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戏明 > 第478章 第 478 章
    王守文开始疯狂暗示朱厚照:我刚教你的用人之法,你转眼就忘了是不是?


    你不能只倚重某个人,必须给他点竞争压力,不然他就不给你好好干活了!


    所以吧,你该多找几个人来干活!


    你看靳贵这人不错吧,才华横溢探花郎!


    你看费宏这人也不错吧,这个费卷卷特别能干!


    朱厚照就捧着杯清凉饮子看他小先生驾轻就熟地拉了个长长的清单,真情实意地把每个人的过的,教学要因材施教,用人也要因材施用。


    具体到实践之中大抵就是对有野心的要注意制衡、对容易飘的要注意敲打等等。


    以此类推,对他小先生这种整天想躲懒的……就该让他加班!不要给他机会把事情扔给别人干!


    听听这长长的举荐名单吧,一准全是他小先生相中的摸鱼好帮手!


    他才不上当!


    他是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太子!


    王守文讲了半天,见朱厚照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俨然已经是只不好糊弄的大猪崽子了。


    真是愁人啊,猪崽养大了就不可爱了!


    王守文一脸郁闷地坐下,也捧了杯清凉饮子吨吨吨,想靠好喝的饮子消化掉自己需要长期加班的噩耗。


    其实也不是没有征兆的,毕竟朱祐樘出发前那一整个月都喊上他旁听,这事儿显见是他们父子俩已经商量好的。


    可见自古老板都不当人,不管大老板还是小老板都一样!


    人为什么要含泪工作?


    是因为热爱吗?


    不!


    是因为俸禄和年终奖!


    好在顾问还真是顾问,他们师徒俩真就是拿起奏折夹在里头的小纸条(票拟),考虑同不同意内阁的意见。


    朱厚照要是觉得内阁那边拟的处理办法不错,便吩咐秉笔太监往上头批红。


    全程他们连字都不用写一个!


    王守文察觉这活儿贼拉轻松,便堂而皇之地天天来蹭冰鉴。


    这冰鉴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于权贵之间的降温利器,一面可以让室内凉爽起来,一面又可以用来冰镇各种食物,可以说是兼有了空调和冰箱的双重责任了。


    可见自古以来有权有势的人日子都过得挺舒坦!


    大夏天的也就宫里可以天天用这么多冰。


    这份太子顾问唯一的难处可能就是当朱厚照坚决不同意内阁的意见时,居然要他跑去和谢迁他们协调。他一个当女婿的能和岳父拍桌子吗?!


    但不拍也不行,都察院在边上看着呢,就等着看他们翁婿俩什么时候行差踏错。


    本来这种姻亲关系就是御史严防死守的盯梢内容,不怕你不勾连结党,就怕你什么都不干!


    只要你们这些结党营私的家伙一有实质行动,咱都察院就可以齐齐跪宫门撞柱子来个血谏御前啦!


    王守文也不是怕被弹劾,就是担心他退休时别人来个总结,说他为官这些年被弹劾几十上百次都厚着脸皮没辞职,当真是大明第一耐弹的无耻之徒。


    真不晓得到时候后世人会怎么看他哟!


    作为从踏入仕途开始就被都察院列入重点观察名单的可怜人,王守文再不情愿也只能老老实实去和谢迁据理力争。


    现在谢迁看他的眼神是越来越不善了。


    王十八,危!


    王守文很怀疑朱厚照是故意的。


    小猪崽子啊小猪崽子,我尽心尽力教你这么多年,你居然这么害我!


    事已至此,王守文也只能偶尔拉着昔娘多跑几趟谢家蹭饭,争取多陪岳父吃几顿饭哄哄谢迁。


    对于王守文这种卖乖的做法,谢迁只想说:你小子是不是纯粹想来吃穷老丈人?


    京师这边顺顺遂遂地从夏入了秋,南京那边却出了点乱子,原因在于九月中旬突然来了场地震。


    虽说南京皇宫是新修的,这次地震也不算特别严重,但还是引得应天府上下一阵兵荒马乱。


    无他,朱祐樘在南京啊!


    应天府官员都是第一时间前去拜见朱祐樘。


    朱祐樘却是早就习惯自己登基以来接连不断的天灾,中间他也不是没有沉迷于吃斋和搞封建迷信,现在倒是已经彻底看开了。


    这次他带来的这些人手都是每年搞灾难演习的,对地震、火灾之类的灾祸有成熟的应对能力,他全程都还没感受到什么震动,这次地龙翻身便已经过去了。


    朱祐樘吩咐应天府官员各司其职,做好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又把自己带来的太医和南京太医院登记在案的医士都派了出去,做好伤者的救援工作以及灾后防疫工作。


    不少医士接到命令后竟也没有埋怨,反而飞快赶赴自己负责的地区,那急切的模样仿佛生怕有人跟他们抢似的。


    负责传旨的内侍很有些纳闷,回去悄悄把这事儿给朱祐樘讲了。


    朱祐樘也不明所以,不过才出了地震这种事,他还是比较关心灾后情况,便只吩咐锦衣卫稍微去跟进一下。


    不想几天之后锦衣卫就来禀报说太医院那边出了套新奇的医疗器械,每个医士配备个特殊医疗箱,里头除了常用的止血药、伤药外还摆着些棕色的罐子以及医用针线,医师们都用这些东西来给地震中受伤的军民缝合伤口。


    原理也是极简单的,伤口缝合后就不会随随便便裂开,肯定能更好地痊愈。只是这样的医疗箱不是所有医士都能配备,许多医士都只能跟学徒似的在边上边打下手边学。


    锦衣卫还尽职尽责地弄了个医疗箱回来展示给朱祐樘看,说这东西是京师大学那边和太医院对接的研究项目,太医院负责提需求(事实上很大一部分都是王守文提的),京师大学负责组个团队搞研发。


    早前这门医技只在京师太医院小范围练手,这次伴驾的御医们也是想着路上可能用得上才捎了一批过来,没想到才到南京就遇上了这么一场地震!


    听到京师大学这名字,朱祐樘不由问:“京师大学已经建好了吗?”


    早前朱厚照找他要了地,去年又找他题了“京师大学”四个字,甚至还寻李东阳题了横渠四句。可后头就没什么动静,至少太子没再提过这事儿。


    两年的功夫连南京皇宫都修好了,他们一个学院还没修好?!


    锦衣卫回道:“已经建得差不多,但据说太子殿下与王学士认为还差点什么,就一直没正式对外开放。原本寄住在玉泉观的那群关学子弟倒是早就搬了过去,不时还招收些人手去干活,就是没开始招生。”


    也不知那批关学子弟平日里关起校门在做啥,偶尔连玉泉观那群道士都跑过去帮忙,整个京师大学瞧着神神秘秘的。


    像这个特殊的医疗箱若不是逢上地震,估计也没那么快显露在人前。


    说起来也不是人人都接受新鲜事物的,这次地震中受伤的人便有很多不敢尝试伤口缝合这种怪事,上完药后硬生生自己扛着。


    那些御医们也不在意,嘴里直念叨什么“没事没事,正好对照组也有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搞临床试验了,早前还以为得继续缝老长一段时间的猪蹄子”。


    ……搞研究的人可能脾气都有点怪。


    朱祐樘听完锦衣卫的汇报,又提笔给京师那边写了封信,叮嘱朱厚照等京师大学正式建好以后记得带他也去看看。


    南京这边一地震,便有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京师。


    朝野之中难免有诸多议论:他们这位陛下才到南京没多久就出事了,是不是老天或者老朱家祖宗降下启示?


    一群年老的官员又开始趁机上辞呈,表示肯定是老天觉得我们活没干好让我们识趣点乞骸骨归乡。


    对于这种每次出了天灾就得来一遍的集体活动,朱厚照看得很是不满。都知道不会在这节骨眼上批准的,这些人怎么整天来这套!


    朱厚照私底下和王守文说起自己的危险想法:真想全给批上“准了”两个大字!


    王守文开始琢磨自己把辞呈悄悄混进去的可能性。


    他也把自己这个想法给朱厚照讲了。


    朱厚照不满地道:“你想都别想!”


    人好歹是六七十岁才参与这类请辞活动,你个十八岁的家伙凑什么热闹!


    被王守文这么一打岔,朱厚照看奏折都更认真了,省得里头真混进了什么不该批准的内容。


    这些文臣心眼坏得很!


    《新报》陆续跟进了关于南京地震的消息,没有隐瞒这次地震带来的伤亡与损失,但也没有一味地讲这些内容。陆续有不少亲历者提供了其他角度的稿子,连李东阳都写了篇稿子回来记述自己观察到的灾后重建情况。


    有位堪称太医院笔杆子的医士也在小半个月后给《新报》投了稿,详细列出临床对比数据阐述太医院新医技对伤口愈合的好处,夸赞京师大学研发团队为外科治疗带来新突破。


    众人读到这篇文章先是对这种新医技生出几分好奇来,接着就开始纳闷了——


    京师大学?


    京师大学是啥?


    他们为什么没听说过?!


    这篇文章仿佛按开了什么开关,不少行业突然都有人投稿给《新报》,阐述他们与京师大学的合作成果。


    这两年来陆续走进众人生活之中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新鲜物件,竟都与这大伙不曾注意过的京师大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这传说中的京师大学到底在哪儿?!


    他们在京师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都不知道京师有这么厉害的一所学堂?!


    感觉好像只要跟他们合作,什么都能捣鼓出来似的……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