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四)
【如果单说会议的议题之外,其实不算输。朝廷不过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
【但把时间维度拉长到几千年,那可以说输得很彻底。】
【儒家“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开始冒头,变成了神圣的教条,并逐渐成为大势。那些贤良文学们在盐铁会议上的发言被后人奉为了圭臬,成为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治国之道。】
【从此之后,工商富国的理念消逝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里,即使后面稍有冒头也都会被谨慎的裹上一层装饰。】
【毕竟,大家都要在儒家制定的框架下活嘛。】
【可不敢给自己找不痛快。】
桑弘羊站在宫城的城墙之上,看着长安城中熙熙攘攘的商户与人流。
他心中生出感慨:
“《易经》上说交流产品,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老百姓努力生产。古之立国家者,无论是本还是末,需要的是沟通物资的有无。”
“通过市场,招来四方的百姓,聚集起各种货物,让农人、商人和工匠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朝廷要做的事情,才能让国富民强。”①
这是他的宏愿,也是他的立身之道。
【让我们回归正题。】
【桑弘羊的手段当然不只是盐铁和统一货币,实际上,他还会熟练的运用宏观的具体的手段来调整国家经济,增加税收。】
【“均输”和“平准”就是他所创造出的很有名的法子。】……
西汉。
桑弘羊原本的心情还有些萎靡,倒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未来的命运,而是因为现今所做的一切竟然在之后被人全盘的否定——后者甚至比前者还让他觉得痛心。
毕竟,他并不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作为加官进爵的阶梯,而是真心实意的想做一些事情。
刘彻见他蔫蔫的,难得的放软语气宽慰了他几句:“桑卿无需如此,天纵之才总是会比常人看得更长远一些,后世已经给出了公正的评价。”
桑弘羊感动不已,涕泪泗流:“陛下爱重,微臣纵不被人理解,也死而无憾。”
这时候听到仙画提起了均输和平准,他精神一振,也顾不得和自己的君主肉麻了,认真的听了起来。
这两个政策他已经写好了奏疏递上来,目前还在讨论阶段。
看这样子,在未来它已经被实行了,只是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桑弘羊有些忐忑。
比他更忐忑的是在旁边坐着的董仲舒。
在外人看来,刘彻依然很信任他,将教育这一大摊子事儿都交给了他,还升职了,权责极大。
但只有董仲舒自己知道,前后的不同。
最起码,陛下很少再彻夜拉着他讨论儒家之道了,每次谈论的都是仙画中的治世之道——当然了,董仲舒自己也挺愿意谈这个,
并且还努力的在琢磨着把儒家和这些理论做一个结合。
▋想看火星少女写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81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四)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今天,这种隐忧又一次被击中了。
他默默的叹口气,很知道为什么盐铁之议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那时候应该已经独尊儒术了,而桑弘羊的所作所为与儒家提倡的道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会被贤良文学们针对。
他有些忧伤甚至是苦中作乐的想,还好,还好仙画提前把儒家的不足之处给戳破开了,一切似乎也还能补救。
为时未晚。
秦朝。
嬴政伸手揉了揉眉心,吐出一口长气,难得的有些疲惫。
他发现经济领域并不是自己擅长的范围。
后侧方的李斯和蒙毅等人也在窃窃私语:“仙画既然如此说,定然是认定这桑弘羊的经济之策才是正确的。”
“竟然是工商富国么?”
“可这桑弘羊之策,难道不是与民争利?为何仙画竟会对此评价如此之高?”
“且若人人都去经商,农耕一事该由谁来做?”
“儒家,哼!”
有看不惯儒家的,开始出言讥讽,然后遭到了殿中儒生们的反唇相讥。
嬴政又揉了揉眉心。
商鞅虽然和管子以及这桑弘羊的理念全然不同,但最起码他是懂经济的。如今商君已逝,这经济领域竟然再找不到什么英才。
实在让他十分惆怅。
如今之计,也只能慢慢的尝试,一步一步来。
这时候,嬴政才浮起一个念头,难怪后世需要设置专门的财经大学和专业。如此重要的领域,怎么能没有研究这方面的专才?!……
【均输其实就是统购统销,平准呢就是国家统一调控物价。】
被委任的均输官们从长安出发,去到各大郡国。
他们会在各大郡国协调其上贡给朝廷的贡品,确认当地有哪一些商品可以留下,哪一些商品可以送到长安,哪一些商品需要调到稀缺此类的地区置换成银钱。
有相识的均输官互相道别。
“没想到读了这么多年书,如今却似乎成了一个行脚商。”
“那也是朝廷的行脚商,如今国库空虚,实也是无奈之举。”
一起走了一段路后,两人分道扬镳。
【其实,均输和平准的本质就是让朝廷亲自来充当了一个商人的角色,把利润留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前期,经过这样的调控之后,大汉的国力和财政有了极大的改变。不仅两大中央粮库里装满了粮食,就连边疆的粮仓里都有了余粮。】
【据史书记载,仅通过均输所获得的盈余就有整整500万匹帛!】
【说起来,桑弘羊的这些手法,像不像是咱们最早时的计划经济?】
【盐铁官营那就是咱们的国企央企嘛,均输呢像是供销社模式,平准呢就是商务部用储备
物资抛售来调控物价。】
【那么问题来了,计划经济在咱们几十年前也经过了验证,时间久了就各种不靠谱。两千多年前,会比咱们那时候好吗?恐怕弊端会更多。】
麦田之内。
里长和农人们对着前来看麦子的均输官卑躬屈膝,哀求道:“您出的这个价格也实在是太低了,今年是个丰年,这麦子可比之前几年都要更加丰硕饱满……”
负责统一采购的均输官双手背在身后,带着倨傲之色,有些不耐烦的打断他们:
“正是因为今年大丰收,根本不缺粮,所以价格才低。总之,我的价格就是这样,不用跟我在这儿讨价还价!”
他挑起眉:“有本事啊,你们就去看看能不能把这粮给卖给其他人去。”
农人们敢怒不敢言。
根据朝廷的法度,这麦子只能卖给指派下来的均输官。
镜头一转,均输官在自己的府衙内对前来收购粮食的南方同僚开了一个极高的卖价:“今年麦子紧俏,我这儿就这个价,没得商量。”
另一方也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在盐铁之议上,文学贤良们反对的也有这两项政策,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错误。】
【汉昭帝和霍光想要停止之前的政策,也并不是全然出于私心,而是朝廷可能真的已经支撑不了这样的运转了。】
【但他们采用的方式是全盘的废除,在盐铁之议上,文学贤良们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想要回到文景之治时的政策。】……
西汉。
司马迁正在与友人小酌。
他之前一直在跟着落下闳忙历法的事情,现在终于告一段落了就又开始了自己整理史料,开始写史记的本职工作上。
司马迁为了收集资料,这段时间一直在外奔走,去拜访一些老人,寻访古籍和古迹,因此他对如今的市井景象和民生情况非常的熟悉。
他给友人斟了一杯酒,感叹道:“之前我确实觉得桑弘羊之策过于偏激,但现在我却不这么想了。”
友人好奇的问:“为何?”
“我发现,一个人如果想要摆脱贫困,过上好的生活,那务农活就不如做工来得快,而做工又不如当个小商贩来得快。刺绣手工始终不如揽客经商。”司马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相比往日,眼中多了一些沉稳,“这些虽然都是轻贱末业,但却是穷苦人家实实在在可以依靠的事。”
就好比在早市上卖豆浆卖豆腐的小贩,趁着有空来城墙脚下卖一点菜的农人,开了一个小造纸坊的工匠。
他都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笑容。
友人敬他一杯:“倒也未必。”
司马迁疑惑的抬起头:“嗯?”
友人笑道,指了指天幕:“我说的是,你说的这些在之前是末业,但之后却不一定了。”
司马迁这才反应过来,两人哈哈一笑,不约而同的期待起之后会如风暴一般席卷而来
的变化。
民间。
有老人眯起眼,怀念起先帝时期的景象:“先帝,的确是个好人啊,不怎么加税赋,也没什么劳役。”
那时候的日子是好过的。
还小声的嘟囔了一下:“现在的陛下也不错,就是太爱打仗了。”
他的家人们赶紧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周围无人,这才不服气的道:“那匈奴的确是可恨,陛下如今可是打了好几场胜仗!而且,有桑大人在,也没加什么税赋。”
如今桑弘羊的政策还都在初期,一些弊端还没有显现,民间只有感念他的好。
“那也确实是。”没人不喜欢自己的国家打胜仗,老人高兴起来,“现在的日子过得也还挺好的。哎哟,明天农官是不是就要过来了?我还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他们。”
一家人迅速的转变了话题。
或许在此时真正不开心的,怀念过往并对桑弘羊恨之入骨的,也就是被夺走利益的豪强们了。
桑弘羊并不在意。
他只是在心中嘀咕着“计划经济”这几个字,琢磨其中深意。
听上去,这似乎应该是后世的几种经济中的一种?那还有什么其他模式吗?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
【抛开阶级出身和利益什么的不谈,文景之治时期是什么样呢?】
【其实有点像是完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司马迁就曾经对此有过描述。】
司马迁正在家中写《史记·货殖列传》。
他和友人盘点要写的内容,列数了前朝的八位大豪商:“其中,四位是主营铁器坊,一位为粮商,一位为畜牧养殖,一位为车马货运,还有一位是放贷。”
半数都来自于民生相关的行业。
【这样的场面,商人把控国家经济命脉的设定,是不是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后世某些国家的影子?】
【对于当时的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来说,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显然也是很危险的。】
【不过,桑弘羊也不是圣人,他也犯过一些过失。】
公元前119年。
卫青与霍去病出征匈奴,而山东发生重大水灾,七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
“陛下,国库拿不出太多的钱来了。”桑弘羊对汉武帝道,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愁色。
刘彻拧起眉头,他不可能让卫青和霍去病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撤军,可安抚灾民和善后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君臣都在绞尽脑汁的想从哪里搞钱。
这时候,桑弘羊想到了一处:“陛下,算缗令颁布之后,收上来的赋税不如预期,富豪皆隐匿财产,并不主动申报,或许,可以从这里打打主意。”
算缗令是针对全天下的工商业主收的财产税,大概在10%左右。
桑弘羊和张汤一合计,给刘彻出了个主意:“有不报者,街邻亲朋皆可告发之,若查明为真,没收其全部财产,而奖励一半与告发者。”
这就是传说中的“告缗令”。
短短时间内,大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发运动,国库一下子变得充盈了不少。
【其实算缗令的税率真不算高,也就10%,咱们现在的高收入者,动辄那可是30%-40%的税。但那会儿的人,也什么交税的意识,自然就很反感。】
【告缗令一出,大汉无数的中产家庭破产,社会财富清零。】
【更重要的是,朝廷这事儿办得不太地道,大家对它的信任荡然无存,不再有投资工商业的热情和意愿。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毕竟,构建一个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基础,就是信任和信心。】
【所以,桑弘羊的招数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是个昏招。】
【在盐铁之议后,桑弘羊在与霍光的争斗中败下来,被夷三族。这样的结局也让人觉得唏嘘。】……
夷三族!
桑弘羊:“……”
汉武帝:“……”
刚刚才消失的尴尬一下子又回来了,刘彻只觉得脑壳疼。
他轻咳了一声:“桑卿,这些都是还未发生之事……”
你可别为了这个来怨恨朕啊!
桑弘羊自然也明白,当然心中还是有些惶恐和迷惘的,被刘彻和东方朔一番温言安抚了下来。
他本也是意志坚定之人,知道这事儿发生在下一朝,和现在的人都没什么关系,即使与那连见都没见过的霍光也不仅仅是出于私怨。更多的还是自己得罪的人太多,因此也淡定了下来。
早在实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就预料过这个后果,如今能提前知道隐患,反倒好处理。
而且,现在那告緡令还未发生,还有时间挽救和提前做好救灾准备!
而远在边疆的大帐中,霍去病和卫青双双失色。
“光弟……”霍去病倏地站了起来,惊声道:“怎会如此?”
他想起那个之前刚被自己带回长安的异母弟弟,有点腼腆又极为崇拜自己的笑容,一时之间没法把他和仙画中提到的那位权臣联系在一起。
而且,他甚至还和桑弘羊有隙。
霍去病挺喜欢桑弘羊的。要不是桑先生,现在他和舅舅可没法出现在这里。
他向卫青求助:“舅舅……”
卫青眉头紧锁,这事儿的确是有些尴尬。
“回去之后,你带霍光去向桑先生请罪。”他对霍去病道,“如今霍光不过是刚到长安的少年郎,懵懂如白纸。相信桑先生宽仁,不会和他一般计较。”
“还有就是,这几年让霍光低调一点,少在人前现身。”
即使是桑弘羊不放在心上,也要小心旁人利用。
“其余的事情,回去再说吧。”卫青拍了拍霍去病的肩头。
霍去病也只能应下,心中决定回
去之后好好的和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切磋切磋感情。
桑弘羊的命运,连带着他所持理念的命运,也让不同朝代的人们感到唏嘘。
三国。
曹操是很喜欢桑弘羊的。
此时他已称帝,对身边被立为太子的曹丕道:
“汉武霸业,桑弘羊居功至伟。此人惊才绝艳,堪称先贤。”
只恨自己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才!
唐朝。
代宗时期的户部侍郎,也是古代有名的财相刘晏也对桑弘羊赞不绝口:
“桑弘羊重兴功利,乃奇才也!”
“之后东汉没有地方豪强手上的盐铁之权,这才造就了后来汉末和魏晋的乱世局面。”
而此时的北宋。
王安石同样赞叹道:“千年以来,能够抑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的,也只有桑弘羊和刘晏罢了。”
刘晏的手段,其实也能看出他学习自桑弘羊。
“乱世思弘羊……”王安石苦笑一声,“还真没说错。”
唯有王安石的老对头司马光,心中虽有惊涛骇浪,但依然顽固的认为:
“桑弘羊的均输之法不过是欺骗汉武帝罢了。这天下的财物皆有定数,不在民间就在朝廷。桑弘羊能够让国库丰饶,自然就是通过榨取了民间之财才能获得!”
不然,他完全想不明白,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不榨民财而能够富国的手段呢?
肯定就是个骗子!
……
和曹操的评价
刘晏、王安石(司马光,天下财物是有数的)
霍光
【后人对桑弘羊的评价也走上了两极。】
【毁多誉少。】
【儒生们觉得他是乱国之酷吏,但奇异的是,那些真正主管一国民生和财政大权的能臣们,却往往对他推崇备至。】
【甚至,“乱世思弘羊”,每每到了一个王朝陷入到财政泥沼的时候,他的名字就会被提起。】
【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
【《盐铁论》里面曾经记载了这么一段,后来这一段被称为“桑弘羊之问”,回荡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天空上,振聋发聩,却久久得不到回应。】
盐铁之议。
面对贤良文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越来越激动的发言,端坐在上首的桑弘羊十分平静。
待到他们发言完毕,桑弘羊淡淡道:
“诸君说得都很对,不过我有几个问题,还望诸君能够给出答案。”
“第一,大汉的运转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从农耕方面收上来的税赋根本不够,如果不实行盐铁专营和其他的政策,请问诸君,大汉的财政还可以从何而来?
“第二个问题,以上还只是日常开支,但若一旦遇到战争、天灾等紧急事务,国库却空空如也,要如何是好?”
“第三个问题,假使朝廷在财政等各个方面没有对各郡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一旦郡国势力膨胀、尾大不掉,造成藩镇割据或起兵造反,又要怎么办?”
原本还在慷慨陈词的贤良文学们忽然哑了声。
殿中陷入到沉默的氛围中。
桑弘羊叹了口气:“今日就到这里吧,诸君回去好好想想。”
【这几个问题,儒生们只会喊出“轻徭役,薄税赋,修养生息”这样的话来,却提供不了一点实际的帮助。】
【满口仁义道德,建设性的意见却提不出来一个!】
【卫青和霍去病是大功臣和大英雄这自然不假,但在他们身后为了抗击匈奴而筹措出钱粮的桑弘羊却成为了奸臣酷吏,活在后世儒生甚至是大诗人们的口诛笔伐之下。】
【这不过是“小人言利”的另一种版本诠释罢了!】
【也足以看出,古人对经济,对钱财有多么的不看重和轻视!】!
第182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五)
司马迁举起酒杯,对着天幕遥遥致意。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能达到这样的目标,非桑公不可。”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更像是致意桑弘羊。
宫中,桑弘羊感动不已,甚至鼻子酸到眼泪马上就要流下来。
今日对他而言,实在是心情大起大落。
名垂青史当然是他所想要的,但说实话,他连自己都没想到后世对他的评价会这么高,出乎意料!
只觉得即使是这一刻死了也全无遗憾。
相比于他的感动,在一侧的董仲舒心情可就复杂得多。
桑弘羊之问,同样回荡在了他的心上。
“是啊,假如不这样,又怎么让国库丰饶而不给百姓增加税赋呢?”他略带些迷茫的在心中暗想,并且扪心自问,“难道儒生真的如仙画所说,只知批评却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不仅是他,就连民间许多的贤良文学们此刻也提前接受了这场询问的洗礼,并且提前的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除了卜式这样坚定认为朝廷不应该经商,官员不是商人的礼节顽固分子之外,大家或多或少的开始思考起来——
“是啊,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桑弘羊之问,到现在都依然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到底是应该“国强”还是应该“民富”?是集体主义经济更好,还是自由主义经济更强?】
【这样的争论和不同模式之间的对比依然在继续。】
漂亮国的记者会。
金发碧眼的发言人正在对着下面的记者们发表着自己的言论:
“我们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多年之后,华夏仍然采取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和贸易模式。这与世贸组织认可的开放、市场化原则背道而驰。”
镜头一转。
儒雅的华夏发言人听到了记者的询问后表示: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所谓市场经济的标准。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没有赋予任何成员特殊的权利,让他们认为自己的经济模式就是市场经济的样板。”
“并且,让它认为一旦有哪个国家不照搬,就是‘非市场经济’。”
“这是混淆视听的霸权主义!它试图煽动不明真相的国家将矛头对准华夏,这种图谋不会得逞。”①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之后聊。】
【先回到古代。事实上,虽然桑弘羊被后人贬斥,但是,大家都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好比盐铁之权,历经西汉末年之乱,东汉朝廷一直都没收回来——当然,不是他们不想,是当时地方豪强势大,朝廷根本收不回。有了盐,等于有了税收,有了铁等于有了兵器,于是这些地方豪强就变得更强,甚至比朝廷还强。】
【这也导致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一直绵延到魏晋南北朝。】
【经历了这么一茬之后,大家都想起了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上的那三个问题,就是如果中央朝廷对地方割据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的话,那势必就会迎来灾祸。】
【自此之后的朝代,自唐中期起,盐铁的经营权全部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西汉。
贤良文学们此时难免生出了几分庆幸,心中的负疚感少了不少。
原来,这个问题到后世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显然后世的子孙们选择的依然是国家介入到各种经营中,在这一盘上,桑弘羊胜了。
桑弘羊平静下来后,立刻被仙画偶尔透露出的后世经济模式一角给吸引住了。
“陛下,看来在后世,经济手段也是外交的一种。这什么国际贸易组织,或许就如当年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
“?”
且,华夏显然是后面才加入这个组织,所以似乎显得有那么一点被动,只能跟着别人制定的规则玩。
刘彻心中有些不爽,规则这个事情,当然是自己制定才好!
秦朝。
嬴政的手指敲击着案几:“盐铁专营啊……”
可以让国库丰饶,听上去当然很有诱惑力,而且桑弘羊的第三问彻底的击中了他,那就是中央王朝应该保持着对地方势力的绝对优势。
盐和铁这样重要的东西,的确是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啊。
和他有同感的是北宋的赵匡胤。
唐朝是怎么亡的?
不就是因为地方割据,藩镇势大嘛!
正是因为提防这个,所以他才重武轻文,干出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来。不过现在看来,除了需要控制兵将之外,控制经济似乎也重要得很啊!
唐朝。
李世民略微有些汗颜,因为现在的盐铁之权,主要是盐政还粗疏得很。
大唐不仅没有管卖盐的事儿,甚至没有对盐商征税。
被点醒了的李世民忽然反应过来,自己简直是损失了亿万钱,心痛不已。
想想现在出名的那些盐商,他轻哼了一声,无非就是那些门阀世家,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他们。
也不知道自己的继任者们是怎么从他们手里收回来的,干得不错!
李世民正满意的时候,就听到了仙画的点名——
【还有一点就是,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变法和有名的财相,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都带着浓浓的桑弘羊的影子。】
【比如,唐朝的刘晏。】
开元十三年。
盛世之景让唐玄宗觉得自己立下了偌大功勋,足以和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他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泰山封禅。
所到之处,当地的儒生们都献上自己的文章,希望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眼,从此飞黄腾达,报效国家。
这里面,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这篇好。”唐玄宗对其中一篇十分赞赏,“叫这个刘晏来行宫,朕想要见见他。”
结果旁边的大臣有些犹豫:“……陛下,这位刘晏,今年虚岁才八岁。”
唐玄宗惊讶极了:“八岁?如此神童!那朕更应该好好的见见了。”
刘晏被召到宫中,唐玄宗和宰相张说轮流考校他,结果刘晏对答如流,让唐玄宗十分满意。
随行的臣子有意奉承,便道:“陛下,正逢陛下泰山封禅,就遇到如此天纵之才的神童,这必然是老天爷对大唐的回应,天降祥瑞啊!”
唐玄宗一听,大喜:“卿所言极是。那就赐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随朕一起回长安罢。”
【对,刘晏又是一位天才级人物,他八岁就获得了官职。】
【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安史之乱后,力挽狂澜,挽救了大唐王朝那岌岌可危的经济命脉,给大唐续了一次命。】
画面停留在了开元盛世时的大唐。
仓中堆满了谷物,处处歌舞升平。
诗人们在酒肆和各种宴会中狂饮,写下各种动人诗句。无数外邦的来客怀着景仰之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长安。
杜甫写下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镜头一转。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兵马举兵叛唐,无数城池陷落、吐蕃大军压境、哥舒翰抚膺恸哭。
叛军攻进了长安城。
这座当世最辉煌的城市沦为了战火之地。
羽林军簇拥着仓皇而逃的唐玄宗李隆基弃城逃跑,跟在他们身后的是无数长安城中的百姓。
接下来是马嵬坡赐死杨贵妃、肃宗即位、郭子仪收服失地。
但六年战乱下来,大唐中心的疆域内满目疮痍,很多城池的百姓十不存一。
【刘晏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太极宫里先是沉默,然后是一片哗然。
“岂有此理!”李世民瞠目结舌,最后气到直接站了起来,让在一旁的李治和贴身太监不得不担心起他的身体,“我大唐居然被叛军攻入了长安!而且皇帝还带头逃跑!”
逃什么逃?打回去啊!
没用的东西!
就连其他的臣子们也都愤慨异常,经历过无数胜仗从不怯懦,并且缔造了大唐辉煌的他们,完全没想到有朝一日雄伟梦幻的长安城居然会陷落,而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只能匆匆的从这座城市中逃走。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侮辱!
而且,明明前面还是盛世模样,画面一转立刻就是民不聊生。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群人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开始根据有限的画面猜测。
“秘书省正字,陪太子读书,倒也无妨,不算是昏了头脑。”
火星少女提醒您《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但泰山封禅,浩浩荡荡,明显好大喜功。”
“敌军都打到了长安城脚下才发现,毫无应对,匆忙逃跑,显然是沉浸在粉饰太平里,不问政事!”
你一言我一语的,竟然将一个原本勤勉的贤能君主后来又逐渐堕落昏庸的形象猜了个七七八八。
贞观君臣们痛心无比。
而武周的时空里,武则天显然要更加震怒。
李隆基她知道啊,她的幼子刚刚诞下的儿子,没想到最后是他继承了李唐和自己的江山。
可这小子明显没好好干。
武则天忍住胸腔里泛着的怒意,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知道母亲震怒因此在旁边同样情绪翻腾但却不敢开口说话的太平终于忍不住讥讽道:
“在马嵬坡赐死自己的后妃,难不成是认为这场祸事是因为女人而起不成?我李家子孙,居然选择让一个女人顶罪,简直是有损列祖列宗的颜面!”
原本还觉得自己那还在牙牙学语的侄儿可爱,现在真是嫌弃无比。
看着好好的,怎么长大后变成了这个样子。
武则天眼中泛着犀利光芒,面上倒不显,淡淡道:“既然他喜欢乐舞,那以后就安心做个闲散宗室,也未尝不可。”
太平低下头来。
母亲这番话细听似乎并不怎么重,但明显已经判了李隆基那小子政治上的死刑,甚至是他爹政治前途的死刑——这一家子,以后和皇位是无关了。如此窝囊的逃出长安,即使是臣子们也不会再支持他们。
而且,可想而知,他们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叛乱……还有吐蕃……”武则天道,“这些乱军穿着的可是藩镇的军衣,且有些是胡人样貌。”
大概率可以猜到是来自于哪一方的兵马。
太平原本应该为自己少了一个争夺皇位的政敌而感到高兴,但想想仙画中那凄惨景象,却也高兴不起来。
这几个祸根不处理好的话,迟早还是会这么一遭。
她看武则天的神色肃凝,有些沉重,上前安慰道:“母亲,不如将这些先放一边,看看仙画中这位刘晏,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武则天这才暂且将心思放下。
她们不知道的是,虽然仙画似乎是在讲大唐如何如何惨,但后世的赵匡胤却依然有些羡慕。
“果然是盛唐啊!”他有些唏嘘,“即使打成了这样,也依然还能收复失地。”
而且,后面还有个小中兴,硬生生的又续了百来年的命。
再想想大宋失去的幽云十六州,真是……羡慕啊!……
【治理国家,那得要收税啊,不然朝廷哪里来的钱?】
【可如今百姓十不存一,又上哪儿去收税?】
【可以说,刘晏的开局堪称地狱,比桑弘羊惨多了。】
【他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疏通漕运,要想富先修路,路堵了那可没办法发展商贸和运输商品粮食。】
【第二个,就是改革盐政!】
唐朝,盐场。
小管事们私下议论:“朝廷的旨意应该很快就要到了吧?我可是听说,邻县的盐场已经收到了。”
“可探听到了具体内容?”
“还真打听到了。”管事得意的道,“听说,刘尚书打算裁撤官员,以后朝廷只负责采购咱们这些盐场生产的盐,再统一价售卖给商贩,剩下的运输和售卖环节都交给商贩。”
有的管事疑惑不解:“这样有用吗?”
“我觉得有。”经验老道的管事瞅了瞅四周,压低声音道,“你们想想,以前都是这些盐官说了算,他们中饱私囊是够了,吃得满脑肥肠,朝廷收上去的盐税却只有那么一点点。”
“如今裁撤了那么多官员,少了那些贪官,留下真正做事的,岂不是好事?”
“况且,让商贩运输和售卖,利润给他们,自然会积极做事,百姓也少了怨言。”
旁边听着的人恍然大悟:“如此听来,还真是。朝廷有了收益,商贩也有了收益,且朝廷还能从盐商的利润中再收一道税,竟然面面俱到了。”
他们脸上露出崇拜之色:“听闻刘尚书孩童时就是天才,果真聪明绝顶呐!”
【除此之外,刘晏还免除了盐业的运输税,然后大力打击私盐。】
【这番整改之后呢,大唐在盐政上面的收入整整翻了将近十倍!可以说中唐之后的朝廷财政,完全是由盐税撑起来的。】
【而且直到清朝,几乎后续的朝廷都在延续刘晏所提出来的盐政法。】
【甚至咱们现在,盐业只允许国营以及少部分具有食盐定点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也只负责生产和源头的批发,并不负责终端的销售。】
【只能说,刘晏的设计,在一千多年前,就堪称完美。】……
唐朝。
听到这样的夸赞,刘晏素来端方的脸上也难免露出了些许笑容。
“比不上管子和桑公之能。”
嘴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实际身为工作狂的他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在琢磨着路小柒所说的后世盐业。
“主要是国营,少部分却是民营,这又是为何?其中必有深意……”
他觉得自己要好好想想,然后看看自己的盐政之法是不是还能再改进——实际上,刘晏更希望仙画来挑挑自己的刺,这样才方便他改进。
这就是工作狂的自觉。
汉朝。
桑弘羊看得很激动,甚至拍了一下大腿,嘴巴里喃喃自语:“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
这刘晏的法子的确是比自己的设计得要更加的精妙。
里面的一些道理他还没有想清楚,但潜意识就觉得这样实行起来绝对会更有效率,而且能够获得更加多的好处。
“让商人也参与进来……”桑弘羊陷入到了沉思。
刘彻看着他,并不介意他的殿前失仪,甚至还颇为愉悦。
他巴不得自己的臣子们都能有这样的灵光闪现的时刻……
【刘晏的第三招,被称为“常平法”,参照了桑弘羊的均输法而设置。】
【但是呢,他这个法子在操作方法上,比桑弘羊的还要更精细更好执行。】!
第183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六)
【桑弘羊的均输之前讲过,就是因为没有运力,让各地将贡品直接运到稀缺这东西的地方给卖掉,然后再把卖掉的钱运到中央去。】
【当然了,均输官是由中央指派的。】
【到后来呢,就产生了很多问题。】
【首先一个,当然是对商人阶层的打击。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就是属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你需要制衡它但是不能一下子就把一个阶层给打死。少了商人群体的存在,后续的物资调控只单纯的依靠朝廷根本搞不过来。】
【这一点,咱们集体主义经济的时候也吃过这个苦头,对吧?】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均输官里存在的极为严重的贪腐问题。】
【张汤就是因为这个而自杀的。】
在幽暗的地牢里,微弱的火光照耀着室内。
惨叫与哀嚎声不断地响起,仿佛经历了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典狱官将刑具收起来,坐在旁边的赵禹慢条斯理的清理着自己的指甲,对受刑人说道:“田信,再给你一次机会,老实交代,或许能让你死得不那么痛苦。”
被绑在刑架上的田信,是位商人,他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张汤的心腹。
他奄奄一息,回忆起刚才所经受的刑罚,痛哭流涕:“我说,我都说!”
“是张汤!每次,朝廷均输的物品出来之前,他都会提前告诉我!什么时候让我事先先囤好货,然后等诏令下来后我们再出售,获利对半分!”
【利用内部消息囤货居奇,都只能算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其他的更为严重更影响民生。】
【顺便说一下,02年的时候在西南政法大学发现了张汤墓,这真可以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得,把自家祖师爷的坟给挖出来了!】……
西汉,张汤府邸。
张汤原本今日也该被召去未央宫陪汉武帝一起观看仙画的——主要是方便刘彻随时找人交流感想。但他这几日一直身体不适,因此刘彻贴心的没有派侍卫来寻他。
这会儿,张汤正靠在榻上,脸色苍白的听着仙画讲管子,讲桑弘羊。
他对桑弘羊的各种经济政策是很支持的,而且这几年从中充当了很重要的协助工作——那些不服的挑刺的权贵们和豪强们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才能镇压得下来。
张汤当然明白自己的用处,但是他也不以为意。
不是什么人都能充当陛下手上的一把刀。
不过,张汤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毫无预警的忽然被点名,反应过来之后,他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了。
这可是贪腐之罪!
旁边的侍女已经惊吓得跪了下来。
张汤:“……”
他很明白,这样的罪名,说轻也轻,说重也重,单看皇帝陛下怎么想。
但
是!遇到这样的时机,自己的对手、自己曾经得罪过的那些人绝对绝对会落井下石,掀起众怒,到时候可就不妙了。
好在,现在的自己,这些事情才刚开始,还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您应该去未央宫向陛下请罪!”
幕僚斩钉截铁的道,“立刻!”
张汤脸色变幻,知道幕僚说的可能是唯一一条路了,当下不顾病体,立刻喊人:“快备车马!”
未央宫中。
刘彻冷笑两声对身边的东方朔说:“朕倒没想到,张汤到了后世倒是混上了祖师爷的身份,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张汤辜负了他的信任!
他不介意臣子们往自己家里扒拉东西,但是手别伸得太长,做也做隐秘点别搞得人尽皆知。
东方朔微微的挑眉,从这句话里听出来了皇帝的怒气,但也一下子确定了张汤这一遭应该是挺过去了。
陛下在生气,但不算严重。
一则是这件事还未发生。
一则是陛下还能用到他。
对于朝中的众臣来说,尤其是张汤这等身后无雄厚势力又得罪了众多权贵的臣子来说,其他的都不重要,陛下的恩宠才最重要。
远的不说,近的如主父偃,现在谁还能听到他的消息?
能保住自己的二族不被牵连就已经是费劲了全部心思了。
同样的,还包括自己。
因此,东方朔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接茬。
而在另一边的桑弘羊,完全顾不上自己的“同党”,还在琢磨制衡和一棍子打死的区别。
……
【好了,我们继续来说桑弘羊,哦不,刘晏。】
【刘晏运用桑弘羊的均输法,倒不是为了赚钱和打击豪商,而是为了解决一个十分难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常平仓”的正常运转。】
【常平仓其实就是官方的粮仓,很重要。粮价高的时候抛售一点,粮价低的时候囤一点,这样呢才能保证粮价的稳定,并且在有灾荒的时候可以更快的进行赈灾。】
【一般每个州县,都会有常平仓的存在。】
【但限于运输和通讯的不靠谱,古代很容易就出现山高皇帝远的现象,那些掌管了常平仓的官员们,日子一久就难免犯一点小心思小错误。】
暗夜。
一队队士兵层层叠叠的包围住了常平仓,举起的火把立刻将常平仓的周围照得宛如白昼。
“拿下!”
随着怒喝,原本在常平仓值班和守卫的人都被外调而来的士兵所逮捕,颤颤巍巍的跪在地。
从朝廷过来的钦差大臣在军士的护卫下来到前面,看着自己眼前巨大的被烛火照出轮廓的粮仓,沉声道:“开仓!”
随着沉重木门的开启,他们走入到粮仓内,开始从外到内逐次抽检其中放着的粮食。
利刃插进米袋,里面的东西随之倾泄而出。
外面的,是正常的粮,到了中间,
变成了陈腐烂米,
到了最后,依然变成了细碎的小石块,连一颗粮都看不到!
钦差的脸已经变成了铁青。
镜头一转,在刚刚死去的粮仓主官的灵堂上,钦差带着士兵闯了进来,准备开棺,被主官的家人们悲愤制止。
“我父亲身为朝廷二品命官,平时清廉节俭,连衣服破到必须要打补丁都不忍丢弃。你等污蔑他贪腐,又要在灵堂之上开棺,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有人愤慨不已,也有人面露出游移的心虚之色。
军士按住在场的主官家人,并且暴力开启棺材,场面一度变得极为混乱。
只是,在棺盖被开启后,所有人都安静了。
棺材内被盛满了金元宝,满满当当,连尸体都被遮盖得看不到一丁儿。
钦差冷漠又同情的对死者的儿子道:
“你的父亲用陈米和砂石替换常平仓中的粮食,又发明了双层仓,瞒报存粮,再将替换下来的和没有入仓的粮食转卖给米行,牟取暴利!”
“他不仅贪腐,而且是本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巨贪!”
【朝廷不仅要给地方出保管费,还很难监管这些保管的地方官员。】
【到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觉得这事儿太费钱,就将常平仓改成了“义仓”。就是老百姓们自己存一部分进去,等于交赋税,然后让地方官员保管,中央不再另外出保管费。】
【如果有灾荒的话,地方官员就可以动用里面的存粮。】
【就,说实话,这政策是有那么一点点犯懒的。】
【属于躺平摆烂。】
【到了后面,执行不下去了,因为根本没起到平抑粮价和官员监管的作用。】
……
百姓们最爱看的就是这样的小剧场。
在看到仓内粮食被调包的时候,大家想起灾情时的惨况,一个个都捏紧了拳头。
毫不怀疑,假如这些官员在现场的话肯定会被老百姓们用活活的砸死。
那可是他们的救命粮!
在看到揭开棺材时那露出来的闪闪金光,天下一片哗然。
“狗官!”有人忍不住破口大骂。
“装模作样的伪君子!”
有人有些糊涂:“那他放在棺木里干嘛?”
“你傻呀!”旁人恨铁不成钢的看他一眼,“他死之前肯定想着棺材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没人敢去开棺。但只要等钦差一走,他那些知道内情的家人就可以去开棺拿钱了!”
“原来如此。”那人恍然大悟,然后狠狠的往地上啐了一口:“狗官!就死了便宜他了,就该被千刀万剐!”
民间百姓最恨此等贪腐,尤其是贪墨粮食的官员!
明朝。
朱元璋也最恨这样的硕鼠。
他对贪官的手段那是极为残酷暴戾的,的确也震住了一大批人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他也狠狠的往地上呸了一声:“这等表面
上伪装成节俭清廉,实际上却大肆搂钱的人最是可恨!”
就该被剥皮点天灯!
朱棣也道:“伪君子往往比小人物更加可恨,而且杀伤力更大。”
两父子同仇敌忾,朱元璋赞许的看了他一眼。
但朱棣其实心中却隐隐飘过一个想法:“若只是依靠着残酷的惩罚手段,能否真正的让吏治清明、官员廉洁?”
唐朝。
同样被仙画点名的李世民不自在的清了清嗓子。
贞观群臣们忍不住也清了清嗓子。
殿内响起了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
李治:“……”
最终,李世民嘟囔了一句:“怎么就是偷懒了?这政策明明就执行得挺好的。”
躺平摆烂他听不懂,但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
李二凤不服气。
瞧瞧朕的含嘉仓!
粮食满满当当!
还有各州县的常平仓,不都运转得好好的嘛!而且绝对没人敢做出调包和贪墨仓内粮食的事情!
朝廷还节省了一大批保管费,多好!
魏征一看陛下的神色就能大概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叹了口气,他站出来道:
“陛下,义仓之策放在盛世自然可行。但时日一久,若是遇上不好的年景,甚至是……乱世,”一提到这个词他的脸色就更黑了,“恐怕义仓的设置的确是无法发挥作用。”
不能因为盛世的太平表象就看不到里面的问题啊!
李世民立刻想到刚才的安史之乱,心中情绪立刻冷却,怒气值又回来了。
天可汗的威压在这一刻变得极为可怖。
“朕明白了,你放心。”他淡淡道,“且看这刘晏的应对之法。”
这段里面唯一让他觉得有所宽慰的就是刘晏的存在。
他大唐人才辈出啊!
……
【到了唐中期,刘晏接手了帝国财政,他一合计,这样下去不行。】
【还是得改!】
【这事儿,还是得交给朝廷来主导。】
【刘晏做了一个方案,他在桑弘羊的均输制度上做了一些调整,让它变得更好操作。】
【首先,他保留了地方上常平仓的存在,但是粮食什么时候出售,什么时候购入,甚至是什么价格,都需要听朝廷的指派,不能再让地方官员们乱来了。】
【而且,还有个很妙的地方,那就是卖粮食得到的钱,必须换成同等价值的特产。】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下面的人就有那么一些实际的操作空间。】
负责常平仓的几位官员正在看着挑夫将库里面的粮食给挑走。
“官爷,整整两万石,已经清点好了。”
“行,那画个押吧,钱货两讫。”
前来交接的商行负责人在文书合同上按下自己的指印。
接下来,仓库里的小吏们开始搬运银钱。
一位官员叹口气,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道:“这些钱又得全部换成物品,刘尚书一句话,倒是折腾我们这些底下办事的。”
这是户部新出的规矩,所有的卖粮的钱都需要在当地换成同等价值的特产,再将特产运回到京城。
主官倒是眼角带笑,正色道:“既然上头有吩咐,那就好生做是。”
那官员应下,又忍不住好奇:“您说,这么多货品发到京城去,户部能够及时的发往各地售卖吗?”
主官道:“你这是忘了他刚疏通的漕运了?都不用运到京城,直接通过漕运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就行了。咱们这位刘尚书啊,可聪明得很呐。”
待主官回到家中,他忍不住又对亲信的家人提起了这事儿:
“刘尚书此法可是大有玄机啊!将钱粮换成相同价值的特产和工艺品,后者有更多的压价空间,我们这些从中运转的也能谋些辛苦费。而且倘若再有地头蛇要来侵占仓中官粮,那也能从后者身上补回来一些,不至于损失太过。”
家人疑惑的问:“人心不足蛇吞象,倘若你们虚报高价,那朝廷岂不是更亏?”
主官笑了起来:“你以为刘尚书是这么好糊弄的?”
【不得不说,刘晏的这个做法,虽然在咱们看来可能是有些灰色的模糊的,似乎并不符合法治一清二白的特性,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环境里却可以极大的发挥出它的作用。】
【或许,唯有高手管理者才能更洞悉人性之幽深复杂。】
……
唐朝。
刘晏当然知道自己的方法其实有利有弊,但他只是嘴角微微的向两边扯了扯。
表情依旧十分淡定。
“水至清则无鱼,能把事情做了就行。”
至于君子品格、律法什么的,先放一边吧。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整个大唐的财政系统活过来,下一步才好谈其他。
刘晏素来都是目标坚定之人,决定了自己做什么,那其余的不过都是路途上的一些小石子儿,不用太在意。
他在意的是另一点:
“经济与吏治,后世听上去似乎对此已经有了一整套运转完善的方法。不知是如何操作?”
他对夸奖自己的并不是很在意,反而更想要听到来自于未来的有用的讯息。
西汉。
桑弘羊皱起眉。
于自己接受过的教育来说,他不喜这样的做法。
但是!身为主管经济的官员,却深知这的确就是人性。
他生来聪慧,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高明之处。
从盐政到现在的均输之法,刘晏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玩平衡。
盐政,让商人阶级能分一杯羹。
均输,让相关吏目也有利可图。
“让每一方都受利,这位刘晏刘先生的确是高明。”他听得旁边的东方朔对汉武帝道。
刘彻也很欣赏刘晏,不管什么手段,能办成事
他就喜欢。
但刘彻也能看到其中的危险。
“这样的平衡,有失控的风险。”
万一朝廷虚弱了,万一接任者的智慧不够了,万一其中一方忽然变强了……
刘彻打住自己的推演,在心中笑道:“倒是不用先想这么远,能解决当下已经是不错的应对之策了。”
他现在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时势。
时势永远在变,任何精妙的设计都需要与时俱进,不然就容易出漏子。
明朝。
张居正对手下张学颜道:“这就好比,有两个人放在你面前可供选择。”
“一个,办事精干但是胃口比较肥,要扔几块肉给他养一养。一个,守信廉洁但是办事拙劣迂腐。那你要选谁?”
张学颜很想回一句:属下可以哪个都不选吗?
但旋即他就苦笑起来:“这的确是如今之现状。”
张居正摇摇头,张学颜不解。
张居正挑眉道:“不,我们面临的情况比这还要更糟糕。贪腐的未必能办成事,廉洁的却十难寻一!”
张学颜哑然。
张居正看向天空,天幕的后面是深沉的夜空。
“大明啊!”他轻声感慨。
能否挺得过危机?
……
【另外,或许你们要问,中央朝廷和地方那么远,他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出售和购入的好价格呢?毕竟,物价随时都在变动。而且,他如何防止官员虚报采购特产和手工产品的高价呢?】
【这就不得不再夸一下刘晏,他简直是一位古代大数据分析师呐!】!
第184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七)
【刘晏的大数据工作在唐朝是怎么开展的呢?】
【首先,是基础工作。】
【他在全国重要州县的驿道上都设置了无数的驿站,??[,
地方上负责管理常平仓的官员和其他和财政相关的官员,每日都必须要呈上报表。】
【这些报表会由快骑每天送到长安,交予给刘晏。】
夜晚。
常平仓的主官正在伏案奋笔疾书,他的妻子贴心的端来甜汤:
“您歇歇吧,这东西昨天不是也写了吗?”
主官皱着一张脸,手上的笔不停:“你是不知刘尚书有多严苛!这每日的粮价、近年来的粮价还有各地特产和贡品的价格,都要详细记录,再送到长安去。一日不写,问责的文书就要下来了。”
所以他每日都派了下面的几个小吏分头去打听物价。
至于为什么要派几个,当然是为了避免有人弄虚作假。
主官夫人惊叹:“可今日的粮价送到长安,最快也要两日,那到时候不还是会有变化?”
“没有大事发生的话,两日的变动不会很大。”主官解释道,“且朝廷每隔一段时间会出一份指导价格,假如遇到情况紧急,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价格直接采购或者是抛售。”
“只不过,假如价格越高,可以采购的数量就越少。”
主官讲得兴起,索性翻出了前不久收到的公文给妻子看。
他的妻子接过来一看:“如果粮价是500文,就最多只能采购十万石,如果是200文,最多就可以采购四十万石。”
她也是知书达理的,一看就明白了过来:“所以即使是价高,但因为采购得少,朝廷的损失也就相应的少。”
主官赞许的点头。
【就这样,通过每天得到的这些数据,刘晏可以清楚的知道各个地方的物价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
秦朝。
“这就是多修路的好处啊!”
蒙恬忍不住道。
他看得十分有同感,不仅仅是刘晏的工作,其实军事上更需要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才能更快的得到各种讯息,更快的把军队给铺到各个地区。
就好像之前完工的秦直道,就让秦军进入到草原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一条道路,缩短了不少行程。
自从陛下开放给民间商用之后,据说现在有不少商队都开始往那边走,秦直道所经过的一些郡县也逐渐的变得繁荣起来。
这也正应和了仙画所说的“要想富,先修路”。
嬴政显然也想到这一茬,对监工建造了秦直道的扶苏与蒙恬,主要是蒙恬十分的满意:
“在下一个五年里,朕要看到从咸阳到周边各郡县,都有秦直道相连。”
蒙恬和李斯等立刻反应过来,陛下这里说的“秦直道”指的是修建起来更方便而且更快的水泥路。
几人粗略算了算,
只是周围郡县的话,
五年的工程量也不算是很夸张,于是立刻捧场回应:
“谨遵陛下旨意!”
李斯心中闪过念头:五年计划……陛下终归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实行了。看来后面应该就会正式提出来,自己必须要先打个腹稿才行,到时候势必要提出一些能够被采用的方案出来,别被其他人抢了先……
唐朝。
李世民原本还有那么一点点不服气,觉得自己的“义仓”之法也不算是太差,但看了刘晏的操作后有些心悦诚服了。
“此人果然聪慧过人!竟然能想到如此办法。”
天可汗陛下对后世的臣子大加赞赏。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
户部尚书立刻反应过来:“他下发的那个指导价格,其实还可以防止下面的官员虚报价格。”
反正他们只能按照价格来,即使是把原本卖100文的故意报成500文,因为买得少,那贪墨也就有限,朝廷的损失也就会小。
长孙无忌也很欣赏这个做法:“且他每日都能收到各地传来的价格,下面的官员们即使有心也不敢做得太过。”
100文最多报成120,再高可能就要引起怀疑了。
几位贞观老臣们欣喜的道:“陛下,此法可用!”
李世民微笑颔首,对身边李治说道:“记下来了?”
李治微微一愣,看着父亲饱含深意的眼神和已然出现衰老之姿的面容,明白了过来,心里一酸:
“儿臣明白了。”
他的父皇已经想到了身后事,想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来做,成为自己的功劳。
且不说这几人的情绪变化,在太极宫一角的钦天监内,李淳风哈哈大笑起来。
“此人一定精通数学!”
这样的做法没有数学功底可做不来!
李淳风本就是当代数学家,此时此刻对于数学在大唐的前景也就更加看好。
谁还能说数学无用呢?!……
【有了这些讯息,刘晏能够推算出,什么时候需要抛售粮食,什么时候需要购入粮食,才能维持全国粮价的平稳。】
巡道的快骑在急速奔驰,终于在上朝前赶到了长安。
天才微微亮,刘晏已经出门准备上朝。
他的亲信心腹早已经收拢来自各地的报表信息,然后交给他。
马车上、甚至是骑在马上拿着马鞭,刘晏都还在高速的进行着计算。旁边的朝臣看了,知道他的习惯,也不打扰。
就这样,从清晨一直忙到半夜。
【如刘晏所说,他能够看到全国的钱财的流动。】
【古代大数据分析师的名头,非他莫属!】
【而且,人家还是人肉分析,你就说吓不吓人?恐怖如斯!】
【甚至,如果有地方发生灾情,在蔓延到其他州县之时,刘晏还能提前调动赈灾的
物资与粮食,
甚至能做到灾情未到,
粮食先到的情况。】
“大人,洛阳一带发生了洪灾。”
下属官吏急匆匆的将刚收到的洪灾的文书交给了刘晏。
户部一行立刻进入到了紧急的工作状态,他们将舆图铺开,根据文书圈出洪灾最严重的县城,然后讨论赈灾的具体措施。
刘晏却提起笔,又将附近的几个县城圈了进去:“这几个县城也需要开仓放粮,难民们肯定会前往这几个县城去讨粮和求生存,甚至洪水也可能过去,所以要提前准备好。”
“查一下当地常平仓的储粮情况,不够的话需要及时运过去。”
他的下属们对他信服不已,纷纷起身:“是,大人!”……
西汉。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击节赞叹:“世间竟然有如此大才!”
可恨不是西汉人!
他夸赞其他的财政官员,按理来说桑弘羊本应觉得不爽和吃味的,但此时桑弘羊却同样真心的赞叹:
“此人的确是大才!”
恨不能穿越时空和他讨论一番。
他不得不承认,这刘晏的理念和自己有相似之处,但比起执行的精细,刘晏可比自己强太多了!
而在军营里,卫青和霍去病同样大加赞赏。
“可恨竟然不是我西汉人!”霍去病道,眼睛发亮,大为扼腕,“不然我就算是绑也要把他给绑到军营里来!”
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猛将吗?是强兵吗?
不,是粮草啊!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要是粮草没跟上,甭管多厉害的将士也都只有歇菜的份儿!
看这刘晏,他甚至还可以预判灾情的发展,做到提前将粮食给发过去,这可太让人省心了!
见猎心喜的可不只是有卫青和霍去病,无数看到了仙画的名将和藩镇们都眼红。
老百姓也眼红。
“这才是真正的好官!”
“你说,咱们上次水灾要是能遇上这样的官,怎么会饿上半个月?”
“哎!这样的官要是在咱们朝代就好了。”
有多少人夸,在刘晏的时空里就有多少人恨。
那些他所得罪过的人,咬牙切齿。
比如,他的同僚杨炎,就恨得牙痒痒,却又无能为力。
他总不能飞天上去把仙画给关掉吧?……
【除此之外,刘晏还减轻了加在老百姓头上的赋税,不仅惠及了农户,还有小工商户。有人算过,在他改革之前,小工商户要交的税赋是4000文左右,改革之后,降到了500文左右。】
【这样以来,工商业自然会变得更加发达。】
【只可惜,刘晏在唐德宗李适登基后,被杨炎构陷,李适偏听偏信,赐死了刘晏。】
【他的死,让全天下都为之喊冤,一些镇守一
方的节度使也心生不满,来信谴责。】
杨府。
杨炎的下属将一封信交给他,面色凝重:“大人,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写信来,要求朝廷和您公开刘晏谋反的证据。”
可惜,事情并不如他所愿,民间和朝廷上为刘晏伸冤的人越来越多,舆论四起。
幕僚给杨炎出主意:“刘晏主管财政大权多年,虽然号称廉洁,但绝不可能做到全然的清白。大人不妨去抄了他的家,定能发现巨额财物。到时候再将他虚伪的真面目公之于众,舆论自然会换了风向。”
但抄完刘晏的家之后,所有人都很沉默。
“如何?”杨炎焦虑的在室内来回踱步。
前来复命的下属颤颤巍巍,情绪复杂的道:“只有……只有两车书和几斛米而已……”
杨炎瘫坐在了椅子上。
【一位掌管天下财政的丞相,却清廉得让人觉得心酸。】
【唐德宗知道怕了,不久后又赐死了杨炎。】
【只是,刘晏一死,大唐再度陷入到了经济危机之中,唐德宗只能公然派宦官到各地去索取财物,藩镇也逐渐与朝廷离心。】
【好不容易逐渐回到正轨的大唐,又开始一蹶不振,加速了衰落的步伐。】……
天下一片哗然。
“这样的好官竟然被人诬陷!还有没有天理了!”
唐朝的老百姓们更是不满的嘟囔:
“这接下来的皇帝是个昏君吧!怎么能相信奸人之语!”
宫中。
李世民狠狠的拍了一下御椅的扶手,开始痛骂不肖子孙!
不用仙画说他都能想到,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刘晏好不容易把满目疮痍的大唐给整治得像模像样,结果你一登基把他给杀了?
那江山怎么办?!
能干出这样事情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有本事的明君啊!
李二凤好不容易平复下去的怒气又翻涌了上来,简直要吐血。
而在刘晏所在的时空。
杨炎,和还没有当上太子的李适,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
彻底的完了!
尤其是李适,他几乎能看到那张龙椅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反倒是刘晏,除了起初有些失落的嗟叹了几下之后,立刻又淡然了起来。
“还未发生的事情,不要多想。”
身边的幕僚倒是趁机劝道:“大人,您该考虑收几个弟子,将您的本事给传下去了。”
别每天从早忙到半夜,事必躬亲,迟早会身体出问题的。
他的这个提议让工作狂的刘晏一愣、旋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最起码要给后面的朝廷留下点火种,……
⒎_[(,
刘晏和桑弘羊一样,同样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这就是历朝历代,每一个正直的有野望的财政官员的理想啊!所以,也难怪后世如王安石以及张居正等变法改革者都将桑弘羊以及刘晏视为偶像!】
【民不加税,但国库却变得越来越富有。】
【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工商业啊!】
【现在大家都知道,税收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工商业,正因为咱们改革开放之后工商业逐渐发达,所以才能做到免除掉农业税,以工补农。但是在经济学概念和知识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古代,桑弘羊和刘晏才是先行者。】
【而且,还是不被理解的先行者。】
北宋。
苏轼正在与人论道,谈及到西汉的桑弘羊、司马迁等人之时,他愤而起身:
“自汉朝以来,所有饱学之士都耻于商鞅和桑弘羊,但实际上,君王们却都心折于这两者,不过表面上忌讳实际上却一直都在用着这二人的理论!”
“这就是司马迁的一大罪!”
“他夸大了商鞅和桑弘羊之功,将秦国和汉朝富强的理由归于这两者,让后人皆以为是他们的功劳。但实际上,秦国富强是因为秦朝几代君主修身明典,秦孝公致力于农耕,所以才产生的变化,并非商鞅之功。”
“至于桑弘羊,更是气量狭小、见识浅陋之辈。”
“这两人在天下的名声,犹如蛆虫苍蝇粪便污秽之物,简直有污我等口舌!”
他洋洋洒洒,和在场的人辩论数轮,回家后还觉得不过瘾,索性挥笔写下了文章。
文章名为《司马迁二大罪》。
【据历史学家们考证,在商业发达的巅峰朝代,宋朝,非农业税的比重已经高达了70%。这个结构,即使在晚清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过。】
【苏大诗人在骂桑弘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这70%打的财政收入,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
西汉。
桑弘羊:“……”
原来后世骂自己骂得这么狠吗?
有些失落。
司马迁:“……”
反应过来之后气愤至极:“骂人干嘛?”
还司马迁二大罪!
这苏轼也是史官吗?是他清楚还是我清楚?商鞅尚且不论,桑弘羊不加税却让国库丰饶的事情是他亲身经历的,怎么就变成吹捧了?
怎么就变成诡辩之术了?
真是岂有此理!
司马迁愤愤不平的时候,北宋,苏轼也在自己府中十分羞愧。
“竟然是我无知浅薄了!”他对王朝云汗颜道。
苏轼之前认同司马光的理论,那就是觉得天下的财富都是有数的,不在朝廷就
在民间,像桑弘羊这样不给百姓加税却能让国库丰饶的事情绝对是司马迁编造出来的谎言!
多出来的钱从哪里来呢?
但此时他意识到,或许是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
原来商业那么重要!
甚至在后世还因为商业发达甚至惠及到了农业,取消农业税是因为发展了商业!
这完全出乎了他的认知。
天知道,他原本不喜桑弘羊并不是因为他顽固,而是因为觉得桑弘羊的政策的确是伤民。
现在看来,桑弘羊的执行过程虽然出了问题,但理念是对的,是有远见的。
短视无知的是自己!
他有些五味杂陈。
王朝云问他:“那大人打算后续怎么办?”
“⑿_[(”
只不过,他对经济还有些疑问,因此将心中各种情绪收了收,继续平静的看下去……
【大宋呢,在经济上真是苦情又辉煌的一个朝代。】
【因为没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失去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商贸线。在古代,这条商贸线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
【但也因为没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只能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然后开拓了海运,将整个南中国的商业做得气象万千,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奇迹。】
【有过研究,大宋当时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0%!】
【这就与他将商税固定下来成为国家律法制度,从上而下的支持商品经济,并且将盐、铁、茶叶、矾这些战略性的大宗资源控制在朝廷手上有关。】
【但现在我们不说这些,我们来聊一聊,在大宋曾经出现过的一个东西。】
一张上面印有图案的薄薄的纸张出现在天幕上。
有认出了的老百姓惊呼出声:
“交子!”!
第185章 一起都与钱有关(八)
某几个时空的百姓们很容易就认出来了天幕上那个遍布了神秘图纹的纸张就是交子,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
但其他朝代的人们却是一头雾水。
“这花花绿绿的纸是何物?”
“看上去像是一种符。”有人脑洞大开,“之前我家找道士作法,他们画的符就像这个。”
“怎会是符?”有人驳斥他,“道士用的是黄纸和朱砂,而且图纹也完全不同。”
“确实,这个图纹可复杂多了,而且上面还有很多印章。”
任大家怎么猜想,都想不到这花花绿绿的纸其实是钱。
仙画中出现纸币的次数并不多,后世的一些镜头里大家都直接使用手机支付了。
宋朝也只有中后期的老百姓们认识,他们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同样两眼一抹黑。
“听上去像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他对自己的臣子们和在场的几个儿子道。
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忧愁。
高兴的是仙画肯定了宋朝的商业十分发达,只要避开已经提前知道的那些坑,比如坚决不再折腾黄河了,后续应该会比较好过。
忧愁的是从大宋疆域图上消失的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本来吧对这十六州也没有什么必须要夺回来的心思,不然他也不会搞出什么杯酒释兵权、重武轻文的事情了——根本就没想要再开大型战事。
他想的是用钱赎回来!
但显然,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赵匡胤忧愁啊。
这时候,他的太子赵德昭站了出来,声音朗朗:
“父皇,燕云十六州位置关键,关系到我大宋存亡,既然赎买并不能成功,儿臣以为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伐辽以图燕云!”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眼神中透着青年人独有的神采。
赵匡胤十分欣慰:“好!你有这等志气十分好!德昭啊,日后这燕云十六州就看你的了!”
他老了,打不动了。
赵德昭欣然领命。
赵普在一旁观看,心中微微摇头。
官家老了!
西汉。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标注出来的丝绸之路,心中十分畅快。
看见了没?
这是他的臣子张骞开发出来的!
另一边,司马迁对身边的人道:
“丝绸之路既然如此重要,为何却还要贬低商呢?这可也是一条商路!”
“后世的书生文人们,的确迂腐之极!”
言语之讽刺,可见他对于自己刚刚被骂还是充满了怨念的。
……
【这个,就是交子,是北宋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纸质货币,也是世界上出现得最早的纸质货币。】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开创了民间金融之先河,也充分的体现了当时宋朝商业之发达。】
【它
是谁发明出来的点子已经不可考,只知道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
【最开始的交子呢,只是一个存款凭证,有点像是咱们早先时候的存折。】
【当交子开始逐渐在商贸中变得重要起来,越来越常见之后,大宋朝廷也注意到了,开始介入管理。他们在益州,也就是当时的成都设立了交子务,将发行权收拢到了朝廷手里,每年的二月二号发行新版的交子,也被称为“官交子”。】
【朝廷开始认同这就是大宋新的货币,这可比发行纸币的西方要早了六七百年!】
北宋,四川。
一位客商“哐”
的一声,把整整一篓子铁钱给砸到了木制的柜台上:“掌柜的,快点点。”
掌柜的愁眉苦脸:“您好歹去换成银子啊。”
“这不懒得去换了吗?你到底收不收?不收那我可就不要了。”
“收!”掌柜的立刻用双手抱住了那篓子,这哪儿有把生意往外推的道理?
他一边点钱一边和客商抱怨:“您说说,这要是有一种方便携带的钱那就太好了,银子金子有的时候都嫌重。”
客商深以为然:“可不嘛!还要一点点剪下来再去称重,还有损耗。”
镜头一转。
还是这位客商在店里买东西,不过,这次他掏出来却是薄薄的一张纸。只见这纸张上印有极为复杂的图案和花纹,黑红间错,而且还有许多红色的押印。
“掌柜的,这交子你们收吧?”
掌柜喜笑颜开的接过去:“您这话说得,我们当然收。只要是真的,咱们这儿都收。”
他验过了手中交子的真伪,收到柜台里。
客商满意的点点头,又稍微有些忐忑:“这东西可比以前的钱方便多了,就是吧,老担心它会成为废纸。”
掌柜的笑道:“这可是朝廷发行的,怎么可能会成为废纸。”
“那倒也是。”
【交子务将市场里面的黑心商家剔除出去,由经过认证的十六家富商专门经营。】
【这就是最早的银行的雏形,古代的钱庄。】
【除此之外,大宋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来维护它。在当时,任何人私印交子,和伪造官方文书同罪。这是重罪!】
【就这样,交子,以及运营交子的钱庄,也就是银行的前身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市场上,一家一家的钱庄隆重开业。
有的叫金银铺,有的叫交引铺。
百姓们走进去,将金属货币兑换成了交子,然后再拿着这些交子在市场上消费、流通。
行走远方的商人以及士子等,也不用再携带沉重的银两铜钱,只需要带上交子和银票就可以照常使用,或者是在另外一个地方的钱庄分号里取出自己的银两。
十分便利。
钱,在这些过程中悄然的快速的进行着流通……
天幕下有唐朝某些时空的商人们惊喜的喊
了出来:
“这不就是飞钱?”
现在有一种飞钱,可以提供给经常出门在外的行商们用,根据凭证就可以在外地的钱庄分号里提出金银,免了携带钱物出门的麻烦。
有时候,带个几十两甚至是几百两银子在身上真的很累的。
“不不,和飞钱还是有所差别。”
他的同伴道,“他们这个是可以直接当钱用的。”
他不禁有些咋舌:“这……这未免也有些太大胆了些。你敢用吗?”
他问同伴。
同伴犹豫了一下:“恐怕不太敢。这本质上就是一张纸,哪有金银靠谱?”
他怕有朝一日,这些真的只成为了无用的废纸。
问他的人点点头,但又有些羡慕:“可是的确是很方便呐!”
除了商人们之外,其他的老百姓们也都在讨论同样的问题。
除了一小部分觉得很方便会尝试之外,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很谨慎。
“有假的怎么办?”
“还是金银和铜钱更好,最起码你知道它们是值钱的。”
还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东西既然是朝廷发行,那岂不是他想要印多少就有多少?”
这听上去也太不靠谱了。
旁边人一听,惊喜极了:“那朝廷不是可以自己印钱填充国库,说不定到时候咱们都不用交税了!”
“……你想得美!”
在各个时空和各个朝代的宫廷里,有人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帝王将相们看这一段看得极其的认真,都对纸币这一种新的玩意儿产生了无尽的好奇。
“这东西当然要收拢到朝廷手里!”嬴政的语气不容辩驳。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纸币的发行权如果不收拢的话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如果不归拢的话或许也就没有纸币这一说了。
蒙恬和李斯等对望一眼,齐齐站了出来:“陛下,此物还需谨慎呐!”
切不可忽然兴起就要搞。
嬴政当然明白,颔首道:“放心,朕明白。”
唐朝。
魏征也用充满了疑惑的表情问出了这句:“这纸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张纸,岂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印出来?”
这,这……也太惊人了吧!
李世民微微摇头:“肯定没这么简单,否则后面的朝廷岂不是一直国库充盈?且民众并无穷哭饥荒之忧?”
只要多印钱就好了嘛。
他想了想那个画面,朝廷不停的加印钱,然后给国民们发钱。
那这些钱的价值在哪里?
去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会认吗?
李世民的脑子忽然闪过一道灵光,眼睛一亮:“我知道了!”
竟然激动得都忘记自称朕。
另一个时空的唐朝。
刘晏凝神静气的思索片刻,很快就抓住了纸币的本质,对自己的下属和幕僚们解说道:
“金银铜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而且本身就值钱,
老百姓们用得放心。”
“但纸币不是。如果说本身的价值,它就是一张纸。”
“让它变得值钱的,正是朝廷的信用。一旦信用崩塌,那就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所以,不能无限制的增发。”
下属明白了,但还有一个疑问:“可显然,后世用的已经都是纸币。”
刘晏道:“看样子这是大势所趋。我估计后世会有很多的方法来防止出现这些问题。”
而且应该是精妙严密之极的大设计。
他的求知欲一下子燃烧了起来,这些年已经很少有东西让他这样兴奋了。
……
【当然了,纸币这东西完全就是信用的产物,建立在信用系统上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之上。】
【咱们现在都知道,流通在市面上的货币总量应该和整个社会的经济价值总量是同等的,或者是略低于后者,当然最低不能低于70%。】
【这里面有很严密的公式和金融学知识。】
【一旦超发,就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简单来说,钱不值钱了。】
【所以,中央银行每次增发货币都是极其的谨慎。】
【但封建王朝在这事儿上,可没那么科学,而且呢,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大宋历史上就好几次大额的增发货币,为了满足军情需要或者是别的什么其他目的。这样下来,就导致民间开始通货膨胀,交子的信用逐渐垮塌。】
【而信用一旦垮塌,就很难再被建立。】
北宋,朝堂。
户部尚书正在对着皇帝大倒苦水:“官家,这北边有辽国,西边有西夏,两边开战,国库可是吃不消的。”
他一项项的对着皇帝算账,哪儿哪儿都要钱,最后发现亏空的是一个巨额的数字。
皇帝最终摆烂了,盯着他:“朕找你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提出新问题的!”
户部尚书苦着脸,咬牙道:“臣倒是有一个方法。”
“快说!别支支吾吾。”
“咱们……可以在今岁多发一次交子!”户部尚书心一横,终于把在心中盘旋已久的这个主意说了出来。
皇帝若有所思:“这……交子二年一轮转,去年才发过一次,今年又发,是不是?”
户部尚书无奈道:“官家,臣自然知道其中会有风险,可如今,也只有这个法子了!”
皇帝来回踱步几圈后,长叹一声:“那也只能如此了。”
新的交子发行后,短期之内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时间一久,百姓们却忽然发现身边的什么东西都开始涨价了。
“这东西上个月才一贯钱,现在二贯!你抢钱啊?!”
“就这个价,你上哪儿都是这个价,爱买不买。”
市场上一片恐慌,纷纷囤粮囤货。
如此二番两次增发之后,百姓们发现手中的交子越来越贬值,物价越来越飞涨,甚至拿着手中的交子去钱庄再也兑换不出银两的时候,纷纷都抛弃了手中的纸币,改用传统的铜钱银两,引发无数混乱和诉讼,民怨四起。?想看火星少女写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85章 一起都与钱有关(八)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元明两代也曾经出现过纸币的影子,但都没有做起来。】
【比如,明朝的“大明通行宝钞”,朱元璋想出来的点子,也因为同样的问题,六十年间贬值了一千倍!】
【而且,他很奇葩的规定,宝钞只出不进,也就是说只投放不回笼,当新钞出来后,朝廷收税是不收旧钞的,因此就造成了新旧钞的差价巨大。】
【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剥削。】
明朝城镇里的一户人家。
男主人回到家中之后唉声叹气,女主人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男主人道:“官府下了新的命令,以后所有的交易都只能用宝钞了,金银之物再也不能用了。”
女主人大惊失色:“连铜钱都不能用了?”
“一百文以下的才可以。”
“那咱们家中的那些银两怎么办?”女主人忧心忡忡。
“留一部分。”男主人思索许久,才咬牙决定:“剩下的只能拿去官府兑换宝钞了。”
又过了一两年,朝廷发行了新的宝钞。
男主人去商铺买东西,付钱的时候却被掌柜的告知:“客官,现在如果使用旧钞的话,需要再加价二成。”
男人急了:“怎么用旧钞还加价?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掌柜的也苦着脸解释:“客官,我们也是没办法,官府他收税不收旧钞呀!您呀,还是先看看家中有多少旧钞,赶紧去官府看看能不能替换成新钞吧。”
男主人在掌柜的建议下赶紧返回家中拿出所有旧钞去了官府换钞,果然遭到了拒绝。
他和有同样遭遇的百姓们十分愤怒:“怎么就不能换成新钞了?这不都是朝廷发行的大明宝钞吗?”
吏目不耐烦的往外赶人:“上面发布的命令,你们听着就行,在这儿和我歪缠也没用!赶紧走,别打扰我们办公,否则把你们抓牢里去。”
末了还要嘟囔一句:“一群穷酸刁民!”
无奈,男人回到家中,恨恨对着妻子道:“这简直就是强盗行径!我们交给官府的是真正的金银财物,换回来的却是这样的废纸!”
妻子双目垂泪,却没有半点办法,最终只能叹了一声:“他们非要如此无耻,咱们这样的升斗小民能怎么办?这段时间赶紧把这些钱都花出去吧,能换回来些东西也是好的。”
【那些痛骂桑弘羊的人搞搞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
【从北宋到大明,朝廷发行纸币从来没有过准备金。】
路小柒还特意放了一张图,文字解释了一下准备金的概念。
其实就是现
在的央行在发行货币的时候,发行多少面额一般就要按照比例来准备担保金。
一般为黄金或者是白银。
要允许老百姓用纸币向国家兑换黄金和白银。
【一直到成化年间,才有一位叫做丘濬的官员提出来“物与币两相当值”
的观点,认为该银钞并行,但那时候宝钞已经全无信用,只能在明中期就黯然退市。】
……
北宋。
苏轼又长叹了一声:“仙画说得对!骂得好!”
将他彻底骂清醒了。
让老百姓们手里的钱不再是钱,却掠夺走他们家中的金银财物,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
王朝云见他有些颓唐,安慰性的又给他斟了一杯酒。
明朝。
朱元璋这次倒是没有发脾气,只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脸色略有些不好看。
“朕明明下过旨意,即使是旧钞,只要无污损也可以照常使用照常收税!不允许提价!”
可是这条旨意执行起来就是他娘的很困难!
朱元璋开始痛骂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们,骂到吹胡子瞪眼,口干舌燥,最终咕噜咕噜的灌了两大口水这才作罢。
朱棣这才敢进言:“父皇,儿臣以为或许可以学习后世的准备金。”
他刚刚可是听得很仔细。
想来这准备金定是行之有效,才成为了后世的固定做法。
而且,假若他是百姓,如果知道手中宝钞可换金银,那心中也觉得安稳一些。
朱元璋沉思:“要着人好好商议此事。”
既然明白了大明宝钞的一些弊端,那就要痛定思痛,能改进的改进,不然这仙画白看了?
北宋的赵匡胤同样在琢磨着准备金的问题。
宰相赵普开始犯愁了:
“官家!如今大宋境内白银和铜都紧缺很!”
上哪儿搞那么多白银黄铜什么的来当准备金?
户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臣听闻在益州等地都已经开始使用铁做钱币了,就是因为缺铜。”
赵匡胤犯难了,立刻想到:“这莫不就是交子从益州先出现的原因?”
因为没铜啊!
这时候,赵德昭眼睛一亮,激动的小声喊了出来:
“父皇!还记得之前的仙画曾经讲过,在海外诸岛,有着大量的金银铜矿!”
据他所知,大宋民间的商船这两年都在往那边跑,而朝廷的船队也快要组建完成了!
大宋君臣上下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之情。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有人送枕头啊!
……
【让我们回到纸制货币的开端。】
【北宋出现纸质货币这样的产物并非偶然,一个是它商业发达超出以往任何朝代甚至是之后的朝代,另一个则是因为当时铜钱和贵金属短缺,发生了“钱荒”,根本没办法应对越来越繁华的商贸。】
【明朝其实也是这样的。】
【宝钞退市后,白银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明朝后期因为白银不足而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被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促使明朝最终覆灭的主因之一!】!
第186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九)
朱元璋和朱棣对望一眼,眼中皆有着无奈。
之前仙画谈瘟疫的时候,说道明朝后期的大瘟疫,谈气候的时候,说道明朝小冰河时期频发天灾,谈教育的时候,说道明朝科举制度僵化,这些都是让大明灭亡的主因。
现在,又多了一条!
到底哪条才是最紧要的?
刚被召唤进来,有幸能与皇帝和太子一起观看仙画的户部主事夏原吉却道:“自然是此事更紧要。”
他不紧不慢的说道:“若是国库丰盈、民众富裕,那便可更多的去发展医学、研究消灭瘟疫之道。也可有更多的粮食和物资去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样也能兴建更多的大学,发掘出更多的人才。”
朱棣细想一下,觉得还真是这个理儿L,不禁对夏原吉刮目相看。
“看来,这世间还真是钱最重要!”
朱元璋毕竟是当过几十年的皇帝了,看得更深远一些,不过夏原吉在场,他喜怒不形于色,摆出了威严的模样,只是在心中感慨:
“还有人,人同样重要。”
或者说,吏治同样重要……
【明朝的“银荒”,在历史学界也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课题。】
【严格的来说,当时在国内的白银预计达到了八亿两,但民间依然还是出现了银钱不足的情况,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首先,要明确的是,明朝时国内的产银量已经比以往朝代都要高了。】
【明朝廷很重视贵金属矿的开发,位于云南的银矿的开采量甚至可以影响到经济的动荡。但是!这依然远远不够国内的需求。直到明中期的时候,来自于日本和南美的白银开始大量的涌入到华夏,才暂时的缓解了银荒。】
明隆庆帝年间。
朝会上正在激烈的讨论到底要不要开海禁,缘由是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了一封奏折,请求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朝廷官员们对此持有两派意见。
“片板不许下海,此乃太祖皇帝的旨意,祖宗遗命,岂能违抗?”
“且东南一带倭寇与海盗盛行,若开海禁,情况必然更加复杂,影响的还是我大明百姓。”
另一派则极力支持开海禁。
“朝政之策应当顺应时势变化,岂是一句祖宗遗命就可以钉死的?”
“东洋除了倭国之外,还有吕宋、苏禄诸国,西洋则有交趾、占城、暹罗诸国,如果开通了商路,有利于充盈国库。不能因噎废食。”
两派吵来吵去,最终隆庆帝一锤定音:
“海禁可开,但依然不许与倭国进行任何商贸往来。民间商船要下海贸易需向市舶司申请引票。其余具体事项,你等再议。”
【海禁虽开,但依然禁止合日本通商。】
【这一条其实影响还挺大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银矿,而且银子的冶炼技术十分的优秀,是主
要的白银出口国。】
⑴想看火星少女写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86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九)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葡萄牙人先是占据了马六甲,又在东莞县的屯门岛开始烧杀抢掠,最终与大明守军对上,发生了屯门岛海战。不过那时候葡萄牙的舰船上已经装上了大炮,因此竟然和明朝的海军打了个算是不相上下。】
【后来,葡萄牙人发现打也打不过,毕竟明朝当时也是强盛的中央帝国,于是就换了个思路。】
【他们开始贿赂大明的官员,然后让其把市舶司转移到了濠镜,又谎称商船遇到了风暴需要登陆避风,就这样开始定居濠镜。】
濠镜海运衙门内。
官员们正在对海运副使汪柏义愤填膺的告状:“那些西洋夷人,说是来濠镜晾晒货物,可如今他们却霸占着地方不走。”
“不仅如此,而且他们还扩充了原本划给他们的居住地,甚至修建了炮台,居心叵测!我等一定要尽快上报朝廷,将这些西洋夷人尽数驱逐!”
海运副使汪柏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
“诸位莫要如此急躁慌张,不过是区区几百夷人,我等大明将士几千人驻扎在此地,晾他们也不敢生出什么不好的心思。”
他还想说什么,却忽然听到管家来报,有葡萄牙商人来访。
汪柏心中一紧,刚想说让那人在侧厅稍候片刻,却没想到那有着深褐色卷发的葡萄牙商人却不请自入,直接闯了进来。
“汪大人,这是我给你带来的礼物。”他甚至当着诸多官员的面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箱子,里面是一锭锭崭新的银元宝,“五百两白银。”
汪柏:“……”
在场的其他官员:“……”
商人眼中闪过有趣的光芒。
汪柏把那商人在心里骂了个半死,急中生智,指着那银两,义正词严的对其他官员们道:“其实我刚刚就想说这件事情,这五百两白银就是这些弗朗机人为他们的居住地所付的租金!”
“他们正式将那块地租借了下来,每年租金五百两,这些钱可是要上交给朝廷的。今日也请诸位见证!”
【濠镜,也就是今天的澳门。】
【到了清朝的时候,中央王朝不行了,于是葡萄牙就不缴纳租金了,撕破脸了,正式让澳门成为了它的殖民地。】……
天幕下,无数恪守着君子礼节的名士们皱起眉来,怫然大怒:
“这些西洋夷人,简直毫无礼义廉耻可言!”
“夷人不愧是夷人,即使在某些方面更为先进,但也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兽性!”
我华夏让你们来避风雨明明是出于好意,却没想到却引狼入室、反客为主!
大汉。
汉武帝刘彻冷笑一声,虽然不是他的朝代,但看到华夏后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依然让他觉得如鲠在喉。
“你以君子礼节待人,对方却报以强盗行径。”
⒅火星少女的作品《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汉武帝尚且看了不爽,就更别提大明的朱元璋和朱棣了。
朱元璋这样也顾不得自己的威严形象了,大骂道:“如此贪官,换在朕这儿L,就活剥了他的皮!”
一年五百两的租金,亏这龟儿L子想得出来。
他大明的国库是缺少这区区的五百两吗?
哎,这就是他刚刚想的,吏治也很重要啊。
要是没有清廉能干的臣子和吏目,就算是国库有再多的钱,那也没用。
哦不,朱元璋面无表情的想,要是人不对不行,那国库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钱。
相比较这个而言,后世子孙们不顾他留下的命令,开海禁和挖银矿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了——相反,他们是在给自己收拾烂摊子。
朱元璋只作不知。
他儿L子朱棣本就在军事之上极有威望和天赋,雄心壮志,自然更见不得这样的事情,怒喝道:
“简直就是耻辱!”
他的那些个子孙简直是无能,竟然就任由这弗朗机人就这样在濠镜住下了?还敢修建炮台?简直是活腻歪了!
算了算了,别想了,反正日后大明绝无可能犯下这等会被后世嘲笑和唾骂之事!
明万历。
张居正汗水涔涔,背上竟然湿了那么一层。
他的幕僚们欲言又止:“大人,这濠镜……”
他们当然是知道的。
他们的大人和弗朗机人以及西班牙人来往颇多,而且对濠镜之事也是默许的态度,严格的来说,是一边利用西洋人参与到商贸一事中,一边又提防和管制着他们。
幕僚见他脸色苍白,忙劝慰道:“大人,您在濠镜置官防守还修建了闸口,本就是为了能够管控这些弗朗机人。只是朝廷禁止与倭国通商,而且我们也抽不出更多的水军去对付海盗,只能和西洋人合作。”
“濠镜一事,并非您之错。”
“而且,现在也的确只是租借而已。”
张居正苦笑摇头:“我早就知道,一旦朝廷势弱,这些西洋人绝对会起乱子,所以才这样提防他们。”
“是我心存侥幸了。”
“濠镜虽算不上从我手中被人夺走,但起因确实有一半在我啊!”
他竟然差点就成为了华夏的罪人。
幕僚们眼中含泪:“大人,您不能这样想。日后,咱们大明还是可以将濠镜收回,将这些西洋人给驱逐出去的!”
张居正一愣,挣扎出黯然情绪,精神一振:“对,你说得对,还是有机会的。”
只要他的革新变法成功了,大明的国库国力强盛起来,收回区区一个濠镜并不在话下……
【一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结束了它的被殖民史。】
在庄
严无比的会场里面。
一片肃穆之中,在场人士和电视机前无数人的注视之下,葡萄牙的国旗缓缓的降下。
激昂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和澳门的区旗冉冉升起。
【扯远了。】
【葡萄牙人为什么盯上了澳门,因为他们要靠这个作为根据地前往日本,并且做日本和华夏之间的生意。】
【他们开辟了两条航路,一条是澳门-果阿-里斯本,一条是澳门-长崎。】
【后面这条,主要就是做华夏和倭国日本之间的转卖生意。】
【日本有银两,很多很多的白银,而他们迫切需要来自于华夏的其他物品,比如生丝、瓷器、茶叶等。】
葡萄牙人的商船到达长崎之后,立刻被长崎本地的商人们团团围住。
“要生丝!我要生丝!”
葡萄牙人报价:“生丝每百斤五百两白银。”
“要红线,越多越好!”
葡萄牙人继续报价:“红线每斤七十两!”
还有铁锅、水银,甚至是缝衣针等,但凡是大明所产,都受到了日本商人们的热烈欢迎。满满的一船货甚至连码头都不用出就销售一空。
葡萄牙商船的水手们将整箱整箱的白银搬运上船,在长崎寻欢作乐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到了濠镜。
然后他们再派人拿着这些白银去到太仓、广州等地,大量购买生丝、铁、茶叶这样的货品,运去自己的欧洲老家。
白银,就这样从日本逐渐的流入到了华夏市场之上。
【每年,葡萄牙商人在贩卖华夏丝绢到日本的这个生意上,就可以获利235万两!】
【而南美洲的白银流入,则主要是依靠西班牙人的商路,他们的中转地是马尼拉。】
万历年间,菲律宾的一位总督给西班牙国王写信。
信里面抱怨了这样一件事:
“所有的银币都流到中国去,一年又一年的留在那里,而且事实上长期留在那里。”
【由此可见,当时华夏所生产的货品,对全世界的吸引力有多大!】
【即使只是开了一道海禁的口子,就已经是这样的盛况,不敢相信若是全面放开,且国内航海技术也能跟上的话,会是怎样的盛景?】……
天底下的商人们发出了一片惊叹和羡慕的声音。
长崎港口码头上的那一串串报价惊到了他们,他们知道海商利润大,但没想到利润居然这么大。
“一根铁针都要价七分银,这简直就是抢钱呐!”
“难怪沿海的那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海商们为自己辩解:
“出海可不是小事,船只、水手和货款,哪个不是需要前期投入巨款的?而且,海上情况莫测,那可是真的要搭上命去的。”
方向、风暴、疾病、海盗……每个都是能要人命的。
所以,他们
多赚一点有错吗?
但大多数明朝的海商是没去过日本的——虽然有些人直接侨居在了日本——他们也没想到日本的生意那么好做,
不禁心头一片火热。
心头火热的除了商人们,
自然还有帝王和群臣,尤其是主管着财政的户部官员们。
“对啊,”刘晏喃喃道,“只是开了一道口子就已经是这样了,如果全开的话,那会是怎样的一副模样?”
他对给国库赚钱一事充满了激情,当即就决定要立刻上奏给陛下,让他下旨督造商船,往东瀛和吕宋等地去转一圈看看。
而张居正想了想现在只有一个对外的港口,那就是福建的月港。
如果有好几个月港,那岂不是回来的银钱也会翻倍再翻倍?
只是,他拧起眉头:“如此多的白银流入,可市面上的白银却依然紧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幕僚道:“民间囤银,所以大人的一条鞭法,正好就让他们把家中白银拿出来,时间久了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张居正没说话。
仙画既然提到了明朝后期银荒甚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那很有可能自己的一条鞭法是失败的。
那么,还是那句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另一个时空的朱元璋则问得更直接一点:
“那些白银到底去哪儿L了?”……
【在明朝中后期的七八十年里,有人统计过通过商贸往来流入到国内的白银,可能高达三亿两!】
【那么多白银,都哪儿L去了呢?】
【为什么到了明后期,还会出现“银荒谷贱”的情况?】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宝钞的一系列不靠谱以及不值得民众信任的操作,让民间上至名门望族,下到升斗小民都有了囤银的习惯。】
【囤起来,有安全感,就是不用!】
崇祯二年,昆山顾家。
因在乡里面横行霸道,顾家惹了众怒,宅子被乡民毁之一炬,因顾家老太爷曾经当过首辅,朝廷派了钦差大臣来查此事。
顾老太爷知道自家事不能细查,于是主动写信给钦差,愿意将自己窖藏的四万两白银献与朝廷。
在钦差和一众人等的围观下,一箱一箱的白银被从地窖中抬了出来,在阳光底下泛着冰冷而耀眼的光泽。
【区区四万两而已!李自成在灭了明朝后,对王公大臣们“追赃比饷”,搜出来的白银有数千万两上亿两之多!】
【而崇祯帝,却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最可笑的是,这群王公大臣们放着自家的藏银不捐不献,甚至还想要再发行一次宝钞来从民间夺银。】
京城之中人心惶惶。
“听说了没?朝廷又想要发行宝钞了!”
“此事可属实?”
“千真万确,我二姨的小姑子的邻居的姐夫,在宫中当差,听到了皇帝和户部官员们在议
论此事。”
“谁还信宝钞?不买就是!”
“兄台过于天真了,?_[(,
朝廷可以下令让你强买啊。到时候,你捧着真金白银过去,换回来的却是一堆什么都没用的废纸!”
“那可如何是好?”
“当然是赶紧关门走人啊!”
几日后,偌大一个京城,大部分商铺都关了门,商户们皆卷筐而去。
【所以,灭亡于农民起义的李自成之手,你说这是不是活该?】……
其他朝代的百姓纷纷对崇祯时期的百姓们报以了强烈的同情之心:
“换我也得卷铺盖逃跑。这一趟一趟的,没完了还!”
他这话说完,旁边的姑娘忽然噗嗤一笑。
“你笑什么?”
“没什么,”姑娘忙解释,“只是你这个形容,忽然就让我想起了春天时的韭菜,割完了一茬,只需要几天就可以长出新的叶子来,然后又可以割下来一茬。我并非笑话你。”
那人恍然大悟,笑了起来:“你别说,还真是!可不就是春韭么?”
笑完,又觉得十分悲哀。
唐朝。
李世民摇摇头,露出不敢苟同的神色。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众虽愚,但谁会愚到肯以一金买一纸呢?”
所以这个招数实在是很蠢很离谱。
遭遇到民间的反抗,简直是顺理成章的。看来,那会儿L的确是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能臣了,能想出这么昏庸的招数,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明朝。
夏原吉也露出了惨不忍睹的模样,对大明末代皇帝和臣子表示出了极大的蔑视。
在心中悄悄道了一句:“一群蠢货。”
朱元璋这次倒没有愤怒,甚至难得的反省了一下自己:“一步错,步步错!那时候的果,源自于现在的因啊!”
要不是他推出了宝钞却又没有好好的去运作他,反倒是又折腾这个又折腾那个,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们对朝廷失去了信任,后面的一系列事情或许就不会发生。
归根结底,都在他啊!
好在现在还为时未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居正在万历年间颁布的一条鞭法。】
【和历史上的变法一样,它短期的让明朝复兴了那么一阵子,国库充盈了那么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设计之初的种种弊端,到了后期就开始显出其破坏性。】
【一条鞭法规定,合并徭役劳役田赋,几税合一,按照田地亩数来计税,并且不再征收实物,只征收货币。】
【这其实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张居正可能是为了银两的流通,他规定税收只收白银!】!
第187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
张居正有些紧张。
仙画的这个转折显然是有暗指的——肯定是因为这条规定造成了什么不得了的后果。
不过,仙画也的确说对了,
统一定为只收取白银就是为了让这些豪强士绅们将他们手中的藏银给拿出来!
而且,
还能消除一部分之前大明宝钞所带来的坏影响。
他和他的幕僚们以及追随者们都觉得这是很值得一试的方法。
为何仙画会特意提前这条?
张居正觉得,明明按照田亩数来收税才是一条鞭法里面变动最多也最核心的内容——有了这条,就可以去丈量那些士绅豪强们所拥有的土地,并且让他们多缴纳税银。
毕竟,在这之前,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千方百计的隐匿自家的田地,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甚至还不如贫民!
田赋不均,才是造成国匮民穷的主因呐!
张居正带着一些小疑惑,继续向下看——
【只要银子不要其他,在民间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奇葩的现象。】
【比如,一到征税的时节,在一些“聪明人”的运作下,银子就开始升值,而铜钱就开始大幅度贬值。】
【那会儿,银两主要是集中在地主阶层、大户人家手里。而小农户手中可没那么多银钱,他们很多都只有为数不多的铜钱。】
到了交税的时候。
镇上面的几家大户人家大门敞开,热闹非凡,从四周乡镇赶过来的农人从大门口一直排到了街道上。
他们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反倒都是疲累与麻木。
他们都是来兑银的人。
只有在听到管事宣布今天的一分银子需要二十文钱才能兑换得到时,他们的脸上才闪过不可置信和焦急、愤怒等神色。
“今日咋个那么贵?前些时候都是十二文钱就可以兑一分钱!”
大家嚷嚷起来。
管事气定神闲:“现在是交税的时候,这么多人兑钱,我们哪有那么多白银?物以稀为贵,懂不懂?”
农人们不想懂,气愤的往地上啐一口:“抢钱呢你们!啊呸,我换一家去兑。”
管事笑吟吟的:“尽管去,今日你若是能找到开价更高的,算我输!”
被他这么一说,原本往外走的农人们又犹疑了。
三分之二的人停下了脚步。
【一条鞭法的这个规定,让财富更加向大户们靠拢,而农家小户的财富却在缩水。有钱的更有钱,穷的更穷,阶级的分化更加严重了。】
【另外,虽然将几税合并,不用缴纳实物税这事儿理论上很先进,但任何政策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一刀切。】
明朝的朝堂之上。
反对一条鞭法的保守派们正在激情开喷:
“自从山东推行此法,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商贾们疯狂逐利,就连老百姓也都会人心思动。这是抑
本利末之举,必须立刻废除!”
“且一条鞭法根本不适合北方,只适合南方,南方商贸发达,北方却更重农耕,岂可同等对待?”
【大部分的保守派们只是认为一条鞭法刺激了工商业而打压了农业,会让农民不再安于种田,都一股脑的跑去跑商做工赚钱。】
【这当然是很狭隘的看法。】
【但有一点还真说对了。】
【那就是南方的地理气候等原因造就了其发达的商业,很多农民靠做工而活,其实都不怎么种植农作物了。收税银而不收实物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甚至是更方便了。】
【而华夏的北方却与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
宽阔的长江上,无数的船只扬着帆,将客人以及货物运送到沿岸不同的城市。
江南和沿海东南到羊城一带更是锦绣之地,白天熙熙攘攘,市集上店铺全开,有着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客商。
即使是夜晚,也依然可听到丝竹软语、觥筹交错之声,灯烛明亮。
而镜头转到北方。
画面似乎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黄色和灰色的滤镜,望眼过去,可以看到肃穆的城池、无垠的田野。
但终归,少了几分热闹。
尤其是在偏远的县城以及山村,甚至还有着几分荒凉颓败之意。
到了晚上,寒风呼啸,大家都早早的回到了家,门窗紧闭,街道上除了更夫之外再无人影……
天幕下,北方的老百姓们有些羡慕的看着。
“南边儿确实要繁华很多,之前我跟着车马行去过,那边冬天的晚上,街上都是有小摊儿的。”有人开始回忆过往,“而且酒楼开门营业到很晚。”
“咱们这儿没办法呀,别说冬天了,秋天一到,这大晚上的就别想着出来了!”
“可不是咋地,冬天还想着要出门?连地都给冻上了。”
“越往北边越苦,也难怪那些胡族都惦记着咱们这儿呢。”
有人叹了一声,语气里有着向往:“要是咱们能去南边儿做工就好了,攒点钱回来也好啊。”
“人离乡贱,听过没?还想着去南方呢,说不定在路上就得折咯。”
“说起来,这南方全是海运和贸易做起来的,”有人脑子活一些,“咱们北方也有海啊,就不能也干这个?”
北方的老百姓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而南方的老百姓们则在庆幸:“咱们虽然苦,但还是比北方要好一些的。”
虽然换钱要吃些亏,但好歹他们家里还能拿出一些铜钱,要是是北方那种纯在地里面刨食吃的农人,恐怕连几个铜板都拿不出来。
那才是真的惨。
唐朝。
刘晏作为能臣和经济学家,很快就洞悉了张居正原本的意图:“这是要均田赋,查隐户呢,倒是有大魄力!”
对这敢于对一个势大阶层开刀的后辈
能臣,他还是很佩服的。
然后注意力又转移到南北区别之上。
幕僚说道:“即使是大唐,商贸也更多的集中在南方。”
长安、洛阳等北部城市固然辉煌,但那是因为有皇权在。而南方的那些州城,却也发展得很不错。
刘晏叹道:“这就是仙画之前所说,地理环境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靠不靠海、甚至海水在冬天的时候冻不冻、是山多还是田多、是天冷还是天热,都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路数。
“作为臣子,我们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因地制宜。”
幕僚点头,表示受教。
皇帝们更操心这个问题。
李世民幽幽道:“这朝廷就如同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发展得好,不能一个强一个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是大唐的疆域,都是朕的子民!
旁边的李治想起自己的哥哥们,怕李世民伤心,立刻转移话题:“也不知道后世的朝廷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世民还未回答,旁边的魏征已经笑呵呵的道:“殿下忘记了,之前仙画曾经提过一点。什么对口援建、西气东输等等。”
他平时研究仙画的各种记录可是研究得很深的,因此张嘴就来,十分熟悉。
李治眼睛一亮,陷入到了沉思中,似有所顿悟……
【北方的老百姓们大多都还是种田为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手上也很少有银钱。】
【因此,像以往那样以粮食作为赋税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合适,而换成税银,那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县城里的市集上和粮铺米行外,来自于四周各乡镇和山村里的农人都集聚在这里了。
他们都挑着箩筐,里面盛放着刚收下来的粮食。
黄澄澄的麦子,看了就让人觉得欣喜。
但是,价格却非常的不让人欣喜,几乎只是以往的一半左右。
“这几天都是卖粮食的,自然价格就低,我们能给收就不错了。”掌柜摆出一副高傲面孔。
有人喃喃道:“怎么会这样……今年明明是个难得的丰年!”
这些都是好麦子啊!原本以为可以比去年多卖一些钱的。
有人忍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被这样的贱价收购,挑了箩想要去市场上零卖,但最后换来的依然是失望。
【一条鞭法,让万历初期成为了明朝经济最为繁盛、国库最为充盈的时期。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内容也并没有停止。】
【但是!】
【别指望明后期的那些人能够对它进行查遗补漏和与时俱进的更改,反正就凑合着用呗。于是,在一年又一年的沉重负担之下,明朝北方的老百姓们终于受不了了。】
【西北是明后期农民起义最为严重的地区。】……
张居
正有些惶恐的跌坐在座椅上,面色唰地变白。
火星少女提醒您《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张居正挥了挥手,闭上眼睛,半晌终于平静了下来。
“是我有些急于求成了。一条鞭法本就是庞尚鹏在浙江搏击豪强时总结出来的法子,的确是最适合南方。”
“本以为只要选对了人,北方就也能顺利的推行下去,还是想当然了。”
张学颜道:“并非大人之错,仙画都肯定了大人的功绩,是后人不知加以变通,而且那些钻营取巧、买低卖高的人实在是太过可恨!”
他是张居正脑残粉。
张居正倒是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依然是风度翩翩,坦然道:“既然知道了问题,那整改便是。变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走弯路不要紧,到达了目的地就是胜利。
而民间的老百姓们已经开始骂甚至是吵起来了。
“果然是无奸不商!他们就是趁火打劫的一群强盗土匪!”
他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今年是丰收年,但却偏偏卖不出好价钱,只能被商家坑宰。而年景不好的时候去买粮,价格却又极高。
他们不懂得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一条重要的知识,那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倒是西汉的桑弘羊和唐朝的刘晏等对此早有察觉。
“听仙画的意思,这似乎也是朝廷需要监管的。”桑弘羊琢磨着仙画的遣词用句,简直到了抠字眼的地步。
刘彻见他陷入到了自己的思考里,也不打扰他,只是对东方朔感慨道:
“如此看来,还是要发展那所谓的工商业啊。”
这个才是真正的钱筐子。
而现在,他的钱筐子们被地方豪强以及诸王侯们给霸占住了。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句话东方朔现在可不敢接,只是模糊的回了两句。
但他有预感,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于以往,简直如天地倒悬一般的大变化。
东方朔不能断定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百姓们继续在吵,读书人也加入进来了。
“早就说过了,小人逐利,君子重义!商人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很正常吗?”
“你哪只眼睛看到那些都是商人,有些明明就是当地的士绅,说不定家里还出了几个读书人,有当官的人脉关系!”
“怎可全推到商人头上?”
“难不成,你们真觉得这市面上的大商号后面,没有站着其他人?”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有部分的读书人开始意识到“商”的重要性了,此刻甚至会为之而辩护……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仅看张居正变法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明成为了东方贸易甚至是全球贸易的中心,流入了大量的让人瞩目的白银,被当时的其他国家称为“白银帝国”。】
【煊赫非常。】
【沿海一带,集中式市场、工坊和雇工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明朝即将蜕变、迈入到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银荒”的问题似乎被这样的表象给掩盖了过去,一切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江南,在沿海,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开始兴起了。
一些心思活络的农人,以及一些没有田地的老弱妇孺,开始走进这些作坊,成为雇工。
他们有的负责照顾和采摘棉花,有的负责纺纱纺布,有的负责制造手工艺品。
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大批的市镇。有别与传统定期的集市,这些市镇规模巨大,并且时间固定,每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金钱与人,在这里集聚。
这片土地,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可惜,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财政政策和经济体系的前提下,这样的繁花盛景只是空中阁楼。】
【很快,大明就遭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也被称为“17世纪危机”。】
【而这场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与之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银矿、以及不断流入到大明境内的巨额白银有关。】!
第188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一)
刘晏和大明的财政官员夏原吉都在琢磨着仙画所说的“大明进入到新的阶段”。
这新的阶段如何理解?
夏原吉谨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应该就是工坊和大型市场的出现?仙画常常提到工厂,或许再发展下去,
这些工坊就会成为工厂,
规模变得更大。”
朱元璋和朱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但唐朝的刘晏有不同的看法:“是雇佣。让农人不再进行耕种,而纷纷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
即使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他,也有些不能想象这个场景。
他的幕僚也是,大惊失色:“若是所有农人都选择进入到工坊做工,那地到底谁来种?”
这的的确确就是现在很多人所担心的“舍本逐末”的问题。
“更高的产量!”刘晏凝神思索片刻,“或许是因为更高的产量和那些巨大的机器,让农耕变得没那么困难,需要的人手变少了,出产的粮食却能养活更多的人。”
于是就达到了一种平衡。
“另外,”刘晏的理念就是一件事情要让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好处,这件事情才能更好的被完成,因此他脑子一动,立刻就想出一个点子: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仙画提过以工补农,也就是他们在工商所获得的利润会被补贴到农业里。”
幕僚也立刻秒懂:“种地有补贴,而且还高产,那的确是可以留住一部分人。”
他欲言又止,刘晏和他相处多年,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这得行事大方并且体恤百姓的朝廷才会愿意把已经收到了国库里面的钱再拿出来返回给百姓。
“这就和打仗要军饷、建造工事也需要拿出钱一样。”刘晏道,“我观后世,无论是教育还是医学还是其他方面,应该都是有这方面预算的。”
“或许,这就是她所说,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吧。”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另一方面,原本对大明有些看不上的李世民如今倒是对其刮目相看。
“这大明中后期遇到的事情可真不少啊。”他感叹道,“大型的瘟疫和异常的气候,又有外敌虎视眈眈,这次还有什么经济危机。”
听上去就还真的蛮惨的。
可这样的明朝,竟然也坚持了一百多年。
倒也有几分本事。
殿上群臣们也对此表示认同,大家都是有主政经验的人,知道能在这样的情况支撑这么久,说明并不是一无是处,肯定是有其长处的。
李世民又想起自己的大唐,从盛转衰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他的脑袋又开始觉得疼起来了。
一时之间,真是不好说是大明惨还是大唐更惨……
天幕上,仙画还在继续——
1545年,南美。
一位农民正在被白雪覆盖的安第斯山脉里寻找自己走丢的羊驼。
他不知道走
了多久,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本自己熟悉的道路,在忐忑的时候,被地面上的树根给绊了一下。
情急之下,他抓住了手边的一丛灌木,跌落时的力度让他将这株小灌木连根拔了起来。
这时候,他看到了灌木的根部的点点金属光芒,泛着银白的美丽。
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波托西银矿。
西班牙人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强征了大批当地土著作为奴隶来开发银矿,波托西一跃成为了南美最大的城市。
在高山矿洞里,无数的奴隶被吞噬生命,成为“地狱的入口”。
而在波托西之外,一船船开采和冶炼出来的白银被运上船,驶向欧洲,以及大明。
西班牙人用这些几乎没怎么付出成本得到的白银在大明换购成商品,然后又运去日本、东南亚和欧洲,从中牟取暴利。
【这些白银大量的涌入欧洲,让欧洲陷入到了通货膨胀中,底层百姓们同样过不下去了,掀起了一系列的抗议运动。】
【繁荣过后,大萧条开始了。】
【当然了,贵族老爷们和资本家们是不会管屁民们的死活的。真正影响到他们的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南美银矿的产量减少,日本也开始控制白银的出口。】
马尼拉。
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正在发脾气:“最近从波托西运回来的白银怎么那么少?!”
他都拿不出钱来买下他最近在大明商人那儿看中的一套瓷器了。
管家无奈的道:“恐怕今后的白银都是这个数量了。波托西的银矿开采了一百多年,如今已经大面积减产了。”
他看着安东尼奥发怒,冷静的加了一句:“而且,日本最近也采取了对白银贸易的新规定。”
“老爷,我们必须要想出新的方法来应对这次的危机了。”
【还有一个是,西班牙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他们对大明的巨额的贸易逆差。】
【他们需要大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等,但不好意思,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宗物品能够让大明为之疯狂。】
西班牙的皇室贵族,不,整个欧洲的皇室贵族都疯狂的陷入到了对遥远东方运回来的精致物件的迷恋之中。
“它们是那么的美!”
贵族夫人和小姐们在各种宴会和沙龙上炫耀自己的精致丝绸衣物,然后对着有着绝美色彩和花纹的瓷器赞不绝口。
但是在议会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先生们,我不得不提醒你们,我们花了大价钱从波托西运回来的白银,有一半都流入到了遥远的东方王朝的口袋里。”
有人反驳:“可是,我们也换来了精美的瓷器和丝绸。”
“是,那些固然很美很优雅,”说话的人利眼环视了一下四周,“但是,如今波托西的白银产量已经大不如前。如果我们的白银只是流出去却又收不回来的话,各位可以仔细想想,会是什么后果!”
【为了保护自己的白银不被大明“掠夺”
走,西班牙人开始限制和大明之间的商贸往来。根据记载,原本每年往返于马尼拉和大明之间的固定商船有四十多艘,但到1629年的时候,已经降到了只有六艘。】……
明朝。
朱元璋扪心自问:“若是大明有这样的银矿,朕绝不会允许它们运到其他国家。”
在大明境内买了货物然后运出去当然没问题,但直接将白银装船运出去,想都不要想!这不是赤裸裸的把自家的钱往外送吗?
朱棣转身对他道:“父皇,大明还是该发掘自己的银矿。”
之前为了推行宝钞,朱元璋直接把银矿给封了起了,不让开采。
他听了之后轻咳了两声,脸上有些不大自在:“你说得对,什么东西都还是握在自己的手里比较好。此事无需在朝会上商议,你自己拟个章程出来就好了。”
不然就像这西班牙,说禁就禁,倭国也是,说不准出口就不准出口。
朱棣忙领下旨意。
“也不知郑和他们的船队到了哪儿?”朱元璋忍不住道,“要是此行能够发现那南美洲就好了。”
实在不行,在东南亚发现几个银矿金矿什么的也好啊。
秦朝。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这两个词还蛮好懂的,在场的也都是聪明人,很快就领会到了其中意思。
王翦大大咧咧的道:“要是一方永远买得多,卖出去的少,时间一久,心里自然无法平衡。”
换成他,也得好好的想个法子。
“君子之道自然是克己,没钱买了那就少买就是。”扶苏道,“或者,在第二方赚回来。但这西班牙,显然并非君子之国。”
他还记得那条沾满了天花和梅毒病菌的毯子呢。
能做出这样行径的国家,岂是这般好相与的?
嬴政饶有兴致的问他:“那你猜,西班牙还会有什么后手?”
扶苏略一沉吟,说出心中答案:“战争,明抢!”……
【除此之外,殖民者们最擅长的就是举起手里面的屠刀。】
无数在马尼拉扎下根来的华人,惊慌失措的携带着自己的家眷和行李,渡过河流。
他们想要去对面的沼泽去避难。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西班牙士兵,他们在军官的带领下,在河堤之上开始拉弓射箭。
一排排箭矢射出去后,华人成批成批的倒下,骑着马拿着剑的西班牙军官开始冲入人群,收割着剩余人的性命。
这是单方面的屠杀。
有华人大声惊恐的喊:“我是基督徒!”
军官用剑刺穿他的胸膛,冷漠的道:“那又如何?”
华商的店铺和财富被抢走,房屋被焚毁,血流成河,他们占据了沼泽地开始反击,杀了西班牙军官,并且同样焚烧了他们的房屋和教堂。
可惜,西班牙的驻军召
唤来更多的士兵,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土著和日本浪人,他们带来了新的火器,在火器的压制下,华人溃不成军。
在海崖边,在山林里。
幸存不多的华人跳入了海洋,点燃了山火,与整座山一起化为灰烬,宁死不降。
整个菲律宾,一个活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了。
而屠杀者,开始抬着他们的圣像,就在干涸的血迹旁、被烧成焦黑的废墟旁兴高采烈的游行,庆祝着他们的胜利。
【那时候,明朝水师已经显露出颓势,深居皇宫的帝王自顾不暇,日暮西山的帝国不再能庇护他的子民。】
【几万人在海外被屠杀,在明史里面也只换来了几个轻飘飘的字“竟不能讨也”!】
【白银的输入被腰斩之后,正处于萌芽阶段需要资金链的江南作坊们立刻陷入到了困境,江南地区物价暴涨、人心浮动。】
【时局变得更加动荡。】
【明朝的国库也一下子就变得落寞起来,再也维持不了帝国军队的用度,在西北对抗起义军、北方抗击清军的战场上一败再败。】
【要说大明的灭亡,就不能简单的说腐败、瘟疫、小冰河时期,还应该看它与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已经难解难分,无法独善其身。】
【这是世界新秩序的开端。】
【而这种秩序,恰恰是以“财富”
为目的,以“军事”为手段而建立的。】
【宝钞、白银、再回溯到交子、甚至是飞钱……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或许并不如军事那样的立竿见影,但却更为深远更为广阔。】
【原本屹立在世界中心的大明帝国轰然倒塌。】
【取而代之的,是颁布了更加严密禁海令的清朝。】
【这一系列的变动,让日本取而代之,成为了东亚的新的贸易中心!】
【这里就不详述了。】……
秦朝。
“如果他们能打得过大明,肯定会直接将这块肥肉吞下。”嬴政面无表情的道。
虽然不是大秦的子民,但这些倒下去的华人却依然是华夏子孙。
王翦和蒙恬等武将已经激愤得要抽出自己的剑,然后发现因为入宫,佩剑早已经被摘下。
“以财富为目的,以军事为手段。”嬴政默默的在心里想,“或许,这才是国与国之间来往的本质。”
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争来争去,为的也无非是土地、人口和粮食,这些都是财富。
如今不过就像是换了一个更大的地图,大秦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在这个地图里,此时虽未联通,但迟早有相交的一天。
要在这一天的到来之前,积攒起更多的实力。
秦始皇将目光投向身后殿中悬挂起来的巨大世界地图,看向了大秦之外广阔无垠的疆域,心中燃起熊熊火焰。
大明。
民间陷入到了愤慨之中。
“不愧是我华夏好儿郎!死得
有骨气!”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就算是死也要打回去再死!多杀几个!”
最感同身受的恐怕是沿海一带的海商们,
这几年海禁放开,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去过东南亚去过马尼拉,而且的确有不少人在那边定居了下来。
那边现在已经有不少的西洋人在活动,但还没有到仙画中展示的那样有那么多的军队和舰船。因华人众多,西洋人并不敢怎么惹他们,他们感受到的也都是友好,尤其是传教士们,更是热心善良。
怎么也想不到,百年后竟然会是这样的光景!
整个菲律宾没有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这是怎样的地狱惨像?
有年轻人愤愤扯出自己脖子上悬挂着的十字架,往地上一摔又狠狠地踩了两脚:“说什么神爱世人,众生平等,不过是说得好听罢了,一群豺狼!”
还是妈祖好,他要去妈祖娘娘面前忏悔。
“咱们光有钱可不行!”有海商沉着脸道,“看到了没?火器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手上,得有利器。
“哎,说这些都没用。”有人黯然摇头,“若是我大明水师可以横行于海面,又有谁敢对着咱们开刀?”
说着,他精神一振,“如今局面已然不同,应该不用担心再落入到这样的田地。”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海商们心中各有忧思,但大多心里都下了决心,不管怎么样,在海外都是华夏人,得团结起来。就这样,大明的海商行会就这样组建了起来,此乃后话。
在金陵的宫城之内,这次怒发冲冠的是朱棣。
“竖子尔敢!”看到西班牙人对华夏人单方面的屠杀,朱棣差点将御书房里面的案几给拍碎,然后反应过来,立刻向朱元璋请罪。
朱元璋心烦意乱的挥挥手,没在意这个。
他知道他这个儿子能征善战,军功赫赫,自然看不得这些。
“不肖子孙啊!”朱元璋仰天长叹,重复那几个字,“竟不敢讨也……竟不敢讨也!”
汉武帝时期,大汉的将领说出的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他的大明,留下的却是“竟不敢讨也”!
简直就是屈辱!
现在的大明,建朝才二十余年,正如同初升的太阳,一切都是蓬勃的,都是向上的。但此刻,朱元璋却从短短的几个字里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
他似乎能看到浓重的黑暗吞噬掉了夕阳最后一抹余晖,而他一手创建的大明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朱元璋深深的吸了口气,将翻腾的怒火压下去,看到在一旁的朱棣,这才稍稍的定了心神。
或许,这次会有不一样……
【既然讲到了货币,那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同样是17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建立货币信用的。】
【我们的老熟人又要登场了。】!
第189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二)
天幕上,一张古典油画的画像出现了。
画像上的男人,有着淡金色的一丝不苟的披肩卷发以及微微皱起来的严肃的眉眼。
天幕下的很多百姓,尤其是当时看物理篇看得如痴如醉的那些人,几乎是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是那位牛顿!”
“艾萨克·牛顿!我记得当时路小柒提过他曾经担任过铸币厂的工作。”
“我也记得,但我以为他只是个闲职。”
“不用怀疑,天才放到哪儿都会是天才。”
在大家的热切议论里,仙画也为那些还有些迷茫的人们揭晓了答案——
【是的,艾萨克·牛顿!我们在物理学上的老朋友,在这次英国币制改革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在牛津深居简出做着研究的牛顿收到了自己的朋友和粉丝蒙塔古的来信:
“我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向您证明我对您的友谊,以及国王对你功绩的赏识……”
在信里面,蒙塔古邀请牛顿出任铸币局监督一职,这个职位可以为他带来每年500到600英镑的丰厚收入。
蒙塔古知道他的顾虑,在信中贴心的为他做出了解答:
“这个职位的工作量并不繁重,您完全可以在工作之余继续做着您的研究,甚至保留您在三一学院的教职。”
这么丰厚的条件,牛顿完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他很快就收拾行李开始赶赴伦敦,履行自己的新职位。
【虽然蒙塔古说铸币局监督的工作量很清闲,但生性严谨的牛顿还是把自己研究学术的热情和认真投注在了这个上面。】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的币制。】
【英国一开始的币制呢,其实和华夏是差不多的,也是发行钱币,在中世纪的时候以银币为主。】
【不过,不像咱们直接用银两作为货币名称,英王朝将他们发行的钱称之为“英镑”。】
路小柒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当时英格兰的货币体系。
英格兰的铸币权在王朝的手中。
一英镑,实际就是一磅白银的价值——大概等于3.33两白银——所以英镑之前被写成“英磅”。但这只是货币单位,并没有实际的货币,因为老百姓们日常很少用到。
他们更常用的是先令和便士。
一英镑等于二十先令,而一先令等于十二便士。
最小单位的银币,也就是便士,240枚堆积在一起,就是一英镑。
【看到了没?他们的货币其实是和白银挂钩的,因此也被称为“银本位”。】
【因为设计上的不合理以及铸币技术的局限性,很多人呢就瞄上了这些银币,他们用剪子将银币的四周剪下来,然后再转手卖给其他人,或者是自己将收集到的熔成新的银币。】
【而被剪的那一枚银币,价值却不会发生变化。】
【只要银币中间的数字不变,一先令就依然还是一先令。】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前赴后继的挖官方的墙角,甚至诞生了很多以此为生的组织。】
在巷弄昏暗的地下室里,一堆堆银币被送进来。
熟练的工人们抄起大剪子,拿起一块银币咔嚓几下就将它的边角给剪了几条下来。
这些被剪下来的“边角料”被集中在了一个框框里,然后做好伪装,送到了伦敦城外的冶炼工坊。
在高温下,它们重新还原成了白银。
而被剪了边角的便士和先令们,又回到了市场上,重新进入到了每个人的口袋里。
似乎还能用,但无论是外观还是实在的白银含量,都与之前截然不同……
汉朝。
汉武帝刘彻边看边恨得牙痒痒的,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所铸的钱在民间被那些贪得无厌的豪强们甚至是心怀不轨的藩王们所仿造,不仅得来的利益进了他们自己的钱袋子,而且还搅得民间一片混乱。
他好不容易把铸币权收回到朝廷手上,可不是为了看到这样的场面。
他对桑弘羊道:“此等贼子,可恨可杀!定不能轻饶!”
桑弘羊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大汉那些伪造钱币的人,恭敬应下,但也有自己的犹豫:“陛下,仅仅是刑罚恐怕不能根绝此事。”
当利润够大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愿意为之铤而走险。
更何况,他们身后的势力往往也深藏于阴影之中,甚至难以揪出。
刘彻当然也明白:“朕知晓,但,刑罚也不能放松。”
他又生出一些自得的心情。
在文帝和景帝时代,铸币权被各郡国所把持,以至于一些郡国占据铜山又能煮盐,逐渐势大,这才有了七国之乱。
如今见来,自己收回铸币权和盐政的动作,堪称圣明,所以才会被仙画一再提起。
想到这里,嘴角都要往上翘一翘。
东方朔最明白他的心思,凑趣道:“陛下在铸币权与盐政之事上,可谓远见卓识,实在让人佩服。”
听得刘彻心情极悦。
桑弘羊当然也要跟着拍一拍自己顶头大BOSS的马屁,当然,大部分是出自于自己真心。
随后,他道:“微臣倒是想看看他们其余的手段。如何防止人仿造,如何平稳货币价值。”
刘彻心里一清淩,在心中暗想:“是啊,收回铸币权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即使是再缺钱用,也不能胡乱的造钱来花,否则就是为以后埋下祸根。”
不得不说,“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在这十几分钟里面已经悄悄的埋在了帝王们的心里。
甚至,如董仲舒、魏征、王安石等各朝代的大臣们还要想得更远:
“此事的关键在于帝王。帝王之权力无远弗届,若是遇到明君那还好说,若是遇到昏君,想造钱就造,丝毫不管民间的洪水滔天,那又能如何呢?”
“所以,如何限制君权,这才是事情的关键啊!”
这些话,在心里转了几个圈,默默的被掩藏了下来。
民间的老百姓们想得当然没这么远,他们只是在感叹原来于钱币上还能这样的钻空子。
“换我我也会钻,这不就等于一枚银币可以当成两枚来用吗?”
“不错,不这样做的才是傻子吧!”
也有人对大英帝国的群众智商产生了怀疑:“这有什么好吵的?直接备个小秤,称一下钱币的重量不就好了吗?”
就像他们现在,几乎每家商铺里都会备上小剪子和小秤,要用钱了直接在随身携带的碎银子里剪下一块,然后再称重,交易进行得也很顺利啊。
明朝。
朱棣和朱元璋也有这个疑问,他们都觉得其实这个事情很好解决。
倒是夏原吉,大明现在的财政管家,脸色颇有些凝重:“陛下,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若是银两剪来剪去,中间必然会有损耗。而且各家的秤也容易做手脚,总的来说还是要更麻烦。”
“既然能够有更好的做法,为什么要将就呢?”
他这么一说,朱元璋和朱棣倒是深以为然。
夏原吉没说的是,他隐隐的觉得这个币制改革还有一个点很重要,但是他目前还没有想清楚。
他有个预感,如果想清楚了,或许会是一个极大的启迪……
【这样当然也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酒馆里面,顾客正在和酒保吵架。
“明明都是一先令,为什么不收旧币只收新币?”
酒保嗤笑一声的看着醉汉:“你喝酒把脑子也喝糊涂了吗?同样的一先令,旧币的含银量和新币能一样吗?”
他拿起醉汉递过来的一枚已经明显缩水的旧币,上面显示一先令的币值:“这个,现在只值四便士!”
醉汉怒不可遏,和酒保争吵起来。
同样的争吵频繁的发生在菜市场、商店、雇主和工人之间。
人们甚至开始摆上了秤,索性用重量来衡量币值。
然后,上下议会也开始吵个不停。
“先生们,如果还不进行改革,我们的贸易和经济将会毁于一旦,现阶段完全无法进行任何交易!”
“如果只是发行新币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些肮脏的老鼠们,会将我们的新币带到英格兰之外,然后再重新熔炼成旧币带回来!”
“这是不可忽视的巨大损失!”
【蒙塔古邀请牛顿,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以牛顿天才绝伦的脑子,肯定能想出让人出乎意料的点子。】
【和他俩一起工作的还有另外两人,萨默斯和洛克。】
【他们四人倒腾出了一个《重铸货币法案》。】
【这个法案其实并没有太多激进的内容,反倒是很简单,但是在细节的地方又很扎实的。可以说真正解决了问题又尽量
避免了金融震荡对民生的波及。】
【简单在于,它的核心就是铸造新币来替换旧币。并且规定,在期限之后,政府就不再接受旧币作为税金。】……
大明。
朱元璋一拍桌子:“这不就还是大明宝钞的做法吗?”
凭什么朕这么做,仙画就骂骂咧咧,而这英国这么做,仙画却似乎是对其大加褒扬?
不公平!
当然了,朱元璋能做到如今的位置显然并不是傻白甜,这个问题刚闪现,他马上就想到了,肯定是英国的这些西洋夷人想到了什么好方法。
他倒是要看看……
仙画也的确是立即提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个改革似乎很老套很没有新意对不对?】
【但是!】
【它顾及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
在英格兰每一处教堂外面,基层的官员们以及牧师们召集了村民和镇民们,向他们宣读国王陛下和议会做出的最新决定。
“到5月4号,所有的旧币就作废了,我们只收取新币作为税金。”
百姓们大声嚷嚷起来:
“那我们手中的旧币怎么办?”
“你们完全就是在抢劫!我们上哪儿去弄新币?”
官员们大声的敲击着桌子,终于将大家的声音给压了下来:
“关于你们的问题,议会的先生们早有讨论,不用担心。”
他拿出密闭的口袋:“三天之内,将你们手中和家里面藏起来的旧币放入到这个口袋里交上来,我们会对它们进行现场的检查和称重,按照重量返回一张期票给到你们。”
官员向百姓们展示他手中的期票。
“拿着这张期票,你们可以来兑换相当于旧币实际价值的新币!”
百姓们安静下来,这时候有人忍不住喊了出来:“那吃亏的不还是我们吗?”
有损耗的旧币的实际价值肯定要更低的。
官员冷静的道:“可若是你们拿着旧币去消费去买东西,同样也只值那么多钱。换成新币后,我们可以保证,新币再也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看到没有,这才是正确的用新币来代替旧币的做法!】
【由国家出钱来收回旧币!】
【你想着自己空手套白狼,把损耗和亏损全都丢在人民的头上,指望着民众可以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没有任何怨言,想什么呢你?!】……
大明的皇城之内。
朱元璋嘟哝了几声,没有再说话了。
朱棣也没有再说话。
只有夏原吉,很快就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然后皱起了眉: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即使英国的人口数少,整个社会流通的钱不多,但这笔数字算下来依然让夏原吉觉得震动。
这样一大笔钱拿出来,国库
纵然再丰饶也会伤筋动骨一番。
想到这里,他又不禁佩服这英格兰的魄力。
经此一役,”他对皇家俩父子道,“英格兰朝廷的信用已然建立起来了。后续要做任何的币制改革都会要轻松很多。”
“朝廷国库就好比一家大的钱庄,”夏原吉道,“钱庄需要获得客人们的信任才能开门做生意……”
他忽然顿住,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模糊的想法。
朱棣见他还没说完就停住,刚想要问却被朱元璋以眼神叫住。
“随他去,定是想到了什么。”
朱元璋对自己看得顺眼的臣子还是颇为宽容的。
而此时,全天下一些颇具有怀疑精神的、反叛精神的人正在想:
“这英格兰朝廷,当真如此有担当如此无私?”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这里面必然不那么简单。”
果然,他们很快就听到仙画的语气变得有些戏谑,和几分嘲讽——
【当然了,英王朝其实也没有那么的大公无私,一心为民。】
【实际上,这笔支出由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代付,等于是英格兰银行借了一笔贷款给英王朝,而英王朝用新出炉的房屋税来做抵押。】
【也就是说,它实际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唯一好一些的是,房屋税只针对拥有房屋的富裕家庭,那些贫苦的百姓被划在了免征范围内,他们只需要承担旧币换成新币的损耗。】
【两害取其轻,因此虽然有怨言,但大家还是很支持的。这个法案颁布后,全英格兰的民众都开始把自己藏在壁橱里的银币给取出来了,纷纷上交。】
【或许你们会有疑问,那这次就不会有人再把新币的角给剪了吗?】
各朝代的百姓们都跟随着路小柒的问话而点了点头。
“对啊,只是单纯的发行新币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照样可以剪吗?”
大家表示不懂。
但也有人很淡定:“咱们能想到的,他们肯定也能想到,自然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换成我的话……”
各方开始热烈的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我们的艾萨克·牛顿就出场了。】
【当时,他负责的就是铸币厂的工作。】
牛顿走马上任铸币厂,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了账目,清点所有账目,这对于数学泰斗级的牛顿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难处。
第二把火他决定将所有的新币都转为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无论是工艺还是克重,都会存在不一样的情况,只有机器制造出来的,才能够做到标准化。”
这时候,他才知道其实在之前,就有一部分新币已经开始采用机器制造。
负责人有些为难的解释:“因为我们的机器效率远远不够,完全跟不上新币的需求量,所以最
后还是大部分采用手工制造。”
牛顿面不改色的道:“我知道了,这个问题交给我。”
他带领技术团队改进了铸币厂的机器,让它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第三把火,他决定改进新币的样式。
“既然他们喜欢剪,那就将所有边缘都加上花纹,只要被剪过就能看出来,一拿出来大家就知道这是一枚破损的银币,那它的价值自然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牛顿还改良了银币的精度和各种工艺,让造假者不能再这么轻易的模仿。
在这几种措施同步实行之后,新币大受欢迎。
每隔几天,就有大批大批的旧币从民间被收上来,然后运到铸币厂融化冶炼成为新币。
【新的货币明显比旧币更加精美,而这种边缘带花纹的样式,直到现在都依然被采用。】
【除此之外,牛顿还严打铸造□□以及故意损坏货币的人,他经常去刑场观看处决犯人,毫不手软。】
【就这样两方面夹击,英镑的币值在经历了阵痛之后终于稳定了下来。】
【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英镑、先令以及便士这些价值单位,不再只是单纯依靠白银的价值和含量,而是拥有了它专属的固定意义。】
【艾萨克·牛顿也因为他出色的工作,升职成为了铸币局局长,而且获得了爵士的称号,一举跨入到贵族阶级。】
……
西汉。
桑弘羊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观察了一下仙画里出现的那些用机器制成的银币和手工打制的银币之间的区别。
前者看上去每一个都几乎是一模一样,仿佛神灵的法术,摆在一起完全没有任何区别,精美至极。
而后者明显有手工的痕迹。
“用机器加大产量,而且也提高了仿冒者的壁垒。”桑弘羊感慨道,“这机器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东方朔也摇头:“这样的花纹,若是手工打制,必然会极耗时间。”
所以这一招,他们很难学。
汉武帝失望了一瞬,很快就振作了精神:“无妨,这也是未来的一条路。”
东方朔笑道:“陛下,这就是科学和工匠大师存在的意义啊。”
这不比那些贤良文学们要更有用?
汉武帝轻声哼笑:“确实。”
唐朝。
和刘晏一起观看的仙画的下属有些摸不着头脑:“何为专属的固定意义?”
这句话听上去实在有些不好理解。
他们看向刘晏。
每每自己心中的一些疑问得不到解答的时候,他们的这位顶头上司都能给到极为合理的解释。
这次,也不例外。
但显然,刘晏也是刚刚才想明白,他的眼睛里泛起惊人的光亮,似乎明白了什么天下至理:
“我明白了!”
他看向疑惑不解的下属,有些兴奋的解释道:
“意思是,英镑、先令和便士,这些词语对于天下人来说,已经成为了钱财的代名词。”
“而且,它们的价值如何,在所有人心里已经是固定的。”
他见下属似乎还有些疑惑,索性举例说明:“当这样得观念变得逐渐更加深入人心的时候,即使所谓的先令里面不再含有白银,它在大家心里面依然还值那么多钱。”
“就像是交子一样!”下属冲口而出。
刘晏点点头:“比交子的体系还要更加的清晰和稳定。”
“且,时日一久,英王朝即使将其换成交子一样的纸币,恐怕同样也会获得成功。”
百姓会信任它,只要它不作死胡乱增发。
明朝。
夏原吉同样想通了这一点。
“归根到底,还是信用啊!”他对朱元璋、朱棣意味深长的道,“想要摆脱金银之物本身的价值,那能依托的就只有朝廷的信用而已!”
正为大明宝钞一事而焦头烂额,逐渐有些控制不住场面的朱元璋长叹一声:
“朕明白了!”
只是这信用,建立起来何其的艰难,摧毁却不过只是在一瞬间而已!
……
【升职后的牛顿得以参与到英国货币的政策制定中来。】
【然后,他立刻又立下一项对英国来说至关重要的决策——将英镑和黄金挂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金本位”制度!】!
第190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三)
【银本位、金本位是现在经济学上赋予的名词,那时候其实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深的认知,大家也不懂这些东西。】
【但牛顿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区别,以及未来的趋势,并且据此重新制定了英国的金银比价。】
牛顿彻夜伏案工作。
只是,这次他书桌上的各种科学书籍和数字变成了一堆堆其他人统计过来的英国与欧洲各国的金价以及银价。
以他的数学功底,很快就计算出了这些年英国流出的白银和黄金。
“情况很不乐观。”他对蒙塔古以及英国国王道,“我们的金银比价是1:15.5,而欧洲大陆的金银比价是1:14.5。”
蒙塔古还在算,英国国王显然有些懵。
牛顿顿了一下,解释得更清楚:“也就是说,在英国,15.5盎司的白银可以兑换一盎司的黄金,但是在欧洲,只需要14.5盎司。”
蒙塔古脱口而出:“投机者们会将英国的白银带到欧洲去,这样就可以兑换更多的黄金。”
“然后他们将黄金带回来,兑换更多的白银,周而复始。”牛顿点头。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英国的白银正在流失。而且,全球范围内,白银都在减产,反倒黄金更稀缺,价值更高。而且作为金属来说,它的特性要更为稳定,损耗也更小。”
国王深以为然:“白银经常因为保存不善而变得乌黑,让人不喜。”
蒙塔古对英国国王道:“艾萨克说得对,欧洲大陆的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是国内,也有很多人现在更愿意用黄金。”
牛顿抛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英国需要开始重视和贮备黄金,它将会取白银而代之。”
【1717年,在牛顿的建议下,英国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一盎司的黄金可以兑换16.2盎司的白银。】
【这样就造成了英国的白银相较于欧洲大陆更加的便宜,很多投机分子就把英国的白银运到欧洲去换取黄金,再把黄金带回英国去收购白银。】
【这样,英国所积累的黄金越来越多,流通的货币也开始更多的采用黄金,形成了事实上的“金本位”。】①
【后来,依赖于逐渐变高的黄金价值,英格兰这些巨额的黄金储备在全球争霸的战场上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不仅是金融还有军事,都让英格兰站在了巅峰,成为威名赫赫的日不落帝国。】
【牛顿,一位当之无愧的跨越了时代的天才。】
【而将天才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是多么的重要!】……
唐朝。
李淳风依然在钦天监高高的天象台上和同僚们一起观看仙画。
“是数学!”他脱口而出。
旁边的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的看过来。
李淳风解释道:“牛顿是数学家,而我发现,那些惯于使用数字和对数字有天赋的人总是能很
快的发现一些隐藏在其中的规律。”
就像是牛顿发现金银比价中的猫腻一样。
同僚们也深以为然:“确实,算术出色者,十分擅长于分析事物规律。或许这就是仙画所说的逻辑思维吧。”
这几位钦天监的官员都是天下知名的算家,在长安大学成立之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数学系的老师,这两年经常接触到一些算术出色的学生。
李淳风抚须笑道:“各位,或许数学系的学生在毕业后也不一定非要进钦天监。”
户部才是他们更好的去处。
别说,户部尚书和侍郎们已经在心里盘算着,或许该提前把数学系的那些学生们给定下来,一个个都是好苗子啊。
李淳风的思维跳跃,很快又飘到了另一个点:“黄金的特性的确是要比银子稳定。”
除了数学家之外,他可还是一位道教的炼丹师,平时没少接触这些金属。只不过,对之前仙画所提到的危险金属,他还是敬而远之的。
唔,听说孙思邈孙仙长对此颇感兴趣,不过被陛下严令禁止他做各种危险实验。
星官们七嘴八舌的:
“咱们大唐,一直都是更喜欢黄金的。”
“何止大唐,从商周开始就喜欢金光闪闪的了,吉金就是如此。”
“谁会不喜欢金光闪闪的呢?”
大明宫内。
李世民也在问一个问题:“朕记得,仙画曾提起过海外的金矿?”
旁边的笔吏们立刻翻到之前的记录:“是一个叫菲律宾的国家,应该在东南亚。不仅有金矿,而且白银储量也很丰富。”
李世民想到南美那极大的白银矿,心里火热,又问:“船只还未造好?”
从下旨到现在,已经两年了!
负责此事的阎立本回道:“陛下,造船用的大龙骨就需要自然风干至少一年,这的确是快不得啊!且此船比前往东瀛的船还要更大,更不能急。”
造船本就是很耗时间的事情,尤其这样大型的船还是首次,更需要摸索。
不过他知道,民间有些船队甘冒着风险已经往南边走了,只是目前都还没有什么音讯传回来,也不知道生死。
李世民自然明白,只是想要尽快见到而已。
他叹一声:“朕知道了。”
又浮起念头:这要是后世那种钢铁巨船,就好了。
算了算了,先想想,只要方向对了,以后总是会有的……
【说到英镑,它的纸币化其实和咱们国家的交子差不多,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作为金银的存款凭证。】
【后来,它演变成为了债券。】
【十七世纪末的时候,法国扩张,英国加入到了欧洲大陆的反法同盟军,开始了“九年战争”。1694年,是九年战争的第五年,英国已经无力支撑这样的用度。】
【简单来说,国库没钱了。】
【但在五年
前,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又限制了英国政府征税的权力,也就是说,王室不能再随随便便的给老百姓想加税就加税了。】
威廉三世在议会大发雷霆:
“如果再不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我的海军将全军覆没!
“英国对法国的战争将失败,而我将逃亡到印度。②
“新教将会覆灭。
“你们,则将成为亡国之臣!”
【为了募集军费,英国在资产阶级新贵族们的牵头下,成立了英格兰银行。】
【当时,英国国王带头认股,但贵族们却更热衷于传统的投资方式,对此并不太感兴趣。】
【反倒是一些商界新贵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出钱认购。】
代表着王室利益的一派与代表着其他各方利益,比如议会、比如商界的贵族和议员们在议院里吵翻了天。
王室和政府,简称甲:“英格兰银行募集到的资金必须借贷给政府。”
牵头成立银行的贵族以及商界代表,简称乙:“可以,但是需要政府每年支付12%的利息,以及四千英镑的手续费。”
甲:“那这笔贷款必须要长期。另外12%的利息太高了。”
乙:“利息可以商量,但为了确保你们有能力支付利息,需要划定一部分现有税收作为担保。”
乙:“另外,为了确保你们有能力支付本金,我要求取得发行相应数目银行券的权益。”
甲忍气吞声,最终点头:“可以。”
【最终,它成功的募集到了120万英镑的资金,然后英格兰银行将这笔资金以8%的利率借给了王室。而作为回报,它可以发行120万英镑的银行券。】
【这些银行券,也就是英镑的初始形态。】
【之前说英王朝回收旧币,所出的资金也是用这样的方式从英格兰银行借出来的。所以,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呢走的就是给国家放贷款的路线。】
【后来,到1759年,英格兰银行又发布了10元面值的英镑,1793年,又发布了五元面值的英镑,英镑的纸币之路逐渐成型。】……
民间的百姓们啧啧称奇:“原来西洋也会有国库危机啊。”
之前老听仙画讲自家事儿,感觉哪个朝代都缺钱,没想到原来国外也是如此。
“瞧你这话说得,这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咱们这儿有的,其他国家当然也会有。”
“不过他们这解决方法也是挺别出心裁的,居然向民间借贷。”
这英格兰银行可不就是在放印子钱吗?只是人家更拽,放的对象是朝廷!
“他们也不怕收不回来。”有人咋舌,“敢给朝廷放贷,胆子不大可真不行,小心亏了夫人又折兵。”
其余的商人也都摇头:“换我也是不敢的。”
要是朝廷什么时候不想还了,一道旨意下来,这借款的文书就得作废呢。
“不过,
想也知道,这些认购了英格兰份子的,也不会是什么省油的灯。虽说都是商人,这小商人和皇商可不是一码事儿。”
在他们看来,那些英格兰的贵族就好像现在的世家门阀,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的确即使是皇帝也得要掂量掂量其分量,轻易不会做出欠债不还的事情。
⒕想看火星少女写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190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三)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但换成普通老百姓,那就难说了。
倒是他们这个限制王室胡乱征税的什么法案,听上去还有几分意思。
秦朝。
嬴政皱起眉,感觉这英国的王室似乎当得也没什么权威。
君主,并不拥有无上的权力。
这让他略微有些不适和天然生出一种警惕,但他却并不觉得轻蔑,反倒是隐隐生出几分忧思:“是不是这样,反倒形成了某种平衡的结构,反而更能持久?”
在他之下的李斯也有些兴奋。
瞧瞧他听到了什么?
《权利法案》!
居然有一部律法限制了朝廷或者说是君王的权利!要知道,现在的律法,其视角完全就是自上而下的,却几乎不会对掌权者有什么限制。
他怦然心动,又感受到了某种危险的讯号。
李斯将视线转向嬴政,呃……算了……李斯迅速的将视线划走,然后隐秘的停留在了扶苏身上。
或许,扶苏太子会是个好的选择……
在秦朝的君臣各怀心思的时候,在西汉时空里,汉武帝刘彻想起了一件往事,会心大笑起来。
“这英格兰银行倒与先帝时期的无盐氏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在场的众臣们自然知道这桩轰动的往事。
景帝年间,晁错提议要削藩,最终引来七国叛乱。
七个诸侯,有的手里有军队,有的手里有盐,有的手里有矿可铸币,总之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朝廷这一仗打得极难,汉景帝一度退缩,把晁错给杀了,但七国依然未停手,这倒是逼得景帝破釜沉舟,誓要平叛。
这时候遇到了和这位英格兰皇帝一样的事情,那就是国库没钱了。
“那些个子钱家,觉得朝廷未必会赢,”刘彻冷哼了一声,“个个捂紧了口袋,唯有无盐氏敢借钱与朝廷。”
桑弘羊在心中咆哮道:“那不可,加了十倍的息呢,十倍!那可是十倍!”
当然,他可不会缺心眼在这关头喊出来。
汉景帝一咬牙,竟然也答应了,而且在胜利后还爽快的付了账。无盐氏自此一跃成为了大汉数一数二的商贾。
桑弘羊一面为先帝的诚信感到欣慰,一面又为这十倍的利息而感到心痛。
汉武帝显然也是有些心痛的,沉吟道:“这银行倒是颇有些意思。”
8%的利率对于十倍的利息来说,算什么?而且专门放贷给朝廷,同时用税收来做抵押,听上去还很合理。
桑弘羊同样很心动,但他也有些犹豫:“税收一事,兹事体大,陛下,还需要谨慎考
虑。”
他心中有隐忧——人家是因为限制了随便征税的权利,但大汉可没有??[,若是到时候朝廷为了还债,随意加税怎么办?
不不,如果可以随意加税的话,那根本用不上向这银行贷款。
桑弘羊觉得,这在目前来说,简直就是个死结。
“自然,自然。”汉武帝揉了揉眉心,让笔吏记下,“日后时机成熟再议。”
西汉的君臣聊到了无盐氏,明朝的夏原吉却在向朱元璋和朱棣提到了宋仁宗时期的一桩旧事。
“庆历年间,北宋征讨西夏,向京城的大户们借贷,光是李氏一家就借了二十万贯,后来也没有还,只是给了几个京官的名目。”③
朱棣道:“这似乎也不亏,只是败坏风气。”
相当于买官了。
夏原吉笑一声,“若只是一次,自然还好。只是后来,河东战事起,于是朝廷又向这些富商们出手了,要求每户摊派万贯,商户们苦不堪言。”
他语重心长的道:“竭泽而渔,不是持久之计。”
还是那句话,信用这东西,建立起来很难,但破坏却往往只是在一瞬间。
和钱有关的事情,大家会尤为警惕。
不管大明以后要怎么搞,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谨慎再谨慎,万万不可再像是宝钞一样,让大明朝廷陷入到信用危机之中。
否则,神仙难救……
【之后,纸币的发行自然也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英格兰银行也经历过了好几次金融危机,甚至是银行业最担心的挤兑风波。】
【不过,运用了各种“不要脸”的招数后,英格兰银行倒也挺了过去。】
时局动荡,英国整个社会里充满了焦灼和恐慌的氛围。
“听说了没?最近就要开战了。”
“听说了,我正打算把我手里的银行券去换回黄金,这样的时候还是藏点黄金比较有安全感。”
“我也要去,明天就去银行。”
于是,英格兰银行遭遇到了挤兑潮,无数百姓涌来银行要求把银行券兑换回黄金。
银行在度过第一天的焦头烂额之后终于出了应对方案。
首先,他们承诺会“应兑尽兑”,很好的稳定了民众的情绪。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一言难尽。
“您要兑换十盎司的黄金?”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彬彬有礼,“当然可以,不过现在我们银行只有小额的便士,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他拿出一堆最小面额的便士,开始慢悠悠的数了起来。
从上班数到下班,才数了价值两盎司黄金的便士:“您先把这些拿好,剩下的我将会在下一个工作日兑换给您。您说明天?不不,明天可是圣诞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我们银行放假两天,相信您可以理解的对吗?”
拖啊拖,拖了三天。
“号外!号外!全英超过一千名商人共同发表声明,”报童们在街头叫卖着报纸,“他们依然无条件接受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作为支付方式,并且不兑换自己手中的银行券。”
一些贵族和大商人也都在报纸上和社交场合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对英国很有信心。”
“不过只是一场小风波而已,很快就会过去的,完全没必要去兑换银行券。”
就这样,几管齐下,一场挤兑风波居然就这样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到了18世纪,英国成为全球霸主,开始对外输出英镑。它用英镑为自己的各种国际贸易付款,比如向自己当时的小弟,漂亮国购买棉花等等。】
英国军舰开到世界各地,插上米字旗。
世界上所有的重要航道,从马六甲海峡到苏伊士运河,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好望角,都处于英军舰的把持之下。想要融入到世界贸易中来,就必须向英国人靠拢。
无数的货物从各个殖民地以及贸易相关国流向伦敦以及英格兰各大港口。
而无数的英镑也被英国人的军舰和商船带到世界各地。
所有的国际贸易都用英镑来结算。
【英镑,成为了那段时期里全世界流通最大的货币。】
【回顾英格兰银行发行“银行券”也就是纸币版英镑的过程,其实在发行之初其实都是帮助英国政府在兜售英国国债。到了1800年,英国政府的国债规模达到了4.56亿英镑!】
【完全可以说,货币金融,帮助英国度过了数次危难。】
【而英格兰银行,最终在1946年被收归国有,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经济学家们和历史学家们也往往把它成立的那一年,1694年,作为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之年。】……
秦汉等朝代,民间金融还没有发达到这个程度,商贾们只是有些震惊:
后世的金融居然还可以这样玩!
开了眼界。
而宋朝明朝这样民间金融行业发达,已经出现无数钱庄票号的,其东家们在震惊之余也有些不服气:明明先发明出纸币的是我们,但怎么结局就不一样呢?!
有大票号的东家感叹:“这钱生钱的生意还是做得。”
“纵然咱们不像是那英格兰银行,专做朝廷生意,但只要谨小慎微,诚实守信,这块招牌或许也能一直发扬光大下去。说不定,到时候也能做成个银行的样子。”
他们和那些放印子钱的是有天壤之别的!
这下子,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了。
唐朝。
同样是经济天才的刘晏不由自主的感慨:“钱生钱……这所谓的货币金融,完全就是钱的游戏,并无实际货物。”
幕僚皱眉道:“听上去似乎如空中楼阁。”
很虚幻。
刘晏摇摇头:“实则严谨非常,环环相扣,只要其中一环断掉就有可能产生风险,非聪明人不能驾驭。”
能够在全局处理好这些事情的,一定是有大心脏和大智慧的。
幕僚点头表示赞同,又加了一句:“或许,也要看身后的朝廷,是否能够威震天下。”
他算是看出来了,其实英镑走出全世界,依靠的还是英国的军舰。
没有军舰,谁会答应用英镑结账呢?用黄金难道不好吗?
“就像是下注。”刘晏笑道,“你看好这个结果,自然就会下重注。各方看好英国的未来,自然也会愿意在它身上下注。”
看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信用,还是未来。
刘晏只觉得浑身的热血都被调动了起来。
他是喜欢挑战的人,看到这样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高级的风云游戏自然会心向往之,可惜的是自己并不生于那个时代。
他转头看向在遥远一侧露出的唐宫建筑,又燃起雄心:
“无妨,我还有大唐。”……
【就像是那句听上去很装但实际却很对的话,谁掌握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
【货币金融,正是从英镑开始,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
【不过,风水轮流转,随着英国的地位被它的小弟漂亮国抢去,美元开始粉墨登场,开启了自己的“美元霸权”时代!】!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