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男女不平,人所共知。
身为女子,既已效忠女王,凭己身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得以跻身男子之间,甚至功盖男子,又如何不盼着女王登基为皇,如何不盼着世世代代都是女皇!
南海军中鼓励读书。徐桃自幼在西宁将军府上学,随王爷读过史,阮思彤逃婚投军前,也曾识得几个字,入了军中,她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一切知识,既勤于军中训练,更不懈怠苦读,自然知道武皇在时,大唐的女子自在恣意,远胜本朝,远胜今朝!
可惜世间只有一位武皇。
可惜武皇去后,再无女皇。
可惜武皇去后,武周朝手握权柄的女子都零落消散了。
既知王爷志向,观武皇、太平公主事,怎不叫徐桃和阮思彤等远虑将来?
幸而王爷只生一女。
幸而王爷早有立女位储之心。
幸而太妃并无再育子女之意,只专心抚养昭昭姑娘,——以皇储养。
——这便令阮思彤减了些“太妃会效仿秦时赵太后”的忧虑。
可若大业成后,不过两世女皇,仍换了男人做皇帝……
她们或许活不到那一天,不会因男人登大位活着受辱,可她们的后代呢?
是,她们都还没有孩子,或许今生都不会有孩子。
但她们不想未来世上的女子还受到和大齐一朝同样,甚至更深的束缚!
这些年各地“缠足”风气渐起。她们都很幸运,未被缠足,还能投军效力,若将来天下都是缠足的女子,世上女子岂非连她们的路都走不了了?
若是先尊太妃为帝,那便不必等到昭昭姑娘的后代,便是三世女皇了……
林姜常年严肃的脸上微微带了笑意。
她问:“我知道这很难行。但你们与我同伴这十数年,难道就容易吗?”
她们一直在走一条难如登天的路,不是吗?
三更过半,徐桃和阮思彤才满怀激动地告退。
穆长音和黛玉妙玉也皆心潮澎湃,各回房中。
终夏没留下来,只在走之前劝了一句:“来日方长,王爷早些安歇。”
绯玉笑道:“终姨放心,我不必不叫娘再熬夜了。明早起来谈。”
终夏告退。
姜宁却让人泡一壶酽茶来:“说完再睡罢,不然我真睡不安稳。”
当着绯玉属下的面,她要从容淡然,处变不惊,其实心里早乱成一锅粥了。
她……长在红旗下……这些年是从半个奴才到了剥削阶级,到了“贵族”阶级,可做皇帝,她是真没想过。
属实是有点颠覆她人生观了。
女卫端了茶来,阖门出去,绯玉亲自给娘倒茶,问:“娘不想做皇帝?”
姜宁也同时问:“我做皇帝,真的有必要吗?”
母女俩你看我,我看你。
屋里一片让人心安的宁静,只有窗外的北风偶尔夹着雪花撞在窗上,又很快安静下去。
直到绯玉笑了一声,双手握紧姜宁的手,像小时候娘摇晃她一样轻轻摇着:“娘就当是帮帮我,好不好?”
她看到娘神色几经变化,最后定格在一个略有无奈,但决心已定的态度。
娘说:“好。”
……
姜宁希望,直到她死,她都能记得自己原本姓谁名谁,来自何方。
……
她对绯玉说:“无战功的确不足以服人心。也该叫人看看我的武功了。”
绯玉大惊:“娘!”
她并无让娘涉险之意!
姜宁却只笑盈盈看着她,问:“我是做娘的,我都放心放手,让你高飞,你却不许我上战场?”
绯玉:“娘应过我……应过我……”
姜宁笑着接话:“是,二十四年前,我应过你,再不与你出城哨探。”
那时绯玉才九岁呢。
可她确实没应过绯玉,她再不上战场呀。
绯玉急道:“方才已经议好,若天命果真在姜氏,娘只需做唐高祖便是!”
姜宁笑道:“唐高祖难道只坐镇后方便得了天下,从没亲身上过战场?”
她又笑问:“绯玉,你想要的,难道只是个被人拥立上位,自身毫无功绩的开国皇帝吗?”
——她省略了这六年她坐镇后方掌管后勤的工作。
——那些工作,换个人上来:黛玉、妙玉、岁雪、乘风,李令文、李令智等李家姊妹,甚至滕怀玉、英莲,这两年投来的探春和惜春……都能做,而且都能做的很好。
如今的南海王府,高层女官也算人才济济了。
她笑道:“你师父年过七十仍能披挂上阵,我离花甲还远,为何不可?”
绯玉——林姜——发现,她竟然辩不过娘。
但她还有办法。
姜宁并不是盲目提出要立军功。
不是她自夸,现在她的身体素质在同龄人(终夏比她小六岁,那就……正负五年)里绝对属于顶尖中的顶尖。
虽然年龄增长不可避免带来身体机能衰退,但她觉得,现在的她至少可以打两个二十九岁的她。
如果穆姐姐和终夏的武艺没退步……
那就是至少三个。
起码不会变成“太妃第一次对敌,就因骨质疏松,落马骨折而退败”这样的笑话。
而且,众多良将在,并不需要她在军事上有多少大才谋略。
她只需要听从穆姐姐或终夏或其余良将的建议,然后以主将身份身先士卒砍上去,就行了。
嗯……或许都不用砍上去。
有新式火器,她可能只需要“临危不惧”,坐在马上(或车里),在后面压阵就行?
“这是新式‘燧发枪’。”姜太妃姜宁对林姜的亲信部将演示,“不用火绳,扣动扳机便能发射。”
她令亲卫把新枪分给众人,让他们自己试用。
一时间,校场内火药味弥漫。
“好!这个好!”指挥佥事邓姣抱着新枪像抱着宝贝,“这新枪极好,如此,既不需事先点燃火绳,也不怕风雨天火药被风吹走被雨打湿……”
她已经在畅想该怎么率部下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痛击了。
射击精度也提高了不少,让她再试试……
姜宁也抱着枪,看这些中高层将领指挥一个个双眼冒光,神情激动,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讨论了半日,时不时小心向她和绯玉看来一两个眼神,便更压低声音说着什么……
她也和绯玉说悄悄话:“我就这么莫名其妙多了一功?”
绯玉理所当然:“本来就是娘提出的用燧石击发代替火绳。”
姜宁:“嗯……”
她只是剽窃了一下上辈子的记忆……
而且她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具体都是绯玉和穆姐姐还有军中其他人才一点点摸索的。
她也真是没想到,这个世界连西方国家都没出现燧发枪。
哈哈,这不就被她“发明”出来了?
已是熹平三年的春天,江南地界春雨绵绵,似乎今年会是一个好年景。
在这样阴雨连绵的春日,定海太妃姜宁率穆长音、从渊、邓姣三将,各领数万兵士,分路向江西、湖南两地平叛。
太妃以新阵法“雁回阵”大破叛军。
当年,收江西全省,湖南大半,归于定海王治下。
熹平三年十月,定海王林姜上表朝廷,请封太妃为“靖安王”。
当年十二月,陆太后陆薇之父,承恩辅国公陆升荣战死荆州,年六十九。
虽帝年已十七,陆太后仍临朝称制。
次年二月,朝廷准定海王之奏。
陆太后诏谕天下,封南海太妃姜宁为靖安王,又封西宁将军金烨为西北王,四川总督雍飞光为西南王,原河南节度,现承安侯沈邑为中原王。
林姜对林真笑道:“薇薇好手段。”
两江总督林真感叹:“和薇薇竟也到今日了。”
昔年还是一起打马球、围炉吃茶的姊妹,如今是尔虞我诈的对手。
林姜笑:“争这天下,本就是你死我活。”
而新鲜出炉的靖安王姜宁只有两个感想:
谢谢好女儿绯玉和好姐妹穆长音送的研发火器之功;
谢谢好终夏送的“雁回阵”。
穆长音说:“若无你那句话,我和绯玉再苦想十年,或许也想不到以燧石击发。”
穆长音说:“我已七十有三矣,不似绯玉仍年少力壮,早有实权,有称帝之能。”
穆长音说:“数十年同路,我更信你们母女。将来我去后,金氏女子的前程还多赖女帝。”
即便金烨是她亲子,她也从没认为过,金氏女子在金烨手下的前程,会比在女帝手下更好!
穆长音说:“我有亲笔遗信,待我死后送与金烨。若金烨不从,便是他不孝之证!”
穆长音笑道:“他只有一子开胜。若连母亲遗命和亲子性命都能不顾,他这西北王也做不下去了。”
终夏只玩笑一句:“我可是靖安王麾下佞臣,自然要多献媚于主上。”
熹平四年秋,靖安王姜宁破鄂。
熹平五年春,靖安王姜宁破豫,杀中原王。山东节度使望风而降。
护国公穆长音被流矢射中,战死,死前大笑曰:“吾已七十有四,还能上马持枪,一生杀敌无数,足矣!”
靖安王姜宁大悲,令以亲王礼葬,追封“光烈亲王”,谥曰“成武”。
姜宁令送光烈亲王遗信于西北王金烨,另,诏于西北王麾下大将金燃,命其承其母之爵,为护国公。
靖安王的大军抵达河北省外时,四月,定海王林姜于金陵生次女。
林姜上书母亲,请准其改姓为“姜”。
姜宁准,赐名“姜元”,并赐其长女名“姜昭”,赐其次女名“姜显”。
两广总督林海、两江总督林真、湖北巡抚李令文等二十九位官员上书朝廷:
齐帝昏庸,以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禅位于靖安王。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