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国的医生吗?难道之后还有别的国家。”
秦始皇嬴政敏锐的意思到了中医,这个名词的不对劲。
中医这个词始于屈辱的压片战争之后,是东印度公司的人,为了区分西方医学,而给中国医学起的名字。
在1936年左右,由国民政府编撰的《中医条例》中正式采纳这一词。
因此在屈辱的战争前,古代是没有中医这个说法的。
在古代中医可以用岐黄、青囊、杏林、悬壶等来称呼,甚至在近年考古中出现的扁鹊一词,也不再单一代指某人,而可能是一类医家,或医家的头领。
所以嬴政是不可能听过中医这个词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中之前天幕就多次提起过,多半代指中国,医毫无疑问是医术,那么合起来,这中医就是指:中国的医术。
什么时候医家还需要区分国界了。
除非外面还有能秦/中国比肩的大国,有能与中医相提并论或平分秋色的医术。
只有这样为了区分两种医术的不同,才会出现以国家加职业的代指。
不然若是一些蝇头小国,拥有的医术不甚出彩,无外乎被秦吞并或同化,如何配让人做区分。
嬴政想着陷入深思,他还记得天幕之前说过,西域诸国,说过外面还有许多好东西。
但嬴政经过这几年的修整,在制作了新的农具,调整国策任用贤才,安抚民生,使六国归顺,处理完大秦大部分隐患后。
不止一次派人出使西域各国,并没有找到强大到值得和秦相提并论的国家。
匈奴就更不用说了,嬴政脑子又没进水,处理好国内事物。
第一个打的就是在天幕中,屡次被提及的匈奴,直把对面打得溃不成军,没个十来年都缓不过气来。
既然不是他这时候的国家,那么是之后的朝代太弱,被外来者欺负,沦落到和不值一提西域小国一样吗?
嬴政沉思,他觉得可能性太小。
以他有限的见识,是想不出什么样的废物,会让中原变得和西域小国一般弱小,还被外族压着打。
而且都说相提并论才称中医。
这句中医就已经侧面承认了中国的强大,真的弱国连被提起都不配。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秦使所走过的国家,还远远不是世界的全貌。
外面还有更广阔无垠的土地。
此刻的他不过如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的青蛙一般,以自己有限的见识,在窥探无边的世界。
想到这里,嬴政连呼吸都忍不变得炙热。
外面的世界究竟还有多大,又还有什么在等着他,世界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想让大秦的铁骑一一踏过这些地方。
缓了缓,嬴政召开了朝会,在经过朝中大臣激烈的讨论,从生产力、兵器、兵力、财政、国内情况等多方面探讨题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步子不要夸太大,还是先以发展巩固国内为主,辅以打下周边西域诸国。
嬴政对讨论的结果没有意见,不如说这正是他想要的。
外面广阔的土地固然令人心动,但好高骛远是愚人的做法,嬴政已经知道,一个人走得再快也是没用的,打下来的土地,后代守不住,只会加快秦朝的覆灭速度。
嬴政想要秦朝万万年,那么此刻的忍耐就很有必要。
就是经过这一番思考后,秦始皇嬴政更加的渴望能得到仙药了,要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他还想要活得更久。
仙人会在天幕中透露长生之法吗?嬴政目光灼灼的盯着,展现在面前的小云片。
距离太过遥远,找不到目标,压根不知道自己被老祖宗,寄予厚望的天幕,此刻开始讲起瘟疫。
【不提中医黑那些让人不快的言论了,说回东汉末年的医生们。
东汉末年是个神医频出的时代,建安三神医各有所长。
华佗自少时起就四处游历,途径安徽、河南、江苏等地,一心专研医术,不求仕途,其医术非常之高。
后世医者若是能被夸上一句“华佗在世”、“元化重生”,便是对那医者,医术的极高认可。
作为后世医生推崇备至的医者,华佗本人在医术方面属于全能型内、妇、儿、针灸无一不精,其中尤其以外科最出名。
外科一听就很西医很现代的医学,尊定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距离东汉末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时间门。
其中外科手术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施术时会导致病人剧烈疼疼,挣扎甚至因为过痛而死亡。
直到1846年美国摩尔顿医生,首次使用了□□作为全身麻醉剂,才解决了外科手术的疼痛问题,得以大型手术。
这也是麻醉首次登上世界的舞台。
而华佗作为一个距离现代或近现代,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人物居然以外科出名,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八竿子打不着。
实际上在史书中和现代的很多医学记载中,都说明了早在东汉末,华佗就开始采用外科的方法为病人治病。
其中最为关键的药物就是麻沸散,是以曼陀罗花,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等具有麻醉性的药物,辅以热酒配制而成。
人服之便会如醉死一般,毫无知觉的陷入昏迷。
这时华佗就能以剖腹之术,去除病人体内的结积物,并在去除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污染。
如病在肠,纵然还不知道细菌感染等微生物的存在,华佗也会主动清理伤口和易感染部分,明白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提升病人的生还率。
可见当时华佗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外科手术流程。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华佗,是出生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东汉末人物,其才华跨越了时间门。
在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都是空前且罕见的创举。
可以说要不是华佗意外被曹操杀死,其本毕生所学的医术,也因为意外遗失。
中国的医术说不定,还能更上一层楼,外科也能更早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而不是等到一千六百多年后,才在外国的口中被发展出来。
说到这里就忍不住吐槽一下曹操。
承认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无论在三国志中还是三国演义中,其枭雄形象令无数人为之折服。
在东汉末年,也推动了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用人唯才是举,打击强豪,本人更是才华出众,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其中诗歌文学的相关创作,还上了中小学生的课本。
up到现在都还记得《观沧海》的壮丽宏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幸甚至哉,割以永治
虽然最后一句常备各种调侃,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篇优秀浪漫的诗歌。
不过曹操到底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作为一个上位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民生百态。
其中杀华佗这件事,真的让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在史书记载中,当时正值赤壁之战战败期间门,曹操得了头风病,又要亲自处理国事,身体非常不好,便寻找名医为他治疗。
华佗是当时有名的医生,曹操听了就征召他前去治疗。
作为医生华佗当然拒绝不了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当即启程面见曹操。
并为他的病下了诊断,这病短时间门难以只好,只有经常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华佗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诸如要给曹操开颅的神奇言论。
所以不用拿华佗觉得自己是神仙,能在古代处理无菌、颅内压、引流等问题吗?就敢给人做开颅手术,曹操是多多疑的人啊,杀华佗杀得好,来充当自己看不起中医的遮羞布。
这边建议出门右转,看看正经史书在说话。
啊!当然也有看了史书几句话,就开始瞎扯的人。
如《后汉书》中有一句,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以此可种臆想华佗医德不行。
说华佗不想行医,想当官给曹操治病的时候,威胁曹操不给他官职不治病。
曹操口中答应了,却在快治好的时候,又反悔不给华佗官职,所以华佗回了老家,想让曹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结果曹操不买账,华佗被杀。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华佗自己作出来的,又说华佗之前给广陵太守治病拿乔,不把病给人家治好就走了,导致太守死亡。
对此看完全篇种种言论的up,恨不得自戳双目,摇干净说这些话人脑子的水。
拜托《三国志》《后汉书》虽然暗示的说了一句,华佗想当士人,不想从医。
但后面完全没有提过华佗,暗示曹操自己想当官的事情,全程就是治病,不想治,然后被杀,究竟哪里脑补出来那么多东西。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史书明确记载,说华佗认为医术卑贱,想当士人不想行医,也没有别的证据,能证明华佗本人当时的想法,实在很难相信史书中对于华佗的记载。
因为这实在是太相互矛盾了,如果华佗想当士人,不想行医,他怎么会在幼年游学各地,精通全科医术,遍访名医研究出麻沸散。
在家老老实实读书,想办法举孝廉不好吗?
学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绝不比当官差,尤其是华佗这样的名医,难以想象他要为多少人诊治过,挽救过多少人的性命,才练就了这样一身本领。
而且他对于医学精神,讲究“治人于未病”,教人调息生命和谐。
发明《五禽戏》使人强身健体,身体强壮了自然,百病不侵,延年益寿。
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他也从不隐瞒坑骗钱财,而是坦然相告。
本领更是从不私藏,教导出来的徒弟不乏名医,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他们都继承了华佗的部分经验。
由此种种事迹,让人完全无法看出华佗,是一个认为医术卑贱,以医术为业,心中懊恼的人。
只能看见一个一心治病救人,医术、医德都令人叹服的医者,与其说他懊恼,我更愿意相信,他其实乐在其中。
不过时间门也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谁也不知道当时人的想法。
圣人论迹不论心,就算华佗真的认为自己一医术为业,心中懊悔。
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医德,一生苦心专研医术,治病救人,从不欺瞒懈怠。
只此行径就足以让人敬佩,何必以这点小事,去无端重伤前人,诋毁臆想华佗的高尚的品格。
这并不会让你们显得高贵,而是更像无知的蛆虫,吃什么吐什么。】
“后事怎会,有人如此轻贱老师,实在可恨。”
华佗的弟子的几个弟子非常气愤,不懂后世人是怎么了。
他们自认老师本领高强,自己这一生最高恐怕也就只能学到老师七八分的本领,对老师充满崇拜。
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样不堪入耳的言论,气得青筋直跳,还是华佗好生安抚了他们。
劝他们莫生气,肝火太盛,容易气结于心,身为医者自己病了,就不太好了。
“师长,您就这样看后人诋毁您吗?”有弟子不解,为何华佗看上去一点都不在意。
华佗轻笑:“天幕中后人所说没错,我确实是时常懊恼,以医为业,因此也无从反驳。”
“师长……?”弟子想不到,华佗居然真的由此想法,并毫不在乎的说出来口。
华佗见弟子面露疑虑,也稍正色道:“我虽懊悔以医为业,却从不觉此低贱,既从医起,便发誓为医者,不可欺瞒世人,当以为病人解忧除病为己任,此后数年从不懈怠,只要遵守医者的德行,我也并不觉得心中所想可耻”
“为医者治病救人,健康所系,性命想托,每当想到病人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我,我便又难以回想起自己从至壮之心,此也乃心病难医吧!”
华佗以前在位显贵们治病时,有时候也会想要是自己从未从医,以孝廉任官,或是让被自己治疗过的显贵们授予一官半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但每当这时,华佗就会想起自己作为医者的道德,他不允许自己以医术谋取官位,亵渎医者的道德。
同时在看到哀鸿遍野的百姓,他又难以想起做官的愿望,只愿自己医术在精湛一点,能为这痛苦可怜的百姓,解除身上的病痛。
因此华佗不断专研者自己的医术,教授给门下弟子,希望他们能够为更多的百姓排忧解难。
他本来以为自己忘记了积压在内心深底的愿望,没想到今日一杯仙人提起,才恍然这件事仍然积压在他的心中,甚至形成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心病。
只是从这日后不会在有了,面对弟子的询问,不知不觉将内心吐露出来的华佗,恍然发现其实自己早就不在乎了。
因此言语间门也蕴含了坚定和轻松,他的心病了去了。
“师长可要尽快将所学著成书?”
看着心情愉快了去心病的师长,弟子自然是为他高兴的,医者难自医,既然师长都不在乎后世的言论,一心学术那么他们自然也无话可说。
只是在内心暗骂,后世的子孙不孝,不知道在干什么,尽会瞎说话,同时询问华佗是否整理所学成书。
弟子的话一下就提醒华佗了,他还有个失劫在前面等着自己。
曹操如今已是一方霸主,他若是想征召华佗,或着杀华佗简直易如反掌,为了防止在发生,自己死后毕生所学遗失的事情。
华佗决定赶紧把书多写几本,传授给弟子,免得失传了。
【话题扯远了,拉回来。
曹操所得的病为头风病。
这是一种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现代中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类似,是原发性头疼,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
华佗给曹操的诊断并没有误诊,也明确的和对方说过这病难治。
约莫是在曹操这里待得久了,想回家于是和曹操请假回家去了。
起先曹操因为头疼暂缓,就给华佗放行了,随后又因久不见华佗回来,给他书信多次催促华佗该回来了。
华佗都以妻子生病了,而做推脱,曹操非常不高兴。
命人去查探华佗所说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就赏他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门;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服罪。
结果很显然,华佗在骗曹操。
关于为什么华佗骗曹操,讨论的点有许多。
从华佗看不惯曹操,是被曹操强行征召去为他治病的,到华佗觉得自己治不好曹操,所以想跑路,和刚刚提过的言论相关讨论还有许多,这里就不做探究了。
只说曹操最后杀了华佗又后悔的这个槽点。
在曹操杀华佗前,荀彧曾经劝过曹操:“华佗医术很高,与人性命相关,还请曹操宽恕于他。”
曹操听了很不屑的说:“何忧,天下当无此鼠辈也。”
这样说完就算了,后面曹操还有补了一句:华佗那小子是故意不给他治好病,想让他自己显贵,我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给我根治这个病。
好家伙,合着之前哪些人的推论,都来自您这句话。
曹操这是直接从医术和医德两个方面,否定了华佗的能力和人品。
如果曹操一直保持这个态度,也就算了。
就当时曹操真的认为,华佗无能无德。
可是在华佗的传记最后一句里,明确写了,曹冲病危,曹操后悔的感叹:“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对此,我忍不住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合着你这不是知道人家医术高明吗?
这样你还骂人家鼠辈,而且在给你治病的时候,华佗也没骗你啊!
这个病哪怕是现代医学,都是容易复发,且需要对症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甚至有的病人因体质问题无法根治。
你就因为这个,骂人家医德不行,是想贪图富贵,才不给你根治的是不是也太不讲道理了。
不过以曹操的性格和古时的观念,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当时曹操也正在被病痛折磨。
但现代人也这样说,是不是太过侮辱华佗的医德了,合着就是死人不能说话,所以随便喷对吧。
也是可怜华佗,最后在狱中,将毕生所学拿出,交给狱吏告诉他这是能活命的书籍,狱吏因害怕不敢收,最后华佗只能带着毕生所学共赴黄泉。
让《青囊书》这样的医学瑰宝之一,就此消失在了东汉末年,也是可惜。】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