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现代言情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完结+番外
    第 221 章


    大唐粮食储备丰富,将士训练也不曾松懈,准备起战事来并不很难,等到贞观十一年的秋天,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找到李承乾:“当初咱们俩约定好了,如果我做好了战争准备,蒸汽船还没造好,你就不能拦着我出征,现在蒸汽船造好了吗?”


    李承乾看他得意的样子,没忍住翻了个白眼:“造没造好有什么区别,难道蒸汽船造好了,这仗还能不打吗?”


    当然不能!


    战术都已经定好了,属国和大唐的矛盾也已经挑起来,将士整装待发,军备物资全部到位,连属国都知道大唐要发兵了。


    箭在弦上,哪有不发的道理?


    更何况蒸汽船确实还没造好。


    李承乾心里安慰自己,往好了想,海外国家要入侵的话,大唐是不是在打仗区别不大,反正即便全力以赴也打不过人家。


    摆烂!


    ……摆不了一点。


    还是得努力赚积分,早点让系统升级或者买到核.弹图纸,他才能放心一点。李承乾盘算着再给李泰和李恪加点工作量,几位公主好像还没什么事,把她们也拉过来打工,研究所和工部那边也要催一催,实在不行就都加加班。


    系统好心提醒:[上次陈淑慧说了,你如果再催她就自杀。]


    李承乾:[……真是反了天了,本太子威严岂容冒犯!]


    系统:[不容冒犯也冒犯多回了。]


    李承乾:[……]


    这还不算,李世民接下来的话给了李承乾另外一击。


    “我打算让李泰和李恪去封地。”


    李承乾:“??”


    “为什么?”


    李承乾当然不愿意让李泰和李恪去封地,且不说他们二人辛勤工作,给李承乾赚了不少积分,单只兄弟之间的情分,他也不想与二人分开。


    李承乾想了想,问:“是不是因为有人请他们入朝的原因?”


    李泰和李恪协助李承乾处理政务名义上是帮忙,并没有真正入朝。但最近有人上奏表,以李泰和李恪已经长大(成亲了)、协助太子办差有功为由,请求让二人入朝。


    这个要求也算合理,李承乾是想答应的,但李世民一直不允,现在还要把二人打发到封地去。


    这时候的封地和西汉可不一样,西汉实行分封制,藩王受朝廷节制同时也有一定独立性。他们有自己的领导班子,在封地内有政治和军事管理权,相当于一个小朝廷。


    但唐朝的封地只是一个爵位,王爷食租税却不掌实权,皇帝往往还要派人监督,以免他们生出异心。


    所以对大唐的皇子来说,去封地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不仅被剥夺争取储位的机会,还要离开繁荣的长安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罪。


    李承乾:“三弟和四弟做错什么事了吗?”


    李世民:“没有。”


    是真的没有做错什么,李世民观察了近一年,李泰和李恪并没有因为协助李承乾处理政务升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即便有人存心挑拨也无动于衷,就是可能差事太多了,二人都有点生无可恋。


    “那就是为了我?”李承乾叹了一声,“阿耶,我心理没那么脆弱,不介意三弟和四弟留在长安的。”


    李世民:“我知道。”


    承乾不是梦中的承乾,他也不是梦中的他,李泰和李恪是否就藩都没那么大的影响,但李世民还是要让二人去封地,一是不想冒一点风险,二是因为他有别的打算。


    李世民对李承乾道:“皇子成年后就藩是传统,留他们到现在已经难得了,再让他们在长安待下去难免生出事端。你如果实在想念他们,等到日后你登基坐稳皇位,再召他们回京便是了。”


    李承乾唉声叹气:“那得等上多久啊?”


    李世民都要被气笑了:“怎么,你等不及了?”


    “嘿嘿,我可没有这个意思。”李承乾讨好地冲他笑笑,“我知道阿耶是为我好,给我施恩和处置他们的余地,阿耶最好啦!”


    如果李世民没有让李泰和李恪去封地,等到日后李承乾登基,也不好将人送去封地,否则难免被认为容不下兄弟。如果兄弟关系一直很好也就罢了,但万一李泰和李恪生出别的心思,李承乾就失去一个辖制他们的方法。


    现在由李世民将他们打发去封地,日后李承乾再召他们回京,他们自然会感恩戴德,对李承乾更为忠心。


    李承乾明白李世民的苦心,也愿意接受这份好意,不过……


    “不过我习惯了三弟和四弟帮忙,也不想跟他们分开很久,可不可以让他们去封地转一圈,然后借调回京啊。”


    李世民:“先让他们去吧,之后的事情……过段时间且再说。”


    他颇有些意味深长,只是李承乾并没有听出来,他担心李泰和李恪听到这个消息会难过,请缨去和二人说这件事。


    李世民摆摆手:“随你吧。”


    *


    当天下午李承乾就请李泰和李恪过来说话。


    二人来的时候都有些无精打采,这几天工作量有些大,他们俩天天加班,白天也没功夫补觉,人都憔悴了许多。


    还以为李承乾叫他们来是问差事,李泰坐下后就有气无力地说:“别催我,已经在办了。”


    李承乾亲手给他们倒茶:“辛苦你们了。”


    “这倒没什么。”李泰立刻坐直了身子,精神也抖擞了许多,大哥对他这么好,多干点活不算什么。


    李恪也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哥比我们辛苦多了,有什么我们能做的尽管交给我们。”


    李泰:“……”


    李泰狠狠瞪了李恪一眼,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大哥是真的会分差事给他们的!


    李承乾见状笑道:“我的确有差事要交给你们……”


    李泰闭了闭眼,悬着的心马上就要死去。


    李承乾:“……不过阿耶对你们有别的安排,所以就暂时不给你们了。”


    李泰:!他又可以了!


    “大哥你说话怎么大喘气?真是吓死我了。”李泰捂着胸口抱怨。


    李承乾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真是没出息,才多少事就把你吓成这样?”


    李泰和李恪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


    什么叫“才多少事”?他们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好吗?


    不过比起李承乾确实不算多,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每天处理那么多事还能精神奕奕的。


    反正李泰和李恪对李承乾抱有深深的敬意,并且深觉太子不是人干的活。


    李泰:“阿耶有什么安排啊,不会又要让我们做什么事吧?”“这倒不是。阿耶的意思是,让你们去封地。”见二人愣住,李承乾解释道,“不是打发你们去封地的意思,只是按规矩皇子成人后就要就藩,咱们不好坏了规矩,只要你们去走一趟,过段时间就会……”


    他是怕两个弟弟难过,然而话还没说完,李泰和李恪就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李泰声音都高了几个调,整个人容光焕发:“真的吗?我们真的要去封地吗?嘿嘿嘿!”


    李承乾:“……”


    李承乾:“………”


    李承乾都要被气笑了:“你们就这么想走?”


    “也不是,我们也舍不得阿耶阿娘和大哥,但这不是规矩吗,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嘻嘻。”


    李承乾:“……”


    他哼笑一声:“不用舍不得,过段时间就会想办法把你们调回来,到时候我们父母兄弟又能日日在一处了。”


    李泰和李恪:“!!”


    不要啊!


    他们想去封地,不想再回来了!


    但看李承乾的样子,两人根本不敢替自己争取,算了算了,过段时间再回来也行,好歹能休息一段时间。


    看着两个人欢快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琢磨着要不要给他们一点别的差事——可以带到封地办的那种。


    系统都看不下去了:[宿主,你当个人吧。]


    人家容易吗,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宿主还要压榨人家。


    李承乾一手托腮:[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我的系统能帮我确定这里是不是二十一世纪,或者给核.弹图纸打个折,我也不用这么努力了。]


    系统:……溜了溜了。


    几日后,李世民下诏令李泰和李恪前去封地,在前朝引起了小小动荡,这些日子李泰和李恪协助李承乾理政,大家都默认他们会留在长安了,没想到还是要去封地。


    圣上到底最疼爱太子啊!只是不知三皇子和四皇子会不会不满。


    众人将目光落在李泰和李恪身上,却发现他们别说不满,简直是欢天喜地,以远超平时工作效率的速度交接完,就带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


    众人:“……”


    李承乾在灞桥送别李恪,看着远去的车队有些忧伤:“上次就是在这里送走杜构,这回又送走三弟和四弟,下回又不知道是谁了。”


    苏琛:“不出意料应该是圣上和杜荷。”这次出征杜荷要跟着去,而李世民……他御驾亲征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你就是这么安慰我的?”


    苏琛淡定地理理衣袖:“我没想安慰你。”


    李承乾:“……”好气!他的威严!


    苏琛笑道:“殿下需要安慰吗?”


    李承乾:“不需要!我们回去吧,我还有个礼物要送给阿耶呢!”


    二人上了马车,苏琛问道:“不年不节的,为什么要送礼给圣上?”


    “当然是因为这是好东西了,阿耶一定会非常非常喜欢,我花了很多钱才买到的。”李承乾有点肉痛地说。


    苏琛有些好奇,李世民贵为天子,什么东西都不缺,有什么是他一定会非常非常喜欢的?而且他并没有见李承乾有大笔花销,何时买下这东西的?


    苏琛:“是什么东西啊?”


    李承乾呵呵一笑:“你猜。”


    苏琛:“……”


    他看出来了,殿下这是报复他呢。


    第 222 章


    平时在皇宫里,苏琛并不会随时跟着李承乾,尤其是李承乾去御书房和立政殿的时候,苏琛会很自觉地留在东宫,不打扰天家团聚享受亲情。


    但这次回宫后苏琛却没有回东宫,而是跟着李承乾去了御书房。


    李承乾心中暗笑,也不戳破他,对宋福道:“你回东宫一趟,把我书桌上右手边的盒子拿过来。”


    “诶!”宋福应了一声,麻溜地去了。


    李承乾和苏琛到御书房的时候,李世民正站在舆图前不知道想什么,大军出发在即,他所有的心神都放在这件事上,每日不是召集将领商议部署,就是自己对着舆图研究,计划都已经做了十几个,还要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并做相应准备,实在辛苦。


    见到李承乾和苏琛来了,他才暂时把注意力从舆图上收回来,先对苏琛点点头:“苏琛也来了。”


    苏琛作揖:“下臣见过圣上。”


    “起来吧。”李世民到桌后坐下,先给自己灌了一杯水,这才问李承乾:“送走李恪了?”


    李承乾点头。


    李世民:“如果你想他们,过些日子再召回来便是。”


    “我知道,我没事的。”李承乾见李世民眼下青黑,有些心疼地说,“阿耶不要太担心了,我们肯定能赢的。”


    李世民摇摇头:“世上没有必胜的仗,狮子搏兔尚且可能失手,何况攻打一个国家?”


    李承乾一怔,然后郑重道:“我知道了。”


    他的确有些飘了,以为凭借火炮之利,拿下属国不过手到擒来,却忘了还有“阴沟里翻船”一说。虽然李承乾不认为属国还有翻身的机会,但一击必中和拉扯消耗对大唐的兵力、财力消耗有很大差别,自然应该认真对待。


    李世民见李承乾受教,心中颇为欣慰。李承乾什么都好,就是太过顺风顺水,没有遭遇过失败和苦难。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经验未必一定要从经历中学,他儿子悟性好,偶尔点一点就可以了。


    李世民心中骄傲,对李承乾招招手:“来来来,我又想到一个好计策。”


    他得意地跟李承乾讲自己刚想出的好计策,李承乾也很感兴趣地听,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李世民。


    李世民不愧是军事上的天才,总能想到一些惊艳的操作,理论和经验又很丰富,讲述时情感充沛,李承乾很喜欢听他讲这些,几个月下来对军事的认知飞速成长。


    不过这舆图实在一言难尽。


    李承乾在系统里看的都是实景地图,看现在的地图只觉得太粗糙了。


    他也想过让系统给画几张清晰的地图,可惜系统的扫描距离有限,看不到几千里之外的其他国家,他又不能跟着大军走,否则长安这边就没人管了。


    好在李承乾在系统商城里发现一个好东西,比地图更方便好用,就是有亿点点贵,而且有亿点点高调,但他思量过后,还是斥巨资将它买了下来,打算作为礼物送给李世民。


    父子两个一个教一个学,苏琛也在旁默默听着,过了没多久,宋福就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抱着个盒子进来了。


    苏琛顿时来了精神。


    李世民也有些好奇,问李承乾:“这是什么?”


    李承乾神秘道:“不是要打仗了吗,我送个好东西给阿耶。”


    “与打仗相关的?”


    李世民很感兴趣,盯着盒子上下打量,这个盒子并不大,大概只有普通妆奁大小。能让李承乾如此郑重,此物必定不凡,很大可能是新发明的什么好东西,可是李世民在研究所和工部现有的项目里想了一圈,也没想起哪个大小和这个差不多,还对打仗有帮助的。


    李承乾也没卖关子,直接打开了盒子。


    李世民和苏琛凑上前一看,只见里面躺着两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形状大体是长方形,材质非常特殊,黑乎乎泛着金属光泽。


    李世民和苏琛目瞪口呆,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显然不是大唐该有的。二人几乎是同时想到这东西的来处——天上!


    看到他们二人的反应,李承乾心里有些无奈,他就说这东西太高调,这还才只看了个外观呢,等会还有他们惊讶的。


    他解释道:“这叫无人机,是我朋友卖给我的。”


    李世民:“哦……朋友啊。”


    这也算父子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了,李世民知道李承乾身边有个神秘的朋友,李承乾知道李世民知道他身边有个神秘的朋友(小时候不知道,但长大就明白了)。虽然两人的理解有些偏差,但也不算很离谱。


    对大唐来说,系统和神仙的确没什么区别,三十世纪说是仙乡也不算过分。


    李世民没有就这个“朋友”多说什么,只是问:“这么稀罕的东西,你用什么交换的。”


    仙人自然不需要金银,李世民怕神仙让李承乾做什么不好的事。


    “阿耶放心吧,它只要我好好学习,努力把大唐发展得更好就行了。”


    “就是这样?”


    李承乾点头:“就是这样。”


    李世民心中疑惑,但督促李承乾上进的确不是坏事,再想到儿子的特殊来历,许这仙人就是来辅助儿子的,暂时放下心来。


    他拿起无人机翻来覆去观察片刻,也没看出什么端倪:“这东西怎么用?无人机?是你说过的飞机吗?”


    “我教你!”李承乾私底下研究过,此刻兴致勃勃地给李世民和苏琛解释,“无人驾驶飞机也是飞机的一种,不过不用人驾驶,也不能运输乘客,主要用来执行一些危险的任务,比如侦察啊、救援啊……”


    听到这里,李世民和苏琛眼睛都亮了,也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侦察对打仗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种大型无人机和多功能无人机太贵了,我就买了个基础款。这个无人机不能协助打仗和救人,不过它带着扫描系统,可以拍摄方圆一百公里的东西。”


    李世民眼睛更亮了,他已经知道一公里大致相当于二里,一百公里也就是二百里。


    这时候的斥候侦察范围也就是十几里,无人机是斥候的十几倍!


    受限于侦察技术、马屁速度等,斥候能探查到的消息有限,传递消息也不及时,以至于往往错过重要消息。


    但李承乾的无人机定然不会存在这种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承乾向李世民和苏琛演示了无人机的使用方法。这款无人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飞出去探查,拍摄到的情况实时展示在主人手里的屏幕上,遇到感兴趣的可以语音命令无人机详细拍摄,还可以放大和缩小画面,辽阔如山川河流,细致如河里的一条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功能了,但也足够李世民双眼放光。


    其实在李承乾打开屏幕的那一刻李世民和苏琛眼睛就在放光了,虽然听李承乾说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但他们也没见过这么稀罕的玩意儿啊!


    等到李承乾命令无人机在殿内飞,屏幕上实时出现熟悉的场景和两人目瞪口呆的脸,李世民和苏琛就是狂喜了。


    知道它好用,没想到它会这么好用啊!


    李世民:“我试试!”


    李承乾指着屏幕道:“阿耶对着它下命令就行,要是不好描述,用屏幕操控也可以。”


    李世民刚才已经跟李承乾学过,对着屏幕说:“小无,看一下书架上有什么。”


    小无是李承乾给无人机定的称呼,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李世民一声令下,正按照李承乾的命令在殿内转圈圈的无人机调转方向向书架飞去,先大体拍了一下书架,然后一排一排细细扫描,它体积小,钻这种地方一点负担也没有,把整个书架拍得清清楚楚,殿内众人看着无人机的表演,时不时发出欢呼。


    李世民玩够了才停下来,还很烧包地伸出一只手,让无人机自己飞到他手上。


    李承乾:“阿耶不让它出去飞一飞吗?”


    李世民摇摇头:“此物太过稀奇,还是少些人知道为好,等有机会去人少的地方试一试。”


    “不用这么麻烦。你让它飞高一点就好了,别人只会以为是一只鸟或者一片树叶。”李承乾道。


    李世民蠢蠢欲动,略作犹豫就令小无出去高高飞一圈。


    小无得了指令往外飞去,从帘子和门的缝隙中钻出房间,在门前空地上直接往上升,直到底下人肉眼看不清楚,才“嗖”地一声窜了出去。


    在李世民手里的屏幕上,大唐的秀丽山河缓缓铺开。


    李世民从没这样俯瞰大唐,他看到了夕阳下巍峨美丽的太极宫,看到了繁荣热闹的东西街,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也看到了连绵的山脉和不息的川流。


    即便飞得这么高,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依旧清晰,放大了能看到稻谷深深垂下的头,看到百姓大笑时眼角挤出的细纹,看到京郊正在操练的将士额头的汗珠。


    李世民看着这片大好河山,心中有种莫名的情绪,仿佛有春日的微风在胸腔中来回鼓动,眼角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好在他忍住了,没有在儿子和儿子的小伙伴面前丢人。


    直到无人机差不多转了一圈,李世民才出声让它回来,没让他们等多久,无人机又从帘子缝隙钻进来,落到了李世民手里。


    “真是个好东西!”李世民摸着手里的无人机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笑道,“有了它,我们的作战计划便可以更大胆一点了。”


    第 223 章


    无人机之事并没有传出去,当时在场之人都被李世民封了口,只是当日便召见几个心腹彻夜商谈,应该是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李承乾倒是好睡,第二日早上精神抖擞地去上朝。却见好几位重臣神情萎顿中带着兴奋,看李承乾的目光略显诡异。


    李承乾一想就明白了,想必他们都已经见识过无人机,如此表现也不算奇怪。对几人点头示意便不再多谈,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上朝。


    没有等多久,随着太监一声唱和,李世民走了进来,在上首的龙椅上坐下。


    李承乾与众人一同起身行礼,口中道:“下臣等见过圣上。”


    “起来吧。”李世民彻夜未眠,脸色也有些憔悴,不过他表情管理不错,丝毫看不出疲惫。


    众人起身重新坐下,就听上首的李世民道:“今日有几件事宣布。”


    众人做出洗耳恭听之态。


    李世民:“第一件,吐蕃屡屡挑衅,朕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发兵攻打吐蕃,以扬大唐国威。”


    “圣上英明!”众人齐声道。


    众臣心中暗觉痛快,吐蕃比他们想象中还嚣张,上次求娶大唐公主被拒绝,本以为他们该消停了,没想到这几个月越发过分,不止言语中对大唐不敬(被挑拨的),还侵犯大唐属国吐谷浑边境(也是被挑拨的),据探子所说,吐蕃还有侵略大唐之意(这倒是真的)。


    其实吐蕃虽然有点心思,但本来不该这么张扬,松赞干布固然狂妄,但他能小小年纪创下如此基业,也不是冲动的傻子。


    在李世民的梦里,吐蕃求娶公主被拒后老老实实发展了好几年,直到贞观十二年突然陈兵松州。吐蕃将士的确勇猛,梦中的大唐没有火炮,与之交战只是惨胜,最后不得不封宗室女为公主下嫁吐蕃。


    但现实中,李世民不会再给吐蕃机会。


    吐蕃有野心,又缺少对大唐的畏惧,这样的国家最适合挑动起来做大唐西伐的第一站。


    吐蕃刀耕火种,尚处于艰难求生阶段,文化发展远远比不上大唐,大唐派去的人能搅风搅雨,动摇松赞干布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探子并没有损害吐蕃利益,只是令松赞干布对大唐的态度更强硬一点,这正是顺了松赞干布的心意,岂有不成的道理?


    见众臣同仇敌忾,李世民心中满意,又宣布道:“此次出征,朕决意亲征。”


    众臣互相对视,倒不是很惊讶。


    实在是李世民表现得太明显了,这一年来他几乎把朝政都丢给了李承乾,自己一心忙着出征的事。


    想想他们这位圣上的性子,再想想曾与他并肩作战的那些将军……那几位时常跑马打猎,还经常去军营带着士兵训练,只是没有真的上战场拼杀,都天天嚷着身上不痛快,闲得快要长虱子,筋骨硬得难受云云,更不用说他们生性好战,却连跑马打猎和军营都不能常去的战神了。


    好在太子能干,接手政务一年来,一开始还有些忙乱,慢慢便得心应手了,有他监国理事,圣上暂时不在也没什么。


    而大唐兵强马壮,又有火炮之利,攻打吐蕃应该不难,圣上去了也没什么危险,除非他自己跑去当先锋……


    等等!他们圣上真的不会跑去当先锋吗?


    众臣心中惊疑。


    不过他们心知拦不住,倒也不多费口舌。


    李世民心中满意,又宣布了第三件事:“太子德才兼备,多年来立功无数,为政以来从无错漏……”


    李承乾有些茫然,不知道阿耶为什么突然夸他,其他人同样不解。


    然后李世民就给他们放了个大雷:“……朕决意退位,由太子登基。”


    众人:“!!!”


    李承乾:“!!!”


    从没听过这么小众的文字……其实也不是很小众,至少在大唐听过一次,就是太上皇李渊退位的时候。


    但是情况不一样啊!李渊彼时已经年老,且身体状况堪忧,退位乃是顺理成章。可李世民正当盛年,皇帝当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要退位了?


    这合理吗?


    众臣恍恍惚惚,半天回不过神,还是李承乾率先出声:“请阿耶收回成命!”


    众臣也跟着喊:“请圣上收回成命!”


    李世民却不为所动,沉声道:“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


    说完就退朝离开了。


    众臣:“……”


    众臣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甚至还有人埋怨魏征,觉得是他逼迫太过,把李世民逼变态了。


    魏征:“……”


    众人又商量怎么劝李世民,李承乾固然很好,由他登基大家也很乐意。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办的,李世民做皇帝做得好好的,年纪轻轻就突然禅位,像话吗?


    他们根本没猜李世民是不是像李渊当初一样生了重病,毕竟他不能做皇帝,至于是不是生了重病命不久矣?


    呵呵!不能做皇帝,倒是能跑去打仗!


    李世民这骚操作让众人大脑重组了一遍,重组完成又觉得这么大的事他们肯定劝不动,只能指望几位大佬。


    然而站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要么已经走了,要么看天看地,要么昏昏欲睡刚刚睡醒的样子,显然没有插手的打算。


    前面几个李世民的心腹:……太子殿下连无人机那种东西都拿得出来,必是神仙转世无疑了,圣上要将皇位传给神仙儿子,他们凭什么阻拦?


    李承乾听了两耳朵,扭头去御书房找李世民。


    炕桌上已经摆好了李承乾爱吃的点心和饮子,显然李世民早就知道李承乾会来,已经在等着他了。


    李承乾迫不及待地问:“阿耶为什么要退位?”


    李世民:“退位有什么不好吗?把朝政交给你,我可以专心去打仗。”


    李承乾皱眉:“你要专心打仗?”


    他以为阿耶只打算过过瘾的。


    李世民理所当然地点头,他这些年过得多苦啊!魏征等人的督促是一方面,李承乾层出不穷的主意也是一方面,他这些年兢兢业业发展大唐,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大唐越来越强大是真,这个皇帝他也做得厌烦疲倦。


    好在培养了李承乾这么多年,终于能独当一面了,李世民当即就想撂挑子跑路。


    想法那么多,让李承乾自己干吧!


    李承乾眉毛皱得更紧,但也没有劝李世民别去,只道:“阿耶在外打仗也无妨,我作为太子监国是一样的,你实在无需退位。”


    李世民摇摇头:“此战虽然不难,但毕竟要打几个国家,没有几年是下不来的,皇帝岂能一直御驾在外?不若传给你罢了,反正我即便不是皇帝,你也不会亏待我的。”李承乾自然不会亏待自己阿耶,但做皇帝和做荣养的太上皇岂能一样?


    且问问李渊内心想做皇帝还是太上皇,恐怕不会有第二个答案。


    何况李世民还如此年轻,年富力强,卓有成就,等到扫平属国归来,他又该怎么办呢?


    李承乾这么想的,也就这么问了。


    李世民早有打算,不慌不忙地说:“海外不是还有很多国家吗?我们的武力固然比不上他们,却也不能束手就擒,等到四海平定,我便打算训练军队,为以后做准备。”


    他对李承乾道:“此值多事之秋,一切以保全大唐和百姓为要。你有治国之才,阿耶则投身军中,我们父子齐心,才能多出几分胜算。”


    虽然这胜算还是很渺小,但李世民却不打算放弃。他自然也可以令其他人训练军队,可是李世民手下名将如云,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这些不能与外人说,对李承乾却不用隐瞒。


    李承乾没想到阿耶是这么想的,表情顿时变得纠结。


    李世民本来心情还很沉重,见他这样又觉得好笑,道:“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我不是在想这个。”李承乾犹豫片刻,还是说了出来,“我怀疑根本没有所谓的海外国家。”


    李世民:“?”


    他疑惑道:“不是仙人告诉你的吗?怎么会没有呢?”


    仙人也会犯错吗?


    李承乾:“的确存在那些国家,但它们可能和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


    李世民听得眼睛发亮,问道:“是仙乡吗?”


    “算是吧。”李承乾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穿越时空和二十一世纪,纠结地点点头。


    “阿耶不是说他们一直没有找过来很奇怪吗,可能就是和我们不在一个世界的缘故,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么防备。”


    自然李世民也不需要退位去军中。


    李世民听到仙乡先是兴奋,但很快又冷静下来:“你一直在说怀疑、可能,说明你也不能确定,对吗?”


    李承乾点点头:“如果能确定,我早就告诉阿耶了。”


    李世民并不怀疑这点,问道:“那你短时期有办法确定吗?”


    李承乾摇摇头。


    他花积分买下无人机后,系统的能量已经足够升级了,可是升级成功的七十八郎并没有修复故障,新增的功能也不能联系三十世纪。下次升级还不知要等多久,想要确定也遥遥无期。


    李世民:“既然不能确定,我们便不能冒任何风险,此事势在必行,你不必再劝了。”


    李承乾叹了一声,终究没有再劝。


    选择退位还有一个原因,李世民没有告诉李承乾——他实在被梦中李承乾的结局吓到了。


    梦中他尚且心如刀绞,不敢想象如果现实中发生同样的事又该如何痛不欲生。李世民并非看重权利之人,当初与李建成争夺皇位,也是李建成一党忌惮李世民势力一再逼迫的缘故,在李世民心里,保全最爱的家人和皇权平稳交接,远比他一直坐在皇位上更重要。虽然心知以现实中李承乾的品行和处境,事情应该不会如梦中一般发展,他还是不敢冒一点风险。


    第 224 章


    李世民和李承乾达成了一致意见,但表面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按照惯例表演过三让三辞,李世民第四次下诏令李承乾继位,李承乾才在众人的劝谏下接受了。


    然后禅让大典飞快准备起来,程序都有李渊禅让李世民的成例在,准备起来倒不算麻烦,但很多东西都要花费许久时间和精力,比如李世民和李承乾在禅让大典上要穿的冕服,要好几个绣娘绣上许久才成。李世民身为皇帝,自然有从前备好的,但李承乾的却需要重新准备,礼部本来还在为难,没想到李世民就让人送来了适合李承乾的帝王冕服,显然早就在悄悄为今日做准备了。


    众人:“……”


    众人恍恍惚惚,不知道世上怎会有退位这么积极的皇帝,莫非他们圣上是尧舜再世不成?


    在李世民的帮助下,禅让大典以众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准备好。吉日吉时,李承乾身着帝王冕服登坛受禅,公卿、列侯、百官观礼,时间仓促,诸国国王来不及赶来,但留在长安的人推举代表见证了这场盛礼。


    李承乾与李世民祭祀天地、五岳、四渎、先祖,完成这场权利交接。


    在无数目光注视下,李承乾一步步走到上首,坐在了高高的王座之上,接受所有人拜贺。


    “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于太极殿上空回荡,李承乾俯瞰这个场景,心中却无欢喜,只有沉重的压力和无法抑制的惶恐。


    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太子,而是大唐真正的帝王,要真正担负起兆亿百姓的生死荣辱了。他的每个决定都关系重大,阿耶也不再能时时替他把关,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但是很快,李承乾压下这种情绪,心中升起无限动力。


    他可以的!


    他有阿耶的悉心培养,有足够的见识和经验,还有七十八郎的帮助,一定可以做好这个皇帝,让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他可以的!


    李承乾斗志满满。


    李承乾登基,太子妃苏氏为皇后,李世民和长孙氏升级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带领妾室子女搬回了从前的秦王府居住。


    其实李承乾希望李世民和长孙氏住在宫里,但是前太上皇李渊搬出去了,现太上皇留在宫里不太好。


    李承乾琢磨着可以再建一个宫殿,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建得大一些,让阿翁和阿耶都挪过去住,他想去的时候也能去,届时一家人又到一处了。


    李渊被尊为无上皇,对此他心情有点复杂,皇帝他那活着的祖父什么的,有亿点点尴尬。


    好在李渊心宽,没多久就想开了,自觉和李世民有相同的经历,偶尔还会去找他说话,谈谈禅让的体会之类。


    李世民:“……”


    *


    禅让后半个月,大唐对吐蕃出兵,李世民御驾亲征,已经升职成皇帝的李承乾带着百官送行。


    承天门前,李世民穿着一身金色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执掌朝堂时的稳重深沉褪去不少,显出几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


    李承乾突然就不替阿耶遗憾了,阿耶固然放弃了帝王尊荣,但看到这一幕,谁能说他的选择是错的呢?


    作为皇帝,他令皇权平稳交接,没有引起朝廷动荡,保全了家人、百官和百姓,这是一种圆满。


    作为李世民本人,他能舍弃现有的东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是一种幸福。


    李世民永远走在他想要走的路上,李承乾作为儿子既觉得骄傲,也替阿耶欣喜。


    他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李世民,即便做了皇帝,看阿耶的眼神依然满是崇敬仰慕。


    他道:“阿耶保重!”


    李世民点点头,摸着手腕上的手串:“放心!”


    这手串是李承乾送他的保护罩,有这东西在,李承乾的确能放心不少。


    他又看向李世民身后的魏征:“阿耶上了战场容易冲动,魏卿要多加看顾啊。”


    是的,魏征也要跟着李世民走,是李世民主动跟李承乾要的人,可是惊掉了一大堆人的下巴。


    不过魏征虽然以进谏闻名,却也颇有军事才能,当初李建成收复河北那一仗就是魏征给他出的谋算,此去也能一展所长。


    李世民听了老大不高兴:“你可别编排我!”


    李承乾“呵”了一声,颇有些意味深长。阿耶自己是什么样自己不清楚吗,当初孤军深入,差点被单雄信单杀的事难道忘了?


    不过这正是李世民的作战风格,战场上瞬息万变,并非事事都可以预料,而李世民不乏当机立断的决心,也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屡出奇兵,创下累累功绩。


    时间很快就到了,李世民翻身上马,扬声对李承乾道:“我这便走了,国内的事便交给你了。”


    李承乾点头:“阿耶放心。”


    李世民一勒缰绳,带着将士缓缓离去。李承乾一直看着他们的背影,直到彻底看不到了才率人回宫。


    百官中很多人只听过太上皇的威名,知道他曾是战无不胜的名将,却不曾亲眼得见。今日见到这一幕,不免被太上皇的英姿晃了眼,直到回去时还有些回不过神。


    也有人在低声私语:“方才太上皇说国内的事交给圣上,指的是什么事啊?”


    “还能有什么,自然是朝政之事。圣上这么年轻,太上皇出征在外不放心,自然要交代几句的。”


    前面说话的人想想也是,只觉得自己想得太多,太上皇那话其实挺正常的。


    他们却不知道,回到御书房李承乾就问起金州的情况。


    金州是李元亨的封地。


    李元亨本就有不臣之心,当初还曾收买御前之人,试图挑拨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关系,不过没有成功,还被李世民顺藤摸瓜抓住他的马脚。


    当日没有切实的证据,李世民没有对这个弟弟做什么,只将他已经疯癫的生母尹婕妤送过去作为震慑。


    当日尹婕妤被发配掖庭,李元亨知道她必定受苦,但是想象毕竟是想象,从小金玉般尊贵,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喝药的小王爷,又哪里知道掖庭能有多苦呢?


    必得亲眼看看疯癫苍老的母亲,才能与她感同身受不是?


    李世民素来大度,可是小气起来也是很小气的,李承乾是他的逆鳞,李元亨敢在雷点蹦迪,李世民自然不介意给他一记暴击。


    李元亨的确被打击得不轻,他从不知道人还可以是那个样子,纵然他可以给尹婕妤很好的物质生活,让她不用再干活,几十个丫鬟婆子轮流照看,寸步不离,还给她请金州最好的大夫治疗,但已经疯傻的人也好不了了。


    伤心之后,就是滔天恨意。想到疯疯癫癫的母亲,想到原本该属于他的皇位,不甘与恨意一起涌动,做出不理智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据李承乾所知,李元亨在封地养了不少兵马,意图直指长安。


    之前李世民镇守长安,他不敢轻举妄动。如今李世民走了,还带走了大半兵力,又值皇权交替不平稳之时,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李承乾不信李元亨会放过。


    果然,根据金州那边传来的消息,李元亨这几日在点兵,想来马上就要有动作了。


    李承乾应了一声:“让长安守备加紧警惕。朕初初登基,还不曾与叔伯兄弟相见,召藩王回京同贺吧。”


    “是。”苏琛含笑道,“诸位王爷请求回京恭贺的奏表也已经到了。”


    *


    李承乾允许藩王回京庆贺,藩王们自然不敢耽误,马不停蹄,没多久就齐聚长安。再加上各属国匆忙赶来拜谒新皇的使臣,长安可谓热闹非凡。


    李承乾没管其他人,先召见了李泰和李恪,见李恪愈发英武不凡,心中十分满意,再看李泰,他也愈发……圆了。


    李承乾笑容一顿,李泰立刻缩起脖子,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大哥,我知道错了。”


    “不是不让你吃,只是孙阿翁说过咱们家天生容易得风疾,饮食上必得多加控制,你……”


    李承乾看着他身上松松垮垮的肉,更加恨铁不成钢:“你是不是连锻炼也落下了?”


    李泰不敢吱声。


    李承乾冷哼一声:“我会尽快把你们调回来的。”


    李泰和李恪都一副天要塌了的表情,李恪还哀怨地看了李泰一眼。


    李泰也后悔呀!早知道他就不吃那么多了,如果不吃那么多也不会懒得锻炼,如果没有放弃锻炼,他就不会长胖这么多,如果没有胖这么多,大哥就不会这么生气,大哥不这么生气,也不会急着调他们回京,说不定还能在封地上潇洒一段时间。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见过李泰和李恪,又过了几天李承乾才举办宴会召见诸位藩王。


    宴会上言笑晏晏,这些年大唐发展快,封地日子也好过,大部分人都感念李承乾的恩情,待他格外恭敬热情。


    李元亨混在其中,除了有点心不在焉,别的都与旁人无异。


    酒过三巡,醉意微醺,众人都离开自己的位置,或与人攀谈,或载歌载舞,宴席上越发热闹。


    气氛正好,众人却仿佛听到了隐约的兵戈之声,不约而同停下动作,随着殿内安静下来,那隐约的声音变得清晰,的确是有人在交手,仿佛是……


    有人在逼宫?


    在场之人汗毛倒竖,下意识远离了身边的人,在场之人都是李氏子孙,谁都有可能逼宫。也有很多人向李承乾身边围去,想要将他保护起来。


    他们的反应已经很快了,但快不过早就做好准备的李元亨,在听到兵戈声的那一刻,他就悄悄挪到李承乾身边,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奋起一击擒住李承乾,下一瞬,一把泛着寒光的匕首就架到了李承乾脖颈上。


    “老八!”


    “酆王住手!”


    “你干什么?放开圣上!!”


    众人大惊失色,纵然猜测他们之中有人谋逆,也没想到是一向低调的李元亨。更没想到他居然敢挟持皇上。


    李泰很想冲上去将李承乾救下来,但顾忌着李元亨手里的匕首不敢动作,只能尽力安抚李元亨的情绪:“八叔,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好好说。”


    “干什么?”李元亨终于褪去平平无奇的伪装,露出得意之色,“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自然是要请圣上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我了。”


    李泰忍下心中的鄙夷,说:“你这是谋逆!即便做了皇帝也会为世人所不耻,况且阿耶带兵在外,等他回来你一样没好果子吃,不如先放了大哥,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商量。”


    “少用这些屁话哄我,当我是傻子吗?即便谋逆又如何,等我做了皇帝,史书还不是想怎么写便怎么写?至于李世民……”李元亨冷笑一声,“只要把你们都拿在手上,不信李世民不屈服!”


    众人听得直皱眉,不止因为李元亨的谋逆之举,更因为他那些话。什么“史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此肆意妄为,若让他登上皇位,岂还有大唐的好?


    李承乾被李元亨捉在手里,表情变都没变,问道:“阿耶待你不薄,你为何要犯上作乱?”


    “待我不薄?”李元亨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冷笑连连,“抢走我的皇位,还把我阿娘贬去掖庭,这就是待我不薄?如今我不过是夺回属于我的东西,这不叫犯上作乱,而是拨乱反正!”李泰终于还是没忍住露出了鄙夷之色,其他人的表情也一言难尽。李元亨身在局中看不明白,他们却都是清清楚楚,当初李渊何曾有一丁点传位给李元亨的想法?只不过是抬起一个靶子恶心李世民罢了。


    至于说对李元亨和尹婕妤的处置……当初尹婕妤仗着得宠,告了太上皇多少黑状?李元吉已经死在了流放地,尹婕妤只是被打入掖庭,李元亨甚至还好好地做他的小王爷,丝毫苛待也无,难道还不算厚道吗?


    李承乾不欲与他多说,又问:“凭你的本事养不起这么多兵马,是谁在帮你?”


    李元亨笑嘻嘻道:“好侄儿,到了这时候还在套我的话呢?”


    李承乾淡定道:“我都已经在你手里了,只是想做个明白鬼而已,八叔都不愿意成全吗?”


    “成全了你也无妨。”李元亨把帮助他的人说了,正是几大世家,比李承乾知道的还多两家,不知道是他们来往太隐蔽,没有被李承乾查到,还是李元亨信口胡诌。


    李元亨见在场之人都脸色大变,得意道:“要怪就怪我的好一哥和好侄儿,欺人太甚,把人家往绝路上逼,如今知道厉害了吧?”


    李承乾点点头:“知道了。”


    李元亨更为得意,又把匕首往李承乾脖子上压了压:“好侄儿还是赶紧写退位诏书吧,若你识趣一些,我可以考虑给你留个全尸。”


    “多谢八叔的好意,不过侄儿提醒你一下,以后还是别用刀剑对付我了。”李承乾温声道。


    什么意思?


    李元亨还没反应过来,人群里便有几个侍卫向他扑来。


    李元亨脸色大变,他进宫赴宴,自然不能带护卫,唯一一个小厮方才已经被按住了。本以为只要挟持了李承乾便立于不败之地,没想到李承乾狠起来连自己的性命也不顾。


    知道自己被拿住必定得不了好,李元亨心下发狠,匕首在李承乾脖子上狠狠一抹,又往他胸口扎了一刀,随后便被侍卫按倒在地。


    被按着趴在地上,脸紧紧贴着地,李元亨还在哈哈大笑:“能拉着李承乾一起死,我也不算亏!”


    “让皇叔失望了。”却听到李承乾依旧淡然的声音,中气十足,丝毫不像受伤的样子。


    李元亨的笑滑稽地僵在脸上,不可置信:“你没有受伤?”


    “若非有自保的方法,朕又怎么会允许皇叔带着刀进宫呢?”


    李承乾微笑说着,侍卫在他的示意下拉着李元亨坐起来,让他能看到李承乾。


    却见李承乾脖子和胸口完好无损,丝毫受伤痕迹也没有,仿佛李元亨方才根本就没有对他出手似的。


    恍惚之间,李元亨想起一个传言。


    听说他这个侄儿是神仙转世,当初四哥李元吉想要以疯马害死李世民,就是李承乾用仙力保护了他。


    今日之前,李元亨对此嗤之以鼻,只以为那是李世民为自己和李承乾造势的手段,现在他却不得不怀疑了。


    李元亨是怀疑,其他人就是深信不疑,刚才他们可是眼睁睁看着李元亨给了李承乾两刀,没有半分留手,可是刀从身上划过去,李承乾却毫发无损。如此能耐,即便不是神仙转世,也必定不是简单的。


    众人对李承乾更加心悦诚服。


    李元亨却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你说……是你允许我带刀进宫的?”


    “自然。”李承乾点点头,接着状似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皇叔不会以为皇宫守卫这么蠢,连你这么拙劣的掩藏方法都看不出来吧?”


    李元亨:“……”


    有被侮辱到。


    李元亨:“那你早就知道我要起事?”


    李承乾再次点头:“是。从你开始蓄养兵马开始,我和阿耶就都知道。”


    “都知道,你们都知道!”李元亨脸色控制不住的扭曲,“所以你和李世民做出种种戏码,就是为了引我出手,好名正言顺地铲除我吗?”


    “皇叔怎么会这么想呢?我和阿耶做一切事自然是为了大唐,至于皇叔……你若不是被野心蒙蔽了眼睛,自然不会落到这个境地。你自己要犯上谋逆,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李元亨表情更加扭曲,随即不知道想到什么,又突然冷静下来,甚至带上了一点笑意:“即便你提前知道又如何?现在我的大军就在宫门口,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可是知道李世民把大部分兵力都带走了,朝中得用的武将也跟着他走了,凭剩下的那些虾兵蟹将,这皇位迟早还是要属于我?”


    李承乾听了这话一点波动也没有,其他人也没有丝毫慌乱。李元亨已经疯魔了,他们却还清醒,既然太上皇和圣上早知道会有叛乱,怎么可能不做好完全准备?之所以带走大部分兵力和将领,应该只是为了迷惑李元亨。


    虽然他们也猜不出李承乾留的后手是什么,毕竟李世民将人带走了是事实。


    外面的兵戈之声渐渐停了,没过多久,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传来。众人提起了心,等待命运对他们的审判,也好奇进来的人会是谁,李元亨脸上的笑越来越大,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基称帝的场景。


    随着“噔噔”的军靴声,身着铠甲,浑身浴血的女子大步走了进来,在场之人都惊讶地瞪圆了眼睛,李元亨更是一脸不可置信,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名字:“平阳!李恪!”


    竟然是平阳和李恪!


    他把所有人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注意平阳和李恪!


    即便平阳公主曾是威震一方的女帅,即便如今多有女子入朝为官,但包括李元亨在内的大部分人依旧不曾将她们放在眼里,这次大军出征,平阳公主并未随行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自然不会放在心里。


    而李恪从前名声不显,莫说与李承乾相比,连李泰都有著书的功绩,相比之下,李恪就像是他们的小跟班。倒是听说过他文武双全,但到底不过是个少年郎,又能有多大本事呢?


    他们忘了,李世民也是十几岁开始带兵打仗,李恪身为他的儿子,有亿点点将帅之才又有什么奇怪呢?


    李元亨脸色灰败,却还是强撑着不肯认输:“不可能!我有一万精兵,长安剩下的守军不过是老弱病残,怎么可能打得过我!”


    李承乾没说话,他旁边的李泰却露出了得意之色,李元亨顿时就明白了:“是你!你和李恪不是真的就藩,而是替李承乾藏兵去了!”


    李承乾不想与他多说,挥挥手让人押下去,李元亨被人拖垃圾似的拖下去,眼睛还恶狠狠地盯着李承乾和李泰:“我不信世上有人全无私心,你们迟早也会兄弟反目,落到跟我一样的下场!”


    “堵住他的嘴!”李承乾不耐烦地说。


    李泰早就得意不起来了,愤怒道:“以为谁都跟他一样狼心狗肺吗?我才不会和大哥反目呢!”下面的李恪飞快响应:“我也不会!”


    一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戚戚然。莫说他们对李承乾心悦诚服,即便不是也不会叛乱。这皇帝谁爱做啊?累都累死了!


    李泰眼睛一转:“不过我们留在长安的确不好,以后还是长住封地,轻易不要回京了。”


    李承乾呵呵一笑:“你们俩莫要多心,咱们兄弟之间的情分岂是旁人可以挑拨的?我自然是信任你们的。”


    众人听了都心生羡慕,李泰和李恪却唉声叹气。


    唉!这该死的劳碌命!


    李承乾又对平阳公主道:“此次辛苦姑母了。”


    平阳公主冲他一揖,眉目间带着舒朗之气:“能为圣上效命,是下臣的福气。”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李元亨谋反之事虎头蛇尾地结束,但影响却十分深远。当日李承乾在已经知道世家参与的情况下诱导李元亨亲口说出来,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处理世家,没想到李元亨倒十分配合,几乎将所有大世家都拉下了水。


    虽然不能因为李元亨几句话就给世家定罪,却可以以此为由展开调查。世家没有真正干净的,缺少的只是调查的理由,更别说李承乾和李世民这些年拿捏了世家不少罪证,李承乾一声令下,没多久就查出世家侵占良田、蓄养隐户等罪名,伙同李元亨谋反的证据也被摆上了御案。


    接下来便是单方面的清扫。


    世家早就不复从前风光,否则也不会狗急跳墙妄图造反,罪证确凿,他们再没有还手之力。除了作恶的主犯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李承乾并没有过分牵连其他人,却也将世家扒皮伤骨,使他们彻底沦为普通家族。


    但对于李元亨的处置却有些为难,李元亨犯了谋逆之罪,按律自然该杀,可是他毕竟是李渊亲子,李渊年纪渐长,身体也不太康健,李承乾不得不考虑他的心情。


    李渊倒是送来消息,让李承乾不必顾虑他,按照律法处置李元亨即可。但李承乾思虑再三,还是饶了李元亨一命,按照李元吉的旧例判了流放。


    至于李元亨能不能比李元吉活得更久一些,那就看他的本事了。


    此令一出,众人皆称赞新皇仁孝,李承乾的声望更高。


    经此一事,李承乾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所有人都知道新皇虽然年轻,却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谁要是想犯上作乱,就要先想一想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李元亨和世家更硬。


    没有了世家,李承乾再无掣肘,开始一心搞发展。


    第 225 章


    与此同时,李世民率领的大军也已经逼近吐蕃。


    吐蕃还在做着先搞发展,过几年再攻打大唐一雪前耻的美梦,没想到唐朝大军就兵临城下了,非常恼怒。


    在吐蕃的人看来,他们国家兵强马壮,赞普松赞干布更是天降圣主,是与大唐并立的大国。上次吐蕃主动遣使求娶大唐公主,已经充分展示了吐蕃的诚意,给足了大唐面子,可是大唐不仅不领情,还态度轻慢,显然不将吐蕃放在眼里。他们没有主动攻打大唐(因为穷)已经很宽容了,大唐竟然还敢对他们出兵,实在不知天高地厚!


    吐蕃的将领们争相想要出兵,好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松赞干布的确很有军事才华,他手下的将领不说品性如何,至少能力和勇气都不缺。


    唐军既然已经兵临城下,松赞干布也只能放弃韬光养晦的计划,打算排兵布将与唐军一战。


    此刻松赞干布是有一点后悔的,之前求娶公主也就罢了,后来实在不该一再挑衅大唐,虽然出了一口恶气,略微安抚了国人的不平之气,但却惹怒大唐,不得不提前与之一战。


    如今吐蕃还不够富足,而打仗是最消耗金银物资的,此战后吐蕃必定元气大伤。


    但后悔也只有一点点而已,松赞干布对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很有信心,不认为此战会输。而大唐主动出击固然对吐蕃不利,但也有相应的好处,那就是吐蕃不必千里跋涉,少了许多粮草消耗,这对现在的吐蕃来说非常重要。


    等他们打赢了大唐,莫说重提公主和亲之事,再多要些好处也是可以的,届时有中原的粮种和技艺加持,吐蕃便可以快速发展。这样算下来,或许并不比他原本的打算差。


    松赞干布越想越兴奋,信心满满地调兵遣将,打算好好给唐朝一个教训。


    然后就被大唐打得抱头鼠窜。


    大唐似乎对他们的部署十分清楚,总能精准打击到痛点,而且火炮攻击力真的很猛,他们引以为豪的铁骑甚至不能靠近大唐军队,就被炮火冲击得四分五裂。


    直到这时候松赞干布才明白,传言中对大唐武力的形容并非夸大其词,甚至有些保守了,言辞竟成了一种限制,无法完全描述对方的可怕。而周边小国也并非他猜想的懦弱无能,所以才对大唐卑躬屈膝,只是在大唐对东突厥那一战见识了大唐和火炮的力量,被吓破了胆而已。


    但现在知道也已经晚了,吐蕃兵马再强,在火炮和无人机夹击下也没有一合之力。更何况吐蕃将士经此一役斗志尽失,即便松赞干布亲自上阵鼓舞士气也无济于事。


    双方力量悬殊,即便松赞干布百般抵抗,唐军还是一路攻城掠地,两个月后攻破吐蕃的首都逻些,活捉赞普松赞干布,吐蕃就此宣告灭亡。


    几日之后,李世民在亲兵的护卫下走进了这座在他看来低矮破旧的小城。


    “这真的是吐蕃的都城吗?”亲卫有些不可思议。


    尽管这一路走来他们早知道吐蕃很穷,但连都城也是如此,还是令人难以相信。


    逻些的房屋低矮破旧,黄泥加木头的构造,大唐的贫苦农民都不会住这样的房子。道路也极窄,坑坑洼洼,莫说水泥,便是青石都见不到几块。


    百姓自然不敢出门,不过从破了洞的窗户能隐约看到里面的人,大都是面黄肌瘦,衣裳也单薄破烂,看起来跟难民似的。


    再对比长安百姓的滋润富足,众人都有些唏嘘。


    李世民心情更为复杂,吐蕃如此贫穷,但在他的梦中,松赞干布却带着他的子民称霸一方,甚至能与大唐分庭抗礼,不得不说是个人才。


    李世民暂时住进了吐蕃的王宫,处理后续诸事。


    地盘不是打下来就行的,还需要好好治理,才能令之真正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的领地。


    有东突厥的例子在,处理起来并不算太难,唯一令李世民头疼的还是吐蕃的穷。


    这么穷,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若处理不好,岂不是还要大唐接济?


    好在李世民有个好儿子,没让他头疼太久,李承乾就送来了大量官吏、匠人、工具,最重要的是还有好几样作物种子。


    这是李承乾根据吐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意挑选的,还在系统里买了两样,虽然花了不少积分,但是李世民攻克吐蕃,李承乾得了一大笔积分奖励,若能将这片地区治理起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积分进账,这笔买卖很划算。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属于大唐,作为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可容不得治下百姓过这种苦日子。


    李世民在吐蕃待了几个月,期间还抽出时间见了松赞干布一面,松赞干布不愧他的名声和功绩,即便已经成了阶下囚,面对李世民也不卑不亢,对答更是极有水准,李世民对他颇有好感,这样一个人才浪费了太可惜,合该为大唐所用才是!


    李世民起了爱才之心,却并不着急,松赞干布太骄傲,也太年轻了。年轻就容易冲动,想要他心甘情愿为大唐所用,还得再磨一磨性子才是。


    待一切步入正轨,李世民就将政务交给李承乾派来的官吏,自己扭头带兵攻打吐谷浑。


    一整个冬天都提心吊胆的伏允可汗:“!!!”


    他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逞那点口舌之利,谁知道唐皇真的会不远数千里跑来打仗啊!


    伏允可汗痛定思痛,决定主动出击,在李世民大军到达前,他直接举白旗投降了。


    所有人:“……”


    伏允可汗丝毫不以为耻,连东突厥和吐蕃这种军事强国在大唐火炮面前都没有还手之力,吐谷浑就更没希望了,与其垂死挣扎,还不如识时务一些,既能保全吐谷浑的百姓,自己也能在天可汗面前得些脸面,何乐而不为?


    李世民对伏允的识时务很满意,不仅没有囚禁他,还给了他一个虚职,日后到了长安也能体体面面过日子。


    有了这个例子在前,其他国家也该多思量思量。


    正如李世民所料,其他国家都开始思考自己的路。到了这个地步,大家都明白李世民来者不善,他们肯定是逃不掉的,选择只有两个,战或者不战。


    不战就像吐谷浑那样投降大唐,灭国后捞一个小官当当。当然了,以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心胸,只要他们有本事能立功,日后也可以升官晋爵,过人上人的好日子,比如阿史那社尔,原本是东突厥的贵族,东突厥被灭后在大唐为官,如今不仅是大唐名将,还娶了无上皇的女儿衡阳公主,日子过得风光极了。


    他们若能去□□过这样的日子也算不错。


    战的话就像吐蕃,被打服后灭国,然后什么也得不到。


    这样一想,似乎他们没有选择。


    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有第三个选择的,那就是提前投降。


    是的,就是高昌。


    自从大唐和吐蕃开战开始,高昌国王鞠文泰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盖因大唐的出兵理由明晃晃有一条:与高昌勾结图谋不轨。


    不夸张地说,收到消息的那一刻鞠文泰差点晕过去。


    高昌不过是弹丸小国,仗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缺富贵,兵力却没有多少,一直以来都靠抱强国大腿苟活。


    当初大唐初立,高昌就是头一个投诚的,滑跪得非常丝滑,和自恃强大的其他番国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这次之所以敢和吐蕃勾结,除了不忿大唐对焉耆的处理,也是看大唐这些年不动兵戈,且两国相距数千里之遥,莫说大唐未必能发现他的小动作,即便发现了也多半只是斥责一番,难道大唐还会为了他这个小角色出兵吗?


    说白了,高昌就是仗糊行凶。


    但是鞠文泰万万没想到大唐居然真的发兵了,而且还知道了他做的事。更可怕的是,他心目中的靠山吐蕃一个照面就被打败了。


    鞠文泰简直想吐血,心知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过自己,见吐谷浑投降后待遇不错,几番思索后决定不劳烦天可汗跑一趟,自己主动去投降。


    不仅省了大军出征一回,还能把高昌和吐谷浑放在一块治理了,不用天可汗费二次心思,怎么不算贴心呢?


    鞠文泰:乖巧.jpg鞠文泰如此识时务,李世民便没有为难他,同样封了个虚职收下了高昌。


    李世民一路向北,然后转道向东,挨个国家打过去。这些国家要么直接投降,要么尝试抵抗一下,发现不敌后就飞快投降。


    如果双方武力相差不大,他们或许还有抵抗的心思。可是热武器和冷武器的差距比人和鬼都大,况且大唐不止有火炮,还有无人机这等利器,兵马也强壮,物资更不缺,哪哪都比不过,抵抗也只是垂死挣扎而已。


    而且投降也没什么不好,封个虚职去长安吃香喝辣,日子说不定比在自己国家还好。


    普通百姓和将士更没有抵抗之心,大唐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且成为大唐的地盘后,还会有高产的粮种、好用的农具等等好东西,说不定他们也能像大唐的百姓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呢!


    就这样,李世民带着大军打了人生中最无聊的一仗,真正的交火没有几次,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赶路和治理收服的小国上了。


    本以为能松快松快筋骨的李世民:“……”


    *


    随着小国一个一个被并入大唐,李承乾的积分也框框上涨,即便买粮种之类的东西花了不少,他还是在短时间内攒够了买核.弹图纸的积分。


    李承乾十分感慨:[没想到打下小国积分这么多,早知道……]


    早知道他也不会撺掇李世民打仗的,即便海外或许并不存在强敌,当初的大唐也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战争。


    若不是大唐足够富足,只凭火炮只能震慑小国,却不能使四海归心,必定不会有如今的效果,而连年战火一定会将彼时才刚开始发展的大唐拖入深渊。


    李承乾想,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不过李承乾最终没有买核.弹图纸,因为虽然七十八郎傻乎乎,它的制造者却很厉害,想办法联系上了这个流落在外的傻孩子,终于确定它降落错时空,落到了七世纪,华国历史上那个大唐。


    当然这不是李承乾不买图纸的原因,虽然没有所谓的强敌存在,也没有灭国的危机,核.弹图纸对目前的大唐用处不大,虽然即便买了图纸,以现在的技术也造不出来,但李承乾想核.弹图纸想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攒够积分了,突然放弃还有点舍不得。


    就算现在用不到,以后也迟早能用到嘛,这个图纸不会白买的,李承乾这样想。


    但是!核.弹图纸它居然涨!价!啦!


    是的,因为确定了这里不是二十一世纪,核.弹技术超过现有技术,所以它飞快涨价,李承乾他又双叒叕买不起啦!


    李承乾:“……”


    好在他想得开,往好的说,这也是帮他破除执念吧。


    因为确定了这里不是二十一世纪,李承乾也对大唐的发展策略做出了调整。之前总想着外敌环绕,大唐的发展要尽量快一些,现在却不着急了,李承乾开始求稳,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系统的积分对李承乾来说已经成了一个数字,但李承乾反而用得更少了,就连搬运知识也越来越少,他已经指明了方向,如何发展是这个世界自己的命题,他能做只是为发展提供土壤而已。


    几年之后,李世民率领大军载誉归来,工部没有李承乾的帮助,磕磕绊绊之下也还是造出了蒸汽船。


    于是打仗没有打过瘾的李世民又投身水军去了,先从距离比较近的流求、倭国和高句丽开始练手。


    又过几年,海上也飘满了大唐的旗帜。


    至于李承乾,今天也在为阿耶又打下一块地盘,却没有足够的人才派去治理而发愁呢!


    正文完。


    第 226 章 番外1


    主题:震惊!这两位千古一帝居然……


    主楼:dbq,我是标题党我该死。最近写论文在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唐世宗李承乾,众所周知他们俩必有一穿越,不知道大家觉得是谁呢?


    1:什么必有一穿都是玩梗,写论文的话还是去看正经文献吧,不要被野史误导了。


    2:知道知道,我就是闲来无事娱乐一下,主要是最近查资料,发现这两位牛的一批,所以有些好奇。


    3:这两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不过真要说穿越的话,先排除李世民吧。


    4:为什么啊?虽然理论上来说李承乾是穿越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李世民也不太科学吧?他可是把半个地球都打下来了!


    6:虽然但是,穿越者应该不会比古人更会打仗吧?


    8:可能性的确很小,现代和古代战斗方式不一样,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即便穿越过去也很难超越原世界的天才。李世民之所以这么成功,纯粹是因为他厉害,跟是不是穿越者没有关系。


    11:有道理,如果李世民一定有什么来历,我宁愿相信他是兵器成精/狗头。


    12: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13:毕竟是打下半个地球的绝世猛男,听说那时候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大唐的土地被太阳照耀,真是牛批大发了!


    14:大唐真是文武双修,皇帝也都有傲骨,可惜怀帝是个庸才,让人把江山骗走了,后来几个朝代皇帝的本事和气节都差点意思,守不住那么大的地盘,要不然哪还有西边那些国家啊。


    16:没什么可惜的,有盛就有衰,这都是自然规律。大唐对历史的贡献还是巨大的,至少后面一千多年都没有百姓大规模饿死,改朝换代也没有大范围战争,而且我们现在依然是地球上最大最强的国家啊。


    20:是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夸夸李承乾,听说唐朝那次科技腾飞就是他一手推动,还亲自参与了很多黑科技的研发,他到底怎么懂那么多的啊?


    21:所以说是穿越的嘛……


    24:不要再说穿越了好吗,人家楼主要写论文的,能不能专业一点?我觉得是神仙转世!


    25:……


    26:……


    27:……


    30:……穿越不专业,神仙转世就很专业吗?


    35:虽然但是,李承乾是神仙转世这个说法的确是有历史依据的,很多书里都提到这一点,据说有一次差点有疯马撞到他和李世民,就有神迹出现保护他们,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


    38:这不是古代皇帝的惯用手段吗,动不动就红光啊,神龙入腹什么的。


    42: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上次去长安旅游,那里真的有个马踏承乾纪念馆啊!还是政府建的,应该假不了吧!


    44:马踏承乾哈哈哈哈哈哈!说到这个,那个雕塑真的好好看,暴言!


    45:终于有人提到这个了,那个雕塑的太宗简直帅我一脸血,小承乾也好可爱好可爱,没想到我居然爱上了一个雕塑。


    46:那雕塑有两个人,楼上到底爱哪个啊/狗头48:可能做这个雕塑的人是世宗和太宗的粉丝,手动加上了滤镜吧。


    52:这倒不是,听说世宗和太宗长得就是很好看,大明宫博物院还有他们一家的画像。[照片][照片]


    53:卧槽!


    54:卧槽!


    55:卧槽!


    58:卧槽真的好看,男的帅女的靓,这是什么神仙基因!


    60:其实单论五官的话还没那么惊艳,但加上气质就太卓越了,而且他们看起来都很有活力,生机勃勃的。


    63:是的,跟某些人不一样。


    64:……比如我们这些牛马。


    65:…………


    68:李承乾不止长得好看,而且出身顶级家族,自己聪明有本事,家里也和睦,真的是人生赢家。


    71:如果是穿越,估计拿的是某点男主剧本吧,反正上面这些给我一个就满足了。


    75:某点男主别了吧,人家李承乾可只有苏皇后一个老婆呢,也不跟其他女人搞暧昧。


    77:不是说李承乾和武照有一段吗?


    78:这是什么年代的洗脑包,李承乾和武照没有关系好吗!只是李承乾给武照起了个名字,又经常召武照伴驾,当时的酸儒造黄谣而已。


    83:呵呵,如果不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给武照起名,古代不是只有父亲和丈夫才能给女子起名吗?还经常召她伴驾,有一段就有一段呗,反正男人不都那样,粉丝就别洗了。


    85:……你是哪来的封建遗老?李承乾是皇帝,武照是他看好的臣子,为什么不能给她起名?皇帝给男性下属取字就是看重,给女性下属取名就是有一段,你不要太离谱了!再说李承乾为什么不能召见武照,当时武照在翰林院,有一项工作就是伴驾讲经,武照是那一届的状元,学问肯定很好,难道就因为她是女生,就不要她而去屈就你家学问不如武照的男宝吗?


    87:其实李承乾和武照的行为在当时挺正常的,有意见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反而到了现代有很多人抓住这点批判李承乾。


    90:真的感觉思想在倒退,古代比我们开放多了,尤其是唐朝女人,简直是独领风骚啊!


    94:我也觉得唐朝很包容,思想也很开放,武照应该是不婚主义第一人吧?


    96:啊??武照不是结婚了吗?


    99:没有,她跟李治虽然在一起,但是没有成亲。


    102:啊?!


    105:啊?!他们不是有名的恩爱夫妻吗!


    108:恩爱是挺恩爱的,但的确不是夫妻。据说是李治对武照一见钟情,非卿不娶,不过武照是不婚主义嘛,一直没有答应,李治就说不成亲也可以,他愿意不要名分跟武照在一起,要是武照还是不能接受他,随时都可以抛弃他,武照这才答应跟他试一试。后来可能觉得这样也不错,就这么过下去了。当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俩是一对,但的确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册封武照为晋王妃。


    111:啊这……武姐好像有点渣,心疼兔兔。


    113:也不用心疼啦,虽然一直没成亲,但兔兔不也和武姐过了一辈子吗?毕竟兔兔切开是黑的,小可怜都是他的保护色。


    115:呵呵,武照这也能叫不婚主义?真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还不如大大方方结婚生孩子算了。


    119:???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武姐立什么牌坊了?那时候不鼓励女性不婚好吗,武照并不能因为这个得到任何好处!武照选择用这种形式和李治在一起,也不是因为什么不婚主义,只是因为这样不受束缚,她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120:女性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以什么形式结婚都是我们的自由,希望姐妹们不要被任何人的任何话(比如楼上这种傻缺)绑架!


    127:大唐是真的很开放,主要是李世民和李承乾思想都特别开明。


    128:是的,尤其是李承乾。那时候格物被视做下九流,但是李承乾不在乎,大力推广,女学也是在他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第一个女官也是他的学生。


    135:还有第一个女皇帝呢,李承乾的女儿永昌女帝啊!


    139:在有儿子的情况下把皇位传给女儿,李承乾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45:前无古人是真的,后无来者说不上吧,后来不是有好几个女帝吗?


    148:不一样,后面几位女帝能登基,要么就是上任皇帝是女帝,偏向让女子继位,要么就是皇帝只有一个女儿,或者女儿比儿子优秀太多,像李承乾一样平等地看待儿子和女儿,只看能力不看性别的真的没有。


    153:不过这也算不错了,至少女子拥有名正言顺的继承权,对民间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156:那段时间真的出现了好多知名女性,永昌女帝、长孙皇后、军事家平阳昭公主、女相武照和上官婉儿,女诗人徐惠,书法家明达公主,发明家陈淑慧等等,后来一千多年也不断有优秀的女性出头。


    163: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自从女子能登基后,华国皇帝的平均质量明显高了一截呢(平均哈,排除那几位大佬)


    167:好像还真是,后面的皇帝不说多有本事,至少没有很离谱的。


    172:难道是因为选择范围大了?


    175:是一个原因吧,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皇女为了继承皇位要比皇子优秀很多,不得不非常努力,皇子感觉到压力,不敢心安理得地躺平,所以整体水平就提高了。


    179:有道理诶184:请问楼里诸位大佬,唐初这段的历史知识点该怎么记啊,高中生快要狗带了。


    187:这段历史确实不好学,那段时间一会儿一个政策,一会儿又一个国家,名人和大小事太多了。


    191:是这样,幸好我已经大学了。


    192:呜呜!


    195:同大学,但我每天被陈长生和李承道折磨,一个搞发明一个搞理论,我看他们俩是想搞死我。


    202:同大学,我是天天学孙思邈。


    203:楼上学中医还是外科啊?


    205:我都学,哪边都少不了孙老。


    208:咱们国家还好啦,听说外国人学孙思邈才叫痛苦,尤其是学中医的,跟听天书一样。


    211:幸好我是华国人,不用一边学语言一边学古代文化。


    217:初中生背诗词背麻了,唐朝怎么那么多诗词啊啊啊!


    222:可能是大唐的文人太浪了吧(bushi)


    226:哈哈哈哈哈哈,不过大唐的文人确实很会玩,也很爱写。


    230:说到这个,为什么李承乾最爱《咏鹅》啊?这首诗是不错,骆宾王才六七岁就能写出这样的诗的确很有才华,但是唐朝群星璀璨,优秀的文化人和诗词不要太多,怎么就骆宾王入了李承乾的眼呢?


    235:这个历史上没有定论,有一个说法是李承乾小时候写过一首诗,跟骆宾王的这首《咏鹅》有点像,所以才偏爱一点。不过我觉得不太靠谱啦!


    239:话说我们不是在讨论李世民和李承乾谁是穿越者吗,正楼正楼!


    ……


    第 227 章 番外2


    武德六年春。


    众臣坐在坐在太极殿内,余光看向最前面隐隐对峙的父子二人,心中惴惴不安。


    今日早朝,太子和秦王又起了冲突,而圣上照旧和稀泥拉偏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令情况越发严重,秦王梗着脖子不肯退让,圣上十分恼怒,却又拿秦王没有办法,事情就这么尬住了。


    齐王李元吉还在火上浇油:“二哥怎么能这么跟阿耶说话呢?阿耶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朝廷好,为了咱们兄弟好,你也太不体谅阿耶了!”


    心爱的四儿子如此贴心,李渊目光柔和了些,再看白眉赤眼的李世民,心中火气更盛,没好气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不必再说。”


    李世民冷笑一声,当即就要甩袖离开,小太监却急匆匆进来通报,说外面出现异象,天空中竟平白出现一个黑洞。


    众人闻言大惊,异象有好有坏,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李渊和李世民也顾不得置气,确认过没什么危险后率领众臣出殿去看。


    就在他们盯着那黑洞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黑洞突然亮了起来。


    一阵动听的音乐过后,一位女子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女子并不十分漂亮,但是气质不俗,满身书卷气,穿着一身浅紫色旗袍,露出白嫩细腻的胳膊。


    许多人下意识皱起了眉,这时候女子地位不低,但约束还是很多的,尤以贤惠贞静为美,女子出门都要带幂篱,这女子大庭广众下露面,穿着还如此大胆,实在挑战有些人的底线。


    人群中有人斥责对方不知廉耻,被李世民淡淡瞟了一眼,讪讪住嘴。


    李世民心中嗤笑,如此奇特的场景,这些人还在纠结性别穿着,实在是见小忘大。且十里不同俗,更别说这女子手段不凡,许是天上仙子也说不定,拿大唐风俗来苛责对方岂不可笑?


    在众人的注目中,女子微笑开口:[大家好,我是爱看书的安笙,今天还是跟大家谈谈历史。]


    众人不是很感兴趣,在场之人谁没还没读过几本书,更有不少博学鸿儒,哪需要一个年轻女子给他们讲历史?


    然而女子似乎听不到他们的话,更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应有任何动摇,继续道:[上次大致捋了一下历史时间线,我看很多粉丝对那几位著名的皇帝很感兴趣,所以就来盘点一下千古一帝吧,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的确是老生常谈,千古一帝不就是秦皇汉武么,他们的事迹早就被研究透了,众人根本提不起听的兴趣。


    然而女子下一句就让他们惊了:[众所周知,公认的千古一帝有四位,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唐世宗。]


    众人:“???”


    他们没听错吧?是唐什么宗?什么太宗和世宗?


    李渊也愣住了,喃喃道:“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唐朝吧?”


    “没有!”回答他的是李世民,“若此唐有两位千古一帝,我们绝对不可能没听过!”


    看看这两人对标的是谁吧?秦始皇和汉武帝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能与他们齐名的唐太宗和唐世宗也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可他们确实没听过此二人,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只有唯一一个可能。


    “莫非这女子乃是神仙?”


    “想必是了,凡人哪来的如此手段?”


    只是……


    众人的目光忍不住在李世民和李建成身上打转,世宗也就罢了,太宗通常是给王朝第二位皇帝的庙号,不知到底是这两位中的谁?


    李渊却没那么多想法,他从不曾想过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然认为太宗便是李建成,满意地对李建成点点头,夸赞道:“你干得不错。”


    四位千古一帝,大唐独占两位,自然是不错的。虽然李渊自己不在此列,毕竟他是开国之君,庙号该用“祖”而不是“宗”,但李渊有自知之明,本来也没有什么妄想,自然也不会失望。况且子孙争气,他的面上也有光嘛!


    李建成依旧是那副光风霁月的样子,笑容得体,举止谦和,温声道:“阿耶过誉了,即便儿臣有什么功绩,也是阿耶教导有方,诸位臣工鼎力相助的缘故。”


    李渊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十分满意。大方敦厚,礼贤下士,的确有明君之相。


    再看另一边黑着脸的李世民,火气又忍不住往上涌,赶紧撇开脸,眼不见心不烦。


    光幕:[根据人气排名,我们今天先来说唐世宗。]说着画面一变,女子身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画像,也不知是什么画法,竟然十分形象生动,画上的青年二十五六岁的模样,身着帝王冕服,长相俊朗,气势不凡。


    李渊一见就十分喜爱:“这孩子不错!”


    群臣纷纷附和,李元吉笑嘻嘻道:“我瞧着长相和承道很像呢。”


    李渊点点头:“的确有些相似。”


    李元吉:“大哥是太宗,承道是世宗,两位千古一帝,这也算上阵父子兵了。”


    说着还得意地看了李世民一眼。


    李世民:“……”


    李渊听得十分高兴,李建成却没说话,承道如今年纪还小,看不出以后的长相,可是他的眼睛似乎没这么大?


    这时光幕里响起键盘声,画像旁边出现几行字:[唐世宗李承乾,唐高祖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子,生于619年,卒于706年,唐朝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书法家、诗人。主要成就:协助太宗平定四海,推动格物、科举、经济发展,推广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改革吏制,平定世家,提高女子地位……]


    李建成笑容一滞,李元吉得意的表情也僵住了,随后脸色巨变,指着李世民怒道:“你敢造反?!”


    李世民也没想到自己唐太宗和唐世宗居然是自己和承乾,有些惊讶,但听到李元吉的指责,立刻从愣神中回过神来,冷笑道:“我有没有做大逆不道之事,天幕自然会给出说法,四弟何必急着给我定罪呢?”


    李元吉冷哼:“大哥才是嫡长子,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若非你使阴诡手段,怎么可能登上皇位?”


    他扭头看向李渊,一副伤心又委屈的样子:“阿耶,李世民不孝不悌,您一定要重重处罚他!”


    李世民没说话,梗着脖子等李渊处置。


    李渊沉沉看了李世民片刻,摆摆手道:“此事暂无定论,先看天幕怎么说吧。”


    李元吉不甘心地回到自己位置,还恶狠狠瞪了李世民一眼,像要把他吃了似的。


    李世民全当没看见,现在他心里有点乱。李世民现在还没生出逼宫的想法,但他清楚自己的脾气,是绝对不会束手就擒的,若是李渊和李建成逼迫太过,真的有那一天也说不定。若事情果真如此,待天幕将一切说出,等待他的不知会是什么后果,即便他和承乾都是历史认证的名主,也未必能保住他们一家的性命。


    李世民对官员中的某个人使了个眼色,见那人会意点头,才抬头继续看天幕,只是脸色非常难看。


    他并不想这么做,但如果走投无路,也只能放手一搏了。只是他事先并没有做什么准备,现在也很难传消息出去,仓促之间恐怕没多少胜算。


    御书房前一片死寂,弘义宫里,不满五岁的李承乾被长孙氏揽在怀里,也在看天幕。听到安笙提到自己的名字,他有些茫然地问长孙氏:“阿娘,这个姨母在说我吗?我以后是皇帝?皇帝是什么啊?”


    “是啊,这个姨母是在说你,皇帝就是天下最厉害的人。”长孙氏柔声道。


    李承乾一听就乐了,握着小拳头奶声奶气道:“我要做最厉害的人!”


    然后扭过头,美滋滋继续看天幕去了。


    长孙氏却一脸忧色,她和李世民想到了一处,想到李世民如今被困在宫里,想做什么都很艰难,长孙氏叫来心腹交代几句,忧心忡忡看天幕还会说些什么。


    [李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是大唐建立后第一个出生的皇孙,颇受高祖喜爱,以他出生的宫殿‘承乾’为名。]


    [李承乾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武德六年,太宗在府中为他举办生日宴,李承乾当众展示倒背如流神技,震惊四座,神童之名广为流传。此后历朝历代都将能否倒背如流作为检验神童的一个标准,不过能做到的寥寥可数。]


    在场之人也很惊讶,是他们想象的那个倒背如流吗?


    这可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娃娃啊!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实力吗?


    [在此之前,太宗李世民的处境并不好,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忌惮太宗的军功和威望,对他多有打压。不仅在朝堂上排挤李世民,还收买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吹枕头风,挑拨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给李世民使了许多绊子,比如尹阿鼠无故殴打杜如晦,甚至致其手骨骨折,张婕妤之父与李神通争地事件等等。]


    李建成和李元吉脸色大变,赶紧为自己辩解:“阿耶,我们绝对没有做过这些事!”


    李元吉:“二哥后来当了皇帝,历史还不是由着他写?这些都是他污蔑我们的!”


    李渊没有说话,他固然糊涂了些,却不是真的傻子,只是从前没往这方面想而已,如今回想起来,自然能发现其中猫腻。


    他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些失望,原以为大儿子光风霁月,四儿子聪明伶俐,没想到私底下却有这么多小心思。


    至于李世民……还不知道是不是逼宫上位,李渊不想考虑。


    光幕还在继续:[不过李承乾大一点后,李世民的情况就好转了,原因大家都知道——李承乾他太讨人喜欢了!据说他长得非常好看,而且情商很高,在当时老少通杀,唐朝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多有夸赞他的,和李世民都是全民偶像。]


    众人不知道偶像是什么意思,但这段话却听明白了,李承乾年纪还小,见过他的人并不多,很难相信一个小孩能有多招人喜欢。


    李渊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女子的意思是他因为李承乾一个小孩就对李世民格外优容?这可能吗?


    唯有李世民十分认同天幕的话,他家承乾就是聪明可爱又乖巧,格外招人喜爱,跟他一模一样!


    [但即便如此,太宗的处境依旧艰难,李渊心中的储君始终是李建成,而因为世宗的出众,李建成一党对李世民忌惮更深,酿造了很多针对李世民的阴谋,包括拉拢李靖、刺杀尉迟恭、试图以疯马杀害李世民和李承乾,向李世民投毒等等。]


    李渊脸色大变,震惊又愤怒地看向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脸色发白,想要向李渊解释,天幕却没有给他们机会。


    [武德七年,齐王率领私兵逼宫造反,太子李建成重伤,李渊死里逃生,幸得李世民相救才平息此乱。李元吉兵败流放岭南。]


    [同年,李建成自请废去太子之位,改封端王。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代父监国。]


    [武德九年,李渊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承乾被封为太子。]


    [——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正式开始!]


    第 228 章 番外3


    李渊面无表情,不敢相信李元吉如此大胆,居然敢逼宫,还要杀了他。


    李建成脸色也不好看,他还没洗清残害兄弟的嫌疑,就知道最亲近的弟弟也包藏祸心,未来自己缠绵病榻,太子之位也拱手让人,心情十分复杂。


    李元吉心中慌乱,努力为自己辩解:“这女人不知是何处来的妖物,她的话如何能当真?儿臣并无悖逆之心啊!”


    这话实在太过苍白,此女有如此神通,何必诬陷李元吉一个不成器的王爷?且她前面说过的话,许多都能与现实验证,并无什么大的疏漏。


    但李元吉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希望能用情打动李渊,李渊耳根子软,吃软不吃硬,又一向疼爱他,说不定能糊弄过去。


    李元吉流着眼泪,伏在地上哀声道:“阿耶看着儿臣长大,儿臣是什么样的人您最清楚,儿臣一向孺慕阿耶,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


    李渊似乎有些动容,李元吉心中刚刚升起喜意,就听李渊扬声道:“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出列:“下臣在!”


    “去查!看齐王有没有豢养私兵。”李渊居高临下,淡漠地看着李元吉,“朕只相信证据。至于你……事情调查清楚之前,你留在武德殿不要出来了。”


    李元吉脸色灰败地被侍卫带了出去,众人见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怕齐王真的养了私兵,这天幕说的都是真的。


    李渊又审视地看向李建成,李元吉一向拥护李建成,纵然李建成自己同样被李元吉所伤,也不代表他对逼宫一事毫不知情,许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未可知。


    李建成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只能说一句:“儿臣的确不知情。”


    李渊没说信也没说不信,看了李建成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李建成一直是他看好的储君,纵然天幕说李世民和李承乾未来会是好皇帝,他也没有做好换太子的打算,自然要给李建成留些体面。


    再看一看吧。


    李建成松了一口气。


    天幕:[李世民和李承乾在位的几十年,是属于两位千古一帝和大唐的辉煌,是华国历史上耀眼的太阳。纵观世界历史,也没有哪一段能与之相较。在太宗和世宗的统治下,大唐宛如腾飞的巨龙,世界都臣服在它脚下。即便千百年后的今日,仍有无数人为之拜服,远隔时空遥望他们的风采。]


    [他们的功绩实在太多,难以一一叙述,这里只列出一些重要的,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音乐突然变得激昂,画面也不断变化。


    [武德六年,李承乾先后发明线装书、铅笔、印刷术、改变传统装订、书写和印刷方法,书籍不再是富贵人家才能享用的东西,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以后的全民读书创造了条件。]


    画面是一片田地,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劳作累了,坐在田埂上休息,顺手从竹筐里摸出线装书和铅笔,埋头写写画画。


    众人大惊,读书有多重要在场之人都知道,许多人视书籍比金银更重要,世家藏书无数,乱世中也决不肯丢弃,并非多么高风亮节,而是他们清楚,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有这些书籍在,世家的根基底蕴就在,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如果能降低书籍价格,使其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那的确是难得的功德。


    而且这种书和笔也很方便,很多人(尤其是御史)眼睛都亮了。


    李渊也知道这些东西的好处,立刻看向李世民,天幕说是武德六年发明的,不知道现在出现了没有。


    李世民面上不动声色,心中也有点茫然,他总觉得天幕所说的承乾和他儿子不太一样,承乾虽然聪明,但似乎没这么多奇思妙想。


    但想到儿子平时古灵精怪的样子,李世民又不敢肯定。谨慎地说:“还是先让人记下来吧。”


    李渊一想也是,让人取笔墨过来,也不用特意请人,大臣中不乏擅长书画的,自觉坐到桌案边记录起来。


    光幕:[同年,始创炕孵法,实现家禽的批量孵化,解决百姓吃肉问题,发明铁锅和炒菜,使华国菜色大幅度丰富,至今仍是世界美食之乡。]


    众臣笔下不停,生怕漏下一星半点,尤其是这个炕孵法。


    中原与草原不同,百姓吃不起肉的问题一直存在,若能得到解决,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同年,发明玻璃。]


    武德君臣不知道玻璃是什么,天幕适时展示明亮的落地窗、眼镜和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让众人两眼放光。


    自然也有人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奇技淫巧,不值得作为一项功绩。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都影响不了光幕上女子的声音:[同年,在李承乾和李世民的推动下,太医署正式成立,此后数百年,太医署为华国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华人心中的医学胜地。]


    众人听得都有点麻了,从来不知道一年可以这么漫长,李承乾一个小娃娃,怎么在一年之内做出这么多大事的?


    众人看李世民的目光十分复杂,既敬佩,又羡慕,还有一点怀疑。


    ——这些该不会是李世民弄出来给李承乾造势的吧?


    虽然可能性很小,按照李世民的处境,要造势也该先给他自己造势才对嘛。


    好在接下来天幕所说的时间变了:[武德七年,孙思邈在李世民和李承乾的推举下进入太医署,这颗医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开始绽放光芒。]


    “孙思邈?”做皇帝的都对神医感兴趣,李渊一听就来了精神,扭头问李世民,“你可知道此人?”


    “知道。”李世民回答,“此人乃民间有名的神医,儿子为了王妃的病派人去寻,只是暂时还没找到。”


    李渊:“多派几个人,找到了带给朕瞧瞧。”


    “是!”


    光幕:[同年,土豆和棉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批土豆平均亩产两千八百斤,宣告唐朝经济开始腾飞,动辄饿死人和冻死人的时代过去了!]


    李渊唰地站了起来,目光灼灼看着画面里堆成山的土豆和白花花的棉絮,其他人也惊喜不已,现场一片哗然。


    其他的他们可以不在意,这条却不可以。


    这可是亩产两千八百斤!


    亩产两千八百斤是什么概念呢?这时候粮食亩产最高也就两三百斤,田地差一些,或者耕种不那么精细的,亩产一百来斤也是常有的事。


    土豆的产量是他们的几十倍!


    如果此事为真,他们的确不必再担心百姓会饿死了。


    棉花不知为何物,但瞧着便知是做棉衣用的,能被天幕特意点出,必然极为保暖,至少比普通百姓用的芦花好得多。


    李渊对李世民道:“一会儿带着承乾来见我。”


    “是。”李世民又是激动又是忧心。


    激动自然是因为土豆和李承乾的功绩,可是他从不曾听承乾提过土豆,天幕所说的确属实吗?


    光幕:[同年,李承乾开始推广格物,并亲自现身讲学。值得一提的是,该课堂有几位学生为女性,其中就有后来闻名遐迩的大发明家陈淑慧。]


    [贞观元年,曲辕犁现世,大幅度节省人力畜力,标志着农业科技的又一次改革,发明者陈淑慧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官,被封为工部主事。]


    平康坊一座三进院落中,一个少女猛地抬起了头。


    她的丫鬟嘴巴微张,好一会儿才迟疑道:“女郎,这个陈主事和您同名呢。”


    陈淑慧也有些惊讶,随后淡定地点点头:“不出意料的话,这个人应该是我。”


    反正以陈淑慧对自己的了解,如果李承乾办格物学堂的话,她是很可能会去听的。


    她自小便与其他女郎不不同,不喜欢女红烹饪相夫教子,反而向往如男子一般建功立业,即便明知不可能,也想要感受一下自由自在的感觉,哪怕只能体验短短时间。


    若有机会实现抱负,她一定会拼命努力,做出一点成就也不足为奇。


    陈淑慧眼睛发亮,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天幕认可了她的功绩,阿耶阿娘总不能再一味逼她嫁人了吧?


    御书房前,人群却有些骚乱,众人不知格物为何物,可是女子为官闻所未闻,也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瞥了这些人一眼,他对女子当官没什么感觉,但未来的自己允许的事,怎么能让人说三道四?


    他对李渊道:“此女大才,阿耶应该找到她,令其为朝廷所用。”


    “二郎考虑得很周到。”李渊点点头,将此事吩咐下去。


    他也不赞成女子当官,但按天幕所说,此女未来大有成就,曲辕犁对农业也大有作用,那他必不可能弃之不用,至于要不要授官……那就以后再说嘛。


    只是单有此女也不成,还得有“格物”支持才是。


    李渊问李世民:“承乾近日有开班授课的打算吗?”


    李世民:“……”


    此时天幕的音乐更加激昂,画面也变成了一片战场,女子说出的话更如擂鼓一般在武德君臣耳边炸响。


    [武德九年,李渊禅位于李世民,东突厥趁机来犯,大唐以火炮对战突厥,大胜!这也是火炮的历史首秀。]


    [贞观二年,唐与东突厥大战,东突厥灭亡,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被俘。]


    “哈哈哈哈哈!”李渊还没从自己很快就要退位的惊讶中回神,就听到老仇人东突厥被儿子打灭了,立即发出一阵大笑。


    其他人被吓了一跳,却不以为怪,如果不是作为臣子有规矩要守,他们也想放声大笑呢。


    东突厥强横,而中原积弱,大唐面对东突厥少不得委曲求全,不止李渊,但凡有点气性的官员都觉得憋屈。本以为要休养生息许久才能扬眉吐气,没想到李世民短短几年就做到了!


    萧瑀出列道:“圣上大喜!”


    李渊哈哈大笑,也难得夸了李世民一句:“二郎干得不错!”


    李建成低下头,掩饰住复杂的情绪。


    光幕:[贞观二年,开放市场试点,是经济开放的开始。]


    [贞观六年,女学建立。]


    [贞观八年,蒸汽机发明,标志着工业腾飞。]


    [贞观九年,第一座图书馆成立,李建成为第一任馆长,同年,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制。]


    李建成听到这话惊讶地抬起头。


    有这天幕为李世民和李承乾背书,他已经知道自己登基不成了,被废的太子能有什么下场?即便他主动退位,最多也不过做个富贵闲人,庸碌一生罢了。


    他没想到李世民竟然还愿意用他。


    李建成虽不曾听说图书馆,但听名字也能大致明白,这样一个收拢人心、提升名望的好差事交给自己,李世民的心胸竟宽广至此吗?


    李建成不由看向李世民,李世民对他点点头,他不知道日后的自己怎么想,反正如果现在李建成主动让贤,他是不会介意用他的。


    其他人也很惊讶,然后就是对李世民的敬佩,纵然他们之前已经足够敬佩李世民了。


    李渊脸上同样带着笑意,心中的天平又朝李世民偏了一大截。二儿子做皇帝确实还不错的样子。


    就在大家觉得李世民很适合做皇帝的时候,光幕又来了个大反转:[贞观十一年,李世民禅位于李承乾。]


    众人:“???”


    是他们听错了吗?真的是贞观十一年,不是贞观二十一年,或者贞观三十一年?


    粗略一算,李世民那时候应该还不够四十吧?这么年轻退位干什么?


    难道得了什么重病,不得不退位?


    不过光幕打消了他们的想法:[退位后半月,太上皇李世民领兵西征。]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再开口时声音已多了几分激动,一字一顿道:


    [贞观十一年冬,吐蕃亡!]


    [启兴元年春,吐谷浑投降!]


    [同年夏,高昌投降!]


    [启兴二年秋,西突厥兵败投降!]


    [启兴三年夏,薛延陀投降!]


    [启兴三年冬,室韦、契丹投降!]


    大唐众人已经被这一连串军功震住了,但是还没完。


    [启兴六年,大唐海军首秀告捷,流求归于大唐!]


    [启兴七年,高丽、新罗、百济投降!]


    [启兴八年,靺鞨投降、倭国亡!]


    ……


    天幕还在继续,后面提到的地名众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大家听得都有点麻木。


    这也太能打了,让他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但心中也有隐秘的骄傲,大唐就是如此强大!大唐的皇帝文治武功冠绝古今!世界都臣服在大唐脚下!


    血液似乎在身体里沸腾,胸口的酸胀感极其明显,众人看李世民的目光满是激动,此刻他们不是看秦王李世民,而是带着大唐强势崛起,横扫半个世界的未来圣主唐太宗。


    他们已经认定他了!


    第 229 章 番外4


    天幕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给大唐留下巨大的影响。


    天幕消失后,李渊便迫不及待召见了李承乾,在此之前,李渊已经许久不曾见过李承乾,此次一见,果然十分喜欢这个机灵可爱的孩子,觉得他一股聪明劲儿,看着就是能成大事的样子。


    然而细细问过之后发现,李承乾并不知道土豆、火炮这些东西。李渊难免失望,但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多么失落。


    他本来就没有把所有指望放在李承乾身上,即便李承乾日后大有成就,现在也只是一个才五岁的小孩子而已。


    李渊选择性遗忘了天幕说李承乾在武德六年就做了那么多事,毕竟听着是一回事,但真看到这么小小的一只崽,也很难对他寄托什么大事。


    好在方才天幕提到的东西他们都有仔细观察和认真记录,炕孵法、印刷术这些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大家从前没往这方面想,现在有天幕提点,立马就可以找匠人研究。太医署、报纸要创建也不难,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天幕提到过的能人,诸如孙思邈和陈淑慧,李渊和李世民已经派人去寻了。便是格物学和土豆、棉花,他也派人去找了。


    李承乾一个孩子能办到的事,李渊不认为自己办不到。


    相比这些,李渊更看重李承乾本身的聪慧。根据天幕所说,李承乾极有治国之才,李世民打下的土地极多,后来的君主守都守不住,而李承乾不仅守住了,还将之治理得很好,这绝不是依靠外物可以做到的。


    大唐即将迎来巨变,这样一位继承人正是他和李世民需要的。


    是的,李渊已经决定废除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不止是对李建成心存芥蒂,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不适合做这个储君。


    天幕不止出现在太极宫,整个长安的人都看到了,消息根本就瞒不住,李世民和李承乾登基乃是众望所归,即便李渊也不能与民心对抗,况且他并无此心。


    若说之前还在犹豫,但在知道李建成不仅保住性命,还颇受重用之后,最后一点顾虑也没有了。


    没过多久,李建成主动请求废除他的太子之位,李渊当即同意,改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承乾为皇太孙。


    消息传出去,原本频繁动荡的民间立刻平稳了许多。


    百姓求得其实不多,只要能好好活下去就行了,如果能过得好一点,不用挨饿受冻,一年有一两身新衣裳,这就是极好的日子。


    天幕说他们未来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住上砖盖的房子、病了能看得起病,还有机会读书做官,这简直就是天堂!即便现在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自然不会再闹事,他们还指望太子和太孙带他们过好日子呢!


    但也不是没有隐患,比如外族和世家。


    按天幕所说,外族和世家都被灭得差不多了,恐怕他们会不甘心,要在大唐崛起前率先出手。


    李渊和李世民做了种种准备,严阵以待。


    不过他们显然是多虑了,外族并不敢轻易出兵,他们对天幕所说的火炮十分在意,虽然说武德九年才在对东突厥的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但是这东西从研究成功到完善使用怎么也得好几年,谁知道现在他们手里有没有?在搞清楚这一点之前,他们是万万不敢送死的。


    而且那李世民的战绩实在吓人,强横如东突厥都有点害怕,并不敢轻举妄动。


    世家倒是了解得多一些,知道大唐如今并没有火炮,蠢蠢欲动想要做些什么,但世家的劣根性让他们永远高高在上,不肯低头看一看他们心中的蝼蚁。


    可是百姓并非真正的蝼蚁,当他们决心要做什么事,力量之大难以想象,如今他们等着朝廷带他们过好日子,怎么会容忍世家搞破坏?于是世家才刚刚伸出爪子,还没打出实质性伤害,就被愤怒的百姓生撕了。


    世家提前十几年达成覆灭成就。


    没过多久,李元吉豢养私兵一事被查实,李渊没有将他流放岭南,只是送到封地监管起来,离开长安这个政治中心,又没有自由,他日后是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张婕妤和尹德妃也被证实和太子党勾结,张婕妤被降为最低等的采女,彻底失宠。尹德妃就比较惨了,因为天幕提到李元亨勾结世家造反,尹德妃和李元亨都被废为庶人,终身幽禁。


    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从前仗着宠妃女儿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失势,别人自然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加上李世民因为尹阿鼠暴打杜如晦之事对他十分不喜,尹阿鼠日子便更难过了。


    解决了这些琐事,李渊和李世民,再加一个小豆丁李承乾开始全力发展大唐,大唐由此进入飞速发展模式。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就算没有系统帮助,天幕提到的很多东西也被造了出来。


    土豆、玉米自然没有找到,不过找到了棉花,还有一些其他作物,产量自然比不上土豆,但比从前强多了。还有人根据天幕提到的“杂交小麦”几个字,研究出了更高产的小麦和水稻,加上新型农具和沤肥方法,以及更好种植技术,大唐百姓温饱无虞。


    李渊有时候也奇怪,为什么李承乾没有如天幕所说种出土豆,但想到李世民被封为太子,李承乾成了太孙之后就住到了宫里,许是改变了他本来的生活轨迹,所以没有发现土豆。


    当初李渊自信自己可以找到土豆,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在却是后悔也晚了。


    好在大唐如今也不错,李渊倒没那么执着于土豆。


    李承乾并没有如天幕所说做出许多功绩,但李渊从没有后悔立李他为太孙,毕竟这孩子是真的非常非常聪明!


    当初李承道被誉为神童,颇得李渊喜爱,但李承乾的聪明比之李承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李承道只是读书好,为人却有些呆气,而李承乾聪明又机灵,目前来看不负天幕的评价,是非常好的明君苗子。


    粮食产量提高了,火炮也造出来了。


    还是那句话,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天幕并没有提到火炮的制造方法,但展示了使用时的效果,很多人就想到了火药。


    火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范蠡的《范子计然》中便有相关记载,不过并未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应用,现在被利用起来,几年时间也研究出了火炮,虽然比不上天幕中的威力,但也已经很不错了。


    值得一提的事,在研究火炮的过程中,格物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的,格物。


    虽然没有李承乾做知识的搬运工,但大唐民间也有研究物化生的人,理论虽然粗糙,但在当世也很先进了,从前没有人理解他们,现在总算得到了发挥的机会。


    大唐以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发展,不是没有国家想要效仿,但是文化底蕴和人才储备不是一个量级,再努力也只是东施效颦。不过几年,大唐就成了这片陆地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次李渊在皇位上多待了两年,等到大唐初步稳定才传位给李世民,李承乾也升级为太子。


    李世民登基后继续搞发展,还抽时间举办了一次军事演习,经过数轮改良的火炮正式亮相。


    李世民+火炮的组合把小国吓得不轻,一边暗骂李世民这个煞星一边麻溜投降,东突厥也投降了,虽然很不甘心,但颉利可汗也不想像天幕里一样被打得灭国然后成为俘虏,现在投降,以东突厥的实力,待遇怎么也比其他国家强吧!


    这一世李世民依旧没有做很久的皇帝,他对天幕说的战功心心念念,总不能提前得知后世的情况,这一世反而更差了吧?


    于是李世民在贞观十年传位给李承乾,率领水军打倭国去了。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