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拿来主义4


    医家素有“望、闻、问、切”之说,不止孙思邈一眼便见端的,东汉,医圣张仲景同样悚然一惊。


    “脸如黄蜡望之枯槁,这分明是病气入体之兆。”


    汉朝。


    刘彻眉头紧皱:“这鸦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看得心惊,若国中尽是画上这般男儿。何谈对匈奴作战?便是寻常匪祸也抵抗不得。如此,朝廷军队哪还有战力可言?


    秦朝。


    嬴政危险地眯起眼,饶是他也看出了上面的男女的不正常。这群异邦人,到底给中华送来了何物?他压下心中惊怒,随后将目光移向第二张图片,按顺序的话,这应该是废枪炮?


    嬴政望着画面中那长长的黑色圆筒,那似是由精铁之作,圆筒后有一面大大的铁制盾牌,人则躲在盾牌之后。


    “废枪炮”


    他沉吟着这几l个字。


    嬴政对这些名词并不陌生,楚棠曾提到过,这是后世常用的一种武器。他盯着图片看了半晌,忽然出声道:“王将军,你如何看后世的武器?”


    王翦早就盯上了图上的枪炮,此时正赞了一肚子的话呢!听见询问便压抑着激动开口:


    “陛下,观画中模样,,那圆筒应是攻击之所在,人在盾牌之后操纵武器,有如射箭一般,此物应是远攻之器。”


    “将军的意思是,这圆筒之中能发出箭矢一般的武器?”嬴政问。


    王翦颔首:“应是如此。”


    “那这箭矢一般的东西,到底是何物?”


    嬴政蹙眉,仔细检索从水镜里所听到过的信息。王翦看君王沉思的模样不敢打扰,同样开始冥神苦搜。


    枪炮,与火有关


    君臣二人猛地抬头:“火药!”


    有人沉浸在前两张图片的震惊与思虑里,有人早已走马观花的看到了后面。


    不少工匠将目光投向画面中印花的小匣子上:“这是香粉?匣上的花虽形态毕现,但这色泽看起来也太艳俗了吧?!”


    “我华夏制香之术深久,这异邦的香粉能有咱自家的好?”有人表示怀疑。


    而许多女子则因另一张图画中男女对视的亲昵姿态羞红了脸,别开眼不好意思再看,却又按捺不住地低头窃窃私语:


    “异邦真是民风开放,怎么连这等东西都送来了?”


    有道学家干脆愤而坐起,把桌子拍得震天响:“伤风败俗!简直伤风败俗,乱我华夏礼仪!”


    【臭名昭著的鸦片就不用说了,作为一种毒/品,它严重地危害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吸食鸦片之后会导致失眠、恶心、瘦弱不堪,甚至精神恍惚失去理智,最重要的是,它容易上瘾。


    大家学习过相关的历史事实,也看过历史资料,英国人送来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破坏我国的经济;


    军中民间、庙堂乡野吸食鸦片成瘾,严重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摧残国民的思想,使他们精神麻木,长此以往,人将不人,国将不国。】


    “混账!”


    刘彻猛地一拍桌子他怎么也想不到,鸦片的危害竟然有这么大!


    “这英国分明是要毁我华夏根基!”


    唐朝。


    孙思邈双手颤抖:“毒物竟是毒物!”


    这是给整个国家投毒!


    太极宫里,李世民眼光如刀:“异邦居心叵测,清朝的皇帝官员是死的吗?就这样任凭毒物在国内肆意流通!”


    【更为可怕的是,不少官吏靠走私鸦片牟取暴利,宫廷内部也有人染上烟瘾,吸食鸦片的风气从宫廷蔓延向民间,造成了从上而下的腐烂。一个被毒/品肆虐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一群被毒/品侵害的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是弱国残邦,是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


    仿佛一根铁棒猛然劈在头上,众人只觉脑袋嗡嗡作响。


    明朝。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向身旁的儿子:“她说什么,东东亚病夫?!”


    他的眼前一阵发黑:“我华夏强盛之邦吗,哪怕如宋朝也有岳武穆、辛弃疾那样的铁骨男儿,便是如陆秀夫、文天祥这般文士,亦有君子死节之志!咱当年起兵抗击蒙元,手下士卒起于甿隶,却个个骁勇绝无孬种,如此壮烈国民,竟被称作竟被称作东亚病夫!”


    唐朝。


    李世民只觉胸中一阵气血上涌,拳头不住地捶着桌案痛心疾首:“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未央宫。


    刘彻一把挥开案上杯盏:“大胆!”


    煌煌华夏,怎容被如此侮辱?


    咸阳。


    嬴政脸如寒冰握紧腰间长剑,语气怒极反笑:“彼以毒物乱我邦国,反污我国人为病夫,当真厚颜无耻!”


    东汉。


    张仲景的胸口剧烈起伏:“毒物害人!毒物害人!”


    西汉。


    司马迁红赤着双眼死死咬住牙关,他想破口大骂,或背过身去不再看这后朝血泪,但他知道他不能,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些血淋淋的事情记下来,告诉世人异邦恶行,告诉世人民族苦难,告诉世人殷鉴犹在,万不能再重蹈覆辙。


    唐朝。


    白居易愤而铺纸,想要用诗一抒胸中悲愤,并警醒世人远离毒物。而唐初的孙思邈早已下定决心修书太宗皇帝,鸦片之祸尚在千年之后,但五石散之祸却可能近在眼前。


    【也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于是出现了我们熟悉的知识点——清政府出台禁烟政策,林则徐虎门销烟。】


    众人心中稍慰。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但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虎门销烟的壮举之后,是英国无耻地发动鸦片战争。】


    “竟是如此!”


    又一个惊雷扔下,众人只觉一阵眩晕。


    太极宫。


    李世民与堂下臣子对视一眼,大脑飞速运转,迅速串起前因后果:


    “清廷禁烟,英国无法向华夏售卖鸦片,但又不想失去这个牟取暴利的机会,故而用枪炮强行打开华夏国门!好啊,好一个英国!好一个鸦片战争!”


    房玄龄眉心紧锁兀自思量:“华夏耕给自足,本无行商之必须,更兼地大物博,多有奇巧,想必那英国也如现在的西域诸国一般,需要我华夏货赀。我们能赚到他们的钱,他们却未必能赚到我们的钱”


    “所以虎门销烟反倒成了他们的借口,英国的目的本就是打开华夏国门售卖商品!”长孙无忌失声道。


    “岂止如此。”李世民冷笑道,“且不说鸦片本就是毒物,普通百姓哪有那等资财?况且诸位可别忘了,鸦片战争之后,还有不平等条约。”


    所谓不平等条约,就他们所知,即有割地赔款之类,赔款的钱从哪来,不还是取之于民?百姓本便穷苦,哪背负得了这样多的债务?长此以往,民怨沸腾


    众人不敢想了,一时心都沉向了谷底。


    一旁的魏征好似见众人的心情还不够沉重,冷冷地补上一点:“华夏一败则现颓于诸国,便好似贫贱之家而怀巨宝,四邻见之,焉不起侵吞之心?”


    他这样说着,袍袖下紧握的拳头却已然发起颤来。


    听得分明的李世民再压抑不住胸中暴怒,一把抽出架上宝剑用力劈下,寒光湛湛没入朱红的桌案。


    “竖子尔敢!”


    贞观君臣能想明白的问题其他明主贤臣又如何想不到,一个个俱是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桌子破口大骂:“无耻!无耻之国!”


    北宋。


    王安石红着眼几l乎抓皱手中的文书,异邦固然无耻,可那清朝若是强盛,又怎会受这般屈辱?强国,强国,国若不强,安有太平之四境!


    【还有德国的废枪炮,没什么用的东西却高价卖给我们,这样的武器拖到战场上去又有什么用?后面的香粉、电影、小东西虽然看起来无伤大雅,但同样可以赚取国人钱财,腐蚀国人心志。】


    “唉!靡靡之音大行其道,直有亡国之相啊!”大儒郑玄掩面叹息。


    孔颖达同样忧叹不已:“心志惑迷,国人精气全消矣。”


    有的生性偏保守的人后怕不已:“这异邦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鉴于以上种种,所以“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这也正是送来主义的危害,使得国人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不敢接受外来事物,这也是害国的,其实质在于文化侵略下的被动接受。】


    “这也不对?”有人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太能转得过来,“难不成外邦还能送来好东西?”


    “就是啊!我看这外来的东西,吓人嘞!”他身边的人附和道,显然是对楚棠讲的内容心有余悸。


    与此同时,不少帝王能臣也开始咂摸起楚棠口中文化侵略这个词。他们熟知的侵略,不外乎兵戈,但他们同样知晓,邦国之间,博弈向来不止在战场。这是文化侵略,那售卖鸦片破坏经济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经济侵略?


    这些站在古代金字塔顶尖的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事:当年齐桓公欲成就霸业,管仲为之献上两计,衣缟乱鲁、买鹿制楚,终成齐霸,这是否就是楚棠所说的破坏经济?


    【说到这里我们来梳理辨析一下,文中的抛来、抛给、送来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中唐。


    韩愈脸色很不好:“所谓抛给,有如嗟来之食之态,分明有侮辱轻慢之意。”


    北宋。


    苏轼面上余怒未消:“抛来岂不如施舍一般?随意将自己无用之物抛向他人,君子安能受此羞辱?!”


    另一边。


    李清照眼中尽是嘲弄与讥讽:“什么送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全是不怀好意!”


    文人对文字最是敏感,更何况底下是一群名家、大家,阅读理解更是不可能出错。他们在不同的字眼里见出了异邦的龌龊心思,恼怒之余也不由得叹服于鲁迅对事物现象的精准把握。


    【辨析完这些词的不同含义,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抛来也好,抛给也好,送来也好,都是不怀好意、不能接受的,鲁迅先生真正提倡的是“拿来”,所谓“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他的中心论点。


    既然如此,迅哥儿为什么要在前面废那么多笔墨来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呢?】


    话音刚落,没想到朱元璋率先坐不住了,他啪地一下站起来叫道:


    “你管这叫浪费笔墨??!”!


    第 102 章 拿来主义5


    “就是啊!”


    朱橚和自家老爹站在统一战线:“若不是前面这闭关、送去、送来的,我们哪能知道后世有那么多闹心玩意?”


    “没错!”


    朱樉义愤填膺地点头:“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异邦诸国觊觎华夏竟至做出这等猪狗不如的事!”


    他咋咋呼呼的,显然也是被气得不轻。


    没有人听到这些会不气,华夏是他们的华夏,后人是他们的子孙,自家人被人闯进门来打,这是往他们心上戳刀子!


    朱家人闹哄哄地商量起水师筑防的事宜,每次一听后世发生的种种屈辱,他们就深感自己的兵还不够,刀还不利,火器还不猛。


    南宋。


    代入感拉满的宋孝宗惊出一身冷汗,而辛弃疾则是握紧了拳头下死命练兵。国弱受辱,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唐朝。


    韩愈语气凝重:“列举错处,逐一批驳,鞭辟入里,使人一读即知真伪好恶,自然引出首倡之灼论,如医者辨症明而施针药,此非大家不能为。”


    他叹息着,言语间是难掩的敬佩。新文学之人,缘何如此多殷忧之士?韩愈这样问,其实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铺纸研磨,他忍不住想要写些什么,才能一抒胸中激荡。


    另一边。


    柳宗元也看出了鲁迅行文的章法之妙:“析错处而真意自明,文中穷举其时多样举措、心态,即杜绝一切动摇侥幸之心理,直指‘拿来’,破立之中,自见真章,此为文之妙法。”


    刘禹锡颔首对好友的分析表示认同,随随即又忍不住发笑,调侃道:“我怎么觉得,子厚你说的,就是楚姑娘稍后要讲的内容呢?”


    “嗯?”


    犹自咀嚼文章的柳宗元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楚棠:【其实这是一种驳论的结构,先破后立,指明对方的错处,逐个击破……】


    “……”


    柳宗元将目光移向刘禹锡,后者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摊手:“我说得没错吧!”


    柳宗元:“循循善诱,夫子之道……”


    他一本正经地试图解释,说到一半还是放弃一般忍俊不禁地摇头,干脆和好友一齐大笑起来。


    识破套路之后,代入感忽然就不那么强了呢!


    【错误态度不可鉴,在鲁迅先生看来,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那么,他又是如何阐述“拿来”的呢?


    请大家阅读第8~10自然段,思考,第八自然段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里面一共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拿来主义者又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


    楚棠一口气在课件上列出了四个问题,这就导致没有地方放原文,不过问题不大,不少人早已将文章抄了下来,此时正好低头看自己的手抄本。


    有了前面的内容作铺垫,其实后面的文段对许多文人来说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惯常出题的欧阳修浏览完后点了点水镜中的问题,兀自唇角带笑:“既问‘大宅子’喻指何物,下句又明言‘文化遗产’,岂非有提示答案之嫌?”


    参与主持科考的梅尧臣同样眼光老辣,当即点头,语带调侃:“看来楚姑娘是位良善的考官。”


    答案都送到明面上来了。


    很显然,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所谓“大宅子”,比喻的就是文化遗产。


    当然也有人心存疑惑:“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那这‘大宅子’难道是说往圣先贤之文化遗产?但前面说的不是异邦文化么?”


    “那不是还有说做了女婿换来的么?给异邦人做女婿呗!”旁边的人不以为意道。


    “啊赘婿啊”那人脸露尴尬,显然是难以接受。


    晚唐。


    陆龟蒙和皮日休读罢纷纷忍俊不禁:“孱头、昏蛋、废物,这鲁迅的当真尖利。”


    他们这样说,眼神却是欣赏极了,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这篇文章好好揣摩一番,也学学这“匕首”“投枪”似的文风,针砭时弊。


    太极宫。


    孔颖达语带叹息:“孱头也好,昏蛋也好,废物也罢,究其实俱是糊涂之人,该驳,该斥啊!”


    书中常说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依他看,鲁迅所处的时代也不遑多让。


    【我们来看。前面我们讲述的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拿来”的对象必然是外来文化,只不过迅哥儿在这里把它的范围扩大了一下,将传统文化也纳入了其中,所以这个“大宅子”可以喻指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


    楚棠一边说一边放出了新的表格。


    【那对待文化遗产,文中列举了几种态度,它们的表现是什么,实质又是什么?我们还是通过表格来梳理。】


    这个表格和前面做过的三个主义的形式类似,众人已经很熟悉了,纷纷开始抢答。


    “孱头即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进门,其实质么”司马相如摸了摸下巴,“不敢承继先圣之书,又害怕异邦种种?”


    他猜测着,一番话引来上首的刘彻一声冷哼。这也怕那也怕,畏畏缩缩哪还有点天朝上国的风范?


    唐朝。


    李白也来凑热闹:“勃然大怒,一把火烧光,这是既不要异邦物什又不要古之遗泽?这未免也太过极端了。”


    李白皱眉,他的诗文取屈子楚歌浪漫华章,又挟子建才藻,六朝清新之笔,他本人也爱极这些骚人诗作,常有诵读。更兼少时游历,大唐广博,他对一切新鲜之事物均充满好奇与期待,是以他简直不能想象有人全然否定先人诗文,也无法想象身边再没有葡萄美酒异域香、大宛宝马胡旋舞。


    去古而禁外李白难得地冷下脸:


    “果然是昏蛋。”


    北宋。


    王安石眼含冷光:“‘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岂非麻木不仁甘受屈辱?”


    这废物骂得可真恰当。


    他又想起北宋当下与未来种种,深刻地觉得大宋有些场景和后世真的很像。


    【根据文段可知,一共列举了三种态度,分别是孱头、昏蛋、废物,至于它们各自的表现课文上都有,我就直接展示出来了。


    显然,孱头的实质是不敢接受、害怕继承、拒绝借鉴,属于逃避主义;昏蛋则是不分好坏、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有点历史虚无主义+排外主义的意思;


    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是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体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投降主义。】


    崇洋媚外?!


    众人有些惊了。


    咸阳。


    嬴政抿着唇满脸冷意,他不相信异邦未开化之地还能比得过大秦。


    太极宫。


    李世民同样难以接受:“朕素来只见域外诸国慕大唐之盛,没听说过唐人崇突厥的啊!”


    未央宫。


    刘彻的脏话在嘴边打了个圈又生生咽下,没好气道:“全盘西化,难道还要把自己变成洋人不成?真是出息!”


    “就是!耻辱!”


    “枉为华夏人!”


    一群大臣跟着义愤填膺,整个未央宫群情激奋,显然都被气到了。


    这时候的刘彻反倒冷静了下来,斜着眼睨了过去,皮笑肉不笑道:


    “说得好,鲁迅眼光老辣,诸卿也该见贤思齐,反躬自身,是否有犯什么逃避主义投降主义的错误,平白让后人看笑话。”


    嗯?


    众臣缓缓打出一个:“?”


    陛下这又是从何说起啊。


    人群里的桑弘羊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逃避主义,指逃避匈奴的挑衅;投降主义,指对匈奴的挑衅持不抵抗态度。


    陛下可真会学以致用啊!这帽子扣得丝滑又自然。


    明朝。


    朱元璋烦躁地在殿中走来走去:“这异邦到底”他顿了顿,咬牙,不情不愿地吐出后面的话:“强盛到了何种程度,才让后来的华夏人趋之若鹜?”


    崇洋媚外,简直一个字在他心上砸了一遍。


    朱棣的脸色也很不好:“八国联军侵华,说明其时许多国家都已强于华夏。臣服于强者”朱棣这话也说得颇为艰难:


    “本就是应然之态,但结合楚姑娘之言语,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她来自2023年,那劳什子大河文明纪录片又出在八十年代。


    根据钦天监对后世历法的测算,80年代应该是1980~1990之间,距离楚姑娘不过四十多年,距鸦片战争则有一百多年,难道说这百年间,崇洋媚外之人始终存在?!”


    他头脑清晰地将时间线捋了一遍进行分析,却发现不过是让自己和众人的心情更加糟糕。


    一旁的朱标跟上弟弟的思路,面色凝重地补充道:“楚姑娘亦曾提及,西方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科学、理论


    众人也想起来了,心顿时又沉了几分。当年屈辱,祸患竟延及数代。可观楚棠如今姿态吗,自信从容侃侃而谈,无有崇洋媚外之态,又不曾有他国阴影下的谨小慎微与惶恐,可见邦国昌明。


    他们又心酸又骄傲,只觉后世既不乏软骨病,又有许多脊梁骨正的好子孙。


    【那么,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呢?大家继续看第九自然段,这一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实际上又各指什么?对其应该持何种态度?】


    这一段写得很耐人寻味,众人早就盯上了,各捡能看得懂地说。


    “鱼翅为珍肴,该是精萃之物,需得承继吸收。”冯梦龙为这个做法点赞,同时觉得自己整理编写民间话本、山歌正是处理“鱼翅”的体现。


    “鸦片是毒物,不能要!”王世贞显然对鸦片心有余悸。


    另一边,孙思邈皱着眉若有所思:“送到药房去,鸦片可入药?麻沸散?”他脑子转得极快。


    “烟枪烟灯是国粹?”苏轼想起之前看到的抽大烟的图片神情有些古怪:“鲁迅又是在讽刺吧?”


    欧阳修则关注另一点:“博物馆?网罗天下之物么?烟枪烟灯送入其中也可作为殷鉴警醒世人,此法甚好!”


    他认真考虑在大宋开一个博物馆的可能性,最好把五代十国和后面靖康耻的各类文献故实放进去,让大宋的官员士子都看看。


    有人却是看向了最后一点:“姨太太,这是说妾室?那干嘛要让她们各自走散啊!”


    此话遭到了周围不少人的一致鄙夷:“长不长脑子啊!这是姨太太的事吗?”


    一看就是没听懂!


    而一些专心把水镜听下来的女子则是暗暗啐了那个说话的人一口:楚姑娘说了,纳妾是不对的!!


    第 103 章 拿来主义6


    众人议论纷纷,楚棠翻着课件讲解。议论文本身枯燥,需要课堂的互动才能显出活跃的气氛,但线上显然没有条件,楚棠也不知道有一群老祖宗认真地客串学生在讨论。


    她其实原本没打算讲这篇课文,一是议论文效果不一定好,二是孩子都怕周树人。


    但或许是年岁渐长,视野开阔了,越读迅哥儿的文章越觉得他眼光卓绝笔力深厚,不拉出来讲讲简直可惜。再说,越是怕的东西越要攻克嘛。


    一句话,鲁迅值得!


    【很明显,这里也是一种比喻论证。鱼翅,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我们要把它“吃掉”,也就是要吸收、使用。


    鸦片,《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有心人的手中却成为了一种毒/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所以迅哥儿说送一部分到药房,其余尽可毁掉。其实指的就是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对这类东西我们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吸收。】


    明朝。


    李时珍露出了然的神情,他先前一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鸦片他是知道的,阿芙蓉的俗名。


    他眉心微拧:“阿芙蓉酸、涩、温而微毒,可治久痢、赤白痢下,本为医家入药之物,却不想在后世竟惹出如此祸端。”


    李时珍叹息再三,暗下决心此后要将阿芙蓉这一目仔细注明,尤其是要把后世的惨剧写进去,警醒世人。


    之前楚棠放的那张吸鸦片的图就挺好的,届时一并画在旁边。他握紧拳头,只希望能为阻止鸦片之祸尽一点绵薄之力。


    唐朝。


    李世民将食指和中指屈起,有节奏地轻点着桌案,寻思道:“鸦片既可入药又含毒,这类‘双刃剑’一般的药物应该不在少数,是否可以由官府出面将这些药物管控起来?”


    长孙无忌神情微动:“陛下的意思是像盐铁那样,收归官营?”


    李世民颔首:“不错。药类繁多,或有商贾坐利,或有心怀不轨之人借医药而行毒,一旦生乱,为祸不小。不如设立药局,或可规治一二。”


    房玄龄捋须抬眼:“官府经营,则可定规模、治准的、衡均价,奸狡牟利之商人,亦会望之收敛,倒也不失好事一桩。只是要警惕与民争利、官商勾结之事,否则反为不美。”


    他思路清晰,片刻之间考虑已较为妥善,李世民听罢满意地点点头:“房相言之有理,不是要设立医院么?两件事便一起商议吧!”


    他一锤定音,众人自然没有异议,默默在心里初步拟起章程来。


    北宋。


    王安石同样抽丝剥茧迅速抓住重点,向神宗皇帝谏言道:“陛下,设立官药局一事可为!”


    【烟灯烟枪,可以送一点到博物馆展览,因为独具特色,有人买账,但也只需要保存一部分进行展览,其他的“大可以毁掉”。


    这比喻的是文化中的旧形式,这类东西可以当作史料或者反面教材警醒世人,所以正确的态度是适当存毁。】


    “嗯?”苏轼神情古怪,“竟然真的不是讽刺?”


    这一点也不鲁迅!


    显然,东坡居士对迅哥儿的讽刺笔调印象深刻。


    而另一边的欧阳修则是神采奕奕:“看来老夫的想法和鲁迅不谋而合!”


    他为这一刻的交契激动,干劲十足地开始写祈建博物馆的折子。反面教材,多准确的名字。


    【姨太太,不用说了,“各自走散”,也就是要坚决抛弃,所以比喻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这个比喻很恰当也很妙,纳妾本来就是一种旧社会的陋习,毫无可取之处,用来比喻糟粕再合适不过。】


    闻言,刚刚瞪眼的女子扬起头,神情愈发骄傲:“听到了吗?陋习!”


    其他人有些不服气:“自古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舜帝还有娥皇女英呢,怎么就是陋习了?这分明是胡说八道危言耸听!”


    对此,姑娘们只是呵呵一笑,用之前在水镜里学到的话反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其他人:


    明朝。


    年轻的李贽听罢若有所思:“纳妾是旧社会的陋习,帝王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岂非是陋习的集大成者?”??!!


    李贽的好友陡然听得这惊天之语,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捂住他的嘴,神色慌乱地环视四周一圈,确认无事后才略略松了口气,压低声音警告道:


    “你胡说什么?不要命了?!”


    李贽掩住动了动,推开好友的腕挣脱出来,眼神坦荡又无辜:“我不过是顺势推断,楚姑娘不就是这么个意思吗?”


    “你!”好友气结,“简直大逆不道!”


    李贽微一摊手,神情执拗地望着天空。好友也太小题大做了,他还是觉得,后世的思想比较对自己的胃口。


    未央宫。


    真帝王·陋习的集大成者刘彻恍若未觉,一本正经地点评道:“确实精妙。”


    司马相如等一众:“”


    但愿陛下反应过来之后不要发怒。


    咸阳。


    嬴政倒是听出了端倪,不过心里没有太大波动。男女之事么,远没有大秦的强盛重要。


    其他不少人倒是神情古怪觉得自己膝盖中了一箭,至于王安石等持身守正的名士大概是为数不多地为鲁迅论证的精密而喝彩的人了。


    【大家会发现,这一段里的几种态度刚好和上文孱头、昏蛋、废物的三种错误态度形成了对比,在对照中,优劣自见。所以,这两段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式。】


    北宋。


    苏轼接受良好:“韩愈《师说》一文中,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从师的态度形成对照,想来也是一种对比论证吧?”


    苏辙跟上兄长的思路:“荀子《劝学》一篇,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来喻指学习的重要性,劝勉世人向学,便是楚姑娘所说的比喻论证?”


    两个儿子说得头头是道,苏洵忍不住笑了起来,总结道:“看来后世学文,不仅学义理,也学章法,倒也不失为明智。”


    教出了两位名家的苏洵显然对此颇为认可。


    【接下来大家看到第十自然段,这一段一共有五句话,如果对这五句话进行针对性提问,应该提哪五个问题?】


    唐朝。


    刘禹锡有些疑惑:“楚姑娘的意思是将文中的五句话看作答案,反推鲁迅要阐述的问题?”


    “应是如此。”柳宗元点头,一边看水镜一边思忖道:“‘总之,我们要拿来。’这是在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刘禹锡也来了兴趣,看向第二句道:“‘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是他先前说的‘怎样拿来’吧!”


    “主人会成为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这是在申明‘拿来’的好处。”皮日休慧眼如炬。


    “怎样才能拿来?这人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说得好啊!沉着,则有定力;勇猛,则果断有魄力;有辨别,则可明精华、糟粕之别;不自私,则能一心向公不为所动。这位鲁迅先生着实透彻!”


    欧阳修捋着胡须赞叹不已,他一生识人无数,也算阅尽英才,可此时还是忍不住为鲁迅的胆识与灼见击节,真是说得太好了!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通篇言‘拿来’,落脚却是在创新,新,恰为拿来之目要,此君是有大智慧之人!”


    曾巩神色隐隐有些激动,思想的灵光,总容易引起达士的鸣动。


    明朝。


    李贽忍不住为结尾一句表露出来的丰盈深邃的精神世界而欣喜:“苟日新,日日新。新则有变,变则生生不息,看似是取自他人,实则全是为我。博天下之专长而盈我一身,妙!实在是妙!”


    看到此处,众人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鲁迅的逻辑太严密太自洽了,析错、明对、立新,他分明是对这个问题考虑得相当成熟!


    “这鲁迅,倒是可以来国子监啊!”不少皇帝情不自禁地念叨着。


    【我们梳理一下。第一,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拿来。第二,应该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三,“拿来”有什么意义?——成为新主人、造新宅子,也就是建设民族新文化。


    第四,怎样才能“拿来”?——主体必须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第五,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创新。


    至此,鲁迅完成了他的逻辑闭环,闭关、送去、送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拿来。拿来的手段、主体各有要求,而拿来到底还是为了创新,这是鲁迅为中国文化探求出来的一条道路。】


    楚棠将问题与文句一一对应,接着道。


    【在这里,迅哥儿总结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使用:直接学习;存放——化害为利;毁灭——完全摒弃。同时表明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即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那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迅哥儿又是出于何等考量才写下了这篇文章呢?】


    “嗯?”众人抬头,忍不住疑惑,“不是有感于当时闭关主义和送去送来的乱象么?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隐情?”


    而嬴政等人则是下意识将心提了起来,他们都很有经验,说到社会环境了,能有什么好?!


    第 104 章 拿来主义7


    【大家看课下注释,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果党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从经济、政治到文艺一条龙低头。


    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破坏我国经济之外,还试图用资本主义享乐文化来麻痹我国人民,这桩桩件件都使当时的一些有志青年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盲目排外的思想。


    又兼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遗毒,所以鲁迅先生觉得有必要廓清国人的认识,在文化上寻找一条救国之路。】


    ——果然。


    众人叹了一口气,连发火的力气都没了。


    未央宫。


    刘彻恨铁不成钢地敲着桌子:“这果党怎么跟那宋朝一样,怂得憋屈!”


    一旁的小霍虎着脸咬牙:“真想杀了这群卖国贼!”


    正气恼的众人没忍住瞟了怒气冲冲的霍去病一眼:嚯!不愧是他们的冠军侯,小小年纪就这般嫉恶如仇,真帅!


    太极宫。


    李世民拧着眉道:“九/一/八/事变是指后世的一场变乱么?”


    孔颖达面容沉凝地推断:“史书变乱,或以地名,如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为魏明帝之墓;或以年号名,如靖康之变,靖康,是那宋朝皇帝的年号。九/一/八显然非地名,后世以数纪年,所以这九/一/八应是指年号。”


    “年号”长孙无忌沉吟,“1934是在九/一/八之后,1929年1月8日?”他学着后世的历法。


    “我观后世纪年冠以双数为称,既如此为何不是‘二九一八’”?房玄龄很谨慎,“臣猜想,这个九也有可能是月份。”


    “九月十八么?”李世民喃喃。


    咸阳。


    嬴政神情晦暗地听着水镜里的言语,后世发生的事太过动乱也太过复杂,隔百代犹令人不忍,何况是这样一位骄傲的先祖帝王。


    李斯偷偷打量了一眼丹墀上的君王,忍着心惊猜测信息:“帝者,王霸也。帝国主义,是否是说异邦诸国,妄图称霸?”


    “他们敢!”嬴政猛然一拍桌案。


    李斯被这一下吓了一跳,慌忙跪下俯首,暗骂自己口无遮拦。


    嬴政掌心紧了紧,也明白自己的反应吓到了这位臣子,摆摆手示意无事:“起来吧。”


    他记挂着李斯刚刚的推断:“称霸英?德?美?日?”


    嬴政回想着先前侵略华夏的联军的名字,说真的,他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这些闻所未闻的国家在未来有朝一日竟会骑在华夏的头上。称霸天下?这是他的野心,却不能成为外邦异族的野心,更何况异国的屠刀还对准了华夏。


    明朝。


    朱元璋眼里泛着冷光:“卖国要不得,闭关要不得,他国侵略更是要不得。果党奉行卖国,清廷闭关之举余毒未消,异邦诸国在华夏领土上占地为王乱我国民,后世的华夏,‘热闹’得很呐!”


    朱棣同样目光冷冷:“果党与清廷想必相去未远,却一样救不了华夏。”


    朱标温润,不似父亲和弟弟那样凛冽,语气还算稳重:“清廷腐朽,果党软弱,所以才需要楚姑娘的那个党么?”


    朱元璋一愣:“也就是说,那个党赶走了侵略的异国,推翻了果党,肃清了清廷遗毒,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嘶~”朱樉搓了搓手臂,“这个党有点东西啊!”


    朱棣眸光深深作着总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居功至伟。”


    众人没说话了,后辈真的好能干!


    北宋。


    李清照以手支颐换了个姿势,疑惑道:“虽然我理解其中的想法,但是不是闭关就是排外,是不是都太偏颇了些?”


    人家鲁迅多通透啊!不愧是大师级的人物。


    很明显,易安居士有些被迅哥儿圈粉了。


    【讲到这里大家想必也听明白了,迅哥儿这篇文章表面讲的是文化,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政治影射的。


    面对当时如杂乱的思想一般的纷乱时局,鲁迅先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的看法也经受住了检验。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到后来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在开眼看世界中逐渐看清楚了我们与他国的差距,在不断地挫折中苦苦图强。


    随后是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是我们在救国背景下进行的“拿来”,洋为中用,取长补短。


    拿来的怎么不能变成自己的呢?我们从俄国取来了“真经”,又结合本国实际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中特。主人是新主人,宅子自然也是新宅子。】


    这一段众人听的有些云里雾里,陌生的名词实在太多了。


    太极宫。


    李世民脸色微沉:“技术、制度、文化,那时候的华夏竟是方方面面俱不如人么?”


    殿中的文臣武将脸色也不好,向来都是异邦到大唐来学习,结果呢?这落差也太大了,他们有些接受不来。


    未央宫。


    刘彻心中疑惑:“十月革命?后世的革命是学俄国的?”


    明朝。


    李贽倒是对这一番话大为赞赏:“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外邦的东西用好了也可以变成自己的嘛!中国化,这个说法有智慧!就是这马/克/思/主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若是能有幸一观就好了。”


    义,就前所说,约可为一种观点、思想,后世的思想啊李贽感叹一声,心里神往极了。


    【其实哪怕是古代,我们也从外国拿来了很多好东西啊!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引进了苜蓿、葡萄、石榴、大蒜等东西。苜蓿是一种牧草,极好的马料。


    顺便,猪猪还喜欢大宛的一种汗血宝马,曾写作《天马歌》,“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汉乐府里也可以见到对天马的赞颂,天马就是汗血宝马。】


    未央宫。


    一干臣子要笑不敢笑,被点名暴露爱好的刘彻黑着脸咬牙。


    这楚棠,说他就说他,就不能尊称一声武帝吗?非要一口一个猪猪,朕跟你很熟吗?


    在心里反复默念不要和后辈一般见识,刘彻轻哼一声,故作骄矜道:“引进良马才可更好与匈奴骑兵作战,这种好东西朕能不拿来吗?”


    桑弘羊难得说句好话:“陛下圣明。先前楚姑娘只是提了一嘴丝绸之路,如今看来,它的好处比我等想象的还要多。”


    “不好能惠泽千年吗?”


    刘彻看了他一眼颇为高傲,虽然那句“猪猪”听着不顺耳,但刘彻自觉这是在夸大汉胸襟开阔博取众长,所以心中很是得意。


    朕可比那什么清朝、果党有眼光!


    被怼了一把的桑弘羊眼皮微跳,自动屏蔽自家陛下的态度。他想得深,大汉引进外邦的东西,外邦就不需要大汉的东西吗?何况大汉此时强盛,奇巧先进之物数不胜数,不信外邦不动心,两边商贸一起,这钱不就来了?


    出于此,桑弘羊很是能屈能伸,顺着奉承道:“陛下说得极是,张使节出使真是收获颇丰啊!”


    刘彻笑着点点头:“张骞是个不错的,只是朕派去找寻的人至今还是杳无音讯,也不知道他如今是在何方。”


    听了这么多好东西,刘彻也心动了。


    “陛下放心,无论如何张使节定然会平安归来的。”


    刘彻面上颔首,心里却是盘算着是不是再派几队人出去找找。他还真挺着急的。


    【葡萄,那时候还写作蒲桃,“空见蒲桃入汉家”说的就是这个。曹丕好像挺喜欢吃葡萄的,还很爱喝葡萄酒。之前看到过一张Q版曹丕抱着一串葡萄的图,还挺可爱。】


    并没有想到自己是以这种面貌出现的曹丕:“”


    “后世果真物阜民丰。”


    “噗嗤——”


    曹植没忍住笑出声,接触到自家二哥的死亡射线又低头收敛了一点,只是嘴角还在可疑地抽动。物阜民丰,所以养出来的人很清闲吗?平时怎么没有发现二哥原来这么幽默。


    上首的曹操摸了摸下巴:“后世知道子桓喜欢葡萄,那知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他觉得自己应该比儿子有名一点吧!


    【隋唐两宋时引进了菠菜、胡萝卜、西瓜、绿豆啥的,北宋还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高产早熟又耐旱。


    明清时期又有玉米、红薯、土豆引入中国,这些东西都很抗饿,可以作为主食,关键是产量大耐贫瘠,明末一度还有“救命甘薯”的说法。


    这些东西好像基本都是从美洲引进的,美洲那么大片地,真是天然农产区。】


    粮食!


    众人顿时要素察觉。民以食为天,吃饭可是头等大事。


    咸阳。


    嬴政眼神晦暗不明,这楚棠列举引进之物,怎的直接从汉朝开始,这是说明大秦“拿来”的太少了,和外界交流不够吗?


    嬴政神色微冷,要说他以前也不是很在意,大秦初定天下,千头万绪,先处理本国之事也是应当。但听水镜的说法,异邦可取之物良多。他寻思着要把扶苏叫来提点一番,可不能像那清朝一样耳聋目塞固步自封。


    汉朝。


    刘彻眼睛都亮了:“异邦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


    “大汉的稻种是不是也该更新了?”他盘算着,“还有那什么玉米红薯,我们大汉也很需要啊!”


    耐贫耐寒产量大,能养活多少百姓?刘彻的心蠢蠢欲动。


    “众卿家。”他一展衣袖大刀金马地一坐,胸臆激荡:“何人再为朕出使美洲?”


    唐朝。


    李世民将信息在脑子里消化了一遍,喃喃道:“美洲这地方不错啊”


    一众武将立时来劲了:“愿为陛下驱策!”


    李世民:“”


    “朕可不是什么强盗土匪。”


    众武将望天,他们也没这么说啊!


    “咳”房玄龄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建议道:“我等亦可效仿西汉张骞,再探丝绸之路。”


    李世民露出几分笑意:“房相的意思是寻访美洲?”


    房玄龄颔首:“陛下先时已下令寻访海外诸国,此时不过是在寻访使的任上再加一条罢了,况观后世之意,往来交流才是长盛之道。”


    “异域亦有奇珍,朕观民间商旅亦探访新奇,官民两道共致此一途,必能卓有成效。”


    李世民对躬亲为政,对这些事物倒也熟悉,此时眉头愈发舒展开来,一心想着将大唐与外界的交流再完善一番。


    明朝。


    朱元璋也懒得去纠结什么明末了,他关心的是后面的“救命甘薯”:“这甘薯就是红薯吧!也不知道是何时传入大明的。”


    朱棣眼神深邃:“不管何时传入,如今铁定是在洪武年间了。”


    “四哥说得对!”朱橚眼中亮晶晶的,“父皇,儿臣想去找红薯!”


    朱元璋一愣,随即盯着他,沉声道:“你想去美洲?”


    朱棣等人也望了过来,或紧张或意外地盯着眼前的老五。


    朱橚迎着父亲和兄弟的目光踌躇了一下,还是勇敢地点了点头:“父皇您也知道,儿臣素无大志,平日里就是喜欢些稼穑之事,水镜中提到的几种粮食,与当下之大明大有裨益,儿臣想亲自去看看。”


    他说完还挠了挠脑袋,显得有几分傻气,但语气表情却是诚恳极了。


    朱元璋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你可想好了?美洲偏远,尚要寻访,海上风浪亦多有颠簸,这不是儿戏。”


    朱橚抿了抿唇,第一次直视他的君父:“儿臣想试试。”


    朱元璋定定地看了他许久,上前重重地拍了拍朱橚的肩:“好小子。”


    朱橚顿时就笑了。


    一旁的朱樉猛然回过神来,连忙举手:“我我我!父皇,儿臣可以带兵去保护五弟,扬我大明国威!”


    朱元璋欣慰地点点头:“路途艰险,确实需要护卫一二。”


    “是啊是啊!”朱樉笑得极其开朗,“万一有那些不开眼的,儿臣也可以为父皇收服啊!再说父皇不是要给我们封王吗?儿臣也不一定要在大明,美洲也不错。”???


    一众兄弟怒了:好奸诈,竟然打的这个主意!


    被自家儿子“算计”得明明白白的朱元璋脸一黑,一巴掌呼了上去。


    “滚!”


    【另外,南北朝的时候佛经和四声传入中国,启发了永明声律说,后世唐诗声韵的成熟也有赖于此。“拿来”的成功范例,其实俯拾皆是。】


    唐朝。


    杜甫深表赞同地点点头:“永明声律协宫商而炼文辞,虽多约束,然亦促成光英朗练之美,国朝诗赋确实于之受惠良多。”


    中唐。


    韩愈一脸严肃,四声是挺好的,佛经就算了。南朝信佛的君王,哪有一个长命的?陛下真是执迷不悟,唉!


    【如此说来,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其实很充分了,方方面面的事实都证明,迅哥儿的观点非常具有见地。那么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


    楚棠提出了最后的拓展性思考。


    【《拿来主义》的观点在今天是否还具有参考性?我们现在常说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迅哥儿的文章与这一提法是否相矛盾?】!


    第 105 章 拿来主义8


    “不矛盾不矛盾,引进来不就是拿来嘛!”


    一心想要去当美洲王顺便引进农种的朱樉这次非常积极,话音刚落就开始抢答。


    朱棡见不得心机老二出风头,冷哼一声就要抬杠:“那走出去呢?人家鲁迅可是反对送去的!”


    被怼脸输出的朱樉丝毫不慌,轻蔑地看了朱棢一眼,从鼻孔里哼出一声,鄙夷道:“那怎么,父皇还向那些羁縻赐赏呢!”


    朱棢被他的神态看得火气,刚要开怼,只见朱元璋快步走到朱樉身边,老怀大慰一般拍着儿子的肩膀,欣喜道:


    “好啊!老二是个有脑子的。我们‘走出去’,那是宣扬我大明国威,可不跟什么果党的‘送去’一样。”


    朱樉得到自家的好脸色愈发得意了,拍着马屁道:“多亏父皇平日教导,还让儿臣们同聚一堂听后世仙机,儿臣今日能有一点所得,也算不辜负父皇一片苦心。”


    呵呵,这就演起来了。


    朱棢冷眼看着二哥惺惺作态,正要开口讽刺,却见朱元璋一脸受用地点点头:“你有心,咱这番作为也不算白费,不像老三,还要好好学。”


    嘲讽不成反被鄙视的朱棢:“”


    小丑竟是我自己。


    唐朝。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眯起眼:“众卿家,依你们看是否矛盾?”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房玄龄开口道:“‘引进来’自与‘拿来’相类,这‘走出去’乍看似同‘送去’相合,然大唐之风亦远之异邦,却是与谄媚卖国无关。所以依臣之见,这几者应是不矛盾的。”


    李世民点点头:“朕也觉得不矛盾。”


    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见此正倾耳欲聆帝王高论,却听得自家陛下信心十足地说到:“每次楚棠发文,必然有相反之回答,这次定然也不例外!”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孔颖达魏征等一众:???


    自觉被戏耍的房玄龄后退一步闭上眼,决定今日再不参加殿中的讨论。皮一下很开心的太宗陛下自然看到了臣子们的反应,笑过之后还是觉得有必要安慰一下老臣的心,当即敛了笑容就要开口,然而上方的水镜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视频。】


    光面一闪,首先是一段字正腔圆的女音:“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扩大对外开放,……2019年前三季度,在引进外资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招大引强取得了新进展,新引进日本爱信、美国欧文斯科宁、荷兰SHV能源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


    众人还没理清话里的信息,紧接着又是一个视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拿着文件夹穿梭在高楼大厦里,用或熟练或蹩脚的中国话与众人交谈。


    紧接着是绿树长阶,高大的白色建筑耸立,随着镜头推进,正中央建筑上方笔墨遒劲的几个石刻大字映入众人眼帘。


    “孔子……学院?!”


    朱熹眼睛一亮,耳边又听得不甚熟练地声音在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他循声望去,只见画面中许多不同肤色的人捧着书跟着台上的先生一句句念书,他们读得并不流畅一,神色却写满了认真。


    “这些异邦人也在学习夫子的学说吗?”朱熹疑惑道,心中却忍不住激动起来。


    接着,画面又一次闪过,一个个视频应接不暇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一身朴素棉麻衣裳的长发女子面容娴静地捡着栗子、干柴、蔬菜、竹筒,她用竹篾做灯盏,以竹筒插花,又用晒干的苇草编成蒲团……分明是再朴素不过的事件,她做起来却别有一种韵律。


    画面再转,人声鼎沸的礼堂里,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孩子一脸自信地挥手向场下示意;


    异国的街头,古筝、古琴、琵琶的合奏引得无数异国之人驻足;


    金色大厅里,生旦净丑京韵皮黄引得满堂喝彩;中国功夫吸引无数异邦民众主动学习;传统工艺令国外百姓爱不释手;


    蓝眼睛的孩童念起了“床前明月光”;西装革履的政要对着飞驰而过的高铁议论纷纷;昂首的军官踮脚倾身试图看清护栏内的先进设备……


    平均几息不到便变换一个的视频令诸天万朝的观众们目不暇接又啧啧称奇,大量信息和着画面一同涌入大脑,他们几乎忘了呼吸。


    正在这时,视频又切换了,这是视频没有什么花哨的效果,黑色的画面里只听到一个男声反复说着:“遥遥领先,遥遥领先,遥遥领先于同行,我们继续领先……”


    那声音轻快又非常具有节奏,似乎是把不同时刻的句子拼在一起,不一会儿,老祖宗们只觉自己的耳朵里只剩了“遥遥领先”四个字。


    这还没完,画面再次切换,箭筒型的白色巨型机械矗立在地面,机身似是由精铁制作,流畅而精美,正中写着“中国航天”四个大字。刹那间,无数墨家弟子顿时两眼放光目露痴迷。


    视频里开始倒数:“十、九、八四、三、二、一,点火!”


    不待他们弄清话中含义,轰隆隆地响声传来,地面冒起了黄褐色的浓烟,随着一声“起飞”,整个“箭筒”就像被什么托举起来一般,直直地向空中飞去!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诸天万朝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地喧声。


    “飞天!是飞天!!”


    刘彻仰着头快步向前,眼睛恨不得粘了上去,语气满是震惊:“后人当真成仙了!”


    唐朝。


    李白神情激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后世没有说大话,他们就是这样登天的吗?!”


    中唐。


    白居易怔愣良久:“惊天伟力,简直是惊天伟力!”


    北宋。


    苏轼难得说话磕磕绊绊:“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子问天之辞,当真有答案了吗?”


    明朝。


    宋应星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中定格的画面,胸脯不断起伏:“形似箭筒尾端生火,这难道是火箭不成?!”


    太极宫。


    李世民耳畔似乎还残留着那飞天时的轰然巨响,他深吸一口气,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原来……这便是飞天。”


    殿中的诸臣同样震惊,从视频播放起就把眼睛睁开了的房玄龄全然忘记了先前不再参与讨论的决定,感喟一声道: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先时听楚姑娘讲登月、卫星探测,不过空闻言语,虽则惊异有余,实际如何,到底难以设想。揽月入海,岂是寻常人力所能及?如今亲眼得见,方知楚姑娘所言非虚啊!”


    杜如晦跟着点头,他是老臣,深沉持重,鲜少言语,如今竟也不由得开口感叹:“有幸一观,震撼非常。”


    秦朝。


    嬴政呼吸微微急促,视频里的那一幕为是给他造成了深深地震撼。那巨大的箭筒般的机械,那蓄力而起的黄褐色浓烟,那轰鸣着穿破云层飞向苍穹的流畅机身……


    嬴政的眼睛深深地被这一幕吸引,如果……如果他也能亲自见证神器飞天?!


    嬴政身体不可抑制地紧绷起来,又不着痕迹地松下,缓缓呼出一口气,转头颇有几分认真地发问:“李斯,你说,墨家何时能造出这等神器?”


    “噗—咳咳……”


    还沉浸在飞天震撼中的李斯冷不防又被自家上司惊了一下,捂住嘴咳嗽几声默默后退。


    emmmmmmm陛下,臣愿意相信您只是一时被飞天的景象迷惑了双眼。


    【是的,“引进来”的举措大抵与拿来主义相契合。吸收外国资金、人才、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予以改造,这是新时代的“拿来”;


    以更开放、更从容地姿态走向国际,向世界宣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新时代的“送去”。


    不同于腐朽的清政府的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我们的文化,顺应历史潮流稳步向前;


    不同于百年前果党政府的伏低做小卖国求荣,我们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带着五千年文化底蕴与沧桑巨变七十载的伟大跨越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一幅幅无声的画面闪过,和着楚棠的讲述徐徐铺展,轻易便引得所有人倾目侧耳。


    【吸收外国之优长并不会令我们“变质”,“走出去”也不再是当年懦弱的“送去”,何以如此?


    是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成、是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是新/时/代更为稳健的扬帆远航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托举了我们的自信。】


    【我们或许会想起当年的盛世大唐,长安街上往来如织的异国面孔,异族亦可供职于庙堂,官员百姓以新鲜的眼光接纳不同于本国的文化,又慷慨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举措,其实古已有之。


    而后来的不断紧缩,或许正如鲁迅先生的诘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地给出新时代的回答:没有!


    百年前,面对神州陆沉与精神界万马齐喑的现状,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刻画出了自己理想的贤达:


    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取异邦先进之技为己所用,又将自己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宣之于世界,既能“拿来”,又能“送去”,不断给中国文化注入新动能,这正是鲁迅先生所欣赏的明哲。】


    “说得好!”


    司马迁率先拊掌大赞,“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对待文化如此,修列国史亦是如此,鲁迅,大才也!”


    中唐。


    韩愈仔细品味着鲁迅的那段话语:“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既顺应时代之大势,又不失固有之精神,以本国为立足,向外可去,向内可取,去取之间,生生不息,这是文化昌明之道,也是国家兴盛之道!”


    韩愈总算明白了楚棠先前所讲,《拿来主义》表面上说的是文化,实际上有着鲜明深刻的政治隐喻!


    北宋。


    苏轼感喟叹息:“如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从始至终关照的都是华夏之命脉,救国之士,岂止在战场?”


    鲁迅分明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救国!如此深沉殷忧,当得一世贤名,堪称万世先生。


    神宗朝。


    王安石眼中精光乍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背后都是强大的自信,自信的来源则是自身的实力,他没有错过这之间的因果逻辑。


    后世同样面对外敌之欺辱,又遭懦弱小人阻挠卖国,如此忧患,既能恢复河山,又能迎难而上日新月异。后人尚且如此,大宋难道偏偏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他狠狠地砸向桌案,只觉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明朝。


    本来因为抬杠失败而满心不服气的朱棢沉默了,他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道:“拿来和送去,还真是缺一不可啊……”


    被深深震撼到转而生出万丈豪情的朱橚蠢蠢欲动:“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父皇,儿臣明日就要出海,把甘薯引进来!”


    朱元璋看着儿子干劲十足的样子欣慰无比,大手一挥就要下旨筹备,一旁的朱棣瞅着老爹的脸色插话:


    “倒也不必专为此一事,大明强盛,天下所仰,五弟既要出海,不妨也带些大明奇珍,一则扬我国威,二则探明商路。”


    楚棠不是说外国的钱好赚嘛!


    “这个可以有!”朱橚眼前一亮,“反正出海总要经过异邦诸国,正好可以宣扬国威,这就叫‘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后世的基本政策,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妙极,转头便向朱元璋叫道:“父皇,把我们的船队安排得大大的!”


    大刀金马的明太祖没有恼怒儿子的失礼,反而认同地点了点头:“老四这个主意好,只是出海非同小可,老五身边得有个机灵人跟着。”


    “我啊我啊!”朱樉举手:“我保护五弟!”


    “你有海上航行的经验吗?”朱元璋反问。


    “emmm没有。”朱樉泄气。


    大殿内陷入沉思,众人纷纷开始思考是否有人符合“机灵人”这个标准,朱棣凝眉,一个名字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拱手:“父皇,儿臣手下有一宦侍名叫三保,其人知兵有谋,自幼习得行船造船之术,熟悉海外风土掌故,儿臣觉得此人或许可行。”


    “宦官啊……”朱元璋有些迟疑。


    朱棣知道父皇的隐忧,当即开口为自己的人保举:“父皇放心,三保在我身边多年,是个安分守己的人,父皇尽可信任。”


    朱橚跟着点头:“三保确实机灵听话。”


    两个儿子都这么说,三保的条件又确实有优势,朱元璋沉吟片刻还是松了口:“也罢,明日叫进宫来,咱亲自看看。”


    初唐,太极宫。


    不同于其他诸朝人的震惊,贞观君臣却是个个面带喜色。虽然不那么明显,但那舒展的眉头、微微眯起的眼睛却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李世民,连嘴唇都勾起来了。


    能不高兴吗?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么多个朝代,楚棠只举了一个大唐当正面例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唐做得好啊!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如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这段话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


    想到这里,众臣对视一眼,一齐上前恭贺道:“陛下圣明,大唐昌盛,垂范万世,德配于天!”


    呼声整齐而隐含激动,李世民听罢心中也不由得添了几分激荡,敛了神色沉声道:


    “众卿请起。大唐能于后世史书中有盛世之名,非赖朕一人之力。明哲之士,方能洞达天下大势,大唐昌明,同样有赖于诸位明哲。然则居安思危,见史心惊,几代之后,大唐或有祸乱,况比之后世,‘拿来’之举亦犹显不足,凡此种种,还有赖诸公建言。”


    他这番话说得恳切,言辞之间句句真心,众臣听出了君王深意,连连口称不敢,接着道:


    “异邦诸技与人可为我所用,我朝种种亦为他人所仰,而今只需坚实推进此策即是,臣等愿为效劳。”


    贞观诸臣干劲十足。


    未央宫。


    刘彻从飞天梦里回过神来,听完楚棠的话沉默了片刻,叩了叩桌案认真道:“你们觉得朕的丝绸之路如何?”


    虽然张骞第一次出使尚未返程,虽然丝绸之路的通道还没有打通,但已经预知后事的武帝陛下俨然以主人自居。


    众臣听得帝王发问不由得一阵腹诽:丝绸之路是楚棠点名夸的开放之策,连后世的“党”都沿用的商路,难道还能不好吗?陛下问这不会是又在钓鱼吧?!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于是动作刚好慢了半拍的司马相如就显得格外突出。


    司马相如心头一凛,刚要后退,武帝的视线就落了下来。


    “……”


    司马相如认命地上前行礼,谨慎道:“丝绸之路连通西域,往来商旅既见大汉之盛,又传奇异入我邦,乃是……乃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典范,陛下此举可称千古流芳!”


    司马相如越说越顺,还学以致用了后世的新名词。众臣也暗自点头,心想司马郎官不愧是水镜认证的汉代才子,这番话说得就是漂亮。


    然而上首端坐的君王却并不满意,冷哼一声,不高兴道:“既是这样,楚棠怎么不回想我们大汉?”


    口口声声说丝绸之路怎么样怎么样,转头就举唐朝的例子,朕的大汉哪里就比不上唐朝了?!!


    第 106 章 拿来主义 尾声


    刘彻心里颇为不服,并再次认为是楚棠心向大唐有失公允。楚棠哪里知道被扣了这么大个帽子,调出ppt开始做课程总结。


    【最后,我们来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梳理。鲁迅先生根据当时人们对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错误认识,撰写了《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言之有物,体现了议论文具有针对性的原则。


    文章先用犀利的笔调论证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危害,由此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先破后立;


    接着,鲁迅先生列举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和三种正确态度,再次阐明“拿来”的观点,破立结合反复申明观点,最后点明“拿来”的目的是为创新,这也是迅哥儿为当时中国社会开出的药方。


    我们将之与当今时代“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政策进行对比,再次证明了经典文本永久的生命力,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高度。】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想一下课前我提到的纪录片。百年前,鲁迅先生已然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回答,可八十年代,“黄色文明必将流入蓝色文明”这种谬论还是甚嚣尘上,那些宣扬这类观点的人,何尝不是鲁迅先生所指责的孱头、怪物、昏蛋呢?】


    众人纷纷认同地点头:数典忘祖之人,怎么骂都不为过!


    【所以,我们这次的作业就是,尝试运用本文破立结合的方法,批驳“河/殇”一派的谬论。】


    “好!”


    青年司马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早便对那套荒谬说法耿耿于怀,这简直是送上来的机会。


    唐朝。


    李白轻笑一声,眼中却是湛然有光:“如此,我便赋诗一首,略陈所感吧!”


    杜甫闻声抬头忍不住看了过去,笑着道:“太白兄久不发论史之笔,今日竟也有兴致了?”


    李白笑:“一观雄文,不胜感慨。”


    杜甫笑着点头:“如此,那我便也赋诗一首,浅抒所见吧!”


    大唐最闪耀的双子星默契地选择了他们最擅长的诗歌,似是也含了些致敬的心思。


    另一边。


    韩愈沉静地取来纸笔:“时移世易,后人去古甚远,难免茫然有所失,我便是再抗颜为师又有何妨?”


    京中。


    柳宗元和刘禹锡各自对视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晚唐。


    杜牧心中思绪翻涌,过往的历史与后世的讲述在他眼前交织,只待喷薄出锦绣文字。


    皮日休和陆龟蒙早存了参仿鲁迅文风的心思,这个作业俨然正中他们的下怀,立即凝神构思起来。


    北宋。


    大宅里,欧阳修捋须,一边踱步一边打起了腹稿。


    驿站中,苏轼饶有兴趣地收回目光看向一旁的弟弟。


    “子由,我二人比一比如何?”


    “比什么?”苏辙问。


    “就比……谁先写完作业并被楚姑娘放出展示?”苏轼说道。


    “那兄长可是欺负人了。”


    谁不知道苏轼在后世是如李太白一般的国朝顶流,和他比,苏辙有理由相信自家兄长在拿他开玩笑。


    苏轼脸色一肃:“非也,吾弟高才,况且这后世言论实在荒谬,我是无论如何都要辩一辩的,子由难道无有不平?”


    好嘛。


    苏辙被说服了:“如此,我便应了兄长这回。”


    苏洵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儿L子打赌,决定也来凑一凑这个热闹。楚棠这题目出得,实在是让他也心痒痒。


    驳论嘛,读了《六国论》的都知道,他苏老泉也是很会批驳谬误的。


    另一边,王安石曾巩李清照辛弃疾陈亮等人也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在文中一抒所见。


    毕竟好久没有这么专业对口的作业了,还是光明正大的反驳一个他们心中极为鄙夷愤怒的谬论,各位文章之士都卯足了劲。


    况且,这些人没有说的是,鲁迅这篇文章言辞犀利章法精巧,含蕴深沉,他们在心里都暗暗佩服,仿照此文章法探讨文化问题,于他们而言也是与鲁迅的一次交心。


    文章知己,字里相交,正在于此。


    【那么这篇课文就分享到这里啦,大家记得及时、多多地完成作业哦!喜欢的话一键三连,我是楚棠,下篇课文再见!】


    熟悉地结束音响起,水镜下热闹起来,众人纷纷开始熟练地点赞投币。


    明朝。


    朱橚第一次满怀诚意地激动点下那个小圆图标,一节《青蒿素》,一节《拿来主义》,简直是为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连带着父皇看他的眼神都慈爱了几分。朱橚心潮涌动,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


    几日后,接到朱棣命令的三保赶来京中,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面见考校了一番,见这三保眉眼平和不骄不躁,行事谨慎,对他提出的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心里不由得满意了几分,挥挥手叫人回去,三保也不好奇,目不斜视地退了出去,半分礼数不差。


    朱元璋看着心中愈发满意,见人出去刚要夸赞几句,就见一旁的朱棣嘴角翘起,笑呵呵地。朱元璋顿时把脸一黑:


    “傻笑什么?荐个人就把你乐成这样,没出息的东西!”


    “不是…”朱棣有些郁闷,“父皇您不也觉得三保不错吗?”


    朱元璋瞪他:“你现在没事了是吧?滚去帮老五筹备出海,办不好咱的丝绸之路,咱抽死你!”


    是的,朱元璋受了前朝和后世的启发,也准备开设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五皇子朱橚就是给他打头阵的。


    朱棣也知道这是正事,当下也收起了耍宝的姿态,认真道:“儿L臣省得,大哥现在在五弟那,儿L臣稍后便过去。”


    “不过父皇,”他神色愈发认真:“楚姑娘说的没错,强大的国家实力才能托举自信,开海禁有利于中外交流。”


    他用上了水镜里时髦的名词。


    “但往来之间也易生乱,一旦海寇横行,危及我沿海百姓,海上通商亦会受阻。依儿L臣所见,还得加强海防,组建一支强健的水军,卫我疆土。”


    这话说得中肯,朱元璋听罢脸色好了不少,点点头道:“你考虑得不错,后世说什么坚船利炮,水军利船只,火炮利远攻,要在这两者上下功夫。”


    “没错!”


    朱棣神采奕奕地讲着自己的想法,他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说得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朱元璋不自觉点头,心里又纠结了起来。想到朱棣刚说朱标在朱橚那,想必是叮嘱筹备出海事宜。


    要说朱元璋对这个长子可是一万个满意,能力强心眼好,恭敬孝悌,满朝文武也服他,即使知道后来登基的是朱棣也从容沉稳一如既往,反倒还处处帮扶弟弟,委实是一个模范兄长。


    但朱棣呢,是史书盖戳的永乐大帝,开创盛世,这些时日的言语行为也能看出不俗,并非没有为君的资质。


    况且他们至今也不知晓朱棣到底为何会登上皇位,朱元璋了解儿L子,有朱标在,朱棣不可能造反,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眸色几经变幻,难得觉出了几分头疼。


    唐朝。


    贞观君臣这段时间干劲十足,大唐的开放包容是华夏历史典范,他们参与其中也与有荣焉,此时更是十二分上心。


    李世民毕竟大手笔,继筹备长安医院之后又盯上了孔子学院。众人讨论来讨论去,末了决定让孔颖达去当这个孔子学院的院长,开设各类学目教授异国遣唐使,并有意无意透露在大唐做官的福利待遇,主打一个潜移默化。


    “孔卿啊!”李世民拍着孔颖达的肩膀言辞切切,“引进异邦贤才,朕可就全仰仗你了。”


    君王殷切信任的目光让孔颖达油然而生使命在肩的责任感,俯首叩拜:“臣定当竭尽全力!”


    “好啊!”


    李世民满意了,接着道:“众卿还可多多举荐通晓异闻之士,大唐广阔,也可走向异域,讲好大唐故事嘛!”


    他把这套话术用得熟练,长孙无忌紧跟皇帝妹夫的步伐,提议道:“李太白的诗写得好,风神潇洒,逸兴遄飞。我观后世画像,异邦人亦读其诗,也可以‘送去’嘛!”


    “白居易的也可以,好读好懂。”秘书郎上官仪接过话头。


    房玄龄也觉得可行:“既如此,可遣乐师谱曲,传之教坊,流波天下,自有化人之功。”


    李世民眼睛一亮:“这个提议甚好,也好教天下人知道,我大唐是诗的国度!”


    说到唐诗,李世民可谓是信心十足。


    众人受了启发,纷纷发言道:“书法也不错吧,我看水镜里他们似乎在学汉字?”


    “异邦人似乎对我们的武学也颇感兴趣?”


    “那会不会资外敌啊……”


    “没事,大唐还打不过他们吗?实在担心教点五禽戏或者舞剑也行。”


    “歌舞也很不错啊!”


    “依我看还要组建一批精良的海军,并更新武器,后面那个大炮就很不错。”


    这一提议得到了与会君臣的一致认同:“大炮是真理之器!”


    “……”


    众人集思广益,很快就制定了一系列大唐文化走出去的章程。后世虽然夸了他们,但也不能自满不是?盛唐的追求是保持第一,继续进步!


    汉朝。


    刘彻心里憋着劲,一心想要超过唐朝,召集群臣想了许多大汉文化走出去的法子,最后都指明要先强军打败匈奴,才能完完全全打开西域通道,于是卫青算是彻底忙碌起来了,第二个忙成陀螺的则是桑弘羊,至于司马相如,他凭借优秀的文笔成为了第一外宣员。


    除此之外,邸报传来好消息,赢得后世赞誉并承载着猪猪陛下期盼的使节张骞终于找到了,不日将至长安。刘彻大为振奋,准备亲自到宫门迎接。现在张骞在他眼里就剩四个字,右边写着“丝绸”,左边写着“之路。”


    秦朝。


    秦始皇在确定无法造出飞天之器后便歇了心思,其实鲁迅与楚棠所言种种,在嬴政眼里大可一言以蔽之——国力。


    国力盛,国族兴,民心强。


    始皇陛下并无国力之忧,天下又有个人会质疑秦军的铁蹄?天下初定,要谋的是天下昌平,六国贵族不再作乱。


    嬴政从后世得出思路,不向外,大秦的国策也要好好向各郡县的百姓宣传。


    除此之外,嬴政还着意把扶苏带到了身边,他任上或以稳定天下铺陈国策筑基百代为要,后代之君却是要眼光开阔的。毕竟有良种的美洲,他也眼热得紧。


    扶苏最近的日子是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是父皇带着他的时间多了,几乎手把手教他理政;痛苦的是,他要学习的东西也多了,前几日,父皇还让他就鲁迅的《拿来主义》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并付笔成文。


    扶苏战战兢兢写了一夜,又润色了一夜才敢呈上去,但看完之后,嬴政却是什么也没说。


    这态度让扶苏更吃不准了,愈发努力地学习,还将记下的水镜出现以来所记录的信息拿到身边日日研究,俨然成为了始皇陛下之后的第二代卷王。


    可怜李斯在大小两个老板的疯狂内卷下只好含泪加班,于是本就忙碌的秦廷自上而下又掀起了一股内卷的热潮。


    各王朝圣明之君卷生卷死,文人雅士在坊间高谈“引进来”“走出去”,中间夹杂着对清廷果党河/殇派的辱骂,哲人学者受到启发,开始酝酿新的文化理论,等热火朝天地过了一段时日之后,新的视频也出现了。


    水镜亮起,苏轼苏辙瞬间目光炯炯地盯了上去,他们兄弟俩可是还有赌注的。


    秦朝。


    扶苏几不可察地呼出一口气,楚姑娘出现了,他的神经也可以放松一二。


    是的,对于内卷典范大秦帝国来说,观看水镜是难得的放松娱乐活动。


    扶苏偷眼去看上首的父皇,发现他也舒展眉眼搁下书简,这才放下心来,专心去看水镜。


    依旧是活泼的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呀!好久不见,大家有没有期待新课文呢?


    或许有眼尖的同学发现up的ip变了,没发现也没关系,我偏要说。up到西安啦!今天刚去秦始皇陵玩了一圈。】


    “啪——”


    扶苏一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竹简,还没来得及躬身去捡,就看到主位上自家父皇嚯地一下站起来。


    “她说去哪玩??!”!


    第 107 章 阿房宫赋 序


    未央宫。


    刘彻险些一口酒呛住:“她她她她她……她去秦始皇陵玩?!她怎么进去的?!!”


    帝王陵寝是这么好进的地方吗??!


    堂下的的文武重臣也是面面相觑,秦始皇陵去玩诶!他们都不敢去!


    太极宫。


    李世民神色古怪:“后世王朝这么不敬祖宗么?听起来也不像啊!”


    在他们勾勒的印象里,楚棠所处的那个新中国,分明是圣德昌隆之邦,崇德守礼,断不会有这种……到人陵墓里去玩的事啊!还是秦始皇的帝陵!


    就离谱!!!


    明朝。


    朱元璋拧着眉:“哪有到人陵寝去玩的?不敬帝王不敬祖宗不说,也太…百无禁忌了吧?!”


    老祖宗们都被这个开局惊到了,然而楚棠毫无所知,仍在滔滔不绝讲述着。


    【这博物馆太大了,而且…政哥不愧是千古一帝迷人老祖宗顶流,都过年了里面还是人山人海,up为了看兵马俑含泪排队几小时,想起网上说兵马俑没有“淡季”“旺季”只有“旺季”和“旺旺季”,网友诚不欺我啊!】


    “不是……”蒙毅挠头,“他们还排着队去看?!!”


    虽然知道陛下的陵冢气势恢宏震人心魄,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去看真的好吗?把我们陛下当什么了?!皇陵也是能随便去玩的吗?!!


    蒙毅在内心疯狂吐槽,扶苏心里同样战战兢兢充满不安,根本不敢抬头。


    主位上的嬴政面沉如水,即使是千古一帝的称号也没有换来他的半分松动,不过,任凭谁得知别人排着队在自己坟头上玩也高兴不起来吧!


    晚唐。


    杜牧忍不住挑眉:“迷人的老祖宗?顶流?在我的印象中,顶流一词还是出现在李白、苏轼的身上吧?!”


    意思是,在数代帝王中,后人最为欣赏那位始皇帝?这和他们层累积成的看法不一样啊!


    北宋。


    欧阳修神情怪异,他是受了后世的启发,打算请求设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警示当朝后世,结果后人直接把帝陵变成博物馆了?!!


    【之前去茂陵玩也没见过这么大场面,这局是猪猪输了。】


    汉武帝:???!!


    未央宫君臣:???!!


    哪个茂陵??!


    【不过茂陵文创竟然是小猪佩奇,这个世界已经那么癫了吗?我们GGBond不服!】


    说着,画面上出现了两个玩偶形象,左边是一个粉色的大脑袋,长长的鼻子平添几分喜感,圆圆的眼睛和向上弯起的唇又让它充满了可爱的味道,身上还穿着条玫红色裙子,一看就很招人喜欢。


    右边的色彩就耀目多了,通体红色,白胖的脸显得格外富态,憨态可掬。


    “哇!好可爱!”


    许多稚童眼前一亮,眼睛几乎要黏在这两个玩偶上面了,甚至忍不住伸出手了试图触碰。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后人眼里的汉武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太好笑了。


    李世民险些没碰倒桌上的杯子。未央宫。


    众臣齐刷刷地低下了头,乌泱泱跪了一片,仔细看去,不少人肩头还在微微颤抖。


    ——当然,不是害怕,是憋的。


    陛下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笑,但不敢笑出声。


    未央宫陷入死一般的宁静,过了一会儿,杯子怦然碎地,伴随着刘彻咬牙切齿的声音:


    “楚!棠!”


    【说到茂陵,上次去的时候看到有小姐姐穿着曲裾给小霍送花,up忘了带花,于是放了两袋麦丽素。嗯……小霍搁现在就是一大学生,应该会喜欢的吧!】


    卫青猝不及防心头一酸,他的外甥,才二十三岁,就……


    卫青握紧了拳头,这一次,一定要看好去病!


    而年少的霍去病听到这话却只是眨眨眼:麦丽素,那是什么?


    【舅舅墓前也有花,就是太偏僻了,唉……】


    楚棠叹了口气,似乎有点遗憾,卫青闻言却并无不忿,他生时蒙陛下信任,马踏匈奴卫戍大汉疆土,死后又有千年声名后人记诵,如此,他又夫复何求?


    楚棠说得平常,听在大汉诸臣的耳朵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卫青和霍去病陪葬茂陵了!


    【不过龙猪的墓都看了,下次争取去昭陵打卡,我要在二凤墓前朗诵《谏太宗十思疏》!】


    “噗——”


    李世民刚喝下去的一口茶全喷了出来。


    什么玩意儿??!


    长孙无忌等人也惊了一瞬,纷纷低头憋笑,褚遂良也不知是精神恍惚还是存心揶揄,小声念叨着:


    “魏监真是雄文盖世,一篇谏疏千古流芳,陛下亦能时时温故诤言。”


    李世民:???


    朕并不想要这个福气谢谢!


    魏征:褚大夫的字写得好,下次该请他将奏疏誊一遍,以贡圣瞻。


    明朝。


    朱棣瞪大眼睛:“在昭陵诵读《谏太宗十思疏》?!那唐太宗岂不是生时头疼,死后也不得安宁?!”


    谁不知道,唐太宗对魏征的那张嘴可是又爱又恨。


    朱元璋认同地点点头,点到一半突然反应过来,一巴掌呼在朱棣的脑袋上:


    “龟儿,太宗是圣主明君,周听不蔽纳谏如流,若当真泉下得闻,也只会感慨后人有心,什么叫死后不得安宁,难道你想当桀纣夫差吗?!”


    夏桀、商纣、吴王夫差,皆是不听忠良招至亡国的典范,这句话说得不可谓不重。


    朱棣默默闭上了嘴,随即又反应过来,桀纣是夏商两代的君王,吴王夫差又是一方霸主,父皇以此示警,难道是……


    朱棣低下头,一颗心忍不住怦怦直跳。


    上首的朱元璋不知道儿子的思绪已经跑偏,敛着眉讳莫如深。


    始皇陵、茂陵、昭陵,如此三位数一数二的帝王,陵墓都成了寻常游赏之所,且不说忌讳如何,后世的操作当真令人费解啊!


    坟上到底有什么好去玩的?!


    【就是不知道二凤的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住哈哈,想想还有点激动!】


    李世民:……


    你可闭嘴吧!他算是看明白了,楚棠整个一看热闹不嫌事大!


    二凤咬牙,朕压不住棺材板,出来第一个就向你问罪!


    北宋。


    苏轼笑呵呵地说道:“这个提议好。子由,哪日我兄弟二人同谒昭陵,也可为唐太宗诵读一二。”


    苏辙欣然点头:“是极!太宗文皇帝察纳雅言虚怀若谷,再听忠议定然大慰九泉。魏文贞公忠直敢谏,亦是吾辈典范。如此一文而敬两贤,大善!”


    犹在气闷的李世民全然不知,因着楚棠这一句话,有多少人瞻仰昭陵圣迹的时候,选择为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谏太宗十思疏》。


    李世民:今天也在从谏如流呢!


    【好了,题外话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大家的作业。】


    【这次交作业的人很多啊!好感动,原来不是我过气了。】


    众人闻言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不会过气不会过气,只要不是介绍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这样的超纲题,他们还是很完成得很积极的!


    【每次看大家的作业都觉得很有意思。这次我们的作业是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批驳“河/殇”派的谬论。


    交上来的同学真是火力全开,每一个都把破立结合应用得好娴熟啊!破得果断,立得有力,我觉得如果在当年“河/殇”派争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每一篇都能见刊发表,大家都好会驳!】


    楚棠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顿时,交了作业的人都骄傲地抬起了头。开玩笑,在写文章上他们就没怵过!


    【大家的个人特色还是挺鲜明的,比如说,猪猪这篇写得就比较霸气,当然骂也骂得很凶,我们就姑且称之为强汉的气魄吧!】


    经过了小猪佩奇和GGB的暴击,刘彻绝望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些麻木了,再听到这句“亲切”的“猪猪”,心里竟然平静得不可思议,从鼻腔里哼出一声,冷冷道:


    “数典忘祖之人,朕这么骂都算轻的!”


    司马相如等人偷偷抬眼看完水镜里展示的帝王大作,收回目光后在心里悄悄竖大拇指。


    不愧是陛下,骂得真爽!


    【二凤的作业笔调也很犀利,不过比起猪猪还是温和了许多。懂了,这是盛唐的包容!】


    楚棠抖了个机灵,贞观君臣却是听得很开心。


    唉,今天又是被夸的一天!


    【就是这个“唐人未有崇突厥者”看着很典,好像太子李承乾还挺崇突厥的吧!穿突厥衣服学突厥话什么的。惊!突厥正统在大唐!】


    刚刚还在笑的李世民面色一滞,李承乾喜欢突厥风俗他是知道的,但他只当是小儿玩闹,堂堂大唐这点气度难道还没有吗?结果这事竟然还被捅到后世去了!


    李世民把脸一黑:“把太子给朕叫来!”


    从未被cue一cue就没好事的李承乾脸色一变,反手把自己红木架上的突厥服饰扔到一边。他只是存了点别扭的心思和父皇之置气,可没想留个崇洋媚外的声名!


    李承乾无师自通领会了后世词语的精髓,并下定决心从此谨言慎行,为宣扬大唐文化添砖加瓦。


    【子厚的作业写得很峭拔,柳老师不愧是中唐讽刺大家!】


    【另外还收到了皮日休和陆龟蒙的作业,原来也有老师C他们吗?笔调好还原!这两份作业的讽刺笔调都很犀利。


    说来也很巧,迅哥儿的杂文就取法过晚唐讽刺小品,皮、陆则是这类小品文的代表,迅哥儿还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称赞皮陆文章恰是晚唐“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这两份作业和迅哥儿的文章也可以算得上一种呼应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渊源。


    众人听了也很感慨,皮日休和陆龟蒙二人更是既惊喜又唏嘘,惊喜的是他们能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评价,唏嘘的则是那“一塌胡涂的泥潭”的断语,鲁迅用笔之精,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


    叹了一口气,两人不约而同地斟酒举杯,向着水镜的方向一饮而尽。


    ——聊赠千载之下,文章知己。


    【欧阳修的看得我有点PTSD,总觉得像在看《伶官传序》,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


    苏轼写得很张扬,这次COS的是青年苏轼吗?很符合他当年“好发议论”锋芒毕露的人设。苏辙写得就温和多了,车印子就是这么脚踏实地!】?


    苏辙捂脸,“车印子”又是什么糟糕的称呼?


    他叹了一口气,楚姑娘哪里都好,就是太不庄重了!


    两篇文章一左一右出现在水镜上,一张扬一内敛,但都议论精深,一看便知功底。众人见识了眉山二苏的文采,以文观人,自然也看出了两兄弟的性格,俱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苏轼在自家父亲的注视里默默望天,好发议论什么的,他也改不了啊!能改他就不是苏轼了。


    另一边的欧阳修拧着眉看向自家好友:“圣愈兄,我的《伶官传序》有什么难背的吗?”


    明明就很短啊!


    【辛弃疾的这篇,从失国本而国恒亡开始讲起,归结到以自信自强之姿态对抗一切之侵略,其中“文化失而风骨没,风骨没而国败亡”充满了深切忧愤,读起来实在令人感慨。】


    两宋君臣士子看得眼眶一热,尤其宋孝宗更是心头大恸,辛弃疾驳的是后世谬论,可字里行间分明是对大宋的忧虑痛切。


    ——国士殷殷,见往事来者,俱思家国。


    【不过也还有一些美中不足,大家举的例子或许独到,但是都不太具有时代感。大家完全可以结合当下的实力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嘛!


    本认为必该流入大海的黄色文明没有被大海吞噬,反倒是与海洋分庭抗礼,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多么有力的批驳。】


    众人:


    想法是很好,但他们举不出来啊!


    “没事没事,我们写本朝之事,也具有本朝的时代感嘛!”李商隐自我安慰道。


    【说起来,前几天我还刷到一个视频,说是春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节日,很多国家都挂起了一片中国红,欢度佳节,也是很好的“走出去”实例嘛!大家要多积累一些热门时兴的素材哦!体现时代感和我们青年学生的思考。】


    楚棠边说边将视频里的片段放了出来,大红的接接道上不同眼睛肤色的人举着福字和中国结在舞龙舞狮的队伍间欢呼雀跃,确实是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气象。


    孔颖达看着水镜里一帧帧闪过的画面不禁喃喃:“真有盛世大同之象啊”


    其他人也为水镜里展示的场景所吸引,再多的辩驳在事实面前都会逊色,后世的华夏在经历了交锋与争论之后,确实正稳步地走出闭关、送去、送来甚至“河/殇”的谬论,逐渐回归到了他们熟悉的模样。


    ——复兴。


    李世民想起楚棠曾经说过的词语,只觉从郁达夫哀哀悲切,到鲁迅犀利驳论;从“河/殇”荒唐断言,到“走出去”的如火如荼,后世中国所展现的,确实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复兴画卷。


    “好儿孙啊”


    他感叹一声,觉得大唐能做的还有很多。太宗皇帝的目标是,让西域诸国也过上春节!


    【其实通过文字究察成败兴坏之纪,古已有之。迅哥儿弃医从文,势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当日之中国开一剂方药,其实也是中国绵延千载的文士殷忧。


    就像今天来到秦始皇陵,UP的脑海里也会闪过许多与秦朝相关的文章,所以,趁着这个好时机,我们不如先去给政哥背一遍《阿房宫赋》吧!】?!!


    杜牧李商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朱元璋朱棣冯梦龙李贽:玩这么大吗?!!!


    第 108 章 阿房宫赋1


    一句话给晚唐以后文人士子整没声了。


    北宋。


    震惊之后的苏辙嘴角动了动,眼神还有些发飘:“……这是后人时兴的出游方式吗?”


    如果说在昭陵诵读《谏太宗十思疏》还有效忠臣谏主之心,在始皇陵诵读《阿房宫赋》完全是指着秦始皇的鼻子骂啊!


    回过神来的苏轼思考了三秒,摸摸鼻子,突然笑了一下:“还……挺有趣的。”


    苏辙缓缓:?


    好像有点知道兄长的想法了。


    汉朝。


    刘彻觉得莫名其妙:“阿房宫都没有建成怎的还要为之赋颂,这不是浪费笔墨么?”


    还不如作一篇《未央宫赋》呢!


    秦朝。


    扶苏觑着自家父皇的神色想了想,前些日子确实听到父皇与丞相商议,言咸阳人众,先王之宫廷小,欲效周室都丰、都镐,营作朝宫,命令已下,似有“阿房”之谓,这《阿房宫赋》,难道是追摩此宫?


    上首的秦始皇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赋以体物,此文是后世颂我大秦宫室之盛?”


    “宫室之盛缘有王朝之威、圣明之教,臣猜测应是赋宫室而扬秦威。”李斯拱手道。


    嬴政颔首,也觉得有理,不过想到前面楚棠隐约提过的秦的“暴/政”,他还是有些担心。锐利的眼凝了凝,他唇角微抿,无论如何,终于有谈到大秦的诗文,他也能先知后事,未雨绸缪一二了。


    这边各自思量,半空中画面却是一闪,水镜里顿时出现一个面容清丽的女子,双耳垂鬓、脑后挽发,直裾裙、垂胡袖、束带腰。


    这分明是……


    “楚地的服饰?”


    嬴政拧眉,搞了半天楚棠的楚是楚国的楚?


    汉朝。


    刘彻记性也不错,疑惑道:“朕记得先前水镜里后世女子的装束不是这般啊!楚棠怎么这副打扮?”


    正寻思着,楚棠开口了。


    【咳……拍了个小视频,第一次露脸有点紧张。】


    她的笑容有一点拘谨,不像平时在视频背后或侃侃而谈或插科打诨的样子。众人看了过去暗自点头,面色红润眼光坦荡,的确是盛世才能养出来的模样,看来后世华夏确实很昌盛。


    老祖宗们多了些看小辈的心态,只见楚棠擎了根细长的黑色棍子,一边说话画面还微微有些晃动。


    【我现在在博物馆门口,好家伙,人山人海,给你们看一下。】


    画面一转,下一刻,众人呆滞了两秒。只见小小的屏幕里面乌泱泱全是肤色各异的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的。


    太极宫里,李世民暗自估摸了一下,哪怕是如今最繁盛的长安城,估计也比不上水镜里展示的人流。


    秦朝。


    蒙毅睁大了眼睛目瞪口呆:“这么多人……都是为了去看陛下的陵寝?”


    那陛下还能不能安息了?!


    上首的嬴政面无表情,看不出情绪。


    楚棠并不知道正在正主面前怼脸直播,接着感叹道:【知道政哥火不知道这么火,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六国攻陷秦始皇陵的第一战场。】


    秦始皇:???扶苏:???


    李斯:???


    蒙毅等臣子:???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邦城之外,许多六国贵族又是好笑又是眼红,明知楚棠是在开玩笑,他们却忍不住想如果这是真的该多好。


    泗水郡。


    少年项籍难掩雀跃:“叔父,楚姑娘莫非当真是楚人?”


    这话说得,他爱听!


    未央宫。


    刘彻毫无顾忌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六国攻陷秦始皇陵,贴切!太贴切了!”


    太极宫。


    李世民也忍不住笑了:“不知道秦始皇听到这话是何种反应。”


    后人实在……太独特了。帝王陵寝等闲视之,成为人人可游之地,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虽有亲切崇敬,亦有戏谑玩笑,言语之间并无顾及。


    李世民无暇思考冒犯与否,楚棠常说大唐博大气魄滋养自信的国民,他却看得出,支撑楚棠乃至后世百姓如此坦荡模样的,同样是深沉的自信。


    他欣慰极了,也好奇极了。


    北宋。


    李清照眼睛眨了眨,眸中星光点点:“秦始皇一统六国,定鼎天下,此后数朝,中原无六国、七国之分,后世自也如此一般,然各州郡便是当年六国旧址,其上百姓亦可称六国遗民,神州百姓各往秦始皇陵游玩,人潮汹涌,的确像极六国攻陷秦始皇陵,楚姑娘说话实在太有趣了!”


    她这么说着,面上竟生出了几分跃跃欲试,却不知这哪里是楚棠说话有趣,分明全是从各大网站弹幕上学来的玩笑话。换句话说,后世最不缺的就是乐子人。


    【兵马俑那边不能大声喧哗,我们一会儿进去政哥帝陵那儿找个地方偷偷读。】


    扶苏听到这里只觉眼前一黑:“她她她她……她还要进帝陵?!!”


    主位上的秦始皇脸色渐冷,显然不大高兴的样子。李斯等人额头冒汗,偷偷盯着水镜里毫无所觉的女子,大气都不敢出。


    ——谁懂啊,这次水镜的热闹一点也不好看!


    水镜里的楚棠仍旧不为所动,她的视频是分段剪辑的,画面一切,她已经到帝陵碑前了。高大的石碑上用篆体刻着秦始皇陵几个大字,看起来古朴而庄重。


    秦始皇面色稍霁,后人倒也没乱糟蹋他的陵寝。


    被楚棠这么一搞,始皇陛下的接受度竟然直线上升。


    【这里就是秦陵了,前面有个小姐姐在碑前给政哥献花,也穿着战国袍,果然好有仪式感!】


    众人这才明白,她们原来是特意换了战国时期的服饰去拜谒帝陵。


    “倒是有心。”


    李世民笑了一下,开始思考楚棠下次去昭陵是不是该换成大唐的打扮了。


    【花旁边好像还有封信,加一块……小饼干?真尴尬我这次又没带祭品,只好用课文代替了。】


    她清了清嗓子,咸阳宫中的君臣不由得凝神屏息,想听清后人对阿房宫的赋文。


    只听楚棠字正腔圆:【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


    李斯顿时一个激灵:??!


    这不是他的《上秦王书》么?楚棠之前倒是提过一嘴,怎么在这里出现了!


    作为《上秦王书》的第一个阅读者,嬴政当然也听出来,他有些吃不准楚棠的操作,沉吟着没有说话。


    这高深莫测的模样更引得李斯大汗,他虽然没什么心虚,但一旦失去当年情境下的勇气,又在陛下面前听人评说,到底难免生出几分忐忑。


    “陛下,这……”


    他试探着开口。


    嬴政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他勿要心急,李斯没法,只好惴惴地闭嘴。


    唐朝。


    同样紧张等待的杜牧只觉错愕:“楚姑娘这是……背错了吧?”


    楚棠:【不好意思背成《谏逐客书》了,这段时间一直在读这篇课文,顺口。】


    杜牧:……


    你既然要讲解《阿房宫赋》,这些时日却一直在读《谏逐客书》,你礼貌吗?


    秦朝。


    李斯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背错了。还好还好,还以为楚姑娘改在陵寝前诵读《谏逐客书》了,那他可真受不住。


    唐朝。


    李世民失笑,楚棠若在始皇墓前诵读《谏逐客书》,那就和在昭陵诵读《谏太宗十思疏》一样了。想到这里,二凤陛下只觉牙疼。


    ——后人的这份“喜欢”也太沉重了。


    【《谏逐客书》教材也收录了,虽然是一篇奏疏,但辞采华丽气势纵横,不失为一篇好文章。秦代文学除了《吕氏春秋》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李斯的这篇文章了,还有他的碑文。


    迅哥儿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法家大抵少文采,唯李斯奏议,尚有华辞。文学史上也说,秦世不文,唯李斯一人。斯相——撑起大秦文坛一片天。】


    楚棠说完,扶苏王翦蒙家兄弟等人都向李斯看了过去,连嬴政都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道:“不错。”


    李斯有些紧张也有些欣喜,他志在为政,但后人夸他辞章,而那篇谏疏又得了那鲁迅先生如此高的称赞,也不免心中高兴。压抑着激动,他拱手行礼:


    “谢陛下嘉勉。”


    秦始皇将手微微往下压了压示意他不必多礼,心里却有些疑惑。


    他本人虽于文章之道不甚上心,但扶苏博雅,大秦开阔,哪怕先时亦有秦讴,怎么在后世就得了个“不文”的评价,大秦的文章当真如此不堪么?


    唐朝。


    李白随口吟诵起《谏逐客书》中的句子:“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的确铺陈纵横、设彩华丽,当为秦世第一,后世的评价倒也恰当。”


    杜甫闻言也有些感慨:“秦世不文,亦有国祚短促之因啊!”


    始皇既没,天下大乱,二世昏聩,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各路诸侯百姓揭竿而起,战乱纷纭,哪有年岁滋养文辞?


    【好了,我们重新开始。】


    话音刚落,杜牧正襟危坐,李商隐也准备好了夸赞之词,只待感受杜樊川的辞章之美,咸阳宫中的君臣亦是屏息。


    楚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她洋洋洒洒诵了一长段,抑扬顿挫感情充沛,颇有些慷慨激昂。


    水镜下方倏然静了一下。


    唐朝。


    杜牧的表情有些龟裂:楚姑娘是在戏弄我吧是在戏弄我吧?


    这也不是《阿房宫赋》啊!


    另一边,李商隐神情不乐,愤愤道:“楚姑娘是什么意思?这分明是贾谊的《过秦论》!她到底讲不讲《阿房宫赋》了?!”


    作为杜樊川的野生粉丝,李商隐为素未谋面的“神交好友”抱不平。


    汉朝。


    贾谊当场呆滞:“我的文章,好像不叫这个名字吧……”


    未央宫。


    刘彻嘴角抽了抽:“倒也不必这么张冠李戴吧!这楚棠又憋着什么坏?”


    深受迫害的猪猪陛下显然非常有经验。


    北宋。


    苏轼摇了摇头,有些好笑道:“贾谊此文本为遣秦之过,然上篇中,秦之过只在最末‘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前则大肆铺陈秦世创业之坚、始皇之绩,比起《阿房宫赋》之谏责,简直可以称得上褒扬。楚姑娘又有意停在此处,连‘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都不曾诵及,莫不是有意先安抚一下秦始皇?”


    毕竟贾谊上篇写得实在精彩,楚棠朗诵的那一段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全是溢美之辞。


    对自家兄长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些无奈的苏辙嘴唇动了动,沉默了一会儿才干巴巴道:“那楚姑娘还挺有心的……”


    秦朝。


    咸阳君臣再次面面相觑,楚棠背的这段他们不算太陌生,嬴政记得很清楚,水镜第一次出现时,楚棠就诵读过相关文句,说这是后代文人夸赞他雄才大略,威震四海。


    但是……嬴政凝眉:“这些字句与阿房宫似乎无甚关联?”


    他也通词句,知道赋体体物铺排,楚棠刚刚读的那些和阿房宫根本八竿子打不着啊!


    “或许后代文人有自己的想法吧!”


    蒙毅神情激动,这些句子写得太气势纵横了,简直将陛下的英明神武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只恨自己手慢没有将那些句子记下来!不过问题不大,宫中有人专门记录,蒙毅决定一会儿就去要一份来日日诵读。


    他眼中精光闪闪:“陛下百世不遇之君,或许像丞相所说的,后人赋阿房宫,实际是为追摹陛下功绩。宫殿是死物,哪有人重要!”


    他说得坦荡,神情还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感觉,嬴政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大秦基业,亦赖先祖与诸臣。”


    “陛下!”


    众人眼中隐有动容,他们的功劳,陛下都记得!


    殿中君臣融洽,然而楚棠:【大家应该也听出来,刚刚我背的其实是贾谊的《过秦论》。】


    秦始皇:……


    今天的楚棠,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些不顺眼。!


    第 109 章 阿房宫赋2


    咸阳宫中一众人等听到这话又愣了愣。


    “不是《阿房宫赋》?”扶苏有些错愕。


    “还不是?”被先前的文段惊艳不已的蒙毅瞪大眼睛,随机一脸气恼:“这后辈好生无礼,怎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戏弄陛下?!”


    其他人也一脸严肃的点头,先是到陛下陵寝扰陛下安息,又说什么六国联军贡献秦始皇陵的屁话,现在又几次三番拿别的文稿敷衍,这不是对陛下不敬是什么?!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斯觑着自家陛下的脸色谨慎道:“《过秦论》,此文莫非是论秦之过?”


    大殿中倏然一静,嬴政的脸沉了下来,眸色深凝不怒自威。


    蒙毅觉得难以置信:“论秦之过?可是刚刚那文段分明全是溢美之词啊!”


    可不是吗!


    大殿中各人的记性都不差,楚棠第一次提及这篇文章时,便说这些句子是在以实绩映衬陛下的雄才大略,这段话将陛下之功勋表彰殆尽,怎么也不会是论秦之过啊!


    众人或是茫然或是不忿,全都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语出惊人的李斯。


    李斯被看得压力山大,在心里捏了一把汗,才慢吞吞地小声说道:“楚姑娘说她只念了其中一段,况为文之法,或有扬抑”


    他说得谨慎,其他人却是听懂了,这一段确实尽是夸赞,但万一是先扬后抑呢?前面夸得天花乱坠,后面转头破口大骂也不是没有,但这种手法用在自家陛下身上满殿文武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刚还对这段文句欣赏不已,觉得此文写出了陛下精髓并决定寻来抄录文稿日日诵读的蒙毅顿时像是吃了苍蝇般难受。


    这还读个啥啊!


    粉转黑的蒙毅当即目露凶光:“酸腐文人胆敢辱骂陛下!贾谊是吧,别让我见到你!”


    “”


    你本来也见不到啊


    有些生气也有些无语的蒙恬默默捂脸,拽了一把自家傻弟弟的袖子:“你少说两句!”


    大殿里陷入了诡异的寂静,片刻后,还是嬴政开口打破僵局:“先前楚棠曾言及秦之暴/政。”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道:“朕倒是好奇此论是从何而来,且听罢!”


    看看后人,如何评价,他的大秦。


    评价他。


    【历代讨论秦之兴亡的作品有很多,贾谊的《过秦论》是其中最精彩的一篇,倒不是他的见解有多精辟独到,分析有多鞭辟入里,而是其文文采飞扬、铺张纵横、气势充沛,尤其是上篇写得极好,读来一贯而下、滔滔不绝,通俗来说就是,读起来很爽。我愿称之为早自习醒脑神器!】


    这段话得到了韩愈的认同:“所谓气盛言宜。贾谊文气盛大,形诸于篇章,自然长短高下皆宜。诵读之,令人须发喷张、似乘奔而行。”


    他说来兴起,又趁着兴头自顾自地吟诵了起来。


    南宋。


    书院中的朱熹同样频频点头称赞不已,文气盛则有先声夺人之效,就是


    “这早自习不知是何物,晨读么?”


    朱熹咂摸了一下,后人办学颇见体系,似乎能汲取不少智慧的吧!


    【而且这段把政哥写得太厉害了。贾谊:看我欲抑先扬!后人:忘记主题。】


    楚棠一边说一边放了张自制的简陋表情包,左边一个汉朝打扮的人手持毛笔在竹简上写作,侧边一个圈上写着:先扬后抑,论秦之过。左边则是一群小人举着白纸一样的东西,上面清一色写着:陛下好帅!陛下好帅!


    直白的画面看得水镜下一众人等忍俊不禁,纷纷捂嘴笑了起来。


    秦朝。


    蒙毅觉得自己的心忽上忽下的,这下又被吊得老高,他戳了戳自家兄长,不客气地哈哈大笑:“这算不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蒙恬:


    感觉有些奇怪但又无话可说。


    另一边的扶苏听完楚棠的话若有所思:“楚姑娘那个时代对父皇的看法,似乎又有些不同。”


    众人点头,心里却是在想大公子说得还是太保守了。岂止是有些不同,他们分明是对陛下极为喜欢,没看陛下的陵寝前天天游人如织吗!


    他们也顾不得楚棠前面的“戏弄之罪”了,小辈嘛,爱玩,可以理解。


    汉朝。


    直面暴击的贾谊只觉心碎成了一块一块,为文之法、谋篇布局、匠心独运等一切巧思竟然全成了后人误会的根源!他运思良久欲要论秦之过批驳始皇,结果亲手推出了一群秦始皇的拥趸?!


    “后人何故如此曲解于我!”


    他咬牙,扭过头决定眼不见为净。


    未央宫。


    刘彻沉默了一会儿,神情颇有些古怪:“贾谊论秦之过,还论出了反作用???”


    唐朝。


    杜牧有些咂摸过味来:“我的《阿房宫赋》可无半分夸揄之辞,楚姑娘这般婉转,难不成是为了先安抚一番那始皇帝?”


    樊川居士一阵无言,后人总不能读着读着把《阿房宫赋》的主题也给忘了吧?!


    【所以都到政哥坟头了,怎么能不来两句呢?】


    坟头


    嬴政额角一跳,强迫自己忘掉这两个字。


    算了,朕不跟小辈一般见识。


    【而且小杜喷得太狠了,我们有礼貌,不能先上来就骂。】


    杜牧:


    好吧,绕一大圈果然是为了这。


    北宋。


    苏辙看着笑得一脸自得的兄长只觉得心累,谁能想到兄长胡乱玩笑一通竟然猜对了???


    明朝。


    朱元璋阴阳怪气:“这可真礼貌,不止是秦始皇,连李斯都要拉进来夸一遍。千古一帝还禁不住这点骂吗?”


    你嘴汉武帝的时候可没见这么多铺垫啊!


    水镜下的众人各有心思,咸阳宫中的诸人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楚棠他们并未人云亦云,忧的是,《阿房宫赋》原来也是一篇论秦之过的文字。


    一时间,他们的脸色都慎重起来,紧张地盯着水镜中的女子,看她会吐出何种惊人之语。


    楚棠并不知道正被异时空的老祖宗这样热切注视着,经过前两段朗诵的铺垫她终于完全克服了社恐的窘迫,清清嗓子进入正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清澈的声音抑扬顿挫,嬴政的眼睛随之动了动。他少年继位,承前之志,奋六世之余烈,中的一统天下,定鼎中原,其间艰难险阻自不必言,但在杜牧笔下,竟不过“毕”“一”之间,可数代先王,盼的不就是这个“毕”、这个“一”么?


    汉朝。


    贾谊忍不住站了起来:“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六国,杜牧寥寥几语竟也似重现秦军之势,真乃生花妙笔!”


    他也没心思为《过秦论》被后人曲解而不满了,他要好好听一听杜牧的文辞!


    楚棠的声音仍在继续,她的朗诵不疾不徐,除了一开始有些紧张之外,后面就渐入佳境,众人听着,仿佛当真来到了阿房宫似的。


    绵延三百余里的宫殿隔离天日,从骊山北起一路向;西直通咸阳,渭水、樊川绕在宫墙之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美轮美奂的建筑各依地势,殿宇参差错落、人工天巧。回环曲折的宫室像蜂房、又像水涡,不知道矗立了几千万座。


    一桥架水似龙腾,万道通阁如霁虹,高高低低直让人不知其所。歌台暖响,如在春日;舞殿冷袖,恍觉风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竟至于“气候不齐”


    秦朝。


    蒙毅忍不住感叹道:“这阿房宫当真繁华啊”


    连扶苏都有些恍神:“大秦竟是建造了如此华美的宫殿么?”


    “这杜牧写得好像真见过阿房宫似的。”


    蒙恬也被这华丽的描绘摄住了,若非亲眼所见,怎么能刻画得这样华美,如临其境?


    另一边,李斯没有参与讨论,他到底精于文墨,恍惚之后立即咂摸过些味来。


    先前他与陛下商议起宫殿之事,倒也不曾设施想到如此,这阿房宫写得,是否太豪奢了些?


    他偷眼看了一下上首神色不显的君王,寻思着开头那句“蜀山兀,阿房出。”


    秦地距蜀地远矣,不寻骊山之木而伐尽蜀山,细品下来可是什么好言语?一瞬间,李斯觉得自己的冷汗又要冒出来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如果说先前一段是在描绘阿房宫楼宇殿阁之盛,这一段就是在描绘其中巨著之人,而又以女子为要。杜牧的文采自是不必多说,众人听着,便像是又在秦王宫中走了一遭,见惯宫娥妃子容态。


    这一段的描写声色太过华美,直让人浮想联翩。


    未央宫。


    刘彻张了张嘴,语气颇为神往地感叹道:“秦王宫中美人甚多啊!”


    本沉浸在美好文辞中的文武大臣心里陡然一惊。陛下,汉皇重色思倾国警告!


    曹魏。


    曹植目光湛湛:“状美景如在目前,摹形容恰在眼中,此赋文辞真与阿房宫相得益彰!”


    南朝。


    江淹庾信各个震惊,如果说苏轼的《赤壁赋》别有诗文风流,见散体之纵横潇洒,杜牧这篇《阿房宫赋》便更似他们常见的骈丽之章,音情朗畅声色大开而又杂以端翔骨气。


    他们同样以辞赋著称,可在这篇赋前,他们竟有相形见绌之感。“唐人诗盛,赋亦盛矣!”


    唐朝。


    王勃赞叹不已:“有齐梁之风而无齐梁之病,如此辞章,惊为天人。”


    “美人歌舞,眩人耳目,宫车日日,巡幸不绝,荒淫享乐之态,可见一斑。”杜甫摇摇头,叹了口气。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吗,文中所刺,岂止在秦人?”李商隐闭目,忧心忡忡。


    不同于其他王朝大的热闹,咸阳宫中的惊叹讨论之声已渐渐弱了下去。他们就是再迟钝也听出这篇赋里的不对劲了,莫不说阿房宫还未建成,就算建成了也没有杜牧文中这般模样啊!这字字句句夸大其词,倒像是倒像是在声讨什么罪孽似的。


    众人恍惚想起楚棠说的“喷得太狠”,心骤然提了起来。


    果然——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好家伙!


    清亮的声音顿挫有致,朗诵得极为投入,秦宫众人纷纷倒抽一口凉气,眼里明晃晃出现四个大字:图穷匕见。


    合着杜牧前面一片铺陈描绘让人目眩神迷,就是为了引出“纷奢”二字!


    大殿之上,嬴政的脸已经全然黑了下去,他便说前面听着怎的如此别扭,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咸阳宫中针落可闻,满殿文武早已将头低了下去,根本不敢多动一下。


    满室寂静里,嬴政昂首,上前一步,只听楚棠一字一句地念:【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黑云压城,风雨欲来。


    嬴政冷厉的声音不轻不重响在大殿上:“独、夫。”!


    第 110 章 阿房宫赋3


    未央宫。


    刘彻轻轻啧了一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他最近将这些儒家典籍背得很熟,当即便背出一段,眼里浮现几分兴味:“这是把秦始皇骂作桀纣啊!”


    太极宫。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笑得玩味:“这杜牧笔锋还真利,独夫民贼,也不知道秦始皇听了是何种反应。”


    他想象了一下,心中莫名有一种平衡感,再想想秦朝两世而亡的事,突然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会很精彩。


    哼哼,看了那么多大唐的糟心事,这次终于轮到他看别人的笑话了。


    诸时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只有楚棠不受影响,越读越进入状态: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朗诵结束,画面、声音戛然而止,一同沉寂下来的还有咸阳宫内的呼吸声。


    一众臣子跪倒了一大片,为首的扶苏更是把头死死伏在了地上,仔细看双肩还在细微地颤抖。


    他们……他们听到了什么?有戍卒攻伐大秦,破咸阳烧宫室,竟令大秦族灭,三世不递?!!


    跪着的公子扶苏冷汗都要下来了!


    与此同时,宫外同样一片哗然,秦国百姓茫然无措,六国贵族震惊之后立时拍手称快。


    “秦亡了!两世而亡!”


    “好啊!暴秦伐我齐国时可曾想到今日?”


    “为恶者国必不昌,老天有眼呐!”


    “独夫民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


    会稽。


    少年项籍通红着脸,一把抓住项梁面色狂喜:“楚人一炬,叔父,是楚人攻破了咸阳城,我们报仇了!”


    项梁同样激动不已,他紧紧抓着项羽的手目光炯炯:“好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暴秦到底是亡于我楚人之手,楚国先君在天有灵,必能含笑于九泉!”


    咸阳宫中。


    丹墀之上桌案翻倒一片狼藉,天子一怒,莫之能御。风暴中心的嬴政面沉如水,眉心拧成一个川字,胸口不断起伏。


    铿的一声,他拔出腰上佩剑,剑尖狠狠劈入案角。


    “扶苏!”


    跪伏在地的扶苏身体一僵,随即更深地躬了下去,战战兢兢。


    嬴政看着伏地惶恐的儿子,心中又是恼怒又是失望,深吸一口气,锐利的目光如剑一样盯着他,声音冷厉:


    “朕没想到你竟会如此不堪,你最好给朕一个解释!”


    “父皇,儿臣……儿臣……”


    扶苏声音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比谁都清楚秦国历代先君的企盼,也比谁都清楚自家父皇的壮心——社稷百载,千秋万世,而他也会接过这份壮心、这份责任,可是煌煌大秦,交到他的手上竟落得个两世而亡的下场!他有何面目面对父皇,有何面目面对大秦历代先君?!


    扶苏无言以对,嬴政胸中怒气不减,冷笑道:“朕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定鼎中原,百年后大秦交于你之手,就算不求有功,也不至于……”“后世史书会怎么写你?及至扶苏,毁七世之基业吗?!”


    最后一句如惊雷炸在扶苏的耳边,他的眼眶立时就红了,猛然抬头声音惊惶:“父皇!”


    “别叫朕父皇!”嬴政怒而拂袖:“给朕滚去宗庙跪着,没有命令不准起来!”


    这孽子对不起的何止是他,更是大秦的列祖列宗!


    大殿之中一片威压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快便有内侍上前,扶苏咬牙向嬴政行了个大礼,随即起身低着头退了出去。


    内殿里,胡亥在满案珍馐后笑得颇有几分幸灾乐祸:“兄长竟然这么没用,早知道父皇还不如让我当太子呢!两世而亡,真是废物。”


    要是他当皇帝,大秦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好啦!整活完毕,大家应该也感受到小杜的杀伤力了,无差别开喷,火力非常之猛。讲真读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慌,嗯……希望政哥晚上别来找我,要找去找小杜,是他骂的。】


    杜牧:???


    人言否?


    “我可没去始皇陵前吟诵!”


    你没胆子你别整活啊!


    【但不可否认,小杜这篇赋写得非常好。唐代的赋开始了由骈而律的转变,在文采、韵律上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及至晚唐,这一文体显然更加成熟,而杜牧显然更是个中好手。】


    楚棠调出原文。


    【刚刚我们已经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有关赋的知识。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汉赋一开始也有劝百讽一的特点,也就是说,赋体是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的铺陈描述,然后再发表议论,状物、议论是赋体文学的一体两面。


    那么请大家再次浏览文本,看看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在状物记述,哪些地方又是在议论呢?】


    她抛出问题,一心仰慕杜樊川并单方面与之神交已久的李商隐最为积极:


    “纯然议论之章当在此赋最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实在发人深省,杜樊川真乃神人也!”


    他越读越觉得好,恨不得当场跑到杜牧面前,就这篇赋与那人畅谈三天三夜!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据我们的经验来看,作者的观点往往潜藏在议论之中。那么,大家认为,最能揭示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中唐。


    柳宗元看向刘禹锡:“梦得兄多有怀古之章,依你看该是何句?”


    刘禹锡并不回答,只是摆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该比我精通,还是来听听你的看法吧!”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摇头:“那我便姑且一说吧!”


    他看向水镜中的文赋:“此赋气魄宏大,议论精独,不单言秦之败亡,亦论六国乃至百代之亡。‘灭六国者六国也’之句精警独到,实为言前人所未言也!”


    “非但在此。”刘禹锡接着补充,“此句慨然发论,后紧继之以假设,‘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则六国之所败,暴秦之所亡,只在‘不爱人’一途。真乃片言居要,句句爽利,酣畅淋漓啊!”


    刘柳二人品在兴头,对杜牧赞叹不已,那边的楚棠放出答案,果然与他们的讨论一般无二。


    【我们来接着对比一下,在《过秦论》中,贾谊将秦亡的原因总结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论》中,苏洵则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而杜牧却觉得是“秦爱纷奢”而不“爱人”才招致灭亡。


    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他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明朝。


    朱樉忍不住撇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样啊……哎哟父皇,您打我干什么?”


    他捂着头敢怒不敢言地往旁边躲。


    朱元璋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早就让你多读书!贾谊为汉作鉴谈论兴亡,杜牧撰《阿房宫赋》实为劝谏敬宗勿要大兴土木沉溺声色,苏洵《六国论》则是借六国败亡故事警醒宋室,目的不同看法岂能一样?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还不同人的看法肯定不一样,他还理直气壮!


    朱樉被自家父皇一顿批,白白让一众兄弟看了笑话,心里恨得牙痒痒,又不敢分辩,只好老老实实认错,心里转而怨起楚棠动不动就提问来。


    要是不问,他也不至于丢人啊!


    【很明显,他们选取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论述材料当然也不相同,杜牧要论证的是“秦爱纷奢”招致国亡,重点就要描写秦朝统治者不爱惜民力。


    那么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秦君的奢侈无度呢?】


    “这还用找?”


    刘彻乐呵呵看戏:“这不句句都是吗?”


    要不说文人一支笔呢,赋之铺排豪奢在这里全成了秦朝不爱惜民力的罪证,也不知那嬴政此时的表情是如何精彩。


    猪猪陛下啧了一声,有点想看。


    【大家会发现,前三段基本都是他的论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一句写得很大手笔,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而并天下,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国史,但杜牧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完毕,“毕”“一”之间,是历史的兴亡,而这也是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


    “蜀山兀,阿房出。”,这里的“兀”“出”两个字也很好品。兀为光秃,出为出现,也就是建成。秦在关中,和隔着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什么他们要舍近求远去伐蜀山的木材呢?】


    秦朝。


    听到这个问题的李斯手指轻轻动了动,不准痕迹地又往后退了半步。他先前猜对了,接下来的话,陛下听了可能心情会更糟。


    乡野之间,有人猜测着:“蜀地沃野千里,树木优良?”


    “覆压三百余里,关中的木材不够砍了吧?”另一个人接着道。


    “啊……”旁边的人脸色发白,“蜀道艰远,路险难行,把木材从那运回关中,那得费多少人呐!”


    他的语气颤抖起来,刚刚说话的人听到这里也禁不住脸色发白。是啊,真要运起来,这得费多少人,死多少人啊!


    【是的,这几个字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兀”、“出”之间,虽然造语迅速,但是真实的营造怎么会那么容易呢?路途之远,运送之艰,民力之费都是可以想见的。


    关中之木伐尽而伐蜀山,蜀山之木伐尽乃成阿房,那么阿房宫有多大?秦始皇又有多奢侈?杜牧点到为止,大家细品。】


    楚棠末了说得俏皮,咸阳宫中的众人却是一阵咬牙。


    别细品了,再品下去他们怕不是要被陛下的怒火烧死了!杜牧啊杜牧,你写大秦就写大秦,用得着这么骂骂?!而且我们阿房宫还没建!没建!!


    他们恨得牙痒痒,确实不敢多说一个字,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上首帝王的霉头。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整句,只怕“阿房出”,接着就是“秦朝毕”了!】


    “嘭——”


    一声脆响,嬴政生生砍下一块桌角。!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