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衔月和甄敏在甄丽家吃过了早饭,打算动身回家时,甄丽还张罗着要给他们多带些东西。梁衔月连忙按住她的手。“大姨,家里这些东西都有,你留着自己用。”
甄丽还不死心,梁衔月赶紧说点别的转移她的注意力:“大姨,你家有没有多余的蔬菜种子给我一些,现在种子不好买。”
“当然有了!”一听这话,甄丽立刻转身去了他们家大棚旁边的仓库里,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好几包种子。
“这都是以前剩的,这是空心菜,小葱,尖椒,这个是油麦菜,对了,薇薇,薇薇你来”大姨招呼着表姐,“你去田老四家,和他要一把草莓苗。”
田薇答应一声走了。
甄丽说道:“我们屯子原来种草莓的人家可多了,现在种的人家少多了,都奔着种产量高能管饱的菜。而且种草莓的人家也不是大范围的种,就是自家种一点解解馋,我看见田老四前几天育草莓苗来着,给你们要一把拿回去。”
草莓可以用种子种,也能用秧苗,用种子培育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不是专业人员很容易培育失败。所以甄丽才直接让他们种秧苗。
梁衔月嘴边露出笑意,这么说来,他们将来也有草莓吃了!于是她和大姨仔细讨教了一番种植草莓的注意事项,虽然自己收集的资料很可能也记载了如何种植草莓,但文字肯定比不上大姨这个经验丰富的种植老手亲自讲解。
一说起这个,甄丽更是滔滔不绝,把自己知道的倾囊相授。最后她说:“草莓你可以自己留种,找它的匍匐茎,这种茎细长,沿着地面生长,能用来分枝繁殖,一般在草莓坐果的时候长出来。匍匐茎上长出来的分枝能取下来做茎苗,不过你要记住,奇数节上长出来的茎不生根,这种不能要,一定要用偶数节长出来的茎。”
甄丽边说边比划着:“一根长长的匍匐茎,上面每隔一节再长出一条茎来,你数着,一、三、五……这些不管发的多茂盛都不能做苗,必须是二、四、六这些偶数节才行。”
梁衔月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种植技巧,觉得特别神奇,一边听一边点头。
等甄丽讲的差不多了,田薇也拿着一把草莓苗回来了,这把草莓秧苗根部还带着不少土,用地膜紧紧地包起来,能保持水分。
“那我们就先走了,大姐,过两天再来看你!”甄敏坐在车上和甄丽告别。
“路上注意安全,家里有什么缺的下次来和我说!”甄丽大力地挥着手。
母女两个在路边张望着梁衔月开的车远去,就这一会儿工夫,身上就出了一层薄汗。
田薇劝道:“回去吧妈,别晒坏了。小姨和月月都走远了。”
甄丽一边答应着一边往家走,心情愉悦的说道:“你小姨提了只鸡来,我一会去杀了,咱们中午吃香菇土豆炖鸡!”
田薇听了这话也高兴起来:“耶!有鸡吃了!”他们两个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难处,就是也馋一口肉吃。每个月发下来的工资里什么物资都有,就是没新鲜的肉。鲜肉不好运输,就算有也不至于专门为了他们两个人开专车送到田家屯,母女俩原来唯一的念想就是将来田家屯的食堂建好以后,说不定能吃到一点肉。
现在有一整只鸡,怎么能不让人高兴。
“我去烧热水!”田薇兴奋地跑进厨房,也顾不上嫌热了。
————
一路开车回家,梁衔月有时看到路边有人躲在墙边或树下的阴影里,冷冷地看着他们的车驶过。有的也会站起来往这边走上两步,嘴里含糊地说着“行行好吧”这类的话。
梁衔月的车速不敢放慢,往往还没看清这些人的下一个动作就已经开出老远。甄敏有时对上这些人的眼神,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他们为什么这么看我呢?”
梁衔月直视前方:“他们恨我们,越是艰难的处境,越是会滋生仇恨的种子,哪怕我们根本素不相识。”凭什么同时经历天灾,他们就要衣不蔽体、饥肠辘辘,而梁衔月这样的人就能开着汽车在他们面前潇洒而过。
完全忘记了这两者没有任何关联,而且是自己放弃了太多的机会。
“粮食基地又在招工人了。”梁衔月说着自己在早市听其他摊主说起的事,“这次要的人也不少,最受欢迎的是有种植经验的。”
“那怎么不去村里招人,谁还能比我们这些农民经验更丰富?”甄敏不解道。
梁衔月只能猜测:“粮食基地有统一管理,普通人稍微训练过也能胜任这些工作。要是都招村里人,市里的居民就更活不下去了,他们没地没粮,如果工作也轮不到他们,只能刚才那些人一样乞讨为生,或者去偷、去抢,那就乱套了。”
这可能就是粮食基地的建立自始至终都没有到农村招募工人的原因,如果不是他们经常到市里来,恐怕连这个消息都不会知道。
甄敏觉得很有道理:“是该让他们看到出路,这样就不会铤而走险去做犯罪的事。”
又开了会车,马路上遇到车辆的频率明显多了起来。甄敏不经意的看向车外,突然看到一个没关窗户的车子疾驰而过,就在那一瞬间的交错,她看见了后车座上躺着一个人,他脸色很红,身体不自觉的抽搐着。
“他一定是中暑了!”甄敏攀在窗边看,一旦注意到这个情况,她竟然意外的发现往市里开的车辆中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后车座上载着病人,症状都大同小异,脸色不是赤红就是苍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抽搐。
“应该是热射病。”梁衔月表情严肃,“人长期处在高温环境里,体温升高,就有可能患上热射病。这病凶险,必须要尽快治疗,不然病死率是很高的。”
————
安城医院。
又一个热射病病人从急诊推进来,几个护士冲上来,熟练地给病人进行降温治疗。还有人去喊医生,值班医生忙得焦头烂额,嘴唇都干的起皮,他一边急匆匆的朝下一个病人走去,一边问护士:“今天的热射病病人怎么这么多?”
护士也摇头表示不解:“不知道,今天也没有比昨天气温高很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发病。但是这些病人情况都很严重,他们很多从农村过来,路上花的时间比较长,发病已经有一会儿了。”
————
梁衔月回到家以后,先把从早市上换来的东西搬下车,再把大姨给的种子和草莓苗放进空间里。
“这草莓秧苗不能放太久,咱们赶紧进空间种好。”
甄敏也进了海岛空间,却没有跟着梁衔月和梁康时一起朝后院的门前走去,而是先打开了家里的冰箱。
“我拿几只兰花蟹给易君,你们先种着。”
现在正好可以借着刚刚去过早市的由头,把螃蟹送给易君夫妻俩。甄敏早就有这个打算,没把全部的兰花蟹都拿到早市上换物资,还在冰箱里留了一些。
这几只兰花蟹被放在冷藏室,现在还是活的,甄敏找了盆把它们装起来。自己一个人出了空间,路过小超市,看见黄一峰正在里面和来买东西的村民说话,也就没进去打扰,直接去了他家里。
梁衔月刚和梁康时拿上合适的农具来到海岛别墅后面的农田,锄头还没挥几下,甄敏就回来了。
她手里端着个大碗,另一只手拿了三个小碗和勺子,让梁衔月和梁康时先别急着干活。“来把易君做的绿豆沙吃了,我尝了一口,特别好吃,还是凉的。”
梁衔月凑过来接过了自己的碗,舀起一勺绿豆沙送进嘴里。这绿豆沙绵密甜润,冰糖的用量恰到好处,滋味清甜,应该是在井里镇过,入口冰冰凉凉的,里面还加了点薏米和百合。
“好吃好吃。”梁衔月吃完了绿豆沙,还把碗底的那点糖水都喝了。
甄敏一边吃着绿豆沙一边问梁康时:“我去易君家里,怎么没见着咱们家的车?”
她和梁衔月今天借了黄一峰的车用,自己家的车放在易君家里了,但是甄敏去送兰花蟹的时候并没有见到。那么大一个车能去哪儿呢?
梁康时把最后一勺绿豆沙送进嘴里:“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事,车被梁六叔的儿子开走了,六叔今天中暑了,他家的汽油早就用完了,所以你来找咱们借车送去医院。”
这可真是巧了,甄敏奇道:“我和月月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不少人身体不适,躺在后车座上,应该也是中暑了。你没问问具体是怎么回事?”
“当时急着把六叔送到医院,我也没多问。应该就是天气太热,老人身体不好,扛不住这个天气。”
他们三个人的绿豆沙都吃完了,转身继续种草莓。这一捆草莓苗只有十七棵,一会功夫就种下了。
又顺手种了一小块地的油麦菜和小葱,三个人这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梁康时一看三个人都在海岛空间里,赶紧说道:“家里的大门还没锁,六叔要是从医院回来了,他儿子可能还会来还车,我先出去待着。”
梁衔月抢先道:“还是我出去待着吧,你们俩先做饭,到时候我把大门锁上就行。”
她出了空间,抬脚准备去锁门,车子肯定没那么快还回来,就算没到热射病的程度,轻微中暑也得观察几个小时,这车才借走不到两个钟头,不可能那么快回来。
院子里阳光灼热到刺眼,梁衔月拿了一件外套两手撑起罩在头上,准备就这样去锁院门,省得还要带帽子和丝巾。
她踏出一步,听到了一声细微的“咔嚓”,低头一看,立刻嫌恶的挪开脚步。
踩到了一只死老鼠,这老鼠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在院子里,被太阳晒的干瘪,梁衔月一脚踩在老鼠的后半段,把干透的尾巴都踩碎了。
梁家村闹老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梁衔月家院子各个角落里,还有厢房和仓房都撒上了老鼠药,几个地方还放了捕鼠笼。三两天就会见到一只死老鼠,梁衔月已经见怪不怪。
她把衣服搭在脑袋上,取了扫把和铲子,走到大门口,把老鼠远远地扔了。他回身正要去关门,眼前晃晃悠悠吊下来一只衔着丝的毛毛虫,扭动着长满长短交错细毛的身体,梁衔月就能看清它身上褐色和绿色的色块。
梁衔月登时后退两大步,又把头上披着的衣服扯下来抖了抖,确认上面没有毛毛虫才又披上。她仰头看着毛毛虫落下来的树,那是一棵杏树,今年迟迟没有发芽,梁衔月还以为这颗杏树去年冻死了,结果天气转暖快一个月它才长出花苞来,不过只有有一个很大的分枝死了,一棵树很明显的秃了一块。
毛毛虫就是从这棵树上落下来的,顺着阳光下闪烁光泽的丝一直向上,能看到一条树枝的分叉处密密麻麻的虬结着一大球毛毛虫,翻滚蠕动着,看着就让人汗毛倒竖。
毛毛虫确实是这样孵化的,蝴蝶产卵的时候都产在一起,春天这个地方会爬出成百上千只毛毛虫,它们吐出嘴里的丝顺着树干落到地上,再爬去别的树上。
梁衔月深吸一口气,蒙着衣服匆匆从树下跑过,把梁康时从空间叫了出来。
梁康时一听这话就去仓房找引火的秸秆。“去给我拿个打火机。”
这毛毛虫处理起来也简单,用火把一烧就全从树上掉下来了。
只是梁康时踩着椅子,手持火把将树枝上的毛虫球全都烧死,等他下来的时候梁衔月一看,就这么一会功夫,梁康时整张脸都是红的,汗珠顺着额角淌到脖子里。
梁衔月赶紧说:“爸,你快去洗把脸,我看你都要中暑了。”
梁康时热得不行:“都是火烤的,我去洗脸,你把椅子搬到院子里,不,搬到仓房里,放院子里该晒坏了。”
梁衔月推他:“知道了知道了,你快去吧。”
她把毛毛虫的尸体扫干净,扔到外面的阳光下,就算有暂时没烧死的,晒上一会也该死了。又把椅子也搬走,就做了这两件小事,身上的汗都快把衣服浸透了。梁衔月现在只想赶紧喝一口沁凉的冰水,然后进空间里洗个澡。
见父女俩一个个才出去半个小时就热的满头是汗的回来,甄敏把本来打算中午就做的红烧肉挪到了晚上,转而拿了放在壁橱里的土豆淀粉罐子出来,打算做一些土豆凉粉。
土豆淀粉是在梁家村的交易市场上和一位老婆婆换的,本来就只有半罐,梁衔月用来做过几次土豆粉吃,现在只剩下三四厘米高度。甄敏倒出来一半,加了水搅和成乳白色的液体。然后倒进平底锅里熬煮,直到液体变成黏到可以挂在铲子上。
然后她随手拿了个盘子,把锅里熬好的东西倒进了盘子里,放进冰箱。
再调上一些调味汁,等冰箱里的土豆凉粉冷却以后倒在一起搅拌,这道简单却爽口的凉菜就做好了。
中午的时候,果然这道菜最受欢迎。土豆凉粉本身没有什么味道,口感嫩滑,冰冰凉凉,加入了调味汁后酸酸辣辣,很是开胃。
吃过饭以后,甄敏和梁康时就得从海岛离开,直面酷热的天气,不然他们晚上就没有足够的登录时间来吃晚饭了。
他们一家做饭用的是电,吃饭时可以在凉爽的海岛,回到家里还能用冰,尚且觉得日子十分难熬。村里那些需要烧火做饭的人家可怎么过,梁康时这么一想,也觉得难怪梁六叔这样的老人家会中暑。
下午两点多钟,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梁六叔的儿子开着梁衔月家的车回来了。
他先谢谢梁康时愿意把车借给自己家,梁康时忙说这是应该的,追问梁六叔的情况,也奇怪他们怎么这么快回来,不留在医院多观察一会儿。
“我爸还好,中暑程度比较轻,打了两个点滴就恢复过来了。我们也想在医院多观察会儿,但是医院的病人实在太多了,听说本来中暑的人就住满了病房,今天送来的病人又翻了几倍,我们留在那也没有床位。
我想着,医院有空调,哪怕只有走廊上的座位,让我爸多坐一会,也比在家待着舒服,结果你猜怎么着?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走廊上也全是人,有些病人明明都好了也不愿意出院,还得安保一个个劝走,我爸一看,别在这丢人了,赶紧回家吧!”
两个人又感叹了几句这鬼天气,梁康时随口问到:“六叔是不是闲不住,在家做活了,这才中暑了,你得劝劝老人家,现在身体最重要。”主要是因为梁六叔中暑的时间是早上九点多钟,也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梁康时才有这个猜测。
梁六叔的儿子说:“你还真是说准了,不过有一点猜错了,他不是在家,他是去地里干活了!”
他一提起这事也愁容满面:“你是不知道,每天我爸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就会去田里看看,地是他的命根子,我们也没拦着,早上不出门还能什么时候出门?没有比早晨更凉爽的时候了。
结果今天去地里一看,玉米一夜之间生了虫,把玉米叶咬的啊,差点就吃秃了。我爸一看就急得不行,赶紧回家兑了药来打,一直干到九点多,太阳升得老高,他这心里焦急,又顶着太阳干活,这才倒下了。我到处找不到我爸,才去田里看,那时他就很不舒服,我就赶紧来借车送他去医院。幸好没什么大事。”
梁六叔的儿子想起自己在医院的见闻,这么热的天里还打了个冷战:“那些情况严重的人浑身都抽搐了!好几个人都摁不住,医生说这些严重的人身体里的器官都烧坏了,死亡率特别高,让我爸千万别在这种天气里顶着太阳劳动,这次还算幸运,下次就不一定了。”
梁康时听了也心有余悸:“要听医生的话,先让老爷子在家好好休养吧。”
梁六叔的儿子走了以后,梁康时把这些话讲给甄敏听,甄敏一边为老人家因为心疼农作物这才不慎中暑惋惜,一边惊讶于玉米地生了虫。
“咱们这里的玉米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生虫的情况,而且今年的农药也打了,化肥也上了,难道是种子有问题?”
即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梁家村人对待农田也从没敷衍过,很多东西买不到可以将就,但是种地时不管是种子、化肥还是农药,都力求和原来一样,没有一丝敷衍,可还是出了问题。
“这是个大事,村里肯定会重视。”
————
玉米大范围生虫的事情很快惊动了农业站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两个工作人员出现在梁家村里,他们要去找家里玉米受害最严重的赵卫民家里。让赵卫民带着两个人去他家地里。
这两个工作人员正是当时在化肥厂下发洋姜和丝瓜种子的人。他们一个年轻一点,看着像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叫王晨,一个看起来有40多岁,皮肤微黑,梁家村村民对他比较熟悉,都管他叫老杨。
赵卫民把两个人往他家地里引,脚步都有些踉跄。要知道他刚发现玉米地里生了虫时,见到整片田里的玉米叶上都爬着灰色的长条虫,把叶片吃的只剩中间细细一条,边缘都是参差不齐的咬洞,当时就一股热气直冲脑门,差点栽倒在田里。
“你们看看,这可怎么办啊!”赵卫民摊着手站在农田边,急得脑袋冒汗。
今年阳光毒,又不下雨,玉米苗长势缓慢,还被晒死了很多。他们这些农民想办法借了水管水泵和发电机来,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总算把地浇过一遍,玉米这才长了起来,现在才刚长到腰的位置,穗还没结,就被虫子给啃咬的没剩几片叶子,这还怎么结玉米棒子!
老杨捏起一个虫子在手心看:“这是玉米粘虫,玉米作物的常见害虫。”他回忆了一下玉米粘虫的习性,想说出口的话在肚子里转了两圈,最后变成一句感叹,“这不对劲啊!”
看到这是玉米粘虫,王晨正是对书本知识记得牢的时候,在一边背诵道:“玉米粘虫,鳞翅目,夜蛾科,是跨区域迁飞的害虫。”
他拉过一片玉米叶,看上面玉米粘虫的颜色。“地里灰褐色的幼虫比较多,应该在2-3龄左右,4龄的黑色幼虫也有不少。玉米粘虫一旦达到3龄,就会食量暴增,如果防治不及时,农田大量减产甚至绝收都有可能。”
赵卫民一听这话就急了:“咋个防治方法啊?我们前天发现有虫,连夜就打了农药,你看这效果也不大,虫子还是活蹦乱跳的,而且以前也打过药了,就是防治玉米粘虫和螟虫的,这都打过了怎么还是生虫?”
老杨又问起打了什么农药,赵为民一五一十的说了。老杨的眉头皱的更深,打的农药确实是有效针对玉米粘虫的药剂,怎么效果不好呢?
他和王晨商量道:“我觉得这批玉米粘虫不对劲。你还记得玉米粘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降水多、土壤空气湿度大。35c以上的高温会极大地抑制幼虫的成活,你看看现在这条件符合吗?而且农药防治效果差,说明这些玉米粘虫有了耐药性。”
王晨也说:“咱们这边冬天冷,成虫过不了冬,往年都是从南方迁飞过来的。”他说到这里顿住了,这么说,这次的受灾范围可能相当广泛。“可是……去年南方的冬天也没暖和到哪里吧?”
老杨表情严肃:“也就是说,耐寒性也增加了。”
他表情凝重地看着一片狼藉的田地,重重地叹了口气。“看来要针对玉米粘虫的新特性改进农药,南方一定比咱们这里爆发玉米粘虫的时间早,不知道有没有研究成果出来。”
老杨突然发现一边的赵卫民很久没有说话,一抬头,看到赵卫民满脸泪水。
赵卫民今年61岁,冬天冻的四肢僵硬,风里像是在刮刀子的时候没哭过,夏天热的浑身是汗,走两步身上就像着了火的时候也没哭,可是面对着被粘虫糟蹋的农田,他老泪纵横,浑浊的泪水大滴大滴的落在黄褐色的土地里。
“赵大叔,你先别急,我们会想办法防治粘虫的。”老杨赶紧说道。
赵卫民颓然的坐到田埂上:“冷也不要紧,热也不要紧,只要地里还能种出东西来,人就能坚持下去。但是现在这个样子,这是老天不给我们留活路啊!”
王晨忙蹲下来,解释起他和老杨刚才的对话:“我俩的意思是,农药需要改进没关系,不能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还有农业防治,用黑光灯、诱杀盆等等都能起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的作用。”
赵卫民不抱希望地抬起头:“真的?”
王晨保证道:“我们把这个情况向上反应,一定给你们争取到帮扶。”
赵卫民心里虽然忧愁,但是也不能放任玉米粘虫在田里肆虐,今年的玉米大量减产已成定局,可还要考虑以后,要是放任不管,玉米粘虫大量繁衍,明年这片地还是种不了玉米。
他拍了拍沾满泥土的裤腿站了起来,勉强撑着说道:“那辛苦你们两个了,太阳升起来了,咱们回去吧。”说着,赵卫民就把头扭过去,好像一眼都不想看那些被粘虫啃噬的玉米一样,就像那些粘虫咬的不是叶片,是他的心肝。
————
四爷爷的女儿梁静到梁衔月家来,说他们家的玉米也遭了虫,今年怕是难有收成。之前答应种梁衔月家那几块地给的地租,恐怕要换成土豆。
甄敏抢先说道:“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地租了,没收成哪还有租子。玉米生虫了,两个老人在家里没上火吧?”
梁静勉强的笑了笑:“我没敢让他们去地里看。我自己站在山坡上往下望,见到大家田里斑斑驳驳的模样,都觉得触目惊心,哪敢让我爸妈看。”
梁康时也劝慰她:“玉米虽然不成了,那不还种了土豆,土豆产量高,也饿不着肚子,年景不好也没办法,你也别太念着这事,到头来把自己压垮了。”
“家里种了半亩地的土豆,怎么也得收个一千多斤,家里的细粮也不少,去年冬天才和政府用玉米粒换了大米和面粉,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也足够了。我担心的就是收成不好,将来没有足够的粮食换煤,那冬天就不好过了。”梁静说着自己的担忧。
这倒也是个问题。还没等梁康时夫妻俩说话,梁静也发觉自己说了太多的抱怨,赶忙说道:“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农业站的工作人员说已经在开会讨论,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大家的损失。”
梁静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梁衔月又拿出了他放在角落里积灰的小收音机,他一忙起来就无暇顾及外界的信息,收音机很久没打开了。这次是听说变异的玉米粘虫大爆发,又查到玉米粘虫是可以长距离迁飞的害虫,梁衔月觉得其他省市很有可能也在遭灾,玉米减产可能发生在全国范围内,那明后年的粮食危机可就加剧了。
她调着频道,听到收音机里传来消息。
【在异常的高热中,南北极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是否已不可逆转?请听本台特约专家为我们带来的分析……】
【x省开展防治水稻害虫专项工作,针对耐药性增加的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努力发展抗旱农业,利用道路、场院等天然集流场地,修建蓄水窖……】
越听越让人心慌。
甄敏在旁边听了几句,最关心的还是庄稼遭虫灾的问题:“水稻也有虫了?也是耐药性增加?我们还没适应这鬼气候,它们反倒这么快就进化了?”
梁衔月点了点头:“去年冬天那么冷,正常的虫卵早就冻死了,今年本该是害虫更少的年份,现在倒是反过来了。”
梁康时在一边很久没说话,最后感叹道:“玉米出了问题,好在还有土豆,土豆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
很快,农业站的工作人员再次下乡,为大家解读了农业局下发的几个文件。
第一个要点就是治虫,在能对玉米粘虫造成有效杀伤力的新农药问世前,只能再使用一些农业防治手段降低玉米粘虫的密度。
这部分分为诱杀成虫和诱卵采卵两个方向,玉米粘虫的成虫是一种飞蛾,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可以利用这种特质使用黑光灯或者制成糖醋汁诱杀盆诱杀成虫。
诱卵采卵是指用扎起的草把吸引成虫在上面产卵,然后定时收集起来焚烧。通过这些方法,再佐以人工捕捉,尽量控制玉米粘虫的数量。
对于已经可以预见的玉米大规模减产,以及因为天气干旱到造成的其他农作物减产,文件中主要提到的是以菜补粮的方法。
老杨拿着大喇叭为大家解释:“很快我们就会给大家发下一批种子,主要是南瓜和冬瓜,就像以前的洋芋和丝瓜种子一样,这些都是免费发放的改良种子,耐旱性大大提高,在现在这种天气也能成活,而且产量高。
南瓜和冬瓜放在地窖里妥善保存,都能有三个月甚至以上的保质期,大家种了这两种蔬菜,将来也能和政府进行物资交易。
等到玉米粘虫的防治有了效果,大家可以在田里补种南瓜,适当的减轻损失。”
村民们挤在小超市门口的遮阳网下听了老杨的政策解读,这些天因为玉米粘虫爆发的焦灼稍稍褪去了些。
损失既然已经发生,那只能尽力补救。
梁家村重现了春耕时期的热闹,只是这热闹主要集中在凌晨三四点钟,一天里只有这个时候活动还勉强可以忍受,剩下的时间在地里干活,那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农业站的工作人员带着发电机和黑光灯来到受灾最重的农田里,使用黑光灯诱杀害虫。黑光灯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白炽灯泡,但其实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会释放出特殊波长的光线吸引趋光性昆虫,将其杀死。黑光灯下面有一个袋子,用来装被杀死的害虫尸体,一晚上就能从里面倒出一小摊来。
一束束扎好的草把树在了玉米地里,每隔几天就更换一批,村民们把原来的草把聚集起来集中焚烧。有人在旁边拿着大喇叭提醒:“天气干燥,注意用火安全!”
防治玉米粘虫还有个笨办法,就是人工捕捉。村民们做了老杨说的所有比较有效率的防治措施以后,干脆叫上一家老小一大早到玉米地里捉虫子,每个人都提个小桶,捏起虫子就往里丢。每天干上一两个小时,也能抓到不少。
这玉米粘虫一两厘米长,长条形,因为吃了大量的玉米叶,肥嘟嘟的,鸡鸭最是爱吃这虫子。可惜村里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到鸡苗。不过小超市的交易展板有人收玉米粘虫,用受精的鸡蛋来换!
有人向黄一峰打听是谁在换玉米粘虫,黄一峰只是笑笑不说话,无论别人怎么问,他都咬紧了牙关不开口。大家只能猜测是附近村哪个养鸡大户,用鸡蛋换了玉米粘虫给鸡加餐。
这买卖划算,换了受精蛋回来,不管是借个老母鸡来孵蛋,还是自己想办法孵,也有鸡仔养了不是?不然家里没有牲畜,玉米粘虫捉来也没有用处,还得想办法弄死。
这个神秘的养鸡大户不是别人,正是梁衔月。
他在海岛养的鸡鸭饲料十分单一,冬天的时候还有发酵的豆渣可喂,现在连玉米面都没剩下多少,前几天还在交易展板上挂了几单大米换玉米面的交易。
鸭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好,到现在已经养到六个多月还没有下蛋,母鸡倒是一直下蛋,只是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能下一个蛋,现在三天能下两个蛋就不错了,有时下的蛋还特别小,这也是因为缺营养的缘故。
交易展板上受精蛋换玉米粘虫的单子挂出去第一天,梁衔月就成功用20个受精蛋换了五斤玉米粘虫。
【南瓜文学】NANGUAWX.COM