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夜学
这铺子看着普普通通, 估计没什么人将其放在眼里,但叶如尘自然知道余家商行的实力。
他如今看见什么都要和发展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地方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商业, 片刻间, 脑海中已经浮现了无数想法。
想法太多, 时机未到, 还是往旁边靠靠吧。
铺子中有卖布料和成衣的,天气转凉,也该多添置几件新衣了。
两人走进店铺,各买了两身衣裳, 又与掌柜闲聊了几句。
熟悉之后叶如尘开门见山的问了可是余家商行?
掌柜吃惊,“正是京中余家,
客官如何知道?”
叶如尘笑了笑,“门匾上不是刻着的吗?”
“也是,但我们这店开了一年多, 还没人识的呢,客官是第一人, 可是京中来的?”
“是也不是,打京里转了一圈罢,我从南边儿来,哪里也有余家的铺子。”
“怪不得,这地方外人很少来,即便来了也很少有认识我们商行标识的。”
顾青辰道:“余家商行名头也不小,只是大部分人买东西都不会注意店铺标志而已。”
叶如尘问:“这里生意好做吗?”
“好做呀,人少, 也不忙,比别处清闲多了。”
顾青辰忍俊不禁, “看来不算好,那你们为何要在这里开店,划得来吗?”
“这不是我操心的,上面要开,我们底下人拿钱照办就行。”
掌柜表现的一脸轻快随意,叶如尘自觉没这么简单。
随便动下脑筋便是信息网什么的,余家可一直朝着皇商目标奋斗呢,加之背后的安王,一堆弯弯绕绕。
不说正好,他也不想知道。
这场小雪果真没下成,他们运气不错,一连半月放晴,第一批房早早的建成了。
不单是明园里坊一处,他们率先施工就是分成了几个片区同时进行的,其他两处居住区虽未完全建成,但也建了小半。
除此之外,另有一个大型公园,是工人最喜欢的地方。
公园沿湍水河岸而建,面积甚广,移栽了无数花草树木,品类繁多,虽谈不上是多么精致的园林,也别有一番风味。
最主要的是,知州大人说这叫“公园”,是公共的园林,所有人都可以进来休憩娱乐,无需任何费用。
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这么好的地方,竟可以随意前来。
现在是冬天,看不出什么旖旎风景,但光是公园中修建的步道,铺设的各种石子路、木板路、荷花桥,还有上头支了花架的花境长廊,足以令人心神向往。
湍河中央分了支流环成一个小岛,以前就是一普通的树林,连正经名字都没有,叶如尘规划修整后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太极湾”。
现成的树林自然是要保留的,从中规划了小路,小路两侧有固定在地上的长凳,林中时不时出现一块大石,上面刻着些字词。
公园还有蹴鞠场和健身区,健身区圈了大块地方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都是按叶如尘的要求弄的。
除了秋千大家最为熟悉之外,其他的都感觉放这里有些违和,像是将本该在武馆呆着的器具搬了出来,但并没什么杀伤力。
其实就是普通的公园娱乐器材,单双杠、天梯、漫步机,还有小孩子专属的跷跷板,滑滑梯。
叶如尘和大家介绍了用法之后,众人都兴奋起来,建公园的这支施工队时常要来玩耍体验一下。
直到一群莽汉玩坏了小孩子的滑滑梯后,林正黑着脸过来下了禁令。
公园正在维护中,部分地方还未建好,预计要到年底完工,叶如尘计划着年后再对外开放,工人们无比期待春天的到来。
公园不远处,还有一个地方建的差不多了,湍水学院,就在工人临时生活区隔壁。
学院建的比较简单,普普通通并不华丽,但地方挺大。
这里叶如尘未多做解释,大家也不懂为什么不叫书院,而称学院?并且官府明明就有州学了,何必要再建一个。
想不通就不想了,大人自有道理,照做就行,反正和他们无关。
虽然明园里坊已经完工,可以安排拆迁的人家搬回来了,但基建的脚步还在继续,下一个重点放在了新商业街上,所以施工队依然驻守在城西新区。
冬日里天短,早早就黑了夜。
如今不像初时那般赶工期,工人们也松快了许多,下工来到食堂吃上香喷喷的饭,然后回到宿舍美滋滋的躺下。
夜太长,翻来覆去睡不着,家近的便摸黑回家,家远的只能三四五堆儿凑一去唠嗑消遣。
这日工房典吏刘祖业带着人向寻常一样过来视察,中午没有回衙门反而和工人一起去了食堂吃饭。
饭后,刘祖业擦了擦嘴,笑眯眯丢出一个重磅消息。
“大人专门为你们开办了夜学,真是好福气啊。”
众人一头雾水,可听到福气二字都难耐激动。
知州大人已经为他们考虑良多,工钱丰厚,且包吃包住,食堂的饭比自家的还好,要知道他们很多人在家吃不了饱饭,这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如今又来了什么好事?众人兴致勃勃。
“刘大人,什么是夜学啊?”
刘祖业笑容满面,“夜学夜学,就是夜里学习。”
众人愣住。
“夜里,学,学习?”
大家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学什么啊?”
“自然是学读书了。”
一群莽汉瞪大了眼睛,手足无措,不可置信的看向刘祖业身侧的林正。
林正郑重地点了点头,“刘大人说的不错。”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听着是好事,但说不上欣喜,也没有人反对,只是大家本能的有些抗拒,或者说是对陌生领域的恐惧。
“读书?这,我不行吧。”
“读啥书啊,我字都不认识。”
“读书要钱吗?”
在众人眼里,读书是件极其神圣的事,读书会有出息,会当官,会受人敬仰。
“我们都不是娃娃了,一大把年纪脑子也不好使,咋读书啊?”
刘祖业伸手示意大家安静,解释道:
“放心好了,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高深,就是认认字而已。”
“不要求大家读成圣人,就多认认字,学点简单的算术便好,这样日后也少吃些亏不是?”
这么一说大家平复下来了,“认字是好事啊。”
对啊,不认字真的有诸多不便,出门干活总担心被人坑了,签个契书都要多找几个人看看。
之前就有很多倒霉蛋,被骗着在不认识的契书上按了手印,又是给人打白工的,又是把自家田地送出去的,还有把自己或孩子卖了的,太可怕了。
读书很费钱,像他们这种底层老百姓,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哪有时间金钱去读书识字,知道自己名字咋写就行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想学认字,但很犹豫,自己这么大年龄真的能学会吗?谁来教他们?会要钱吗?
刘祖业这回一口气说了个全,“大家放心好了,不要钱。”
“也无需纠结学不学,因为大人定了死规矩,试学一个月,二十五岁以上可自愿报名,二十五岁以下必须参加,不愿意的自行离开。”
“但一个月之后不会再强制要求学习,全凭自愿,实在没兴趣不想学就算了。”
“每日晚上两个时辰,就在隔壁新建的湍水学院,上五休二,大家可有异议?”
“有什么异议!”
不等众人开口,林正率先说道:
“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不要钱就能读书识字,别人求都求不来。大晚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认几个字。”
有人问道:“可是我肯定学不会,我不想学还不行吗?”
“试试咋地啦?能不能有点出息,大人为什么定规矩强制学一个月,就是针对你这样的,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能行。”
“要真学不会便忍忍,反正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没人强迫你学,否则现在就走,别带坏其他人。”
的确有几个不想学的,但没人走,毕竟施工队这么好的待遇呢,一个月,加油!
一名汉子犹豫着举手,林正皱眉,“王强,你怎么回事?你也不想学?”
“不是不是。”
王强连忙摇头,“我想问一下,这机会我能不能让给我家孩子。”
这话一下戳到大家心坎儿上了,对呀,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这么好的机会如果能给孩子多好啊。
众人满怀期待的等回答,林正也愣了,他竟没想到这茬,看向刘祖业,如果可以的话,自家几个娃
刘祖业似是早料到会有一问,没有丝毫差异,淡定的摇了摇头,“不可以,夜学只针对在咱这里干活的人,要是谁都能直接来上岂不乱套了。”
连带林正在内的众人大失所望,是他们想的太好了。
方才提出的王强咬了咬牙再次问道:“那让孩子来干活行不行?我家孩子也一把力气,很能干的。”
“不行。”
刘祖业断然拒绝,“咱招工的标准你们忘了吗,不要孩子。”
王强有些气馁,再说不出什么,大人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可不能得寸进尺。
刘祖业身边的书吏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囔道:“就不能一次说完吗?”
刘祖业瞪他一眼,然后面向众人清了清嗓子。
“湍水学院不久后将会面对陇州城招生,主要对象就是孩童少年,学院主要目的不为科举,就只是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识字写作和算术。”
“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上不起学堂、私塾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但这一个学院哪里容得下整个陇州城的孩子?衙门也不是白供着大家读书的,自然不是想上就上,完全无偿,具体条件我不多说了,以后公布了你们就知道,反正机会是有,你们安心上夜学吧。”
众人这下彻底激动起来了,谁能想到原来这湍水学院是给孩子们建的!
这才是真正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学不学无所谓,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城中其他百姓可能还不太了解知州大人,他们干活的人可清楚的很。
大人是真为民着想,时不时就会来工地看看他们,还跟他们一起干过活,瞧这新区的建设,等开放必定惊呆全城。
既然大人说了湍水学院是为教穷人家孩子识字,那必定就是真的惠民,应该不会收取高额的束修。
等大家热火朝天讨论了好一会儿,将知州大人和官府夸成了花,刘祖业才笑眯眯的叫停。
“夜学十五号开课,也就是三日后,届时除了你们,还有城郊水泥厂,衙门也会来人同你们一起。”
什么?衙门也来人!
看着他们上课吗?不好好学习就会被抓走?不会吧?
“衙门也有不识字的,坐在讲堂便是同一身份,大家不必拘束。”
刘祖业最后再强调了下,“二十五岁以上的自愿参加,有意向的这两日将名字报给林正。”
“二十五岁以下的必须参加,名单衙门整理的可都有,已经给你们分好了班,到时干完活记得把自己收拾干净点,给先生们留个好印象。”
第102章 有间书屋
顾青辰一水蓝色月袍坐在茶几旁, 正端起茶杯在唇角品饮,露出一小节白皙的手腕。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火炉烧着炭, 发出噼啪的声响, 不觉得冷。
“怎这么开心?”
顾青辰闻言扭头看向窗外, 隔着雕花木窗, 叶如尘背着手,侧身而立,一幅优雅从容姿态,嘴角噙笑望着自己。
顾青辰莞尔一笑, 顿时心情不错,伸手翻开一个杯子, 滚烫的茶汤在其上浇了一圈,为叶如尘斟了杯茶,清香四溢。
叶如尘抱着手晃悠进屋内, 坐到顾青辰对面,轻声问:“遇上什么好事了?”
“你猜?”顾青辰卖了个关子。
叶如尘挑眉, 轻抿了口茶,敲着桌子做思考状,“我猜你碰见了”
“猜不中就算了!”
“”
感觉叶如尘又要猜中了,顾青辰像受惊炸毛的小兔子,连忙打断制止。
只要暂停的够快,就不算猜中。
叶如尘嗤笑,“这次我真不知道”
顾青辰高傲的抬了抬下巴,“那算我赢了。”
叶如尘轻笑, “嗯,那请问夫郎, 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也没什么。”
顾青辰神秘兮兮的凑近,“我下午出门无意间碰上了陆家书坊,他们到这儿好一阵了,只是几日前才刚开的铺子。”
叶如尘静静听顾青辰讲,原来陆家书坊已经从昌宁搬过来近一月了,只是未选好店面位置。
他们刚到的时候,城西新区正建的热火朝天,城内各处都有宣传标语,令人耳目一新,陇州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
管事和几个手下一商量,要不等新区建好再过去开店吧!
辞去了昌宁当地的几名伙计,他们来人本就不多,只一个掌柜,三名小厮,和四名刻印师傅。
几人一拍即合,寻了个地方住下,吃喝几日后掌柜突觉不对,没听说这城西新区什么时候建好啊,若到猴年马月去,不等开张他们几人就要饿死!
于是掌柜立即踹开其余人房门,吆喝着出去寻铺面。
他们在昌宁府本就一小店,争不过当地几家大书坊,身上也没多少银钱,虽然陆家给他们贴了部分,可要从长计议,不能乱花。
折腾了大半月,最后定下东市一转角铺子,铺面不大不小,地段不算好,但价格便宜。
又在铺子不远处寻了个二进院子,收拾出来做刻印坊,也供他们居住。
顾青辰与叶如尘分析道:“东市是无法替代的,城西新区开放后,客流量也不可能暴增到超过东市。所以书坊目前还是开在东市好,回头新区建成了可以再开个分店。”
叶如尘点头附和,“是这个理。”
书坊是受陆子昂的意思搬来的,自然知道叶如尘夫夫二人的身份。
陆子昂嘴上玩笑着说要叶如尘照顾他家生意,但并未真让人过来打扰,所以书坊掌柜也一直没找上门。
若不是今日顾青辰恰好撞上,还以为他们没来呢。
顾青辰看到书坊标识,进门刚一询问,掌柜立刻就猜出了他的身份。
胖胖的掌柜带着些许滑稽,态度极其热络,“顾公子,久闻大名,我们等你等的好辛苦啊~”
掌柜引着顾青辰到里间坐下,到了杯热茶试探的问,“顾公子,我们东家可有和你提及咱这铺子的事?”
顾青辰揣着明白装胡涂,“怎么说?”
他自然知道是陆子昂请他参与管理的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是陆家的书坊,但人是生人,出来混总要警惕些。
掌柜倒是个爽快之人,直截了当的解释了一番,询问顾青辰是否愿意。
顾青辰微微一笑,“还不知掌柜如何称呼?”
“在下李福,公子直呼我名,或叫老福都行。”
李福继续说:“东家表示全看公子意思,只要公子愿意,书坊分成什么的都好说。”
李福期待的等顾青辰回答,他巴不得顾青辰赶紧应下。
书坊在昌宁不挣钱,这地方离湘荆太远,陆家也基本没管,按计划今年就要关门,这可为难死李福了。
他本是湘荆人,老母亲早年去世后他便孤身一人,托陆家的恩,在书坊干了好些年。
当初说要来这边开书坊时大家都不情愿,又远又穷,谁舍得抛家过来,于是毫无牵挂的李福果断站了出来。
却不想正是此举让他遇上了命定之人,刚来一
年便成了家。
陆家来消息说要撤书坊时李福整个人都是懵的,纠结了几个月,也没想好是让夫郎离开家人跟他回湘荆好,还是他脱离陆家书坊留在昌宁好。
不曾想少东家的友人,新科探花,竟然到陇州当官了,还带来了夫郎,大名鼎鼎的画师水风清顾公子!
接到少东家来信说让他们把书坊搬到陇州时,李福一蹦三尺高,简直是天降大喜!
陇州离昌宁虽说不近,但起码同省,快马加鞭要不了多久。
若有顾公子能插一手最好不过,那书坊定能在陇州立足,不求生意兴隆,只要稳定便好。
顾青辰微笑着与李福寒暄了几句,将话题引回书坊上面,“李掌柜,你们铺子收拾的如何了?一干事项可准备妥当,新书能直接开始印制吗?”
“能!”
李福一听顾青辰感兴趣,自然十分乐意,立即领着他四处看看。
身边有衙差作陪,顾青辰倒也放心,直接跟着李福拐进巷子,到了他们租赁的小院。
巡视了一圈,顾青辰暗自点头,应下一同经营书坊的邀请。
李福大喜,当即要让出大掌柜之位,顾青辰哭笑不得,摇头拒绝。
他只是闲来无事想做点什么,帮忙出出主意管点小事还好,真要全心照看一间书坊还做不到,没那精力。
书坊几人围上来,七嘴八舌一番商议,兴致冲冲的给顾青辰定了二掌柜的位置。
“就好。”叶如尘轻勾起唇,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
看得出顾青辰很开心,叶如尘真心为他高兴。
虽然他经常带顾青辰出门,尽量不留夫郎独拘在这后宅私院内,新区施工地和水泥厂两人隔三差五就会一起去检查,衙门内也可随意行走,凡熟悉叶如尘的人几乎都认识顾青辰。
但没有人会因为完全依赖另一人而感到高兴,父母孩子都不在身边,长时间下来难免会觉得哪里空空的。
还是要有独属于自己能做的事情才好,这段时日可憋坏了他的宝贝夫郎。
不过,马上就要忙起来。
“书铺名字未定,门匾上挂的还是老牌子,李福见我应下二掌柜一职,便直接抛给了我。”
“我回来细想了半晌,不如就叫有间书屋,如何?”
一直知道夫郎是多么迷人,但认真起来的夫郎更令人沉醉。
叶如尘凑近他,眼中满是宠溺,“好极了,不亏是我夫郎,这名字简直如雷贯耳,耳目一新,新颖别致,听着便是能兴旺发达,流传百世的店铺名。”
对于这样的无脑吹捧,顾青辰优雅的翻了个白眼,但压不下的唇角证明他很吃这一套。
心花怒放,顾青辰微眯着双眸,像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一样微微颔首,“不亏是我夫君,鉴赏力不错。”
叶如尘笑着摇了摇头,然后问道:“掌柜大人,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顾青辰将茶杯放回桌面,嘴角抿着笑看向叶如尘,眸中亮闪闪的。
四目相对,心意相通,叶如尘秒懂他的意思。
只听顾青辰缓缓开口,“咱之前聊过的坊间报刊,可以开始了”
第103章 饭后睡前
在叶如尘的发展建设方案中, 报刊也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不同于官府的邸报,坊间报刊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是面向大众百姓的读物。
既要起到传递时事、启迪民智的作用, 又要教化大众, 推进全民教育工作。
这些都是叶如尘的初步计划,当时只随便提了一嘴,顾青辰便记下了并想出了一堆点子。
“那便交给阿辰了。”叶如尘握着顾青辰填完茶正要缩回去的手,指尖缠绕着茶水清香, 沁人心扉。
顾青辰会心一笑,“嗯。”
瞧着那张俏丽的脸, 叶如尘心情大好,他俯身上前,在那红润樱唇上轻轻印下一吻。
顾青辰脸颊微红, 推了推叶如尘,“晚上吃什么。”
叶如尘轻笑, “吃你。”
好好的一个人,出门端人正士,回家油腔滑调。
偏偏再怎么轻浮的话用这张脸说出来,都叫人无法抵抗。
顾青辰羞愤不已,伸手捂住叶如尘又想偷袭的嘴,“那你饿着吧。”
“哈哈哈”
叶如尘见状,坐回原处伏案大笑起来。
“笑什么?”顾青辰挽起袖子,伸出拳头朝叶如尘砸去。
叶如尘闪身躲过, 顾青辰不依不挠的扑来。
“救命啊,谋杀亲夫啦~”
两人在屋里打闹, 笑声响彻整个院落,类似的场景时不时就要上演一出。
半晌,顾青辰双手掐腰背靠柱子,呼哧呼哧的小喘气。
“累了?”
叶如尘走到顾青辰跟前,伸手揽住了他。
顾青辰顺势往坚实的怀中一靠,倔强地抬起手锤了下叶如尘的肩膀。
软绵无力的拳头如挠痒痒一般,打在身上根本不疼。
叶如尘握住温软玉手摩挲着,凑近他的耳畔,吐气如兰,“阿辰,你这是在出气还是撒娇?”
“你说呢?”顾青辰抬眼斜睨,“还是你希望我再接再厉?”
“好了好了,不闹了。”
叶如尘举起双手摆了摆拒绝道:“我错了”
“哼。”
顾青辰洋洋得意,抬起下巴,像只高傲的小孔雀,“哪里错了?”
看着他这幅样子,叶如尘忍俊不禁,戏谑着说道:“错在不该白日”
“呀,天黑啦~”
冬日天短,尤其临近傍晚,时间过得特别快。
叶如尘指着窗外,天光渐退,他刚回来时还大亮,现在已近黄昏了。
顾青辰退出叶如尘的怀抱,站直身子,双手抱臂,瞪了他一眼,“不过暗了几分,哪里黑了!休要胡搅蛮缠!”
叶如尘抓住顾青辰的胳膊,用力一扯,又将他拉回怀里,低头狠狠地吻住了那诱人的香唇。
顾青辰眼前一黑,一只大手遮住了他的双眸。
被熟悉的气息团团包裹,这吻来得突然,顾青辰完全愣住了,毫无防备得打开牙关。
只这一瞬,城门失守,丁香软舌被擒。
叶如尘趁虚而入,霸占城池,肆意蹂.躏。
“嗯唔~”
顾青辰晕乎乎的,被吻得浑身酥软,无法思考,只能任由着自己沉陷其中,渐渐迷醉。
血液沸腾,两人胸膛相贴,心脏扑通扑通仿佛快要蹦出来。
许久之后,叶如尘撤出城门,舔了舔嘴角,咬着唇问道:“是不是天黑了?”
顾青辰心一颤,被捂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有种难以自拔的感觉,红唇微启,“嗯”
叶如尘轻笑,满意的松开手。
顾青辰睁开眼睛,入目就是叶如尘那张惑人心的笑脸,
眨巴眨巴眼,缓过劲儿来,顾青辰拂袖转身径直向外走去。
哎,叶如尘一愣,“去哪儿?”
“做饭”
“等我。”
叶如尘迈步跟上,像个小尾巴一样坠在顾青辰身后,喋喋不休,“吃什么?”
顾青辰头也不回,“随便。”
“吃完干什么?”
“睡觉。”
“睡前干什么?”
“吃饭。”
“吃完睡前干什么?”
顾青辰转过身,温和地看向叶如尘,在他期待的眼神下,微微一笑轻声道:“刷碗,你刷。”
“”
夫郎越来越不好忽悠了怎么办?
“遵命。”叶如尘失笑,摇了摇头揽住夫郎并肩向厨房走去。
饭后睡前,月光通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床上两个人裹着大被子面对面躺着,纯洁又老实。
顾青辰问:“夜学的事儿怎么样,可准备妥当?”
叶如尘说:“一切妥当,总共十个班,从书院请来了五名先生,又从咱衙里选了五人,再加上你,十一名先生,轮换着教。”
“你呢,明晚开讲,准备的怎么样了?”
一提到自己,顾青辰顿时紧张起来,毫无睡意,叶如尘安慰道:“放心,你可以的。”
“不好说”
顾青辰有几分犹豫,“我教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哪条明文规定说哥儿不能做先生了?我家阿辰经验丰富,在武同教过那么多孩子,也会对自己没信心吗?”
“这倒没有。”
顾青辰解释道:“可那只是私下随意教教,还都是孩子,这夜学中全是成年男子,未必愿意听一个哥儿的授课。”
叶如尘直言:“教算术,放眼整个陇州城都没有比我家阿辰更合适的,能让我家阿辰亲自授课是
他们的荣幸。”
“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我们免费提供机会,又不是求着让人学。届时让廖北跟着你,若有捣乱的直接赶出教室,犯不着为此忧心。”
都是成年人了,没人有义务帮忙引导三观,学习是为了自己,若连这都想不通,反倒纠结教书人的性别那真是无药可救,也没必要救。
夜学的目的是扫盲,让大家拥有基本的读写能力,除顾青辰外的十位讲师全是教认字的。
顾青辰将挑起算术担子,教西数。
因为寻常的算术法子太复杂,若连字都认不出那很难掌握。
而零基础的人如一片白纸恰恰最适合学西数。
顾青辰的目标是让大家能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成年人即便是文盲也拥有最基本的算术能力,学起来会更容易。
第104章 夜学开讲
“试试看, 若不喜欢就算了。”
叶如尘抱着他轻抚着背,安慰道:“一切有我呢,睡吧。”
“嗯。”
顾青辰答应一声, 往叶如尘怀中拱了拱, 缓缓闭上眼睛。
夜色朦胧, 星光闪烁着点点光华, 两人相拥着沉沉睡去。
翌日晚饭后,施工队、水泥厂和衙门部分官吏成群结队来到湍水学院。
院内公告栏上张贴着分班名单,旁边坐着一排书吏,众人早先也知道了自己所在班级, 此时只需跟着专人指引到指定教室。
叶如尘和顾青辰,与几位先生也早已过来, 正在教职办公院内议事。
“几位先生,有劳了。”
“大人客气了,能得大人赏识, 是我等的荣幸。”
城里请来的五名先生,分别出自文尚书院和育华书院。
书院的两名山长虽不教夜学, 但今日也都到场了。
陈先平对叶如尘提出的全民教育十分支持,另一位付山长虽不太看好,觉得没太大希望,但冲着叶如尘的面子,也跟着响应一下。
衙门选出的临时充当先生的五名书吏中,最高也只三人是童生身份。
而书院来的五名先生皆是秀才出身,多少带着些读书人骨子里的高傲与自负,若不是有知州大人和山长的面子撑着, 他们本就不太情愿来。
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在部分自视甚高的迂腐人眼中, 读书是极致神圣的事情,是为了追求真理,提高学识涵养。
若什么人都能读,却不为求知解惑,仅识几个字,说些狗屁不通的话,岂不亵渎圣贤,辱没了读书人的品格?
叶如尘并不怎么在意几名先生的态度,反正给钱办事,好好干就行。
当得知顾青辰也是夜学先生之一,负责教授算术时,几名书院先生面色十分精彩,就连陈先平都小吃一惊,好奇地多打量了顾青辰几眼。
衙门出来的书吏很是镇定,他们早就知晓此事,没有任何意见,毕竟整个衙门上下,无人不知知州大人夫夫感情有多好。
虽不了解顾夫郎文采水平,但想来也不会差。
顾青辰有所准备,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名老先生道:“别看这些莽汉大字不识,他们常年在做工,基本加减都是会的,有家中卖东西的更是熟练,几斤几两张口就能算出来,不少人还会背小九九。”
叶如尘淡淡笑了笑,“是这样,可若数量稍大些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故而学算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正儿八经学算术还是有些难度的。”陈山长想了想,“起码要等字认的差不多了再开始。”
“不必,阿辰教的是西数算法。”
叶如尘微微摇头,扭头看向顾青辰,但话是对着几位先生说的。
老先生颦眉,“什么西数算法?”
屋内有几个人愣了下,隐约知道是什么。
陈先平不太确定的问:“数年前有本话本,叫什么我种田的日子,可是说那书中奇特的数字?”
顾青辰颔首,“正是。”
他与叶如尘对视一眼,均有几分惊讶,提及西数,最先想到的不应该是今年刚在京中小热一把的《九章算术翻版》吗?
难道尚未传到此地?看来这法子暂时还没有广为流传呢。
叶如尘夫夫不知,大半年过去,除云怀书院的学习小组外,京中将九章算术西数算法彻底摸熟的人一只手都还没凑齐。
国子监变着法想去翰林院挖人,徐时年等人整日被一群老头堵门问问题,不堪其扰。
与此同时,皇宫内专供皇子皇孙们学习的上书房中,已正式将西数算法纳入课程。
“我说怎有些耳熟呢。”
一名先生皱起眉头,满不赞同的摇头,“那方法莫名其妙 ,记熟后是能算个加减,但只此而已,没有后续,不知是何人胡乱编出来的,切不可胡乱传授,误人子弟。”
叶如尘沉默不语,顾青辰微微勾唇,“有后续,先生可听说过《九章算术翻版》?”
“春末时分在燕京、武同两地发售的一本书,正是由西数编写,用法极简。”
“不往深处说,单就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学起来十分简单,掌握后便是成百上千的数字也能轻松计算,无需借助算盘。”
陈先平率先问道:“当真,这法子有效可用?九章都可解吗?”
“自然。”
“它几年前在那话本里出现时就如玩闹一般,有那么神奇吗?”
一名中年秀才问道:“竟然都在京出书了,又真能解九章,是哪位大家?”
叶如尘谦虚道:“不是大家,籍籍无名之辈。”
那秀才闻言,面上浮现一丝质疑,“籍籍无名之辈,写的可靠吗?可别是编来忽悠人的,大人可知著者是谁?”
顾青辰掩唇轻笑,沉吟不语。
屋内众人屏声静气,安静地等知州大人说话。
只见知州大人沉默着思量片刻,缓缓开口回道:“本官。”
嗯?然后呢,本官什么?
众人莫名其妙,只以为叶如尘话没说完。
等了片刻不见叶如尘继续说,付山长问道:“大人想说什么?”
叶如尘:
“《九章算术翻版》,本官写的。”
众人:!!?
叶如尘淡淡道:“有机会送你们几本。”
“多,多谢大人”
“大人”
陈先平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众人被这突然起来的消息砸的头晕脑胀。
就连几名书吏也均是一脸呆滞,大人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方才质疑书不可靠的秀才连忙道歉,“方才冒犯大人了,还望大人见谅。”
叶如尘颔首,“无碍。”
这下没人再敢说什么,管这西数算法有没有用,反正大人写的,大人要教,大人想怎样就怎样,他们没有发言权。
这西数整个陇州城怕是只有大人和夫郎会用,而知州大人事务繁忙哪能亲自教课,那便只能夫郎上阵了。
这么一想,顾青辰哥儿身份的身份好像也不难接受了,起码陈先平是双手支持的,并且想跟着一起听听。
“大人。”一名衙差从门外进来拱手唤道,声音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学生都已到位,一人不差,什么时候开讲?”
“好,我们现在过去。”
叶如尘应下,带着一众先生们浩浩荡荡来到授课的院子。
第105章 抽签选房
十个班级十名教字先生, 顾青辰今晚不讲课,先让大家与识字老师多接触一番。
学生已在各自班级落座,大晚上的不适合搞什么开学典礼, 也没多大必要, 叶如尘直接让十位先生去了教室。
而他则带着顾青辰和两位书院山长挨个教室巡视一番, 顺便介绍下他家阿辰, 虽然大家都认识,但要明确算术先生的身份。
教室里点了数盏烛灯,照亮一片漆黑。
一群汉子缩着手脚,拘束得坐在课桌前, 见到叶如尘等人过来,众人连忙起身相拜, “见过叶大人。”
叶如尘示意大家坐下,随意讲了几句的话,两位书院山长一脸欣赏的看着他。
他现在上台发言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简简单单的鼓励话从他口中一过,就让人听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该说的说完, 先生开始上课,叶如尘四人退到后面旁听了一会儿。
长长光滑松木板被漆成黑色,被固定在教室的前后两面,充当黑板。
叶如尘又让人大批量制作了粉笔,以白色为主,也有少部分彩色的。
粉笔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水加石灰按比例搅拌混合后倒入模具即可,想要彩色粉笔就再加入各种染料便好。
开讲之前, 几位先生就已经接触了粉笔和黑板,虽然还不太熟练, 但勉强也能写个差不多。
这个教室的先生正是从衙门选的书吏,本就没什么教学经验,又被知州大人盯着,大冷天紧张得开始冒汗。
他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磕磕巴巴得教大家握笔姿势。
众人用的笔是统一发放的廉价毛笔,质量不算好,能用就行。
学会了握笔,先生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比划让大家照着练习。
每人桌上都有一块小木板,供大家用沾水的毛笔在上面反复练习。
不怪叶如尘抠门,主要是夜学的人实在太多了,初学写字又极其废纸,艰苦点算了,能省则省,等以后大家练习的差不多了自然会发放纸张。
挨个巡视了剩余课堂后,叶如尘与顾青辰回了住处。
翌日,两人再次结伴前来。
顾青辰在上面讲课,叶如尘在后面处理公务,整个课堂安安静静,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一个敢开小差的。
黑板上写着十个数字,顾青辰变换着顺序反复带大家认了认后便让各自练习。
片刻后,一人甩了甩酸涩的手,小声询问:“顾先生,这个西数横不平竖不直,写着好奇怪,一定要学它吗?学了有什么好处?”
“莫小瞧这十个数字,用它来表示千百万数极为方便,它最适合计数,加减乘除随时列个式子就能算出来。”顾青辰解释道。
那人站起身拍了拍胸脯说道:“我都会,要不顾先生考考我吧,我不想练这个了,有点多余。”
叶如尘闻言抬头瞥了一眼,然后继续伏案写册子。
顾青辰询问:“会背九九歌吗?”
这时的九九乘法口诀与现代不同,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至“一一如一”止,因开头两个字为九九,就称九九表、九九歌。
“会!”那人挺直腰杆,骄傲的回答,然后开始大声背诵。
虽然顺序和现代相反,可叶如尘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但还是坚持认为从小到大更方便记忆。
顾青辰表示同意,他后续也准备让大家从一一得一开始背九九表。
眼前这人开头几句还背的流畅,到中间就开始磕巴了,每个都要想一下才能说出来,明显不是很熟练。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背完了,虽然中间错了两个,但都立刻纠正过来了。
顾青辰毫不吝啬地夸奖了几句,汉子微微低头,整个人有些不太好意思。“背的不怎么样,献丑了。”
“谦虚了,你背的挺好,出乎我的意料。”
顾青辰笑了笑,“一只猴一天吃五颗桃,十只猴半个月共吃几颗桃?”
“啊?”
汉子傻眼了,“啥,先生,再说一遍行吗?”
顾青辰又缓慢重复了一遍,“大家都可以算,看谁先得出结果。”
众人平日生活中遇到的算术都极其简单,如果有很多的东西多数几遍就记住了,还是第一次正经做这样的题目,恍然间真正有了做学生的感受。
有人小声嘀咕着数数,有人开始掰指头。
方才背九九歌那位皱着脸,“一五得五,一十得十,五十,十五,十五个五十。”
“五十,一百,一百五,二百”
还有人用笔在桌上划着竖杠坐记号,口中数着,“五,十,十五,七十五”
“七十五加七十五,喂,你算出来没?”
“嘘,快了,别和我说话。”
虽然方法有点笨,但没一小会就有不少人算出来了,大家斩钉截铁地回答:“七百五十个桃!”
“没错。”
顾青辰给予了肯定,随即道:“大家也感受到了,基于这种方法得结果很麻烦,若数量再大点要如何计算?除非借助算盘,但算盘随身携带又不方便,不如用西数列式子。”
“其实西数一点儿也不难,后续我会慢慢教给大家,用不了几节课,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习。”
众人纷纷应道,不再多问,低头安静地练习写数字。
良辰吉日,正值好天。
明园里坊作为主要安置房点开始分房啦!
先前拆迁的一批人家都在官府登记得有新地址,差役先找上了原来的三名老里长,然后一起挨家挨户通知了所有人。
分房由衙门户房负责组织,按叶如尘与林东说的方法,将所有分房对象召集过来分批次选房。
拆迁共六十五户,三百八十六口人,有的人家拆迁的房屋院子大,人口也多,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分户,选几套房。
户房研究了人数后,将选房时间定为五天,每天两个场次,分上午、下午。
差役上门通知时,就直接告知了选房人批次和时间,为避免现场太过混乱,整个安置房选房活动每户最多不超过3人参加。
拆迁户接到消息时都震惊了,居然这么快!随即而来得是惊喜欲狂,又心怀不安。
一边十分期待自家新房,一边又担心被坑。
选房活动开始这天,大家早早按照指示来到城西新区。
除拆迁户外,还有部分好奇过来凑热闹的外人。
一直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城西新区出现在大家眼前。
走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上,众人感觉十分奇妙,心中不由窃喜,好像真的不错,或许赌对了。
这想法当他们来到明园里坊是更加确定了。
道路边上有一个高高地标志牌,上面写着“明园里坊”四个字,看着整齐划一又好看的屋舍,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变化好大,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样子了!”
“是呀!要不是这个老树还在,我连方向都分不清了!”
“哈哈,这屋子真好,赚大发了!”
“跑快点,跑快点~”
明园里坊最靠外有一间两进青砖小院,上面定着门牌号[明园一零一],户房在这里安排了一个临时办公点,用于选房活动。
这院子将来可供里坊的住户们商讨议事,交由新里长代管,或可成为居委会般的存在。
等拆迁户选完房后,剩余的房子将开始对外售卖,这小院还可以分一两间屋子暂作为售楼处,会联系牙行来人进行售卖,直至房屋卖完。
一群人乌泱泱地跑过来,到了门口立刻变得老实。
院内有不少官府的人,几名衙差精神十足地站在小院门口,腰佩长刀,直接镇住了前来选房的人。
“来来来,里面走,排着队啊,不要乱。”一名差役从院里出来引着大家进了院子。
几个房间门开着,里面坐了好些书吏,一看这阵仗还有点儿大,众人小声讨论着。
有衙差大喊,“安静一下!有问题等下说!”
众人立刻闭了嘴,林东站在大堂门口,撩起衣摆踩上板凳,居高临下看着众人。
“在下乃户房典吏林东。”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院门口公布栏上贴了本次安置房的基础信息,还有分房流程和细则,想必大家刚才进来时就注意到了,但估计没几个人看,人太多也看不过来。”
“我直接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每一点都很重要,大家安静,要认真听好了,一会儿有问题的可以举手。”
“首先,讲一下分房原则,咱按照\''先签约,先搬离,先抽签\''的原则选
房。啥意思呢,就是当初谁家先签的拆迁协议谁可以先抽签,同一天签协议的按搬离房屋时间先后,依次抽签。”
“大人,我有问题。”一个妇人举手问道:“抽签是抽什么,抽房子吗?”
“不是。”林东摇头说道:“别着急,先听我说完。”
他继续解释道:“抽签抽的是选房顺序号,会根据选房顺序号依次选房。怎么选?我身后大堂内有一个房屋沙盘模型,是一个缩小版的明园里坊,所有房屋都在里面显示,来,先带你们排着队看一眼,转一圈不要逗留太久,不要上手摸,排好队,看完出来等下选房的时候还会让你们看的。”
林东转头对两名衙差说道:“胡将,王冲,带大家进去转一圈。”
众人一听什么沙盘都好奇极了,在衙差安排下,大家井然有序排好了队,跟着走进大堂。
大堂正中间摆放着一个超大的桌子,虽然叫沙盘但并没有沙子,走进去的人瞪大了眼睛。
果然是个缩小的明园里坊,看着小巧又精致,不仅显示了房屋户型、位置,甚至连门牌号都标上了。
房屋中间的道路上还插着小树苗,红花绿叶,逼真又好看,十分吸人眼球。
“天哪,我好喜欢这些房子,这些都是可以选的吗?”
“不知道外面实际的房子是不是真和这个一样。”
“如果是的话,我敢保证整个陇州城都找不出比这还好的里坊了,这真的是不要钱就能住的吗?”
沙盘一旁还贴了每种户型的详细介绍,毕竟是在城里,来选房的人中不少都是识字的,帮着解释一下大家便都懂了。
“我看中那个一零五的房了,希望可以让我选!”
胡将催促道:“大家转一圈看完出来,挡着这里后面的人就看不到了!一会儿选房的时候还能来看呢!”
前头的人依依不舍得离开,后面进来的一声接一声惊叹,除了大堂均是一幅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的表情。
第106章 报社
再次回到院中时, 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追问何时开始选房。
林东笑了笑,“别急,马上就可以开始, 还有几句没交代完呢。”
明园里坊的户型有好几种可供选择, 但也不是随便选的, 毕竟要考虑原拆迁房屋的面积和人口, 衙门会根据拆迁时签的协议约定,确定选房人的可选户型。
这个户房提前就将信息整理出来了,谁家可以选那种房屋都是定好公布出来的,众人只需要直接开始抽选房顺序号开始选房就行。
“我还有个问题!”
又有一人在举手提问, 林东示意他说。
那人在身边人的鼓动下问道:“大人,我们听说还有别处在建呢, 原先我家在往南那边,我想等那边房子建好再选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东颔首,暗想大人考虑的真是全面。
“那等房的这段时间安置费还会继续发吗?”旁边人期待地问道。
“自然不会。”林东笑着摇头。
“为什么呀?之前说的”
林东打断他的话, “之前说的没延迟一个月,就给补发一两安置费。”
“如今这第一批房已经按约定在年前及时给大家盖了出来, 并未误工,自然没有补发安置费一说。”
“想等下一次分房可以,但这属于自愿选择,安置费不会继续发放。若有人一直对新房不满意,总不能一直给他发安置费吧?那样对其他人也不公平,大家说是不是。”
林东不慌不忙解释完,众人听了他这番话纷纷点头。
“是这个理儿,能理解。”
“合情合理嘛, 房子都盖出来了,还比咱以前的好那么多, 怎么着都是赚了,有什么可挑的。”
“就是,又没延期,凭什么还发安置费。”
想等别处房子的几个人有些失望,几人明显是认识的,想必先前是同个地方拆迁的。
最初问话的人表示理解,又想随意挑房又想继续领安置费,确实有些谈心了。
“那请问,另外两处的房子大概什么时候能盖好?”
林东笑笑,“这个就不知道了,但肯定到年后去了。”
几人听后在旁边小声讨论着,纠结是这次就选好呢,还是等别处的房盖好。
林东没再管他们几个,继续说道:“既然都明白的差不多了,那就开始吧,大家凭身份文书、拆迁协议、和衙门出具的选房通知书参加选房,都带齐了吧?”
“带了,带了!”
众人纷纷应声,并着急催促着。
“哎呀,赶紧开始吧!”
“我早就等不及了。”
“嗯,好。”林东不慌不忙的说着。
“那先到入门左手边这三间房登记,要核对确认选房人资格、原房屋面积、签约时间、搬离时间等基本信息。”
选房正式开始,差役们在院里维持着秩序,引导大家分房间登记,有条不紊的排队进行着。
选房顺序号的抽签活动会根据户型不同,分场地、时间进行抽签活动,并且每户仅允许一人参加。
如果有拆迁户未在通知的时间内参加抽签选房,则直接跳过,将他的选房顺序排在本场次末尾,若本场次结束还没到的,则排到下一场次末位。
要是整个选房时间截至,拆迁户还没过来选房,也没明确表示等下一批房的话,则衙门直接指定官吏代替他家从剩余房屋中随机选一个。
选房人在沙盘模型中定下心意的房子后,可由专人带着去看房,若没什么问题当场便能签订选房确认书,之后再去衙门完善手续,办理房契,方便至极。
林东在大堂内转着,强调提醒道:“大家可以放心挑选,但要记住,一旦签下选房确认书后,就不可以更改注意了。”
正站在沙盘前选房的人本就犹豫不定,一听此话更加纠结了。
周边围着的人七嘴八舌讨论着那个房子更好,看着小而精巧的沙盘模型,颇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
这边选房选的热火朝天,另一边叶如尘和顾青辰正在东市角落的刻印坊内。
陆家书坊被正式命名为“有间书屋”。
两人商量着,报刊若想做大,应该单独分出来,不能和书屋掺杂在一起,毕竟书屋和别的书坊存在竞争关系,而他们以后的报刊还准备卖给各大书坊呢。
于是顾青辰牵头,盘下了有间书屋隔壁的店铺,挂牌成立了“有间报社”。
有间报社也是和陆家书坊合作,只不过顾青辰占大头。
虽然“有间报社”和“有间书屋”相邻,而且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伙儿的,但好歹拐了个弯。
报社不卖书,只接稿出报刊,虽然店铺也支持百姓来买报,但主要面对的客户是其他书坊,经各大书坊的手将报纸卖出去。
毕竟他们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将民报行业发扬光大。
当然顺便挣个钱最好
刻印坊在城内招了几个人,暂时能够满足报社和书屋的印制需求。
在叶如尘的参与下,有间报社初步定下了一种报纸,一种期刊杂志。
报纸在官府的支持下直接被命名为《陇州民报》,五日一期。
四开的大报纸,划分了数个板块,以经济性、民间性为主,一来及时传播官府思想、通知,二来迎合大众,发些贴近民生的消息。
杂志则命名为《半月读》,顾名思义,半月刊,以书册形式每月发两期。
顾青辰手中拿着一份报纸,已经细细看了两遍。
叶如尘轻笑,“如何?”
“我喜欢,很有特色,极具吸引力!”顾青辰抬头,语气轻快,藏不住的欣喜之情流露于脸庞之上。
这两种形式从未出现过,他可以笃定发出去会有极好的反响。
看着身边静静喝茶的叶如尘,两人相视一笑。
这第一期内容几乎都出自于两人之手,报纸和杂志的版面、栏目、内容类型是叶如尘定
的,以后都按这个框架来,而顾青辰则负责搜集相关消息、文章。
明日腊月初一,刻印坊加班加点的忙活了几天,李福也提前寻了数名卖报童,计划初一正式对外发行《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第一期。
整个书坊都处于紧张状态,气氛热烈。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屋内充斥着浓浓的期待,都在猜测民报和半月读会不会掀起一片热潮。
“这还用问吗?必须的!这东西可前所未有。”
“对呀对呀,我都迫不及待想看第二期了!”
李福兴奋得背着手在屋内直转圈,“哈哈,我已经能预见,咱报社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第107章 卖报
路上人来人往, 叫卖声不断。
“卖报,卖报!”
只见数名小童身上斜跨着布兜,穿梭在大街小巷, 手中握着一张折成方块的纸张, 嘴里不断卖力吆喝着。
“今日头条, 知州叶大人谈陇州建设与发展!”
“瞧一瞧, 看一看,陇州民报,大燕第一份报纸!二文钱一份!”
“有间报社开业,陇州民报、半月读报刊首日发行, 来一份吧!”
“明园里坊开售日期公布,水泥厂持续招工中, 十条你不知道的冷知识,陇州民报,两文一份。”
小孩儿身上衣衫发旧, 脸上却洋溢着异常兴奋的笑容,这幅热闹景象引来不少路过的百姓。
大家投来好奇地眼神, 虽然不知道陇州民报是个什么东西,但似乎有些意思。
一名机智的报童站在书院门口吆喝,书生们休沐结束正陆续回到书院,听到报童的话语纷纷停下脚步。
“小孩儿,知州大人谈什么你怎知道,可不能乱说啊。 ”
“陇州民报是什么?”
“我可没有乱说!”
小报童一脸自豪:“东市老酒馆那边开了一家报社,陇州民报是他家出的第一份报纸,这里面有知州大人说的话, 喏,可以给你瞧一眼。”
“什么报纸?”
书生好奇地接过报纸, 门口几个同窗闻言都凑上前来伸着头看。
报纸被折了起来,露出的一面恰巧就是叶如尘那条新闻,并没有长篇大论,只短短几百字讲衙门最近的一次大会。
会议对陇州建设进行了深度探讨,重点围绕“城市基础建设”、“田地农业发展”两个方面。
关于农田,叶如尘提出要改变“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状,创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并对此阐述几条意见:
一是制作人工肥料、改造农用工具,解决天然肥料短缺和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二是建立农户集体归属感、塑造凝聚力,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土壤性状和环境条件引进经济作物,不要让整个陇州的农田都定在单一粮食上。
四是为农户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打开农作物销售渠道。
最近的三名书生看得津津有味,身边还围着不少人,拿报纸的那人所幸高声念了出来叫大家听。
正看到精彩处,剩下部分被折进另一面,书生刚将报纸翻了个面,一只手就拦在面前捏着了报纸一角。
几人一顿,抬头望去。
“公子,说好的就给看一眼,若是感兴趣,不如买下来吧。”
报童嘻嘻一笑,伸出指头晃晃,“只要两文钱。”
那书生二话不说,直接掏出两个铜板给他,“我买了!”
“小童,给我也来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要两份,宋兄估计感兴趣,给他也带个。”
买得人越来越多,小童喜出望外,手忙脚乱得一边收铜板一边发报纸。
等大家买完报纸了连忙又机灵的拿出一本杂志来,“这也是有间报社出的,叫半月读,四十文,有人要吗?”
众人顺着他的手看去,是本薄册子,其上三个大字,半月读。
书名右侧有个一分为二的小框,上层注[戊辰年 腊月上],下层写[半月刊 第1期]。
封面印着淡雅小花朵,寥寥几笔勾勒了只威武的老虎,老虎微微侧头,鼻尖轻触花瓣。
旁边一行竖向文字,清秀隽丽,飘飘若仙,[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个怎这么贵?”有人尚未看清便脱口而出。
要说这个价钱并不高,寻常话本都比它贵不少。
只是那书生才花两文钱买了报纸,未反应过来就听到还有个四十文的,以为内容差不多。
待他看清册子后,只当是话本一类,但又薄了些。
“不贵的。”报童说道。
“陇州民报是报纸,就一大页纸,你看半月读有这么多页,封面还好看,一定很有意思。”
“这是新出的话本吗?谁写的?”
报童摇摇头,“不是话本,这是期刊、杂志,也不是一个人写的,很多人一起写。”
“哦?”有书生来了兴趣,“小童,这册子你总要让我们先看看再考虑买不买吧?”
“嗯嗯,这是自然。”
报童将书递出去,书坊卖书都允许客人先看后买,他明白这个理儿。
翻开半月读,里面写着[主编顾青辰]。
是陌生的名字,书生扫了一眼,并没有太在意,而是被目录吸引了注意。
[杂文轶事]、[知识宝库]、[心之所动]、[漫画图块]、[笑逗闷子]
目录上就分了好几个板块,板块下面有很多小标题,还标着对应的页数。
好奇翻了翻,内容种类繁多,有短文、小诗,笑话,还有没写完的话本和漫画,看得人心痒痒!
杂志最后一页角落写了报社地址,和投稿方法,原来里面每个栏目都是对外征稿的!
稀奇稀奇真稀奇,有趣有趣真有趣。
“这个我要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排版还是内容都十分吸引人,一连卖出好几本,小报童高兴坏了。
“哎,陈兄,别挤啊!”
“抱歉,让一下。”
两位书生一脸兴奋的挤进来,“这个报纸还有别的吗?”
他们两个买完报纸就在一旁津津有味看了起来,本以为都是和知州大人相关的事情,结果打开才发现不是。
但两人并未失望,反而大喜,小小一张报纸竟然有那么多信息内容。有评价伟人事迹的,有批判不公平现象的,有科普农耕种地的,还列举了近日城中发生的较大事情。
报纸中缝处竟然还有几则笑话和一个谜题,备注说答案下期揭晓,太有意思!
两人迫不及待,“小童,再买份第二期。”
报童挠了挠头,抱歉一笑,“第二期还没出呢。”
两人闻言微愣,“就这一张吗?”
“可这,根本不够看啊?”
“陇州民报五日一期,半月读半月一期。”
报童解释道,“今日是首发,公子,陇州民报第二期还要等五日呢。”
书生松了口气,吓死他了,还以为没了呢。
虽然意犹未尽,但知道以后还会有就安心了,五日而已,也不算长。
报童离开了书院,门口的人渐渐散了,但院内却越
发热闹。
“新区都开放了!明园里坊盖好了你们知道吗?”
“我知道,昨天听邻居随口说了句 ,也没有在意。”
“没想到啊,竟然盖这么快,而且还给先前的拆迁户分房子!好奇盖成什么样了?”
“我更好奇这个水泥,水泥厂现在有不少人吧,一直听这个水泥有多玄乎,还没见过用它修的路呢,我们什么时候过去看看?”
“报纸上写着呢,现在是拆迁户选房时间,等过几天房子开售我们再过去瞧个热闹吧。”
“好啊!”
随着看报纸和杂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兴奋至极。
“不是吧,这个故事怎么看一半没了啊”
“我看的这个漫画也是,正精彩呢就没了,太挠心了!”
“你俩没看那里写着连载中吗?后续在下期呢。”
“我不信,一般谁会画个开头就出版,我要看完本的,我要去书坊找,一定会能找到的!”
“方柯,你低头看看漫画作者是谁。”一人轻笑,打趣地看着说话的人。
叫方柯的人闻言看去,!!!
“啊!”
“水风清!”方柯瞬间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水风清?真的假的?他都好久没给话本画插图了。”
旁人凑上来看了眼,也是一脸呆滞,“真的啊”
“水风清竟然在半月读上画连载漫画”
方柯突然来了精神,“水风清在陇州吗,他是陇州人!”
一个巴掌呼上来,“清醒点儿,怎么可能。”
“水风清绝对不是陇州人,但或许真来陇州了也说不定?”
“我觉得是,这什么有间报社、半月读,都是突然冒出来的,以前闻所未闻,水风清第一期就能在上面连载漫画,想必和办杂志的人认识。”
“哎,我这儿有个八卦,关于水风清的,不知道真假,有人想听吗?”
这话一出瞬间点燃众人兴趣,大家纷纷点头示意他说。
那人压着声音悄悄说道:“我三舅常年往外跑,也是前两天来我家喝酒醉了,就听他说水风清是知州叶大人的夫郎。”
“不会吧?”
“我感觉”
一人指着主编名字大声道:“你们注意了吗,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的主编是一个人,都是这个叫顾青辰的!”
“看见了,估计是有间报社的管事,所有稿子经过他的审核才能被放上来吧。”
“这个人肯定不简单,看陇州民报的内容和名字,必定有官府在背后支持。”
一人惊呼,“先生来了!”
众人往窗外瞄了眼,瞬间一哄而散,连忙回到自己座位坐好。
一名中年文人板着脸走进讲堂,胳膊下夹着书本,双手背后拖着一柄戒尺。
自他踏进门后,空气中的温度硬降了几分。
“方才看得什么?”
“没,没什么”
苏先生缓缓走到讲台上站定,眉头紧皱,目光如炬。
众人打了个寒颤,前排一位学生老老实实将他的报纸和杂志都拿了出来。
苏先生随意扫了一眼,但没有多看,直接收了起来。
第108章 翘班
课堂上安静异常, 所有学子精神抖擞,在苏先生的课堂上不敢有丝毫分神。
苏先生乃进士出身,曾在官场混迹数年, 却因性格原因, 与上级不和, 直接撂挑子回来教书了。
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 骨子里透出的威严叫人不敢冒犯,在整个陇州的文人圈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当初叶如尘召开百姓代表大会时,下面人也给苏先生送了消息, 先生像是十分了解一样,嗤鼻冷笑, 便没了后文,同样也没有出席。
而后没几日他便受邀出门寻友人了,这一走便是数月, 前日将回来。
终于等到下课,学子们向先生致了礼, 长舒一口气,整个人松快许多。
只一位书生,半伸着手,欲言又止,眼见苏先生合上教案起身准备走,手中还拿着他的报纸和半月读。
“先生!我”
苏先生顿住脚步,侧身淡淡瞥了他一眼,书生心虚的移过眼神, 讪讪收回手挠了挠头。
书院的另一处院落内,堂前大门敞着, 陈山长伸手敲了敲门,“这一趟走得还真不短,我还以为你会留在那边过年呢。”
屋内人闻言抬起头,苏先生指着半月读里的一首小诗,“山长,这是你写的诗?”
“咦,出版了,让我看看”
陈山长坐到桌旁,从苏先生手中接过半月读翻看了下,捋着胡子笑眼眯眯,“哈哈,还不错吧?”
不等苏先生回答,山长又瞥到桌面上的报纸,“哎,陇州民报也出了,让我看看”
“顾公子动作真快,这才几日就整出来了。”
苏先生神色微动,“顾青辰?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的主编,这两样东西确实不错,若能长期做下去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陇州民报四个字可不是能随便用的,它的内容竟写到了衙门所议之事,看来这主编顾青辰在衙门有关系,他是什么人?以前怎从未听过?山长认识?”
陈山长乐出声,“可不是有关系,他是咱知州夫郎。”
苏先生闻言微愣,一时没反应过来,转念记起陇州新换的知州,他走之前还请他去衙门见面来着。
本以为又是个混日子的,但似乎有些特别。
盯着陈山长手中的报纸,想到上面写的叶知州针对陇州发展所表言论,苏先生难得些复杂表情,纠结又困惑。
“有间报社、城西新区、明园里坊、水泥厂、拆迁户、安置房,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还有夜学、公园、湍水学院,哈哈,泽生,你这一去如晃数年,陇州城已经大变样了,待老朽细细与你道来”
“一切,还要从你错过的那场代表大会说起。”
苏先生皱眉,“什么代表大会?”
“你以为那日都请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陈山长戏谑的看着他。
“城外十八村村长都来了,围绕脱贫致富,我们开了一整天的会,中午还是衙门管得饭。”
苏先生万分错愕,“不是空话?”
陈山长点了点报纸,指尖发出哒哒两声,“你说呢?”
苏先生沉默了,看看报纸上刊登的各类消息,现在问这话真得很蠢。
陈山长继续讲下去,整顿衙门、划新区、安置拆迁户、组施工队、生产水泥、修路盖房、建公园建湍水学院、办夜学、教西数
桩桩件件,苏先生越听越严肃,听到西数他伸手打断,“等等,你说西数也是叶大人弄的?”
“对。”陈山长颔首,“叶大人有一本书,叫《九章算术翻版》,在有间书坊卖,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苏先生面色复杂,似乎惊喜太多不知如何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是个妙人。”
陈山长拿着半月读往后翻了几页,正好翻到顾青辰连载的漫画。
几年前梦仙绪娘所到之处,谁人不识水风清?苏先生在课堂收了好些本子,自然也知道水风清。
水风清的确不是陇州人,苏先生好奇道:“他的画怎么突然在这上面连载,莫非也来了陇州,或与主编顾青辰相识?”
陈山长忍不住笑出了声,“泽生不知,水风清就是顾公子。”
苏先生又是一愣,表情丰富,“也是个妙人。”
“哈哈,有机会带你认识一下他们夫夫,定叫你刮目相看。”
报童分散在各个角落宣传力度十足,报纸迅速流传开来,内容新颖又便宜,即便不识字也能听别人念。
于是大街小巷、饭馆茶楼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人读报,周边围了一群人边听边讨论。
一切进展顺利,为及时捕捉各大新闻,报社已经开始入手培养自己的专业访事员。
同时派出了不少人手,带着报纸前往各县。
既然叫陇州民报,自然不能只局限于陇州城,顾青辰让人去和各县书坊洽谈。
每期报纸会提前一天送达各县,要让整个陇州城的人都能读到陇州民报。
第二期报纸发行当天一早,报社门口就来了不少人,一部分是拿报纸的卖报童和书坊小厮,还有则是等不及要先一步看到报纸的客人。
此时,知州大人披着夫郎亲手制的狐裘,身姿挺拔,头发用玉簪高高竖起,眼角眉梢带着与生俱
来的贵气。
今日是小夫夫成婚五周年,也是叶如尘二十五岁生辰,工作再忙,也要翘班和顾青辰骑马出城玩。
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整一桌好菜都吃不完,既然热闹不起来,两人一合计,干脆出来冬游、狩猎吧!
两个貌美青年共骑一匹马,太过养眼,路上引得无数人注意。
少女们羞红了脸捂嘴偷笑,目光频频落于两人身上,交头接耳,纷纷猜测他们是什么人。
顾青辰嗤笑,小声问道:“知州大人,翘班的感觉如何?”
叶如尘勾了勾唇,呼出得热气打在顾青辰耳尖上,“美极了~”
出了城,叶如尘解下狐裘将身前的顾青辰包裹住,抱着怀里暖和极了,还挡风。
鞭子一甩,两人策马奔腾,英姿飒爽。
一路南行,三十里外有个小山头。
前阵子下了场小雪,外面都化得差不多了,这林中还覆着一片白。
“阿辰,你想吃什么,为夫打给你。”
叶如尘背着箭袋,手握弓弦霸气一挥,有种江山归我我归你的感觉。
抬头看了看一片寂静、连根鸟毛都寻不到的天空,顾青辰一脸温柔,“只要是夫君打的,我都喜欢。”
另一边,谢同知半天没等到叶如尘,一脸纳闷,“周词,你知道大人去哪里了吗?”
“不知道。”
周词疑惑地问:“大人没告诉你吗?”
谢同知摇摇头,“昨日我去水泥厂了,回来时天色已晚,就没见大人。”
第109章 棉花
门口传来动静, 谢同知扭头,正好见吕小胜抱着数据走过,“小胜, 大人去哪里了?”
啊?吕小胜顿住脚步转身走过来, “见过谢大人、周大人。”
“叶大人今日告假, 说是和夫郎过成婚纪念日, 张典吏和全大人也知道的。”
原来如此,谢长观与周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错愕。
“成婚纪念日”是很重要的日子吗?谢长观还真没在意过。
周词笑了笑,“还得是大人”
山林中, 叶如尘与顾青辰鬼鬼祟祟蹲在坡上灌木后,盯着两只小野兔蹦蹦跳跳。
不远处, 一只黄土灰三色枯瘦野狗也正虎视眈眈盯着小兔子。
可怜的小兔子也在觅食,扒开雪土啃着还带着绿的野草,丝毫不觉身旁危机四伏。
叶如尘暗搓搓问道:“阿辰, 你想吃哪个?”
“夫君,我还不饿呢。”
“我们不是刚吃过早饭出来的吗?你饿了?”
顾青辰从怀里摸出一个饼递给叶如尘, 里面还夹着肉沫,顿时香气四溢。
“快揣好,别凉了。”
叶如尘接过纸包又快速塞了回去,放好后整了整顾青辰的衣服,“我也不饿。”
顾青辰:
出来的时候明明是说让他揣着取暖,这也不知究竟是谁暖谁,哼,臭男人。
叶如尘勾唇轻笑, 小声道:“饿是不饿,但烧烤架都带出来了, 不能白费功夫呀。”
他朝前方抬了抬下巴,“那野狗太瘦了,丑不拉几的,我瞧这两只兔子不错,长得就很好吃。”
顾青辰思量着,沉默了两秒,正待开口说话,只见叶如尘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体贴道:
“我家阿辰娇贵又善良,定是不忍见血,想放他们一条生路,是吗?”
这,到也不是……
四目相视,几年来厨艺见长、杀鱼斩鸡一把好手的顾青辰眨着布灵布灵纯洁的大眼睛。
他微微一笑,像圣洁的天神,“嗯,现在是了。”
“想不想养兔子,我们带回去如何?”叶如尘问道。
“好啊。”顾青辰乖巧的点点头。
这边话音刚落,叶如尘手中就多了两块圆润的石头。
嗖—!两只小兔应声倒地。
野狗虎躯一震,退了两步警觉得看向四周,最终目光死死落在叶如尘两人身上。
蹲得有些久了,顾青辰起身时踉跄一下,还好有叶如尘一直扶着他。
两人晃悠悠下了山坡,朝晕倒的小兔走去。
叶如尘淡淡瞥了眼黄土灰,毫不在意,野狗见状谨慎得一步一步往后退去。
两只小灰兔头对头躺在一起,小爪爪还握着草往嘴里递。
可爱极了,顾青辰蹲在旁边,都想叫醒它们让它们吃完再一起走。
叶如尘嘴角一抽,“阿辰好兴致,看为夫化身周幽王。”
哎?顾青辰小声惊呼,“我说出来了吗?”
还未反应过来,就见叶如尘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小灰兔的脑袋。
哎?!顾青辰瞪大眼睛:我不是,我没有!
一只小灰兔悠悠转醒,迷茫地睁开眼睛,“啊啊啊!!”
它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叫声,两眼一翻,再次晕了过去。
顾青辰:
叶如尘:
“周幽王是谁啊?”
“哦,一个故事中的人物。”
“什么故事?”
“烽火戏诸侯,阿辰要听吗?”
“好啊。”
“从前,有个周幽王,他的心上人褒姒生的美艳动人,却是从来不笑。为博美人一笑,幽王赏金千两,想尽各种办法。这天,有个”
“等等!”顾青辰打断他的故事,烽火戏诸侯?他应该猜到后面的剧情了。
伸手轻捶了下叶如尘,“胡乱作比!”
叶如尘嬉笑,“好了好了,去其他地方转转吧。”
“走吧。”
顾青辰站起身,牵起叶如尘的手。
叶如尘将两只小灰兔装进身侧的布兜,二人并肩朝前走去。
另一边已经没了野狗的身影,想必是畏惧他们撒腿逃了。
走着走着,两人遇到了一片半腰高枯枝,枝头处挂着一个个圆包,圆包咧着大嘴,吐出因成熟太久无人采摘而有些泛黄白色绒絮。
叶如尘眉梢一挑,这是,棉花?
“和木棉花有点像。”顾青辰凑近,抽出一丝棉絮捻了捻。
叶如尘突然笑了,开了几次小会和谢长观等人反复讨论引进什么经济作物,这不是现成的吗?
顾青辰如有所感,问道:“夫君对它有几分了解,可行吗?”
“再了解不过。”
叶如尘摘了两团棉花,拨开一瓣棉球,里面竟有七八粒种子。
棉花不但需要一颗颗去籽,还需要弹,又累又麻烦,相比短纤维棉花,百姓更擅长处理丝麻葛等纤维。
抽取葛藤和麻的纤维,可织成麻布和葛布,此外还有丝织品。
大燕的布料有富余,百姓穿衣蔽体不是问题,难得是如何保暖。
有条件的可用蚕丝被,比棉花还保暖,而一般人家则用芦絮和木棉絮填充被褥。
芦絮保暖性远比不上木棉,木棉树高大挺立,花红烈焰,观赏性高,用途也广,但却只在南方盛行。
叶如尘道:“木棉畏寒,不宜在北方生存,限于其生长习性,无法广泛推广。”
“嗯。”顾青辰颔首同意,“即便在南方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盖上木棉被,更不用说北方。”
北方的贫民百姓过冬,只能积攒芦絮、柳絮,利用动物毛发,甚至稻草做被子的填充物。
陇州偏西,位置还不算太靠北,冬天就已经很冷了,实在不敢想象最北边的日子如
何过。
叶如尘和夫郎讲,“再往北有火炕,砌成床榻模样,下面设置烟道,可供烧火取暖,吃饭睡觉都能在炕上。”
“像咱家的浴池一样?”
“聪明,那池子下的火道就是依着炕改动修建的。”
顾青辰若有所思,“法子是好,可对炭火的依赖性太大了。”
“炭火本就紧缺,穷苦人家过冬怕是不够,再没有足够保暖的衣物、被褥,那”
顾青辰欲言又止,思绪回到全家被贬的那年寒冬,想到初见时叶如尘赠他的那条被子。
叶如尘伸手拢紧了顾青辰身上的披风,替他说完未尽之语。
“那,便是生不逢时,只能靠顽强又微弱的生命与自然抗争了。”
“炭火供应方面,很难再提升了,所以过冬的重点只能放在填充物上。”
“可即便将南方的木棉大批量买入北方也不太行。北方多风,凛冽刺骨,木棉轻柔蓬松难以抵挡。”
叶如尘抬了抬手,轻笑,“而棉花厚重保暖,即可御寒纺织,又易大肆推广,正好合适。”
大燕是有棉布的,外族进贡而来,稀有到极少数达官贵人才有。
可这样的贵人都穿华丽的丝绸锦缎,所以棉布处于穷人用不起,贵人不稀罕的尴尬地位。
大燕地域环境与叶如尘前世国家所处查差不多,他记得,历史上棉花应该是从西北陆路、东南海陆两个方向传入中原,并且最先在南方推广。
而如今南方没一点动静,这也是为何叶如尘穿越来这么多年,从未见过棉花的原因。
面前这处的棉花不是凭空而来,该是通过鸟类从西域传来的,瞧这数量不算少,看来邻国就有种植。
或许已经传到了大燕边疆,可边界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外族时不时骚扰一下。
官员没心思关注棉花,百姓又不安定,吃饱才是大问题,哪里有功夫研究这些?
何况像棉花这种作物,处理麻烦,若没有官府的强制推行,农民缺乏种植经验和后续销路,是决不敢冒着饿肚子风险尝试的。
“从这些无人打理却自强不息的野生棉就能看出,此地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生长。”
“棉花是一年生作物,喜光,陇州日照充足,适合春播秋收,应该在三月末种下,此前要先选籽育苗。”
听叶如尘讲完,顾青辰心动,“时间恰好来得及,不如派人搜寻一波棉花种,先在衙门附田培育一年,若可行,便推出去。”
“正有此意。”
“可是,夫君知道棉花纺织办法吗?”
叶如尘颔首,“曾在书中看过。”
“太好了!夫君真厉害!”
顾青辰眉开目笑,眼睛弯成一轮皎洁月牙儿,闪着眸光晶莹。
“种了棉花,纺织厂也可以开起来,哥儿女子都能干,又给百姓添一笔进项。”
“嗯。”叶如尘温柔地捏了捏夫郎脸颊。
两人将这一小片棉花采摘完毕,携手准备离去,转身竟看到方才那只狗叼着野鸡卧在不远处。
这模样不像是路过,仿佛在这里等了他们好一阵儿。
见叶如尘两人看过来,那狗站了起来,并没有后退,而是静静打量着他们。
叶如尘有点兴趣,发出逗狗的声音,对它勾了勾手。
看它滑稽的样子可爱又可怜,顾青辰从怀里掏出肉饼,跟着招呼,“大狗,过来。”
“灰子”
“小土”
“大黄”
顾青辰喊到大黄时,那狗明显动了一下,片刻后,它往前走了几步,两人这才发现,它的一只腿瘸了,行走不便。
只见它走到一半,将嘴里的野鸡放下,又赶紧退了回去,静静看着他们。
“这是,给我们的?”顾青辰问道。
“汪。”
“哎,它听懂了吗?刚才是在说好吗?”
顾青辰扭头看向叶如尘,一脸惊奇。
叶如尘眯着眼,“应该是家狗,不知为何流落到这里了,倒是有灵性。”
“是不是,大黄?”叶如尘大声对它喊,果然得到了响应。
“汪,汪汪。”
第110章 回城
顾青辰目瞪口呆, “还真是!”
“所以它这是送我们吃的,想和我们走?”
“应该吧。”
叶如尘走上前将野鸡捡了起来,大黄狗小幅度的晃起了尾巴, 显得十分愉悦。
礼尚往来, 顾青辰顺势将肉饼扔给它, 大黄一愣, 犹豫了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等大黄吃完,叶如尘两人他们转身离开,大黄狗果然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
“它好聪明。”
“嗯, 和我家阿辰一样聪明。”
“去你的!”
在山里转了一圈,也没什么别的发现了, 不知大黄瘸着腿,是怎么抓的这野鸡。
周边只找到小水沟,里面的水不太干净, 他们自己带的水也只够喝,没办法处理野鸡, 便放弃了现烤的想法。
看着身后走累的狗子,叶如尘难得好心,坐在半山腰赏了会儿风景歇歇脚,然后打道回府。
下山的路上,叶如尘竟然又发现了几颗土豆秧,拽出来竟有好几个大土豆。
这一趟来得真值。
土豆传入大燕已有几十年,正是他们讨论引入陇州的粮食作物首选,不知这山林中为何会出现土豆秧。
土豆一年可种春秋两季, 陇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种土豆真是亏了。
哎, 明明南方就有种,但偏偏没有被推广到这边来,可惜了。
一来可能是距离太远;二来土豆在南边种植时间也算不上太久,限于品种、技术问题,大家估计还没有意识到它是多么高产实惠的作物。
便让陇州,成为土豆的主产区之一吧。
下了山,两人一狗面面相觑,这回去可有点麻烦啊。
路程不近,总不能他们骑着马,让瘸腿狗子在后面跑?
叶如尘:“他就是不瘸也跟不上。”
“那要不抱着他一起吧?”
大黄不知道有没有听懂顾青辰的话,正蹲在旁边期待地晃着尾巴,似是在催促赶紧走。
“大黄,你过来,我们抱着你回城好不好?”
顾青辰弯下腰,对大黄伸着手,哄着它过来。
这一路他们之间信任度逐渐升高,大黄的戒备心也减轻不少,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看见顾青辰的动作,大黄犹豫片刻,缓缓走了过来。
看了看它脏兮兮的一身,叶如尘翻出他们准备的餐布,一把扔到了大黄身上,吓得狗子猛一哆嗦,撒腿就要跑。
叶如尘眼疾手快一把按住,抽出一根绳三下五除二将狗腿一绑,狗嘴也戴上了套。
“生狗,表现得再乖也要做好防备,被伤着可不是小事。”
绑好之后,再用桌布一包,只露出头来呼吸,打个蝴蝶结,变身手提狗。
顾青辰坐在马上,接过手提狗小心翼翼抱在怀中,叶如尘翻身上马,扯过缰绳掉头往回走去。
没过多久,叶如尘叶如尘腰间的两只小灰兔悠悠转醒。
小灰兔待遇和狗子差不多,也是被装在布兜中,只露出两个毛绒脑袋。
刚醒时它俩折腾的厉害,但是发现没用,估计也累了,便安静下来,一动不动,只瞪着眼睛左看右看。
晌午的城门口来往人员车辆不少,当官就这点好处,可从正门通行,不用在两侧排队。
两人不着急回家,准备下馆子吃顿好的。
叶如尘率先下马,伸手接过顾青辰怀里的大黄,让他腾出身方便下来。
“叶大人!”
一声呼喊,叶如尘回头看去,是千户所的张石。
真巧,刚进城门就遇上了熟人。
“大人”张石带着一串跟班走过来。
“哟,偷狗打猎呢?哈哈,大人收获颇丰啊!”
只见叶如尘一手提着歪脖子野鸡,一手抱着五花大绑的狗子,腰间还挂俩活兔子。
顾青辰低头看了看叶如尘这一身,扑哧笑出了声。
“”
看在夫郎的面上,叶如尘假装没有听见偷狗两个字,“今日你怎亲自带人出来巡城了?”
“嗐,西边那群蛮子又不安生了。”
张石凑过来悄声说道:“哈克满二王子派人偷摸来河这边下毒,还好发现的及时。我看,指不定年后就要干一场大的呢。”
“虽然离咱这儿还有段距离,但也要警惕些不是,提防着别让贼人浑进来。”
竟有此事?叶如尘眉头
微皱,“希望别打,有话好好说。”,
“嗐说不通”张石一脸不耐又嫌弃的表情。
“大人你不知,他们都听不懂人话,听懂了也没用,昨天签的协议明个就给悔了,说话跟放屁一样。”
“倒没这么夸张。”
顾青辰缓缓下了马,和叶如尘解释说:“那边部落太多,没个真正能做主的,有点混乱。”
叶如尘颔首,在心中快速盘算一番,以目前两方的武力来说,对面基本没有胜算。
更何况大燕还有秘密武器火药作保,除非驻疆燕军废到令人发指,否则打到昌宁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但说不定真会有跑来使坏,扰乱阵脚,给驻军造成背后失防假象的奸细。
叶如尘拍了拍张石的肩膀,寄予无尽的支持与期望,“辛苦了。”
将大黄放了出来,一手牵狗一手牵马,两人漫步在城中,商量着去哪里吃饭。
满江楼的菜色不错,是陇州城最豪华的酒楼,贵是贵了点,不过重要的日子该花就得花。
朝晚轩也挺好,主打拨霞供,这大冷天的,吃个火锅温壶酒,再配几个小菜,两个人正美。
“叶公子,顾公子,来了啊~”
呃,竟是走到了袁记小面门口,大中午的,被老板逮个正着,这多少有些尴尬。
“陇州民报第二期出了,你俩快来听听,叶公子读书多,也评上两句大家热闹一下,哈哈。”
两人这才发现小饭馆比平日热闹了几分,几桌客人在屋内有说有笑的。
“不如就这里吧。”
顾青辰微微一笑,颠了颠怀中两只小兔,“瞧我们这一行,与酒楼似乎不太搭。”
“也好。”叶如尘颔首,心道听听百姓对陇州民报的反馈。
袁江扫视一圈,吃惊问:“哎,你们这是去干什么了?怎么带这么多?”
叶如尘道:“进山打猎去了。”
“啊?这狗,也是山里打的?”袁江目瞪口呆,更惊奇了。
叶如尘嗤笑,“算是吧,恰巧碰上的。”
“真不可思议,你们倒是有兴致,这么冷的天,居然跑去打猎,还真让你们打着了。”
“哎,不对,打猎?!”
袁江嘴张得能塞颗鸡蛋进去,“叶公子你会打猎?”
叶如尘轻笑,“很奇怪吗?”
“你这后生看着文气十足,大冬天竟还能打到这么多猎物,不是奇怪是稀奇嘞。”屋里有客人插话说道。
袁江嘿嘿一笑,“看,不止我一个人这样以为。”
“行吧。”叶如尘无奈地摇了摇头。
要了两碗面和一份小菜,两人带着大黄进了店,袁江则去替他们栓马。
大黄自打进城就开始蠢蠢欲动,未免它撒欢闹事,叶如尘落座就将它绑在了桌腿上。
第111章 湍水学院
袁记小面今日也热闹, 里面有客人拿着新出的陇州民报在给大家念新闻,一群人听得津津有味,讨论着每一条内容, 啧啧称奇。
叶如尘和顾青辰坐着一旁静静听着, 大家正在讨论湍水学院。
有名小孩儿好奇地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 悄悄跑了出去。
报纸上刊登着湍水学院招生的新闻, 并留了详细地址。
“自明日起就可以带着孩子到湍水学院报名了,报名时间截至到年二十九。”
湍水学院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叶如尘计划的是开设九年义务教育,并请了城中十几名优秀先生, 根据他的要求,针对九个年纪分别编写了教案。
“读书不收束修、学杂费, 还管吃住,这靠谱吗?”
“反正不收钱,试试怎么了, 谁不想让孩子多长点知识呢,我都想去了。”
“你可去不了, 这下面还有招生条件呢。”
“还有条件?我说呢,怎么可能谁都能去。”
“快说说什么条件?是不是要钱?”
念报的人说道:“别急,我看看,没提要钱,不过”
那人眉头未皱,一脸不可思议,其余人见状忙催着问,隔壁桌还有人搬着凳子凑到他身边伸着脖子看。
另一位拿报纸的率先说了出来, “小学部分六个年级,初中部分三个年级, 本次学院招生,整体年龄控制在六至十六岁。”
“各年级没有年龄下限,比如虽然你家孩子只有六岁,理论上该读一年级,但如果他特别聪明,能通过四年级的考核,那可以直接读四年级。”
“但是,各年级分别设有年龄上限。一年级上限为十岁,以此类推,二年级上限十一,三年级上限十二。”
“额,什么意思?”有人一时没绕过来,打断询问道。
顾青辰开口解释:“一年级没有学问要求,孩子什么都不会也能读。可从二年级开始就设有入学考核了,只用通过了考核才能读。”
“现在一年级的上限为十岁,假设有个孩子十一岁,那他就不能再读一年级,只能读二年级以上,需要通过二年级的入学考核。”
“为什么要这样?”有人提出质疑,“既然是为了惠民,干嘛设年龄上限。”
叶如尘道:“湍水学院的义务教育是为了适龄孩子开设的,低年级教学对象本就是孩童,若不加控制,低年级会进来很多无基础的大龄学生。”
“年龄差距过大,你们觉得能一同吃住、学习和玩耍吗?若大家都是成年人便罢了,二十岁和四十岁也能交流生活,但六岁和十几岁同班,学习能力和思想意识差太多,定会给学院带来很多麻烦,不方便管理。”
“如果学院能顺利开办下去,多年之后,学生的岁数基本就稳定下来了,同年级学生年龄差大致也就两三岁。”
叶如尘也想立刻完成全民扫盲,但不现实,这条路太长,只能一步一步走。
十几岁却没怎么读书的人太多了,都进学院那还得了?
而且十几岁在这里都是能谈婚论嫁的大人了,也能出门做工,将来可推广夜学供他们就读。
旁人听完叶如尘的解释也觉得对。
“是这个理,孩子长得快,一年一个样,差距可大。况且这个年龄没轻没重还招人烦,闹起来了小的肯定打不过大的。”
“哎?”一个妇人数了半天,像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似得突然大声道:
“这么推,初一的上限就是十六岁了!初二是十七岁,初三是十八岁,可前面又说,整体招生年龄控制在十六岁,不是前后矛盾吗?”
顾青辰轻笑,“这次招生初中部只招初一,不招初二初三。”
“对!后面写着呢。”读报的人赶忙低头扫了两眼,然后看向妇人,“我还没读到,嫂子你反应真快!”
“原来如此。”妇人捂着嘴笑,“还好,就掰着指头随便算了算了。”
袁江端着两碗面从后厨过来,笑眯眯走到两人桌旁放下,问道:“顾公子知道得听清楚啊,你们二位也读过报了?”
“一早就读了。”叶如尘颔首,心中乐道,规矩都是本官定的,能不知道吗?
“咦~”方才那位妇人对顾青辰说道:“你也姓顾啊?真巧,这个报纸的主编也姓顾。”
她看向读报人,“对吧?”
“对!”那人开玩笑,“顾青辰,哈哈,不会和这位小哥儿是亲戚吧?”
袁江想也不想,“不会,夫夫俩外地的,没来多久呢。”
叶如尘同顾青辰对视一眼,笑而不语。
“限制年龄倒没啥,这下面还有呢。”念报的人继续说道。
“学生一旦入学,便不能随意反悔,若上几天几个月就退学不上了,则本学年不再重新收录,特殊情况另议。”
“学生在院读书期间不得成婚,发现后予以退学处理。”
“注:学院目的在于提高陇州新一代素质基础,普及知识教育,初中上完即可毕业,故招生对象针对所有适龄孩童少年,无性别要求,女子、哥儿也可报名入学,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这几条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小面馆中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这不是
胡闹吗!女子哥儿怎么能和男子一起读书?”
“就是,出人头地、养活一家老小的担子都要男人扛着,她们读书有什么用,早晚嫁人生子。”
“女子哥儿又不用参加科举,这不是白教吗?浪费名额,还不如腾出位置来,解除入学的年龄限制,让更多的男子能读书学习。”
“为什么不让成婚啊?这管的太宽了吧,哪家书院、学堂有这种无理的要求,凭什么成家后就不能读书。”
这些个问题衙门也争论了很久,可迫于叶如尘的压力也不能怎么样。
学院提前联系的先生更是有异议,但爱教不教,他们没权利干涉学院的招生。
叶如尘没兴趣和他们争论太多,只道:“怎么招生是学院的事,旁人也管不着,有意见就别上。”
“全民教育的口号听过吧?知道什么意思吗?学院目的是扫盲,培养新一代希望,而不是为了参加科举供出几个秀才、举人,自然对性别没有要求。读书识字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分性别。”
隔壁桌反驳道:“那也应该分开教,坐在一起算怎么回事?”
叶如尘连个眼神都没给,淡淡道:“哪又如何?你家孩子幼时没和异性玩耍过吗?在成婚前没接触过异性吗?”
“往街上看去,也有不少摊子老板是哥儿和女子,同教室学习而已,又不睡一起,大惊小怪。”
不知那个角落小声嘟囔了一句,“免费的还来这么多要求,教你都不错了,爱上不上。”
像是必须有人带头般,此话一出,反对的声音渐渐少了。
“这学院可是知州大人开的,反正我信叶大人。”
“说起来,咱这个叶大人可真是百年一遇的好官啊,你看他来陇州做得桩桩件件,处处为民着想。”
“对呀,这才半年时间,整出来一堆稀奇事,真是陇州的福气。”
“咱小户人家哪来那么多规矩,能不要钱让我家孩子读书,管他和那个丫头一起呢。”
“嘿嘿,说不定还能拐个媳妇回来。”
“别瞎说,成婚可是要退学的!”
“哦,对对对,臭小子,可要让他规矩点。”
“要不让我家哥儿也去试试,有他哥护着应该没事,哪个小子敢惹我家哥儿,打断他的腿。”
一壮年男子风风火火冲进了店里,面色急切,众人顿时停了议论,好奇地看向他,大黄立刻站起来,汪汪叫了两声。
“大鹏来了,吃点什么?”袁江招呼道。
有认识的问:“大鹏,你怎么了?”
那人没有回话,进门快速一扫,目光就锁定在了大黄身上。
叶如尘一看这架势,想必就是主人找来了,伸手解了绳子。
同时叫大鹏的那壮汉大吼一声扑了过来,大黄也摇着尾巴蹿了上去。
哇哦,是双向奔赴。
“呜呜~大黄啊,可算找到你了。”
“汪,汪汪~”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受苦了啊,呜呜~”
“汪!”
一人一狗抱头痛哭,店里的人都傻眼了。
顾青辰目瞪口呆,“他怎么找来的?”
叶如尘想了想,“我们刚才进来时,有个小孩盯了我们半天然后跑了,想必是去报信的。”
店里认识大鹏的人惊呆了,“这是你家大黄?脏得色儿都变了,我都没认出来。”
“他们刚进来时我觉得有一点眼熟,但也没认出来。”
“呜呜,我的大黄啊。”大鹏摸着大黄身上打结成缕的毛发,“你都瘦的不成狗形了~”
“汪~”又一声狗叫传来。
大家看去,门口探出个小身子,是一只超可爱的毛茸茸小黄狗。
毛茸茸迈着小短腿,着急得跑到大鹏腿边蹭来蹭去,还扒拉着要往怀里钻。
久离重逢,正在主人怀里哼哼唧唧的大黄一顿,看了看毛茸茸,再看了看主人,狗傻了
大黄一脸不可思议,表情精彩,委屈极了。
毛茸茸也停下动作,抬头看着这个外来狗,汪汪叫了两声。
大黄似乎明白了什么,默默退到桌腿边,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大黄,大黄,你听我解释,不是这样的!”
大鹏抱住大黄,诉说着自己的真心,就差举起手对天发誓了。
这场景就像出轨一样,众人都被逗笑了。
第112章 掉马
顾青辰忍俊不禁, 叶如尘像周围人打听怎么回事。
袁江笑了笑说:“这是李大鹏家的狗,感情深得,就你看到的这样。”
“好像是春上吧, 跟大鹏出了趟门半路被人偷了, 丢了这也快一年, 大家都以为它被吃了呢。”
顾青辰指着修罗场中另一只毛茸茸问:“那这小黄狗是?”
一位客人捂着肚子笑不停, 闻言不等袁江开口就抢答道:
“大黄丢了后他三天两头报官,但怎么都找不到,唐大人烦得不行,就送了他一条, 还是名种呢,瞧这多可爱啊, 哈哈~”
袁江上前拽了拽大鹏,“行了,大男人注意点形象, 我家还做生意呢。”
大鹏闻言从地上起身,拍了拍一屁股灰, 这才看向大家。
他猛地看到自家狗子过得这么惨,第一反应就是被偷狗贼或现主人虐待的。
但当他抬头看清叶如尘两人后,立刻推翻了内心的想法,这般俊美儒雅的人怎么可能是偷狗贼。
大鹏拽了拽衣裳,“呃,那个,这是我家狗,叫大黄, 请问两位怎么会和大黄在一起”
叶如尘笑道:“上午我与夫郎去城外山中狩猎,无意中遇上的它, 大黄挺有灵性,见我们没有恶意,便缠着跟回来了。”
“太巧了吧,真神奇!”
“这狗怎么会孤零零跑到了山里?”
“或许是被偷走后逃了出来,但离家太远找不到路了。”
大鹏摸了摸大黄的头,骄傲又心酸,“我们大黄一直都很聪明,我就知道它一定会没事的。这么长时间,也不知它独自在外流浪怎么过来的,太可怜了。”
“两人真是我李大鹏的恩人,我在此谢过了。”扭过头,大鹏抱拳对叶如尘两人俯身一拜。
说罢,他又快速从坏了掏出一个破旧钱袋,里面空空的并没有多少东西,大鹏拘谨地数了十几个铜板,十分不好意思往前一伸。
“恩公,我,我也没有多的,一点小心意,感谢恩公帮我找到狗还带回来了,希望恩公不要嫌弃。”
谁会嫌弃钱呢,反正叶如尘不会。
但作为一个正直优秀的人,的官,他自然不会收下。
“你既叫我一声恩公,我拿钱算怎么回事?举手之劳罢了,又是不是做买卖,快收回去吧。”
大鹏还想推让一下,袁江插进来推了他一把,“哎。”
“都说是顺手的事儿了,你还这么客气,让来让去多为难人。你看叶公子像是差你这几个铜板的吗?咱大男人出门在外爽快一点,就当交朋友了。”
大鹏犹犹豫豫,还是觉得不好意思,需要表示一下。
“真的不用。”叶如尘打开旁边一个袋子,笑了笑,“再说,大黄已经付过报酬了。”
身边的人好奇地跟着探头一瞧,“野鸡?”
“嗯。”顾青辰轻笑,“这是大黄给我们的。”
他三言两句将山中与大黄相遇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引得众人称奇。
“竟然有这事!”大鹏兴奋极了,“我家大黄真棒!”
“对了,大黄的腿有些瘸,看起来是之前受过伤,自愈后留了病根。”
“什么?”大鹏一听这话,笑容立马消散,又换上了担忧的神情。
方才太激动,压根没有注意到大黄的腿,顾青辰一提醒,大鹏让大黄走了几步,果然是瘸了。
心
塞是难免的,但好歹大黄安然回到了身边,大鹏揉了揉狗头,“没关系,咱回家慢慢养。”
旁人感慨道:“真难得,这也算是一桩奇遇,应该把这件事报给有间报社,也发到报纸上。”
“就是,多稀奇的事呀,太有意思了。”
袁江道:“别站着了,坐下来聊吧。”
大鹏点了点头,在叶如尘隔壁桌落座,袁江热情的给双方做正式介绍。
周围的客人也加入了聊天,“听两位口音,应该不是陇州人吧?”
“嗯。”叶如尘颔首,“外地的,来这儿也有四个月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可不是,一晃一天就没了。”
“这都快过年了,你们不回去和家人团聚吗?”
叶如尘摇了摇头,“回不了,这里走不开。”
“太可怜了,谁都不容易啊,你们是来做生意的吗?”
叶如尘想了想,思考这怎么说呢。
“嚯,这天冷的。”
“老板,大份面,先来两碗热汤。”
门外两名带刀衙差穿着制服搓着手走了进来。
袁江立刻站起身,“两位差爷请坐,马上就好。”
热闹的面馆突然进来两名衙差,大家停顿了下。
都是一个城生活几十年的,多少也脸熟,有几人客气地和他们打招呼,两人点头响应。
面朝叶如尘方向的那名衙差落座后随意扫视一圈,愣住。
叶如尘伸手小幅度摆了摆,示意他不要声张。
那人竟以为叶如尘在和他打招呼,受宠若惊,呆呆地也对叶如尘招了招手。
叶如尘:
这新招来的小子怕不是个傻的吧?
袁江端着两碗面汤出来放到两位衙差桌上,张一龙敲了敲桌子,问另一人,“傻样,咋了你?”
对面新来的指了指张一龙背后,“大,大人。”
“什么?”张一龙扭头,愣住,“大人!”
“见过大人和夫郎,你们也来吃饭啊!”
张一龙起身,顺手呼了对面小子一巴掌,那人后知后觉也跟着起身,“见过大人,见过夫郎。”
屋内一阵安静,鸦雀无声。
“啪!”不知谁的筷子从手里掉落。
叶如尘轻咳一声,“嗯,无需多礼。”
两人的饭已经吃完了,刚才也只是坐着歇息会儿。
叶如尘低声问夫郎,“走吗?”
顾青辰颔首,“嗯。”
掏出饭钱放在桌上,叶如尘对大家笑了笑,然后对袁江说道:“我们要回去了。”
袁江呆愣在旁边,点了点头,“嗯,好,回见。”
顾青辰轻笑,“大江,我们的马栓哪里了?”
“啊?哦,等下!”
袁江回过神,连忙去把马牵了出来。
叶如尘两人走后,小面馆众人才缓缓反应过来。
小声猜测,“这是哪位大人啊?”
一人不确定的嘟囔道:“我记得第一期报纸里写的知州大人,好像是姓叶。”
“嗯,我也记得是。”
“知州大人有这么年轻吗?”
张一龙挠了挠头,尴尬,一不留神扒了大人的马甲。
见众人还在小声讨论,张一龙直言,“别猜了,刚才那位就是知州叶大人。”
众人倒吸一口气,大鹏抱着大黄目瞪口呆,袁江一整个人直接傻掉了。
叶公子竟然是知州大人
天吶!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刺激的。
恍惚间忆起,初见时,叶公子还问衙门怎么走?
衙门,怎么,走
他脑子有坑吧,这么长时间了居然丝毫没发现不对!
人群终于炸开了锅,“我见到了叶大人!”
“对,活的!”
“对,还说上话了!”
“叶大人好年轻,好俊美,好随和。
“叶大人居然还会打猎哎,真是文武双全。”
“那当然了,你忘了大人一来陇州就先带人剿了虎头山匪的事吗?”
“不对。”袁江小声道,“大人一来陇州是先到我家店吃的饭。”
大鹏兴奋至极,“叶大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好官!一下就帮我找到大黄了!”
第113章 收棉花籽
下午, 叶如尘还是按点来到了衙门上班。
棉花种子的事不宜耽搁,需要尽快安排下去。
临时召集下属,叶如尘快速讲了讲他准备种棉花的决定, 谢长观等几人木着脸, 眉头微锁, 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全勇左看右看, 见大家都不说话,沉默片刻犹豫问道:“棉花,是个什么东西?”
叶如尘:
其余几道目光也都汇集过来,看来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大家都想知道。
他们心中大致也想到了什么,但不是很确定, 需要得到叶如尘的肯定回答。
“大人说的可是木棉?”
“木棉树不宜在陇州种植,一来畏寒,二来土壤不适, 无法正常生长。”
周词不确定的开口,他也是南方的, 家乡路边就种有木棉,十分熟悉。
叶如尘摇头,“不是木棉,是类似”
顿了一下,突然想起袖里还装有一团棉花,于是他伸手取出,放在桌上让大家认识一下。
谢长观拿到眼前细细辨认了一番,满脸认真, “下官好像见过这个,可它有什么用呢?”
叶如尘说道:“最简单且最重要的, 便是填充被褥,防寒保暖。除此之外,棉毛还可织布、制衣、造纸,棉籽可以榨油。”
谢长观提出,“用作被褥填充倒是能理解,但这东西真的能织布制衣吗?”
他们几个大男人对纺织一窍不通,但也能看出这与麻葛蚕丝差距过大。
至于造纸,听着 ,更不靠谱
叶如尘反问,“木棉都能纺织,它又何尝不可?”
“倒也是。”
周词点了点头,思索着,“不过木棉蓬松轻柔容易打理,这棉花与它还不太同,能一样吗?”
“自然不一样,棉花处理起来是要麻烦些,但瑕不掩瑜,它的好处太大了,若能推广种植,乃一幸事。”
“没见人种过呀,即没种子又没经验,这真的行吗?”
即便听完叶如尘的详细解说,几人仍旧抱着质疑的态度。
可以理解,毕竟这东西太过陌生了,而且他们或许都没有接触过西域进贡来的棉布,即便见过,也不清楚原材料是什么。
无论大家什么注意,叶如尘已决定的事情自然不会轻易改变。
画了详细的棉花图,让人照抄几份,叶如尘派出一只队伍去城外他们发现棉花的地方搜寻。
同时,顾青辰也在下一期报纸上刊登了收棉花籽的消息,并细心覆上了图片。
有间报社与各县书坊的合作早已谈妥,第二期的陇州民报就已经顺利卖到了陇州各处,连镇上都没有遗漏。
这则消息一发出去,可以说是调动了整个陇州的力量。
野生棉花虽不常见,但若是全陇州城搜寻,多少也够他们第一批育种了。
1两棉花籽高达100文钱。
谈不上天价,也足够吸引人,一瞬间各处都炸开了锅。
大家不敢相信,居然有这好事?
城内议论纷纷,所有人都不明白知州大人要棉花籽有什么用。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东西叫棉花,还挺贴切。”
“我也是,这棉花籽好像没什么用吧?”
“棉花絮柔软,可以装到被子里面,有没有一种可能,叶大人想种它。”
“说不定,棉花籽除了种棉花没别的用处了吧?”
答案并不难猜,许多人都想过,但限于对棉花认识的匮乏,都犹豫着推翻了这个想法。
“我感觉不太可能吧,这东西怎么种呀?就算种成了,区区几团棉而已,装被子能值几个钱,还不如种粮食,吃饱肚子才是正事。”
“对,如果值钱的话,为什么没人种呢,肯定用处不大。”
“那大人为什么要收它?”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猜道:“或许,棉花籽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或者香料之类的,只是我们不知道?”
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算错,毕竟棉花籽的确有药用价值。
高价收棉花籽一事,乃叶如尘自掏腰包办的。
好在这也价格他能承担的起,1斤种子1两银。
零散的野生棉,抛去坏种,就算乐观点,估摸着最多也只能收个一二十斤吧。
这件事上,他算是一意孤行。
毕竟棉花对于大家来说太过陌生,叶如尘自己都无法确定初次育苗能否成功,衙门中人更是不太看好,只是不好意思当着叶如尘的面明说而已。
衙门本来就穷,他从没想过要让衙门为他的想法承担风险。
此时正值农闲,百姓也不忙,白得一个挣钱的机会,大家都很积极。
叶如尘考虑周全,自然不会让县里的村民们费时费力大老远跑到陇州城里来交货,于是又从衙门调了几名书吏衙差出去,分别前往下面的县城,驻在各县衙内收棉籽。
田间地头,山林河道,一时间热闹起来。
不少哥儿女子吃完饭就提着小篮子出来溜达,哪怕就找到两株,那也是钱呀。
虽然搞不懂大人要干嘛,可这不重要,白给的干嘛不挣!
也正因为众人摸不清叶如尘收棉花籽的真正用意,没过多久,就有人为从中牟利,恶意在官府之前批量从村民手中收购棉花籽。
官府收籽需要百姓亲自前往县衙,而他们则是跑到村子里去。
虽然价格低了一点,但省跑腿麻烦,百姓自然乐意。
这看起来也没什么,挣个中价差而已,可问题在于这些人从下面收集了棉花籽后并没有到衙门换钱。
看起来在观望,瞧官府这么大阵仗,像是吃定了官府急收棉花籽一般。
倒有几分小聪明,知道野生棉花有限,压一批籽在手中,坐等后期涨价。
虽然类似情况并不多,但衙门的人也注意到了。
可惜这些人打错了算盘,叶如尘高价收只是为了鼓动大家一起帮忙找而已,初时众人特别积极,很快收上来的棉花籽就已经足够。
虽说多多益善,但叶如尘并不是特别在意剩下的那部分。
棉花籽本就不值这个价,况且这一批是为了育种选苗,一旦错过育种时间,就是白给他都不要。
顾青辰知道此事后也紧接着在报纸上登了截至时间,定在年后正月底,过期不收,并指出已收了不少,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果然消息没发出多久,那些被压在个人手中的棉花籽纷纷涌出水面。
还未等过年,来交棉花籽的人就渐渐没了,看来已到极限,陇州境内怕是难以再找出野生棉。
第114章 压水井
“大人, 你在程家铁坊订制的东西回来了!”
门外一声呼喊,吕小胜扛着箱子提着重物,快步走了进来。
叶如尘抬起头, 吕小胜将东西放在地上, 扶着腰有些气喘。
“大人, 可要打开看看?”
“我来!”叶如尘绕过桌子, 来到这东西旁蹲下。
干脆利落的解开绳结和层层裹着的布,露出里面两个形状奇怪的圆柱筒形铁器具。
打开一旁的箱子,里面装有一些零散的部件。
叶如尘细细检查了一番,手指轻巧动作着, 很快就将它们组装到了一起。
吕小胜和廖北蹲在一边观看,一脸好奇, 吕小胜实在忍不住问道:“大人,这究竟是什么呀?”
“压水井。”叶如尘看着成品,颇为满意。
什么东西?又是陌生名称, 两人一头雾水,都没有听懂。
“那, 这个什么井,是干什么用的?”
叶如尘笑了笑,“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两人稀里胡涂地跟着叶如尘来到了公厨,叶如尘找人寻来一个大大盆,同来的衙差挽起袖子往里面倒了两桶水。
叶如尘拿出他方才组装好的东西,放入水中立稳,一只手扶着井筒,另一只手快速上下按压着手柄。
只见旁边三人个个瞪大了眼睛, 眼睁睁见盆中水从那圆筒上方探出的嘴口处哗啦啦流了出来,再次落到盆内。
“不错。”
叶如尘嘴角微微上扬, 心情十分愉悦,看得出对着东西十分满意。
他抬头问吕小胜等人,“如何?”
“这,这?”几人张着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太神奇了!”
叶如尘道:“要不要试试?”
“要要要!”
吕小胜最为积极,一个大步蹿了上来,弯腰学着叶如尘的姿势,扶住井筒,上下提压手柄。
因为筒内已经蓄满了水,握着手柄移动时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但并不困难,稍稍用点力就按了下来,同时能更清晰的看到水随着活塞上移被抽了出来。
“小胜,你好了没,快让我试试。”廖北凑近,兴奋地跃跃欲试。
“哇塞,这水是怎么上来的?”
“大人,太绝了,太厉害了!”
等几人都轮了一圈,叶如尘将井筒取了出来,心情不错地和他们讲解原理。
压水井结构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由井筒、吊芯,手柄组成,还有些其他的辅助小部件,将它们组装好就行。
吊芯下方有移动活塞,井筒底部也有一个阀门,出水的关键就在于它们。
两个都是单向阀,能使水往上走,但不会倒流回去。
不断按压手柄,将内部的空气排出来,就形成真空,从而让水大气压的作用下从低处被吸到高出,然后从井筒的出水口流出来。
几个人像小鸡啄米似得点着头,似懂非懂,“原来是这样。”
廖北问道:“大人,道理我大概明白了,但这个这么小,如何将地下水抽上来,难道要做个特别长的,然后放到地下吗?”
一旁的衙差幻想了下那个场景,摇了摇头说,“太大了,那样就不能按手柄了吧?”
叶如尘嗤笑,冲吕小胜抬了抬下巴,问道:“小胜,你有什么主意吗?”
突然被点名的吕小胜眨吧眨吧眼睛,嘿嘿一笑,“大人,我想不出来,您直说吧?”
叶如尘语重心长的叹了口气,道:“何须那么大,只要做好密封处理,下方再连一根管子便可。”
管子好弄,在这之前就已经备好了。
三人恍然大悟,吕小胜和廖北一脸心虚,这么简单都想不到,这脑子,亏对大人的栽培啊。
叶如尘吩咐下去,这个压水井就装在公厨这边吧,方便用水。
廖北的办事速度很快,当天下午,好几名打井师傅就被请了过来。
公厨这里土质干净,地下水富裕,正适合打井。
此处本就有一口水井,是传统的圆形敞口水井,上面架着一个木桩辘轳,缠着一圈圈绳子,可转动手柄将水桶放入井深处取水。
打井师傅勘察了方位,细细斟酌后定下新井位置,与老井隔着饭堂,一前一后差了不少距离。
谢长观等人听说后满是疑惑,怎好端端的要多挖一口井?
叶如尘笑而不语,吕小胜和廖北两
个家伙也跟着神秘兮兮。
压水井和挖法与传统水井有出入,叶如尘只能提一下想法,具体的操作还是要看老师傅。
几位师傅乍一听叶如尘的描述后直言胡闹,待看了压水井后大吃一惊,欣喜若狂。
挖井没那么容易,何况这样的井还是第一次,需要研究怎么下手,他们来回折腾了近十天,合众人之力,终于装井成功。
他们还用水泥在压水井的周围砌了一个台子,可以用来放木桶一类的。
台子正中间石刻着两行大字:
【顺兴二十七年,岁在戊辰,腊月二十日】
【大燕第一压水井,落成】
十分完美。
等水泥凝结,叶如尘为这口压水井办了一个小小的开井仪式。
水井压手柄上挂了一个艳俗的大红花,周边围了一圈人,看着这奇怪的物件,交头接耳。
待叶如尘走上前,随着手柄的上下按压,干净清爽的井水缓缓流出。
“我去!”
“天哪!”
剎那间,惊叹声此起彼伏,一阵阵欢呼雀跃。
甚至有人兴奋地想要蹦起来,众人擦亮眼睛,见证这一神奇时刻。
谢长观简直不敢相信,心中万般感慨,大人总是不间断地带来各种惊喜,再看向叶如尘眼神都变了。
衙门热闹了一整天,大家争抢着上手一试,试完后赞不绝口。
“好神奇,这是怎么想到的?”
“太方便了吧,哈哈~”
叶如尘没有陪大家闹,到下班点儿后转身就撤了。
毕竟家里还有位好奇宝宝呢~
他共找人做了两个压水井,另一个自然装在了知州府上,比公厨那口井晚了几天,砌的水泥台今日差不多就行了。
果然,一回到家叶如尘就笑出了声。
顾青辰背着手,围着压水井转了转去,时不时伸手摸两下,家里能盛水的水缸水桶都被他装满了水。
瞧这可爱的样子,叶如尘捂着肚子,笑得停不下来。
翌日各县的县令大人前来开会,叶如尘在会上提起了压水井。
衙门众人这才知道,大人竟然准备让陇州各处都按上这种压水井。
为缓解百姓用水困难和压力,按叶如尘计划,各镇各村都要配公用压水井。
城镇根据人口居住点分布,需要多选几个点,村子里则只计划配一口压水井,若是人多面积大的村落,可考虑增加数量。
不出所料,依大人风风火火的办事风格,果然立刻就要展开此项工作。
叶如尘让各县回去马上就做统计,要求在年底休假前将数量报上来,并且需注明详细地点。
几位县令连连道是,居然有此等好事,他们高兴都来不及,自然十分积极。
虽然时间确实紧了点,但加派人手便行。
第115章 除夕前夜
这几个月挖井是最合适的, 一来农闲时分,大家时间充裕;二来冬季地下水位低,可以往深了打, 而且雨少土干, 好挖。
散会之后, 各县官员纷纷离去。
这次的挖井工作是个大工程, 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力方面,只要各县官员积极调动起来就不成问题,毕竟农村劳力众多,给自己村挖井, 想必大家都很乐意帮忙。
财力也好说,水泥厂目前已开始对外售卖, 再加圣上拨的扶贫金还有富余,修井完全不是问题。
水泥方子与工艺已经上交朝廷,但估摸着京城那边才刚刚开始, 而且初时肯定要先紧着官府用,不会轻易外放到民间。
加上京城距此有千里之远, 根本不会对他们的生意造成影响。
所以陇州水泥在此一家独大,没有任何竞争力,市场毫无阻碍的直接贯通周围几个府,挣得盆满钵满!
干活的工人挣得也不少,一个字,赞!
由于供不应求,水泥厂已经开始准备扩建,年后将会再次大批量招工。
平川知府曾送来亲笔信, 还有外地的豪商巨贾们,都想和叶如尘探讨一下水泥和水泥厂的问题, 并表示价钱好商量,但均被叶如尘一一回绝。
笑话,想都不要想。
把水泥推广开来自然是必须的,但可不能现在就要拱手将工艺交出去。
这水泥厂可是陇州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才刚开几天就被盯上了,若是现在松手让别人干了,顷刻间就会被比的连渣都不如。
作为水泥的始发地,起码也要等陇州水泥成长起来,把名声打亮堂了,能稳稳在市场站住脚跟了,再谈其他的。
至于物力
压水井的铸造的确要抓紧了,不能等各地的数量信息都统计好了、年也过完了,可供安装的压水井却一个没有,那绝对不行!
大燕冶铁的规模和技术比起前朝进步巨大,乃本时代领先水平,甚至还掌握了炼焦炼钢,用焦炭代替煤做燃料进行冶炼。
最重要的是,他允许民间自由开采炼铁。
正因为如此,产铁数量规模高,才能让铁制器具在民间广泛使用。
可惜陇州没有大型的铸造场,多是中小型规模的铸造工坊,还有一些零散的个人锻铁铺。
叶如尘即刻派人去联系了陇州城及临近县城的所有锻造工坊,将详细工艺分发下去,全部投入生产。
官府的单子,各锻造工坊都极为重视。
腊月二十五,衙门四处张灯结彩,各县官员身着朝服,汇集在陇州州衙,参加封印大典。
典礼结束后,叶如尘留大家聚了个餐,就正式放假了。
这是知州大人第一次在酒楼和各位官员吃饭,太难得,大家都十分重视,推杯换盏,掏心掏肺。
然而喝倒众人后,叶如尘一溜烟就跑没影儿了。
“夫郎,你抬起头来看看我,我不信你,无动于衷。”
屋里点着炭,叶如尘洗完澡澡香喷喷得侧卧在床,指尖绕着发丝,眸中闪着光芒,唇角微勾,形如妖魅。
顾青辰披散着青丝坐在书桌前,闻言抬头瞄了他一眼,不为所动。
只是收回目光时,被散落在前胸的头发遮着的侧脸上,忍不住溢出了笑意。
年初一报社和书坊不会开门,最新一期的陇州民报和半月读计划在除夕一早发出来,还要提前准备过年期间陇州民报的大致内容。
报社最近忙得要死,顾青辰作为主编自然闲不住。
“唉~”
叶如尘轻轻叹了口气,一副感世事无常的样子,“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可怜夫夫恩爱,却终日不得相伴~”
顾青辰嘴角的弧度又加大,快要忍不住笑出来,“夫君,你别闹。”
“哪有闹?”
叶如尘语气里隐藏着浓浓笑意,“这不是事实吗?”
“嗯~”盯着手中的稿子,顾青辰重重点了一个头,“夫君说的对。”
他移动目光看向叶如尘,眸中带笑,“马上了,我看完这几篇就上床。”
叶如尘孤傲颔首,心满意足,伸手拍了拍身前床榻,“上来一起看,别冻着了。”
顾青辰无奈摇了摇头,起身走向床榻,叶如尘往后挪了出空位,伸手搂过一怀暖香温玉。
靠在夫君结实温热的怀中,顾青辰仍心无旁骛,一副纤尘不染的样子,衬得叶如尘真如妖精似得。
顾青辰失笑,“算你有自知之明,这可不是我说的,妖王大人。”
叶如尘低头轻咬了口怀中人耳垂,“那本尊便吃了你。”
“嗯~痒~,别乱动,真的快看完了。”
“那行,我不动,你看吧。”
顾青辰举起稿子晃了晃,“不是说一起看吗?嗯?”
叶如尘含笑,微微挑眉,“为夫的意思是,你看稿,我看你。”
“不让你看。”顾青辰羞愤,收回目光不再理他。
叶如尘倒也安静,编着夫郎的头发,没有开口打扰。
等顾青辰收了稿子,放在床头柜上,叶如尘伸手捂住顾青辰的眼睛,开口感慨,“夫郎看文章总是这样专注,大晚上的,小心伤了眼睛。”
眼前一片黑暗,温热的暖意穿过肌肤渗入眼睛深处,消去疲劳干涩,舒服极了。
顾青辰语气轻快反驳道,“夫君不也是吗?有过之而无不及,全是和你学的。”
“哦?你是说为夫带坏了你?”
“嗯,妖王大人,很高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顾青辰说得随意,丝毫没感觉到什么不对。
耳边传来一声嗤笑,听到勾魂摄魄的低语:
“好,既是本尊带你入了歧途,那本尊必要再好好教育教育夫郎。”
顾青辰呼吸瞬间变粗,睫毛微颤。
夜色朦胧,屋内弥漫着甜蜜的气
氛。
烛火摇曳,直至打闹声停歇,床上的人儿渐渐睡去,光线才骤然消失。
由于顾青辰太忙,白日里常驻报社,置办年货的事情就落在了叶如尘身上。
直到除夕前一天下午,顾青辰总算闲了下来,脚步轻快的回到家里,恍然间发现府中一切事务皆已置办妥当。
尤其是厨房和地窖,满满当当,着实令人吃了一惊。
顾青辰眨了眨眼,确定自己没看错,简直不敢相信,“夫君?”
“嗯?”
顾青辰表情复杂,一言难尽,伸出指头比了比,“我们,两个,就两个人!!!”
“过年当然要多准备些,怕什么,这天又不容易坏。”叶如尘双手环胸抱臂,倚靠在门框上,一副慵懒闲适模样。
“可是,这也太多了吧,感觉吃到坏都吃不完。”
顾青辰一脸忧愁,可怜兮兮的表情,太可爱了,惹得叶如尘忍不住上手揉了揉脑袋。
某大魔王斩钉截铁:“放心好了,你多吃点就行”
某小可怜绝望摇头:“我觉得,不太行”
明天除夕事情很多,按传统还要下锅炸菜。
这一整个下午,两人都在厨房忙活,先提前准备着,否则明日忙不过来。
叶如尘准备的食材也顾青辰看来实在太多了。
“夫君,酥肉别炸这么多,咱俩吃不完的。”
“夫君,酥肉都那么多了,鸡块儿就不用了吧”
“莲藕真的太多了,至少减去一半才行。”
“咱少弄点不浪费,都想吃的时候再做新鲜的,好吧?”
叶如尘摇摇头,一本正经,“阿辰,你信不信,真得能吃完。”
不是很相信
顾青辰沉了片刻,深深吸了口气,行吧,夫君想吃能怎么办呢,宠着呗。
反正有地窖,大不了多存些时间。
远处有人扯着嗓子喊,“大人!大人~~”
顾青辰停下动作,竖起耳朵仔细一听,“叫你呢。”
“嗯。”叶如尘颔首,“我也听见了,我去看看。”
说着,他洗了洗手,解下围裙迅速出了门。
诺大的宅子,只有叶如尘夫夫两人,连个看门的都没有。
主要是除了早中晚,他俩白日忙起来经常都不在府里,而看门人是很重要的位置,必须要可靠的自己人才行。
且又是知州大人的私宅,于情于理也不能让前衙的官差过来给他二十四小时守门,所幸就没去找。
其实就算上任官员没带随从,衙门也是会出面帮大人安排奴仆的,最起码也要有扫水下人,帮忙收拾院子屋子什么的。
谢长观委婉的提过这点,被叶如尘婉拒了。
所以每次上班之余,前衙突然有人来找叶如尘时,都是站门口扯着嗓子喊。
个中感受,谁喊谁知道。
不得不说,这点当真刷新了整个衙门所有人的三观,就从没见过这样的大人!
所幸类似并情况不多。
因为叶如尘兢兢业业,嘴上说着要做咸鱼,却时常主动加班,有事基本都能在前衙找到他。
而且习武之人,嗯,听力特别好
叶如尘这一走就是半个多时辰,天色已近黄昏,院内还较为亮,室内却有些暗了。
顾青辰点了烛灯,加上锅下噼里啪啦燃烧跳跃着柴火,厨房一片明亮。
“爹爹!”
顾青辰顿了一下,咦,好像幻听了。
“爹爹,爹爹,小爹爹!”
“?!”
顾青辰瞬间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得向门口望去,手中盘子啪一声掉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第116章 团聚
门口处, 叶如尘怀抱粉雕玉琢的宝宝,正对着顾青辰微笑,眼神充满了无限柔情。
顾青辰呆愣愣地站在原处, 直勾勾盯着叶如尘怀里的孩子, 一时之间竟忘记了反应。
元宵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 一边呼喊着, 一边对顾青辰大张着手臂。
“小爹爹,抱~”
叶如尘松手将人放下,刚一落地,元宵就迈着小短腿冲顾青辰跑了过去。
“小心, 别过来!”
顾青辰惊叫一声,连忙跨过地上的碎片, 沾水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上前弯腰抱起儿子。
“爹爹,我好想你们呀~”
毛茸茸的脑袋抵在顾青辰肩头, 元宵瘪着小嘴,软软得说着, 语气中竟是委屈,仿佛下一刻就要哭出来。
顾青辰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红了眼睛。
“好元宵,爹爹们也想你,我的心肝宝贝呀~”
叶如尘拿扫把将盘子碎片收了起来,转过身发现小的没哭大的已经挂上泪痕了。
这一年,先是进京赶考,然后赴任陇州, 一家人聚少离多,团圆的时间还没赶路长。
小孩子长得最是快, 一天一个样,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没能陪在身边,顾青辰嘴上没说,心里却是愧疚自责的。
本来都做好了一年甚至更久见不到的准备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团聚!
惊喜来得实在突然,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下顾青辰终于知道叶如尘的用意,怪不得准备这么多年货。
他抬头瞪了叶如尘一眼,又喜又怨,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满他满到了最后一刻,真是太可恶了!
叶如尘温柔地笑着,“先前答应你的,待我们安稳后,就将一家人接过来。”
“算新年礼物了,喜欢吗?”
肯定是喜欢的,顾青辰心情复杂的点点头,脸上都不知做什么表情,委屈巴巴。
其实叶如尘也不确定他们什么时候能到,只是估摸着时间,觉得即便现在不到,年后也不会等太久,反正多准备点不会错。
中午的时候,他派去武同府接人的两名衙差之一快马加鞭先行回到了衙门,和他报告说着大概晚上就能到。
真好,真的赶在年前了。
“好啦好啦,别难过了。”
叶如尘抬手帮顾青辰擦去脸上的泪水,温柔地说着。
元宵紧紧依偎在顾青辰怀里,本来还没有注意到,听爹爹这么一说,抬起头就看见小爹爹落泪了,于是哇一声也跟着哭了起来。
可真会配合,果然孝顺。
久别重逢的父子俩抱头痛哭,此情此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叶如尘两人一起哄,左右各拍着背安慰道:“不哭了,乖,以后我们不会再分开了。”
“真的吗?爹爹?”
“嗯,当然!”
叶如尘伸出小指,“我们拉钩钩,谁骗人谁是小狗。”
顾青辰看向叶如尘,也跟着伸出指头,两人勾在一起,同时看向元宵。
“谁信呀,团子哥哥说,这是,哄小孩儿的,我都长大了,哼~”
元宵扭过头,嘟囔着小嘴,一字一句认真的说道:“而且,三个人要怎么拉勾?”
他眨巴着圆溜溜的湿润眼睛,表情竟然有几分嫌弃。
“怎么不能拉?”叶如尘带着顾青辰握住元宵的手,“这样不就行了。”
夫夫俩相视一笑,叶如尘没想到,小家伙竟然都懂这么多了。
伸手揉了揉元宵的小脑袋,叶如尘对顾青辰道,“走吧,爹娘他们都在前厅呢。”
他神秘一笑,“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来了,保你大吃一惊,快去看看吧。”
顾青辰抱着元宵随叶如尘往前厅走去,“有什么想不到的,除了爹娘团子,便是李大一家,桂姨和沧海应该都来了吧?”
叶如尘轻笑,“上来就猜错了,桂姨可没来,和李大留在武同了。”
“那还能有谁?”
一想就要见到爹娘了,脚步轻快不少,带着疑问,顾青辰兴冲冲地来到前厅。
虽然叶如尘提前说过了,他也做了准备,但进门瞬间还是被惊到了。
满满一屋子人
果然,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来了。
堂内除了爹娘团子和意料之中的李沧海,竟然还有杨小天、杨小春,云怀书院山长和他带着的一名随从。
“爹、娘。”顾青辰吃了一惊,大家怎么都来了?
叶如尘笑了笑,他知道大家都来了的时候,惊讶一点也不比顾青辰少。
“阿辰,你带着大家收拾收拾房间,赶了这么久的路,都累得不轻,先安顿下来再说,我去把晚饭做了。”
“嗯,好。”顾青辰点了点头,将元宵放了下来。
府里房间足够,都是现成的,之前全部清扫过一遍。
床铺被褥等日常用品叶如尘也都准备齐全了,取出来铺上,再稍微收拾一下就好。
晚饭的时候,屋里那张大圆桌终于发挥了它的作用,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
元宵小小几口就吃饱了,在两个爹爹的怀里钻来钻去,玩得开心。
桌上倒了几杯小酒,大家互相夹着菜,久别重逢,要说的话滔滔不绝
山长表示他年龄大了,不想再管书院的事情,就交了出去。
叶如尘笑道:“说得好像您管过一样。”
山长抖着胡子骂了一句,“就显你能。”
但这话也没说错,云怀书院的先生们和几名管事都是个顶个的棒,山长除了偶尔授两节课外基本不用操心。
所以少他一个,并不会对书院有很大影响。
正因为此,山长才会放心的离开。
年轻时不断拼搏奋斗,也曾风光无限,如今年年岁岁逝去,看着学生们一个个成就事业,心里高兴,也有几分唏嘘。
是越发觉得自己老了,不想再折腾了。
看顾父,年纪轻轻都开始养老了,可怜他这一把花白胡子。
山长思来想去,他也要享福了,再不过过逍遥日子指不定那天就入土了。
嘴上说想休息,但骨子里还是个爱折腾的,这不,离了书院又学别人出来云游了,好在家里人也支持。
“老朽左思右想,还没定下去哪儿呢,就听你小子派人来接家人上陇州了。”
“哼,你的同窗们都在京里风生水起呢,也不见你给我来封信唠叨两句,着实寒心。老朽便要跟来看看,作为书院的骄傲,你在这鸟不拉屎的地儿混得如何?”
叶如尘笑了笑,“山长这话说的可不对。”
“嗯,那你说”
“我们这儿的鸟该拉也是拉的”
“咳,咳咳,咳咳”
“老爷,您慢点。”一旁的跟班连忙拿出手帕递给喝汤呛着的山长,并不断拍着背顺气。
除了顾父大声笑了出来,其他人都憋着笑,给足了面子。
“臭小子,我说的是这个吗?”山长气不打一处来。
顾父接道:“哎?方才就说的这个,鸟不拉屎,大家都听着呢,怎么会不拉呢?老头,错了就是错了,虚心点儿。”
“说什么不好,这还吃着饭呢!”
顾母放下筷子掐了他一把,然后讲到家里的事。
与李大一家约定的三年之期将至,当初说好三年后,他们一家攒够卖身钱就可自行离去。
这钱自然是攒够了,并且还有富余,无论是在城里给人做工也好,落户村里买地种田也好,都足以让他们好好生活了。
但李大一家都表示愿意留下来继续干,他们也确实缺人手,便签了协议,算作长工。
家里的地没有卖,宅子也都还留着,于是就让李大夫妇俩留在家看房子种地了,万一家中有什么大事也好及时联系他们。
“沧海这孩子年轻又能干,趁机会也就带出来了。”
顾母说道:年轻人就应该走出来多看看多练练,还能给你当个助力。出来做官人生地不熟的,身边没个自己人用当真不便。”
叶如尘点点头,“娘考虑的周到,我这儿确实缺人,早先出来就该带着沧海的。”
他对李沧海说道:“沧海,你便做我的长随吧,等过完年跟着我到衙门熟悉一下事务,这里的事还真不少,你估计要忙得不得闲。”
李沧海满脸高兴,“是!公子!”
“哎,不能再叫公子了。”顾母纠正道:
“以后在衙门要叫大人,出门要叫老爷,否则气势就短一截。”
“嗯!”李沧海用力一点头,少年长大成人,在他们的教育下意气风发。
至于杨小天,就现有的才学见闻,远够不上举人的高度呢。
顾父的意思是,比起闷在家里苦学,还不如出来走走看看,长长见识。
左右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杨小天自然是愿意的,能跟着老师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纵然刘婶儿夫妇有些许不舍,但孩子都长大了,还有这么优秀的老师带着,应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了。
饭桌上从头至尾最安静的就是杨小春,有些拘束,几乎没怎么说过话。
初见时,跟着顾母和顾青辰学认字的她也就十岁左右,如今已亭亭玉立。
她会跟着一起过来,是最令顾青辰意外的了。
虽然娘亲一直都挺喜欢这个小姑娘,但也只在杨家村时接触比较多。
自从顾青辰怀孕,顾母搬到武同府后就没怎么回杨家村了,与杨小春似乎也就没什么交际了。
第117章 夜谈
杨小春一向乖巧懂事, 父母双亡,和奶奶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让人很是心疼。
顾青辰也挺欣赏她, 对她印象还不错。
这小姑娘的事, 是顾母私下与顾青辰说的。
就在几个月前, 小春的奶奶突然去世了,她变成了真正的孤儿。
更惨的是,家里的豺狼亲戚没有帮衬就算了,反倒盯上她家仅剩的几分地。
亲戚三番几次上门, 好话歹话轮着说,哄骗着想要小春手中的地契。
那拐了弯的二伯母竟还打着长辈的名义, 要做主为她寻一桩亲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想卖了挣个彩礼钱呢。
杨小春怎么说也跟着顾母识过字, 听过一些道理的,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可怜, 怎会任人蒙蔽。
亲戚拿来哄她签的契约她一看就知道写的什么,而面上只能假装不懂,想方设法找理由拒绝。
本以为坚持不同意不签字就不会有事,却万万没想到那伯母竟然私下替她定了亲!
若不是村里的小伙伴无意间知道此事,偷偷来给她通风报信,她可能就被捆着嫁给老鳏夫了。
杨小春终于害怕了,也不敢找同村大人求助,连夜收拾东西跑路, 逃出五里镇。
小姑娘也是坚韧,咬着牙, 竟一路走走停停摸到武同府,寻了家酒楼帮人洗碗做工。
酒楼不管住,杨小春也没什么钱,一个人出远门,跌跌撞撞受了不少罪。
几番辗转,最后顾母在香云楼从人牙子手中买下了她。
顾青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这小姑娘就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怪可怜的。
吃完饭后,一群人围着火炉又热热闹闹聊了很久。
天色渐晚,漆黑的夜空星光点点。
早都到休息的时候了,众人却一点也不显舟车劳顿的疲倦,轮番讲着分离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轮着轮着,大家都说完了,众人目光齐齐汇集在叶如
尘夫夫身上。
“青辰,如尘,你们两个在这里还好吗?”顾母率先开口问道。
顾母眉头缠绕着一缕忧思,“这宅子里,怎一个下人都没有,你俩顾得过来吗?”
他们来时走的前衙,快到内宅门的时候正好遇上吕小胜和胡大力扯着嗓子在门口喊大人。
一行人只以为是守门人暂时离开了而已,但看叶如尘没有丝毫反应,吕小胜两人也习以为常的样子,大家都有些疑惑。
而后吕小胜和叶如尘说事时,胡大力则在一旁和他们闲聊。
他们这才从胡大力口中得知,此处根本没有守门人。
别说顾母,就连顾父都有几分惊讶。
“那出入岂不麻烦?”
“不麻烦啊。”
胡大力一脸骄傲崇拜的神情,“这门从没开过,大人直接翻墙的,厉害吧?”
众人:
山长哈哈大笑,顾母一脸震惊,问道:“难道这门就只有叶大人一个人走吗?”
胡大力摇摇头,“也不是,顾夫郎偶尔也走。”
顾母:“那辰儿他?”
胡大力:“大人可以抱着顾夫郎一起翻。”
顾母:
等吕小胜说完事和胡大力一同离开后,叶如尘走过来,山长笑着调侃道:“还没见过哪位大人天天翻墙呢,如尘,你准备怎么带我们过去?”
叶如尘微愣,笑了笑,手中突然出现了一串钥匙,“怎么过?走过去啊山长何出此问?”
“哎,刚才那衙役还说这门从来没开过呢!”
“啪”一声。
叶如尘推开门,转头轻笑,“现在开了。”
顾母想到夫夫俩平日出入内宅门靠翻墙就觉得一言难尽,这么大的人了,行事怎如此浮夸,跟孩子一样。
“娘,我们很好。”
顾青辰笑了笑,“我和夫君都不喜人打扰,就没找下人,一切从简,就像我们在家中那样事事亲为,挺好的。”
“好什么呀,不说洗衣做饭,这么大的宅子,光是清扫就要非不少劲儿,能和家里的小院比吗?再说了,家里有我们呢,什么时候让你俩出过大力?”
顾母犀利的目光直视叶如尘,满不赞同,“又不是没钱,哪怕找两三个也行,连个看门的没有。”
不怪她多想,这宅子的日常维护极其费力,叶如尘又要忙衙门,若家里没有下人,那这些杂事岂不都堆在了顾青辰身上。
叶如尘嗑着瓜子。“我和阿辰都忙,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有时间管下人,太费心了。”
“娘,您放心好了,我可不舍得让阿辰做这些事,再说这么多活一个人也干不完啊。”
“所以,我们就没干。”
“嘿嘿~”
叶如尘嬉皮笑脸,没有一丝害臊,“娘,你不知道,我俩中午去前衙蹭饭,早晚随便吃点,懒得做就直接去街上买,美得很。”
“至于院里的花草什么的,就放它们自己茁壮成长了。好在你们都来了,年后咱就多挑几个下人,娘,管家的事以后就靠您费心了啊~”
顾母看向顾青辰,顾青辰装似无意的扭过头去找元宵。
那漂亮的后花园初来时他们去过好几次,是个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自从忙起来后就再也没去过了。
诺大的宅子,他俩活动的范围很小,其余地方都没有管过。
多好的宅子,让他们住废了。
一想到后院满地的落叶杂草,和角落的蛛网,顾青辰就莫名有心虚,娘亲是有点小洁癖在身的,希望明日她看到后淡定些。
顾母对顾青辰再了解不过,一看他这幅样子,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顾父忍不住问道:“你俩是有多忙啊?”
如尘他还不了解吗,有能力没错,但没一点儿上进心,妥妥的大咸鱼。
他家青辰,如果不给书坊作画的话,应该也没什么事吧。
顾青辰道:“夫君自从来到陇州就没闲过,衙门事多,陇州问题更多,夫君几乎挑起了所有担子。”
叶如尘道:“阿辰也辛苦,报社刚成立不久,人才还没培养起来,排版审稿修文等都要亲力亲为,晚上还要去夜学教书。”
“什么报社,什么教书?辰儿现在不画画改教书了?”
顾父一愣,“对了,王全他俩和我们讲过你来之后的事,剿了匪,将衙门整顿得井井有条,还开大会说要带领陇州脱贫,最厉害的是弄出了水泥厂。”
“夸得我以为你给他俩洗脑了,这水泥是什么东西?”
顾母拍了拍顾父,对两人温声道:“你们刚走的几个月,我这心里七上八下,总是不安,好在没多久王全他们就带着你的手信来接我们了,从他们口中听了些你们的事,这才安定下来。”
“如尘,青辰,讲讲你们来陇州发生的事情吧。”
“好。”
叶如尘应下,从到任那天说起,娓娓道来。
大家静静地听着,越来越入迷,越来越振奋,各种神奇的事情,就如同听话本一样。
叶如尘只是简单的描述,但众人都能听出其中的不简单。
山长不可思议地问,“你确实才上任几个月没错吧?这么多事情,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
叶如尘笑了笑,“提前来的,也近半年了。”
这每一件事情都超乎想象,顾父吃了一惊,知道自家咸鱼儿婿是很有才的,却不知正经起来竟如此惊才绝艳!
更没想到他会做到这种程度,是真的改变了,穿上官服,会为民着想了。
顾父感动又欣慰,赞不绝口,“好样的!”
听他说完,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见识水泥厂,看看规划的城西新区,和建好的公园、里坊,还有陇州民报等等。
第118章 过年
叶如尘道:“等过了年吧, 不用着急,慢慢来,陇州有意思的地方其实挺多的。倒是那压水井, 咱家就安了一个, 不用出门, 明日就能看。”
“嗯?!”
一听就在家里, 顾父瞬间来了精神,立马就要去看看。
顾青辰忍俊不禁,“爹,天色已晚, 能看清什么?明天吧,就在哪里又跑不了。”
顾父不愿意, 打着灯笼也要去瞅一眼,山长也屁颠屁颠的要凑热闹,简直笑死个人。
叶如尘无奈, 只能在前面带路,团子等人也心动了, 就看一眼嘛。
结果一群人浩浩荡荡提着灯笼,大晚上围着压水井研究,场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不像他人那样热闹完就算了,顾父是个爱究根的性子,一边听叶如尘解释原理,一边扒着压水井研究,可惜安好的水井无法拆开。
叶如尘笑道:“爹,别研究了, 这样的水井我准备给陇州各处安一口,目前正在加紧铸造, 年前做好的一批在库房放着呢,明日我取一个让你好好看。”
“真的?!”
顾父笑得开怀,“早说嘛,哈哈,走走走,回去睡觉!”
翌日,大家早早就起了床。
除夕是忙碌的一天,昨夜饭后,众人已将所有事情分工妥当,妆点房屋的、打扫院落的、下锅掌勺的,各就各位。
叶如尘如约先到前衙取来了一个压水井给顾父。
顾父试验一番,满心欢喜地摆动端详,然而不到片刻,就被顾母拿着鸡毛掸子赶去干活了。
收拾东西时,叶如尘看了顾父等人带来的东西,笑了。
“不亏是爹,您老这一趟可帮了我大忙。”
山长白眼一翻,“要不是这堆东西,我们早就早到。”
顾父伸手挥了挥,“去去去,你懂什么,这都是我的宝贝。”
只见角落堆了几个麻袋,里面装了一堆土豆,还有些豌豆等各类种子,是顾父奋斗多年的心血。
这土豆是他在南边选了好几个品种,种了几茬反复筛选培育的,这是最新的一批土豆,个头
数量已经较为可观。
顾父道:“如尘,地还是要种的,年后你帮我看看找个地方。”
“放心,绝对没问题。”
叶如尘与顾父讲了他准备为陇州引入新作物的事情,并提及了棉花一事。
顾父又被勾起了兴趣,叶如尘笑道:“晚点再细说吧。”
晌午时分,忽而风涌,天空飘起雪花,待大家用过饭后,鹅毛大雪肆意飞扬,天地一片白茫茫。
叶如尘站在廊下,感觉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不知不觉,一岁又逝
这场雪越下越大,唤醒了记忆中的佛秀山。
除了修仙问道,老头一向不在乎什么,但对于这样的雪,他却是乐在其中。
佛秀山上没有凡俗节礼,只是每年除夕夜,都会挂上两盏红灯笼。
老头躺在树杈间,悠闲地看着漫天大雪,身上只裹春衫一件,也不觉冷,有腰间一壶酒足以。
山上白皑皑一片,银装素裹,两盏红灯笼随风轻摇,美丽至极。
这时叶如尘会淡定自若的转身离开,并不想听老头第千百遍帮他回忆蹒跚学步时的黑历史。
等到第二天早上,雪已积上厚厚一层,远不是湘荆那一地白霜可比拟的,打南边儿来的几个小年轻哪儿见过这等场面。
顾母一个没止住,团子就带着元宵和毛球滚在了雪地中。
顾青辰伸手拢了一捧冰凉凉,笑语盈盈。
叶如尘会心一笑,看透夫郎矜持儒雅皮下的蠢蠢欲动,“阿辰,想玩吗?”
“嗯?”顾青辰扭过头,漂亮的桃花眼中闪着光芒,带了一丝疑惑。
叶如尘缓缓勾起唇,伸手为他理了理头发,轻声道:“我教你。”
“啊!”
顾青辰惊恐地瞪大双眼,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呆滞地躺在了雪地上,耳边是叶如尘无情地哈哈笑声。
“奶奶,看!”团子伸手一指。
顾母转过身,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刚批评完团子和元宵,就见这边打得火热。
蹭地一道影子闪过,毛球从顾母背后窜出来,晃着尾巴扑倒了叶如尘,顾青辰抓住机会反守为攻。
元宵摆着小脸,一本正经软乎乎问道:“为什么爹爹他们可以玩,我和哥哥不可以?”
顾母想说爹爹们捣蛋,不能学习,但杨小天和李沧海也跟着跑出来了。
团子趁机加入战场,一片混乱,完全失去控制。
顾母沉默片刻,不再管他们。
好在元宵乖乖依旧站在身旁,没有跟着胡闹,顾母甚是欣慰。
“元宵,这里冷,和姥姥回屋里去吧,不管这些淘气鬼。”
元宵轻轻摇了摇脑袋,眼神至纯至善,然后也迈着小短腿扎进了雪地。
顾母深吸一口气,端庄破裂,“叶如尘,顾青辰,管管你们儿子!”
两人一愣,停下动作看过来,小元宵正步履阑珊的往他们这边走来,“爹爹~”
“乖乖!”
“兔崽子!”
叶如尘率先赶过来,将元宵从雪里拔了出来,拎到怀里拍了拍身上的雪,可算安生下来。
朔月日,月相同日行,清晨月出,黄昏月落。
又因雪夜,抬头望不见一颗星星,不过皎洁厚重的白雪足以照亮前路。
街头巷尾喧嚣不断才最是过年好滋味,万家烟火万家灯,炊烟渺渺。
虽远离故乡,但一众人玩得很开心,这个年过得很值。
顾青辰从书房拿来了一摞报纸和几本书刊给大家当消遣。
从陇州日报发行至今的每期报纸都在这里,每期都有新颖的内容出现,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散落民间角落的趣事,还有风土人情,和各种讯息。
大家可以吃着零嘴慢慢翻阅,看看陇州都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不说内容,光这报纸就够新鲜了。”
“什么新鲜事?”
刚研究完压水井的顾父卷着一身寒意进了屋,刚进门就见山长拿着一张大纸摇头晃脑地感慨。
山长朝桌上那一摞报纸努了努嘴,“喏,来长长见识。”
“老师,这个报纸很有意思。”杨小天也在屋里看报,已经被深深吸引。
“什么东西?”顾父嘀咕着,走过来伸手拿了一份。
顾青辰为顾父倒了被热茶,自己捧着杯子在轻抿一口,不急不慢道:
“爹,这是陇州民报,受众为广大百姓,不局限在读书人身上,所以内容贴近民生,语言通俗易懂,挺有意思的,你应该会喜欢。”
“主编,辰儿,这都是你写的吗?”
顾父还没看内容,上来先注意到了报纸标题下方一行小字,顾青辰的名字位居在前。
顾青辰笑了笑,“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负责整个编录工作,里面的信息是我们报社访事员从各类收集编写的,也有些内容是别人投稿的。”
顾父颔首,翻开报纸,认真看了起来,顾青辰没有再说话,将几本半月读放在桌上后就离开了。
片刻后,顾父果然被吸引了,津津有味入了迷。
山长抽出一份推到顾父面前,敲了敲桌面,“看这个!”
顾父断然拒绝,“等下,我这份还没看完。”
“随便你。”
山长放下报纸,又去拿半月读来看。
等顾父终于看完手中报纸,拿起山长推荐的那份时才发现,报纸上面写着第一期,而自己刚才看的是第四期。
第一期报纸首版最亮眼的位置正是那篇衙门围绕陇州建设的会议探讨,和叶如尘的发言讲话。
顾父反复细读了几遍,眸中一片赞赏之情,郑重地点了点头。
看完后,顾父心中甚是振奋激动。
简直是天大的误会。
谁说他家儿婿没有上进心的?这根本就是千年难遇的好官!
奇才,奇才啊!
山长笑眯眯地喝了一杯茶,心中也是暗自佩服,不亏是他们书院的骄傲。
第119章 嘉峪关来人
不亏是受百姓一致好评的陇州日报, 实在吸引人,从这区区几期报纸上就能明显感受到陇州日渐月染的变化。
年后,顾父等一群人浩浩荡荡逛起了陇州, 参观了每一处叶如尘插手改变过的地方。
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这也新奇, 那也喜欢。
叶如尘反倒觉得看他们更好玩, 笑问:“你们是来组团旅游的吧?”
山长摇头晃脑,捋着花白胡子,“没错,我本来就是出来玩的, 这一趟来值了,好小子, 真没叫我失望。”
顾父在一旁笑眯眯的,看向山长,“这次过来怎么打算的, 停多久?留在陇州还是下一个地方?”
山长笑道:“这我都不想走了,暂且多留些时日呗。”
说着, 他转头交代,“宋田,这几日出来看看咱租一进小院。”
“好嘞,包在我身上。”宋田拍拍胸脯,连忙应允。
叶如尘出声打断,“和我们住一起就行了,又不缺你两间屋,租什么院子?”
山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不用,老夫习惯了, 这样更自在些。”
叶如尘还想劝阻,山长伸手止住:“哎,你还不知道我,我还不知道你?别来这一套,磨磨唧唧。”
“行吧,您随意。”知道他执拗,叶如尘不再多说。
紧接着,陇州城内首批压水井也开始上线了。
城中数个地方同时开始动工,人手完全不缺,赶得就是时间。
终于,第一口压水井顺利竣工。
第二天,陇州民报就紧跟时事,报道了它的新闻。
报纸上说,这次的压水井工程由官府组织修建,知州大人亲自督办,据悉计划在四个月内,完成陇州各村的安装任务。
其中,报道旁配的图画尤为抢眼,一个小人按着压水井手柄,井口一注水流倾泻而下,流进木桶中。
本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图,但因为大家不认识压水井而感到十分特别,好奇这东西真的能打上来水吗?
于是报纸发出去不足半日,完工的压水井旁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以前的传统宽口井费力且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把木桶掉进去,甚至失足落井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比起它来,这压水井当真便利,众人纷纷对其赞叹不已。
与压水井同时刊登的还有湍水公园开放,和湍水学院开学的消息。
一连几个重磅新闻,砸得人心潮澎湃。
这是湍水公园自建成以来,正是揭开面纱,展露在众人面前,时间就定在正月十五上元节。
城内的百姓都听说过这个公园,各种美好形容和对众免费开放这个字眼很早就传开了。
期待已久的消息一放出来,果然引起一
阵热烈欢呼。
湍水公园并不偏僻,与明园里坊、湍水学院和西市的距离都挺近,从内城过去虽废些腿脚,但也还好。
起码它值得,都不少人都已与亲朋好友相约,蠢蠢欲动等着这一天,期待着一探究竟。
既然是十五团圆节,自然要热闹些才够吸引人。
衙门提前让人安排下去,当天晚上湍水公园也会办上千灯盏,小吃摊、杂耍摊、唱歌起舞,一样都不会少。
叶如尘放下笔,将批好的文书交给廖北,站起身来扭了扭脖子,去门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呼吸下自由的空气。
好不容易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接下来的几日应该能暂时空闲一些,可好好陪陪家里人。
外面数匹骏马伴着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衙门门口。
“吁~”
驾车的人扭头对车里说,“到了。”
车帘唰一下被打开,马车上下来一名青年,一袭劲装英姿飒爽,抬头望向衙门门匾,嘴角肆意上扬。
青年面上带笑,双眸如烈火一般灼人,意气风发。
这一行人个个腰佩利剑,衙门前守卫立刻绷起神经,皱着眉头一脸严肃上前询问,“什么人?来此何事?”
其中一人从腰间拿出一枚令牌,“见你们知州大人。”
看清令牌内容后守卫一惊,立即收敛了神色,抱拳行礼,又仔细辨认了一番,确定真假。
叶如尘正在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不要给自己放两天假。
“嗯”叶如尘暗自点头,思索着,“也不是不可以。”
“大人!大人!”
门外衙差火急火燎跑了进来,叶如尘抬头,“何事这么着急?”
“大人,门外,门外”
来人气喘吁吁,叶如尘悠闲地指尖轻叩桌面,“不着急,慢慢说。”
“大人,嘉峪关来人,好像还是个将军呢,他们还有抚西使司令,小的也不认识人,瞧着为首那人年岁与大人您差不多。”
“哦?嘉峪关?”
叶如尘一挑眉,正是西边边关,想起先前得到的消息,西边似乎摩擦不断,随时都可能打起来。
衙差按指示恭敬地将这群人迎进了衙门,叶如尘缓步出门,一路踱到厅堂。
客人们已在厅内落座,为首的青年正端着茶杯浅酌,一旁的大汉在抱怨茶杯还没半个手掌大,捏都捏不住,一口闷还不够解渴。
叶如尘随即笑了,“下回提前说一声,让人上大碗就是。”
他抬脚走进去,径直坐上了首位。
屋内众人皆一愣,互相交换了下眼神。
为首青年还举着茶杯,但眸中散漫聚焦,目光落在叶如尘身上。
心道有点意思,这人竟能悄无声息的行至门前,完全没引起他们的注意,不简单。
“哈哈~”
方才那么大汉率先开口,朝叶如尘拱了拱手,说道:“叶大人真是爽快,在下贺平,见过叶大人。”
这一屋子人,个个器宇轩昂,虽穿着便装,但身上带着杀伐气息,很有军人派头。
另有几个人,也都跟着做了介绍,都是边关的将士。
叶如尘看向一直没说话,但看起来酷酷像头头的青年,四目相对,你不说,那我也不说。
对视片刻,青年嘴角微翘,点了下头,“萧呈渊,见过叶大人。”
叶如尘颔首,“幸会。”
姓萧,莫不是皇室中人?叶如尘将脑海中姓萧的扒拉了一遍,没有这个人。
回去问问顾父就是了
好似猜到了叶如尘心中所想,萧呈渊身旁的亲卫介绍道:“侯爷挂衔明威将军,驻镇嘉峪关。”
好小子,真有眼色,叶如尘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
萧呈渊看看叶如尘,再看看自家亲卫,轻咳了一声,“叶大人,我等前来是有要事同大人商议。”
侯爷果然和皇家沾点边,没事,不是皇子就好。
思绪跑了个小差,叶如尘在想姓萧的是不是都很会装,听到说话后又收了回来。
看向萧呈渊,叶如尘抬手示意,“请讲。”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