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前辈是个讲信誉的,收钱办事,一听到呼唤,就赶忙赶了过来。


    赶过来之后,前辈立刻给伍爱华的直播间扔了个打赏的嘉年华。


    伍爱华原本关于无产阶级的论述瞬间就被打断了,一脸奇怪地说:“我记得我把打赏渠道都关闭了啊?怎么还有直播打赏?”


    说完伍爱华作为法律人的素养让她瞬间反应过来:“不会是系统故障吧?不行我要录屏截图存证,免得到时候平台自己不负责,让我退还全额打赏。”


    【退还就退啊,主播为什么着急啊?】


    【因为很多平台退是让主播自己全额退还,但是平台收到的手续费是不退的,所以主播会亏损】


    【就是系统错了,也会改去别人那里,应该不涉及退还吧?】


    【那可不一定,要是未成年人的话,可就麻烦了】


    在弹幕讨论的时候,古代位面的人都稀奇:讲话收打赏,不就和我们说书先生一样?这兔子为什么反而不收?


    始皇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果可以打赏的话,自己这边能不能贿以金钱?让这兔子把秦朝的事情事无巨细说一遍。


    这么想着,始皇的目光划过自己的大臣们,似乎在评估究竟谁是适合执行这个任务的人。


    弹幕刚刚意外发了出去也算了,看来对人也没有影响,打赏这种事情,还是需要有人试验,毕竟万一天幕要收取的打赏是气运、寿命或者其他东西呢?始皇如是想着。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始皇一个人,还是个青少年人的刘彻就勇于尝试,随手拿起自己身边的玉璧,不断大声、小声、默念:“打赏主播。”


    “打赏天幕主播。”


    “打赏玉璧。”


    “打赏玉璧给天幕主播。”


    “打赏我手上这一枚玉璧给天幕上的主播。”


    说完这句话,刘彻面前终于弹出一个半透明面板:【是否确认打赏玉璧一枚?口是口否】


    “还真的可以打赏?”话是这么说,刘彻却选择了否。


    帝王自有疑心,就算是青少年,刘彻哪怕一时好奇冲动,也不会失去作为一个帝王的思考。


    刘彻此时倒不是害怕自己被天幕收取什么,毕竟在迷信的刘彻看来,天幕之伟力,真的想做什么自己也阻止不了,取消打赏时刘彻担心的是,那天幕上的兔子一直对封建帝王不太看得上,自己做了出头鸟,会不会反而弄砸了事情?


    或者找一个贫民打赏主播,那兔子不就是站着贫民那边吗?


    这么想着,刘彻又暗自揣测:“看来这兔子在它们那个地方也是底层人,所以才总是有不敬之语,想来就是她之前提到的什么义务教育才让它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只是它读书识字之后不感恩它们朝廷,整天想着怎么联络无产者,实在是忘恩负义了些,这种小人,用利益加吹捧应该很容易打动?”


    想到这里,刘彻又回忆起了伍爱华的第一次直播,脸色不太好地喃喃:“或许,兔子那里,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产者,所以它才一直吹捧……”


    生而为皇子,刘彻是怎么也想不通,那些庶民是怎么坐上了江山,有了江山之后,他们为什么还会在乎其他庶民?


    伍爱华这边还在紧急保留证据,甚至给直播平台的客服打了电话,说明自己在关闭打赏渠道之后依然收到了打赏。


    伍爱华在固定证据的时候,高维存在的前辈开始帮着后辈擦屁股了。


    “打赏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保证她后面不会乱说,之前让你在弹幕做引导,你都没有做?”


    “我……我不知道她突然就开始说……”


    “算了,新人就是麻烦,”前辈无奈地说道:“要么你做一个节目邀请伍爱华参加,可以规定主题,要么你去雇佣一些人,让他们在弹幕做好引导。”


    “我不会做节目啊,而且这个主播不一定愿意参加……”


    “那就在网上花钱雇佣一些水军!”前辈一连接数据就知道这个世界的情况:“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引导主播!”


    “可是,用什么理由呢?”


    “就说主播是你家孩子,你觉得她太愤青了,想让她别口无遮拦乱说话,毕竟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嗯嗯!我现在就去干!”高维存在只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忍不住蹦了一下,又千恩万谢地把前辈送走了。


    因为强大的算力,高维存在在短短十分钟内就筛选出最适合的水军工作室并且和他们签订了电子协议,所以在伍爱华和客服扯皮完整件事情回到直播间的时候,水军工作室已经派遣了三个真人蹲守直播间了。


    其中一个还是工作室老板,就怕手下干不好,自己亲自上阵把关,没办法,实在是甲方给钱太大方了,要是失去这单,老板认为自己会心痛地无法呼吸。


    伍爱华一回直播间,就看到很多条弹幕在讨论古代法律问题。


    【主播一直在说汉民族王朝的法律,是不是少数民族那时候没有法律啊?】


    【怎么可能?人家少数民族也是建立了王朝的,王朝都有了,怎么可能没有律法?】


    【就是,别的不说,元朝肯定有律法!】


    【对的!而且我超级喜欢的孝文帝和冯太后就是法制史上的知名人物啊!】


    【孝文帝?没听说过?】


    【你是不是只听说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到这些弹幕,伍爱华愣了一瞬:你们的主播我可能会有麻烦,这时候你们居然莫名已经讨论到了少数民族的律法,你们可真是我的亲观众啊!


    不过谁让他们是观众老爷呢?伍爱华总不能谴责他们。


    不过孝文帝?伍爱华开了口:“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律法确实推动了我国的法治进程。”


    听到伍爱华这话,水军们都支棱起来了,主播理了就好啊!这任务可真简单,钱赚得容易啊。


    这么想着,水军工作室继续引导。


    【主播能说说孝文帝做了什么吗?】


    【能先和我们说说孝文帝是谁吗?冯太后又是谁?他们毕竟没什么名气,我是真不知道啊!】


    【不知道+1】


    看到观众的弹幕,伍爱华点点头:“那我简单介绍一下孝文帝和冯太后,至于更加具体的信息,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历史博主,或者查看史书~”


    说完,伍爱华就掏出了手机开始搜索。


    水军工作室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知识主播,之前让自己这些人引导弹幕的主播,哪个不是提前做好了功课,然后才信心满满地去直播间照本宣科?


    这主播说是唠嗑,还真是没有提前准备资料啊?现场就查上了?


    这么想着,水军工作室就看到有人发弹幕。


    【主播你是真的简单讲一下啊,现场查百科】


    【老粉儿告诉你,咱主播就是这样的,不能更真实】


    【我记得五年前我在这个直播间问主播,我好心捡了遗失物给失主,但是中途被小偷偷了,我需要赔偿失主吗?主播说她凭借朴素正义的价值观觉得我不用赔,但是具体的她要去查一查法条……】


    【对对对我记得,但是我看到好多人说主播还要现场查法条,一点水平都没有,主播说学法律的人又不是过目不忘,你就是去找律师咨询,他们也不记得所有法条啊!】


    【嗯,然后主播和蹦地最高的ID叫牛顿的苹果的观众掐了起来……】


    老观众给新观众普及八卦的时候,伍爱华的百科页面也加载出来了。


    “大家对北魏这个王朝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我们统一将其称为南北朝。”伍爱华说道:“小学生和大学生一般只知道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对于南北朝究竟是哪些南北朝、五代究竟是哪五代那是不太清楚的。”


    听到伍爱华这话,天幕之下的人奋笔疾书:这是朝代更替!


    北魏的孝文帝忍不住了,好奇问道:【那为什么三国就清楚?】


    伍爱华看了眼弹幕,回答道:“因为有个叫做罗贯中的人写了本小说《三国演义》,所以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分天下,当然大家知道的就是三国演义,并不懂三国志。”


    伍爱华好脾气回答了孝文帝的问题,弹幕的现代观众却有了疑惑。


    【连三国都不知道,你不会是五十万吧?】


    孝文帝:五十万是什么?


    【对啊,我大汉民族有谁不知道三国的?】


    啊,虽然但是,北魏孝文帝还是好脾气地回答弹幕:【但我不是汉族人啊】


    “看上去是个外国观众,汉语可能没那么好,意思都没表达到位。”伍爱华帮着孝文帝解释了一下。


    自认为汉化程度很高的孝文帝委屈地看向冯太后:“祖母!”


    冯太后看了眼撒娇的孙子:“好了,他们在天上也不知道你是谁,别委屈了。”


    和祖母关系特别好的孝文帝只是想和祖母撒娇而已,冯太后安慰他之后,他也就收起了委屈的表情。


    冯太后知道他是故意的,不由笑:“你这孩子,马上都要亲政了,还这么孩子气。”


    孝文帝嘿嘿一笑而过。


    “说起北魏,有这个北字在,大家应该就知道它是南北朝中的北朝了,”伍爱华解释道:“北魏实际上持续了一百多年,并不是一个很短命的朝代。”


    【确实,比秦朝长命地多】


    秦朝大臣感受到始皇更加冷冽的威压:不是我们招你惹你了?人家说北魏,你说秦朝干!什!么!


    “北魏孝文帝是历史有名的一代明君,他的祖母冯太后也是一代贤后,”伍爱华继续解释道:“西晋末年,北魏的先祖被封为代王,也不知道是不是代王这名号确实吉利,汉文帝刘恒从代王捡漏上位,北魏的先祖也成功建立了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一步步完成了鲜卑民族从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向封建王朝的转变。”


    “等等,这北魏是异族人?!”汉文帝本来听得认真,心想能封号孝文的皇帝一定是有所作为,但是忽然听说这是游牧民族的人,一直被匈奴人欺负却不得不暂忍胯下之辱的汉文帝坐不住了。


    汉武帝更是坐不住:“晋朝是什么玩意儿?居然让异族人建立了王朝?!”


    相比于坐不住的汉文帝和汉武帝,已经开始执政的吕雉倒是八风不动,只是微微眯了眯眼睛:“汉文帝,刘恒。”


    吕雉看向代地的方向:这小子竟然成了皇帝?天幕说捡漏,看来是后面出了大事,我吕家和刘家都出了问题?


    刘邦倒是眼前一亮:“刘恒不就是我儿子吗?”


    亮完之后,刘邦又熄灭了心中的想法:“这小子现在才多大?老夫我能不能活到他长大的年岁都说不定,吕雉现在肯定已经防备起来了,没办法啊没办法。”


    这么说着,刘邦还是不甘心地喝了杯酒。


    这时候刘邦没办法抱怨天幕偏心了,天幕给始皇透露了信息,也给自己透露了啊,天幕只是告诉始皇扶苏自杀了,可是告诉自己刘恒未来是汉文帝。


    文帝哎!


    汉初皇帝的封号还没那么不值钱,不像清朝一个皇帝封号几十个字,能够有文字封号,可见刘恒做的很是不错。


    这么一想,刘邦就更心痛了:自己怎么就娶了吕雉这么个有野心又偏偏能干的女人?


    心痛完之后,已经是老叟的刘邦又只能安慰自己:自己这个年纪随时会死,好歹吕雉会为了她儿子守住江山。


    就是刘盈是怎么把皇位搞成了刘恒的?


    刘邦这时候还没想过刘氏宗亲会和吕氏来一场大战,只是暗自揣测:刘盈那小子看着确实文弱了点,莫不是不能生?


    以刘盈和刘恒的年龄差,如果刘盈不能生,刘恒继位也很正常,毕竟在汉初这么个早婚的年代,刘盈努努力也许真的能把刘恒生……好吧,还是生不出来的,两人也就差了不到十岁而已。


    不过天幕既然说了捡漏,看来如意还是被吕雉杀了?自己其他的儿子要么太不争气要么也死得早,所以最后轮到了刘恒?


    刘邦又大口喝了一碗酒,看向天幕。


    天幕上的伍爱华这时候的重点还是北魏孝文帝和冯太后。


    “孝文帝名为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伍爱华照本宣科说了一句话之后,又和大家解释了一下:“北魏虽然只有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命,但是前后经历了十二位帝王,史学家给各个王朝一般会总结成就,北魏其中一个成就,就是帝王最短命的朝代。”


    这个帝王最短命的王朝评语一出,北魏诸位帝王,包括孝文帝都是胸口一痛。


    短命难道是我们想的吗?!你们后世的史学家是不是太过分了?


    冯太后不由将担忧的目光投向孙子:该不会孙子和儿子一样,年纪轻轻就没了吧?


    “拓跋宏在位三十二年,”伍爱华看着直播的屏幕说道:“可能有朋友说,这也不怎么短命啊?不是都干了三十二年皇帝才薨逝?”


    “但是拓跋宏他爹也短命啊,他五岁就登基了。”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说孝文帝要说他的祖母冯太后?因为他亲政之前是冯太后摄政的,而且他们那时候摄政的可是祖母?什么情况下祖母有机会摄政?”伍爱华举例道:“顶顶有名的,就是清朝的孝庄,或者再算上一个慈禧?”


    这两个名字一出,古人没什么,现代人给整破防了。


    【孝庄也就算了,慈禧她算是什么东西?】


    【慈禧她就不是东西】


    【论奴颜卑膝赶着给外国人当狗的,千年前我提名完颜构,千年后我提名叶赫那拉老女】


    【就是没早点革命,倒是让她寿终正寝了】


    一看到革命这条弹幕,水军工作室就坐不住了。


    这种话题说了容易封号,不符合我们委托人的要求啊!


    这么想着,水军工作室连忙控制道:【大家不要偏题,听主播说北魏的故事】


    【就是,我们来听北魏的故事,不要提那些糟心事!】


    【我们现在知道冯太后摄政了,主播快点进入正题吧!】


    有工作室控制着,伍爱华这次没有跟着弹幕的观众一起偏题抨击晚清,而是被提醒着继续说道:“其实孝文帝时期的改革是由冯太后开始的,冯太后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优秀的女政治家,她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俸禄制,孝文帝从小被祖母抚养长大,深受应惜那个,亲政之后迁都洛阳,推行北魏鲜卑贵族全面汉化,推动了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五位一体大力发展。”


    【哈哈哈主播你个嘴瓢,还五位一体】


    看到这条弹幕,伍爱华不好意思地说道:“昨天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一不小心就秃噜出来了。”


    懂得都懂,实在是说得太多了顺嘴了!


    弹幕也很理解。


    【我昨天写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也写到了五位一体】


    【巧了,我的党员笔记也有】


    【说的好像谁的党员笔记没有一样!】


    这些弹幕一出来,古代人全都是懵逼脸,伍爱华则是笑呵呵。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东林党领袖、浙党领袖、楚党、齐党、秦党、阉党领袖纷纷抬起头来,总觉得这玩意好像自己党派也能搞一个?


    高维存在一看,总感觉不妙,连忙给水军发消息:【可别让她针对这个话题说下去,勿谈国事,让她说孝文帝改革就好!】


    收到老板的要求,水军工作室很有职业道德地开始发弹幕。


    【好了好了,我们知道孝文帝是怎么样的人了,他又怎么推动法治了?】


    【不想听政治课,说说孝文帝的八卦?】


    【主播嘴巴跑马偏题警告哦~】


    看了眼弹幕,意识到自己差点偏题的伍爱华挠挠头,暗自嘀咕:怎么我现在的粉丝还有喜欢出警的,居然一直在提醒我偏题?


    说完,伍爱华就打算继续说孝文帝改革。


    这时候,真正的古代人,明朝中期之后各个党派的领袖们都忍不住咬牙:“这后世人怎么发送地这么快?都看不到我的‘弹幕’了?”


    作为一个时代最聪明的那一小撮人,又因为时代靠后有见识,这些人已经猜测出这兔子是后世人,所以也更想要知道,后世的党派是怎么组织的?怎么能够提高自己党派的地位和在朝堂上的战斗力?


    没错,他们不关心历史如何,但是很关心怎么争权夺利,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争斗是国本之争,更是因为泥沙俱下,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不过他们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伍爱华即使看到他们的弹幕,也会说现在的党派和明朝那时候结党营私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且我党那些团结工农的理论精髓,伍爱华敢说,这些人敢学吗?


    没有看到这些弹幕,完全被水军的弹幕吸引了注意力的伍爱华说道:“对于普通中学生来说,北魏这个朝代可能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对于法学学生来说,肯定都记得北魏孝文帝这个人。”


    【恕我直言,我只有期末考试的时候记得……】


    伍爱华说话的时候就瞟到一条拆台的弹幕,但是伍爱华非常淡定地无视了这位观众,继续说道:“因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在华国历史上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从他之后,刑律立法完全废除了残害身体的肉刑,之后的朝代基本确定了笞、杖、徒、流、死五刑。”


    “当然,《北魏律》除了这五刑,还有一个宫刑保留了,所以当时是六刑,但是承其后的《北齐律》废除了宫刑,后来的隋唐宋元明清都承袭了这基础的五刑,不再采用肉刑。”


    “可能有观众问,我之前还在说满清十大酷刑,怎么后面又说废除了肉刑?”伍爱华预判了观众们的反应,毕竟自己当初也有这样的疑问。


    “因为满清十大酷刑基本是在执行死刑或者刑讯逼供的时候使用,而肉刑是判决时候的刑罚。”


    说完这一个基本的区分之后,伍爱华又忍不住发散了:“说起来秦汉时期的肉刑可真不少,咱们太史公司马迁不就是因为被汉武帝宫刑之后,才越加发奋图强,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伍爱华这话一说,汉武帝的朝堂都炸了。


    “朕的庙号是武帝?看来朕做的确实是不错,后人认可啊!武帝,那匈奴人是不是没打过大汉?”汉武帝刘彻并不在意自己给司马迁的宫刑,只是在意自己的身后名以及对匈奴战争的胜负。


    司马迁这时候神色还算淡定,受不了的是他爹:“儿啊,你是怎么惹怒了皇帝的?”


    司马迁只能回答道:“未来的事情,儿怎会知道?”


    司马迁不知道,但是伍爱华知道啊!


    “司马迁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领导生气的时候,千万别和他硬刚,也不要给领导看着不爽的人求情,如果一定要这样干的话,那么请提前准备好抵罪的赎金,平时都没有储蓄习惯的人,一冲动,可不是要后悔吗?”


    司马谈盯着司马迁:“我之前就觉得你花钱大手大脚了点,在那时候,你居然连赎罪的金都没有?”


    司马迁:……我们年轻人,月光不是很正常的吗?


    “司马迁遭受的宫刑就是非常典型的肉刑,”伍爱华分析道:“肉刑,就是直接摧残身体的刑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一直都有,包括黥、劓、刖、宫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肉刑是非常流行的,我放在屏幕上的这些字,大家看了之后,其实可以大概猜出刑罚是什么,刺青、割鼻子、砍掉脚等,大家可能看过孙膑和庞涓的兵法小知识,其中孙膑的膑字,指的就是挖掉膝盖骨的刑罚。”


    战国时空,听到自己的名字,孙膑和庞涓都忍不住抬头看向了天幕。


    这场师兄弟之间的较量,究竟谁才是赢家?


    天幕没有再说,庞涓倒是想通过弹幕问一问,但是自己的弹幕一直没能显示在屏幕上。


    不过,因为水军工作室的插手,和古代人庞大的基数,伍爱华直播间的弹幕现在是密密麻麻刷新极快,就是庞涓发上了屏幕,也不一定会被伍爱华看到。


    毫不知情的伍爱华继续普及古代肉刑的知识。


    “其实古代肉刑主要是源于奴隶时代,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不太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了,”伍爱华说着:“比起通过肉刑让罪犯痛苦,保留他的劳动力让他能够去做劳役不是更划算吗?”


    “汉朝的统治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伍爱华首先肯定道:“咱们超级厉害但是被儿子娘家侄子拖后腿的吕后就在执政的元年废除了《挾书令》。”


    “而后,尊崇黄老思想的汉文帝也体现了这一位被盖棺定论为朴素仁慈的明君应有的作为,先后废除了劓、刖等刑罚,然后用剃头也就是髡刑代替了黥刑,这也被视为汉文帝的一大仁政。”


    “据传,汉文帝废除肉刑,主要是被古代大孝女缇萦感动了,缇萦为了救父,甘愿代父亲受刑,让汉文帝非常感动,因为汉文帝也是个非常孝顺母亲的娃,所以他在当年就废除了肉刑。”


    “不过说起黥刑,我就想到后面王朝的某些骚操作,比如大怂,会给士兵刺青……”伍爱华说着都不理解:“这可是人家古人的刑罚啊!你们这样对士兵,还指望他们为你们效死?”


    “虽然说这是为了防止逃兵,但是当个兵当地和有罪一样,也是让人无语……”


    大宋等朝代的统治者们:你懂什么,这是为了……


    没等大家说出理由,伍爱华就继续说道:“要知道,我们现代有些国家提倡要恢复黥刑,就是要用于以恶劣方式故意伤害儿童或者猥亵□□儿童的罪犯身上,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看到就知道他是个对儿童下手的渣滓,让大家多加提防注意,以免还有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儿童被这些人伤害!”


    “有一些国家会在犯下对未成年人□□罪、猥亵罪等涉及儿童的性犯罪的犯人出狱后一直监控他们的活动轨迹,通知他们同一个社区的邻居这人的犯罪情况,”伍爱华说着:“我个人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可以防止邻居中有个喜欢对孩子下手的人渣,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保护好孩子,让悲剧再次重演!”


    “不过有些国家性犯罪的判定标准有点诡异,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没有问题,每个进去的都是铁板钉钉的人渣!他们就不应该不受阻碍地融入社会!”


    眼看伍爱华又开始说现代的问题,水军工作室连忙上场。


    【没错!这些人就应该直接化学阉割!】


    【有点遗憾黥刑和宫刑居然没有保留下来】


    【说起髡刑,古代人要是突然穿越到我们的大街上,可能会以为我们整条大街都是罪犯吧?】


    【男的是罪犯,女的伤风败俗绝不是良家妇女哈哈哈】


    【那说起来汉文帝就已经废除肉刑了啊,为什么说北魏废除的?】


    高维存在:不是,这个话题你们不用转移啊?不过……算了。


    被转移注意力的伍爱华继续解释道:“废除肉刑可以说是汉文帝首先正式提出并实施,他爹和嫡母也只是有减轻刑罚的意识,而他儿子汉景帝也继承了他的想法,进一步将肉刑改为其他刑罚。后续例如汉武帝实施宫刑等,都是偶然出现的,但是在东汉的时候,肉刑又死灰复燃。”


    “此后,肉刑一直在刑罚中有所体现。”


    “北魏是北朝最重视编纂法典的国家,可能是因为北魏汉化的原因,他们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制定《北魏律》,最终在孝文帝时期完成,前后经历了一百年的修法,最终北魏律被评价为‘开北系诸律之先河’,北魏律在确认的刑罚种类中没有列肉刑,宫刑除外。”


    “北魏时期,刑名主要有死刑、流刑、宫刑、徒刑、鞭刑、杖刑,死刑的处死方法规定了枭首、斩、沉渊、门房之诛,总体而言没有特别残忍的方式,”伍爱华解释了一下:“门房之诛就是株连的意思。”


    “除了宫刑,北魏并没有保留其他肉刑,采用了不伤害人体预期劳动能力的方式进行刑罚的处罚,大家也知道宫刑不影响劳动力,北魏这种立法态度对后世立法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是两位文帝特有的缘分,也是最终被称为文帝的原因?”


    “《北魏律》一共有二十篇,但是后世我们已经看不到全部的篇章,根据《唐律疏议》参考来说,确定的有刑名、法例等。”


    “为什么说根据《唐律疏议》参考呢?”伍爱华自问自答:“因为后世隋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承袭了北魏律的部分内容。”


    说起这个,伍爱华再次偏题:“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十恶不赦’这句话,其实‘十恶’就是源于北魏律。”


    “十恶不赦的意思是,触犯了十种罪名,就算在大赦天下的时候,也不会赦免。”伍爱华说着就开始露出不理解的表情:“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大赦天下这种事情,而古代统治者还觉得这是一个仁政?”


    “不是,你们帝王登基、帝王大婚、天降异象啥的,为了祈福,放宫女出去、给百姓免税不就好了?大赦天下不是把罪犯都放出去了?这是嫌自己的位置坐的太稳,就想要添加不安定因素是吧?”


    “说个笑话,大家穿越之后要牢记帝王驾崩的时间,如果在古代有仇人,在他们驾崩之前可以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报完也不用着急,只要不是斩立决,秋后处斩根本不用害怕!因为等皇帝死了,你就自由了!”


    伍爱华说完还感慨:“这都是什么地狱笑话啊?”


    第24章


    【确实,大赦天下真的很bug】


    【我听说荷兰还是哪里因为监狱住不下想要让罪犯出狱,古代不会也是这样吧?】


    【怎么可能?古代采石场、采矿场多缺人啊,罪犯是多好的劳动力?】


    【不太明白大赦天下是出于什么考虑】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我给大家算算哈,比如说你和仇人素有积怨,就趁着老皇帝挂掉之前赶紧报仇,报仇之后就去自首,一般自首的都不可能斩立决,然后等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住不到一年的牢就能报仇雪恨,是不是很划算?”


    不少古人听了伍爱华这话,眼前就是一亮。


    “娘,你要去干什么?”明朝,男子詹祈安看到自己亲娘顾氏拿着菜刀打算出门。


    “我这就去把搓磨你姐姐的恶婆婆和整天就知道打屋里人的烂男人宰了,我女儿和外孙女也能脱离苦海!”顾氏说着:“你姐不能动手,天幕说了,她动手会罪加一等,但是我可以,我是他们的同辈长辈啊!上次和你妹妹在宫门口见面,她就说了皇帝身体不好一直卧床,宫里的娘娘们都很着急生孩子,现在都是太子在替皇帝办事,想来皇帝活不了多久了,我动手了再去自首,过一两年也就出来了。”


    詹祈安听到亲娘这条理分明的话,着急劝说道:“妹妹只是个嫔妃宫里的宫女,她的消息不一定准的,如果皇帝身体好转了呢?牢里那地方毁身体地厉害,娘您能撑多久?”


    【情愿坐牢也要犯罪,这得多大仇啊!】


    【大约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伍爱华看到这条弹幕之后,不由笑了:“夺妻之恨倒是不至于,但是杀父之仇的话,哪怕没有大赦天下,也不会有多重的刑罚。”


    “因为古代以孝治天下,能够为父母报仇,杀死杀人凶手,那可是至孝的行为,应该传扬鼓励的,怎么能治罪呢?”伍爱华好笑地说道:“只要能够证明,舆论玩得好,在古代脱罪都是有可能的,古人给了个说法,管这叫做其情可悯。”


    听到这话,拿着菜刀的顾氏眼睛更亮了:“为父母报仇可能脱罪,为子女生存动手,也算是其情可悯,娘我的罪也能再减一等。”


    “娘您别冲动啊!您既然听天幕的,不如再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等?我等不了了!再等下去,你姐都要被打死了,你侄女也要被卖去扬州当瘦马了!”顾氏眼神冰冷又痛苦:“当初要不是为了你爹的病,你姐也不会嫁给那么个烂人,你妹妹也不会入宫,娘我心痛啊!我上次看你姐姐,她被打得连碗都拿不动啊!”


    “娘!”詹祈安跪着拉住亲娘的衣摆,哽咽不已:“都是儿子没用,不能给姐妹撑腰!”


    顾氏看向天空中的天幕。


    天幕高高在上,不知道小民的悲欢离合,正如那些坐在高堂的帝王和官员,与普通百姓区分出了两个阶级。


    自认为很接地气的伍爱华说道:“我个人认为,最终大赦天下就是一个很离谱的行为,比如说有人鱼肉乡里,明明给他判了死罪或者流放三千里,因为皇家有喜,直接给他赦免了,然后放他回去继续鱼肉乡里?”


    “就完全不能理解!”


    “当然,也不是所有朝代都是如此,更不是所有皇帝都是如此,但是只要有这么做的皇帝,就是鼓励人家不要遵纪守法啊,有句俗话怎么说的来着?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伍爱华连连摇头:“你们一个朝廷,不提倡遵纪守法善良美好公正的秩序,鼓励人家犯罪算什么?如果犯罪没有成本的话,社会怎么可能安定?”


    伍爱华这么说着的时候,有一些在采石场做苦役的民众看着天幕,已经快要流下泪来。


    自己可是被冤枉的啊!皇帝今年五十多了,大赦天下是自己一直撑下去的唯一盼望,新登基的皇帝可千万不要听天幕的话,直接不赦免了啊!


    伍爱华虽然这样说,但是也不是傻子:“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古代的罪犯都是罪有应得。”


    “其实我们知道,古代刑侦技术的限制,很多案件是没有办法破案的,而当时还是可以刑讯逼供的年代,所以很多犯人会被屈打成招,”伍爱华很肯定地说道:“有时候更是有官员和当地豪族勾结,用底层平民顶罪。”


    “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所有也有人提出,大赦天下其实是给这些被冤枉的犯人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伍爱华说到这里就摇头:“我们不否认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这种冤假错案根本不应该由大赦天下来矫正,而是应该进一步核查,确保案件无误,疑罪从无。”


    “其实古代已经有死刑复核制度了,朝廷对于死刑是属于比较谨慎的状态,但是因为当时流放和徒刑执行环境特别差,流放和坐牢中途去世的人比比皆是,而因为没有切实有效的抗生素等药品,打板子和抽鞭子也可能会造成体弱的人死亡,所以这些刑罚的处罚有时候也不公平,小罪也能变成实际上的死刑。”


    伍爱华这话一说,将军和医家都盯紧了弹幕。


    “抗生素是什么?竟然可以帮人免于外伤的后遗症?”军队最多的就是外伤,如果不想让队伍实力降低军心动乱,有见识的将军都会非常在意士兵的疗伤问题。


    但是在有抗生素之前,也不是在意就能避免的,所以一听到伍爱华的话,古代诸多名将都忍不住发送了弹幕。


    会受外伤的并不仅仅只有士兵,古人日常劳作、遭遇意外,或者是生产,都会有伤口存在,所以医家们也忍不住发送了弹幕。


    他们发送的弹幕汇成一句话:【古代要如何才能制作抗生素?】


    因为同时发送的人多,这条弹幕呈现了暴击加粗状态,伍爱华一眼就看到这条弹幕,不由愣了一瞬,而后失笑:“好了,知道我说的有些异想天开,古代怎么可能制作抗生素?刑罚环境也确实没办法更公平,毕竟就是最初版本的磺胺他们都做不出来啊,如果真的要做,土法青霉素?可是土法青霉素不脱毒的话,搞不好反而会送命的!”


    听到伍爱华的话,众人都失望不已。


    霍去病和舅舅卫青嘀嘀咕咕:“我还以为能够做抗生素呢,结果说我们做不了?那什么脱毒,原本的抗生素有毒不成?”


    “可能是以毒攻毒吧。”卫青猜测道。


    热爱外科手术的华佗遗憾叹息:“如果有这个抗生素,我医治的病人活下去的可能性更大了。”


    “脱毒的办法也可以说给我们,不试试怎么知道?何况人就要死了,赌一把有没有毒又有什么关系?”岳飞是主观能动性非常强的人,看着天幕就忍不住说道。


    好在伍爱华不靠谱,但是弹幕有靠谱的观众。


    有人还真的研究过穿越回古代要怎么搞医疗。


    【其实没有青霉素脱毒的条件,也可以生产的,只要拿发了青霉的橘皮上的青霉放入米汤中,等七到十天,然后直接过滤一遍,用菜油搅拌,静置分层,最底下的水就可以用了,不过不建议给情况还可以的伤患用,最好是给发烧发炎很严重的那种人用,就属于反正都要死了,赌一下那一罐没有毒呗,赌赢了就活了,赌输了也就是按照原本的命运死去】


    看到这个弹幕,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周边没有可用于记载物件,夏无且一把撕下衣袍记录了起来。


    虽然弹幕反复说这样容易被毒死,但是人都要死了,这就是多个能救命的法子啊!


    【其实轻伤的话,大蒜素也是可以的,用猪皮冻包裹大蒜提取物,直接吞下,如果小肠能够吸收大蒜素,也能够有一定消炎抗菌的作用】


    【那就要看那个时代有没有大蒜了】


    已经有大蒜的朝代,众人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只是琢磨大蒜提取物是什么?而汉武帝之前的朝代则是一片沉默:大蒜是什么?


    伍爱华也看到了弹幕,不由感慨一句:“我的观众朋友们当中真的是卧虎藏龙啊。”


    感慨完,伍爱华又忍不住说道:“但是古代哎,如果没钱贿赂小吏,有抗生素也没办法提高犯人的生存率吧?”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的情况下,贿赂一下,让犯罪的家人过上还过得去的生活,或者让小吏打板子抽鞭子的时候轻一些,可能本来就不会生病,连贿赂小吏都没钱的情况下,还能指望他们有条件去制作购买什么抗生素?”


    【现在也是这样,那什么英国王子不也是犯罪了还过得好好的?】


    【想到萝莉岛和N号房】


    一看到这些弹幕,水军工作室立马出动。


    【古代居然还有死刑复核制度,这么先进的吗?】


    【印象里古代都是皇帝和官员直接让人拖下去斩了,原来不能现场斩杀还要复核?】


    【我感觉皇帝说的命令应该不用复核吧?】


    随着水军弹幕的增多,伍爱华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上了。


    “当然,古代也有死刑复核制度,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们能够确定的是这项制度起源于汉,在北魏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完善于隋唐时期,”伍爱华一笑:“这也是今天说北魏立法要说的内容,就是北魏版本的‘刑法总则’,在说这个之前,我先把十恶制度和大家说完。”


    难得伍爱华还记得自己之前说了什么,水军工作室干脆就派人发赞同的弹幕,要一起听一听十恶是什么。


    “我们现代,不管什么理由杀人,都是故意犯罪,但是也有考虑到动机和情节的,和古代的其情可悯类似,毕竟反社会人格以虐杀为乐的故意杀人和家中亲人被害一时冲动捅了对方一刀的故意杀人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


    “对于这种性质的定义,现代在刑法总则中给出了从轻、减轻、从重、加重等不同等次的适用原则,其中从轻和从重是在原本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高或者从低适用,而减轻和加重则能够突破原本法条的规定,这一种酌情在古代显得更为明显。”


    “比如因孝犯罪,可以酌情减免,而不孝的犯罪,是绝对的重罪。”伍爱华说回了之前的十恶不赦:“北齐律在北魏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重罪十条’,这十条重罪在华国历史上一直得以延续,就是后世朝代所谓的‘十恶’,十恶不赦也是说触犯了这些罪名,遇赦不赦。”


    “重罪十条列明了: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引自《北齐律》)


    “这十条大概的意思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反逆说的是造反,大逆是毁坏皇家宗庙、皇陵、社稷,叛是指的叛变其他国家势力,降说的是投降,恶逆说的是谋杀或者殴打尊亲属,不道是说用残忍的手段杀人,不敬是对皇帝不尊重或者违制使用自己不能使用的物品,比如小嫔妃不到级别也没有皇帝特许的情况下戴了只有皇后能用的凤簪,不孝大家都知道,不义是说杀了长官或者老师,内乱是说亲属之间的□□行为。”


    “当我们分析了这十条之后,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重罪十条’是危害了皇权统治或者违反了纲理伦常的,”伍爱华说到这里,没忍住又偏了个题:“通过这个重罪十条,我们就可以看出北魏汉化的决心和汉化的程度了。”


    “要知道鲜卑可是游牧民族哎!”伍爱华感慨:“比如和他们同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婚姻制度还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除了大阏氏和自己亲娘,其他所有的老婆都会被儿子继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兄弟则是会继承兄长所有的妻妾。”


    “我们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塞之后就是先后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和他的长子。”伍爱华感慨:“其实那是游牧民族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不得不做的选择。”


    “比如说兄长死后弟弟继承他的妻子,按照当时草原残酷的生存环境,老人、女人和儿童的生存率非常低,所以草原的女性数量一直是不足的,这也是游牧民族在中原王朝境内劫掠的时候喜欢劫掠妇女回草原的原因。”


    “所以一方面是因为弟弟很可能并没有办法娶妻,另一方面即使弟弟已经有妻子,一般情况下也会接纳兄长的妻子孩子,兄长也会接纳死去的弟弟的妻子孩子,毕竟游牧文明对于男性的需求要远高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稳定性让女人在失去丈夫之后依然有机会抚养孩子长大,但是游牧文明是很难的,比如和狼群搏斗等,除非天赋异禀,大部分的女性确实是有体力弱势,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而游牧文明又是以小家庭或者几个小家庭组成的部落为单位的,女性改嫁的机会不多,所以形成了这种风俗。”


    “这种情况下,其实兄终弟及并不是为了自我享受,而是为了自己和同胞兄弟的血脉能够传承下去。”


    很多古人看着伍爱华在天幕上侃侃而谈,第一次知道原来北方的异族是这样的婚姻习惯。


    说完兄终弟及,伍爱华又开始说起了父死子继。


    “父死子继的情况和兄终弟及又有一些不同。”伍爱华喝了口水,继续解释道:“如果说兄终弟及很多是为了让侄子侄女活下去,那么父死子继一般就不涉及这种情况了。”


    “我们要明白的是,在古代,不管是哪个民族,只有中上层阶级才会占有不止一个女性。”


    “对于普通的匈奴平民来说,父亲只能娶一个妻子,父亲死去了,父亲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母亲,根本不存在父死子继的基础,”伍爱华指出:“只有中层阶级乃至上层阶级,父亲才会在自己母亲之外拥有很多女性。”


    “而继承这些女性,与其说是贪图美貌,倒不如说是贪图背后的政治资本。”伍爱华说完又连忙打补丁:“当然,有些就是贪图美貌为主,比如说王昭君、武媚娘,还有反向的杨玉环。”


    “李唐王族祖上有少数民族血脉不需要和大家多家强调吧?”


    伍爱华不知道自己扔了多大的一个雷。


    有伍爱华说的王昭君作为例子,后续的武媚娘和杨玉环大家都猜测到了是什么情况。


    已经纳武媚娘入宫的李世民看着天幕,简直不可思议:自己的哪个小崽子居然后面又和武媚娘搞到一起了?


    还在和杨玉环夫妻情深的李瑁怀疑自己的耳朵:反向的杨玉环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李瑁主要就担心一件事:难道自己会早死?


    “但是大部分继承父亲妾室的儿子,是为了能够获得政治资本,比如说单于的女人是各个部落献上的,有些本身就是部落头领的姐妹、女儿,接纳她们成为妻子也代表接纳她们背后代表的部落,可以争取到背后部落的支持。”


    “最典型的就是皇太极娶林丹汗妻妾。”伍爱华说着,忽然笑了一下。


    【博主怎么突然笑了,有点神金】


    【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了吗?】


    【如果是皇太极的话,我大概猜测到了博主在笑什么】


    【什么什么?】


    【博主会说的,你们继续看就知道了】


    天幕之下,皇太极的脸色一片青黑。


    崇祯看着天幕:“皇太极竟然青史留名了?”


    之前的人没有听说过皇太极这个名字,只觉得这个称呼有点奇怪,怎么会有姓皇的?如果不是姓的话,为什么会娶这种名字?


    “大家应该都知道孝庄太皇太后,也听说过皇太极和海兰珠的故事,”伍爱华在天幕上说着:“除了这两个女人之外,皇太极还有三位福晋,总共是五大福晋。”


    孝庄太皇太后一说,崇祯立马反应过来:“竟然是鞑子得了大明的天下?!”


    反应过来之后,崇祯一口鲜血喷出来:“朕无颜见先祖!”


    “皇太极的五位福晋当中有三位都是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她们是姑侄三人,分别是大老婆哲哲,也就是姑姑,宸妃海兰珠,庄妃布木布泰,是哲哲的两个侄女,这两人也是姐妹。”


    “其中海兰珠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皇太极打败林丹汗之后,将已经嫁给林丹汗的海兰珠纳入后宫。”


    “除了海兰珠之外,皇太极还纳了两位林丹汗的福晋,分别是娜木钟和巴特玛璪。”


    “有一说一,这两位皇太极都不太喜欢,但是出于政治的考虑,不得不娶。”


    “巴特玛璪是第一个率领自己部从归顺皇太极的林丹汗的福晋,出于政治意义的考虑,皇太极也必须要给她一个名分,所以后面册封她为淑妃。”


    “至于娜木钟,据说一开始的时候,皇太极是希望自己哥哥能够娶她,但是他哥不愿意。”


    “这位娜木钟,是林丹汗的大福晋,就和哲哲的大福晋一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的年纪应该是不小了。”


    “在皇太极打败林丹汗的时候,娜木钟已经不年轻了,而且她的嫁妆并不太多,所以皇太极的兄弟们都不愿意娶她,毕竟一个没有钱财也没有美色的女人,娶回来对他的兄弟们来说没有好处。”


    “但是吧,娜木钟没有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她有政治价值啊!她是林丹汗的大老婆,娶了她对于满清来说,能够更加轻松的消化原本林丹汗的势力,安抚原本跟着林丹汗的部落。”


    “毕竟人家大老婆我们都接纳了,肯定不会找你们秋后算账了是不是?”


    “于是乎,也已经一把年纪的皇太极为了满清事业,不得不和娜木钟开展了一场联姻,不仅封了娜木钟贵妃,还和她生下了自己的小儿子博穆博果尔。”


    “政治人物,也不容易啊。”伍爱华忍不住笑意说道:“虽然我觉得当时娜木钟肯定年纪不算很大,毕竟她隔了好些年还生了小儿子,而且她被满清那些男人嫌弃,说不定她心里也嫌弃人家一把年纪不洗澡呢,但是只要想到皇太极不情不愿却不得不,就戳中了我的笑点,实在是罪过罪过,电子功德再减111。”


    弹幕适时补刀:


    【毕竟皇太极贵为君主,又怎么不算是卖身呢?】


    【那个兄弟是不是叫做代善?就是明说娜木钟没钱又年老色衰,他不娶的是吧?】


    【皇太极这么干怎么能叫卖身?那叫政治联姻!人家不还是有了真爱海兰珠?】


    【博穆博果尔可是比顺治还要小的,皇太极也是不容易啊】


    【为什么他眼中常含泪水,因为他爱后金爱得深沉】


    【从这里看,皇太极能够登位也是应该的,毕竟他的兄弟们都少了点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有没有可能,兄弟们是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都没当上皇帝,当然不愿意牺牲啊!】


    第25章


    当晚,清朝的皇帝们睡到半夜依然忍不住从床上坐起来:不是,她有病啊?


    伍爱华说起皇太极为政治献身的时候,从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等,全都如出一辙地皱紧了眉头。


    这种事情能干,但是不能说,特别是不能被当着天下百姓的面说出来啊。


    哪个皇帝没有政治联姻?


    顺治的两任皇后不是卖身妥协吗?


    康熙初期的后宫都是他喜欢的女人吗?


    这又不是清朝一个朝代的事情,以前难道就没有吗?


    这么想着,清朝的皇帝只觉得伍爱华更加不可理喻,冲动点的例如年轻的顺治,直接砸了一个砚台。


    不知道博穆博果尔结局的娜木钟本人倒是很淡定:“皇太极喜欢宸妃又如何?还不是要和我生儿育女?这是我阿巴亥给我的底气!”


    皇太极和顺治还不懂如何操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康雍乾三代帝王却是非常明白的,当即就下令:“敢妄议先皇者,着令缉拿入狱,查实妖言!”


    文字狱这种玩法多简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只要杀的人够多,大家就知道要怎么闭着嘴不说话了。


    除这之外,比亲爹和亲儿子更敏感、更强迫症、更容易破防的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之外又开始了全新的创作:“朕一定要把太宗的事情和世人说清楚,不能让天幕随便造谣!”


    眼见亲哥/亲爹又准备印书了,允祥和弘历:想劝,但是不知道要怎么劝。


    雍正: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一生清清白白,无不可与人言!


    拿到皇太极辟谣录的在旗平民们:看不懂,不如天幕说书好听,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引火?


    底层旗人可不会在乎皇太极是不是委曲求全,现在有个比他们大二三十岁的有钱旗人女子愿意嫁他们的话,他们都愿意:干嘛和钱过不去?


    毕竟虽然旗人生活比汉人好,但底层旗人比底层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能经商不能做工匠,只能读书习武二选一。


    至于连免费书籍都拿不到的汉人平民,那就更不知道了。


    怕死了文字狱的知识分子们: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伍爱华嘲笑完皇太极之后,倒是很有求生欲地对着观众们说道:“我本人对于姐弟恋没有任何意见!我说的是皇太极不喜欢但是不得不和贵妃在一起的事实!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娜木钟究竟是比皇太极大还是比皇太极小,但是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被迫的,大家懂吧!”


    “就像朱见深和万贞儿,因为两人相爱,女大男小没有一点问题!”伍爱华说着:“朱见深这个皇帝做的也挺好的,后面的人找不到抹黑他的地方,就天天黑他没脑子宠爱万贞儿,黑万贞儿是后宫打胎小分队队长,其实朱见深这辈子活下来的儿子有十四个那么多!清朝除了康熙和乾隆之外,其他皇帝连两位数都没有,修明史的时候还敢说万贞儿善妒,我也是不理解。”


    “要知道万贞儿死后不久朱见深就因为伤心过度就追随她去了,她要是打胎小队长,朱见深的儿子都是石头缝里冒出来的不成?或者他死前短短一点时间辛勤耕耘意外丰收?”


    “噗!”朱见深亲儿子朱佑樘没忍住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本来是想喝口茶缓解天幕提到亲爹的尴尬,这下好了,更尴尬了。


    听到伍爱华的话,万贞儿没有其他反应,只是忍不住立刻去找了朱见深:“陛下!臣妾死后,您怎么?”


    朱见深牵住万贞儿的手:“贞儿,你一定要长长久久地陪着朕才行。”


    “不过虽然不理解清朝通过黑女人来黑明宪宗,但是对于后朝给前朝修史会夹带私货造谣这种事情,也是习以为常了,很多造谣都分不出真假,究竟是前朝没了修史才敢说时候,还是编的小故事?”伍爱华说着:“毕竟大事不能修改,但是小事好改啊,后边的修史官当然只能从小事编黑点了,至于说为什么要编黑点?不证明前朝私德不修,怎么证明本朝得位正呢?”


    “当然,这事也有例外。”伍爱华说着:“根据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哈,我没去查,如果我记错了,那就是以史料为准。”


    “根据我的记忆,明朝虽然抹黑了元朝,但是他们抹黑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一直以驱除鞑奴为口号,对蒙古人特别看不顺眼,属于挟怨报复,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得位是否正统。”


    “毕竟古往今来,有哪个王朝得位之正能够超过明朝呢?明朝可是贫下中农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建立起来的国家,是赶走异族恢复的中华。”


    “得位最正吗?”不少开国帝王喃喃。


    “此外,元朝也没怎么抹黑宋朝……”伍爱华说着:“不得不说,你可以说蒙古人管理工作做的一塌糊涂,但是要说他们示意编史人员刻意抹黑宋朝,那应该是真的没有,如果有,大概也是汉人官员为了讨好蒙古人告诉他们的。”


    “我们都知道,汉文明在同化其他文明的时候有着特别厉害运行模式,比如北魏彻底汉化,比如辽国金国后期也开始汉化,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胡族几百年后都变成了汉人,比如清朝后期满人不会蒙古文满文但是会汉文……”伍爱华说着:“但是也不知道是元朝太短还是蒙古人的天赋,元朝高层还真没怎么快速汉化。”


    “得位正不正这种事情,中原大陆上只有汉人才纠结,人家蒙古人一点都不纠结,人家是我见、我到、我征服,让整个亚欧大陆都臣服在蒙古铁骑的铁蹄之下,正不正的,有影响吗?”


    “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朝皇室那一摊子烂事,除了个别皇帝,别的都不需要抹黑,只需要照实写,也会让后人认为宋朝不灭亡不合理了,甚至会怀疑宋朝怎么会撑这么几百年。”


    “别的不说,老朱和Judy他们一家是有资格天天骂大宋的,毕竟他们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如果不是明堡宗的存在让老朱家后代不得不禁言,人家全家都能去骂,可惜啊,真的是出现明堡宗一个,祖宗十八代一个族谱的都抬不起头来。”


    明堡宗三个字一出,朱元璋整个人都不对劲了:“怎么会有皇帝是这个庙号?这崽种干了什么?!”


    不用问,朱元璋听伍爱华的语气,就知道明堡宗没干什么好事,不然能让祖宗十八代都抬不起头?


    朱棣的反应和朱元璋不逞多让,骂骂咧咧地想要知道明堡宗究竟是自己哪个子孙。


    不,朱棣甚至希望那不是自己的子孙:“也许是家里血脉断绝,我某个兄弟的后代小宗继大宗了呢?我有几个弟弟是懦弱了点,不像我……”


    宋朝平民则是心中慌乱:“蒙古铁骑!我们日后要被蒙古人统治?大宋要亡了?”


    “嘘!别乱说话!说不定是几百年后呢,现在说这种话,不怕被抓起来吗?”


    宋朝的官员学子则是群情激愤。


    “学生建议,要重视武备!绝不能让蒙古人践踏我们中原的土地!”


    “收复燕云十六州!”


    “绝不同辽金与虎谋皮!”


    “拒绝宋辽和谈!”


    大宋优待士人,读书人也就格外敢说话。


    伍爱华在满嘴跑火车的时候,水军评判认为说土木堡之变和宋朝不做人的皇帝不算什么,骂他们才是网络上的政治正确,所以水军工作室完全没做什么引导,就让伍爱华自己说。


    还是伍爱华自己反应过来自己又偏题了。


    “咳咳!刚刚说多了,我们继续说回重点!”伍爱华说道:“总之,草原的收继婚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他们对于□□其实也没有那么在乎,主要是因为农奴的孩子依然是农奴,睡过的女奴赏赐给其他农奴也是正常的,孩子生出来是不是自己的是不确定的,一个草原男性贵族究竟有没有睡过自己的堂妹或者堂弟堂叔的女儿,是一件说不好的事情。”


    ……古代人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


    “果然是蛮夷!纲理伦常一概不懂!和畜生几乎没有分别!”忽然有程门学子怒喝。


    你就是不认农奴生的子女,也应该记下来啊!不然算怎么回事?!


    想到天幕说日后宋朝会被元朝取代,元朝是草原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学子更是满脸厌恶:“若需要在蒙古人治下生活,我宁愿追随先贤而去!”


    “为什么这里我说的是堂妹不是表妹,是因为其实古代人不理解什么叫做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他们认准的就是夏商周流传下来的同姓不婚,”伍爱华解释道:“认为和父系血亲才是□□,和母系血亲只有辈分是否合适,古语还说表哥表妹天生一对。”


    “这其实完全是一种误解,不和父系血亲成婚是正确的,因为血脉相同意味着容易有同种致病的基因,史学家也怀疑是因为古人也发现血亲关系比较近容易生出残疾儿,但是古人并不知道母系血脉传承和父系血脉传承是一样的,表妹和堂妹并没有什么区别,都容易生出有病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基因太差,在肚子里就会自然流产,甚至说两人根本没办法结合出健康的受精卵,所以一直不孕,一般情况下,要到三四代之后,遗传病的风险才会极大地降低。”


    “因为没有这个常识,所以古人说的伦常都是同姓血亲和姻亲,并没有包括姑姑、舅舅、姨妈的子女,而我国也是建国后才在婚姻法中立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代血亲不可以成婚,婚姻无效。”


    伍爱华这话说完,古人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不知道那所谓的基因、受精卵是什么意思,但是古人也听得懂伍爱华说表亲结婚容易生出有病的孩子,甚至会生不出孩子。


    “这天幕什么意思?!”


    “表妹和堂妹怎么可能是一样的?!”


    娶了外甥女的刘盈一声冷笑。


    康熙已经开始接触西方科学,想到自己和表妹佟贵妃那早夭的女儿,不由面露痛苦,内心怀疑:莫非真的是因为表妹和我血缘太近的原因?所以她一直不易有孕,怀孕了孩子也体弱多病。


    有人慌乱向身边人求证:“没听说人家表兄妹表姐弟生出来残疾有病的孩子啊!”


    “对啊!哪里有这样的说法?”


    高维存在看到古代位面乱成一团,整个人都傻掉了。


    【不是,你们干什么不引导好她,让她乱说话?!】高维存在给水军工作室发信息质问。


    水军工作室的老板一头雾水:【她就是说了表哥表妹不应该结婚的问题,这不会影响她的互联网形象吧?】


    高维存在反应过来,说都说了,也不可能让伍爱华撤回,当务之急是赶紧让她说回法制史。


    【总之你们平时做好引导,除了法制史之外不要让她说太多废话!】


    水工工作室老板一头雾水地问下属:“你们说这个孩子的家长是不是精神有点问题?”


    “管他呢?”下属说道:“她让我们干的事情又不违法,对博主也没什么影响,她有要求咱们就做呗!”


    “这倒是。”水军工作室的老板赞同地说着,然后指挥手下开始引导。


    【所以可见北魏他们汉化地很厉害了!居然都开始讲起了儒家这些思想】


    【据说北魏是因为汉化获得了非常强的综合国力,但是因为汉化地太厉害,又被别人抢了江山?】


    孝文帝和冯太后:汉化太厉害后被抢了江山?


    【博主赶紧继续说说《北魏律》吧!常识有啥好说的】


    伍爱华看到弹幕,也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嘿嘿,我废话确实有点多哈!”


    伍爱华此时科普的时候,古代大部分人已经因为她之前透露的消息没有心思听她说什么了。


    只有心智坚硬之人不受影响。


    秦始皇吩咐手下好用的工具人李斯:“李斯,吩咐下去,查一下表亲成亲孩子的情况,和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做一下对比。”


    李斯赶紧应诺。


    汉武帝只是摸了摸下巴:“看来我和表姐就不应该成婚?所以这皇后之位……”已经和卫子夫有了女儿的刘彻半点不怀疑自己的生育能力,之前是觉得陈阿娇不能生,现在是觉得因为两人是表姐弟所以才生不出来。


    这么说着,刘彻还在嘀咕:“这天幕要是早点出现,我也不用耽误到二十多岁都没有儿子。”


    刘彻并不后悔娶陈阿娇,毕竟窦太后宠爱女儿和外甥女,自己能够击败刘荣成为继承人,也有姑母和祖母的贡献,刘彻只是遗憾,如果早点知道,陈阿娇就没理由阻止自己,没准自己的儿子们都满地跑了。


    当然,也不能更早,不然馆陶不找栗姬说阿娇和刘荣的婚事,栗姬也就没机会拒绝馆陶,有了这个变数,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注)


    帝王的血足够冷,才能在高处不胜寒的高位上安坐下去。


    “那我们就不多说废话,继续和大家说北朝立法,”伍爱华被弹幕提醒之后,又特别谦虚地说:“如果大家觉得我跑得太偏,记得及时提醒我哈!”


    【哈哈哈一定会提醒】


    【博主说话就像我和发小们侃大山一样,开始的话题和结束的话题截然不同】


    【说实话我还挺喜欢博主发散废话的,总是被博主奇妙的角度逗笑】


    伍爱华扫了一眼弹幕,继续说道:“我们之前说起沿袭北魏律法的北齐归纳出的重罪十条被后世王朝沿用,我这一口气不断句……其实这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用同一个儒家思想教化百姓的路数,所以除了对于封建王位的维护,就是对伦理纲常的维护。”


    “这其中,对孝的要求特别高,北魏律是将不孝列为重罪的,大逆不道腰斩。”


    “不仅仅是北魏,古代的父母子女关系是非常压倒性的,现代人回去古代,大部分估计都会被邻居亲属骂不孝子、不孝女,毕竟谁在青春期没和父母吵过几次架?谁在选专业、选工作、选配偶、培养孩子的时候和父母完全没有不同意见?要是让现代人遵守古代孝顺的标准,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子不把一身血肉卖了供养父母兄弟,那就是大不孝,父母家暴的孩子敢报警反抗,那就是大不孝!把你卖了几十万彩礼甚至卖给缅北还父母的赌债又如何?这都是你为儿为女应该做的!”


    “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标准,大概也就是在秦朝之前稍微好一点,汉朝之后,敢反抗父母?那可以感受下什么叫做无立锥之地了。毕竟从汉朝开始,国家就主张以孝治天下,有不道、不孝的罪名,汉朝的察举制、魏晋的举孝廉都对为官之人孝顺父母的程度有所要求。”


    “春秋时期,孔老夫子还能光明正大地说:‘父不慈,子不孝,兄不悌,弟不恭’,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已经大量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一类的话语了。”


    “不过吧,这种事情,上有政策,下也有对策,像我们高中必学课文《陈情表》,在不想去给皇帝当官的情况下,扯出老祖母当大旗,只要写的足够真情实感名留千古,皇帝也不能和臣子说:你别管你祖母让你妻子儿子女儿他们管吧!你来给我干活啊!”


    “皇帝如果敢这么说,他能被言官喷成自闭。”


    “不过吧,也不是随随便便谁说自己要回家照顾父母祖父母,要辞官不当官都能被皇帝同意的,陈情表不仅有水平,而且真的很有真情实感,所以才能传扬千年,人家祖孙情绝对不是假的。”


    “相比较而言,卧冰求鲤这一类的,就是挣扎在以孝治国要求下不得不做的表面工作了。”


    “晋人王祥不顾寒冷,趴在河面用自己身体融化冰面抓到鲤鱼,孝敬自己患病的后母,被当世称赞为孝子,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因着这事传扬出去,王祥年少成名,官运亨通,最后官至太保,而王祥后母不慈的名声也天下皆知,人人都知王祥失爱于父,幼时总是被父亲后母为难,即使这样,王祥当官之后依然非常孝顺地奉养后母、关爱弟弟,古人还给他写诗,说‘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所以王祥这么孝顺继母,是因为爱吗?他这么会做官的人,是被孝道那一套洗脑了吗?还是为了孝顺的名声?大家见仁见智。”


    【不用说,后母就是王祥名声的护身符】


    【他应该巴不得后母长命百岁,只要后母存在,就是时刻提醒世人他是个大孝子】


    【对有些官迷来说,能当大官,别说忍下刁难孝顺后母卧冰求鲤,就是埋儿奉母也行啊】


    “王祥明明是千古孝子!如何容这天幕揣测玷污?!”道德模范气得快要吐血。


    “大家有想过为什么汉朝还是察举制,在魏晋就是举孝廉?魏晋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国?”伍爱华笑了:“毕竟这两个朝代都是大臣夺了君主的皇位,不太适合强调忠,所以就只能强调孝了。”


    “在统治者看来,能够对父母孝顺的人,一般都会对权威低头,所以不太可能造自己的反。”


    “说回北魏律,北魏律对于孝有多看重呢?这么说吧,北魏首创了一个制度,叫做‘存留养亲’。”


    “这个制度的意思是,如果犯人的直系尊亲属年老,但是家里又没有成丁可以奉养他们,犯人所犯的罪行又不是十恶这种罪名,那么允许犯人上请,流刑可以不去流放地,徒刑可以缓刑,将犯人留在家中照顾家中老人,等老人去世之后再执行犯人的刑罚。”


    “这律法还挺人性化的,怕老人没人奉养,所以专门制定了这么一个规定,而且充分考虑了情况,在老人过世或者家中有成丁长成之后,还会要求继续执行,”伍爱华连连点头,语气中貌似一片赞同,和观众们说着:“就是要划几个重点,一个是家中成丁,成丁也就是成年达到服役年龄的男性,一个是直系尊亲属,说的是祖父母、父母,当然,只要爷爷和父亲死的早,曾祖父母也是可能的,还有就是年老,年老是指年七十以上,古代七十可是古稀了,和我们九十岁一百岁一样罕见。”


    “嗯,有点难评。说他不对吧?古代没有养老制度,而且七十岁的老年人确实没有劳动力需要人照顾了,说他对吧?总觉得哪里不对。”


    “咱就是说,结合一下大赦制度……”伍爱华看了眼弹幕:“要不然咱还是别说了,看弹幕区的大家说?”


    第26章


    弹幕果然因为存留养亲制度爆发了一波。


    【不是,只要家里有老人,犯罪都能留在家里养老??】


    【我就想知道,如果存留养亲碰到大赦天下,是不是就相当于没受到处罚?】


    【这制度的设计合理吗?老人没人奉养,国家可以养啊,那其他老人被罪犯杀了唯一的后人怎么办?罪犯的爹娘要奉养,其他老人就活该孤苦终老吗?】


    【对啊,而且古代没儿子不是可以过继吗?这个孩子死了,再过继一个不就好了?】


    【关键是,他都是罪犯了,除了被冤枉和确实有隐情的,不然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不是好人却孝顺的孩子,真的没那么多】


    【我觉得这不是孔孟主张的孝道,这就是一个免死金牌!】


    现代人都认为不合理,甚至有人发出了弹幕:


    【熊孩子都是熊家长养育出来的,他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老年凄凉是报应】


    古代人却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七十古稀,老人家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唯一的后代,未免太残忍了吧?】


    【你难道没有父母吗?没有祖父祖母吗?】


    【又不是完全没有处罚,不还是要打板子吗?】


    古人发现自己的弹幕发上去,都被自动翻译成了现代人的说话方式,不由有些别扭,但是因为看得懂,且忌惮天幕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存在,于是没有多嘴。


    弹幕刷新地极快,伍爱华看到打板子这条弹幕,不由点点头,插嘴解释了一句:“《唐律疏议》和《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有关于存留养亲的相关记载,《唐律疏议》说的是权留养亲,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唐朝规定,流刑罪犯八十岁以上或者‘笃疾’,在家里添丁进口或者老人过世之前,都可以暂时留下来为老人养老。”


    “同时,《唐律疏议》规定了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留养的政策,比如说徒刑一年,可以用打板子一百二十下代替,明清规定了徒刑流刑的罪犯如果父母老疾,也就是七十以上或者不能自理的疾病,没有人可以侍奉养老的情况下,先打一百板,剩下的罪名可以花钱赎。”


    听到伍爱华的话,现代大部分人就一个表情:地铁老人看手机。


    【不是,其他罪行花钱赎罪?】


    【啊,我,这,好吧,有钱确实可以为所欲为】


    【我曾经以为,古代需要偷偷贿赂官员,花钱减轻自己的刑罚,现在才知道,原来不需要贿赂,符合条件的直接给钱就行?】


    【有没有可能贿赂官员,也是给你找类似的条款让你按照这个来】


    【这种律法规定难道不是引导人向恶吗?】


    【已知古代直系尊亲属杀掉直系卑亲属刑罚很小甚至可以不作为犯罪,那么如果犯人家里有老人,他们不会把自己儿子孙子也杀掉吧?】


    【细思极恐!】


    【不至于杀掉吧?把孩子过继给别人不就好了?】


    古人不服:【这条律法就是要引导世人好好奉养老人!】


    【其实如果有可以过继或者归宗者、不孝者、被杀之人为独子者,一概不准存留养亲的】古代也有刑部、大理寺的官员和刑名师爷发言。


    【对啊,明明是为了奉养好老人,并且有这条律法在,大家都会争相孝顺好父母】


    “嗯,有这个律法在,确实会引导一部分人好好孝顺父母,毕竟古代那种环境,很容易就触犯某些不合理的刑罚。”伍爱华看着弹幕赞同道。


    “这确实是法律教育意义的体现。”伍爱华解释了一下:“具有正面倡导效应。”


    “至于说为了自己把儿子孙子杀掉什么的,大家真的想多了,”伍爱华说起来都有点哭笑不得:“不说符合存留养亲的群体问题,就是真的有这种情况,古人只会加重他的处罚,不会让他钻空子的,毕竟古代的自由裁量范围比现代高多了。”


    “像是现代说符合条件的罪犯要从轻、减轻判决,那么就必须至少要从轻判决,但是古代是可以并且经常突破法律规定的。”伍爱华举例道:“比如缇萦救父,就不属于任何法律规定可以减免的情况,但是文帝感动于她的孝顺,没有规定也照样可以按照帝王的想法执行。”


    【看吧!博主都这样认为!】


    【就是!留存养亲明明是一个善法】


    古人的弹幕紧跟着发了出来。


    现代人却不理解: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觉得孝顺的人可以免去一些刑罚?别说免去刑罚啊,免去行政处罚都不行!难道我孝顺了,我就可以不交违章停车的罚款了吗?


    【我党不玩功过相抵那一套!】


    【就是!做善事又不能抵消犯罪】


    【更何况那善事还是义务,谁敢不赡养父母?】


    眼看弹幕快要吵起来了,伍爱华赶紧控场,不再让弹幕那里随便说,而是说出了自己原本想要说的想法。


    “我本来以为有朋友会和我想到一起去,但是刚刚不知道是不是漏看了弹幕,并没有看到有朋友和我有类似的想法。”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和古代位面的人都好奇了:所以博主的想法是什么?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兔子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对于古代位面的帝王来说,伍爱华要说的还真不是什么“好屁”。


    “我们在第一次直播法制史这个专题的时候,我就和大家说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古代,这个统治阶级狭义上就是至高无上的君王,广义上则是包括了官员、豪商、乡绅、族老等。”


    伍爱华这个话题一说,原本觉得这条没什么、孝顺是应该的很多古人都没忍住打起了精神。


    “我刚刚说了,符合留存养亲的群体问题。”伍爱华解释了一下:“大家觉得,古代要什么条件的人家,老人才有可能活到七十岁甚至八十岁以上?又是什么样的人家,卧病在床还能一直有医药、有人照顾?”


    伍爱华这话一说,很多聪明人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朱元璋不由说道:“咱就说这兔子说不出什么好话!”


    正常人都知道,至少家里要吃饱穿暖并且能够负担地起日常的医疗费用,才又可能养的出符合条件的直系尊亲属。


    这一点,底层出身的朱元璋再清楚不过了。


    朱元璋在他那死亡工作量下还能活七十多岁,可见身体的底子是很好的,而他本人小时候和少年时期并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如果有条件打好基础,活到八十多岁也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这样的身体底子,完全是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很小,他的父母应该有相应的健康基因和长寿基因。


    但是朱元璋的父母活了多久?


    底层的佃农、小手工业主、小商人,甚至包括家里人没有办法全脱产的小地主,都是抗风险能力极低的群体,任何一次天灾人祸,都会造成这些人员家庭成员的减员,这些家庭除非运气,否则是养不出年过七十的老人的。


    伍爱华这时候也在说着:“现代,因为我国粮食能够养活我们国家的人口,各种生产剩余能够不花费太多代价得到,国家社会对于灾害都有保障和捐助,医疗技术也相较于百年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所以能不能活到七十岁,往往和个人身体健康因素关系较大,和家庭环境水平的关系没那么大。”


    “但是在古代,家境能够极大概率地影响老人的存活年龄,不说别的,就说一家人如果在灾年逃荒,有吃食不紧着武力值最高的青壮年男女吃,而是先给老人孩子,那么没多久,因为战斗力下降,这一家人的粮食都保不住,结局只会是抱在一起死。”


    “这是生存的选择,是一起死还是尽量保存有生力量,和孝顺不孝顺完全没有必然联系。”伍爱华说这话的时候很平淡。


    古代位面,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哭出了声。


    洪灾、旱灾、蝗灾,只要有灾害,多少人饿死?以至于人相食。


    “爹!娘!”


    “娃儿啊!娘对不住你!”


    想起死在灾害中的亲人,嚎啕者有之,哽咽者有之。


    “所以大家现在来看,觉得这条律法主要是为谁设计的呢?”伍爱华明知故问:“为什么会在设计的时候规定‘余罪收赎’,却不担心对方赎不起罪呢?”


    乖巧的观众们在弹幕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都是统治者给自己设计的】


    【毕竟他们家中是真的有很多七十岁以上的长辈啊!】


    【呸!我还说他们提倡孝顺是不是坏了脑子,原来是这样】


    水军工作室的人听了这话,忍不住对老板说道:“别说,我觉得这博主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老板忍不住说道:“你知道为什么人不能想太多吗?”


    “为什么?”员工不明白。


    “你想想,如果古代人听懂了这话,会不会很痛苦?自己的父母都没机会活过七十,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却打着孝顺的旗号给自己想办法找脱罪的空间。”老板问道。


    员工点头:“确实啊!”


    老板看着这屏幕不由想到:这家伙这是在挑起阶级对立啊!真的和她爸妈说的那样是个愤青,怎么什么都能扯到无产阶级上面去啊?


    按照她的说法,我这种资产阶级岂不是也应该吊路灯?


    老板已经在思考,自己这时候应不应该组织大家发弹幕让伍爱华回归主题?


    就在老板打算动手的时候,伍爱华自己绕回来了:“当然,统治阶级的特权绝不仅仅体现在存留养亲这方面,这其实只是一种统治阶级意志辐射情况下产生的制度,在制定的时候,我相信他们是没有故意想过这是有利于自己的,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早就给自己设定了优待的条款,不需要这么费力婉转,”伍爱华说道:“如果说回我们今天的重点《北魏律》,他们可是明明白白规定了官当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每等抵三年徒刑,官品第五品起一阶抵两年。”


    “咱就是说,有爵位和五品官往上,哪个不是皇帝或者朝中大臣的熟人啊?都熟人了,还不给点好处吗?不怕家里亲戚跑来哭闹啊!”伍爱华笑了笑:“我觉得皇帝和修法的人肯定是这样想的,要是和我国一样功过不能相抵,这边贵妃的弟弟、某将军打砸了人家酒楼,那边皇后的父亲、承恩公在巧取豪夺,这边丞相的小叔子、某五品官偷偷□□被查出来,那边国公的大舅子、某子爵打断了人的腿……”


    “然后啊,皇帝在后宫就被贵妃皇后拉着哭,好不容易躲到前朝了吧,丞相和国公也拉着他求情,皇帝得多烦啊!“


    “烦恼的皇帝想着:干脆让他们用爵位官位抵扣,既能够让他们吃到教训心疼,又避免自己天天被烦,还能减少国库在薪酬福利方面的开支。”


    “这是什么,这是三赢啊!”伍爱华反讽道。


    第27章


    伍爱华的三赢论一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完全是两种反应。


    现代人:【哈哈哈哈哈说的太对了!这么完美的办法都给他们想到了,不愧是当时最聪明的一批人!】


    古代人:【这不是应该的吗?不然那么努力科举做官是为什么呢?】


    “科举做官是为什么?”伍爱华看到了古人的弹幕,不由反问:“十年寒窗,拜读了先贤那么多大作,在千年历史中感悟人生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做官是为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谁敢?!”朱元璋对贪腐可谓是深恶痛绝,一听就蹦起来了。


    还是个孩子的朱棣忍不住问大哥朱标:“哥!知府三年都有十万哎!咱以后当了亲王,爹能给咱十万的年俸吗?”


    朱标慈祥地摸了摸弟弟的头,给了他一个微笑让他自己体会。


    朱棣又小心翼翼地问:“那三年十万有可能吗?”


    朱标告诉朱棣:“你要是别去问爹,还有可能,你要是去问了,那就不可能了。”


    朱棣闭紧了嘴巴,用实际行动告诉亲哥,自己绝对不会去多嘴问。


    三年清知府的梗现代人都听说过,古人这时候的弹幕就显现出来了。


    【知府是什么级别的官?】


    【考了科举能够直接当知府吗?】


    看到弹幕,伍爱华感慨:还真有人不知道知府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啊!居然还会问考完科举能不能直接当知府?


    部分古人:当然不知道啊!我们又没有知府这个官职,更没有科举这种制度!


    伍爱华干脆解释了一下:“古代的知府,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正厅级干部,为了避免有观众老爷对于我们现代官职级别也不清楚,我就解释一下,正厅级干部,在地级市大概就是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在省里就是一个省厅的厅长,在中央的话,大概就是一个部门的中层干部。”


    “当然,因为古代没有分设市长和市、委、书记的职位,所以知府就相当于是同时担任了市、委、书记和市长,掌握一地政治经济大权。”


    “至于说科举之后能不能直接当知府?”伍爱华真的想笑:“科举之后最多让你当个知县或者县丞,也就是县长或者常务副市长,你想当市长?这和问考上公务员是不是就是厅长一样,不可能。”


    “虽然有些新闻说某某博士过去政府就是副县长,但是全国才几个?人家都是紧缺性人才去到艰苦岗位,而且也是副处级,正常人进去就是科级干部而已。”


    伍爱华解释的时候,古代的记录员纷纷将她透露的信息记载了下来。


    “解释大概就是如此,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吗?”伍爱华询问弹幕。


    【那十万雪花银,相当于多少钱,或者多少粮食呢?】


    这条弹幕是范仲淹问的。


    在北宋做官,多多少少都要懂一点经济的内容,不然在商业发达的北宋是做不了实务官的。


    作为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在地方历任过多次亲民官,所以对于这种事情非常敏感。


    “我查一下哈!”伍爱华说着,打开手机搜索:十万两白银相当于多少钱?


    查完之后,伍爱华回答道:“十万两相当于大概一千五百万元,也就是说清代清廉的知府一年大概能够贪污受贿五百万左右。”


    “至于说多少粮食,现在的粮食,便宜的大概两元钱一斤,等我拿个计算器算一下?”伍爱华说道。


    古人连忙记下“元”这个单位,又在心里默默换算,而后震惊:“兔子那时候的粮食,怎么会那么便宜?!”


    “你忘了她之前说过,他们亩产千斤!”有人依然记得。


    听了这话,大家也觉得还算合理:毕竟那是亩产千斤!


    因为冗官财政问题的范仲淹继续提问道:【那一个市长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呢?】


    伍爱华挠头:“市长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如果是普通公务员的话,我有学长学姐和同学在政府部门,还是能够知道大概的数据的,但是他们可没人当上市长啊~”


    “不过阳光工资之后,有公布过他们的基础工资有一万,那么加上规范的津补贴和绩效,一年再怎么也得有个二三十万元吧?”伍爱华猜测道:“当然这个地区性差异也很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中部东北没办法比的。”


    “地区性差异?”范仲淹默默琢磨。


    但是换算一下,一个市长相当于一个中央部门的中层干部,应该差不多是五品官的级别了,一年二三十万收入,大概就是一年一两百两,这收入不算少,但是福利显然没有宋朝的高?


    这些钱,兔子那里的长官过的是什么日子?


    “看来这兔子这里也分富得流油和穷的要死的地方。”有古代官员感慨道。


    伍爱华看到弹幕在问这些问题,不由说道:“大家是对古代官职制度好奇吗?我原本也想要简略说一下,因为官当总要让大家知道有哪些官啊!要不我们今天就简单说说,以后有机会说的详细点?”


    “我们就还是以北魏为例,”伍爱华举例道:“北魏的官职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中央主要是三师、二大、三公和三省,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在地方上,北魏实行的是三主官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地方的主官互相监督,”伍爱华说着:“这个时期,是三公九卿制度向三省六部制度过渡的时期,但是主流官职还是和秦汉一脉相承。”


    “至于我们熟悉的知府知州知县,这都是封建王朝后期的职位了,在那个时候,地方官员是太守这一类的官职。”伍爱华说着还吟诗一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年老的苏辙忽然一笑:这兔子是真的爱哥哥啊!


    哥哥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会和他团聚?


    伍爱华在这方面倒是没有扩展太多,因为除了罗列之外,也没有特别好地讲述的办法,而罗列地太详细会容易枯燥,等以后收集古代官职的趣味小故事结合着说,才能留得住观众。


    这么想着,伍爱华回归了上一个主题。


    “我们说起官当制度,目前普遍认为是晋朝开始将其写入律法,但是这里我要指出,在晋朝之前,爵位就已经可以用来抵罪了,最起码秦朝是可以用二十等爵抵罪的。”


    “但是在之后,官当制度的发展可能是因为很多有官职的人并没有爵位,为了能够扩大这个制度的受用范围,所以晋朝律法进行了专门的规定。”


    “说起来,我刚刚举例举得好像并不准确,因为皇家的事情,也不能直接用官当,而是应该用八议制度。”


    “官当只是保护当官,但是八议就有议亲这一议,而曹魏时期的《新律》就已经规定了八议。”


    “大家想想也应该不意外,人家有爵位的和有官职的都能够用自己的爵位和官职抵罪,那皇亲国戚难道就没有优待吗?公主的孩子如果没有封爵没有当官,皇帝舅舅或者皇帝外祖父就看着他坐牢?”


    “说句不好听的,官员也不过是皇帝的奴才而已,皇亲国戚可是皇帝的亲戚啊!”


    “这种情况下,皇亲国戚的犯法成本直线降低,所以明朝等朝代才出现了那么多不做人的亲王!毕竟就算你杀人犯法,你爹你哥你远房亲戚的皇帝兄弟都给你减免罪行,那干什么要那么在意啊?只要不造反,也没有特别穷凶极恶的行为触犯皇帝和文武百官道德认知底线,这辈子还不是想干啥干啥?”


    “你想干的多了,也别怪人家风从龙,云从虎,只为苍生不为主了!”(注)


    “咔!”朱元璋直接掰断了座椅扶手。


    第28章


    “爹!”朱标担心得看着生生将扶手掰断的朱元璋。


    朱元璋对着朱标摆了摆手:“爹没事,继续听。”


    朱元璋的表情这么冷静,朱标却知道他是真的生气了。


    虽然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还算好过了,毕竟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娶了马皇后,获得了马皇后义父一定的赏识,但是朱标也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不说后来朱元璋遭受的猜忌,就是家里连年征战,陈友谅等也是厉害的对手,就注定朱标不是长在温室里面的花朵。


    朱标当然也听过红巾军的军歌,毕竟自己亲爹说起来也算是红巾军出身。


    只是……明末竟然也和元末一样了吗?原因还有一项是因为皇室的特权?


    朱标作为太子,本身头脑是很清楚的,他知道一旦发生农民起义,皇室如何奢侈特权最多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朱标也不敢说这个因素是不是诱发了一场葬送大明国运的起义。


    到那时候,大明的臣民会怎么评价朱氏?


    自己都因此心惊,父皇他是不是感触更深?朱标看着表情不明的朱元璋,不由担忧。


    随口说了句红巾军歌,伍爱华继续说道:“说起皇亲国戚犯法,我们干脆把八议和官当一起说一下吧,这两个本质差别并不大。”


    “八议第一次写入成文法,是曹魏《新律》,官当第一次写入成文法,是《北魏律》,”伍爱华意识到自己之前没有仔细说八议的内容就直接说了影响,于是连忙补上:“官当的规定之前我已经说了,大抵就是爵位官位可以用来抵罪,八议则更加让现代人血压飙升,因为他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要你在八议的范围,你就能‘大者必议,小者必赦’。”


    “这八议是哪八个呢?分别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伍爱华解释了一下:“简而言之就是皇帝的亲戚、皇帝的故人、朝廷认为德行高尚的人、有大才能的人、对国家有大功的人、有一定级别官爵的人、为国家服务特别勤劳的人、前朝皇帝和前朝皇帝后裔被尊为国宾的人,最后一条也有说前朝贵族也能包括在内。”


    “我歪个题哈,我觉得其实按照这个标准想想,难怪不管哪本小说李斯都能被继续留用,能、功、贵、勤他算是占了四个吧?这么好用的工具人,秦始皇也不舍得啊,还不是只能把他原谅。”


    伍爱华这话一说完,秦始皇直接看向了李斯,其他大臣的目光也偷偷在始皇和李斯之间来回,李斯额头冷汗。


    能够走到这个地方的人就没有蠢的,伍爱华一说始皇原谅李斯,大家都猜出来,之前提到的内外勾结,这内外至少有李斯一个!


    李斯被众人用目光洗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在始皇开口之前,他还不敢自己先开口辩解,以始皇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才是李斯这么多年屹立不倒简在帝心的秘诀,他不能破坏这种默契。


    弹幕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仓鼠李斯:最好用的工具人】


    【别说,要是我家企业有这么能干的员工,他就是跳槽跑了又回来,我还是会重用他】


    【毕竟,人不能因为一时之气,和钱过不去,始皇也不会因为一时之气,和工具过不去】


    【我觉得这也不能全怪李斯,连自己岳父都不站自己,扶苏难道不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吗?】


    伍爱华还真是歪了个题,说完这句话之后,她也没有再评论弹幕,直接就说了下去:“大家听到八议这个标准,就知道我之前举例说明官当的时候不太准确,所以我刚刚反应过来,其实按照我举例的那些人,应该是符合八议的先议,然后还要判刑的再官当。”


    “八议入律,其实是给了贵族官僚阶级法定的特权,特别是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人的等级基本由出身决定,更进一步加深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沟壑。”


    “毫无晋升希望的平民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失去了什么,但是同样可以读书明理的庶族就不服了,这也使得庶族和士族之间矛盾越来越深,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庶族造反,但是晋朝没等到矛盾积压到这个地步,就碰到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伍爱华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的时候平平淡淡,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一段仅仅知道但是并不怎么熟悉、甚至关注者并不多的历史,但是西晋人已经开始慌了:“五胡乱华是什么?”


    司马伦对着属下说道:“定是那贾南风祸乱朝堂,以至于陷入那种境地,诸君应随我诛杀贾南风,保我大晋江山!”


    “早在晋朝,就已经有人认为八议制度不对了,”伍爱华说道:“西晋人傅玄就说八议是‘纵封豕于境内,放长蛇于左右’。”


    “这话的意思是说八议制度是任用贪婪残暴的奸人,要让我翻译的话,根据翻译的意会原则,我给他翻译的就是放纵蠢猪在自家附近狂奔,还自己给自己养了个眼镜蛇巢。”


    “哎,这么一看,我确实是没有什么翻译天赋。”伍爱华假模假样地叹了口气。


    “八议和官当这两个制度一经确定,后续延续了很多年,大家懂得都懂,自己制定法律,那不得给自己和亲朋好友留个口子?”伍爱华叹气道:“说是八议是按照《周礼》的八辟,但是说到底,还不是有利可图?”


    “就比如说,唐朝对八议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名例律》专门写了八议的条款,里面就明确了宾就是前朝贵族,”伍爱华笑了:“为什么这么规定呢?毕竟唐高宗李渊可是隋炀帝的表弟哎,大家都沾亲带故的,你拿了亲戚的皇位也就算了,难道不应该善待一下以前认识的前朝贵族们吗?”


    “虽然我们家在你李唐王朝没落了,或者是因为站错队没有爵位了,但是当年我可是抱过你李世民的,你不得给点面子?”伍爱华表演着自己想象中那些前朝贵族的说法:“我可是你二大爷妻子外甥的连襟哎!”


    别说,伍爱华这么一模仿,李世民都被逗笑了:“这兔子可真促狭,但是朕还真的好像见过类似的嘴脸,观音婢想来也见过不少?”


    长孙皇后只能无奈笑着点头:“确实。”


    杨坚此时只能和独孤皇后面面相觑:“咱们大隋的江山,居然被李渊窃取了?!”


    独孤皇后眼眸忽然一冷:“李渊的妻子是不是前朝……”


    抢了女婿位置的杨坚也想到了这里:“说不好时蓄谋已久了?”


    “还有,隋炀帝……”独孤皇后和杨坚对视一眼。


    这个时空的李渊急得满头大汗:不是!我怎么就反了?还当上了皇帝?我反了也就反了,天幕你为什么要说出来?!


    “当然,唐朝除了八议之外,还有‘请、减、赎’和‘官当、免官’制度。”


    “官当我们解释过,免官制度其实之前的北魏已经有了,只是没有进行明确,官当是以官爵位抵罪,免官就是直接撤免官职抵罪,”伍爱华解释了一下两者的区别,又说道:“其实我觉得,如果用官品不够抵免或者刚好够抵免,也是一种免官了。”


    “唐时免官的撤免官职有两种区分,一种是撤免官职,可以抵罪徒刑两年,一种是撤免现任官职,可以抵罪徒刑一年,”为了防止观众误会,伍爱华又专门说了一下:“可能有人觉得,撤免现任官职,不就是换个官当吗?凭什么抵罪啊?”


    “这里就必须要提醒大家,人家古代朝堂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比如说大理寺少卿撤免现任官职,也许就变成了光禄寺少卿或者鸿胪寺少卿了,咱就是说,这怎么能比呢?更何况,少卿这种官职还有平替,中书省门下省的宰相有平替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前途受损,是非常大的痛苦了。”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痛苦远远不够,犯法之后只需要接受前途可能受损的精神折磨,甚至如果和皇帝关系好,前途依然一片坦途,这种制度庇佑下的高层怎么可能好好学着做人?只能说吃枣药丸!”


    “除了八议和官当之外,唐朝的请、减、赎也很离谱,这个是唐律明文规定了,除了享受八议特权之外的官员、贵族如何获得宽免。”


    “这么一看,难怪人家唐人要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了,”伍爱华连连摇头:“家里出一个杨贵妃这样的宠妃,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别说杨国忠获得了多少权利,就是一家老实巴交,父母兄弟子侄不都符合了八议的范围?”


    “要知道,东晋时期那谁,庐陵太守羊某,他名字我不会读所以不记得了,负责判案刑罚,一次就错杀了一百九十个无辜的人,但是因为他祖姑姑是皇后,议亲,竟然免除死刑,”伍爱华感慨着:“祖姑姑这么远的亲戚关系,这是家里嫁一个女儿进皇室,可以直接庇佑三四代?”


    杨贵妃这三个字一说,别人还没有反应,李瑁算是明白自己的处境了: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李瑁现在就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早死,还是……?


    第29章


    这时候的李瑁,还是偏向于自己是早死的。


    武惠妃尚在,且为皇帝宠妃,作为宠妃之子,李瑁从李隆基那里得到的父爱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而且李隆基这时候还是非常有明君之相的,李瑁暗自猜测,估计是自己早死,然后玉环和父皇就像武后和高宗一样看对眼了。


    自己死都死了,也没办法阻止他们不是?而且那可是父皇,就是现在自己活着,难道能够阻止?


    李瑁宽慰自己:就是不做父皇的后妃,自己早早死了,玉环她们也会有入幕之宾的。


    唐朝男性对于自己年轻的妻子在死后会守贞并没有坚定的信心。


    “这要是一门生意,那就是一本万利,”伍爱华感慨着:“难怪明前期宫妃需要殉葬,依然有很多小户人家培养女儿送入宫中。”


    “殉葬?小户人家的女儿?”秦至宋的人都有点奇怪。


    有人是奇怪后世居然还会让人殉葬?


    有人是奇怪为什么小户人家的女儿能够成为宫妃?


    伍爱华并没有理解他们的疑惑,而是说道:“那年代,宫女和宫妃选拔可不是同样的事情,好多人都混为一谈。”


    “说起这个话题,趁着提到了,我必须要说,其实明朝宫廷内的女性,主要分为四种,一种是宫妃包括皇后,一种是女官,一种是宫女,还有一种就是和皇帝或者宫妃有血缘关系的未婚少女,比如公主、皇后的妹妹侄女等。”


    “其中,宫女可以变为宫妃或者女官,嫔妃的妹妹侄女也可以变成宫妃,但是一般不会有宫妃女官变为宫女的,”伍爱华笑了笑:“甚至于宫妃的选秀,其实和宫女不是一回事儿,明朝也有记载,未选中宫妃的少女,是给予赏赐之后让她返回自己家中,听凭嫁娶。”


    “这其实和宫妃的来源有关系,”伍爱华进一步解释道:“众所周知,除了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一些儿孙联姻了当时的重臣,比如说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燕王妃是徐达的女儿,后面明朝皇子皇帝娶亲,妻妾均出于小户人家,就是为了完全摆脱外戚的影响。”


    “因为这个规定,所以有人误以为那时候宫中嫔妃有平民出身,没有选上嫔妃的女孩子会变成宫女,导致那时候的明朝人民非常害怕选秀,”伍爱华挠头道:“其实也说不好明朝人民是不是害怕选秀,但是宫女和宫妃真的是不一样的。”


    “明朝宫女被选入宫,是可以拿到一笔银子的,感觉和卖身为奴差不多,而且这些宫女进去主要是做粗活和伺候人的活,所以一般都是选身家清白的贫苦人家女儿。”


    “像是很多宫中管理性的职务,都是女官进行管理的,明朝的女官也有官职品级,部分是召宫外素有贤名才名的女性来担任,有已婚、丧偶和未婚,婚姻形式并不影响,另一部分的女官则是由宫女考录。”


    “是的,入皇宫打工想要升职也要考试,”伍爱华开玩笑道:“我们真是一个热爱考试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太监可以被称为内相,什么秉笔太监、掌印太监要辅助帝王办理非常多的公务,因此太监也有专门的教育选拔方式,运气好或者有关系的小太监可以被选去读书,而在女官制度应用的比较好的时期,明朝宫女也是有这个机会的。”


    朱元璋震怒:“内相?!哪个不肖子孙搞出来的!!!”


    “毕竟人家宫女太监只是家里穷,不代表人不聪明,对不对?”


    “明朝女官虽然不是一直都很有存在感,但是确实在皇子皇女的教导、内命妇的教导上体现了作用,特别是遴选小户人家的女儿当宫妃,她们往往教育资源并不充足,所以入宫之后,有才能有贤名的女官也会担当起她们的教师。”


    “这种模式古来就有,比如说知名才女、女性史学家班昭,就是汉朝太后邓绥的老师,她就是奉诏入宫教导皇后宫妃学习,所以才认识了邓绥。”


    伍爱华这话说完,邓绥不由看向班昭,笑着恭喜道:“老师青史留名。”


    班昭微微一笑:“太后应当也青史留名,所以天幕才会用你的老师来介绍我。”


    “宫妃的小户人家则和宫女的贫民出身完全不同。”伍爱华忽然想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说法,说是在欧美,牙齿能够反映一个人出身的阶级。”


    “因为欧美牙医非常昂贵,所以只有出身中产阶级以上,才会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穷人是看不起牙齿,矫正不起牙齿的,”伍爱华说完欧美之后,又转回来:“其实在古代,也是如此。”


    “欧美如此,这兔子应该在欧美之外,所以她那里不是这样?”清中晚期的重臣思考道。


    “要知道,那时候贫民人家吃的都是粗粮,这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咀嚼肌发达,贫民人家所有人都需要劳作,这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皮肤不够白皙、手脚也非常粗糙,贫民人家更是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牙粉等物品,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大概率一口黄牙烂牙,贫民人家经常吃不饱,所以这些人家的女儿大概率小脸蜡黄瘦成闪电头发干枯。”


    “选宫妃的话,怎么能选这些人呢?所以所谓的小户人家,搁在古代都是那种家中有人伺候不需要做粗活,能够娇养女儿的人家了,这才是小家碧玉真正的出身——中产阶级。”伍爱华嘲讽:“人家的小家碧玉都是相对于贵族高官的大家闺秀的,我等可没有那个被评价的资格!”


    “就比如历史上很出名的张皇后,朱佑樘的妻子,她就是标准的小户人家女儿,所谓的小户人家,是她家在当地有点名气,她爹还能在国子监读书,换算成现代的标准,就是她家是县城土豪,她爹还能在中央直属某学校学习。”


    “朱佑樘?”朱元璋看向朱棣。


    朱元璋给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定了字辈,朱佑樘这名字思考一下,就知道是朱棣的。


    朱棣冷汗:“应该是小宗入了大宗。”


    有赵宋王室的先例,朱元璋没有过于怀疑。


    “不过想想,也不仅是古代,现代英国的平民王妃,其实也是出身中产阶级,最起码她父母能够掏得起王子同一个学校的学费,即使这样,英国媒体也将其称为平民王妃,因为原本按照她家的阶级,她应该是没可能嫁入皇室的。”


    “这才是真正的,阶级的鸿沟。”


    伍爱华这话一说,康雍乾等第一个反应过来:“英国,是英吉利吗?”


    虽然已经反复确认这兔子应该不是什么仙人,而是自己后世之人,但清朝帝王依然心惊不解:明明我们已经规避了前朝所有亡国的可能,为什么后世大清亡了呢?


    是的,他们很确定大清亡了,毕竟如果大清没亡,兔子能这么批判清朝?文字狱警告!


    只是,大清亡了,英国的王室还在?


    其他朝代的帝王将相则是见微知著。


    “这兔子一直说无产阶级,我还以为他们那里已经没有帝王和贵族了,但是那什么英国,还是有王室?”朱棣思考着。


    “肯定是这兔子自己是那什么无产阶级,后世皇室管理不严格,所以才让她如此大放厥词!”


    “而因为类似八议这些特权立法的存在,许许多多的人都想尽办法想要爬上特权阶层,”伍爱华很快又自己回到了之前的主题,继续说道:“管中窥豹,由八议和官当我们可以知道封建王朝是如何优待官员贵族,所以封建王朝初期,旧贵族被清理,上升渠道畅通,不管是科举还是军功,都可以让人从平民变为特权阶级,而且土地进行了重新划分,因为有希望,王朝很快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已经上升渠道逐渐消失,权利永远都只在一群人当中流转,民众渐无立锥之地,于是为了活下去,爆发起义,再次洗牌。”


    “这几乎是封建王朝无解的问题,很多所谓的中兴之主,也就是拿出来一部分贵族阶层的利益,将它封给了快要活不下去的平民,所以王朝才能又延续百年,”伍爱华感慨着:“只要特权一直存在,而绝大多数的价值都要依附土地,那么人永远会为了一口饭而爆发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不过,哪怕利益和土地解绑,发展出了资本主义,争斗也不会变少,工会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资本家只会压榨劳工血汗,活不下去的工人们只能爆发运动,倒逼资本家解决问题。”


    伍爱华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就回归到之前的主题:“其实,直到宋朝时期,赎罪依然是限定在了八议的范围内,但是明朝将赎刑进行了扩展,适用范围变得非常宽泛,贵族和官员之外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花钱买罪。”


    “这种形式是让社会更加动荡,还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呢?”伍爱华笑了:“学界大部分人的观点,都认为虽然赎刑让明朝应当接受处罚的罪犯逃脱了责罚,更加偏向于有产阶级,但是《大明律》相较于历代法律更加严格,因此赎刑和赎刑的判例可以稍微缓解一下明朝的重法,另外,这也是在不加重民众赋税的情况下,一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


    “虽然我本人不是很赞同赎刑这种制度,但是想一想,这其实也给了老百姓一个方向:假如你家没有学霸能够考科举,那就试试努力赚钱?”


    “也不知道这个制度有没有为明末资产阶级萌芽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伍爱华猜测道:“毕竟后期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沿海地区作坊遍地,已经和英国君主立宪之前的社会形式非常相像了,如果不是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和清军入关,也许明朝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第30章


    “说起明朝的君主立宪,我个人又有两种完全对立的想法,”伍爱华叹了口气:“一方面吧,我觉得如果有可能君主立宪,开眼看世界,会不会我们就避免了那屈辱的一百年?”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如果革命不彻底,那就等于彻底不革命,朱家要是和那些王室一样万世一系凭借血脉享受税收供养,凭什么啊?”


    “没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有用的事,就每天享用那么多供养,像是欧洲王室约束大一些的还好,如果是泰国王室那种,我辛辛苦苦赚的钱,国家收税之后花在他们身上,我真的会心梗的!”


    【这事不能多想,好在我们国家没有这些王室贵族趴在大家身上吸血】


    【说起赚钱交税,自从国家提高了个税工资薪金所得的最低额度,我已经好几年没有交税了】


    【确实,扣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再扣除公积金,还能扣养老育儿房贷的专项附加扣除,我税前年薪十二万,每月到手七千多,也一分税都没有交】


    看到弹幕讨论收税的问题,古人好奇了。


    特别是改革家中特别缺钱的范仲淹和王安石。


    【大家都不交税,国家从哪里收税保障财政呢?】范仲淹的问题被转化成了伍爱华看得懂的弹幕。


    “国家也不是不收税,主要是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收税不多。”伍爱华看到这个弹幕,解释道:“我当年可也是学过税法的,其实个人所得税并不占据国家税收的大头,甚至占比很小。”


    【能够详细说说现在的税法吗?】王安石紧跟着问道。


    伍爱华看到之后,有点犹豫:“我们这是科普古代法制史的频道,想听税法的朋友应该不太多吧?”


    【不,很多!!!】有现代人发弹幕。


    【对的,关系我钱包的事情,我从来都是特别感兴趣的】


    【说实话我现在都没弄懂我的个税是怎么算的】


    古人也非常热情。


    【想知道怎么收税的】这是平民说想知道天上仙人是怎么收税的。


    【符合什么标准的人可以不交税呢?】这些人不用交税,是不是和城里的老爷还有税吏有关系啊?


    伍爱华闻言挠头:“那我简单说一下?也不用说太多,太深入的话,不仅大家听得烦躁,我也不懂啊!”


    说着伍爱华就笑了:“如果大家真的需要知道,可以去问专门学税收专业的同学,我们学法律的,税法就那么薄薄一本,知道点基础罢了。”


    【能知道基础就很好了】王安石说着。


    伍爱华于是简单地说了起来:“我们国家目前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包括了税收和非税收入,其中税收分为流转税和所得税。”


    “大家日常如果不经营企业的话,其实接触所得税比较多,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大家估计对个税最感兴趣,我们就多说一些,”伍爱华解释道:“个人所得税包括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被列入综合所得,每年需要汇算清缴,此外还有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也是每年汇算清缴的,汇算清缴的意思就是第二年总体算上一年的收入,一起计算应纳税额,多退少补。”


    “之所以综合计算,我们猜测主要是因为某些高收入群体其实是有多项收入的,如果分开计算,可能他们承担的税负和收入不成正比,不知道官方的想法是什么,毕竟真正的高收入群体,收到的都是分红之类的收入,也不进行综合汇算。”


    伍爱华这里一解释完,不少财政官眼前就是一亮: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豪商也缴纳个人所得?赚钱的时候收一笔,他们分红的时候再收一笔?


    不过紧跟着,伍爱华的说法就让大家的注意力从个人所得上转开了。


    “除了这两大类需要汇算清缴的,我们还有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比如中奖之类的、转让资产所得、股息分红说得、利息所得等等。”伍爱华简单说道:“而除了个人所得税,所得税中还包括了企业所得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25%,企业经营得到的利润的四分之一都要交税,当然,也有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新企业、小微企业税率会低一些,主要是为了鼓励高科技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发展,”伍爱华说着还提到了:“其实我们的企业所得税在全球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之前看新闻,不是有很多企业将总部公司设置在开曼群岛吗?就是因为开曼群岛完全不收企业所得税,他们借此来避税。”


    伍爱华这话一说,古人是真的没办法理解了。


    “这国家不收钱,朝廷怎么运转啊?”范仲淹不解地问。


    【开曼群岛不收企业所得税的话,他们怎么维持政府运转啊?】


    “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远超过企业所得税,”伍爱华说着:“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地区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吸引企业到当地经营,因为企业入驻之后,可以提供劳动岗位,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只是不收所得税,流转税还是收的啊。”


    “之前我有个老师跟我们说,我们国家税收的大头都在流转税上。”伍爱华解释道:“我还专门查过,说是流转税占据我国税收一半以上,只是大家平时很少会接触到,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以前还有营业税,现在营改增后都合并改为增值税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工资不到起征标准,一直没有给国家交过税,但是实际上购买商品一般都有增值税,因为每个环节,货物只要有增值,基本商家都是要纳税的,大家购买的商品价格都是含税价,像是金银首饰、化妆品、香烟白酒这些被定义为奢侈品的,都有消费税,有些国家会将消费税单独列明,我国商家统一是讲消费税包含在商品价格里面的,另外,如果购买的是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大部分都要交关税,所以说大家都是纳税人,因为你只要生活消费,就是在交税。”


    伍爱华觉得自己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毕竟这些税收知识是真的没什么有趣的地方,于是打算转移话题:“简单介绍大概就这样了,如果真的有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报名个CPA课程啥的,好好学一学。”


    【CPA?倒也不必】


    【我只想算会自己的工资就好,去学CPA?算了吧】


    【知识又从我光滑的大脑中流淌而过】


    【博主能够详细说说流转税吗?】


    【增值税是怎么确定商品有没有增值的?】


    【消费税的奢侈品是怎么定义的?】


    【进口货物关税是什么意思?怎么征收?】


    【当地多了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为什么会拉动经济?】


    伍爱华本以为大家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却没想到一下子许多弹幕都在问税收的问题,不由被爆发的弹幕吓了一跳。


    显然,这些热情追问的弹幕都来自于古人。


    从古至今两千多年来,所有负责国家财政的大臣们估计都聚集在这里了。


    这可是全新的收税方式哎!而且他们国家的人只要活着就在交税哎!


    大家有几个财政预算是充足的?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仓库堆满了粮食,那也不嫌钱多啊!


    古人:批判八议我们沉默装死,提到收税我们兴致勃勃。


    看到如此多的弹幕,伍爱华面露难色:“可是税收真的很复杂,我也不太懂啊。”


    不少现代观众也惊讶了【这么多人关注国家税收?】


    【难道是突然知道自己也是纳税人,所以想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


    在现代人的不解之下,看着好想确实不太懂这些事物的伍爱华,秦始皇站出来发号施令:【主播你可以一个一个问题地回答,不懂的现场搜索或者跳过,可以先从增值税开始】


    伍爱华:……“啊这,你们自己不能千度搜索吗?”


    古人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张居正先发了条弹幕:【我们不够专业,不知道真假】


    伍爱华一想,确实,现在千度上都是广告,还有很多假消息,弄得自己现在都拿某红薯当经验贴用了。


    但是不懂是真的不懂,刚刚说的那些已经榨干了伍爱华所有的知识储备:“大家要是真的这么感兴趣的话,我准备一下,后面开一个专题讲?或者在评论区留下评论,我搜索了网上的答案贴给大家?”


    明明就是做一个发疯的科普博主,怎么就做成了税收学习博主了呢?伍爱华不解且痛苦。


    评论区?看不到评论区的古人纷纷猜测,难道和弹幕一样,是需要另外开启的?


    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开启评论区,大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开启评论区,甚至不知道下次能不能看到伍爱华,所以很多人也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范仲淹首先提问道:【别的不着急,博主能说说增值税是怎么确保商家不会谎报的吗?】


    宋朝海贸发达,和国外也有交易,范仲淹大概能够理解关税的意思,就是外国商品要来国内卖,先收他一笔钱再准许他卖就是。


    至于说消费税的奢侈品,别的范仲淹不懂,金银首饰和白酒范仲淹还是知道的,古代很多时候都有禁酒令,就是因为觉得酿造酒水太耗费粮食,想来他们就是对于国家不提倡的商品,加收一笔费用。


    只有这增值税,范仲淹是真的很好奇,他们是怎么监督商家不作假的?


    这个问题伍爱华还真的知道:“这个我知道大概,其实增值税主要是以票控税,通过让商家开发票,国家根据发票金额来确定商家的收入。”


    【我们吃饭,老板就经常说不要发票打九折】


    【我们是送饮料】


    【我都没试过要发票哎,又不是销售能拿发票报销】


    【我们省发票能抽奖,我买几十块钱的都要开票】


    看到这些弹幕,古人也明白过来,这些商家会想办法偷偷不开票。


    【那怎么保证商家开票呢?】范仲淹追问道:难道用那什么抽奖?


    “大家刚刚提到饭店的发票什么的,这种终端开给个人的,一般都是普通发票,增值税还有一个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甲公司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乙公司,甲公司应该交税五千,乙公司卖给丙公司,乙公司开专用发票给丙公司应该交税八千,但是因为有甲公司开过来的发票,乙公司在交税的时候可以抵扣五千,实际只需要交三千就可以了。”


    “更多的我也不太懂,但是既然问上家要发票自己就可以少交税,整个链条的商家又不可能全部串通,所以税就收上来了。”


    “这办法好!”王安石一拍大腿。


    王雱忍不住给亲爹泼冷水:“爹,你怎么保证商家不造假呢?”


    “造假?”


    “造假发票,”王雱提醒:“而且她们都没办法控制终端不开发票,我们这边,如果所有商家都不开发票,又何谈抵扣呢?”


    王安石立刻发了愁。


    伍爱华真的是肚子里掏不出什么东西了,忽略弹幕直接说道:“现代税收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真要说咱们一个月都说不完,还是让我们回归今天的主题,讲完我就去吃饭!”


    “我们说到什么来着,八议官当?”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弹幕提醒道:【说到君主立宪和泰国王室】


    伍爱华反应过来:“对!咱们说赎刑说起了君主立宪,就继续……”


    话没说完,伍爱华就看到一条弹幕。


    明朝,某位年轻官员擦了擦手心的汗,仗着其他人不知道是谁发的弹幕,壮着胆子问道:


    【博主既然说了西方君主立宪,这应该是外国律法的内容吧?能给我们科普一下君主立宪的实质是什么吗?】


    伍爱华微微一顿,回答道:“科普君主立宪?也不是不行,这确实是外国法制史的内容,而且这玩意儿要说清楚也不需要太多时间,大家想听的话扣1,我多花十几分钟说一下?”


    【11111】首先就是现代人弹幕出现。


    明朝,很多古人虽然不懂什么扣1,但是有样学样,也默默地发送了许多条【11111】。


    不为别的,就主要想知道,为什么说咱们明朝,会提到君主立宪呢?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