,比如谁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哪里,或者是谁会在哪一天去见什么人。这事要做的隐秘,但不急。”
“奴才遵命。”张高应道。
这种事情他也算是做得轻车熟路,就是找规律有些麻烦,需要费脑子。
但主子说了不急,那至少能有一年的时间去观察,张高不觉得自己蠢,一年的时间自己肯定能找出几条来交差。
想了想蕙兰又吩咐道:“齐妃那里,也如此,派人去密切注意一下她身边奴才的动向。”
“嗻!”张高应道。
“下去吧!”蕙兰将张高打发走。
此时此刻,蕙兰心里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案,但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若到时候只有皇后一个人爆出感染上天花,最后还因此死了。
想来,哪怕明面上一点都和自己沾染不上,可自己最后却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哪怕胤禛不封自己为皇后、皇贵妃,可贵妃的身份也足够自己成为后宫实际意义上的主人。
某些阴谋论爱好者,肯定会觉得是自己谋害了皇后。
偏偏这还真是事实。
她谋划的再好,到时候也是需要人去办事的,一直被人盯着,万一真被人眼尖找到了破绽,那就大事不好了。
所以必须要有人转移这方面人的注意力。
上辈子究竟是谁对自己下了手,蕙兰到现在依然不清楚,因为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没有情景再现,她怎么抓住凶手呀!
但感谢胤禛做皇子的时候,不敢沉迷于女色,因此后院女人少。当时有能力对自己下手的人,也就那么几位。
皇后、齐妃……
因为不知道是谁,加之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所以蕙兰一直都在隐忍,后面为了三个孩子,蕙兰也不敢乱来。
只能打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想法,等日后自己入主慈宁宫后,再向上辈子的钮祜禄榴珠那样和对方一一算总账。
但这一次,蕙兰看到了一个机会。
皇后一个人得天花,会被人怀疑,那齐妃一起得了?
或许还是会有人怀疑,但有理智的人对蕙兰的怀疑都会减少。
因为如今三阿哥弘时不单单是自己躺了,胤禛也很明显的放弃他了。
但凡蕙兰母子还要脸面还有理智,都不会对其动手。
为什么?
人家都躺了,你还对其下狠手,这不是在告诉其他人,别躺,别投降,因为这样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而放弃幻想搏一搏还能有一线生机。
那到时候,蕙兰母子真会被群起而攻之了。
反而局面对蕙兰母子不妙。
相反,拿三阿哥弘时当中日后兄友弟恭的工具人,反而对蕙兰母子更有利。
一如先帝朝的裕亲王福全一般。
至于那些不理智的人的想法。
蕙兰根本不在乎,因为那些人肯定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也就只能在嘴上说说,伤不了自己分毫。
在别人眼里,三阿哥弘时和齐妃是一体的。
但在蕙兰心里,三阿哥弘时是三阿哥弘时,齐妃是齐妃,两者是分开的。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蕙兰也看明白了,比起三阿哥弘时,齐妃到是有更多的野心。
三阿哥弘时认命了,她却未必会认命!
日后恐也会生事端。
不如趁此机会,一锅端了。
没了齐妃,三阿哥弘时不会受她影响,可能反而会活得更好一些。
毕竟据蕙兰所知,三阿哥弘时这段时间去长春宫给齐妃请安,好几次都和齐妃不欢而散。
反正要当坏人,那为什么不当彻底?
手已经脏了,再脏一点又何妨。
只是这样一来,计划就要更周密了,而且还要寻找到皇后和齐妃身边奴才的共同点。
想到这里,蕙兰突然苦笑了一下。
之前还在心里想着底线事情。
这会儿,又选择要把坏人当个彻底。
自己呀!
真是个矛盾且虚伪的人。
画底线,是对自己没有害的人画的,她不想滥杀无辜。
对于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己可想都没有想这些,反而是准备先下手为强。
有些问题解决不了,那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这样的暴li美学,会被人奉为经典,果然有它的迷人之处。
蕙兰在心里暗自告诫自己,不可迷恋,不能沉迷。
毕竟她不可能把胤禛后宫的女人都一一算计死,真那样,胤禛肯定第一个对自己下手。
这绝对不能当做常规手段。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