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古代言情 > 大明第一国师 > 84. 第 84 章 办报
    屋内沉寂了片刻。


    嘉靖盯着女道士,表情逐渐变得玩味。


    “杨一清与你说了?”


    冼如星默然,半天,硬着头皮道:“就是、就是最近一阵子,阁老他们都很担心你……”


    “那你呢?”朱厚熜突然开口。


    “我?我当然也担心啊。”冼如星愣愣地回答。


    似乎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朱厚熜心满意足地眯起眼睛,随意道:“那些自然是骗人的,不这样说他们怎么会消停,这些年就我所知偷偷在外联系民间门女子的大臣都有不少,为的就是往宫里塞人。如今绝了他们的念想,朝野外也清净许多。”


    “但是……陛下迟早都要扩充后宫。”冼如星眉头微皱,“这般说虽然能换得一时的安宁,可长此以往还是会乱起来。”


    “管不了那么多,我可以为了大明做一个好皇帝,但谁说好皇帝不能有自己的私心了。”嘉靖意有所指。


    冼如星微怔,再次陷入沉默。


    半晌,朱厚熜接着道:“你怎么不问问,我的私心是什么?”


    “陛下贵为天子,心事旁人岂敢揣测。”冼如星尴尬地笑了笑。


    朱厚熜凝视着她,眼底的偏执几乎要将人灼伤,“你应该知道的,从以前到现在,一直没变过,我……”


    “哎呀!贫道突然想起来,工部那边还有事情没处理,时候也不早了,就不叨扰陛下了!”冼如星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打断了对方的话,然后也不管御前失仪,只行了一礼便匆匆离去。


    朱厚熜没有强留,望着她的背影,自嘲地笑了笑。


    ……


    冼如星一路飞奔,鞋底都要踩出火星子了,总算是离开了皇宫。


    回头看了眼,不禁苦笑,怎么都两年多了,对方不光没好,还似乎病得更严重了。


    早知道不听老杨头儿的话,继续在西北待上一阵子就好了。为今之计,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能拖就拖吧。叹了口气,冼如星生平难得有了几分束手无策之感,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当一次鸵鸟,埋头工作去了。


    她说工部有事倒也不是撒谎,确实之前跟刘天和约好了要好好欣赏下对方的发明。


    左右出了皇城,不如就趁现在去看看。


    刘天和此时还正在当值,和以往不同,今日他才一进部里,之前那些拿他当空气的同僚都热情地与其打招呼。


    对于这么明显的变化,刘天和不是感受不出来,但过于木讷正经的性格让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继续埋头工作。


    直到冼如星来了才将他从繁琐的人情世故中解救出来,看着明显松了口气的刘侍郎,女道士轻声笑了笑,她太了解这些高技术的了,于是待其缓过来,也没说什么废话,直接开口道:“昨日回去之后,我又研究了下你说的燧发木仓,感觉准度差了些啊。”


    “那是自然,因为省掉了些部件,本身也没有大明现在使用的火绳木仓好瞄准,我听闻现在军队中已经有能人可以用火绳木仓做行刺工作了,这点燧发肯定是做不到的。”刘天和坦言自己发明的缺陷,接着又道:“但燧发木仓有一个好处,哪怕是敌人到眼前了,依旧有机会射击,不必跟火绳木仓一样,必须轮番协作。我听闻现在战场上许多枪手都配备了刺刀,如此一来作战更不是问题了。”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原本不善言辞的刘天和也变得侃侃而谈。


    冼如星听罢点头,看来燧发木仓走的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路线。她虽然不太懂军事,但依托着金手指,也知道燧发是历史大势,拿破仑都称赞过这是世界上最领先版本很多了。


    “不过……燧发木仓的造价大概比火绳多出五成,而且这些年工部造了不少火绳木仓,现在改变的话,需要的钱财不知凡几,怕是很难推广了。”刘天和神色暗淡,他最早研发出实物的时候,不是没跟朝廷报告过,但最后都因以上的问题不了了之了。


    冼如星摇头,“这你们就错了,虽然火绳木仓手不用像弓箭手那样培养好几年,但真像你说的命中率高些的也要经常训练,而燧发刚好能节省下这个训练的时间门,如此算起来,成本其实相差无几。科学技术乃是第一生产力,哪有先进的发明放着不用的道理,这件事儿你不用担心了,交给我来解决。”


    刘天和默默品味了下她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半晌,有些半喜半忧道:“真人说的对,只是太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虽然这两年匠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依旧有许多能者找不到出路。我是朝廷命官还好说,可寻常百姓,即使有心有想法也迫于生活不得不搁置。”


    “唔……这倒也是个问题,之前说的营缮所现在还在扯皮,估计真落实下来怎么也要两三年以后了,现在匠人不用服役,民间门发明创造的风气正是浓的时候,倘若就这么放任未免有些可惜。”冼如星托着下巴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了什么,饶有兴味地问对面道:“刘侍郎,你看过邸报吗?”


    刘天和实在跟不上其思维跳跃程度,半天才才反应过来,呆呆道:“看过、很少看。”


    “这样啊,那我们办个报纸吧。”冼如星笑眯眯道。


    刘天和:“啊?”


    ……


    邸报最早起源于唐朝,当时主要作为官房手段发售公文,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行体系。


    如今邸报的发行机构主要是通政司以及六科给事中。这两个部门本来就都有整理各地的奏报之后汇总给皇帝的职责,像六科给事中还有监督的作用。每当有奏章上报,通政司会将一些能公开的内容抄录,之后交给六科审核,确定无误后再传播到各地,这便是邸报了。


    最原始的邸报通常只有十几份,交给各位高级官员看完后,由各方手抄传播。和想象中的不同,虽然这种邸报是官方性质的,可非常受民间门欢迎。一来这里有不少重要讯息,好比南边闹灾慌,提醒百姓商户备足储备,二来则是,无论在什么朝代都少不了键政大v,哪怕斗大的字不识半箩筐,许多人也喜欢在酒足饭饱后指点江山。


    为此,民间门自发组织了许多“抄报房”,邀请那些不得志的文人,抄邸报后卖钱,冼如星在西北曾经认识个老童生就是做这个的,经过询问得知靠着这份营生也能混个温饱。


    不过也因为这点,让人发现了空子,有几个穷酸书生,靠着传播虚假邸报诈骗钱财,最多一个涉案金额足足百金,朝廷整治过几次都没有停止乱象。


    冼如星在西北之时,也曾尝试着依靠邸报去了解国家大事,不过只几个月就放弃了。河套地区哪怕离京城不算太远,受到邸报也要落后几个月,像什么四川、海南等交通不便的地方,一年能受到一次就不错了。


    最要命的是,大明邸报还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为这东西归根究底不过是朝廷奏章的摘要总结,像先帝正德,经常不理朝政,碰到奏章直接“留中不发”,大臣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今圣上登基没几年,尚处在比较勤政的阶段,邸报基本上能保持在五天一次的水准,但以后就不确定什么样了。


    冼如星想要办报纸并非临时起意,事实上,早在刚进京的时候她就有过类似想法,不过那时时机尚未成熟,所以就暂时搁置了。现在别的不谈,只说京城里,比较先进的印刷手段和大量识文断字的人民这两个先决条件几乎都已满足,她觉得不能再等了。


    事实上,此番回来她已经注意到,居民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好比曾经的茶楼,一般都是些富贵闲人消遣的地方,现在哪怕是寻常百姓也经常去那儿打发时间门,而且小说话本市场愈发繁荣。这说明大家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向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长此以往,冼如星甚至觉得就算自己不发力,民间门也迟早要将报纸什么都捣鼓出来。


    所以她必须得加快脚步,毕竟这是早期,报纸这种东西最好还是经过政府的过滤,这也是封建王朝对于舆论思想管控的一种方式。


    想到这里,冼如星转头就通过内阁给朝廷递了折子,然后不出意外的,被撅了回来。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冼如星自认已经很理解这些人了。对于大多数明朝官员来讲,也许没太大坏心,祸国殃民的事儿做不出来,但你要想真正为国家做点事儿麻烦到他们身上,那定然是不可能的。非但不可能,还会想方设法扯你后腿,有太多好的政策就在这样无意义的内耗中流失。


    所以面对此番挫折,女道士也没有气馁,直接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按照她所想的,干脆让报纸的发行机构从通政司脱离出来,直接成立一个下属部门,并且自负盈亏,不花朝廷一分钱。至于内部各个板块的主编,打算从翰林、都察院等分别抽调,他们的俸禄都从报社里出,如此也不怕消极怠工。


    奏折递上去,通政司那边反对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邸报这一块复杂繁琐又没什么油水,他们早就不想干了,现在有人来减轻工作量,自然是巴不得甩开。倒是户部那边,因为要多了个部门拨款,难免有些不情不愿。


    见此嘉靖拍板,打算从自己的私库中拨款,直接入股报社,不用朝廷出钱。


    听到这个消息,大臣们目光一凛,立刻表示一个报社能用多少钱,还是由朝廷负责比较好,然后只匆匆审核了遍冼如星的计划方案便通过了。


    之所以大臣们有这种反应,主要是当今圣上这样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白糖、镜子买卖等朝廷都是犹豫皇帝直接掏钱了,等分红的时候只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到天子私库,一帮人心都在滴血。如今又来,所有人立即警觉起来。


    朱厚熜对此不置可否,凭他的眼力,自然是能看出来冼如星大张旗鼓办报纸的目的,但是对他能赚多少钱并不抱期待,所以对于众大臣的左右横跳不以为意。


    冼如星那边,既然朝廷已经同意,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办多了。


    报社看着并不像是个美差,所以从翰林院都察院调来的大多是些跟上级关系一般、家里也没什么背景的人。对于这点冼如星也不怎么在意,反倒觉得这些人比较好调理。不过对于总主编,确是早早相中了人选。


    当夏言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冼如星之时,满脸写着无语,叹了口气,无奈道:“满朝能人这么多,真人又何必拉着在下不放。”


    “自然是因为贫道敬仰您的才华。”冼如星嘿嘿一笑,又开始施展忽悠大法,“左右你在都察院也郁郁不得志,报社虽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但当上主编周围人都归你管,而且还秉承着教化百姓的重任。”


    夏言这些年依然在当言官,而且专挑权贵们参,恨不得将周围人得罪个遍,要不是在皇上那儿挂了个名被力保,恐怕早就挨收拾了。即使这样,还是没少被上官穿小鞋。他虽然清廉刚正,但实际上还是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最近嘉靖沉迷道教,缺个平日里写青词的,夏言几乎都想拉下脸面毛遂自荐了。现在冼如星横叉一脚,仔细想想对方说的也有道理,最后就这么半推半就地应下了。


    见他点头,冼如星松了口气,如此报纸就可以正式发行了。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