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 章


    李民怎么办呢?当然是推广连环画啦!


    李泰在编书上的确是有点天赋的,这套连环画编得简单易懂,妙趣横生,机也选得很好,正好李民广纳贤才,发展育的候,即便很想好好休息,还是打上鸡血加班去了。


    李泰见连环画这么受重视,对大哥更加心悦诚服,握拳头兴奋道:“那我去继续编书!”


    李世民:“……嗯。”


    顿了顿,又补充道:“不太劳累了。”


    李泰:“阿耶放心,我很喜欢编书,一点也不觉得累!”


    李民:“……嗯。”


    李民给李泰记了一功,又赏了很多好东西,然后风风火火推广连环画。


    大臣们已经麻了,任命地又加了一点工作量,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还有人给他们找麻烦。


    ——有些酸儒批判连环画,认为这种书上不得台面,用作材是侮辱了育。


    派去处理此事的臣子:“……”


    玛德,孔子都说因材施,你们又算哪些葱?


    这位臣子也是饱读诗书,正经通了进士科考试后才授官的,文笔辛辣刺激闻名,当即提笔写了一篇文章,痛快淋漓地把反对的人骂了一通,遣人送去《长安日报》。


    达成一个群殴一堆人成后,迫加班的郁气才散了,又回去忙自己的工作。


    李民由此恍然大悟:忙碌是团队的粘合剂。


    从前他推行个什么东西,不用民间发声,朝堂上先吵个人仰马翻,反对个不停。现忙起来没有那个闲情逸致了。


    也是,反正反对也没用,李民他不听不听,有那个闲功夫还不如多干点活,晚上早点睡是正经事。


    看来后多找点活给臣子们干,不让他们闲来,升级成功的李民定决心。


    连环画一经推广,受到全国上小朋友欢迎。比起拗口难懂的传统书籍,这种图文并茂还带拼音的启蒙书显然更受欢迎。


    家长看孩子有耐心坐读书了,自然也推崇备至。


    连环画短短几个月之内风靡大唐,并换来大笔入库的金银,皇室的声望再次拔高。


    李民美滋滋,付出是有回报的,不枉这段间的劳累。


    这回总可休息了吧?


    李民试探地休息了两天,李承乾没有来找他,李泰也没有来找他,实验室那边也没有动静。


    他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一波是去了。


    中间太医署那边传来消息,培养了两年的女医结业了,这一批女医属于紧急培训,只学了剖腹产手术和一些女病的治疗方法,所学习间比较短。


    女医一进入太医署迅速成为香饽饽,一号难求,想学医的女子也多了起来。


    李民听算了,这事太医署处理,跟他没有关系。


    没想到的是,长孙氏打算借这个东风办女学。


    李民:“……”


    李民一个鲤鱼打挺从榻上起来,惊讶地问:“女学?”


    长孙氏点点头:“我一直做准备,现是好机。”


    她把写好的规划书拿给李民看,见到上面还有修改的痕迹,知道她心里一直想这件事。再看一些条款明显带李承乾的风格,李民心里不是很舒服了。


    酸溜溜道:“我都不知道你准备办女学,承乾却知道。”


    长孙氏:“……妾并非存心隐瞒,只是二郎没有发现。”


    李民:怨我喽?


    李民:没错,是怨我!


    这规划书一看不是短间写出来的,现想想,他也见长孙氏拿笔写什么东西,只是当他为是账本之类,并没有放心上,错了提前知道此事的机会。


    李民有些心虚地翻开计划书:“我仔细看看。”


    长孙氏点头,又拿做了一半的针线,继续给李民做衣裳。


    外面不知何飘起了雪,更显得殿内暖意融融。


    李民本来没觉得这事有多难办,女子学院固然……颖,但是前有国子监格物学,后有太医署,这两个官方学院都让女子混进去了,再办一个女子学院也不算很出格,现朝廷官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程度,算长孙氏提出让女子参加科举——


    这个不太行!


    只不提出女子科举,其他的问题不大。


    所李民本来只是懒洋洋翻看,已经决定没什么大问题把此事办了。观音婢一向体贴,难得提出什么求,还不是为了她自己,当然满足她啦!


    但是看看,李民逐渐坐直了身体,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后面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扭头问长孙氏:“这个规划是不是太大了?”


    李民从没见这样的学院,并非占地多么大,或者学生如何多,而是学院结构格外不同。


    这候的读书人多科举为志向,去学院也是为了学习圣贤道理,也有君子六艺等其他课程,但只是忙碌之余的调剂。后来格物学强势崛起,民间开始有导格物学的私塾,但并没有专门的学院,所学院还是从前的风格。


    但长孙皇后对女学的规划却打破了这个传统,按照她的设想,女学会设很多学院,包括但不限于学传统文化的“治学”学院、格物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等等。


    每一科又细分很多科目,譬如格物细分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几科,每一科还有理论版和应用版,医学院也分中医和医,甚至分内科和外科,连口腔都单独成一科,啊……还有兽医科,工学院不是理工,而是手工,诸如木工、厨艺、刺绣、编织、雕刻等等,毕业后靠手艺谋一份生计。


    不像学院,更像是李承乾口中的大学。


    长孙氏叹了一声:“女子不科举,自然显得读书用,如果不她们一点实用的东西,学院该如何为继呢?况且妾想,二郎现最需的便是人才,她们虽是女子,若为二郎略解烦忧,岂非一件好事?”


    李民听得点头,反正他不乎手人是男是女,只给他干活行,很轻易接受了这个理由。


    但是——


    李民指“军事科”,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别的也罢了,这个有什么用?”


    “怎么没用了?”长孙氏白了他一眼,“男子可征战沙场,难道女子不可吗?”


    “难道女子可吗?”


    李民觉得观音婢太异想天开了,他承认女子可做很多事,有些方面比男子还强,但不代表她们可上战场啊。


    女子的体力天生弱于男子,心肠也更柔软,或许受不了战场的血腥。况且现军中都是男人,突然塞些女人进去怎么管理?军中和朝堂可不一样,如果闹出乱子,反而容易乱了军心。


    正想怎么和爱妻解释,长孙氏笑了出来:“二郎放心,妾暂没有这个想法。”


    李民松了一口气,暂没有这个想法好。只不是非让女子上战场,只是学院开个课不算什么。


    至于后安排她们上战场?


    ——那是后的李民的事,跟现的李民有什么关系?


    说不定那候他都不是皇帝了,让李承乾头疼去吧!


    长孙氏伏他肩膀上柔声道:“妾也是想起了平阳阿姐,她也是战功赫赫的女将,虽然如今得和睦美满,但想来也会怀念当初驰骋沙场的日子,如果让她军事科做个先生,想必也是一种慰藉。”


    李民感动地握住长孙氏的手:“观音婢总是为我考虑,上天垂爱,才令我得汝为妻。”


    *


    长孙氏准备了好几年的计划书已经很完善,女学很快进入建设之中。


    李民还等有人跳出来反对,反驳的话都准备好了,没想到接到命令的大臣们一句话都没有,转头去商量女学地址选哪、占地多大、学生从哪来、衣食住行怎么安排……


    李民:“……”


    这么听话的吗?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也不是完全没人反对,还是民间那些闲得蛋疼的酸儒,某些腐朽思想腌入味了,完全不懂得看形势,跟跳蚤似的上窜跳。


    也可不是单纯的傻,而是背后有人撑腰。


    毕竟家最讲究规矩体统,自家女儿端庄贤淑为傲,家女求娶者数,往往嫁入高门大户,为家族提供支持,这也是家屹立不倒的重因素之一。


    皇后建立女学,往小了说只是一个学院,导女子一些微末技,既不科举入仕,也不参军打仗,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往大了说,这代表了皇后对天女子的期望:相比传统的贤良,皇后更偏爱独立自主的女郎。


    ——虽然长孙氏并不是这个意思,她只是希望女子多一些选择,可选择做贤妻良母,也可选择做独立女。


    但家不这么想啊!


    他们太明白上行效的道理了,生怕日后高门娶妇都换个标准,那他们精心培养的淑女岂不是没有价值了?


    诚然,他们可从现开始换个方法培养女儿,家的底蕴和家女子的聪慧,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家高傲,当日连皇室公主都看不上,怎么愿意行如此谄媚之事。又不敢明面上得罪皇室,于是撺掇没脑子的酸儒出头,也情理之中了。


    这些李民都很清楚,只是当作不知道,人还跟鼠辈计较不成?反正会有人训他们的。


    ——是加班加得满身怨气,还有人给他们找麻烦的臣子们。


    他们可把那些酸儒当沙包了,不高兴了写文章骂他们,不高兴写文章骂他们,每次骂完怨气会散去一些,又精神抖擞地干上好几天活。


    官员轮番上场,酸儒骂得抱头鼠窜。战火虽然没有波及到家,但他们做贼心虚啊,总感觉有伤害到,偏偏还不发作,暗地里气得呕血。


    他们不高兴,李民高兴了,当天斗了个鸡,魏征逮住骂了一顿。


    李民:“……”


    第 202 章


    女学开始招生的时候,大公主李娴第一个报名。


    自从被崔家拒婚之后,李娴虽并不如何伤,子却改了一些,温柔中更添了几分果决。


    她如今定亲了,男方是萧瑀的嫡长子萧锐,虽不是五姓七望,但是世家贵胄,且萧瑀身居高位,底蕴权势全都不缺。


    萧锐本人文武双全,长相俊朗,称得上青年才俊。更难得的是他洁身自好,对大公主十分,时常通过萧瑀和李世民送点东西给大公主,未必么贵重,或许只是个精巧的小摆件,可能是他亲手做的小东西,胜在意。


    时长了,李娴对萧锐了几分,只是纪还小,要等满了十八岁再考虑成婚。


    李世爱热闹,丝毫不介意给两个小儿女做信使,但萧瑀一向以严肃古板示人,被儿子求着做这种事,脸一比一扭曲,叫李世看了好一场热闹。


    有大公主头报名,几位长公主纷纷响应,为长安贵女做出表率。


    只要有一定贵女进入女学,就能带动更人,女学的生源就不用愁了。


    然而不等长安高门和贵女们做出反应,崔家就传出了“大公主不堪为妇,幸而不曾尚主”的话。


    李世听到这话都气笑了,这就是世家的气度?是不要脸!


    这事都已经去好几,该报的仇报了,大公主另许婚约,李世都快忘了这点破事,世家居然还拿出来嚼舌头,是没的可说了吗?


    咦,世家这几是没在他手占到宜哈?


    这样一想,李世就理解了世家,毕竟没什么就爱炫耀什么,他们不容易,只能拿几的一点小事充面子。


    或许还有和皇室擂台的想法。


    现在双态度已经摆出来了:正皇室支持女学,反世家认为女子不该抛头露面,只看其他人怎么选。


    世家对此很有信,毕竟自古以来的思想都是女子应该贤良淑德,怎么可能短时转变来?从大家碍于不得不屈服于皇室就罢了,如今有世家做支持,当然要选择他们了。


    众人表示:世家分析得很对,但是他们支持皇室。


    扭头就把自家闺女送进女学,原本还想考虑一下的现在不考虑了,万一动作慢了点,被圣以为他们向着世家怎么办?世家:……脸疼!


    崔家家主脸疼得尤其厉害,他脚才说了大公主不堪为妇,还为芝兰玉树的嫡次孙聘了一位素有贤名世家贵女为妻,转头所有人都追随大公主的脚步,简直是把他的脸面往地踩!


    崔家主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这几面子被李世踩了,他已经开始逐渐习惯,不习惯没办法,他又不敢做什么。


    还是那句话,在绝对的武力面什么地位权谋都是纸老虎,不想被火炮物理毁灭,他们就不敢太分。


    这次要不是自觉站在舆论制高点,他们不敢挑衅皇室,没想到还是被脸了。


    垃圾!


    都是垃圾!


    有皇室公主和高门贵女在先,女学很快招足了学生,正式开始授课。


    没久,大公主与几个同窗拉起一支团队,准备做妆品的生意。


    不是传统胭脂水粉,而是类似李承乾送她的那套,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日用学品。


    李承乾听说后,找了几个大唐可能做出来的妆品配送给她,就当支持姐妹创业了。


    不大公主没白要,允诺给李承乾分红,当他是技术入股,李承乾推辞不成,就笑纳了。


    没久,孙思邈带来好消息——经好几潜研究,他终于研制出了治疗李承乾的法。


    李世和长孙氏大喜望,带着人急匆匆赶到东宫。


    东宫里静悄悄的,所有人目光都落在正在把脉的孙思邈身,目光灼灼地等他的答案。


    孙思邈把了足足一刻钟的脉才收回手,捋着胡须对紧张的帝后二人点点头,含笑道:“这子的确有效,殿下的病情已经在好转了。按这个情况,三个月内殿下会大好。”


    “太好了!”长孙氏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李世是虎目含泪。


    其实最近这一李承乾已经很少发病了,平时身体没什么不适,除了还是不能太劳累,饮食起居要格外注意外,和平常人没什么区。


    李世已经做好了他这辈子都不能完全康复的准备,算努努力,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把难啃的骨头都啃掉,给李承乾留下一个安定盛世,再培养点干活的人手,让李承乾不用太辛劳,做个轻轻松松的守成之主。


    但看起来再正常,替他做再算,做父母的都不能正放。如今知道这病能治好,提了好几的才终于落回肚子里。


    李世背身去悄悄抹掉眼泪,再转来就是个泰山崩于而不改色的大佬了,威严地对孙思邈说:“你仔细给太子治病,等太子病好了,朕给你封侯!”


    孙思邈连忙谢恩。


    虽然不是李承乾说的封王,但孙思邈已经很满意了。大唐统共没几个异姓王,封侯已经是大部分文臣武将的终极梦想了,君不见房杜这样的功臣只是国公而已。他只是一个医,能封侯已经古今少有。


    更何况他的功劳里还有太子的一半,而孙思邈自己不在乎爵位。


    就是李承乾有点不好意思,他当时就是为了鼓励孙思邈好好研习医术,随口给他画了个饼。这种饼向来能看不能吃,大家都习惯了,孙思邈不像放在的样子,但李承乾看着对眼角的纹路和满头银丝,总觉得自己在欺负老人家。


    算了算了,李承乾摸着隐隐有些发痛的良想:以后再给孙思邈找点立功的机会吧,堆要给他堆个王爵出来!


    李承乾开始正式治病,其实生活和从没什么区,依旧是每喝药、吃药膳、课、读书,只是孙思邈隔会来给他扎针。


    时一去,李承乾的一好了起来。朝臣知道了这件事,主要李世根本憋不住。


    ——你们不是说儿子是病秧子不能做皇帝吗,告诉你们,他要痊愈了哦!


    大部分朝臣是松了一口气的,包括倾向于废太子的人。


    他们提议废太子,本来是因为李承乾的身体,帝王掌管下,身体健康与否非常重要,就算可以把事情交给底下人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再说每次帝王交替都可能引起一场动荡,太子身体不好,万一没久就……那对大唐没有好处。


    但他们何尝不惋惜呢?


    李承乾生来聪慧仁厚,又有旁人都没有的机缘,小小纪就能称一句功勋卓著。在他生病之,他们都以有这样的储君为荣,期盼着大唐能在两代英主的带领下重现强汉盛世。


    璀璨的帝星尚未升起就无奈陨落,不仅是他自己的悲哀,是见证的遗憾。


    没想到峰回路转,太子的身体居然有望康复!


    这可是太好了!


    这下他们不用纠结了,不用顶着圣要杀人的目光硬着头皮进谏,只要太子能康复,他就是唯一最合适的储君。


    ——提是圣没有骗他们。


    想到他们圣偶尔不靠谱的德行,好像不是不可能。


    不管怎么样,这两因为李承乾的病隐隐有些浮躁的朝堂气氛安定不少,朝臣们都伸长了脖子等东宫的消息。


    李承乾不负众望,在三个月后宣布病愈。


    李世大喜,下诏三内税赋减少两成,举国同贺太子病愈。


    与此同时,停滞了好几的行冠礼再次准备起来。


    第 203 章


    晨光熹微,“咚”的一声,报晓的晨鼓以承天门为中心,悠悠荡向整个长安。


    厚重的城门次第打开,浅眠一夜的长安如同逐渐清醒的巨兽,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此时此刻,长安城的核心,也是整个大唐的中枢——太极宫,同样热闹非凡。


    今日是太子殿下的冠礼,圣上下旨大办,宫人们尽心尽力,不敢出一丝差错。


    打扫卫生、铺饰陈设,务求处处妥当。


    有资格观礼的朝臣宗室也早早来皇城,准备作为观众见证子殿下的成人礼。


    李承乾也已经起床,这几睡懒觉习惯了,突起这么早还有点不适应,闭眼睛不停打呵欠。


    风蕾已经出宫嫁人了,现如今贴身伺候的都是内侍,宋福帮李承乾穿衣服,见他这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心疼道:“今日是殿下的大日子,无如何也不能迟,殿下先忍忍,一会儿冠礼结束了再回来睡一会。”


    李承乾又打了一个打哈欠,摇头道:“没事,刚睡醒容易困,沐浴完就好了。”


    先洗漱,后用早膳,再次刷牙漱口,后是沐浴。


    一整套流程下来,那点困意早就跑天边,清醒得不能再清醒了。


    换上冠礼特制的采衣,看吉时还早,李承乾先去找长孙氏。


    长孙氏最近心情很好,她一直忧心李承乾的病,如今李承乾病好了,她的心也能放下了。本就是温柔如水的女子,这几因为儿子染上的几份愁意散去,整个人愈发温婉起来。


    反正李承乾在她面前不敢大声说话,李世民也是。


    一看李承乾,长孙氏露出笑容:“今日是冠礼,不去极殿,怎么这里来了?”


    “我来阿娘请安。”李承乾道。


    长孙氏眉目更为舒展:“请安随时都可以,何必跑这一趟?”


    李承乾摇摇头:“今日冠礼本该有两个主人,阿耶是一个,另一个虽空悬,但我心中却有人选。既阿娘不出席观礼,儿子能提前来拜见了。”


    长孙氏口中说哪有私下另设主人的,却没有拦李承乾行礼。


    若非女子不能出席观礼,她何尝不想作为主人,光明正大参加儿子的冠礼呢?


    现在受了他这一礼,也算成全他们母子的心意。


    长孙氏端坐上首,看底下一揖底的儿子。


    他已经十六岁了,已经从一个小团子长成了少模样,长身玉立、意气风发,隐约已经是个大人了。


    是了,过了今天,他就是加过冠的大人了。


    长孙氏眼中泪光闪动,亲自起身李承乾扶起来,温声道:“盼我儿一生顺遂,健康无忧。”


    李承乾嘿嘿一笑,还是从前那个嬉皮笑脸的小孩子,挽长孙氏的胳膊撒娇:“那我也祝阿娘健康长寿,越长越美。”


    长孙氏还含眼泪,听这话都要气笑了,这孩子还是胡说八道,健康长寿也就算了,越长越美算什么祝福,哪有人越长越美的?


    “吉时快了,去极殿吧,别叫阿耶等急了。”


    “嗯嗯。”李承乾又作了个揖,这告辞退了出去。


    *


    吉时近,极宫的正殿极殿座无虚席,众人不敢大声喧哗,能私下里小声议,重点无外乎都是今天的主角。


    这几李承乾深居简出,很少在人前现身,在场大部分人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了,不免心生好奇。


    不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病了好几,据说病得很严重,不知道还能保留几分当初的风采。


    会不会被病痛折磨得憔悴阴郁,或者因为不能读书理政,而磨灭了当初的灵气?


    众人心中揣测,却也不会说出口,话题围绕今天这场冠礼。


    冠礼办得很盛大,一看就很用心,想孙思邈研制出药不过两三个月,众人心中感慨——


    圣上还是看重子殿下啊!


    又说起今日的宾客,按照惯例,冠礼除了冠者本人,还该有主人两人,正宾一人,赞者一人,有司三人。


    主人由冠者的宗亲长辈担任,应该是圣上无疑了,不过没人敢跟他平起平坐,估计不会设另一个主人席位。


    这也不算什么,反正圣上位高权重,一个顶两个(?)


    赞者和有司属于辅助岗位,一般由冠者的亲朋兄弟担任,没什么好讨的。


    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正宾。


    正宾主要任务是替冠者加冠,是整场冠礼中第二大焦点,一般会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对被邀请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荣耀。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皇家了。能当子殿下冠礼的正宾,简直就是人品和地位的双重肯定,这不得吹上一辈子?


    而大家至今都不知道主宾是谁,这又不是什么机密,有必要瞒得这么紧吗?


    众人目光落在最前面的几人身上,魏征和萧瑀都是重臣,且有中正耿直的名声,在臣武中都……萧瑀那个搅屎棍就算了,还是魏征最有可能。


    陆德明也有可能,虽官位不高,但人家是子殿下的先生,教导子十余,如师如父。


    还有孙思邈,这位虽是医者,却治好了子殿下的病,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因为治好皇室祖传风疾的缘故,在圣上面前也颇有体面,如今又封了济民候,算得上新贵,更不用说他在民间也有声望,算得上德高望重吧。更重要的是人家都古稀了,依面色红润,脚下生风,还能在工作岗位上卷生卷死,身体素质这么好,想来圣上也会愿意让子沾沾他的福气。


    这几个人是大家心中最合适的正宾人选,但看他们的样子却不像被选中了的。这就叫众人比较茫了。


    正宾底是谁啊?


    在众人的揣测中,吉时了,李世民从后面走出来,坐了上首的御座上。


    预料中的事,众臣波澜不惊地起身行礼,目光又落在前面几人身上,看他们哪个要起来,那应该就是正宾了。


    前面几人没有动静,倒是在李世民后,又一个人从侧边耳室绕了出来。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上皇。


    应该是作为主人来的,也是,一般人不能与圣上平起平坐,但上皇他可以啊!


    虽上皇如今极少过问外头的事,也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但想他对子的宠爱,出现在这里也就可以理解了。


    众人心里这么想,却见李渊没有在李世民旁边落座,反而往下几步,站了正宾的位置。


    别人不知道,李渊还不知道吗,他的好大孙心里,另一个主人位置合该是他母亲的,李渊不去讨人嫌。


    正宾也不错嘛!


    众人:“?!”


    好家伙!怪不得没有消息,原来是上皇。


    众人惊讶了一下,仔细想想,上皇的确德高望重,也是子殿下的长辈,的确很适合做这个正宾……


    对吧?


    反正大家被皇室这一家子各种骚操作折腾的心里素质比铁打的还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设定,且应景地露出些动容色。


    上皇对子殿下真好啊!


    这也是心里话,不管这操作骚不骚,对李承乾的疼爱却是实打实的,不李渊何苦费心抢这个活呢?


    见礼过后,就了今日的正头戏——加冠。


    “子殿下进殿——”


    随监和侍卫悠长嘹亮的宣唱,钟鸣喤喤,鼓乐铮铮,李承乾踩乐点,一步步走进了大殿。


    他的步伐缓慢而坚定,似乎合了某种韵味,既优雅又好看,恰如李承乾本人。


    几过去,他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憔悴不堪,反而长高了许多,长身玉立,目若点星。褪去几分稚嫩,露出属于少的锋芒。


    有点像——


    几位认识李世民比较早的大臣和宗室暗自想,子殿下和少时的圣上有点像呢!


    是子殿下比当初的圣上稳重一些。


    也是,子生来是嫡长子,后来又成了国储君,从小就被父亲压榨,承担的自要多一些。而圣上当初是嫡次子,天塌下来有父亲和优秀的长兄顶,什么压力都没有,每日跑马打猎、招猫逗狗,猴都没有他能晃荡,自稳重不起来。


    众臣看这样的李承乾,心中十分欣慰。历艰险而弥佳,不愧是他们的储君!


    李世民也非常骄傲,不愧是他的儿子!


    李承乾向李世民和李渊行礼后,冠礼就正式开始了。


    他在苏琛的陪同下去偏殿换上一身衣服,玄黑色的上衣和下裳,重新回殿内,再次对李世民和李渊一礼,跪坐在香案前。


    杜构端托盘上来,里面放一顶淄布做的冠,李渊为李承乾整了整头发,亲手冠为李承乾带上,口中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李承乾躬身道:“谨遵教诲。”


    又换一身素色上衣和下裳,戴上一顶皮弁冠,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永受胡福。”


    再换黑色丝绸上衣和红色丝绸下裳,戴上爵弁冠,曰:“以岁正,以月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庆。”①


    李承乾一一受教,这就是三加礼,告诫今日成的子弟恪守本心、勤政爱民、敬事神明。


    一片肃穆中,有些官员思维发散:让子殿下敬事神明好像有点怪怪的,子殿下也是神仙转世呢,不知道前世的子殿下和要敬事的神明哪个更厉害一点。


    第 204 章


    三加礼后,加冠这个环节就结束了,然而有司竟然又拿上来一顶冠。


    玄冕!


    众人脸色微变,礼部的人更是蠢蠢欲动。


    不是不加第四冠,只是加玄冕是古时诸侯才能享有的礼仪,太子虽然地位尊崇,到底还是第二人,不能与独掌大权的诸侯相比(虽然大唐没有诸侯)。


    们根本没有准备玄冕!历来也没有这样的规矩!


    转念一想,太子加冠之后就要参政了,看圣上这样子,肯要委以重任,也算是大权在握吧,再加上身份贵重,加个玄冕也不算什么。


    最重要的是,太上皇和圣上自己准备了玄冕都要给太子殿下戴,们还阻拦不成?


    凑合着过吧。


    往好的地方想,太上皇和圣上还是有分寸的,只是加了个诸侯戴的玄冕,好歹不是天子才戴的衮冕。


    礼部的人劝服了自己,安理得地继续观礼,看着台上祖慈孙孝的场面,还露出欣慰的笑。


    但很快们就笑不出来了,因太上皇真的!拿出了!一顶!衮冕!


    玛德!


    礼部尚书差点没控制住爆粗口,宠孩子也不是这么宠的,这让们管还是不管?


    管了,两位大佬要不高兴。


    不管,不免被人议论谄媚。


    礼部尚书还在纠结,李渊已经快速将衮冕戴到了李承乾头上,并且说出准备好的祝辞。


    李承乾再次躬身,加冠礼成。


    冠礼众人情复杂,以天子之礼太子加冠,圣上就这么看重太子吗?


    加冠环节结束,有司送上一杯酒,李渊亲手端给李承乾,李承乾接过来一饮而尽,甜甜的,还挺好喝。


    李渊眼中满是笑意,捋着胡须道:“今日成人,该取一字。”


    李承乾躬身:“请祖父赐。”


    李渊:“从前朕你取小字高明,今后弃之不用,改称泽骞,愿你志存高远,德被万民。”


    “是,孙儿谨记祖父诲,多谢祖父赐字。”


    高明指秉性高洁明爽,指技艺高超、见解独到,指富贵权势,而泽骞指帝王般的仁慈之,和扶摇而上的高远之志。


    前者适合秦王府的小王爷,后者则适合如今的太子李承乾。


    太上皇对太子的期望也可见一斑。


    仪式结束,李世民又摆了酒席大宴群臣,论理冠者该向宾客敬酒,但李承乾地位不同,集体敬了一杯就完了。


    席间热闹非凡,就连深居简出的李渊都没有离开,李世民多喝了几杯酒,还亲自下场跳舞,跳完就搂着李承乾呜呜的哭,一副好不容易把体弱多病的宝贝儿子拉扯长大,又酸又高兴的老父亲模样。


    李渊撇开头,不想看这糟儿子的丢人样子。


    臣子们也很无语,一国之君这么性,让们这些做下属的很难办啊!


    年轻一些的努力控制表情,不让自己露出不太恭敬的样子,老油条们却已经被天家父子情动,开始扯着袖子抹眼泪了。


    年轻官员们:“……”


    *


    宴席过半,祖孙三人留下宗亲招待宾客,离席回了御书房。


    李世民本来就没喝多,这会儿酒意又散不少,用湿帕子擦擦脸也就清醒了。


    李渊冷哼一声,斥责道:“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


    早知道这二儿子爱哭,从前也没少哭天抢地,但当只是秦王,而且还知道避着人,所以李渊也就忍了。


    可是现在已经是皇帝了,还当着么多宗亲大臣的面,李渊不知道李世民怎么想,反正觉得丢脸死了。


    李世民只是一情绪上头,现在想起来也觉得丢人,但绝对不会对李渊服输,于是理直气壮道:“今天是承乾的冠礼,儿子中高兴,所以一情难自禁而已。阿翁不理解儿子吗?”


    李渊非常无语,这儿子都当上皇帝了,还用这种挑拨离间的小手段,真是不堪入目!


    嫌弃地撇开脸,不再跟李世民拉扯这些有的没的。扭头对李承乾露出一个慈和的笑:“承乾这身体养得好,一点也不像久病的。”


    李世民得意道:“是自然,承乾可懂得很,养病期间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就算喝药喝得没胃口,也会规规矩矩吃饭,从来不糟践自己的身体。”


    李渊面露赞赏之色:“保重身体亦是储君之责,承乾做得不错。”


    李承乾有点不好意思:“主要还是孙阿翁的功劳。”“孙思邈的确居功甚伟。”提到孙思邈,李渊也颇慨。当初只是一个乡野游医,谁知道竟有这样的本,也合该是和李唐皇室的造化。


    问李承乾:“如今你的病可好全了?还会不会难受?”


    李承乾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全了,不会再难受了。”


    李渊这才放下。


    李世民嘿嘿一笑,得意道:“我还算过几天就让承乾六部历练呢。”


    也不知道在得意个什么劲儿。


    李渊再次不忍直视地垂下眼皮:“六部轮转也是应该的,你想好让哪个部门了吗?”


    “还没有。”李世民也有点愁“承乾已经中书省和民部历练过了,门下省也算过吧,工部边常,礼部没什么意思,剩下的就是尚书省、兵部、吏部和刑部,我还没想好让哪个。”


    李渊看向李承乾:“你的意思呢?”


    李承乾表示无所谓:“反正不管先哪个部门,这几个都要轮一圈的。”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当即就要拍板一个,又被李渊扔了个白眼。


    这父子俩真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生活不易,太上皇叹气。


    道:“既然你们没什么想法,我提一个吧,刑部。”


    李世民和李承乾对视一眼,李世民道:“刑部也不是不,不过阿耶特意提出来,是有什么说法吗?”


    李渊点点头:“承乾大了,性子也该好好磨一磨……”


    这话李世民不爱听,不等李渊说完就反驳:“承乾性子怎么了?性子好得很,不需要磨!”


    李渊:“……”


    “我又没说承乾性子不好,你急什么?”


    李渊无语地解释:“承乾性子虽好,只是从前太过顺遂,所以温厚机敏有余,杀伐铁腕不足。”


    李世民不吭声了,这话也有道理,李承乾小金尊玉贵,又聪明又招人喜欢,顺顺利利当了小王爷、又当了太子。虽然也在战场上杀过人,但只是立场不同,对人对总是有些天真。


    的确需要磨练一下。


    李渊:“刑部就是个好地方,多见些龌蹉手段和险恶思,也练出些铁血手腕。”


    “还是阿耶考虑得周到。”李世民当即拍板,“就让承乾先刑部。”


    说完才想起还没征询当人的意见,又期期艾艾地看向李承乾:“承乾,你的意思呢?”


    李承乾:……说都说出来了,还拒绝李世民让丢脸吗?


    当然了,也觉得阿翁说得有道理,刑部历练历练也不错,于是便点点头。


    李世民悄悄松了口气。


    李渊又暗自翻了个白眼,中又有些爽快。叫你当初对老子不敬,现在也要被儿子拿捏了吧。


    活该!


    李渊轻哼一声,又提起另一件:“承乾的婚,你和皇后有算了吗?”


    李承乾眼睛微微睁大:“我虚岁才十六,周岁还不够十五,成婚早了点吧?”


    “哪里早了,大家不都是这样吗?现在下婚,等到成亲就十七八了。”李渊语重长道,“我知道你们格物都说什么晚婚晚育,但老话说成家立业,成家尚且在立业之前。况且你是储君,早日生下儿子才令百官和万民安。”


    指着李世民道:“你阿耶成亲的候就像你现在这么大,你阿娘小,只有十三岁呢。”


    李承乾用看禽兽的目光看李世民。


    李世民:“……看我干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间又不是我的。”


    被甩锅的李渊:“……”


    第 205 章


    李渊轻咳一声,把跑偏的话题又拉回来:“所以你们有打算没有?”


    李世民点头。


    怎么可能没有打算,他恨不得什么事都替李承乾考虑好,婚事这么大的事,早就打算得不能再打算了。


    ——大概就是从李承乾五岁开始吧。


    他还暗戳戳考察了很多高官、世家的同龄女郎,准备挑个样样拔尖,四角俱全的,可惜挑了这么多年,一个配得上他家承乾的都没有。


    李世民很忧伤。


    李渊很无语。


    承乾是很优秀没错,但高官世家的女郎也不乏好的,怎么就都配不上承乾了?都说婆母爱挑剔媳妇,看来这溺爱儿子的公爹也不遑多让。


    幸好他问了一嘴,否则孙子的婚事可能都得被耽误了。


    他提点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还是让承乾早日成婚最要紧。”


    李世民嘴上应着,心里不以为意,怎么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了,他家承乾不就是吗?


    不过这样完美的人的确难得,挑了这么多年都没见到一个合适的女郎,看来只能委屈一下承乾了。


    李承乾笑嘻嘻道:“要年纪和我差不多,或者比我大一点的。”


    他算了一下,就按两年后成婚算,如果太子妃跟他年纪差不多,那时候也该十七八岁了,勉强算是长成,婚后再拖上一两年,生孩子也不算很危险。如果年纪再小几岁,就要多拖几年,他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只怕太子妃会有压力。


    这不算什么,李世民痛快应了。


    说起李承乾的婚事,李世民也想起了李承道,李承道比李承乾还大两岁,今年都十八了,婚事也没定下来。


    李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氤氲的水汽挡住了他的神色,声音倒是一如既往:“你大哥的意思是承道自小身子弱,最好多将养几年,先不考虑成婚的事。且承道一心扑在实验室,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成婚与不成婚也没什么不同。”


    成不成家怎么可能一样?


    李承道的身体也没那么不好,夜以继日地做实验没有事,娶个妻子就能吸干他精血不成?


    李世民心里清楚,这是李建成在想法设法降低他的戒心,毕竟李承道曾是太上皇钟爱的皇孙,百官中意的未来储君,若在李承乾之前生下太上皇的第一个曾孙,难免起什么龃龉,尤其在李承乾生着病的情况下。


    倒不如先不成婚,过几年再说这事。反正李承道不愁娶妻,不怕没有好姑娘。


    李世民在心里哼了一声,大哥还是老样子,自己心眼小,就觉得别人都和他一样。


    从前觉得他要抢太子之位,就对他百般提防打压。现在担心他忌惮,又开始搞自污那一套。


    他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吗?


    别说他心胸宽广,就算不是,也不会忌惮一个没有登上储君位置的侄子的幼子啊!皇帝得多无能,才会这个也忌惮那个也忌惮,那他不要叫李世民,干脆改名叫李惮好了。


    小家子气!


    李世民在心里把李建成骂了一顿,面上依旧是笑嘻嘻的:“承道是长兄,哪有兄长不成婚,弟弟倒抢在前头的道理。不若也给承道定下婚事,过两年他身子该好些了,正好成婚。”


    李渊思索一下便点头:“你看谁家姑娘合适,跟建成商量便是。”


    李世民没有推辞,当天晚上就拿着名单和长孙氏商量。


    名单上都是他考察了好几年,过五关斩六将剩下来的姑娘,家世人品都很不错,配承乾是差了点,配其他皇子却是足够的。


    夫妻两个商量了半天,从名单里挑出几个,让人誊抄下来送去给李建成夫妇挑选。


    李世民冷哼一声:“阿耶让我给承道选王妃,不就是觉得我想给他找个门户低的吗?小瞧谁呢?!我偏给他找个好的,让他们看看我的气度!”


    长孙氏含笑道:“二郎乃英雄,自然胸怀宽广,能容常人所不能。”


    李世民心里那点不悦瞬间就被抚平了。


    长孙氏:“说起承乾和承道的婚事,我也惦记恪儿的,他和承乾一般大,也该正经选个王妃了。”


    “那你给他也选一个,青雀只比他们小一岁,都一块定下来吧。”


    底下这几个还小,暂时不急,倒是几个女儿到了年纪,不能再拖了。


    李世民有些头疼地想,他可能得再把适龄的小郎君扒拉一遍。


    不涉及李承乾的时候,李世民动作还是很快的,没多久赐婚旨意就下来了。


    李恪的王妃是张公瑾之女张氏。张公瑾乃开国将领,在灭东突厥一战中也立下功劳,累功为邹国公,官至襄州都督。不过身体不好,于贞观六年病逝,还不够四十岁。李世民有心看顾他的家人,所以给他的幼女一场姻缘。


    李泰王妃是阎立德之女阎氏。


    大公主李娴已经和萧瑀之子萧锐定下婚约,这次给下面几位公主赐婚。


    二公主李雅赐婚房玄龄嫡长子房遗直,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位公主本该少年夭亡,并没有成婚。李雅前些年的确有些体弱,不过被孙思邈调理好了,不出意外应该不会早逝。现在又和房遗直定下婚事,只要她好好活着,高阳公主应该不会再嫁给房遗爱,房遗直不会被诬陷非礼公主,房遗爱也大概率不会被牵连到什么谋反案里面。


    话又说回来,这次会不会有高阳公主都不一定,按照原来的世界线,长孙皇后除了李丽质外还该有三个女儿,可是只在两年前生下一位小公主,小字明达,乳名兕子,与历史上那位深受太宗宠爱的晋阳公主同名,但她的身体并不弱,应该不会十二岁早亡。


    三公主李惠赐婚王珪之子王敬直。


    四公主李舒赐婚窦抗之孙窦逵,窦抗乃李世民母亲太穆皇后窦氏的远房堂兄,窦逵为人精干,也袭了个县男爵位。


    李丽质和李宜年纪小一点,这次本来不打算为她们赐婚,但考虑到掉的那些头发,李世民还是决定一次多办几件事。


    李丽质是帝后的第一个女儿,小时候身体又不好,真真是捧在手心长大的。李世民唯恐她出降后受苦,打算把她嫁回皇后母家,到时候丈夫是表兄,公爹婆母是舅舅舅母,日子会更好过。当然也有心疼长孙无忌“被迫”让位,想要补偿他的意思。


    不过被李承乾拦住了,倒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血缘太近了,孩子容易出问题。


    李世民有点被吓到,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改驸马为程知节嫡长子。


    六公主李宜赐婚唐俭之子唐义识。


    除此之外,李建成年长的儿女都被赐了婚。李元吉当初犯下大错,但他已经付出代价,李世民不忍为难他的儿女,也给他们赐了婚事。


    一连串旨意下来,朝堂内外都被砸得晕晕乎乎,待到反应过来,就盯着唯一没被赐婚的李承乾跃跃欲试。


    都知道太子是圣上的心头宝,落下谁都不可能落下他,旨意没下来,只能说明圣上还没定下太子妃人选。


    既然还没定,他们就有机会!


    看眼下这情况,太子登基应该是板上钉钉了,太子妃以后就是皇后!


    就算做不成太子妃,做个侧妃也好啊,以后至少也是个高位嫔妃。若生下皇子,未必不能想一想那个位置。


    自觉有希望的官员一下就激动了,几大世家也暗戳戳给李世民递话,他们不愿意娶皇帝女儿回家,却很愿意将女儿嫁给皇室。


    李世民看得直冷笑,当初你对我爱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我们老李家也不娶世家的女儿!


    李世民如今大权在握,并不需要用联姻拉拢世家。而世家贵女教养虽好,却也不是不可替代。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


    这一波赐婚,他一个世家女都没有选,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还敢肖想太子妃之位,真是不知所谓!


    李世民根本不搭理他们,圈了几个看好的人选,让李承乾自己选。


    李承乾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苏瑶?”


    这不就是苏琛的妹妹?小时候还一起玩过的,后来就见得少了。


    李世民解释道:“这是你阿娘选的,说她品貌出众,是女学的风云人物。”


    其实李世民不太看好这个苏氏,主要家世不够好,而且苏家因为苏琛已经绑在了李承乾这条船上,没必要再选苏家女为太子妃。只是长孙氏要加个人进去,李世民也不好拒绝。随便跟李承乾介绍两句,就拉着他看自己看好的高门贵女。


    李承乾一边听一边想苏瑶的事,他本来并不考虑苏瑶。毕竟他和苏琛是多年好友,娶好友的妹妹为妻,感觉有点怪怪的。


    但这是长孙氏替他选的。


    长孙氏为人向来谨慎,宁可少做绝不多做,她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肯定有她的顾虑。


    李承乾也明白她的意思,还是那句话:低调!


    不要飘!不要挑战李世民的神经!


    如果一定要在长孙氏和李世民中间选一个人的话来听,李承乾会毫不犹豫选择长孙氏,毕竟阿娘比阿耶冷静靠谱得多,再说阿耶也得听阿娘的呢!


    而且苏瑶还是女学风云人物,可能跟他更有共同语言。


    李承乾不打算纳妾,能选个合心意的妻子最好不过。


    李世民吧啦吧啦半天,终于把他看好的几位女郎介绍完了,期待地问李承乾:“你觉得哪个好,阿耶给你们赐婚!”


    李承乾:“不急着赐婚,还不知道苏瑶怎么想的呢,我先找机会见一见她。”


    李世民:“???”


    第 206 章


    自己精心替儿子挑选的贵女样样都好,李承乾却偏偏选中了苏氏。李世民一直唉声叹气,酸溜溜地说:“到底你和你阿娘最要好,她挑的人比我挑的合适。”


    李承乾殷勤地给他捶肩:“我只是先见见,也不一定就合适。说不定以后还要阿耶费心呢。”


    李世民拿乔:“让你阿娘给你费心吧,我可管不了!”


    李承乾:“那好吧,那我就去找阿娘,不劳烦阿耶了。”


    李世民:“……”


    真是气死他了!


    伺候的人低着头,不敢看圣上吃瘪的场面,却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御书房充满了欢快的吃瓜气息。


    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正是这时候,守门的太监进来通报,说是李建成来了。


    李世民立刻收敛表情,又变成了威严稳重的帝王:“快请大哥进来吧。”


    李建成是来谢恩的,天子赐婚是恩赏,不管好与不好都得谢恩。况且李世民选的婚事的确很好,远超李建成的期望,所以他谢恩也谢得特别真诚,隐约还有点羞愧。


    李世民只觉得一股爽感直冲天灵盖,是打败李建成成为太子时都没有的感觉。毕竟争储看的是各自本事,失败了也只是技不如人,现在却是在胸怀上碾压李建成,李世民瞬间就快乐了。


    他笑呵呵请李建成坐下,问了一下几个孩子的情况和婚事安排,说了一刻钟的话表示看重,这才放人离开。


    一回头就见李承乾看着李建成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


    “想什么呢?”


    李承乾问:“大伯最近在忙什么呢?”


    李世民:“还是档案室的事。”


    李承乾皱眉:“档案室还没弄好吗,这都好几年了。”


    “没那么快,各部门资料那么多,从前存放又没章法,现在既要誊抄又要补足,且需要一些功夫呢,这才哪到哪!”


    好在资料室只需要笔墨和一些人手,抛费不了多少,用来安置李建成非常划算。


    李承乾摸着下巴做思考状:“那大伯现在其实没什么事呗?”


    “算是吧。”誊抄这种细活用不着李建成动手,他只要统管即可,现在确实没什么忙的。


    李承乾眼睛亮了起来。


    李世民:“……你想干什么?”


    李承乾嘿嘿一笑:“之前不是说建完资料室可以建图书馆吗,既然大伯最近有空,不如这就让他开始弄吧。”


    李世民顿了一下,片刻后才悠悠问:“你就见不得别人闲着是吧?”


    这一句语气十分幽怨,情绪渲染十分到位,充分表达了他被折腾好几年的怨气。


    李承乾:“……”


    李承乾不理会他,只道:“图书馆里会有很多书,免费供所有人借阅哦~”


    李世民耳朵竖了起来。


    李承乾:“还能安排大儒轮流讲学,其他人也可以畅所欲言。”


    李世民跃跃欲试。


    李承乾:“先设一个试点,如果效果好,还可以推广到大唐各个地方。”


    李世民一拍桌子:“你跟我详细说说这图书馆!”


    这哪里是图书馆,分明是又一个将科举发扬光大的机会!


    李承乾暗自撇嘴,臭阿耶还怪他不给他休息时间,难道是他拿着刀逼他去忙的吗?


    父子二人就图书馆的事讨论了半天,又一起吃了顿饭,李承乾才施施然回东宫。


    御书房里,李世民还在想图书馆的事,这图书馆想做好并不容易,要有足够的容纳量,地方就不可能小,书也是一大笔开销,后续的维护、管理更得用心,免费的店铺最难开,若不想被财务拖得关门大吉,各个细枝末节的章程都要完善,跟资料室完全不一样。


    但若做好了,就能再次打破知识的阶级垄断,使贫苦百姓也有机会读书识字。


    李世民对着草稿冥思苦想,御前太监王义进来给他重新换上热茶,瞥了稿纸一眼,恭维道:“太子殿下真是心思灵巧,这样的好法子都能想出来。”


    李世民喜欢听这话,嘴角微微上扬,还要努力保持谦虚:“只是点小聪明而已。”


    王义可不会顺着李世民的话说,笑眯眯道:“殿下这回可是送了一个大功劳给端王,端王必定感激圣上与殿下。殿下聪慧,自然总能替圣上排忧解难。”


    李世民端茶盏的手一顿,眼神冷冷地看向王义。王义面色一僵,低垂着头不敢说话,也不敢请罪。


    李世民突然问:“王义,你到朕身边也有十年了吧?”


    “是,奴才从在王府就伺候圣上,至今已经十二年了。”王义心中愈发惶恐,冷汗都冒了出来,却不敢伸手擦一擦。


    “十二年了,朕竟不知你志向远大!”李世民冷笑一声,“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朕不杀你,你自己去领二十板子,然后出宫去吧。”


    王义一句辩解也不敢有,行礼后默默退了出去,虽说李世民的惩罚不算重,但这样犯了错被圣上厌弃赶出宫的老太监,以后的日子有多难过可想而知。


    王义走后,李世民独自生了好一会儿闷气。


    不是生气王义背叛,而是生气有人挑拨他和李承乾的关系。


    是的,就是挑拨。


    王义口口声声说端王感激他和李承乾二人,但图书馆的事是李承乾提的,就算李世民让李建成负责,也只是因为他管过资料室,觉得合适而已。端王更感激谁不是一目了然?


    又强调李承乾“总”替他排忧解难,实则暗示李承乾施恩众大臣,有勾结党羽之嫌。


    李世民心里有些难受。


    他一直都清楚长孙氏的心思,她小心翼翼,不让李承乾早早参政,压着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的势力,就连给李承乾选太子妃,都不要家世背景太强大的,就是怕引起他的忌惮,导致父子离心。


    长孙氏不说,李世民也就当做不知道。但偶尔也会有点不高兴,觉得长孙氏不信任他,难道他对李承乾还不够好吗,还是对她不够真心?


    直到方才王义出言挑拨,李世民才恍然明白,不管他对长孙氏和李承乾多好,这份警惕都不会消失。因为总会有人试图挑拨他们,只要他一天有可能被挑动,观音婢就永远不可能放心。


    李世民长叹一声,叫来人叮嘱几句,就匆匆去了立政殿。


    立政殿内,长孙氏正指挥人剪花枝插瓶。见李世民脚下生风赶来,惊讶道:“二郎今日怎么了?”


    李世民挥退宫人,一把握住长孙氏的手,眼含热泪道:“观音婢,今日有人挑拨我和承乾的关系!”


    长孙氏一愣,还不等追问,李世民已经絮絮叨叨将事情说了一遍,最后咬牙道:“我已经将王义打发出宫了,他以后肯定不会好过。我还安排人去盯着他,说不定能找到幕后指使,想挑拨我和承乾的关系,我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随着李世民的话,长孙氏有些发白的脸色缓缓恢复,有些感动又有些安心,靠在李世民肩上柔声道:“眼下没有证据,即便知道幕后指使也不好发作,二郎切勿为了承乾落人口实。”


    李世民:“若要缓缓图之,太委屈你和承乾了。”


    长孙氏摇摇头:“只要二郎相信妾与承乾,就没有什么委屈。”


    李世民握着长孙氏的手,良久应了一声。


    饭后帝后二人说起李承乾挑选太子妃的事,察觉到长孙氏在此事上不似往日拘禁,李世民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他的想法果然是对的。


    与其报喜不报忧,瞒着观音婢这些事,让她不知内情多思多虑,还不如直接告诉她,让她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想法。


    了解了,也就不会怕了。


    第 207 章


    李承乾想着和苏瑶见上一面,但是并不着急,先去刑部报道。


    刑部得了李世民吩咐,并不敢糊弄李承乾,叫他看到了很多人间险恶,这对李承乾的冲击确实有点大。


    好在他虽然从小被保护得好,却不是真的不谙世事,且不说史书便是由鲜血染就,即便繁荣和平的三十世纪,重重律法之下尚且有无数阴暗之处。


    李承乾从小就缠着七十八郎给他放节目,小时候是动画片,长大了就什么都看,各种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也看了不少,有一定抵抗能力,表现得还算镇定。


    这叫偷偷关注他的李世民和李渊颇感惊讶,一想到李承乾的特殊身份又坦然了。神仙转世和普通人当然不一样,当初李承乾小小年纪跑到战场,一样适应得很好。


    如此过了小半个月,李承乾适应了刑部的生活,大公主的胭脂铺子也要开张了。


    她给李承乾下了帖子,邀请他到时候去看热闹。


    开业当天,李承乾早早乘坐马车去铺子里。


    大公主听底下人回禀说李承乾到了都愣了一下。


    有一说一,她虽然给李承乾下了帖子,但并没有指望人能来,毕竟只是个小小的胭脂铺子,哪值得太子亲自来一趟?


    从前能让李承乾开业当天捧场的,也只有太医署而已。


    惊讶过后便是惊喜,大公主立刻率人前去迎接。


    好在这会儿还没到吉时,铺子门口还没聚集起看热闹的人,才能叫李承乾顺利在前门下车。


    大公主上前扶住李承乾的胳膊,关切道:“身体刚好,怎么就往宫外跑?”


    被扶着的李承乾心里升起淡淡暖流,和大大的无奈,病了这几年,阿姐一直很关心他的身体,看来这个习惯一时是改不了了。


    他笑着答:“我现在都好了,出宫也没事的。大姐姐的铺子开业,我自然要来捧个场。”


    他打量这间铺子,大公主的胭脂铺子叫“胭脂色”,位于东市最热闹的地段。连着三间两层高的门脸,宽敞明亮,富丽堂皇。


    李承乾:“这得花不少钱吧?”


    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啊!做生意不是都讲究循序渐进吗,他以为凭大公主的谨慎,应该先租个小铺子,等生意起来再一点点扩张。


    大公主不以为意:“我要做高端胭脂,铺子自然要好一些,再说我们的胭脂肯定好卖,迟早都要换大铺子的,还不如一步到位。”


    大公主入女学之后,李世民就提前把一部分嫁妆给她打理,因此她现在财大气粗,根本不把这点花销看在眼里。


    李承乾慕了一下,随即想起自己也很有钱,又淡定下来,让人把准备好的贺礼送上。


    大公主高兴地收下,让贴身宫女帮忙拿着,亲自扶李承乾往铺子里面走。


    李承乾:“……”


    大可不必,真的!


    进了铺子,李承乾才发现已经来了不少人,大部分他不识得,但考虑到她们都是女子,便猜测是女学之人。


    还有一些格物学的人,不少李承乾都见过。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公主为了开这个胭脂铺子,聘请不少学格物的人帮忙研制化妆品,薪资给的相当可观。


    不是所有学格物的人都能通过科举考试的,大公主无疑给了他们新的就业方向,李承乾也是为了这个才决定跑这一趟。


    除了这些人,李承乾还看到另外几位年长些的公主,以及站在她们不远处,目光有些闪躲的各位未来驸马。


    李承乾嘴角微抽,对身边的大公主道:“阿姐真是用心良苦。”


    大公主温柔地笑:“几位郎君念着亲戚情分过来帮忙,我也不好拒绝。”


    未来亲戚也是亲戚,被通知过来帮忙也算帮忙嘛。


    李承乾并不计较,大公主想让未婚夫妻见见面培养感情,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如今的大唐也没那么多约束,故而顺着大公主的话一本正经道:“有心了。”


    李承乾还看到了人群里的苏瑶,想到二人正在谈婚论嫁,苏瑶的兄长苏琛还在身边,面上装得淡定无波,实际脚趾已经抠出好几座别墅。


    众目睽睽之下,李承乾没和苏瑶说话,免了众人的礼,就由大公主等人簇拥着去二楼的包厢。


    胭脂铺的包厢和其他铺子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没有摆餐桌,而是换成了梳妆台,上面嵌的镜子又大又亮。


    李承乾在榻上坐下,就让大公主出去忙:“今天是开业的大日子,阿姐不用管我。”


    大公主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去了,只让贴身宫女在外头候着,以防李承乾有什么吩咐。


    李承乾来得不算早,稍微坐了一会儿,吉时就到了。


    大公主并没有弄花里胡哨的手段,掌柜稍微讲几句话,放了一挂鞭炮就算完了。


    但是客人并不少,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这是大公主的铺子,当然要来捧个场!


    李承乾站在二楼看热闹。


    胭脂色的博士都是女子,穿着统一的服装,画着精致的妆容,每个客人进来后,都会有一个博士专门接待。


    她们不用大力兜售,脸上的妆容就是最好的广告。


    大唐的技术水平摆在这,做出来的化妆品自然不如李承乾送给大公主的那套好用,但比起现在的脂粉依然是降维打击。


    客人看博士们妆容那般自然,好像天生长出来的好肌肤,衬得她们像是戴了个假面具,当即就要试用。


    这些博士都是培训过的,化妆水平很不错,还能结合客人的长相特点设计妆容,在她们的巧手和化妆品加持下,试妆的客人颜值飞涨,本来打算随便买点东西支持一下大公主的生意,这下控制不住地买买买。


    还有人打这些女博士的主意,当然不是挖墙脚,只是跟大公主打听这些人跟谁学的,想将她们的上妆婢女也送去进修一下。


    这是李承乾知道大公主打算做化妆品生意后,从系统里买了讲化妆的书,打印下来送给她。大公主没打算做这个生意,微笑道:“只要成了胭脂色的高级客户,就可以免费培训。”


    至于怎么成为高级客户,当然是买够一定金额啦!


    铺子里的剁手气氛愈发火热,女子都是爱美的,来捧场的又大多不缺钱财,这么好用的东西,她们当然要拥有!


    李承乾眼尖,还看到人群中有几位郎君蠢蠢欲动。大唐男子也爱傅粉,不算什么尴尬事,只是女郎们太疯狂,他们不好也进去挤。


    不过可以想见,胭脂色还有大批潜在客户。


    李承乾看到这里,心里非常高兴。大公主的化妆品生意做得好,格物学生的岗位就保住了,其他商人受到启发,说不定也会聘请格物学生,这对推广格物大有裨益。他回了包厢里面,对宋福使了一个眼色,让他避着人悄悄带苏瑶上来。


    本来打算找个时间去一趟苏家的,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择日不如撞日,反正苏琛也在这里,就算叫人看见也没什么。


    苏瑶很快就被带上来了。


    她如今十五岁,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容貌不说多么出众,然而秀美中自带一股英气,柔中带刚,生机勃勃。


    苏瑶进来后先给李承乾行了礼,又对苏琛喊了一声大哥。


    苏琛含笑点头,然后端起茶盏喝水,假装自己不存在。


    李承乾让苏瑶坐下,这才问:“你知道我请你过来的意思吗?”


    苏瑶犹豫了下,还是点头。


    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她的确知道太子正在选妃,她也是候选人之一。今天太子找她说话,想必就是为了此事。


    李承乾:“我想问问你的意思,你愿意做太子妃吗?”


    苏瑶有些诧异,反问:“殿下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太子妃?”


    李承乾微笑,只觉得传言不假,苏瑶的确很聪明。


    他道:“我不需要太子妃管理后院,却要她能承担起太子妃之责,不会拖累我,必要时可以与我并肩作战。”


    这个要求格外不同,向来男子娶妻,都希望妻子能安心管理后宅,不要插手男人的“大事”,李承乾却正好反过来了。


    一则他不打算纳妾,东宫的日常运转有宫人和属官负责,不需要太子妃费心。二来大唐发展迅速,日后还不知会是什么样子,比起只能在后院打转的工具人太子妃,他更需要一个担得起事的妻子。


    苏瑶听了这话,抬起头直视李承乾:“既然如此,我相信我可以胜任。殿下既然来见我,想必知道我的情况,我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但也不算笨,应该不会拖累殿下。且我在女学有一点声望,也算有点能力,虽不敢说与殿下并肩作战,却可为殿下臂膀,助殿下一臂之力。”


    “你谦虚了。”


    苏瑶的确是个聪明人,听说她从小就很好学,女学创办后积极报名,入学后表现非常出色,是女学乃至长安的风云人物,可见她并非墨守成规之辈,而且相当有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李承乾才格外看重她,不全是长孙氏的缘故。


    这样的人自然好,但若要做太子妃未必合适,所以李承乾才要见一见她。


    他道:“我自然信你,只是若做了太子妃,便不如现在随心所欲了,方方面面都要顾虑到,或许女学也不能再去了,你还愿意吗?”


    苏瑶:“愿意!”


    笑死,世上还有人不愿意做太子妃吗?


    更不要说这太子是神仙似的李承乾,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还不用她困守后院,只是多一点拘束而已,这算什么代价?


    她坚定地说:“随心所欲固然要紧,但若能学有所用,为殿下分忧解劳,臣女万死不辞!”


    “那好,我会好好考虑一下的。”李承乾郑重道。


    说是考虑,其实他已经基本确定要选苏瑶做太子妃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看向旁边默默喝茶的苏琛,苏琛也对他微微一笑。


    唉!好朋友以后就是大舅子了。


    第 208 章


    宋福又悄悄把苏瑶送了下去,铺子里人多,即便有人发现她消失了一段时间,也只会以为去别的地方帮忙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李承乾略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这回走的是后门,大公主抽出空来送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女孩。


    李承乾:“阿姐忙你的便是了,咱们日常都能见到,何必这么客气。”


    大公主把小女孩往前推了推,柔声笑道:“不是我非要送你,是她想要见你呢。”


    女孩咧开嘴笑:“殿下还记得我吗?”


    李承乾:“?”


    这小女孩十岁左右,瞧着隐约觉得有点眼熟,但李承乾在脑中搜索一圈,却不记得见过此人。


    被对方期待的眼神看着,李承乾有亿点点心虚,在心里戳系统:[七十八郎,咱们见过她吗?]


    系统:[见过,贞观元年上巳节,你在曲江池畔碰见长孙耀光欺负两个小女孩,这就是其中一个。]


    李承乾恍然:“你是武二娘?”


    武二娘眼睛亮晶晶地点头:“殿下还记得我呢?”


    “差点就忘了。”李承乾颇为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你都长这么大了。”


    话一出口就觉得有点不对,怎么有点老里老气?这一刻李承乾深深和大人们共情了,不怪他们喜欢这么说话,真的是情不自禁啊。


    当年只是个小团子,说话都不是很清楚的武二娘,转眼就长这么大了!


    “我记得武士彠调职去地方了,如今回来了吗?”


    武二娘:“阿耶还没回来,是我想进女学,所以自己回来了。”


    李承乾点点头。


    武二娘笑嘻嘻道:“我是来谢殿下的,当初你夸我聪明,还鼓励我多读书,回去阿耶就让我读书了,还给我请了先生呢!要不然我也进不了女学。”


    大公主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渊源,插话道:“那太子可是做了件好事,武珝虽然年纪还小,读书上却很有灵性,日后必定有所成就。”


    武二娘骄傲地抬起了下巴。


    李承乾并不觉得惊讶,当初他遇到武二娘的时候,她还是个口齿都不清晰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就已经很有条理了。要不然李承乾也不能夸她聪明,他自己就是难得的神童,一般人可得不到他的认可。


    “书是你自己读的,有今天也是你自己的努力,不用谢我。”


    武二娘显然不这么想,却没再继续说这个,只仰着头问:“我听说朝廷以后有可能开设女子科举,是真的吗?”


    李承乾:“你听谁说的?”


    “没有人直说,但我是这么猜的。当初国子监增设格物学的时候,应该就有人想过女子参加科举的问题,虽然当时没有成,但心里肯定有印子。后来女官开始入朝为官,现在又办了女学,迟早有一天女子也能参加科举,是不是?”


    李承乾不意外有人会猜到,但这个人是才十岁出头的小女孩,就令人觉得惊喜了。


    他含笑道:“我说过你很聪明。”


    武二娘眼睛亮晶晶的,翘着嘴角保证:“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不会给殿下丢脸的!”


    李承乾:“如果你能考中,我自然会为你骄傲。”


    武二娘:“那如果我考中进士,可以去东宫当差吗?”


    “东宫官员由阿耶指派,我不能决定。不过……”李承乾在武二娘忐忑的目光中说,“……如果你能考中,我可以破例求阿耶把你调到东宫当差。”


    武二娘得到承诺,美滋滋回去了。


    李承乾只是随口一说,权当对武二娘的鼓励,却不知道几年后第一届女子科举,武二娘以稚龄杀出重围,夺取状元桂冠,从此开启她传奇灿烂的人生。


    *


    李承乾回到宫里,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他今天去李娴的胭脂铺子了,见人回来了便问:“你大姐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大姐的化妆品做得好,自然不缺人捧场。”


    李世民点点头,心情也很不错。


    他和李承乾想的一样,大公主的胭脂铺子是格物的一次新尝试,她开了一个好头,对格物的未来好处多多。


    心情一好,李世民就不想看奏表了,把手边厚厚的一摞推到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又给他推了回去,一本正经道:“我找阿耶有正经事。”


    “什么事?”


    李承乾笑眯眯地说:“我选好太子妃了,阿耶可以下旨了。”


    李世民:“哦。”


    这么淡定?


    李承乾奇道:“你不问问我选的谁吗?”


    “这还用问吗?”李世民嗤笑一声,“你都说了要先和苏氏见面,且今天出去最可能见到的不就是她?”


    李承乾更奇怪了:“那你不反对吗?”


    之前还很不乐意呢,恨不得悄悄把苏瑶的名字划掉。


    李世民人淡如菊(划掉),慈祥(划掉)地说:“阿耶相信你的眼光,太子妃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你满意比什么都强,阿耶怎么会反对呢?”


    其实是被王义的挑拨弄出了心理阴影,不想逼着李承乾娶门第高的姑娘了,省得妻子和儿子都不安心。


    虽然即便他逼李承乾,李承乾也大概率不会听他的QAQ。


    摆烂.jpg反正他心里的继承人只有李承乾一个,少一个强有力的姻亲也没什么,他就是承乾最大的靠山。


    李世民心里这么想着,还是对“被迫”低调的宝贝儿子十分怜爱,一怜爱就想补偿。


    他觉得李承乾在婚事上吃了亏,就想在婚事上补偿李承乾,方法就是给李承乾选侧室。


    不能家世太高,选几个漂亮有才情的总可以吧?


    李承乾:“……”大可不必!


    父亲的爱真是沉甸甸的。


    他义正言辞道:“才刚选了太子妃,立马又选良娣,别人还以为咱们对太子妃不满意呢。”


    李世民觉得有道理,暂时打消了主意:“那我过段时间再下旨。”


    李承乾敷衍:“到时候再说吧。”


    到时候再想办法推掉。


    他不能直接跟李世民说不纳妾室,世道如此,李世民如此爱重长孙氏,尚且有三宫六院诸多嫔妃。若他要与苏瑶一夫一妻,李世民不会觉得他思想与众不同,反而会认为苏瑶蛊惑了他。


    只能慢慢图之,磨得李世民没了脾气,就不得不接受现实了。


    (李世民:……有你是我的福气!)


    给儿子塞妾室没成功的李世民有些忧伤,不甘心地说:“既然你不要朕给你的妾室,那就给你两个谏臣吧,这回你可不能再拒绝了!”


    李承乾:??


    谏臣:???


    啊这……难道妾室和谏臣是什么类似的岗位吗?


    李世民已经切换回了事业脑,见李承乾这个表情,还以为他不愿意,语重心长道:“不是阿耶要为难你,谏臣有时候是讨厌了点,但也有他们的好处,有他们在身边提醒着,你也能少犯些错。”


    想到自己儿子非常完美,基本不会犯错,李世民补充道:“对你的名声也好一些。”


    这一点李世民很有发言权,虽然他的本意不是如此,但他的确靠着魏征刷了很大的声望,即便经常会被气得半死,李世民还是觉得很值得。


    好方法当然要推荐给儿子啦!


    想了想,李世民也怕谏臣太凶残,宝贝儿子受欺负,再次补充:“如果他们太过分,你也不要忍气吞声,阿耶会替你做主的。”


    李承乾觉得阿耶像是鸟妈妈,既想让孩子飞,又怕孩子受伤。


    *


    李承乾回去的时候,东宫就多了两个谏臣。


    一个是于志宁,另一个叫高季辅。


    接到任命的两人也一脸懵,一头雾水来东宫报道,李承乾温和地笑:“你们来了?以后就是自己人了,不用拘束。”


    又让底下人替他们安排,态度非常和善。


    二人一本正经谢过李承乾,等到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年轻些的高季辅就苦了脸:“咱们这差事该怎么当啊?”


    来东宫当差自然好,可也要看看是什么差事。


    东宫的谏臣是好做的吗?进谏弹劾过太子的人那么多,有几个人得到好了?


    太子跟圣上可不一样,圣上不靠谱的时候是真不靠谱,玩蛐蛐什么的,让魏征逮住大骂一顿,一点反驳余地也没有。


    太子就不一样了,他有时候看起来不着调,但总会有出乎预料的好结果。他们如果胡乱弹劾,很容易就会被打脸。


    况且李承乾对谏臣不像李世民一样容忍,他可有过当堂骂谏臣的前例。嘴又毒,靠山又多,一不小心就会自讨没趣。


    他们当谏臣为了什么?除了一小部分真的想为大唐发光发热,大部分图的不都是名和利吗?


    如果惹恼了李承乾,名利双失可怎么办?


    高季辅心里苦,于志宁倒是淡定,拍拍高季辅的肩膀安慰道:“你且放心,太子并非蛮横无礼之人,只要我们据实进谏,殿下也不会为难我们的。”


    高季辅精神一振:“果真吗?”


    于志宁:“自然。”


    高季辅见他颇有信心,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于志宁是前辈,职场经验比他多。这么说来,只要他们做好自己的事,规规矩矩进谏,这差事应该也不算太难。


    第二天,李承乾把奏表推给苏琛处理,自己看杂书,高季辅看于志宁,他们是不是该进谏了?


    于志宁:“殿下知人善任,实在令人钦佩!”


    第三天,李承乾休息时间跑去摘花,高季辅看于志宁,这样做不成体统,应该进谏了吧?


    于志宁垂下眼睑:“休息时间,殿下随意一些也是应该的,我们就不要管了。”


    第N天,李承乾和李泰几人玩了半天。高季辅再看于志宁,这回总该进谏了吧?


    于志宁捋着胡须欣慰道:“殿下友爱兄弟,善哉善哉!”


    高季辅:“……”


    明白了,所谓“据实进谏”,就是主打一个什么都不管呗?


    第 209 章


    没几天,李世民下旨为李承乾和苏瑶赐婚。


    旨意一出,苏家怎么想暂且不提,反正其他人有点惊讶。


    苏家不能说不好,苏瑶的高祖父是西魏名臣苏绰,高祖母是权倾朝野的权臣宇文护之女新兴公主,苏家世世代代在朝为官,也算是官宦世家。


    苏瑶的父亲苏亶时任台州刺史,伯父苏勖乃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上皇的十公主,南昌公主的驸马。苏瑶的兄长苏琛是太子伴读,据说天资聪颖,不比杜构差。她自己也是京城有名的闺秀。


    这样的人品家世,配皇子自然可以,但是太子……


    大家都知道圣上对太子有多看重,什么都要给他最好的,对太子的婚事也是慎之又慎,家世好的闺秀看了不知多少,苏瑶在里面实在算不上多么出众。


    也难怪大家摸不着头脑,难不成圣上转性了?


    (李世民:勿cue,谢谢!)


    李世民心里也不太痛快,于是又把底下人叫过来催了一遍,让他们赶紧调查王义,早点把幕后黑手给他揪出来。


    挑拨他和承乾关系的小人,非得锤爆他们狗头!


    李承乾的心情倒是不错,他对婚姻没什么感觉,但也不可能一辈子不成亲,眼下解决了一桩大事,太子妃人选他也满意,自然心满意足。


    既然婚事都定下了,便不能同从前一样和苏瑶相处。李承乾没想过恋爱的事,但是看了那么多动画片和电视剧,还整天看阿耶阿娘腻歪,多少受了点熏陶,趁着休息时间溜达到苏琛跟前。


    还在埋头帮李承乾处理奏表的苏琛:“?”


    李承乾轻咳一声:“大哥啊……”


    苏琛:“???”


    苏琛表情都要扭曲了:“你叫我什么?”


    “叫你大哥!”李承乾叫的时候觉得尴尬,看到苏琛的反应反而坦然了,淡定地说,“我和苏瑶婚事已定,你是苏瑶的大哥,自然也是我的大哥。”


    苏琛:“……”


    大可不必!真的!


    苏琛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殿下不用这么叫我,公是公私是私,你还是叫我名字吧。”


    “行,苏琛。”李承乾在他对面坐下,笑眯眯道,“那你跟我说一说苏瑶都喜欢什么吧。”


    如果是之前,苏琛必不可能轻易告诉李承乾,作为要嫁妹妹的兄长,刁难妹夫是保留节目,就算妹夫是顶头上司加多年好友,也只是刁难得不那么狠而已。


    但经过李承乾那惊天一叫,苏琛只觉得这个要求太简单了,一点也不敢拿乔,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苏瑶的习惯爱好交代个清清楚楚。


    李承乾得到想要的消息,心满意足地放过了苏琛,第二天又拿个盒子请他帮忙送给苏瑶。


    苏琛:“……”


    很想拒绝,但是不敢。


    当天晚上他就归家去了。


    自从苏瑶和李承乾定下婚事,苏琛在东宫的地位都变高了。从前他的地位也很高,但现在明显更受尊敬,就连东宫属官对他也更为看重,毕竟太子伴读和未来太子妃的兄长不一样,前者还是臣属,后者却可以算半个主人。


    因此即便不是休沐,苏琛也比以往更加顺利地出宫,一路到了家。


    苏亶还在台州做刺史,苏夫人为了照顾一双儿女没有跟着一起去,眼下只有她跟苏瑶在家。


    见到苏琛回来,苏夫人吓了一大跳。


    不怪她一惊一乍,主要宫里规矩摆在那里,非休沐时间轻易不能出宫,苏琛突然回来,又是苏瑶被赐婚给太子这样的当口,难怪她要担心了。


    也顾不得关心儿子,先问他回来干什么。


    苏琛安抚地冲她笑笑:“阿娘不必忧心,我是受太子之命出宫送东西给妹妹的。”


    苏夫人松了口气,让人去请苏瑶。


    不一会儿苏瑶过来,苏琛把那个盒子交给她:“殿下让我送给你的。”


    苏瑶一愣,她以为她和李承乾只是合作关系,没想到李承乾还会特意给她送东西。


    接过盒子,本来不打算打开的,但母亲和兄长目光灼灼地看着,只能当着他们的面打开。


    里面躺着一把莲花纹镶宝石金梳,宝石有指节那么大,名贵无匹。


    苏夫人一看就露出了笑容,倒不是贪图这点东西,只是太子愿意拿出这样贵重的东西给女儿,可见是看重她的。


    自从赐婚旨意下来之后,苏夫人就一直处在恍惚和惶恐之中,外面的议论她不是没有听到,就连自家也没想过女儿能做上太子妃,即便苏瑶说她和太子有默契,苏夫人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只怕苏瑶被夫家不喜,日后会受委屈。


    如今看太子行事,她才算放心了。


    苏琛:“殿下特意问了我妹妹的喜好,这才给她准备的礼物。”


    苏夫人笑容更盛,对苏瑶道:“一会儿你就试试,不要辜负了殿下的心意。”


    苏瑶点点头,把金梳放回了盒子里。里头还有一封信,但苏瑶不打算在这里看,苏夫人也只当没看见,转头问苏琛:“你今天还要回宫吗?”


    苏琛摇头:“明天早些进宫就行了。”


    苏夫人自然高兴,忙碌着准备他爱吃的东西,苏瑶也回自己的房间鼓捣半天,在第二天早上又递给苏琛一个盒子:“你再帮我把这个转送给殿下。”


    苏琛:“……”


    之后的日子,苏琛就成了李承乾和苏瑶的信使,每天像小蝴蝶一样飞舞在皇宫和苏府之间。


    时间久了,大家看出李承乾的态度,知道他很满意这个太子妃,就没有人再说什么身份合不合适了。


    相应的就是苏琛脸色越来越臭。


    家人们谁懂啊,谁家大舅子不但耍不起威风,还要被当成信鸽使啊?


    李承乾自觉现在和苏琛是一家人了,要更关心他一点才好,见状就善解人意地问:“你是不是也想成亲了?”


    苏琛:“……”


    李承乾摸摸下巴:“说起来你和杜荷比我还大,婚事也该准备起来了,杜荷先不说,你是怎么想的,有看中的人吗?要不然我让阿耶给你推荐几个,他之前为了给我挑太子妃把长安闺秀都看了个遍,最知道谁家姑娘好了。”


    苏琛:“……多谢殿下关心,我不着急婚事。”


    好吧,这时候虽然讲究早婚早育,但男子晚婚的比比皆是,并不算什么大事,李承乾也没有做媒的爱好,既然苏琛这么说,他也不会强求。


    但关心还是要关心的,他换了个方向:“杜构在地方做得很好,杜荷在军中也如鱼得水,你是怎么打算的?”


    提到正事,苏琛也严肃起来,说道:“我也打算考科举。”


    预料之中,毕竟苏琛幼时身体孱弱,养了这么久也只是跟普通人差不多,武力值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全无,倒是读书颇有天分。


    他天资不比杜构差,傲气比杜构更甚,能考科举的情况下肯定不愿意恩荫入仕。


    李承乾:“那你想好什么时候考了吗?”


    苏琛点点头:“就明年吧。”


    既然苏琛要参加科举考试,李承乾当然要帮他,信鸽也不用他当了,奏表也不用他……这个还是要看的,就是工作量酌情减少,当初给杜构安排的小灶都安排上,苏琛作为未来大舅子还有特殊待遇,就是李承乾联合陆德明以及其余几位大佬给他出的习题集,保证他考试前不缺题刷。


    苏琛对此接受良好,他本就是骄傲的人,对自己要求非常高,这习题集质量高,他不会觉得要刷这么多题很辛苦,只会高兴于又有进步空间,如获至宝,夙兴夜寐,很快就成了东宫卷王。


    苏琛进步飞快,李世民那边也有了收获。


    王义并非多么谨慎的人,但也不是傻子,出了宫也不敢有什么动作,李世民的人盯了他这么久,才抓住一点马脚,然后顺藤摸瓜查到了李元亨的身上。


    李世民:“谁?”


    心腹没吭声,他知道李世民听清楚了。


    李世民确实听清楚了,他只是一时没想起来,毕竟有些年头没听过这个名字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朕的八弟啊,他倒挺有精神的。”


    李世民并不喜欢李元亨,当初他还是秦王时,李元亨的生母尹婕妤——也就是从前的尹德妃与太子党勾结,没少在李渊面前给他上眼药,还做过扶持李元亨登基的美梦。


    后来李世民上位,尹婕妤被投入掖庭,李世民不至于和李元亨一个黄口小儿多计较,只把他打发去封地,甚至连一应封赏都没有少。


    没想到几年过去,李元亨又反过来算计他了。


    李世民倒没什么好心没好报的感慨,毕竟他对李元亨并没有存什么好心,当初选择留他一命,也只是李世民认为该那么做而已。当初李元亨只是个小孩子,再多错也只是尹婕妤的错,李世民连李元吉的孩子都能放过,自然不会跟李元亨斤斤计较。


    但现在李元亨已经长大,不管他为什么算计李承乾,是替尹婕妤不平,还是自己想要谋求什么东西,李世民都不会就这么算了。


    他问:“尹庶人怎么样了?”


    尹婕妤被投入掖庭,自然也没了婕妤尊位,如今只是庶人。


    心腹只是被派去调查王义,并不知道掖庭的事,倒是常松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知道尹婕妤的情况,答道:“尹庶人到了掖庭也不规矩,经常受罚,如今腿脚不太好使,脑子也有些问题。”


    李世民应了一声,淡淡道:“残缺之人,留在宫里不妥当,就把她送去封地与八弟团聚吧。”


    常松应了一声,默默同情李元亨一秒。


    知道生母在掖庭受苦,和亲眼看到她的惨状冲击力完全不同,但愿这位年轻的王爷能承受得住这份礼物吧。


    倒是尹婕妤因祸得福,可以出宫跟儿子团聚,过几天“好日子”了,只希望酆王能明白圣上的意思,否则这好日子也要到头了。


    李世民又对心腹道:“只凭李元亨一个人没有胆子、也没有本事收买朕身边的人,一定还有人帮助他,你派人把他和王义盯好了。”


    心腹:“是!”


    *


    转眼到了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长安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他们自称吐蕃使臣,奉他们的赞普(首领)松赞干布的命令拜见大唐皇帝。


    李世民听到鸿胪寺卿的禀报,头上冒出一排问号:“吐蕃?”


    这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国家,竟然没有听说过。


    鸿胪寺卿解释道:“是西边高原上的部落,松赞干布统一诸部,于去年建立了吐蕃王朝。”


    那边距离大唐甚远,需要绕过西域才能过去,兼之异常贫瘠,一直都是多部落散局,并没有形成什么像样的势力,大唐没怎么关注过,没想到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吐蕃。


    李世民来了兴致:“这么说这位赞普颇为能干了?”


    “应是如此。”


    鸿胪寺卿把听到的消息跟李世民说了一下,松赞干布十三岁上位,短短几年平定内乱、统一吐蕃,大刀阔斧改革官制、加强集权、严刑峻法、治军严明……且他今年才19岁。


    李世民自己就是十几岁制霸中原的挂逼,并不会觉得松赞干布小小年纪有如此成就不可能,只觉得这位听起来的确是一位英主。


    出于对这位后辈的欣赏,他接见了来自吐蕃的使臣,还给了赏赐,好生安抚鼓励一番。


    须得知道这几年大唐已经很少给属国赏赐了,吐蕃还不是属国呢,可见李世民多给面子。


    但他也没把吐蕃放在心上,毕竟那地方是真的落后,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现在的第一要义还是吃上饭,跟大唐根本不在一个水平。


    他现在更关注的是儿女们的婚事。


    ——大公主要成婚了。


    大公主比李承乾大两岁,今年十八岁,已经到了花季,和萧锐订婚也有两年,现在办婚事正合适。


    十一月中,大公主十里红妆与萧锐成婚。


    大公主与驸马关系好,公主府也选在萧家左近,方便她与驸马向公婆尽孝,驸马对此非常感动,大公主的孝顺之名也传了出去。


    大公主婚后与驸马琴瑟和鸣,日子过得很不错。


    翻过年,李承道也要成婚了。


    这是李承乾没想到的,毕竟他得赐婚才几个月,勋贵娶妻要准备的太多了,虽然抓紧点几个月也能办完,但多少有点仓促,不见李泰和李承道同时指婚,现在前期流程还没走完吗?


    想来想去,可能是大伯想表达对这桩婚事的欣喜吧。


    李承道的婚礼并不隆重,但李世民和长孙氏都给了赏赐,李承乾也请假出席,充分表达皇室的重视。


    参加完李承道的婚礼,从端王府出来,李承乾没有回宫,而是去探望李渊。


    李渊正在院子里浇花,身边还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是李渊六十岁出头生下的幼子李元婴。


    几年过去,李渊又苍老了一些。李承乾偷偷给他喝的药剂可以调理身体,却不能返老还童,李渊的身体还是会自然衰败,他已经年近古稀,自己不能再生孩子了,如今的爱好变成了养花,养了满满一院子,没事浇浇水,瞧着倒是很惬意美好。


    ——如果旁边没有个小孩使劲掐花的话。


    李承乾上前几步,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地行礼:“见过阿翁,见过二十二叔。”


    李元婴见到他,眼睛顿时亮了:“承乾你来了,快来陪我玩。”


    李承乾点头:“二十二叔想玩什么?”


    李元婴被问住了,他的玩具实在太多了,每一个都想和李承乾玩,掰着手指头纠结不已。


    李承乾指指他扔了一地的花,笑眯眯道:“我教二十二叔编花环吧,编好了给柳宝林戴。”


    柳宝林就是李元婴的生母。


    李元婴不太乐意,他是男孩子,才不喜欢花环这种东西。但他不敢说,怕李承乾不跟他玩了,也不敢闹,怕李承乾揍他。


    别看李承乾一口一个二十二叔叫得亲热,惹恼了他揍起人来可疼啦。这时候一向疼他的阿耶也不会帮他,还要担心李承乾打人太用力累坏自己。


    小孩子也是很聪明的,知道趋利避害。


    李承乾看着嘟着嘴编花环的李元婴,颇为欣慰,李元婴是老来子,从前被李渊宠得过头了,娇纵异常,简直就是熊孩子中的战斗熊。


    李承乾可不想忍着他,也不想纵容他长成熊大人,以后到封地祸害百姓,就找准机会收拾了几回。李渊虽然心疼小儿子,但也不忍斥责宝贝孙子,干脆袖手旁观。


    李元婴吃到教训,如今可不就乖巧多了。


    李承乾一边教李元婴编花环(这还是刚才在系统里速学的),一边和李渊说话:“我刚从大伯那边过来,二哥已经拜完堂了。阿姐去新房见过嫂子,说新嫂子很温柔漂亮,还喜欢格物学,跟二哥应该很有话说。我以前见过新嫂子的兄弟,都是上进知礼的青年才俊……”


    他絮絮叨叨的,李渊虽然不接话,但也不打断。


    那么多年的偏爱不是假的,即便后来多了一个李承乾,李承道依然是李渊最喜欢的孙子之一。


    李承道成婚,李渊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出席,但肯定想听人说一说,所以李承乾来了这里。


    李渊默默听他说完,这才笑了笑说:“你阿耶费心找的人家,自然不会错的。”


    李承乾和李元婴一起编花环,直到把糟蹋的花都编完才算结束,李元婴捂住发红的手,决定以后再也不乱摘花了。


    至少、至少不能让李承乾看见。


    李承乾带着几个花环回了宫,路上还让人给苏家送去两个。


    苏家已经习惯李承乾动不动派人送东西了,但看到他送来两个亲手做的花环,还是替自家姑娘高兴。


    东西值不值钱,是不是亲手做的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太子殿下看到什么都会惦记自家姑娘的这份心意。


    苏夫人拉着苏瑶的手,笑得眼角褶子都出来了。


    谁能有她女儿这样的好福气,即将成为天下第二尊贵的女人,未来夫君还如此贴心?


    大唐这边婚事一场接一场,自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与此同时,吐蕃使臣经过数月跋涉,终于回到故土,见到了翘首以盼的松赞干布。


    使臣将在大唐的所见所闻细细讲来,种种繁华令松赞干布眼中异光闪烁,和心腹对视一眼,都想到之前的打算——求娶大唐公主。


    没有办法,吐蕃实在太穷了,连耕作方式都非常原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松赞干布迫切想要向外寻求资源改变这种情况,富庶的中原就是最好的选择。


    等大唐和吐蕃成了亲戚,难道还能对亲家的困境视而不见吗?况且公主成婚都是有嫁妆的,让她带些种子、技术、工人来吐蕃不过分吧?


    他不担心中原会不愿意,大不了就打一仗嘛,等到中原输了,自然就愿意了。


    松赞干布信心满满。


    大唐对东突厥那一战发生时,他还是个小毛孩,不知道传说中的火炮有多厉害。倒是对吐蕃的军事实力和自己的本事非常自信,他们穷归穷,打仗还是很厉害的。大唐那几个属国也就那样,想来大唐也强不到哪去,没什么好怕的。


    优秀的人本来就容易骄傲,松赞干布更是如此。他又正处在最气盛的年纪,刚做出一番大事业,现在恨不得插个翅膀就能上天。略做思索就下定决心,没多久又派一队使臣往大唐去了。


    第 210 章


    李承道成亲是有婚嫁的,考虑到他之前当差勤勉,作为补偿,给他的婚嫁格外长,足足有半个月。


    不过李承道只在长安勉强待够三天,就匆匆回实验室了。


    李承乾:“……”


    他想起陈淑慧了,这两个人也太像了。不同的是陈淑慧只是白天去衙门,晚上好歹能和杜构见面,而且杜构也有事忙,还不至于太失落。李承道却是一走好些天,留下新婚妻子独自面对陌生的家。


    造孽啊!


    好在端王夫妇都是和善人,又自觉儿子这么做对不起儿媳妇,愧疚之下对儿媳妇十分体贴,新媳妇日子并不难过。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媳妇是真心喜欢格物,李承道匆匆回去做实验,她不仅不伤心,反而更崇拜自家夫君。


    李承乾:……啊这。


    只能说什么锅配什么盖,合该这两个人做夫妻。


    李世民知道他的想法后非常得意:“你以为我随便挑个人给他赐婚的吗?承道心思细,性子也闷,非找个欣赏他的妻子才能把日子过得好,这姑娘是我专门挑出来的。”


    李承乾给他竖起了大拇指:“阿耶看得长远,眼光也好。阿翁和大伯如果知道你为了二哥的婚事这么费心,肯定很感动。”


    李世民轻哼一声:“不需要他们感动,我费心也不是为了他们,只是承道那孩子不错,跟你关系又好,顺手帮个忙的事。”


    李承乾:“嗯嗯嗯。”


    李世民:“……”


    李世民决定不跟他计较,说起另外一件事:“听说苏琛要参加今年的科举?”


    “是。”李承乾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怎么了?”


    李世民:“我打算今年科举实行糊名。”


    李承乾精神一振:“今年就开始吗?”


    他早就看现在的科举制度不顺眼了,诚然当官不能只看成绩,但现在这种模式,选出来的也未必是可造之材,与其被世家贵族把控科举结果,还不如公平一点。


    从前不敢太过激进,只能办个《长安文化报》暗戳戳拉低差异,但能糊名当然最好,本以为还要等几年,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了。


    李世民点头:“铺垫了这么几年,时机差不多了,只是苏琛要辛苦些。”


    没有名气和靠山做支持,苏琛想要考中会比杜构更难,但李世民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就推迟改革时间,李承乾和苏琛本人也不会愿意。


    能提前知道消息已经很好了。


    李承乾回去将此事告诉苏琛,苏琛果然没有在意,只是之后更加用功,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李承乾被他带着也比从前更勤快了一些。


    东宫风平浪静,外面却是沸反盈天。


    朝廷正式颁布诏令,宣布此次科举将改制。


    首先,科举不再实行实名制,改成弥封制。也就是考生答完题后,由负责考官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和籍贯信息封住,再由专人重新誊抄一遍,这才送去给阅卷官员审阅。


    另外,科举实行回避制,考官及相关官员的子弟、亲戚乃至门客,都不能参加此次科举,朝廷为他们另设考场与考官,单独考试并录取。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热议,朝廷的动作不大,但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


    这意味着世家大族再也不能把控科举结果,他们上升的通道又少了一个。尤其在李世民着意控制荫蔽和举荐官员数量的情况下,失去对科举的把控,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应该在朝堂上施压,逼迫李世民收回成命。


    但是他们不敢,否则这道政令也发不出来了。


    于是世家大族只能走群众路线,在言语上表达不满,大族的底蕴深厚,其中不乏社会名流,他们说的话很有影响力,引起很多人对科举改制的不满。甚至还有人投稿到《长安文化报》,试图用这种直接又隐晦的方法,向圣上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许还有用民意逼迫李世民的意思。


    《长安文化报》公正无私地刊登了这篇文采斐然的文章,然后这位大儒就被冲了。


    经过这么多打击,他们还是没有明白,世上并不是只有大家族的。


    他们或许高高在上,享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资源,拥有极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一呼百应。


    然而普通百姓才是大多数,当兆亿百姓与他们站在对立面,莫说一呼百应,便是千应又有什么用呢?


    科举改革对大家族来说是坏事,对底层百姓来说就是足以改变命运的大好事,刚得知消息,还没庆祝完,就看到有人反对这个政策,话还特别难听——


    什么只要实力够强,就肯定不会被黜落,能被其他人顶下去的,说明实力还是不够强,继续提高自己的本事才是正途。


    什么当官不只看成绩,同样是寒门出身,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行卷成功,科举入仕,有些人就不行呢,是不是能力不行?


    大儒自然不是这么直白,但寒门学子站在他的对立面,不吝用最大恶意揣度他的意思,阅读理解做得极其深刻。


    然后他们就愤怒了。


    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是他们能力不行吗?


    不是!


    他们中很多人文采胜过大家子弟,能力也完全不输,可是行卷太难了,多少人汲汲营营多年,踩着自己的尊严卑躬屈膝,依旧换不来高高在上的贵人们一个眼神。


    没有钱,名声也宣扬不出去。只能一次次名落孙山,看着不如自己的人靠着家族步步高升。


    直到有了《长安文化报》,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一点,如今圣上要改革科举,他们恨不得弹冠相庆。


    可是这大儒轻飘飘几句话,不仅要剥夺他们的机会,还要高高在上地嘲讽他们,能忍才怪。


    力挺科举改革和撕那位大儒的稿件像雪花(暴雪)一样向《长安文化报》飞来,民间议论的声音也多了许多。百姓读书的比例不比大家族高,可是他们基数大,一人一口唾沫都足够把反对的人淹死。


    舆论瞬间逆转,反对派被喷得抬不起头,那位大儒更是直接被撕得身败名裂。


    不过按照他的逻辑,不能怪人家人多势众,只怪他自己口才不够好,不能以一敌众舌战群儒,努力锻炼口才才是正途。


    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李世民和李承乾对视一眼,幸灾乐祸的同时也有一点害怕,虽然对这个场面早有预料,但也没想到这些文人这么猛。


    太凶残啦!


    李承乾心有戚戚:“经过此事,这些贵族子弟应该能低下头看看脚下的百姓了吧?”


    李世民:“或许吧。”


    谁知道呢?


    不论如何,这场风波以寒门学子大获全胜告终,科举改革顺利施行,再也没人提出异议。


    一时间,因为科举临近而格外热闹的长安都安静了很多,忙着行卷和参加各种文会宣扬名声的学子全都开始闷头读书,长安的学习气氛前所未有地浓郁。


    也有不好的地方,往年科举前一个月都是《长安文化报》的高光时刻,稿子质量高得吓人,动不动就有爆款,今年就平庸很多。


    不过李承乾并不在意,《长安文化报》的主编萧瑀也是如此,《长安文化报》已经完成了它最初的使命,即便现在落幕也不遗憾,况且《长安文化报》未必没有别的出路。


    如此一个月过去,终于到了考试那天。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考试,或许历史上第一次科举都不如这次受关注,没有亲属参加考试的百姓也来凑热闹,虽然他们并不能进到考场里面,实际上根本看不到什么。


    人太多了,李承乾就没有亲自送苏琛,他命人安排好车马,然后把人送到皇宫门口,对杜荷叮嘱:“好好看着苏琛,别让他被人冲撞了。”


    是的,杜荷也在。他特意请假回来送苏琛,并且接下了护卫的任务。


    他还给苏琛带过来一个文昌符,据说是杜构参加科举时带过的,他特意从家里找出来,让苏琛一定要带上。


    苏琛:……没记错的话,那符好像还是他送给杜构的。


    杜荷个子长高了很多,在军中摸爬滚打两年,体型更为壮硕,配上晒成古铜的肤色,显得极为魁梧,站在白皙瘦弱单薄的苏琛身边,活像老鹰和小白兔。


    杜荷心中得意,作为一生之敌(自封的),读书比不上苏琛又怎么样,他身体好啊!


    他拍着胸脯保证道:“殿下放心,我肯定安全把苏琛送到考场,绝不叫他被人碰到磕到吓到了。”


    李承乾:“那就好,苏琛就交给你了。”


    苏琛:“……”


    送走苏琛,宫人们都松了口气,这些日子苏琛太拼命了,他们看着都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出了事。


    李承乾也松了口气,有个卷王在身边,他也不得不比平日更努力,还是有点辛苦的。


    这时候李承乾有点明白被他支配得团团转的朝臣们的心情了,有一点点不好意思,想着是不是可以提高一下各部门的待遇,让他们加班的时候好过一点。


    至于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是政治家,木得那么多良心。


    李承乾转身回东宫,同时交代宋福:“去准备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宋福:“是!”


    考完试,苏琛又被杜构护送着回来,先去见了李承乾,陆德明也在等着他了。


    趁着记忆还很深刻,苏琛把自己的作答复述一遍,陆德明听完沉吟道:“答得不错,放在往年肯定能中,今年……”


    他摇摇头,因为科举改革,许多因为行卷无门,已经对科举失去信心,心灰意冷不愿再考试的学子重新支棱起来;实力足够参加考试,但打算先活动两年,积累人脉和名声的学子也打算试一试,所以这届科举竞争格外激烈。


    苏琛虽然不错,但未必能在这些人中争得一席之地,陆德明也说不好他能不能中。


    苏琛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难免失落。


    “哎呀,先生说不一定能中,不是一定不能中,还是有可能中的嘛。就算不中也没关系,苏琛还这么年轻,以后多的是机会。”杜荷有些别扭地安慰,神色有些不自然,眼神也飘来飘去。


    李承乾:“杜荷说得对,咱们先不要想太多,等结果出来了再说。”


    苏琛点点头:“我知道。”


    李承乾站起来:“既然已经考完了,成绩出来之前就不要多想,苏琛这段时间劳累了,先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我带你们出去玩,咱们好好放松放松。”


    “又要出去玩啊。”杜荷语气中带着十分羡慕和无尽的嫉妒。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对这个‘又’字非常不满,毕竟从苏琛去年开始备考,李承乾被带着做卷王,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玩过了,过年后这段时间更是几乎没出过皇宫大门。


    但想到杜荷在军中被管得更严,假期少得可怜,回家都成了一种奢望,也就原谅他了。


    笑眯眯道:“如果你能请到假,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去。”


    杜荷悠悠叹了一声:“你们打算去哪儿玩?”


    李承乾:“现在这个季节,当然要去曲江池啦,我们打算去芙蓉园住几天。”杜荷更羡慕了,芙蓉池是紧邻曲江池的皇家禁苑,始建于秦朝,经过隋唐几次重修扩建,既保留了原始野趣,又有皇室的恢宏富贵,偶尔过去小住几日,非常舒服惬意。


    更何况曲江池每到春天都热闹非凡,高兴了还可以出去逛一圈,可谓是闹中取静。


    可惜军中假期太少了,他因为苏琛要科举才请到一天,等会就要回去了。


    杜荷眼睛一转,嘿嘿笑道:“我回去跟将军商量一下,如果能请到假就去芙蓉园找你们。”


    李承乾不问他打算怎么说服上官,只道:“你要是来的话,可以把陈二也带上。”


    陈淑慧前些日子查出来怀孕了,应该是杜构前些日子回京述职时有的。杜构在外地为官,他们自该替他照拂一下妻儿,陈淑慧带着身孕还每日长时间忙差事,李承乾就想趁着机会让她休息一下。


    李承乾:“五公主、六公主和未来太子妃也会去,让陈二不必拘束。”


    杜荷无奈道:“我不一定能请到假,再说大嫂的脾气你也知道,把差事看得比什么都重,我不一定能说动她。”


    “尽力而为罢了,她实在不愿意去,便也由着他吧。”李承乾又想起之前一闪而过的,提高百官待遇的想法,或许可以好好计划一下。


    暂时把这个想法按下去,李承乾扭头对陆德明道:“先生也同我们去园子里散散心吧。”


    陆德明含笑点头,这些日子不止苏琛和李承乾辛苦,他也没少费心思,能出去松快松快也好。


    事情定下,杜荷看着天色不早,赶紧出宫回军营去了,苏琛则回房间休息。


    李承乾也难得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早起床,精神抖擞地去同李世民和长孙氏告别。


    李世民放下奏表,颇有些羡慕地说:“还是你的日子好过。”


    他也想偶尔出去住几天,可是天子出行动静太大,他不能随心所欲。


    李承乾:“能者多劳,阿耶肩负大唐社稷,责任重大,自然不比我清闲。”


    李世民翻了个白眼,又来拍他马屁,婉拒了哈。


    “什么时候你当了皇帝,看你还怎么说。”


    “阿耶正值壮年,身强体健,我暂时不用担心这个。”李承乾嘻嘻笑道。


    李世民轻哼一声:“你很喜欢芙蓉园?”


    李承乾点点头,芙蓉园那么好的地方,谁能不喜欢呢?


    李世民:“那朕就把它赐给你吧。”


    李承乾:“?”


    这么随意的吗?这是占地三千亩,比太极宫还要大一点的芙蓉园,不是什么萝卜菘菜啊。


    李世民不以为意:“这园子白放着也是浪费,难得你喜欢,也算是它的缘分了。”


    李承乾心说,芙蓉园如果听到阿耶对它的评价可能会委屈地哭出来吧。


    “多谢阿耶。”李承乾高高兴兴谢过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看他新得的园子去了。


    李世民看着他欢快的背影,忧伤地叹了口气。


    李承乾先去接上李丽质、李宜和李治,再回东宫与陆德明和苏琛汇合,然后就可以出发了。


    东宫门口,李泰和李恪前来送行,他们俩还要上课,不能随着李承乾一起去。李泰看着站在李承乾腿边的小豆丁,皮笑肉不笑道:“小九年纪还小,去了也是给大哥添麻烦,不若留在京里吧。”


    李治后退半步躲到李承乾身后,怯生生地仰头问李承乾:“小九会给大哥添麻烦吗?”


    “自然不会。”李承乾含笑道,“我以前就经常带着弟弟妹妹到处玩,现在只是去园子里,又有仆婢们伺候着,没什么麻烦的。”


    李泰再接再厉:“小九也入学了,虽然功课不多,也不好随便中断。”


    “无妨,不说陆先生也在,便是我和苏琛也可以为小九上课。他年纪还小,倒不必太过拘束。”


    李治适时表态:“大哥,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耽误功课的。”


    李承乾点点头,见李泰气鼓鼓的,又安慰道:“我们只是去小住几天,很快就回来了,你好好读书,等放假了再去玩儿。”


    李泰撇撇嘴,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答应下来。


    李承乾将李治抱到马车上,他和苏琛也上了车,李丽质和李宜一辆,陆德明单独一辆,还有几辆坐了东宫属官,由侍卫护送着出发了。


    李治坐在窗户边,热情地冲李泰摆手。李承乾无奈道:“你就不要气青雀了。”


    “大哥说什么呢,我没有气四哥呀。”李治眨巴着大眼睛无辜地说。


    李承乾捏捏他的脸蛋:“你还跟我装傻?”


    李治也不挣扎,抿着嘴笑了笑,还是一副羞怯的样子,细声细气道:“我只是觉得四哥好玩,不是故意气他的,大哥不要生气。”


    “我生不生气不要紧,但青雀是你兄长,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愚弄他,知道了吗?”


    李治有些茫然,他虽然生来聪慧,却到底只是小孩子,听不懂许多道理,见李承乾神色郑重便下意识答应下来:“知道了,我以后不敢了。”


    李承乾解释道:“我能看出你在做戏,旁人自然也能看出来,若养成这样的习惯,日后难免被别人低看,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心。”


    李治似懂非懂:“大哥的意思是我应该真心对待别人吗?”


    “并非如此。”李承乾语重心长道,“赤子之心固然好,却容易伤及自身,偶尔做戏也不算什么,只是你须得知道,手段可以用,却不能一直用,否则便失之大道了。”


    李治红着脸,认真道:“我记住了,我回去就向四哥道歉。”


    “那就好,青雀虽然磨人了些,却不是心胸狭窄之辈,会原谅你的。”李承乾笑着摸摸李治的头,“我们宝宝是好孩子,大哥也不过白嘱咐几句罢了。”


    李治脸更红了,弱弱道:“大哥是为我好,我都知道的。”


    李承乾心满意足,这样乖巧听话的弟弟谁能不爱呢?


    说到李泰,李承乾有些疑惑:“青雀今天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也这么觉得。”苏琛这时候才说话,“四殿下平时最能撒娇,即便不缠磨得殿下带他去芙蓉园,也该讨点好处才肯罢休,今日只挤兑了九殿下几句就算了,的确不是他素日的作风。”


    李承乾若有所思:“可能他有什么打算,看看就知道了。”


    不多时队伍出了皇城,苏瑶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了,汇入队伍中一并往芙蓉园而去。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