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众人瞬间吓得瑟瑟发抖,只能随着公孙瓒继续往前进攻。
然而张杨这边已经察觉到了对面的士气低迷,他笑着直接拿起了简易的扩音喇叭,然后同时号令周围的十多个人大声呼喊。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在简易的扩音喇叭帮助下,再加上有十多个人同时大喊,于是这话瞬间就传到了对面的汉军那里。
爆炸还在时不时的持续,巨弩车的攻击力更是让人胆寒,公孙瓒后面的士兵开始渐渐有了异心。
“杀了公孙瓒,投降杨家军!”
“杀了公孙瓒,投降杨家军!”
……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率先喊出了这句话,后面的人开始纷纷跟着大喊了起来。
这一下子,一群人直接拿起大刀朝着公孙瓒围攻了过来。
这一突然逆转,让公孙瓒和身边的亲兵都慌乱得说不出话来。
眼看着这群人已经快要杀了过来,公孙瓒身边的亲兵焦灼地开口了。
“将军,不能再守城了,我们得赶紧逃!”
此刻的公孙瓒气得要死,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群人眨眼间就能够背叛他。
没办法,公孙瓒只能带着身边的几百名亲卫拼命的往后逃。
根据之前兵卒的说法,只有南面攻击的人最少,所以他决定从南面逃!
而汉军这边一溃乱,张杨和吕布立即率领大军前往阳曲县里面追击。
至于投降的汉军,按照承诺,所有人都被杨家军给带走,而吕布则率领着精兵继续向前追赶。
而公孙瓒此刻简直就像是个亡命之徒,又是被汉军背叛,又有杨家军在后面追击,他只能骑着马带着亲兵拼命往前逃。
所以一行人很快到达了南面的城门,公孙瓒的亲兵一打开大门,一群人直接突围了出去。
而在南面等候的杨秋见状,她瞬间笑了。
“随我杀过去!”
翻身一上马,杨秋就带着自己的五百多个精兵杀了过去。
至于剩下的五百多个人,当然还在晋阳城那边守着,总不能打完就放弃,那不是重新被那些人给占据了?
所以杨秋身边就只有五百多精兵,其他人都是运送粮草的晋阳民夫和工匠,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马上,杨秋直接和公孙瓒的三百多名亲兵厮杀了起来。
两边都是精锐,公孙瓒此时很有自信,自己一定能够突围出去,不会命丧于此。
然而公孙瓒的对手是杨秋。两人骑在马上,手握长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此刻的公孙瓒,终于体会到了吕布曾经所经历的绝望。
这位女将,难道真的是魔鬼化身吗?
她的力气何以如此之大,仿佛无穷无尽,而且攻击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公孙瓒在杨秋的猛攻之下,步步后退,心中惊愕不已。
“你……你就是那位传闻中的女将军?”公孙瓒喘着粗气,艰难地问道。
杨秋微微一笑,轻声应道:“正是。”
话音未落,她再次挺枪向公孙瓒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一下子,公孙瓒总算明白为何一个女子能够带领杨家军占据雁门郡了,这样恐怖的实力,简直让他都头皮发麻。
他拼尽全力抵抗,手中的长枪不断地刺向杨秋。
然而,每一次的攻击都似乎只是激发了杨秋更猛烈的反击。公孙瓒的每一次挥舞,都像是在挑衅这位女将军的战意。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人你来我往,枪影重重。
突然,杨秋一记重击,公孙瓒手中的长枪竟然被直接击断。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公孙瓒惊愕不已,而杨秋却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一枪直刺他的胸膛。
幸运的是,公孙瓒身穿的铠甲挡住了这一致命一击。
然而,那股巨大的冲击力仍然让他从马背上摔落。
与此同时,其他的杨家军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已经将公孙瓒的亲卫击败了一半。
这一刻,倒在地上的公孙瓒瞬间绝望怒吼。
“尔等休想羞辱于我!”
话音未落,他便迅速掏出身旁的短刀,毫不犹豫地自刎而死。
这一下子,公孙瓒剩下的亲卫再也没有了作战的勇气。
主帅已经死了,主心骨一散,所有人都开始露出了悲伤的神情。
“降者不杀,我会好好安葬公孙将军!”
此言一出,剩下的一百多个人瞬间投降。
接着,杨秋,吕布,张杨还有张宝都汇合了起来。
此战已经取得胜利,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杨秋立即派人去平城那里给张辽还有荀谌传递消息,而她则带领着大军迅速南下。
晋阳县已经占领了,但这还不够,太原郡还有好几个县不在杨家军的掌握之中,所以眼下正是攻击的时候。
而这些地方的位置可没有晋阳县的位置好,所以接下来的攻城将会很简单.
甚至由于晋阳县几个世家大族的投降,其他几个县都不会再有士气抵抗。
因此,杨秋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她还带了吕布一起南下征战。
至于令狐邵,他正在游说另外几个县的人投降,所以杨秋是一边打一边谈判。
所以太原郡在众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直接被杨家军率领着大军突围了。
不过这些消息暂时都还没有传出去,此时此刻,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汉军还在和自己的敌人对抗呢。
尤其是北边的代郡这里,公孙瓒的消息自然还没有传过来,但是杨秋他们这边获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荀谌和张辽这里。
两个人对视一眼瞬间笑了,荀谌率先开口。
“是时候烧汉军的粮草了!”
话音一落,张辽立即派人传信到了秦峰那里。
不过并不是马上烧,而是按照荀谌他们指示的时间来烧,因为荀谌他们决定明天率领大军攻击。
这样就会让汉军全力出击,那么守在粮仓的位置的人自然就会比较少了。
次日天刚刚亮,张辽就指挥着军队开始全力攻击。
守在大帐的卢植都很诧异,两边打了这么久,公綦稠和杨家军从来没有猛烈出击过,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儿?
暂时想不明白原因,但也得立即派人前去对抗,于是卢植瞬间开口了。
“玄德,你带领先行军前去迎敌!”
刘备闻令,顿时豪情满怀,他坚定地回应道.
“师傅请放心,此次我们汉军必将大获全胜,绝不会让您失望!”
两边都派出了一队骑兵,杨家军这边是由张辽率领的精锐,而刘备这边则带着自己的兄弟们杀了出来.
当然,他身边的两个人是关羽和张飞。
于是两方直接骑着战马冲杀了过来。
“杀!”
憋了这么久,关羽和张飞显然很兴奋,两个人暴喝一声,提着长枪就冲杀到了敌军之中。
战马在战场上嘶叫着,刀枪相碰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尽管杨家军的骑兵精锐,但张辽很快发现,对方队伍中的领头人异常勇猛。
他之前也打听过这几个人的名字,领头人叫做刘备,是皇室宗亲,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做张飞,一个叫做关羽。
两个人都是以一敌百的实力,让他们杨家军的骑兵都杀得有些步步后退.
虽然张辽能够抵抗,但这三个人的实力显然将普通的骑兵们追击得步步后退。
在这种情况下,张辽立即带着人往后撤退,城墙上的荀谌见状,立即指挥弓弩兵往下射箭。
这一下子,原本追击着的刘备一行人瞬间只能往后撤退,张飞气得骂了一句。
“又是打不过了就跑,刚刚筋骨都还没有活动出来,这群孬种!”
一旁的关羽也觉得憋闷,明明他们势头正好,虽然没有达到一边倒的屠杀。
但显然这群骑兵已经被他们压占了上风,眼看着就要取得一个大胜利了。
结果这群人又是转身逃跑,真是气煞人也。
“二弟,三弟,别灰心,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肯定还会继续对战,今天显然不会只是有这一场小战!”
刘备这话猜得没错,为了让越来越多的汉军派到前面战场上来,张辽他们可不打算就此结束。
只是刚刚落了下风,所以改变了策略而已。
回到城楼之上后,荀谌立即开口了。
“让重甲兵结阵前进,必须要把汉军都引诱在这里来,至于弓弩兵,则在后面配合!”
张辽点头同意了荀谌的意见,于是接下来休整了不到半个时辰,杨家军这边再次集结了三千多人出城门。
最前面的是穿着铠甲的重甲兵,他们所有人都拿着长矛,而重甲兵后面是盾牌手,再后面则是弓弩兵。
一下子出动了这样大的队伍,卢植这边也调集了许多士兵前往战场,于是汉军这边也开始结阵抵抗。
这种步兵的对抗,时间是很漫长的,比的是双方的毅力和勇武。
而城墙上又架起了巨弩机朝着汉军这边攻击,所以越来越多的汉军支援了过来,战场呈现了焦灼的状态。
而此时此刻,秦峰已经带着秘密小队前往了汉军存放的粮仓地点。
那里的守军有上千人,算得上是重兵把守。
不过秦峰他们一开始的计划就不是强攻,而是直接利用杨家军的秘密武器攻击,所以秦峰命令炮兵将猛火油柜武器开始一步步抬上前。
于是汉军刚刚发现有敌军来袭,还没来得及召集人反抗,一条长长的火龙就直接喷射了过来。
守在粮仓的士兵们瞬间开始惨叫,开始四处逃窜,大声呼喊有敌军来袭。
然而秦峰他们已经带着猛火油柜这种武器步步前进,前来地方的汉军们有人也拿着水打算来浇灭。
但水一泼出来,那火龙反而燃烧得更加剧烈,于是汉军的士气彻底丧失了。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敌军还不只是一条火龙,而是五六条火龙在一步步前进攻击他们,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抵抗。
所以秦军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迅速冲杀到了粮仓这里,然后一场大火直接烧到了粮仓里面!
于是,冲天的火焰瞬间在这个时候燃烧了起来。
火势已经成型,没有人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消灭大火,整个粮仓形成了一块巨大的火焰。
逃窜的汉军们开始疯狂朝着主帅那边行进,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秦峰一行人已经撤退了,而逃窜的汉军也终于来到了卢植面前。
“将军,粮仓为敌军用大火所袭,已全然付之一炬……”
几名汉军士兵跪伏于地,痛哭流涕地禀报此事。
卢植闻听此言,惊愕之下猛然站起,身形晃动,显是震惊至极。
“彼军几许人马?我军粮仓不是有千余兵士驻守么?何以遭其偷袭?”
于是几个士兵哭着形容了那一个长长的火龙武器,一把火直接把他们的粮仓烧了。
还有几个士兵也死在了这把大火之下,没有人敢在这把大火面前抵抗。
这一下子,卢植才明白了今天贼子突然猛烈攻击的原因。
这分明就是声东击西,对方的目的一开始就是烧粮仓!
没有一个主帅不明白粮仓的意义,整个粮仓都被烧完了,就算等着下一次补给,那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接下来数万人的大军没有粮食吃,不管卢植多么有威信,整个汉军也会内部溃烂。
不过卢植不愧是一个大将,他此刻并没有慌不择路,还是马上安排人前往南边皇甫嵩那边传递消息,请求皇甫嵩派遣粮食支援。
与此同时,卢植更是立即吩咐了前面的汉军撤退。
不能再打下去了,必须立即带着军队率军后退,想办法先征调周边县城一点军粮。
因此,直到被撤退之后,刘备一行人才知道粮仓被烧的消息。
张飞整个人瞬间怒骂。
“狗贼!这群人竟然烧我们的粮仓,我就说他们今天怎么突然率大军攻击,原来玩的是这种险恶的招数!”
“三弟,现在这不是重点,没有粮食吃,你知道一个军队乱起来有多恐怖,我们得赶紧跟着将军去找食物,不然三天都撑不过。”
关羽这话说完,刘备沉重点头。
原本他们汉军不断胜利,都已经打到代郡这里了,好像差一步就能攻破杨家军,可是竟然在此刻功亏一篑。
没有人不知道缺了粮食的恐怖之处,到时候大家会互相杀向彼此,然后直接吃人肉。
这也正是卢植不想继续抵抗的原因,今天根本就打不赢,反而会让消耗体力的兵卒们更加疯狂,因为饥饿会让人发疯。
如今只能退后一步赶紧寻找粮食,就算是打猎,那也得先打出一点粮食出来。
当然,随着汉军的撤退,公綦稠这边瞬间兴奋了起来。
他还以为自己还要继续逃跑呢,没想到杨家军竟然挺厉害的。
只是公綦稠还没有兴奋多久,荀谌就马上派人将对方给打晕了,然后立即派人绑住了公綦稠的手脚。
接着,公綦稠的亲信和家人们也直接被软禁控制了。
“友若,将军好像没吩咐做这事儿吧?”
张辽显得有点犹豫,没说要囚禁公綦稠啊。
“将军仁慈,然而我等却不能不为将军考虑,接下来汉军撤退,我等可顺势取代郡与上谷郡。
这种时候,公綦稠岂能容我杨家军独占二郡?为免其滋事扰局,唯有暂留其在雁门郡小住。
放心,我等必以礼相待,绝不短缺其饮食起居。杨家军素以信义著称,绝不作卸磨杀驴之小人行径。”
张辽瞬间被噎住,心中暗道,原来你荀友若是这样的人。
以后绝对不能得罪此人。
于是在荀谌的指挥下,张辽马上率军前去攻占代郡和上谷郡。
第72章
并州的东面有一个巨大的太行山脉,这既是保护,也是阻碍。
因为若是想要东进拓展,那必须要经过几条要道,也就是太行八陉。
杨秋南下已经占据了太原郡的其他几个县城,也就是说太原郡已经在掌控之中。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占据太行八陉北面的四个出口了。
而要占据南面的几个出口,那就还需要向南面拓展。
一旦占据了南边几个郡,到时候就能直接威胁到都城洛阳。
到那时候,整个东汉王朝都会将所有的军队调集回来,包括西羌的战场的汉军,然后集中所有精力对付杨家军。
所以杨秋这一次的战略计划,到太原郡就结束了。
再南下,那就要和至少十万以上的汉军为敌,这种情况太危险了。
而占领一个地方,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消化才能彻底控制。
如今的东汉朝廷还没有实际上垮塌,还有能力集中精力办大事儿,能把全国的资源调集到中心来。
所以杨秋占据太原郡之后,她的战略中心就是控制北面四个出口。
这四个出口分别是井陉道,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占据它们,到时候能够直接率大军到达冀州以及北方的幽州。
当然,现在也不需要彻底占据冀州和幽州,因为没这个实力控制这么大的地方,北方只需要占据代郡和上谷郡就行。
但这不代表以后不占据,所以先把这几个关隘给控制.一旦实力具备,就可以率军东出。
因此,杨秋也给北边的荀谌和张辽下达了军令,把北边的几个出口彻底控制起来。
不过要占领如此重要的几个关隘,不是率军出击就能轻松占据的,虽然他们从并州出军本身就具有优势。
但若是让汉军集中过来,那也是一场苦战.
所以要占据这几个地方,那就需要和冀州的黄巾军配合了。
此时,卢植的大军因为缺粮正在不断南下,一路上征调了冀州的各个县城筹措粮草,但对于三万大军来说,也就是不饿而已。
想要获得大量的粮草,还是需要朝廷中央来调配。
因此,按照卢植的规划,他会和皇甫嵩的大军会合。
到那时,皇甫嵩那边的粮草可以凑合一下。
而战报已经到达了朝廷那一边,所以粮草会尽快的运送到皇甫嵩这边的巨鹿郡。
这是卢植的规划。
只是,此时此刻,得到消息的青州、兖州黄巾军正在朝着冀州的方向疯狂前进。
曹操的军队虽然一直在这边平叛,但无奈的是,青州兖州的黄巾军分成了多个部分。
也就是说,他以为自己在追击黄巾军的主力,结果有一大部分人其实朝着另一个方向迅速前进,搞得曹操非常头疼。
虽然取胜了几次,但实际上他都不知道主力黄巾军去了什么地方。
而曹操见到的一直是黄巾军断后的一支精锐部队,其他的黄巾军分成了多批路线前进。
如果说汉军的主力在青州兖州,这种方案当然不会奏效。
但谁叫汉军的主力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这个方案直接导致大批黄巾军已经到达了冀州,并且在朝着巨鹿郡的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豫州的黄巾军在会合之后一直在北上,朱儁大军也一直在围追堵截。
但就像是曹操遇到的情况一样,只要人家一分军,又没有其他汉军来配合围堵,那么朱儁大军只能在后面追。
有时候以为碰到黄巾军主力了,结果两边打一场之后,才发现其实很多黄巾军已经往北跑了,而打败的黄巾军再次逃窜到山里面。
这就导致朱儁这边好像打了胜仗,但其实人家一输就跑了,而主力早就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
而这个时候的通信时间又非常漫长,所以常常在接到其他县城传过来的军报之时,黄巾军又已经离开这个地方往北走了。
这种打法非常让人头疼,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人家根本不固守一个阵地,还分散成多批人马,有时候还故意放出假消息,边走边打。
所以朱儁和曹操焦头烂额了两个月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月,天气已经异常寒冷了。
但根据多次的军报消息,这两个人都已经确定,他们追击的黄巾军应该已经朝着冀州的方向汇合,很有可能就是巨鹿郡。
于是两个人着急地将这一条军报传达给了皇甫嵩的军队。
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随着卢植的军队南下,两方刚刚会合,还没来得及商讨下一步战略计划,从南面而来的黄巾军以及东面而来的黄巾军就直接朝着他们围攻而来。
不仅如此,杨秋还带着一部分军队东出井陉。
当然,杨秋这一次也率军了三千多人,目的就是为了让汉军无法从西边逃跑。
于是,南面东面西面都被敌军给围攻了。
北面当然可以走,但卢植刚刚才从北面而下,那边已经被杨家军所占领,继续向北的话,那就要和张辽那边的军队起冲突。
更何况如今已经十一月了,往北面走,天气更加寒冷,并且得不到粮食补给,完全是一条取死之路。
所以,卢植才刚刚和皇甫嵩会合,两个人就直接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义真,我这是中了陷阱,连累了你呀。”
卢植现在万分后悔,自己选择了这一条路南下。
明明是想和皇甫嵩会合,两边合军增强实力,可是现在反而导致他们情况变得困顿了起来。
皇甫嵩倒是没有卢植这么担忧,他虽然一直没有剿灭黄巾军主力,但其实也没有打什么大败仗。
因为冀州的黄巾军就是打游击战,两个人都没有一场正式的决战,所以两边都没什么损失。
再加上粮食补给还能支撑半个多月,所以他笑着安慰了起来。
“子干勿忧,曹孟德和公伟的大军正不断朝着巨鹿郡而来,这些贼子想要包围我们,可是到时候我们汉军也能合军突围出去。
他们之前都给我传递了消息,说会立即率军过来。
只需坚守半月之期,届时众将士齐心汇聚,以汉军之勇,试问天下,岂有不胜之理?”
理论上确实如此,虽然他们现在被包围,但接下来汉军也会追过来,这种包围圈反而会导致黄巾军被包围。
可是已经上过一次当的卢植有些忧虑地开口了。
“义真,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你亦知晓,北边战场我汉军本占尽优势,即便前段时间战事胶着,贼军亦未能撼动我分毫。
然而,粮仓意外失火,至今我仍困惑,贼军何以寻得粮仓所在,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
且闻兵士传言,贼军竟持有异器,能喷吐百尺火龙。
所以义真,万不可小觑此群贼子,须得严密守护粮草。
倘若未能坚守至公伟与曹孟德的援军到来,我等恐将再度陷入绝境。”
任何时候,保护粮仓都是重中之重。
更何况卢植刚刚上过这样一场当,所以皇甫嵩早就加派了人手。
“子干放心,粮仓那边有重兵把守,绝对不会让贼子突围过来。”
这件问题皇甫嵩和卢植想得到,杨秋难道不会想到吗?大家的考虑当然是一致的。
一边想要保护粮仓,一边自然就想要破坏粮仓了,招数不怕老,只要够用就行。
毕竟杨秋也知道,到时候让另外两方汉军来汇合,那就是他们要和汉军打一场硬仗了。
这种打法可没有绝对的胜利把握,所以干嘛不走捷径?
杨秋之所以率军东出而来,当然不是为了和皇甫嵩的大军打一场硬仗,她来就是为了破坏对方粮仓的。
这两个人率领的大军可都是汉军的主力。
一旦这一次歼灭汉军主力精锐,那么接下来几年,整个汉庭都会实力大损,那不是重新征召兵卒就能恢复实力的。
因为精兵强将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所以强行征兵的兵卒其实没多大用。
除非敌人能给你几年的时间,再一次训练出一批精兵强将。
因此,杨秋的目标就歼灭这群汉军精锐主力,让他们接下来几年时间都无力再战,而她也需要几年的时间稳固根基发展。
“将军,我实在是不懂,为什么你每次派斥候出去打探,就能轻轻松松找到他们的粮仓地点?”
此时,杨家军已经驻扎在巨鹿郡周围,昨天,杨秋先行派斥候出去找到了粮仓。
她当然不能直接说粮仓在那个地点,直接去烧就行,总是还要做做样子的。
比如先行算个卦,卜算出方向,接着再让人根据卜算结果去寻找粮仓地点,确认无误之后,那才能派军出去烧粮仓。
毕竟总不能说,粮仓是脑海里面的地图看到的,所以面对吕布这一个问题,杨秋忍不住笑了一下。
“都说了是卜算得到的结果,你怎么就是不信?”
吕布觉得杨秋在说谎,他打仗打了这么多年,尤其是在草原上打胡人,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胡人有多厉害。
而是茫茫的草原上,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里。
有时候率领大军前去攻打,结果走十天半个月,连只羊都看不到。
因此,若有人有这种本领,在草原上打仗不是轻轻松松,随时就能知道敌军在哪里?
更何况,如果卜算有这么准,这天下的将军都会带个人在身边卜算,哪里还要那么麻烦辛辛苦苦找敌军。
所以当吕布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杨秋瞬间被噎住了,叫你聪明的时候不聪明,偏偏在这个时候给当个大聪明。
“其实卜卦之术,需得天赋异禀方可掌握。但是世间众人,鲜有此等天赋,故常见的卜卦,多有不准。”
吕布点头,心中不由得又泛出了一个疑问。
又能卜算,又力大无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占据如此多的土地,还能将汉军逼得节节败退,这果然是老天爷亲自选择的人吧?
不然一个反贼怎么会得到老天爷的钟爱,看来这汉朝的天下注定是要被他们杨家军取而代之。
这么一想,吕布的心情就激动了起来,他吕布以后岂不是能成为开国功臣?
到时候至少也能当一个侯爷吧?
此时此刻的吕布,甚至在畅想自己未来侯爷的封号。
杨秋自然不知道吕布心中所想,若知道的话,她一定会笑出声。
不过这些都是闲暇之余的闲谈。
既然已经确定了汉军粮仓的位置,所以眼下杨秋和吕布的重点是怎么偷袭粮仓,然后将汉军的粮仓给烧了。
至于为什么每次都是烧?那自然是因为转运粮食的速度太慢了,除非能彻底击垮汉军。
不然的话,人家军队会马上支援过来,那时候还想运大批粮食走,那简直就是在说笑话。
因此,尽管粮食很珍贵。
但若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的话,还是烧更快,直接绝了他们的后路。
当然,同样的招数不能再用,也就是让几边的黄巾军进攻汉军,然后他们偷偷烧粮仓。
卢植都上了一次当,再用这种方法太过明显。
那么,这一次就只能硬攻了。
曹操当年去烧袁绍的粮仓带了五千多人,杨秋现在有三千多人,对方驻守的士兵就五千多人。
虽然有点人数差距,但是有杨秋和吕布这两个最强搭档,所以这场仗没那么难打。
不过还是要挑选合适的时机,那就是风向。
一旦风向合适,到时候一场火会瞬间烧遍整个粮仓。
所以这一天,在判断风向合适之后,杨秋和吕布就带着三千人急行到了汉军的粮仓附近。
当然,一群人并没有马上去烧粮仓,此时已经天色渐晚,天空已经黑了一半。
所以杨秋让自己下面的人放了数百个孔明灯。
对不起了,丞相,提前借用一下你的发明。
燃烧的孔明灯瞬间升到了天空之中。
由于此刻的方向正是朝着汉军的粮仓附近,所以这几百个孔明灯就缓缓的朝着汉军的方向前进了。
如此大规模的灯笼,又是在黑夜,一大半天空都亮的异常,不可能不被人发现。
因此,粮仓附近的汉军都被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
“快去禀告校尉,有不明物体飞行过来!”
周围看守的汉军都急慌慌地去禀报校尉,毕竟粮仓是重地,任何异常的事情都需要马上禀告。
看守粮仓的许校尉一听到这个消息,他赶紧冲出了大帐。
此时孔明灯已经越发临近粮仓了,虽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至少看得出来这东西有燃烧的火光。
这一下子,许校尉的第一想法就是有人要火攻。
一旦这些灯掉到下面来,到时候点燃了粮草那就完了。
可是这灯在天上这么远,又不可能现在就击打下来,所以许校尉的第一判断就是。
“水,赶紧准备水,绝对不能让粮草燃起来!”
于是,整个营地大乱,在许校尉的指挥下。
一边有人去通传主帅,一边有大量的人去准备水,以防这灯掉落下来燃烧粮草。
毕竟只要能用水提前浇灭,就算有损失,但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
然而,这只是一个佯攻计划,杨秋利用了信息差的方式,让这群人误会孔明灯会掉落下来燃烧粮草,所以他们会先自乱阵脚。
实际上孔明灯升上去之后,掉落的地方谁知道在哪里?
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目前的风向,孔明灯能往汉军的粮仓附近飞。
所以在观察到远处的汉军大营开始变得混乱之后,杨秋直接对着众人指挥了起来。
“冲!”
三千人的大军直接朝着粮仓袭击了过去,原本就慌乱的汉军们,这一次更加被打得措手不及。
再加上这三千人都是杨家军的精锐,而杨秋和吕布的实力又足够强悍。
所以杨家军直接杀得这群汉军们节节败退。
接着,杨家军的士兵们赶紧倒上大量的油,随即立即点燃了大火。
偷袭的目标并不是歼灭敌军,大火一燃起来,杨秋和吕布立即带领着众人撤退。
所以,在粮仓附近的汉军还在哀嚎的时候,杨秋和吕布已经带着杨家军逃之夭夭了。
与此同时,因为天空上的孔明灯升得越来越高的原因,远处的主力汉军也发现了这件事情,卢植当时脸色就变了。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皇甫嵩,让汉军赶紧去粮仓那里查看。
于是这两个主帅带着几千人的骑兵飞快地赶了过来,这其中也有刘关张三人。
只是,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冲天的火焰已经烧遍了整个粮仓。
头顶上的孔明灯还在燃烧着,然而整个粮仓已经烧完了。
许校尉看到主帅们过来,他瞬间跌跌撞撞地奔上前,然后整个人跪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将军,属下死不足惜,那群贼子过来偷袭,我竟以为这头顶上的灯会烧下来烧粮仓,然后让他们钻了空子……”
通过许校尉哭哭啼啼地叙述,众人这才明白今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头顶上的孔明灯根本就不能烧掉粮仓,到现在还在天上飞呢,谁知道会飞在哪里?
人家的目的分明是迷惑视线,让汉军先行自乱阵脚。
可是,就算现在知道了原因,那也已经晚了。
粮仓已经烧了,于是卢植和皇甫嵩两个人立即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义真,如今怎么办?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明天天一亮,那些贼子们肯定会反攻我们!”
皇甫嵩的目光尤其沉重,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做出了一个艰难地决定。
“那便背水一战!”
第73章
四万人的大军,其实里面有一半人都是搞后勤的,就是平时负责辎重粮草,战斗力非常一般。
不到必要时刻,都不会用这批人前来作战。
而剩下的两万人大概算作精兵,骑兵的话也就五千人,而能够穿上重甲上前冲锋的,最多两千人左右。
所以,另外一万多人是各种步兵,包括盾兵,弓弩兵,长枪兵,器械兵等等。
皇甫嵩想要突围出来,当然不可能带着四万人往前冲,若他真这么干,那么黄巾军和杨家军能够轻轻松松剿灭他们。
除了偷袭那种方法,战场上打仗主要是结阵对抗,就算是骑军冲击,也不是分散着你打一个我打一个。
而是一排骑兵直接冲过去射箭砍杀,想办法把人家的战阵打得崩溃。
如果连骑兵都没办法让对方的阵型溃乱,到时候骑兵也得撤退,然后再换下一种战略。
没有硬碰硬那种打法,那是找死。
所以皇甫嵩的机会最多三天,粮仓虽然在另一个地方,但是兵营里面还是有一点粮食的,不可能每天都去粮仓里面拿了再吃。
而杨秋烧了粮仓之后,她就把张宝、张梁还有另外几个黄巾军的首领召集过来开会。
“如今陷入困境的是汉军,我们完全没必要带兵出击,反而有可能被他们抓住弱点,然后突围出来。
所以眼下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紧密防守,只要让他们饿到三天以上,到时候他们自己内部就会乱起来。
一旦这群人开始四处溃逃,我等直接宣传降者不杀,给予饱饭的诱惑,到时候里面一半的人都会投降。”
皇甫嵩有件事情猜错了,以为杨秋他们一定会急着在明天开启猛攻。
其实这种时候,围而不杀才是损失最小的方法。
因为急的人从来不会是他们,反而是渐渐丧失士气,然后军心混乱的汉军。
但是,就算杨秋他们围而不杀。
为了走出一条活路,汉军也必须开启突围。
不然继续在原地等待,到时候所有兵卒都知道没有粮食吃了。
人心混乱的情况下,一群人自相残杀,为一点粮食将刀捅向战友,逃窜起来互相踩踏致死的情况。
那绝对不稀奇。
只是,众人虽然觉得杨秋的说法很有道理,张梁张宝波才也都在旁边给予赞同,但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为何要优待汉军俘虏?这群人杀了我们这么多兄弟,到时候先骗他们投降了再杀就是,刚刚为何要强调以后要好好对他们。”
说话的人叫做彭脱,他是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
只是后来和颍川的汇合了,再后来又和南阳的黄巾军会合了,所以三军合军到了一起。
而这些人率着大部队赶到冀州,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伤亡,所以眼下每个人手下都有两三万人左右。
当然,这两三万人肯定不是什么精兵强将,大部分只能算是普通的流民。
称得上精兵的,估计最多在五千人以内。
而此时彭脱问出这样一句话,明显是对杨秋的计划有些不满。
“战场上,心慈手软确是大忌。然而,若在战场之下肆意屠杀,承诺之后又反悔,这岂不是要让黄巾军从此背负无信之名?
诸位难道以为,仅凭这一场胜战,黄巾军便能高枕无忧,永享安宁?真是荒谬至极!
冀州尚未彻底占领,诸位不会以为这种边打边抢粮食的事情能持续一辈子吧?若真如此,黄巾军的未来何在?
要让黄巾军生存,就必须占领一地,发展农桑,实施有效统治,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占据。
若连此等道理都不懂,只知抢劫官府粮仓,而不知天下还需治理,那与流寇何异?何必在此与汉军殊死搏斗?
倒不如做个山中的土匪,那样日子岂不更加轻松逍遥?”
这嘲讽的话一说出来,刚刚说话的彭脱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他刚刚之所以提出意见反对,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和汉军仇视久了,他对汉军有仇恨。
另一个原因当然是,他其实有点不满一个女子来指挥他们这些大男子汉。
好歹他也算是一方渠帅,听大贤良师的指挥改道向北,千辛万苦的来到冀州会合,还保存了黄巾军大部分有生力量,种种决定都表明他足够尊重大贤良师了。
当然,他也知道杨家军在中间提供了战术配合,这一次也是杨家军烧毁了粮仓。
总体上来说,杨家军确实算是盟友。
但人心就是这样,一个队伍里面谁当老大,谁当属下,那是天然就会有冲突的事情。
其他几个黄巾军渠帅看起来没有意见,但恐怕也有几个在心中赞同彭脱的想法,凭什么要对投降的汉军好?
粮食那么珍贵,谁愿意给予曾经的敌人。
“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不知道两位是否同意我的方案?”
张梁和张宝立即点头,他们当初也对杨家军有疑问。
可是几个月接触下来,这两位虽然没有对杨家军俯首称臣,但至少也算是非常信服对方了。
听到这一个答案,杨秋笑而转身看向了其他几个人。
“大贤良师已经将战场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了我,以及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诸位渠帅到底还听不听从大贤良师的吩咐?
如果不听从的话,现在就可以转身就走,我没什么意见,就算之后的围攻没有杀死汉军,我等杨家军还可以退守并州。
可是黄巾军接下来只能留在冀州以及往北前往幽州生活,到时候黄巾军想要建立什么样的世道,诸位都可以自己来做,我杨家军绝不插手。”
这番话一说出来,波才赶紧在旁边开口了。
“诸位兄弟,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心中所愿,无非是让我们的兄弟们能够活下去。
那些汉军之中,也有许多是出身底层的庶民,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尝尽人间苦楚的苦命人。
对于那些强硬反抗的,我们自然可以毫不犹豫地剿灭他们,但若是,他们愿意投降,为何我们还要步步紧逼,不肯给予一线生机?
更何况,如果我们现在就心生嫌隙,不能团结一致,那么汉军定会如饿狼扑食,抓住我们内部不和的弱点,将我们一一击败,到时候,我们该如何自处?
诸位兄弟,难道你们还想再回到那种被围攻、朝不保夕的日子吗?
我们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才能共同击败汉军。”
这话一说完,一旁的卜己梁仲宁点头。
其他人虽然面露犹豫,但好像也已经被说服了,杨秋见状立即说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若是大家不愿意接受投降的汉军,我杨家军全部接受,之后就转移到并州那里安定下来。
如此,诸君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番话一说出来,众人终于不再犹豫了。
大概他们想的是,到时候投降的汉军谁分配得多一点,谁分配得少一点,都不想多出粮食吧。
这其实倒也正常,涉及到利益分配之后,人心都会不齐,尤其是这种还要倒贴粮食的举动。
但杨秋站的格局和他们不一样,这场乱世后来死了一大半人,许多年都没有把元气恢复过来。
所以在这个世道,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除了是那种凶残的胡人,杨秋让其去了煤矿里面挖矿。
其他老实投降的军队,杨秋都会给人正常生活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的质量参差不齐,有能力的可以继续当兵,没能力的就去当普通农户种田,有特殊能力的就去当工匠。
眼下并州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杨秋毫不介意把所有人都转移到并州去。
至于黄巾军的这些渠帅,杨秋这几天见了众人之后,心中不由得有些叹息。
难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事迹,实在是没有战略格局。
不过杨秋一开始也做好了准备,她合作的重点主要是冀州的黄巾军,因为这一群黄巾军最忠心的人就是张角。
而张梁和张宝也没有那么多私心,比较听从长兄的吩咐,所以目前两边合作得还不错。
按照杨秋未来的规划,冀州的黄巾军大概最后都会臣服于杨家军。
而从其他地方来的黄巾军,每个人的心思就各有不同了。
不过这也影响不了杨秋,因为这群人的规划是未来在冀州和幽州占领地盘,这对杨秋来说也是好事儿。
有这么多人在前方吸引火力,并州安稳的时间也能长一点。
到时候两边持续交流,自然会有人慢慢倒戈在杨家军那里。
不过这种事情现在不必着急,杨秋可以断定这些人之后会内斗,能力不足心思狭隘的人,自然会被慢慢淘汰。
而这些事情杨秋不需要插手,时间会选出合适的人留下来。
所以当天晚上的会议商讨结束之后,不管大家有多少心思,但作战方案已经一致了。
接着,杨家军将特殊武器都运送到了周边,每一个方向都有杨家军的人在旁边协助。
其中邓勇负责西面,吕布负责南面,杨秋负责东面。
至于北边,那是给汉军留出的溃败路线,反正往北逃也没有出路,但也必须留这么一条路出来。
毕竟人在绝境之时,有时候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还是留一条出路比较好。
这样,汉军就不会孤注一掷了。
于是次日天亮,汉军就从三个方向发出了猛攻。
他们也知道北边没希望,所以集中了兵力对付这三个方向的敌人。
当然不是冲杀出去,而是三面都带着骑兵,再加上重甲兵不断向前突围,弓弩兵,盾牌兵,长枪兵不断在后面配合。
一群人带着必死的勇气结成阵式往前冲。
对于这种战阵,三个方向的黄巾军也是一样的办法,结成大阵对抗。
双方都会出动重甲兵长枪兵等不断向前冲击,若是有箭矢,两边也都会有盾牌抵抗。
这种打仗比的就是士气,比的就是阵法的严密,谁的战阵先完蛋,骑兵就会冲过来疯狂砍杀。
到那时候,对方自然会获取胜利。
杨秋早就预料到汉军的实力要强于黄巾军,毕竟人家今天出动的都是精锐。
所以杨秋才分成三个人指挥杨家军,还在三面准备了特殊武器。
当然,这现在也不算是特殊武器了。
虽然敌军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名字,但是能够喷出火龙的东西,他们这阵子也在兵卒那里知道了。
所以杨秋,吕布,邓勇的目的是,一旦汉军以超强的阵法快要突围黄巾军的阵法。
那么三个方向的火兵就会直接喷射火龙攻击对方的阵型。
接着,杨家军再派前几十个骑兵冲杀上去,让这群人的阵法溃乱,逼迫他们后退。
此时,杨家军和黄巾军也不会继续上前杀人,就是要这么困着他们,逼迫他们回到营地里面。
只是汉军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
所以此时,在汉军的精锐们拼命结成阵型想要突围出去的时候。
杨秋这一边,她一下子就察觉到了黄巾军快要抵抗不住。
没有任何犹豫,杨秋指挥身边的黄巾军直接开启猛火攻击。
“啊——”
不过是一瞬间,惨叫声此起彼伏,汉军原本强烈的士气瞬间出现溃败。
而阵型当中,有一部分人没办法维持,那么整个阵型就会彻底溃败。
此时汉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后面的预备部队赶紧结成阵型前来继续抵抗,然而杨家军这边已经率领着骑兵冲杀过来。
于是汉军节节败退,士气一步步溃散,到最后彻底溃败向后而逃。
与此同时,另外两边方向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
吕布这一边,在破坏了汉军的阵型之后,刘备关羽张飞瞬间暴怒了起来。
“兄长,这群贼子的武器好生厉害!”
张飞此刻都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恐惧之心,关羽更是在旁边凝重地开口了。
“不好,这群贼子派骑兵冲杀过来了,我等速速前去支援!”
于是三兄弟带着其他骑兵赶紧冲上去和吕布这一行人对战。
吕布初时并未将这群汉军放在眼中,然而与关羽、张飞交手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赞赏之情。
“二位壮士英勇无双,何不投效我杨家军?吾可誓言,杨家军绝对会优待俘虏!”
张飞闻言,怒发冲冠,破口大骂:“放屁!要战便战,何须多言!”
言罢,他与关羽并肩作战,手中兵器舞动如风,与吕布一行杀得难解难分。
然而这是没有用的,因为汉军的步兵阵法彻底乱了,目前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
所以尽管刘备关羽张飞没有怎么输,但此刻也必须随着大部队后退。
这一天,汉军的突围自然失败了。
皇甫嵩和卢植两位主帅坐在大帐之中,两个人的面色再也不是面对士兵时候的沉稳,反而带着一丝颓丧和灰败之色。
“子干,若是战死沙场,虽有不甘,但也是我等武人的归宿吧。”
皇甫嵩此话一说完,卢植在旁边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方法了?”
“除非能突围出去,又或者往北走,可是突围出去希望渺茫。
往北逃走,到时候大军会自行溃乱,然后我等只能苟且偷生,这样的结局,吾实在难以接受!”
这是皇甫嵩这辈子打得最失败的一场仗,身为武人世家出生的他,当然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他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就这么带着人苟延残喘逃跑
卢植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只是没到最后一刻,怎么就能判定输呢?
更何况其他两个方向的汉军就快要到达了,难道就要在这个时候放弃吗?
于是卢植坚定地开口了。
“义真,不可放弃,没到最后一刻,谁能知晓胜负?”
除了抱着这种信念,事实上还能做啥呢?
两人只能继续安抚士兵的士气,然后在第二日再次突围。
然而,第二日第三日的结果也如同第一日那样,就算抱着必死的勇气往前冲,到最后都会被那种特殊的武器击败。
而士兵在后面虽然也带了水和沙子,但其实根本无法阻挡这种火攻。
更严重的是,军队的士气已经彻底丧失了,只有第一日的进攻最勇猛。
接下来的两日,好像连进攻都没办法打败黄巾军了,有时候甚至不需要那种特殊的武器进攻,战阵就会率先被击败。
而这种时候,朱儁和曹操的大军依然还没有赶来,而军营里面的粮食已经开始不够了。
饿肚子的事情已经开始发生,高阶一点的军官可以吃饱一点,底层兵卒开始一天只吃一顿稀粥。
于是在第四天之后,杨秋就把她最坏的那个点子搞出来了。
那一天晚上黑夜,杨秋让人从三个方向,拿着简易的喇叭在军营周围大声呼喊:
先是宣传汉军的粮食已经没了,然后再宣传投降可以吃饱饭,并且杨家军会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出来投降,谁就能先吃饱饭。
当然,这种宣传攻势不可能一开始就有用。
可是杨秋比较坏,她让每个方向都聚集了几百个人大喊,而且还将宣传攻势持续了一晚上。
这一晚上汉军都没能睡着,耳边都在不断循环一句话。
“降者不杀,投降吃饱。”
这些人也没经历过广告词的循环轰炸,不知道一句话不断重复的魔力有多大。
于是在脑内循环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天还没有亮。
汉军的内部就直接内乱了起来。
第74章
战报传到京师,整个洛阳震动。
没人能够想到,身经百战的皇甫嵩还有文武全备的卢植,竟然都战死沙场。
不仅如此,汉军的精锐一半都死在了战场上。
至于另一半投降的,这跟死了也没什么差别,都已经投降到叛军了。
刘宏在气急攻心之下,甚至吐出了一口鲜血。
“陛下!”
周围的几个宦官都吓得惊慌了起来。
平日里再怎么嚣张,但若是刘宏这个靠山倒了,宦官们也害怕。
朝堂外面的党人都对他们恨之入骨,如果陛下因为这一次的战争失利而出事儿,恐怕他们的未来就会是一片黑暗了。
“去,叫太尉司徒司空过来,朕有事情吩咐他们,立即让他们过来!”
此刻的刘宏变得异常冷静,汉军惨败的事情让他痛心而又震惊,但越是这种时候,他越是不能惊慌失措。
必须要想办法夺回失去的土地,不管是在冀州战场上的黄巾军,还是占领了并州一半的杨家军。
他绝对不能容忍这些反贼继续恣意妄行。
再不想办法消灭这些反贼,等这些反贼休养几年成了气候,到时候对方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了。
很快,司空张温,太尉邓盛,司徒袁隗都迅速赶到了刘宏面前。
朝廷发生了这种大事,三公自然也早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们也知道天子会召见,甚至也猜得出天子接下来的吩咐,无非是讨伐逆贼而已。
然而三个人皆苦笑了一声,日日在朝堂里面勾心斗角,这些人从来没觉得这大汉的天下出了什么大问题,有问题镇压叛乱就行。
哪怕是太平道造反,这些人之前也没把一个小小的黄巾军放在心上。
等到天子解除党锢,同意了各地豪强士族可以招募乡勇对抗黄巾军之后。
这些人更觉得黄巾军不会成气候,败亡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谁都没想到,这一年的形势会这样波澜起伏。
黄巾军先是燃烧起了大汉一半的烽火,随着汉军前去讨伐,这群黄巾军仅仅是经历了一两次失败,竟然就直接躲了起来。
再然后,朝堂党人和宦官内斗,两边斗得你死我活之时,那黄巾军又出来了,并且还和北边的反贼杨家军合流了。
到现在,所有人都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这杨家军居然占据了并州一半的土地,还把幽州的代郡和上谷郡给占领了。
这样的速度,朝廷都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就已经入侵占了这么多土地,
至于黄巾军,现在大部分都汇合到了冀州。
如今这些反贼已经成了气候,没有人敢小觑这些叛军了,众人只觉得棘手得很。
“并州和冀州的事情,诸位也都知道了,朕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曹操还有朱儁不是带着汉军前往冀州战场了吗?为什么还任由那群反贼嚣张?不赶紧去平叛!”
皇甫嵩和卢植已经战死沙场了,刘宏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人都死了,难道还要再鞭尸,说都怪他们能力不行,这才导致汉军失败?
因此,刘宏只能将重点放在冀州战场上的其他汉军。
按理来说,这两个人都带着一万多的军队到达冀州了,怎么到现在还没传出一点消息?
三公互相看了一眼,司空张温无赖率先开口了。
“陛下,卢植与皇甫嵩之败,实因贼寇狡诈,竟直取粮仓,付之一炬。而今曹操与朱儁所率汉军,确已抵冀州之地。
可是陛下,这群黄巾贼子频频侵扰汉军粮道,若我军继续深入冀州腹地,恐再现断粮之虞。
此乃曹操与朱儁难以再进之因,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和朱儁实在是没办法。”
这件事情倒不是杨秋做的,因为她已经带着投降的一万多人去了并州,现在冀州的事情杨秋根本就没管。
盟友就要有盟友的自觉,不要插手人家内部事务。
不然两边直接起了冲突,到时候岂不是让朝廷那边高兴?
杨秋可不想陷入内斗的纷争之中,她现在只要经营好并州就行了。
至于冀州这几派的黄巾军,到时候谁胜谁负,那看他们自己的能力。
不过这些人暂时也没彻底斗起来,毕竟曹操和朱儁的大军赶来了,所以大家不管心里有什么小心思,目前的想法都是先把汉军给赶出去。
这一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所有人都想在年底好好休息一下。
因此,众人讨论之后,都决定对汉军的粮道进行骚扰。
当然,黄巾军做出这个决定,主要也是在杨秋火烧粮仓的事情上得了灵感。
反正正面决战吃亏得很,打了接近一年的战,众人也知道和汉军正面对抗是一场持久战。
所以他们这些黄巾军就联合起来,派遣小部分精锐部队,刻意骚扰汉军的粮道。
这就导致曹操和朱儁的大军再也不敢继续前进了。
因为越前进,黄巾军控制得地盘越多,若是到时候再来一个火烧粮仓,那不是重演卢植和皇甫嵩的结局?
人也都是惜命的,所以在没找到解决方法之前,没人敢前进。
“就不能拍重兵把守粮道吗?冀州的那群官吏是干什么吃的?这件事情都做不好!”
太尉邓盛上前一步开口了。
“陛下,黄巾贼子散布于冀州四处,且其内应众多,不仅藏于庶民之中,甚至可能渗透至豪右士族之内。
在此情形之下,若要确保粮道安全,势必需派遣大量兵力把守。
然曹操与朱儁所率大军,不过各有万余人,若再分兵守粮,则正面迎战黄巾时兵力将捉襟见肘,实难应对。”
简而言之,那就是缺人。
当初朝廷的军队分成了两批主力,一批主力就在卢植和皇甫嵩的手下,一批主力则去了西羌的战场上。
现在西羌的战争还没有打赢,总不可能把人调过来。
所以就只能派曹操和朱儁这两边的军队前去应战,但这些汉军和黄巾军比起来,数量还是太小了。
毕竟黄巾军现在已经合流了,号称有十万大军,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数据有水分,估计里面有很多是民夫和老弱妇孺。
但就算去除掉水分,估计里面能打仗的也有三四万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谁都知道接下来的对战,汉军没有赢的希望。
更何况还有粮道被威胁,汉军怎么可能轻易冒险,难道又想惨败一次吗?
再加上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底,马上就要进入最冷的十二月,汉军现在是真的不想打。
刘宏也明白了太尉邓盛的意思,他毫不犹豫地开口了。
“那就速速招募兵卒,并将狱中囚犯亦派往战场,只要这些人取得胜利,朕就赦免他们!”
东汉虽然还有义务征兵制,但其实主流已经变成了募兵制。
除了中央军的一些精锐,其实募集到的兵卒主要都是流民,兵痞子,边境胡人,再加上一些监狱里面的囚徒。
这样的军队质量是相当差的,相当于当兵就是混口饭吃,到时候谁给钱粮就听谁的。
可是现在也没办法了。
因为精锐都失了一半,重新征召良家子肯定数量不够,只能从其他地方充数。
然而这一个方法却也遭到了阻碍,司徒袁隗上前无奈地开口了。
“陛下,朝廷今年的赋税已经花去了一大半,就算现在能够募集兵卒,但实在是没办法筹集足够的粮草武器啊……”
简而言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这也不是司徒袁隗故意推脱,而是真的没钱。
毕竟今年打了这么多场仗,四处都在派遣汉军平叛,这期间花了大量的钱粮。
袁隗也觉得很难办,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呀。
于是三公将目前的困难一说出来,刘宏瞬间就沉默了。
“钱粮的事情不用担忧,朕的内库出钱征集兵卒。”
一向吝啬的刘宏竟然愿意主动大出血,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纷纷跪在地上大呼。
“陛下圣明!”
刘宏冷嗤了一声,但也知道目前的情势不能再抱着侥幸了。
这天下是他们刘家的天下,他死了,这些人不会在意;刘家的天下完了,这些人也不会在意,到时候直接效忠新朝就是。
所以刘宏很清楚,只有他才在意这天下的位置是谁来做,所以该出的钱就必须出。
与此同时,在和三公商量好接下来征集兵卒的事情之后,刘宏又把一群宦官们找来了。
“都给朕看看这些奏书,都说黄巾军和杨家军能够兴兵作乱,裹挟万民随同。
皆因尔等将姻亲子弟宾客布列州郡,横征暴敛,侵扰百姓,致民冤屈无告,遂聚而为贼,以致天下纷扰!
如今并州乱了,冀州乱了,你们都说说,这些奏书说的是对的吗,他们说只要斩杀了你们,这天下就能够太平了。
朕也在想,天下如此动乱,若想安定下来,莫非真要按照他们说的来做?”
这番话语气平平,然而十常侍听到之后直接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然后恐惧地跪在地上请罪。
“陛下,我等惶恐!这些人都是污蔑呀。”
“陛下,肯定是那群党人勾结祸心,他们是要置我们这些人于死地呀。”
刘宏听完并没有动容,反而冷冷地开口了。
“就算如此,可是如今天下民怨沸腾,反贼盗寇遍地而起,不杀了你们,难以平天下之怨啊。”
这番话一说出来,众人都明白了刘宏的意思。
尤其是张让和赵忠两个人,他们立即跪在地上痛呼了起来。
“若真是如此,仆等死不足惜!只要能让天下太平,让陛下不再左右为难,仆等愿意立即投入监狱里面。”
赵忠这话说完,张让也在旁边立即应和了起来。
“陛下,听说如今钱粮不够,仆在入狱之前,愿将家中资财悉数献出,充作军费,以便在仆等死之前,尚能为陛下尽忠一次。”
张让这话说完,后面其他人也纷纷开口了。
“陛下,仆也愿把家里面的钱财拿出来充当军费,只要能让天下安稳,仆等死不足惜。”
“仆家里也小有薄财……”
一群宦官们纷纷开始表忠心,花钱买平安。
刘宏见状心中终于满意了起来。
看看,这就是宦官和那些朝廷官员的区别。
宦官都是他养的狗,也是他养的钱包。
一旦钱财不够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出血,用完一个宦官,还有下一个宦官,这钱财都是源源不尽的。
然而朝廷那群大官,一个二个的只知道向他哭穷,他还不知道这些三公在家里面过着多么奢靡的生活?
叫他们出一个子儿的钱,那都跟要了他们命似的,想都不要想。
所以,卖官鬻爵多好啊,至少能逼迫这些人出血。
因此,此刻得到了好处的刘宏立即对着眼前数人安慰了起来。
“好了,刚刚朕也是一时心急,竟然以为解决了你们,这天下就能太平。
可是除了你们忠心于朕,这天下的官员还有几个把朕放在眼里面,都赶紧穿上鞋子,戴上帽子。
朕自然还是信任你们的,若是没有你们,朕的安危都不能够保证。”
“至于那群胡说八道的人,不好好想办法讨伐反贼,一个二个的只知道指责你们,朕自会处理。”
此言一出,宦官们都安下心来,陛下刚刚只是需要他们上缴一点钱财而已,看来还是很信任他们的。
张让见状,他立即提出了心中的一个想法。
“陛下,其实那杨家军无需过虑。如今其占据并州北部及幽州北部,然该地胡人众多,尤以鲜卑人为甚。
杨家军必将不断受胡人侵袭,而胡人实力强大,恐无需我等汉军出手,杨家军自会被胡人所灭。届时,陛下再派汉军收复失地,岂非一举两得?”
张让这番话一说出来,刘宏倒是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
“想得倒是挺好,万一那杨家军和鲜卑乌桓匈奴人合作?到时候直接南下而来,汝等不会以为到时候京师还会安全吧?”
这番话一问出来,张让被噎住了,倒是赵忠瞬间想了一个好办法。
“陛下,鲜卑部落自檀石槐逝世后,一直陷于内乱之中。若陛下能亲自出手,扶持其中一股势力,鲜卑人自当为我所用。”
这建议倒是让刘宏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也知道,马上就是冬天了,今年恐怕也无力再战。
而明年春天再出战的话,西羌的战场,冀州的战场,并州的战场都需要汉军,这样分散作战非常不利。
所以到时候还是要集中精力对付冀州的黄巾军,并州有太行山的阻隔,实感力不从心。
但若是按照赵忠的方法,直接扶持鲜卑其中一个部落,到时候让鲜卑人来不断袭扰杨家军,到时候汉军再去围剿,岂不是事半功倍?
“老赵,此计甚妙!速派人调查鲜卑部落的情况,挑选合适的人予以扶持。切记,此事需秘密进行。”
关于朝廷内部的事情,杨秋自然是没办法立即获得这些消息的,而且这还是秘密商讨。
此时的杨秋在做什么呢?
当然是在忙着消化新打下来的土地,这里面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安排了。
当初汉军内乱之后,大概有一半人死伤了,不过这个数据也不够精确,因为主要是黄巾军的人统计了尸体。
这其中有没有水分,杨秋也不知道。
至于投降的人为什么就一万多人,因为有些人直接四处溃逃了,他们不想投奔反贼,也不想死在战场上,所以突围了出去。
而这些人杨秋也没有追击,毕竟她就三千多人,逃出去的都是勇猛的那一批人。
强行追击过去,反而会伤亡惨重。
所以,杨秋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在汉军全部都逃窜之后,她立即指示张辽和荀谌出兵占领北边那几个关隘出口。
这是最好的时机,汉军没办法援助,他们可以完全掌控北方。
所以接下来,杨秋就带着一万多人回到了并州,然后开始安排这一万多人接下来的生活。
这种事情自然是非常繁忙的,由于雁门郡已经安排了许多人,所以杨秋让这一万多人主要安排在了代郡和上谷郡。
这一次,由荀谌来负责这两个郡的事务。
邓容手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杨秋也不想太过压榨她。
更何况地盘一扩大,当然要多任命一些官职出来。
这其中自然还有制衡的意思。
邓容邓广邓勇三姐弟,邓容就掌握了大半的后勤,钱粮都要经过她的手,邓勇邓广又在军队里面负责一部分事务。
要继续让他们膨胀下去,就算这三姐弟没有异心,他们下面的人也要推着他们三姐弟往上走,到时候很难收场。
所以权利必定是要继续再分配出去的,而且新加入来的人也不能让他们坐冷板凳。
那岂不是让他们心中嘀咕,这是不信任他们吗?
所以让不同的体系的人加入进来,也是为了减小这个组织的危险。
至于令狐邵,他当然还在负责太原郡的事务。
在杨秋所有的地盘当中,就太原郡这个地方最复杂。
因为这里的世家大族最多,而且他们反抗得也不够厉害,导致杨秋想赶尽杀绝,还不能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毕竟那天晚上攻占晋阳县的时候,想反抗的人当场就死了,留下来的人都有着灵活的政治立场。
这些人转手就投降献上了钱粮兵器,并且还让杨家军顺利抵达了阳曲县。
而当时令狐邵也承诺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所以杨秋现在也不好破坏这个规则。
政治这种事情最忌讳胡乱杀人,一定得在规则里面玩。
你把规则先推翻了,其他地方的人纷纷效仿
所以当初答应了暂时不杀人,那就还得再等等。
毕竟杨秋接下来要制定新的土地政策法律法规,到时候再有反抗,那就是师出有名,合理杀人了,所以杨秋很有耐心。
既然暂时没办法打土豪分田地,那就做另一件事情,清丈太原郡的土地。
新的政权总要搞清楚自己治下的丁口有多少,田地有多少,这些政策都合情合理,接下来就看这群世家大族怎么表演。
如果是非常老实的家族,老实承认了自己的财富人口土地,那就把阶梯税率实行出来。
土地越多,交的税越多,反正先行在太原郡实行。
杨秋有很多方法对付这群人,田地多了要交税,仆人多了要交税,商铺多了也要交税。
主打的就是挣得多交得多,不老实交税,那就屠刀下来。
那群世家大族估计还不知道她的玩法,杨秋也不着急。
更何况现在正是冬日,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现在展开。
再加上马上就要过年,新年总是要有一些喜气的,杨秋决定对众人宽容一下,让大家过个好年。
不在新年这个时候大开杀戒。
所以,在内政有邓容荀谌令狐邵这些人在忙碌的时候,杨秋正在指挥一些工匠们修建一个大型工程。
那就是英烈祠。
第75章
国家大事,在祀在戎。
对于一个国家政权的而言,最大的事情就是战争和祭祀。
当然,战争其实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武力强否,这决定着这个国家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
至于祭祀,要按照原本的意思,那就是分祭肉之礼。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识形态的变化,祭祀这件事情,也意味着国家意识形态是否统一,这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
所以不管怎么说,祭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到天子王侯,下到平民,都有自己想要祭祀的神灵祖先。
所以在意识形态上,首先就要确定在战争当中牺牲人的身份地位,他们不应该被视为战场上的蝼蚁炮灰,而应该视之为英烈。
这个观念以前没有,但从杨秋开始之后,以后就会有专门的人给这些牺牲的人祭祀香火。
在汉朝,很多人还有一种视死如生的观念。
所以,他们非常注重身后事,认为死了之后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得到永生,轮回的这个观念还不是很流行。
虽然佛教已经传进来了,但现在实在是不成气候。
因此,厚葬在汉朝是一种习俗。
若是把葬礼办得太简单,周围的人恐怕要对你口诛笔伐,这导致有许多真孝子因为给父母办葬礼最后变得一贫如洗。
杨秋暂时没办法马上转变观念,但这不是有张角吗?
太平经的经义已经修了许多了,根据杨秋的暗示。
万物都有轮回,有生就有死亡,死亡之后就又是新生,提前加入一些轮回观念,不要再让人有太多追求永生的想法。
当然,真正永生的人,按照太平道经义的故事,那就是对这个社会有大贡献的圣人。
那些人最后会飞升成神得到永生,反正先这么忽悠着来。
不过,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所以这些东西只能作为辅助暗戳戳地来,
至于这种想法是否太过迷信?那当然算了。
但若是想在这个时代开启扫盲教育,让他们建立科学观,那实在是白日做梦。
与其未来被其他教派侵袭,还不如自我改革,给普通人一种心理慰藉。
反正目前的经义已经改了许多,普通人只想追求一个心理慰藉的,看看那些奇幻的神仙故事就足够精彩。
想要寻求真理的,那就慢慢看,到时候自然会发现很多故事当中的自然现象揭示。
而杨秋让人赶修的英烈祠,终于在新年之前修好了。
“将军,黄巾军的波才渠帅到了。”
因为决定在大年初一举行祭祀仪式,所以尽管下面人通知祠堂已经修好了,但杨秋还是决定亲自考察一遍。
这世上的万一太多了,在那样神圣庄重的时刻,杨秋可不希望祠堂里面有什么东西掉落下来,影响祭祀流程。
毕竟这时候的人还是比较迷信的,出个意外会让他们联想出各种不祥的事情。
所以杨秋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此时,听到下属禀告说波才到来,杨秋略感诧异。
还有三天就是新年了,这种时候波才来并州做什么?
难道不应该待在冀州吗?
根据杨秋最近了解的消息,这几方黄巾军已经开始有些面和心不和了。
这种时候波才远离冀州来到并州,这对他来说可没有益处。
“可有说是为了何事儿?”
“这位波渠帅先是去了大贤良师居住的地方,目前可能正在详谈。
不过他在我们这里也下了拜贴,说请将军抽空见一面,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与将军详谈。”
难道想要联合她对付其他黄巾军?
之前也不是没有其他渠帅暗搓搓给她送礼物,想要偷偷拉拢她。
不过那时候,这些人都不是主动到来,而是派了自己的心腹下属过来送厚礼。
但杨秋都拒绝了,她直接表明了态度,不掺和冀州那边的事。
波才这一次竟然主动过来,莫非是以为这样显得诚恳一些?
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所以杨秋让下属安排两个人见面的时间。
总得搞清楚对方的来意,用妄自猜测来拒绝,那是绝对不合适的。
波才这一边,他自然也已经和张角见面聊了些许时间,不过前面的话语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没有什么重点。
毕竟有些事情需要慢慢试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波才也不敢贸然直言。
但此刻,波才试探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把自己心中最大的那个困惑问了出来。
“师傅,你让冀州黄巾军大半都加入了杨家军,还让那些人在并州分到了田地,重新编户齐名。
你还同意冀州的黄巾军可以慢慢加入到杨家军里面。
弟子若未揣度失当,此岂非欲使冀州黄巾军融合到杨家军?师傅,弟子实难解其意。
黄巾军乃师父多年呕心沥血所建基业,缘何自今年举义之后,师父似失往昔之锐气,反而对杨家军恭顺有加,如臣事君一般。”
若不是刚刚那一番试探,张角表现得很随和,言语当中表达出了随便言谈的态度,其实波才也不敢问得这么直接。
他对张角还是非常尊重的,就算张角做出的有些决定他不是十分理解。
但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愤怒不满,而是困惑。
这个困惑在以前可能会压抑在心底,然而随着诸多黄巾军聚集到冀州,波才渐渐发现。
黄巾军并没有试着稳固自己的根基,反而其他各方的渠帅好像都在开始勾心斗角,争夺利益。
什么事情都能吵上几天,就算最后分配了不同的利益,依然会有一大堆不满。
波才有一种直觉,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他们黄巾军不用汉军再来平叛,自己就会内斗走向死路。
所以波才想要找到出路,他想让大家好好合作,但其他人好像都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
而且一旦他退后一步,这些人就会马上抢夺他手中的利益。
因此,波才才在这个时间点来到并州,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其他人都不曾关注的事情,那就是冀州的黄巾军正在慢慢融入杨家军。
这个过程有些缓慢,但经过波才调查得到的消息,若是再按照这个趋势进行下去,以后冀州黄巾军就可能会消失了。
这可是大贤良师亲自带出来的军队,为何大贤良师无动于衷?
就算波才不想争斗,但若是其他黄巾军渠帅偷偷诱惑他手底的下属,并且还让自己的手下加入其他黄巾军阵营,波才都觉得自己忍不了。
他实在不明白,大贤良师是怎么忍了这件事情的。
甚至好像不只是忍了,还是在刻意纵容引导。
张角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困惑,他淡淡笑了一下。
有句话眼前人说得没错,他身上是真的失去了那些锐气和血性,整个人看着异常平和。
“吾仅有三言回答你。
吾确信黄巾军改变不了这个世道的格局。
吾深信杨家军能改写未来的世道!
而令冀州黄巾军融入杨家军,实乃彼等存续的唯一路径。”
此话一说完,波才整个人大惊失色。
为何张角说得这么肯定,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句话,但里面透露出的信息量太大了。
“师傅,可否明说一下?”
为什么黄巾军没有未来,为什么认为杨家军能改变这世道,又为什么认为黄巾军有必死之局?
这都是足以让人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的大问题,可是张角只是淡淡一笑。
“我回答不了你,因为我的答案你不会认同,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寻找,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这才能决定你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此话一说,张角就疲惫地赶人离开了,波才见状也不好意思再留下去。
因为来之前,张角身边一直伺候的人就已经警告过他。
说大贤良师入冬之后身体一直困乏疲惫,经常都在喝药,所以让他不要打扰太久。
此时的波才还不知道,张角的身体正在不断衰败,每日里面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张角将自己余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太平经的修改上,他希望自己临死之前完成这件大事。
若按照原来的时间线,张角其实已经死了。
但由于他提前改变了未来的道路,所以暂时只处于衰败边缘,还能撑一阵子。
至于其他地方的黄巾军,若是以前,张角可能会强求。
可是他现在已经明白,若是一开始都有各自的私心,那么他这个大贤良师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让他们聚拢实力的方便之门而已。
而他已经无力再管这些事情,唯一坚持的执念,那就是将新的太平经写好。
于是,波才带着一肚子的疑问离开了张角住着的院子。
等他再次见到杨秋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波渠帅面上略显疲惫,莫非是行路匆匆,未曾休息好?”
波才下意识地摇头,他对杨秋并没有轻视,从知道杨家军之后,最开始是好奇,到后来就是对强者的尊重了。
所以此时此刻,波才也没有拐弯抹角,他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将军从不插手冀州几方黄巾军的争斗,是不是觉得我等毫无未来,所以没有任何价值值得拉拢?”
这话问得太过直接,让杨秋都愣了那么几秒钟。
波才在黄巾军当中还是有点名气的,毕竟在汉军打胜仗之前,波才曾经击败过皇甫嵩和朱儁,这足以说明波才是有点实力的。
但波才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当然没有留下具体事迹让杨秋探究。
所以面对眼前这个过于直接的人,杨秋笑着反问了另一句话。
“渠帅觉得黄巾军能在冀州安稳待多久?”
这一个问题瞬间让波才后背一冷,他几乎有些惊恐地问向了眼前的人。
“将军的意思是,黄巾军接下来根本不可能安稳待在冀州,是因为大家内斗吗?”
“是也不是,内斗会损害彼此的实力,让大家自相残杀,然后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汉军明年一定会来重新讨伐,可能有人觉得他们可以打赢这场硬战。
可是,不管是从南边来的黄巾军还是从东边来的黄巾军,这一路上都是靠抢劫粮仓,抢夺坞堡财产,这才保证了大家一步步汇合到冀州。
而接下来黄巾军占领了几个郡,杀了一批贪官污吏,任命了官吏重新恢复农桑。
希望能在冀州安稳下来,期望以后像朝廷那样可以收取赋税。
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你们到时候绝对收不到足够的赋税,我现在就问一句话,渠帅能搞清楚自己现在占据的土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吗?”
“你们让那些官吏交出名册,然后让他们再来帮你们管理土地人口,以后再让他们帮你们收赋税。
当然,你们也杀了其中一些贪官污吏,以为这样就可以杀鸡儆猴,然而这群人只会联合汉军将你们黄巾军围杀!”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敢让他多交赋税,他就敢要了你的命。
你当然也可以用杀人来惩罚,但杀一两个毫无作用,杀得太多,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屈服,但屈服的是那群没有实力的人。
但凡手中有刀有钱有粮,这群人一定会激烈反抗,再联合外面的人反攻。
所以杨秋现在对冀州这地儿没有想法,世家大族真的太多了,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就算地盘打下来了,接下来治理过程都可能被这群人玩死。
除非不断杀杀杀,并且这些人的反抗毫无作用。
就像之前在雁门郡实施的政策那样,他们疯狂反抗,然后杨秋大开杀戒。
两边不死不休的将另一方彻底杀死或者赶走,这才意味着结束。
而黄巾军其实是妥协了,把自己的财政权人事权全部都让渡了出去,至于什么立法权监督权……那是根本没有。
这还谈什么未来?
轻轻松松就能被那群人最后给玩死,更何况这些人还在搞内斗。
波才听完杨秋的接连询问,整个人已经脸色变得惨白。
他的确有些许军事天赋,然而在治理这件问题上,那他是实在摸不着头脑。
如果以前没有人提醒,他根本不会在意到这些细节,可是在杨秋的连番询问下,波才已经意识到了他们黄巾军最致命的问题是什么了。
这一刻,波才下意识地求救了起来。
“将军,黄巾军的出路是什么?我不是问所有黄巾军,而是问我治下的黄巾军是否有其他路可以选。”
“渠帅似不经意间略过了加入杨家军之策,想来是不愿屈居人下,俯首称臣。
那么,余下的出路,或为逃山林为贼寇,或继续流离失所,或寻觅一汉军与世家大族力所不及之地,以便实际掌控土地与人口。
当然,若渠帅能整合其余黄巾军,并倾注大半心力实际治理冀州,或许亦有一线可能。”
波才觉得哪一种方法都希望渺茫,当然捷径杨秋一开始就说了。
但他不愿意俯首称臣,于是波才失望而去。
这种结果杨秋倒也不奇怪。
人嘛,总是有那么点心高气傲的,做一方渠帅当老大,自然要逍遥自在得多。
还没到绝境,干嘛要对另一个人俯首称臣?
更可况,那甚至还不是当老二。
这种失去手中权力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里屋里面的荀谌几乎听完了整场对话,他缓缓走了出来。
“将军,昔夏禹之兴,顺天应人,奠定华夏之基;商汤之革,除暴安良,开创商朝之业;周室之替,礼乐崩坏,然亦启春秋战国之序。
及至汉代,高祖斩蛇起义,承秦之弊,行宽厚之政,开疆拓土,威加海内,奠定汉室基业。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之果也。”
杨秋一时之间迷惑。
啊?这是想要说什么。
第76章
等到荀谌拐弯抹角引经据典点了一大堆话,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重点。
“将军宜乘此时之机,观天时之宜,察地利之便,揽人和之盛,立下国号,奠定基业。
昔者,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以有成。今将军威震四方,百姓归心,正宜仿古圣王之道,行正义之事,以安抚民心,凝聚天下之力。
夫国号之立,非徒为名也,乃所以明志向,定纲纪,使百姓知所归附,将士知所效命。
愿将军深思熟虑,勿失此千载难逢之良机……”
听到这里,杨秋总算明白了荀谌的意图,她颇感惊讶,因为这提议来得如此突然,仿佛是一时兴起。
要知道,荀谌之前一直在忙于上谷郡和代郡的事务,只是因过年才回到马邑县,今日前来本是汇报工作。
两个人其实都还没聊完,但由于已经答应了要见波才,所以杨秋让荀谌在后面等着。
结果波才一离开,荀谌突然就把话题拐弯到了称王建制这上面,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正事。
想到刚才波才和她聊的那些事情,杨秋瞬间似笑非笑的看向了眼前的人。
“友若,你说的这件事情是很重要,可是你刚刚临时起意,恐怕目的不止在于杨家军的基业吧,你想利用黄巾军?”
荀谌轻笑了一声。
“看来将军也猜到了,黄巾军已开始内斗,若我们此时再加一把火,使他们斗得更凶,将军便可趁机接手黄巾军的残余势力。
然而,我们不能让他们内斗太久,否则将军接手的将是一个残破不堪的黄巾军,对我们毫无益处。
所以,将军此时称王,一方面能安定治下的民心,另一方面也能让黄巾军因此事而勾心斗角!”
荀谌此计实为阳谋。
如果杨家军都开始称王建制了,那么冀州的黄巾军,到时候会不会也有这个想法?
然而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各自分散的势力,到时候到底由谁称王呢?
显然决定不出来老大,于是所有人都可能称王,都想占据更多土地,斗争将更加激烈。
甚至为了土地,这些人不仅会勾心斗角,还可能采取吞并手段,各方势力将自相残杀。
就算他们能够克制,到时候察觉到暗流涌动的冀州世家大族,一直想要对付这群黄巾军的汉军。
恐怕也会在这个时候趁机挑拨离间,搅动风云,使他们无法停止内斗。
而杨家军其实什么都没做,不过是在自己自下的土地称王建制而已。
所以说阳谋无解。
“友若,是否太早了?”
杨秋还记得后世有位智者曾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面对这个疑问,荀谌认真地回答。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乃天地正道。将军若迟迟不称王建制,则杨家军治下之民众,犹自视为汉民,人心不齐,意志不一,何以凝聚实力,席卷天下?
且将军举事以来,已与汉廷有过多次战争。若不能立下国号,奠定基业,则下面之人心思必然飘摇不定,疑我等仍为流寇出身,无有定所。
如此,则天下之才俊何以信服我杨家军有开创新朝的实力,何以归心于吾等,共谋大业……”
荀谌说了一大堆话,杨秋总算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杨家军虽已占据大片土地,但出身山匪,还算不上正规军。
若不称王建制,统治便缺乏合法性。
更何况,杨家军的统治虽运转良好,但实际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架构,目前看着其实官员体系混乱。
这样的政权,一看就是个草台班子。
若一直以杨家军的称号打天下,天下的人才恐怕都不敢加入,只觉得杨家军仍是草莽流寇,不懂治理。
更何况,实力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杨秋不称王建制,下面的人如何进步呢?
只有杨秋进步了,手下的人才能跟着一起进步啊。
大家都想升职加薪。
这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杨秋还是听明白了自己手下的心思。
看来不能按照后世的经验行事,毕竟她杨秋一开始就是板上钉钉的反贼,而汉室天下还未诸侯并起。
也就是说,她现在还没到要担心其他诸侯联合攻打的时候,也不需要猥琐发育。
而真的等到天下将乱之时,她的实力早已足以雄霸一方,现在决定称王建制,反而能让下面的人安定下来,再之后可吸纳更多人才加入。
毕竟一个草台班子与一个拥有完整政治体制的新朝相比,吸引力截然不同。
“友若之意吾已明了,诚然,称王建制乃大事,需提前准备诸多事宜,不可轻率行事。
且此事关乎杨家军的未来,需大家共商共议,方能定夺。待新年结束,祭祀之礼完成后,吾再召诸位前来,共议此等大事。”
荀谌见目的已达,便不再劝说。
他深知,称王建制乃是一件牵动天下的大事,不可轻率而行,更不可草率决定。
此事不仅需与手下众将士商议妥当,确保人心齐一,还需准备各种祭祀仪式,以敬奉天地,祈求神灵庇佑。
至于国号的选定,更是需深思熟虑,既要符合天时地利,又要能彰显杨家军的威名与志向。
而合适的称王时间,更需经过卜算,选择一个吉祥之日,以确保新朝的兴旺与昌盛。
此外,各种仪式的准备也需细致入微,不可有丝毫差错,以免失了体面,影响新朝的形象。
再者,新朝建立后,手下人的官职需重新任命,此乃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若任命不当,则可能引起内部纷争,甚至导致新朝的崩溃。
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必定繁琐冗长,绝非随随便便走出去,对着众人宣布一声立国号称王便能了事。
需经过深思熟虑,周密筹划,方能确保新朝的顺利建立与长久发展。
于是,在得到杨秋的同意之后,荀谌并未耽搁,当天晚上便来到了令狐邵的府邸。
他深知,今日与杨秋的交谈虽已初步达成共识,但那只是口头上的劝进,并未形成书面文字,算不上正规的仪式。
而一旦走上正式流程,就不能一个人独占功劳了。
这种时候,就要讲究功劳大家一起领。
如果有人想独吞这份功劳,那就会遭到下面人的排斥。
只是,荀谌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已经非常周全,考虑了众人的感受,但令狐邵听完还是有一种憋屈的感觉。
他真是没想到啊,荀友若这小子居然提前劝进了,把他们这些人都落到了后面。
“友若,你可真是将军的肱骨之臣,考虑事情面面俱到,我自愧不如。”
令狐邵的话语中带着些许的嘲讽,然而,一个合格的政客是不会轻易暴露情绪的。
即使听出了令狐邵的嘲讽,荀谌依然面不改色地开口了。
“孔叔,此事当下唯吾二人心知肚明,劝进表一文,恐需吾等联手共撰,此等功劳,自当共享之。
然则,届时联名上书,以我等的资历,恐名字需列于后面。
因此,我等现在也只能于此事上为将军分忧解难,略尽绵薄之力。
孔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难道汝不欲与吾同力,为将军分忧解难?”
此言一出,令狐邵瞬间意识到了这是他绝佳的机会。
此时插手,尚不为晚,这可是从龙之功啊。
“友若考虑得甚是,如此,我俩就一起合作为将军分忧。”
大年初一,晨光初破,英烈祠沐浴在一片肃穆之中。
杨秋麾下的主要官员,以及马邑县半数士兵,皆已整装待发,汇聚于英烈祠门前。
为杨家军英勇牺牲的兵卒上香祭祀,场面庄严而沉重。
“魂兮……归兮……”
张角身披道袍,立于一侧,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
其声苍凉肃穆,如穿越时空的隧道,将众人的思念与敬意,传递给那些英勇捐躯的英烈们。
那庄重的仪式感,仿佛能触动天地,令风云变色。
祭祀现场,不仅有杨家军的将士,还有那些牺牲兵卒的亲人。
他们在后面有专门的人照顾着,此刻都不由得默默流起了眼泪。
但这些人的眼泪并不是绝望的泪水,而只是此情此景下的深深思念。
对于守护英烈祠的士兵而言,如此肃穆的祭祀仪式,足以让他们深感自己并非无足轻重之辈,而是值得所有人敬重的英雄。
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那些英勇牺牲的英魂。
军队若要凝聚士气,除了良好的待遇,更需有坚定的信念与思想建设。
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他们为何而战,为谁而牺牲?
因此,这样的祭祀仪式,既是对牺牲者的最高敬意,也是对生者的深刻启示。
祭祀仪式渐入高潮,杨秋挺身而出,她声音铿锵有力,响彻云霄。
“诸位,杨家军举事至今,始终以让大家吃饱暖衣为己任,反抗朝廷暴政,旨在建立一个更加清明的世道。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士兵英勇奋战,马革裹尸,许多人甚至未能留下姓名。
但我杨秋誓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载英烈祠之中!他们为杨家军流下的每一滴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被铭记于心,永远受到祭祀香火之供奉!”
此言一出,下方士兵心情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有人甚至默默红了眼眶。
有时候,人活着不仅为了温饱,更需被尊重,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看待。
而杨秋此举自然让众人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好像他们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人。
没有人不渴望被承认,所以这样的仪式感,至少让众多兵卒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而此时,杨秋的话还没有说完。
“诸君,道阻且长,杨家军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因诸位同心协力、共同奋斗。
然而我们的日子并未彻底安稳,未来仍有诸多危险与挑战等待着我们。
因此,我恳请诸君与我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让我们一同为一个清平世道而奋斗不息!”
身为主帅,杨秋亲自参与祭奠仪式并发表慷慨激昂的言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这种庄重的仪式感让杨家军的归属感更加深厚。
今日的祭奠仪式结束后,杨家军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必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正是杨秋所期望的效果。
若连此等仪式都无法举行,又何谈未来的大事?
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肃穆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与敬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激励。
而祭祀仪式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官员的休假期了,杨秋让众人休假休了半个月。
也就是正月十五之后,她才终于召开了新年的第一次大会。
这次的会议,所有核心人员都出席了。
包括杨秋的亲人宗族,邓家三姐弟,田英田冲姐弟,张杨张辽吕布,秦峰马青,荀谌令狐邵等。
而这一次会议的重点,那就是杨家军新年的规划了,也就是称王建制。
于是,在众人都坐下来,杨秋简短说了几句开场白之后,荀谌就上前一步主动开口了。
“昔者,夏商周三代更迭,皆因顺应天时,秉承人道,而后汉高祖一统六合,开创辉煌大汉,威震海内,恩泽苍生。
此皆因圣贤之君,深谙天道,体恤民情,故能成其伟业,垂范后世。
时至今日,朝堂之上,却云雾蔽日,奸邪横行,致使百姓愁苦,万民期盼英雄出世,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将军您承天之意,英勇善战,且心怀仁慈,体恤民情。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望风而归。此乃天意所归,民心所向。
先贤曾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如今万民仰望将军,如大旱之望云霓,期盼将军能挺身而出,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愿将军勿负此良辰美景,勿违此万千民心。宜乘此天时、地利、人和之良机,立下国号,以安天下,以慰民心。
吾等愿随将军之后,赴汤蹈火,肝脑涂地,誓死追随,共创盛世基业。”
第77章
荀谌这一开口就搞了个大炸弹,于是,其他人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除了令狐邵。
毕竟这俩一直隐瞒得很好,他们的目的就在在今天开启主题。
所以,第二个接话的人也就变成了令狐邵。
“王者,天下所归往也。王者之制,乃天下之法统。
如今,杨家军已占领雁门郡、太原郡、上谷郡、代郡,疆域之广阔,声势之浩大,犹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此乃将军英明,将士勇猛,诸位杨家军官吏齐心协力之果。”
“然而,昔日杨家军官吏体系,已弊端渐显,政令难以通达,官吏文书混乱无序。
此皆因旧制已不适应今日之局势,亟需新的治理之道以固基业。故吾以为,称王建制,实乃确立法统之必要。
盖因法统之立,不仅关乎统治者之权威,更关乎整个政治体系之稳定性和权威性。法统乃国家之基石,亦民心之所向。
“将军若称王建制,以明法统,则可定君臣之义,别上下之分,使百官有章可循,行事有序。
如此,则能稳固杨家军基业,收服天下人心,共创盛世之业。”
“再者,称王建制亦是顺应民心之举,百姓期盼安定,盼望王者之师。
故吾恳请将军,顺应时势,立法统之规,固国家之本,共创盛世基业。”
令狐邵又一长篇大论说完,大部分人都听明白了这两人今天要做啥。
于是众人都赶紧看向了杨秋,看看杨秋是否默认此事儿?
若是默认,他们肯定得赶紧劝谏,这不能落后啊。
但此时此刻,吕布凑在张辽的耳边低声开口了。
“我被这两人绕晕了,听着好像是在建议将军称王开府,但怎么感觉废话颇多,就不能说简洁一点?”
张辽一言难尽地看了吕布一眼,这哪里叫废话!
他要是能够说出这样一番漂亮话,他刚刚马上就敢站出来劝进。
无奈他虽然读过书,但他的天赋都点在了军略武艺上,想要说出一番引经据典的论述,实在是做不到。
所以,还是文人会拍马屁啊。
就像他此刻,只能干瞪眼,然后在令狐邵说完之后,直接跟着附和。
“友若与孔叔之言,甚是有理。将军如今治下之民众,皆心存困惑,不知所归。彼等既非纯粹汉民,亦非全然为杨家军之官吏亲属。
百姓身份模糊,心绪难安。故将军需速定民心,使百姓知其所从,安其所居,方能稳固根基,共创大业。”
张辽这话说完,杨秋还是没有表达反对意见。
这一下子,众人都知道了杨秋的意思了,这是默许啊。
看来荀谌和令狐邵不是冒然劝进,这是在给大家引导啊。
这种时候还犹豫做什么?
因此,邓容马上站了起来。
“将军,我杨家军需顺应民心,称王建国……”
看着这么多人都开始劝进了,吕布忍不了了,这种时候他怎么能落于人下,于是恰巧和张扬一起站起了身。
两个人尴尬地对视一眼,然后一起抱拳行礼。
“将军,我二人都觉得他们言之有理……”
肚子里没点墨水就是这样,附和着说完,张扬和吕布尴尬一笑。
倒是田冲这个时候笑着站起了身。
“昔日识将军之时,吾便觉将军未来必成大业。如今朝廷昏暗,请将军为天下计,称王建府,以拯苍生于水火之中。”
众人斜看了田冲这小子一眼,这是炫耀自己有年少之谊吗?
不过,这也只是在心里想想,接下来其他人纷纷达成一致,都劝进杨秋更进一步。
见状,杨秋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诸位觉得‘昭’字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都知道杨秋的意思了,这是要定下国号啊。
只是,这个字让众人觉得非常意外。
毕竟,国号可不能随随便便取,它得有个说法。
夏、商、周,这些都是从部落或者联盟的名称来的;秦呢,是因为秦国的祖先被封在那片土地上,那是周天子册封的封地。
汉朝嘛,那就更明显了,刘邦当初被封为汉王,所以他的朝代就叫汉。
至于隋唐两朝,则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封号爵位。
国号这东西,肯定不能凭空取的,不管是部落的名字,还是自己统治的地方,或者其他缘由,那都得有什么特别的渊源。
因为这国号需要对外宣传,得让外界知道为什么要取这个国号?
现在的并州,有很大一块地方以前是晋国的。
荀谌、令狐邵他们之前都以为将军会用晋这个封号,所以他们还准备了一番腹稿,打算到时候好好宣传一下。
没想到将军不按套路出牌,这一下子把他们的计划都打乱了。
杨秋心里也明白,很多人都在嘀咕,为什么她选‘昭’这个字,而不是‘晋’。
毕竟,杨家军发家的地方确实能算作以前的晋国。
但问题是,‘晋’这个字有点晦气啊。
一想到司马家那个垃圾晋朝,杨秋就没有一点儿兴趣取这个字。
不是这个字不好,而是它给人的刻板印象太深了,没办法忽略那上面带着的晦气。
不过,虽然大家都很意外,但众人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这一次,是田冲率先开口。
“‘昭’字,寓意日之光明,犹如日中天际,普照万物,无所不明,无所不照。
此乃顺应天地之正理,赋予万物以生机,此字意蕴深厚,实为佳选。”
杨秋对着田冲赞赏地看了一眼。
“孟举之言,深得我心。‘昭’字,不仅象征日之光明,更可引申为显著、彰明之意,又蕴含事理之清晰,政令之昭然。
此乃国家之要义,治理之根本所在。
吾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终决定取‘昭’字为国号。盖因新朝初立,当如日光普照,光明磊落,无所不照,使天下百姓皆能沐浴其恩泽,共享太平之福祉。
又愿吾之王朝,政令昭明,如日中天,事理清晰,百官皆能明了其职责所在,同心协力,共创盛世。
如此,则国家昌盛,社稷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此言既出,众人皆知杨秋心意。
反正又不是啥不吉利的字,这种时候赞同就可以了。
“臣拜见昭王,愿昭国昌盛,百姓安乐。吾等愿誓死追随,共助王业。”
于是国号就这么定了下来,不过不是现在就要称王建制了,只是大家内部先达成一致。
相当于先开会通个气,让大家知道接下来杨家军将要做什么。
那么接下来就是准备过程了,除非是匆匆忙忙要登上王位,但凡时间充足,至少都要准一年半载。
而这其中涉及到的礼仪,都得他们这些人商讨出来。
杨秋也不会违背众人的意志,说一切从简,不用搞什么特殊的仪式,那实在是没必要。
毕竟她还在扶持太平道呢,这个时候的人还是非常敬重上天的,所以仪式必须得庄重肃穆。
更何况,杨秋也不想太过随便。
因为,她还要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官吏制度,颁布一些政策法令。
就像是太平天国,确立政权之后,也颁布过□□田亩制度巩固政权。
虽然后来这制度几乎没有具体实行,但那是太平天国的问题。
杨秋不会走太平天国的道路,但有些事情也是可以参考的。
所以今天这场开会只是个开胃菜,接下来官吏体系的构建,基本的政策法令,全部都要在接下来的时间讨论出来。
这样庞杂的事情,花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时间都有可能,反正杨秋不着急。
不过,定下了‘昭’字后,会议虽然解散了,但是令狐邵,荀谌还有田冲都留了下来。
杨秋看到这三个人似乎都有话说,她让侍卫在外面关上门,然后笑而问了起来。
“你们三个人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看起来好像是同一件事情,现在不妨主动站出来说?
这种时候不必犹豫,我们杨家军言论还是很自由的。”
此言一说,田冲直接开口道。
“将军以后可以自称昭国了。”
好吧,杨秋也没有生气,然后用疑问的眼神看一下眼前这三人,示意他们赶紧说。
这一次,荀谌开口了。
“不知将军是否听说过‘代汉者,当涂高也’。”
荀谌这句话一出,杨秋差点笑出声来。
这句话在三国时期可真是太火了,简直就是野心家的必备口号,用来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性的金字招牌。
曹魏政权、晋朝司马氏,这些大佬们都对这句话情有独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独家解读”。
当然,在那之前还有个炮灰也用了这句话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那就是袁术袁公路。
于是听到荀谌问出这句话来,杨秋稍稍一想,她就明白了这三个人的意图。
在整个东汉一朝,谶纬之说那可是风靡一时,上到天子,下到朝臣。
不懂这个,不好意思,你直接会被开除大汉的官吏体系圈子。
在整个东汉一朝,谶纬之说非常流行,尤其是经过王莽和刘秀的发扬光大,谶纬之说无处不在。
这个时候的士人,要是不懂点谶纬之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士人圈子的。
毕竟光武帝刘秀带头笃信,据说他中风了还在那儿认真研究图谶。
也不知道他是真的信了自己是天命所归,还是为了宣传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这还不算完,刘秀还喜欢鼓励群臣一起学图谶。
在建立太学之后,刘秀又要求今文经博士都要学习谶纬之学,如果不会这个,都不能当博士。
这一和仕途绑定了,还有谁敢不学?
更何况,刘秀的子孙们还对此发扬光大,在用人执政上,甚至会参考谶纬来决定。
大名鼎鼎的《白虎通义》就是将经学和谶纬融为了一体。
结果呢,直接导致东汉的士子阶层个个都成了谶纬小能手。
于是,这直接导致现在的东汉士子阶层,人人都能通晓些许谶纬,这种思想哪有什么进步性可言,简直就是一锅乱炖的大杂烩。
野心家们一看,这机会来了,纷纷开始造谣生事,只要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就行。
这东汉的图谶之说,简直就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如今这三人找自己,刻意提到了‘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自然是要商讨‘昭’这字和这句谶语之间的关系。
毕竟在谶纬之学当道的情况下,宣传手段自然不能太单调了,最好从这方面入手。
换而言之,那就是要装神弄鬼忽悠人了。
至少这三人目前是这么想的,所以才留下来想要好好和杨秋聊聊这句谶语。
第78章
“你们想用这句谶语来解‘昭’字吗”
搞明白了这三人的意图,杨秋主动问了出来。
这三人对视了一眼,都明白杨秋已经看出了他们的想法,于是这一次是令狐邵开口了。
“这句谶语流传甚广,将军既然决定了用‘昭’字建国,不妨就利用这句谶语解读一下。”
这是一条走捷径的方法,说实话,也不是不能用。
毕竟这玩意儿玩得就是神神秘秘,汉语文字博大精深,怎么都能搞出一个牵强附会的解释。
只要你以后成了正统,那么就会说这谶语果然预示了未来。
杨秋倒是有其他想法。
但此时此刻,她倒要看看这三个人能怎么搞出一个牵强附会的解释出来,于是杨秋笑而问了起来。
“那你们是怎么解读的?说来给我听听。”
这一次是田冲主动开口了。
“昭者,日高也,日在道上高而显,即昭代汉。”
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话最表面的意思就是代汉者是道路当中的高大的人或者物,而日在道上高而显,显然对这句谶语的解读合情合理。
“你们也认同?”
田冲说完,杨秋看一下了令狐邵和荀谌。
两个人同时点头,这三人都算得上是士族出身,所以对谶纬之说都非常了解。
其实这玩意儿久了,大家都知道是糊弄人,但都喜欢自欺欺人。
毕竟处在这个圈子里面,那就得按照圈子里面的规则来玩。
但是这一次,杨秋不想装神弄鬼。
“没必要继续挑衅汉廷,让他们把我们视之为心腹大敌,我有另一个想法。
现在领军出征的几个将军,分别有董卓,傅燮,孙坚,曹操,朱儁,为何不将谶语用在他们身上挑拨离间。
敌人太团结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我们也得给他们找点麻烦不是吗?”
此言一出,三个人纷纷沉思了一会儿,荀谌笑了起来。
“将军此计,甚是机巧。而今我昭国,尚不宜过于张扬,然亦不可显露太过。
若使数人皆流传谶语解读,敌人亦非愚钝之辈,势必察觉其中的蹊跷。
不妨先专注一人,待其效用渐微,再换另一人。且看天子最终疑心何人,逐一施之……”
这倒也是,一下子把一堆人都拖下水,显然造成的效果不大,于是杨秋对着三人问了起来。
“那你们觉得,现在这几个人当中,汉家天子最不放心谁?”
“傅燮素有忠孝之名,不可轻动。曹操与宦官一系纠葛颇深,暂且亦不可取。朱儁、董卓、孙坚三人,倒是颇为合适。
然孙坚麾下仅数千汉兵,势单力薄,难成大器。朱儁、董卓则部下势众,根基深厚。
尤其是董卓,于西羌战场征战半年,至今战果寥寥,天子心中恐怕早已不满。”
听到令狐邵的这番分析,杨秋颇为认可地点头。
就是你了,董卓,先坑你再说。
虽然有点遗憾没把曹老板拉下水,不过可以以后再想办法。
因此,杨秋让眼前几个人对董卓名字作解。
三人立即就给出了一个解读,那倒是同一个模板了。
“卓者,高也,越也。卓于涂,乃在道之高处,当涂高之象。”
很好,这个解读非常完美,杨秋都忍不住笑了。
还是他们这些士族会玩儿,黑的都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说成彩的。
不过,虽然定好了计划,但想要宣传出去,那还是需要一点人力物力的。
杨秋本来还在纠结收买什么商队去宣传,又或者贿赂一些朝廷的官员,尤其是宦官,毕竟给钱就能让他们颠倒黑白。
当然不可能用杨家军的名义去贿赂,但总能找到路径的。
结果有一个上好的机会送到了杨秋的面前,就在开完会议之后不久,羌人那边来人了。
自从上次和那几个羌族首领交易完毕之后,两边都各自默契地干着造反的事情,互不干扰。
目前,羌人几个部落进展还不错,没有在汉军那里吃大亏,也还没有被挑拨得自相残杀。
所以看着还挺团结,但估计也持续不了多久。
不过这不关杨秋的事儿,羌人内斗挺好,不然她有一天具有实力收复凉州的时候,收拾这些人还挺麻烦。
最好让他们内斗消耗彼此。
但这种事情当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对于这一次先零羌首领唐枸的到来,杨秋表示了热烈欢迎。
她还让人准备了美酒佳肴,务必要将对方招待得心满意足。
“将军,我远在凉州就听说了杨家军和黄巾军合作把汉军打得落花流水的事情。
这次来到将军治下的雁门郡,果然看着繁华,不管是守城的兵卒,还是路上的普通庶民,看着似乎都精神气饱满。
不像我们羌人那一边,这冬日一过,好多人都因为严寒过世,还有好多人因为吃不饱而死,将军这里的日子可真让人羡慕!”
有句话说得好,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种暂时性的盟友对你大加夸赞,绝对不要相信那是什么真心话,看来是有所图了。
原本以为对方是过来购买粮□□盐等物品,杨秋也做好了准备,给对方一些低廉的价格,只要不亏本就行。
毕竟有羌人在西边牵扯着汉军一部分主力,对她来说是有利的,有时候生意也不能只图利润。
但是对方一开口就说出这段话,显然所图的不是杨秋所猜测的东西,于是杨秋笑着打起了机锋。
“不知道羌王可否听说过一句话,面子工程?”
唐枸这个壮汉瞬间露出了困惑,两个人都是用汉朝的官方普通话在交流。
而对于唐枸而言,他的语音自然不标准,也只能听懂对方最浅显的语言。
如果汉人要开始咬文嚼字,那他是绝对听不懂的。
但眼前人好像也不是在咬文嚼字,就是这几个字组合起来,听不懂。
不过身为一方首领,也不能表现自己的愚蠢,那就太丢面子了,于是唐枸换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疑问。
“将军很重视面子这种事情吧?”
杨秋差点笑出声,看看,还不是踏入了她的陷阱,于是她用一种忧愁的语气开口了。
“人要脸,树要皮,这世上谁人不重视自己的面子呢?谁希望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是个穷酸之人。
杨家军发展到今日这个地步,步步艰辛,去年几场大战更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实际上杨家军治下的庶民和羌王你们的子民一样,都在面临吃不饱饭的困扰。
只是我这个人太爱面子了,加上杨家军也需要维持一点形象,所以羌王来的路上见到的都是精神气饱满的人。
因为这些人都有专门的饱饭可以吃,也是为了展示给来来往往的商队看,我私下里称之为面子工程,总不能让人误会我杨家军揭不开锅了。”
杨秋的语气一片诚恳,唐枸瞬间被噎住了,这真的不是忽悠他吗?
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爱面子,结果又把杨家军的虚假全部告诉他,这番话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唐枸自然不知道人要皮树要脸后面接的那句话。
人要脸树要皮,树要没皮必死无疑,人要没脸天下无敌。
所以此刻的唐枸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过来是要借粮的,来的路上看到杨家军治下的县城百姓没有面黄肌瘦,看着精神气那样好,他还以为杨家军富裕得很呢。
结果对方一开口就先给他哭穷,是不是搞错剧本了?
哭穷这事儿不应该是他先开始吗?搞得他现在都不好把自己准备的剧本演出来。
“将军这里的情况竟如此严重吗?”
尴尬沉默了许久,唐枸憋出了这样一句话询问。
因为眼下他实在不知道该用哪句话开口了,总不能在对方说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还说借我一点粮吧。
这话当然也可以说出来,但对方肯定是直接拒绝呀。
“唉,大家都在用力的活着呀,想让子民们都吃一口饱饭,太难太难了。
羌王,我愧对于我的子民啊,到现在竟然还让他们忍受饥饿严寒的困苦。”
唐枸:“……”
这让人怎么接话,难道要让他跟着一起哭穷吗?
于是唐枸尴尬地换了一个话题。
“之前将军不是和我们交易了粮食和食盐这些物品吗?难道将军治下这些东西也不够了吗?”
这个问题倒也不能直接哭穷,所以杨秋是这么回答的。
“食盐倒是足够,因为我们杨家军自己在开盐矿,但是粮食是真的不够。
只能等今年春天赶紧种上粮食,指望今年的秋日能有一场丰收,不然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饿死,唉……”
食盐足够?
这倒是让唐枸眼睛一亮,至少这东西还是能交易的。
但眼下这么说,又好像达不成自己的目的,于是接下来唐枸又拐弯抹角的问了许多问题,杨秋不是转移话题就是哭穷。
搞得唐枸离开的时候,都还没有把自己的来意表达出来。
他几乎是带着一种郁闷的心情回去了,杨秋却是在唐枸离开之后,她立即把令狐邵和荀谌叫了过来。
“你们想办法去试探一下唐枸,看看他的意图是什么?应该不只是交换粮食。”
谈话的主动权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在搞不清楚对方目的的情况下。
杨秋决定先退隐一番,让自己的属下来应付。
令狐邵和荀谌当然清楚杨秋对羌人那边的战略,拉拢合作的盟友,同时也是防备着的敌人。
因为羌人反复无常,随时也可能翻脸。
“将军对未来羌人的规划是什么?凉州之地,沉疴积弊已久,百余年来,羌人与汉人之间纷争不断,反复无常。
致使双方信任尽失,若日后西进,凉州之地如何处理,实乃棘手难题。”
荀谌作为豫州士族,从战略上来说,他当然知道凉州不能弃,不然会危害中原的安危。
可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凉州这地儿现在实在是个烂摊子,简而言之,那就是一个负资产。
要了会给自己增加无数的后患,不要的话,以后也会有无数的后患。
所以东汉朝堂上的大臣们在此事上也是纠结得反反复复,有时候在讨论放弃,有时候又觉得放弃了之后洛阳会很危险。
有时候说要安抚羌人,有时候又突然决定赶尽杀绝。
正是这种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政策,这才导致两边的争端持续了一百多年。
如今杨秋占据并州北部,不可能以后只管中原的土地,西边的土地你不去管,他们就可能会入侵。
所以荀谌也想知道杨秋对凉州未来的规划。
“孔叔呢,你是怎么想的?”
关于战略规划这种问题,杨秋也想知道,汉朝这些土著们是怎么想的?
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总得将大家的想法和原因搞清楚。
“凉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但若是提前打下来,恐怕会拖垮我们昭国,建议采取世祖的想法,先占领中原腹地,以后再西进。”
两个人倒是没有目光短浅,决定要放弃凉州,只是都觉得凉州太难搞了,提前打下来,到时候只会陷入和羌人无穷无尽的内斗当中。
所以最好效仿刘秀的做法,先定中原,最后在西进。
其实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有大问题,对于此时的人来说,这种战略已经实际损失最小的方法了。
但杨秋另有想法,西域诸国可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需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
从凉州再往西北方向前进,那可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这种地方能放弃吗?当然是不能的。
而经济价值可以有其他方法,到时候杨秋自然能在这西边种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但那得是控制之后再做的事情。
至少杨秋不会让西边成为负资产,于是她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诸位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吗?”
要按照历史上的记录,后面的人不断往西部前进,一直都没能搞清楚真正的源头在哪里,反而记载了多次错误的地址。
而按照汉朝目前的典籍记载,《禹贡》里面曾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这意思就是说黄河发源于积石山,
山海经则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在汉朝,这件事情是有争论的,然后汉武帝派张謇出西域的时候,他曾经注意到了西域的大河。
而他发现这条河从高山的东北角发源,一直向东北流去,最后注入了一条湖泊。
张謇询问当地人,最后对方的说法是这条湖泊连接地下河,一直向东流去。
所以回去之后他就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于是众人都觉得原来再往西边走是昆仑山啊。
这也就是后来昆仑山地名的由来。
所以在汉朝,关于黄河的起源,这是主流思想。
至于长江,整个古代认识都是错的,他们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
其实发源于岷山的这条河流是岷江,而中国古代一直把岷江当做长江正源。
这件事情到了清朝都还没有理论清楚,当然主要是受限于科技水准,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无法真正走到源头去探究
因此,对于杨秋问出的这个问题,令狐邵和荀谌都引用了汉朝现在流行的解释。
不过既然杨秋这样问了,所以荀谌自然下意识地询问了另一句。
“这源头难道和凉州有关系?”
“从凉州再往西北方走,那边将会有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过两者的源头不一致,黄河的源头主要地下涌出的泉水,而长江的源头主要是冰川融水。”
“这两条河对我们华夏文化何其重要,若未来有一天,我们无法掌握黄河长江的源头,然后被异族掌握。
到时候工具更加领先了,他们直接修建大坝拦截河流,我们华夏文化将会直接遭遇毁灭的打击。
因此,不只是凉州重要,我们还要继续往西而去,我当然也明白你们担忧的事情。
羌人确实反复无常,但人是杀不完的,待遇太好更会滋长他们的野心,所以这事儿不能急不能快,但更不能放弃,得慢慢来。”
两个人没想到杨秋考虑得这么深远,只是真的能修大坝拦截如此大的河流吗?
两个人以前肯定会觉得这不可能,但如今见识了杨家军在学童那里准备的书籍教材,以及工坊里面产出的一些东西。
他们又觉得这不是不可能,只要工匠之利更加厉害,就像将军说的,未来登上天都有可能。
不过这种问题暂时也不用考虑,毕竟连并州都还没彻底占领。
所以接下来这两个人的目的还是去试探唐枸,看看他来此到底有什么目的?
唐枸刚好也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开口把自己的目的提出来。
有了荀谌和令狐邵的的示好,再加上这两个人高深的话题技巧,直接把唐枸给绕晕了。
最后,这两人终于把唐枸的目的打听了出来。
杨秋有个猜测是没错的,唐枸确实是来想要交易一些粮食和食盐,但这只是目的之一。
他还有一个另外的目的,那就是交易杨家军的高产粮食种子。
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彻底隐瞒住的,尤其是西北这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些消息。
而唐枸的目的正在于此,他想空手套白狼得到高产种子。
而利用他来的人,有凉州那边的豪族,也有其他羌人的撺掇。
只是唐枸也不是傻子,知道这种事情没那么容易,所以他还以为荀谌和令狐邵可以讨好,私底下贿赂了不少珍宝,想让这两人帮忙。
等杨秋知道对方的目的之后,她瞬间笑了,因为她此刻有那个绝佳的主意。
不管唐枸背后的人是什么?她一定要把红薯这个高产粮食给推广出去,把外面的人给坑死。
尤其是最好让胡人喜欢上这种东西。
毕竟红薯这东西表面上确实高产,推广出去了绝对会让一堆人欣喜若狂,觉得她杨秋是个傻子,直接资敌。
可是事实上,红薯有几个超级大的缺点。
首先就是营养成分不足,蛋白质含量非常低,长期吃这种东西都不能维持体力干活,更别说拥有一身的勇武之力来打仗了。
要把它作为主粮,人的正常生长发育都不能维持。
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红薯的储存期非常短,还容易受潮发霉变质。
为什么华夏人留下了小麦,粟,水稻,黍等粮食,当然是因为这些东西营养成分足够,再就是能够长期保存。
只要粮仓建得比较干燥,保存好几年都没问题的,可是红薯绝对不行。
长期食用消化不良,这些都属于小问题了
既然对方的来意是想求高产粮食,给他,给他,坑死他。
第79章
在令狐邵和荀谌成功忽悠了唐枸之后,杨秋再次接见了唐枸,然后这一次给唐枸准备了一顿红薯佳肴。
“此物名为红薯,说起来要不是今年有这种食物应急,恐怕杨家军会饿死许多人。”
桌子上面,一个是削了皮的生红薯,可以直接生吃,一个是烤红薯,一个是煮红薯。
在还有红薯酿成的酒。
唐枸哪里见到这种食物,只是杨秋暗示的话语说这种粮食能够应急,他瞬间就兴奋了起来。
不过此时他还算沉得住气,而是简单的尝了一下食物,喝了一口小酒。
旁边伺候的人帮助他把烤红薯和煮红薯脱去了皮,于是唐枸将几种味道都尝了个遍。
红薯酒的味道有点清甜,回味悠长,这让他喝一口就眼睛亮了起来,这味道不错。
至于生啃红薯,有点脆生生的,但有一股甜味儿。
而烤红薯和煮红薯,其实差距不大,都是软软糯糯的甜味儿。
东汉时期,想吃甜味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这个时候的榨糖技术还非常落后,就算此时有蜂蜜和石蜜,但产量很低。
市场有需求,产量却又少,所以这种东西就成为昂贵之物了。
因此,吃甜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起的。
而在三国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也就是袁术,他临死前还想喝一口蜜水,但因为无蜜可得,甚至郁闷到死。
这些事情都足以证明,糖在这个时代有多昂贵。
而这种情况要到唐朝才能改善,那时候为了改进技术,还是唐太宗亲自派人去印度学习了制糖技术,然后传到了中原地区,这才进入了新阶段。
因此,当杨秋拿出这一顿红薯佳肴来招待,那是一点儿都不磕碜人,至少唐枸觉得这是一顿绝佳的美食啊。
真,大手笔!
“将军,这食物如此美味,竟然只能用来应急吗?是不是产量太低了?”
杨秋摇头。
“不,这红薯的产量非常高,一亩地能达到平均十石左右。”
这答案一说出来,唐枸瞬间就瞪大了眼睛。
十石的产量,听起来就像是无稽之谈,荒诞得他都觉得,自己耳朵是不是刚刚出了问题?
毕竟他这辈子听都没听说过这么高的产量,听起来就像是在骗人。
当然,唐枸之所以了解农桑之事,主要是羌人是半农半牧。
身为一个首领,若是连这些基本的产量都搞不清楚,那不就是等着被下属忽悠吗?
所以唐枸忍不住反问了起来。
“将军是不是在开玩笑?这红薯如此美味,如果有这样高的产量?杨家军今年怎么会有饥饿的烦恼?”
要忽悠人,就得让人步步踏入陷阱,于是杨秋无奈地开口了。
“羌王是不是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食物?”
唐枸下意识地点头,这红薯是他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吃到。
而此刻,这美味已经俘虏他的心了,恨不得立即带着这种种子回去种。
“我刚刚说这种红薯亩产平均十石左右,羌王不是也不相信,那么我治下的子民又如何相信呢?
如果强制让他们种植,他们是否会反抗?这是一定会发生的,直接好心办坏事儿。”
“因此,在众人都不信任的情况下,只能让小部分人开始种植,让大家看一看这种粮食的产量,让他们今年能尝尝味道。
刚刚羌王也尝了一下红薯的味道,是不是感觉很不错。
所以等到春天到来了,我杨家军也会加大这种粮食的种植。唯有如此,今年年底才不会有饥饿的情况发生。”
此种理由一说出来,唐枸终于没有了怀疑,但也没有完全信任,所以他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外界有传言说,将军这里有高产的粮食种子,原来就是这种红薯吗?”
“确实,只是外人不知道红薯这种东西叫什么。所以谣言传来传去就变成了什么粟和小麦,搞得我自己都哭笑不得,看来这传言羌王也听到了。”
到了此时此刻,唐枸已经信了大半了。
所以他眼下纠结的问题是,这红薯的味道如此之好,又还能高产,他该如何交换这种粮食种子呢?
总要拿出合理的利益交换,这才能达到目的。
唐枸还没有傻到自己可以强买强卖,而且他还在人家的地盘,要是不长眼睛做出这种事情。
唐枸可以肯定自己绝对不可能活着走出这里。
毕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见识到了这位女将军的厉害,并且一直对这位女将军有忌惮之心。
这次到来,他更是将态度放得非常尊敬,绝不敢狂言妄语。
杨秋也知道对方的意图,所以她开始进行了话题的引导。
“说起来,汉军现在对你们羌族部落的威胁大吗?听说汉军有位董卓将军一直在对你们羌族部落讨伐,目前谁胜谁输?”
这个问题让唐枸瞬间露出了些许郁闷的神色。
要说董卓这个人吧,年少的时候明明和他们羌人交好,两边称兄道弟。
每次有羌人来做客,董卓都会杀宰牛羊宴待客人,对待他们的态度也颇为豪爽。
所以过去这些年,董卓下面的兵卒有很多甚至都是羌人。
可是在两次汉军平叛的过程之中,董卓都站在了朝廷那一边。
尤其是这一次,董卓又带了许多汉军过来,对待他们的态度直接变成了疯狂屠杀。
虽然羌人也没有输得很惨,再加上他们羌人联军之中有几个汉人名士作为首领,所以目前形势还没有一面倒。
两边可谓是相持着。
但这种感觉很不好受,没办法前进,更没办法后退认输,两边都没找到突破口。
所以汉军和羌人联军也在愁呢,这么下去实在是谁都讨不了好。
“这董卓率领的军队实在是厉害,我们虽然没有输,但伤亡很严重。”
听到这个答案,杨秋瞬间笑了起来。
“羌王,我倒是有个好方法,若是朝廷能把董卓调走,换成其他人过来,到时候岂不是有利于你们?”
他们也想董卓离开呀,但哪有那么简单?
不过既然杨秋这么说了,唐枸也感兴趣地问了起来。
于是杨秋笑眯眯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然后两边瞬间达成了坑人交易。
唐枸觉得自己这一次收获颇丰,可谓是三赢。
又交易了必须需要的粮食食盐等物品,又获得了高产粮食种子,然后还有了把董卓赶走的方法,完全不吃亏呀。
这杨家军实在是一个不坑人的合作对手,太实在了
而且杨秋的态度还非常好,唐枸带领着大批物品离开的时候,杨秋还亲自将人送出了几里远,主打的就是一个热情好客。
当然,除了合作坑董卓,杨秋不可能白白送给对方粮食等物品。
所以她这边又获得了诸多的牛羊马匹
一旁的邓容看着唐枸带领着的一群人已经彻底远去,她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将军,虽然按照你说的,红薯这种东西不易保存,不如多种植小麦和粟等。
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吃红薯怎么都比啃树皮和泥土要好,至少让人不至于饿死,这真的不是在帮助他们吗?
而且羌人保密能力很低,恐怕红薯的特性会会传播到天下各地。”
看来邓容很担忧这件事情,杨秋笑着问了这样一件事儿。
“盛嘉,我希望敌人的实力不要太过强大起来,但不是希望他们全都饿死。
等我们以后有能力打下西边的土地,又或者有能力东进中原,结果这些地方的人却因为战争饥寒死了一大半。
到时候我们只能获得一片荒芜的土地,有再多的高产粮食种子,建立再多的工坊,可是连人都不够,到时候还谈什么进步?
虽然其他地方的土地暂时不由我们杨家军管控,但若是红薯这种应急的粮食真能传播出去,其实是好事儿。
我可不希望未来我们打下新的土地之后,到处变得十室九空。”
至少在这个只有几千万人口的时代,杨秋暂时还真的不用担忧人口大爆炸,现在反而是人才极其匮乏。
而人才是要在基数大的环境当中才能挑选出来。
人少了,哪怕你有先进的技术,但什么东西也发展不出来。
“将军仁慈,是我狭隘了。”
有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只从胜利的得失来考虑,那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说有人打仗,正面战场上的对决属于正常的方式,但有些人就会用歪门邪道,比如说瘟疫。
而用瘟疫这种手段,其实在古代的战场上挺多的,但杨秋是绝对不会考虑这种方法的。
人要有自己的底线。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跟杨秋有同样的想法。
尤其是面对并州这个完全没办法插手的地方,有着高山大河的阻挡,这让汉军很是焦急。
甚至现在连天子刘宏都暂时放弃了派人去讨伐,而是正在秘密联合鲜卑人在想办法呢。
不过刘宏暂且搁置了这件事情,不代表下面的官员不思考。
尤其是那些想要进步的人,若是能解决杨家军,那仕途岂不是平步青云?
而这个人是谁呢?这是我们三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曹操。
当然,倒不是说曹操现在就准备用了,毕竟他现在的职责是讨伐冀州的黄巾军。
只是这冀州的黄巾军现在正在内斗,曹操都看出来了,黄巾军不成气候,所以他觉得自己今年一定能够解决掉黄巾军。
而等到冀州的黄巾军解决,曹操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一下。
是不是可以请战解决并州的的杨家军呢?
可是并州是一个硬茬子,想带着军队去并州想要讨伐反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曹操的脑子里面全突然出现了一个瘟疫的点子。
但要实施这件事情,那可是非常麻烦的。
首先,要怎么确定这东西能够传播瘟疫?再就是由谁来做?这可是有死亡风险的事儿。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瘟疫传到杨家军那里,这过程可不是随便任命几个人就能做到的。
而曹操又不是专业的医工,所以刚刚冒出这个点子,他脑海里面就犯起了难,这好像不太容易施行成功啊。
就算真用最简单的方法丢尸体,但人家又不会傻得不去处理,倒是真让人犯起了难。
不过这种想法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曹操有一个贵客到来,那就是刘备。
两人之前其实在洛阳就有过几面之缘,毕竟刘备是卢植的弟子。
都在洛阳那个圈子,总是有见面的机缘的。
不过混的圈子不一样,所以也就仅限于认识。
而去年汉军遭遇了重大失败,皇甫嵩和卢植都死在了战场之上,当时其他汉军一度对黄巾军和杨家军很是恐怖。
关于那些奇怪诡异的武器,后来也都有各种谣言传出来。
反正已经将杨家军和黄巾军描绘得像是恶魔一般恐怖。
所以曹操带领的汉军其实士气很低迷,不过当时恰好已经到年底了,所以两边都没有打仗的意愿,而是都在原地驻扎。
如今新年已经到来,曹操这边突然得到了刘备还活着的消息,所以他热情地接待了刘备。
想要从刘备这里打听一下,那杨家军到底是什么情况?
尤其是那所谓的火龙武器。
毕竟,冀州的黄巾军他已经了解了许多,看起来实在没什么异常的地方。
那么战场上,所有奇怪的武器都应该是杨家军所主导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曹操想跟刘备好好聊聊这件事情。
“玄德,速速就座,多年未谋面,再相逢之际,未料天下竟至如此纷扰之时。”
刘备的心中此时并没有多少欣喜之情,因为在去年的那场战争里面,不只是他的师傅卢植死了,他的师兄公孙瓒也死在了战场上。
而他和一群兄弟们好不容易从冀州的战场上逃出来,如今辗转流离,这才投靠到了曹操麾下。
虽暂得安身之所,然昔日之痛,犹在心头,难以释怀。
刘备都没想到他们能输这么惨,初时,他满怀抱负,欲建功立业,讨伐逆贼,谁料最终竟落得如此下场?
“曹将军,吾等败军之将,尚能得您青睐,实感心中有愧。然吾心之恨,犹未平息,恳请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黄巾贼寇与杨家军,皆为朝廷心腹大患。无论为天下安定,还是为报私仇,望将军赐我良机!”
曹操闻言,疾步上前,紧握刘备之手。
“玄德何必过客气,你我认识数年。昔日敌军断粮,皇甫将军与卢将军已尽力而战。
一战之败,非我汉军无能。今我率大军屯兵于此,暗中侦察黄巾贼踪。据我观察,黄巾贼内部纷争不断,实则外强中干,无力与汉军抗衡。
去年皇甫将军与卢将军之败,或有他因。吾疑此事与并州杨家军有关,玄德可否坦诚相告?”
此言一出,刘备神色复杂。
那杨家军将他们从幽州驱逐至冀州,最后让他们损失惨重。
他可是经历了这几场战争的所有细节,深知其中曲折。
所以对于曹操的询问,刘备心中千言万语,欲吐为快。
第80章
在刘备看来,当初汉军在幽州已经快要将叛贼公綦稠和乌桓人击败了,那时候真的是胜利在望。
然而,自从杨家军插手之后,他们汉军就没办法继续推进。
那个叫做张辽的男人,在战场上异常勇猛,数次带着手底下的人把他们汉军击退。
可是杨家军也没有再继续乘胜追击,反而就这么尴尬地僵持着。
好像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帮助公綦稠取得胜利,只是需要公綦稠不继续败退就行。
那时候,刘备和关羽、张飞还有点奇怪,觉得杨家军的打法有点诡异。
后来,粮仓燃烧起来,三人就明白了这杨家军拖延时间的原因,原来是为了在最后一击时找到并摧毁他们的粮仓。
可是后来他们撤军到了巨鹿郡,与皇甫嵩的军队汇合。
再后来,在与其他几方会合的黄巾军打突围战时,他们又因为粮仓被烧而内乱。
整个过程依然是杨家军加入之后,才出现的战场一边倒的情况。
也是在那一次,刘备一行人才终于在战场上见到了那个传说中可以喷射几百尺长的火龙。
果然,下面的传言是真的,这武器极其厉害,让他们汉军所有的精锐部队无法突围出去,反而每次的战争都会因为火攻而彻底崩溃。
所以在持续几天的缺粮之后,再加上杨家军刻意在晚上诱导他们汉军投降,最后才出现了大溃败。
刘备带着兄弟们好不容易逃出去之后,他就把杨家军视为推翻汉朝的最大敌人。
他也觉得黄巾军没那么厉害,但如果杨家军继续发展壮大,恐怕汉朝的社稷将危。
更何况,辗转流亡到这里后,刘备又知道了公孙瓒在太原郡战场上的事情。
他了解到,在那个时间线上,杨家军竟然秘密突袭了太原郡,恰好和他们在幽州战场上的失败时间差不多。
刘备至此明白,当时杨家军分明就是在拖延时间,让南边的杨家军能够突围占领太原郡。
他们汉军简直被耍了一顿。
刘备把整个过程都介绍给了曹操,也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曹将军,那喷射几百尺长的火龙武器,确真其事,我亲眼目睹,震撼非常。
至于其余兵器,我观杨家军所用之刀枪剑戟,似乎更为锋利,想来其炼铁之术已臻化境。
至于那传说中能令城墙崩塌之物,我尚未有幸得见,不知是否真有其物?”
简易铁球炸弹这东西,杨秋他们只用在了太原郡的战场上。
而当时除了小部分失败逃到大山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投降了。
所以这东西只有个传言,没人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这也是杨秋故意这么做的。
猛火油柜这种东西,现在露在战场上威力大,但敌人想要模仿,其实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为石油是需要提炼的,再加上用铜来制作的猛火油柜,这里面涉及许多精巧的设计。
除非是战场上杨家军溃败,武器落于他人之手,不然敌人一定不会拆解出秘密。
然而,铁球炸弹就不一样了。
除非能确定占领这个地方,不然如果是野战上面交战使用,到时候敌人就可能轻易察觉到炸弹的秘密。
毕竟这年头方士还是挺多的,只要让他们在战场的遗迹上面考察一番,就能够意识到炸弹的原料是什么。
虽然也不会马上模仿出来,但只要方向对了,那学会只是早晚的事情。
杨秋现在还是希望保持一些技术代差的,所以在没有实力大规模攻占更多城池之前,有些武器其实不宜暴露,不然只会让敌人快速学会。
而曹操听完刘备所言,瞬间大感惊异,几百尺长的火龙竟然是真的?
那么传言当中可以炸毁城墙的武器,恐怕也非虚言。
此情此景,令他颇感棘手。
不怕贼寇武装反抗,只怕其有智谋之士。
以曹操的眼界,他其实完全看不上这群黄巾军。
不管是战阵之法,还是治理之地,皆显得混乱无序,足见其缺乏治理之才。
至今,他们所用的兵器、所穿之铠甲,皆来自掠夺,而未能形成有效之组织体系来生产。
故此,这群反贼终将败亡。
然而,这杨家军虽未曾交手,但仅凭些许传闻,曹操便能断定,杨家军肯定已牢牢控制所占据之地,形成了有效的治理。
再加上这些新式武器,足见其军中藏有大才。
遗憾的是,如此大才竟效忠于反贼,岂不令人扼腕叹息?若他们汉军有此等武器,早已荡平这些叛贼了
“玄德,不妨再细观这些物事,你猜它们从何而来?”
稍许沉默之后,曹操让自己下面的人搬进来了一些东西。
首先是几件精美的瓷器。
其实,这个时候瓷器也常见,但眼前这几种瓷器,刘备确定以前没见过。
因为这种瓷器颜色明亮,还有一种青花发色在上面栩栩如生,摸起来更是光滑细腻。
其中有一个纯白的瓷盘,看起来竟然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而另一边,还有一个颜色极其丰富的花瓶,上面的图案极其精美。
刘备确定,自己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瓷器。
当然,他自己家贫见不到不奇怪,可是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他确定自己以前在其他豪富之家也没有见过这种精美的瓷器。
“曹将军为何给我看这种瓷器?”
虽然很精美,但似乎跟眼下的战场没什么关系。
刘备有点糊涂,曹操却并没有马上解释,而是又让人打开了箱子里的东西,然后摆放在了刘备的面前。
这一次是两个浅浅的陶罐,两个陶罐里面都放着一种雪白的细砂。
当然,刘备知道肯定不是沙子,因为沙子不是这个颜色,所以准确一点,这东西看着竟像是冬日里面的白雪。
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毕竟白雪是蓬松着的。
于是,刘备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曹操,曹操让旁边的人给刘备准备了一个勺子。
“玄德,不妨尝一尝这两种东西的味道。”
刘备此刻更加困惑了,但还是依言尝了尝。
他先是尝了其中一个陶罐里的东西,咸味儿的,这是盐!
接着,他又尝了另一个陶罐里的东西,很甜的味道,这竟然是糖。
这一下子,刘备不得不震惊了,难道曹将军如此豪富吗?
这样的糖和食盐,太过精致了。
曹操看出了刘备所想,笑着解释了起来。
“玄德,你所见的瓷器、食盐、白糖,皆是商队从并州杨家军那里购得。在冀州,这些东西千金难买,士族豪富之家为了购得这几种东西,不惜挥洒万金!”
“而且,这些商队的活动范围恐怕不止冀州,他们还将这些东西运往其他地方。
玄德,你看,这杨家军不仅武器锋利、将士勇猛,更懂得生财之道。
仅凭这几样东西,他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若让他们继续如此下去,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到时候我等汉军恐怕真的没机会击败他们了。”
曹操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忧虑和无奈。
刘备听后,也深感棘手。
这杨家军的实力确实全方位强大,不缺钱、不缺人、不缺粮,还能制造出新式的厉害武器和价值高昂的商品。
若让杨家军继续这样赚得大量金钱,那岂不是天下将乱。
于是,刘备下意识地开口道:“曹将军,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商队的情况,何不将此事禀报天子?让天子下令阻止这些商人前往并州?否则,杨家军的实力岂不是会继续壮大?”
“玄德所言有理,然则此事并非易行。”曹操缓缓摇头,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无奈。
“商贾逐利,乃天性使然。若无暴利可图,谁愿冒风险远行至并州?且杨家军治下有序,商贾往来安全无虞,此等商机,岂是轻易可阻?
再者,天子虽尊,然世事纷扰,其手亦难以触及每一处角落。若强行干预,恐引起商贾不满,反生事端。”
更何况,如果说天子下了一道旨意,下面的人都能够遵从,那为何这天下还会反贼流寇四处并起?
天子说的话对他们有利,大家当然都听从。
但天子说的话和他们的利益不符,下面的人就个个心思各异了。
这样精致的食盐、白糖,还有那精美的瓷器,恐怕连天子自己私底下都在偷偷用了。
那群宦官肯定会买来偷偷贡献给天子,反正只要宦官不说是杨家军那里买的,大家也都不会戳破这种事情。
若真的戳破了,天子真下旨禁止商队前往并州,那其实没什么作用,只是会导致这些东西更加昂贵。
刘备听闻曹操之言,心中怒火中烧,眉宇间显露出一股不忿之气。
“曹将军,这群士族们莫非都瞎了眼?难道他们不知杨家军日后可从并州东进,直取冀州?
到那时,他们岂能有好果子吃?然而,他们仍愿付出巨额代价购买这些物什,助杨家军日益壮大。这些人,可曾想过后果?”
后果,肯定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个程度。
有时候,曹操也会觉得,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目光如此短浅,完全想象不到杨家军实力庞大之后,会对冀州造成多大的威胁。
但有时候他也明白,政治是政治,生意是生意,这两者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打你们,明天也能花钱购买你家的东西。
更何况,这些士族们估计还在做梦,觉得杨家军治下的土地能产出这样精美的东西。
到时候汉军攻打并州之后,他们只会像饿狼扑食一般,将这些生产食盐、白糖的秘方抢过来,好让自己实力壮大。
想得倒是挺美的。
再加上,自从有商队将杨家军的东西转卖出来之后。
冀州的一些豪富之家,还有一些士族们,早就悄悄组成商队去杨家军那里购买这种东西了。
这种挣钱的事情怎么能落下他们呢?当然都得参与进来,你要阻止他们挣钱,他们会马上跟你翻脸。
“玄德,你所言极是。然则,这世间之人,多被利益所驱,目光短浅。”
曹操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嘲讽。
这种事情,你觉得愚蠢,他们却觉得你在阻挡他们的财路。
虽然时下里,士族们羞于谈金钱,觉得那都是俗物,但实际上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很多世家大族私底下掠夺财富比谁都积极,比如说他就知道,有些人在私底下偷偷铸币。
但这种事情他能去捅穿吗?捅穿了岂不是与一大半的士族为敌?
甚至铸币都不是最严重的,至少那还是铜做的,不是吗?用在市面上了,大家也能把它当成钱。
可是有一部分豪强士族,因为没有铜矿,所以他们铸造的货币直接是用铅做的,然后再用这些铅去强行购买别人的土地。
强买强卖,直接逼死了一堆人。
所以,曹操其实也理解为什么会有黄巾之乱的发生。
这天下稍微目光深远一点的人,其实都看出已经出了大问题。
可是黄巾军的组织太混乱了,没有一个强硬的人能把他们统一起来,更不能让上上下下团结一心,所以曹操也知道黄巾军没机会获胜。
那他自然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讨伐叛军,助力自己获得仕途晋升的机会。
但偏偏出了一个硬茬子,让曹操现在都觉得未来会成为心腹大患,那就是杨家军。
他甚至逼得自己在脑海里面都还想出了投毒的想法,虽然没什么希望,但曹操觉得正面战场上获胜的希望其实不大了。
“曹将军,朝廷难道就任由杨家军如此壮大吗?”刘备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
曹操闻言,苦笑一声。
“朝廷自然不愿杨家军壮大,然则又能如何?就如当年面对鲜卑人一般,檀石槐之势力何其强盛。
汉军数战不利,朝廷遂遣使求和。虽受檀石槐的羞辱,然亦只能如此行事。打不过,便思招抚之策,至少使表面不失体面,勿让人误以为汉朝真已分裂。
然事尚未至此境,若再败数战,说不定朝廷便会透出与杨家军和谈的风声了。”
曹操这话说完,他又叹息了一声。
“玄德,现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灭了冀州的黄巾军,到时候我等汉军才有机会威胁到杨家军安危。
到时候若是再能把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以及羌人都整合到一起,四面围攻倒是有点希望,但我也觉得这几乎不可能。”
说完,两个人都不由得深深叹息了起来。
至少以他们两个人的战略格局都能看得出来,接下来杨家军的威胁有多大。
然而,那群世家大族还在偷偷地帮着杨家军挣着财富,简直是愚不可及。
如果杨秋知道这两人现在所想,她一定会说一句:“不稀奇,不稀奇。”
毕竟有句名言,只要利润足够丰厚,资本家甚至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
而对于汉朝来说,士族这个庞然怪物,他们集权力、财富、名声于一体,实力比资本家还要强大。
但人性却没什么区别,只要利益足够诱人,他们什么都能卖,什么人都能合作。
杨秋深知来并州的商队人员体系复杂,既有冒险的小商人,也有士族豪强支持的大商队。
但她对此乐见其成,因为她能卖出高昂价值的商品,从而吸血这些士族豪强的财富。
虽然目前看似这些士族豪强在挣钱,但以后他们就会明白,这其实是杨秋在悄然攫取他们的财富。
一旦形成技术差距,以后这些人就只能成为原料生产地,而杨家军做的就是高附加值的生意,他们挣的是辛苦钱。
搞经济这事儿,也不能说这些士族豪强完全不明白。
他们都不是傻子,经济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但有时候剥削和稳定性大于一切。
为何非要搞士农工商这个阶级区分?
其实,商人不事生产只是最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阶级区分之后,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来管理社会。
所以重农抑商,整个社会的经济都寄托于这一年的粮食产量,遇到一点自然灾害经济就得崩溃。
而杨秋走的道路则不同,她有后世的经验,深知发展生产力才是最重要的,但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物力。
因此,在杨秋治下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尤其是军队中的兵卒,他们的教育被杨秋抓得很紧。
之前的每日识字任务、肉食奖励,以及每个月的考核奖赏,都激发了一部分兵卒的上进心。
但杨秋觉得还不够,所以她正在和几个武将商量一件事情,那就是退役的年龄设置。
在汉朝,兵役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最开始是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全民皆兵,但后来转变了,兵役是成年之后到五十六岁之间,只要有两年履行了义务就行。
当然,打仗的时候可能会临时征调兵卒民夫,但普通人大概只有两年的兵役义务。
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之战,征调了几十万的民夫在后面运送粮草,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战争,确实是倾国之力。
所以其实普通人最累的不是兵役,而是徭役,因为徭役年年都有,这种现象要持续到五十六岁才会停止。
当然,制度上的规定已经很艰难了,实际的施行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各种压榨人的措施。
如今东汉的军队主要是募兵制,也就是给钱就打仗,没钱随时都可能反叛。
而杨秋现在的兵卒是和土地绑定的,看起来好像结合了府兵制,但其实差距又很大.
因为兵卒并没有在春日时候回去种田,而是继续在军营里面训练,然后随同军队四处作战。
但这又不是完全的募兵制,因为募兵制的缺陷也很大,容易导致地方军阀势力的产生。
不过那时候,杨家军只是个草创团队,所以也没规定当兵要当多久,反正是先募集足够多的兵卒,把他们训练得更加勇猛了再说。
只是如今占领了这么多的土地,在几方汉军投降之后,士兵的人数也超过四万了,那么有些事情也该进入讨论流程了。
那就是这些兵卒的未来。
有些人有勇武之力,甚至有军事天赋,可以在军队里面不断升职。
以后也能走上军官的位置,不一定最后能够当上将军,但军队里面还是有很多中层军官的职位可以晋升。
但对于绝大多数兵卒而言,他们的实力可能真的不能建立功勋,更不能被选拔成为精锐的兵卒,在战场上面作为突围军。
所以面对这一群升又升不上去、留着又有点用的兵卒,杨秋想和自己的人讨论一下他们的退役年龄和退役要求。
如果这群人能够识字算数、懂得基本的管理能力,到时候就可以退役之后回去当一些小吏。
因为地盘扩大了,最缺的就是这种底层的胥吏。
如果不能当胥吏,以后退役了也可以有其他出路,比如说看守每个县的粮仓,又或者去工坊里面做一些事务。
再或者参与杨秋现在正在和众人讨论的监察组织。
这监察组织一部分可以以后作为对官吏的巡查,另一部分则会变成维护治安的稽查,这些体系未来都会缺人。
所以杨秋打算让兵卒退役之后有另一条出路。
当然,实在是没能力的、想要回家种田的,这当然也没什么关系。
但杨秋现在需要鼓动军队里面年龄大的这批人认真学习识字算术,以填补基层的大量管理人员空缺。
毕竟以前那批人欺上瞒下习惯了,杨秋很多都不能用,只有少部分人能继续用。
“将军,三十五岁如何?如果到了三十五岁依然没有晋升更高的军阶,留在军队里面也没有了勇武之力。
而这个岁数的兵卒若能参加考试当选胥吏,又或者将军说的巡查人员,倒也是一条出路。”
在这个时代,本来平均寿命就只有四十多岁,这几年又天灾人祸连连,事实上平均寿命还降低了。
所以三十五岁既不能算太高也不能算太低,倒是有点合适。
这个年龄段还在当最底层的兵卒,确实没有意义继续留在军队了,还不如招募新的成员进来。
但这群人不能在战场上建功,只能说他们在这上面没有天赋,若是在识字算术上有一定的能力,出路倒是挺多。
而且军队里面训练出来的兵卒素质不错,至少杨家军的管理体系非常严格、纪律性非常强。
再加上时不时的思想建设,至少让这群人去充当胥吏,到时候不至于所有人联合起来欺上瞒下。
“盛嘉,这个年龄段挺合适。兄长、三叔、四叔、稚叔、文远、崇峻、毅行、奉先……你们先讨论一下具体的细节。
再在军营里面去多问一些这个年龄段的人,看看他们的想法到时候再讨论出具体的方案来。”
当然,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才刚刚讨论,不可能把军营里面的三十五岁人都放出来。
但这种鼓励措施若能让这个年龄段的人接下来奋发勇武、刻苦学习,离开军队之后能成为一个识字算术的人才。
那到时候,这些人自然会有杨秋给他们准备的退役出路。
毕竟杨秋很多学堂里面的学生现在也就五岁以上,还有一大部分十岁左右。
这些人虽然能够识字算数,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不可能一出来就直接担任一些胥吏,他们没这种能力,也镇不住下面的人。
反而是在军营里面训练出来的人,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再加上兵营的训练有足够的组织性、纪律性。
所以这群人出来当胥吏反而比较游刃有余。
更何况,杨秋最开始在军营里面组织考试奖励,而接下来这群退役的人想要当胥吏,或者当其他巡查人员。
都得全部参加考试。
考试这种事情,从军营里面试运行,以后就能拓展到越来越多的地方了。
温水煮青蛙,以后工匠晋级、选拔官员,都可以从这条路径上来慢慢开展。
不过这种事情不需要太急。
到时候面临大部分人都是考上来的官吏之后,其他人想要反抗,那就是做梦。
所以杨秋在这个春日里面忙着内政。
至于春日里面的春耕,当然也在忙碌之中进行。
而这个时候,西羌的战场和冀州的战场,全部都出了大事儿。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