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百合耽美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26、26.东篱书院
    孙夫子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看起来却是精神奕奕。


    他放下了手中的笔,把写有“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几字的两张宣纸递给钱勤学,“敏之,稍后把这贴在启蒙班甲班与乙班的墙上。”


    钱勤学接过宣纸后不疾不徐地卷好,然后继续在一侧站好。


    孙夫子朝秦朝宁招手示意上前,“此前可有识字?读了哪些书。”


    闻言,秦朝宁口齿清晰地把自己已识字,但字写得不好实话实说,然后他再把已读书籍的书名一一念了一遍。


    “老夫听闻你能过目不忘,可有此事?”孙夫子起身,绕过书桌走到秦朝宁面前。


    这会满心满眼都是幺子的秦柳氏,宽袖都要被她揉成破布模样,额前冒出细汗。她不敢发出动静,只能在一旁看着。


    秦朝宁顿了顿,“朝宁不过记事能力优于常人。”


    他上辈子的记性也很好,投在这个时代的秦朝宁身上后,记忆能力仿佛直接拉满。一本启蒙书籍他确实看一遍便能记下内容,目前其他书籍的话,他还没实践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后面的你且记得多少便说多少罢”,孙夫子捋了捋自己的白长须。


    秦朝宁听罢便认出这是出自《幼林琼学》。《幼林琼学》共四卷三十三篇,“黄帝画野,始分都邑”是卷一《地舆》的开篇。


    他缓缓默念道,“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待他背诵完了《地舆》,抬眸看了一眼夫子与钱勤学均未喊停,便又继而背起《岁时》、《朝廷》…《科第》…《讼狱》…直到最后卷四的《花木》。


    他话毕了,孙夫子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神情。


    “《千家诗》呢,你记得多少”,孙夫子继续问他。


    “……”


    秦朝宁嗓子干涩,不由得咽了咽。


    停顿一息,他站直乖乖,目光澄澈,语气淡然地应道,“二百二十六首。”


    《千家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全书合计二百二十六首。这是……还要背吗。


    听罢,孙夫子才稍稍面露满意之状。他抬手指着书桌,“你去默写其中一首诗让老夫瞧瞧看。”


    这下,秦朝宁终于稍稍放松了。


    他在秦柳氏和钱勤学关切的目光下,走到书桌前。由于个头不够高,他看了一眼众人,见他们没说什么,便自行搬来闲置的椅子爬了上去站着,才拿起夫子用过的那支毛笔,起手、点墨、挥写。


    五指握笔法的架势倒是有模有样。


    等他放下笔,孙夫子才走上前去查看。


    秦朝宁写的是《三月晦日送春》,是一首传达惜春心情的七言绝句。现下临近清明,又一个春去夏始的循环,孙夫子对于他的选诗无甚可挑剔。只是,这孩童的字确实如他自己所言,有些不堪。


    为了写字而写字,有形无态无风骨。


    孙夫子:“……”


    还……挺实诚。


    他清了清嗓子,视线把藏书室的其余三人都看了看,才吩咐道,“秦朝宁明日便可来报到,需在启蒙班甲班进学半载,才转入举试班乙班。你们可有异议?”


    “谢过夫子”,钱勤学应道。


    “妾身谢过夫子”,秦柳氏心中的大石落地,轻蹙的眉间瞬间抚平。


    “谢夫子”,秦朝宁也学着行了个礼。


    孙夫子缓缓点了点头,“束脩,一两银子一年。明日你们送他来时,需自行带上薄被一件,换洗衣物两套,一旬的米粮三十斤,再把束脩交了,便可领牌子到舍号入住。”


    “妾身记下”,秦柳氏立即应道。


    这事敲定下来,孙夫子就让钱勤学带着他们离去,顺便给他们讲解一番在东篱书院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秦朝宁走出藏书室前,孙夫子还交待他,在东篱书院进学期间,藏书室这里他可常来,书籍也抄录,不懂的就去请教举试班的师兄们。


    秦朝宁再次行礼道:“朝宁谢过夫子!”


    片刻后,等他们都出来了东篱书院,钱勤学才告诉秦柳氏,书院往常启蒙班一年的束脩是四两银子,举试班是五两银子。


    宁哥儿眼下的束脩只需一两,这和他那位考上了举人的师兄是一样的,说明夫子对于宁哥儿十分看重。


    秦柳氏听完,不仅对孙夫子心下感激,对钱勤学也同样如此。她问钱勤学,“勤学侄儿,明日可有需要我们帮忙捎带的物什?”


    “婶子且帮宁哥儿归置好便行,勤学在私塾已有多年,暂无其他需要。”


    双方告辞后,秦柳氏和秦朝宁才想起来柳大郎、柳二郎、柳三郎也是在东篱书院进学来着。


    见时日还早,秦柳氏带着秦朝宁买上两斤五花肉,便往柳家去一趟。


    恰逢柳大舅他们也在家,柳王氏和柳何氏看到秦柳氏提的肉都笑颜逐开,纷纷怪她,“怎就这般破费了呢,前不久不是才支使朝阳那小子给送过肉了么。”


    “那五斤肥猪肉炸的猪油都还没吃完呢。”


    秦柳氏笑了笑,“常年受嫂子们宽容相待,最近日子宽泛了些,便时常想起兄长嫂子们的好,才买点肉给大伙添个菜。”


    柳大明抱起秦朝宁,笑话他道,“宁哥儿这模样瞧着就越长越出挑,日后定能好娶媳妇。”


    “……”


    算了,大舅这般好。


    秦朝宁任由他薅,时不时配合地憨笑着。


    和家里人寒暄后,秦柳氏才向父母,兄长们把自家近日发生的事情说了说。柳家众人听后,均是替她高兴、欣慰,日子终究有了盼头。


    哪怕再亲的亲人,长年累月也会扛不住消磨情分。秦柳氏一家能够立起来,最满意的是柳家的两位嫂嫂。在秦柳氏拜别时,她们心喜地给秦朝宁塞满了一兜的糕点。


    直至一旬后,柳大郎、柳二郎、柳三郎休旬假归家,告诉他们幺儿在私塾里进的是启蒙甲班,还时常进出举试班和藏书室,他们才惊觉,老秦家这不仅是日子好了丁点,有了些许盼头,而是真有了出息子孙。


    若子出息,鹏程万里亦可盼。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