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百合耽美 > 汴京市井日常 > 20、聘猫
    “参知政事?”元娘语带疑惑。


    她乡里来的,连县里能有什么官职都认不清,最多知道县令老爷身份是顶顶高的,考上状元的都是文曲星转世,至于更多与官场有关的事,那是一窍不通。


    毕竟乡里能管事的也就是里长,偶尔会见到或是听人谈论起来催收赋税的衙役。


    这些就是作为普通的乡野小娘子能知道的全部。


    或许还有说书人口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一方土皇帝的节度使,再多的,便真的没有了。


    乡野小民能有多少见识呢,何况那些尊贵的人物离他们实在太远,就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没有根由。所以,当承儿说起参知政事的时候,元娘真的完全没有感触。


    徐承儿毕竟是天子脚下的百姓,总比外地长点见闻,又有个考中过举人的阿翁,熟知官制肯定不至于,但大体知道个清楚,汴京百姓们也爱谈论些高官豪族的轶闻,乃至于官家狸猫换太子的事至今在百姓口中都有所流传,并津津乐道。


    这也是国朝仁厚,便是文官都有敢当庭斥责官家,以死相谏的,乃至作诗暗讽,无所禁忌,因此诗词文风极盛,百姓们爱闲话两句也就实属寻常了。


    徐承儿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宰相你知道吧?”


    陈元娘重重点头,她当然知道,说书人必讲的人物呢!


    “我朝明面上没有宰相,就叫同平章事,而参知政事则是副宰相。我听阿翁提过,说如今的同平章事年岁已高,听闻已经上奏向官家乞骸骨两回了,指不定何时便会致仕,魏参政反倒年轻呢,听说官家对他很是信任,而且……”


    徐承儿特意停顿了片刻,尾调拉长。


    果不其然,元娘听得入了神,迫不及待追问,“而且什么?”


    有捧场的元娘,徐承儿说得也兴高采烈,“魏相公的娘子听闻很是喜爱狸猫,府里还盖了园子养呢,据说非但有虎斑、黄狸、狮猫等,甚至还有昂贵的乾红猫,尾足毛须皆是红色,世所罕见。


    “天老爷,若是我能瞧见就好了,不知得多么好看,年节时抱着只乾红色小狸猫,一年都红火爽利起来。”


    陈元娘也仰头想象起来,尾足毛须皆红,那得是什么模样,好看美丽什么的,她有些想不出来,但感觉应该很显眼,不容易丢。


    想着想着,她不自觉就把这话说了出来。


    徐承儿听了,竟然嘿嘿笑了两声,一副你不知道吧的神情。


    “魏相公府里的狸猫还怕丢不成?你是不知道,魏相公的娘子爱猫如命,给每只狸猫都打了金子做的项圈,刻上名字,好生珍惜。有回不小心跑了只猫,还报了官呢,闹得汴京满城风雨,最后靠那金项圈把人抓着了。”


    徐承儿说的时候,啧啧称奇。


    魏相公在汴京百姓口中如此“享誉盛名”,除了他深受官家宠眷,就是因为他家娘子爱猫的趣闻,否则也不会叫人记住。


    百姓们还是喜欢这些有趣的轶闻。


    元娘和承儿两个小娘子就此展开了有关汴京高门流传到百姓口中的各色趣闻,可把元娘听得捂嘴惊呼,好不震惊。


    倒是一旁被元娘牵着手腕的陈括苍沉默不说话,他脑子里琢磨的是另一件事,当初退婚的人便是姓魏,又说是汴京的官宦人家,他当时和镖局的人侧面打探时,得到的也只是汴京魏家四个字。


    那么,徐承儿口中身居参知政事的魏相公,是否就是退婚的人家?


    能用汴京魏家四个字来指代,想来整个汴京不会有第二户姓魏的人家高过他们。


    但他的沉默并未引起姐姐们的警觉,只觉得是他平素的作风,少年老成的典范,只要买零嘴的时候顺手往他嘴里一塞,不把他忘了就成。


    三个人走回尼姑们的摊子前,王婆婆和岑娘子也已经挑好了礼,正等着她俩呢,哪知道还瞥见徐承儿。


    王婆婆显得很高兴,亲昵地摸了承儿头发盘成的两个丸子,笑盈盈道:“好孩子,怎么被我家的小泼皮给拐带了来?”


    徐承儿对长辈的时候,还是很有礼的,俏生生站着,口齿伶俐的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末了还补上一句,“我娘知道跟着您回家去,霎时就没话说了,可安心着呢!”


    “哦哟,这小嘴甜的,真叫婆婆喜欢。”王婆婆哈哈笑起来,脸上的皱纹老斑都显出两分慈祥来,“跟婆婆回家,婆婆给你做好吃的。”


    一旁的陈元娘撇了撇嘴,阿奶就没对她和颜悦色过,明明她也是进能乖顺体贴长辈,退能花言巧语哄人开心的好小娘子!


    但她只是小小的腹诽了一下,很快就挽起徐承儿的手臂,姿态亲近的闲聊哄笑起来。


    小娘子们凑在一块说说笑笑,自是明媚活泼,好生热闹的。


    也是刚好了,元娘家里的东西买得太多,虽说相国寺离她们家也不算极远,可拎着那么些东西回去,怕是走不了几步。横竖家里如今有闲钱,王婆婆在相国寺山门那雇了一辆驴车,买的物件往车上一放,都快堆成座小山了,她们几个人都只能抱着腿挤一挤。


    但不必费力走路,挤一挤也便成了叫人心生欢喜的事。


    元娘忍不住惊叹,“汴京真好,这么点路都能租车。”


    王婆婆也面露微笑,“天子脚下,京畿所在,自然便利。”


    旁边的陈括苍默默在心里补了句,北宋版的租(打)驴(滴)车(滴)。


    *


    到家以后,一家子都忙着拆卸的事,徐承儿也撸撸袖子主动上前帮忙。


    里面有许多都是个人屋子里的,元娘把自己的帐子、帘子、梳子等等抱了起来,往阁楼上小跑,还不忘使眼色喊上徐承儿。


    两个小娘子一块进屋子里捣鼓,挂好了床帐、放起了帘子,又把光秃秃的梳妆台给摆弄了一下,虽然也没什么值钱的首饰,好歹有了梳子跟几条发带,显露出女儿家的婉约。


    门正对的空地不知道何时也摆上一套刷红漆的松木桌椅,没什么复杂的纹样,简简单单的,实用又不贵。可往那一摆,整间屋子就不显得空荡荡了。


    因此,徐承儿进来也有得坐。


    帮着忙活了一通,徐承儿也是累狠了,元娘赶忙给她倒了杯水,出门前刚烧的,现下从茶壶里倒出来还是温热的呢。


    徐承儿仰头喝了一大口,缓过劲,禁不住左右打量起来,“你这屋子可比我的要大,今儿妆点一二,好生像官宦人家的女儿住的绣楼。”


    元娘以前是住土屋的,哪明白这些摆设,她怪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发,“大件的玩意都是我阿奶布置的,不过挑的时候也有问过我的意思。”


    “对了!”元娘音量高了两分,似乎很是惊诧,“你的屋子怎会比我小,你们家宅子可比我家大多了。”


    提起这个,徐承儿便撇嘴,“我家宅子是大,可住得人也多呢,阿翁纳了姨奶奶,又有叔父婶母一家。我爹是长子,当初先生了我,叔叔婶婶见了牟足劲生儿子,屋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就打算着讨好阿翁继承家业呢,哪知道我弟弟没两年就生了。


    “哼哼,你是不知道,见我娘生了弟弟,叔父面色多难看,婶母更是嚷嚷着打了好几回我那些堂妹们。”


    徐承儿语气里很是解气与不屑。


    陈元娘还是头一回听见这些,如今求医问药都不便宜,开医铺的,哪怕来徐家医铺的多是寻常百姓和妇人,也是顶顶赚钱的。可以说,这一条街下去,恐怕就是徐家医铺最挣钱。


    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想到徐家内里还有这些纷争。


    徐承儿忍不住继续吐槽,“跟我一块住阁楼的足有两个人呢,夜里稍微一闹腾,根本就睡不好……”


    两个人正说着呢,外头王婆婆的声音就响起了,“元~娘~~”


    好大的声呢,元娘动作快,立时推窗探头出去,生怕晚一步被喊全名。


    “阿奶,怎么了?”


    “让你下来就下来,多什么话!”


    面对凶悍的阿奶,元娘吐了吐舌头,乖乖下楼去了。


    一下楼,她手里就被塞了一个沉甸甸的青色印花钱袋子,差点捧不住砸到地上。


    元娘迷茫抬头,“啊?”


    她阿奶莫不是被精怪夺舍了,怎么会莫名其妙往她手里塞钱,方才在相国寺可是才给过五十文呢。


    好在,在元娘问出蠢话之前,王婆婆先开了口,“一会儿留承儿在我们家用午食,你去问问她喜欢吃什么,这里有两百文,尽管买便是。”


    作为一个不久前还在馋一文钱一小个的饴糖的乡下小娘子,听清楚手里的钱袋子有多少钱以后,元娘吓得手都抖了。


    但小孩子贪钱爱财的本性占据上风,她主动问道:“花多少都成?”


    “你全花了都成。”王婆婆道:“不过,得是买承儿爱吃的,别一会儿悄悄全买成你自己喜欢的。”


    手握“巨款”,又得到阿奶的保障,元娘哪有不依的,当即欢呼一声,小跑上楼去寻徐承儿了。


    别的不提,今日好歹能沾沾徐承儿的光,吃上些贵价的好食啦。


    然而当元娘真的带着承儿去了市井以后,才陡然发现一件事。


    汴京居,大不易!


    这里处处便捷,但是物价昂贵。


    两百文看似很多,可在汴京连斤羊肉都买不了。


    陈元娘光是看木牌子上写的价,都心疼不已,在县里只要一百多文一斤,怎么到了汴京就得两百四十文了?徐承儿司空见惯了,转过来安慰元娘,说自己不爱吃这个。


    那买什么好呢?


    市井里不是没有便宜的吃食,两文钱一个的胡饼,十文一碗的瓠羹……


    但是这些自己平日里不爱做饭的时候对付着吃可以,用来招待客人,那就太寒酸了。想当初邻居于娘子来送的擂茶,里面光是各色果仁都不便宜了,想来这才是汴京招待客人的法子。


    元娘世面见得少,又节俭,不意味着她在待人接物上也拎不清。


    她主动询问起徐承儿想吃什么,还补充道:“承儿姐姐,你知道我的,我从乡下地方来,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就是到了珍馐跟前都不识货,哪懂得买吃食。


    “你上回荐给我的蜜饯就顶顶好吃,这回阿奶让我出来买吃的,你就帮帮我吧~”


    陈元娘边说边摇徐承儿的手臂,又娇又乖,把徐承儿磨得没法子。


    “可一时半会我也不知道什么会合你们的口味。”徐承儿有些苦恼。


    陈元娘眼睛一亮,“承儿姐姐,你有没有什么念念不忘的美味?若是你都总是记挂着,味道定然错不了!”


    “还真有!”徐承儿受到启发,立时就想了起来,“汴京城里也是极受喜爱的……


    “洗!手!蟹!”


    秋日蟹肥甘美,做出来的洗手蟹也倍加好吃。


    因为洗手蟹在汴京算是几乎人人爱吃的一样食物,所以大小食店均有售卖,那些正店甚至有各自的不传之秘,做出来的洗手蟹皆有不同的风味。


    但是正店的食物往往偏贵,往来的以王公贵族居多,自然就不是首选。


    元娘和承儿最后去的是小甜水巷里的一家南食店,据说掌厨的是地道的越州人,做出来洗手蟹极为地道,是店里的招牌菜,价钱还公道。


    “我阿翁十分喜爱这家南食店的洗手蟹,我也跟着尝过几回,味道当真是极好!”徐承儿说着,还不自觉砸吧砸吧嘴,露出意犹未尽的神情。


    听着徐承儿话,元娘也不禁向往起来,那得是多好吃啊?


    她们村子附近有溪流,小孩子顽皮,倒也凑一块去抓过鱼和螃蟹,但那螃蟹太小了,抓回去无非是清水煮一煮,添点腥味。毕竟那螃蟹就比指甲盖大点,肉不好挖,直接吃又嫌硌牙。


    所以元娘有些想象不出来,螃蟹能好吃到哪去。


    直到进了店里头,看着丰腴肥美的大螃蟹她才知道自己误会得有多离谱。


    鲜活的大螃蟹被当众切块浸泡在麻油里,但凡有人要买,就挑选几块。接着店里的小儿子就会捧着盆盥上前,伺候客人洗手,而这时候,被挑选好的生蟹块就会被捞起,里头放入草果、茴香、花椒末、水姜、醋等十味。


    待到客人洗净手,洗手蟹也就做好了。


    汴京临着河,水运通畅,螃蟹价贱,纵使是大螃蟹也贵不到哪去,但是耐不住那些香料昂贵。


    故而有两种卖法,一是按斤两称着卖,二是按只卖,客人只管挑选,不论大小都是一样的价钱。


    元娘选了按只卖的,一只四十文,她买了三只大螃蟹。


    她本来一味挑选最大只的,但是徐承儿悄悄凑到她耳边,“挑母螃蟹,母螃蟹有膏,好吃!”


    陈元娘愣了愣,眼睛瞥了瞥旁边干杂活的小儿子,见人家没往自己这边看,遂侧头耳语,“母螃蟹怎么挑?”


    “肚脐盖尖尖的是公螃蟹,圆的是母螃蟹,挑圆的!”徐承儿干脆指着其中一只道。


    元娘受教,仔细挑选起来。


    待到洗手蟹做好,因为元娘出门未曾带盆碗,店家直接连碗带盖都端给元娘,只说吃完了送回来便是。


    元娘瞪圆眼睛,惊诧不已,这瓷碗看着似乎不便宜,“您、您就这样拿给我,不怕丢吗?”


    哪知道店家直接笑了,豪爽道:“这有什么,我看你身边的小娘子眼熟,想来也是熟客了,我家的饭食好吃,不至于为了一个碗碟,往后就不来吃了,要避着走。”


    陈元娘由衷赞叹,“您真大气!”


    待到出去以后,经由徐承儿解释,元娘才知晓这在汴京很常见。


    不知道是不是商贸盛行的缘故,商人们既看重契书约定,也在这样的事情上很大方。尤其是那些正店,用的碗碟精美绝伦,价值不菲,且皆是整套烧制,这样昂贵的东西,只要脚店买过几次酒,就敢借给人家,数日后归还即可。


    之后,徐承儿又领着元娘去家附近的何三脚店里买了点煎鱼、粉羹、旋炙猪皮肉,都是物美价廉的下酒菜,最是下饭,就是旋炙猪皮肉要贵点,得二十文一整块,其他都是十五文一份。


    看徐承儿熟门熟路的样子,就知道平日里没少买,都是她阿翁爱吃的。当然,她也爱吃,所以才默默记下。


    趁着买吃食的功夫,陈元娘也跟着熟悉了附近的街景,哪家铺子便宜,哪家铺子会偷偷缺斤两,这些可都是徐承儿作为土生土长的汴京人攒下的经验。如若不然,元娘怕是得吃不少亏才能摸清楚。


    回到家里时,王婆婆已经蒸好了饭,是用竹桶放进新买的大铁锅里蒸的,蒸出来的米粒颗颗分明,吃起来口齿间流淌着竹香,也没有常见焖饭的黏腻。


    除此之外,王婆婆还用芝麻油炒了一碗菘菜和一碗鲜笋。


    笋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邻居婆婆送的,老两口去京郊的山上挖的,听说她们家三个儿子都战死了,儿媳改嫁,守着个孙子闭门过日子。那个孙子,当初元娘头一回来这买渴水的时候,似乎也在,就是没什么印象了。


    总之,加上元娘买回来的这些菜,今日的饭食是难得的丰盛。


    平日里不是去市井随意买点馉饳儿、胡饼之类的对付着吃,就是用陶锅放在泥炉上闷点菜和饭搅一块吃。


    王婆婆手艺好,味道倒也不差,就是菜容易炖软,老人家吃着合宜,小孩子吃着就嫌烂没嚼劲了。


    故而今日大家都吃得很尽心,哪怕是最稳重的陈括苍,吃饭的姿势动作不变,但速度却快了三分,元娘自不必提,她吃饭一向很快。


    那么多菜,大家伙风卷云涌的都吃完了。


    这里头最受喜爱的当属洗手蟹,虽然是生的,可腌料放得好,食材又新鲜,一点腥生味都没有。


    洗手蟹吃起来入口绵腻,冰中带酸,混着蟹黄鲜美细腻的口感,很是开胃,勾得人食指大开,回味的时候则带着茴香等香料浓郁的香味。


    其次就是旋炙猪皮肉,就连王婆婆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都忍不住吃了许多。


    旋炙二字就能看出是用木炭炙烤的,表皮被烤出鼓起的脆皮,色泽金黄,咬下去并不韧硬,反而能一口咬开,除了酥脆的肉香,就是一点薄薄的油汁,吃得人嘴巴油光滑亮,但半点不腻。


    吃过饭后,还不算完。


    岑娘子将碗筷收拢了,放进大瓦盆里,到院子竹笕那的流水洗碗。


    而王婆婆则拦下了要回家的徐承儿,“你等婆婆一会儿。”


    说罢,她步履生风地去了厨房,再出来时手上拿着几个颜色发暗的大叶子包裹着的方形东西,还用细麻绳把叶子给绑实了。


    她把东西全放在高桌上,湿漉发红的粗粝大手往腰上的围布上擦了擦,转头去寻起了篮子,“这东西发烫,你一个小人儿细皮嫩肉的,和我家元娘一样,定然拿不得,等婆婆拿个篮子。”


    说话间的功夫呢,王婆婆就找到了。


    她往里放了五六个,“犀郎这小子在相国寺的集市上,非闹着要买荷叶和糯米、鸡肉这些,说古人尝尝夸赞荷叶,觉得荷叶清香,做出来定然好吃。


    “真是……”


    王婆婆摇头失笑,嘴上嫌弃,“字都识不得几个,就开始学古人附庸风雅。”


    但转过头,对上徐承儿,她又开始替陈括苍辩驳起来,“好在做出来的东西倒是分外好吃,既有荷叶清香,又有糯米香软,滋味很好。我做的不多,你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粗鄙陋食,好赖能吃个新鲜。”


    王婆婆嘴上自谦,徐承儿却不能跟着贬低。


    徐承儿低头嗅了嗅篮子里的荷叶包,眼睛一亮,不加掩饰的夸赞道:“哇,好香的味道,我阿翁最喜欢这些有出处的吃食,多谢婆婆!”


    元娘在旁边看了半天,忽然哼了一声。


    但王婆婆未曾搭理她。


    于是,她又凑近了一些些,哼了一声。


    王婆婆眼珠子动了动,但头纹丝未动,好似不曾听见。


    元娘皱起秀气的眉头,挪动脚步挤到两人中间,她先咳嗽一声,然后仰头哼了哼。


    哪知道王婆婆并未上当,而是左右环顾,疑惑道:“哪来的小豕,哼哼唧唧的,咱们这又不临着南熏门,哪来的豕啊?”


    王婆婆虽故作疑惑,但嘴角促狭的笑容却掩不住,元娘一瞧就知道怎么回事。


    陈元娘恼羞成怒,一跺脚,“阿奶!”


    王婆婆和徐承儿都哈哈大笑,旁边安静得摆设似的陈括苍很给阿姐面子的只悄悄翘了唇角。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是捡来的,阿奶你只疼承儿,有好吃的都不给我,哼!”元娘似模似样的呜咽起来。


    王婆婆点了点她的脑门,“又作怪。”


    “来来来,我给你。”王婆婆拿起一个扎好的方形荷叶包,丢到她怀里,“你吃得下吗?别一会儿吃了两口和我哭吃撑了,要消食的山楂丸子。”


    元娘摸了摸圆鼓鼓的肚子,沉默了,她……


    方才的洗手蟹那么好吃,她没忍住吃多了,现在已然很撑,别说两口了,就是半口都塞不进去。


    但是输人不输阵!


    元娘挺直脖颈,骄傲道:“不,我现在就要消食的山楂丸子!”


    顿时,屋子里又是一阵哄笑,连岑娘子都忍俊不禁起来。


    最后,元娘喜提一屋的嘲笑,以及一颗圆滚滚的山楂丸子,她也不脸红,大大方方的吃了起来,当然,也有山楂丸子酸酸甜甜十分好吃的缘故。


    只要是好吃的,很少有她不喜爱的。


    吃完以后,徐承儿归家去了,但元娘仍旧没闲着,王婆婆不知道从哪变出一竹篮的小鱼干,还扔了根柳枝到元娘身上。


    “喏,吉日我替你择了,契书我帮你写了,那小狸猫可是你自己要聘的,聘礼你就自己串吧。”


    说完,王婆婆还点了盏油灯到元娘椅子旁的桌上。


    油灯到底是比不得蜡烛光亮,昏昏暗暗的,但却比不点灯摸黑瞎串要好多了。


    元娘可欢喜着呢,坐都坐不住,晃着脚丫子开始串小鱼干,一想到喂了好几日的小黄狸明天能正式进家门,她就止不住的兴奋,嘴里还念念有词,“一只小鱼干,一只小狸猫,两只小鱼干,狸猫要乖乖,三只……”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