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在北宋当陪房 > 44.第 44 章 一更
    梁堇赁好灶房后,就去盐铺买了两斤官盐,又去杂货行,沽了五两米醋。


    等把东西都置办全后,出门身上带的一吊子钱,用的只剩二百一十八文。


    她不是没有想过,自个赁间屋作灶房。


    一是赁金贵,二是还要花钱买锅。


    当初柳氏管家的时候,就因为锅贵,不舍得买两个,被灶房的王管事没少埋怨。


    这与人合赁,至少省下了七八百钱。


    次日,梁堇用草绳拎着一条五花肉就过来了,路过杨娘子身边,还向她问了好。


    这会杨娘子的头花生意不好,没啥人,就跟着到了灶房,生怕梁堇偷用她的油。


    梁堇把肉放下,先去井口打了半桶水,把昨日买的瓦罐都清洗了一番。


    “你这做的什麽吃食,怎麽还用上瓦罐了?”


    站在灶房门口的杨娘子忍不住好奇道。


    “是南边的瓦罐酱肉。”


    梁堇没卖过酱肉,也不知好不好卖,不敢做太多。


    瓦罐酱肉?


    杨娘子还真没有听过这样的吃食,有些稀罕,但也没放在心上。


    打量的眼神,在灶屋转了一圈,见她置办的东西齐全,柴都买了两捆,便没再说什么。


    梁堇见她走了,心里一松,对方要是在这盯着,她不好做酱肉。


    把灶火点燃后,先把切成方块的五花肉,放在锅里,小火煎出油来。


    煎到两面金黄,把肉盛出来,里面的残油,用来炸葱蒜,猪油变成了葱油。


    后面把干焦的葱料捞出弃用,再放入糖,熬出糖色……


    “杨娘子,你做了什么吃食,这般好味。”


    说话的是住在杨娘子隔壁的人家,都叫她陈二嫂。


    本是这沂州的乡下人,她男人不知从哪学来了一手做糕饼的手艺,两口子便进城赁了铺子整日蒸糕卖糕。


    几年时间,便攒下了些家资。


    杨娘子的丈夫不在家,她时常请她过来与她晚上作伴。


    闻言便说,


    “我哪有这般手艺,想来是赁我灶屋的那个丫头做的。”


    杨娘子心中暗想,这丫头才多大,要是搁到旁人身上,怕是还不晓事,哪里会什么手艺。


    这肉也不知怎麽做的,咋这般馋人得慌。


    闻着这味,比张家熟肉铺卖的熟肉还要香上几分。


    灶屋里的梁堇,把肉在锅里炒的红艳艳后,再装进三个瓦罐里,瓦罐里加上水,然后坐在炉子上焖煮。


    这炉子是她赁来的,她专门挑的炉口大的,上面架着竹夹,能放四只瓦罐。


    一个月赁金才七文钱。


    北宋有专门的赁货行,谁家要是有丧事,连丧衣都有赁的。


    她估着时辰差不多了,便用麻布垫着掀开了盖子,见里面的汤汁熬的快没了,五花肉吸饱了汤汁,一块块呈现出鲜亮的酱色。


    “杨娘子,这是我做的酱肉,与你送些。”


    梁堇用陶碗盛出了上半碗来。


    杨娘子又惊又喜,连忙起身接过,


    “怎麽好白吃你的……你这还要卖银钱。”


    这肉她还没吃,就知道定是不差,光是看着,就让人口中生津。


    “昨日我多有劳烦娘子,这几块肉不值什麽,娘子别嫌。”


    梁堇已经交了一个月的赁金,日后少不了和杨娘子打交道,送她碗肉,以后也好说话。


    “不嫌不嫌。”


    杨娘子吃了梁堇送的肉,对梁堇熟络了许多。


    没过两天还和她说,让她再买柴就去王家巷子里买,她家的更经济,还给送过来。


    梁堇谢了她,她要是不说,她哪里会晓得。


    之前买柴,都是请人送的,还要另给银钱。


    沂州这边也有夜市,她在杨娘子这打听来的,说是沿着绸缎铺一直走,在官学后面。


    她本想在市井卖,但少不了去串脚店,串脚店要吃气,哪有去夜市,自由自在的,不用看人的脸色。


    她在这转了两日,就找好了位子,酱肉卖的很顺,除去头一日剩下了些,其余几日,都卖光了。


    一斤猪肉,能出三十块酱肉,一块酱肉卖两文钱。


    猪肉一斤不过二十四文钱,算上盐,糖,香料,柴等,撑死也不过三十文。


    也就是说,一斤猪肉净赚三十文钱。


    她一天做两斤来卖,就是六十文,一个月,就能得一贯八百文。


    差不多是两贯钱了,梁堇见铜板越来越多,身上的劲头也越大。


    “你这几日都忙些什麽?”


    红果想寻她都寻不见,事情一做完,就没人影了。


    “冯娘子都快定灶房娘子了,你怎麽一点都不上紧。”


    “还有两个月,早着呐。


    冯娘子这次是给元娘定人,我如何比得过你的厨艺。


    再说了,当初说好的,我不与你争。”


    红果见她提起了这事,脸上的神色有些不自然,这几年,她们虽然都心里明白,但谁都没有在明面上说过这事。


    “那你也要在冯娘子跟前好好露脸,给三姑娘当陪房和给元娘当陪房是一样的。


    我还有些羡慕你,三姑娘脾性好,不是那种难伺候的。”


    梁堇知晓红果是怕她心里有芥蒂,所以才宽慰她。


    不过她说的也没错,跟着三姑娘是一条出路。


    四姑娘金哥比三姑娘小三岁,给她当陪房,要等许多年。


    春桃姐姐与她说过许多这位三姑娘的事,三姑娘性子是好。


    等冯娘子给元娘挑好人,就该给三姑娘挑了。


    给三姑娘挑,自然要问三姑娘的意见。


    梁堇心里没谱,也不晓得三姑娘愿不愿意选她当陪房,她听说三姑娘奶妈的女儿,在别处也学了做菜的手艺。


    到时候,三姑娘选她奶妈的女儿也说不准,假如真这样,那她只能再熬几年,等四姑娘金哥了。


    无论给谁当陪房,梁堇都要精湛自己的厨艺。


    这一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她昨个卖酱肉的时候,见一老翁,做的水腌鱼,买者众多,忍不住好奇,也买了几文钱的,一吃发现,味道好的难以言喻。


    她活了这些年,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鱼。


    那鱼不过是寻常的草鱼,味道却鲜的让人难忘。


    晚上的时候,梁堇一如既往的去卖酱肉,想起老翁的鱼,便想过去买些来吃。


    “儿啊,这是给你娘买药的钱。”


    一个身穿蓝色衣裳的闲汉把张老翁钱匣子里的钱要全拿走,张老翁在一旁苦苦哀求他。


    “爹,你怎麽才卖这点子钱。”


    闲汉不满,又把张老翁身上私藏的银钱给搜刮了去。


    张老翁上前去抢,他一把老骨头,如何能抢得过对方,被对方一把推搡到了地上,半天起不来身。


    梁堇正好看到这一幕,连忙上前把张老翁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问了缘故才知晓,那个闲汉并不是他的亲儿,而是亲侄。


    他有个女儿,远嫁他乡。


    这泼皮见他无依靠,硬是要给他当儿子,刚开始的时候,对他也算是孝顺。


    可后面,就暴露了本性,日日来他这要银钱。


    一个不如意,就在家里又摔又骂。


    “我原想存些钱,带着老妻去投奔女儿女婿,可老妻身上又有旧疾,经常吃药,走不了远路。


    可怜我俩,只能在这被这个无赖讹上欺辱。”


    张老翁说起这事,就老泪纵横。


    这无赖不学好,在外与人厮混,结交了些干兄弟,常带人到家里吃喝,他惹不起,只能和老妻处处忍让他。


    “怎麽不报官府?”


    梁堇听得揪心,忍不住问。


    “若是报了官府,他的那些子兄弟还在外面,如何敢报。


    只盼着老妻的病能好些,我们也能早日离了这无赖。”


    药食同源不分家,梁堇之前学过这些,见老翁实在可怜,


    “敢问老翁,婆婆身上是何旧疾,有什么症状?”


    “大夫说是痨病,一直喘咳……直夜里,虚汗满身……”


    张老翁说完,叹了一口气,大夫说痨病治不好,只能用汤药吊着命。


    可是汤药没少吃,越吃他老妻的身子就越不好。


    梁堇听他这般说,不像是痨病,倒是有些像咳疾。


    她见过得痨病的人,症状和阿翁妻子的不一样。


    张阿翁见她似有话要说,问她是不是识得此疾。


    梁堇不是大夫,咳疾,也只是她的猜测,她想了半天,心中确实有个方子。


    不管阿婆是不是痨病,这个食方都对咳喘有益处。


    “阿翁,我有一偏方,取桃仁三两,去皮研磨成粉状,二合青粱米,淘洗干净。


    把桃仁粉放在米里,煮成粥,早起不要用饭食,先喝此粥,对咳喘有好处。”


    核桃,青粱米,米行和干果铺就有,价儿也不贵。


    张阿翁晓得是小娘子心善,这核桃,青粱米,不过是寻常之物,没什么稀奇之处,怎麽会对咳喘有好处。


    只当她是从哪听来的,便没有放在心上。


    “来来来,尝尝我做的鱼。”


    张阿翁每日都是在家做好鱼后,推着板车过来叫卖,板车上放着三个木桶,用白布盖着。


    味道隔着布都已经渗了出来。


    梁堇见他不信,还要送给自己鱼吃,忙推辞掉了。


    “阿翁,不诓骗你,你试试也无妨。


    我先走了,还要去卖酱肉。”


    梁堇挎着大篮子,里面是两个瓦罐,肉从里面拿出来的时候,还是温热的,这样好卖些。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