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多子不多福


    这次初心是被饿醒的, 也不知道原主几顿没吃东西,胃里一阵阵的发疼。


    睁开眼,屋里是漆黑一片, 身边还有一道极为纤弱的呼吸声。


    趁着有黑暗做掩护, 初心开始接受剧情。


    这次她来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丈夫早死的寡妇。


    寡妇姓王, 没个正经名字, 只因在家中排行老三,一直被人称作三姐。


    王三姐十六岁的时候嫁到宋家村,跟宋克山成为了夫妻。


    俩人婚后感情和睦, 一连生下四子一女。


    因为宋克山继承了祖上的木匠手艺,所以家中的日子在村里也算得上顶好的那一拨。


    可是好景不长, 小女儿宋红玉刚满一岁不久, 宋克山因上山找木材失脚滚落下山, 失血过多而死。


    宋家的公婆早几年就已经过世, 宋克山再一死, 家里就只剩下王三姐和五个年纪尚幼的儿女。


    为了养活五个儿女, 王三姐开始支起吃食摊子,来往镇上挣钱, 凭借着一手做吃食的好手艺,凭借着好手艺, 再加上宋克山留下的继续,以及亲朋邻居们的帮衬,才能把五个儿女拉扯大。


    等儿子们到了适龄的年纪,又陆续给他们娶了媳妇进门。


    王三姐今年也才三十九岁, 却已经是一个三岁孙子和一岁孙女的奶奶了。


    随着家中添丁进口, 原本的六口之家, 也扩充到了十一口。


    家中人一多,就容易滋生矛盾。


    宋克山去世那年,由于王三姐太过于沉湎悲痛,对女儿的照顾就疏忽了些,却不想因此让小女儿大病一场。


    尽管没有性命之忧,却因此落下了病根儿。


    这些年来,小女儿的身体一直虚弱得很,需时常吃些不药,饮食上也多偏精细。


    原先儿媳妇们还没进门的时候,儿子们对于这个小妹都很疼爱照顾。


    对于王三姐给小妹开小灶,他们也从未说过什么,反而觉得理应如此。


    可自打儿媳妇们一个接一个的进门,家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尤其是当家中孙子孙女出生后,儿媳妇们的意见就更大了。


    先是大儿媳周氏,她进门最早,又替大房生下家中唯一的男丁,自觉自己的儿子比谁都金贵。


    可王三姐自己生了四个儿子,唯独就宋红玉这么一个女儿,本就偏疼她几分。


    再加上当年的事情觉得对小女儿有所亏欠,所以在王三姐的心里,自己这个小女儿,比四个儿子还要重要一些。


    连亲生儿子都被王三姐排在后面,更遑论是儿媳妇生的隔着一辈的孙子。


    当然,王三姐也不是那太过偏心眼的人。


    孙子年纪小,嘴巴馋也正常。


    每每王三姐给女儿开小灶,多少都会分一些给孙子。


    可周氏却并不满足,反而觉得王三姐糊涂的很,疼一个丫头居然超过了自己的亲孙子。


    宋红玉再金贵,那将来迟早也是要嫁出去的,她儿子谷子可是大房长孙,老宋家的根基传承。


    王三姐越是对女儿偏爱,周氏积攒的意见就越多。


    尤其当弟媳妇王氏生育后,她便拉拢了王氏统一战线,时不时的就跟王三姐对着来。


    为此王三姐常常头痛不已,可为了家中的安宁和稳固,只得把气咽回肚子里。


    至于跟儿子告状,一来不是王三姐的性格,二来儿子各自成家后,也都有了各自的小心思,王三姐早早看透,也懒得费这个唇舌。


    前几日入秋,老天爷下了些雨。


    本来王三姐平时去镇上摆摊卖吃食时,女儿宋红玉常常会跟过去帮忙。


    王三姐见这几天天气不好,就没让女儿跟着。


    可女儿心疼她辛苦,总想着过去帮着搭把手,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王三姐才松口。


    不成想早上去的时候天气还是好好的,等中午回来时,却开始下起毛毛细雨来,宋红玉因此淋了些雨。


    王三姐怕女儿生病,回来就给女儿煮了红糖生姜水。


    为了不让儿媳妇们说她偏心,愣是给媳妇们和孙子孙女也带着喝上了一碗。


    可不成想宋红玉的身体不争气,夜里就发起热来。


    王三姐照顾了女儿一晚上,第二天天不亮就让儿子去镇上请大夫。


    光是请医抓药就花出去好几钱银子,后来又听大?????夫说最好给病人补一补身体,王三姐就让三儿媳妇李氏,去抓一只母鸡杀了。


    本来因为花银子的事,就让周氏和王氏心里老大不乐意,如今又要杀鸡,而且还是家里专门下蛋的母鸡,妯娌俩顿时不干了。


    家里总共就十来只鸡,其中只有三只是老母鸡,平时这三只老母鸡一天下一个蛋,刚好够贴补家里两个孙子辈加上宋红玉的嘴巴。


    这会儿杀掉一只,岂不是每天就少一个鸡蛋。


    婆婆肯定不会短了小姑子的嘴,但她们的孩子,就活该受这个委屈不成?


    妯娌俩轮番劝说王三姐,言语间不仅多有抱怨王三姐偏心、宋红玉太娇惯之类的话,还说大夫的话未必都要听。


    母鸡金贵,留着能下多少鸡蛋,宰一只公鸡也是一样的。


    王三姐越听越气,头一回跟儿媳妇们争上了。


    可王三姐生性是个软和人,鲜少与人拌嘴,自然不是两个儿媳妇的对手。


    最后鸡没杀成,王三姐也气的两顿饭都没吃。


    四个儿子里,也只有四儿子宋昌永关心了几句,还亲自端了饭菜来,劝她吃些东西。


    可王三姐心里憋着气,愣是一口都不吃。


    正因如此,初心穿过来时,才会感觉胃被饿的生疼。


    这么饿着肯定是睡不着,不过去解决饥饿问题前,初心先看了眼任务。


    一个是代替王三姐活到七十岁,另一个是不要让宋红玉所嫁非人。


    初心盯着第二个任务发了会儿呆,之前的两个任务世界,她基本不会干涉孩子们的感情决定。


    只要孩子们自己喜欢,她都会祝福同意。


    可轮到这个世界,却要她干涉宋红玉的婚姻。


    初心在心里呼叫了几声系统,却始终没有回应。


    算了,反正现在宋红玉才十三岁,离嫁人还早着,大不了这次她多把把关,争取给宋红玉挑个合适的丈夫。


    初心轻手轻脚下床,摸黑来到外间,悄然进了随身仓库。


    在货架上找到一些速食,将肚子填了个五六分饱,又喝了点儿矿泉水后,才又回到房间继续睡下。


    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天光大亮,外面的院子里已经有了人都活动的动静。


    初心环顾了一眼所处的环境,房间不大,也就二三十个平方。


    除了身下一张能睡三四个人的大床外,屋里还摆着四个木箱子,一套衣柜,和一个梳妆台,台面上摆了一个三层高的小木匣子,以及一面发黄的镜子。


    初心穿好衣服下床,床上的宋红玉还没有醒,估计是因为病了一场,小脸还有些苍白。


    初心轻手轻脚从屋里出来,走到了院子里。


    大儿媳周氏正坐在东屋墙根下搓洗自家男人和孩子的脏衣服,快满四岁的谷子黏在他娘身边,手不停的在玩水。


    初心只看了眼就收回了目光,大致扫了眼这座农家四合院的格局。


    初心现在住的房间是坐北朝南的北屋,也是正屋,一共有三间,左右两间是个二三十平的房间,初心跟宋红玉母女住在左边一间,右边住着还没成婚的四儿子宋昌永。


    中间是一个将近四十平的堂屋,平时一家人吃饭基本都在这里。


    北屋的左边是东屋,有两间房,现在住着大房宋昌学和周氏以及他们的儿子谷子一家三口。


    右边是西屋,一样是两间房的格局,二房宋昌永和妻子王氏带着女儿秀秀住一间,三房宋昌平和妻子李氏住一间。


    原先家中还没添丁进口的时候,儿女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房间。


    现在随着家中人口增多,就有些住不开了。


    早在老二宋昌义成家那会儿,原主就打算扩建家里的屋子,可眼瞅着三儿子宋昌平年纪也上来了,到了要娶媳妇的时候,要是先扩了屋子,只怕要耽误三儿子的婚事。


    于是那时原主就想着,干脆等四儿子宋昌义也成家后,再请人买材料扩建。


    可没想到三儿子宋昌平成婚才大半年,家里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的地步了。


    初心不是原主,没有那么多舍不得,儿子媳妇不听话,那就大家分开各过各的,省的挤在一起见天的吵架闹事。


    原主在婆婆里头,已经算顶好的那一拨了。


    从来不管着儿子媳妇们藏私房钱,他们自己挣的钱,愿意交公就交,不愿意她也不强求。


    可以说已经成家的这三房,谁口袋里没点儿私房银子。


    原主拿自己辛苦挣的银子,来贴补亲生女儿,就是说到衙门里去,也是占理的。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没道理她还得替儿媳妇们来贴补孙子孙女们。


    想到原主那几个儿子们对自己媳妇行为的默许,初心觉得有必要替原主做这个主,提前把家给分了。


    晚点她得好好盘算一下原主的财产和家里的东西,争取每个人都分的公平,省的再生什么幺蛾子。


    至于现在,她得先填饱肚子。


    初心刚一动身,原本在东屋墙根下搓洗衣服的周氏就冲儿子使了个眼色。


    谷子窜起来,蹬蹬蹬朝初心离开的方向跟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多子不多福


    初心顺着北屋廊下的走道, 绕过房子后面的篱笆墙,就来到了单独建在院子后面的厨房。


    厨房旁边就是菜地,做饭的时候也方便随取随用。


    进入厨房, 迎面就看见两个连着的土灶, 一根烟囱直通房顶。


    右侧墙边放着宋克山在世时打的橱柜,最下面是镂空的, 放着家里的碗盆, 筷子则放在篾片编的竹筒里,挂在橱柜的一侧。


    初心打开橱柜上层,从里面拿出一小袋面粉。


    谷子刚好进来, 见状过去扒拉初心的裤腿,嚷嚷说, “奶奶, 奶奶, 谷子也想吃。”


    初心低头看了眼, 问他, “早上你娘没给你吃吗?”


    “吃了, 可谷子还想吃奶做的。”


    谷子舔了舔嘴唇,倒没说谎。


    初心摸了摸他的肚子, 鼓鼓囊囊的,小孩子不知道饥饱, 只要嘴巴馋了就想着吃。


    她倒不是舍不得面粉,宋家橱柜里虽然就手上这么点,顶多够两个大人吃的,但她的随身仓库里是要多少有多少。


    初心看他年纪还小, 便哄他说明天再给他做。


    谷子一听没有他的份, 登时不高兴, 气哼哼的嚷了句,“奶偏心,就喜欢赔钱丫头。”


    初心脸色立刻就冷淡下来,她望着丝毫不知道错误的谷子,心里明白平时周氏肯定没少在背地里抱怨,有些话说多了,连孩子都记住了。


    周氏说那些话未必宋昌学这个当丈夫的不知道,可他任由媳妇说自己的妹子,初心不免觉得失望。


    初心教育了两句谷子,让他对长辈尊重一些,宋红玉怎么说也是她亲姑姑。


    何况宋红玉对侄子侄女们也不差,平时从镇上回来,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孩子们带些零嘴和小玩意儿。


    拿到零食和小玩意儿的时候知道喊姑姑,这会抢食儿的时候,嘴巴就不知道尊重人了?


    谷子一脸不服气,丝毫不觉得自己哪儿错了。


    本身他就没说错,他娘说过,丫头就是赔钱货。


    谷子没想到奶奶不给他做好吃的就算了,还为了个赔钱丫头说他,顿时心里觉得委屈,扯开嗓子嚎哭起来。


    厨房的动静传到院子里,没一会儿功夫,周氏就赶了过来。


    周氏的衣服上还沾有水渍,袖子挽到胳膊,显然刚才还在错洗衣服。


    “怎么了谷子,谁打你了,还是骂你了?”


    周氏搂着谷子一顿看,言语里充满了暗示。


    初心在一旁冷着脸,看她表演。


    谷子脸上眼泪没多少,嗓门倒是挺大,看到自己亲娘来了,就开始控诉初心的偏心眼行为。


    周氏听了,二话不说就替自己的儿子说起话来,“娘也太小气了,谷子才多大点子人,就是带他做,他有能吃多少?”


    初心冷笑一声,让周氏自己摸摸自己儿子的肚子。


    周氏表情一顿,估计也想起自己早上已经给儿子喂过饭了。


    可周氏怎么会承认自己的问题,她立刻转移的矛盾,“我知道娘是好意,可谷子还小,他能懂什么,好好跟他说就是了,又何必叫他哭成这样才,不知道的还当娘欺负他了。”


    初心懒得跟她掰扯,直接问她,“你平时在背后怎么说红玉的,赔钱丫头?你当我们宋家跟你们老周家的一样,姑娘都是不值钱的,我生了四个儿子,就红玉这么一个女儿,她比谁她四哥哥都要金贵!”


    强势的初心让周氏的气焰瞬间短了一截儿,她心虚的解释说,“那就是一时的气话,哪成想谷子记性好,说了一回他就给记住了。”


    周氏很快给自己找好了理由,反过来指责初心,“平时谷子对红玉这个姑姑可是尊重的很,要不是娘这回太偏着红玉,谷子也不会气急了说错话,说到底娘也有不是的地方。”


    初心差点儿都被周氏的胡搅蛮缠给气笑了。


    她也懒得跟周氏掰扯,走到厨房门口,冲着前面院子里喊大儿子宋昌学的名字?????。


    周氏抱着儿子不为所动,叫谁来也是她占理,她怕什么?


    没一会儿功夫,家里人除了还躺在床上的宋红玉,和被人叫去干活的宋昌永,全部都来到了厨房。


    “娘,怎么了?”


    宋昌学先是看了眼周氏和谷子,然后才看向初心。


    初心把谷子之前说宋红玉的话告诉宋昌学,问他平时就是这么教儿子的?


    宋昌学面上的愧色一闪而过,却独独没有生气,显然他早知道这事。


    周氏见自家男人明显站在她们娘俩这头,腰杆子都直了不少。


    “娘,都知道您疼小姑子,可也别把我们这些人当外头捡来的,不求您老人家一碗水端平,可您也不能太偏心不是。”


    初心环视了一圈,尽管其他人都没说话,可脸上多多少少都带出来几分,明显他们也赞同周氏的话,认为她偏心。


    “行,你们既然觉得我偏心,不公正,那干脆就趁今天把家给分了,往后各过各的。”


    这话一出,每个人脸上表情不一,但周氏和王氏明显是带着激动和兴奋。


    初心也懒得跟他们再说下去,直接告诉他们晚上会请里长和族老来家里主持分家的事。


    周氏闻言扯了扯丈夫的衣服,都要请里长跟族老了,这回怕不是假话。


    这下他们也待不住,都想赶紧回房好好琢磨琢磨自家能分到什么东西。


    谁也不想在分家中吃亏,所以得提前想好了。


    看着儿子媳妇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初心脸上半点没有伤心之色,转头就去抱柴生火。


    初心没烧过这种土灶,但原主的记忆还在,加上身体的肌肉记忆,试了两次才点燃灶火。


    从水缸里打水,和了面糊,锅里水开后,开始下面疙瘩。


    面疙瘩熟得快,出锅前初心往里面切了一把绿叶蔬菜,又滴了一些香油进去。


    端上两碗面疙瘩出来时候,院子里已经没有人了。


    初心径直回了北屋,来到房间里时,宋红玉已经醒了。


    看到初心端着面疙瘩进来,宋红玉垂下头,小声说自己不饿。


    “不饿也得吃,瞧你这身子骨瘦的,平时就得多吃点儿。”


    初心把两碗面疙瘩放到箱子上,给宋红玉拿衣服。


    宋红玉慢腾腾穿上衣服,朝半开的窗户外看了眼,院子里静悄悄的,可她知道哥哥嫂子们都在自己房里,估计正商量这个家要怎么分呢。


    她情绪瞬间变得低落,神情更是带了几分忧虑。


    “小小年纪,怎么愁眉苦脸的。”


    初心拍了拍宋红玉的后背,知道她大概是听到了什么,便安慰说,“树大分枝,这个家其实早该分了,原先是我没想明白,一直舍不得你几个哥哥分开,可现在看,早分早好。”


    宋红玉垂着头,声音里带了几分浓重的鼻音,“可、可四哥怎么办,四哥还没成家呢。”


    “这怕什么,等分了家,你跟老四跟着娘,你还怕你四哥娶不到媳妇不成?”


    宋红玉立刻抬头,愣愣的盯着初心。


    初心笑了笑,“难不成你以为我要把你四哥撇出去?”


    宋红玉立刻破涕为笑,她年纪跟宋昌永最接近,兄妹俩感情最好。


    说到要分家,宋红玉免不得提宋昌永担忧,现在初心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宋红玉心里自然就松快了。


    毕竟谁也不想整天吃点东西还要被嫂子们阴阳怪气,背地里还要被骂难听的话。


    “快吃吧,吃完出去晒晒太阳,今天日头好,又没什么风,等中午你四哥回来,我让他去请里长跟族老,晚上就把家给分了,以后各吃各的,谁也别眼馋谁。”


    宋红玉小声应了声,捧着面疙瘩慢慢吃了起来。


    母女俩吃过,初心就把碗给洗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宋昌永回来了。


    家里其他下地干活的人还没有回来,院子里只有带着女儿玩的二嫂王氏。


    宋昌永叫了声二嫂,正准备去厨房后面打水洗脸,忽然被王氏叫住。


    “老四,晚上娘要请里长跟族老来家里主持分家,家里兄弟四个,现在可就你没成家了。”


    王氏抱着秀秀,声音不大,却带着几分蛊惑,“也不知道娘到底跟谁,论理,一般人家分家,家里老人都是跟着长子,可咱家情况跟别家又不同,你别怪二嫂多嘴,谁让你二哥常跟我说,兄弟里头他最看重的就是你,我也是替你担忧。”


    宋昌永面色淡淡,说了句多谢二嫂,就径直去了后面厨房。


    王氏看着他的背影,无声笑了笑。


    没过一会儿,宋昌永从厨房出来后,进了北屋。


    房间里初心正在给宋红玉篦头发,宋昌永进来喊了人,然后直接问分家的事。


    初心嗯了声,也没回头,而是让宋昌永中午吃过饭后,先去里长跟族老家说一声,下午去一趟镇上,买一些肉回来,晚上请里长跟族老吃饭。


    宋昌永抿紧了唇,脑海里想着方才二嫂王氏跟他说的那些话。


    这时宋红玉刚好抬起头,看着宋昌永笑说,“四哥,娘说了,等分了家后,就咱们三个一起过,让哥哥嫂子们自己单过去。”


    宋昌永一愣,下意识看向初心。


    第23章 多子不多福


    “刚才我回来的时候, 二嫂还特地提点我来着。”


    宋昌永也没隐瞒,而是把王氏提醒他的话,又跟初心说了一遍。


    初心在一旁轻笑着哼了声, 明显知道王氏打的什么算盘。


    宋红玉却没看出王氏的用心险恶, 还感叹说,“没想到二嫂平时看着不好相处, 到了关键时刻, 还知道提点四哥。”


    宋昌永顿时用一种一言难尽的眼神看向妹妹,那目光好像在说,他怎么会有这么个傻妹妹。


    连宋昌永都知道王氏不安好心, 偏宋红玉还这么单纯,初心总算知道系统为什么会给她派出那样的任务了。


    这要是任由宋红玉自个挑合眼的夫婿, 还不知道要挑个什么东西回来。


    等分了家, 她肯定要好好给宋红玉科普一下人间险恶, 能教明白更好, 要是教不明白, 只好在将来婚事上头多加注意了。


    过了会儿, 家里其他人也陆续回到了家。


    许是都惦记着晚上分家的事,中午吃饭的时候, 再没人生事。


    吃过饭成,初心就让宋昌永先去跟里长和族老家说一声, 免得晚上人家安排了别的事情,到时候没工夫上门。


    宋家村不大,宋昌永出去一刻钟就回来了。


    回来后初心给拿了些钱,让他去镇上买些肉回来, 留着晚上招待里长和族老, 其余人照旧下地干活。


    下午趁家里人都不在, 初心开始一点点合算宋家的现有的财产。


    除了现在住的这套农家四合院外,家里的田地共有十二亩,除了四亩水田,其余剩下都是旱地。


    家里的现银不多,只有不到十二两银子。


    原主替三个儿子娶妻,每个差不多花了七八两银子。


    宋家儿子多,但房子却不够住,原主辛苦攒钱,就是想再扩上一间房子。


    这样一来,等她百年之后,四个儿子每个人都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若按照家里现有的规格来建,一间房子从工到料,少说也要十多两银子。


    再加上房子里的一应陈设家具,没有十五两打不住。


    等宋昌永到了年纪,说亲成婚,又是一笔银子。


    正因如此,原主才会一省再省,就是想在四儿子宋昌永说亲前,先把房子给建起来,到时候说亲也容易些。


    原主的俭省一般都从自己和几个儿子媳妇衣食上省,再不会克扣宋红玉和孙子孙女的口粮。


    当然,像儿子媳妇们平时自己做私活攒的钱,她也从来没让他们交过公。


    老大宋昌学小时候跟着宋克山学了一点儿木匠手艺,平常偶尔帮乡里乡亲打一些小东西,一年也能挣个几两银子的手工钱。


    宋昌学跟周氏成婚近四年,夫妻俩手里的私房怕是都快赶上公中的钱了。


    老二宋昌义虽然没有手艺,但他水性好,常去河里摸鱼捉虾,跟乡亲们换些其他东西,或者去镇上卖钱。


    虽说比不上宋昌学,但多少肯定也攒了些银子。


    至于老三宋昌平,是个闷葫芦,只有一把子傻力气,娶的媳妇李氏也是个嘴笨的,但她手巧,时常跟着娘家嫂子们接一些绣活。


    独独老四宋昌永,人虽然机灵,但却没藏什么心眼儿,但凡在山上捉到什么野鸡野兔,从没想着拿去卖钱,自己存私房钱,而是带回家给一家人吃。


    人心都是肉长得,一次两次这样倒还好,次次这样,宋昌永也觉得没意思。


    渐渐地也不再去山上弄陷阱,活少的时候就给原主帮忙,要么就给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做些小活。


    银子不多,初心就不打算分了。


    家里的房子一人一间,她住的北屋归她自己,等百年之后,再决定给哪个儿子。


    十二亩田地四个儿子均分,一人两亩旱地一亩水田。


    初心从来没种过地,也就不打算给自己分,反正她有做吃食的手艺,加上随身仓?????库的存在,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和宋红玉。


    至于家里其他东西,平时各人用的东西就归各人,锅碗瓢盆按人头分,厨房可以先共用,等以后在慢慢修建。


    到了傍晚,下地的人都陆续回到了家。


    周氏、王氏、李氏妯娌三人合力在厨房忙活,这可是分家前的最后一餐,请的又是里长和族老,三人自然是齐心协力,打算做出一桌像样的席面来。


    饭菜做好端上桌,宋昌永也把里长和两位族老请到了家里堂屋坐下。


    初心招呼里长和族老吃饭,等吃了差不多了,才开始谈正事。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昌学、昌义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时候分家单过了,这个家里有什么东西都在明面上,除了北屋我留下养老外,其余的东西都给他们兄弟四个人平分。”


    初心知道在古代分家,是没有女儿的份的,所以她也没有特立独行,去给宋红玉争取什么。


    反正宋红玉年纪还小,家里也的确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等分了家以后,她再慢慢给宋红玉攒体己。


    里长和族老早先就知道为了什么事,所以吃饭的时候经常打量三个已经成婚的男人。


    至于没成家的宋昌永,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孩子,能懂什么。


    分家的缘由,肯定是出在宋昌学、宋昌永和宋昌平兄弟三人身上。


    兄弟三人被里长和族老三位长辈盯着,一句话都不敢说,更别提周氏和王氏妯娌俩了。


    初心也的确分的公道,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唯独一点,初心要跟着宋昌永一起过,还要带上宋红玉。


    “老四和红玉还没成家,我这个当娘的肯定要替他们操持。”


    宋昌学和周氏夫妻明显有话要说,只是当着里长和族老的面,不好像从前那样没规没距的。


    里长和两位族老相互交换了眼神,对此倒也表示理解,只是最后又跟初心确认了一遍。


    “克山媳妇,你可想好了,要是都没有意见,我现在就起草分家契据了。”


    这是族里的习俗,但凡分家都要写清契据,以免后来有什么掰扯不清的地方。


    里长来的时候带上了笔墨,这会儿已经摆到了桌上。


    “劳烦里长了,就这么分吧。”


    看着初心冷静自持的脸,周氏反倒急了。


    他们可是长房,按理婆婆得跟着他们一房才是,总不能因为偏心老四,就要跟着老四去过吧。


    周氏几次想开口,都被宋昌学给摁下了。


    夫妻俩的这点儿小动作也没瞒过其他人,两位族老的脸色明显拉了下来。


    里长很快写好了分家契据,让各人摁上手印。


    初心最先摁,然后是宋昌永,接着是宋昌永和王氏。


    宋昌平和李氏夫妻看了眼迟迟不动的宋昌学和周氏,便先过来摁了手印,剩下夫妻俩被所有人盯着,没有办法只好不甘不愿的摁下自己的手印。


    分家的事就这么定下,从明日起,各房就要做各房自己的饭食了。


    初心让宋昌永把里长和两位族老送回去,等人一走,忍了许久的周氏才终于找到说话的机会。


    “娘,知道您老人家偏疼四弟,可按照规矩,家里的老人可都是要跟着大房的,您非跟着四弟一起过日子,知道的说您心疼小儿子,不知道的还当我跟谷子他爹不孝顺您呢。”


    宋昌学在一旁没吭声,但脸上的表情,明显是赞同周氏的话。


    这头初心还没说话,王氏倒先开口了。


    “大嫂可别给娘扣帽子,这满村里都是沾亲带故的,谁不知道谁呀,老四还没成家,娘跟老四一起过不是应当的,难不成你还想把老四撇出去,让他一个人孤零零过日子不成?”


    王氏笑了一声,明显是故意在嘲讽周氏心眼多。


    周氏在心里暗骂王氏多管闲事,嘴上却说,“这可真把我给冤死了,我什么时候说要把老四撇到一边,我跟谷子他爹可是老宋家的长子长媳,难道连这点容人的度量都没有?我本想着让娘跟我们一房一起过,老四没成家前就先跟着我们,等过两年成了家再分出去,没想到我话还没说完,就叫你曲解成这样。”


    周氏看了眼宋昌永,假意捂住半张脸,哎哟一声,“如今连家里人都这样误解咱们大房,可见外头还不知道怎样说我容不下家里没成家的兄弟呢。”


    以往周氏和王氏都是统一战线,现在一朝分家,居然就斗上了,还真是讽刺。


    初心也懒得跟她们掺和,“日久见人心,你行得正坐得端,就不用怕别人说,往后你们都得自己当家理事,日子怎么过全由你们,我如今还累得动,不用你们给我养老,你们只管把你们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这话不光是对周氏说,同样也是说给王氏和李氏听的。


    “行了,都回吧。”


    初心冲她们挥手,一副不想再说的样子。


    各房开始依次离开,除了一脸憋屈的周氏外,王氏和李氏的脸上还带了些许笑意。


    王氏或许是在笑周氏吃瘪,李氏则是真正高兴以后能自己当家理事了。


    次日一早,厨房里就不断往外飘着细粮的香味。


    初心在房里穿衣服,不由想起以往各房哭穷的样子。


    这一朝分家,都不再藏着掖着了。


    第24章 多子不多福


    初心等其他人用过了厨房后, 才过去做母女三个人的早饭。


    如今家中田地分开,到时候收粮食也是各人管各人的,宋昌永名下的田地虽然不多, 但初心是从来没接触过种地的人, 让她种地属实是为难她了。


    初心打算今天进城看看情况,最好能在镇上或者县里租个门面, 以后专职卖吃食, 另外也能离原主的几个儿子媳妇远一些,省的以后生出什么矛盾来。


    反正原主的手艺就很不错,理由都是现成的。


    吃饭的时候, 初心让宋昌永待会儿去村里借车,然后送她跟宋红玉去一趟县城医馆, 给宋红玉看看身体情况。


    “娘, 我感觉身上好多了。”


    宋红玉怕浪费银钱, 本身家里现银就不多, 现在分了家, 更得省着用了。


    初心安慰她, “只是找大夫看看,花不了几个钱, 你小小年纪,不用操心那么多, 都听娘的。”


    宋红玉咬唇踌躇,一旁的宋昌永也跟初心一个态度,“银子没了就再挣,等过两天四哥进趟山里, 弄一些陷阱, 抓一些野鸡野兔子回来给你补一补。”


    宋红玉又感动又愧疚, 低下头闷声吃饭。


    宋昌永吃好后就出门借车去了。


    回来时其他各房的人都下地干活去了。


    平时王氏都借口要照顾女儿秀秀,不是农忙时节,她基本都不下地。


    以前田地属于公中,她不干,反正也有别人干。


    这回田地分到各房头上,地里的出息都是自己这一房的,王氏自然比以往要积极。


    毕竟干活的只有她男人,要是给累坏了,最终心疼受累的还不是她自个。


    家里没人,初心走的时候就把院门也给关上了。


    宋昌永推着独轮车,让宋红玉坐车上去。


    宋红玉摇头,小声拒绝,“四哥,我还不累,我先走一阵吧。”


    宋昌永怕她身体还没恢复,到时候又给累着了,坚持让她上车。


    “你四哥力气大着呢,何况你轻的就跟猫儿似的,还没一袋谷子重,快上来。”


    见宋红玉站在那里不动,初心过来说,“算了,先让红玉走一阵儿,等累了再上车。”


    宋红玉这身体就是太虚,平时吃的又少,运动运动也好。


    三人这才上路,一路从村口出去,顺着官道往县城的方向走。


    宋家村隶属于庆云县辖下,两者中间还隔着一个青山镇。


    从宋家村到县城的距离有三四十里的路,而去镇上只需要走七八里路。


    比起更为繁华热闹的县城,附近的乡亲们更愿意去镇上。


    何况自从十年前,镇上开始修建码头以后,来往的客商众多,也让镇上渐渐热闹起来。


    虽比不上县城那样繁华,却也吸引着附近各个村子里的乡亲们,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热闹之处。


    原主也是靠着在码头支摊卖馄饨,才养大了五个儿女。


    初心之所以不选择镇上,一是距离村子太近,容易碰见熟人,二是县城更加繁华发达,做什么也更加方便一些。


    宋红玉年纪小,身体又不好,还没走到镇上,人就累得出汗了。


    初心就让她上车坐着,宋红玉也没再拒绝了。


    尽管车上坐了个人,但宋昌永却没感到有太多的重量,他让初心也坐上去,后面还有好长一截路呢。


    初心摇头拒绝,尽管宋昌永看起来人高马大,身体结实,到底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初心可不想压榨一个小孩子。


    何况三四十里路,换算成公里也就十几二十公里路,原主又是常劳动干活的人,走这点儿路根本不算什么。


    三人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午饭时间。


    “先去医馆找个大夫看看,然后咱们再去?????找个吃饭的地方。”


    初心跟路人打听,才知道县里只有唯一一家医馆,上百年的老牌子了。


    来到医馆门前,宋昌永在外面看着车,只初心和宋红玉母女俩进去了。


    医馆里药香浓郁,堂中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精神奕奕的老大夫,正指点身旁碾药的小少年。


    看到来人,老大夫才停止指点,看了眼初心跟宋红玉后,让宋红玉坐下让他探脉。


    老大夫诊完脉后,就将宋红玉的症状说了个七七八八,初心向老大夫讨诊治的方子。


    老大夫摇头说,“药补不如食补,依我看不必吃药,我写个药膳方子与你,每月吃上两三回,平日多多走动,只消三五年的功夫,身子便可恢复康健。”


    初心冲老大夫道谢,又说了宋红玉两句,她脸色微红,显然也很高兴。


    老大夫很快写好一张药膳方子,其中都是些寻常的药材,价钱也不贵。


    初心便在店里抓了些,付了诊金和药费,才离开医馆。


    出来后,宋昌永问了诊治的情况,得知宋红玉能够如常人一般康健,不免喜形于色。


    “往后我多进几次山,打到的猎物就去跟张屠户换成钱,妹妹可千万别为银钱担忧,身体好了才是最要紧的。”


    进山打猎到底危险,不过初心也没说不让宋昌永去的话,反正等她找到合适的门面,就全家搬来县城。


    到时候离得山高水远的,不信宋昌永还能赶夜路跑回宋家村去。


    “先找个地方吃饭,吃完饭我还有事情要办。”


    初心领着宋昌永和宋红玉,在医馆附近找了一家露天小摊。


    摊主是一位中年夫妻,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初心点了三碗面,趁摊主下面的功夫,时不时搭几句话。


    通过简单的闲聊,初心得知摊主夫妻俩也不是县城人士,而是附近村子里进城讨生活的。


    夫妻俩在附近租了个房子,平时在这摆摊,每个月只需交上一定的钱数,就不会有官吏驱赶。


    刨除房租,一家人的生活费,以及上交的摊位费和税款,每个月挣的银子,比留在乡下土里刨食要强多了。


    说着,三碗面上了桌。


    虽然是普普通通的一碗面,但卖相十分不错,手工拉的细面根根分明,热腾腾的水汽里混合着面粉和香油的味道,不由让人食欲大开。


    三人吃完了面,初心就根据打听到的地址,找到了县城唯一的一所牙行。


    牙行也就是古代的中介所,地方不大,但来往的人却不少。


    初心一进来,立刻就有人上来招待。


    来之前初心已经打听过中介费,不便宜,但也算不上很贵。


    为了这笔钱能花的物有所值,初心提的条件也是十分详尽。


    她打算在县城租房子,但最好是能够商住两用,前门拿来开店,后面自己一家人住。


    这样可以省下一笔摊位费不说,有门面的话,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牙行的人也没有不耐烦,显然是应付多了这种事,详细记下初心的要求后,表示最多三日,一定找出合适的房子。


    眼看时间不早,回去路上还得花些时间,初心便定好三天后再来。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根据初心的描述,也猜到初心是想跟面摊老板一样,在县城做吃食生意。


    回到家后,兄妹俩也有默契的什么都没说。


    等待消息的这三天里,初心没有去镇上摆摊,而是宰了一只鸡,配合着医馆抓的药材,给宋红玉炖了一次药膳。


    宋红玉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康健的希望,也十分配合,日头好就在外头活动,要是起风或者天阴,就在屋里活动。


    宋昌永也照旧下地侍弄庄稼,有空就进一趟山,摆弄陷阱,每天早出晚归。


    周氏和王氏倒是在背地里跟丈夫嘀咕过,说初心不去镇上摆摊,三个人吃什么,难不成以前还偷偷攒了银子不成。


    次日,到了跟牙行约定的第三天。


    初心这次进城没带宋红玉,就跟宋昌永俩人。


    周氏和王氏分家后头一回聚在一起,对留在家里的宋红玉百般试探,试图想从小姑子这挖到一点儿消息。


    宋红玉虽然年纪小,却也不傻,对于两个嫂子的打探,是一问三不知。


    问多了宋红玉就装身体不好要休息,周氏和王氏见问不出来什么,也只好悻悻离开。


    中午初心和宋昌永没回来,周氏和王氏也没问宋红玉要不要一起吃点儿,还是向来闷不吭声的李氏,给宋红玉送了碗饭。


    宋红玉本不想要,她打算等其他人吃过后,再去弄点吃的,她胃口小,这会儿也还不饿。


    可李氏却说粗茶淡饭,不要嫌弃才好。


    宋红玉再不好说拒绝的话,只好道谢收下。


    吃过饭宋红玉又活动了会儿,浅睡了半个时辰,又起来收拾屋子。


    眼看太阳西斜,沉入山间,初心和宋昌永却迟迟没有回来,宋红玉一颗心难免悬了起来。


    傍晚夜深露重,宋红玉特地批了件衣服,到院子里去等。


    一直到天彻底黑下来,初心和宋昌永才出现在小路上。


    “红玉?你怎么在外面?”


    宋昌永眼尖,率先看见等在院子里的妹妹。


    母子俩进入院子,初心先探手摸了摸宋红玉的手,还好不凉。


    宋红玉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小声解释说,“我看娘跟四哥迟迟没回来,有点担心……”


    “还好知道披件衣裳,不傻。”


    初心嗔怪了句,惹得宋红玉双颊烧红。


    三人回到北屋,宋红玉就问起房子找得怎么样。


    “我跟娘这么晚回来,就是为了去办租房的事。”


    房子样样都符合初心提出的标准,只不过租金方面,肯定不便宜。


    像面摊夫妻说的那样一钱多银子一个月的,基本上都是两房的小院子。


    初心提的要前能做店面,后能住人的,基本都是前门两间,后院三间的大院。


    基本上这种房子都自带水井,方便打水。


    初心跟宋昌永跟着牙行的人看了几家,租金都在每月五钱银子到两钱银子之间。


    最后初心选了中等价位的,每个月三钱银子租金的带水井的房子。


    房子的位置就在医馆后面一条街,那条街上基本上都是做生意的,附近还有书院和划分的住宅区,可以说非常适合拿来开吃食店。


    租下房子后,付了半年的租金。


    拿到钥匙,初心和宋昌永母子先简单打扫了一下房子,所以才会回来这么晚。


    “晚上你们捡常用的东西收拾好,明天咱们就搬去县里,剩下的留着慢慢搬,老四送我跟你妹子先过去,然后你再回来,等下个月地里庄稼都收上来了,再住到县里去。”


    现在地里的活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时常去照看照看。


    宋昌永到底还有点儿不放心老娘跟妹子,“就您跟妹妹两个人,忙得过来吗?”


    前面的店面有两间,宋红玉年纪小不说,身体也差,根本干不了多少活,光靠老娘一个人,肯定得累够呛。


    “我跟你妹子慢慢干就是了,又不急在这一天两天的。”


    店里桌椅板凳什么都不齐全,还得去买,厨房里的东西也都缺着,不是说开张就能开张的。


    宋昌永一想也是,再说家里没活的时候,他也可以进城帮忙。


    顺便趁还在村里这段时间,多进山几趟,最好能弄到些猎物,换些银钱,来贴补家中的花销。


    次日一早,宋昌永又出去借车,回来就把打包好的行李给装上了车。


    初心也和宋红玉从屋里出来,把北屋的门锁上。


    正好这时,其他三房的夫妻从屋里出来,准备下地干活,看到这一幕,都围了上来。


    “娘,您这是要上哪儿去?”


    宋昌学难得开口,语气里竟然还得带了几分不安。


    初心看着围了一圈的人,淡淡说,“我还能上哪儿,总不能成天窝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银子。”


    众人这才想起他们娘还有个卖吃食的生意,只是卖吃食也没必要收拾包袱啊。


    周氏几番打量,也猜到一些,“娘这是准备带着红玉和老四去镇上住?”


    那房租得不老少银子吧?


    周氏眼珠转了几圈,朝妯娌王氏给了个眼神,像是在暗示王氏,看吧,果然她们婆婆兜里藏了私房银子,否则能这么大手笔,放着好好的房子不住,却要花钱去租房子住。


    初心看他们各有各的心眼子,也懒得解释那么多,挥手让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你们要分家,我也如你们的愿了,往后好好过你们自己的日子是正经,别总惦记着跟自己无关的事。”


    初心也不管儿子媳妇们难看的脸色,让宋昌永赶紧走。


    本身就路远,再耽搁下去,还不知道要几时才能到县里。


    三人从篱笆院出来,径直朝出村的方向走,剩下留在院子里的其他三房人,面面相觑。


    宋红玉走到官道上就有些气喘吁吁,宋昌永让她坐车上,推着她上路。


    等三人到县里,已经是午饭时间。


    初心租的房?????子前面是两间门面,用门板关着,后门是一个小院子,平时出入都从后门走。


    拿钥匙开了后门,把行李都搬了进去。


    初心先把厨房收拾了出来,做了三个人的午饭。


    由于时间不充裕,初心也没做菜,而是从随身仓库里拿了些面粉和配菜出来,一人做了一碗手擀面。


    面的卤子是简单的嫩葫芦鸡蛋,方便快捷。


    宋昌永和宋红玉也没疑心面粉和嫩葫芦、鸡蛋从哪儿来,只当初心从家里带来的,她们的注意力全都被好吃的手擀面给吸引了。


    吃饱喝足,三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收拾屋子,整理床铺。


    后院一共有三间房,刚好一人一间。


    房间对门是厨房和杂物房,水井在墙角,还有个小房檐下,可以对方柴火。


    收拾了住的屋子,初心就让宋昌永先回去,省的又赶夜路。


    走的时候,初心还塞给宋昌永一些钱,让他一个人在家吃饭,别太将就,该吃就吃。


    分家的时候初心跟宋昌永分了两只鸡,其中唯一的一只母鸡,前两天已经被初心杀了,做成药膳给宋红玉吃了。


    家里就剩下一只公鸡,初心让宋昌永自己杀了吃。


    等宋昌永离开后,初心跟宋红玉母女才打了水,慢慢收拾前面的门面房。


    初心让宋红玉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宋红玉也没逞强。


    两间门面房,母女俩收拾到第二天中午才彻底打扫干净。


    中午吃过饭,初心又带上宋红玉去找人订桌椅,交了定金后,对方表示五日后送上门。


    之后初心又去定制招牌,还要去衙门备案,方便后续每月缴税。


    忙了两天,初心把杂物房也收拾了出来,专门用来放食材。


    为了能够把随身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用,初心特地买了一把锁,锁上了杂物房,钥匙也只配了一把。


    招牌送来后,初心就让人帮忙挂了上去,还在门口贴了张告示,说明开店日期。


    挂上招牌的第二日,宋昌永再次进城。


    这次他给初心带来了一些猪肉和面粉,猪肉是在镇上张屠户家买的,面粉是找乡亲们收的。


    以往原主卖馄饨,就是这么买原材料的,彼此合作多年,多少都有些优惠,比直接在县城买要便宜不少。


    唯独一点,就是运送有些麻烦。


    因为第二天就是开业的日子,宋昌永干脆就没回去,在县里住了一晚。


    房间都是现成的,早早收拾好,也不怕没有地方歇脚。


    下午桌椅送过来,宋昌永和宋红玉帮着摆好桌椅,收拾好一切,现在就等着明早开张了。


    第25章 多子不多福


    一家三口卯时初就起来了, 开始忙活准备开门的工作。


    初心在厨房包馄饨,她的动作很快,几乎不需要别人帮忙。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把前面两间门店的桌椅又擦了一遍, 卯时二刻就正式开门。


    外面天蒙蒙亮, 街面上已经有了走动的人。


    因提前两天就挂了招牌,附近的人都知道这儿开了一家新的馄饨铺子。


    店里的招牌也很显眼好记, 就叫三姐馄饨。


    店门开了没一会儿, 就陆续有食客进店了。


    进门的墙上就挂着菜单,各色馄饨和价格都标的清清楚楚,客人看的眼花缭乱, 最后选了最常吃的鲜肉馄饨。


    宋红玉去后厨报单,初心立刻就往灶里加柴火, 然后下馄饨。


    馄饨不用煮太久, 初心熟练的往碗里加入调味料, 又放了虾皮和葱花, 再放入半碗特制的汤。


    煮熟的馄饨稍微沥干水, 再放入碗中。


    金黄的汤面上浮动着十几只粉白相间的纸皮馄饨, 周围还有翠绿的葱花,光是卖相就十分悦目。


    宋昌永挨桌端上馄饨, 食客们先是嗅了一口,一股鲜味直冲鼻端。


    用勺子搅动间, 香气随着热气不断往外冒。


    舀起一个馄饨,白嫩晶莹的馄饨皮包裹着粉红鲜亮的肉糜,轻咬一口,生嫩弹牙。


    好吃!


    不只是谁赞了一声, 紧接着店里便只剩下瓷勺碰壁的叮咚声。


    一碗馄饨下肚, 犹觉不足, 再喝上一口碗里剩下的汤,只感觉五脏六腑都热了起来,浑身舒泰,额上微微生汗。


    吃完的食客,没有一个不满意的,个个都面带笑容。


    宋昌永一面收钱,一面送食客出去。


    宋红玉则赶紧收拾桌子,好让下一波客人入座。


    随着天越来越亮,进店的客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在前面忙的脚不沾地,初心在后厨也差不多。


    不过好在她有经验,应对起来还算游刃有余。


    店里的一直忙碌到辰时三刻,进店的人数才渐渐少了。


    等到巳时过后,便没什么人了,初心便让宋昌永关门,母女俩开始收拾桌椅,再把地面上扫干净。


    门店的卫生搞干净后,初心做了三个人的早饭,一人一碗馄饨。


    吃过后,又得忙着洗碗。


    所有的事情都搞结束,已经是午时初了。


    三人早饭吃的晚,这会儿也不饿,初心就把钱匣拿到房里,开始盘算早上挣了多少。


    店里的菜单上写了数十种馄饨,但今天早上卖的最好的,还是鲜肉馄饨。


    鲜肉馄饨小碗六文钱,大碗八文,小碗有十二个,大碗二十二。


    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吃一碗大碗,绝对饱了。


    小碗则适合女人和孩子们,不过早上大多数都是男人们在外走动,也就是天大亮后那会儿,才渐渐有妇人上门买,然后用自己的碗装回家吃。


    钱匣里大多都是铜钱,只有少数几个散碎银子。


    三人合力数钱,最终得出来的钱数是两钱银子整数,外加两百文铜钱。


    这个数让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高兴不已,初心面上虽然担心,但心情还算不错。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总算是挣到了第一笔钱。


    尽管这其中还要刨除成本,但对初心来说,这点成本其实很小。


    毕竟她有随身仓库,大多数的东西都可以从随身仓库里拿出来,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需要从外面定时购入一些食材。


    “这还是是头一天,知道咱们店的人少,等时日长了,生意肯定比今天更好。”


    宋红玉有些激动的想着,同时感叹说,“到底是县城,比镇上的人多多了,还舍得花钱。”


    先前原主在镇上摆摊的时候,一碗馄饨只买五文钱,来买的都是家境宽裕的,所以每日生意有限。


    为此原主还做了便宜管饱的包子和馒头,才把生意渐渐做起来。


    初心给馄饨定价的时候,宋红玉本来还觉着定高了,没想到县城里的人根本没觉着价高,反而个个都吃的很满意。


    宋红玉想到明天还会是这种火热场景,不由看向宋昌永,“四哥,你今天还回去吗?”


    宋昌永想都没想,摇头说,“我一走,你跟娘两个人肯定忙活不开,再等两天吧。”


    本来宋昌永是打算忙过开店这天,就回去照看田地,顺便再进一趟山,看看自己弄的陷阱里有没有猎物。


    可照今天的情形来看,他这一走,他娘跟妹子两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初心是打算给店里招一个帮工,毕竟宋红玉年纪还小,才十三岁。


    这个年纪放到现代,也就是刚上初中的年纪,加上宋红玉身体还没养好,也不能拿她当同龄人来看。


    只不过这话初心暂时没说,她打算看看明天情况,到时候再说招人的事。


    早饭吃的晚,午饭初心就放到未时初才做,吃过饭,三人就休息了会儿。


    晚上吃过饭早早休息,次日一早照旧是卯时就起了。


    与昨日相比不同的事,今日店门刚开,就涌进来不少食客,基本都是昨天的来过的客人。


    一家三口开始忙碌起来,分工明确,稳重不乱。


    这种忙碌一直持续到辰时三刻,关门的时间照旧跟昨日一样。


    处理完所有后续的事情,初心才让宋昌永把钱匣拿到房里。


    数完铜钱,发现比昨日要多出了二三百文。


    初心便趁机跟兄妹二人说,打算给店里请一个帮工。


    “我打算下午就去牙行,让那边帮忙找一个有经验的人,这样老四也不用天天留在店里,只需隔两三日来一趟,来的时候还能顺便从张屠户家带些新鲜猪肉来。”


    对此宋昌永倒没什么意见,他觉得请帮工也是好事,这样他不在的时候,他娘和妹子也不至于忙不过来。


    至于宋红玉,她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知道凭自己一个人,就是纯纯帮倒忙,因此也没有说什么。


    中午一家人吃过饭,初心和宋昌永母子俩就出门去牙行了,留下宋红玉一个人在家。


    牙行那边答应第二天就送人上门,保管符合初心的条件。


    宋昌永便又在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正忙的时候,牙行那边把人领了过来。


    对方年纪五十上下,看着很是精神干练,衣着也干净的很。


    初心留下人,让对方先试一天,回后厨的时候,特地告诉宋昌永好好观察。


    妇人先跟着宋昌永熟悉了一会儿,然?????后很快就上手了。


    干起活来比宋昌永来要麻利,一个人几乎能顶两个人用。


    等早上忙完,关了门后,妇人又主动找活干,收拾桌子,清扫地面,然后到后院帮着洗碗。


    趁妇人洗碗的功夫,初心把宋昌永叫到一边,问他的意见。


    “我觉得行,这个大娘干活利索得很,话也不多。”


    初心其实也满意,于是便留下了妇人,让她明天开始就来正式上工。


    宋昌永是中午吃过饭才回村,先去还了车,还车的时候还特地给人送了一些从县城买的吃食。


    到底白用了人家几天车,什么都不表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回到家,天色已经变暗,宋昌永也就没进山,打算第二天再去。


    这会儿厨房里还有人在用,宋昌永就打算先回房,结果被刚从屋里出来的周氏给叫住,打听他这几天在县城忙什么。


    初心搬到县城的事根本瞒不住,况且她也没想瞒着,所以在初心进城第三天,其他三房人就知道了。


    除了在背后嘀咕初心是不是另外藏了私房钱外,也没有人担心初心和宋红玉在县城过的好不好。


    这次宋昌永进城,一去就三天,难免引人猜测。


    周氏找宋昌永打听,也是想知道初心在城里生意做得怎么样。


    要是生意好,逢年过节,少不得带上儿子去看望看望。


    可惜宋昌永嘴巴严实,根本问不出什么。


    恰好厨房空出来,宋昌永借口要做晚饭,哪怕周氏要留他吃饭,他也当没听见。


    气的周氏直跺脚,回房就跟宋昌学抱怨,说宋昌永一点儿不尊重她这个大嫂。


    宋昌学听了,也只是让她少折腾,家都分了,往后就好好过自家的日子,别总望着别人。


    周氏白他一眼,没好气的说,“我就知道我嫁的是个没出息的种,那是你娘,又不是别人,再分家,咱们谷子也的喊她一声奶奶。”


    宋昌学闷头吃饭,懒得跟她扯这种官司。


    次日宋昌永进了趟山,在他做好的陷阱里发现了几只猎物,其中两只野鸡快要死了。


    宋昌永把猎物带回家,然后去地里看了一圈,回去就把猎物拿到镇上张屠户家换钱了。


    距离下次进城还有两三天时间,这些猎物估计中陷阱有几日了,再放下去宋昌永怕放死了,等两三天后再带进城里就不新鲜了。


    干脆换成银子,等过两天陷阱里有了新鲜猎物,再带到城里去。


    宋昌永在家呆了两日,直到进城头天下午,宋昌永去山上陷阱里看了眼,发现里面有两只野兔。


    宋昌永把野兔带回去仔细照顾,第二天天不亮,就推上头天借的车上了路。


    路过镇上时,找张屠户家拿了定好的猪肉,一路进了县城。


    到达县城的时候天色已经亮了有一会儿了。


    店里最忙的时候已经过去,宋昌永走后门进去,看到店里只剩下几桌客人。


    宋昌永便把猪肉放到水井旁,又把兔子扒了皮,顺手把沾了血的皮给洗刷干净。


    等店里客人都离开,收拾好关上店门的时候,宋昌永也把兔子皮也晾上了。


    多了一个帮忙的人,初心就让刘大娘先回去了。


    客人吃过的碗和勺子都堆在一个大木盆里,宋昌永帮着抬到院子里,主动挽起袖子打水洗碗。


    初心则过去看了眼还在滴水的兔子皮,“这兔子皮毛色好,回头可以给红玉做冬衣里子。”


    宋昌永就说前几日回去的时候也打到了一只兔子,只不过毛色比较杂,又受了伤,就干脆卖给张屠户了。


    说着,又问起这几日店里的生意怎么样,可还忙得过来。


    宋红玉抢着说,“亏得请了刘大娘,她一个人能顶两三个人用,娘还说过段时日给刘大娘加工钱呢。”


    宋昌永不由看向初心,见她点头,心中的喜意更甚。


    店里生意好,挣的银钱就多,往后也不用担忧生计了。


    宋昌永又说起家中田地里的庄稼,“过几日田里的稻谷就该割了,等晒好了,就跟地里的粮食一起运到县城来。”


    “行,庄稼收上来,你就住到县里来,到时候我有别的事安排你去做,至于家里的田地,你可以佃给别人种,租子可以少收些,别让地荒废了就行。”


    初心从没种过地,但自古以来从没见过种地发家的,都是勉强糊口而已。


    除非是有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改良后的优良品种,加上大规模种植,才能有盈余。


    不然像古代这种落后生产力,也只能说是辛苦一年,保一家人吃喝而已。


    宋昌永在县城住了一晚,次日一早才赶回去。


    等下次进城,就得是稻谷和粮食收上来后,运上粮食一起进城了。


    初心这头,在宋昌永离开后的第四天中午,吃完午饭就去车行租了辆车,然后赶往镇上张屠户家去拉定好的猪肉。


    这个时代的猪肉大多都是黑猪,带着一股臊味,一般需要用很重的配料,才能掩盖本身的味道。


    用黑猪肉拿来做馄饨馅,其实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初心从来都不会用。


    之所以按时定肉,也只是为了明面上掩人耳目而已。


    专门放食材的房间钥匙只有她有,平时也只有她进入,里面放了什么,不光宋昌永不知道,就连天天住在一起的宋红玉都不知道。


    自然这两人也不会想到初心平时用来做肉馅的猪肉,全都是从随身仓库里拿出来的高品质白猪肉。


    面粉同样也是从随身仓库里拿出来的,从农家收上来的面粉颜色发黄,跟随身仓库里精加工的面粉对比起来,就像是陈面粉一样。


    正是初心用的材料都是随身仓库里拿出来的,所以她做的馄饨皮,才会那么白嫩透亮,肉馅的味道也是鲜美弹牙,没有丝毫的异味。


    不过单单就面粉的味道而言,初心还是更喜欢农家收上来的发黄的面粉,味道更香,一般这种初心都留着自家吃。


    来到县城的这段时间,成天不是白米饭就是手擀面或者面疙瘩,肉也吃得多,偶尔初心还会拿一些鱼虾出来。


    伙食吃的好,宋红玉的脸色都肉眼可见的变得红润许多。


    到了镇上,初心直奔张屠户家的猪肉摊,下午买肉的人少,所以张屠户基本不在,都是他家里人看着摊子。


    恰好今日留着看摊的人是张屠户的儿子,年纪跟宋昌永差不多,但长得圆乎乎很面善,看着就喜庆。


    因是提前就说好的,所以张屠户的儿子看到初心后,喊了声婶子后,就去后面搬猪肉。


    张屠户的儿子瞧着有一把子力气,半扇猪肉一个人就能抬起,看着并不是很费力的样子。


    “婶子,这猪肉给您放哪儿?”


    初心给他指了指身后的车,“帮我放到车里吧。”


    张屠户的儿子扛着半扇猪肉,轻轻松松,帮着把猪肉放到车上摆好后,又接过初心给的银子。


    找钱的空档,张屠户的儿子状似不经意的问,“怎么就婶子一个人忙活,平时不都是四哥跟红玉帮您吗?”


    原主跟张屠户一家合作多年,算是老相熟了,张屠户的儿子年纪比宋昌永要小上几个月,所以一直跟着宋红玉叫四哥。


    “老四在家收稻谷呢,红玉我让她留下看家了。”


    初心回了句,准备赶车回县城,结果张屠户的儿子忽然叫住她,匆匆进屋,拿了包东西出来,二话不说塞到初心手里。


    “前几日我舅舅家来做客,送了好些米糕,婶子知道我家里人少,哪里吃得了那么多,与其留着白白浪费了,不如婶子带回去给四哥和红玉吃吧。”


    初心看了眼手里热乎乎的米糕,明显是新鲜的,再看张屠户的儿子那一脸不自在的样子,立刻就回过味来了。


    “不用,你四哥不爱吃甜的。”


    初心把米糕塞回去,“时候不早了,我还得赶路,回头帮我跟你爹娘问声好。”


    初心不等张屠户的儿子开口,忙赶车离开了。


    张屠户的儿子捏着油纸包,盯着车尾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初心一路冷着脸回来,心里着实不大高兴。


    虽说古代人成婚都早,可宋红玉才十三岁,还是个小女孩。


    可张屠户的儿子却快到了说亲的年纪,这时候送什么糕点,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不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做不来把宋红玉十四五岁就许给人家。


    初心宁可把宋红玉留成这时代的老姑娘,也好过让她顶着个未成年的年纪出嫁。


    这个时代不少人都是十五六岁就生了孩子,原主稍微晚点儿,但也是十六岁就怀了老大宋昌学。


    十六岁的姑娘,身体都没长好,少说也得过了十八。


    初心是打定主意要把宋红玉留到十七八再发嫁,只要男人真心喜欢宋红玉,就不会介意是早还是晚。


    宋红玉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做,就找了些针线出来,做些缝补的活计。


    一直等到天色渐暗,宋红玉才收了针线。


    刚好初心这时候也到了家,宋红玉?????听到敲门声,立刻过去开了门。


    昏暗的光线下,初心看到了宋红玉那张娇俏白嫩的小脸,尽管五官还带着几分稚嫩,但眉眼间已经初具颜色,可见等张开后,该是何等的好样貌。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多子不多福


    宋家兄妹五个长得都不丑, 其中宋昌永和宋红玉是长得最相像的,宋昌永走到外面,谁不说一声俊俏少年郎, 只是光模样俊俏也不能当饭吃。


    古话说,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要是没个养活一家人的本事, 模样再好看, 也娶不到媳妇。


    不过女子则不同,有一副好样貌,于婚事上也更便利一些。


    初心猜想, 系统给她发了那么一个任务,八成就是因为宋红玉的好容貌, 而惹了什么桃花孽, 才导致她所嫁非人。


    将来在宋红玉的婚事, 她肯定要慎之又慎, 反复仔细调查过才好。


    “下回娘还是让我跟着一块儿去吧, 好歹回来路上还有个人做伴儿。”


    虽说一路上都是官道, 但天黑夜深,到底不是那么安全。


    “也就这么一回, 过阵子你四哥进了城,这事就交给他去。”


    初心都知道了张屠户的儿子对宋红玉的心思, 怎么可能还会带着她再去镇上。


    要是没什么特别情况,张屠户的儿子这辈子都别想再碰见宋红玉。


    母女俩合力把半扇猪肉抬进院子,初心又赶着过去还车,等回来天也彻底黑下来了。


    初心让宋红玉给她举着烛台, 趁夜把半扇猪肉给分割好, 然后放到房间里储存起来。


    十月末的天已经有些冷了。


    这些猪肉放上几天也没什么关系, 不至于像热天那样,放上个大半天就开始散味道。


    接下来几日都是大晴天,对于庄稼人来说,算得上老天爷开恩了。


    宋昌永一个人收完一亩地的稻谷,和两亩地的粮食,充分晒干去除水分后,再收拾用得上的家伙事,全部拉上车,送去了县城。


    临走前,宋昌永把自己名下的两亩旱地和一亩水田,交给了三哥宋昌平和三嫂李氏打理。


    只需要每年给宋昌永一定的田地出息就行,反正佃给谁都是佃,宋昌永对他三哥三嫂的印象还算比较好,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懒得再找别人。


    事后周氏和王氏知道后,联合起来挤兑李氏,阴阳怪气的说李氏有心计,背地里行事。


    李氏也不与她们争吵,一心做自己的事情。


    这些官司宋昌永自然不会知晓,进了城后,初心就给他安排了任务,让他每天往返镇上摆摊。


    一应东西,初心都已经提前准备好。


    初心想在县城安家置业,光靠开店卖馄饨还是有些慢了。


    毕竟她每个月还得支出一笔房租,还有刘大娘的工钱。


    原先宋昌永还得兼顾家里的事,她就暂时没安排,现在宋昌永没事情干,店里也已经有了刘大娘,宋昌永这个唯一闲着的人自然得忙活起来。


    镇上的码头每天来往的人那么多,那可都是无数的客源和银子。


    反正宋昌永也没什么特长,人倒是机灵,手也不算笨,干脆跟她学一学做吃食的手艺算了。


    将来也算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不至于娶了媳妇后,没本事去养。


    对此宋昌永倒也没有抗拒,初心教他什么,他就认真去学。


    培训了几日,宋昌永只学会了两三样简单的包子以及最基础的馒头。


    十一月头里几天,下了些雨,温度又降了一些。


    等天放晴后,温度也没有回升多少。


    宋昌永开始正式早起赶去码头摆摊,漆黑的清晨露水重寒意深,宋昌永裹得严严实实的,才赶车前往镇上码头。


    考虑到县城和镇上的距离有些远,摆摊的东西又多又重,初心特地买了一头骡子,专门帮忙拉车,能够省下不少力气。


    头一天出摊,宋昌永也不敢弄太多,只蒸了一百个肉包,两百个菜包,和五百个馒头。


    码头上除了来往客商行人外,最多的就属码头工人了。


    工人们为了能够抢到活干,每个人都来得很早,许多人都没吃早饭。


    这些人也是宋昌永的心里客户,只不过码头上的卖吃食的摊贩不止他一个,为了能够开张,宋昌永也是卖力吆喝起来。


    码头人多,宋昌永这么一吆喝,倒也的确卖了一些出去。


    只不过大多都是馒头,一文钱一个,挣不了多少油水。


    肉包子三文钱一个,零星卖出去十来个。


    看着身边其他摊位前热闹的景象,在看看自己摊位前冷冷清清的,宋昌永都想另换个位置了。


    这时,先前在宋昌永摊子上买了五个肉包的工头打扮的男人,又再次来到了宋昌永的摊位前。


    对方一张口就要了二十个肉包子,一边给钱,还一边跟身边同行的人说,“这家的肉包味道好,一点儿也不臊,肉香十足,而且还特别的鲜嫩弹牙。”


    他这话说出来,跟他同行的人也同样要了二十个,笼屉里的肉包子瞬间就消灭了一半。


    或许是有这两人的宣传,后续来宋昌永摊位上光顾的人就多了起来。


    没一会儿功夫,肉包子就卖完了。


    其他人见买不到肉包,就退而求其次,把菜包给买完了。


    菜包的馅料是酸菜,里面还放了一点儿辣子,配合着外面的包子皮,特别的开胃增食欲。


    但凡买过的人,就没有说不好吃的,剩下的馒头就卖的慢了一些。


    宋昌永一直卖到午时二刻,碰上一些工人买馒头当午饭的,才把带来的东西全都卖光了。


    收摊赶车回到县城,已经是一个半时辰以后了。


    幸亏先前宋昌永吃了个馒头垫肚子,否则这会儿肯定饿的前胸贴后背。


    初心和宋红玉母女不知道宋昌永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提前吃过饭了。


    这会儿宋昌永到家,初心也没问他生意怎么样,先去厨房给他做了碗卤肉面。


    卤肉是头天晚上做的,又泡了一晚上的卤水,十分的入味。


    吃饱饭后,宋昌永才把今天挣的钱拿出来,上交给初心。


    “娘,咱家肉包子做的好吃,今天还有不少人没买到,菜包子也卖得快,我想干脆咱们就不卖馒头了,反正也不挣什么钱,专门做鲜肉包和酸菜包,您看怎么样?”


    初心正好把钱数完,一共一钱又一百九十九文钱。


    少的一文钱,就是宋昌永自己吃掉的那个馒头。


    “行啊,你看着办就行,这摊子是你的,怎么卖你自己琢磨。”


    “那明天就先做两百个鲜肉包,三百个酸菜包。”


    宋昌永定下计划,下午休息过后,晚上就跟初心一起准备明天早上出摊要卖的两种包子。


    次日出摊,肉包子果然卖的依旧是最快的。


    即便它要三文钱一个,却挡不住被它鲜美味道吸引的食客。


    酸菜包也有其固定受众,爱吃的辣的,对酸菜包就情有独钟。


    宋昌永收摊一天比一天早,后面他陆续加了些数量,保持在午时前赶回县城。


    一个月后,宋昌永的包子生意算是彻底稳定下来,每日都能挣个小两钱银子。


    一家三口忙活着两桩生意,每个月下来,合计能有十二三两银子。


    虽然还没有刨除成本,但光一个月流水,就抵得上农家小半年的收入。


    照这种情形下去,努力个一年,就能在县城置下房产,彻底安家落户了。


    全家为了个这个目标,都十分的有干劲儿。


    然而入冬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加上还有雨雪天气,对于露天摆摊的宋昌永来说,是个特别大的考验。


    尽管有初心给他专门弄得雨棚,可以阻挡雨雪,但是天气潮湿,柴火不易燃,有时候风大些,还容易灭火。


    除此之外,还有个特别折磨人的地方,就是冷。


    青山镇隶属广云府辖下,地理位置应该在江南一带。


    这儿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粗犷,而是像那密密麻麻的银针,无孔不入的专往人骨头缝里钻。


    为了挣钱,宋昌永也是咬着牙硬挺,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六。


    年底可以好好休息几天,等过了年,再继续去摆摊。


    初心的馄饨店一直开到腊月二十八,刘大娘那边不仅结清了工钱,还发了年礼。


    十斤猪肉,五斤面粉,五斤白米,两斤糯米。


    如此丰厚的年礼让刘大娘喜不自胜,打定主意要一直跟着初心干。


    毕竟这么大方的东家可不少找,而且初心不仅大方,事情也少,工钱也结的及时。


    刘大娘的邻居们都羡慕她找了份这么好的活计,要不是初心店里暂时不招人,她们都想毛遂自荐了。


    过年得有个过年的样子,初心特地去布庄买了两匹布,准备给宋昌永和宋红玉一人做两身新衣服。


    这儿的人冬天的衣服不是棉衣就是各种毛裘大衣,初心做的棉衣,里面的棉花特地缝制成片,两片中间夹了些羽绒进去,做成的衣服比一般的棉衣要暖和多了。


    宋昌永也是靠着初心给他做的棉衣,才能咬牙硬挺了那么多?????天。


    这个年初心打算回宋家村去过,主要他们才进城两三个月,要是不回去,难免有些打眼。


    等明年买了自己的房子,就不用再回去了。


    初心带着过年的东西,和宋昌永、宋红玉一起回到家,看到一景一物还都是老样子,人也是老样子,老远都听见拌嘴的声音。


    只不过等她们看见初心三人后,立刻都停止了争吵,而是热情上来问候初心。


    周氏甚至把儿子往初心跟前推,“谷子,快去跟你奶说说话,你不是总说想你奶奶吗?”


    这话明显是在骗鬼,谷子那一脸的抗拒,怎么也不像想初心的样子。


    初心也没说什么,而是让宋红玉把带给各房的东西都拿给他们。


    谷子和秀秀到底喊原主一声奶奶,大过年的她也不介意花点钱,给孩子们买些东西。


    至于李氏,虽然还没生养,初心也一视同仁,买了些将来用得着的东西。


    北屋锁了一两个月,屋子里灰尘多得很,还得打扫一遍才能住人。


    周氏和王氏十分热情的上来抢着干活,李氏闷不吭声,但也端了水,拿了抹布进来帮忙。


    人多干活果然快,天没黑屋子就收拾干净了。


    次日就是年三十,晚上三房人都来到北屋,跟初心商量大家伙一起过年。


    到底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才有个年样。


    初心本来没打算跟他们一起过,但看着几双期盼的眼睛,又想着明年再不回来,就当是替原主跟儿子媳妇们过最后一个年吧。


    周氏和王氏再猜不到初心的心中的想法,只当初心到底还是原来那个心软的人。


    趁年三十最热闹的时候,她们再提出进城帮忙,以她们婆婆的性子,肯定不会拒绝。


    妯娌俩带着各自的目的,都笑的心满意足,还都表示要做自己的拿手菜,好好孝敬孝敬初心。


    年三十一大早,周氏和王氏就积极地忙活起来。


    孩子们不知道大人复杂的心思,只知道过年能吃到好吃的,还可以捡炮竹。


    早上先上山祭祖烧香,回来随便吃了点,傍晚天没黑,妯娌三人就开始忙活年夜饭,男人们则在一旁打下手。


    至于宋红玉,谁也没让她劳累。


    这要是放在往年,少不得要阴阳怪气两句,嫌弃宋红玉会吃不会动了。


    初心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年夜饭做的十分丰盛,原主的三个儿媳妇厨艺都不差。


    整个晚上,初心就只顾着吃饭吃菜,任凭周氏和王氏怎么挑起话头,她都不接茬。


    宋昌永和宋红玉也是一样,一问三不知。


    周氏和王氏泄气不已,却又舍不得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初心对她们的死缠烂打毫不在意,吃过饭就说要歇息一会儿,带着宋红玉回房了。


    宋昌永见状也躲回了房间,周氏和王氏见人都走了,只好气哼哼回了各自的屋子,剩下桌上的残羹冷炙都没收拾。


    李氏一个人默默收拾桌子,把堂屋弄干净,才关上门回去。


    初一这天,宋昌永把初心从县里买的年礼,分送到各个亲戚家里,连里长和两位族老家也没落下。


    碰到亲戚问起初心怎么不出门,宋昌永就拿出提前找好的借口,说初心受了寒,不方便出门,亲戚们这才作罢。


    过完初三,初心就收拾东西,带上宋昌永和宋红玉回了县城。


    年前关门的时候,说好了是年后初六开张,趁着还有几天休息时间,初心就带着宋红玉去了趟庙会。


    崇善寺是当地最大的寺庙,香火鼎盛,每年固定有几次庙会。


    烧完香,捐了香油钱,顺便还在寺庙里吃了一顿斋饭。


    从庙里出来的时候,还碰上了一个熟人。


    “金老大夫。”


    来人是县里医馆的老大夫,姓金,也就是之前替宋红玉看诊的大夫。


    医馆离馄饨铺不远,偶尔金老大夫会上门吃上一碗馄饨,有时候则是店里的药童过来买回去吃。


    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上了。


    金老大夫冲初心点了点头,面色和煦的看了眼宋红玉,“气色不错,这两日若是无事,可以上医馆来,我再给你瞧瞧。”


    初心笑着应下,“正想着去一趟,又怕您老不在,本打算过些时候再上门,没想到今日就碰上了。”


    双方寒暄了几句,才各自离开。


    回去的路上,初心还跟宋红玉说让她不要贪热,天气回暖也要多穿些衣服,出些汗对身体也好。


    平时宋红玉都回应的很及时,然而今天却半晌没动静。


    初心又喊了一声,发现宋红玉居然在走神。


    “想什么呢?”


    “啊?”


    宋红玉后知后觉回神,对上初心探究的眼神,面色不由开始烧红。


    “娘,没想什么,就是有点儿走神了。”


    走神?不见得吧。


    初心回头望了一眼,正好看见和金老大夫随行的年轻人扶着金老大夫迈进寺庙大门。


    宋红玉今年也十四岁了,少女怀春,也是情有可原,何况方才那个年轻人也的确长得十分出色。


    只是对方年纪要比宋红玉大上好几岁,而且家世方面,俩人也不相配。


    初心不想让宋红玉对那个年轻人过多关注,也没提那人,而是转了话题,跟她聊起别的事,宋红玉被转移了注意力,很快就把人抛到了脑后。


    金老大夫虽然在县里开着医馆,但她听人说过,金家在府城是有名有姓的望族,祖上还出过御医。


    金家世代行医,家中又经营着药材生意,能跟在金老大夫身边的晚辈,自然是金家的金尊玉贵的公子少爷。


    他们一家不过是卖吃食的小生意人,跟人家差着十万八千里,根本想都不用想。


    回到家后,初心给宋红玉安排了一些事情干,让她没功夫想七想八。


    次日,初心又带着宋红玉上了趟医馆,好在医馆里只有金老大夫和药童,昨天的年轻人并不在医馆里。


    金老大夫给宋红玉诊完脉,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比去年要好上不少,坚持如此,顶多明年,就可如常人一般康健了。”


    初心冲金老大夫行礼道,“还得多谢金老大夫您的药膳方子,我一个月叫她吃上两回,现在也很少咳嗽气喘了。”


    宋红玉眼睛很亮,看着金老大夫的目光带着明显的感激。


    金老大夫不肯受礼,“我不过是做了医者该做的事,功劳还是你这个当娘的,舍得给她进补。”


    这话倒没说错,初心在伙食上很舍得花钱,偶尔还给她炖些补血益气的汤,时间长了,效果自然看得到。


    走之前,初心又抓了些制药膳的中药。


    母女俩从医馆出来,刚好碰见年轻男人回医馆。


    年轻男人认出初心和宋红玉母女,冲她们微微点过头后,径直越过她们进入了医馆内。


    初心面上不动声色,手上却拉住了宋红玉,带着她火速离开了医馆范围。


    好在次日就是开店的日子,一忙活起来,宋红玉也就没心思想其他的事情了。


    过了初六,宋昌永也开始恢复每日去镇上码头摆摊卖包子。


    为了能早日攒够钱,在县城安家置业,一家三口是风雨无阻,一日都不曾休息过。


    日子由春入夏,开始慢慢热起来。


    好在宋昌永都是早上出摊,日头还不太晒,他摆摊时间长了,有固定的客人,常常一锅刚出,就被定完了。


    六月酷暑,天气热的让人心情都跟着烦躁起来。


    不过很快,家里就发生了一件让全家人都高兴的事情。


    一家三口辛苦八九个月,终于攒够钱,在县城买下了第一套房产。


    虽然地方不大,但也算是有了个安身之所。


    房子距离租的房子不远,隔着两条胡同。


    房子自带一个小院,三间正房,外加一间厨房和一间杂物房。


    院子里没有水井,要想打水,就得去附近的井坊里打水。


    买这套房子初心一共花了八十多两银子,拿到房契后,初心就安排宋昌永和宋红玉搬家。


    作者有话说:


    大房:宋昌学、周氏、儿:谷子


    二房:宋昌义、王氏、女:秀秀


    三房:宋昌平、李氏


    老四宋昌永


    老幺宋红玉


    第27章 多子不多福


    搬家当天, 初心特地做了几笼包子,给附近的邻居都送了些,算是彼此认个脸熟。


    邻居们也都认识初心一家三口, 知道她们在附近做馄饨吃食生意。


    馄饨铺的生意好, 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初心一家又在县城安了家, 一些大娘婶子看到前来送包子的宋昌永后, 都纷纷热情的打听他的婚事。


    宋昌永模样长得俊不说,家中条件也不算差,听说人也孝顺勤快, 着实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女婿人选。


    邻居们的热情,让饶是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宋昌永都觉得有些难以招架。


    最后不得不找了借口, 才得以脱身。


    回到家中, 初心和宋红玉得知了宋昌永遭遇的事情, 不由纷纷笑他。


    宋红玉更是打趣说, “四哥, 你打算什么时候给我娶个嫂子回来?”


    宋昌永到底是个愣头小子, 毫无这方面的经验,又被老娘和?????妹子含笑打趣, 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这事自然得娘做主,你也别笑我, 迟早轮到你。”


    “四哥!”


    宋红玉有些羞恼的瞪了眼宋昌永,她今年也十四了,要么明年要么最迟后年,她娘也该给她说亲了。


    不过在这之前, 肯定是四哥先成婚。


    宋红玉故意嗔道, “四哥你等着, 等四嫂进门,看我把你小时候干的坏事全都说出去。”


    兄妹俩一阵玩闹,初心却在认真琢磨宋昌永的婚事。


    按照时下的习俗,男子十六七岁便可以成婚。


    上个月宋昌永才过完十五岁的生日,现在也只是叫十六而已,按照周岁算,其实也十五岁。


    初心便跟宋昌永商量,“你的婚事我打算晚两年再办,眼下才买了房子,手头上没有多少现银,等上两年,家里银钱也丰裕些,到时候也可以再买上一处房子,让你跟你媳妇出去单过,这样不住一处,将来也少一些矛盾。”


    这是初心一早就打算好的,经过上个世界,她也喜欢上清净。


    毕竟她不是原主,做不到养了儿子又带孙子,分开住也能少些事端。


    宋昌永却以为是自己哪里惹了初心不高兴,急切的说,“娘,当初分家的时候不是说好了,您跟着儿子一起过,怎么现在又要把儿子撇出去,要是儿子哪里做的不好,惹娘不高兴,任凭娘或打或骂都行,就是别扔下儿子。”


    初心摇头说没有的事,“我现在年纪越大,是越好个清净,等你成了家,顶多一二年孩子也有了,再说我也不是离你们多远,到时候房子就买在附近,除了平时吃住不在一块儿,其他还是跟现在一样,没多大区别。”


    宋昌永还想再说些什么,初心却没让话题继续,岔开话题说起其他事来。


    宋昌永也只好作罢,反正距离他成婚还早,说不定那时他娘改了主意也不一定。


    *


    自从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后,初心和宋红玉每天早上过去馄饨铺开门做生意,中午晚上就在自己家里吃住。


    中秋节前,宋昌平和李氏进了一趟县城,特地来找初心。


    尽管家里人都知道初心在县城做吃食生意,但县城离宋家村太远,加上又不常进城,所以一直没人知道初心有个自己的店面。


    李氏的亲戚在县城做工,也是靠亲戚打听过后,宋昌平和李氏夫妻才知道初心开的馄饨铺的地址。


    夫妻俩找过来时,刘大娘正准备关门。


    本想说已经打烊,话没出口,李氏先喊住了屋里正在打扫桌子的宋红玉。


    宋红玉停下手上动作,朝外看了眼,也有些吃惊。


    “三哥,三嫂,你们怎么来了。”


    吃惊归吃惊,宋红玉还是把夫妻俩给迎了进来。


    夫妻俩特地换了干净整洁的衣服,宋昌平的手上还提着一个篮子,里面都是些摘得干干净净的瓜果蔬菜。


    李氏也是随口问了句店里忙不忙,而后才说因为要进城买东西,所以想着顺便过来看望一下初心。


    宋昌平在一旁一句话都没说,好在宋红玉知道自家三哥一直都是这么个闷性子,所以也没指望他开口。


    “娘在后院,三哥三嫂,咱们到后面去说吧。”


    初心刚把厨房收拾干净,把客人吃的碗勺放到盆里,正准备打水清洗,宋红玉就带着宋昌平和李氏进来了。


    初心从来没打算瞒着谁,所以看到宋昌平和李氏夫妻她一点儿也不意外。


    何况,比起大房和二房夫妻,她对宋昌平和李氏的印象算是比较好。


    李氏这次上门,除了来看望初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初心她怀孕了。


    毕竟李氏进门都一年多了,才终于开怀,这对于三房来说,算得上一个特别好的消息。


    要知道李氏上头的两个嫂子,都是进本半年就有了生育,次年就给宋家添了人口,不像她到现在才怀上。


    正是因为迟迟不怀孕的压力,也导致李氏在三个妯娌里自觉比两个嫂子矮上一头,平时话也是最少的。


    外人都常说,宋昌平和李氏这对夫妻,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样的锯嘴葫芦。


    “恭喜三哥三嫂,明年我又能多一个侄子侄女了。”


    三个嫂子里,宋红玉对李氏算是比较亲近的,所以也真心替李氏高兴。


    初心也代替原主说了几句关切的话,本想留宋昌平和李氏吃个饭,李氏却说要赶回去,家里还有一堆事。


    夫妻俩放下带来的东西,就告辞离开了。


    事后,初心买了一些柔软的细布,和一些对孕妇好的东西,让宋昌永顺便送回去给李氏,为此周氏和王氏自然没少在家说酸话。


    *


    经过一年的调理,宋红玉的身体已经比往年好上很多了。


    入秋变凉后,宋红玉的手脚不再冰凉,脸上也多了些红润之色。


    今年过年初心不打算回宋家村,所以早早的置办了年货。


    按理说年底事多繁忙,该没时间说媒拉纤才是,一般都是正月里闲暇的时候,串门走亲顺便替人做媒。


    可轮到宋昌永这,时常有人打听介绍,要替宋昌永说一门媳妇。


    初心对此也是好生谢过,却没松口,只说找庙里和尚算过,不能过早娶妻,少不得要到十八之后说亲,才能保证运道。


    古人对神佛向来敬畏,有了这个借口,也就只好作罢。


    毕竟谁家适龄的女儿,也不可能为了还没影儿的事,耽搁上一二年的光景。


    过年期间,巷子里时常能听见放鞭炮的声音。


    除了孩童买鞭炮玩耍,还有那趁着年里的喜气,嫁女娶媳。


    正月里初心也没回宋家村,亲戚们的年礼都是交给宋昌永带回去,挨个拜年送礼。


    初一至十五,崇善寺都有庙会。


    等宋昌永从宋家村回来,一家三口就往崇善寺去参加庙会了。


    寺庙里来参拜的人多,寺庙外也同样热闹,不少小贩货郎都齐聚于此,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从庙里参拜出来,三人在寺庙外的集会上慢慢逛着。


    逛到一处货郎的摊子前,宋红玉瞧上了一个梳子,打算掏钱买下,旁边却忽然过来个人,抢先把钱付了。


    宋红玉看向那人,半天都没认出来。


    “是我,红玉妹妹不记得了?镇上张屠户家的,张明永。”


    来人露出往常一样的笑意,却没有以往看着讨喜,或许是瘦了的缘故,那双眼睛越发像张屠户的媳妇,隐隐带出几分刻薄来。


    “原来是张二哥。”


    宋红玉也才想起来对方是谁,只是俩人原先就不熟,不过见过几次面,才礼貌称一声张二哥。


    “梳子的钱还是我自己付吧,无亲无故的,怎么好让张二哥破费。”


    这一二年里,初心时常跟宋红玉谈心,教导她为人处世,以及必要的提防。


    宋红玉此刻也是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从荷包里拿了银子递给货郎。


    “别,也没多少钱,咱们长久没见,又是正月里,就当是我送给妹妹的年礼了。”


    张明永拦住货郎,不肯把钱收回来。


    宋红玉拧起眉头,下意识四处张望,直到看见赶过来的初心和宋昌永,内心才松了口气。


    宋昌永老远就看见有人在纠缠自家妹妹,大步赶过来,先把宋红玉给护到身后,然而才拿正眼去看男人。


    “张小老板,怎么是你?”


    张屠户生了两个孩子,头一个是女儿,就张明永这么一个儿子,将来家里的生意都得交给他,所以人们都称张明永为张小老板。


    张明永喊了声宋四哥,然后解释他陪家人一起过来逛庙会,没想到会碰见宋红玉,也是巧了。


    宋昌永可不觉得巧,反而觉得张明永意图不正。


    这时,宋红玉在背后扯了扯宋昌永的衣服,小声说了张明永替她付钱的事情。


    宋昌永立刻意会,从货郎处接过银子,还给了张明永。


    “非亲非故,实在不好让张小老板破费,这银子,你还是自己收着吧。”


    还完银子,宋昌永就准备拉着宋红玉离开,张明永还想再多说上两句话,他的家人却找了过来。


    “明永,跟谁说话呢?”


    双方打了个照面,宋昌永是常去张屠户家拿猪肉的,所以跟张屠户的媳妇,张明永他娘跟前也算是熟面孔了。


    彼此打了个招呼,张母的眼睛就开始往宋红玉身上瞄。


    知子莫若母,张明永的小动作和眼神可骗不过她。


    张母长相平平,偏偏生了一双略显刻薄的眼睛,不笑时,让人瞧着便觉得难缠几分。


    “这是红玉呀,一年多没见,真是越长越标致了,回头到说亲的年纪,你娘可该头疼了,那说媒提亲的还不得把你们家门槛给踏平了。”


    宋昌永和宋红玉兄妹俩都没搭这个茬,俩人都是未婚,说什么都容易让人觉得不庄重。


    好在这时初心也赶了过来,张母立刻就拉上初心寒暄。


    从生意谈到儿女婚事,得知宋昌永还没成家,忙拿出过来人的经验,指点初心。


    “怎么能拖着不成家?????呢,你们家老四模样好,不像我们明永,没什么出色的地方,也就是他老子给他攒了些家底,人家才看得上他。”


    张母的话说着就绕到了自己儿子的头上,后来又拉出陪同的姑娘,介绍说是她娘家表侄女,今天来就是特地给俩人合八字的。


    “娘!您别胡说!”


    张明永在一旁急了眼,他怎么不知道今天来是合八字的,来之前不还说是专门来烧香求福的吗?


    张母瞪了自家儿子,然后立刻又变脸,笑着说年轻人面嫩,不好意思。


    初心淡淡笑了笑,直接祝福张母早日抱上孙子,最好是三年抱俩。


    张母当听不出来初心的嘲讽,反而乐呵呵接受,可把一旁的张明永给急的差点儿跳脚了。


    初心借口回去有事,拉着宋红玉火速远离了这一家子。


    直到走出了集会的范围,宋昌永才狠狠吐了口气,骂道,“当他是什么香饽饽不成?今天要不是人多,我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不可!”


    宋红玉低着头没吭声,情绪不是很高。


    张母的那些话外人听着是有些颠三倒四,但几个当事人却都明白张母心中的如意算盘。


    张母瞧不上宋红玉,她心中儿媳妇的人选,就是她今天带来的娘家表侄女。


    为了避免儿子有什么糊涂念头,她干脆一气把人都给得罪了。


    不管将来如何,两家都做不成亲家。


    初心倒没宋昌永那么生气,而是让宋昌永以后不必去张屠户家定猪肉,直接就在县城的猪肉摊上买,还近便些,价钱也贵不了几文钱。


    *


    四月初三,李氏生了个龙凤胎。


    亲戚们都说,李氏要么不生,一生就生两个,直接让宋昌平儿女双全了。


    初心一家回村看望了李氏和两个孩子,趁屋里没人的时候,初心塞给李氏两个小银锁,算是代替原主给两个孙子孙女的见面礼。


    店里的生意一日离不得人,当天初心一家就回县城了。


    后面洗三和满月酒都没回来,但宋昌平和李氏都没说什么。


    回去后,初心也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该给宋昌永说门亲事。


    下个月宋昌永满十六岁,叫十七了。


    毕竟找人说媒需要时间,等确定了人选,请没人下定,两家走礼,再合八字请婚期,中间少说得耗费大几个月的时间。


    等事情都准备齐全,到了成婚那一步,宋昌永也差不多满十八了。


    给宋昌永过完生日,初心就找了邻居里擅长做媒的一位姓马的大娘,帮着暗中寻摸一个合适的儿媳妇。


    在这之前,初心特地找过宋昌永,问他想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宋昌永虽然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自己的要求。


    模样不挑,只要不丑就行,关键是性子要好。


    马大娘听了这要求,笑着拍胸脯保证,一定给初心找一个伶俐能干又听话的儿媳妇。


    初心对此也是一笑置之,听不听话不打紧,反正也不是跟她过日子。


    只要心里有成算,一心奔着把日子给过好就行。


    马大娘的动作很快,从五月里一直到八月,连续给初心说了好几个人选。


    初心先听了对方的家庭,太过重男轻女的肯定不行,父母难缠不好打交道的也不行。


    家庭背景的和睦与稳定,对一个人将来的说话行事,以及人生选择上,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初心选了几个家庭背景还算和谐的,交给宋昌永让他自己决定跟哪几个见面。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宋昌永决定要跟哪个见面就能见的上。


    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宋昌永选中了女方,再有媒婆去跟女方提,要是女方也中意宋昌永,双方才会被安排见上一面。


    这会儿的古代社会,还没有被程朱理学那一套给洗脑,男女未成婚前是可以相互见面的,女子不管嫁没嫁人,都是可以在外露面行走的。


    宋昌永见了两三个未婚姑娘,选中了最后一个姓王的姑娘。


    王家同样也是县城做生意的小买卖人,家中开着一间剪刀铺,父母俱在,上头一个大姐已经出嫁,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妹妹,年纪尚幼。


    王二姑娘今年十六,跟宋昌永只差几个月。


    按理王二姑娘早该出嫁,只是前两年祖母去世,被守孝耽搁了两年。


    王家正愁耽搁了女儿的婚事,怕女儿找不到合意妥帖的夫婿。


    没想到竟这样巧,碰到了宋昌永。


    宋昌永和王二姑娘彼此都看对了眼,两家很快说妥了亲事,照旧请马大娘做媒人,开始下定礼,走流程。


    婚期定在次年八月,那时俩人都差不多叫十八岁。


    不是初心不想往后拖,能把婚期定到次年八月,都已经是初心能做到的极限了。


    王家不想把女儿留成老姑娘,让人说闲话,同时也怕其中时间拖得长了,万一生了什么变故,到时候耽误女儿一生。


    婚期定下后,两家日常走动就频繁了起来。


    逢年过节,宋昌永也常上门拜访。


    在这期间,宋昌永和王二姑娘也越来越熟悉,偶尔宋昌永还借宋红玉的名义,约王二姑娘去庙会。


    宋红玉自然得陪同在列,当一个锃光瓦亮的电灯泡。


    宋昌永同王二姑娘成婚前,初心不仅把原来租的房子给买下,并且还买了一套五间的小院子,给宋昌永和王二姑娘做婚房。


    两套房子买下来,家里的银钱也算是彻底空了。


    不过好歹完成了原主的一桩心事,剩下就只有宋红玉的婚事了。


    第28章 多子不多福


    宋昌永和小王氏成亲后, 就住到了新房子里,平日里吃住都和初心、宋红玉分开。


    白日里小王氏却会常来馄饨铺里帮忙,初心倒是说过不要她劳累, 可小王氏却坚持如此, 初心也只好随她去。


    宋红玉跟小王氏这个小嫂子相处的很好,姑嫂俩平日做什么都邀着一起, 外人不知道的只怕会把俩人误认为姐妹。


    平日里馄饨铺关门后, 小王氏还会带宋红玉出去闲逛散心。


    小王氏打小就在县城长大,十分熟悉县城的一景一物,知道哪里好玩。


    只不过等天气渐渐转凉后, 俩人就不大爱出门了。


    小王氏是个畏寒的性子,宋红玉也差不多。


    尽管现在宋红玉的身体被初心调养的十分健康, 但长久以来的习惯, 让她并不是很喜欢冷天。


    今年冬天难得下了两场雪, 不过雪下的薄, 还没过夜就化了。


    眼看着马上要进腊月, 宋红玉的生日也快到了。


    宋红玉今年的生日有些特殊, 过了这个生日,宋红玉就十六周岁, 叫十七了。


    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到宋红玉这个年纪, 已经说了人家了。


    可初心却迟迟没替宋红玉找婆家,平日里有人上门说媒,也让初心给挡了回去。


    时间一长,上门的人也就少了。


    如今眼瞅着宋红玉年纪越发大了, 宋昌永不免替自己的妹妹着急。


    为此, 他特地私底下找到初心商量, 是不是该给宋红玉选婆家了。


    毕竟婚姻大事,都需要慢慢磨,不是说要找就立刻能有的。


    虽说自己的妹妹容貌方面是越长越好看,可要是再蹉跎个一二年,那时再想找一个年纪品貌都相当的夫婿,可就有点儿难了。


    这世上少有二十来岁还未曾成过婚的男子,基本上不是已经当爹,就是有什么毛病。


    宋红玉的婚事可是事关初心的任务完成与否,对此她自然比谁都要重视。


    过完了生日,初心就找上了当初替宋昌永和小王氏做媒的马大娘,让对方帮着寻摸一个合适的人。


    宋昌永这桩婚事就做得好,所以初心对马大娘也是充满信任。


    小王氏得知初心在给宋红玉找婆家,姑嫂俩个一起做针线活的时候,小王氏少不得说上几句促狭之语。


    “凭咱们红玉这样的人品样貌,必须得挑个十全十美的好人家,否则嫁谁那都是白瞎了。”


    宋红玉到底还是个姑娘家,面嫩的很,每次被小王氏打趣,也只是红着脸,闭口不接话。


    宋红玉越是这样,小王氏心中就更乐了。


    “怎么?嫂子说错了?不信你问问你四哥,但凡每一样拿得出手的男人敢上门提亲,你看你四哥打不打出去。”


    “嫂子!”


    宋红玉咬唇嗔怒,“你要是再说这些,我可再也不理你了。”


    小王氏笑也笑够了,见宋红玉快要恼了,便赶忙哄了宋红玉几句。


    不过说笑归说笑,小王氏还是打心底里觉得一般的男人,肯定是配不上自家小姑子这般品貌。


    又过了几日,天气放晴,小王氏就约着宋红玉去崇善寺烧香求签。


    小王氏也不敢说是带她去求姻缘签,怕宋红玉羞恼不肯去,就借口说是去求生子签。


    小王氏和宋昌永才刚成婚不到半年,远不到去庙里烧香求子的地步。


    宋红玉心里也明白,小王氏这个嫂子是故意这么说,给她留几分面子。


    她心中虽然觉得不好意思,却还是跟着一起出了门。


    崇善寺的香火旺盛,签也灵得很。


    每年开庙会?????的那几天,前来寺庙求签的人不计其数,平时则就冷清一些。


    小王氏和宋红玉来到庙里时,刚好碰上一行两三人从寺庙出去。


    路过的时候,还听到对方说签灵,回去准能说个好婚事,显然也是来求姻缘签的。


    姑嫂俩先去佛祖前烧了香,捐了一些想有钱后,才去后面找寺里的僧人求签解签。


    小王氏先抽了个,是一只上上签。


    “红玉,你也来抽一个,来都来了。”


    小王氏把签筒递给宋红玉,宋红玉纠结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抽了一个,结果是一只中上签。


    “中上签也是好签,等会听听解签师傅怎么说。”


    小王氏赶忙安慰宋红玉,然后拉她过去找僧人解签。


    僧人先看了小王氏的签文,说小王氏很快能心想事成。


    小王氏求得就是子嗣,听僧人这么说,脸上立刻就露出几分喜色来。


    不过想到身边还有个宋红玉,又敛住笑容,让僧人帮忙给宋红玉解一下签。


    僧人看完宋红玉的签文,只说了句‘虽有波折,终得圆满’。


    虽然宋红玉没有说自己求的是什么签,但小王氏猜也猜到一定问的是姻缘。


    虽说签文不一定十足十的准,可出了这样的签语,到底让人心头上多了几分阴霾。


    小王氏见宋红玉怔楞出神,以为她为此担忧,只好好言安慰她。


    “没事没事,谁家娶妻嫁女不都是一波三折,就说我,因为守孝耽搁了一两年,后来不还是碰到了你你哥哥,再说大师也说了,终归到最后是圆满的,说明你将来肯定能嫁个合心合意的好夫婿。”


    宋红玉冲小王氏笑了笑,表示自己不要紧。


    原本姑嫂俩还打算去寺庙后山逛一逛,这下子也没有了逛下去的心情。


    从大殿出来后,俩人就打算直接回去。


    走到门口时,却迎面碰上了熟人。


    年长的那位正是医馆的金老大夫,与他随行的年轻男子,据说是金老大夫的孙儿。


    对方这两年一直都在县城,被金老大夫带在身边。


    男人年纪不大,又一表人才,打听的自然就多了。


    金老大夫也没想瞒着,介绍说是自己的孙子,只不过父母不在,便来与他做个伴儿。


    小王氏和宋红玉跟金老大夫见了礼,让出位置,打算给金老大夫先过。


    金老大夫依旧是那副慈和笑意,摆手说不用。


    “我们祖孙是来散心的,不急着进去,你们是要回去吧,还是你们先过吧。”


    崇善寺虽然香火旺,但寺庙的大门却一直没有扩修,从几十年前起,就一直是那副窄窄的,只能容纳一两个人通过的小门。


    平时一到庙会时,常常堵得水泄不通。


    看着男子扶住金老大夫往后让了让,小王氏和宋红玉也没再推辞,冲金老大夫点了点头,错身而过。


    姑嫂俩往外走出去几步,小王氏忽然又停住脚步,回头望了一眼。


    金老大夫祖孙俩正跨进门,只留给小王氏两个背影,金老大夫已经是古稀之年,身体略显佝偻。


    他身旁的孙子却挺拔修长,像是山顶上那株岿然不动的青松一般。


    小王氏的娘家离医馆很近,所以比起旁人,知道的消息也更多一些。


    金老大夫的孙子今年似乎十九了,却迟迟没有成婚,金老大夫也一直为这事愁着,只不过他孙子一直不松口,金老大夫也没办法。


    小王氏不由看了眼身旁的小姑子,下意识抿唇笑了起来。


    姑嫂俩回到家,刚好碰见初心送马大娘出来。


    小王氏跟宋昌永就是马大娘做的媒,看见小王氏,马大娘便说了几句凑趣的话。


    “我这媒保的不错吧?来年要有喜事,可得请我吃顿好酒。”


    俩人都已经成婚,再有喜事,就只能是添丁了。


    小王氏虽然脸上有些热,但到底是成了家的人,依旧能镇定自若的说话。


    “这城里谁不知道大娘的本事,要是大娘能再给我这妹子做一门好媒,来年喜酒肯定管够。”


    马大娘笑的褶子都出来了,“我刚才就跟你娘说这事呢,正好,你帮着你娘一起给你妹子挑挑,看我找的人合适不合适。”


    宋红玉在一旁听着,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脸烧红的厉害。


    马大娘也知道姑娘家脸皮薄,没打趣宋红玉。


    送走了马大娘,小王氏才跟宋红玉一起回到院子里。


    宋红玉知道她娘要跟嫂子说她的婚事,便找了个借口回房了。


    初心招小王氏商量,主要是想让她回娘家,让亲家公亲家母帮着打听打听男方的情况。


    王家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打听起消息来,也比她要更方便。


    这次马大娘给了三个人选,条件跟初心家差不多。


    一户姓陈,家里开杂货铺,是独生子,年纪跟宋红玉差不多。


    一户姓刘,家中专门做白事生意,是家中幼子。


    虽然初心不是很忌讳这些,但小王氏觉得不合适,考虑到宋红玉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初心便先把这个放到了一边。


    另一户人家,不是县城的,而是镇上的小地主,对方姓吴,家里有几十亩田地,还有两个大鱼塘。


    准备说亲的这个,是吴家的老二,他们家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岁。


    初心就让小王氏帮忙打听姓陈的这户人家,至于吴家,就只能让宋昌永去打听了。


    打听的事急不得,眼看年关将近,一家人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准备过年上。


    因为小王氏曾私底下把宋红玉求的签文告诉了初心,所以年后正月里庙会,全家去了趟崇善寺。


    初心诚心诚意的烧香,还特地多多捐了香油钱,希望宋红玉的婚事能够顺遂一些。


    不是初心迷信,这要是在以前,初心是从来不弄这些东西的,但自从她自身经历过奇特的事情之后,对一些神佛道家的事,不说完全相信,但也多了些尊重。


    庙会过后,王家那边打听到一些消息,小王氏回娘家听消息,顺便在家吃了顿饭。


    正月里的菜都是荤腥较多,小王氏刚碰上红烧肉,看到那油汪汪的颜色,顿时感觉胃里翻滚,捂着嘴干呕不止。


    小王氏的娘自己是生养过四个儿女的,经验十足,立刻就明白过来女儿这八成是怀上了。


    一家人高兴不已,立刻送小王氏去金老大夫那看了看,确认有孕后,小王氏的娘就想让女儿在家住几日,她好好教导教导。


    可小王氏却坚持要回去,小王氏的娘再不舍得,也只好把女儿送回去。


    好在离得不远,时常都能见到。


    小王氏有孕后,初心就不让他再去馄饨铺帮忙了。


    *


    经过打听,县里杂货铺陈家的家风还好,听说那独子也是个聪明上进的,人孝顺但不愚孝。


    镇上的吴地主家,则有些偏心眼,全家更疼爱幼子,老一辈则疼长孙。


    吴老二横在中间,爹娘不疼,祖父祖母不爱的,也导致他性子有些沉闷。


    于是,出了正月,初心就让马大娘安排,让宋红玉跟陈家杂货铺的独子开始相看。


    两家相看的地点定在酒楼二楼的雅座里,四周通开,却用屏风隔住前后桌的视线。


    既保证了隐私,又多了几分热闹。


    马大娘作为陪客,又是媒人,自然是帮着两家说话。


    场面虽然不算热络,却也不至于太尴尬。


    初心打量过陈家独子,容貌平平,但眼神清正,为人处世也很不错。


    只是每每接触到宋红玉的脸时,年轻人的羞涩便体现出来,处处都透露着几分愣头青的局促来。


    初心背后的屏风后面,十分巧合的坐着金大夫和其孙子。


    金老大夫本来是打算出来会友,结果老友放了他鸽子,为了不白跑一趟,祖孙俩打算就在酒楼里吃过饭再回去。


    没想到,居然能碰到初心带着女儿相看。


    金老大夫有些感叹的说,“我还记得当初宋五姑娘被她娘带来医馆看病的时候,还是瘦瘦小小的样子,如今一转眼,居然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似乎就喜欢怀念从前。


    金老大夫透过孙子的脸,似乎看到自己早早过世的幼子。


    他忍不住喟叹一声,“要是你爹娘还活着,也该替你打算婚事了,如今你年纪越发大了,总拖着不说,万一我那天去了,你爹娘问起你来,你叫我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金老大夫见孙子依旧是那副闷性子,不免有些头痛,万般心思都在心中略过,最终也只得长叹一声。


    “怀舟,你也该成家了。”


    金怀舟垂着眼帘,骨节分明的手却有规律的摸索着杯盏。


    良久之后,他才回应金老大夫,“祖父替我安排吧。”


    金老大夫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意,“好好好,我这就通知你伯父伯母,让他们在府城,为你挑一位闺阁小姐。”


    金怀舟却摇了摇头,“不必,孙儿不想麻烦伯父伯母,祖父就在本地让媒人替我寻一门亲事即可。”


    本地媒人?


    金老大?????夫下意识偏了偏头,想到了一座屏风之隔的马大娘。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大概在6点


    第29章 多子不多福


    相看过后, 双方对这桩婚事都十分的满意。


    事后,陈家立刻请了马大娘,正式上门提亲。


    三月底, 宋红玉跟陈家的儿子陈忠生定了亲事, 现在就等着选日子下聘礼,请婚期。


    准备聘礼还需要一些功夫, 这期间陈忠生就会常找借口上门, 不是送吃食,就是带些新奇的小玩意儿给宋红玉解闷。


    宋红玉也慢慢把对方当成自己未来夫婿,没事的时候就偷偷做针线活, 给陈忠生做了一双鞋。


    宋昌永发现后,忍不住发酸, 当着宋红玉的面假意抱怨。


    说他这个当哥哥的都没穿上妹子亲手做的鞋, 合着全便宜外人了。


    宋红玉因此恼了宋昌永一回, 好几天没理他。


    宋红玉针线活不错, 但初心从来不让她多做这些事, 只不过偶尔无事可做, 拿来缝上两针。


    这些年宋红玉除了给初心做过两身里衣外,宋昌永是一针一线也没得过。


    不过宋昌永也疼这个妹子, 就算宋红玉想送,他也舍不得妹子辛苦劳累。


    到了五月里, 天气开始变热,城外的乞丐却渐渐变多了起来。


    一开始谁也没注意到这点,直到人聚越多,县太爷命人调查, 才知道是外地逃荒过来的流民。


    去年广云府下了雪, 靠北边的一带却是造了雪灾, 开春又忽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庄稼房屋毁于一旦。


    尽管朝廷已经在竭力救治灾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有一部分佃农,为了活命,拖家带口的逃往南边。


    县太爷为了不让流明扰乱城内秩序,将流民统一规划,集中收治,让他们自行开荒。


    县里会借他们粮种,等收成后再如数还上即可。


    大部分人都开始投入到开荒中,只有一小部分,家中劳力不丰,只能进城找个吃饭的活计。


    城里不少做生意的小买卖人,都遇上过流民上门找活干的场景。


    初心的馄饨铺也被人光顾询问过数十次,只是她店里要不了那么多人手,有一个刘大娘就能顶好几个人,所以只能婉拒了她们。


    不过后来倒是听说,陈家杂货铺请了一个伙计。


    陈忠生的母亲心善,看人家可怜,又求的那么恳切,就收了对方在店里干活。


    工钱对方只要了一半,但是的包她们娘俩吃住。


    陈父倒是觉得不妥,可陈母说,人家辛苦逃难来的,先帮人家度过这一阵难关,等过段时间人家缓过来了,再去找别的活计,也更容易些。


    只不过陈家收留的伙计,是个年轻女子,小王氏觉得不妥当,还亲自过去看了一眼。


    许是逃难路上折腾太过,那女子瘦的厉害,脸上看着都没二两肉。


    碰见客人上门买东西,也是一副老实本分的样子,不像是有心计的样子。


    小王氏这才放心回去,跟宋红玉透了个底。


    宋红玉信任陈忠生,所以也从没想过为这事跟陈忠生闹别扭。


    七月底的时候,陈忠生一脸喜气的上门,找到宋红玉小声告诉她,他爹娘准备过几日来下聘。


    等送完聘礼,再请好婚期,俩人的婚事就不远了。


    宋红玉自然也是满心欢喜,等着那一日的到来。


    这头宋红玉的婚事稳稳当当的走着,而金老大夫却快要为了孙儿的婚事愁白了头。


    “这几个月里,马大娘提了多少好姑娘,你是一个都不满意,当初可是你说要在本地说亲,可你折腾来折腾去,却一个都不要,你是想你祖父早点入土不成!”


    金怀舟不急不躁的给金老大夫倒了一杯降火的茶,亲自捧过去,“祖父先用些茶吧。”


    “都什么时候了,我还喝的下茶?”


    金老大夫嘴上这么说,但手却自然的接过了孙子递过来的茶,看了眼沉入杯底的莲心和菊花,重重哼了声,“喝再多茶都消不了我心底的火,你要是能早日定下来,即便我不喝这茶,都能消火。”


    金怀舟慢声安抚,“祖父莫急,我心中其实已有心仪的女子。”


    金老大夫脸色瞬间变换,好奇中又带着些兴奋,“哦?是谁家的姑娘?”


    金怀舟却摇头,“孙儿眼下还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姑娘,等孙儿问明了,一定告知祖父,至于马大娘那边,还请祖父替我说一声,回头一定请她做媒人。”


    “好好好,我马上让人去通知马大娘。”


    既然孙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姑娘,金老大夫的心也就落下去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计要亲眼看到孙子成婚入了洞房,才能彻底放下了。


    金老大夫催促孙子抓紧,要再磨磨蹭蹭下去,可就过二十岁了。


    金怀舟应的爽快,可接下来的几日,却始终不见他出门,金老大夫甚至怀疑自己的孙子是故意编了借口诓他的。


    *


    八月初五,陈家开始吹锣打鼓的送来聘礼,马大娘得意自己又做了一桩好媒,当着街坊邻居好一阵吹嘘。


    巷子里热闹了半日,才总算安静下来。


    马大娘这头却还要忙着给两家选一个黄道吉日做婚期,她翻了老黄历,好容易挑中了一个日子,兴冲冲的拿过去陈家,打算问问陈家的意见。


    要是陈家觉得好,她就得过去问初心,两边都点头同意,日子就算彻底定下了。


    这日刚好是个艳阳天,马大娘吃过早饭,就往陈家杂货铺赶去。


    刚到了门口,就看到陈母在店里跟伙计说话,马大娘喊了一声,才走进店里。


    等她靠近,才发现陈母的脸色不太自然,伙计脸上还带着泪水。


    陈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问马大娘有什么事。


    马大娘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不过还是笑着说,“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这不是给你送好日子来了,明年五月初五,正经的大好日子,你要觉得合适,我这就过去问问红玉她娘。”


    陈母没有如马大娘所想的那样高兴,反而脸色越发僵硬。


    “这、这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要不等我家那口子回来了,我们一起商量看看。”


    这会儿马大娘也瞧出不对了,别是婚事有什么问题吧。


    马大娘不想砸自己的招牌,拉着陈母到一边,“昨儿不是还说的好好的,今儿怎么又不成了?我说妹子,这门婚事可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现在就差临门一脚,到了这个档口您要是悔婚,将来街坊四邻的话可不是那么好听的。”


    陈母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可谁让她自作自受,招了个祸害回来。


    儿子这会儿早成了慌脚鸡,半点不中用,当家的又出门进货,等他回来还不知道要到哪天。


    陈母着实是找不到商量的人,她拿马大娘当自己人,便把家里发生的事全都告诉了她。


    “你说说,这事我怎么办?我是一万个满意红玉这个儿媳妇,可这里头这个,要是不给个交代,万一她出去胡说,又或者找县太爷告上一状,我这……”


    陈母气的眼泪都下来了,锤着胸口说,“我可就这么一个儿子,将来养老送终,全指着他啊。”


    “你、你这不是诚心砸我的招牌吗!”


    马大娘气的声音都变了。


    外头隐约还能听到那个女伙计的哭声,马大娘又憋屈又暴躁,这都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


    “这事我管不了,你自己跟红玉她娘说去吧。”


    马大娘不想掺和这趟浑水,没理会陈母的挽留,甩手直接走了。


    马大娘替初心家做了两回媒,二人也算老熟人了。


    初心对人向来以诚相待,马大娘也喜欢初心的性子,到底不忍心她蒙在鼓里,便先给她透了个底。


    初心听过后,当时就冷了脸。


    “这事还多谢你来告诉我,不过我还想麻烦你一回。”


    “咱们什么关系,有什么难处,你尽管说。”


    马大娘也是打心底里替宋红玉觉得委屈,要不是她几个儿子早成了家,她都想给自己儿子说这个媒。


    “陈家那样的人家,我是再不想上门的,他们家的聘礼,还劳烦你帮我送回去。”


    这也不是什么麻烦事,马大娘被陈家恶心这么一回,到底对她的招牌产生了一些影响。


    帮人帮到底,干脆她就替初心出这口气,好好让陈家丢一回人。


    当天下午,马大娘就带着人拉着聘礼送到了陈家杂货铺的门口,并且还敲锣打鼓的宣扬,陈忠生脚踏两条船的事。


    如今事情被宋家给发现,才退了这门亲。


    马大娘知道分寸,没有把女伙计给扯进来。


    陈母又不敢说出自己的委屈,只好任由马大娘在外面宣传,等马大娘走了,她才把聘礼搬回去,直接关上了门。


    晚上宋昌永和小王氏才知道这事,特地跑过来。


    宋红玉因为这事已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下午,初心是劝过她,但遇到这种事情,想要彻底放下,总需要一些时间。


    宋昌永却恨不得立刻去陈家把陈忠生拖出来打一顿,他故?????意冲着宋红玉的房门大声说,“这婚退得好,如今早早认清了他的真面目,总比成了婚后才发现的好,我妹子这样的人品样貌,还怕找不到比他姓陈的更好的人不成?”


    小王氏拉着宋昌永的胳膊劝他小声些,“红玉心里正难过呢,你偏要说这些,你诚心给红玉心里添堵是不是?”


    宋昌永忙说不是,“我这不是想宽慰红玉吗?”


    小王氏横他一眼,“有你这么宽慰的吗?”


    “算了,反正以后咱们跟陈家也没关系,何必再提这种人。”


    初心的话宋昌永自然不敢不听,他嘴上应着,但心里却琢磨着一定找机会,好好教训教训姓陈的一回。


    “这几日我估计红玉是不会出门了,等过上一段时间,你带上红玉去庙里散散心,帮我开解开解她。”


    初心知道宋红玉跟小王氏要好,让她去说,远比自己说要有用的多。


    退婚的事情过去后,宋红玉十来天没出门,就连馄饨铺也没去。


    陈忠生想找宋红玉,也一直没有机会。


    有次他拦住初心,想让初心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当面跟宋红玉解释。


    初心一句话,就让陈忠生溃逃而走。


    初心告诉他,再敢纠缠宋红玉,她就报官,让官府好好替他申申冤。


    自此之后,陈忠生就再没敢上过门。


    陈父进货回来后,倒是亲自上门道过歉,初心自然没有接受。


    两家本就无亲无故,现在也不再是亲家,自然没有收陈父礼的道理。


    最后陈父只好唉声叹气的离开,回去后又把儿子给骂了一顿。


    过了几日,周氏不知从哪里听到宋红玉退婚的消息,跑进城里来,要给宋红玉做媒。


    这几年初心不常回村,但留在宋家村的儿子媳妇们却每年都会进城给初心拜年。


    早些时候,周氏和王氏还打馄饨铺的注意,借口给初心帮忙,想要留在城里。


    可初心根本不吃她们那套,来软的她不接茬,来硬的她直接送客。


    时间长了,周氏和王氏也明白过来,她们这个婆婆是彻底改了性子。


    之后她们就安安分分,不敢再作妖。


    周氏知道初心对宋红玉的看中,将来嫁妆肯定不少,刚好她娘家侄子也到了适婚的年龄,要是能把宋红玉给娶回去,一家子的生计都不用愁了。


    可初心本就不喜欢周氏,她刚一开口,初心就猜到了,根本没让她说下去,很直白的告诉她没戏。


    就算初心不挑家庭条件,可就凭周家能养出周氏这样的人来,足以说明周家的家风家教不行。


    这样的人家,就算是祖坟冒青烟,生了个天生俊才,她也不会把宋红玉嫁过去。


    周氏闹了个没脸,不甘不愿的回去,跟丈夫宋昌学好一阵抱怨,说初心势利眼,瞧不上她娘家人。


    宋昌学虽然跟初心关系闹得不好,但宋红玉到底还是他亲妹子,周家人又算什么?


    宋昌学难得替宋红玉说了回话,把周氏那侄子贬的一文不值,给周氏气得够呛,夜里夫妻俩就干了一架,宋昌学脸都被挠花了。


    王氏见状,也歇了给宋红玉做媒的心思。


    *


    小王氏已经怀孕九个月,眼看着就快要临盆。


    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少出门,可小王氏却忽然邀宋红玉陪她去一趟崇善寺。


    虽说有宋昌永陪同在侧,但宋红玉到底担心哥哥一个人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因此只好答应下。


    宋昌永赶了车,载着小王氏和宋红玉到崇善寺。


    进入寺庙里,宋昌永陪着小王氏去拜佛,宋红玉却没有这个心思。


    小王氏见她无聊,便借口让宋昌永扶她去休息,让宋红玉自己去逛逛,等会儿再到大殿会和。


    宋红玉也知道兄嫂带她出门,就是为了让她散心来的,当下也不好拂了他们的好意,便打算去后山看看。


    崇善寺的后山有一片桃林,这会儿虽然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但桃叶碧绿,郁郁葱葱挂满枝头,也别有一番生机盎然之趣。


    宋红玉在桃林里走了一圈,然后找到一处干净的石阶坐下。


    正在宋红玉出神的间隙,桃林里又迎来了另一位客人。


    “宋姑娘。”


    宋红玉听到声音,不确定是在喊自己,她四处张望了一圈,看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她身后的男人。


    宋红玉赶忙起身,喊了声金少爷,就准备离开,好把这赏景的位置让给金怀舟。


    俩人错身而过的时候,金怀舟却叫住她。


    宋红玉虽然跟对方不熟,但是看在对方是金老大夫孙子的份上,还是停了下来。


    “不知道金少爷有什么事?”


    金怀舟看着眼前灵秀如玉的姑娘,眉眼柔和了几分,“听说姑娘退婚了,不知道近期婶子可打算再替姑娘说一门亲事?”


    宋红玉本就因为陈忠生的事,闷闷不乐的好几天,经过初心和小王氏的开解,才慢慢放下。


    如今这个姓金的又没头没尾的跟她说这些,要不是对方是金老大夫的孙子,她都怀疑对方是故意来嘲笑她的。


    “婚姻大事,自来父母做主,我哪里知道。”


    宋红玉语气不算好,连正眼也不看金怀舟,明显是生气了。


    金怀舟眼中闪过一丝懊恼,“是我失言了,我并非有意冒犯姑娘,我是想、想跟姑娘毛遂自荐。”


    金怀舟说完这话,冲宋红玉长做一揖,算是赔礼道歉。


    宋红玉却因他这动作,吓得后退了几步,因此金怀舟后面的话,她根本没听清。


    金怀舟起身后,面上虽然还是那副清冷端方的样子,而耳根却红的分明。


    “在下广云府人士,上无父母,全赖祖父教养长大,虽身无长物,但养活妻儿绝无问题。”


    金怀舟把自己的个人情况跟宋红玉一一说明,末了更是直白的说想上门提亲,希望宋红玉能认真考虑考虑他。


    宋红玉何曾遇见过这样的事,一时间她脸上飘起红霞,不是羞,而是恼。


    这要换个人,宋红玉指定认为是登徒子了。


    可对方不仅是长得一副端方君子的模样,更何况还是金老大夫的孙子。


    宋红玉心中又急又恼,她轻啐一口,“佛门清净之地,怎容你这般胡说!”


    啐完,便趁金怀舟愣神之际,匆匆离开了桃林。


    宋红玉几乎是一路小跑离开,回到大殿时,她脸色却更红了。


    小王氏还问了一句,宋红玉捂着脸,借口说是跑热了,小王氏也没多想。


    刚好拜完佛,三人就坐车回去了。


    回到家后,宋红玉又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里,可这回却不是为了陈忠生。


    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多子不多福


    在崇善寺后山桃林遇见金怀舟的事情, 宋红玉没有跟任何人说。


    毕竟她跟金怀舟并不熟悉,对方却忽然说出那种话,不免让宋红玉认为对方是个外表端方, 内心轻浮的男人。


    宋红玉甚至忍不住怀疑, 明明金老大夫那么德高望重的一个人,怎么偏偏有这样一个孙子。


    为了避免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情, 宋红玉决定以后要是再碰见金怀舟, 一定要离他远远儿的。


    这时,院子里传来开门的动静。


    宋红玉想着应该是她娘回来了,便整理好脸上的表情, 从房里出去了。


    初心关上院门,回过头宋红玉已经站在了房门口。


    回来之前, 初心特地先去了一趟宋昌永和小王氏处, 打听他们今天逛的怎么样。


    小王氏并不知道宋红玉在崇善寺还碰见的其他人, 但是宋红玉回来的时候情绪明显比出门的时候要好上不少。


    初心听过后, 便有些忍不住怀念起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


    要是她跟宋红玉现在是在现代, 碰到这种事情, 她完全可以带宋红玉出去玩一圈。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和风景,领略领略世间风光, 回头再看看陈忠生这件事,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可惜以现在的交通情况, 哪怕是想去府城,都得赶上一天的路。


    不过为了宋红玉能早点儿走出陈忠生的事情,初心还是打算带宋红玉出去玩一趟,远的去不了, 府城还是可以考虑一下。


    “你嫂子下个月要生, 等办了满月酒, 我带你去府城玩一玩吧?”


    初心自己不是个爱四处跑的人,所以来这个世界好几年,活动范围也一直在庆云县内。


    许是跟初心待久了,又或者是宋红玉性子本身就静,对于去府城玩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多激动。


    只是她心里明白,她娘这也都是为了照顾她的情绪,想让她高兴点儿。


    因此宋红玉也是露出几分适当的憧憬和兴奋,“还是娘对我最好,我长到这么大,还一次府城都没去过呢,我听嫂子说,府城那边有咱们县城几个大,人也多,连城门都有好几丈高。”


    初心笑了笑,也没戳破宋红玉的故意迎合。


    既然决定要去府城,初心也不免有些好奇,想亲眼看看古代府城有多发达繁华。


    顺便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在府城开一家店,开拓一下新生意。


    说实话,初心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咸鱼的那一类,她被系统选中成为了维护者,并且还拥有了随身仓库这样的金手指。


    但凡换个有野心的人,估计早就把事业版图扩展到全天下了。


    不像她好几年了,还一直在原地打转,笨拙的只会守在任务目标身边。


    原先初心只想着小富且安,可自从出了陈忠生这件事,她才发觉,要是她早点儿把生意做起来,宋红玉在挑选婚事上,也不至于就那么寥寥几个人选。


    不过初心也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一个人的性格不可能说改变就改变,眼下她的目标也只是想在府城开一家店,然后带着宋红玉搬到府城去。


    府城的人口是庆云县的几倍,到时候是可供选择的适婚人选自然更多一些。


    至于县里的馄饨铺生意,就交给宋昌永和小王氏夫妻。


    宋昌永跟着她学了不少手艺,小王氏也不是个手笨的人,到时候夫妻搭配,挣多少全是他们自己的。


    日子转眼到了九月,快要临产的那几天,小王氏就不太敢轻易出门了。


    宋红玉没事就过去陪小王氏说说话,初心早就请了个婆子专门照顾小王氏,所以家里一应饮食起居,都有婆子照料,不需要小王氏多操心。


    生产的准备工作,也都提前准备妥当了。


    稳婆也是提前说好,一旦发动,就立刻过来给小王氏接生。


    九月二十日,刚吃过午饭,小王氏就发动了。


    宋昌永几乎是跑出去,为了赶时间,用一个推车把稳婆给接到家里。


    稳婆到了后,有条不紊的指挥着。


    小王氏的娘也在听到消息后赶了过来,焦急的等在产房外面。


    宋红玉跟小王氏要好,听到产房里传出来的痛嚎声,比一旁的宋昌永还要着急。


    初心只好给宋红玉安排了些别的事情做,分散她的注意力。


    因为是头胎,生的都比较艰难,小王氏几乎痛了一天一夜,才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把孩子给生了下来。


    稳婆把孩子裹好抱出来,恭喜宋昌永得了个千金。


    宋昌永高兴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


    小王氏的娘没有在第一时间去看自己的外孙女,反而先朝初心看了过去,见她脸色没有丝毫的不高兴,才接着去看自己刚出生的外孙女。


    “模样长得像她爹,将来肯定跟她姑姑一样,是个标志的美人儿。”


    小王氏的娘笑吟吟的夸赞道,一旁宋昌永也乐得跟什么似的,越看越喜爱。


    宋红玉虽然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压抑不住心中的好奇,过去盯着自己的侄女看。


    红艳艳的襁褓里,裹着一个红彤彤的小人儿,宋红玉仔细看了许久,横竖看不出哪里像她四哥了。


    难不成是她没那个眼力,所以才看不出来?


    初心看到宋红玉的表情,忍不住发笑,提醒道,“嘴巴的确像老四。”


    宋红玉又仔细辨认了一会儿,似乎好像真有点儿像?


    “先把孩子给我抱着,老四进去替你媳妇收拾收拾。”


    初心从稳婆手里接过小孙女,指挥宋昌永进产房照顾小王氏。


    她是亲自生养过的,所以对照顾新生儿也有一些经验。


    小王氏娘跟女婿一起帮着小王氏收拾好后,初心才把孩子抱进去,让小王氏给孩子喂奶。


    等孩子吃饱后,初心的饭也做好了。


    小王氏这会儿哪有胃口吃饭,累得只想睡觉。


    初心让她多少吃点儿,肚子里攒点食儿再睡。


    小王氏本来没有什么食欲,看到初心端进来的饭菜,嘴巴里立刻开始分泌口水。


    小王氏也不敢吃太多,吃了个五六分饱,就躺下休息了。


    小王氏娘见女儿平安生产,也告辞回去了。


    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同样离不得人。


    小王氏开始坐起月子,平时饮食起居,都有专门的婆子照顾,宋昌永只要没事,也都会陪在一旁帮忙。


    初心虽然没伺候小王氏坐月子,但是每天都会过来看上一眼,叮嘱两句。


    期间宋昌永较劲脑汁的给女儿取名字,宋家的族中的规矩,女孩不一定要随字辈,像宋红玉就没有随字辈取名。


    昌字辈取女孩儿名不太好听,所以宋红玉就没跟着四个哥哥的名字往下取,而是另取了一个名字。


    宋昌永的女儿,按照字辈排序,是奕字辈。


    宋昌永觉得这个字辈好听,也就没打算给女儿另取名字,直接奕字辈后面再加一个字。


    他认字不多,却还是把他仅有认识的字翻来覆去琢磨了一遍,最后选中了一个珍字。


    孩子的名字就定下叫宋奕珍,小名珍珍。


    珍珍生下来第二天,宋昌永就回了趟宋家村,算是报喜,顺便跟族老商量上族谱的事情。


    洗三这天,初心没请多少人,除了小王氏的娘家人,就是马大娘了。


    宋昌平和李氏夫妻也带了些礼上门恭贺,至于周氏和王氏,则借口走不开就没来。


    主要这次洗三要是上门,肯定得送礼,到时候办满月酒又得送礼,一下子送两份,多亏得慌。


    珍珍的满月酒初心倒是发了不少请柬,除了宋家村的那些亲戚,像金老大夫以及在县城定居后熟识的一些邻居也都请了。


    满月酒就摆在宋昌永跟小王氏住的院子里,他们的院子大,能摆三桌,堂屋里还能摆两桌,足够容纳的下请的人。


    满月酒的席面也是从酒楼订的现成的,体面又精致,比自己做的要方便许多,只不过要花些银钱而已。


    摆酒当天,院子里自然是一片热闹场景。


    宋昌永兄弟几个平日里虽然联络不多,感情也不似儿时那样深厚,但在这种场面上,到底还惦记着是亲兄弟,一起帮着宋昌永招待亲戚朋友。


    小王氏刚出月子,抱着珍珍跟亲戚见过面后,就带着珍珍回屋里休息了。


    小孩儿睡眠都比较多,没一会儿珍珍就开始打哈欠。


    小王氏哄睡了珍珍,听到外面热闹喜庆的声音,不免为自己前段时间的多思多想而感到懊恼羞愧。


    刚生下女儿那几天她还有些忐忑,认为婆婆会不会因为她头胎生了个女儿而不高兴。


    毕竟她婆婆可是一连生了四个儿子以后,才生的宋红玉。


    可是后来,她看到婆婆对珍珍的喜爱,以及对她的殷殷叮嘱,她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怀孕怀糊涂了。


    她嫁进宋家一年多,亲眼见过婆婆是怎么对小姑子的,比起宋昌永这个儿子,明显宋红玉这个女儿更得婆婆的喜欢。


    何况自己的女儿珍珍出生后,婆婆特地找银楼打了成套的银首饰,不仅有沉甸甸的银锁,还有四个银手镯和银项圈。


    这一套下来,可不便宜。


    小王氏记得宋昌永说过,他三嫂生下龙凤胎的时候,婆婆也只给了两个银锁。


    至于周氏和王氏生产的时候,更是一个铜子儿都没有。


    小王氏因此越发宽心,如今见女儿珍珍的满月酒办的如此热闹,不免更加羞愧自己先前的糊涂想法。


    此时,院里劝酒声四起,堂屋里也是笑声不断。


    金老大夫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上了孙子金怀舟,祖孙俩坐在一起,隔着两个位置就是初心。


    至于宋红玉,早在看见金怀舟的时候就躲回了房里。


    金老大夫还特地关心的问了一声,得知宋红玉并没有身体不舒服,而是帮着小王氏照顾孩子时,特地看了眼自己的孙子。


    初心不知道宋红玉和金怀舟在崇善寺的事情,所以对于金老大夫的眼神,也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


    酒过半晌,金怀舟借口出去散散酒气,从酒桌上离开了。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大概6点!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