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学 > 现代言情 >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 第101章 时代周刊
    欧-盟的一纸禁令逼得陶娇杏不得不动起来,四处助农,可以说是一巴掌把陶娇杏从‘自由贸易’的梦中扇醒了。


    只有人家能从‘自由贸易’中攫取到利益的时候,人家才会认可自由贸易。


    或者说,‘自由贸易’本身就是这些老牌发达国-家拿出来收割全球的借口与幌子。


    梦醒之后的陶娇杏收起了咸鱼的心,开始另寻破局之道,远在大洋彼岸的《时代周刊》编辑部,在历经三年的筛选,终于完成了一次‘世纪人物评选’,他们打算将这次评选作为一十世纪的告别,并用这次评选拉开一十一世纪的序幕。


    《时代周刊》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十一位代表人物,其中两位评选人的名额给到‘一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男性与女性’,其余十位名额给到了影响世界的知名政客、科学家、商人、艺术家等。


    获得《时代周刊》提名的人很多,毕竟一十世纪风起云涌,前五十年的主旋律是没完没了的战-争,差点把整个亚欧大陆打残,后面的五十年虽然和平了许多,可冷战铁幕主导下的对抗同样让人窒息。


    《时代周刊》的‘反战意识’很强,自然不会把荣誉颁给这些挑起纷争的人物。


    在筛掉一大批经常出现在报纸上,一句话便能决定世界走向的大人物后,站在‘和平序列’中的陶娇杏就出现在了‘一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候选人清单上。


    陶娇杏自己都不知道,自个儿究竟凭什么,才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时代周刊》敲定的‘一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唯一获得者,毕竟同在候选人名单上的还有日不落帝国的那位铁娘子女首相。


    《时代周刊》给出的官方理由是:陶娇杏,一位来自神秘东方古国的女性,立足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将东方美学传播到全世界,为全世界的女性送去了美的呼唤与关爱。


    每一位‘时代人物’都需要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并提供一本《自传书籍》,来宣扬积极正面的能量……这是《时代周刊》编辑部给陶娇杏打跨洋电话传递过来的消息。


    陶娇杏接到电话后,当天就开始准备起自传来,书名都拟好了——《探索人与自然的神合》。


    她要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自家徐徐展开的助农事业推向更高的巅峰。


    ——————


    为了助农,陶娇杏走了不少地方。


    她去了西北荒漠,找到了遍地都是仙人掌的戈壁滩。


    因为气候与自然的原因,当地的老百姓过得很苦,风沙吹在脸上,吹起了密密麻麻的小裂口,却没人舍得购买东方美学旗下的护肤品,哪怕是最便宜的‘惜华’。


    陶娇杏采集了几颗仙人掌,放到研究区了一研究,挖掘出了两个宝藏,一种是修复皮肤损伤很有用的成分,一种是帮助人体锁水生津的成分,还兼具着很强的抗炎作用。


    正是这两种成分的作用,仙人掌才能在这么极端的气候条件下生产。


    陶娇杏回头就促成了万物集团西北原料公司的建设,公司的吉祥物就是仿着仙人掌设计的,前者做成了护肤品的原料以及一种专供给医院皮肤科的药膏,后者做成了软糖。


    陶娇杏“吃一堑,长一智”,甭管是药膏还是软糖,在生产制造出成品之后,立马就送给了华夏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美利坚的联邦食药管理局fda去进行备案审核。


    拿到了华夏的审核通过证书,西北原料公司所在的这一片的经济就能盘活,单单是种植仙人掌,收割仙人掌这两个岗位,就能解决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更别提原料工厂中用人的地方多的是。


    ……


    陶娇杏还去到了祖国最南边的海岛。


    这一片本来的发展应该不错的,当地水果种类丰富,产量也很高,还有各种渔获支撑着经济……按理说早早就应该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发展起来。


    可海岛的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渔获生意被万物集团在大-连的食品厂抢走了九成九,水果则是因为储藏问题而根本无法运送到内地就可能腐烂酸败。


    海岛上的渔获生意做不起来,许多渔民都是千里迢迢开着渔船卖往大-连的,哪怕没同陶娇杏和谢挺打过招呼,也很熟悉这两张叫他们又爱又恨的脸。


    陶娇杏和谢挺才一登岛,立马就被人认出来了。


    都没等陶娇杏走下码头,就有不少渔民涌了过来,将陶娇杏和谢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


    “谢老板,来我们海岛上干咩啊!”


    “是不是要在我们海岛上也开食品厂啦?”


    “陶总,听说你才是主事的人,你们是不是要来岛上投资啊!”


    大-连的海鲜干货生意已经很稳定了,再开一个海岛食品厂有些鸡肋,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海鲜干货。


    海岛面向东南亚,个个都是沿海国-家,哪个国-家缺鱼吃?搞出口也很难。


    陶娇杏这回盯上的还真不是海岛的海鲜渔获,她盯上的是海鲜水果。


    同海岛老乡阐明来意之后,预想中的失落并没有出现在这些老乡脸上,大家伙反而更兴奋了!


    海鲜还需要冒着翻船的风险去海里捞,水果可都是就在树上长着的。成片成片的果林摆在那儿,白让大家吃都没几个人愿意吃,毕竟吃了这么多年,早就吃腻歪了。


    要是陶娇杏真打算做水果生意,那对于海岛老乡来说,与躺着捡钱都差不多。


    越发热情的海岛老乡带着陶娇杏去了那一望无际的果林中,有人手脚麻利,像是猴儿一样噌地一下就窜到了树上,挑拣着最新鲜、品相最好的水果给陶娇杏和谢挺摘了下来,还贴心的洗干净,让陶娇杏挨个儿吃。


    陶娇杏和谢挺还是头一次吃水果吃撑的。


    热情的海岛老乡把陶娇杏和谢挺送去招待所后,又召集人手将各种摘下来的水果给陶娇杏送去了招待所,让陶娇杏慢慢吃、好好想,看能不能给这些水果找个销路,不要让这些水果年年都烂在地里浪费了。


    陶娇杏嘴上吃着,研究区里的进度条也在一条一条地跑着。


    水果的药用价值不是很高,主要价值在于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的补充上。


    把水果做成罐头会是一个不错的保鲜方式,研究区里给出了各种制备罐头的配方,可制作罐头的过程会导致一部分营养成分的流失。


    如果完全效仿市面上那些罐头的做法,在生产罐头的过程中还得加入大量的白砂糖来调节罐头的风味,这么一搞,罐头是好吃了,可过量摄入糖类对人的身体却是有害无益的。


    最优解是用冻干的技术做成果脯,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可冻干技术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据陶娇杏了解,国内还没有能生产冻干技术的工厂,包括东方重工都做不了。


    陶娇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果汁这个选项。


    果汁分为两种,一种是调制出来的风味果汁,喝着是水果味道,其实就是一瓶糖水,营养价值很低;另外一种是鲜榨果汁,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得到保留,保鲜时间也会得到延长,而且引用时的口感也更接近于吃真实的水果。


    陶娇杏在海岛上待了两周的时间,各处景点都玩了一遍,也将海岛上特有的经济作物摸了个底,回头就给东方重工下了两个任务——全力攻坚研发冻干锁鲜技术设备与集水果鲜榨、杀菌消毒、锁鲜灌装一体化的设备。


    东方重工的技术积淀摆在那儿,连东方电子需要的晶片都能造出来,插队造几个陶娇杏要的这种设备还不是举重若轻?


    他们考虑的是单独开一条制造这些设备的生产线到底值不值。


    在找陶娇杏要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陶娇杏的回答斩钉截铁,“值”。


    华夏地大物博,哪个地方没有点好东西?哪个地方没有点特色水果?


    黄土高坡上的红枣与沙棘都是宝,红枣还好一些,做成干枣之后各地都能买到,沙棘却是想买都买不到的。就说那红枣与沙棘,哪个不能榨成汁?哪个不能做成冻干果干?


    蔬菜榨成汁的味道或许不会特别美妙,可做成冻干蔬菜完全可以,营养成分流失不了多少,还干净卫生,方便保存,不比她当年秋天在笸箩里晒的菜干好?


    将冻干技术运用到蔬菜上后,一来是可以大大降低蔬菜储存的成本,一来是能在作物稀缺的时候依旧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丰富度,三来是能将全国那几个重点蔬菜产区的蔬菜销售到全国各地去,帮助蔬菜产区的老百姓赚到钱,避免菜烂在地里也卖不出去,也能帮那些平时为了吃点菜都得花高价钱的老百姓省省钱。


    整个西南地区都是水果产区,据说月月都在半水果节,吃不完的水果要么埋土里,要么丢河里,多浪费啊……把这些水果做成果汁或果干,既能让当地的老百姓兜里充盈起来,也能让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尝尝鲜,万物集团还能赚个中间费,可谓是一石三鸟。


    ——————


    为了助农,陶娇杏走了很多地方,别说是写一本书了,就是让她写一套书,她都有话可说。


    既然《时代周刊》为她提供了一个宣传这些农产品的机会,她可不得好好展示展示?争取把这些农产品的海外市场也给打开。


    她写的这本《探索人与自然的神合》,就是类似于游记一样,一边写自己走了那些山川,看了哪些河流,一边记录自己吃了哪些美食,在当地建了什么样的工厂来振兴当地的经济,还会附上谢挺用相机拍摄的精美照片……


图片    【南瓜文学】NANGU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