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百合耽美 > 我和渣爹争天下 > 第198章 第198章
    上辈子的时候秋叶曾经听过一句话:“钱是人的胆。”


    当这个世界上太多的问题可以用钱解决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钱,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呼风唤雨的资格。


    从小了说去一家很贵的餐厅,在朋友们面前可以毫不在意的付账。或者是在同龄人面前,把自己穿着的名牌和稀少的包包拿出来就能收获一众羡慕的眼光,这就是钱壮人胆。往大了说,有些人年纪轻轻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自己也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就能享受优渥的生活。在嘴里叫嚷着自己不需要奋斗,或者是少奋斗10年,鄙视那些拿着三五千块钱累死累活的人。这样情况也是因为有钱下支撑。


    人性本就这样,但是到了这个世界之后秋叶的认知有了一些变化。到了这个世界,有了权利,一切唾手可得。


    可偏偏秋叶就拥有这天下最大的权利。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江南的富贵有的时候也比不上秋叶。所以秋叶似乎就有可以任性的权利。古往今来,能让人感觉到享受的也就那几样东西。她可以随时取用,但是秋叶有一种看破一切的宁静。


    她比别人多了一辈子,这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比权利和金钱都要让人羡慕。


    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悟。秋叶上辈子也追求过浮华,最终归于平静。


    这是生命的一段完整的旅程,正如一篇词里面说的那样: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这说的是人生前半截儿,那个时候经历的不多,或者没有经历过。都说欲穷千里目,就应该更上一层楼。这一些尚且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们极力的攀登。在攀登的过程里,带了一点卖弄得跟身边的人讲“高处其实没什么好的,就是有了一点儿寒冷。”


    而真正体会了高处不胜寒之后,见识到一览众山小之后,万千言语化为一声叹息,那种满腹惆怅是根本说不出来的。


    所以后半阙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叶用一辈子体会了这个,她的生命从绽放,到盛开,到最后凋零,有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有了一个完整的心境,所以声色犬马在秋叶面前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秋叶这一辈子想要追求更高级的享乐。有什么比自己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有成就感的吗?


    高兴就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愉悦,而不是笑过就忘,或者是在笑的时候带着那么一点空虚和对自己的内疚,更不应该在未来甚至产生悔恨。


    所以,那点子人造的欢愉还真的吸引不了秋叶。


    特别是过了年之后,廖安民将那位香公子的调查放到了秋叶的桌子上。


    秋叶的忍不住笑了几声,“我要多谢谢他们看得起我,还给我操了这个心。”


    廖安民年纪大了,悄悄的叹了一口气。觉得这个世界更加魔幻了。


    但是那位香公子终究不是一个安定的因素。廖安民的意思是尽快处理了。


    秋叶摇了摇头:“好歹是一条性命,人没有到我面前,尚且没有闯祸,咱们为什么要杀了他呢?这事儿的起因并不在这个香公子身上。祸根儿还是在江南,我给江南写一封信,你们替我送过去吧。”


    秋叶是突然之间有了想法,要给富贵写一封信。用一种理智的口吻,不带着一腔爱恨来讨论一些事情。


    秋叶想到自己和富贵的身份,觉得应该在信里面和自己这位事业上的对手生理上的父亲理智的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让富贵知道,你用这些不如流的手段有违你父亲的身份,皇帝的身份!若是想要斗,麻烦你把你的节操捡起来,像个男子汉一样,像个父亲一样,像个皇帝一样放马过来。


    秋叶将信的内容想了几天,终于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开始动笔。


    “父亲大人膝下:


    自星苑分别至今,已十余秋也。”


    写到这里秋叶提笔叹了一口气,觉得还是写大白话吧,巫马家都没出多少文化人。


    “十多年来,不知道父亲如何,我已经成了一个母亲,每每碰上孩子来请教问题都忍不住想起幼时。


    幼时家贫,最大的心愿是吃饱饭。彼时万万不敢奢想有今日之际遇。且每当节庆之时,总有阿谀奉承之臣歌颂英明圣德,还有不少熟读经典之辈盛赞巫马氏祖宗仁德,每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反问自己,人生追求可还记得?


    .........”


    这封信被快马加鞭一路送到江南,江北的信使背着一块防水的油布包袱皮儿,里面装着长约一尺厚约四指的盒子。


    盒子被打开检查了之后,发现里面是数封信件。富贵就特别好奇,心想:那死丫头给我写什么?


    但是一匣子的信有不少,富贵就拿回去读。


    此时江南春光明媚,正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富贵坐在御书房的楼下,吹着春天的风,闻着花香,身边放着香茶,打开了一封信。


    信是写在轻薄柔软的彩色笺上,粉蓝色的纸,黑色的墨,还没有读就能从里面看出一股子富丽繁华。


    富贵把前头的客气话略过,重点是看秋叶写出来的读书感悟。


    一个皇帝在日理万机之后的闲暇之余,是不会读那些圣贤经典。皇帝不是要做一个大儒,而是要做一个君主。所以史书才是皇帝该读的。


    秋叶在信里面先是写了自己对于读书的要求。“史书,不能读当代编写,今人写不出古事。如今有人给前朝修史,史料尚可真实。若说一百年后,甚至是到了下一个朝代。再有人为前朝修史,史书已然与事实不符。所以读史书第一要做的就是辨真伪。孤证不立,要将同一朝代所有史书共同鉴别......所以做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要辨忠奸,辨真伪。”


    富贵读到这里,觉得这个女儿太理想化了。但是治学的态度还是可以的,比自己认真。


    接着往下读。


    “然而人之初性本恶。世间有忠贞之士也有硕鼠之辈,此两者不多,若是出了硕鼠尚可补救,然而碌碌无为者不知凡几,其怠/政之害比硕鼠尤甚......”


    富贵看到这里觉得有点意思了,皇帝的心事有的时候是不能向大臣说的。皇帝的心思也只有皇帝懂,要是秋叶此刻在富贵面前,两个人绝对能聊得很开心——抛开哪点恩怨,就工作方面而言,两个人有着诸多的相同语言。


    这封信被富贵细细的读完,富贵放下信长叹一口气。这封信挺长的,说的也非常多,从吏治民生基建强军通商几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秋叶对于治国的理解。


    富贵读完之后,忍不住在心里面感慨:论治国,我不如她。


    这也不过是这一匣子信中的一封,富贵手中拿着信,背着手在楼下走来走去。


    这封信给了富贵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富贵一边感慨于秋叶在执政治国方面已经完全成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几乎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和秋叶比起来,已经输了许多。


    尽管富贵没有太多的学问,但是富贵心里面儿估量了一下。秋叶的治国理念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皇帝。前朝的那些皇帝老儿没法儿跟秋叶比,往前再倒腾,也就是天可汗能和秋叶比肩。


    然而那一位已经作古很多年了,秋叶还年轻,秋叶将来成就无限。


    富贵心里面确实是在冒酸水,也确实不想承认秋叶优秀,他想体面的认输,但是事实不允许。手里面捏着这厚厚的一封信,哪怕是人家把该怎么做写在了信上寄过来。富贵就觉得自己也没有办法按照信上的想法去改变治国的策略。


    船大难掉头,江南的这大船除了体量很大之外,再有就是船上的伙计们也不想调头。


    就比如说把农业治理纳入基建,这个想法是好的,尽快实施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但是朝中的大臣必定反对基建……因为国库要花钱。国库的开支除了军费和赈灾之外,剩下的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是这些官员的俸禄。


    如果一旦开始决定基建,官员的俸禄说不定就要挪出去填了这个坑,他们肯定不愿意,历朝历代,谁都知道秦朝勒着裤腰带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差点把国库搬空,甚至郑国渠差点让秦国一口气喘不上来,可是后来都江堰和郑国渠给秦国带来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征战,秦国还能源源不断的支撑几十万大军的军粮,靠的还是郑国渠和都江堰的灌溉。


    好处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没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修渠呢?还是开销太大,国库没钱。准确的说,国库没修渠的钱。


    在做皇帝这一块,富贵已经彻底败了。


    所以剩下的信富贵在考虑要不要读。


    最后,他选择打开让几个年纪不大,才华不俗,有能力参与皇位角逐的皇子来读。读的时候,他和其他儿子听着。


    第二天,几个皇子来了。富贵让人把信拿出来,交给了其中一位。


    这是一封还没有开封的信,上一封信里面秋叶阐述了自己治国的理念。那么这一封信就是讲如何齐家。


    重点讲如何教育孩子。


    在这里秋叶强调了一个概念。


    不要让太子在兄弟们中高人一等。


    太子的教育资源确实会比其他皇子更豪华一些。但是不能过分的强调太子将来继承大统。这样给太子莫大的压力也给了诸多皇子很多的心理不平衡,这将来都是兄弟斗得你死我活的根本原因。


    秋叶在信里面着重强调培养太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第1个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先是一个至亲,在不损害国体的情况下,尽量和继承人与其他子女之间维持温馨的关系。第2个是内部态度,也就是宫妃和诸位皇子之间的态度,宫妃一旦被发现暗中煽动皇子之间的争斗,那么绝不能轻饶。第3个就是群臣之间的影响,总有些人想要从龙之功,当初武则天是怎么对待王勃的?武则天的儿子在斗鸡,结果王勃不知道轻重,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被李治两口子直接驱逐了,檄文是能随便写的吗?在此时的秋叶看来,这就是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斗鸡本来就是寻找玩法,王勃偏要卖弄文采写下战书,这不是恃才傲物,这是愚蠢至极。


    这三个方面从历史角度举例,经过论证再总结。要把其中的某些事例拿出来分析,总体来说是一篇观点很新颖的教育方法。


    这封信没有上一封信长,但也是让人读的口干舌燥。相比于读信时候的那一种震撼。现场听到的人更是陷入到了无端的猜测,特别是秋叶的这些弟弟们,在想是不是秋叶要给父皇灌迷糊汤。


    紧接着是第三封信,这一封信讲的是修身。


    中心意思只有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秋叶除了表达这个观念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一下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新颖的观点。毕竟很早之前就有人说入芝兰之室如何,入鲍鱼之肆又如何。


    富贵还是能从中听到了一丝讥讽,秋叶可以说给富贵留脸面了,没有直接开骂。


    读这封信的人就感觉满篇文字非常的艰涩。就感觉是有一群老夫子在自己耳边说教一样。甚至觉得这封信写得又长又多,显得又臭又硬。


    这两封信读完之后,富贵并没有让人读最后一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一封信肯定是秋叶当前的志愿。秋叶的目的肯定是天下一统。换成富贵,富贵也会这么想,所以那封信里面有什么内容,富贵能想象得出来。


    他看了看几个儿子,就问他们:“信写得怎么样?”


    这几个人在读完信的时候就知道肯定要回答些问题,心里面早就准备好答案了。


    无非是妖言惑众或者是不知所云。


    特别是如何教养太子,如何让诸皇子与太子之间关系融洽。就这一点儿,这一些皇子们个个反对秋叶将太子与皇子看为一体的情况。


    “太子本就是储君,居住在东宫。如若和兄弟们在一起,岂不是没有了威严。”


    没错,这些人觉得太子的威仪最重要。


    说到底还是身份地位不一样,这些人渴望成为太子,渴望成为太子之后现露出那一份独一无二的权势。要让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秋叶是站在母亲和君王的身份去看待。作为一个母亲,当然希望兄弟之间和和睦睦,作为一个君王,自然想让太子以及诸位皇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至于秋叶说修身的话,这些人根本不赞成。秋叶在信里面把各种享乐批评了一番。但是男人的快乐和女人的快乐不一样,男人觉得声色犬马的快乐是女人想象不到的。


    富贵把儿子们叫过来,本来想让儿子们受一些教育,可是却发现根本没有受到所谓的教育,反而让他们同仇敌忾的辩驳这一封信。


    唉!


    富贵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了。毕竟不年轻了,富贵这两天因为这件事就显得有些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最主要是秋叶在精神上给了富贵以震撼级别的打击。


    传说孔子去拜见老子之后,三日不语,弟子问起来,他说是见了老子如见真龙。那也只有孔子能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的光辉灿烂,所以才有如此高的评价。只有水平相接近的人,才会欣赏彼此,才知道求同存异。


    这就是英雄惜英雄。富贵不一定算的上是英雄,但是他站在的高度是常人不能企及的,他一直以为自己和秋叶旗鼓相当,十几年前,在江北的时候秋叶还有几分稚嫩,但是现在,秋叶已经超出了富贵很多,是富贵余生都在仰望的存在。


    这钟认知让他很难聚起斗志。


    富贵让人把几封信收起来,放到了自己的桌子上。随后又觉得不妥,让人去做一面屏风,富贵要亲自从里面摘抄一些句子,使人写到屏风上。


    等到晚上之后,他破天荒的让后宫的那些公主们一块儿到自己跟前来吃饭。


    陪着皇帝吃饭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这些公主们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其中也有一些打扮的比较素,小姑娘满脸的胶原蛋白,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显得青春靓丽。


    公主们乖乖的问了安,富贵就觉得看这些女儿比看那些儿子们顺眼多了。


    富贵的心情好了不少,吃饭的时候露出了一些笑脸,公主们更是使劲浑身解数的让富贵开心。


    看着这些青春正好的女儿,年纪不算大,也都不算小。像二公主那样的蠢货也算是世间难寻。其他的女儿现在看着倒是挺聪明伶俐的。


    富贵就萌生了一种要把皇位传给女儿的想法。


    但是他冷眼看着这些孩子,都瞧不出来有什么脾气秉性。想了想,和儿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就比较少,于是想到秋叶在信里面写的那样,父母要经常和儿女见面,最好要一日三餐在一起吃。


    要常常听他们的想法,从小引导着他们志向......富贵就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顿饭吃完之后赏赐了这些女儿,让她们回去了。


    富贵哪怕是和女儿们一次小小的聚餐,也会让很多人多想。


    于是京城里面倒是有不少的人猜测富贵如此优待公主是不是萌生了让公主继位的想法,或者是让公主监国的想法。


    这并非不可能,北方男女皆有继承权,而北方的皇帝正是富贵的女儿,有这样一个长姐,其他妹妹或许也不会太差。


    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毕竟很多人家在议亲的时候都要看看那些嫁出去姑娘是什么样的品行,才会考虑到妹妹们会不会像姐姐一样。


    但是后来富贵并没有对那些公主们有更多的优待,这一点猜测像是水花一样消散无踪。


    没有人再关注公主们了,但是朝中的大臣却觉得富贵应该给秋叶写一封回信。


    说好听点儿,这叫有来有往。说难听点儿,她做闺女的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这里面多少有一些说教的意思。难道她老子就不能再写一封训斥过去?


    甚至有不少文臣已经挽袖子准备替富贵写了。


    富贵自己没有写一封回信的想法。实在是秋叶的思想已经超过了富贵,富贵如果写一篇干巴巴的外交辞令回信......富贵觉得还不如不写。


    秋叶称这一次写信交流是为了讨论读书与治国的事情。很多人却把这当成了战术,当成了另一种战线上的挑衅。所以富贵必须要写封回信,一定要写得态度强硬才行。


    富贵后来无可无不可。言语上就算是胜利了又能怎么样呢?实际上已经一败涂地了,强行挽尊也是给人家看了笑话。但是就像群臣说的那样,别人不知道内情,但是富贵却不能表现败了。这封信不是给敌人看的,而是要摆出态度给国民看的。说的再直白一点,是要给后人看,史书上会记着的。


    没错,秋叶的这一次写信必定会被记录在史书上,后来人会不断的分析这一次的信,有人奉若圭臬,有人不屑一顾。


    于是秋叶在送出信的一个半月之后,天已经渐渐热了,收到了回信。


    正巧这个时候秋叶的大兄弟廖小公爷正在吃瓜,双重意义上的吃瓜。


    这个时候西瓜还没有后世的甜,甜瓜更没味儿。他这会儿吃的是如今京城周围瓜农种的菜瓜。所谓菜瓜就是切了之后用油炒一下,或者是煮一煮放点盐都可以当菜吃的。


    也没什么味道,但是汁水很充足。让秋叶说,口味很像上辈子的黄瓜。


    这种像菜又像是水果的东西是最近一段时间京城街头巷尾都有人挑着卖的美味。秋叶桌子上放了两三个,被这小子毫不客气的拿起来啃了。


    秋叶这个时候正忙,顾不得看信,就跟大兄弟说:“你帮我瞧瞧都写什么了。看上去这封信不薄。”


    廖小公爷就起来去洗了洗手,拆开看了看,忍不住皱着眉头:“姐,这是拐着弯儿的骂人的,一开头就说您盗窃神器。”


    这是拐着弯的骂人吗?都说这是盗取神器,这皇位来的不正了,这明明就是直愣愣的骂了。


    廖小公爷翻了翻,发现后面几乎千篇一律的在骂秋叶。“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算了,不给你念了。”


    秋叶接过来看了一眼字迹,立即明白了,这根本就不是富贵写的信,富贵就算读了点书,但是字写的也不怎么样。而且如此行文,看上去骂的气势磅礴,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但是内容十分空洞,就是骂人,先不管对错,先骂了再说。


    富贵不会干这种事儿的,这人有点刘邦的样子,不要脸的时候是真的不要脸,要脸的时候是真的很要脸,富贵当了皇帝,大部分时候都是很要脸的。


    “行吧,扔一边吧。吃你的瓜去吧。”


    小家伙就把信扔到一边,捧着刚才吃剩下的半块瓜开始啃了起来,一边啃一边跟伏案写作的秋叶说:“姐,你这天天在宫里面不出去转转的,都不知道错过了多少事儿,您知道现在京城里面最热闹的事是啥吗?”


    “啥?”


    这家伙压低声音:“两女争一男。咱娘的那个好友赵夫人和卖酱油的莫太太,他们两个在街上打起来了。为的就是那个香公子。”


    秋叶想到朱大姐的糊涂性子,怕她为了给朋友出头干出点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所以这个时候很紧张,就担心朱大姐被牵扯进去。


    “你这一段时间看紧门户了吧,咱娘没跟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人见过吧?”


    “没有。本来我说让我媳妇儿躺床上装肚子疼,让咱娘过去照顾着点儿。后来还是我爹有办法,他在那书院旁边不是有个小院子吗?直接把咱娘带过去了。咱娘高高兴兴的跟着去了,从过年后到现在都没有回来,我十天过去看他们一次,那院子里有二分菜地,她种地种的可高兴了。”


    怪不得过了年之后没见过朱大姐呢,秋叶还以为真的在家照顾儿媳妇呢。原来是去城外了!


    “不过,马上京城有一件轰动全城的案子要审理了。就跟这件事有关,那位莫太太是有丈夫的。就是平时这位莫太太厉害了一点儿,对着他丈夫又打又骂,街坊邻居都知道他丈夫是个怕老婆的。


    这件事出来之后,他丈夫家的亲戚就让他们俩分了,根据您颁布的秋律,他们俩家产分的不太满意。这位莫太太说当初她嫁给她男人的时候,还没她家的酱园子,这酱园子有她的一份,当年她也是抱着坛子沿街叫卖过的,执意要带走一半,要么最少也要带走1/3。可是他夫家说是她不检点属于过错方,一分钱都不给,而且还要把她的嫁妆扣下来留给她的孩子。这位莫太太不乐意,两边都说不拢,所以要到卫京府去打官司。”


    秋叶立即把笔放下了,“这还真是一件大事儿,大弟,到时候你陪我去,咱们两个看看是如何审理的。”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